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新时代数字经济发展主要方向9篇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新时代数字经济发展主要方向 新时代 经济发展 方向

新时代数字经济发展主要方向9篇新时代数字经济发展主要方向 第14卷第5期2021年9月学报JOURNALOFCHINAEXECUTIVELEADERSHIPACADEMYJINGGANGSHA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时代数字经济发展主要方向9篇,供大家参考。

新时代数字经济发展主要方向9篇

篇一:新时代数字经济发展主要方向

14 卷第 5 期2 0 2 1 年 9月学 报JOURNAL OF CHINA EXECUTIVE LEADERSHIP ACADEMY JINGGANGSHANVOL.14,NO.5Sep.25.2021新时代数字经济的价值创造□邵春堡( 北京大学 中国战略研究中心,北京 100871)[摘 要]数字经济是经济价值流向的转变,正在成长为具有数字智能特点的崭新经济形态。数字经济以其特有的方式创造着丰富的经济和社会价值。一是要素价值,是海量数据、现代网络和数字智能技术等数字经济三要素各自产生和相互作用带来的价值,是数字经济创造价值的源头活水,从根本上推动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二是内涵价值,典型地体现了数字经济创造价值的虚拟方式,包含流程再造、监管升级、节能减碳等环节的价值增殖。三是分享价值,反映数字经济的本质,主要为传统产业提供数字智能基础设施,为工业制造输入数字智能技术,运用数字技术优化市场的资源配置,盘活实体经济要素。四是包容价值,是数字经济递增的发展效益和对风险逐步化解的辩证统一,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以求共同价值。[关键词]数字经济; 要素价值; 内涵价值; 分享价值; 包容价值[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 -0599( 2021) 05 -0022 -09[收稿日期]2021 -08 -18[作者简介]邵春堡( 1958—) ,男,山西晋城人,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原党组成员、纪检组长,北京大学中国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传媒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数字经济具有虚拟性质,它以其独特的方式创造实际价值,是经济价值流向的真正转变。在认识数字经济、实施数字化转型、推进数字经济发展中,由于对数字经济虚拟性的知识偏差和认识误区,有时难以把握数字经济的价值及其实现方式,某种程度上影响到数字化转型和数字经济推进。这些年国内外互联网等信息产业的龙头企业,大多排在世界 500 强企业和各种经济榜前列,它们创造的价值都是真实存在,既催生数字产业新形态,也推动传统产业包括制造业的数字化发展,正在极大地改变人们的生产、工作和生活; 新冠肺炎疫情让各国更加充分认识到数字经济的价值创造和不凡贡献,不少经济体出台数字经济转型的举措,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开始发展数字经济,制定鼓励数字技术研发和数字产业发展的政策。2020 年 11 月,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七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指出: “数字经济是全球未来的发展方向,创新是亚太经济腾飞的翅膀。我们应该主动把握时代机遇,充分发挥本地区人力资源广、技术底子好、市场潜力大的特点,打造竞争新优势,为各国人民过上更好日子开辟新可能。”[1] 随着数字经济更加广泛和深入发展,将会到处呈现数字经济创造的价值。一、反映数字经济本源的要素价值数字经济有三个要素: 一是数据资源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二是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三是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提效和优化的重要推力。数字经济本源的价值创造正是源于海量数据、现代网络和数字科技这三大要素。网络首发时间:2021-10-15 16:12:02网络首发地址: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36.1295.C.20211014.1703.006.html

 第 第 5 5 期邵春堡 新时代数字经济的价值创造· 23 ·( 一) 数据资源作为关键生产要素的价值在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数据起着核心和关键作用,对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等传统生产要素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展现出巨大的价值和潜能。自动采集数据是产生价值的源头。过去人工采集数据,现在利用物联网感知技术等方法采集数据,使感知———呈现———分析同时完成,而且智能设备的数据产生成本低,机器和系统的采集还是即时的、连续的、精准的、客观的。[2] 源头采集保障了数据无限供给、无限使用和无限增长,由此奠定数字经济的价值基础。海量数据带来规模效应。人工采集很难形成数据规模,而自动采集带来海量数据,进而产生规模效应和数据价值。尤其是物联网大大增加了机器与机器之间的通信,数据量增长的倍数难以计算。整个经济正在成为一台持续运转的数据机器,它消费数据,处理数据,产生越来越多的数据。数据为所有掌握它的人提供了难以置信的优势。谁占据数据多,谁就最有发言权和决策权,谁就获得最多的价值。数据资源具有超越物质资源的价值。早期计算机硬件使用真空管计算,受到物理限制。半导体让计算机硬件小型化,将大量的晶体管封装到微小的硅芯片上,硬件不再是一个限制因素,软件潜力变得无限,数据以字节的形式存在于这个无形的世界中,突破了物质的正常物理限制,使数字经济带来的增长突破现实资源与物理空间的限制。虽然硬件变革也在推动数据产品更新重构,但软件更具有定义数据的地位和作用。信息时代以来,尽管先期遇到数据价值和数据所有权的困惑,但是那些无法触摸到的计算机信息、软件、数据、业务流程、品牌、知识产权、专利等无形资产,在总投资中的比重一直稳步增长。数据具有流动的价值。早期的半导体能够控制电子流动的注入和流出,实现接通和断开晶体管,使得现在的计算机能够通过二进制语言进行通信。特别是微小的硅芯片可节省大量成本、提高可靠性,能够操纵无穷多电子的能力,有效地将处理和分发的成本下降到零。音频、视频、文本、图像,一切都可存储、传输、处理、排列和组合。5G无线技术让数据以闪电般的速度传输,数据流动的自动化水平,成为企业未来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环节,改变着工业时代从研发、创新、测试,直到完美后再推向市场的流程,取而代之的是测试的模式先上线,再不断依托用户交互和反馈的数据来迭代更新。储存、处理和分析数据能力的价值。对海量数据的处理靠单台计算机处理已无能为力,取而代之的是依托云计算的分布式处理、分布式数据库和云存储、虚拟化技术来进行,运用分布式架构,进行数据挖掘。数据在云管端协同的时候,更展示云计算的优势,远超人工处理的能力,这种大量储存、分步式计算处理和分析数据,使操控电子的能力大大增强。数据具有资源、资产和资本的属性。数据的及时、准确和完整性,拓展了数据开发利用的深度和广度; 数据的可复制、反复使用、又无实质损耗的特性,使数据使用的频率更高,使用的范围更大,创造的价值更多,且在增加使用价值的同时不会给数据本身的价值带来损失; 数据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如同阳光和空气,使数据蕴含巨大潜力。这些性能和价值,决定了数据必然具有交易价值。随着使用的数据资源越多,对其需求越大,价值创造在攀高。工业经济时代,任何一个产品,用过一次,价值就会下降; 数字智能时代,由原子构成的商品和由“比特”构成的商品之间的关键区别是“比特”是非竞争性的,意味着数字产品可以被一个人消费的同时又不会减少其他人可以获得的数量或质量。数据用过一次,经过再行分类,数据还可增值,使用价值更高,数据可以被任何公司、任何人同时和重复使用而不被削弱。数据这个无形资产虽难以触摸,但在投资上已超越有形资产的价值。因为,投资数字经济成本和门槛低,会带来高收益,形成周期短、发展速度快的新业态,还会形成超大规模的平台企业。( 二) 现代网络作为重要载体的价值网络以其独特的超大功能彻底动摇了以固定空间领域为基础的既有形式,也以其独特的方式从根本上改变着现实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网络连接和泛在的价值。现代网络正在渗入到每个人的日常行为之中,随着每个成员加入网络,网络价值随之提升,更多成员进入网络,网络规模线性增长,网络价值指数级攀升。虚拟社会的人群聚集是工业时代无法比拟的。2020 年,微信的月活跃用户数超过 12 亿。这些用户如同生活在同一座现实城市中的人,生活在同一个网络

 · 24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21 年空间,用一种不同于城市生活的方式在沟通、交易、学习、成长,从而在这个网络空间形成新的文化、新的价值取向、新的消费习惯,并在虚拟社会中诞生新的市场。[3] 梅特卡夫定律告诉我们,网络的价值与用户数的平方成正比,用户数越多,企业的价值越大。就是说,如果一个网络的用户量是竞争者的 2 倍,那么其价值则是竞争者的 4 倍。广泛的网络连接实现着各种技术创新、各种方式组合的数字化,使现代网络具有较传统信息网络更大的优势,体现出连接和泛在的特性。从外延看,网络连接持续向外拓展,从人与人的连接,到人与物、物与物的连接; 从有许可的网络到无许可的网络; 从单一的网络到融合的网络。人们置身无所不在的网络之中,在任何时间、地点、使用任何网络,都能实现我们与任何人与物的信息交换。还可从需求出发,利用新的网络及其技术,为个人和社会提供泛在的、无所不含的信息服务和应用。互联网使整个经济中越来越多、越来越大的网络成为可能,导致数字平台业务的数量和重要性不断增加。从内涵看,网络连接正不断引向纵深,从端到端的连接到端到云的连接。5G 时代及其以后,这种内涵式连接还将进一步扩大。特别是海量的设备通过 5G 网络连接,对数据的计算和分析将会实时分布于整个网络结构,万物互联将进一步改变网络连接的结构和规则,进而改变行业的生态系统。畅通的管道、规模的连接是网络活跃的价值基础。网络是承载数据又释放数据的力量,它将创造更多的用户体验和新的服务。网络共享的价值。互联网的共享思维引导网络发展趋向共享。现有的数字智能技术正在满足网络建设在不同程度上的合作和共享,运营商正在共享频率、共享基站,甚至逐渐共享整个网络。随着电信网络的云端化,网络运营商可通过软件来提供不同的网络服务功能,实现网络应用功能的差异化。共享基础网络既不会削弱竞争,也不会影响服务质量,还可集中使用频率资源,集中物力和财力,更好地提升网络的覆盖密度,提升网络质量,改善网络服务。[5] 网络是技术、平台、服务,还是基石,它承载着未来数字经济和数字社会的发展,网络共享反映了互联网的本质。我们对网络应用的认知越深入,越能感受到网络统筹和集约的潜能,越能共享网络承载的能量和服务的功效。即时、实时和不间断的网络如同流水,持续激发创新活力,导致市场信息对称性不断完善,产销和供需日益精准对接,消费需求日益提升,经济出现指数级增长和倍增效应。更新迭代和自我强化的网络价值。网络技术的迭代更新和突破,使带宽更高、网速更快、储量更大、时延更低,产生的价值也指数级提升。比如移动通讯网络从 1G、2G、3G、4G 到 5G,乃至已展开竞争研发的 6G,正是移动网络迭代更新的演进。“1G 提供话音服务,2G 出现文字传递功能,3G 和 4G 催生沟通新渠道,人们用社交网络聊天、发照片、发视频、传音乐。5G 具有独立组网的新无线标准,按网络切片原则制定业务规范,将一个物理网络切割成多个端到端的不同功能的虚拟网络,每个虚拟网络逻辑上都是独立的。以 5G 为新起点,软件定义网络将成为电信业网络新结构的趋势。以云技术为基础的网络功能虚拟化和软件定义网络可以使整个通信网络系统从硬件驱动变为软件驱动。网络的云端化是未来电信网络发展的趋势。”[4]P251 能否及时并充分利用适宜的网络,特别是新一代网络,将使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甚至会导致极端结果的出现,通常是某一公司或某一技术在某一市场上的统治地位。物理距离是永恒的,而通过技术创新武装的网络在无限缩短这个距离。在互联网的虚拟网络里,数字化和连接以操作系统、搜索引擎、社交网络、数字平台等形式迅速发展,虚拟网络的联系和节点虽然看不见,它们却在驱动着数字经济发展,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广泛互动和聚合的网络价值。数字智能革命性地改善和提升了连接的速度、广度、便捷度,并将实体间面对面的互动迁移和拓展到虚拟空间,进而对价值交换的参与者和实现路径带来根本影响,最终为一系列商业模式的创新提供了可能。作为数据载体的网络如同数据一样,也是使用的越多,对其需求越大,创造的价值越高。网络的力量和无形资产的崛起已颠倒了价值链中的议价能力。价值已不在是否拥有或控制网络,而在于利用网络形成的外部互动及其聚合,在于将用户与最相关、最合适的供给联系起来的能力,以及减少消费者使用障碍的能力。“使用而非拥有”,“不使用即浪费”。网络“连接”带来的时效、成本、价值,明显超出“拥有”网络的价值。亨利·福特所说的“让每个人都能买得起汽车”的理想,在网络无处

 第 第 5 5 期邵春堡 新时代数字经济的价值创造· 25 ·不有的时代正在演化为“让每个人都能使用汽车”,“连接”汽车远大于“拥有”汽车。( 三) 信息通信技术有效使用的价值数字经济的源头是数字智能技术生产力的兴起,数字智能技术是贯穿整个数字经济发展的灵魂。数字智能技术突破了原来的东西,诸如它对报纸、邮局和电视的超越,但是它没有止于破坏,而是在破坏的基础上创造出互联网、电子邮箱、短视频、VR 等,可以对原来的东西取而代之,创造出更大的价值,对消费者来说更方便、更经济、更有效率,这大概也符合熊彼特提出的创造性破坏的观点,生动地说明新技术新产品新生产函数带来的市场变化和经济价值。数字技术及其多项技术叠加使用的价值。如区块链、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分别运用在数字经济过程中,都会产生难以估量的倍增效应,有些技术使用所产生的作用是不可取代的。多项数字技术叠加使用,作用则如虎添翼。比如工业互联网和 5G 融合叠加,互促共进,将赋能各行各业。比如将人脸识别、图像识别、智能语音识别、L4 级的无人驾驶等 3 个及以上技术融为一体,就使专用人工智能发展到通用人工智能,价值将会得到极大提升。产业数字化比消费数字化需要更复杂的数字技术融...

