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7篇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深化放管服改革 优化营商环境 深化 优化 改革

篇一: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

  

  昭通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昭通市“十四五”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规划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昭通市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22.07.02?

  【字

  号】

  【施行日期】2022.07.02?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发展规划

  正文

  昭通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昭通市“十四五”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规划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委、办、局:

  现将《昭通市“十四五”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执行。

  昭通市人民政府

  2022年7月2日

  昭通市“十四五”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规划

  2022年7月

  目

  录

  一、发展基础………………………………………………………4(一)“十三五”时期取得的成效………………………………4(二)“十三五”时期存在的问题………………………………(三)发展趋势……………………………………………………二、总体思路……………………………………………………1(一)指导思想……………………………………………………1(二)基本原则……………………………………………………11(三)工作目标……………………………………………………11三、主要任务………………………………………………………12(一)打造一流政务服务环境……………………………………12(二)打造一流市场竞争环境……………………………………16(三)打造一流投资创业环境……………………………………2(四)打造一流法治营商环境……………………………………23(五)打造一流公共服务环境……………………………………25(六)打造一流制度创新环境……………………………………2四、保障措施………………………………………………………2(一)加强组织领导………………………………………………2(二)落实工作责任………………………………………………3(三)完善评价机制………………………………………………3“十四五”时期,是昭通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胜利,乘势而上开创昭通高质量跨越发展新局面、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认真总结昭通“十三五”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取得的成绩,科学编制《昭通市“十四五”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对于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更大力度优化营商环境,最大程度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加快形成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规划》依据《中共昭通市委关于制定昭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昭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进一步深化市情认识,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相统一,坚持全面规划和突出重点相协调,提出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是昭通市“十四五”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指导性文件。

  一、发展基础

  (一)“十三五”时期取得的成效

  “十三五”时期,市委、市政府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政策措施,大力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努力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不断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创造活力,取得了明显成效。

  1.营商环境体制逐步完善。

  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印发《关于成立昭通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成立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有关市级领导任副组长,各职能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组织领导得到进一步强化。政策规范不断健全。印发《昭通市深化“放管服”改革“六个一”行动工作方案》《关于优化全市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昭通市营商环境提升八大行动》《昭通市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若干措施》等政策文件,明确目标任务,细化工作措施。考核监督不断强化。常态化开展“互联网+监管”、政务服务“好差评”满意度测评,设置办不成事投诉受理台,聘请营商环境社会监督员,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宣传引导不断加强。多形式多渠道多载体宣传国务院《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云南省优化营商环境办法》,做好政策解读,推送惠企信息,回应社会关切,引导合理预期,营造良好氛围。

  2.审批服务质量持续提升。

  政务服务体系持续健全。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加快推进,建成“昭通市民之家”、11个县级政务服务中心、146个乡镇便民服务中心、1343个便民服务站,形成以市级政务服务大厅、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投资项目审批服务中心为一体,县级政务服务管理局为骨干,乡镇便民服务中心、村社便民服务站为基础的政务服务体系。网上服务平台持续拓展。累计完成2328个单位电子政务外网光纤接入和终端设备安装,完成政务云资源建设。实施市级外网网络机房IPv6升级改造建设,推进“一部手机办事通”上线事项724项,实现603.6万件业务办理,覆盖市、县、乡三级的电子政务外网全面建成,推动1495个市、县、乡三级行政区划和2336个组织机构进驻政务服务网上平台,绥江政务服务标准化国家级试点通过验收。审批服务效率持续提升。开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动态调整权责清单,深化“四减一降”,精简不必要的审批流程和手续,强化政务服务“五级十二同”标准化建设,试点推进“一件事一次办”“跨省通办”改革,提供导办、代办、帮办和容缺后补审批服务,提升审批服务效率。公共资源交易持续规范。完成全市公共资源交易“一网三平台”建设,全面推行全流程电子化交易、网上“不见面”开标和远程异地评标,研发推广交易保证金电子化收退管理系统,上线“政采云”电子卖场,搭建阳光交易平台。

  3.公平投资环境不断优化。

  企业经营成本进一步降低。落实降低涉企收费政策,全面清理行政事业性收费、经营服务性收费、中介收费、行业协会收费、政府性基金收费。降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和企业用能用地物流成本,执行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政策。民营经济准入进一步放宽。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印发《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10条措施》,以核准制方式鼓励支持民间资本平等进入清单外所有行业和领域投资项目。税费改革政策进一步落实。落实增值税、个税改革要求,加大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优惠政策执行力度,开展“减税降费春风行动”,编

  制《减税降费个人口袋书》,确保纳税人“应知尽知、应享尽享”。公平竞争机制进一步健全。建立内部审查工作机制,完善公平竞争审查工作部门联席会议机制,指导帮助外资企业申请办理备案核准手续,强化增量政策措施审查,开展存量政策措施清理,规范公平竞争审查工作。商事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强化部门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跨部门“双随机、一公开”联合监管试点经验在全省推广,被国务院确定为“2019年度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成效显著、落实事中事后监管等相关措施社会反映好的地方”。

  4.发展要素保障逐步强化。

  综合交通建设迈出重大步伐。规划新建的12条高速公路全部落地,建成高速公路750公里,成贵高铁通车运营,水富港扩能改造成效明显,昭通机场迁建项目正式开工。“多证合一”改革初见成效。推进“容缺受理、告知承诺”服务机制,有序推进涉企证照事项“多证合一”改革,坚决破除“准入不准营”现象。人才服务保障体系不断健全。认真落实引进人才、职称评聘等优惠政策,推进“人才扶贫行动计划”“人才振兴计划”“乡贤智力服务昭通行动”“凤凰计划”“鲲鹏计划”“雏鹰计划”以及省级专家服务团助力昭通脱贫攻坚计划等重点人才项目建设。

  5.投资贸易审批更加便捷。

  开办企业更加简便。企业登记注销效率明显提高,实现“32证合一”。运用企业开办“一窗通”系统,减并营业执照、税务、刻章、社保等流程,推行企业注销网上服务专区,平均耗时压减至2个工作日内。中介服务更加规范。建立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中介服务监管机制,建成运行网上“中介超市”平台,推行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清单管理制度。工建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成效明显。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模式由“串联”向“分阶段并联”转变,审批流程逐步优化,审批时限不断压缩,“办理建筑许可”便利度不断提高。

  (二)“十三五”时期存在的问题

  1.思想认识还不到位。少数地方和部门对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持续抓、常态抓”工作机制不健全,特别是跨行业、跨部门事项办理推诿扯皮的问题不同程度存在,工作合力尚未全面形成。

  2.政务服务设施亟待加强。全市各级政务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面积不足、标准低、设施差等问题仍然存在,县、乡、村三级政务服务场所咨询导办台、自助取号机、办不成事投诉受理台、文印室等服务设施配套不足。

  3.信息化集成仍是短板。业务审批系统均由国家部委和省级建设管理,全市信息化建设、数据化管理、智能化服务较为滞后,各部门数据尚未完全共享,缺乏地方政务服务信息化管理平台,“一网通办”水平亟待提升。

  4.要素保障依然不足。“多规合一”推进不畅,招商引资项目用地调规难、报批慢,用水、用气、用电流程有待优化,项目前期工作环节多、耗时长,项目落地难。金融服务质效有待提升,机制不全、创新不足,产品和服务同质化;民营企业基础薄弱,难以达到银行信贷准入门槛,融资困难。人才结构不合理现象突出,高端人才短缺,乡土人才总量不高,人才流失现象严重。

  (三)发展趋势

  1.国家重大战略深入实施带来机遇。我国正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西部大开发、特殊类型地区振兴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等重大战略在昭通叠加融合,昭通抢抓重大战略带来的发展机遇,着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汇集更多发展要素,为昭通市增强营商环境注入了强大动力。

  2.国家、省、市高度重视深化“放管服”改革。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多次发表重要讲话,国家、省、市相继召开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电视

  电话会议,强调要打好深化“放管服”改革攻坚战、优化营商环境持久战,同时密集出台系列政策措施。国家、省、市“十四五”规划纲要也明确提出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建设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和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等,进一步明确了昭通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方向及重点。

  3.加快滇东北开发对昭通市优化营商环境提出了更高要求。省委、省政府提出“滇中崛起、沿边开放、滇东北开发、滇西一体化”区域协调发展格局,“十四五”时期昭通市将加快构建迭代产业体系、打造滇川黔省际中心城市、强化人力资源开发和深化区域开放合作等,深入实施“六大战略”,尽力缩小与全国全省发展差距。营商环境作为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在新阶段新征程中将对优化营商环境提出更高要求。

  二、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昭通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系列决策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紧扣实施“六大战略”的目标要求,按照“对标世行、全省一流、昭通特色”的原则,牢固树立“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效率意识,把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摆到突出位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向改革要动力,坚持向开放要活力,以市场主体和社会公众满意度为导向,以全面网络化、高度信息化、服务一体化为抓手,不断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内生动力、释放内需潜力,为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兴业营造良好氛围,全力打造“行政审批事项更少、流程更优、效率更高、服务更

  好、项目落地更快、获得感更强”的一流营商环境,服务昭通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发展。

  (二)基本原则

  ——法治优先,加强监管。树牢“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意识,坚持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构建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四位一体的法治环境,保障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实现规则公平、机会公平、权利公平。

  ——创新驱动,服务大局。加快构建和完善有利于市场主体活力竞相迸发的体制机制,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服务昭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对标先进,争创一流。主动对标先进,创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资和贸易环境,努力把昭通打造成为全省发展环境最优,投资吸引力、区域竞争力和软实力最强的地区之一。

  ——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引导作用,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靶向攻坚、精准发力、综合施策,推动形成昭通优化营商环境新局面。

  (三)工作目标

  到2025年,整体联动、部门协同、一网办理的“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全面建成,加快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实现更多民生服务事项“一网通办”、更多涉企服务事项“一站式”办理和“不见面审批”,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全市营商环境迈入全省“第一方阵”,全方位开发开放的吸引力、竞争力、辐射力全面提升。

  ——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健全行政审批、市场环境、投资创业、监督管理等协同配套制度,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组织实施、部门具体落实、社会共同参与的体制机制,打造“办事不求人、审批不见面、最多跑一次”的服务体系。

  ——行政审批更加高效。深化行政审批、投资项目审批、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精简审批事项、优化服务流程,打造“宽进、快办、严管、便民、公开”的审批服务模式,力争成为全省审批事项最少、审批流程最简、审批速度最快的州市之一。

