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不确定宏观背景下企业的理财现状(7篇)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不确定宏观背景下企业的理财现状 不确定 现状 理财

篇一:不确定宏观背景下企业的理财现状

  

  六安市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现状调查研究报告

  作

  者

  杨蓝芬

  摘要: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促进作用。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全面建立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给我国中小企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目前六安市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要改进的地方也比比皆是。我们通过对六安市40家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进行实地调查研究,试图为探索中小企业的发展提出新的思路。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和访谈,分析六安市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现状,总结该市当前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关键词:六安市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现状

  问题

  对策

  正文:

  一、研究背景

  (一)六安市中小企业发展概况

  截至2013年年底,六安市企业约有15000家,其中中小企业约有6000家。约占企业总数的40%。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有660户,其中大型企业4户,中型企业74户,小型企业582户,中小企业占全市规模工业企业数的99.4%。近几年,六安市中小企业迅速发展,中小企业的发展前途将不可限量。六安市中小企业在推动六安市经济的发展、增加社会就业和提高政府税收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可见六安市中小企业在六安市整个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并对

  经济发展具有巨大支撑作用。

  (二)六安市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现状

  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体系中,中小企业是最具活力的部分之一,它们生产规模小、经营模式灵活,生产成本低、效率高。但同样的中小企业的发展常常受到经济、法律和制度上诸多因素的制约。就目前的经营情况来看,很多中小企业由于资产规模小,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不强,财务制度不健全,同时又受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和体制的影响,导致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情况。分析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解决问题的对策,以促进中小企业的改革与发展,是当前会计界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财务管理工作作为企业微观管理的组成部分显得越来越重要。搞好财务管理,组织好资金运作,处理好财务关系,不仅可以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而且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着企业的兴衰成败。

  二、研究问题

  (一)所有权、经营权不分,管理者专业水平差

  中小企业典型的管理模式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高度统一企业的投资者同时就是经营者这种模式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了负面影响。中小企业中相当一部分属于个体、私营性质在这些企业中企业领导者集权、家族化管理现象严重,企业没有或无法建立内部审计部门,即使有也很难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二)六安市中小企业经营规模小,实力较差

  中小企业由于利用财务杠杆而带来的到期不能偿还债务,使其丧失偿债能力。陷入财务危机甚至破产的可能性,表现在特定的时间点上,资金的流出量超过流入量而产生的不能偿还本息的收支行财务风险。

  借贷的增加导致中小企业所有者权益的波动性,表现在中小企业利息税前的资金利润率下降或借贷利率超过利息税前的资金利润率时,由于负债可能使企业经济效益下降,企业只有资金率会以更快的速度下降,甚至可能导致企业亏损的风险。

  中小企业的财务风险贯穿于企业整个系统,与企业技术开发,生产经营等各方面有关,受社会经济活动中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而且中小企业的财务风险与企业的负债经营高度有关,因此,小企业的负债规模应与其流动资产相匹配。

  (三)财务管理观念陈旧,财务管理水平低下

  一是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财务管理观念陈旧,过分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管理中一味地注重控制成本的绝对额,靠减少短期投人来提高企业利润。

  二是财务管理内部人控制,财会人员任用“家族化”“亲缘化”。中小企业财务会计职位多由家族成员或有血缘关系的人员出任,缺乏健全有效的财务管理机制,缺乏相互约束与相互制衡的内部控制机制。三是财务管理职能无法发挥,重会计核算,轻财务管理。中小企业限于生产经营环境或产品的制约,经营活动涉及的时空范围相对狭

  窄,资金流转简单、资金流动量和结存量小,导致其会计业务相对单一,并使企业会计职能仅限于日常的记账、算账和报账上,而组织、控制、监督、预测、预算、检查和分析等财务管理职能作用很难得到发挥。四是会计信息失真,会计造假、违规现象严重。许多中小企业为达到融资、避税、转移或隐匿资产等目的,往往虚造数据,少列收人、多列支出、设置账外账和小金库,编制多套会计报表,应付银行、工商、税务等各种不同的会计信息需求。

  (四)财务控制不到位,内部控制制度缺失。

  由于财务监控不力,很多中小企业相当部分属于私营性质,企业的投资者同时也是经营者,这种模式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了负面影响。具体表现在对现金管理不严,造成资金闲置或不足,未参加生产周转;应收账款周转缓慢,造成资金回收困难;存货控制薄弱,造成资金呆滞;重钱不重物,资产流失严重。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总的来说残缺不全,财务清查制度、成本核算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等基本制度不健全。中小企业大多数仍是家长式管理,财务是由老板单线控制,但是往往又控制不住,于是出现了财务整体管理混乱、会计基础工作薄弱、缺乏风险控制系统等情况。有些中小企业虽然有公司管理规定和相应的财务制度,但是在具体操作中却因难以严格把关而导致制度和规定名存实亡

  三、研究目的和意义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已逐渐成为支撑我国经济增长、促进市场繁荣、扩大就业和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当前经济全球

  化,市场竞争激烈,我国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也面临着极大的机遇与挑战,我们知道财务管理是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是企业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财务管理主要是运用价值形式对经营活动实施管理,通过价值形式,把企业的一切物质条件、经营过程和经营结果都合理地加以规划和控制,达到企业效益不断提高、财富不断增加的目的。

  因此,财务管理既是企业管理的一个独立方面,又是一项综合性的管理工作。

  然而,作为一项科学的管理手段,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六安市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也显现出来,财务管理基础薄弱、财务制度松散、企业资金积累能力弱,以及资本结构不合理,成本管理和控制体系不健全等等。所以关注六安市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问题,加快财务管理创新,促进六安市中小企业的改革与发展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课题

  四、研究方法

  (一)制定工作计划,到相关的中小企业去进行实地的走访,找寻相关资料,充分了解六安市的中小企业存在的财务管理方面的问题,进一步挖掘中小企业的发展潜力。

  (二)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参观整治较为成功的别的城市的中小企业,并结合六安市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初步认知。然后老师带领我们分析调研结果,选取六安市地区最具代表性的一些企业进行二次考察,收集资料为中小企业的整治管理做准备。此后,老师对我们的研究分析进行调整,确定企业的整体整治管理方案并开始深入。根据工

  作计划表定期向老师汇报,所有工作在老师的带领下组成员自主完成。小组将广泛征集中小企业意见,采取问卷,访谈,观察记录等形式进行实地调研,尽可能符合实际。

  (三)将传统的财务管理方式和先进的科学的财务管理模式相结合,对实地考察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定性分析,最后将以论文等方式展现给六安市的各个中小企业,希望能抛砖引玉。

  五、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调研工作组织的实施

  我们从656户中小企业名录中随机抽取100户企业,并以发放问卷和现场调研两种形式进行了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37份,本次收回问卷的37户被调查企业(为便于表述下文简称调查企业)包括农副产品加工、食品加工、建材加工、医药、电子、造纸、机械、汽车零部件制造等行业,调查企业涵盖了全市大多数支柱行业,企业分布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二、调查企业基本情况

  1、调查企业成立时间:在所调查企业中,有24户企业是2000年至2009年间成立的,占调查企业数的88.9%;只有3户是2000年以前成立;调查企业平均成立时间8年。

  2、调查企业注册资本:调查企业注册资本除了一户50万元和一户10018万元以外,其他25户企业注册资本在200万元至7000万元之间,调查企业平均注册资本为3474万元。

  3、调查企业职工人数:调查企业职工人数在35人至1100人之

  间,平均每个企业职工人数为364人。

  4、企业资产情况:调查企业资产在576万元到61895万元之间,平均每个企业资产规模为14118万元。调查企业净资产最少的300万元,最高的26789万元,平均每户企业净资产6903万元。

  5、企业负债情况:调查企业负债最少的271万元,最高的35109万元,平均每户企业负债7401万元。

  三、调查企业财务管理情况

  (1)企业基本情况:

  企业性质

  民企36.67%个体46.66%其他16.67%

  流通6.67%其他40%企业所属的制造33.33%服装20%行业

  公会人数

  3人以下3-5人40%5人以上10人以20%13.33%26.67%最低资格

  会计从业资初级职称

  中级职称高级职称5%格60%23%12%(2)企业财务情况:调查问卷显示,调查企业实现全部销售收入15.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6.4%,户均企业实现销售收入5764万元。调查企业实现利税总额634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3%,户均企业实现利税244万元户。

  四、调查的结果分析

  (一)政府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1.中小企业的经营规模小、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差、资金经营的能力差等决定了它通过市场融资资信很低的特点。这从客观上要求国家通过稳定的融资机制给予适当的扶持。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制定了针对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及优惠政策,在这方面我们应该借鉴国际经验。值得欣慰的是,中国已开始着手这方面的工作。比如,中国出台了《关于鼓励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和《中小企业促进法》,但在执行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进一步修订相关法律法规。

  2.加快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是以服务为宗旨的中介组织,不能以盈利为主要目的,担保费的收取,不能以增加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为代价。国家经贸委、国家工商总局、财政部等十部委不久前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中小企业信用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这标志着中国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社会化信用体系建设开始启动。值得注意的是,在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过程中,要把建立信用担保制度和建立其他社会化服务体系(如中小企业资信评估机构,中小企业投资及融资信息服务机构,中小企业联合会等)结合起来,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形式多样的服务。

  (二)面向市场,采用科学投资策略,解决资金短缺的难题

  一方面,为了回避投资风险,中小企业应稳健理财,适时扩大规模。中小企业的成长过程充满风险,中小企业要发展,关键是要稳健理财,科学投资。对风险程度大的项目、决策面临不确定性的风险方案应主动回避。在实践中,中小企业应尽可能采取中、短期投资模式,加强投资项目的考察和论证,不断优化投资方案。另一方面,中小企

  业投资应以对内投资方式为主。一是新产品试制的投资,中小企业的产品,其市场占有份额有限,企业拳头产品也有一定的生命周期,如果不断有适销对路的新产品上市,同时又不断淘汰陈旧的老产品,这样可在市场竞争中始终处于不败之地。二是对技术设备更新改造的投资应当重视,应作为企业的一种长期策略。三是人力资源的投资,尤其是管理型人才和技术型人才的拥有,是企业制胜的法宝。可以采用招聘的方式引进人才;也可以通过对内部现有人员的培训来提高他们的技能和素质。

  (三)改变陈旧的观念,全方位转变企业的财务管理理念

  财务管理观念是指导财务管理实践的价值观,是思考财务管理问题的出发点。面对新的理财环境,若企业不能全方位转变财务管理观念,就很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

  1.树立人本化理财观念。重视人的发展和管理,是现代管理的基本趋势。企业的每项财务活动都是由人发起、操作和管理的,其成效如何主要取决于人的知识、智慧和努力程度。因此,在财务管理中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扬弃“以物为中心”的观念,要理解人,尊重人,规范财务人员的行为,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财务运行机制,强化对人的激励和约束,其目的就是要充分调动人们科学理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树立资本多元化理财观念。加入WTO后,资本市场开放,市场准入门槛降低,大批外资银行和外国企业都将进驻中国,大量的外国资本将涌入中国市场。中小企业应抓住这一契机,积极寻求与外资合

  作,提高管理水平,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优化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3.树立风险理财观念。中小企业防范风险有两个重要途径:一是制定翔实的财务计划,通过计划将不确定因素确定下来,使企业产生应对变化的机制,减少未来风险的影响;二是建立风险预测模型,有预见地、系统地辨认可能出现的风险,变被动为主动,防患于未然。

  (四)强化资金和应收账款的管理,加强财务控制力

  1.提高认识,把强化资金管理作为推行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贯彻落实到企业内部各个职能部门。由于资金的使用周转牵涉到企业内部的方方面面,企业经营者应转变观念,认识到管好、用好、控制好资金不单是财务部门的职责,而是关系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各个生产经营环节的大事。所以要层层落实,共同为企业资金的管理作出贡献

  2.提高资金的营运效率,形成合理的资金结构,确定合理的负债比例,使资金应用得到最佳的效果。在改善资金结构的同时要维持一定的付现能力,以保证日常资金运用的周转灵活,预防市场波动和贷款困难的制约,确定最佳的现金持有量。

  3.加强对存货及应收账款的管理。近年来,很多中小型企业陷入经营流动资金紧缺的困境,加强存货及应收账款管理是重要的解困措施。加强存货管理,尽可能压缩过时的库存物资,避免资金呆滞,并以科学的方法来确保存货资金的最佳结构。而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当应收账款发生后,企业要采取各种措施,尽量的按期收回款项,否则会因拖欠时间过长而发生坏账,使企业蒙受损失。对应收账款进行账

  龄分析,编制账龄分析表,看有多少欠款在信用期内,有多少欠款超过了信用期。对不同时间的欠款,企业应采取不同的收账方法,制定出经济、可行的收账政策,对可能发生的坏账损失,则应提前提取坏账准备,充分估计这一因素对损益的影响。

  (五)加强内部控制,改变僵化的管理模式,加强财会队伍的建设

  目前,不少中小企业会计账目不清,信息失真,财务管理混乱;企业领导营私舞弊、行贿受贿的现象时有发生;企业设置账外账,弄虚作假,造成虚盈实亏或虚亏实盈的假象等等。究其原因,(1)企业财务基础薄弱,会计人员素质不高,又受制于领导,无法行使自己的监督权;(2)企业领导的法制观念淡薄,忽视财务制度、财经纪律的严肃性和强制性。为解决好上述问题,一是中小企业要严格执行从业人员养老、医疗等保障制度,以吸引更多高级财务管理人员到中小企业发挥作用。二是企业的财会人员,要加强培训和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特别要学习《会计法》、《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增强财会人员的监督意识,要求会计人员持证上岗。三是企业领导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只有通过企业财务人员和领导人员甚至全员的共同努力,才能改善企业管理状况,提高财务管理,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

  讨论

  (一)项目的创新点和特色

  本项目的目标明确、针对性强、服务于地方区域经济发展。

  本项目研究六安市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问题,通过调查走访发现目前

  六安市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给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二)解决的关键技术

  采取理论分析与调查访谈相结合的方法。

  我们将实地调查六安市的中小企业,访谈中小企业的负责人或财务部门负责人,从企业内部获得真实资料数据,并了解财务管理理论在六安市中小企业的应用现状。

  (三)可行性分析

  (1)成员做过一年多的有关方面的调查,分析。现有三十多份关于六安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现状研究调查表。

  (2)收集了关于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方面的资料。

  (3)申请人现居六安本地具有地理优势。

  (4)具有专业的指导老师,老师参与过省教育厅3个科研项目,有丰富的科研经验和很强的专业指导能力。

  (四)研究的应用价值与学术价值

  (1)应用价值:财务管理是企业经济管理的核心,对于中小企业而言,财务管理对于增加利润、提高竞争力和保护多方利益等具有重要意义。财务管理是一项涉及企业经营活动全过程的具有综合性的科学管理活动。作为企业经济管理的中心环节,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投资、筹资等方面的决策,直接关系到企业财务战略的选择,牵动着各利益相关者的切身利益,甚至会影响到企业的兴衰荣辱。研究分析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现状有利于提高中小企业竞争

  力,加快企业发展。有利于规范中小企业资金的获得和合理使用,实现利益最大化目标。有利于保护国家、劳动者、投资者和企业等多方利益的实现。(2)学术价值:提出了创新点和新问题,对六安中小企业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可以把专业理论进一步和社会现实相结合。

  结论:六安市中小企业要获得长远发展必须要有清晰的长期发展战略,企业运营和财务管理策略必须放到企业长期发展战略层面考虑,从里到外营造一个利于企业长远发展的格局。以现代财务管理理论为依据,从改善中小企业生存、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加强企业自身管理等方面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对策,并进一步提出了原则性和针对性的建议。解决中小财务管理问题还需要转换思想。现实表明,六安市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表面上的反映是企业规模和管理层素质问题,而深层原因是体制和制度问题。因此仅靠出台一些政策是不足以解决问题的,必须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快制度调整,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出发来综合考虑民营经济发展问题,要培育咨询机构,引导并鼓励中小民营企业改变原来的思维,加强自身的建设。

  参考文献

  [1]贾晓娟.浅议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困境及对策[J].中国电子商务,2010,(5).[2]朱玫林.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问题与改进对策[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3]宋克杰.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0,(5).

