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浅析法国庚款余额退还中的中法实业银行案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法国 退还 浅析 余额 中法

【摘 要】 庚子赔款事件是中国近代史上产生过较大影响的历史事件。法国受美国启发以及形势所迫,以开办中法实业银行作为赔款余额退还的实际举措。这所银行虽然曾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随着中法实业银行案的提出,法国借开办银行以最大限度攫取中国利益的险恶目的昭然若揭,这一案件对中国的社会经济以及民众的心理均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这次事件再次提醒我们:弱国无外交,只有自己强大了,才会在国际事务中享有平等的发言权。

【关键词】 法国;庚子赔款;中法实业银行案

庚子赔款事件可以说是中国近代史上帝国主义列强带给中国人民的一次最为深重的灾难。1908年经过中國外交家们与美国政府的努力交涉,美国终于同意退还中国庚子赔款浮溢部分,并承诺以该款项支持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但是帝国主义国家看似深明大义的举动,其背后却隐藏着更大的阴谋。法国作为庚款大国,据统计“法国原要求两亿八千六百五十万法郎,并声明可减低六百万法郎,其中民间赔偿要求九千三百零九万法郎,而山西省天主教已由意大利使馆要求赔偿三百八十万两,故在其民间赔偿内减去一千四百六十二万法郎,民间赔偿尚有七千八百四十六万法郎,总数亦改为两亿七千八百六十七万法郎,就总数而言法财政部长在Chamber of Deputies称两亿六千五百万法郎,比北京公使所称少六百八十七万零五千法郎……居各国民间赔偿之冠。”[1]面对数额如次庞大的赔款,法国当然不会眼睁睁的看着到手的利益飞走,因而在整个退还过程中刻意制造麻烦,企图打着退还剩余款项的名义侵吞退还的款项,其中复兴中法实业银行案的提出就是最具代表性的方式,此案例的提出也预示着法国变向攫取中国利益的开始。

一、法国退还庚款余额的原因

首先,以美国为首的各国列强先后承诺退还庚款浮溢部分,当然都是出于自身的利益考虑。美国退款的主要原因是为了扩大其精神文化的侵略,打着支持中国教育发展的幌子,大量输出本国文化用来麻痹中国的群众。美国用退还庚款浮溢部分投资中国教育办学,其主要的目的就是以学校为载体,可以更快捷地把本国文化灌输给中国人民,以粉饰其侵略的行径,减轻侵略的阻力。也可以说这是在经历了义和团反洋教运动风波后的一种对策,这也为美国将来在中国获取更大的利益铺好了道路。

其次,其他各国的进一步推动。起初法国对于美国的退款行为不屑一顾,甚至其国内报纸对这种行径大加讽刺,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国退还庚款浮溢部分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日本、俄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列强纷纷效仿退还剩余款项。这时法国再也坐不住了,开始以积极态度对待庚子退款事件。如果说美国在整个事件当中起到了主导作用,而其他庚款国的举动则对法国决议的确定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最后,中国国内的努力。促使法国表示退还庚款与中国国内的努力也是分不开的。美国退还庚款浮溢部分的消息让中国国内为之一振,认为这是中国外交史上取得的重大突破,并对于争取其他国家庚款不实部分的退还充满着信心。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中国加入协约国。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外交关系得到缓和,成员国允诺中国可以暂停付给庚款,并免加利息(按,他们是基于庚款可以停付的情况)。此时中国国内的形势依旧严峻,社会的发展陷入了停滞状态,出现了教育资金匮乏,财政困难等一系列问题。再加上民族意识的悄然觉醒,中国人民的爱国情感愈发强烈,民间掀起了为国家争取利益的运动,其中最早是上海商联会会长伍廷芳发起的“退还庚子赔款会”,紧接着各地相继成立分会,得到各国人士的赞许和声援,“赞成是会之声浪,盈溢全球”。[2]中国政府的外交官们也为争取更大的利益做着努力。因而从1917年,中国政府就向各个国家采取多方面的交涉。1919年5-6月间,北京政府驻法公使胡惟德会晤法国外交部长,提议法国向中国退还庚子赔款余额,法国方面并未表示反对。1919年巴黎和会期间,李石曾就法国退还部分庚子赔款进行活动,要求法国退还赔款余额用于海外大学建设。1921年,外交部再次命驻法公使陈篆鼓动退还舆论,法国上议院有议员正式提出退还庚款议题,而顾维均也正式向国际联盟提出退还中国庚子赔款,法国政府对此表示考虑,其后,中法两国外交部电讯往返商谈此事。1921年6月,法国原则上同意退还其部分的庚款余额,并开始商谈退还的条件,只是对庚款的用途一直举棋不定。

综上所述,法国退还庚款余额是为了顺应当时的形势不得已做出的妥协行为,并非主动行为,促使其有这一行动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以美国为首的其他列强纷纷退还庚款,为了与其他国家保持一致,亦或者是避免外交上的舆论压力。从以上法国退还庚款的拖延过程可以看出,法国退还庚款实际是受形势所迫。