  ——服务质量更加优质。建成全市智慧政务一体化管理平台,打造熟悉法律法规政策、精通办事流程的高素质服务人才队伍,开展帮办导办代办、容缺受理、告知承诺服务,大幅提升企业群众办事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监管方式更加科学。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常态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协同推进重点监管、信用监管,构建以“互联网+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探索建设智慧监管体系,稳步推进包容审慎监管。

  ——企业发展更具活力。政务服务、建筑许可、投资保护、执行合同等服务效能持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进一步提高,国有资本活力进一步释放,民营经济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市场活力充分激发。

  三、主要任务

  (一)打造一流政务服务环境

  1.完善市县乡村四级保障服务体系。坚持政务服务便民化、属地化、集成化,推进政务服务体系标准化建设,构建以市级政务服务大厅为重点、县级政务服务大厅为基础、乡级便民服务中心为延伸、村级便民服务站为补充的四级政务服务体系,推进政务服务“一张网”向基层延伸。建设面向政务服务大厅、服务部门、审批部门等机构事项管理、监督考核的综合性管理平台,实现互联网、自助终端、移动终端政务服务入口向基层延伸,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

  2.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全面推行“不见面”办事,进一步拓展“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快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政务服务的应用,全力打造“一朵云”、建设“一系统”、整合“一张网”、优化“一平台”,推动实现网络通、系统通、业务通、数据通,推进线上线下融合,提供“24小时不打烊”的在线政务服务。推动更多事项集成办理,公安、人社、医保、教育、卫生健康、民政、住建、市场监管、税务等单位和水、电、燃气、交通、通信等公共服务部门实现更多服务事项“掌上办、网上办”。建好用好政府网站,强化政务公开,更好利企便民。

  3.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实行政府权责清单制度,动态调整行政职权事项。探索“市县同权”改革,夯实市域同办基础,实行政务服务事项“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全面清理制约“放管服”改革的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破除制度障碍,整治各类违规审批和变相审批,纠正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的行为,优化制度环境。全面实施“证照分离”改革,通过取消审批、审批改备案、告知承诺、优化审批服务等方式分类推进改革。

  4.提高项目审批效率。实行项目编报一套材料,推动部门统一受理、多表合一、同步评估、并联审批工作开展,加快项目落地。深化投资建设领域审批制度改革,加强项目立项与用地、规划等建设条件衔接,实现投资项目前期审批事项“一件事一次告知、一次办成”,精简整合审批流程,推行多规合一、多图联审、联合验收等做法,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推行告知承诺制,推动项目早落地、早投产。在施工许可和竣工验收两个阶段,实施一次申请、一次发证,不断减并办事环节,大幅压缩审批耗时。

  5.全面推进“一颗印章管审批”试点改革。2022年,在昭阳区、鲁甸县、镇雄县、盐津县、水富市先行试点,尽早实现行政审批局审批服务职能、事项、编制、人员划转到位,“一颗印章管审批”工作高效开展、有序运行;2025年前,试点改革全覆盖。

  6.推动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实施政务服务事项基本目录管理办法,全面梳理政务服务事项,公布市级及以下政务服务目录和行政许可事项目录,优化形成直

  观易懂的审批服务事项办理流程图,规范部门实施清单及办事指南,实现同一事项同等条件无差别办理。

  7.打造主题化办事模式。以“高效办好常规事、完整办成一件事、可以办理更多事”为目标,整合各部门审批流程,对事项进行打包组合、优化组织,对多个关联事项探索实现“一份指南、一次申报、一套材料、一次办结”,减少办事环节和所需证明材料。全面落实“三集中、三到位”,推动企业和群众办事由“多头跑”变为“进一门、一站办”。依托政务服务实体大厅和“互联网+政务服务”网上平台,加快实现一窗受理、限时办结、最多跑一次,推行政务服务事项“市内通办”“跨省通办”。

  专栏1政务服务设施标准化建设工程

  立足全市实际,因地制宜推进县、乡、村三级政务服务设施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智能化建设:

  1.县级政务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完成11个县级政务服务实体大厅和智慧政务基础设施建设。

  2.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工程。以改造方式为主,开展乡镇便民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

  3.村(社区)便民服务站建设工程。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完成村(社区)便民服务站标准化建设。

  专栏2打造一流政务服务环境工程

  1.“一件事一次办”主题事项梳理。从企业和群众视角出发,按照办成“一件事”的标准,聚焦量大面广、跨部门协同办理的事项(含企业和个人事项),梳理一批主题式服务,将多个关联的单体政务服务事项进行优化整合,将主题式服务事项与应用场景建立映射关联,实现与企业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重点领域全覆

  盖,避免线上线下“两张皮”。

  2.跨省通办自助服务系统。通过相应的自助服务设备实现业务的自助办理,提高自助服务终端的实用性和操作便捷性,实现“简单事项自助办、公共服务便捷办、一个终端全覆盖”。以自助服务终端为基础,实现自助服务与网上服务、大厅服务的闭环互动,协调目标区域签订协议,并对接该区域自助服务平台,实现目标区域的跨省通办。

  3.一窗受理集成服务系统。围绕高效办事总体目标,推动业务办理全流程革命性再造,通过一窗服务综合管理系统完成事项办件基础信息的录入,基于业务智能辅助受理系统帮助窗口工作人员高效定位审核要点,为部门审核人员出具审批建议,加快审批速度;基于会商快审系统,方便窗口工作人员与审批人员实时沟通,构建“办事效率高、服务质量优”的营商环境;通过物料移交管理,前后台物料流转全流程监督,畅通前后台物料交接不混乱,全流程监督,问题节点易追溯、材料不易丢,为提高政务服务工作质量和效率提供有力的信息化支撑。

  4.智能大厅综合管理系统。围绕企业群众走进大厅咨询、填表、取号、办事、评价、投诉全流程的服务体验为着力点,构建场景化办事服务新体验。集成智能大厅查询引导系统、统一排队取号系统、电子样表展示系统、窗口呼叫系统优化,为企业群众提供场景化办事服务新体验,提升企业群众办事操作的便捷性和感知度。

  5.“营商通”管理服务系统。以市场主体期待和诉求为导向,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为抓手,以为各类市场主体减负担、为群众办事增便利为目标,根据“一件事一次办”梳理成果清单,构建“一件事一次办”服务系统,基于情形化引导受理,通过业务整合、流程再造、信息共享等手段实行联合办理,让申请人只跑一个窗口,即可达成整个业务的协同;同时对标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估标准,构建昭通市市场主体直接评价营商环境系统,做好政策

  信息公开、评价数据采集、数据分析、信息维护管理等工作,努力营造浓厚的社会舆论氛围,进一步提升昭通市政务服务效率,积极推动数字化赋能营商环境,进而提升企业办事获得感和企业满意度。

  (二)打造一流市场竞争环境

  1.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深化“一照

  通办、一码通用、证照分离、照后减证”改革,以标准统一规范、信息共享共用、流程简化优化、服务便捷高效为原则,整合涉企备案登记事项,依托省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推动实现涉企登记事项数据“一次采集、共享共用”。推行企业开办“一窗通”“一网办”“一表申报”模式,推进电子营业执照、电子印章、电子发票运用。落实市场主体经营场所申报制度,放宽经营范围登记条件,支持个体工商户发展,简化企业设立到具备一般性经营条件的办理环节,提高企业开办效率。深化“多证合一”改革,全面推行“证照分离”改革,将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全部纳入改革范围,梳理整合涉企证照事项,减少证照数量。在全面推广“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的基础上,探索推进“一业一证”“一企一证”“证照联办”“一照多址”等改革。着力推进照后减证并证,让市场主体尤其是制造业、一般服务业市场主体准入更便捷。

  2.有效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禁止颁布施行歧视非公有制市场主体的政策措施,全面清理废除现有政策措施中涉及地方保护、指定交易、市场壁垒等方面的内容,健全竞争政策体系,对所有市场主体实行规则中立、税收中立、债务中立,一视同仁、平等对待,营造各种所有制主体依法平等使用资源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竞争、同等受法律保护的市场环境。强化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刚性约束,做好涉及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行政规范性文件审核备案。坚持公开选择社会资本,保障各类社会资本平等参与政府投资项目、采购和工程招投标,实施政府采购文件负面清单审查制度,推动政府采购“非禁即准”,完善在线招投标、采购评审等关键环节电子化交易。落实中小企业扶持优惠政策,提高扶持审批透明度、完善配套措施,提高对中小企业的服务意识。进一步规范失信联合惩戒对象纳入标准和程序,建立完善信用修复机制和信用信息异议投诉制度,规范信用核查和联合惩戒。完善垄断性

  中介管理制度,清理强制性重复鉴定评估。健全市场化要素价格形成和传导机制,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

  3.进一步降低市场准入和退出门槛。定期研判市场准入有关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全面排查、系统清理各类显性和隐性壁垒。完善和落实放宽民营企业市场准入的政策措施,坚持“一单尽列,单外无单”,推动“非禁即入”普遍落实。鼓励民营企业进入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落实外资市场准入,全面落实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对未纳入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的行业、领域,按照内外资一致性原则实施管理,真正做到政府部门“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探索建立外商投资一站式服务体系,实现外资企业一次登录、一次认证、一次提交材料即可办理企业注册、预约开户、外汇登记等高频事项,外籍法定代表人可委托他人或远程视频进行税务实名登记认证等,便于外资企业尽快入驻昭通。加强部门衔接,全面推行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简易注销制度,拓展简易注销登记适用范围,推行注销“一网服务”,让市场主体进得来、退得出。推动不动产、特殊动产、设备、银行存款、车辆、股权、知识产权及其他财产权利登记系统向破产管理人开放,方便破产管理人依法清收查控有关财产。探索建立重整识别、预重整等破产拯救机制,帮助具有发展前景和挽救价值的危困企业进行重整、重组。

  4.切实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依托全省惠企政策申报系统,实现惠企政策申报统一入口、一键申报、全程网办、快速兑现,鼓励推行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全面贯彻国家各项减税降费政策,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措施。对地方权限内的有关税费政策,在国家规定幅度内降到法定税率最低水平,进一步清理规范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确有特殊困难不能按期缴纳税款的企业,可按照税法有关规定提出申请,经批准后延期缴纳。落实社会保险阶段性减免缓降延补政策,减轻企业负担。清理物流认证、检验检测、公用事业等领域经营服务性收费,治理对客货运车辆不合理审批和乱收费、乱罚款行为。整治中介机构乱收费行为,坚决取消违法违

