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浅析《三国演义》作者女性观的矛盾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浅析 演义 矛盾 女性 作者

摘 要:《三国演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瑰宝,在小说史上有重要的地位和不容忽视的价值。作为历史小说,它刻画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其中有具体姓名的妇女有八十多人。然而,对女性的评价,时时让作者处于矛盾之中,始终徘徊不定。这种矛盾心理,作者只能借助一个个生动逼真的艺术形象表现出来。本文主要以刘备的诸位夫人为例,从四个方面分析作者的这种矛盾心理。

关键词:《三国演义》 女性 矛盾 进步

《三国演义》作为历史小说,刻画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至今仍广为流传。特别是在文本中,它塑造了有具体姓名的妇女八十多人。这些人,除貂蝉、孙夫人等外,虽然都着墨不多,甚至浮光掠影般一闪即逝,但大部分轮廓分明,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对女性的评价时时让作者处于矛盾之中,始终徘徊不定。对这种矛盾心理,作者只能借助一个个生动逼真的艺术形象表现出来。后人对作者的这种妇女观问题众说纷纭。有人认为,作者具有“巾帼不让须眉”的进步观点,塑造了“浮雕般的妇女形象”①;有的人则认为《三国演义》是“女性的悲惨世界”,作者“确乎走入了误区”②。这些似乎都稍显片面,没有从整体上把握小说对妇女的描写。本文主要以刘备的诸位夫人为例,从四个方面分析作者的这种矛盾心理。

一、女人如衣服吗?

女人如衣服吗?即女人非人。在男性话语权占主导地位的时代,罗贯中一方面尊重历史,另一方面又被打上时代的烙印,所以当女性参与到社会政治生活之时,作者就处于女性是人还是非人的矛盾之中。

作品在广阔的文化背景上,描述了众多女性个体在政治生活中的七情六欲,承认女性所具有的情。例如在作品中,甘夫人做异梦,喜得阿斗。又如糜夫人,她见赵云要弃马给她和阿斗,曰:“不可!将军岂可无马!此子全赖将军保护。妾已重伤,死何足惜!望将军速抢此子前去,勿以妾为累也。”乃弃阿斗于地,翻身投入枯井中而死。我敢说,读过此段的每位母亲,皆会拍手称快。再如孙夫人闻讹传刘备战死,最后跳江。对她们的行动,作者是肯定和赞扬的,虽有全忠守节之意,却也充满爱子和恋夫之情。更让人称赞的是,孙夫人保刘备出吴境,也表明了作者对女性的文化价值与地位的肯定。由于孙夫人力排万险,陪同刘备安全出吴境,为刘备的兴盛和三国的鼎力建立了奇功。

在承认、肯定和赞扬女性的文化价值与地位的同时,作者却陷入了难以自拔的矛盾境地。在一些有关女性的描写中,当女性与男人的政治利益发生冲突时,就会否定女性的价值与地位。张飞陷刘备妻小于吕布军中,深感愧对义兄,欲自刎谢之。刘备急忙拉住开导他说:“古人云:‘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安可续?”妻子如衣服,是传统妇女观和宋代理学“女人非人”陈腐观念中极为腐朽的内容。作者借刘备之口说出,反映出作者对传统妇女观的认同。可见,作者这种妻子如衣服、女性如早芥的陈腐观念在意识深处是一时很难拂去的。

二、红颜是祸水吗?

与女人如衣服的矛盾相联系,作者还一直处在红颜是否为祸水的抉择中。自古以来,无女性即无文化,即无艺术,无女性,美学史便显得苍白。③在《诗经》中就有礼赞女性美的诗,如《邶风·硕人》,发展到今天人们喜欢用“白富美”概括女性美。女性美是中国文学的永恒主题。《三国演义》中涉及女性的章回不少,但花费大段篇幅描绘女性美并不多见,多是三言两语,言简意赅。这正是《三国演义》礼赞女性美的一个特点,三言两语,却能摹志传神。作者咏赞女性美,不仅咏其貌,而且赞其心。例如写孙夫人“美而贤”。小说中描绘女性,礼赞女性美,但也以生动的情节告诫人们:红颜是祸水,要远离女人!

然而在礼赞美的同时,作者并没有摆脱女人是祸水的观念,认为女人误事、误国。在作品中,刘备在吴国和孙夫人成亲后,先教孙乾回荆州报告,自此连日饮酒,被声色所迷,全不想回荆州。赵云报国心切,根据诸葛亮的第二个锦囊妙计指示才让刘备归蜀。可见,作者虽然热情礼赞女性,但他的心理仍然是矛盾的。不知为什么,红颜是祸水的观念在史学家和文学家的笔下表现得特别明显。他们戴着有色眼镜去对待妇女,贴着标签评价女性。但是,为什么我们不沉下心来反思,祸国殃民的责任就该由女人们担负?如果没有荒淫、贪婪、经不起诱惑的帝王将相,怎么会有祸国殃民的女人?

三、要守身如玉吗?