  [4][7]倪素请.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现状的分析[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1).

  [5]倪素请.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现状的分析[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1).

篇二:不确定宏观背景下企业的理财现状

  

  浅析中国当前基金行业

  一.我国基金业的发展现状

  基金作为一个新兴而有生命力的行业,在我国的发展不过几年的时间,从开始出现时的规模小、无秩序,在国家大力发展资本市场的宏观指导下,逐渐发展成为社会投资的一股巨大的力量。到1998年初,全国共有各种基金近百家,总资产100亿元左右。1997年底我国出台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这对促进我国基金业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1998年3月23日,开元、金泰两只基金公开发行上市,这次封闭式基金的发行标志着我国基金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程。2001年9月,由华安基金管理公司成立了我国第一支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华安创新,到2001年底,我国已有基金管理公司14家,封闭式证券投资基金34支,年末基金净值为847亿元。2002年开放式基金在我国出现了超常规式的发展。2004年6月1日备受关注的《证券投资基金法》终于正式实施,为我国基金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根本保障。截止到2007年中期,开放式基金个人持有者比例已经接近90%,个人投资者的持续入场使得基金持有人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基金作为一种有效的理财投资渠道,经过十年的发展历程,已经深入人心。基金投资者队伍迅速壮大,过去依托保险公司等机构投资者的格局,在2006、2007年个人投资者投资基金热情高涨的背景下发生改变,2006年末中国开放式基金持有人数首次突破1000万户,而到2007年末个人投资者在开放式股票类基金持有的比例更是达到90%以上。个人投资者成为基金市场的主力。这对于做大零售业务的银行来说,无疑是一块巨大的蛋糕。从2006年和2007年迅速增长的基金代销金额和收入额看,也验证了这一结果。尽管2008年受股市下挫的影响,基金代销收入占银行中间业务收入的比重有所下降,但基金市场投资者格局个人化特点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2008年底个人投资者在开放式股票类基金持有比例为86%左右,只有轻微回落。2004年以来,封闭式基金的机构投资者持有比例始终围绕在50%左右,但2008年个人投资者持有比例首次突破60%,新发行封闭式基金个人投资者持有比例更是

  高于60%.未来,个人投资者占绝对优势的情况很难在短时间内发生根本性逆转。商业银行应该抓住这个机遇,将基金业务和个人业务更紧密地结合起来。

  二.近年来基金热销背后的问题

  (一)财富效应引发基金热销

  2006年是中国基金业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一年,在股市全面上扬的背景下,证券投资基金取得了惊人的业绩。基金丰厚的回报使得基金市场迅速壮大,基金新增只数与首募规模都创出历史新高。从2001年9月份第一只开放式基金华安创新成立以来,基金业快速发展,基金只数呈几何级数式的增长。据中国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统计,2006年共有89只开放式基金募集设立,新募集设立的基金数量接近前五年募集设立的开放式基金数量总和的一半。基金的热销不仅表现在基金只数的不断增加,基金发行规模的迅速膨胀更是惊人,2006年12月7日嘉实策略增长基金的发行,更是创下一天之内募集419亿元的天量记录。据中国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统计,2006年89只基金募集规模3887.72亿元,相当于2005年62只新基金总募集资产的四倍,接近前五年开放式基金募集资产的总和。

  (二)基金销售中的非理性及其问题

  在基金投资回报丰厚的刺激下,投资者购买基金的热情高涨是正常的,但在这股热情的背后所表现出的问题却令人担忧。

  首先是持有人结构散户居多。在基金发行日见频密,规模日益膨胀,在基金投资者的队伍迅速扩大的同时,基金持有人结构也开始发生变化,散户成为基金尤其是开放式基金的绝对主力。持有人结构散户化的主要问题是散户化的过程中是表现出来的盲目性。这种盲目性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基金缺乏最基本的了解,只要有基金发行就排队抢购,很多投资者甚至购买之后还不知道基金为何物。二是投资者对基金有不切实际的收益预期。许多投资者将基金当成了发财的工具,有的把毕生的储蓄取出来买基金。三是对风险缺乏足够的认识和思想准备。有些投资者把基金等同于储蓄,并没有意识到其中的风险;很多投资者只看到了基金辉煌的现在,不知道基金惨淡经营的过去,对基金未来经营的不确定性没有充分的估计。在基金发行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投资者的盲目性和不成熟是基金业面临的最大的问题。

  其次是基金公司只追求发行规模。管理费是基金管理公司的生命线,募集资金规模越大,意味着基金公司可以收取更多的管理费,争取发行更多的基金、采取各种手段扩大基金发行规模一直是各基金公司努力的目标。

  每一种类型的基金都有一个最佳的规模,并不是规模越大越好,规模过大往往会影响基金的运作效率,由于目前国内市场有限,基金规模太大会给基金的运作带来很大的困

  难。特别是在市场疯狂的阶段,基金销售量越大,运作更是困难,基金经理将面临着被动投资的境地,进一步推高股价。由于可供选择投资标的有限,基金持股高度集中,一旦出现风吹草动就会导致相互杀跌,从而加大市场的波动性。

  再次基金管理规模迅速上升带来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基金公司的服务质量下降。基金规模扩张意味着持有人数量的增加,不少基金公司的客服人员储备和客服配套措施已经明显跟不上,同时新基金数目的攀升,令基金管理人才供给倍加紧张。基金数量的增加需要更多的基金管理人才,但由于基金管理人才本来就很紧缺,加上基金公司激励机制不健全导致的人才流失,使得基金管理人才,特别是优秀的基金经理严重不足。基金管理人才的缺乏、基金经理素质的下降使基金的经营业绩和投资者的利益难以得到保障,影响基金的长远发展。

  三.经济危机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影响以及对基金行业的冲击

  (一)对金融市场的影响

  在出口方面,可以预料的是我国宏观经济的外部环境将由于此次席卷华尔街的金融风暴而更显严峻。外需下降意味着外国消费者对高附加值产品和低附加值产品需求的同时下降。简言之,整个世界会减少从中国进口商品的数量,从而基金交易数量随之下降。

  加大国内进口商品成本。进口方面,由金融风暴带来的冲击则与美元汇率密切相关,目前国际市场上大宗商品几乎都以美元定价,美元走势的强弱决定了大宗商品价格走势的高低。我国进口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付出的成本也大为增加。

  重创国内金融市场信心

  。经济危机带给金融机构的损失和震动相当大,华尔街五大投行拥有强大的投资和研究团队,资产超过数千亿美元,信息资源也极为丰富,这样大型的投行也纷纷倒闭,说明了此次危机的严重性。具体到中国而言,影响市场信心,使中国的投资者心理蒙上了一层阴影。

  给国内金融机构带来直接损失。一方面,我国的金融机构、投资者持有较多的次级债券,形成实际损失;另一方面,金融危机导致美国出现衰退,它会传导到中国来。

  (二)对基金行业的影响

  经济危机对金融市场造成巨大影响,也给中国的基金业带来挑战,基金曾一度下跌,行业处于萎靡状态。但是反过来,一次重大的历史机遇可能正悄然而至,今天的中国比任何国家和任何时候都更具备抓住这一机遇的能力,对此,我们应保持清醒认识。

  (一)中国的货币体系、银行体系和资本市场体系相对独立。纵观当前国际经济形势,由于发达国家金融一体化的特点,美国的危机使得欧洲、日本、加拿大等发达国家无一幸免。中国是不多的受危机影响较小,相对置身于美国金融危机之外、并能在这场危机中能够掌握主动权的大国。

  (二)中国的宏观和微观经济基本面尚好。无论是在改革开放的30年,还是美国发生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经济持续的高速增长,这种增长势头并没有因为近年来美国等发达经济体经济的衰退受到影响。即使是在美国饱受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我国宏观经济的增长和国内企业微观面的业绩增长仍然是良好的。所以被人称为世界经济衰退沙漠中的绿洲,具有强大的内需市场的开拓能力和强大的经济发展潜力。

  (三)我国目前的财政和金融状况良好。和国际上主要发达国家遇到金融危机的特点不同的是我国资金相对充足。从银行资产来看,由于商业银行的上市,治理结构也得到了大的改善,因此,银行的资产质量是比较好的。从外汇储备看,1.8万亿美元的储备也使得我们面对这场金融危机有足够的自保能力和应对能力。从国家财政收入看,2007年高达5.1万亿的财政收入,能使我们有足够的能力在这场危机中保护自己。

  (四)中国具备庞大的内需市场开拓潜力。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出口会有一定影响,但中国13亿人口和庞大的内需市场是世界上任何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即使在美国发生金融危机的背景下,虽然美国消费的倒退使得我国出口受到一定的限制,但是庞大的内需市场一旦通过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启动,是完全可以通过内需弥补出口下降的。从投资的角度,中国庞大的城镇和城市的基础设施有大量的项目需要资金,带动经济。无论是从资金的供应还是从项目的选择上,都有较大的潜力。我们应对美国金融危机的能力是足够的。

  总的来说中国的基金业受经济危机的影响比世界其他国家小,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以及适宜的发展空间。

  四.完善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市场的必要性及建议

  我国的资本市场是一个典型的新兴市场。实践表明,基金具有专业理财优势、理性投资行为和规模经济效应,对我国资本市场结构的完善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由于非理性的基金热投和无法预计的经济危机,完善我国证券投资基金非常重要:

  人们普遍认为我国的基金市场发展迅速并且发展的十分良好,但是在思想上还是较为保守,并且认为相关的法律还不健全。

  首先,在所有被调查的对象当中,几乎每个人都认为我国现在的基金运营情况很好,而且其自身暂时拥有一批闲散资金的话则会优先选择投资基金。

  在对基金的认识程度及所购基金了解情况方面,多数人在获取基金知识时愿意相信报刊杂志和官方宣传手册的介绍。另外就是靠收看电视或听销售人员的介绍等渠道。而在购买基金之后,则主要是通过查阅帐单,或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的传播来了解自己所购买基金的盈亏等重要事项。

  说到人们的思想对于基金投资稍显保守这方面则主要表现在所有调查对象中有九成的人目前最多的金融资产仍为银行存款,而在投资基金时,又有九成的人投资数量相对较少,基本怀有一种试试看的心理,即使赔了也不会折本太多。在选择基金的时候就表现的更加明显:有四成多以上的人会选择保本基金,而其他的人则会选择风险相对较大的基金类型,大多数人还是回选择封闭式基金而非开放式基金。

  在这次调查中,对于基金投资经验而言,结论是79%的人的基金投资经验不到两年,有的甚至是丝毫没有经验,是第一次大胆的尝试,随社会的潮流。另有21%的人群是拥有基金投资经验达两年以上。他们在对待基金投资的态度上则表现的成熟、稳健的多,相对能够沉着应对基金市场中不可避免的一系列变数。

  在基金投资的方式上,有四成多的人还是选择到银行去,通过银行进行基金投资。有三成以上的人则选择到证券部门进行交易。目前这也成为一种时髦,吸引着更多的已经投资或是将要投资的人。另有15%的人则是通过基金公司直销的方式进行基金投资,因为他们认为这样可以省去许多中间环节。剩下的人中大部分就是通过网络交易、网上支付的方式进行基金投资,这一方便快捷的方式已受到越来越多的投资者的青睐。

  在购买基金之后,许多人显得不安,尤其是那些以往毫无经验,第一次尝试基金投资的人。包括他们在内的近一半人在投资基金之后,特别紧张于投资的盈利与否,每天都要查看基金净值或者是收益率,这在无形中给自己的心理和日常生活上都造成了一定的负担。而有三成多的人在此方面就表现的相对洒脱。只是偶尔查看一下自己帐户的盈亏情况,觉得差不多了就赎回。还有13%的人则较为频繁的申购、赎回基金或是进行基金的转换。我认为这在一定程度上是没有耐心的表现,而这也恰恰正是其在基金投资市场上不太成熟的表现。

  所有金融投资都是风险投资,都会有风险的存在,当然基金也不会例外,但由于其是由专门的理财公司或专业的理财个人为我们进行理财,因此基金投资的风险大大降低。在所调查的对象之中,接近七成的人认为投资基金基本上是没有风险的,即使是有风险那它的亏损也不会太大,对所投资的费用主体起不到支配作用。剩下的人中,有的直接认为投资基金必然有风险,那么肯定会有亏损的可能;而有的人根本就不清楚,这也就暴露出了我国基金投资市场中存在着不可忽视的盲目投资的问题,而这也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总之,完善基金体系,对于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完善金融体系的功能、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改革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保护基金持有人的利益、促进基金管理公司的公平竞争以及保证监管部门的有效监管都是必不可少的。

篇三:不确定宏观背景下企业的理财现状

  

  企业财务风险现状与对策

  为了强化企业资金控制的平安可靠结果,就必须保证财务管理体系中的各类机构都能够依照国家法律条令细致化贯彻落实自身理财职责。

  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遭遇各式各样的风险,当中财务风险问题最需要引起重视,一旦该类环节处理上出现任何偏差,都将瞬间令企业丧失生存和竞争活力。因此,笔者在此主要针对企业财务风险内涵、控制现状、遗留问题,以及日后合理化应对战略等内容,加以有序探讨。希望能够为日后各类企业可持续竞争开展,提供较为丰富且可靠的指导性建议。

  财务风险管理作为一类创新化管理方式,如今在各类企业之中大力推广执行,其核心存在意义便是动态化观察校验特定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缺陷,并及时提供可靠的预警信号,防止有关危机效应的持续扩散之余,推动企业朝着可持续开展方向不断前行。但是因为我国在该类领域上实践经验不够丰富,因此针对特定企业财务风险进行控制期间出现了多重问题,及时发现这方面问题并结合最新理念和手法加以克制应对,显得尤为紧迫。

  企业因为无法精准化预控内外环境因素,使得其最终收益和预设指标产生严重偏离迹象,这便是企业财务风险。

  现阶段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日渐完善,企业也同步面临愈加严峻和复杂的社会经济环境,根本无法确保及时获取精准化的生产经营信息。由此企业财务活动便遗留诸多不确定隐患。在此类背景下,尤其是我国国有企业,普遍呈现出盈利水平低下、亏损严重,甚至资不抵债等不良状况。

  1.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内部存在问题

  第一,不能针对特定投资工程给予完善化的调研分析。即在未能理清企业财务风险滋生原委的前提下,就随意制定出县官决策方案。须知主观判断必然造成冒险行为和财务风险,使得企业不能到达预设效益目标并面临严峻的竞争危机。第二,员工财务风险意识极度缺乏。主要是许多企业在实际经营管理环节中,未曾积极推广宣传财务风险管理理念,而一些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因为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缺乏,容易造成相关风险处理工作的失误,给企业埋下了巨大的平安隐患。再就是许多企业内部财务管理职责关系极为紊乱,包括各类机构之间并未严明划分各自权责,使得资金管理出现诸多矛盾。

  2.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外部存在问题

  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面临诸多外部环境要素,包括社会文化、经济、资源和法律环境等要素,对于财务管理质量都有着深入性影响。单纯拿市场经济环境因素为例,如今相关行业竞争对手数量急速增长,产业类型也愈加丰富,一旦说财务决策出现误差,就会令企业提早步入更深的开展困境。另外,汇率的波动迹象,会令企业筹资本钱同步变化,面对日益强化的风险状况,如假设宏观经济环境不能平衡性运行,企业的盈利空间便会急剧缩减。