  规收费,坚决纠正行政审批取消后由中介机构或部门下属单位变相审批及违法违规收费、加重企业负担等现象。加强对教育、医疗、电信、金融、公证、供水供电等公共服务领域收费的监督检查。

  5.不断改善企业融资环境。整合现有各类融资支持政策,综合运用财政贴息、风险补偿、政银合作产品等方式,加大对中小微企业融资支持力度,加强普惠金融服务。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建立针对中小微企业金融信贷专业化分类、批量化营销、标准化审贷、差异化授权机制。督促金融机构优化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延期操作程序,做到应延尽延,并引导金融机构适当降低利率水平。加强水电气、纳税、社保等信用信息归集共享,为增加普惠金融服务创造条件。引导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建立绩效考核与小微信贷投放挂钩的激励机制,合理增加信用贷款比重;落实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业务降费奖补政策,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担保成本。推行全流程线上业务办理、“不见面”审批等便捷信贷服务。支持民营企业依法合规扩大直接融资,鼓励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在上交所、深交所、北交所、港交所等资本市场上市融资。鼓励民营企业通过风险投资、股权融资、资产证券化等金融工具,拓展融资渠道。鼓励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投资民营企业。完善无形资产登记和评估管理体系,推动建立健全无形资产交易平台,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无形资产质押贷款业务,深化知识产权质押、投贷联动等。健全政府性融资担保机制,增加政府性融资担保企业数量和规模,落实“国担快贷”“昭政贷”,完善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资本补充机制和风险补偿机制,扩大担保业务规模。

  专栏3打造一流市场竞争环境工程

  1.“多审合一、多证合一”改革。不断推进规划许可和用地审批改革以及国土空间规划审查报批制度改革,优化审批流程,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2.建立公平竞争市场。按照尊重市场、竞争优先,立足全局、统筹兼顾,科学谋划、分步

  实施,依法审查、强化监督的原则,建立和实施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清理废除现有政策措施中涉及地方保护、指定交易、市场壁垒等方面的内容,规范政府有关行为,拓展企业和群众投诉举报渠道,曝光营商环境反面典型案例,优化受理、调解流程,加大涉企矛盾纠纷司法调解力度,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3.降低市场准入、退出门槛。减少社会资本市场准入和退出限制,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推动“非禁即入”普遍落实,进一步清理、精简涉及民间投资管理的行政审批事项。

  4.降低企业运营成本。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清理规范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行业协会商会收费和教育、医疗、电信、金融、公证、供水供电供气等公共服务收费,治理乱收费、乱罚款,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5.改善企业融资环境。切实发挥政府政策导向与资金支持作用,加大各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信贷的支持力度,提高企业综合素质和信用能力,减少企业融资成本和风险。

  (三)打造一流投资创业环境

  1.实行权责清单管理。动态调整行政权责清单、公布行政职权事项及其依据、行使主体、运行流程、对应责任等。定期清理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及时修订完善或废止与现行政策不符的规定,建立涉企收费目录清单。

  2.规范审批和监管行为。整治以备案、登记、注册、目录、年检、监制、认定、认证、专项计划等变相设置审批的违规行为。推行投资项目承诺制,实现政府定标准、企业作承诺、过程强监督、失信有惩戒,大幅压缩项目落地时间。规范执法自由裁量权,细化、量化行政处罚标准,防止执法随意、标准不一等现象。创新事中事后监管方式,全面推行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持续推进“两单两库”动态调整,规范抽查检查流程。完善“互联网+信用+监管”、跨部门协同监管、“告知承诺+事中事后监管”、包容审慎监管等新型监管方式。

  3.加大政务公开力度。探索重大决策预公开制度,涉及群众切身利益、需要社会广泛知晓的重要改革方案、重大政策措施、重点工程项目,广泛听取公众意见,以适当方式公布意见收集和采纳情况。推进执行公开,主动公开重点改革任务、重要政策、重大工程项目的执行措施、实施步骤、责任分工、监督方式,根据工作进展公布取得成效、后续举措,加强和改进工作,确保执行到位。推进管理公开,重点公开安全生产、生态环境、医疗卫生、食品药品等重点领域监管信息,推动执法部门公开职责权限、执法依据、裁量基准、执法流程、执法结果、救济途径等,规范行政裁量。推进结果公开,主动公开重大决策、重要政策落实情况,加大对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以及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公开力度。

  4.加强信用体系建设。落实政府机构失信专项治理工作要求,全面梳理政府对企业依法依规作出的承诺事项,限期解决未如期履行的事项,推动因政府失信导致企业合法权益受损的依法赔偿,及时接收失信政府机构名单信息,把治理责任落实到部门、落实到人。将诚信建设纳入考评体系,加大政策落实情况监督检查和考核奖惩力度,坚决兑现向群众和市场主体依法作出的政策承诺和签订的各类合同协议。加大政府欠款清偿力度,限期完成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工作。依托省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加快推进部门间信用信息实时传递与共享,及时公示企业行政处罚信息,为社会各界广泛参与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提供服务支撑。制定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健全完善诚信典型“红名单”和严重失信“黑名单”制度,对失信行为加大行政性、司法性、市场性惩戒力度,构建“诚信受益、失信惩戒”“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失信联合惩戒长效机制。

  专栏4打造一流投资创业环境工程

  1.建设“一门式”监管系统。建设“一门式”监管系统,对各级各类行政区划信息进行动态更新、维护和监管。

  2.建设政务服务生态大数据分析系统。以

  昭通市政务信息资源管理为基础支撑,全面汇聚市级政务数据资源,运用云计算、大数据、可视化应用技术,从大厅效能、办件情况、跑路次数等层面构建算法模型,通过多维度业务数据指标的综合分析,从宏观到微观,分析结果以报表和图形化形式呈现,多维度展现全市各级政务服务单位的运行情况,为各方主体提供增值服务,为中心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3.加强政务公开。严格落实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五公开”要求,全面提高政府信息公开质量;以市政府或市政府办公室名义印发的政策性文件,牵头起草部门负责做好解读工作,让群众易懂;重点公开财政预决算、重大建设项目批准和实施、公共资源配置、社会公益事业建设等领域信息公开;利用微信、微博等第三方平台开展政务公开,建立政务新媒体与政府门户网站协同联动机制。

  4.完善诚信“红黑名单”。制定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健全完善诚信典型“红名单”和严重失信“黑名单”制度,对失信行为加大行政性、司法性、市场性及社会舆论性惩戒力度。

  5.强化诚信政府建设。实行政府机构履职过程中表彰奖励、失信违约等诚信信息全量记录、依法公开,将信用信息纳入档案,作为干部考核、任用、奖惩的重要依据;完善政务诚信社会监督机制,支持信用服务机构、高校及科研院所等第三方机构对各县(市、区)、各部门开展政务诚信评价评级并依法公布结果,更好推动诚信政府建设。

  (四)打造一流法治营商环境

  1.提升政府决策科学化法治化水平。明确重大行政决策的决策主体、事项范围、法定程序、法律责任等,自觉接受本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规范重大行政决策流程。重大行政决策事项涉及企业和特定群体、行业利益的,充分听取企业、行业协会商会、人民团体、社会组织、群众代表等的意见,全面推行文化教育、医疗卫生、食品安全、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公用事业等重大民生决策事项民意

  调查制度。对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重大项目等决策事项,进行社会稳定、公共安全、环境和经济等方面的风险评估。

  2.依法保护企业和经营者合法权益。拓宽企业和群众投诉举报渠道,完善企业诉求处理联动机制和营商环境投诉举报回应机制,通过网上营商环境投诉平台、政府门户网站等渠道接受群众投诉举报,及时纠正和发现问题。加大涉企矛盾纠纷司法调解力度,民营企业矛盾纠纷多发的乡镇(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应当设立专门的服务窗口,及时受理并调解民营企业矛盾纠纷。加强行业性、专业性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建设,及时化解涉及民营企业劳动争议纠纷。加大对民营企业的刑事保护力度,依法惩治侵犯民营企业投资者、管理者和从业人员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提高司法审判和执行效率,防止因诉讼拖延影响企业生产经营。准确认定经济纠纷与刑事犯罪界限,严禁违法使用司法手段插手经济纠纷。健全对涉嫌违法的企业和人员财产处置规则,依法审慎决定是否采取相关强制措施,确实需要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措施的,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进行。

  3.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积极构建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加快新兴领域和业态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建设,引导各类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企业加强商标、专利创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健全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机制,加强维权援助线上服务平台建设,引导电商平台运用“互联网+”高效处理侵权假冒投诉,强化公益性维权援助服务供给,深化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核准改革。依法依规推动将商标、地理标志等知识产权领域失信行为纳入信用监管。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严格执行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着力解决侵权成本低、维权成本高等问题。充分发挥各类行业协会、调解中心以及中介服务机构作用,为当事人解决知识产权纠纷提供更多途径和专业化服务。加强知识产权服务业监管,规范线上商标代理和交易行为,加强对电商平台开展代理业务的协同监管,依法依规整治侵犯商业

  秘密、专利商标及地理标志侵权假冒、网络盗版侵权等违法行为。

  专栏5打造一流法治营商环境工程

  1.提升政府决策科学化。完善政府决策的基础条件,不断加强政府决策的制度建设,推动政府决策科学化。

  2.保护知识产权。集中整治侵犯商业秘密、专利商标及地理标志侵权假冒、网络盗版侵权等违法行为;完善知识产权纠纷多元解决机制,健全知识产权纠纷的争议仲裁和快速调解制度。

  (五)打造一流公共服务环境

  1.扩大异地就医结算范围。推进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扩大跨市异地就医患者在所有定点医院直接结算覆盖面,将外出农民工和外来就业创业人员全部纳入直接结算范围,将符合条件的基层医疗机构纳入异地结算管理范围,继续扩大联网结算定点医疗机构数量,加快实现参保人员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全覆盖。实现社会办医医疗保障定点、跨市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无差别对待。推动公安、市场监督、民政、卫生健康、人社等部门数据共享,推进系统大数据联网实时比对,实现单位参保登记、职工医保单位注销、单位职工退保业务、生育定点登记备案等办理事项申报材料共享。

  2.建成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依托“昭通市社会保险网上服务平台”或开办企业“e窗通”网上服务平台,提高企业缴纳社会保险便利化水平,实现新开办企业招用符合条件人员就业登记与社会保险参保登记合并办理、即时办结,参保单位通过平台进行人员和基数变化处理、非关键信息变更、查询参保信息以及进行网上申报、审核、预约等。鼓励参保单位和个人使用线上方式缴费,全面取消领取社保待遇资格集中认证,进一步落实好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业务网上办理。