篇二:新时代数字经济发展主要方向

dash; 1 —

 2021年数字经济发展工作要点

 2021年,是“十四五”发展开局之年,为贯彻中央、省、市关于发展数字经济的战略部署,扎实推进数字经济实现新突破,特制定本要点。

 总体思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扎实抓好省、市经济工作会议部署落实,坚持新发展理念,贯彻市委市政府“X”战略部署和“X”工作主题,围绕X双城经济圈、X省创建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发展契机,加快“X+X”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抢抓疫情后数字经济发展重大机遇,进一步完善优化数字经济发展体系,大力推进“新基建”建设,突出“新经济”发展,实现数字产业加速集聚,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助推X社会经济量质提升。

 主要目标:围绕创建X省数字经济发展先导示范区目标,实施数字经济“六大”工程,在数字产业发展、数字化赋能和智慧治理三大重点领域上实现创新突破。

 一、实施发展体系优化工程 1.强化顶层设计。结合“十四五”发展要求,开展全市数字经济调研,编制《X方案》,突出基础设施、发展优势、重点产业、项目引领、政策支撑、要素保障等比较优势,争创全省

 — 2 —

 数字经济发展先导示范市。出台《X市数字经济发展规划》(X-X),系统谋划我市数字经济加快发展,力争通过X-X年发展,数字经济成为X社会经济重要支撑,GDP占比超过X,处于全省数字经济发展第一方阵。

 2.优化发展机制。建立与区县上下联动、市级部门和重点企业横向协同机制,建立数字经济统计监测和评价指标体系。定期召开X市推进数字经济发展领导小组会,研究通报数字经济发展状况,发布年度数字经济报告。建立全市数字经济企业信息库和数字经济人才库,推动成立X市数字经济专家咨询委员会,打造数字经济“智囊团”。加快组建大数据中心队伍,推动设立数投公司。推动建立数字经济产业发展基金,支持重点数字经济项目和企业,培育和孵化本土数字型企业。支持X市数字经济协会开展多行业、多层次数字经济培训、学术交流等,召开行业、企业对接会不少于X次。

 二、实施新基建提速工程 3.保持5G先发优势。抢抓新基建发展机遇,围绕国家发展新基建重点领域,在政策、规划、资金、要素资源配置方面积极支持,加快储备包装一批、推进落地一批新基建项目。出台《X》,统筹加快5G基础设施建设,推动解决5G站址落地难、电价高等问题,确保投资加快,全年完成5G基站建设X个以上,投资不低于X亿元。加快电信普遍试点服务及5G网络覆盖,完成X

 — 3 —

 城区,区县城区等区域覆盖,实现X景区、X景区等重要区域连续覆盖,保持我市5G基础设施建设全省领先地位,争创5G应用示范区。

 4.加快IDC大数据中心投运。加快推动X大数据中心项目建设,确保在X月前建成投运。支持X区加快X大数据中心、联通X云计算中心项目落地,力争机柜规模达到X组以上。发挥X地质结构稳定、水电资源充沛等优势,面向全国,紧盯X,大力引进IDC大数据中心项目。支持X区与X区X新区连片规划,积极引进大数据、云计算龙头企业,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打造“X区—X数字经济产业带”,力争进入X大数据产业发展重点区域。

 5.强化通信基础保障。加快农村5G网络、村通光纤建设,实现行政村通5G网络率X,提升农村地区网络覆盖广度和深度,大力推广慧眼工程。持续开展X升级改造建设,全面完成全市政务外网X升级改造。加强无线电统筹管理,完善无线电监测设施建设和无线电监测工作机制,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创新无线电监测管理,开展无线电监测专项行动,提升无线电监测水平。加大联合执法力度,全面排查各类通信干扰,重点打击“黑广播”和“伪基站”,做好X年X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等重大活动和重点会议的无线电安全保障,确保通信畅通。

 三、实施数字产业突破工程 6.强化招商引资。完善数字经济招商资源库,优化招商考

 — 4 —

 核机制,组建用好数字经济专业招商组,建立常态化会商协调机制。抢抓疫情背景下数字经济发展的重大机遇,包装一批重点招商项目,面向X地区、X地区、X地区、X地区、两湖地区等数字经济类企业五大集聚区域发布数字经济机会清单,全力招引数字经济“X”大企业、大项目。突出X区位、资源、电价等比较优势,围绕X区数字产业“一区三园”集聚发展,聚焦数字经济重点领域开展精准招商,确保完成招商引资目标任务。

 7.突出园区建设。突出X区数字产业发展主阵地作用,将建设X大数据产业园、数字经济创新示范园、半导体电子信息产业园作为打造X特色数字经济园区的重中之重。加快电子信息产业园标准厂房建设,引进落地一批电子产业项目。推动X大数据产业园开园,入驻各类数据应用企业不低于X家。进一步做实数字经济创新示范园,加快引进入驻一批线上经济、金融科技、研发机构等新经济企业。积极支持有条件的产业园区,完善通讯网络,提升园区数字化管理和服务功能。积极整合协会、高校院所、创新平台、商业机构等多方资源,优化产业创新生态圈,支持提供基金服务、商业模式服务等多种创新服务内容,构建完善开放的数字产业生态。

 8.培育壮大核心产业。聚焦电子信息、电子商务、软件信息、智能制造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展壮大。重点支持通信产业发展,培育5G应用场景,通信业务总量力争达到X亿元以上。

 — 5 —

 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强化与上游硅产业协同发展,积极引进半导体元器件、半导体新材料、半导体制造设备等项目,打造集产业孵化、芯片制造、封装测试、装备与材料、终端应用产品制造等功能于一体的电子信息全产业生态体系,加快半导体制造设备、芯片制造、5G手机、智能家居产品等电子信息产业向X区聚集发展。加快X计算机“信创”产线量产,支持建设全国“信创”设备生产示范基地。大力发展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的线上经济,支持X区引进电子商务龙头企业区域总部项目及结算中心项目,支持建设跨境电子商务和交易平台,发展壮大一批电商龙头和特色电商企业、园区,支持培育X-X个本地优质的电子商务中心。积极培育网红经济、直播经济、平台经济等新兴产业,提升本地产品网络销售能力。

 四、实施传统产业赋能工程 9.加快工业数字化转型。把握疫情倒逼产业转型升级的机遇,开展工业数字化“三个一”提升工程,打造一批行业云平台,推动一批示范企业,实施一批企业上云。会同行业部门编制X市工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实施方案,深入实施两化融合战略,支持规模大、信息化程度高的企业打造行业云平台,重点支持X等光伏龙头企业争创国家级跨行业、跨领域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支持规模小、信息化程度低的中小微企业参与企业上云行动计划,力争推动工业企业上云不低于X户,重点支持推广“X工业

 — 6 —

 云”平台。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开展纳入倍增计划企业数字化改造,聚焦多晶硅、冶金、化工、装备制造等龙头企业,开展5G+工业互联网先行先试,力争打造数字工厂试点示范X户以上,重点支持X股份引入X工厂模式打造试点。

 10.推动数字文旅创新。围绕X年X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积极支持旅游行业云建设,提升5G在X景区和X景区网络覆盖,支持开展全域智慧旅游融合发展,支持X旅游大数据中心打造西部文旅大数据中心。推动我市文旅大数据中心、文旅行业SaaS云平台、旅游大数据产业园等一批重大智慧文旅项目建设。支持文旅创新应用,加快“智游X”APP与“智X”APP对接互联,实现一部手机游X。

 11.开展“智慧+”服务。加快培育数字化、网络化的现代服务产业新业态,积极推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医疗、教育、交通等重点领域的应用推广。大力推进智慧农业,积极向上争取省县域数字农业试点,重点推动井研智慧农业项目落地。积极推进智慧医疗,发展智慧大健康服务,支持引进培育一批新型智慧医疗服务企业。加快推进智慧教育,积极推广线上教育。支持平安X建设,推动天网、雪亮工程等监控服务平台与视频融合平台互联互通。支持智慧城管工程,推动“数字城管”向“智慧城管”转变。大力推进智慧交通,加快构建智能交通管理体系,提升市民、游客

 — 7 —

 出行品质。

 五、实施数字政府“底座”工程 12.加强信息基础建设。实施政务外网承载能力提升工程,加快推进X升级改造,提升市县骨干网络带宽,加快部署政务外网与互联网逻辑隔离。推广政务云应用,指导部门依托政务云建设新建非涉密系统,已建系统逐步迁移上云。加强云服务支撑能力,引入竞争机制,扩充云资源,提升云服务水平。强力推进数据归集共享,深化数据治理,建立完善数据归集、共享、开放等管理机制。加强信息安全管理和运行支撑保障,确保信息安全整体可控。

 13.推动城市智慧治理。出台《X》《X》,加强信息化建设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加快数据示范应用。聚焦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与城市发展战略深度融合。建立完善政府网站平台管理机制,严格信息发布责任和发布程序,加强政府网站平台日常监测管理。建成心连心X+X+N信息互联互通平台,完成“心连心”系统升级、基础应用支撑平台、应急指挥版块、城市管理版块及重大项目成果展示。建成“智X”政府统一门户APP,整合政务服务、公共服务、心连心服务等各类服务资源,重点打造“X易办”服务专区,实现与天府通办融合对接,率先在全省试点,构建线上和线下融合的服务体系,打造X数字政府网上服务总门户,树立

 — 8 —

 全省线上综合服务标杆。积极探索“智X”市场化运作新模式。建成“X政通”协同办公平台,建立市、县、乡三级协同联动办文、办会、办事的“大办公”体系,实现政务信息跨地区、跨部门共享交换和协同联办,争创机关内部“最多跑一次”改革示范,力争年内市、县两级使用覆盖率分别达到X、X以上。建成公民法人信息管理系统,优化政府数据采集质量和效率,构建跨部门数据共享流通机制,加快数据资源归集和应用开发,建立公民、法人全息数据包,全面支撑民生服务、经济发展。

 14.发挥数字抗疫力量。积极组织技术力量,实现全国各地疫情相关数据互融对接。突出大数据在疫情精准防控、重点区域监测等作用发挥,全力为疫情防控提供科技支撑。探索建设公共突发事件大数据分析系统,实现疫情动态可视化呈现。建设X市应对疫情公共服务云平台,整合全市卫生防疫、就业、社保、车驾管、教育、旅游以及水电气缴纳等公共服务事项,推进网上提交、在线办理、“不见面”等服务。大力推广视频会议、网上办公、远程教育等。按照省、市疫情指挥部要求,完成“健康码”管理平台建设,按规范实现“健康码”与省、市互认互通,为群众有序流动,畅通外出就业提供保障。

 六、实施产业生态建设工程 15.筑牢人才支撑。围绕市委中心组专题学习、干部人才培训、主题论坛等,多层次多形式开展数字经济专题学习培训,

 — 9 —

 增强全市各部门、各区县以及重点企业的干部人才数字思维,凝聚全市数字经济发展合力。推进校企合作,支持启明X运营中心开展安全技术、管理人员的信息安全培训,推进联合高校建设网络安全联合实验室、网络安全应用示范基地。支持在X高校创办数字经济学院,开设人工智能、区块链、网络安全等数字经济专业。积极引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领域创新创业团队和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加快引进人才培养基地、人才培训认证项目。

 强化政策保障。优化数字经济相关政策,及时兑现数字经济发展支持政策,做好受理建档、协调处理、办结认定等工作。研究电子信息、线上经济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以及新兴数字产业专项政策。推动农业农村、经信、商务、文旅等行业主管部门出台各领域数字化提升专项政策。针对数字经济重大项目,按照“一企一策”制定支持政策,加大在政策配套、资金筹措、运行保障等方面支持力度。鼓励银行金融机构创新发展适应数字经济相关企业融资需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篇三:新时代数字经济发展主要方向

新时代数字经济文|刘悦在现代社会,信息和数据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随着信息与通讯技术(ICT)的进步,数字经济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数字经济的概念是随着信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的90年代。经济合作组织对这一概念进行了总结和定义,将利用网络来进行的经济活动简单的概括为数字经济,因为在这一经济活动中,交易的场所是在线上,交易的方式为互联网或者是现代通讯技术。一、我国数字经济的现实发展从我国的经济发展情况来看,数字经济是指以信息和通讯技术为基础,通过互联网、移动通讯网络、物联网等,实现交易、交流、合作的数字化,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从数字经济覆盖的范围来看,狭义上仅仅包括信息和通讯技术这两个领域,从广义上来看,则覆盖到了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除信息和通讯技术两个基本领域之外,还覆盖到了娱乐行业、军事工业等一系列数字化的行业。近年来我国先后出台了多项措施来推动数字经济的发展。2012年我国针对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出台了文件进行规划;2017年对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行业信息化、共享经济、工业互联网等制定政策以促进数字经济发展;2020年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出现的共性问题解决,提出了数字化转型伙伴行动。同时在国家的政策影响之下,很多产业和企业也积极的进行创新和升级,经济发展充满活力。(一)

