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农村移风易俗工作开展情况调研报告6篇

篇一:农村移风易俗工作开展情况调研报告

  

  5调研报告: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文明乡风

  调研报告: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文明乡风

  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既是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应有之义,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近年来,特别是2017年以来,按照中央和自治区统一部署,聚焦天价彩礼、婚丧喜庆大操大办、封建迷信等突出问题,推进专项治理、破除陈规陋习、树立新风正气,切实减轻人情消费负担,努力提升农民文明素质和农村社会文明程度,一些地方高价彩礼和婚丧大操大办蔓延势头得到遏制,社会文明新风得到彰显。通过调研,我们认为,以开展移风易俗为切入点,推进农村乡风文明建设,还需要在一些重点部位上持续用力,解决好面临的一些深层次问题。

  一、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乡风民风建设的问题

  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是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的必然要求。一些县区、乡村在乡风民风建设中,对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进行了积极探索。XX区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村为创建主体,对标群众需求,创新工作方法,开展“金色阳光·七彩家园”主题创建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融入生活,推进移风易俗、营造文明乡风。XX县坚持问题导向,以弘扬时代新风为落脚点,在全县农村深入推进以改高价彩礼、早婚早育陋习,讲文明、讲卫生、讲礼貌,学法律、学技能为主要内容的“改讲学”移风易俗活动,并编印了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读本,向广大农民群众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新华村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移风易俗和民风建设中,在村民中倡导“明礼诚信、勤劳自强、淳朴文明”的“新华精神”,既具有主流价值的引领性,又符合当地民风建设的实际。同时,也有相当一部分乡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浮在面上、流于

  表象,核心价值观对推进移风易俗、文明乡风建设上引领作用发挥得不充分。其主要问题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不接地气。一些乡村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教育还是大而化之,还是写在纸上、挂在墙上、喊在嘴上,泛泛概念化地向群众传导“24字”核心价值的现象比较普遍,农民弄不懂、记不住。在乡风文明建设中,没有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推进移风易俗紧密结合,一些乡村干部就事论事,只知道移风易俗“破什么”,而不懂得农村社会新风“树什么”。许多乡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推进移风易俗相结合“自选动作”明显缺失,而普及教育的“规定动作”难以落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乡风民风建设发不上力、效果不够明显。

  “三种文化”彰显得不够。许多乡村也有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革命文化的底蕴以及先进文化的生成,但由于缺乏提炼、升华、转化,这些故事教化群众的功能没有充分显现。比如,红军长征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感人肺腑的光辉事迹,其中“‘红粉’故事”就是极为生动的一例,这对于各族群众饮水思源、富而思进具有很好的现实教育意义,但并不为大多数人所知。再比如,20世纪90年代,XX县干部群众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干劲治理恶劣的生态环境,创出绿色奇迹,涌现出了一批具有“绿色情怀”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这对实施脱贫富民和生态立区战略都有很好的启示意义,但这种时代精神也没有得到深入挖掘和大力弘扬。

  农村文化阵地功能弱化。虽然这些年自治区持续加大农村公共文化投入,在加强硬件设施建设上下了不少功夫,但农村文化阵地在功能发挥上与满足群众精神生活需要还存在不小差距。一些地方的农村文化大院由于缺少文化带头人,从形式到内容上

  都缺乏创新,对农民缺乏吸引力。调研中我们了解到,农民对精神生活十分渴望,但现在向农村送的“文化”,群众普遍感到不解渴,鼓励农民“种文化”又缺乏必要的指导。有些文化设施与农民实际需要存在较大距离,基本上是形同虚设。另外,由于农民精神生活比较贫乏,色情赌博、封建迷信等低俗恶俗文化对农村的侵蚀问题也不容忽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在于践行,只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才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落细、落小、落实,让越来越多的农民群众真正自觉起来、行动起来,持久深入地推进移风易俗,把乡风文明建设提升到一个新水平。

  切实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宣传教育的针对性。针对不同群众受教育程度,采取不同的话语表达方式,尽可能采取通俗易懂的语言和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同时,针对山区农村、川区农村、村改居、移民搬迁村、回族聚居村等差异性,在推进移风易俗中开展分类排查、因村施策,把解决突出问题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切入点。

  注重运用“三种文化”为广大农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精神指引。组织各方面力量深入挖掘和提炼在乡村传承、孕育、催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进行生动的故事性再转化,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寓于其中,以有效的途径和载体传导到广大乡村,把感人的故事、美好的事迹给农民讲、给农民听、给农民看,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力,在农村扬正气、树新风。

  建好管好用好农村文化阵地。逐步改变村民文化活动设施、设备、器材、场馆和现代网络传媒等硬件不足的现状,推动农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提档升级。创新文化服

篇二:农村移风易俗工作开展情况调研报告

  

  移风易俗的调查报告

  关于移风易俗的调查报告

  天津市文明办成立专题调研组,分赴全市10个涉农区开展走访,通过现场座谈会、入户交流、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掌握第一手资料,对农村移风易俗进行深入调研思考。其中,发放调查问卷2200份,收回有效问卷2000份。

  一、主要做法

  1、引导在先转观念。

  利用杨柳青年画、泥人张、剪纸等传统文化资源,拿出专门经费设计贴近农民生活的弃陋习扬新风公益广告,覆盖街巷、村民广场、村民活动室等。修订《天津市民文明公约》《天津市民行为守则》,推动各村修订完善村规民约,有的村规定红白事置办酒席一律在本村进行,有的村规定礼金不超200元,还有的区在婚姻登记现场进行文明教育。开展“最美乡村人”“新农村新乡贤”评选活动,持续宣传农民身边典型,让农民学有榜样。

  2、重在建设打基础。

  制定《关于党员干部带头推动殡葬改革的实施意见》《天津市全域创建文明城市三年行动计划》,出台《天津市志愿服务条例》等地方性法规,设立4000084890殡仪服务热线电话,推广“一个电话3000元办丧事”模式。实施美丽乡村建设提升工程,开展“让门前净起来,让村道净起来”清整行动,集中清理集贸市场、固定摊点“脏乱差”现象,97.6%的村民对环境综合整治效果非常满意。加大乡镇综合文化站、文体中心、村文化室、农家书屋等建设,全市村镇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达到87%,定期开展文化惠民季活动,为农民群众定制文化惠民卡,“送文化”“种文化”结合,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3、党员干部作表率。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开展青年干部培养计划,把农村党支部打造成坚强有力的战斗堡垒,以清正党风带民风。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规定所有党员领导干部婚丧事宜需上报,严禁大操大办;带头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带头宣传婚丧简办、爱护环境等,以正确导向和行为示范引领广大群众弘扬新风正气。

  4、自我管理广覆盖。

  各村普遍建立红白理事会,制定红白事规模、标准、程序,推动节俭办婚丧,变八碟八碗为吃饱吃好,白事花费万元以下。普遍开展村民互助自治,组织协管督导队,参与治安巡逻、捡脏护绿、矛盾调解等工作,劝导不文明行为,监督破除陋习。驻村帮扶工作组将移风易俗列入帮扶计划,引导村民鞭挞陋习、践行文明。

  5、以奖代罚促提升。

  二、存在问题

  1、祭祀陋习依然存在。

  一些农民陈旧思想观念根深蒂固,在治丧和追悼中,宁肯受罚、放弃补贴也不改陈规。如,子女身着孝袍当街焚烧祭祀品、燃放鞭炮;临近清明、中元、寒衣节在路边烧纸钱;防火期在野外烧纸祭祀等。有村民表示,送路、烧纸祭祀是老祖宗传下的规矩,丢了就是不孝。

  2、骨灰装棺再葬还未禁绝。

  经过多年殡葬改革,农村火化已经比较普遍,但是火化后再次装棺土葬现象仍然存在,坟头占用耕地,规模逐渐增大。有村民表示,祖上几代人都葬在一起,如果没有坟,上哪里祭祖。

  3、大操大办现象偶有发生。

  大部分农村婚丧嫁娶标准规模与当地经济水平相匹配,一般家庭不会因办红白事致贫。但是一些经济条件好、好热闹讲排场的农民,不顾村规民约限制,坚持大肆操办,提高酒宴标准,提供高档烟酒。

  4、购房已成婚嫁最高支出。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女青年大多不愿在农村生活,谈婚论嫁时不满足于在老家有婚房,而是要求男方在城区准备楼房,出现了不买楼不结婚现象。

  5、文明素养还存在短板。

  在村改居过程中,一些村民虽然搬进了楼房,但生活习惯没有改变,有人把小区绿地改成小菜园、楼道里放鸡笼;有人乱堆乱放、开窗抛物;有人把公共垃圾桶拿回自家院子,甚至还有人沉迷赌博、因赌致贫。