  3.优化水电气等公用事业服务。以方便企业获得水电气为重点,从减环节、优流程、提效率等方面入手,优化水电气报装服务流程,压缩办理时限。精简企业在办理水电气过程中关联度不高的前置审批事项。创新“互联网+”服务手段,开通电子支付平台,实现客户从报装到缴费一次性网上办理。建立水、电、气供应“一站式”办公、一窗受理、一次性告知服务机制,将“供水、供电、供气”服务纳入各级政务服务大厅综合窗口,实行“一窗受理、一站服务”。

  4.提升不动产登记及税费办理效率。深化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改革,加强部门协作与信息共享集成,实行不动产登记、交易和缴税一窗受理、并行办理,压缩办理时间,降低办理成本,推动查询、异议、注销、查封、解封等登记即时办结。推广不动产登记电子证照,依法降低不动产登记信息查询门槛。推进水、电、气、网过户与不动产登记同步办理,推行在商业银行网点办理不动产抵押登记“不见面”服务。扩展网上办税事项范围,动态更新业务操作规范和办税指南,实现主税、附加税(费)合并申报。推进增值税专用发票电子化改革。拓展“非接触式”办税缴费服务,按照不同税种分类推进企业办税缴费事项网上办理、个人办税缴费事项掌上办理。

  5.加大人才服务保障力度。建立健全人才服务保障体系,认真落实引进人才、职称评聘、户籍、住房、医疗、子女就学等配套优惠政策,出台相应产业急需人才的优惠政策,根据产业所需各级人才学历及技术资格条件,落实优惠待遇。加快乡土人才培育开发,全力推进“人才扶贫行动计划”“人才振兴计划”,实施“昭通籍人才回乡创新创业计划”,引导昭通籍在外的各类人才回报家乡,深入探索特殊紧缺人才体制外流动、循环的引才模式。推动人才智力有效集聚,深入实施昭通人才引进、培养、开发和储备等系列项目,为引进人才分层次、分专项提供经费资助、研修访学、配偶就业、职称评聘等方面的服务保障,在人才聚集区域和重点产业功能区加快配置优质教育和医疗资源,增加高质量教育资源和医疗资源供给。鼓励企事业单位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的前提下,利用自有存量建设土地建设人

  才公寓、公共租赁住房。

  专栏6打造一流公共服务环境工程

  1.扩大异地就医结算。扩大跨市异地就医患者在所有定点医院直接结算,将外出农民工和外来就业创业人员全部纳入直接结算范围。

  2.企业“e窗通”网上服务平台建设。积极破解企业开办时间长、环节多、多头跑的问题,满足“互联网+”时代消费者对政府服务的需求。

  3.优化水电气公用事业服务。大力优化水电气公用事业服务效能,方便企业获得公用事业服务支持,降低企业用水用电成本。

  4.建设专业人才队伍。着重培养各级各类专业人才,实施“马兰花计划”“兴滇英才支持计划”和“兴昭人才支持计划”等人才项目,健全人才服务体系。推进科研机构与行业企业协同,吸引社会资源投入,采取产教结合、定向培养等方式,培养一批本土科技型企业家,管理服务型、技能应用型、“工匠型”“数字型”人才等。

  (六)打造一流制度创新环境

  1.全面推进招投标改革。落实国家招标投标相关政策文件,严格执行必须招标的项目范围和规模标准,原则上社会投资项目由企业自行决策招标投标,释放投资活力。规范全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平台,全面梳理和依法规范公共资源交易办事指南和业务流程,全面推行公共资源交易全流程电子化,完善交易流程和服务事项网上办功能。巩固提升常态化远程异地开评标成效,打造阳光交易平台,推广使用投标保险保函,扩大电子化交易平台的适用范围,持续降低招标投标交易成本。

  2.深化职业资格管理制度改革。推广应用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电子证书,支持具备条件的社会组织按规定有序承接具体职称评审工作,畅通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通道,促进职称制度与职业资格制度有效衔接。完善职称评价标准,建立以

  同行专家评审为基础的业内评价机制,引入市场评价和社会评价。推动实现由用人单位和第三方机构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颁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严格执行《国家职业资格目录》,禁止目录外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目录内除准入类职业资格外不得与就业创业挂钩。加强对职业资格考试、鉴定相关行业组织、鉴定机构的监督管理,严肃查处申报考试、资格认定、组织鉴定等过程中的违规违法行为。

  3.完善经验总结推广制度。定期分析研究工作的情况和问题,掌握全市工作推进情况,科学调度工作进程,及时总结营商环境改革经验。多形式多渠道多载体开展宣传,对《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和其他已出台的优化营商环境政策措施,及时向社会做好政策解读,并向企业精准推送各类优惠政策信息。对市场主体关注的重点难点问题,及时研究解决,回应社会关切,合理引导预期。增强广大企业家的使命感、责任感、荣誉感,进一步营造尊重企业家的良好社会氛围。

  专栏7打造一流制度创新环境工程

  1.推进职业资格改革。明确政府监管职责,由政府确定职业分类(做好水平评价类技能人员职业资格移出国家职业资格目录清单并纳入职业技能等级目录),并负责组织开发职业标准、事中事后监管和服务,在政府的监督指导下,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由通过全社会公开遴选的社会培训评价组织和用人单位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不断推进职业资格改革。

  2.规范行业协会商会收费制度建设。引导行业协会商会严格成本管理,取消不合理的收费项目,降低收费偏高、盈利较多服务项目的收费标准。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党的领导,按照市委、市政府总体部署,充分发挥市优化营商环境双组长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强化对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

  境工作的统筹协调。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把手”工程,主要负责同志作为第一责任人,既亲自抓部署、抓方案,又亲自抓协调、抓落实,确保优化营商环境各项改革措施落地见效。建立政策评估制度,健全常态化政企沟通联系机制,落实领导干部挂钩联系民营企业制度,构建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通道。

  (二)压实工作责任。对标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指标体系,聚焦开办企业、办理建筑许可、水电气报装及改造、财产登记、获得信贷和信用建设、缴纳税费、执行合同、政府采购、招标投标、政务服务等重点领域,抓实工作落实。结合各地区各部门实际,研究制定优化营商环境专项实施方案和配套政策,强化部门协同配合,确定工作目标、细化工作措施、建立工作台账、明确完成时限。

  (三)完善评价机制。建立市场主体直接评价营商环境工作机制,完善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体系。综合运用市场主体反馈、营商环境社会监督员等多种方式,深入了解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各项工作落实情况,对损害营商环境的违法违规违纪问题“零容忍”,依法严肃查处“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问题,建立健全损坏营商环境行为通报、约谈、曝光机制,对相关责任人追责问责,推动各项政策措施落实落地。建立企业维权服务、投诉举报回应长效机制,畅通维权服务渠道。

  附件:1.昭通市“十四五”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项目表

  2.昭通市“十四五”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项目表

  3.昭通市“十四五”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项目表

  4.昭通市“十四五”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项目表

篇二: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

  

  放管服改革

  优化营商环境

  放管服改革是指通过简化行政审批流程、减少行政审批事项、优化政府服务等方式来改善营商环境。优化营商环境能够促进经济发展、吸引外资和促进市场竞争。下面我们将探讨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性。

  首先,放管服改革可以提高市场的活力。在过去,诸如劳动力成本、税费负担、行政审批等方面的直接或间接低效成本困扰了企业家们的创新和创业。行政审批质量的提高可以增强企业的信心,为企业的进一步投资打上良好的基础。此外,简化审批流程可以为代表消费者利益的市场竞争和升级提供一个公平的条件。

  其次,放管服改革可以为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和政策奠定基础。政府是经济发展的直接参与者和管理着企业的监管机构。方案缺乏透明可靠的营商环境时,政府的意志难以传递到企业层面,使得发展的动力减弱。透过优化营商环境,将有利于政府将政治资源优化转化为更好的发展政策和法规,充分发挥市场在分配资源中的潜能,促进经济稳定发展。

  最后,放管服改革有助于提升政府服务水平。现代化的社会经济背景下,充分掌握和吸引技术减少政府服务和信息化工具是政府扩大和优化社会服务领域的重要措施。令政府服务远离“供需脱节”问题,使政府与人民充分联系,提升公共服务质量。

  总之,放管服改革是优化营商环境,提升经济发展速度的重要措施。从企业层面考虑,在真正优化营商环境的前提下,面对

  市场锐利的竞争,企业将会迈向一个新的发展高度,为整体经济与市场带来新的活力。放管服改革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路径,也是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举措。改革的目标是要让企业家和创业者能够更加轻松地进行创业、创新,创造出更多的就业机会和财富。

  营商环境是一个国家及地区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优化营商环境是构筑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要条件。营商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同时也间接影响到社会的经济繁荣与稳定。放管服改革是中国政府推动营商环境优化的主要措施,通过减少政府干预、简化行政审批流程、扩大市场准入、提供高效优质的公共服务、完善法治环境等手段,为企业发展创造更加宽松、公正的环境。

  放管服改革还通过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消除信息不对称等方式,为企业提供更多机会。例如,国务院的“放管服”改革方案,取消和下放了一大批生产和服务领域的行政审批和核准事项,同时健全内部引导机制、督查评估机制等,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为目标,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放管服改革取得的成果有目共睹。截至目前,我国经过多年努力,营商环境不断改善,全国各地推动“放管服”改革取得了不少好成绩。2019年我国在全球营商环境排名中跃居第31位,较前一年提高了15个名次。全面推行“放管服”改革,极大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动力,推动了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因此,继续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是维护和提

  升我国经济竞争力和国际地位的重要途径。希望中国政府能够在改革中继续秉持着为市场主体创造良好情境的理念,坚定不移推进放管服改革,为市场主体创造更加宽松、公正的环境,共同营造稳健、有活力的市场环境,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放管服改革是中国政府推动优化营商环境、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举措。优化营商环境是构筑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要条件,也能够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间接影响到社会的经济繁荣与稳定。放管服改革通过减少政府干预、简化行政审批流程、扩大市场准入、提供高效优质的公共服务、完善法治环境等方式,为企业发展创造更加宽松、公正的环境。放管服改革还通过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消除信息不对称等方式,为企业提供更多机会。放管服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取得了不少好成绩,全面推行“放管服”改革,极大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动力,推动了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继续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是维护和提升我国经济竞争力和国际地位的重要途径。希望中国政府能够在改革中继续秉持着为市场主体创造良好情境的理念,坚定不移推进放管服改革,为市场主体创造更加宽松、公正的环境,共同营造稳健、有活力的市场环境,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篇三: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

  

  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州市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2021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广州市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21.03.29?