 企业快速迈进数字化1.现代社会大数据的普遍应用随着对互联网的依赖愈加深入,大量的数据也随之产生。通过对数据的整合和分析,能够有效的为企业和国家制定政策提供依据,因此大数据的发展和应用开始向全社会多行业和领域内逐步渗透,并实现其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多个企业开始对用户产生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并形成专门的报告,为企业制定决策和生产销售提供依据。上海电力公司通过对企业和家庭的电量使用状况,包括使用量,使用时间段进行分析,制定了智能化的停电服务,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将设备的可用系数提高。宝洁公司利用电子商务、在线平台等对用户的需求进行分析和整理,牢牢把握住市场需求的动态变化情况,制定出针对化的产品和服务,在行业内一直处于领先水平。海尔集团也通过利用企业自身的数据和互联网相关用户消费数据,建立数据分析模型,将用户的需求和住址联系起来,从而推出针对化的营销策略,极大的提高了营销效率和自身的产品竞争力。同时,国家也出台多项措施和文件来保证大数据应用和共享的落地执行,其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愈加凸显,对于推动经济发展与创新具有非常显著的竞争优势。2.云服务推广的日益加速除大数据之外,云计算也是现代工业软件的一个发展趋势之一。众多的传统企业都开始利用互联网的储存功能展开“云化”工作。众多软件公司开始搭建自设的云公共服务平台。众多行业和企业的制造资源可以通过互联网上传到云端,该平台内的所有用户,使用者都可以通过购买或租用其他公司的产品使用权。产品的发布者也可以获得一定的收益。与此同时,一些企业也抓住了市场变化的机遇,加强对公共云服务平台的研究和开发。比如说由多家科研机构共同成立的研发孵化机构,将众多的企业和行99Informatization-Research信息化研究信息社会

 信息社会业进行资源整合,推动构建了SaaS云平台。在该平台内有多个工业企业的计算软件资源,可供其他小企业或实力不足的企业购买或租用,从而在全社会范围内推动传统企业的云化改革。(二)

 制造业的数字化新模式1.政府对制造业数字化发展的支持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科技进步,加强对实体行业尤其是制造业的深化改革与创新,政府出面出台多项措施惠及企业,由双方协作推动国家的制造业发展。地方政府响应国家号召,根据地方产业发展状况制定计划,推动制造业智能化发展。我国的智能制造行业在政策的支持和市场需求下快速发展。2.信息与通讯技术(ICT)创新制造业经营模式互联网的发展为企业和消费者提供了更大的市场空间。一方面体现在企业可以根据消费者和市场需求来更好的调整自身的生产经营和营销方向,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消费者可以按照自身的需求进行产品定制。比如消费者利用互联网和在线购物平台输入自身数据来体验产品,享受线下消费的优势。同时在产品的选购上,又可以享受到线上的便捷性。华为,小米等企业开始在线下开展体验店,将销售工作转移到线上,进一步优化企业的资源配置。从当前企业发展的趋势来看,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将资源向线上倾斜,并且充分发挥线上和线下的资源优势,开展远程销售,远程服务和个性化定制等新的业务模式,进而推动我国现代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总体规模大而且发展速度快,数字经济是我国产业转型的新动能,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在数字经济的背景下,劳动正在逐步向信息加工靠拢,形成了新的劳动形式。二、数字经济带来的新劳动形式随着生产工具的不断升级,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也有了新的变化。数字经济的发展伴随着数字劳动的产生,数字劳动区别于传统的劳动形式,是一种新的劳动形式。在数字劳动的过程中,数字网络和通讯技术为其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和有力支撑,从而实现国家、部门和个人之间的信息共享与交流合作。(一)

 数字劳动的形式1.数字劳动是创新型的物质劳动数字劳动的生产仍是基于物质的基础之上。数字劳动是用户以ICT、互联网及虚拟数据为载体,以虚拟网络世界及社交媒介为中介,生产数字化商品的信息内容与创造性文化内容的劳动。从工人对电脑芯片所需矿物质的开采,到计算机、移动端的生产,再到用户在传播信息时的媒介,数字劳动的生产、流通、传播均以物质作为基础的载体,传统的物质生产仍是数字劳动价值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物质生产,数字劳动才能依靠人的脑力劳动进行再生产。而非物质劳动是指不需要依赖于物质实体进行的劳动,而是依赖于交流、观念、情感来进行的劳动。保罗·维尔诺(PaoloVirno)对这种非物质性劳动进行了更为直观的定义,他认为这是一种表演性的行为,没有实际物品的依托,只能靠个人感知来实现。用户在互联网活动中畅所欲言,不自觉的向全互联网公开自己的知识、信息、思想及行为等,形成虚拟数据,网络上浏览到其他各用户虚拟数据的受众用户,无形之中承担了流通和数据传播的角色,使数据不断再生产,为资本家所用,进行价值增殖,赚取经济利益。数字经济时代,数字劳动与传统物质劳动生产方式的结合推动各个传统行业的转型升级,为传统物质生产行业的发展拓展新空间,以制造业为例,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数字劳动和传统物质生产行业的结合成为其转型升级的新动力。从物质劳动和非物质劳动两方面来看,数字劳动是创新型的物质劳动。2.数字劳动是生产性劳动按照马克思在他的著作《资本论》中的观点,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从简单商品经济到复杂劳动经济,在这一过程中劳动形式更加复杂、社会生产力极大的解放和提高、并且社会分工和协作逐步细化,通常一项工作需要有多个工人共同组合完成,也被称之为是总体工人的劳动。并且现代商品的加工流程复杂,个人的劳动并不直接作用于最终产品的生产上,而是生产过程中的某一个环节,除了体力劳动之外还包括管理等其他间接劳动,这些都是构成现代劳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只要成为总体工人的一个器官,完成他所属的某一种职能就够了。尤其是随着数字经济的出现和发展,很多个体的劳动并不直接作用于产品之上,而是以数字劳动的形式作用于生产过程中的某一流程,从商品的价值来看,其包含的是人类无差别的劳动,并且为社会增加了新的使用100Informatization-Research信息化研究

 信息社会价值,有新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产生,因此数字劳动是生产性劳动。(二)

 数字劳动为数字经济时代的价值创造起到重要作用由于科技的进步推动了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不断变革,数字劳动作为数字经济时代一种正在发展的劳动形式,在数字经济时代价值创造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一, 数字劳动提高了传统行业的劳动生产率。在大数据的背景下,能够进行生产和价值创造的生产要素的范围逐步扩大,数据和信息已经成为影响企业决策的重要依据,具有非常明显的经济价值,应用于传统行业的数字劳动成为驱动经济发展的关键生产力。一方面,用户每天都在生产海量的数据,这些数据能够直观的反映出用户的偏好、消费特征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对企业的生产和销售具有非常直观的指导作用;另一方面,数字劳动的加入有利于驱动科技研发、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不断创新升级,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数字劳动的特点在于其对物质和非物质的生产力的深度开发利用,较之传统的商品生产,在相同的时间内,能够生产的产品数量更多,或者使同一商品生产所需要的时间大大减少,从而有利于社会更好的积累财富,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第二,在现代社会互联网用户每天都会衍生出大量的数据,数据本身是没有价值的,但是数据中包含的信息等作为一种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原因在于其包含的人类劳动质量更高、更为复杂。而且正是因为这种数据劳动力具有可以使用和生产的作用,才使得数字劳动具有更高的价值。第三,数字劳动对数字经济时代的经济发展提供新动能如同农业经济的土地和劳动力、工业时代的科技技术与资本,生产要素的变革是经济发展的关键。数字经济时代,数字劳动所产生的数据已经成为最关键的生产要素,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发展变革,传统行业通过数字劳动的发展实现优化资源配置,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型升级。三、数字经济在当代社会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充分证明了数字经济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首先,数字经济为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创造了可能性。在数字经济时代,数字形式的“虚拟经济”对传统物质生产劳动的工业经济将带来巨大的冲击,甚至在不久的将来,有可能替代工业经济,成为新的世界经济体系。数字经济对空间和时间的平坦性,分散性,跨区域性和高度相关性的特征,让网络世界和人类社会以及物理社会进行了三维整合,人们可以自由而全面的进行个人的生产活动。其次,数字劳动对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另外,在现代社会,生产工具更加先进,社会的生产规模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传统生产方式的天花板逐渐显现,这就催生了新的劳动形式,同时计算机、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的出现,深刻影响到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促进了传统工业的转型升级,融合生产者、消费者、资本家的关系。最后,数字经济为分享型全球化经济共同发展提供了切实路径。作为经济发展的手段,数字经济为打造共富共享共福的社会,为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创新、协同、包容、共享是我国发展数字经济的原则,构建网络命运共同体,打造分享型全球化经济是我国未来必经之路。综上所述,结合我国数字经济的现实发展以及数字经济带来的新的劳动形式等都是人们在追求美好生活道路上的新的探索。政府出面加强国家和地区的数字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强国家、企业和社会对于数字技术的研发与创新,推动数字劳动参与各领域的融合与深度发展,进而推动社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创新,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101Informatization-Research信息化研究

篇四:新时代数字经济发展主要方向

网经济

  Internet economy42摘 要:新冠疫情的爆发给我国大部分企业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阻碍。因此,企业向着数字经济化的方向进行转型是必不可少的。本文主要具体分析后疫情时代数字经济发展新趋势新机遇存在的风险和挑战,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措施,旨在促进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关键词:后疫情时代;数字经济;发展趋势;机遇;政策建议1、引言经济数字化转型大势所趋,网络连接从人人互联迈向万物互联,技术应用相较于消费环节而言更加侧重生产环节,数字经济的重心已从消费互联网转向工业互联网。在疫情期间,数字化程度较高的企业相对传统企业受疫情冲击较少,部分行业非但没有受到影响,反而逆势增长。因此,在后疫情时代,国家和企业要把握数字经济发展的新趋势新机遇,重点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2、数字经济的简介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一种经济形态,数字经济最大的特征就是以数据作为生产要素,数字经济的本质要求是信息化、数字化,是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最大程度的减少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充分的问题,具有规模效益递增的经济特性,形成速度效率高、渗透性强的新经济模式,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社会经济效益。3、现状与趋势:新冠疫情下的数字经济3.1 数字经济将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研究表明,2019年我国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达到35.8万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36.2%,经过此次新冠疫情,让我们充分认识到新一代信息技术发挥的巨大潜力,各行各业正在加速推进数字化转型,加快线上线下的融合。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发展工业互联网,推进智能制造,培育新兴产业集群。发展研发设计、现代物流、检验检测认证等生产性服务业。电商网购、在线服务等新业态在抗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要继续出台支持政策,全面推进“互联网+”,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发展数字经济已成为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可以预见,未来一段时期,数字经济必将迎来爆发式的增长,数字经济正成为拉动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3.2数字经济具有较强的发展潜力。随着新冠疫情的爆发,社会经济发展被迫按下“暂停键”,严重影响旅游、交通运输、餐饮、影视、娱乐等行业的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完全暴露了线下经济的脆弱性。然而,数字化转型较深的企业却没有受到过多的影响,反而在疫情期间逆势增长,国家统计局2020年上半年数据显示,服务业生产指数累计同比下降6.1%,而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下降11.4%,而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累计增长14.3%。从两组数据对比可以发现,在疫情冲击时,传统产业明显表现得无能为力,而数字化产业表现出了强大的发展韧性。3.3 “平台经济”、 “网红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大量涌现。纵观人类几次工业革命,每一次重大技术变革都会带来大量的商业模式创新,催生一系列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以蒸汽技术为代表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实现机器代替手工劳动,使工厂制代替了手工工场;以电力技术为代表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增强了社会生产能力,实现人类乘机上天的梦想;以计算机及信息技术等为代表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催生了互联网,创造了一个虚拟世界。当前,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量子技术等数字技术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悄无声息改变着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特别在零售、金融、医疗、教育、企业服务、政务服务等领域数字化发展比较明显,尤其是疫情期间的网络教育、在线医疗、远程办公更加展现了数字经济的优越性,可以预见,在后疫情时代,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量子技术与传统产业的深入融合,新业态、新模式必将大量涌现。3.4政府数字治理提速升级。数字治理是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推进国家大数据发展战略的一项重点任务,政府治理数字化转型对提高政府精准化、科学化管理和服务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疫情防控期间,基于大数据的“健康码”、企业复工复产平台对科学防控,推动企业复工复产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当前,全国各地