  三、对策建议

  1、注重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生活上下功夫。

  广泛选树宣传农民身边的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最美人物,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利用乡镇和村级文化活动中心、“大喇叭”、文化墙、村民学校、道德讲堂、公益广告等载体,抓住重大节庆纪念日等时机,开展群众性文艺巡演,组织宣讲团与农民面对面交流,着力将文明理念融入日常。

  2、注重在统筹协调形成合力上下功夫。

  市、区党委和政府强化责任担当,把推动移风易俗工作抓紧抓实。组织部门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党员带头作用。宣传部门组织媒体正面宣传和反面曝光相结合,加大宣传力度。文明办把移风易俗纳入各类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农委推动环境卫生治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财政部门统筹财政资金,加大对移风易俗工作的支持力度。民政部门加强殡葬管理,推进节地生态安葬。

  3、注重在树立文明观念转变生活方式上下功夫。

  从娃娃抓起,培养未成年人文明理念,借助“小手拉大手”,促进家庭文明建设。从培育文明健康生活习惯抓起,持续开展“千村美院”活动,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和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从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抓起,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支持农民合唱团、民间乐团、广场舞队等,持续开展百场公共文化志愿服务基层行、送戏进农家等活动。

  4、注重在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上下功夫。

  发挥农村“两委”和红白理事会作用,组织镇村两级文明督导队,建强农村志愿服务队,推行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倡树文明新风。

  5、注重在强化法治约束从严执法上下功夫。

  推动移风易俗要将硬性制度与柔性引导相结合,相关执法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确保各项工作依法依规有序推进,真正实现以法治促德治,有效破除陈规陋习。

篇三:农村移风易俗工作开展情况调研报告

  

  移风易俗工作开展情况调研报告

  总书记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能光看农民口袋里的票子有多少,更要看农民的精神风貌怎么样。必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提升农民精神风貌,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近年以来,全国各地在革除农村陋习,树文明新风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天价彩礼“娶不起”、豪华丧葬“死不起”、名目繁多的人情礼金“还不起”以及孝道式微、农村老人“老无所养”等问题还大量的存在。一、背景情况

  近期,__市以革除以整治婚丧嫁娶陈规陋习为切入点,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在全市范围内深化农村移风易俗的意见》(下文简称《意见》),自《意见》出台以来,社会各界反响热烈,群众纷纷为__市委市政府的移风易俗点赞,向陈规陋习说不。

  省委第一时间成立专题调研组,先后多次赴__市各县区开展走访调研,通过入户交流、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掌握第一手资料,对农村移风易俗工作进行深入调查思考。

  走访期间发现,__市之所以出台《意见》,自于__境内一直以来移风易俗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天价彩礼居高不下。远高于收入水平的彩礼,给当地群众造成了精神和经济的双重压力,甚至对脱贫攻坚工作造成了不利影响,导致部分困难群众因婚致贫、因婚返贫。

  二是红白喜事大操大办。追求高标准、大排场,一场红白喜事庞大的送亲或送葬队伍中,豪华车队、乐队等应有尽有,所经之处锣鼓喧天、鞭炮齐鸣,__当地独有的___更是红白喜事的必备节目,每一场花费都至少在万元以上。

  三是薄养厚葬事后“孝子”。老人生前无人照料,子女不闻不问,老人过世后子女却一反常态,以体面和热闹的葬礼向他人表现自己的所谓“孝心”,形成了不良的社会风气。

  四是炫富攀比盲目成风。请客不以自身实际来定,认为请客人数多、宴席价格高、仪式规模大才有面子,导致操办规模越来越大,档次越来越高。

  五是铺张浪费挥霍无度。一桌宴席动辄上千甚至数千元,少则二十来桌、多则四五十桌,部分农村地区流水席一般至少要连摆三天,为儿女办一场婚事,少则几万,多则十几万,甚至几十万。六是随礼由头数不胜数。满月酒、生日宴、圆锁宴、升学宴、乔迁宴等种类繁多,例如在__市__县这个国家级的贫困县,部分群众每年随礼的人情消费金额高达5—8千元,占到去年__县个人年平均收入的10—15左右。

  __市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的背后,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一是经济发展方面的原因。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农村群众的生活品质普遍有了大幅度的改善,生活富裕了,手头宽裕了,客观上提供了大操大办的物质基础。

  二是地域习俗方面的原因。__历史悠久,民风纯朴,讲究礼尚往来,民间对人情来往非常看重,收过的人情就一定要还回去,从而造成了人情的“雪球”越滚越大,形成了越来越重的人情负担。

  三是认识水平方面的原因。农村群众思想认识水平相对不高,对社会和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无法做出理性的判断,一些村民盲目跟风,“死要面子活受罪”。

  四是体制机制方面的原因。对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缺乏明确的法律法规约束,仅靠说服教育等为数不多的手段来进行纠正,且一直以来政府引导力度不够,造成了此类事情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推动移风易俗,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是惠泽万家、弘扬新风的好事。回顾近年来__市推动移风易俗工作过程,能够深切感受到移风易俗工作虽然荆棘载途,但同时也民心所向:困难在于一些传统观念历史悠久,已存在成百甚至上千年,在农村根深蒂固;移风易俗涉及面广,__全市范围内或多或少都存在陈规陋习现象;相关的宣传教育还不够深入,整治标准不明且操作性不强,不具备强制性。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__市的__县、__县、__县等县区已经有了良好的移风易俗实践探索基础,且长期以来人民群众对婚丧嫁娶礼金早已不堪重负,拥有强烈的改革意愿。正是基于这些问题的存在和影响,__市《意见》的出台可谓正当其时、势在必行,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必要性。

  屏除陈规陋习,树立新风正气,__在行动。今年以来,__市委把推进农村移风易俗问题列为__改革发展重点课题之一,作为事关民生福祉的大事,尤其自《意见》下发后的一段时期以来,聚焦歪风陋习,抓住主要矛盾,突出把操办的种类降下来、把彩礼和随礼的标准降下来这“两大关键举措”,把“婚丧事宜简办不办”与“深化殡葬和祭祀改革”这“两大任务”,把“强化党组织领导的乡村自治、法治、德治”和“加强对移风易俗工作的组织领导”这“两方面保障措施”落细落地落实,__全市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孝亲敬老等社会风尚渐显,文明乡风管理机制和工作制度进一步健全,农村陈规陋习蔓延势头得到遏制,人民人情支出负担逐步减轻,乡村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人民群众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主要做法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牢牢把握乡村振兴总要求,以移风易俗为抓手,推动乡风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一)示范带动,用“正能量”替代“负效应”

  __市在移风易俗工作中,坚持以党员干部为示范群体,充分发挥榜样力量,教育引导广大农村群众,从陈规陋习的藩篱中挣脱出来,拥抱新时代乡风文明。

  1.坚强组织保障。市级层面高度重视,加强顶层设计,第一时间成立由市委书记担任组长、市长担任第一副组长的__市农村移风易俗工作领导小组。各县(区)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将移风易俗工作作为亲自主抓的县域重点改革事项,成立了由县(区)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县(区)级移风易俗领导小组,以及乡镇党委书记任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为副组长的移风易俗领导组。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支村“两委”班子一把手是本乡镇、村的移风易俗第一责任人,担负着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

  2.注重宣传引导。进一步加大对中央及省委、市委关于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的政策宣传,特别是通过举办基层宣讲巡讲、解读《意见》内容等方式,把总书记关于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以及党的方针政策,传播到基层、传达到群众中,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切实引导群众知政策、遵民约、树新风,真正接受和认同《意见》内容要求,从思想上行动上自觉抵制歪风陋习,提升思想道德素养。坚持以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为载体,大力推进乡风文明建设,__全市已实现县、乡、村三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全覆盖,共建成县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__个、乡级新时代文明实践所__个、村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__余个。

  3.提供参考依据。由__市委市政府牵头,提倡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在《意见》中提供了操办婚丧的彩礼、随礼、殡期、宴席等上限以及其他具体礼俗参考标准,为人民做“挡箭牌”。其中:彩礼金额不超过__万元;婚丧随礼,亲属不超过__元,其他人不超过__元;丧事殡期一般不超过三天。各县区灵活掌握,通过推广村规民民约和红白理事会章程范本的形式,本着文明节俭、切实减轻群众负担、不与法律法规和公序良俗相抵触的原则,根据自身不同的发展情况制定了符合各县区实际的参考标准。