  1.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内部防范对策

  (1)加强经营管理

  采取企业之间联营和对外投资多元化控制等战略,保证及时将相关财务风险加以分散化处理。一旦说企业经营过程中面对一些风险较为庞大的投资工程,便可以考虑和其余企业合作进行投资,其间树立起共同提供收益和承当风险的协议,防止因独立承当过重的投资压力而滋生出财务风险控制的漏洞。另外,在多重经经营管理

  环境下,即便是局部产品因为滞销而给企业带来一定数量的经济损失,经营管理主体也可以考虑借助其余产品收益予以抵消,进一步辅助企业合理贯彻预设的`各类收益标准指标。

  (2)缩短运营周期

  这局部周期强调的是企业透过资源生产途径实现销售收入速度的快慢结果,如假设周期愈来愈短,证明特定企业现金回笼速率就愈快,相反便更慢。不过因为不同企业技术实力、供给链管理模式等存在差异,这局部周期也不尽相同,一些工艺复杂的行业周期便可维持在几个月以上,工艺稍微简易地往往控制在几天以内。不管何种企业,想要在当前剧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站稳脚跟,就必须在持续提升企业产品和效劳质量出根底上,全面缩短运营的周期范畴。

  (3)正确处理企业筹资战略和投资战略

  首先,筹资战略处理方面。须知资金渠道和筹取方式不尽相同,最终企业保存的资金本钱数量和承当的相关风险也将存在广泛性差役。因此,日后相关企业在处理筹资战略过程中,务必要予以权衡风险和本钱关系,争取结合丰富实践经验和企业所处现状制定富有针对性的筹资方案。须知财务杠杆越大,股本收益率便会同步提升,不过也会面临较为严重的财务风险,所谓最优质化的资本结构,便是在维持企业收益和风险平衡状态根底上,获取的迎合企业特征的资本结构。因此,企业有必要强化对流动负债的监视管理力度,同时提升短期资金应用能效并且降低本钱,为日后一切高端化生产经营模式拓展,奠定根底。其次,投资战略处理方面。企业能够用于投资的主要包括可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账款和存货等,而在做出任何投资决策前期,都需要企业管理者进行流动和获利性合

  理化把控。尽管说这类方式能够强化企业的变现和偿债潜能,但是也会限制企业最终获利数量。因此,日后尤其面对一些固定资产和长期证券等投资工程,基于资金数额大、时间跨度长、未来报酬难以确认等因素,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务必要加以细致化调查和校验分析,保证制定投资战略时能够统筹规划,防止给企业日后长远化经营开展,造成任何不便问题。

篇四:不确定宏观背景下企业的理财现状

  

  对企业财务危机的理性分析

  学生姓名:

  用户名:

  所属教学服务中心:指导教师:

  对企业财务危机的理性分析

  摘要:企业在其经营过程中,可能会随时遭受各种内外不利因素的侵袭从而引发财务危机。企业财务危机对企业本身及其利益相关者产生巨大影响,大量的企业危机还是宏观金融危机的重要微观基础。在我国,各种原因造成的财务危机和企业失败、破产频繁发生,造成了大量的职工下岗,严重影响了社会安定和金融稳定。一个公司在倒闭之前,总会呈现财务状况不断恶化的迹象,经营者必须高度重视那些可能导致财务恶化的早期信号,及时将那些可能危及企业生存的问题彻底解决。可以说,财务危机已成为制约企业发展不可回避的关键问题。本文对企业的财务危机作了浅要的研究与探索,旨在分析如何提高我国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就必须加强对企业财务危机的防范与治理,以便为企业提供一个良好的经济环境,避免或减少财务危机所产生的危害。

  关键字:企业;财务危机;理性分析

  目录

  摘要.................................................................................................................................................II一、企业财务危机概述..(1)(一)企业财务危机的含义(1)(二)企业财务危机的基本特征(1)1.财务危机的客观积累性(1)2.财务危机的突发性(1)3.财务危机的复杂性(1)4.财务危机的灾难性(2)5.财务危机的可预见性(2)

  (三)企业财务危机的危害(2)二、诱发企业财务危机的原因(2)(一)企业过度扩张(2)(二)企业偿债风险过高,短期支付能力严重不足(3)(三)企业内部控制中风险控制出现问题(3)(四)企业突发的风险事件(3)三、企业财务危机的征兆(3)(一)财务结构明显恶化(3)(二)财务预测在较长时间内不准确(3)(三)借入资金到期不能偿还,企业信誉不断下降(3)(四)自有资金严重不足,过度依赖贷款(3)(五)财务报表不能及时公开(4)(六)企业市场竞争力不断减弱(4)(七)企业经济效益严重滑坡,长期处于弱势状态(4)(八)关联企业趋于倒闭(4)四、企业财务危机的诊断(4)(一)安全等级法(4)(二)财务指标综合法(4)五、预防财务危机的对策(5)(一)企业财务危机的控制(5)1.定期进行财务的综合分析(5)2、建立财务危机预警系统(5)3.平衡企业扩张速度和稳健企业经营关系(5)4.抓好经营关系中的关键控制点(5)(二)企业财务危机的防范(6)1.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6)2.企业应在技术、人事、管理方面予以积极配合(6)3.拓宽企业融资渠道(6)4.加强企业财务监管(6)(三)企业财务危机的化解(6)

  1.快速查找现状,及早面对现实(6)2.拓宽、拓新产品市场(6)3.拟定短期行动方案,尽快缓解当前危机(6)4.争取相关利益各方的协助与支持,尽量减轻企业的财务压力(6)5.对企业进行整改(7)6.进行财务重组和产权资本运作(7)参考文献(8)致谢(9)一、企业财务危机概述

  作为一种人工系统和有机体,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始终处于各种风险之中。由于内部条件的变化和外部环境的变迁,企业很难长久地避免出现危机乃至失败。企业在其经营过程中,可能会随时遭受各种内外不利因素的侵袭从而引发财务危机。企业财务危机对企业本身及其利益相关者产生巨大影响,大量的企业危机还是宏观金融危机的重要微观基础。在我国,各种原因造成的财务危机和企业失败、破产频繁发生,造成了大量的职工下岗,严重影响了社会安定和金融稳定。特别是在遵循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丛林法则”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出现财务危机,甚至破产失败更是常见的现象。

  (一)企业财务危机的含义

  企业是以经营获利为基本活动的单位,企业生存乃至发展是以持续经营为前提的,持续经营以能够收抵支为前提,可见资金是维系企业生命之根本,一旦资金链中断,将直接摧垮企业生存基础。我国许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着经营寿命不长的现象,企业破产倒闭极为常见,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相当一部分企业是由于财务危机的爆发才终止了企业经营活动。而所谓财务危机,是指企业财务活动处于失控或遭受严重挫折的危险和紧急状态,盈利能力和偿付能力实质性削弱,企业处于破产困境,是财务失衡、紧张和恶化的外在表现。是企业无力支付到期债务或费用的一种经济现象,其实质是由于企业对财务风险失去控制造成的。一个公司在倒闭之前,总会呈现财务状况不断恶化的迹象,经营者必须高度重视那些可能导

  致财务恶化的早期信号,及时将那些可能危及企业生存的问题彻底解决。可以说,财务危机已成为制约企业发展不可回避的关键问题。财务危机具有由潜伏到发展到恶化以至最终爆发的阶段性特征,是一个动态过程。要提高我国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就必须加强对企业财务危机的防范与治理,以便为企业提供一个良好的经济环境,避免或减少财务危机所产生的危害。

  (二)企业财务危机的基本特征

  自20世纪三十年代起,国内外学者就开始了企业财务危机问题的研究。但由于所处环境、背景、经历的不同,不同的学者对财务危机概念仍然存在不同的认识,没有形成认同度较高的概念。因此,我们很有必要去探究财务危机的特征,以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遏制财务危机的爆发。

  1.财务危机的客观积累性

  财务危机的客观积累性表现为期间概念,财务危机往往是企业一定时期各种经营活动与财务活动失误的综合,它是反映企业一定时期在资金筹集、投资、占用、耗费、回收、分配等各个财务管理环节上所出现的失误,而非会计报表上某一时点上某一项目的失误。亦就是说,财务危机积累是各种财务活动行为失误的综合反映。比如在筹资和投资决策方面,由于筹资渠道不畅通,不能保证投资计划顺利实施,,以至投资效益不能如期实现或因投资决策失误造成资金回收困难,或因筹资结构与投资结构配比不当造成还款期过于集中。在生产方面,由于管理不善造成生产成本费用居高不下形成亏损,或产品质量不达标导致产品积压;在营销方面,市场定位不准或促销手段落后或售后服务跟不上以至造成产品滞销等等诸多因素的综合作导致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现金流出量大于流入量以至企业不能按时偿还到期债务而引发了财务危机;在营销方面,市场定位不准,促销不利,造成产品积压;在理财方面,对财务活动缺乏合理的规划与控制,出现资本结构不合理、筹资结构与投资结构不匹配、现金收支混乱以及财务舞弊等。这些问题的日积月累,最终使企业财务步入危机。

  2.财务危机的突发性

  财务危机由于受到许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其中有些因素是可

  以把握和控制的,但更多因素是爆发性的、意外性的,有的甚至是急转直下的,企业无法应对这些突如其来的变化,财务危机就表现为突发性。例如,某企业经营状况良好,但在事先没有察明的情况下,一个长期贸易伙伴突然宣布倒闭,造成数额巨大的应收账款不能收回,而使企业陷入困境。在突变性这一特征显现时,若在承担短期风险的控制能力范围内,企业则可以安心度过风险;反之,若超过短期承担风险的最大

  限度,那么企业将陷入危机。

  3.财务危机的复杂性

  任何一个企业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总是因其周围和内在的环境的转变而受到影响或制约。财务危机的形成有很多方面的原因夹杂在一起。如果企业对环境的某些因素的不适或者企业在经营活动某一过程的失误、财务行为的过失等都有可能带来财务危机,而这些企业经营环境复杂化、经营过程复杂化、财务行为方式复杂化均表现为财务危机的复杂性。企业的财务危机复杂性首先表现在受企业经营环境复杂化的影响。企业不仅要面对国内市场的竞争,还要面对国际市场的竞争;不仅面对传统产品市场的竞争,而且要面对高科技产品市场的竞争。其次是是受企业经营过程复杂化的影响。企业生产经营不是简单的一个过程,而是一个连续不断的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每一个环节的失误都可能导致财务危机。最后是企业受到财务行为方式复杂化的影响。无论企业在筹资、投资、资金使用、资金回收和利润分配等等这些环节中其中哪一个环节出问题,都可能会导致企业财务危机。

  4.财务危机的灾难性

  企业财务危机的发生将给企业带来灾难性的损失。当企业发生财务危机时,虽然也有不少企业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化解了危机,避免了破产,但企业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它往往需要大刀阔斧的改革、壮士断臂般的重组,增加代理成本、资金成本等。财务危机虽然包括很多不同的情况,但不管是资金管理技术失败,还是企业破产或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任何一种情况的都会导致毁灭性的的结果。例如,因资金管理技术失败而引发的偿债能力不够问题,可采取措施加以补救,如通过协商、求得债权人让步、延长偿债期限或进行债务重组或通过担保、资产抵押等形式借新债还旧债。这样做虽然可以避免破产,但企业也会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如增加了资金成本或提高了财务风险程度。而至于破产,则会给企业带来毁灭性的的灾难。

  5.财务危机的可预见性

  由于企业的财务危机是在一个企业运行过程中长期的各种经济问题堆积起来导致的结果,因此,在财务危机爆发之前都是由预兆的。这就给了企业的财务人员足够的时间来防范这种矛盾的日积月累,所以,在企业平时的经营管理过程中,财务管理者要有识别企业财务危机的实力,采取有效的财务控制手段和一套系统的财务危机预测方法,就不难发现财务危机的苗头,只要细心观察,就能及时发现企业财务危机爆发前夕的各种先期征兆,最终控制和化解企业财务危机,防患于未然。

  (三)企业财务危机的危害

  财务危机给企业带来的危害是多方面的。首先,由于资金占用居高不下,加之由此而带来的资金占用费和银行贷款利息逐年滚动上升,造成恶性循环,致使企业经济效益滑坡,生产经营严重受阻,影响企业生产经营的连续性;另一方面,由于企业发生财务危机前,出现潜亏挂账,虚盈实亏,甚至由于产生亏损无法形成积累,也就无力进行更新改造或扩大生产规模,由于企业负债经营,效益严重滑坡,直接影响到职工的经济收入,因此挫伤职工的生产积极性,这样就制约了企业的发展。这些危害导致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缺乏必要的经济实力和承受能力,因此财务危机不仅给企业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和形象伤害,处理不当甚至会导致企业倒闭。

  二、诱发企业财务危机的原因

  财务危机又称财务困境,是指企业偿付能力的丧失,即丧失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无法支付到期债务或费用的一种经济现象。企业资金循环不是资金运动的简单重复,资本的增值、减值、保值正是资金循环结果的体现。企业经营轨迹是如同围绕一条直线上下波动的曲线,处于直线上部的是资本增值的状况,处于直线下部的是资本减值的状况,正好处于直线上的是资本保值的状况。并非企业处于衰落阶段就一定出现财务危机,只有当衰落的趋势一直持续下去难以改变时,才会发生财务危机。

  (一)企业过度扩张

  在企业运行过程之中,由于设备等固定资产的增加没有安排和计划,随意性强,而且生产能力和营销能力不协调。这种行为后果往往导致固定资产、流动资产占用资金超过正常生产需要量,大量资金沉淀,资产周转率低下,流动资金周转困难。诸如企业的这种过度扩张策略,发展经营中过于追求高速度、多元化从而引发财务危机。

  (二)企业偿债风险过高,短期支付能力严重不足

  如果企业只是短期亏损,只要亏损额少于折旧,未必导致债务偿付困难,但如果持续亏损,将造成企业净资产数量和质量不断下降,大大削弱企业的经营能力和偿债能力,进而导致企业不能到期偿还债务。如果亏损严重到资不抵债的地步,也就是狭义上所指的财务失败,将意味着企业偿付能力的丧失,最终很可能走上倒闭、破产的不归路。

  (三)企业内部控制中风险控制出现问题

  企业财务风险在这里是广义,指企业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企业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因而造成蒙受损失的机会和可能。在许多情况下企业发展速度减慢或停滞不前最终陷入财务危机的原因并不是因为市场饱和,而是因为企业内部管理不善和内部失控,当这种无序混乱的管理状态积累到一定程度必将寻找一个突破口爆发出来,最终导致企业彻底失败在企业内部控制中一般分为筹资活动、投资活动、资金回收和收益分配等四个方面,相应地,财务风险也就一般分为:(1)筹资风险,即因借入资金而增加丧失偿债能力的可能;(2)投资风险,即由于不确定因素致使投资报酬率达不到预期之目标而发生的风险;(3)资金回收风险,即产品销售出去,其货币资金收回的时间和金额的不确定性;(4)收益分配风险,即由于收益分配可能给企业今后生产经营活动产生不利影响而带来的风险。当然,除了这些,也还有一些与理财有关的风险。

  (四)企业突发的风险事件

  企业突发事件的财务危机是由于宏观方面各种不确定的因素,如通货膨胀、政策变化、法律约束及科学技术发展等原因,使投资者投入的资产遭受跌价、贬值的损失。

  三、企业财务危机的征兆

  研究财务结构,主要通过财务经营能力、偿债能力等财务指标的分析,认真研究其发展变化规律。不断寻找影响财务结构变化的蛛丝马迹,力求做到有备无患。

  (一)财务结构明显恶化

  这是财务危机发生的显著征兆。其中比较突出地表现为企业资本性投资膨胀,营运资金供应困难,负债比例过高,偿债能力持续减弱;风险投资超过应有限度,投资回报日趋下降;费用性支出超常增长,企业积累能力迅速减弱等。财务结构恶化,容易导致财务经营崩溃,由财务危机导致经营危机。研究财务结构,主要通过财务经营能力、偿债能力等财务指标的分析,认真研究其发展变化规律。不断寻找影响财务结构变化的蛛丝马迹,力求做到有备无患。