  都在政务服务领域大力打造 “一网通办”平台,全力推出“一次都不跑”、 “最多跑一次”改革, “北京通” “粤省事” “浙里办” “多彩宝”等线上政务应用和程序纷纷推出,推进政府治理数字化的关键是要充分利用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打造数字化政府服务平台。3.5企业数字化转型加速。面对疫情冲击,我们发现传统的生产方式难以对产业链剧烈变化做出快速调整,只有数字化转型程度较高的企业受疫情冲击的影响较小,经过此次疫情,企业数字化转型必将迎来新的发展高潮。从实践来看,经过此次疫情,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调整企业生产服务方式应对疫情冲击的可用性、优越性得到了很好的验证,很多企业对数字化转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破除了企业面对数字化转型不敢转、不愿转的技术认知障碍。从政策来看,国家高度重视企业数字化转型,近年来围绕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特别是2020年先后出台了《关于推动工业互联网加快发展的通知》、 《关于推进“上云用数赋智”数字经济发展新趋势新机遇及政策建议曾鹏(贵阳市价格认证中心 550000)

 Internet economy

  互联网经济43行动培育新经济发展实施方案》、 《关于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活消费市场带动扩大就业的意见》,为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指明了方向、铺平了道路。4、短板与挑战:数字经济面临的短板梗阻与矛盾风险4.1数据权属不清晰。今年5月,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明确指出将数据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参与市场评价、按贡献决定报酬。然而,数据作为一种新的生产要素参与市场生产、交换和分配依然任重道远,按照经济学的理论,资源配置的有效性取决于产权界区的清晰度,当前,数据权利主体是属于数据产生者还是数据持有者尚无定论,数据资产权属不清,难以形成有效的数据交易市场,严重制约数字经济的发展。4.2 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当前,数字经济发展重心已从消费互联网转向工业互联网,发展工业互联网的关键,就是要深入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制造业的深度融合。然而在工业互联网领域,我国高端的芯片、高档数控机床、高端领域的发动机、高端的医疗器械80%以上依靠进口,部分核心技术、核心材料被国外的公司垄断,工业网络标准、技术基本被外商掌控,核心技术、关键设备依然受制于人,高端芯片、基础软件、关键工业软件等卡脖子问题尽显无疑。4.3 数字鸿沟依然较大。受新冠疫情影响,全国所有学校都采用线上教学。然而,中西部部分地区仍未实现移动通信网络全覆盖,缺乏完善的信息基础设施和网络资源,导致部分学生难以在疫情期间无法享受线上教育资源。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5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3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04亿,互联网普及率64.5%,其中: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46.2%。这就意味着城镇互联网普及率已接近90%,而3亿农民无法正常上网,城乡数字鸿沟依然明显。5、政策建议5.1强化顶层设计,健全数据要素市场。随着社会经济数字化转型的快速发展,数据对促进经济发展越显重要,政府作为数据的第一大持有主体,掌握着全社会80%的数据资源,由于数据权属尚未明确,数据的开放程度不高,尚未释放有效的经济价值。促进数据要素市场自由有序发展,国家应尽快出台相关的政策措施,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体系,制定全国统一的数据共享开放清单,构建全国一体化的数据共享开放体系,做大要素市场规模。同时应加强立法工作,出台数据法,明确数据所有权和收益权,成立数据要素监管机构,制定数据交易的相关制度,建立数据交易基础设施,引导数据要素市场健康有序发展。5.2突破核心技术,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加大财政科研投入力度,重点围绕制约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高端芯片、基础软件、关键工业软件等领域开展基础研究,逐步建立我国在人工智能、量子信息、区块链等领域协同发展的生态体系,增强对核心供应链的保障能力。进一步深化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改革,赋予科技成果完成人及转化作出重要贡献的人员按比例享有较高的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构建激励创新的体制机制。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加大技术积累,围绕新一代信息通信领域开展重大科技攻关,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进一步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5.3加快数字设施布局,弥合数字鸿沟。减少数字鸿沟,提升农村互联网普及率,一是要借助国家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契机,加大广大农村地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移动通信网路覆盖建设工程,提高网络普及率,打通互联网“最后一公里”;二是要加大贫困地区提速降费力度,让贫困山区、特殊群体都能负担得起接入网络资费;三是要建设有效的培训机制,提升缺乏数字技能群体使用数字技术的技能,使更多群体享受到信息时代带来的“数字红利”。5.4完善数字社会新基建。在当前智能社会经济模式的发展趋势下,云管端是这种发展模式的核心驱动力。要深刻领悟当前国家的发展占率和机遇,推进数字基建战略布局。具体来说,第一要注重当前新型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对大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城域物联专网以及5G资源进行合理布局,推进互联交互中心的研究和建设,争取建设关键互联网节点以及超算中心等,使得计算储存能力、国际出口宽带以及通信连接速度显著提高,更好的构建数字社会的基础。第二要对当前现有的电网、管网和路网进行智能化改造,同时还要逐步进行高速公路的无人驾驶试点建设。在城市基础体系中,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能地图等都是数字社会发展的关键,为数字社会和数字经济体系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5.5构建数字经济新生态。第一,在当前社会发展中,要不断坚持有利于数字社会和数字经济发展的改革和创新,注重实现数据资源的共享和开放,使数字技术具有更加丰富的应用场景,在发展中以包容审慎的政策措施为依托。第二,要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作为当前政府数字化转型的依据和原则,加强城市大脑建设的探索和创新,争取打造当前数字经济时代下的政府治理典范。第三,要加强数字经济的开放和合作,提高数据共享程度,为数字技术的应用、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建立工业互联网示范区等工程做好坚实的基础。第四,要在数字贸易、数字金融等方面做好规划和建设,与各界建设行之有效的对话平台以及合作机制。6、结束语综上所述,在后疫情时代,企业向着数字经济化方向进行转型是发展的必然趋势,数字经济将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关键力量,给企业带来了发展机遇和挑战。因此,政府和企业在发展数字经济产业过程中紧紧把握前沿技术发展的方向,要结合市场需求和发展目标,有效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这样才能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进而创造更大的经济社会价值。【参考文献】[1]何枭吟.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及我国的战略抉择[J].现代经济探讨,2013(003)[2]邬贺铨.互联网的新机遇数字经济新动能[J].互联网天地,2017(1)[3]王灏晨,李舒沁.全球数字经济新形势与中国的机遇及挑战[J].中国经贸导刊,2018(005)[4]王小月,贾敬宇,孙路遥等.数字经济背景下数字企业现状与发展建议[J].信息通信技术与政策,2020(3)[5]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0年)[EB/OL]. http://www.caict.ac.cn/kxyj/qwfb/bps/ 202007/t20200702_285535.htm.

篇五:新时代数字经济发展主要方向

五 数字经济发展规划 (2020-2025 年)

  为贯彻落实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决策部署,加快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进程,做大做强数字经济,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一、背景形势

  (一)全球数字经济发展趋势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一场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不断突破,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新动能。

  数字经济地位日益凸显。2018 年,全球数字经济总量超 30.2 万亿美元,占 GDP 比重达 40%。美国数字经济规模全球第一,中国、德国、日本、英国紧随其后。80%以上国家数字经济增速明显高于同期GDP 增速,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带动全球经济复苏的主要动力。

  数字产业化步伐加快。全球电子信息制造技术加速创新,存储器、射频器件等 ICT 基础技术实现突破。人工智能快速发展,带动相关芯片和产品加速研发。5G 商用序幕拉开,各国加速 5G 商用进程。互联网创新衍生新业态新模式,视频类 APP 等移动应用迅猛发展,游戏产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全球公有云市场快速崛起。

  传统产业加快数字化转型。ICT 技术与传统产业加速融合,产业数字化日趋明显。工业互联网成为各国工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选择,

 工业互联网平台市场规模呈现高速增长态势。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等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城市等领域发展应用加速推进。

  (二)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形势

 我国高度重视发展数字经济,大力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引导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数字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2018 年我国数字经济总量达到 31.3万亿元,占 GDP 比重超过三分之一,成为带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全国 11 个省份数字经济规模超过万亿元,全省以 4 万亿规模全国领先。

  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持续推进。2018 年全国数字产业化规模达到 6.4 万亿元,在 GDP 中占比达到 7.1%,产业数字化规模为 24.9万亿元,占 GDP 比重 27.6%。信息通信、软件等行业快速增长,移动互联网软硬件技术体系和生态系统不断扩张。工业互联网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关键支撑,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5G 商用全面铺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与各行业融合日益深化。

  各地竞相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省将数字经济作为“一号工程”来抓,实施数字经济“128”发展战略,将数字经济作为全省战略行动推进。

  二、发展基础

 数字经济呈现良好发展势头。2018 年全省数字经济总量达到8970 亿元,占 GDP 比重 24.6%,全国排名第十二、中部地区第三;同

 比增长 14.6%,高于同期 GDP 增速 6.8 个百分点。拥有“天河”系列超级计算机、飞腾 CPU+麒麟操作系统、高压高功率密度 IGBT 芯片及其模块等自主创新重大成果。数字经济骨干企业实力不断增强,入围“全国互联网百强”3 家、“全国软件百强”1 家、“全国电子百强”1 家。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上市企业达 20 家,营业收入过亿元的企业达 87 家。

  数字产业化快速发展。2018 年全省数字产业化增加值为 2270 亿元。电子信息制造业营收达到 2169.9 亿元,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营收751.2 亿元。移动互联网较 2013 年增长 14 倍,营收达到 1060 亿元。

  产业数字化成效显著。2018 年全省产业数字化规模为 6700 亿元。工业数字化转型加快,全省 16 个企业项目入选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6 家企业纳入国家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试点示范,全省“上云”中小企业达 20 万余户。全面开展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310 多家企业启动贯标。服务业数字化发展迅速,数字内容产业等领域优势突出,打造了“省品牌”。

  政策体系初步形成。出台了支持移动互联网产业、集成电路产业、信息安全产业、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和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等政策措施,发布了工业互联网 APP、大数据、人工智能、5G 应用创新、超高清视频等产业行动计划,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撑。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截至 2019 年底,全省建成移动通信基站 36.1万个,省内所有城区、县、乡、行政村以及 92%自然村实现 4G 全覆盖。5G 部署步伐加快,省内已完成 2613 座 5G 基站建设。新型信息

 通信基础设施发展迅速,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国家智能网联汽车(长沙)测试区及 40 多个大数据中心相继投入运营。

  同时,全省数字经济发展仍面临一些突出问题。数字经济在全省经济总量中占比较低,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10 个百分点;自主创新能力偏弱,外向依赖度较高,高端复合型人才短缺;两化深度融合发展水平有待提升;数字经济重大产业项目偏少;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快。

  三、总体要求

 (一)发展思路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按照“一条主线、双轮驱动、三个坚持、四个着力”总体思路,紧扣“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加快新旧发展动能接续转换”这一主线,依托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双轮驱动,坚持统筹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坚持自主创新与开放合作相结合,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机制相结合,着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升产业链水平,着力打造产业生态,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省贡献力量。

  (二)发展原则

  创新驱动。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人才链“五链”深度融合,构建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导向、产学研紧密合作的创新体系。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探索前沿引领技术,加强技术、应用和商业模式协同创新,把握产业发展主动权。

 应用牵引。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制造业和服务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中的赋能引领作用,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实现互促共进、联动发展的良性循环。

  开放共享。推进数据资源开放共享,充分发挥数据作为数字经济关键要素的重要作用,以数据资源价值挖掘激发经济新活力。实施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高效利用全球创新资源,不断拓展新的领域和空间。

  保障安全。正确处理安全和发展的关系,推动网络信息安全与数字经济协调发展。积极发展网络安全产业,加强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安全防护,做到关口前移,防患于未然。

  (三)发展目标

  经过规划期的努力,全省数字经济实力显著增强,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水平进入全国先进行列,数字经济基础设施能力全面提升,数字治理体系初步完善,省成为全国数字经济创新引领区、产业聚集区和应用先导区。

  到 2025 年,数字经济规模进入全国前 10 强,突破 25000 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保持 15.8%以上;数字经济占 GDP 比重达到 45%,其中数字产业化总量突破 7500 亿元,产业数字化总量突破 17500 亿元。

  四、主要任务

 (一)大力发展数字产业化

 发展壮大电子信息制造业。抢抓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发展重大机遇,放大特色优势,强化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和产业技术基础发展能力,加快打造成为享有盛誉的国家级产业集群。面向高端设计、特色工艺制造、先进封测、关键设备和材料等领域,推进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坚持龙头带动、生态培育、需求牵引,做大做强自主可控计算机及信息安全产业、新型显示器件产业、5G 应用产业,提升产业链水平。巩固发展智能终端及配套、太阳能光伏、电池和电子材料、应用电子、电子陶瓷、印制电路板等特色优势产业,做大做强产业集群。建设国家功率半导体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推动关键共性技术突破。加强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区(长沙)、电子信息产业园区建设,发挥长株潭城市群的辐射带动作用,支持湘南、湘西等地区积极承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推动洞庭湖等地区主动对接长江开放经济带战略,不断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做强做优软件服务与互联网产业。提升高端软件供给能力,发展面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领域的操作系统、数据库,发展基于网络协同的办公软件等通用软件,研发面向金融、教育等领域的高质量行业应用软件。推进工业软件发展,形成一批面向不同工业场景的工业数据分析软件与系统,以及具有深度学习能力的工业智能软件和解决方案。强化产业集聚区建设,积极创建中国软件名园,营造名园、名企、名品一体化的高端产业生态。促进移动互联网与工业、农业、服务业优势领域深度融合,壮大移动电商、移动新媒体、动漫游戏等细

