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晋北三关:铁马冰河入梦来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铁马 入梦 冰河 三关


打开文本图片集

长城的精华在关隘,恰巧有名的外三关——雁门关、宁武关、偏头关都在晋北。大同边墙五堡,宁武大水口长城、阳方口长城,偏关的老牛湾长城,代县的白草口长城等处依然能把来到它面前的人带回那金戈铁马的边塞风云。素面朝天的长城毫不走样地保留着岁月的痕迹,更能让人感受到长城那古朴、苍凉的魅力。于是,六人以内三关为主轴,开始了晋北的长城之旅。

寻访长城是比较艰苦的,长城保存完好的地方大多交通不便,经济闭塞,或许正因这样,长城才得以保存至今,不过所到之处食宿并没大碍。

“请为我唱一首出塞曲

用那遗忘了的古老言语

请用美丽的颤音轻轻呼唤

我心中的大好河山”

唱着这首《出塞曲》身随心走,“左云”、“右玉”古之的地名都似藏着几分深意,读来唇齿留香。

大同—左云

穿越大同煤灰飘飘的街区和小镇,当白云突然出现的时候,离左云县城就不远了。

山西的公路被运煤的货车碾轧得坎坷不平,路面上到处是黑乎乎的煤渣,煤矿的粉尘和焦化厂的浓烟将山西的空气染得污浊不堪。两边的高坡深沟祼露在外,只有稀落的几棵老旱杨无助、病态地立在那儿,枝叶不展没有树荫,根勉强地抓住身下的土壤。风吹过卷走一层土,慢慢地把树根露出,有的达到近一米高象长在土台上,如同一只嶙峋的手护着那点赖以生存的之所,又象用手捧起的水眼睁睁看着它流逝又无能为力。树干的两端朝着两个方向挣扎、抗争、努力着,若不是那点绿,尘埃间分不清哪个是枝哪个是根,看着令人着急难过。除此之外陪伴我们的,就只有高坡上四处耸立的烽燧和极度贫瘠的土地——这样的土地居然孕育出强盛了五千年的中原文化。

左云—八台子

去八台子的时候雨一直下。雨,不分关内关外,路一直烂,不分晋北蒙南。脚上的鞋越来越重、越来越高,有粘性的黄土粘了一层又一层,自重过大掉了再粘,周而复始,站在高低不平的鞋上东倒西歪。

八台子村位于左云县北部,在以长城为线索绘制的地图上,八台子是必不可少的,但在当地人眼里它只是一个穷村庄。村庄落在斜坡上,一排又一排的土房之后就是长城,长城的砖已被当地人剥尽,留下土墙,风吹雨打过,一幅萎落的模样。我们感兴趣的是一座天主教的塔楼。它和一片杂草一起立于山坡,当地人没有人清楚它怎么会出现在这里,更不觉得它除了一身砖石之外还有什么出奇。想说当地人这样不好,还是算了,就让它孤零零地立在那里吧!对于一个把猪养在街上的村庄,这种批评是不公平的。

左云—偏关

昨天的一场雨说尽了乌云想说的话,从此后天空如洗。艳阳下的红色绿色的树叶在湛蓝的背景里色彩强烈得令人炫目,若不是那千沟万壑,若不是高原上那大漠的风,简直让人觉得是在西部的某个小镇。我们抵挡不住大自然这样大块的用色,开始傻笑、唱歌。阳光很快就把烂泥晒干,接着又把人们的心情调成“好”,拦车很容易,倒是自己身上的脏有点对不起人家的车。

到达偏关县城已是下午,客车沿着破旧的城墙绕着了一个圈之后来到偏关南门,门匾上写着三个大字“偏头关”。车水马龙仍从城楼下经过,可惜城墙大都毁坏,城楼东西只剩下长约千米的城墙,还有些被挖成了仓库之类的窑洞,让人好不郁闷。南门外是一个繁华、拥挤的自由市场和客运市场,大大小小的面的摩的排列在马路边等待顾客,蔬菜、副食、小吃摊点占据了城门口的主要空间。