二、中法实业银行案

正是由于法国并非真正的想退还庚款,所以其退还余款的过程可谓是一波三折。从1919年开始,中法两国就庚子退款的问题就进行了初步谈判,法国起初不愿一次性退还所有余款,中国的外交家们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同时也牺牲了相应的利益,在1921年才拿到最终的余款。在此期间法国向中国掠夺最大利益的阴谋可谓层出不穷,而在这些手段中尤以中法实业银行案的提出最为典型,这也成为法国变向谋取中国利益的开端。

如前文所述,中法实业银行由于经营不善,已濒临倒闭的危机,法国为了挽救其在中国的利益,开始积极寻求对策,终于在经过了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后,中法实业银行决定进行复业。1921年7月25日,中法实业银行召开内部会议,宣布正式执行此项决定,且对外报告了1920年的营业情况并通过了该年度决算,同时中国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并表达了中方的意愿,即“凡能维持中法实业银行之合法办法,中国政府无不赞成,至关于过失者之责任,中国政府深信法国法律有以处之也”。[3]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政府对此项决议的积极态度和对银行发展的大力支持,体现出中方对于复兴中法实业银行决议的肯定。

1921年两国代表经过共同商议,提出法国每年提供一百五十万两费用用于中法两国事业的发展,并决定发行美金借款三千三百万元,作为改组中法实业银行的费用。12月17日,中国政府方面表示“法政府拟退还未付之庚款,此案在法议会通过后,法政府即与银行磋商一种美金借款”,“此项借款作为中法实业银行及办理中国教育之用,将有双方商定分配”。[4]1922年7月双方政府就复兴中法实业银行案达成一致,规定法国退还的主要款项用于银行的运营方面,如有剩余款项,则附带投资中国教育事业和垫付中国之前未缴纳的股金。经过一系列的运作,同年10月,中法实业银行再次开业。从上述法国提出的举措中我们不难看出,其实质就是法国力图实现在华利益的最大化,表面上是本着帮助建设中国的目的,最终却是为了本国能够在中国得到更多的便利,而中国民间团体和政府机关虽说也做过一些争取,奈何力量薄弱,不得不屈服于法国的淫威之下。

三、中法实业银行案的影响

中法实业银行案的提出对于中国方面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都是弊大于利的选择。起先中法实业银行的破产带给中国的损失是惨重的。因中法实业银行巴黎总行的停业冲击了在中国的分行,造成了纸币不能及时得到兑换的困境,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损失。然而最大的损失就是债权者的存款,银行始终找不到方法进行补偿,为了转嫁危机巴黎总行做出了让中国分行分摊存款的无耻行为,这就更加引起了中国债权人的强烈不满。中法实业银行在中国设有多处分行,也颇具规模,营业额均在千万以上,所以银行的资产额足以偿还债务。中国人民本来认为法国政府会信守承诺,用所在中国分行里的资产清理中国的债务,然而在中法实业银行停业后,法方却主张清算债务时将中外各行通盘计算,不能将中国存户单独划分,这样中国债权人所受的损失就更为严重。

起初法国退还庚款余额的举动,让当时的中国人民充满了希望。国民期望着能够用这些款项拯救中国的实业和发展中国的教育事业,却没有料到被法国以如此卑劣的手段转移到自己国家的发展上,而真正到手里的款项却是少之又少。只因中法实业银行是中法两国合办,法国以此为幌子将所退庚款用于维护本国的利益,这种颇具争议的行径在当时社会引起一片哗然,国民舆论纷纷声讨揭露其阴谋,中国方面也做了一些努力,如当时法国发行的金法郎和纸法郎两种货币,纸法郎相较于金法郎的价值较小,中国政府也曾提出“庚子赔款法国根据条约要求用现金交付其意是否因现在金佛朗与纸佛朗价格悬殊,是故在我究意能否用纸佛朗市价付款”,[5]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中国的外交家们也想着为国家争取到一些利益,终究因为实力不济即使是附带苛刻条件的“退还”,也只能被迫同意接受。

中国被迫接受中法实业银行案,虽然在当时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稳定作用,解决了一些资金流转问题,但其实质依然是帝国主义国家攫取中国利益的得利工具,无论它以任何形式出现,都不可能真正为中国所用。而这恰恰正是当时中国软弱外交的一个缩影。其归根结底正是中国政府的软弱,如果一个国家没有强大的国力,没有一个健全的制度,在和强大的国家交往时,永远都是弱势的一方,最后只能为他人做嫁衣,只得将本国的利益拱手送人。

【参考文献】

[1] 王树槐.庚子赔款.近代史研究所,1974.38.

[2] 退还庚子赔款问题,东方杂志.第二十卷第五号.上海:商务印书馆,1923.

[3] 中法银行股东会与债券团.上海新闻报,1921.8.1.

[4] 王树槐.庚子赔款,近代史研究所,1974.369.370.

[5] 庚子赔款.中法实业银行.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 .

【作者簡介】

朱腾旭,男,汉族,河南濮阳人,哈尔滨师范大学,主要从事于中国近代史研究.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