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影响中国经济的十大晋商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十大 中国经济 晋商 影响


打开文本图片集

雷履泰(1770—1849),山西平遥人,中国票号创始人。道光三年(1823年),中国第一家票号——日升昌正式诞生了。从此,一纸便可“汇通天下” ,中国金融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乔致庸(1818—1907),字仲登,号晓池,山西祁县人,乔家第四位当家人,人称“亮财主”。乔致庸是清朝末年晋商的代表,在家族生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弃文从商接手生意。在他的不断努力下,生意日渐兴隆。至清末,乔氏家族已经在全国各地开办票号、钱庄、当铺、粮店200多处,资产达到数千万两白银。在国弱民贫的清朝,晋商能够走向全国,实属不易。

曹三喜,是使曹家由农民阶层走向巨商家族的关键转折性人物。他不满现状,独闯关东,来到原东北热河省的三座塔村发展。曹家商业发展到鼎盛时期,商号达640多座,资产高达1千余万两白银,总雇员达3.7万人。

王氏家族,古人训:积善人家,必有余庆。王家始祖以卖豆腐为生,善良无欺。据传,曾救助一位卧病荒野、奄奄一息的老人,老人感激之余把静升镇是“九龙聚首”吉祥宝地的天机密授给了王家基业的创始人王实。后来,王实依老人所言开始建造屋宅,果然发达绵延700多年,相传20余代,造就了几乎囊括所有晋商家园文化意义表征的建筑群落——王家大院,开始了王家与众不同的人世机缘。

渠同海(1723—1789),字百川,祁县城内人,渠氏14世,渠氏家族商业奠基人。由“走西口”经商致富,在包头购置10余顷土地,并独资开设“长源厚”字号。乾隆中期,渠同海前往包头谋求发展,购置10余顷土地,独资经营菜园、粮食、油面、茶叶,兼营钱业生意,渠家从此发家。渠同海以“长源本晋川,荣华万世年”十字,作为其后人辈分的世系排名。后来渠家在羊楼洞开办的茶庄大都与“川”有关,也与辈分世系有关,如“长源川”“长盛川”“三晋川”“宏源川”等茶庄。

常威,榆次车辋人,清朝大富商。“能打会算,财源不断” “买卖不算,等于白干”“买卖争毫厘”,这是晋商流传的致富商谚。晋商有个传统的“生意经”,就是以小见大。他们不求暴利,看中薄利多销,积少成多。清朝晋商常威就是这样致富的。常威家最辉煌的时候,家财无数。

范氏家族,介休的范氏家族是近代晋商群落中身份、地位以及经营活动都比较特殊的一个,其经营活动带有浓厚的官办色彩,被称为八大皇商之首。按照今天的标准,属于典型的官僚资本性质。

侯兴域,字蔚观,生于清乾隆年间,卒于嘉庆年间,是侯家商业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他在继承祖业的基础上苦心经营,使侯氏财产达数百万两白银以上。侯兴域发展起来的商号,著名的有在平遥设的协泰蔚、厚长来、新泰永、新泰义、蔚盛长,在介休张兰镇设的义顺恒、中义永,在晋南运城设的六来信等。这些商号大多是杂货、绸布、茶庄和钱铺。

亢氏,清初山西平阳府(今临汾)人,人称“亢百万”。据《清稗类钞》载,其资产有数千万银两,堪称山西首富。乾隆皇帝微服私访,在亢家连住十日,不但吃饭餐餐不重,而且餐具一餐一换,其奢华让乾隆也为之感叹。临走时乾隆说:亢氏之富,非天不可灭。不料一语成谶,果然天降大火,亢氏大院化为废墟,流出来的水都是银子化的。

万荣李家,在清代以贩布为主业,足迹遍布豫晋陕甘与京津等地。光绪初年,李家商业发展至鼎盛,商品种类扩大到盐、茶叶、皮货、药材、杂货等,以“信义诚恭谦和”的经营理念,货通天下。其商号遍布山西、陕西、甘肃、宁夏、天津、上海、湖北、河南、青海、内蒙等地,总资产达数百万银元。

(摘自《世界晋商资源手册》)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