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晋北地区不同施氮量对黍子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黍子 产量 品质 影响 地区

摘 要:黍子是山西省晋西北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和适应性,它是禾谷类作物中最抗旱的作物之一。为了提高晋北半干旱地区黍子产量及品质,以雁黍8号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5个施氮水平(0、50、65、140、185kg/hm2),探讨了不同氮肥水平对黍子生育时期、经济性状、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从N0产量(3 960kg/hm2)、N1产量(4 900kg/hm2)到N2产量(5 100kg/hm2),随着施氮量水平的增加,黍子产量在上升,从N2产量(5 100kg/hm2)、N3产量(4 700kg/hm2)到N4产量(4 400kg/hm2),黍子产量随着施氮量水平的增加出现下降趋势。另外,随着施氮量的增加产量先升后降。黍子淀粉含量、直链淀粉含量、支链淀粉含量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下降。当氮肥水平为N2(65kg/hm2)时,黍子的产量最高为5 100kg/hm2,品质也较理想。

关键词:黍子;施氮量;产量;品质;晋北地区

中图分类号 S5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03-04-29-03

黍子属小杂粮作物,起源于中国,具有生育期短、耐旱、耐瘠薄等特性,在我国古代农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生长期与雨热基本同步[1-2]。晋北地区无霜期短,降水集中,年降水量少,黍子在晋北地区农业中占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是山西省极其重要的抗旱救灾作物,常年播种面积约20万hm2,遇春旱年份播种面积会显著增大。糜子尤其是糯性糜子(黍子)在山西旱作地区具有明显的地区优势和生产优势,对这些地区的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黍子营养价值高,在平衡膳食、促进人体健康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近年来人们对小杂粮的生产与开发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因此,提高黍子产量和籽粒品质,对改善人们的膳食结构,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和粮食上新台阶具有重要意义[3-4]。晋北地区属于山西省北部的黄土高原高寒冷凉地区,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和黍子生育期短、适应范围广、耐旱、耐瘠的特性决定了晋北具有生产黍子的自然资源优势。本文通过研究不同施氮量对黍子产量及籽粒品质的影响,为黍子生产和产业开发提供理论依据[5]。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于2011年在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寒区作物研究所东王庄基地进行。试验地海拔1 067m,北纬39°05′47″,东经113°25′11″,年平均气温7.8℃,年降水量399mm,无霜期132d,试验地土壤为沙壤,地形平整,浇水便利,前茬作物为豆类。试验基地土壤的肥力状况:pH值为8.43,有机质为11.98g/kg,全磷为0.62g/kg,全钾为44.5g/kg,全氮为0.98g/kg,速效磷为5.6mg/kg,速效钾120mg/kg,碱解氮19.7mg/kg。

1.2 试验材料 供试品种为雁黍8号,该品种由山西农科院高寒区作物研究所选育而成,生育期105d左右,株高110~120cm,单产224kg/667m2,千粒重9.5g,籽粒红色,圆形,出米率82%,抗倒伏。

1.3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5个处理,即N0为0kg/hm2,N1为50kg/hm2,N2为65kg/hm2,N3为140kg/hm2,N4为180kg/hm2。每个处理设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总共15个小区。每小区面积10m2(5m×2m),周围环境设保护行,播种前施有机肥370kg/hm2和二铵450kg/hm2,50%的氮肥随农家肥和二铵一起翻地施入,剩余氮肥作为在后面生育期追肥施用2,氮肥为尿素(46.2%)。试验的播种量为12kg/hm2。中耕除草2次,浇水2次,并及时防治病虫害。

1.4 测定项目

1.4.1 生育时期 从出苗开始各个小区记载50%植株达到各生育期的日期。

1.4.2 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 成熟时调查各个样点的穗数,计算出1m2穗数。成熟后各样点晒干后先称整植株的生物学产量,然后再把穗子取下来,进行脱粒称重,计算出籽粒产量。选取10个有代表性的穗子,测定其株高、茎粗、穗长、千粒重和出谷率等农艺性状,计算平均数。

1.4.3 品质测定 籽粒淀粉含量采用旋光仪进行测定。

1.5 数据处理 试验数据采用DPS、Excel 200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施氮量对生育期的影响 由表1可知,随着施氮量的增加,雁黍8号从播种到出苗的天数是一致,5个处理播种期都是5月28日,5个处理的出苗期都是6月10日,可见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对雁黍8号的出苗期基本上无影响。拔节期N0处理、N1处理、N2处理是相同的,都是7月17日,而N3处理和N4处理拔节期比N0处理、N1处理、N2处理推后1~2d,同理N3处理和N4处理抽穗期比N0处理、N1处理、N2处理推后。5个处理对开花期和成熟期影响不大,基本上开花期和成熟期是一致。所以随着施氮量的增加,黍子生育进程延后在拔节期到抽穗期表现明显,N3处理、N4处理比N0、N1、N2处理在拔节到抽穗期生育期晚3~4d。说明增施氮肥对黍子的营养生长阶段具有促进作用,能够使营养生长时期推迟,有利于积累和制造充足的养分,为提高黍子的产量奠定良好的营养物质基础。