  4.党员干部带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__市坚持党员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始终把党员干部带头推动移风易俗作为深化社会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和党风政风建设的重要内容。要求群众做到的,党员干部就必须要首先做到,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真正以自身的行动引领全市移风易俗新风尚。__市__县__镇就通过派出由包村干部和支村“两委”干部通过集中宣讲、签订党员承诺书等形式,充分发挥了党组织、第一书记和党员的“战斗堡垒”作用。

  5.培育选树典型。《意见》出台以来,__市进一步加大了培育、选树和推广农村移风易俗典型榜样的力度,把移风易俗落实情况作为文明家庭、文明村镇创建和星级文明户创评创建评选的重要指标内容,对移风易俗工作开展好的、落实《意见》要求到位的,具有较好示范影响力的村镇、家庭和个人予以奖励,深入挖掘基层好典型、好做法,用身边的人和事教育引导群众,营造学典型、争先进、作表率的浓厚氛围。__市__县一对新婚夫妇响应号召,在新婚典礼时,没有豪华的迎亲车队以及鞭炮齐鸣的隆重仪式,新郎坐着公交车娶回新娘,往返只花了2元的公交车票钱,收获了当地群众的称赞和祝福。

  (二)配套先行,以“供给侧”保障“需求侧”

  __市在移风易俗过程中,科学合理规划,进一步建立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和服务,加快项目建设,为群众移风易俗工作筑牢坚实基础。

  1.丰富文化产品。采取建立核心价值观文化墙、阅报栏,文艺汇演、地方戏、快板书、秧歌剧等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深入开展孝老爱亲、集体婚礼等文明实践活动,建设日间照料中心向老年人免费开放,让广大群众在参与文明实践活动中接受思想洗礼,传承中华美德,树牢正确婚丧嫁娶观和“百善孝为先”的理念。开展好各种移风易俗的评选活动,激发群众积极参与移风易俗的主动性和内生动力,大力挖掘和倡导优良的家规、家训、家风,包括一些家谱当中一直提倡的勤劳节俭的好理念,树立清风正气,建设文明乡风。

  2.完善殡葬设施。__积极推进殡仪馆和公墓建设,满足需求缺口。目前,__全市运营的殡仪馆__所,预计全年投入使用的__所,市殡仪馆按国家二级殡仪馆建造,年处理遗体可达__具,可满足未来__市20年殡葬服务业发展需求,__年底__的殡仪馆新建任务将全部完成,实现火化区域全覆盖。同时,__现有经营性公墓__个,农村公益性公墓__个,__年底前将争取每个县区建设至少一个城乡公益性墓地,每个乡镇至少一个公益性骨灰堂,积极鼓励有条件的村或者多村联建公益性公墓,为实现殡葬改革打下基础。

  3.大力倡导火葬。__市规定火葬区公民死亡后一律火葬,全市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干部职工和退休人员死亡后一律火葬,去世后不火葬的,其家属不享受丧葬费、抚恤费、遗属生活补助费,有关单位在发放上述费用时凭火化证发放。土葬改革区提倡遗体集中安葬或深埋不留坟头,各县区进一步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明确设置祭扫专区或划定公祭区域,并制定对生态节地绿色安葬的奖补政策,依据有关法规对违反禁止性规定的行为予以处罚。例如,__市__区__、__街道对辖区居民死亡后按照规定实行火葬的,将给予3000-5000元奖励。

  4.统一婚丧场所。通过倡导集体婚礼、公益婚礼等婚礼形式,以及由村里主办追思会、设立公祭堂代替传统丧礼和祭祀模式,鼓励各村统一办事场所、统一办事标准,由村红白理事会主持,村干部介绍逝者生平,建立农村宴席服务队,明确服务项目、收费标准和服务承诺,集中资办大事,防止攀比浪费。__市襄垣县夏店镇付村,全村需办喜、丧事时,可免费使用红白理事会议事厅、餐厅、接待厅、利用旧活动房改建的遗体告别厅等服务场所,统一举办婚丧事宜,并在今年增设灵车等配套服务。

  5.留住美好乡愁。聚焦移风易俗,尊重传统文化、弘扬传统美德,抓住春节、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契机,以“我们的节日”为主题,深入开展孝老爱亲、集体婚礼等文明实践活动,切实让广大群众在参与文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感受文化熏陶,接受思想洗礼,传承中华美德,让群众充分领会到移风易俗工作正是为了更好传承传统文化,建设传统与现代有机交融的文明乡风。

  (三)约法结合,将“自留地”变成“责任田”

  __市在移风易俗工作中,坚持村民自治柔性引导,突出有法可依的刚性约束,通过制度设计推动党员干部将任务抓在手上,责任扛在肩上,为移风易俗提供了制度保障。

  1.制定出台《意见》。__市组成课题组就如何推进农村移风易俗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组织问卷调查、召开“两代表一委员”和法律界人士座谈会,广泛发动全市各界尤其是县、乡干部群众集思汇智、出谋划策,深入调研论证政策出台的法律合法性,防止以约代法,并结合国家农业农村部等11个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的指导意见》精神和全国各地实践经验,研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在全市范围内深化农村移风易俗的意见》,引导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破除铺张浪费、婚丧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树立勤俭节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

  2.简化办事流程。深入实施“最多跑一次”改革,开辟移风易俗绿色通道,进一步简化丧事审批手续,配套婚、丧事简办服务,将婚事初审、受理、审查、登记等手续以及丧事管理、死亡证明、户籍注销等手续分别进行统一办理,在办理过程中向办理人倡导移风易俗观念,树立婚、丧事简办新风。办理婚丧事宜时,反对殡期冗长,反对雇人哭丧、低俗表演、燃放鞭炮等行为,反对请客操办满月圆锁、庆生祝寿、升学入伍、建房乔迁、商铺开业、百日周年等事宜,需操办也仅限于家庭成员或直系亲属范围,并反对收受礼金。

  3.健全“一约四会”。坚持村民自治原则,村规民约必须与当地的乡风民俗有机结合、充分融合,对已有的村规民约进行修订或专项制定关于本村移风易俗的村规民约。__各县区根据实际分别制定了村规民约范本供各乡镇各村进行参考,防止各乡各村重复劳动、五花八门,确保不与法律法规和公序良俗相抵触,严格履行村民自治程序,防止不成熟的村规民约仓促上墙。健全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等民间组织,为村民婚丧嫁娶服务,引领大家逐步革除天价彩礼、大操大办、薄养厚葬、炫富攀比、铺张浪费、随礼泛滥等歪风邪气,把农村群众从人情消费、人情负担中解放出来,推进__市农村移风易俗意见的落地生根。

  4.强化监督约束。__市文明办向__全市农村群众发放调查问卷达__万份,掌握了基层第一手资料,为工作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公安部门加大了对红白喜事操办过程的监督检查,严厉打击涉黄、涉赌、涉毒行为;组织部门将遵守移风易俗规定、践行文明新风情况作为了考核基层党组织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干部考核评价和选拔任用的重要参考;各单位在干部职工年度考核、评先评优中把移风易俗情况作为了重要依据;巡察工作把县(区)、乡(镇)、村推进移风易俗情况作为了巡察的重要内容;纪检部门加强了对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的监督检查,特别是针对党员干部等重点人群进行专项治理,对违反相关规定的党员干部严肃处理,用规章制度推动工作的执行力。

  5.建立长效机制。建立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委宣传部,同时完善党政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各级党委、政府把移风易俗作为突出工作来抓,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并指导建立红白事报备制度。市人大常委会、政协、纪委监委、组织、宣传、文明办、民政、司法、规划和自然资、农业农村、文旅、日报社、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讲师团、工会、团委、妇联等各部门各司其职、协同联动,定期召集市移风易俗工作领导小组会议。进一步加强了社会各界参与到移风易俗工作中来的力度,鼓励群众通过______电话提供意见建议或举报。

  三、经验启示

  __市移风易俗工作开展以来,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取得了积极成效,并在工作理念、方式方法、体制机制等方面的积极探索中,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走出了一条具有__特色的新路子。

  (一)党的领导是根本。中国共产党来自人民、扎根人民、造福人民,心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只有党才能带领人民群众不断成功解决问题、推动发展。__市正是由于坚持党委领导,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通过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天价彩礼、大操大办、薄养厚葬、炫富攀比、铺张浪费、随礼泛滥等问题,以党员干部的带头示范带动广大群众转观念、除陋习、树新风,起到了纲举目张、执本末从的作用。

