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晋唐宴集序中的生命态度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态度 生命 晋唐宴集序中

摘 要:分析晋唐宴集序代表作《金谷诗序》、《兰亭集序》、《滕王阁序》等所反映出的不同的生命态度。

关键词:晋唐;宴集序;生命态度

中国古代文人大都讲究风流儒雅,一个人的风雅终究不免寂寞,几个人、众人一起风雅当然就星光璀璨,雅韵氤氲了,所以就有“雅集”即文人雅士集会,这种集会不仅在当时堪称盛事名噪一时,而且既是“雅集”常赋诗咏情,作序记事,其风流余韵,亦流芳后世。汉室初兴,诸侯国林立,养士再盛,文士争相涌向诸侯国。自梁苑之游开文士雅集先河,其后著名的还有“邺下之游”“金谷宴集”“兰亭集会”“旗亭画壁”等等,其盛举逸事不仅轰动当时,亦羡煞后人;其由雅集而产生之宴集序作品更是千载之下,令人激赏不已。这些集序中饱含的强烈的生命意识和鲜明的生命态度也一直是后人探寻不已的主题。

一、拥抱世俗,迷恋富贵

元康六年( 297年) ,石崇与潘岳、欧阳建等人聚会于金谷园,宴游赋诗,石崇为之作序此即《金谷诗序》。

石崇的“穷奢极欲”与金谷园的“冠绝时辈”,在历史上都有记述。在金谷园中,“或高或下,有清泉茂林,众果、竹、柏、药草之属,莫不毕备。又有水碓、鱼池、土窟,其为娱目欢心之物备矣”,连皇家园林也要逊色三分。元康六年,征西大将军祭酒王翊从洛阳还长安,石崇在金谷园设宴为王翊饯行。王翊一行及石崇亲朋好友欢聚一堂,从清晨到深夜游乐饮宴不绝。临别之前,石崇又设大宴,令与会宾客赋诗述怀,宴后把所赋诗篇录为一集,命名为《金谷集》,石崇亲做《金谷诗序》以记其事。《金谷诗序》开头即表明官方身份,“送征西大将军祭酒王诩还长安”,后叙金谷涧所处地势及景物,虽有清泉茂林,美则美矣,但众果竹柏药草之属以及水碓、鱼池、土窟等毕竟给人以明显的人工造景之痕迹。序中虽然也有石崇出征与众贤昼夜宴游时产生的“感性命之不永,惧凋零之无期”的伤怀,但作为“二十四友”的石崇、潘岳、二陆等人对权势功名富贵的生活选择却使《金谷诗序》有意或是不经意中流露的是送征西大将军的荣耀,是“娱目欢心之物备矣”的奢富,是“昼夜游宴”、“琴瑟笙筑,合载车中,道路并作”、“鼓吹递奏,声伎相伴”的世俗享乐。因而这种悲凉恐惧虽有自东汉末以来文人所普遍具有的对生命不永的忧患意识,但在某种程度上更是石崇等人对富贵难以永恒、豪华容易凋零的感伤和忧惧,是对世俗富贵的不舍与迷恋。金谷园能吸引人的不是主人的德高望重,才情出众,从某种程度上实是因为石崇的家累巨财能为当时士人提供最世俗的耳目声色口腹之乐。

二、放浪山水,淡定闲逸

50年后的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书圣王羲之邀集文人雅士42人,在绍兴兰亭“流觞曲水”,“畅叙幽情”。南北对峙的文酒之会截然不同,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与石崇的《金谷诗序》恰成为鲜明的对比,清流王羲之同巨富石崇,进行了一场精彩的历史较量 。

《兰亭集序》记叙的是东晋清谈家们的一次宴集,与其说它是宗教伦理民俗的修禊,毋宁说是在自然山水间无拘无束的欢乐聚会,茂林修竹、清流激湍的清丽与清幽,“虽无丝竹管弦之盛”,却有天籁之音的自然与清旷,群贤毕至、少长咸集的雅致与高逸,“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乐。”王羲之明确地认识到:事物有生就有灭,有乐就有悲;事物由生到灭,由乐到悲,其时间很短暂,倏忽之间,正如白驹之过隙;生命之长短存灭,不是主观所能左右的,它取决于自然的造化。由此说来,生命是何其宝贵!所以作者才慨叹“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但沉痛的感叹中又分明有一份洒脱的理智,透露出对生活的热爱。

东晋南渡士人在消弭了当初“风景不异,正自有山河之殊”的覆亡之痛后,“在江南优越的物质文化条件和秀丽湿润的自然环境中沉静和安顿下来。他们从容且忘情地走向山水,走向自然,在山水自然之中感受人生,陶冶性情,恬淡自适,物我两忘,从而真正形成了潇洒从容、超尘脱俗的风神。……戴逵隐居会稽剡山的琴书自娱,谢安“携鸣琴于林下,理纤纶于长浦”的萧然忘羁,王徽之置主人热情恭迎于不顾在竹林中的咏啸自若等等,无不昭示着东晋文人对高雅脱俗、潇洒超逸、闲适恬淡而又情韵悠长的生活趣味的追求与履践。”《兰亭集序》所表现的正是这样一种放浪山水,淡定闲逸的超逸风度。

三、放眼长天,穷且弥坚

《滕王阁序》唐王勃作。虽然文章的中心事件是滕王阁宴会,但文章的重心不是饯宴,而是以写景为铺垫的抒情。王勃并非为游山玩水而来,他只是触景生情,从宴游盛会的聚散联想到人生的穷通离合,禁不住“兴尽悲来”。在良辰美景、贤主嘉宾都齐备的情况下,作者举目远眺,尽情嬉游,可是天高地远,宇宙无垠,人生短促,盈虚有数,感慨油然而生。他慨叹自己的“不济”的“时运”、“多舛”的“命途”,抒发自己内心深处的郁闷和不平,倾吐自己“有怀投笔”、“请缨”报国的情怀和勇往直前的决心。作者借含蓄委婉的笔法,腾挪跌宕之气势,由宴游唱和之欢娱引出人世之艰难,仕途之崎岖,怀才之不遇,抒写了报国无门却奋发向上的执着态度。他的笔调或暗用或化用或连用一系列典故来抒写自己的“时运”“命途”,委婉含蓄地述志言情,表达了“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面对一切艰难险阻,执着追求自己的理想,即使在郁郁不得志的逆境当中也绝不消沉放弃的生命态度。他写失意的悲哀,成为对时代的抨击;他又写积极的壮怀,表现出一种用世的乐观精神。

经过了将近四百年的分裂动乱的痛苦后,隋唐时代终于实现了人民所渴望的国家的统一。唐代国家空前规模的统一,经济的强大,政治环境的相对宽松,思想的活跃,文学的繁荣,这一切都给士人以强烈的振奋和刺激,他们充满自信,富于激情,渴望建功立业,具有高度的乐观精神和英雄气概。初唐是社会大变动时期,不少出身寒微的知识分子靠政能文才飞黄腾达,直抵卿相。王勃这种放眼长天,青春勃发,积极进取的生命态度,正是这一时期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

参考文献:

[1]刘庆华.从《金谷诗序》《兰亭集序》看两晋文人的生存选择与文学选择[DB/OL] http:///Article/200708/12396.html.2007-8-11

作者简介:

赵长慧(1967~ ),女,湖北丹江口人,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副教授,文学硕士,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及大学语文教学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