  【字

  号】穗府函〔2021〕38号

  【施行日期】2021.03.29?

  【效力等级】地方政府规章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行政法总类综合规定

  正文

  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州市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2021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

  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贯彻落实《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东省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近期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粤府函〔2020〕357号),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不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内生动力,现将《广州市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2021年重点工作任务》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广州市人民政府

  2021年3月29日

  广州市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2021年重点工作任务

  重点工作任务

  具体政策措施

  责任单位

  按照省工作部署,加快分领域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完善市对区转移支付资金管理机制。建立完善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建立市涉(一)深化财政预算编企和个人财政补贴(补制执行监督管理改革。

  助)政策目录清单,建一、以“放管服”改革推动宏观政策更高效精准实施

  设完善涉企和个人财政补贴(补助)系统,推进实现财政补贴服务“一网办”“智能办”。

  利用大数据等技术甄别市财政局、符合条件的纳税人、缴广州市税务费人,精准推送优惠政(二)简化税费优惠政策信息。加强非税收入策适用程序。

  退付管理,确保取消、各区按职责停征、免征及降低征收分工负责

  标准的收费基金项目及有关部门及局牵头,市关部门及各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理局等市有市财政局牵头,市政务服务数据管

  时落实到相关企业和个人。

  加强对公用事业、港口物流等领域涉企收费检查,整治违法加价等行为,坚决避免减税降费(三)加强涉企违规收费治理。

  红利被截留。加强对行业协会商会收费监管,引导合理设定收费标准,严肃查处利用行政资源强制服务、收费等行为。

  引导金融机构落实货币人民银行广信贷政策,提高信用贷州分行,市款占比,加大金融支持发展改革中小微企业力度,创新委、财政信贷服务模式。推广应(四)加强中小微企业用“广东省中小企业融金融政策支持。

  资平台”“粤信地方金融监融”“广州信易贷平管局及各区台”,服务中小微企业按职责分工融资。加强公共信用信负责

  息共享以及在信贷发放信息化局、局、工业和市市场监管局、民政局牵头,市有关部门及各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方面的应用,支持普惠金融更好发展。

  推进国有企业战略性重市国资委牵组、专业化整合,优化头,市有关(五)进一步深化国企改革。

  市属国有资本布局,积部门及各区极推进混合所有制改按职责分工革,有效激发各类市场负责

  主体活力。

  破除影响就业特别是新就业形态的各种不合理限制,加快调整、落实相关准入标准、就业资格、社会保障、人事管市人力资源理等政策,适应并促进一、以“放管多元化的新就业形态。服”改革推动宏观政策更高效精准实施

  供给,推动流动人员人工负责

  事档案信息互联。全面统筹推进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培育一批符合条件的社会培训评价组织承接技能等级认(六)稳定和扩大就简化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

  业手续。加大就业服务区按职责分关部门及各牵头,市有社会保障局

  定。

  市科技局、探索优化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和工作类居留许(七)优化外国人来华可审批流程,为外籍高工作许可。

  层次人才申请永久居留开辟绿色通道。

  障局等市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切实做好省级行政权力事项下放承接工作;做好市级行政权力事项下(八)进一步推动简政放工作,推进放权强区放权。

  工作;统筹推进区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下放镇街工作。

  二、放出活力和创造力

  对省、市、区行政权力下放工作进行调研评市政府办公估,加强对承接事项的厅牵头,市(九)加强简政放权工作调研评估。

  督促检查和评估指导,有关部门及及时研究解决权力下放各区按职责过程中、下放后遇到的分工负责

  困难和问题,推进简政放权工作有序开展。

  各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有关部门及市政府办公厅牵头,市资源社会保公安局牵头,市人力

  从人力财力方面加强对区、街道保障,确保简政放权工作有序开展。(十)加强简政放权工作配套保障。

  结合实际情况,按照“编随事转、人随编走”原则,对有关领域机构编制资源进行统筹优化。

  建立健全全市权责清单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进一步规范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管理,对清单内(十一)加强权责清单管理。

  行政许可事项,逐项明确设定依据、实施机关、许可条件、办理程序、办理时限、申请材料、适用范围、有效期限、中介服务等要素。

  完善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进一步归集(十二)加快投资审批各部门项目审批信息,制度改革。

  推动项目审批全流程在线办理。继续推广投资各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有关部门及市发展改革委牵头,市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牵头,市有关部门及各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市委编办、市财政局牵头,市有关部门及各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项目审批告知承诺制改革。继续开展梳理治理投资堵点问题工作。

  结合不同类型工程特点和质量安全风险等级,深化完善工程建设项目分类分级审批机制,通过推行清单+承诺制、一站式审批监管、工程质量安全保险等制度,进一步简化审批程序,提市住房城乡高审批监管效率。以广建设局牵州市工程建设项目联合二、放出活力和创造力

  (十三)深化工程建设审批平台为核心,持续项目审批制度改革。

  完善平台功能,提高数按职责分工据质量,加快部门审批负责

  业务系统升级改造,推进行政审批全程网上办理。加强督导检查,通过项目实施检验改革措施执行情况,巩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成效。按照省工作部署,压减工程建设项目部门及各区头,市有关

  审批事项和条件,进一步提升审批效率。

  进一步简化、规范规划用地审批事项,简化塔基类项目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书程序和材料。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用地批准书两个许可事项合并为“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十四)深化规划用地并与国有土地划拨决定审批改革。

  书同步办理。推进“多测合一、多验合一”,简化建设项目竣工验收阶段审查事项。加大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处置力度,定期通报处置情况,加大督促力度,落实奖惩机制。

  按省工作部署,在符合(十五)提升代建项目建设效率。

  规划的前提下,涉及学校、医院等院区规划、市政历史遗留问题的新市发展改革委、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住房城市有关部门及各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设局牵头,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住房城乡建

  批代建项目,可由市规划和自然资源管理部门先出具新项目规划条件,以容缺受理或书面承诺制处理历史遗留规划、产权、验收等问题,提高工作效率。进一步明确代建项目管理机构的投资控制主体责任,加快竣工结算。对因国家政策调整、地质条件发生重大变化等原因确需增加投资的,简化投资概算调整程序,确保工程正常推进。

  严格落实强制性认证目录,规范强制性产品认乡建设局、交通运输局、水务局、林业园林局等有关部门及各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市发展改革证。优化药店开设审委、市场监批,清理对开办药店设二、放出活力和创造力

  (十六)降低准入门定的间距限制等不合理槛。

  条件。放宽服务业准按职责分工入,大力清理在生态环负责

  境、卫生、安保、质检、消防等领域设置的部门及各区管局等有关

  不合理经营条件,取消证照办理、设备购置、人才聘用、人才发展等方面不合理限制。广泛推进产品系族管理,解决重复检验检测、重复审批认证等问题。

  完善涉企经营许可清单管理制度,广泛推行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告知承(十七)深化“证照分离”改革。

  诺制,实现政府定标准、企业或个人作承诺、过程强监管、失信严惩戒,大幅提高核准审批效率。

  市市场监管局、司法局,市政府办公厅牵头,市有关部门及各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1.继续深化推行政务服1.市司法局务告知承诺制(含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在(十八)深化减证便民。

  各级行政机关和经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办理行政许可、行政确认、行政给付等事项中,全等市有关部门及各区按职责分工负责2.市公安局、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牵头,面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创新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核查方式。探索建立容错免责机制。

  2.探索推动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港澳居民居住证等相关证件无障碍使用,理顺办事程序,打通数据壁垒,为港澳人士办事办证提供快捷便利服务。

  市有关部门及各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市市场监管全面优化企业开办“一局牵头,市网通办”,实现线上一公安局、人表填报、线下一个窗口力资源社会领取材料,企业开办时保障局、住间切实控制在0.5个工房城乡建设(十九)提升企业开办和注销便利度。

  作日内。完善企业注销局,广州市退出制度,扩大简易注税务局、人销范围,强化税务、社民银行广州保、金融、市场监管等分行等有关环节协同办理,简化企单位及各区业注销程序和材料,畅按职责分工通企业主动退出渠道。

  负责

  持续实施“以赛代评”市场化项目遴选机制。继续推进合作共建新型研发机构经费使用“负面清单”工作。实施《广州市科技创新条例》,开展赋予科技人二、放出活力和创造力

  (二十)赋予科研机构员科技成果所有权和长市科技局、财政局、教育局等市有关部门及各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和人员更大自主权。

  期使用权试点,进一步完善科研经费跨境使用管理机制。按照省工作部署,落实高校学科专业设置自主权,积极探索高校学科专业设置监管,研究进一步扩大中小学校办学等自主权。

  对行政处罚、行政强制事项全面梳理,最大限度减少不必要的执法事市司法局、市场监管局牵头,市有关部门及各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管出公平和质

  量

  (二十一)提升监管执法规范性和透明度。

  项,规范行政检查程序。持续改进执法方式,推进执法结果共享互认,及时制止“一刀切”等行为,对守法记

  录良好的企业减少检查频次。进一步规范执法自由裁量权,抓紧清理规范和修订完善边界宽泛、执行弹性大的监管规则和标准。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

  推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重点监管与信用监管等监管方式进一步融合,将随机抽查市市场监管的比例频次、被抽查概(二十二)深入推进率与抽查对象的信用等“双随机、一公开”监级、风险程度挂钩,合管。

  理安排检查频次,减少分工负责

  重复检查,提升监管效能。开展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政策措施清理工作。

  (二十三)积极推进加强监管对象信用分类市市场监管各区按职责有关部门及局牵头,市

  “互联网+监管”。

  和重点监管领域数据汇集,建立完善相关风险预警模型,形成风险预警线索推送、处置和反馈机制,提升监管智能化水平。

  开展企业公共信用综合评价,探索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中应用企业公共信用综合评局、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牵头,市有关部门及各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市发展改革价结果,推动各领域实委、市场监施行业信用评价。依法管局、政务依规开展信用奖惩,健(二十四)有序推进社全信用修复机制,实行三、管出公平和质