  (二)群众参与是基础。移风易俗的主要对象就是农村群众,怎样能吸引群众、让群众主动参进来,是新时代移风易俗工作的重中之重。有了人民群众的参与和支持,移风易俗工作就拥有了更加广泛的群众基础,才能进一步促进提升工作质量和工作水平,让群众满意、赢得群众的认可。__市推动移风易俗的过程,正是一个发动群众、依靠群众的过程,让群众从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中感受到了实惠,激发了参与的积极性,使得移风易俗工作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广泛认可。

  (三)依法依规是遵循。“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移风易俗的过程需要依靠村规民约和村民自治,而村规民约的内容除了要符合本村实际外,还要符合法律法规以及宪法和法律精神。__市“一村一法律顾问”制度,确保了在制定履行村规民约时不与法律法规和公序良俗相抵触,做到除了道理有理外更是有法可依,推动移风易俗工作顺利稳步开展,把农村群众真正从人情消费、人情负担中解放出来。

  (四)教育引导是手段。始终坚持以社会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充分发挥了农村“一约四会”的作用,深入群众中进行广泛宣传教育,形成了浓厚氛围。切实摸清陈规陋习产生的背景情况,解决移风易俗各方面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逐渐成为农村群众的行为习惯和准则。__市所采取的在丧葬费用等上面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实在在的好处,采取了正向激励,逐步教育引导农村群众转变了入土为安的旧观念,树立了绿色殡葬的新风尚。

  (五)因地制宜是关键。“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就必须与本地的社会发展水平与文化传统相适应,充分考虑本地习俗和接受程度,这是移风易俗顺利开展的关键所在,没有考虑到本地实际的“一刀切”政策,不仅会阻碍工作开展,更会挫伤人民群众的积极性。__市《意见》出台前,就通过调研、座谈等形式进行了充分论证,其中的随礼参考标准也仅作为参考,各县(区)结合各自县(区)实际情况制定的标准,更加贴合群众的实际情况,增添了群众的积极性和满意度。

篇四:农村移风易俗工作开展情况调研报告

  

  20XX农村移风易俗调研报告

  20XX农村移风易俗调研报告一:

  近年来,我县经济快速发展,群众生活明显改善,一些陈规陋习有所抬头,特别是在婚丧嫁娶等喜庆事宜的操办方面,出现了互相攀比、大操大办、铺张浪费、收钱敛财的不正之风。这种不良的社会风气,带来的是表面繁华,满足的是短暂虚荣,但脱离了基本国情、背离了优良传统,于党于国、于家于己,都有百害而无一例。一些党员干部借婚丧嫁娶之名盲目攀比借机敛财,讲排场、比阔气,份子钱越随越多,酒席越摆越贵,场面越来越大。浪费了人财物力,损害党的形象、违背党的性质宗旨,群众深恶痛绝。虽然发生在少数干部身上,但如果任其传播蔓延,就会像无形的墙隔开党和群众,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县委对此高度重视,为了解县乡镇婚丧嫁娶情况的现状,摸清群众心态,狠刹部分党员干部铺张浪费之风,倡导勤俭节约的优良风尚,提出有效整改措施,推动社会各方面齐抓共管,县专门就此项工作作了安排部署,分县委办公室、县纪委两个调研组,分赴9个乡镇开展专题调研。3月19日至21日上午,县纪委调研组来到XX镇开展调研工作,采取入户调查、电话询问、发放调查问卷、分析典型个案和召开调研会等方式展开调研工作。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目前现状

  3月19日上午,县纪委调研组分赴张巧、洼刘、大高和XX四个村对10户近期办理婚丧事宜的村民进行了走访,召开关于农村婚丧嫁娶调研活动座谈会,与多名群众代表、村支部书记和镇领导干部进行了深入交流,分发调查问卷55份,对5个典型个案进行了具体分析,对XX镇婚丧嫁娶事宜操办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村民基本信息和座谈会参加人员基本信息附录于下:

  入户调查村户人员基本信息

  村名

  户主姓名

  家庭基本情况

  走访基本情况

  XX王希国

  四口人,贫困

  儿子结婚,花销六万五

  XX刘余杰

  五口人,普通

  儿子结婚,花销八万

  XX张云林

  三口人,普通

  母亲去世,花销两万

  XX张玉海

  五口人,较为贫困

  儿子结婚,花销四万

  XX高蕴琦

  四口人,富裕

  闺女出嫁,陪送车一辆

  XX张峰山

  四口人,富裕

  父亲去世,花销三万

  XX常三清

  五口人,普通

  儿子结婚,花销五万

  XX常流河

  四口人,贫困

  儿子结婚,花销四万五

  XX霍金询

  三口人,普通

  闺女出嫁,陪送电动车

  座谈会参加人员基本情况

  姓名

  与会人员基本情况

  注:会议于3月19日上午11时在XX镇会议室召开

  通过走访和座谈会调研,绝大部分干部群众对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份子钱越随越多、酒席越摆越贵、场面越来越大等陋习恶习坚决反对,提倡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呼唤崇俭抑奢的传统美德。但还有少部分干部群众认为红白喜事就该大操大办,请客吃饭就应该宁剩毋缺、宁多勿少,否则就是丢面儿、跌份儿的事情,因社会因素、环境因素、风俗习惯以及攀比心理造成的大操大办以及彩礼过高的现象一时半会难以消除,具体问题在以下几个方

  面:

  (一)婚事方面。有的群众认为,结婚是人生的一大喜事,过去受穷没办法,如今有钱了,无论花多少都舍得;也有相当一些群众虽不情愿大操大办,但迫于社会大环境的压力,也不得不倾囊为之,甚至东借西贷,硬是咬牙把婚事办得“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据反映,十年前在农村办一次婚事费用约1000元,如今增至8000~20000元(不包括购置新房),过万元者亦不为鲜。具体有以下表现。

  一是订婚时大要彩礼,相互攀比。有的地方已形成不成文的程序,有小见面、大见面、定亲、认家、会亲家、照相、登记等环节;且订婚后双方相互来往,看媳妇、送年礼,名目繁多。每个环节、名目都有一定的费用标准,集中起来约需3000-5000元。再就是购置衣物时攀比成风,许多青年结婚要置办十几套衣服,并且还要有新式的成套家俱和家用电器。这方面的开支一般是3000~8000元。

  二是结婚时讲排场,比阔气。这种现象比较突出。如今,城里青年结婚大都用小轿车,没车就感到寒酸,因此,到处求亲告友,拉关系联系车辆,少者两三辆,多者六七辆,而且时兴婚礼摄像。在婚宴方面,则是规模越摆越大,摆一二十桌已属常事,有的已超过50桌;烟酒的档次不断上升。人情费逐年看涨,据镇

  同志反映,有的户用于这方面的开支年达1000多元。

  三是结婚时必须有新房。现在农村没有新房子是不能结婚的,而且房屋的标准也越来越高,基本都要在县城购买楼房。为此,不少群众儿子很小在时,就节衣省食,筹措资金,甚至抵押贷款等结婚时为儿子购置楼房。这项开支一般几十万元不等。

  (二)丧葬方面。由于受“入土为安”封建旧俗的影响,再加上近几年只注重抓火化率的提高,而忽视了骨灰的安置工作,一些群众错误地认为,尸体只要火化了,再用棺材土葬发大丧就合理了,使丧葬改革变了“味”。从调查的四个村看,绝大部分村是火化后用棺材土葬发大丧。据了解,买棺材大约1000~2000元,还要雇吹鼓手,买纸人、纸马、纸轿车、纸电视,披麻戴孝,扬幡招魂,路祭行礼,用棺罩,大宴亲朋。发丧的规模少则几辆车,几十人,多则几十辆车,数百人,队伍浩浩荡荡,长达几里地。待客时10~20桌不等。有的地方还在坟头立碑。这样每次丧事至少花费2000元,有的花费七八千元。在部分村存在的突出问题则是花圈泛滥,一个人去世后,单位要送花圈,以示哀悼;子女要送花圈,以见孝心;朋友要送花圈,以示友诚。一般算来,一次丧事,花圈少则几十个,多则近百个,每个价格在50~80元,造成很大浪费。

  二、存在危害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崇俭抑奢是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党发展壮大的传家宝。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们的生活逐渐富裕了起来,但一些人婚丧嫁娶大操大办、大手大脚、暴遣天物、大肆挥霍的现象也令人震惊,脱离了基本国情,背离了优良传统,于党于国、于家于己有百害而无一利。

  一是吞噬发展成果。“奢侈之费,甚于天灾。”虽然我们的家底越来越厚、条件越来越好,但如果不加珍惜,随意挥霍浪费,即使金山银山,也会被吃空挖净。

  二是败坏社会风气。“俭,德之共也;奢,恶之大也。”奢侈之风除了物质上的浪费,更可怕的是精神上的腐蚀。无论是党员干部还是普通群众,贪图享乐、奢侈浪费,不仅会消磨个人意志、淡化理想信念,而且容易形成物欲喧嚣的不良的社会风气,助长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