偏关是内、外长城的会合处,是与宁武关、雁门关并称外三关的军事重镇,戏曲中的《三关点帅》指的就是这里。明王朝为了抵御蒙古骑兵,在偏关县修建了六条边墙,南抵利民、阳方口,东去雁门,南抵平型关,折至紫荆关,偏关因此被称为边防重镇,晋之屏藩。

偏关—老牛湾

前路无休止,得知偏关到老牛湾的150公里路凭我们的双脚一天无论如何并且也不可能走到,也不会有班车时我们的兴致反而大增。这里的民风纯朴根本没什么好担心的,旅程的魅力就在于前途未知却又处处客栈。脚下走得是铺好的路,虽然路况极差,当年的徐霞客走得该是怎样的一种路?他应该是无车可搭的吧,装备一定没我们的好,会不会同样走在陌生的大路上,穿村过镇,就为了心中的一个梦想,为了旅途上的收获与快乐,这样走着——疲惫时我们如是想。

早晨告别了黄河宾馆的老板娘去客运市场碰运气,没想到今天的运气好得出奇,多多凭他的三寸不烂舌100元搞定一辆面的并且答应帮忙逃过进山费。

一路晴空万里,路况不错车也少,撒开欢往前奔。前两天的雨使这块黄土高坡见不到想象中的干裂,让我们有机会尽情领略了一番窑洞、沟壑、梯田起伏的气势。面对那种丰润完全不是春节到陕北所熟见的黄土漫天、寸草不生的荒凉场面,心中不知是失望还是高兴——宁可失望也不要干裂吧。植被仍然不多,看得出长得很不容易,竞争激烈。远处高坡顶上的一株树,象极了《鸡毛信》里的消息树,单单的一颗,象在等待出征归人的那个老者。我们驱车追赶着天上那几朵白云,并且暗地里向上帝祈祷着,保佑我们到地方后能有一个理想的背景来衬托照片主体的博大雄伟。路边不断有旧时城关演变的小村落。间或断续城墙遗迹,或墩台矗立路边,或默然站立山间,在只要你扫视窗外总能看到长城的影迹,晋北的长城真实地存在屋前院后路边,伸手可触。

司机师傅在收费站之前1公里左右下了109国道拐入一条不宽的土路,路越走越差,最后变成硬着头皮在沟沟坎坎悬崖峭壁间不知深浅地颠簸,只知道老牛湾就在前头,却不知这路何时是个尽头,从前人的游记里可真没看出这条为了逃费的路差到这种程度。回身看看多多在后座上大气不敢出的样子,一定后悔跟了我们这条贼船。

下午2点投宿冯家客栈。冯家有三个孩子——两个女孩一个男孩。三个孩子都在清水河念书,学校离家如此远,即使有班车一天也只有两趟,所以孩子们只好在清水河租房,一年五佰多的房租对他家来说定然是个大数。他家的大女儿出奇的懂事,让我印象极深。

山村空寂,万物丰盈——热闹非凡的其实是我们的心!吃着与他们相同的饭,谈论着日常的琐事。一户普通人家,一种平常生活,没有人作秀地把我们当成游客。

晚饭之后月已经亮得银光铺地,忍不住跑到屋后观河望月。屋后就是黄河峡谷,月光把河水和峡谷呈现得极为精彩,明暗有度,层次分明一点也不逊于白昼,又额外平添了几分壮丽的温柔。不远处老牛湾的城堡已在望,这就是我们两天来的方向,虽然一路波折终究不能阻挡,为了这黄河为了这峡谷,为了那黄河与长城交汇之处!