 分优势领域。发展工业电子商务,发展面向制造业的信息技术服务业,推动企业数字化、网络化升级。

  培育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聚焦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5G 等新兴领域,立足全省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拓展应用场景,探索行业应用,推动产业快速发展。建设大数据、云计算公共服务平台,提升企业大数据运用能力,面向工业、交通等数据资源丰富、信息化基础较好的重点行业领域,推动跨行业大数据整合集聚应用。大力发展智能经济,促进人工智能与各产业领域的深度融合,促进语音图像识别、深度学习等关键技术研究,促进实时协同人工智能的 5G 增强技术应用,推动人工智能产业链发展。聚焦数字内容领域,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应用数字化技术,按照 4K 先行、兼顾 8K 的技术路线,推进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发展超高清视频内容制作,推动数字内容产业发展。

 (二)加快推进产业数字化

  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聚焦工程机械、轨道交通、中小航空发动机等重点行业,推动智能制造单元、智能生产线、智能车间、智能工厂建设,全面提升企业数字化水平。打造工业互联网供给体系,推进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引进、培育一批全国领先的解决方案供应商,打造多层次系统化平台体系。加快工业互联网应用普及,推动低成本、模块化工业互联网设备和系统部署应用,强化测试评估,提升企业数字化、网络化基础能力。深入推进中小企业“上云上平台”行动,不断提升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加快培育工业互联网 APP,促

 进企业生产管理关键环节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推进协同研发设计平台、个性化定制平台建设,培育制造业新模式新业态。加强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在优势产业集群和中小企业的推广,促进企业本质贯标,打造新型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

  推进服务业数字化转型。推进生产性服务业数字化发展,面向金融、交通运输、节能环保等行业,拓展数字技术应用场景,深化行业应用,推动智能物流、智慧交通、数字金融等领域发展。推进生活性服务业数字化升级,聚焦旅游、健康、养老、教育、餐饮、娱乐等领域,促进线上线下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利用,发展体验式消费、个性需求定制服务等新业态,把长沙打造成移动生活之都。

  推进农业数字化转型。聚焦农业生产、加工环节数字化改造,加快推广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在农业生产、加工、经营中的运用,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加工业全面深度融合应用。重点发展大宗粮食和战略性经济作物育、耕、种、管、收、运、贮等主要生产过程使用先进农机装备,提高农机装备信息收集、智能决策和精准作业能力,推进形成面向农业生产的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

  (三)着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聚焦我省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面向产业链数字化转型需求,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数字产业化领域,围绕超高清视频等行业,重点突破柔性显示、量子点、超高清等新型显示技术。围绕集成电路等行业,重点突破宽禁带半导体、CPU、GPU、DSP、SSD 等技术,发展

 面向通用芯片、专用芯片等领域的高端定制设计、研发、生产服务能力。围绕网络技术,推进 5G、6G、IPv6、时间敏感网络、新一代无线局域网等新型技术应用研究。产业数字化领域,围绕轨道交通、工程机械等行业,重点突破电控系统、高精度定位与姿态控制、多设备协同控制等技术。围绕工业机器人、高档数控机床等智能制造装备行业,重点突破工业传感器、系统软件、高可靠嵌入式控制系统等技术。前沿技术发展领域,突破高速运算系统、超并行处理体系结构等超级计算技术。面向无人驾驶等应用领域,突破以北斗、UWB 等为基础的高精度定位位置服务技术。利用信息技术推动超导、磁悬浮、微电子等前沿材料突破,引导新材料领域技术跨越式发展。

  (四)建设数字经济基础设施

 优化升级网络基础设施,加快 5G 基站及配套设施建设,形成连续覆盖城区及室内环境的 5G 网络,完善物联网部署,探索第六代移动通信(6G)、量子通信等新型网络建设,打造低时延、高可靠、广覆盖的新一代通信网络。提升大数据基础设施水平,推进数据中心、云计算设施建设,重点建设一批公共服务、重点行业和大型企业数据中心,探索跨区域共建共享机制和模式,形成布局合理、连接畅通的一体化服务能力。建设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实施工业互联网内网、工业企业外网建设升级,推动工业互联网二级解析节点建设,利用标识促进信息资源集成共享。发展高性能计算基础设施,继续加强超级计算、分布式计算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可持续发展的高性能计算应用生态环境。扩展提升演算能力,围绕大规模数据运算等领域,打造梯

 度层次化演算能力。完善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面向人工智能技术的公共数据资源库、云服务平台等基础数据平台,建立人工智能算法与平台安全性测试模型及评估模型。提升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加快地理空间信息技术、新一代信息网络等技术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推广智慧...

篇六:新时代数字经济发展主要方向

20年3月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Mar.2020第40卷第2期(总160期)

   Journal of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 Social Sciences )Vol.40 ( Sum No.160 )DOI :

 10.15896 / j.xjtuskxb.202002007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 OSID )[收稿日期]  2019 09 09[基金项目]   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2019A019 );陕西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 19JZ054 )[作者简介]   杨佩卿( 1989-  ),女,经济学博士,西安邮电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数字经济的价值、发展重点及政策供给杨佩卿 1 ,2(1. 西安邮电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1 ;2. 西安邮电大学 西部数字经济研究院,陕西 西安 710121 )[摘  要]   数字经济是一种新型经济形态,本文在对数字经济内涵、基本性质和主要特征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从理论分析层面阐述了数字经济的价值体现在数字经济与新发展理念的内在要求高度契合,数字经济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数字经济有助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新业态蓬勃发展、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指出新时代数字经济发展的重点和方向在于以数字产业化丰富信息产业发展模式,以产业数字化助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以治理数字化改善民生和提升社会管理水平。实践操作层面,从破解“徐匡迪之问”、健全信息基础设施、完善平台服务功能、发展壮大市场主体、培育数字经济人才、健全发展体制机制六个方面提出加快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供给。[关键词]   数字经济;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治理数字化;新发展理念;高质量发展[中图分类号]  F06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 245X ( 2020 )

 02 - 0057 - 09一、研究背景新一代网络信息技术革命席卷全球,并广泛渗透于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领域,重塑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及思维方式,人类社会迈入以数字化生产力为主要标识的发展新阶段。我国十分重视新一代信息技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作用,加快培育数字产业化,积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数字经济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与就业白皮书》显示:2018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31.3万亿元,同比增长20.9% ,占 GDP比重34.8% ;数字经济领域就业岗位1.91 亿 个,占 总 就 业 人 数 的 24.6% ,同 比 增 长11.5% 。数字经济已成为新时代我国发展最迅速、创新最活跃、辐射最广泛的新型经济形态,是我国经济提质增效、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重视,国内外学者对数字经济价值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数字产业化的发展。魏冬冬 [1 ] 认为,我国信息产业发展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存在诸如产业集中度过低、缺乏核心竞争力、创新网络建设滞后等一系列发展短板。詹晓宁等 [2 ] 分析指出,数字经济兴起所创造的大量新业态和新型商业模式,冲击了传统产业及传统商业模式。二是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李( Lee)等[ 3 ] 认为,信息技术与健康服务业的融合对于健康服务业发展的推进作用表现在改善服务质量、提升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强生产能力等方面。韦斯特曼( Westerman)等 [4 ] 指出,传统行业的大企业要保持领先地位,必须率先进行数字化战略转型,企业将从数字化转型中获得最大的商业收益。李晓华 [5 ] 认7 5

 为,“互联网+ ”具有连接一切、数据成为重要生产要素等技术特征,能够对整个经济的生产模式、产业业态和商业模式产生重大影响。刘海启 [6 ] 指出,数字农业将遥感等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学科有机结合,实现了对灾害、环境以及农作物长势的定期实时监控。何帆等 [7 ] 研究发现,我国数字经济政策对实体企业数字化变革业绩影响较大。此外,学者们还注意到数字经济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双刃剑”作用。何枭吟 [8 ] 认为,数字经济在推动全球产业整合升级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严峻的“数字鸿沟”问题。李忠民等 [9 ] 指出,数字贸易给基于传统贸易基础上构建的国际贸易体制机制、规章制度、监管执法等带来了巨大冲击和挑战。三是数字经济在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徐顽强 [10 ] 认为,数字经济正在对政府的管理理念、治理结构、行政程序、工作流程等方面进行重塑。龚沁宜等 [11 ] 认为,数字普惠金融对于农村贫困的减缓作用十分显著。综上,目前相关研究成果大多侧重于分析数字经济的应用价值,而较少对数字经济的内涵及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机理进行理论层面的系统研究。本文拟在理论分析层面,对数字经济的内涵本质、基本性质和主要特征进行全面把握,深入阐释数字经济的价值,指出新时代数字经济发展的重点和方向,从而系统搭建有关数字经济研究的理论分析框架,为数字经济的探讨和理解奠定理论基础;在实践操作层面,提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的政策供给,为我国数字经济实现“弯道超车”及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决策参考。二、理论阐释:数字经济是一种新型经济形态数字经济是伴随互联网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经济形态,其概念发端于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由于数字经济的内涵和外延始终在不断演进,人们对数字经济的认识也呈现出了一个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由表及里、逐步深入的过程。(一)数字经济的内涵所谓“数字经济”,是指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新型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讯技术(ICT )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 ① 。其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数字经济涵盖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治理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即信息的生产与使用,涉及信息技术的创新、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的生产与供给,对应信息产业部门,以及信息技术服务等新业态、新模式;产业数字化,即传统产业部门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表现为传统产业通过应用数字技术所带来的产出增加、质量提高及效率提升,其新增产量是数字经济总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治理数字化,即将数字技术运用到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领域,利用数字技术完善治理体系,创新治理模式,优化办事和治理流程,提升治理效率及综合治理能力。第二,数字经济是一种新型经济社会形态。数字经济以信息通信技术的重大突破为基础,以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融合驱动的产业梯次转型及经济创新发展为引擎,其概念与范畴、特征与边界、运行机理与架构等均产生了质的飞跃。数字经济内涵与外延不断拓展,是一种新型经济社会形态,推动着经济社会发生革命性、系统性和全局性的变革。第三,数字经济是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生产要素的虚实数字化融合是历史必然趋势,是数字化驱动信息科技发展的动力源泉,是社会转型新形态、经济变革新体制、生产力提升高效率的根本保障。(二)数字经济的基本性质数字经济是通过使用数字化手段从而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一种经济模式,该经济模式的运转在本质上遵循摩尔定律、达维多定律以及梅特卡夫法则。受到三大定律的支配,数字经济具有以下基本性质:一是数据依赖性。数字经济时代,数据成为了最有价值的资源。伴随着计算能力的提高和存储容量的上升,数据这一关键生产要素已经渗透到人类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一趋势不仅体现在以互联网和信息技术为主营业务的新兴行业,而且在加工制造、交通运输、金融等传统行业也极其显著,甚至政府公共领域也因数据价值带来了外部效益。二是快捷高效性。现代信息网络以光速传输信息,数字经济近乎实时地收集、存储、处理、分析和应用数据信息,促使人类能够在更短时间内进行信息传输和经济往来,减少了市场主体的交易成本,使现代经济活动更加灵活、快捷和高效。三是高度流动性。互联网技术进步带来的便利显著降低了企业进行远距离复杂活动的组织和协调成本,大多数经济活动都是通过虚拟网络空间以无形资8 5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http :∥skxb.xjtu.edu.cn① G20 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 [ EB / OL ] . ( 2016  09  20 )[ 2019 09 09 ] .http :

 ∥ / www.g20chn.org / index.htmll.