  以上这些原因都有可能使企业的盈利能力减弱,从而出现不能到偿还债务的情况。

  (二)财务预测在较长时间内不准确

  财务预测偶尔发生误差,是十分正常的事情。但是如果预测结果与实际状况长时间发生很大差距,这说明企业即将发生财务危机。

  (三)借入资金到期不能偿还,企业信誉不断下降

  企业的信誉是企业的一种极其重要的无形资产,是企业在其长期经营中和组件建立起来的一种得天独厚的“资产”。一单有了这种资源,企业运行则会更加顺利。但是一旦企业在市场经营中,不守诚信,在商业中进行恶性竞争,拖欠债权人和银行的贷款,拖欠员工的薪水等,那么企业的信誉

  将会受损,那么企业的筹资和融资将会变得非常困难,就会给企业的财务状况带来危机。

  (四)自有资金严重不足,过度依赖贷款

  企业在缺乏严密的财务预算与管理下,较大幅度增加贷款只能说明该企业资金周转失调或盈利能力低下。子公司企业如对母公司过度依赖,一旦母公司根据战略的需要或者整体投资回报率的考虑,觉得某个子公司不再有利用价值,它们会立即停止对子公司的支持。子公司如果在销售、供应甚至管理、技术各个方面都完全依赖于母公司的帮助,那么没有了支持,子公司很可能倒闭。

  (五)财务报表不能及时公开

  无法按时编制财务报表,企业的人员如管理层及高级经理、董事会人员、财会人员离职或出现大幅变动,企业资产注销,领导人行为异常,组织士气低落,信用额度或评级降低,变更会计师事务所,股权变动频繁,滥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等,通常表明企业存在财务隐患。

  (六)企业市场竞争力不断减弱

  一个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的高低,主要体现在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是否占优势上面。如果企业的产品在市场上不受欢迎从而导致无法销售出去,那么这个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就会下降;或者企业的产品在市场上仍具有一定的份额,但是由于新的竞争者出现,企业产品的价格下降,从而导致企业盈利空间变小,也说明市场竞争力的减弱。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持续减弱有可能将企业带入财务危机。

  (七)企业经济效益严重滑坡,长期处于弱势状态

  经济效益指标是一个综合性的指标,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的最终成果都要由经济效益体现出来。如果企业销售额上不去,成本却在不断攀升,导致盈利空间在逐步缩小,甚至连年出现亏损。这就出现了财务危机的明显征兆。若长期下去,企业必然陷入绝境。而企业经济效益的滑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销售量、销售额下滑;二是销售额提高但是净利润未增,这一般是财务危机来临的明显征兆。我们都知道企业竞争中打价格战、回扣战以增加销售量和销售收入,但往往对利益关注不够,这样反而不利于企业的长期竞争,而且会使企业陷入绝境;三是企业连续多年经营亏损,吞蚀自有资产,导致财务危机的爆发。

  (八)关联企业趋于倒闭

  通常情况下,企业中的母子公司、企业间的相互合作虽可以壮大公司发展,提高市场竞争力,但是他们这些关联企业有着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风险,在大的全球经济危机的背景下,这些关联企业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应付不期而遇的各种风险,防范关联企业的倒闭而造成的财务危机。因此,企业必须未雨绸缪地做好防范呆账的准备,要时刻盯紧关联企业,特别要注意观察分析那些经营管理不善、产品销售不旺、资金周转不畅、欠款长期不还的关联企业的生产经营和财务活动情况。一旦发现其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发生异样变化,出现危机的先期预兆或苗头性问题时,便要及时采取措施,以防趋于倒闭的关联企业把自己也拖入危机境地。

  四、企业财务危机的诊断

  企业财务危机诊断是根据财务信号,依据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和财务通则的要求,利用核算、计划实际资料和有关具体情况,对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过程、结果以及计划执行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和评价,以及时发现财务恶化的苗头,采取措施化险为夷,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经营管理活动。它是企业财务经济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财务管理活动的重要内容。

  (一)安全等级法

  企业的财务危机是一个动态、不断恶化的过程。企业应加强对财务危机早期征兆的发掘,并

  善于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定期检查,建立健全务危机诊断系统,将财务危机扼杀在萌芽状态。安全等级法主要是指企业在发布财务预警信息时,在信息的传播范围上进行分类分级,注意保守商业机密:信息的传送手段上,建立必要安全机制。要知道,有些“流言”可能使企业陷入困境甚至倒闭。

  (二)财务指标综合法

  通过对净资产收益率、销售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等指标的跟踪监测,及时分析预测企业盈利能力,及时减少财务危机的隐患。

  五、预防财务危机的对策

  建立行之有效的预防财务危机机制可以使企业及时了解企业可能随时产生的财务危机,一旦发现异常情况,迅速采取应变对策,避免或减少风险损失。

  (一)企业财务危机的控制

  企业财务危机蕴涵在财务管理的风险控制活动中。财务危机的爆发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衔接点。从量到质,为我们对财务危机的预测和风险环节的控制提供了时间,因此,企业可以对其采取控制措施。

  1.定期进行财务的综合分析

  定期进行财务综合分析有以下三种方法:

  (1)实施资本结构的动态管理

  (2)加强对固定资产利用水平的静态监控

  (3)保持良好的财务信用关系

  2、建立财务危机预警系统

  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系统,作为一种成本低廉的诊断工具,可以预知财务危机的征兆。当可能危害企业财务状况的关键因素出现时,财务危机预警系统能预先发出警告,以提醒经营者早作准备或采取对策以减少财务损失,控制财务危机进一步扩大。

  (1)建立健全企业预警的组织机制

  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组织就是在工作开始之前对工作中可能产生的财务危机进行预测或估计,以并采取防范措施,将可能的偏差消除于产生之前,其目的是防患于未然。通过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组织机制的建立,企业可从组织层面,建立起企业财务危机的预警长效机制。

  (2)建立健全企业预警的信息机制

  利用日常风险监测系统、报警系统等子系统来对财务危机进行监测、识别、诊断和评价,以便于企业管理层及时了解和掌握危机信息,快速采取措施进行有效化解或控制。通过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信息机制的建立,企业可从从信息层面上建立起企业财务危机的预警长效机制。

  (3)建立健全企业预警的分析机制

  就是对已经形成的结果进行评价分析,发现原因,采取纠正措施,其目的是“亡羊补牢”。当企业发生了财务危机,预警分析机制可以帮助企业管理层以最快的速度启动危机应变计划,并通过调查、分析、评价和整改四个步骤对危机进行反思与总结,从而尽可能的减少损失。通过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分析机制的建立,企业可从从分析层面上建立起企业财务危机的预警长效机制。

  (4)建立健全企业预警的管控机制

  做好企业财务管理的基础工作,建立健全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由专门的财务危机预警机构来负责,就能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化解或控制财务危机。通过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管控机制的建立,企业可从从管控层面上建立起企业财务危机的预警长效机制。

  3.平衡企业扩张速度和稳健企业经营关系

  面对盈利能力下降,企业开始调整企业战略,控制发展速度,平衡企业扩张速度和稳健企业经营关系以提升企业的自身竞争力。

  4.抓好经营关系中的关键控制点

  对于简单的经营活动,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对所做工作的亲自观察来实行控制。但是,对于复杂的经营活动,主管人员就不可能事事都亲自观察,而必须选出一些关键控制点,加以特别的注意。有了这些关键点给出的各种信息,各级管理人员可以不必详细了解计划的每一节,就能保证整个组织计划的贯彻执行。关键控制点是指一些要害问题。它们是业务活动中的一些限定性不利因素,或是能使计划更好地发挥作用的有利因素。抓好经营关系汇总的关键控制点,对企业的预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企业财务危机的防范

  危机防范主要是在危机尚未发生之前,未雨绸缪,事前对企业的资本经营活动进行战略设计,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要有效地防范和治理财务危机,必须建立行之有效的防治机制,以便对危机进行预控,尽量避免危机发生。

  1.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

  企业是一个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它的基本目标就是生存、发展并获利。生存的目标要求企业在财务管理中注重资产的流动性和偿

  债能力,使企业能够长期稳定地生存下去;发展的目标要求企业注重筹措资金,以取得有效资源发展企业;获利的目标要求企业将有限的资金有效利用,取得收益。企业的理财目标要符合企业生存、发展和获利的要求。

  2.企业应在技术、人事、管理方面予以积极配合

  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企业所拥有的技术、人事和管理都属于有形的资产,而且是绝对的、长期的可以依赖的优势。真正让企业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潜力最大、持久力最强的资源是企业在技术、人事和管理方面给予积极配配合。

  3.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企业融资主要表现商业信用、银行借款、发行公司债券、发行股票等。企业应该根据其不同的发展状况,充分考虑企业融资个方便的状况,积极拓宽融资渠道,来防范融资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企业财务危机。

  4.加强企业财务监管

  要避免财务危机的发生,必须做好企业财务监管,做好财务管理工作是日常性的。

  (三)企业财务危机的化解

  在经历过危机之后有些企业之所以成功.那是因为它们能够在危机发生时有效地化解危机,使企业重现生机,转危为安。

  1.快速查找现状,及早面对现实

  尽快查清现状,认识到企业现在所处的经济状况和务状况,明确相关利益各方的损失,查出原因,及早面对现实,以便解决问题。

  2.拓宽、拓新产品市场

  从产品的选择,到产品的定价,从促销的设定,到渠道的拉动,品牌的规划,谈的越详细客户将越感兴趣,营销人员最好还能把未来的市场蓝图充分向客户展示,要学会和客户算帐,两家合作能给客户带来多少的利润,让客户充满憧憬和希望,从而下定决心经销该产品。每个客户的性格各异、层次不齐、需求也不尽相同,但作为商家最终关注的都是利润,只要能赚钱,就有永恒的共同话题。

  如果把开发市场和维护市场的难度作一个比较,那么开发市场的难度占了80%,而维护市场的难度仅占20%。作市场难就难在开发新市场上,这需要开发新市场的营销经理具备很强的市场判断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市场应变能力,有媒体广告投放经验以及经销商谈判技巧,而企业营销人才有限,很难有足够的营销经理具备新市场开拓的专业知识和经验。

  3.拟定短期行动方案,尽快缓解当前危机

  当前面临的财务危机如果不能够得到缓解,可能引发企业更大的危机甚至导致破产。因此,企业需要制定短期的行动方案,增加现金收人,减少现金支出。

  4.争取相关利益各方的协助与支持,尽量减轻企业的财务压力

  财务危机的爆发是突然的,危机一旦发生,企业立即面临巨大的现金支付压力,因此,企业应当积极争取相关利益各方的理解与支持,以求可以暂缓付现的业务和加快收现的业务,来暂时缓解企业的财务压力。

  5.对企业进行整改

  通过提高企业内部素质,从根本上化解企业的财务危企业发生财务危机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存在一个积累的过程,一旦危机姗发,说明企业内部的问题已经比较严重了。因此,企业财务危机姆发后.要对整个企业进行内部的整顿,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化解危机。对企业的内部控制系统进行调整和完善;优化企业的业务流程,使其更有效;还要对管理层进行整顿,提高工作效率。

  6.进行财务重组和产权资本运作

  (1)财务重组

  对于财务危机的企业,几乎都存在现有的资产结构不合理.通过资产的重组,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的投资报酬率。而财务重组有实行债转股、以资产清偿债务和修改债务条件等三种方式。

  (2)产权资本运作

  产权资本运作又可以分为资本兼并、资本控制、资本收购与转让、资本租赁和承包经营和资本嫁接与改造等。

  参考文献

  [1]王庆成.财务管理学[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1:18-26[2]金中泉.财务报表分析[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1:10-11[3]李颖.对企业财务危机的理性分析[J].财税会计,2013(1):150-151[4]潘焕喜.关于我国企业财务危机的相关问题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0):239-240[5]尹辉.企业财务危机的成因及对策研究[D].中南大学硕士论文,2011[6]周守华.现代上市公司财务理论前沿专题[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2:51-70[7]关雪婷.企业财务危机的识别与防范[J].科技向导,2013(8):49-50[8]甘德安.中国家族企业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45-46[9]张炳莲.企业财务危机的识别与预测探析[J].财务管理,2013(06):81-82[10]王淑平.财务报告分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90-99[11]张嘉捷.企业财务危机及其规避问题研究[J].科技向导,2013(8):105-106致谢

  本论文是在XX学院XX系XX讲师的精心指导下完成的。XX老师作为一位经验丰富、知识深渊的教师,在我撰写论文的整个过程中,给予了我非常多的指导,引领我不断改善我的论文,陪伴我一步步完成任务,督促我顺利完成论文初稿、二稿、定稿的工作。

  在本次论文的撰写中,我深深感受到XX老师对我的支持和鼓励。这一路的教导,老师的默默付出给予了我重大的启发。由此我也非常钦佩XX老师崇高的敬业精神、较强的责任感和诲人不倦的教学态度。在此,我衷心感谢老师对我的帮助,祝老师工作顺利,身体健康!四年的大学生活马上就要结束了,我也在不断地成长,这都离不

  开XX学院的老师们和辅导员的栽培和帮助。感谢这四年来我的同学们以及XX班的全体同学对我的支持和鼓励。同时也非常感谢父母一直以来对我的培育。

  在此,再次衷心感谢XX老师的指导与帮助,谢谢!

  上一页下一页

篇五:不确定宏观背景下企业的理财现状

  

  宏观环境对财务决策的影响研究

  ——基于广义财务管理理论体系的分析视角

  王化成/彭文伟/张顺葆

  【专题名称】财务与会计导刊(理论版)

  【专

  题

  号】F101【复印期号】2013年06期

  【原文出处】《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南京)2013年2期【英文标题】AStudyoftheMacroEnvironmentInfluenceonFinancialDecisionsfromthePerspectiveofTheoreticalSystemofaGeneralizedFinancialManagement

  【作者简介】王化成,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彭文伟,张顺葆,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北京

  100872。

  【日

  期】2012-10-1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法律、经济、文化等宏观环境一直处于变化之中且极具中国特色,深刻影响着我国公司财务管理的实务操作与理论发展。环境变化对财务管理影响的理论研究不断发展。1998年,笔者以财务管理环境为起点,建立了广义财务管理结构体系,认为财务管理总是依赖于其生存发展的环境,脱离了环境来研究财务管理理论,就等于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进入21世纪后,我国背景下的财务管理理论研究发展迅速,法律、政治、社会文化与财务管理的研究在国内外掀起了“财务与政治”、“财务与法律”、“财务与社会文化”的研究热潮。立足于我国转轨经济时期特殊的宏观财务环境,关注企业的财务决策行为,涉及更多宏观环境影响因素的研究不断涌现。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宏观环境对企业财务决策的影响研究尚存在不足之处,如财务决策理论研究中对在社会发展中越来越重要的无形资产及人力资产的分析和讨论还稍显缺乏,围绕平衡计分卡和战略地图等业绩评价工具展开的学术研究与高管激励的研究还有待探索。

  研究宏观环境对企业财务决策的影响,对于指导财务管理实践创新具有重要意义。如何将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分析当前的研究现状,发现研究中的不足,找到深入研究的方向,进而为财务管理实务工作提供有益参考,这些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因此,本文以财务管理宏观环境为起点,梳理宏观环境对广义财务管理决策影响的研究,在对已有文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识别潜在的研究机会,提出可行的研究建议,以期我国财务管理理论的研究更加全面与深入。

  图1企业宏观环境对广义财务决策的现有研究

  二、企业宏观环境与广义财务决策的研究评述

  宏观环境为企业交易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各种保障和约束,宏观环境的不同将导致市场交易成本的差异[1],而交易成本的大小将会影响企业的财务管理决策。广义财务决策的内容是广义财务管理理论体系的重要部分[2-4],主要包