  三是影响了家庭和睦。婚丧费用开支过大,给群众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有的不得不靠贷款结婚。因此,许多户是“儿子进洞房,父母上债台”。有的因婚后分债务,儿媳一气之下跑回娘家,把喜事办成愁事。有的兄弟几人在分摊债务上引起纠纷,造成兄弟不和,妯娌反目。

  四是影响了婚姻自主。有些群众对待儿女婚姻,只看经济条件,成婚与否,多看彩礼多少,家产如何,而不顾及儿女是否自

  愿,严重影响了青年的婚姻自主。

  五是助长了封建迷信活动。丧事大操大办,助长了封建迷信活动,一些陈规陋习死灰复燃。如找阴亲,扎纸人、纸马、纸轿车,扬幡招魂,披麻戴孝等,还引发不少扎制封建迷信用品的“专业户”。

  三、原因分析

  “行礼宜厚,唯行嫁娶不必厚”,由此看来,中国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现象已经历史久远了,很早以前就已经有了。目前,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现象已引起有关领导和部门的高度重视,并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但在这次调研过程当中发现这类现象却屡禁不止,时有发生,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

  其一是现在农村群众生活普遍有了较大幅度的改善,基本告别贫穷落后境地,生活富裕了,手头宽裕了,有了一定的资金可以用于这种人情往来,而与那种提个馍馍就能走亲戚的年代相比,有了大操大办的物质基础;其二是农村民风纯朴,群众厚道,中国人交往中又人情味较重,讲究礼尚往来,一家有事,大家来帮,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一来二去,本来是皆大欢喜的事情,就在不知不觉中披上了沉重的枷锁,搞得人人不堪重负,苦不堪言,但又不愿在大家面前显露出来,怕被别人称为“小气鬼”、“太啬皮”,从而形

  成越来越重的人情负担;其三是处理婚丧嫁娶大操大办问题缺乏必要的法律依据,更多的是要用说服教育的办法予以启发引导,同时谁也不愿扫了大家的兴和对弱者的同情心理,加大了处理这一问题的难度;其四是极个别干部积极参与其中,借此据以敛财,上行下效,推波助澜。此风虽然刮在农村,根子却在城里;表现在群众,实际原因在领导。

  从婚丧嫁娶大操大办根本来说,主要和“好面子”的思想有关。“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情好客本来是中国人的传统习俗,本来无可厚非,但慷慨过度,讲排场、爱攀比的思想也根深蒂固。正是出于这种思想,有的一掷千金、炫耀财富,有的打肿脸充胖子、死要面子活受罪,以无谓的浪费换来心里的安慰和满足。

  四、整改措施

  由于以上原因,导致了本是极其平常的婚丧嫁娶活动,变味走样,形成“人人喊打,又人人参与”的怪现象,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只能是“猛药慢火”,即进一步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制定可操作性强的规章制度,比如增加食品浪费款项等,同时严肃查处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家里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事件,同时要做好耐心细致说服教育工作的心理准备,形成良好氛围,创造适宜环境,再假以时日,以实际行动移风易俗,把婚丧嫁娶活动办成即符合我国各族人民风俗、人情味浓厚,又不增加大家的负担的事情,让人们在参与这样的活动中,或分担忧愁,或同享快乐,共同分享、品尝生活的酸甜苦辣。根据这次调研成果,提出以下几点措施建议:一是强化宣传教育,努力提高人们勤俭办理婚丧事的自觉性。要充分运用广播、电视、宣传车、黑板报等形式,组织强大的宣传声势,大力宣传《婚姻法》关于实行婚姻自主、禁止包办买卖婚姻、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等规定,县政府关于丧葬改革的有关规定,使之达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真正在社会上形成一个树文明新风光荣,搞陈规陋习可耻的舆论环境。要注意抓好典型,引导群众自己教育自己。对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的先进典型,要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对婚丧嫁娶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的要给予曝光。通过宣传教育,帮助人们破除封建落后意识,深刻认识勤俭办理婚丧事的重要意义和铺张浪费的危害,自觉同各种陈规陋俗、丑恶现象作斗争,形成一种健康文明的良好社会风气。

  二是整顿和加强红白理事会,引导群众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根据这次调研,XX镇大部分村都建有红白理事会,这是农村移风易俗的骨干力量。要重视发挥他们的作用,加强对他们的管理指导。没有建立的,要尽快建立健全起来;没有很好

  发挥作用的,要认真进行整顿,把有较高威信、有能力、热心为群众办事的人充实进去。可以乡镇为单位,对理事会成员进行培训,帮助他们提高办事能力和服务水平。要建立健全理事会职责范围和各项制度,使理事会的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三是党团员和干部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广大党团员、干部要带头或教育子女不送、不要彩礼,不大操大办,不铺张浪费,搞好婚事新办,丧事简办;要坚决制止公车结婚和公款送礼现象;要敢于同落后封建旧俗和各种不良风气作斗争。

  四是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各部门要齐抓共管,综合治理。各级党组织要把革婚丧陋习、树文明新风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摆上议事日程,提出明确要求,层层落实责任制,定期检查,抓好落实。县委、县政府要制定关于移风易俗的具体规定,并在每年元旦前后开展一次以移风易俗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月活动;各乡镇、村、县直各部门,都要制定、完善乡规民约和具体措施,以规范人们的行为。各级团组织、妇联、工会要重点做好妇女、青年的思想工作,教育青年带头移风易俗,倡导带技术出嫁、集体婚礼、厚养薄葬等文明新风。民政部门要严把丧葬改革关,像抓火化一样抓好骨灰的安置工作,坚决制止火化后用棺材土葬发大丧,大力提倡建立骨灰堂和公墓;可借鉴外地经验,废除花圈商店,在殡仪馆内开办花圈租赁业务。工商、政法部门要积极配合,坚决取缔从事扎制封建迷信用品的业户,严厉打击各种封建迷信活动。宣传、新闻单位要抓好典型,搞好宣传,并把移风易俗活动同文明村、文明单位的评比结合起来,在社会上形成一个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强大合力。

  “兴家犹如针挑土,败家犹如水冲沙。”一个家庭的富裕,离不开开源节流、勤俭持家;一个国家的强大,需要全民养成节约习惯、形成勤俭之风。全社会都要警醒起来,坚决抵制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的不良风气,共同培育积极健康的文明风尚。

  20XX农村移风易俗调研报告二:

  《荀子·乐论》曰:

  “乐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故先王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每逢新春佳节,长年奔波在外的乡党们,都会夹挤在千百万迁徙的队伍里,像候鸟一样回到父母妻子、亲朋好友的身边,回到梦牵魂绕、有着万般乡愁和记忆的故乡。

  为了进一步推动全县干部群众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引导建立勤俭节约、文明高尚的生活方式,笔者借假日走亲访友之机,对农村移风易俗推进工作情况调研报告如下:

  一、背

  景

  近年来,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普遍提高,但日常生活中的客事办理名目也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

  大、负担越来越重,封建迷信、互相攀比、大操大办、借机敛财等陈规陋习普遍存在,且有愈演愈烈之势,不可避免地演变为文明社会进程中的一个隐隐的“痛点”,也成为部分群众屡屡返贫的主要原因之一。

  遏制婚丧陋习和不良社会风气,推动农村社会风气向善向上向好转变,切实饯行社会核心价值观,势将成为不可逆转的浩荡洪流。

  二、突出问题

篇五:农村移风易俗工作开展情况调研报告

  

  移风易俗工作开展情况调研报告

  总书记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能光看农民口袋里的票子有多少,更要看农民的精神风貌怎么样。必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提升农民精神风貌,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近年以来,全国各地在革除农村陋习,树文明新风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天价彩礼“娶不起”、豪华丧葬“死不起”、名目繁多的人情礼金“还不起”以及孝道式微、农村老人“老无所养”等问题还大量的存在。一、背景情况

  近期,__市以革除以整治婚丧嫁娶陈规陋习为切入点,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在全市范围内深化农村移风易俗的意见》(下文简称《意见》),自《意见》出台以来,社会各界反响热烈,群众纷纷为__市委市政府的移风易俗点赞,向陈规陋习说不。

  省委第一时间成立专题调研组,先后多次赴__市各县区开展走访调研,通过入户交流、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掌握第一手资料,对农村移风易俗工作进行深入调查思考。