  量

  会信用体系建设。

  企业信用修复“一口受市有关部门理、一次办成”,解决按职责分工企业信用修复政出多负责

  门、多头办理难题。大力推进“信易贷”,探索开展个人守信激励应用。

  (二十五)完善各领域监管标准体系。

  鼓励行业制定更高水平自律标准,在更多领域市市场监管局、司法局理局牵头,服务数据管

  推行企业标准“领跑者”机制。规范执法行为,完善并公布城管执法标准和要求,加大随意执法查处力度,降低对市场主体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

  全覆盖监督检查疫苗生产企业,对疫苗、药品、特种设备、危险化学品等领域实行全主体、全品种、全链条的严格监管。排查整治特种设备安全隐患,督促(二十六)守好安全和医疗机构规范诊疗行质量底线。

  为,依法处理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完善食品工业企业质量安全追溯机制。加强网络数据安全合规性评估,完善与企业投诉举报联动处理机制。

  (二十七)加强知识产加大对制售假冒伪劣、牵头,市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市应急管理局、市场监管局、工业和信息化局、生态环境局、交通运输局、卫生健康委、发展改革委、公安局、港务局等市有关部门及各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市市场监管

  权保护。

  侵犯知识产权等违法犯罪行为的惩处力度,深入推进知识产权执法行动。

  局、公安局等市有关部门及各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建立健全招标投标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加强对工程项目招投标领域不合理限制或排除潜在投标人违法违规行为的管(二十八)维护招投标理。清理各种涉及地和政府采购领域公平竞域、行业和所有制歧视争秩序。

  的不合理规定。按照省工作部署,推动将国库支付系统与政府采购平台对接,实现在同一平台支付款项等功能。

  加快评估己出台的新业态准入和监管政策,坚三、管出公平和质

  量

  (二十九)创新包容审慎监管。

  决清理不合理管理措施。围绕城市治理、公共服务等领域,为新技术、新产品搭建供需对市市场监管局、工业和信息化局、卫生健康委、医保局、公安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关部门及各牵头,市有市发展改革委、财政局

  接平台,探索创新监管标准和模式,发挥平台监管和行业自律作用,在部分领域实施柔性监管、智慧监管。在条件成熟的特定路段及有需求的机场、港口、园区等区域探索开展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应用。优化互联网医疗发展环境,逐步扩大互联网诊疗医保报销范围和比例,探索根据病种分级分类实施互联网问诊管理。

  探索开展政务大厅服务统一监管工作,完善市、区、街(镇)综合性政务大厅集中服务模四、服出便利和实

  惠

  (三十)加强数字政府建设。

  式。推动政务大厅自助终端由专用一体机逐步转换为综合一体机。持续完善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拓展电子印章、电子证照等应用,局、交通运输局等市有关部门及各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牵头,市有关部门及各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2021年底前实现50%以上市级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办理结果电子化。深入推进政务服务“四免”优化专项工作。大力推进“一事一次办”改革。

  优化事项标准,加快数据共享,拓展“一网通办”“一机通办”“一窗通办”。推进政务服务线上线下一体化融合,在“一窗”集成服务的基础上,推行“网(三十一)推进政务服上综合受理、部门分类务“跨市通办、市内通审批,便捷方式出件”办”。

  的线上集成服务模式。发挥试点城市示范带动效应,与相邻市(区)开展跨市合作,力争2021年底前基本实现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全覆盖。

  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关部门及各牵头,市有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

  开展政务信息化能力和数据资源普查工作,推动全市政务数据资源纵向贯通和共享共用。持续深化工程建设领域全程免费代办服务,推进制定首席服务规范地方标准,开展形式多样的(三十二)加强政务数据有序共享。

  政策宣讲和政企互动工作,不断提高政策覆盖率和政策知晓度。依托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和省政务大数据中心,配合推进国垂系统高频数据对接,实现市直部门共享数据挂接率、数据鲜活率于2021年底前达90%以上。

  参与搭建全省一体化市规划和自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牵头,市有关部门及各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互联网+不动产登记”然资源局牵四、服出便利和实

  惠

  (三十三)进一步提升不动产登记便利度。

  综合服务平台,实现不动产登记业务网上预审、网上申办、网上预约、进度查询。进一步头,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住房城乡建设

  优化不动产交易、缴税、登记“一窗受理”,逐步将增量房转移登记等所有业务类型纳入“一窗受理”。2021年,推行“交房即交证”和国有土地使用权转移预告登记,深化不动产登记“跨城通办”。

  推动实现增值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和文化事业建设费等六个税费的合并申报,实现主附税费“一(三十四)推进纳税便利化。

  表集成”,主要申报数据“自动填列”,大部分纳税人申报动作“一次点击”即可完成,进一步压缩纳税人申报准备和填写时间。按照省的部署安排,开展增值税专用发票电子化工局,广州市税务局等有关部门及各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广州市税务局负责

  作,推动增值税发票相关业务基本实现网上办。

  全面清理取消供水、供电、供气等企事业单位不合理收费和证明事市发展改革项,督促相关企业对确委、工业和需保留的收费事项实行信息化局、清单公示,规范收费行住房城乡建(三十五)优化水电气等公用事业服务。

  为。规范市政公用基础设局,广州设施报装流程、压缩办供电局等有理时限、降低报装接入关部门及各成本,实现“一站式”区按职责分服务。2021年底前实现工负责

  将供电企业办理高压用电报装办理时间压缩至13个工作日以内。

  加快公证信息化应用建市司法局牵设,完善推广“手机秒头,市有关(三十六)优化公证服务。

  办公证”模式,开发建部门及各区设全市统一的公证办证按职责分工系统,实现公证信息共负责

  享。不断扩大“最多跑

  一次”公证事项范围,在受理、审批、出证等环节提供延伸服务、延时服务、代办服务。深入推进“互联网+公证”服务,对具备网上申办条件的公证事项全部实现网上预约、申请、受理、审核、缴费。

  落实参保群众可自主选择使用社保卡(含电子社保卡)、医保电子凭证就医购药;推进居民市人力资源电子健康档案、电子健社会保障康码、检验检查结果等局、卫生健信息在不同医院互通互四、服出便利和实

  惠

  (三十七)优化医疗服认,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务。

  检查。积极扩大异地就门及各区按医定点医疗机构结算覆职责分工负盖范围,完成三级及异责

  地就医量超500人次的定点医疗机构全面上线国家平台,并重点推进基层定点医疗机构的上局等有关部康委、医保

  线工作。推进统筹医疗保障“一站式”结算。

  进一步简化社保参保、转移接续等手续,扩大养老、医疗、失业等保险覆盖面,推动将城乡各类用人单位全部纳入失业保险覆盖范围,实现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一地办理”;进一步健全具有广州特色的多层次全覆盖医疗保障(三十八)提供公平可体系,促进各类医疗保及的基本民生保障服障互补衔接。推动医保务。

  关系转移接续线上办理,实现全流程网办和跨域通办。按国家规定和省的部署,加快清理我市现行申请成为医保定点不必要的条件和要求,修订广州市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医保协议管理办法;推进医疗机构申请医保定门及各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等市有关部局、民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医保

  点的流程优化,精简办事材料、缩短办理时限,分类实现“随时申请,1个月公布结果”。加强社会救助相关部门间数据共享,畅通困难群众求助渠道。

  严格执行外商投资法及配套法规,做好上级修改与外商投资法不符的法规、规章、文件修订(三十九)加强招商引资服务。

  后实施准备工作,及时清理我市相关规定。落实好外资准入负面清单,采取有效措施吸引外资,进一步做好安商稳商、招商引商工作。

  全面公开口岸收费目录清单,持续整治港口、四、服出便利和实

  惠

  (四十)优化口岸服务。

  船公司、物流堆场、熏蒸消毒等领域的乱收费、不合理收费行为,落实国家降低港口收费市商务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局、港务局等市有关部门,市商务局、发展改革委牵头,市有关部门及各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政策、降低货物港务费、港口设施保安费收费标准,力争全市进出口单个集装箱常规收费压减至400美元以内。精简报关单申报环节上传随附单证种类,全面推行通关作业无纸化,启用电子报关委托,企业在申报环节不再提交纸质报关委托书。进一步优化通关流程,提高通关时效,推进跨境贸易便利化。

  针对企业和群众办事创业堵点痛点问题,印发广州海关、黄埔海关及各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市政府办公(四十一)扎实开展新“疏解方案”3.0版。扎厅牵头,市一轮“堵点痛点疏解行动”。

  实开展疏解行动,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推动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费用。

  五、强化对改革的支撑保障

  (四十二)贯彻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实施《广州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统筹推进市发展改革委、司法局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例》。

  地方政府规章、规范性文件的制定、修订和清理工作。

  牵头,市有关部门及各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建立完善全市优化营商环境监测体系;对照世界银行全球营商环境评估规则,推动全市查漏补缺,提升营商环境水平,并加强典型经验总结和推广,持续打造市(四十三)建设国家营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

  营商环境。聚焦制约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的堵点难点问题,细化落实国家总体方案,深化研究改革事项清单,制定实施“广州方案”。

  根据“放管服”改革和市有关部门(四十四)强化法治保障。

  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进及各区按职程,加快推进相关地方责分工负责

  性法规、规章以及政策各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有关部门及市发展改革委牵头,市

  性文件的立改废释,及时推动修订完善滞后于改革要求、不利于优化营商环境的相关规定。

  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改革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创造更多新招实招,形成更多可复制(四十五)复制推广改可推广的经验。通过搭革典型经验做法。

  建经验交流平台、举办培训班、印发简报等方式,鼓励引导对标先进、互学互鉴。

  五、强化对改革的支撑保障

  把“放管服”改革各项举措落实情况作为市政府督查工作的重点内市政府办公容,对成效明显的加大厅牵头,市(四十六)加强督促检查。

  表扬和政策激励力度,有关部门及对不作为乱作为延误改各区按职责革的要严肃问责。完善分工负责

  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体制机制建设,充分发挥市、部门及各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头,市有关市政府办公厅、市发展改革委牵

  区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协调机构的作用,加强统筹协调和指导督促。

  完善政府与企业、行业协会、商会等常态化联系机制,畅通政企沟通渠道,充分听取各方面市有关部门(四十七)建立健全政企沟通机制。

  意见,对企业和群众诉及各区按职求“接诉即办”,以企责分工负责

  业、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作为评判标准,推动政府部门深化改革、改进服务。

  各区、市各部门通过广播电视、报纸、微信微博等媒体平台,对已出台的各项深化“放管市有关部门(四十八)营造良好氛围。

  服”改革政策措施进行及各区按职解读,准确传递权威信责分工负责

  息和政策意图,提高宣传效果。对社会和市场主体关注的重点难点问题及时研究解决,回应

  社会关切,合理引导预期。

篇四: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

  