传统的妇女观主张女性守身如玉,从一而终。无论婚前还是婚后,女子都视贞节如生命。如果受到侵犯,只有一死才能明志。这种桎梏女性的腐朽观念,被宋代道学家推至极端,“饿死事小,失节事大”④的观念残酷地荼毒了许多善良的女性。罗贯中一方面受守节观念的影响而持肯定态度,另一方面又自觉或不自觉地对寡妇改嫁表示理解和赞同,对妇女的不幸命运给予很大的同情,这样也就形成了作者的又一矛盾观。

在《三国演义》中,当孙夫人在吴国,听到■亭失败,讹传先主死于军中,遂驱车至江边,望西遥哭,投江而死。孙夫人为夫而死,作者对这种贞节观是大力肯定的,但他认同贞节观,称颂节妇和烈妇,肯定女性改嫁、追求幸福的权利,甚至作者还为女性改嫁寻找依据,例如在刘备娶寡妇吴氏为妃这件事上。刘备进位汉中王,法正奏道:“主上先夫人去世,孙夫人又南归未必再来。人伦之道不可废也,必纳王妃以襄内政。”刘备从之。法正又奏:“吴懿有一妹,美而且贤。先曾许刘焉之子刘瑁,瑁早夭,其女至今寡居,大王可纳之为妃。”听说是刘瑁之妇,刘备辞道:“刘瑁与吾同宗,于理不可。”同姓不通婚是封建礼教,刘备以此拒而不以吴氏是寡妇拒。可见罗贯中对刘备娶刘瑁妻不仅无任何非议,而且还寻找根据为之辩护,因此作者对寡妇改嫁的态度已显而易见了。作者对守节与失节的矛盾观,在一定程度上是有进步意义的。他肯定守身如玉、从一而终,赞扬节妇和烈妇,但也对改嫁的妇女给予支持和同情,这就是他的进步之处。

四、该逆来顺受吗?

封建礼教中有严格的“三从四德”,对女性的要求十分苛刻,其核心就是要求女性顺从男子的意志。受这种观念的影响,《三国演义》中的一些女性完全失去了自我,成为男性的附庸和政治斗争的工具。

在作品的一些事例中,女性成为男人政治、军事、外交角逐中的工具和武器,个人的情感意志完全被消融在男性意志中。例如孙权为结孙刘之好,假戏真做,把其妹嫁与刘备。这种美人计行为摧毁了女性的意志,侮辱了女性的人格,违背了她们的心愿,丧失了人性和灭绝了人道。最初孙权只是想用孙夫人之名,没想到弄假成真。结果,刘备和孙夫人恩恩爱爱,相当美满。后来孙权强行断绝二人夫妇之情,把孙夫人骗回东吴。刘备继位汉中王后,为替关羽报仇,兴师伐吴。在节节失利的情况下,孙权又企图送回其妹,割让荆州。尽管孙夫人是一个很有个性、很有主见的女人,但最终还是被孙权强大的势力左右,成为东吴对付刘备的一件特殊武器。

在某些女性被作为政治斗争工具的同时,另外一些有人身自由的女性却主动地让出了自己的权利,主张女性服从男性的意志,回到闺阁中,可见作者观念是受男性话语权影响的。甘、糜夫人表里如一恪守古训。关羽被困土山,欲纳张辽之议从曹,问二位嫂夫人,二人道,“叔叔自家裁处,凡事不必问俺女流。”她们“凡事不必问俺女流”,表现得非常柔顺。甘、糜夫人主动放弃了自己的社会参与权,正是这种文化心理的反映。

尽管作者笔下一些女性的个人意志被剥夺,社会参与权被放弃,尽管作者对这些行为加以赞赏和提倡,但作品中另外一些女性的所作所为,又让他陷入两难的境地。作者一方面用柔顺要求和规范女性,一方面却又对女性的自主行为表示肯定,反复称赞那些主宰自己命运的“女丈夫”,如“巾帼英雄”孙夫人。洞房花烛夜,孙夫人初次亮相:灯光之下,但见枪刀簇满,侍婢皆佩剑悬刀,立于两旁。刘备见而大惊失色。孙夫人笑道:“厮杀半生,尚俱兵器乎!”当刘备回荆州遭阻时,孙夫人挺身而出:“今日之危,我当自解!”这八个字掷地有声,绝非柔顺女子所能道出。

罗贯中对那些敢于主宰自己命运的“女丈夫”和“巾帼英雄”,给予满怀钦敬和仰慕之情,肯定了女性的自主精神和自主行为。尽管作者深受传统妇女观的影响和有尊重历史的态度,时时让他陷入自相矛盾之中,但他对女性的地位和价值的肯定,却具有相当大的进步意义。■

① 霍雨佳:《〈三国演义〉美学价值》,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② 王同书:《〈三国演义〉——女性的悲惨世界》,《明清小说研究》1991年第3期。

③ 金性尧:《闲坐说诗经》,北京出版社2012年版。

④ (北宋)程颢、程颐:《二程集》校注本,中华书局出版社1981年版。

参考文献:

[1] 陈其欣.名家解读《三国演义》[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

[2] 沈泊骏.罗贯中和《三国演义》[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98.

[3] 方志铭.三国人物散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4] 关四平.三国演义源流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3.

[5] 刘向军.《三国演义》的哲学艺术[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1.

作 者:梁明英,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

编 辑:魏思思 E-mail:mzxswss@126.com

相关文章:

上一篇:三国英雄记
下一篇:三国好舌头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