2.2 不同施氮量对经济性状的影响 由表2可知,不同氮肥处理对黍子植株农艺性状表现不同。各处理在定苗密度一致的条件下,有效穗数N0为66个/m2、N1为67个/m2、N2为70个/m2、N3为73个/m2、N4为75个/m2,株高N0为110cm、N1为113cm、N2为115cm、N3为117cm、N4为120cm,茎粗N0为0.64cm、N1为0.65cm、N2为0.72cm、N3为0.77cm、N40.80cm,由此可知穗数株高茎粗都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呈上升趋势,N4处理最高,N0处理最低;穗长N0为37.2cm、N1为37.6cm、N2为38.9cm、N337.2cm、N4为37.6cm,穗长从N0~N1呈上升趋势,而N2~N4呈下降趋势。千粒重N0为7.75g、N1为7.79g、N2为7.85g、N3为7.81g、N47.79g,千粒重从N0~N1呈上升趋势,而N2~N4呈下降趋势。出谷率N0为65.2%、N1为67.3%、N2为70.5%、N3为68.6%、N4为67.5%,出谷率从N0~N1呈上升趋势,而N2~N4呈下降趋势。由此可知穗长、千粒重出谷率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先上升后下降,N2处理最高,N0最低。说明增施氮肥能够促进植株增高、茎秆变粗、增加分蘖和有效穗数,但当氮肥水平超过N2处理时穗长、千粒重和出谷率等产量性状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而下降趋势。

2.3 不同施氮量对黍子产量和生物产量的影响 由表3可知,不同的施氮量对黍子的产量和生物产量影响不同。黍子的生物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N4处理的生物产量最高,达到42 800kg/hm2,N3处理生物产量次子,为39 830kg/hm2,N2处理生物产量排第3位,为37 600kg/hm2,N1处理生物产量排第4位,为

34 720kg/hm2,N0处理生物产量最低,为30 470kg/hm2.。黍子产量随着施氮量水平的增加,呈先升后降变化,最低为N0处理3 960kg/hm2,其次为N1处理49 000kg/hm2,在N2处理达到最高值5 100kg/hm2,N3处理产量为4 700kg/hm2,N4处理产量为4 400kg/hm2,可以看出从N2处理到N4处理产量呈下降趋势。从经济系数对比可知,N1处理的经济系数最高,达到0.141,其次为N2处理,为0.136,N4处理最低,为0.103。说明增施氮肥能够促进黍子植株营养器官生长发育,提高生物产量和籽实产量,但随着施用氮肥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导致黍子营养生长过快,生殖生长受到抑制,生物产量大幅度提高但籽实产量下降。

2.4 不同施氮量对黍子品质的影响 不同氮肥处理对黍子籽实总淀粉含量、直链淀粉含量、支链淀粉含量影响不同。由表4可知,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总淀粉含量、直链淀粉含量、支链淀粉含量均呈下降趋势,呈负相关。各处理的直链淀粉含量和支链淀粉含量占淀粉含量比例不同,直链淀粉占淀粉总量比例呈下降趋势,支链淀粉占淀粉总量比例呈上升趋势。说明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直链淀粉含量和支链淀粉含量呈不同程度的下降,直链淀粉下降幅度大于支链淀粉含量。

3 结论与讨论

目前大多数研究结果表明,淀粉分为直链淀粉和链淀粉,是籽粒中的重要组分,它与蛋白质含量共同决定着产量的高低和品质的优劣[6-7]。近年来的研究表明,2类淀粉所占的比例及支链淀粉的结构共同决定了食味品质。由本次试验结果表明,淀粉含量、直链淀粉含量、支链淀粉含量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呈下降趋势,呈负相关。试验表明,在定苗密度一致的条件下,增施氮肥有利于黍子营养生长和养分积累,促进植株分蘖,提高黍子生物产量、籽实产量其构成因素,但随着施用氮肥量的增加产量会出现下降趋势。增施氮肥会导致黍子籽实中的支链淀粉含量、直链淀粉含量下降,降低黍子品质。通过产量和品质对比,当施氮肥量为65kg/hm2时,黍子籽实产量最高为5 100kg/hm2,品质也较理想。

参考文献

[1]杨武德,石建国,魏亦文.现代杂粮生产[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2001:50-82.

[2]崔克勇,王闰平.山西省小杂粮产业发展对策探讨[J].中国农学通报,2005,21(1):332-334.

[3]杨春,田志芳,李秀莲.山西优质小杂粮产业化条件比较分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4,25(2):54-57.

[4]张耀文,邢亚静,崔春香,等.山西小杂粮[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67.

[5]门果桃,陈强,范挨计,等.内蒙古糜子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9(2):79-82.

[6]冯佰利,曾盛名,蒋纪芸,等.品种、播期与肥力对糜子籽粒蛋白质及其组分的影响[J].山西农业科学,1996(5):3-5.

[7]王光利,张薇,曹连甫,等.小麦淀粉的研究进展[J].种子,2006,25(6):51-54. (责编:张宏民)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