 产的形态完成交易的,用户所在地、交易发生地、产品使用地完全可以是不同的国家或地区。四是交互渗透性。随着经济数字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信息服务业大规模地向其他产业扩张,逐渐模糊了产业间界限,形成了以数据融合为核心的三大产业交互渗透的发展态势,这有助于行业整合,以及全球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产业组织模式的创新。五是网络外部性。每个用户使用网络产品得到的效用与用户总量正相关,用户人数越多,每个用户得到的效用就越高。这也意味着,用户数量越多,所能够创造的价值就越高,用户的参与、整合和协同越广泛,所有用户都可能从网络规模的膨胀性发展中接收到更多的利益,网络的价值将呈指数级增长。也就是说,在企业边际成本不变甚至下降的情况下,企业的边际收益能够实现递增。六是虚拟隐匿性。以网络连接和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数字经济,其经济活动相应建立在虚拟化的基础之上,由此产生的虚拟隐匿性交易方式实现了供需双方的低成本对接,经济分工合作得以精细化、全球化。数字经济这种“非物质化”的虚拟性质,使得交易双方倾向于隐瞒各自的真实信息,导致彼此确认真实身份的难度较大,这虽然很好地保护了交易双方的隐私,而一旦日后出现交易纠纷,将给相关部门的追责工作带来困难,同时也不利于税务机关准确进行税收征管。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数字经济在新时代还呈现出新的特点。一是增长快:随着互联网和物联网的蓬勃发展,以及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交汇融合,数据量以指数级呈爆发式增长,实现了人人、人物、物物之间的互联互通。二是创新快:创新是数字经济与生俱来的基因,数字经济所掀起的强大创新浪潮,正在对技术演进方式、产业格局、经济增长模式,以及社会经济形态进行着变革重塑。三是变革快:数字经济的创新成本和产品替代成本较低,创新成果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普及,从而对产品、组织方式和生产方式产生颠覆性影响,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革命性变革。(三)数字经济的主要特征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不断更新与运用,数字经济作为打开第四次工业革命之门的“钥匙”,正在以一种全新的经济模式席卷全球,给世界经济格局带来巨大变化。数字经济这种有别于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的新型经济形态,呈现出一些传统经济所不存在的独有特征,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数据资源成为数字经济的关键生产要素。数字经济时代,一切信息均能够以数字化形式表达、传送和储存,数据成为数字经济最为关键的生产要素和最有价值的新型资源。从微观层面讲,数据资源是企业的核心实力。企业竞争力的核心是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引领能力,而企业创新的核心则是对用户、环境等各类数据资源的挖掘获取和利用分析能力,目前基于数据的按需生产日益成为现实。从宏观层面看,蕴藏着巨大潜力和能量的数据已成长为社会重要的基础性战略资产。数据资源不仅被称作数字经济时代的“石油”与“货币”,更是被誉为“陆权、海权、空权之外的另一种国家核心资产”[ 12 ] ,是整个数字经济的生命源泉。第二,“云 + 网 + 端”成为数字经济的核心基础设施。数字经济条件下,数字基础设施基于“云 + 网 +端”的框架运行。其中,“云”即云计算,云计算拥有资源共享、可扩展性、高可用性、高容错率、快速部署、集约高效、按需付费等优势,能够使各类用户更加便捷、高效、低成本地使用各种网络计算资源。“网”不仅涵盖原有的互联网,还延展到物联网领域,网络承载能力不断提升、新增价值得到持续挖掘。“端”既是数据的来源,也是提供服务的界面,是指用户直接接触的移动设备、可穿戴设备、传感器、 PC ,以及各种软件应用。“云+ 网 + 端”的数字基础设施通过对传统物理基础设施进行数字化改造,促使以“砖和水泥”为代表的物理基础设施向以“光和芯片”为代表的数字基础设施转变,从而实现由工业经济向数字经济的时代转型。第三,平台经济成为数字经济的主流商业模式。与工业经济时代的垄断型企业不同,平台经济具有生态协作、开放共享、普惠包容等特性。以众创众筹、开放共享为主导模式的平台,通过极低的成本整合碎片化资源,促使资源使用权高效流动,资源的使用权和所有权加速分离,推动了“使用而非占有”“使用价值重于价值”等观念的普遍接受,完成了碎片化资源随时随地按需优化配置。加之共享经济的快速普及,使“大众广泛参与、碎片资源共享、生产消费一体”的核心价值深入人心,为中小企业的创新发展孕育了土壤,推动了数字经济的永续增长与持续发展。第四,知识智能成为数字经济的经济形态特征。数字经济时代,数字网络技术的创新及广泛应用推动了全球产业结构的进一步知识化和智能化,数据、知识、信息等新兴生产要素取代了资本和劳动力,成为决定产业结构竞争力强弱的关键力量;知识、数据等创造价值比例持续增加,经济形态向知识型、智能型转变;9 5杨佩卿   数字经济的价值、发展重点及政策供给

 财富被重新定义,其数量由支配信息、知识和智力的能力决定。智能技术使现代经济活动更趋智慧、灵活与敏捷,并已成为驱动技术创新和商业创新的核心因素。知识智能不仅能够改变生活场景,使人类的生活更加舒适,而且还能改变工作场景,“人机共事”将成为未来社会的常态。第五,个性多元成为数字经济的新型消费理念。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企业盈利模式逐渐由以生产为核心向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转变,企业能够凭借信息的获取和处理应对纷繁复杂的用户需求,准确定位市场特征与用户习性,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以客户为中心的数字营销服务体系,这为企业进一步开发适应市场的产品及提供个性化定制的服务奠定了基础,使产品和服务质量得到大幅度提升。同时,数字经济通过搭建电子商务交易平台,能够有效地提高消费者搜寻次数、降低市场搜寻成本,为消费者提供差异化、个性化的需求产品...

篇七:新时代数字经济发展主要方向

“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特征之一是以信息科技、数字技术和数据元素作为主要要素的数字经济将持续发展壮大,成为推动国家发展、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力量。新时代,要进一步厘清数字经济面临的机遇、挑战,找准发展方向和关键突破口,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发挥重要作用。一、数字经济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1. 数据要素的价值日益凸显,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CHINA

 OPENING

 JOURNAL开放导报2020年12月第6期

 总第213期December

 2020No.6

 Total

 No.213【数字经济】新时代数字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杜庆昊﹝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北京 100089﹞[摘要] 数据要素的价值日益凸显,数字经济新模式新业态的发展,使其为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注入新动能,成为畅通“双循环”的重要抓手。与此同时,在数据要素市场化相关体制机制建设、核心技术研究、数字经济在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层次融合、畅通数字经济循环等方面,我国数字经济发展仍面临不少瓶颈。要准确把握数据要素、技术创新、数字化转型、经济社会线上化、新基建等重点,围绕数据资产市场化培育“新要素”,围绕核心技术攻关打造“新动力”,围绕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发展“新产业”,围绕鼓励新消费打造“新业态”,围绕建设智慧城市推动“新基建”,围绕畅通数字经济国际循环致力“新合作”,围绕优化数字经济营商环境实现“新治理”,推动新时代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关键词] 数字经济

  发展形势

  主要方向 [中图分类号] F4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6623(2020)06-0076-07[基金项目]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重大研究课题:数字经济协同治理体系建设和相关政策研究。[作者简介] 杜庆昊,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信息技术部副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数字经济、政府经济管理。每一个社会发展阶段总有其特定的活跃生产要素。在农业社会,土地和劳动力是活跃要素;在工业社会,劳动力和资产是活跃要素;在信息社会,资产和技术是活跃要素。随着数据的积累、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和数据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数据时代即将来临,人类社会也将步入以数据为活跃生产资料的信用社会。信用社会的主要特征是数据的价值空前凸显,技术和数据将成为关键生产要素。中国是人口大国、互联网大国,数据要素资源丰富,在发展数字经济方面优势明显。公开数据显示,当前我国数据资源总量和数据资源中心数量分别约占全球的20%和23%,成为名副其实的数据资源大国和

 77全球数据中心。可以说,中国具有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得天独厚的条件。2. 前沿技术、颠覆式技术加速发展,数字经济前景广阔当前,5G、人工智能、产业互联网迎来发展风口,与之相关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新产业将成为今后重点突破领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即将出现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为我们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难得的重大机遇”。科技创新带动技术突破,技术突破带来动力变革,新技术新动力又赋能社会发展,带动社会整体向数字化方向转型。国家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党的十九大强调,要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近年来,我们制定了一系列推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数字化转型、新技术新业态发展的政策措施,新时代数字经济必将有更大发展。3. 数字经济是畅通“双循环”的重要抓手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时提出,“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要着力构建新格局、催生新动能、激发新活力、打造新优势、拓展新局面。从助力畅通“双循环”角度看,数字经济在优化资源配置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促进资源流通提高经济社会运行效率、拉动生产消费助推经济高质量增长、联通内外循环促进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国民经济运行畅通提供有效支持。从助力培育新动能角度看,数字经济是技术创新、模式创新、产品创新的典型代表,是新发展动能的重要来源。从助力释放新活力角度看,数字经济推动了资源配置市场化、供需匹配精准化、交易支付数字化、信息获取便利化,极大调动了市场主体创新的积极性。从助力形成新局面角度看,数字技术在舆论引导、社会治理、疫情防控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是推动新时代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重要保障。4. 数字经济新模式新业态的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注入新动能我国在有效应对疫情以及疫情给经济社会发展造成的影响时,解剖技术、生物技术、生物制造技术等得到广泛应用,推动科学技术取得突破性发展。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有冲击破坏作用,更有倒逼促进作用,在疫情防控中数字经济经受了考验,也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一方面,新型互联网经济快速发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企业生产和居民出行受限,大量消费和生产需求持续从线下向线上转移,数字技术、数字经济表现出巨大发展潜力。从生产端看,企业推行在线协同办公,推动经营业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不断推出各种数字新产品新服务;从消费端看,居民主要通过线上方式满足购物、娱乐等日常所需,线上消费习惯逐渐养成,“宅经济”逐渐形成。另一方面,产业数字化加速发展。在疫情防控期间,大数据的重要性得到充分展现,人员地理流动识别应用显著增加,交通运输行业数字化转型加速,数据助力社区治理颗粒度日益细化,很多行业“触网”成功,推动新时代产业数字化发展条件更为成熟。二、数字经济发展面临多重挑战1. 数据要素市场化相关体制机制尚未完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中的亮点之一,是数据被列为新型要素,参与生产、分配等经济活动。数据也从资产正式变为生产资料,成为影响和制约生产力发展的关键要素。将数据作为生产要素,事关市场资源配置、收入调节分配、生产力发展,也事关我国经济长期发展。但当前,数据共享难、流通难问题依然突出,数据的权属问题、估值问题依然模糊,数据的定价机制、交易机制尚未建立,数据要素市场化、数据交易制度化问题亟待解决。2. 核心技术不强影响数字经济发展质量当前,国家间的竞争实质是科技的竞争。科技直接影响一个国家的产业结构和经济质量,对国家的发展和稳定至关重要。数字经济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而蕴藏在信息技术中的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则是科技研发和科技创新的结果,也是科技竞争和科技突破的重点。当前,我国在一些关键领域的核心技术存在“卡脖子”现象,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问题较为突出,一定程度上将影响我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且这种状况短期内难以改变。在集成电路产业,如果离开国外的生产设备,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赖以需要的高精度芯片将无法生产;在

 78操作系统方面,家用电脑和手机的操作系统几乎都被国外技术垄断,信息安全、产业安全和经济安全隐患突出。近年来,主要国家都在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和数字经济布局,美国加紧对我国高科技技术、产业、企业进行制裁打压,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在与我们争夺数字技术制高点和话语权。3. 数字经济在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方面仍然落后伴随着全球创新格局的深度调整,世界经济总体进入经济业态更为多元、产品性能更为优质的高质量发展新时代。新时代着力推动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提升传统产业性能、培育新业态新产业是大势所趋。但是,当前我国产业互联网在部分领域发展比较缓慢,工业互联网没有形成规模效应,农业互联网总体效益尚不明显,服务业互联网发展程度参差不齐,数字技术的红利没有得到完全释放。新业态新模式发展迅猛,但流量效应尚未很好地转化为经济效应,鼓励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环境亟待完善。4.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层次融合有待加强一方面,在线教育、在线购物、在线办公、在线生产等发展较快,线上经济迎来新机遇;另一方面,旅游出行、餐饮娱乐等过度依赖线下消费场景的行业受损严重,相关市场主体受影响较大。较长时间的疫情防控状态使得人们在心理上、习惯上开始追求健康消费、居家活动,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人群聚集、卫生难以保障的线下活动将面临长期发展困境,亟待通过技术手段培育行业运行新模式,推动线下消费场景加快向线上转移。5. 畅通数字经济循环存在短板目前,在畅通数字经济循环存在短板。一方面,数字经济国内循环体系主要节点都存在堵点。在生产领域,很多核心数字技术和关键元器件、原材料不能实现自主可控,产业链存在断链风险;在分配领域,数据参与分配的制度体系尚未建立,数据要素价值未充分挖掘;在流通领域,产品溯源和无人配送进展缓慢,数字基建亟待升级换代,数字流通体系尚未建立;在消费领域,“线上经济”“无接触经济”“定制消费”等新消费模式亟待激活,国内数字消费市场潜力未完全释放。另一方面,数字经济国际循环体系也有堵塞风险。从“引进来”看,一些发达国家一直限制高科技技术出口我国,近年来有愈演愈烈之势,加之一些国家还在推动制造业回流和向第三国迁徙,数字经济发展的国际环境日趋严峻;从“走出去”看,近年来中国数字经济企业在国外投资发展屡屡受到一些国家的限制和排斥,数字经济产业融入世界经济的难度越来越大。三、准确把握数字经济发展的趋势和重点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电商网购、在线服务等新业态在抗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要继续出台支持政策,全面推进‘互联网+’,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既要遵循国家重大战略部署,也要考虑疫情影响这一“外生变量”,准确把握数字经济发展的趋势和重点。1. 数据成为重要资源疫情防控过程中,大数据在疫情信息采集、疫情演变追踪、疫情数据分析以及溯源预警、医疗救助和资源配置中得到广泛应用。大数据是数字经济时代的“石油”,是信息科技的基础。一方面,对数据资源的掌控、运用能力已成为国家软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数据在应对疫情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再次证明,数据资源已经成为战略性基础性资源,充分利用好高价值数据资源,能进一步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加快数字政府和智慧城市建设。另一方面,大数据及其解析能力已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可以从消费端采集消费习惯、用户评价等数据用于改进生产端,从而把消费者牢牢地吸附到自身产业生态中。企业只有将核心业务数据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中萃取更大的商业价值,进而优化产品,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2. 技术创新不断加强数字经济本质上来说是“创新经济”。随着5G技术的发展和算力能力的提升,数字孪生、数字交互信任、边缘计算等各种颠覆性技术不断出现,技术创新的速度将越来越快,科技创新将日益成为企业市场角逐的核心竞争力,数字科技将引领下一波经济发展浪潮。培育创新经济的核心是实现科学技术与经济活动的贯通。疫情防控期间,快速测温器、手势或语音控制电梯、无人值守机器人等新产品快速推出,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病毒