爬上炕看到月亮从窑洞的窗探进头来,照亮床前地面,我知道这一夜在月下的黄河边将有一场好睡,不再去为明天的路程担忧。

老牛湾村分为老村和新村,老村处于城堡的范围内,近几年这里开发旅游资源,偏关县政府已经把大部分居民签到了老村之外,于是便形成了新村。

老牛湾本为屯兵的城堡,堡内有一庙及各式矮房、围圈,全都荒了,好在砖石还在,有一些当时的影子。周围的民房用的也是同样的材质,黄的墙,绿的水,太阳下昭昭不可知过去,原想的壮观还有,却不是那么沉重,不知怎的,黄河不是想象中的黄河,长城不是想象中的长城。倒是更喜欢那些民宅——围墙里有一些活的故事正在演绎,祖祖辈辈,从古至今……看着那被称作“百年孤独”的堡城,说不出的感慨,经过两天的辗转来到这里,那些苦和累已成过去,心中倒有些怪怪的忐忑。

靠近崖边建有一座砖制的坚固单体敌楼名望河楼。望河楼的北侧悬崖之下便是浩浩汤汤的黄河,望河楼在黄河水中映出了坚毅的身影。唯一煞风景的是在内蒙一侧修建了一段簇新的钢筋水泥“长城”。

几日颠沛找寻,终于有勇气与长城黄河同站一张底片上。由于缺水,这时的我已经数日不梳不洗,与身后的土墩没什么区别,精神却异常清明。走过的路和吹过的风可以证明这不是“到此一游”!

原路返回偏关路过万家寨,为黄河的巨大水力枢纽工程深感震惊,国家花了无数的银子修建它,造福了当地三省,但也破坏了这里生态环境,现在我只能对着它唉声叹气,它的存在的意义是大于他的破坏性呢还是……?

回到偏关县城,吃了宾馆老板娘的饺子又吃了饭馆老板送的月饼,十五的夜,心满意足……月华初升,挂在仍旧透明的天空,窗外高坡、大树、草垛都慢慢变成剪影,慢慢变成一个“家”的标志——我们,不约而同想家了。

偏关—宁武关

209国道的烂超乎想象,若不是看到路牌打死也不信这是国道,一路的烂泥和坑洼,难怪一下雨就只能封路。封了路就意味着没有班车。其间不长的几十公里路居然设有两个收费站,七拐八扭绕前绕后躲过一个收费口却躲不过第二个。

宁武关鼓楼就在城内,城楼气势宏伟,外观为三层三檐九背,重檐歇山顶,高达三十余米,暮色中依稀可见其当年雄踞一方的大气。但总觉得与挤在周围的当代建筑不谐调,看来登临城楼,感念天地悠悠,独怆然而泣下是个奢望了。

天色将晚,我们在宁武的小店住下。月依然如昨日圆,可是有了云,月晕很重,斜斜地挂在长城之上,城墙和小镇都不甚清晰。昨晚的我们还夜宿黄河边,一夕之间便投身小镇城墙下,外面有着似曾相识的月亮。“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一时弄不清时空的流转,角色的变换,愣愣地发着呆,睡不安稳。

宁武关—代县

从宁武经原平到代县,一路遥望黄色是主要色调。零星的树木点缀其间,干旱的土地难见绿草。沿途看到的一片松树林,据当地人说是七十年代栽上的,如今二十多年过去,只有铁锄棒一般粗。恶劣的生存环境最缺乏的是水,滋养生命的水。山西,曾被称为“绿色的江南”。据《清凉山志》记载:“……左临恒岳,秀出千峰……锁千道之长溪,叠翠回岚,慕百重之峻岭……嘉木森,千峦弥布”。后来宋辽交恶,遍地战争,车马粮草,人丁陡增,使得这里成为“车马场矣”,环境破坏更加严重,伤了元气的土地至今也未恢复。

看见旧广武的时候,我们还在风中。方方正正一座城,立于一段难得连绵的内长城脚下,直面着空旷的平原。这里曾经铁蹄呼啸干戈林立,如今……如今当地女孩每天围着头巾骑着自行车上学去。城墙扶坡而上,中间一段有一隧道,应该带给写完或没写完作业的当地小孩不少乐趣。走进旧广武,尽管房子很破,但早已没有了历史,只是1400多人口生活着的地方。历史只在城墙。