  括广义筹资决策、广义投资决策和广义分配决策。

  本部分将宏观环境细分为政治环境、法律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与技术环境五部分,分别梳理其对财务决策影响的研究。

  (一)政治环境与财务决策

  政治学与财务学的交叉研究是近些年研究的热点,政治环境对财务决策的影响主要可以分为政治关联、政府干预、政府控制三个部分。

  政治关联主要指企业与政府存在一定的直接或间接关系。一方面,Fan等[5]提出,政治关联的建立有利于公司的财务决策,将影响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决策以及赋予企业部分商业特权,以及会引致公司股票价格显著上升[6]。但同时,刘慧龙等却认为[7]建立政治关联会损坏企业价值、员工配置效率,Chen等[8]也提出政治关联会损害国有企业投资效率。

  政府干预是为了克服市场失灵,对市场进行的干预和调控。一方面,梁莱歆[9-10]等认为,受到政府干预的民营企业为政府实现扩大就业的目标,支付更高的薪酬成本,导致地方国有上市公司过度投资。另一方面,Qian[11]提出在支撑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础制度有效建立起来之前,政府干预可以作为缺失的市场机制的一个替代。

  政府控制是指企业的终极控制人为政府部门或机构。中国上市公司中绝大部分是国有企业,中国的国有银行倾向于贷款给盈利能力更高和实施了改革的国有企业[12],国家持股给上市公司债权融资带来了优势,地方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存在着因薪酬契约失效导致的投资过度现象[13]。

  (二)法律环境与财务决策

  近些年,越来越多的学者研究新兴市场国家与发达国家在法律制度、产权保护程度等方面的差异如何影响企业的治理结构,如Fan等[14]。法律与财务决策的研究主要围绕法系和相关法律制度两个方面展开。

  在法系与财务决策方面,LaPorta等[15-16]掀起了“法与财务”的研究热潮。LaPorta等[17]以及黎来芳等[16]研究得出,投资者保护好的国家,公司收益不容易被内部人侵占,资本成本低。投资者法律保护与股利支付存在两种相反的关系:股利是有效保护投资者的结果或者是投资者法律保护的一种替代[16]。

  公司法、证券法、税法等是与财务决策最相关的法律法规。公司法及相关法规与财务决策的研究主要从股权结构、董事会和高级管理人员的权利与义务、利润分配和员工薪酬等方面进行[18]。证券法与相关法规对财务决策的影响研究包括公司股票发行的各种方式,证券发行、上市、交易过程中的信息披露及监管、上市公司收购等。其中,IPO融资一直是研究的热点[19]。税法与公司财务的研究主要围绕税率的变动、税收优惠的调整以及税收征管等方面进行[20-21]。

  (三)经济环境与财务决策

  经济环境的变化是对企业财务决策影响最直接的因素之一,可以从经济周期和经济政策两大方面来梳理已有研究。

  经济周期是总体经济扩张与紧缩的交替或周期性波动变化的现象。经济周期与企业个体盈利水平关系的研究始于Brown等,他们发现美国企业个体盈利水平与整个经济的运行状况正相关[22]。Kevin[19]等发现1951~2001年期间,经济周期和美国上市公司的资产回报率正相关。李远鹏[23]在控制了IPO效应后,发现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受到宏观经济周期的影响。

  宏观经济政策主要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汇率政策、产业政策等。周业安[24]研究了中国政府的金融抑制政策对企业融资能力的影响。Beaudry等[25]研究发现面对货币政策带来的不确定性,企业投资行为趋于一致。祝继高等[26]发现,当货币政策紧缩时,企业会主动增加现金持有水平。

  (四)社会文化环境与财务决策

  社会文化是某一特定人类社会在其长期发展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它主要由特定的价值观念、伦理道德规范、宗教信仰及风俗习惯等构成。Allen等[27]发现,在不完善的法律保护和信贷歧视的融资环境中,中国的许多私营企业依靠非正式的融资渠道,取得了长足发展,他认为声誉机制及个人关系等发挥了重要作用。民营企业家银行关系资本、协会关系资本均对研发投资有显著正影响,企业声誉(品牌)与企业业绩正相关[28]。但是也有研究发现中国的许多私营企业借助个人声誉及关系形成的非正式融资渠道作用有限[29]。

  文化对公司的经营和决策的影响日益受到学者的关注。JanaPF[30]等发现越是崇尚个人主义、权利等级越低、不确定性规避越低的国家,越倾向发放股利。李心合[31]认为儒家伦理思想基石——“诚信”对企业理财有良好的支撑作用。控制性股东违背商业伦理和诚信义务,会降低公司价值[32],文化会影响企业资本结构。

  (五)技术环境与财务决策

  技术环境可以分为硬技术环境和软技术环境。魏江提出,广义的技术包括硬技术和软技术两部分,软技术主要体现在组织、管理、决策、信息等难以表达的无形技术,硬技术是整体技术中有形的部分,体现在研究开发出来的产品实体中。

  硬技术对公司财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ERP系统、管理会计控制系统的应用和对研发投资的影响。ERP系统与企业业绩之间关系的研究结论并不一致,Hayes等[33]发现ERP实施的宣告会产生正的股票超额回报,而Poston[34]等没有发现ERP对财务业绩的影响。管理会计控制系统能够提升企业的业绩,包括支持竞争战略的实施、便于采用世界级制造实践和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35]。此外,靳卫东发现采取渐进式技术进步可以增加企业人力资本投资。

  软技术对于财务决策的影响研究并不是单独出现,而是融合在其他研究中体现的。如集团化的管理思想,引发了内部资本市场的研究、ERP系统的应用研究和企业集团共享服务研究[36]。战略管理引出的专业化和多元化对财务决策的影响、企业业绩评价模式研究等。

  三、现有研究的不足

  通过对宏观环境与广义财务决策研究的回顾,发现宏观环境对财务决策影响的相关研究成果越来越丰富,研究视角不断增多,研究内容不断深入,但同时也发现此方面的研究路径不够清晰,研究方法不够全面、理论基础不够宽泛等问题。下面将具体分析宏观环境与广义财务决策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

  (一)研究路径不够清晰

  现有研究多是宏观环境对企业财务的直接影响,即使涉及间接影响的研究,也没有说明其中的传导路径和作用机制。宏观环境对企业财务决策的影响有直接和间接两种路径,直接影响主要是指政治、法律、经济、社会文化和技术环境的变化直接引起公司财务决策的变化。但宏观环境对公司财务的影响更多的是间接影响,如法律环境对财务决策的影响,其中可能的影响机制为法律制度对投资者保护的规定影响企业的行业竞争,引起公司治理的变化从而影响财务

  决策。即企业宏观环境的变迁直接推动甚至决定着企业行业环境与内部环境的形成与发展,而企业宏观环境、行业环境与内部环境又共同作用于企业财务决策。

  (二)研究内容不够全面

  宏观环境作为重要的环境因素,在研究企业行为时日益受到关注。但政治环境研究多数集中在政治关联,法律环境研究多数集中在投资者法律保护,而政府干预、税法等方面的研究缺乏。具体的经济政策针对不同的问题,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这方面的深入研究很少。社会文化环境、技术环境研究由于衡量指标选取和定量化的难度,相应的文献较少,尤其是技术环境的研究。技术变革给实务界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但理论界却没有相匹配的研究。财务决策理论研究中对在社会发展中越来越重要的无形资产及人力资产的分析和讨论还稍显缺乏,围绕平衡计分卡和战略地图等业绩评价工具展开的学术研究与高管激励的研究还有待探索。

  (三)研究视角不够完善

  多数研究只基于有效市场假设下的分析,从投资者及管理层心理特征的行为财务研究较少。传统的财务理论假设市场是有效的,然而在市场上存在很多“异象”是有效市场理论无法解释的,有学者尝试从行为财务角度进行解释,即市场非有效和投资者有限理性等。国内对财务管理问题的分析绝大多数是基于有效市场假设,然而,我国资本市场仅达到弱式有效,还存在一定的噪音和偏差。政府的干预、相关政策的出台、法律修改以及社会文化和技术的改变等宏观环境的变化,均会引起投资者和企业管理层的心理及行为变化,公司财务决策也必定会受到影响。

  (四)研究方法不够丰富

  实证研究是已有文献采用的主要方法,在相关指标不能用定量指标度量时,文章采用规范性研究,两种方法所占比例约为85%。在实证研究的文献中,大部分资料都来自于企业对外公开披露的信息,来自调查问卷(3%)、实地考察(1%)和实验研究方法(0%)的文章微乎其微。从案例研究方法(5%)来看,这种很适合多变的宏观环境的具体事例研究方法还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只有极少的文章采用案例来分析宏观环境对财务决策的影响。在大样本数据不容易获取的情况下,采用实地调研和案例分析的方法,可以洞悉宏观环境对财务决策的影响机制。

  (五)理论基础不够宽泛

  经济学理论是现有文献研究的主要理论基础,而同样与财务决策紧密相关的管理学理论,现有文献却很少采用。从传统的有效市场假设下的研究,以个人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经济人假设,到行为财务的非有效市场、投资者有限理性假设,公司治理中的代理问题采用的契约理论,股利决策和投资决策等的信号传递,以制度经济学为基础的企业决策研究等都是在经济学框架下的演进和拓展。管理学理论中的管理职能(计划、组织、人事、领导、和控制)学派、战略管理理论、企业再造理论等对于公司财务决策的研究提供不同角度和思路,如对业绩评价、人力资产投资、评价激励等决策可以提供有效解释,但相关研究甚少。

  四、未来研究的几点建议

  基于前文的现状分析以及现有研究的不足,关于宏观环境对企业财务决策的影响可以从几个方面展开:在明晰研究路径、完善研究视角、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和拓展理论基础的情况下,深入研究政治环境、法律环境对企业财务决策

  的影响,逐步揭示经济环境对企业理财行为的影响路径,加强对社会文化环境影响企业财务决策的研究,重点关注技术环境的变化对企业财务决策的影响。

  本部分首先针对现有研究不足,构建了宏观环境对广义财务决策影响的未来总体研究框架图(见图2),下面结合所构建的研究框架提出研究建议。

  (一)明晰和完善研究路径

  宏观环境对公司财务决策的已有文献多是研究二者之间的直接关系,没有突破简单的因果关系式分析,宏观环境对财务管理影响多数是间接影响,企业宏观环境的变迁直接推动甚至决定着公司内部环境的形成与发展,而公司宏观环境与内部环境又共同作用于企业财务决策,进而影响企业价值创造。基于此分析,重点研究在不同的假设条件下,宏观环境对公司财务决策的影响,进而对企业价值的影响。

  以财务决策为导向,企业价值为目标,企业行业环境和内部环境为中介桥梁,构建宏观环境与财务决策较为完整的间接研究路径:“宏观环境—行业环境—企业内部环境—广义财务决策—企业价值”,即首先研究宏观环境(政治、法律、经济、社会文化、技术环境)的变化引起的行业环境的变化,在行为财务和有效市场两类假设下对企业内部环境(公司治理、企业战略、组织结构、经营模式与内部控制)的影响,然后分析企业内部环境的变动对企业财务决策的影响以及企业价值的变化。

  (二)丰富已有研究内容

  将宏观环境进行细分,同时加入行业环境和内部环境内容,广义财务决策内容同第二部分(见表1)。

  深入考察政治环境及法律环境的变化如何影响企业的无形资产及人力资本的投资,以及如何影响企业的业绩评价机制及分配模式。政治环境及法律环境在改变企业市场交易成本的同时,也会改变企业对未来经营的预期,进而改变企业对无形资产及人力资产投资的动机。政治关联、投资者保护等影响企业的治理结构,进而对业绩评价和激励机制产生影响,影响股利和人力资源的分配。

  关注不同宏观经济政策及经济周期变化对企业负债结构选择、人力资产投资等的影响。具体的经济政策针对不同的问题,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通货膨胀等经济环境及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等经济政策对企业债务结构、人力资产投资等具体财务决策的影响机理应进一步关注。少数研究涉及某类宏观经济政策对企业财务行为的影响,但对于全面地揭示宏观经济环境对企业财务决策的影响机制还远远不够。近年来,我国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及经济政策频繁出台,为深入开展上述研究提供了难得的好机会。

  具体研究社会关系、社会规范、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等社会文化因素对企业财务决策的影响,关注其与政治环境及法律环境对企业行为的交叉影响。社会文化环境的衡量指标研究时需要重点关注,衡量指标的定量化有利于大样本的研究。社会文化直接作用于企业文化、企业战略、经营模式等企业内部环境,对企业的无形资产投资、人力资产投资、激励评价、人力分配等方面的影响很大,有待进一步研究,揭示其中的影响路径。

  探索技术环境对企业资金运营、资本结构及投资决策等财务决策的影响。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企业的运营方式。信息系统和管理会计控制系统的应用提高了财务决策的效率,深入探索其对评价激励、人力资产投资、无形资产投资、融资效率的影响。软技术的不断创新给企业经营管理带来全新

  的思想和方法,集团企业的管理模式、共享中心建立、全面预算管理等先进的财务管理现象影响大,应深入探索其影响机理。

  (三)完善有效市场视角的研究,重视以行为财务为视角的研究

  根据丰富研究内容的建议,从有效市场视角进一步研究宏观环境对企业财务决策的影响。1988年Stein开创性地将行为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运用到公司财务领域,行为财务的研究成为热点研究领域之一。在研究政治环境、法律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和技术环境对公司财务决策的影响时,明确宏观环境的变化,以及对企业内部环境的影响所引起的企业管理者不同的非理性行为、心理因素的变化,借助于行为财务理论探析我国企业的筹资决策、投资决策、分配决策的变更以及最优水平。

  (四)采用多种研究方法

  提倡采用案例研究、实地研究、实验研究与分析式研究等研究方法。研究宏观环境对广义财务决策的影响时,应巩固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同时还需着重加强案例研究、实验研究、分析式研究等研究方法。案例研究和实地研究由于来自于实际的经济生活,掌握第一手材料进而提炼出有益的结论和建议,从而更具有启发意义和示范作用,是比较好的研究方法。而且,我国多变的宏观环境需要更多引入行为财务理论,相比较实证研究,实地调研、调查问卷、实验研究等切合具体环境的研究方法更适合行为财务视角的研究。

  (五)拓宽研究的理论基础

  丰富以经济学为理论基础的研究,同时探索以管理学理论为基础的宏观环境对财务决策的影响。管理职能理论中的计划、组织、人事、领导和控制均与财务决策有紧密联系,计划对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影响,组织和人事对企业商业模式选择和人力分配的影响有待进一步考察。关注战略管理理论对企业业绩的影响,RobertKaplan[37-38]等提出的平衡计分卡和战略地图是战略理论与财务决策结合的研究与运用,王化成等[39]构建了企业战略对广义财务决策影响的理论框架。企业再造理论中企业流程再造对无形资产投资、评价激励的影响机制值得探讨。

  五、总结

  企业宏观环境的变迁直接推动甚至决定着行业环境和内部环境的形成与发展,而企业宏观环境与内部环境又共同作用于企业财务决策。宏观环境中政治、法律、文化与财务结合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研究成果日益增多。本文以财务管理环境为起点的研究视角,将已有文献纳入宏观环境与广义财务决策的研究框架进了总体回顾,分析了现有文献的不足:研究路径不够清晰,研究内容不够丰富,研究视角不够完善,研究方法多是采用实证研究,且少有以管理学理论为基础的研究。

  针对现有研究不足,本文建议:(1)明晰研究路径,提出以“宏观环境—行业环境—企业内部环境—广义财务决策—企业价值”为研究路径,探索宏观环境对广义财务决策的影响机理。(2)丰富研究内容,进一步深入考察政治环境、法律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与技术环境对财务决策的影响。(3)完善有效市场视角的研究,重视以行为财务为视角的研究。(4)采用多种研究方法,提倡采用案例研究、实地研究、实验研究与分析式研究等研究方法。(5)拓宽研究的理论基础,加强以管理学理论为基础的宏观环境对财务决策影响的研究。