 79检测和病理诊断技术取得突破性发展,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取得积极进展。未来很长时间,新算法、新技术、新产品等数字科技,将通过成果转移、创业孵化等方式向商品转化,形成由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关键核心技术构成的产业新体系。3. 数字化转型步伐加快新冠疫情造成的空间隔离,使传统经济活动很难开展,有些甚至处于停滞状态。但数字经济摆脱了对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的高度依赖,依托数据、算法和通信技术等要素资源即可实现运转,凸显出独特优势。如果说2003年“非典”推动了数字经济领域电商的崛起,那么新冠肺炎疫情将会全面推动我国经济的数字化转型升级,数字经济也将成为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支撑。这次疫情也在一定程度上暴露出数字化建设还不均衡的问题。一些地方数字化建设起步较早,扫码登记、远程医疗、在线办公等得到广泛应用,在科学防疫、复工复产方面更加主动,显现出“得数字化者得先机”的趋势。未来,各地将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数字经济将迎来新一轮发展高潮。4. 经济社会深度线上化疫情引发数字经济新一轮“消费下沉”。对企业而言,由于复工进度延迟,企业主动寻求突破,将工作场景向线上迁移,远程办公、智能生产逐渐成为常态。对个人而言,疫情限制了出行,人们开始被迫聚焦并逐渐熟悉通过线上渠道满足个人生活需求。对于公共服务机构而言,服务从线下转移到线上,不仅是应对疫情的短期举措,也是快速回应社会诉求的需要。疫情防控期间多地使用的“健康码”成为数字经济下公共治理的一个缩影,既使普通居民迅速了解了疫情变化,也方便了社区数据迅速上报,最大限度解决社会治理中信息不对称的短板,提升了公共服务机构对疫情的精准判断和科学决策。可以说,数字经济正成为保障社会运转的重要支撑,经济社会深度线上化发展已成为新共识。5. 新基建加速建设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党中央把加强新基建作为有效应对疫情和构建内需体系的重要战略部署。从疫情防控实际情况看,受疫情影响和复工复产要求,线上经济活动需求高涨,产业互联网发展呼声强烈,对新基建的需求十分庞大。从需求侧来看,新基建有利于稳增长、稳投资和稳就业,也有利于消费升级,能够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从供给侧来看,新基建有利于推动创新发展和绿色发展,是抢占全球科技创新制高点的基础要件。比如,最近...

篇八:新时代数字经济发展主要方向

学院学报Journal of Huangshan UniversityVo1.23,NO.2Apr.2021第23卷第2期2021年4月黄山学院学报Journal of Huangshan University朱骏锋(中共宣城市委党校,安徽 宣城242000)关于数字经济热点方向研究现状及思考摘 要:从数字经济的概念演化入手,以历史与文献的视角就其技术架构、指标体系、产业融合、数字化治理、政策环境等5个研究热点对国内外数字经济研究内容进行梳理、分类、概括及评议,明晰数字经济内涵及关键要素,为深化数字经济应用性研究提供基础与保障。关键词:信息革命;数字经济;研究中图分类号:F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47X(2021)02-0050-03收稿日期:2021-02-20作者简介:朱骏锋(1983—),安徽旌德人,中共宣城市委党校理论研究室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国内外学者基于不同角度对数字经济定义进行了多元探索,如Kim认为数字经济是所有商品和服务以数字化交易的经济形式 [1] ;国内学者何枭吟认为数字经济是以知识和数字技术为基础支撑的一种新经济形态 [2] ;2016年G20会议将数字经济归纳为: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 [3] 。一、数字经济热点方向研究现状(一)技术构架研究技术构架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主要包括数字本身、数字技术、数字平台和机制体制等,是数字经济弥合“数字鸿沟”的关键。数字技术作为技术架构的基础,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点之一,主要有“信息通信技术(ICT)” “大数据技术” “区块链技术” “智能技术”等。其中,ICT作为一项重要的技术多次被提及。郑学党等从供给侧实施路径入手来研究国外数字经济战略,强调了信息通信技术产品及关联服务对我国数字经济战略发展的重要性 [4] ;焦月霞发现,中国ICT产业发展不足主要是因为ICT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之间发展不平衡 [5] ;部分学者对“大数据技术” “区块链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同样给予了关注。Tan等强调企业只有使用大数据技术,尤其是数据挖掘技术,才能在日益发展的数字时代有效运作 [6] ;刘海英认为在大数据技术下融入区块链技术,进行共享经济模式的创新,能够解决数据安全、共享及隐私等瓶颈问题 [7] ;齐明皓提出加强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技术研究,能够抢占数字经济发展的制高点和话语权 [8] 。同时,国内部分学者认为数字平台也是发展数字经济的关键一环,如刘刚等认为对平台的组织和制度进行创新,能够驱动数字产业的发展 [9] ;且数字平台建设能逐步填合区域间“数字鸿沟”[10] 。数字作为数字经济最基本的要素,其本身也极具研究价值。费方域等探讨了数据权属及抓取规则,认为对数据应采取宽松的竞争政策 [11] 。此外国外某些学者将网络平台视为战略资源,Banalieva等提出网络将扮演着治理模式和战略资源双重角色,建议将网络优势作为独特的战略资源 [12] 。(二)指标体系研究数字经济的指标体系是衡量和深化其发展的关键,基于理论和实际的双重考虑,国内外众多机构和学者都在试图构建全面且合理的指标体系。欧盟发布了数字经济与社会指数(DESI),分为网络连接、网络应用、人力资本、数字技术的应用和数字技术的管理5个方面 [13]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提出了衡量数字经济的指标,包括基础设施、社会治理、创新能力、数字产业等方面 [14] 。美国搭建了衡量数字经济的框架,设有数字化程度及应用、经济指标的数字化影响、新形态数字领域,并对美国数字经济规模进行了估

 第2期算 [15]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从经济规模、基础构架、产业基础、融合运用4个层面构建了数字经济指数(DEI指数)[16] 。此外,部分官方及民营机构及院校也针对数字经济指标体系开展了一系列研究。林庆康、陈芳、单志广等分别基于产业融合、质量内涵、三元空间理论等构建了不同指标的数字经济发展评价体系,均具有一定的学术参考价值 [17-19] 。(三)产业融合研究数字经济的发展历程是数字技术与产业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过程,也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趋势,正成为产业提质增效和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使产业发展焕发新生机,数字技术越发展,其融合要求越强烈,融合的过程也越快速。Greve探讨了数字经济产业融合发展对欧洲福利国家企业就业和融资产生的影响 [20] ;张勋等提出数字金融能够促进中国包容性增长,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起到正向积极意义 [21] ;任保平等建议通过完善基础建设、优化发展环境、鼓励创新等方法来解除产业融合发展困境 [22] 。(四)数字化治理研究数字经济以产业为核心,配套数字化治理为保障,在治理现代化这个重大命题提出后,有关数字化治理成为数字经济的重要保障和持续动力。Li等认为通过整合信息通信技术基建,开发新城市治理运营模式,便于智慧城市的数字化治理 [23] ;Kang等认为应采用各种排列方式的科学研究方法来解决数字治理领域的问题 [24] ;Erkut认为数字化治理不能单纯以数字方式提供政府服务,要使人们参与决策过程的治理结构,同时避免政府滥用大数据 [25] 。(五)政策环境研究数字经济的制度保障属于顶层设计,需要政府实施并加以引导,这对数字经济发展起着风向标作用。由于其现阶段发展的不完善性和滞后性,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之一。Sheng等认为中国数字经济相关法规和执法不完善且滞后,加大金融和债务风险,需由政府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 [26] ;钟春平等通过对比和借鉴美国数字经济发展状况,提出中国发展数字经济应加强顶层设计,重视数字技术研发、保护和转化等政策措施 [27] ;高富平认为数字要素的市场化需要制度保障,这也是目前数字经济发展的困境和难点 [28] ;Chen认为数字经济能够大大减少市场摩擦,但对市场有效运作提出了更好要求,而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精心设计竞争政策及相关法规来提高市场绩效 [29] 。二、关于数字经济研究方向的思考基于以上分析,为找到既适合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又可以同国际接轨的道路,加快明确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方向和阶段性任务,提出如下建议。(一)增加数字挖掘和获取的探索数字经济指标体系的建立受制于相关数据的获取和甄别,应积极推动数据管理部门和统计部门深层次融合合作,创新数据统计调查方式方法,建立权威原始数据库,确保数据真实性和可靠性,发挥数字这个生产要素应有的作用,使得理论模型研究结果趋近于实际情况,能够真实反映市场变化和趋势,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有效的指导意见。(二)开展“三产”深层次融合的探究目前国内关于数字经济“三产”融合研究较为浅显,均基于区域农村现状,提出转型升级、深化融合等建议,数字经济应用仅仅停留在电商层面,对现实指导意义不大。应积极加强“大农业” “智慧农村”发展等方面的研究,将数字化技术融入农业发展,将农业做大做强,积极对接城市产业,强化产业链发展,主动寻求上下游配套产业,建立国内“三产”融合及评级指标数据机制,为真正实现“三产”融合发展提供理论基础。(三)加强数字经济政策环境的研究加强数字经济顶层设计研究,制定大方针政策,配套相应执行措施,尽快引导建立适应数字经济发展需要的市场体制机制。加快落实国家制定的数字经济相关政策,引导社会组织和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引入第三方监管和评估机制,相关执行政策跟随市场发展变化动态调整,缩短和发达国家之间的数字鸿沟。(四)强化数字化治理的探讨国内在社会治理方面方兴未艾,数字化治理方面研究更是处于起步阶段,主要集中在互联网平台经济治理。由于国内对数字经济发展持包容审慎态度,基于“避风港原则”和“红旗原则”的责任认定渐现成效,但是在网络交易和信息平台投诉方面缺乏法律保障,且数据泄露、大数据“价格歧视”等问题亟需解决;此外数字化城市治理和社区治理研究尚处于摸索阶段,应尽快建立线上线下数字化治理评价体系研究,不断优化完善数字化治理体系和能力。(五)关注数字经济中就业问题的进展经济结构的变革势必会对就业产生一定的冲击,并会引起社会连锁反映,随着数字技术不断的推广和应用,生产效率不断提高, “三产”对劳动力的需求减少,即体力劳动者和服务人员会逐渐减少,甚至被替代,存在一定的结构性失业风险,可能会提升社会治理难度。与此同时,数字经济产业也会产生新的就业岗位,就业人员能力素质的提高同样值得关注。国外在数字经济对就业的影响方面研究相对较多,国内应结合国情加强在数字经济就业方面的研究。朱骏锋:关于数字经济热点方向研究现状及思考 · · 51

 黄山学院学报 2021年参考文献:[1]Kim B,Barua A,Whinston A B. Virtual field experi-ments for a digital economy: a new research methodol-ogy for exploring an information economy[J].DecisionSupport Systems,2002(32):215-231.[2]何枭吟.美国数字经济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5:4.[3]中国国信网.二十国集团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EB/OL].[2020-10-21].http://www.cac.gov.cn/2016-09/29/c_1119648520.htm.[4]郑学党,赵宏亮.国外数字经济战略的供给侧实施路径及对中国的启示[J].经济研究导刊,2017(6):154-158.[5]焦月霞.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杭州: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8:31.[6]Tan K H,Ji G J,Lim P,et al. Using big data to makebetter decisions in the digital economy[J].InternationalJournal of Production Research,2017(5):4998-5000.[7]刘海英. “大数据+区块链”共享经济发展研究 — —基于产业融合理论[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8(1):91-95.[8]齐明皓.深度学习:数据经济新动能 — —兼论对我国实体经济智能化转型升级的启示[J].经济问题,2018(10):27-32.[9]刘刚,马犇.数据驱动型经济发展的组织和机制研究[J].经济纵横,2016(12):39-45.[10]刘刚,张昕蔚.欠发达地区数字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机制研究 — —以贵州省数字经济发展为例[J].经济纵横,2019(6):88-100.[11]费方域,闫自信,陈永伟,等.数字经济时代数据性质、产权和竞争[J].财经问题研究,2018(2):3-21.[12]Banalieva E R,Dhanaraj C. Internalization theory forthe digital economy[J].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2019(50):1372-1387.[13]European Commission. DES1 2015:Digital Economyand Society 1ndex. Methodological Note [R].Brussels:European Commission, 2015:31-37.[14]Brynjolfsson E, Collis A. How should we measurethe digital economy? [EB/OL].[2020-10-20].https://hbr.org/2019/11/how-should-we-measure-the-digital-economy.[15]OCDE. Measuring the Digital Economy: A New Per-spective[M].Paris:OECD Publishing,2014:15-20.[16]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17年)[EB/OL].[2020- 10- 21].http://www.cac.gov.cn/2017-07/13/c_1121534346.htm.[17]林庆康,吕华侨.产业融合视角下数字经济发展评估实证研究 — —以合肥市为例[J].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19(1):111-113.[18]陈芳.中国数字经济发展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杭州: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9:14-17.[19]单志广,徐清源,马潮江,等.基于三元空间理论的数字经济发展评价体系及展望[J].宏观经济管理,2020(2):42-49.[20]Greve B. The digital economy and the future of Euro-pean welfare states[J].International Social Security Re-view,2019(7):79-93.[21]张勋,万广华,张佳佳,等.数字经济、普惠金融与包容性增长[J].经济研究,2019(8):71-86.[22]任保平,何苗.我国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困境及其路径选择[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50(1):40-48.[23]Li F, Nucciarelli A, Roden S, et al. How smart citiestransform operations models: a new research agendafor operations management in the digital economy[J].Production Planning & Control,2016,27(6):30-35.[24]Kang W, Wang Y. China Digital Governance Develop-ment Review Over the Past Two Decad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in the DigitalAge (IJPADA),2018,5(3):21-23.[25]Erkut B. From Digital Government to Digital Gover-nance: Are We There Yet?[J].Sustainability,2020,12(3):16-18.[26]Sheng A, Geng X. The Challenges Confronting China’sDigital Economy[J].International Monetary Review,2018,5(10): 40-45.[27]钟春平,刘诚,李勇坚.中美比较视角下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J].经济纵横,2017(4):35-41.[28]高富平.数据经济的制度基础 — —数据全面开放利用模式的构想[J].广东社会科学,2019(5):5-16.[29]Chen Y. Improving market performance in the digitaleconomy[J].China Economic Review,2020(7):4-7.责任编辑:曲晓红Literature Review and Thinking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DigitalEconomy ResearchZhu Junfeng(Party School of Xuancheng City Committee of CPC, Xuancheng 242000, China)Abstract: Starting from the evolution of the concept of digital economy a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history and literature, this paper sorts out, classifies, summarizes and evaluates the research content of dig⁃ital economy at home and abroad in t...