  走访期间发现,__市之所以出台《意见》,自于__境内一直以来移风易俗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天价彩礼居高不下。远高于收入水平的彩礼,给当地群众造成了精神和经济的双重压力,甚至对脱贫攻坚工作造成了不利影响,导致部分困难群众因婚致贫、因婚返贫。

  二是红白喜事大操大办。追求高标准、大排场,一场红白喜事庞大的送亲或送葬队伍中,豪华车队、乐队等应有尽有,所经之处锣鼓喧天、鞭炮齐鸣,__当地独有的___更是红白喜事的必备节目,每一场花费都至少在万元以上。

  三是薄养厚葬事后“孝子”。老人生前无人照料,子女不闻不问,老人过世后子女却一反常态,以体面和热闹的葬礼向他人表现自己的所谓“孝心”,形成了不良的社会风气。

  四是炫富攀比盲目成风。请客不以自身实际来定,认为请客人数多、宴席价格高、仪式规模大才有面子,导致操办规模越来越大,档次越来越高。

  五是铺张浪费挥霍无度。一桌宴席动辄上千甚至数千元,少则二十来桌、多则四五十桌,部分农村地区流水席一般至少要连摆三天,为儿女办一场婚事,少则几万,多则十几万,甚至几十万。六是随礼由头数不胜数。满月酒、生日宴、圆锁宴、升学宴、乔迁宴等种类繁多,例如在__市__县这个国家级的贫困县,部分群众每年随礼的人情消费金额高达5—8千元,占到去年__县个人年平均收入的10—15左右。

  __市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的背后,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一是经济发展方面的原因。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农村群众的生活品质普遍有了大幅度的改善,生活富裕了,手头宽裕了,客观上提供了大操大办的物质基础。

  二是地域习俗方面的原因。__历史悠久,民风纯朴,讲究礼尚往来,民间对人情来往非常看重,收过的人情就一定要还回去,从而造成了人情的“雪球”越滚越大,形成了越来越重的人情负担。

  三是认识水平方面的原因。农村群众思想认识水平相对不高,对社会和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无法做出理性的判断,一些村民盲目跟风,“死要面子活受罪”。

  四是体制机制方面的原因。对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缺乏明确的法律法规约束,仅靠说服教育等为数不多的手段来进行纠正,且一直以来政府引导力度不够,造成了此类事情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推动移风易俗,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是惠泽万家、弘扬新风的好事。回顾近年来__市推动移风易俗工作过程,能够深切感受到移风易俗工作虽然荆棘载途,但同时也民心所向:困难在于一些传统观念历史悠久,已存在成百甚至上千年,在农村根深蒂固;移风易俗涉及面广,__全市范围内或多或少都存在陈规陋习现象;相关的宣传教育还不够深入,整治标准不明且操作性不强,不具备强制性。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__市的__县、__县、__县等县区已经有了良好的移风易俗实践探索基础,且长期以来人民群众对婚丧嫁娶礼金早已不堪重负,拥有强烈的改革意愿。正是基于这些问题的存在和影响,__市《意见》的出台可谓正当其时、势在必行,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必要性。

  屏除陈规陋习,树立新风正气,__在行动。今年以来,__市委把推进农村移风易俗问题列为__改革发展重点课题之一,作为事关民生福祉的大事,尤其自《意见》下发后的一段时期以来,聚焦歪风陋习,抓住主要矛盾,突出把操办的种类降下来、把彩礼和随礼的标准降下来这“两大关键举措”,把“婚丧事宜简办不办”与“深化殡葬和祭祀改革”这“两大任务”,把“强化党组织领导的乡村自治、法治、德治”和“加强对移风易俗工作的组织领导”这“两方面保障措施”落细落地落实,__全市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孝亲敬老等社会风尚渐显,文明乡风管理机制和工作制度进一步健全,农村陈规陋习蔓延势头得到遏制,人民人情支出负担逐步减轻,乡村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人民群众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主要做法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牢牢把握乡村振兴总要求,以移风易俗为抓手,推动乡风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一)示范带动,用“正能量”替代“负效应”

  __市在移风易俗工作中,坚持以党员干部为示范群体,充分发挥榜样力量,教育引导广大农村群众,从陈规陋习的藩篱中挣脱出来,拥抱新时代乡风文明。

  1.坚强组织保障。市级层面高度重视,加强顶层设计,第一时间成立由市委书记担任组长、市长担任第一副组长的__市农村移风易俗工作领导小组。各县(区)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将移风易俗工作作为亲自主抓的县域重点改革事项,成立了由县(区)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县(区)级移风易俗领导小组,以及乡镇党委书记任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为副组长的移风易俗领导组。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支村“两委”班子一把手是本乡镇、村的移风易俗第一责任人,担负着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

  2.注重宣传引导。进一步加大对中央及省委、市委关于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的政策宣传,特别是通过举办基层宣讲巡讲、解读《意见》内容等方式,把总书记关于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以及党的方针政策,传播到基层、传达到群众中,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切实引导群众知政策、遵民约、树新风,真正接受和认同《意见》内容要求,从思想上行动上自觉抵制歪风陋习,提升思想道德素养。坚持以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为载体,大力推进乡风文明建设,__全市已实现县、乡、村三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全覆盖,共建成县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__个、乡级新时代文明实践所__个、村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__余个。

  3.提供参考依据。由__市委市政府牵头,提倡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在《意见》中提供了操办婚丧的彩礼、随礼、殡期、宴席等上限以及其他具体礼俗参考标准,为人民做“挡箭牌”。其中:彩礼金额不超过__万元;婚丧随礼,亲属不超过__元,其他人不超过__元;丧事殡期一般不超过三天。各县区灵活掌握,通过推广村规民民约和红白理事会章程范本的形式,本着文明节俭、切实减轻群众负担、不与法律法规和公序良俗相抵触的原则,根据自身不同的发展情况制定了符合各县区实际的参考标准。

  4.党员干部带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__市坚持党员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始终把党员干部带头推动移风易俗作为深化社会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和党风政风建设的重要内容。要求群众做到的,党员干部就必须要首先做到,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真正以自身的行动引领全市移风易俗新风尚。__市__县__镇就通过派出由包村干部和支村“两委”干部通过集中宣讲、签订党员承诺书等形式,充分发挥了党组织、第一书记和党员的“战斗堡垒”作用。

  5.培育选树典型。《意见》出台以来,__市进一步加大了培育、选树和推广农村移风易俗典型榜样的力度,把移风易俗落实情况作为文明家庭、文明村镇创建和星级文明户创评创建评选的重要指标内容,对移风易俗工作开展好的、落实《意见》要求到位的,具有较好示范影响力的村镇、家庭和个人予以奖励,深入挖掘基层好典型、好做法,用身边的人和事教育引导群众,营造学典型、争先进、作表率的浓厚氛围。__市__县一对新婚夫妇响应号召,在新婚典礼时,没有豪华的迎亲车队以及鞭炮齐鸣的隆重仪式,新郎坐着公交车娶回新娘,往返只花了2元的公交车票钱,收获了当地群众的称赞和祝福。

  (二)配套先行,以“供给侧”保障“需求侧”

  __市在移风易俗过程中,科学合理规划,进一步建立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和服务,加快项目建设,为群众移风易俗工作筑牢坚实基础。

  1.丰富文化产品。采取建立核心价值观文化墙、阅报栏,文艺汇演、地方戏、快板书、秧歌剧等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深入开展孝老爱亲、集体婚礼等文明实践活动,建设日间照料中心向老年人免费开放,让广大群众在参与文明实践活动中接受思想洗礼,传承中华美德,树牢正确婚丧嫁娶观和“百善孝为先”的理念。开展好各种移风易俗的评选活动,激发群众积极参与移风易俗的主动性和内生动力,大力挖掘和倡导优良的家规、家训、家风,包括一些家谱当中一直提倡的勤劳节俭的好理念,树立清风正气,建设文明乡风。

  2.完善殡葬设施。__积极推进殡仪馆和公墓建设,满足需求缺口。目前,__全市运营的殡仪馆__所,预计全年投入使用的__所,市殡仪馆按国家二级殡仪馆建造,年处理遗体可达__具,可满足未来__市20年殡葬服务业发展需求,__年底__的殡仪馆新建任务将全部完成,实现火化区域全覆盖。同时,__现有经营性公墓__个,农村公益性公墓__个,__年底前将争取每个县区建设至少一个城乡公益性墓地,每个乡镇至少一个公益性骨灰堂,积极鼓励有条件的村或者多村联建公益性公墓,为实现殡葬改革打下基础。