  另外,由于全文涉及宏观环境对财务决策影响研究的方方面面,无法将每

  个层面全面展开,尚需在未来的研究中不断深入剖析。

  【参考文献】

  [1]孙铮,刘凤委,李增泉.市场化程度、政府干预与企业债务期限结构[J].经济研究,2005(5):52-63.[2]王化成.论财务管理理论结构[D].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学位论文,1998.[3]王化成,佟岩,卢闯.关于开展我国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的若干建议[J].会计研究,2006(8):29-36.[4]王化成,张伟华,佟岩.广义财务管理理论结构研究——财务管理环境为起点的研究框架回顾与拓展[J].科学决策,2011(6):1-32.[5]FanJPH,WongTJ,ZhangT.Politically-ConnectedCEOs,CorporateGovernanceandPost-IPOPerformanceofChina"sPartiallyPrivatizedFirms[J].JournalofFinanceandEconomics,2007,84:330-357.[6]Faccio,Masulis,McConnell.PoliticalConnectionsandCorporateBailouts[J].JournalofFinance,2006,61:2597-2635.[7]刘慧龙,张敏,王亚平.政治关联、薪酬激励与员工配置效率[J].经济研究,2010(9):109-121.[8]Chen,CJP,LiZ,Rent-seekingIncentives,CorporatePoliticalConnections,andtheControlStructureofPrivateFirms:ChineseEvidence[J].JournalofCorporateFinance,2010a,17:229-243.[9]梁莱歆,冯延超.民营企业政治关联、雇员规模与薪酬成本[J].中国工业经济,2010(10):127-137.[10]程仲鸣,夏新平,余明桂.政府干预、金字塔结构与地方国有上市公司投资[J].管理世界,2008(9):37-47.[11]QianY.GovernmentControlinGorporateGovernanceasaTransitionalInstitute:LessonfromChina[R].WorkingPaper,UniversityofMaryland.2000.[12]Cull,LCXu.WhoGetsCredit?:TheBehaviorofBureaucratsandStateBanksinAllocatingCredittoChineseState-ownedEnterprises[J].JournalofDevelopmentEconomics,2003,71,533-559.[13]辛清泉,谭伟强.市场化改革、企业业绩与国有企业经理薪酬[J].经济研究,2009(11):68-81.[14]Fan,JPH,WeiKCJ.etal.CorporateFinanceandGovernanceinEmergingMarkets:A

  SelectiveReview[J].JournalofCorporateFinance,2011,17:207-214.[15]LaPorta,Rafael,FlorencioLopez-de-Silanesetal.LegalDeterminantsofExternalFinance[J].JournalofFinance1997,52:1131-1150.[16]LaPorta,Rafael,FlorencioLopez-de-Silanesetal.AgencyProblemsandDividendPoliciesaroundtheWorld[J].JournalofFinance,2000,55:1-33.[17]黎来芳,张伟华.控制权及投资者保护对掏空风险的影响——基于融资规模的经验证据[J].科学决策,2011(6):47-62.[18]ClaessensS,DjankovSL,LangLH.TheSeparationofOwnershipandControlinEastAsianCorporations[J].JournalofFinancialEconomics,2000,12:81-112.[19]KevinRock.WhyNewIssuesAreUnderpriced[J].JournalofFinancialEconomics,1986,15:187-212.[20]AjayAdhikari,ChekDerashid,HaoZhang.PublicPolicy,PoliticalConnections,andEffectiveTaxRates:LongitudinalEvidencefromMalaysia[J].JournalofAccountingandPublicPolicy,2006,25:574-595.[21]吴联生,岳衡.税率调整和资本结构变动——基于我国取消“先征后返”所得税优惠政策的研究[J].管理世界,2006(11):111-118.[22]BrownP,BallR.SomePreliminaryFindingsontheAssociationbetweentheEarningsofaFirm,ItsIndustry,andtheEconomy[J].JournalofAccountingResearch,1967,5:55-77.[23]李远鹏.经济周期与上市公司经营绩效背离之谜[J].经济研究,2009(3):99-109.[24]周业安.金融抑制对中国企业融资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1999(2):13-20.[25]PaulBeaudry,MustafaCaglayan,FabioSchiantarelli.MonetaryInstability,thePredictabilityofPricesandtheAllocationofInvestment:AnEmpiricalInvestigationUsingUKPanelData[J].theAmericanEconomicReview,2001,91:648-662.[26]祝继高,陆正飞.货币政策、企业成长与现金持有水平变化[J].管理世界,2009(3):152-158.[27]FranklinAllen,JunQianMeijunQian,LawFinance,andEconomicGrowthinChina[J].Journalof

  FinancialEconomics,2005,77:57-116.[28]卢闯,鲍睿,杨景岩.好的品牌能带来更多的回报吗?——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研究[J].科学决策,2011(6):81-94.[29]AyyagariMeghana,Demirg-KuntAsli,MaksimovicVojislav.FormalversusInformalFinance:EvidencefromChina[J].ReviewofFinancialStudies,2010,23:3048-3097.[30]JanaP.Fidrmuc,MarcusJacob.Culture,AgencyCosts,andDividends[J].JournalofComparativeEconomics,2010,38(3):321-339.[31]李心合.儒家伦理与现代企业理财[J].会计研究,2001(6):26-32.[32]黎来芳.商业伦理诚信义务与不道德控制——鸿仪系“掏空”上市公司的案例研究[J].会计研究,2005(11):8-14.[33]HayesDC,HuntonJE,ReckJL.MarketReactiontoERPImplementationAnnouncements[J].JournalofInformationSystem,2001,15:3-18.[34]RobinPoston,SeverinGrabski.FinancialImpactsof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Implementations[J].InternationalJournalofAccountingInformationSystems,2001,2(4):271-294.[35]BisbeJ,OtleyD.TheEffectsoftheInteractiveUseofManagementControlSystemsonProductionInnovation[J].Accounting,OrganizationsandSociety,2004,29:709-737.[36]张瑞君,陈虎,张永冀.企业集团财务共享服务的流程再造关键因素研究——基于中兴通讯集团管理实践[J].会计研究,2010(7):57-64.[37]RobertS.Kaplan,DavidP.Norton,Others.TheBalancedScorecard-measuresthatDrivePerformance[J].HarvardBusinessReview,1992,70(1):71-79.[38]RobertS.Kaplan,DavidP.Nortor.StrategyMaps:ConvertingIntangibleAssetsintoTangibleOutcomes[M].HarvardBusinessPress,2004.[39]王化成,张顺葆,彭文伟.战略视角下广义财务管理理论研究——以行业竞争环境为起点的研究框架与建议[R].中国人民大学工作论文,2012.^NU1

篇六:不确定宏观背景下企业的理财现状

  

  2019年中国宏观金融形势分析报告

  2.1金融运行的宏观经济背景全球经济在本轮复苏中经历了2016年的企稳和随后两年的持续改善,但2018年的经济运行呈现逐步逼近短周期顶部的迹象,主要体现在:2018年全球经济持续改善的动能有所衰竭,IMF近期将2018年、2019年经济增速的预测值均下调至3.70%,与2017年的增长水平基本持平;全球贸易增速出现显著下滑,从2017年的5.2%下降至2018年的4.2%,预计2019年将继续下探;虽然2018年的原油价格增速再创新高,但非燃油价格增长已显露疲态(见图2-1)。主要原因在于:金融危机以来,人口老龄化危机、全要素生产率显著下降等严重制约全球潜在增长率的问题尚未得到根本性解决;2018年全球不断升级的贸易摩擦、地缘政治冲突以及金融环境持续收紧等因素,使全球经济的持续复苏面临越来越多的不确定性。资料来源:根据IMF数据整理;2018年和2019年数据为IMF预测值。在主要经济体中,美国是自次贷危机以来经济复苏最为稳健的,主要源于其推动经济复苏的宏观经济政策实现了有效切换。第一阶段采用以量化宽松为代表的非常规货币政策,随着美联储加息和缩表进程的持续推进,奥巴马时期的需求端刺激逐步转向第二阶段的特朗普时期以减税为代表的供给侧改革,进一步拉长了经济复苏的周期。如果特朗普的减税和基建等经济政策

  能同时发力,美国经济在未来两年的复苏进程仍将保持强劲。问题在于,尽管政府赤字的扩张推动了美国2018年的经济增长,但美国如果不尽快放缓债务增长,未来两年的经济增长势必会受到较大阻碍。同时,贸易摩擦升级引发的美国输入型通胀,叠加减税、基建投资带来的需求拉动型通胀,可能倒逼美联储在未来两年持续加息,进而增加发债的财务成本。在此背景下,如果政府债务的增长受限,大规模基建投资便会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经济复苏在边际上很难继续走强。种种迹象表明,依靠量化宽松或债务拉动型的增长模式难以长期持续,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或全面复苏,最终只能依靠提升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来实现。在国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需求端拉动的合力下,中国经济增长与全球经济的复苏保持同步,2016年企稳,2017年持续改善。但2018年以来中国经济的下行压力有所凸显,前3个季度经济增速逐步下移,并于第三季度录得6.5%,略高于2009年第三季度的最低值6.4%。然而,经济下行压力并没有撼动中央政府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以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为首的三大攻坚战的决心。经过近两年的努力,中国经济的结构性问题不断改善,例如,中国工业过剩产能初步出清,工业企业的赢利能力逐步增强,房地产库存明显去化,宏观杠杆率趋稳。这为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引致2018年经济增速趋势性下行的主要因素有三个。其一,净出口成为中国经济近两年的主要扰动项,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2016年的-9.6%,跃升至2017年的9.1%,再跌至2018年第三季度的-9.8%。在中美贸易争端长期化及我国主动扩大进口的趋势下,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增速可能持续收窄,进而会继续对第四季度的经济增长造成负向的拉动作用。其二,2018年以来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增速出现了大幅下滑,带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持续走低。主要原因是在防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背景下,“堵偏门”和“开正门”等相关政策没能实现有效衔接。受资产新规和政府财政整顿的影响,地方政府的融资渠道受到极大限制,然而,地方政府举债的“正门”并未及时扩容,地方政府债的发行量没有相应增长,反而在2018年前8个月一直呈现萎缩的趋势。随着第四季度地方政府债发行的提速,基建投资增速有望企稳,进而缓冲由基建投资不稳引发的经济下行压力。其三,实体融资遭遇困境。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大时,中小企业融资通常出现恶化。但2018年以来导致实体部门融资困境的因素还包括:首先,资管业务一直是中小企业成

  本相对较低的重要融资渠道,在银行“回表”之后,部分中小企业失去了通过表外融资的渠道,但由于缺乏资质又无法以传统信贷或标准债权等方式获得融资。其次,部分实体部门融资需求受到管控,在去杠杆的背景下,对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管控会持续加强,此外,从房地产企业杠杆率居高不下和中央“严控房价上涨”的政策导向看,房地产的融资政策在短期也较难改变。实体经济两个主要融资部门的需求受到抑制,导致实体经济融资需求的降低。从供给端看,表2-1描述了要素投入和TFP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的关系。其一,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在次贷危机以来出现了显著的下滑,但资本存量的增速没有跟随潜在增长率下滑,反而小幅上升,这就导致资本效率大幅下滑,即资本边际收益递减。其二,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劳动投入增长率在危机后也呈现大幅下滑的迹象,进而导致劳动投入对潜在增长的贡献下滑。其三,在经济潜在增长率下滑的同时,TFP对增长的贡献份额也出现了显著的下降。上述数据说明,次贷危机以来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大规模刺激资本积累的方式实现,但是在人口老龄化和资本边际收益递减的背景下,如果不能扭转TFP对增长贡献份额较低的现状,经济的潜在增长率会持续下滑。为此,只有通过制度改革提高全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和加快企业的技术进步,进而提高TFP对增长的贡献水平,才能实现中国经济可持续和高质量的发展。表2-1中国经济生产函数分解时间潜在增长率(生产函数拟合)(%)资本贡献份额(%)劳动贡献份额(%)TFP贡献份额(%)资本投入增长率(%)劳动投入增长率(%)TFP增长率(%)资本效率劳动生产率增长率(%)1978~2018年1978~2007年2008~2018年9.5071.968.7319.5810.992.271.860.243.7410.0364.8311.8423.3310.963.262.340.303.888.0887.052.2310.7211.040.500.870.083.43资料来源:中国经济增长前沿课题组《迈向中高端的结构变革》,载李扬主编《中国经济增长报告(2016-2017)》,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

  2.22018年中国金融运行态势2.2-1货币供给和社会融资规模概况前3个季度我国经济增长虽总体平稳,但稳中有变,面临的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如消费和投资双双走弱、中美贸易摩擦加剧、企业亏损面扩大等。在此背景下,中国人民银行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和深化金融改革三项重点任务,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把好货币总闸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2018年以来,货币供给和社会融资规模呈现以下鲜明特点。第一,货币供给增速继续放缓。截至9月末,M2余额180.17万亿元,同比增长8.3%,增速比2017年同期低0.7个百分点;M1余额53.86万亿元,同比增长4%,增速较上年同期低10个百分点(见图2-2)。近年来,M2增速持续下滑,从2010年的27.7%下降至2018年9月末的8.3%,自去年4月增速跌至9.8%的个位数以来,一直在8%~9%的低位运行。M2增速放缓的主要原因在于:在金融业加速去杠杆的背景下,以“去杠杆”为核心的监管政策频频出台,银行用于购买同业理财、资管计划以及其他通道类业务的资金规模大幅度下降,资金多层嵌套和资金空转现资料来源:WIND。

  象明显减少,更多的资金流向实体经济。M2增速放缓的主要影响有:一是企业资金趋紧,2017年下半年以来,通道类业务大幅萎缩,拖累企业表外融资总额增速降低,企业融资环境持续承压,甚至导致债务违约频发;二是银行负债增速放缓,M2增速放缓,一般性存款在银行资金来源中的占比呈现下降趋势,银行为增加资金来源,加大主动负债力度,如通过发行大额存单等方式吸收资金,同时主动负债成本相对较高,其占比的增加也拉高了银行的总体资金成本;三是企业融资成本上升,随着银行负债成本的上升,上浮利率的贷款占比也总体上升,无疑增加了企业的融资成本。我们预计,中国人民银行未来一段时期的货币政策将继续坚持稳健中性的基本取向,既不会“放水”,也不会收紧,总体会保持货币供应量适度增长和市场利率水平的基本稳定,理由如下:一是目前总体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二是金融去杠杆大方向不变,需要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环境;三是美联储持续缩表并多次加息,也要求我们要保持一个稳定的政策环境。第二,表外融资下降幅度收窄,新增社会融资规模收缩步伐放缓。前3个季度,社会融资增量累计为15.4万亿元,较上年同期少增2.3万亿元,结构上呈现以下鲜明特点。一是人民币贷款快速增长。前3个季度发放本外币贷款12.6万亿元,同比多增1.2万亿元,但人民币贷款和外币贷款呈现分化态势。人民币贷款增加12.8万亿元,同比多增1.34万亿元,占社会融资增量的83.2%,较上年同期提高18.4个百分点。人民币贷款能够实现较快增长,主要原因在于部分表外融资回归表内。外币贷款减少1913亿元,同比多减1608亿元,占社会融资增量的-1.2%。二是表外三项(委托贷款、信托贷款、未贴现汇票)同比均显著减少。前3个季度,表外三项融资减少2.3万亿元,同比多减5.2万亿元,占社会融资增量的-14.9%,同比下降31.5个百分点。其中,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和未贴现汇票分别减少1.2万亿元、4652亿元和6786亿元,同比分别多减1.8万亿元、2.3万亿元和1.1万亿元,分别占社会融资增量的-7.5%、-3%和-4.4%,同比分别下降11.4个百分点、13.1个百分点、7个百分点。三是资本市场分化明显,企业债券融资同比多增,但股票市场融资额下降。前3个季度,企业债券净融资1.6万亿元,较上年多1.4万亿元,占社会融资增量的比重提高9.3个百分点。但是,与企业债券表现不同,股票融