篇九:新时代数字经济发展主要方向

字经济发展规划纲要

 (2020 — 2030 年) )

 2020 年

 10 月 月

 前言

 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更高级的经济阶段,是以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为关键生产要素,以数字技术为核心驱动力,以现代信息网络为重要载体,通过数字技术深度融合应用,不断提高传统产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加速重构经济发展方式与政府治理模式的新型经济形态。

 当前,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走向深度融合,驱动着传统经济深刻变革,催生层出不穷的新业态新模式,全球正迎来百年未有之变局。就中国而言,数字经济已成为当下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2019 年, 中国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达到 35.8 万亿元,占 GDP 比重达 36.2 , 对GDP 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 67.7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加快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浙江省提出积极争创国家数字经济示范省,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杭州市全面推进数字经济“三化融合”,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从中央到省市各级政府对于数字经济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作为浙江大湾区建设和“拥江发展”的主战场,SS正加速进入数字经济、“后峰会、前亚运”等多重战略红利叠加时代,孕育着下一个黄金 20 年的新蓝海。作为全国工业强区和民营经济改革创新引领区,SS正面临着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优化与经济增长新动力培育的关键期,全区上下正全力推进“创新强区”战略和产业数字化变革。此时坚定不移地发展SS数字经济新生态,推动数字经济和制造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将为SS实现由“县域SS”迈向“国际SS”、由“块状经济”迈向“平台经济”,由“工业时代”迈向“数字时代” 提供最强发展推动力。

 本规划纲要正是基于对数字经济新时代发展机遇的把握,基于对

 SS制造业强区的产业基因的深刻认识,结合SS当前经济发展现状 与实际,为SS勾勒出既应对数字经济新发展要求、又具有SS特征 的数字经济目标蓝图、发展路线图以及相应的发展策略和保障措施。为促进数字经济的健康发展,特编制《SS区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纲要》, 规划实施期限为 2020-2030 年,其中,重点实施期为 2020-2025 年, 远期展望至 2030 年。

 I

 目

 录

 前言 ........................................................... I 一、SS数字经济发展背景 ......................................... 1 (一)数字经济大发展 ....................................... 1 (二)制造业大变革 ......................................... 3 (三)区域格局大调整 ....................................... 5 (四)地域发展方式大转换 ................................... 6 二、SS数字经济发展基础 ......................................... 8 (一)四大优势 ............................................. 8 (二)四大劣势 ............................................. 9 (三)三大机遇 ............................................ 10 (四)三大挑战 ............................................ 11 三、总体思路 .................................................. 13 (一)指导思想 ............................................ 13 (二)发展原则 ............................................ 13 (三)总体定位 ............................................ 14 (四)发展目标 ............................................ 15 四、培育SS数字经济新生态 ...................................... 19 (一)“产业数字化”:打造数制深度融合的产业路由器 .......... 19 (二)“数字产业化”:以数字赋能为牵引,发展多层次数字新产业体系 ............................................................ 20 (三)“城市数字化”:建设数字经济应用场景最优区 ............ 23 五、布局SS数字经济新格局 ...................................... 25 (一)构建“一核心、三圈层”发展布局 ........................ 25 (二)第一圈层:数字经济核心发展区 ........................ 26 (三)第二圈层:数字经济辐射融合区 ........................ 27 (四)第三圈层:数字经济制造升级示范区 .................... 28 六、 明确四大主攻方向 ......................................... 29

 II

 (一)平台打造:产业数字化能力中心建设 .................... 30 (二)名校支撑:数字产业化应用技术创新中心建设 ............ 31 (三)产业突破:数字经济赋能实体经济的三条路径 ............ 31 (四)城市智能:城市数字化场景应用聚合行动 ................ 32 七、落实四大发展实施工程 ...................................... 33 (一)产产融合工程 ........................................ 33 (二)产业链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 35 (三)产业样板示范工程 .................................... 37 (四)技术创新工程 ........................................ 38 八、保障措施 .................................................. 39 (一)组织机制保障 ........................................ 39 (二)产业环境保障 ........................................ 40 (三)土地利用保障 ........................................ 41 (四)科技金融保障 ........................................ 41 (五)人才资源保障 ........................................ 42 (六)完善指标体系 ........................................ 43 九、名词解释 .................................................. 45

 1

 一、 SS 数字经济发展背景

 (一)数字经济大发展

 数字经济引擎地位日益凸显。

 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增长 乏力的背景下,以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特征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应运而生,数字经济因其在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促进传统产业提质增效方面的显著作用,被国际社会公认为是开辟经济增长的新源泉。数字经济已然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全球经济走向复苏的新依托。中国信息通信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0年)》显示,2019年,我国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达到35.8万亿元,占GDP比重达到36.2%,占比同比提升1.4个百分点。按照可比口径计算,2019年我国数字经济名义增长15.6%,高于同期GDP名义增速约7.85个百分点,数字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进一步凸显。总体上,我国数字经济规模不断扩张、贡献不断增强。数字经济无疑已成为当前乃至今后五到十年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数字经济结构持续优化。

 就数字经济结构而言,其主要包括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两个方面:就数字产业化来看,2019年我国数字产业化增加值达7.1万亿元,同比增长11.1%。数字产业结构持续软化,软件业和互联网行业占比持续提升;就产业数字化而言,2019 年我国产业数字化增加值约为28.8万亿元,占GDP比重为29.0%。就两方面的横向比较看,产业数字化正在不断巩固其在数字经济中的主导位置,2019年产业数字化增加值占整个数字经济的比重高达80.2%。产业数字化经济增加值与数字产业化经济增加值的比值持续提高,表明我国数字技术、产品、服务正在加速向各行各业融合渗透,对其他

 2

 产业产出增长和效率提升的拉动作用不断增强。当前,承接消费互联网时代而来的数字经济正在引发各领域、各行业的业务形态变革和产业结构调整,在5G、物联网等数字新基础设施的推动下,数字经济与各实体产业深度融合的数字经济2.0时代已经到来。

 数字经济发展模式全面革新。

 以产业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 经济 2.0 时代相比于以消费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经济 1.0 时代,在经济发展模式方面出现了新的演进特征。价值贡献方面,从过度依赖需 求侧升级转变为需求提升与供给效率改进并重;平台模式方面,零和博弈、寡头垄断、赢者通吃的“窄平台”被破除,开放共享、共生共赢的“宽平台”成为核心;发展主体方面,掌握产业 know-how,掌控产业链,具有丰富应用场景的产业公司话语权更大,互联网公司更多将与传统产业领域的竞争优势形成互补,共同打造“数字生态共同体”。显然,在数字经济 2.0 阶段,产业数字化的发展正由单点应用向连续协同演进,数据集成、平台赋能成为推动产业数字化发展以及数字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

 SS 数字经济发展亟需观念更新。

 近年来,SS全区上下

 正全力推进产业数字化变革。2018 年区委区政府发布数字经济四年双倍增计划、2020 年发布实施新制造中心计划。从具体举措上,SS区持续开展了“机器换人”“工厂物联网”和工业互联网培育等专项行动。依托丰富的制造业场景,SS的数字经济发展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2019 年SS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速在杭州全市领先,规上工业企业智能化改造覆盖率达 79%;已形成了包括传化智能供应

 3

 链服务平台、万向离散制造工业互联网平台、恒逸化纤工业互

 4

 联网平台、兆丰机电的离散型制造业数字化建设平台、先临三维的“3D 造·智能造”3D 打印互联网云平台在内的省级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 5 家。就目前来看,SS数字经济以制造业改造升级为主线来展开,取得了一些局部突破,但要实现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SS区仍亟需突破既有资源和观念束缚,把握数字经济 2.0 阶段产业数字化发展的新态势来谋划数字经济发展新蓝图。

 (二)制造业大变革

 制造业转型升级正处关键节点。

 当前国际产业分工体系正在重塑,各国注重将制造业创新发展作为驱动经济发展转型的核心力量,制造业已经重新成为全球经济竞争的制高点。中国制造业体量庞大,体系完整,在经济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2010年以来,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始终保持在30%左右,增加值持续增长,2019年已高达26.9万亿元。从制造业的发展趋势和历史阶段判断,当前中国制造业正处在重塑发展理念、调整失衡结构、重构竞争优势的关键节点。

 数字赋能正在加速制造业变革。

 从当前中国制造业发展趋势看,数字经济正在为制造业全面升级提供最大推动力。数字技术以其强大的使能赋能价值,在与制造技术加速融合的过程中,对制造业的竞争形态、组织方式、空间布局带来了颠覆性变化。从竞争形态看, 数字经济赋能制造业全价值链,社会化创新成为核心;从组织方式看, 数字经济引发高端生产性服务业(高端要素资源,高价值环节)在数字经济要素密集区集聚,促进制造业价值链出现两种分离的趋势,即总部与加工基地分离、研发基地与生产基地分离;从空间布局看,数 字经济深刻改变制造业的区域经济地理,“智造中心-制造腹地”的

 5

 全新空间布局模式逐步形成。

 浙江制造业腹地亟需升级。

 改革开放以来,以民营经济大本营著称的浙江,块状经济成为支撑浙江省区域发展的重要产业组织形态。以制造业为主的块状经济在浙江区域经济发展中历来占据主要位置。但就当前来看,块状经济长期发展过程中累积的一些结构、要素矛盾正在日益凸显,浙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还存在“产业层次低下、创新动力不足、规划引导缺失、平台支撑不力”等诸多瓶颈。而数字经济所特有的平台赋能价值,恰恰可以为浙江制造业破解上述瓶颈提出新的解决路径。以数据驱动供给侧效率改进,连接上下游环节构筑产业链,破解产业层次低下且散乱的问题;以数字经济应用整合关键服务要素,破解创新要素缺乏的问题,为产业公司提供完整的数字经济服务生态;以工业互联网平台、制造业数字化能力中心、制造业技术创新中心等为支撑,为中小企业提供“共生共赢”宽平台支持,破解平台支撑不力的问题。显而易见,以块状经济为特征的浙江制造业腹地,正在呼唤数字经济赋能制造业的超级服务中心,以此为牵引,推动整个长三角南翼制造业腹地的高质量发展。

 杭州全面实施 “ 新制造业计划 ” ,力补制造短板。

 就杭州制造业发展现状看,与国内制造业发达的其他省市相比,杭州市在制造业发展方面存在总量、增速、投资、产业层次、企业吸附力等诸多方面的明显不足。就杭州市内部而言,与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相比较, 杭州制造业发展已呈现明显的动力不足迹象。为推进杭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2019年杭州市吹响了全面实施“新制造计划”的集结号,决心实现数字经济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双擎驱动”。就目前形势看, 杭州已经形成的数字经济生态需要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进行深度融合,一方面数字经济的再发展需要广阔的制造业应用场景做为支撑,

 6

 另一方面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数字经济为其赋能。即:杭州奋力推进的“数字经济第一城”目标需要注入新的为制造业使能赋能的新内涵,才能真正实现深度耦合的“双擎驱动”新态势。

 SS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亟需新增长动能。

 制造业是SS的 “金名片”,也是SS的立区之本。就当前现状来看,SS区工业主 体地位依然扎实,规模总量不断扩大,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依然突出; 制造业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化纤产业集群优势突出,并在智能网联汽 车、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量子通信等新兴产业领域抢先布局;数 字融合转型成效初显,依托万向、恒逸、传化等龙头企业,在两化融 合发展、智能化改造、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但也 应该看到,SS与国内其他制造业发达地区相比,在发展质量、发展 动力和发展效率方面还存在明显差距。一方面SS工业大区...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