  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开展情况汇报——X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X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紧紧围绕“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战略实施和“民生为本、人才优先”工作主线,坚持就业促进、社会保障、人事人才、劳动关系四位一体,纵深推进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各项工作任务落实、推进有序,为全面建设“四个X”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和社会保障。

  一、主要工作举措

  (一)突出人才优先,招才引智为企业提供人力资源支持

  1.强化企业用工保障。建立民营企业招工用工服务平台,常年免费提供招工服务;有计划的开展“民营企业招聘周”“春风行动”等专场招聘和巡回招聘,确保民营企业用工需求。20XX年至今,组织大型现场招聘会X场,新增就业X人,为企业发放稳岗补贴和技能提升补贴X万元;组织大学生就业见习X人,发放创业补贴X万元,新增高校毕业生成功创业XX人、返乡农民工创业X人,带动就业X人。

  2.鼓励企业技能提升培训。鼓励民营企业开展对新招录职工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按规定标准给予一定的职业培训补贴,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在全市范围内建立以人社部门牵头的技能人才培育机制,推行校企双师联合培养,广泛开展“订单式”“委培式”等培训,促进技能人才快速成长。对新认定的国家级、省级、X市级和X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技能人才实训基地),分别给予所在企业X万元、X万元、X万元、X万元奖励。对在X市级及以上职业技能大赛获奖的高技能人才,分层次给予最高XX万元奖励。20XX年以来,共完成职业技能培训X人,品牌培训X人,创业培训X人;开展技能人才“订单式”培训3期,培训的X人中有X人晋升高级工。

  3.实施招才引智服务。鼓励民营企业全职引进一、二、三类领军人才和高级人才,支持柔性引才聚智。按标准给予一定的引才奖励和购房、租房补贴,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在每年单列1000万元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和每年400万元人才创业专项扶持资金的基础上,认真配合升级出台以“三大人才引进计划”“五大培育激励工程”为主体、涵盖XX个政策点的“李白故里英才计划”。目前,围绕“一基地一集群”和四川先进制造强县建设,已建成21家省市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1家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2家院士(专家)工作站、X家技能大师工作室,吸纳各类“双高”人才X余名。20XX年新增引进高层次人才X人,发放各类人才补贴X万元。(二)持续开展和谐劳动关系创建,优化政务服务,为企业营造宽松的经营环境,减轻企业负担。

  1.构建宽松经营环境。突出优化政务服务,继续深入开展和谐劳动关系创建;积极推进开办企业便利化改革,为企业创造宽松的经营环境。近年来,市人社局进一步规范事中事后监管,严格落实执法检查预案规定,除发生投诉和上级专项检查行动外,劳动保险监察机构均不随意到企业进行监察;严格落实“双随机、一公开”制度,减少抽查的比例和频次;严格落实企业劳动保障守法诚信评价制度,对连续三年被评为劳动保障诚信“A”级的企业,一个评定周期内免于日常巡视检查。认真落实“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社会保险登记工作,企业在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企业社会保险登记时,统一采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加载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不再发放社会保险登记证,也不对已参保企业办理社会保险登记证换证,并取消社会保险登记证的年检和验证。

  2.落实社保降费补贴。按照政策规定,积极落实社保补贴,严格落实社保降费政策,推进阶段性降低保险费率工作,为企业经营减负。自20XX年X月1日起,全市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从19%降至16%;X月1日至20XX年X月30日,继续延长阶段性降低失业、工伤保险费率,其间:失业保险总费率降至1%;工伤保险缴费费率在现行基准费率基础上下调50%;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基数上限为全省上年度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的300%,下限20XX年为50%,20XX年为55%,20XX年为60%。

  3.提供便捷法律服务。为企业提供劳动用工管理顾问服务;实行劳动争议仲裁流动仲裁审理制。依申请,仲裁机构可到用人单位开庭审理案件;协助建立健全内部劳动争议调解组织,提升企业自主预防解决争议的能力,助力民营经济健康持续发展。截止目前,20XX年处理劳动争议案件XX件,在用人单位开庭一次;建立企业劳动争议调解组织XXX家。

  4.紧扣改革转职能。稳步推进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工作改革。扎实做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征收政策调整宣传解释。主动谋划推进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安置工作,积极做好社保费征收职能划转工作。

  (三)突出服务意识、聚焦“放管服”改革,加速推进群众满意人社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1.积极推进“最多跑一次”工作。高标准严要求修订人社工作纪律和服务规范,建立四级巡查督查机制,强化服务作风。提高服务品质,完善一次性告知书制度,疏理公布“取消证明”“最多跑一次”两个清单,取消证明XXX项。梳理“最多跑一次”事项XXX项,全程网办XXX项,均超过全部事项的90%。2.扎实开展疏堵去痛解难活动。开展“换位体验”“局长跑窗口”“网友进大厅”等活动,查找群众办事的痛点堵点难点。增设“社保卡信息维护”窗口,协调各银行进一步优化未成年人办卡流程;整合退休窗口和流程,实现一条龙快捷服务,提速

  50%以上。

  3.认真开展多样化便民服务。加强乡镇、村(社区)基层平台建设,下延服务XX项,推行“一站式办结”+“上门、延伸、代办”的“1+3”服务模式。坚持周六延时服务,积极引进一体化自助服务机,自主开发政策查询机,大力推广X智慧人社App、人社微信号,全力拓展“互联网+人社”服务范畴。

  二、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一)存在问题

  一是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就业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技术工人、青壮年需求大,供给少。同时由于外部经济形势不佳,可能引发农民工返乡潮,稳定就业难度不断增大。二是机构改革职能转变带来挑战。目前正处于社保征管体制改革、医保、生育保险职能划出改革的关键期,如何平稳过渡、最大限度保障群众利益、如何形成较好的部门协作仍需思考探索。三是人才工作还有差距。人才工作的手段拓展不够,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建设和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还不能满足X发展需求,特别是对技能人才需求较大。四是信息化建设滞后,部分业务仍无法实现网上办理。

  (二)对策建议

  1.坚定“工业强市”战略不动摇,全面发力实现更高质量就业。一是着力加强人力资源市场建设。新建高端人才服务中心、农民工保障服务中心、公共人力资源服务中心等功能区域,探索市场化运营管理,组织“春风行动”等系列大型招聘活动,为企业和求职者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人力资源服务。二是确保全市就业稳定。扎实做好去产能职工、退役军人、残疾人等困难群体就业工作。确保实现全年新增就业8000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的工作目标。三是全力做好农民工就业工作。积极参加“X——X”等东西部扶贫劳务协作活动,在拓展本市就业岗位同时,进一步稳定农民工外出就业规模,确保全市农民工转移就业稳定在XX万人。

  2.坚持“产业为基”聚焦“项目为大”,大力实施人才振兴战略。

  一是全面实施人才新政。配合市委组织部实施好高端人才“领聚计划”、骨干人才“融聚计划”、柔性引才“智聚计划”三大人才计划和企管人才“领航工程”、技能工匠“锻造工程”、乡村人才“振兴工程”、英才激励“博爱工程”五大培育激励工程。加大人才招引和服务力度,逐步完善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联动机制,全年计划引进高层次人才XX人以上。二是大力推进“技能X”建设,紧贴“一区多园一走廊”工业发展需求,实施“诗城工匠”培养工程,新建一批技能大师工作室,支持职业教育,落实职业技能培训补贴政策,对符合条件的按照不同工种和等级进行1000至6000元的补贴,加快培育一批实用性技术工人和顶

  尖技能人才,为X高质量发展打造一支合格的产业大军。

  3.夯实民生底板增强群众“三感”,扎紧织密社会保障网。一是加速推进全民参保计划,增强群众幸福感。以基本实现法定人群全覆盖为目标,健全全民参保信息系统,实施精准扩面。畅通各类保险转移接续,不断优化服务机制、提高保障水平。认真做好社保基金和就业基金的风险防控工作,坚决防止系统性风险。二是稳妥推进社保制度改革,增强群众安全感。稳步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积极稳妥会同税务部门做好社会保险费征管体制改革,切实按照机构改革部署做好社保、医保职能划分与协调配合,妥善做好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政策调整后的参保安置工作。三是大力实施“X人社事、最多跑一次”建设,增强群众获得感。持续优化便民服务,深入推进群众满意的人社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加强乡镇、村(社区)平台标准化建设,打造15分钟人社服务圈。推进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社银一体化”、“综合柜员制”和人社诚信体系建设,加强窗口队伍建设,开展业务技能练兵比武活动,全力疏堵去痛解难,增强群众获得感满意度。四是明显降低企业社保缴费负担,增强企业发展信心。按照上级部署,下调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实施失业保险技能提升“展翅”行动和援企稳岗“护航”行动,继续执行阶段性降低失业和工伤保险费率政策,确保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社保缴费负担有实质性下降,为全市发展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4.严格依法行政打造阳光仲裁,积极构建和谐稳定劳动关系。一是支持服务实体企业规范用工。开展政策进企业、进社区活动,增强企业依法用工意识,提高职工依法维权能力。坚持依法行政,依法处理劳动关系矛盾,把劳动关系的建立、运行、监督、调处的全过程纳入法治化轨道。坚持以调为先,统筹处理好促进企业发展和维护职工权益的关系,调动劳动关系主体双方的积极性、主动性,推动企业和职工协商共事、机制共建、效益共创、利益共享。二是加强治欠保支工作。加强日常巡察和专项检查,认真做好迎接国家、省、X考核工作。在工程建设等重点领域,推动农民工工资保证金、专用账户、实名制管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黑名单”等制度落地落实,确保农民工工资建账率、直发率、按月实名发放率90%以上,工资保证金、政府项目清偿率100%,切实维护农民工劳动权益。三是加强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工作。健全劳动人事争议多元处理机制,加强调裁审衔接,推进调解仲裁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和信息化建设。

篇五: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

  

  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情况汇报

  为全面推进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全区优化环境制度改革,提高行政效能,针对群众反映的不动产登记办理的相关问题,XX不动产登记中心积极部署整改工作,按照“有则立改,无则加勉”的原则,对照优化营商环境责任清单,落实整改措施。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压缩办理时限