  3.大力倡导火葬。__市规定火葬区公民死亡后一律火葬,全市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干部职工和退休人员死亡后一律火葬,去世后不火葬的,其家属不享受丧葬费、抚恤费、遗属生活补助费,有关单位在发放上述费用时凭火化证发放。土葬改革区提倡遗体集中安葬或深埋不留坟头,各县区进一步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明确设置祭扫专区或划定公祭区域,并制定对生态节地绿色安葬的奖补政策,依据有关法规对违反禁止性规定的行为予以处罚。例如,__市__区__、__街道对辖区居民死亡后按照规定实行火葬的,将给予3000-5000元奖励。

  4.统一婚丧场所。通过倡导集体婚礼、公益婚礼等婚礼形式,以及由村里主办追思会、设立公祭堂代替传统丧礼和祭祀模式,鼓励各村统一办事场所、统一办事标准,由村红白理事会主持,村干部介绍逝者生平,建立农村宴席服务队,明确服务项目、收费标准和服务承诺,集中资办大事,防止攀比浪费。__市襄垣县夏店镇付村,全村需办喜、丧事时,可免费使用红白理事会议事厅、餐厅、接待厅、利用旧活动房改建的遗体告别厅等服务场所,统一举办婚丧事宜,并在今年增设灵车等配套服务。

  5.留住美好乡愁。聚焦移风易俗,尊重传统文化、弘扬传统美德,抓住春节、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契机,以“我们的节日”为主题,深入开展孝老爱亲、集体婚礼等文明实践活动,切实让广大群众在参与文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感受文化熏陶,接受思想洗礼,传承中华美德,让群众充分领会到移风易俗工作正是为了更好传承传统文化,建设传统与现代有机交融的文明乡风。

  (三)约法结合,将“自留地”变成“责任田”

  __市在移风易俗工作中,坚持村民自治柔性引导,突出有法可依的刚性约束,通过制度设计推动党员干部将任务抓在手上,责任扛在肩上,为移风易俗提供了制度保障。

  1.制定出台《意见》。__市组成课题组就如何推进农村移风易俗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组织问卷调查、召开“两代表一委员”和法律界人士座谈会,广泛发动全市各界尤其是县、乡干部群众集思汇智、出谋划策,深入调研论证政策出台的法律合法性,防止以约代法,并结合国家农业农村部等11个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的指导意见》精神和全国各地实践经验,研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在全市范围内深化农村移风易俗的意见》,引导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破除铺张浪费、婚丧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树立勤俭节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

  2.简化办事流程。深入实施“最多跑一次”改革,开辟移风易俗绿色通道,进一步简化丧事审批手续,配套婚、丧事简办服务,将婚事初审、受理、审查、登记等手续以及丧事管理、死亡证明、户籍注销等手续分别进行统一办理,在办理过程中向办理人倡导移风易俗观念,树立婚、丧事简办新风。办理婚丧事宜时,反对殡期冗长,反对雇人哭丧、低俗表演、燃放鞭炮等行为,反对请客操办满月圆锁、庆生祝寿、升学入伍、建房乔迁、商铺开业、百日周年等事宜,需操办也仅限于家庭成员或直系亲属范围,并反对收受礼金。

  3.健全“一约四会”。坚持村民自治原则,村规民约必须与当地的乡风民俗有机结合、充分融合,对已有的村规民约进行修订或专项制定关于本村移风易俗的村规民约。__各县区根据实际分别制定了村规民约范本供各乡镇各村进行参考,防止各乡各村重复劳动、五花八门,确保不与法律法规和公序良俗相抵触,严格履行村民自治程序,防止不成熟的村规民约仓促上墙。健全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等民间组织,为村民婚丧嫁娶服务,引领大家逐步革除天价彩礼、大操大办、薄养厚葬、炫富攀比、铺张浪费、随礼泛滥等歪风邪气,把农村群众从人情消费、人情负担中解放出来,推进__市农村移风易俗意见的落地生根。

  4.强化监督约束。__市文明办向__全市农村群众发放调查问卷达__万份,掌握了基层第一手资料,为工作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公安部门加大了对红白喜事操办过程的监督检查,严厉打击涉黄、涉赌、涉毒行为;组织部门将遵守移风易俗规定、践行文明新风情况作为了考核基层党组织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干部考核评价和选拔任用的重要参考;各单位在干部职工年度考核、评先评优中把移风易俗情况作为了重要依据;巡察工作把县(区)、乡(镇)、村推进移风易俗情况作为了巡察的重要内容;纪检部门加强了对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的监督检查,特别是针对党员干部等重点人群进行专项治理,对违反相关规定的党员干部严肃处理,用规章制度推动工作的执行力。

  5.建立长效机制。建立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委宣传部,同时完善党政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各级党委、政府把移风易俗作为突出工作来抓,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并指导建立红白事报备制度。市人大常委会、政协、纪委监委、组织、宣传、文明办、民政、司法、规划和自然资、农业农村、文旅、日报社、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讲师团、工会、团委、妇联等各部门各司其职、协同联动,定期召集市移风易俗工作领导小组会议。进一步加强了社会各界参与到移风易俗工作中来的力度,鼓励群众通过______电话提供意见建议或举报。

  三、经验启示

  __市移风易俗工作开展以来,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取得了积极成效,并在工作理念、方式方法、体制机制等方面的积极探索中,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走出了一条具有__特色的新路子。

  (一)党的领导是根本。中国共产党来自人民、扎根人民、造福人民,心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只有党才能带领人民群众不断成功解决问题、推动发展。__市正是由于坚持党委领导,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通过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天价彩礼、大操大办、薄养厚葬、炫富攀比、铺张浪费、随礼泛滥等问题,以党员干部的带头示范带动广大群众转观念、除陋习、树新风,起到了纲举目张、执本末从的作用。

  (二)群众参与是基础。移风易俗的主要对象就是农村群众,怎样能吸引群众、让群众主动参进来,是新时代移风易俗工作的重中之重。有了人民群众的参与和支持,移风易俗工作就拥有了更加广泛的群众基础,才能进一步促进提升工作质量和工作水平,让群众满意、赢得群众的认可。__市推动移风易俗的过程,正是一个发动群众、依靠群众的过程,让群众从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中感受到了实惠,激发了参与的积极性,使得移风易俗工作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广泛认可。

  (三)依法依规是遵循。“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移风易俗的过程需要依靠村规民约和村民自治,而村规民约的内容除了要符合本村实际外,还要符合法律法规以及宪法和法律精神。__市“一村一法律顾问”制度,确保了在制定履行村规民约时不与法律法规和公序良俗相抵触,做到除了道理有理外更是有法可依,推动移风易俗工作顺利稳步开展,把农村群众真正从人情消费、人情负担中解放出来。

  (四)教育引导是手段。始终坚持以社会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充分发挥了农村“一约四会”的作用,深入群众中进行广泛宣传教育,形成了浓厚氛围。切实摸清陈规陋习产生的背景情况,解决移风易俗各方面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逐渐成为农村群众的行为习惯和准则。__市所采取的在丧葬费用等上面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实在在的好处,采取了正向激励,逐步教育引导农村群众转变了入土为安的旧观念,树立了绿色殡葬的新风尚。

  (五)因地制宜是关键。“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就必须与本地的社会发展水平与文化传统相适应,充分考虑本地习俗和接受程度,这是移风易俗顺利开展的关键所在,没有考虑到本地实际的“一刀切”政策,不仅会阻碍工作开展,更会挫伤人民群众的积极性。__市《意见》出台前,就通过调研、座谈等形式进行了充分论证,其中的随礼参考标准也仅作为参考,各县(区)结合各自县(区)实际情况制定的标准,更加贴合群众的实际情况,增添了群众的积极性和满意度。

篇六:农村移风易俗工作开展情况调研报告

  

  移风易俗的调查报告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三农”问题,把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和改善农民生活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采取了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加大人、财、物的投入力度,使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从2008年至2012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4761元、5153元、5919元、6977元、7917元,实际增长率分别为8%、8.5%、10.9%、11.4%、10.7%。国家在发展农村经济建设的同时还注重精神文明建设,集中体现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五项指标,即“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但与经济建设相比,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乡风和民俗方面,还存在着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协调的现象,尤其

  是农村青年结婚消费状况及其后果令人担忧。在许多农村地区,结婚费用不断攀升,动辄几十万元的“天价”娶妻成了许多家庭的沉重负担,有些家庭甚至因婚致贫。如河北省邱县有结婚彩礼要“三斤”的说法。