  资较上年下降2918亿元,占社会融资增量的比重下降1.4个百分点(见表2-2)。表2-2前3个季度社会融资增量项目社会人民币外币委托信托企业债券股票未贴现融资贷款贷款贷款贷款融资融资汇票(万亿元)(万亿元)(亿元)(万亿元)(万亿元)(万亿元)(亿元)15.4-2.3212.81.34-1913-1608-1.16-1.84-0.4652-0.6786-2.25-1.141.591.413099-2918前3个季度同比增减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总体来看,在“资管新规”等强监管背景下,表外融资大幅度萎缩,进而拖累了社会融资规模的增速,信贷逐渐回归为实体经济服务。我们预计,一是未来表外融资会继续回表,非标转表仍然是主要趋势;二是随着“资管新规”和“理财新规”的落地以及债券融资的增加,表外融资的收缩态势会有所缓解,但下行趋势仍将延续。2.2-2金融贷款增长较快,上市银行资产质量持续改善第一,贷款继续保持较快增长。2018年9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为138.9万亿元,同比增长12.8%。境内贷款为135.2万亿元,其中,住户贷款和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分别为46.2万亿元和88.1万亿元(见表2-3)。一是中长期贷款占比高。从期限看,住户贷款和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中的中长期贷款占比均比较高。二是信贷结构继续优化,小微企业贷款持续发力。普惠领域小微企业贷款快速增长,今年前3个季度已经超过去年全年的增量水平,而且中国人民银行持续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可以预见,未来支持小微企业的政策效果还将进一步显现。三是贷款利率总体保持稳定。在严监管背景下,委托贷款、信托贷款等高成本表外融资大幅度萎缩,但银行贷款和债券在全部融资中的占比上升,确保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保持基本稳定。但是,受美联储加息及部分经济体货币政策变化影响,外币存贷款利率有所提升。四是房地产部门贷款同比延续负增长趋势,融资压力持续增加,到位资金以销售回款为主。

  表2-3金融机构信贷收支表

  2016.09109.5106.431.89.54.74.822.318.73.673.627.538.65.71.60.21.03.13.33.51.00.70.20.21.61.71.80.20.73.55.54.43.939.642.343.827.628.629.229.245.13.71.90.20.73.474.577.278.980.03.73.94.04.220.121.422.623.824.74.481.029.245.93.91.90.10.63.423.825.326.628.029.14.64.74.74.74.64.95.35.96.46.87.14.730.425.84.684.129.848.23.82.10.20.63.59.610.010.611.111.411.933.435.237.239.140.542.3108.8113.1116.7119.8122.2127.0131.244.112.57.64.931.626.84.886.230.149.54.32.10.20.93.6112.1116.6120.2123.2125.6130.5134.82016.122017.032017.062017.092017.122018.032018.06单位:万亿元2018.09138.9135.246.213.28.25.033.028.05.088.129.950.75.12.20.20.93.7项目一、各项贷款(一)境内贷款1.住户贷款(1)短期贷款

  消费贷款

  经营贷款(2)中长期贷款

  消费贷款

  经营贷款2.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1)短期贷款(2)中长期贷款(3)票据融资(4)融资租赁(5)各项垫款3.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二)境外贷款资料来源:WIND。

  第二,上市银行资产质量持续改善。前3个季度,26家上市银行继续保持稳健发展态势,盈利增速创近年新高,不良贷款率有所下降,拨备覆盖率、资本充足率水平继续上升,风险抵补能力进一步增强。一是不良贷款率继续延续下降态势。截至9月末,26家上市银行整体不良贷款率为1.54%,较2017年末下降0.05个百分点。其中,城商行不良贷款率最低,仅为1.23%;股份制银行不良贷款率最高,为1.69%;五大行和农商行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51%和1.50%(见图2-3)。从变化看,农商行不良贷款率下降幅度最大,较去年同期下降0.12个百分点;城商行降幅最小,较去年同期下降0.01个百分点。银行资产质量的改善主要得益于: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各项降杠杆和去产能政策为企业注入新的活力,带动资产质量回升;银行利润增速回升,使得银行有充足的财务资源核销不良贷款,前3个季度共实现净利润1.23万亿元,同比增长6.7%,高于2018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速6.1%和2017年净利润同比增速4.5%,整体盈利情况向好。二是拨备覆盖率有所回升。截至9月末,26家上市银行拨备覆盖率为196.6%,较去年末提高19.4个百分点。其中,农商行拨备覆盖率最高,为257.5%;股份制银行拨备覆盖率最低,为190.4%;五大行和城商行拨备覆盖率分别为194.8%和257.1%。三是资本充足率继续上升。截至9月末,上市银行资本充足率13.57%,较第资料来源:银保监会。

  二季度末提高0.23个百分点。26家上市银行中有16家资本充足率上升,有10家下降。五大行与农商行资本充足率提升较显著,分别较第二季度末提升0.04个百分点与0.98个百分点,而股份制银行与城商行资本充足率则继续下行。我们预计,随着“六稳”政策的落地,贷款将呈现如下趋势:一是银行贷款将保持扩张态势,特别是国有大中型银行将加大对小微企业的贷款支持力度;二是信贷结构将继续优化,顺应货币政策引导方向,银行对企业的中长期贷款投放力度将会稳步增长;三是根据实现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和抑制房价上涨的总体要求,国家将会进一步严格限制信贷流向投资投机性购房,银行对抵押贷款的审核将会更严格;四是随着市场化债转股进程的加快以及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实施,上市银行资产质量会进一步改善,不良贷款率会延续下降态势。2.2-3货币市场利率中枢明显下行,市场交易活跃第三季度,货币市场成交244.2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7.3%。其中,信用拆借成交40.8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15.6%;质押式回购成交200.3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1.6%;买断式回购成交3.2万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61.4%。货币市场呈现如下特点。第一,流动性充裕,货币市场利率下行。随着中国人民银行多次实施降准和公开市场操作,货币市场利率中枢已经明显下行,如SHIBOR各品种大部分期限利率普遍下行,其中,截至9月30日,隔夜、3个月、6个月、1年期SHIBOR分别报2.653%、2.847%、3.2870%、3.521%,较年初分别下行0.004个百分点、1.957个百分点、1.544个百分点、1.226个百分点(见图2-4);1个月、6个月银行间质押回购加权利率分别为3.3917%、3.500%,较年初分别下降0.8816个百分点、1.3625个百分点。第二,商业银行是主要资金净融出方,证券公司、基金和农村金融机构是主要资金净融入方。大型商业银行是资金净融出额最大的金融机构,高达40.8万亿元;政策性银行资金净融出额为28.2万亿元,排名第二;股份制银行资金净融出额为23.8万亿元,排名第三。证券公司是资金净融入额最大的金融机构,高达27万亿元;基金的资金净融入额为22.9万亿元,排名第二;农村金融机构资金净融入额为13.7万亿元,排名第三。

  资料来源:WIND。2.2-4股票市场下跌,债券违约风险增大第一,股票市场量价齐跌。从A股主要指数看,第三季度上证指数、深证成指、中小板指数、创业板指数、沪深300指数、上证50指数均出现不同程度下跌,较第二季度末分别下跌0.92%、10.43%、11.22%、12.16%、2.05%、5.11%。从市值看,第三季度全部A股市值较第二季度末减少1.77万亿元,市值下跌3.22%,其中,深证A股和深证主板A股市值较第二季度末分别减少1.95万亿元和0.49万亿元,市值分别下跌9.48%和7.28%(见图2-5)。第二,债券市场违约风险增大。2018年前3个季度债券市场违约事件数量较2017年大幅增加,共有74只债券发生违约,违约金额714.61亿元。其中,首次违约发行人25家,当期违约规模532.70亿元,违约时待偿付债券本金余额1133.61亿元。前3个季度债券市场违约事件频发,主要原因包括:一是在金融监管趋严、融资渠道收窄背景下,部分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偿付能力下降;二是2018年恰好是债券到期的高峰期,企业债务压力加大。

  资料来源:WIND。我们预计,股市方面,随着稳杠杆政策的见底、风险偏好提振,股市将出现估值修复,有望迎来趋势偏弱的触底反弹窗口;债市方面,由于企业融资环境的不断趋紧,一些赢利能力较差的民营企业或将继续出现违约,未来债券市场仍将面临较大的债券集中兑付压力。2.2-5人民币贬值幅度加大,外汇储备出现连续负增长第一,人民币贬值幅度加大。第三季度,全球经济金融形势更加错综复杂,贸易摩擦、地缘政治、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正常化等因素叠加,加大了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受美元指数走强和贸易摩擦等因素影响,人民币贬值幅度相比上季度有所扩大。随着央行8月10日上调外汇风险准备金率和8月24日重启逆周期因子,8月底以来,人民币汇率开始企稳,单边贬值预期有所逆转。一是人民币贬值幅度增加。截至9月30日,人民币实际和名义汇率指数分别为122.45和119.01,较5月30日分别下降4.81和5.51(见图2-6)。外部因素成为人民币贬值的主要原因,如6月14日美联储加息,6月15日特朗普批准对中国500亿美元产品征税,再加上美元指数持续上行,市场对人民币贬值的担忧再次上升。二是政府加大稳预期管理。央行相继重启了外汇风险准备金要求和逆周期因子,有效熨平市场的过度波

  动,稳定了汇率下跌预期。需要指出的是,尽管近年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弹性逐步增强,但与其他SDR篮子货币相比,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幅度依然较小,只相当于美元、欧元、日元、英镑等货币汇率波动幅度的1/3左右。资料来源:WIND。我们预计,未来人民币贬值空间有限,继续大幅贬值的概率较低,而在合理均衡水平区间双向波动的可能性则较大。一是中国经济的基本面良好,宏观管理审慎、政策工具丰富、外汇储备充足,而且央行并未动用外汇储备来保汇率,而采取外汇风险准备金、重启“逆周期因子”的方式,总体看央行还有足够的政策工具。二是美国已处于加息后半期,其后续的加息也基本反映在当前的市场走势中,人民币前期贬值也已经充分反映了市场的预期。第二,外汇市场交易量稳步增长,衍生品交投活跃。第三季度,银行间外汇市场共成交6.2万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3%。一是衍生品市场交投活跃。第三季度,外汇衍生品成交4.1万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1.5%,占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量的2/3。从结构上看,外汇期权增长显著,较去年同期增长64.4%;外汇掉期较去年同期增长9.6%。二是自2017年12月交易中心推出美元兑人民币即期撮合交易以来,人民币即期撮合交易系统运行平稳。总体来看,撮合交易方式具有双边点差较小、价格透明度高、成交

  更高效便捷的优势,受到市场欢迎。第三季度,通过撮合交易机制成交1.21万亿美元,占人民币外汇即期成交量的比重接近60%。第三,外汇储备出现连续负增长。外汇储备是我国官方储备中最重要的资产,占比超过96%。2018年9月,我国官方外汇储备30870.25亿美元,较上月减少226.91亿美元,连续两个月下跌(见图2-7)。汇率折算和资产价格变动是官方储备负增长的主要原因。一是汇率波动有负向影响。9月,美元指数由月初的94.69上涨0.53%至月底的95.19;欧元兑美元汇率由月初的1.1668下降0.55%至月底的1.1604;美元兑日元汇率由月初的110.98上涨2.45%至月底的113.70。二是债券收益率变动有负向影响。9月,5年期美债收益率单月上涨20BP至2.94%;5年期德债收益率全月上涨15BP至-0.09%;5年期日债收益率全月维持不变。资料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我们预计,美联储加息操作以及人民币贬值压力不会成为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方向的决定性因素。一是国内广义货币M2增速持续低于实际GDP和CPI增速之和,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仍然有待加强。二是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经过前期的下跌之后,中国人民银行对跨境资本流动的管理总体是收紧的,预计未来进一步收紧的概率仍然较高。

  2.2-6出台《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第一,银行理财市场现状。一是产品规模有所增长,但产品数量明显下降。第三季度,403家商业银行(不包括外资银行)季末存续规模估计为29.48万亿元,较2018年第二季度环比增长1.32%;存续117579款理财产品,较2018年第二季度减少9070款,环比下降7.16%。二是结构分化明显。与第二季度相比,零售理财与机构理财存续规模有所上升,而同业理财业务大幅下降,降幅超过20%。第二,《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要点及影响。一是销售起点和销售渠道进一步放开。在销售起点上,理财子公司发行的公募理财产品不再设置销售起点,预计银行理财门槛下降导致发行规模增长;在销售渠道上,理财子公司可以通过银行业金融机构代销和银保监会认可的机构代销产品,有助于其拓展新的客户渠道。二是理财子公司公募产品可以直接投资股票,相较于之前的“理财新规”,银行公募理财产品需要借道各类公募基金间接进入股市,该办法从制度上放开了理财子公司进行股票投资的限制。三是理财子公司可以发行分级产品,理财子公司将有充分的余地针对不同的客户需求设计不同风险和收益水平组合的理财产品,有利于银行更好地发挥对基础资产组合的风险管理优势,为投资者提供更多的选择。四是理财子公司注册资本要求为10亿元,门槛相对较低,有利于加快推动中小银行理财业务转型的步伐,充分体现了监管机构鼓励商业银行设立子公司开展理财业务的监管思路。五是高度重视投资者保护,在风险管理方面的各项规定进一步细化。一方面,要求理财子公司建立风险准备金制度,风险准备金主要用于弥补操作风险和合规风险产生的损失;另一方面,强化风险隔离,加强关联交易管理,要求理财子公司与其股东和其他关联方之间建立有效的风险隔离机制,与关联方设置严格的防火墙,按照商业化、市场化原则开展业务合作,防止风险传染、利益输送和监管套利。第三,未来走势。一是将有越来越多的银行积极响应理财转型要求,设立理财子公司,推动商业银行资管业务向更独立、更高效的运作模式转变,未来银行理财子公司具备较大的发展空间。二是商业银行理财将逐渐回归资产管理业务的本源,通过建立“防火墙”阻隔银行理财业务与其他业务的风险传导,提升银行理财业务的市场竞争力。三是在政策环境与市场环境发生

  较大变化的情况下,缺乏独立管理能力、实力相对较弱的中小银行或将放弃理财业务,重新回归银行存贷本业。2.32018年的货币政策操作2.3-1加大中长期流动性投放前3个季度中国人民银行综合考虑流动性和监管环境变化等因素,采用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开展逆回购等增加长期流动性投放,保持市场利率在低位平稳运行。第一,中国人民银行多次降准以增加中长期流动性,一是为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年初部分达标金融机构降准0.5~1.5个百分点;二是为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第二季度部分金融机构降准1个百分点;三是为促进债转股市场发展、继续支持小微企业,第三季度实施定向降准,针对5家大型银行、12家股份制银行以及邮储银行等机构降准0.5个百分点;四是为再次置换中期借贷便利,大型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等机构再次降准1个百分点。通过有针对性的降准,金融机构资金来源明显扩容,流入实体经济的中长期资金明显增加,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见图2-8)。第二,中国人资料来源:WIND。

  民银行运用逆回购操作对流动性的季节性波动“削峰填谷”。之前,由于流动性整体处于较高水平,中国人民银行曾一度暂停逆回购以回笼流动性,但是随着资金面边际收敛,为确保流动性合理充裕又重启逆回购操作。例如,9月19日有600亿元7天逆回购到期,为确保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中国人民银行开展了600亿元逆回购操作,以确保逆回购投放与到期的总体持平。2.3-2运用借贷便利工具加强流动性管理前3个季度,中国人民银行综合运用中期借贷便利和常备借贷便利等工具,增强流动性管理的有效性和灵活性。第一,开展中期借贷便利,确保基础货币供给。中国人民银行每月开展中期借贷便利操作,增强银行体系的流动性,保证基础货币供给。其中,2018年9月,中期借贷便利操作共4415亿元;截至9月末,中期借贷便利余额为5.4万亿元。第二,开展常备借贷便利,满足金融机构的临时流动性需求。中国人民银行前3个季度多次开展常备借贷便利操作,确保货币市场利率平稳运行,常备借贷便利的利率走廊作用更加显著。其中,2018年9月,常备借贷便利操作474.7亿元;截至9月末,常备借贷便利余额为474.5亿元(见图2-9)。资料来源:WIND。