  1、下列登记即时办结:不动产查封、解押、地址变更、更名变更、异议等一般登记业务。

  2、下列登记一日内办结:除政府统一组织的不动产登记及非公证继承的转移登记之外的其他业务,均一日内办结。X月X日起已实施。

  (二)进一步优化登记流程

  1、取消市级登簿环节,由区不动产登记分中心直接受理(初审)、审核(登簿)、缮证(发证),由去年的X个环节压减到X个环节。查封、解封登记,抵押注销直接受理(登簿),无需审核。XX年XX月份已实施。

  (三)优化服务标准,打造便民服务大厅

  1、坚持用心用情,主动为老、弱、病、残等特殊人群提供优质服务,鼓励利用双休日、节假日提供预约服务。

  2、政务大厅设立了法制办公室及非公证继承业务问询室,法制工作室与枣庄法律事务所联合办公,为办事群众进行政策解答、与法制宣传工作。非公证继承业务问询室配备了索尼Z150手持专业摄像机一套、录音笔等设备。

  3、分中心购置了型号为HT-不动产自助查询打印终端、HT-不动产权证自动打证终端,机器设备已到位,设置在政务服务中心24小时自助服务区,24小时为群众提供查询、打证服务。

  (四)延伸服务端口

  通过省“一网通办”平台向优良的房地产企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不动产登记业务延伸服务,无需再到不动产登记大厅办理。XX分中心已与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商银行登记金融机构对接,开展金融机构代办点工作,预告登记的业务已经实现“零跑腿”。与XX区腾达房产中介、紫锦庄园小区的开发商XX兴能置业有限公司、开发天畅润地·鲁南网商谷创业园小区的开发商XX火樱桃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对接,开通房屋中介及小区不动产登记代办点,将不动产登记业务延伸到房产中介、小区售房中心,实现小区业主在自己小区就能办理房屋不动产权登记业务。

  (五)对接省、市级不动产登记“一网通办”平台XX省自然资源厅会同省大数据局等有关部门依托信息化手段,开展不动产登记“一网通办”,整合全省各

  级不动产登记信息资源,实行线上线下融合、多级联动,将与企业和群众密切相关的不动产登记申请、受理等业务环节迁移至互联网运行,打造全省不动产登记业务随时随地线上申请、网上查看、现场核验、内网办结、登簿,随到随办的“一网通办”新模式,现我分中心已通过大数据共享,连接公安、民政等多个平台,实现信息共享。

  (六)水电气热协同过户办理经验与做法

  1、各级重视,思想高度统一。作为这项工作的牵头部门,区自然资源局党组高度重视,党组会专题研究推进工作,将其列为党组的重点工作重点推动,组建了工作专班,主要领导亲自挂帅,积极争取与区住建、水务、审批、等部门支持,注重协调联动,形成了工作合力。

  2、精心组织,全面动员部署。区自然资源局会同区住建、水务、供电部门,对全区水电气热企业现状进行深入调研,多次组织召开不动产登记与水电气热协同办理座谈会,区有关部门和水电气热企业参加,安排协调办理工作任务和推进措施。

  3、学习借鉴,精心制定实施方案。市不动产在先期了解济南、温州、杭州省内外情况的基础上,组织赴X州考察学习不动产登记与水电气热过户协同成功经验做法,重点学习过户协同办理流程,与温州有关单位座谈交流,温州经验真正实现让群众最多跑一次,值得学习借鉴。在考察学习、借鉴、吸收省内外先进经验,征求各部门单位意见的的基础上,制订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技术路线、工作任务、落实责任和时间要求。

  4、信息共享,构建协同办理新模式。采取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的模式,建立不动产登记与水电气热信息共享平台,水电气热单位根据不动产登记部门推送的二手房登记结果信息办理水电气热过户。群众申请二手房买卖过户登记完成后,水,电、气、热过户都要分别提交申请,手续繁琐;协同办理后,不动产登记是“龙头”,群众“只提交一次申请”,为方便群众,《不动产登记申请书》增设“公共服务事项”,群众自愿申请协同办理的,申请人只需在“水□、电□、气□、热□”框内打“√”即可(可多选、单选或不选),水电气热服务单位予以认可,不动产登记窗口一次性受理不动产登记和水电气热过户协同办理申请,避免了让群众多次提出申请、重复提交多套材料,减轻了群众负担。截止目前协同办理燃气、供电过户XX件,办理供水过户XX件。

  不动产登记涉及家家户户,与人民群众联系做密切,在今后推动工作的过程中,我们将进一步总结经验,听取群众意见,不断完善工作流程,为XX经济发展建设做贡献,为群众提供更优质高效的不动产登记服务,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篇六: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

  

  在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I.引言

  1.深化放管服改革的重要性

  2.优化营商环境的必要性

  II.深化放管服改革

  1.进一步简化审批流程

  2.推进审批便民化、智慧化

  3.加强信息公开透明度

  III.优化营商环境

  1.改善基础设施建设

  2.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3.推动税收优惠政策落实

  IV.结语

  1.意义重大,责任重大

  2.未来展望

  提纲解析:

  本文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为主题,共分三个章节。第一章节引言部分,主要是对本次电视电话会议的重要性以及

  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必要性做一些简述。第二章节深化放管服改革部分,着重介绍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即进一步简化审批流程、推进审批便民化、智慧化、加强信息公开透明度。第三章节优化营商环境部分,主要介绍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动税收优惠政策落实等三个方面。最后在结语部分,着重强调了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性,为未来的展望做了简要的说明。整篇文章结构清晰,层次分明,逻辑性强。在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电视电话会议上,我们要明确深化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性。这项工作的深入推进,将进一步优化我国的发展环境,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深化放管服改革,可以让行政审批变得更加便捷高效,降低企业生产经营的成本,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随着市场化的推进,企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如果不加快放管服改革,就会影响到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此外,放管服改革也能够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对于市场化经济的有效运转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优化营商环境,旨在深化市场化改革,开放国门,提升企业的获利能力。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将更多的外资引入我国市场,推动国内企业的国际化进程,同时也可以带动就业的增加。总之,优化营商环境的提升,可以为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积极推动优化营商环境的工作。只有通过不断的改革创新,才能够不断地提高我国的竞争力,取得更加优异的发展业绩和成果。在深化放管服改

  革优化营商环境电视电话会议上,我们的第二个章节讨论的是深化放管服改革的具体内容。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着手:进一步简化审批流程、推进审批便民化、智慧化、加强信息公开透明度。

  要进一步简化审批流程,我们需要加强对审批程序的规范和监督。对于企业来说,最需要的就是减少繁琐的过程和等待时间。因此,我们需要提前规定好审批的流程,明确各个环节的执行标准,充分利用新技术来提高审批的效率和准确性,从而构建更为高效的审批服务体系。

  推进审批便民化、智慧化,则需要行政审批机关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来为更多的企业提供更加优质、高效、快捷的服务。包括利用大数据、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打造更为智慧的审批服务。此外,还需要充分挖掘社会资源,推动社会力量参与,让审批更加便民、互利,更贴近企业实际需求。

  加强信息公开透明度,是深化放管服改革的重要指标之一。只有加强信访信息化,才能有效提高公众监督和舆论监管的能力,保证行政审批的公开性和透明度,让企业有更多的话语权。因此,我们还需要加大信息公开的力度,提高公开透明程度,让企业和公众都能更加清晰地看到行政审批的全貌。

  总之,这几个方面的工作都是非常重要的,它们互相关联,相互支撑,都需要我们的不断努力和深入推进。在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电视电话会议上,我们的第三个章节讨论的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具体内容。具体可以从落实贸易投资自由化便

  利化政策、提高制度性安排、优化公共服务、优化税收和金融支持、全方位推进法治建设等方面入手。

  要落实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就需要加大市场准入力度,简化各地开展市场准入管理的授权程序和审批工作。同时,还要加强进出口贸易流程的规范,加强商品质量安全和知识产权的保护,为外商投资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

  提高制度性安排的重要性也不可忽视。我们需要不断推进工商制度、金融制度、投资制度等领域的改革,将制度建设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打造更为稳定、可持续的发展环境,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优化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工作也同样重要。这包括优化政府服务的全流程、全方位,加强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沟通交流,让企业和市场更为有效地利用公共资源。同时,我们还需要推动税收和金融支持的优化,为市场提供更为便捷、灵活、高效的资金支持。

  最后,完善法治建设也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保障。只有推进全方位的法治建设,加强对经济社会各方面活动的法律监督和管控,才能让市场行为更为规范有序,为市场主体提供更稳定的发展环境。

  总之,优化营商环境需要我们在多个领域发力,涉及的范围很广,需要各行各业的积极参与和不断努力。只有不断深化改革,推动各项工作不断迈上新的台阶,才能营造更为稳定、开放、公平、透明的营商环境。

篇七: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

  

  2023年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落实情况的汇报1500字

  尊敬的领导、各位评委:

  我今天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向大家汇报2023年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落实情况。在过去的几年里,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相当的进步和成就,但我们也意识到,我们的经济发展需要有更好的制度和政策支持。为此,我们在深化放管服改革的同时,致力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下文将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加强政策落地,优化法治环境

  在贯彻落实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过程中,我们不断加强了政策落地,减少了行政成本,优化了法治环境。我们制定的相关政策涉及投资环境、社会保障、财税等各个领域,确保企业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享受到更好的政策优惠和服务。我们建立了更加科学合理的企业管理制度,强化了各项服务的规范性,加大了国有资产监管力度,确保了各项政策的实施效果。

  二、完善营商服务机制,优化营商环境

  我们积极完善营商服务机制,优化营商环境,让市场主体轻装启程。我们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推进了“多证合一”、电子政务与行政审批等改革,降低了企业注册成本,优化了审批流程,简化了办事流程,加快了行政审批速度。我们还建立了企业服务中心,集成了多个业务平台,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增强了企业的获得感,为各类市场参与方提供了更加优质、高效和廉洁的营商环境。

  三、优化经济结构,推进创新发展

  在营造优质营商环境的同时,我们深入推进资源整合,加强科技研发和创新应用,发挥市场极端作用,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我们把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等领域作为突破口,推动了以制造业为主导的产业升级,打造了更多引领性的新兴产业,推动我国经济减缓了头部压力,进一步稳健增长。

  四、维护市场秩序,加强对市场权益保护

  我们始终强调品质文化建设,维护市场秩序,加强对市场权益保护,狠刹不正之风,切实保障了各类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我们着力加强市场监管,强化对假冒伪劣产品的打击力度,打造了更有市场责任感、消费者信赖的企业形象,优化了投资环境,增强了国际竞争力。

  综上,我国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我们将继续深化改革、推进开放、提高效率、优化环境,确保在新的发展阶段,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谢谢!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