  为了客观、真实、具体地了解我国农村青年婚事消费状况,我就近深入家乡所在地,通过问卷调查和个人访谈的方式进行了实证调研。

  一、农村婚事消费现状

  为了进一步了解情况,我对河北省部分农村地区进行了走访调查。并对部分婚姻对象作了详细调查和访谈,发放/农村青年婚姻消费调查0问卷80份,收回68份。收回后,对问卷情况进行了全面的统计,借以从一个侧面了解当今青年农民婚姻消费的一些特征。

  表1被调查人的文化教育情况

  被调查人的整体文化程度不高,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人数占总人数的三分之二之多,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比重偏低。这种现象是造成一些农村青年不正确的婚姻观念的原因之一。

  表2.被调查男方彩礼花销情况

  如表2所显示,彩礼是男方除了建房之外的最大花销,近七成的男方家庭会花去3-5万元的彩礼,少数人甚至花销5万元以上。

  表3.被调查人新房及购置物品的花销情况

  如表2所显示,彩礼是男方除了建房之外的最大花销,近七成的男方家庭会花去3-5万元的彩礼,少数人甚至花销5万元以上。

  表4.被调查人婚庆花销的情况

  调查显示,所有青年在结婚时都新建并装修了住房(其中有一部分人是在城镇购房),添置了家电等生活用品,但也有11.8%的夫妻投资生产资料。

  在表4中,我们发现办酒席几乎是农村青年结婚必不可少的内容,一般都在十桌左右,多的能达到二十桌上下,每桌平均花销五百元左右。但也有少数年轻人选择在酒店办婚宴。另外还有三对夫妻选择集体婚礼,两对夫妻选择旅游结婚。

  表5.被调查人结婚总花销的情况

  被调查人数中,近一半农村青年结婚费用在8万元以上,还有十分之一者高达10万元以上。由以上数据,我们不难看出近些年农村青年结婚消费高涨,已经超出了家庭的承受能力,虽然大家都希望简办,但又习惯了相互攀比,导致花销都比较大。同时我们也发现一些新的进步的思想观念有所萌芽,虽然很微小,却也使我们看到了希望。

  二、畸形消费产生的原因

  近年来,农村青年结婚呈现出过度消费、畸形发展的态势,原因是多方面的,涉及经济、文化、社会环境、传统习俗等因素。

  (一)经济发展

  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民收入的不断增加为结婚高消费提供了物质条件。近年来,国家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加大强农、惠农的政策实施力度,减轻农民负担,促进了农民的增产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农村居民人均收入达到7917元,实际增长10.7%,增速快于城镇居民。在农村,人们需要解决的不再是温饱问题,而是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农民更愿意住大房子、买高档家具电器、办豪华婚礼,不断提升的需求和欲望导致结婚费用不断增加。

  (二)文化素质

  农民的文化素质较低是造成结婚消费过高的重要原因。在农村,大部分农民主要是初中文化程度,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知识储备不足,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限。在婚事消费问题上,未能形成正

  确的、健康的婚姻家庭观念,缺乏合理、理性的消费意识。很多人对婚姻存在错误认识,将结婚视为一种“买卖”,女方父母为了得到补偿,通常会向男方索要大额彩礼。

  (三)社会环境

  无论身处何时何地,人们都会受到环境的影响。社会环境包括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

  外部环境主要是城市人更加追求时尚、浪漫和排场,结婚费用普遍较高。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进城务工人数不断增加,导致包括城市文明和城市意识在内的城市生活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农村青年。

  受城市人结婚消费观念和形式的影响,农村青年结婚的讲究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高。内部环境主要是本地的婚事消费状况。农村结婚消费攀比之风盛行。主要是很多农民要“面子”和从众心理强,尤其在农村这样的熟人社会更是如此。看到别人家娶媳妇办得很风光,为了“面子”,哪怕借钱,自己家娶媳妇也要按这个标准,可谓是“人前显贵,背后受罪”。由此可以看出,很多人结婚过度消费是“为了符合社会的共同价值规范以获得群体的认可和赞同,不被群体所排斥和鄙弃”而采取的无奈之举。

  (四)传统习俗

  关于结婚,我国自古礼俗繁多,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西周起就有“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经过时代变迁,很多程序现在仍在沿用,只不过称谓有些变化。在农村,大部分人结婚还是遵循传统习俗和当地风俗,讲究各种程序和礼仪,觉得“讲究越多,婚礼越热闹,婚姻更圆满,人前才有面子”。如相亲

  仍被作为一种主要的择偶方式。从请媒人介绍、见面、交往、定婚、送彩礼到最后举办婚礼,每一个阶段都需要花销,而且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花销数额越来越大,对普通的农民家庭而言,负担越来越重,苦不堪言。

  三、引导合理消费,构建和谐的乡风文明体系

  为满足农村青年结婚消费的需求,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在加强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相关部门还应当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形成讲文明、树新风的理念。

  (一)从新从简,引领婚事新风尚

  社会管理要关注民生问题,将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各级党委、政府应该加大宣传力度,倡导“低碳环保、简约时尚、科学文明”,倡导合理、健康、节约的婚事消费观念。

  首先,倡导集体婚礼、旅行结婚等新的婚礼方式。现在农村举办婚礼,需要耗费全家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父母为孩子操办婚礼会提前几个月筹划、安排,费劲心思,有的甚至还大病一场。集体婚礼、旅行结婚等结婚方式不仅可以减少经济花销和体力消耗,而且还避免了大吃大喝、铺张浪费现象,有利于培育文明、健康、时尚的乡风。

  其次,倡导“科技型”、“致富型”等新型嫁妆。嫁妆是女子出嫁时,从娘家带到男方家的一些生活物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嫁妆的档次也在逐年提升。嫁妆不仅包括被褥、自行车、电器等生活用品,现

  在还出现了电动三轮车、高档家电、汽车等。这些物品提升了农村青年婚后的生活品质,但也助长了其贪图享受、好逸恶劳的习气。因此,应该倡导“科技型”、“致富型”嫁妆,比如将电脑、书籍、机械、农用运输工具作为嫁妆或参加农用技术培训班等。这些形式的嫁妆,不仅新颖时尚,而且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增强致富本领。

  (二)移风易俗,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乡风文明的本质是精神文明建设,内容包括文化、风俗、法制、社会治安等诸多方面。移风易俗是乡风文明的重要体现。

  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多样的风俗习惯,在婚事方面更是如此。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抛弃愚昧、迷信、铺张浪费的陋习,树立节俭的新风尚,营造崇尚科学、文明的新环境。

  婚事风俗是经过历史的积淀形成的,为特定区域内群体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或模式。

  要想改变其中的一些陈规陋习,转变村民的思想观念,必须充分发挥村委会的职能。村委会作为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在促进农村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为了引导村民理性操办婚事,村委会等基层组织应该实现婚事习俗的制度化和规范化。首先,制定情理相容的村规民约。村委会可以成立专门的“红白事管委会”,征求村民意见,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订立关于婚事的村规民约,做到传统与现代相结合,隆重与简约相结合,消费与发展相结合。其次,必须充分发挥管理和宣传的作用。村委会要加强管理,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做到奖惩一体,提高村民参与的积极性,形成“人

  人参与、人人监督”的运行机制。同时,村委会可以通过广播、宣传栏等形式来加大宣传力度。

  (三)加强学习,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灵魂,是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保障,是推动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

  广大人民群众是参与社会管理的重要力量。同样,社会管理创新也需要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和积极支持,扩大公民参与是促进社会管理创新的逻辑前提。为了扭转农村结婚消费畸形发展的态势,抵制大操大办、铺张浪费之风,关键点就在于村民个人。要让村民提高认识,合理规划自己的婚姻大事,根本途径就是加强学习,提高其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首先,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村民可以通过阅读书籍,通过网络参加各种培训班,学习各种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内涵修养,用先进的科学知识武装头脑,摆脱各种愚昧观念和不良思想的影响,树立正确的、理性的婚事消费观念。同时,农民还应该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将科学技术与本地实际相结合,实现农村生产方式的根本转变。从简办婚礼,把节省下来的钱投入到生产当中,这样,才能实现增产增收,提高生活水平。其次,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要加强政治学习,明确“八荣八耻”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继承和弘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自力更生的传统美德,摈弃愚昧无知、好逸恶劳等腐朽观念。

  结语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引导健康、科学的婚事消费观念,是加快乡风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应有之义和重要路径。

  抑制农村青年婚事畸形消费,符合党中央提出的“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精神,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参考文献

  [1]应松年.社会管理创新引论[J].法学论坛,2010,(11):05.

  [2]刘利民.关于加强农村文明乡风建设的思考[J].求知,2007,(05):31.

  [3]朱小连,方明.当代农村青年婚事畸形消费状况分析———以安徽省为例

  [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3):58.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