我们站到古老的城墙上,坐在城关上吹着长城的风,晒着长城的太阳,想着关于长城的心事。

街上一头牛3头猪正在并排翘着屁股吃饭;另一家院子里一只鹅高昂着长脖子一动不动地目视远方,原来以为只有鸵鸟才会这样,想不到鹅也这么不把人放在眼里。而印象最深的恐怕是那棵从城墙上长出的榆树,看样子年头不短,长势很旺,完全没有老旱杨的愁苦。我们按照贯例穿城而过然后又绕城墙一周。

旧广武城墙的确切建筑年代,史籍无载,据有关文献佐证和现存建筑考究,始建于辽代,当时为夯筑城垣,明洪武七年(1374年)包砖,清代曾作过修葺。古城城墙周长1652米,总占地16296平方米,城墙东、南、西三面设城门,不置北门……。一户人家门庭大开,好奇地走进去,越过矮矮的厢房看见蓝天白云。街上大人聚在一起聊天,小孩自娱自乐,狗在发呆。陌生人进来,狗开始叫,小孩露出警惕,大人若无其事任人参观,不知道这算不算民风淳朴。

从旧广武驱车十几分钟便是雁门关,此时游客不多,我们可以不受打扰地慢慢领会——只有风和我们与过去对话。

地锁晋北咽喉的代县有三晋门户之称,居“天下九塞”之首的雁门关更是锁住门户的战略要冲,数不清的征战与杀伐曾在这里上演。李广、卫青、霍去病、周勃、李牧、郭子仪、李自成等名将都在这片土地上运筹帷幄,演绎过凯旋也演绎过铩羽;家喻户晓的杨家将曾多次在这里以少胜多,大败辽兵。数风流人物,俱往已。尘埃落定,只留下数不清的战争遗存,让后人凭吊扼腕。

雁门关,又名雁门塞、西陉关,与宁武关、偏头关总称内长城之“晋北三关”,又称“外三关”。东门上楼台保存尚好,名曰雁楼,现为一佛堂。门额嵌镶一方石匾,书曰“天险”。东侧尚有纪念赵国名将李牧的祠堂遗址,可惜只剩几块石碑和几株松柏。穿过城门洞,看到古代辎重车辆留在那,石板道上的辙印清晰可辨,耳旁便依稀能听到车辚马啸之声。悬崖上用作的军营、马厩的石房子还保留着,在此能看到峡谷中那条曾是交通要道的山路,残阳如血。

代县边靖楼位于代县县城中央,又名谯楼,俗称鼓楼,始建于明代,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是代县的标志性建筑。该楼为木结构,高26米左右,气势不凡。楼身宽七间,深四间,楼上悬挂着"雁门第一楼"、"威镇三关"的匾额。在楼下的台基中,有南北通向的10米高的石券楼洞,可供通行。

街口的老市场。从建筑的模式和五角星、为人民服务可以看出这是文革时期的建筑。为人民服务——我喜欢联想,当然先想到的是毛泽东和张思德和延安和木炭,后来就想到那个“不见不散”中的葛优教美国警察少废话趴下:同志们辛苦了,黑的白的黄的咖啡色的美国警察齐声喊:为人民服务!

这房子有点像贾樟柯电影里的景。他喜欢拍山西片。

早饭我们在一个肉夹馍食店要了馍和稀饭,三元!我觉的偏贵,心里暗想是老板听我讲的不是当地话,故意涨了价。于是我坚持慢慢吃,看到别人花多少钱一碗。也是三元一碗!我只好骂自己小肚鸡肠。我和老板说了我刚才的想法和做法,他笑,说这馄饨比别人家的好,他是陕西什么地方(我没听懂),反正他也外地人。他说代州这个地方就是怪怪的,也不富,消费还挺高。

代县—石景山南

火车夜抵石景山南,堆堆钢筋水泥在地面上星星点点,十足的人间烟火,天空倒是灰蒙蒙的,没亮光,没想法;呼一口气,脑子闪回6天前的老牛湾,那晚真是傻住了,地面没有亮光但星斗满天!那一瞬,仿佛看见邻家女孩脱掉了内衣。昨天还在为在天上发现了4颗星星而欢呼,想想生活真是神经病。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