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初中历史教学中培育家国情怀素养的探讨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素养 培育 情怀 家国 探讨

摘 要:作为人文学科的初中历史,情感教育的内容极其丰富。在教学中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是必要的,也是新时代的重要课题。学习历史,展望未来,以此激发学生的情感教育,值得我们探究。

关键词:家国情怀 初中历史教学 爱国主义

【中图分类号】G 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13-0001-02

初中历史教学培育家国情怀是一个多方面、多层次的综合体。它不只是教师单向的教学过程所能全部完成的,主要是通过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应用来体现的。初中历史教学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中,应当充分发挥培育家国情怀的优势。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际,谈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1.借鉴启发作用

初中历史教学的借鉴启发作用,是家国情怀素养的一个方面。所谓借鉴启发,就是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某些方面,会给后人一种启发,从中吸取经验或教训作为借鉴,这是一种直接的家国情怀作用。我国古代有“以史为鉴”的传统,甚至把史书题为“资治通鉴”,就是体现历史教学的这种情感教育功能。例如,《中国历史》教科书通过各朝代的人民起义,得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教训;通过勾践和夫差的兴衰更替,得出卧薪尝胆、发愤图强的结论;通过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等得出骄兵必败的规律;通过商纣和唐太宗对批评的不同态度,得出“忠言逆耳利于行”的经验……因此,用历史知识和经验丰富学生的思想,启发学生的认识水平,从历史中得到借鉴,“读史使人明智”是历史教学的一个培育家国情怀的功能,有时能发挥很大的作用。马克思说历史有时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伟人毛泽东也常常利用丰富的历史知识启发后人。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可以说是借鉴历史、启发后人的一部杰作。

初中历史教科书记录了数千年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其中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方面的内容。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借鉴启发作用,引导学生从生动、具体的史实中概括出相应的经验教训,成为学生自己的精神和思想财富。

2.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历史遗产,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灵魂。初中历史教学在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多年来,初中历史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问题,已引起大多数历史教师的重视。广大教师通过初中历史教学和课外活动的实践,已积累不少的经验。如何从历史学科的特点出发,全面发掘初中历史教科书的爱国主义教育因素,将爱国主义教育与传授历史知识融为一体;特别是如何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形势发展的需要出发,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不断注入爱国主义教育的新内容,增强学生爱国主义的思想情感,从而继承民族优良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是培育家国情怀的重要内容。

初中历史教科书充满爱国主义内容,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源泉。在《中国历史》教科书中,文化史的内容占了相当篇幅。中华民族在悠久的历史发展历程中,创造出了光辉灿烂的优秀文化,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内容。就科技成就而言,有些方面处于世界的先进水平。例如,古书上关于夏朝时候流星雨和日食的记载,是世界天文史上最早的记录。春秋时鲁国天文学家观测到一颗彗星扫过北斗,留下了世界上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张衡制造地动仪,是世界上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华佗制成的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南朝的大数学家祖冲之,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地推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比欧洲早1000多年。隋朝杰出工匠李春设计和主持建造的赵州桥,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四大发明传遍世界,有利于人类文化的传播,这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也是我国成为世界古国的重要标志等等。教科书的这些内容颇有益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八年级教科书用了大量篇幅叙述近代以来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无数先进人物从林则徐到孙中山,前赴后继设计了种种救国方案,欲使中国富强。尤其是中国共产党诞生后,领导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使学生认识到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是行不通的,中国人民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以社会主义为前途的反帝反封建的斗爭,才有了胜利的希望,最终取得彻底的胜利,并领导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从中使学生深刻领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真理,这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

在《中国历史》教科书中,还有以爱国之理育人的传统,崇尚气节、坚持人格独立的传统,有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传统,有追求真理、为理想献身的传统,有在反抗外来侵略、捍卫民族独立的斗争中,涌现出无数民族英雄、杰出人物。特别是反民族压迫、反外国侵略、大敌当前、共赴国难,成为中华民族经久不衰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例如,古代班超投笔从戎的事迹,岳飞的“还我河山”、“精忠报国”,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名句,戚继光“杀贼保民”,荡平倭寇的壮举,郑成功“杀父报国”、募兵抗清和“开辟荆榛逐荷夷”的功绩,早已成为广大人民群众为国家、为民族献身的动力和座右铭,成为中华民族的光辉历史遗产。在外国资本主义疯狂侵略中国的近代,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从虎门销烟的林则徐,甲午海战中“誓不独生”、慷慨成仁的邓世昌,到为中国独立、自由而献身的孙中山,他们的爱国事迹一直为中国人民所仰慕和传颂,表现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斗争传统。到了后来,中国人民爱国主义的斗争传统有了进一步发展。在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中,不仅中国共产党领导了八路军、新四军和广大游击区的抗日武装英勇杀敌,国民党中的爱国官兵也同仇敌忾,为发扬中华民族至大至刚的气节和精神,付出了生命。张志忠将军“尽忠报国”,为国捐躯;谢晋元团长率八百壮士坚守四行仓库就是突出的事迹,这种大敌当前、共赴国难的传统,是应当一代又一代人继承和发扬的。由此可见,初中历史教科书有着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丰富内容;只要能在备课中认真发掘教科书的爱国主义教育因素,培育家国情怀一定会收到应有的效果。

培育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素养,决不是为了使学生陶醉于过去的光辉历史,安于落后的现实,而是说明我们的民族有能力、有智慧,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面向世界,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自信心。

3.爱国必先爱乡

初中历史教学要注意充分利用乡土历史教科书,结合统编教科书相关内容,讲述当地的历史沿革,重大的历史事件,重要的历史人物、文物古迹,以及当地的风土人情、文化传统。例如,我们在讲授《中国历史》的时候,涉及福州著名人物的有:我国近代第一位反侵略的爱国主义者、伟大的民族英雄林则徐,推行禁烟运动,继而在虎门销烟,给英国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它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意志,同时他也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林觉民,极力宣传民主革命,表示只要“革除暴政,建立共和,能使国家安强”,“则吾死瞑目矣”,英勇就义时年仅25岁。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是近代中国系统翻译介绍西方资产阶级学术思想第一人,通过译著《天演论》,将西方社会进化论学说,逻辑归纳法等介绍到中国,为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的变法维新提供理论依据,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以上乡土历史教科书的讲授正是为了让学生在了解家乡的基础上,产生对家乡的依恋感、自豪威和责任感,这就初步培养了学生的热爱家乡之情,从而由家乡之恋升华为爱国之情,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使初中历史教学的情感教育功能更具体、更现实。

综上所述,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发掘教科书中有关情感教育的宝贵资源,对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并使学生受到历史上优秀的思想道德传统和优秀历史人物高贵品质的熏陶感染。

参考文献

[1]周刘波.家国情怀:历史教育的价值归旨及其实现路径[J].教学与管理,2017(28)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