  2.3-3继续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宏观审慎管理是在金融危机后提出的,核心在于从宏观和逆周期视角制定相关措施,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维护金融体系稳定。前3个季度,中国人民银行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不断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第一,根据宏观调控需要完善宏观审慎评估。从第一季度开始,中国人民银行将资产规模5000亿元以上的金融机构发行的同业存款纳入MPA同业负债占比指标进行考核,同时,对资产规模5000亿元以下的金融机构进行监测。总体来看,将同业存款纳入MPA考核对银行体系影响并不大,基于三点理由:一是大部分银行同业负债占比已经符合监管要求;二是中国人民银行之前已经给予了充分的调整时间;三是同业负债考核分值较低,100分的资产负债考核总分中,同业负债仅占25%。第二,按照金融机构评级完善宏观审慎评估。第一季度,中国人民银行首次启动针对4000多家金融机构的评级工作,作为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的基础,金融机构评级将是未来中国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差别化管理的重要依据,也是核定存款保险差别费率和确定MPA结果的重要依据。2.3-4加大国民经济薄弱环节支持力度中国人民银行运用再贷款、再贴现等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三农”等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第一,扩大中期借贷便利担保品范围,将不低于AA级的小微企业、“三农”金融债券及优质小微企业贷款等均纳入担保品范围,引导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大对小微企业等领域的支持力度。第二,两次增加再贷款和再贴现额度,6月增加1500亿元的支小和支农再贷款额度,且下调支小再贷款利率0.5个百分点;10月在此基础上再增加1500亿元再贷款和再贴现额度,进一步加大对小微和民营企业的信贷投放,降低企业融资成本。2.3-5深入推进金融机构改革第一,推动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方案落地。一是国开行商业化改革稳步推进,年初董事会正式成立并运转,改革后国开行仍然以中长期信贷业务为主;二是进出口银行按照改革方案搭建现代公司治理架构,设立董事会及专门委员会。第二,持续完善存款保险制度功能。一是《中国存款保险条例》

  的出台为深化金融改革打下基础,截至第三季度末,各项工作稳步实施,金融机构存款平稳增长,总体存款格局保持稳定;二是继续推动风险差别费率的实施,研究探索保险费率形成机制,未来存款保险将实行基准费率与风险差别费率相结合的制度,高风险的金融机构适用较高的费率,低风险的金融机构适用较低的费率。从历史经验看,在制度起步阶段,存款保险费率相对比较低,具体费率将综合考虑国际经验、机构风险承受能力等因素确定,同时也可以根据市场环境变化进行必要的调整。2.42019年总体趋势及政策建议从中国经济发展的长期趋势看,支撑经济高速增长的要素环境正在发生逆转,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正在终结我国传统意义上的人口红利。老龄化不仅使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规模下降和外移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而且通过影响全社会的储蓄水平,对我国资本自主供给提出挑战。此外,从中美贸易争端及发展趋势看,中国通过技术引进,在“干中学”过程中进行技术升级的路径在未来可能会受到极大的限制,这对于国内的自主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短期波动的视角看,虽然中国经济在2015年和2018年均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但二者在短周期运行中所处的阶段并不相同:2015年的先行指数在“-1”以下波动,表明经济处于偏冷的状态,此时从需求端发力的宽松货币政策有助于拉动先行指数向上回归“0”,即刺激经济从偏冷状态回暖或回归长期趋势;先行指数的正向缺口在2017年以来不断拉大,并在2018年上半年“筑顶”,存在向下回归“0”的需要,此时如果从需求端发力出台大规模的货币刺激政策,先行指数的正向缺口会持续扩大,表明经济的短期波动越来越偏离长期趋势(见图2-10)。为此,无论从长期趋势还是短期波动的角度看,2018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速的稳步、适度下行,有助于经济恢复其自身内在的运行规律,即在经济周期下行过程中出现的市场出清、价格调整、库存调整及就业市场波动是经济自我调节的必然过程。在上述背景下,当前的宏观经济政策需兼顾短期“稳增长”、长期“可持续发展”和“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等多重目标。其中,“稳增长”是指引导经济增速平稳下行,而不是通过大规模的货币刺激拉动经济增速上行;

  注:①GDP数据经过去趋势和标准化处理。

  ②构建先行指数的指标包括国债利差、股票指数、货币供应量、消费者预期指数、工业产品产销率、社会货运量、沿海主要港口吞吐量、商品房新开工面积和固定资产投资新开工数。

  ③指数的研究团队包括费兆奇(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Wang,Jiaguo(UniversityofManchester,UK)、刘康(中国工商银行金融市场部)、JacobB.,Schumacher(UniversityofOxford,UK)、Ksenia,Gerasimova(UniversityofCambridge,UK)。“可持续发展”是指更多地着眼于国内经济供给层面的要素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坚持“调整结构、促进转型、深化改革”的调控重心。首先,货币政策要坚持“稳健中性”的政策定力,重在疏通政策传导机制。随着经济下行压力的加大,中央政府先后提出“扩内需”和“六稳”,货币政策的相关操作也从“稳健中性”转为“稳健的货币政策,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在此背景下,中国的宏观金融形势在第二季度以来逐步转向宽松。图2-11描述了高频金融形势指数的波动特征和运行趋势,受“紧货币”和“资产新规”的影响,金融形势指数在2018年初至2月上旬出现了深度、快速的下行,意味着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压力陡增;在中国人民银行加大公开市场投放力度和数次降准等政策的推动下,金融形势指数在第二季度稳步上行,进入第三季度以来,金融形势指数的波动中枢处于(0.5,1),意味着金融形势在整体上是相对宽松并且稳健的。但

  问题在于,宽松的金融形势并没有带动实体经济资金供给的改善,在“资产新规”和去杠杆的背景下,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不升反降,主要表现在2018年以来M2增速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屡创新低,并且M2增速持续低于名义GDP增速。其主要原因并非货币政策偏紧,而是在“严监管、紧信用”的政策背景下,金融机构的信用扩张受到抑制,货币政策边际宽松提供的流动性无法顺利传导至实体经济。为此,综合考虑当前相对宽松的宏观金融形势、人民币短期的贬值压力、国内经济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要以及导致实体融资困境的主要因素等,货币政策需要坚持“稳健中性”,将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工作重心放在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上。1120181020注:①构建金融形势指数的指标包括利率、汇率、股价、房价、大宗商品价格和货币供应量。

  ②由于高频金融形势指数波动性较大,为了更为清晰地描述金融形势的短期波动和运行趋势,本图只截取了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10月20日的金融形势指数。

  ③研究团队同本章图2-10。其次,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注意“减税”与“增加支出”并行。一是从“降成本”出发,切实减轻企业税费负担,适当降低增值税税率,推进个人所得税改革,同时,辅以结构性减税,重点投向符合产业结构升级的高端服务业、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二是中央政府在扩大赤字率增加开支

  的基础上,应通过定向调控重点支持教育、社会保障等领域,提升供给侧的人力资本潜力,为我国“第二次人口红利”的开发和利用提供要素积累。三是通过加大基建投资力度“补短板”。相关政策应注重支持形成最终需求,为实体经济创造新的动力和方向。近期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指出,将补短板作为当前深化供给侧改革的重点,加大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补短板力度。这就对基础设施投入提出了新的要求,即提高投资效率,改善结构,并最终形成实际的有效需求,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而不是在房地产、落后产能等领域通过加杠杆来增加需求。

篇七:不确定宏观背景下企业的理财现状

  

  浅析当前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困境及对策

  王

  小

  芹

  (南通市中心血站,江苏南通,226001)

  摘要: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可以从宏观经济环境和企业自身两方面采取措施,切实结合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努力改善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现状,使中小企业走上健康持续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对策

  30年的改革开放为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同时,中小企业的发展也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这种效益不仅直接表现在丰富市场、活跃经济、加快技术创新和进步、实现工业扩散、带动地方经济、增加出口创汇,还表现在安置就业及稳定社会的作用上。但是,受传统体制和外部宏观经济约束,以及企业本身产出规模小、资本匾乏、技术含量低等诸多内外因素的影响,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着与自身发展和市场经济均不适应的现象。

  一、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从宏观经济环境看,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缺乏良好的运行环境

  1、缺乏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政策。通过法律法规维护中小企业的合法权益,是世界各国扶持中小企业的通行做法.而到目前为止,我国只是在按所有制性质和不同组织形式制定的法律法规中涉及到了部分中小企业,还未有一部专门为中小企业制定的法律法规及其他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致使中小企业的法律地位不够明确,缺乏必要的法律保护.

  2、为中小企业服务的社会化服务体系薄弱。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实力有限,很难建立自己的人才培训机构,也很难建立自己的技术研究开发机构和信息咨询服务机构。目前的社会中介机构大多数设在政府部门,服务对象往往局限于本系统、本部门的企业,许多中小企业缺乏及时获取各种信息的渠道,致使财务管理人员难以做出科学合理全面的决策,使企业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限制.

  3、缺少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的金融支持体系,融资渠道单一。资金不足是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就目前情况看,国有商业银行往往将贷款业务倾向于大企业,中小企业很难得到贷款支持,一些地方性的信用社却远远不能满足中小企业对资金的需求.此外,中小企业也缺乏直接融资的渠道,不能像大企业那样向社会公众发行股票和债券,而只能吸收直接投资,造成企业融资途径单一、数量有限.中小企业发展的资金需求很大程度上依靠自身的利润累积,因而资金扩张速度很慢。

  (二)从企业的内部条件看,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多方面的不足

  1、融资困难,资金严重不足。中小企业注册资本较少,资本实力有限,土地、房屋等银行认可的不动产数量较少,同时很多中小企业都处于成长发展时期,这一阶段的资金需要量是企业生产周期中需求量最大的,资金短缺问题成为其发展的瓶颈。据统计,中小企业通过银行贷款渠道获得的资金占中小企业融资总量的90%以上,通过其它渠道获得的资金不足10%.虽然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已初步建立了较为独立、渠道多元化的融资体系,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中小企业通过银行贷款获得资金的渠道并不畅通。融资难、担保难仍然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最突出的问题之一。

  2、投资能力较弱,且缺乏科学性。中小企业的投资可分为对内投资与对外投资,对于目前我国的中小企业来讲,最多的投资是对内投资,而且对内投资中的长期投资(主要是固定资产投资与无形

  资产投资)容易产生调查不深人、预测不准确、投资期过长、对投资项目缺乏科学管理等问题。此外,我国的很多中小企业往往追随大企业或同行相近企业的投资模式,缺乏创新,不能通过投资培养自己独特的技术或核心竞争力。

  3、管理理念落后,先进的财务管理技术和方法往往得不到应用。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基础普遍较弱,很多中小企业没有专职财务管理人员,财务管理职能由会计或其他部门兼管,或由企业主管人员一手包办。目前,社会上应用的财务管理方法灵活、先进、多样,例如,金化的财务管理方法,包括定量预测、滚动预算、风险决策及不确定性决策等,还有基于Internet/Intranet和电子商务为背景的网络财务等等,但以上先进的财务管理技术和方法在中小企业往往得不到应用。

  4、财务人员素质低。大多数中小企业用人往往是超负荷劳动,对会计人员重使用轻培养。会计人员满负荷地工作只能使其被动地处理日常事务,却很难有时间和精力主动钻研深层次的管理问题,对于人财务管理心有余而力不足,不能正确处理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的关系。在核算事务中,导致出现重核算轻管理,重视资金运作和会计结构,轻视会计资料的加工处理和经济活动分析,淡化了财务管理自身在企业管理的核心地位和参谋决策作用.二、解决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的外部空间

  1、建立健全中小企业的相关政策及法律法规体系。

  目前我国己经制定了一些关于中小企业的法规,如《小型企业租赁暂行条例》、《乡镇企业法》、《私营企业暂行条例》等,但在中小企业立法保护上,这些立法仅仅侧重于对企业经营管理,而对中小企业作为弱势地位保护力度明显不够.因此,当前迫切需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具体的《中小企业保护法》,从而明确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明确政府对中小企业基本保护政策和扶持政策,保证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

  在法律法规内容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在资金支持、税收优惠、信用担保、技术创新、市场开拓及服务体系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规定。此外,可以考虑制定具有根本指导性质的《中小企业基本法》,从中小企业发展目标与宗旨、组织形态、产权关系、权利与义务、创立与退出等方面对中小企业做出总体性规定.2、实行和规范对中小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优引税收服务。

  给予中小企业一定的税收优惠是当今世界发达国家扶持和保护中小企业发展的通行做法。我国目前没有针对中小企业的专门的税收优惠政策,而且已有的对一般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有许多不规范和不完善之处,因此,我国应对目前正在执行的税、电等优惠政策进行清理、规范和完善,体现企业公平税赋平等竞争的原则,并建立起明确的以中小企业为本身的税收优惠政策,此外,应减少中小企业纳税申报时间,降低纳税成本。

  3、建立和完善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从目前信用担保机构的运行情况看,除少数几家呈现较明显效果外,多数担保组织作用并不理想,为了保证信用担保机构的有效运作,实现担保机构的可持续发展,我国信用担保机构在今后的运作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第一,信用担保机构应有稳定的资金来源.由于信用担保资金的担保总额一般要限制在自有资金的一定倍数以内,且在通常情况下,仅靠担保收费连担保损失都无法弥补,因此,随着信用保证业务量的退渐增加,其资金的注人也应同步增加.根据《关于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试点指导意见》,我国信信用担保机构的主要资金来源是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预算编列的资金,并应逐年增加,这将最大限度保证信用担保机构有充足和稳定增长的担保资金。

  第二,明确中小信用担保机构的担保对象。担保机构不可能对所有中小企业提供担保服务,贷款担保对象必须有所选择。经营效益好、担保产品充足的行业,银行会主动解决它们的资金困难,根本不需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担保。而那些效益差的产品,市场没有发展潜力的企业不是银行贷款对象,也不是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担保对象。笔者认为担保对象应该是那些目前资金困难但有一定发展前景其担保条件却达不到银行要求,处于中间状态的企业,这种企业通过扶持就能走

  出困境、渡过难关。

  第三,有效控制担保风险。信用担保机构在中小企业向银行申请贷款时,给符合担保条件的中小企业提供担保,贷款到期,若贷款企业不能按时足额偿还本息,则担保机构必须替贷款企业先偿还银行贷款,而后向贷款企业行使追索权.因此担保机构的风险主要来自贷款企业的道德风险-企业有还款能力而不愿意还,经营风险—经营失败,失去还款能力.担保机构要防范风险,一要实行担保控制,二要识别风险,三要贷款企业提供反担保.

  4、设立专门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金融机构。国外的经验和理论都表明,为了解决中小企业融资贷款难的问题,应该加强政策引导,根据中小企业的特点,建立专门的金融机构,或在金融机构中设立专门的融资服务部门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第一,国家应鼓励地方性商业银行以中小企业为服务重点。地方性商业银行是伴随着中小企业发展而发展的,他们之间有着天然的联系,另外,地方性商业银行由于受经营规模小和结算条件的限制,也难以为大型企业融资.因此,地方性商业银行应主动将服务重点放在中小企业上,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融资信贷支持,二者相互促进、相互发展。地方政府应该对地区性商业银行加以引导,使之成为中小企业的主导服务机构.第二,国家应尽快建立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性银行。目前许多国家都建立了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性银行,如日本的中小企业公库、泰国的中小企业金融局、韩国的中小企业银行等.要加快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有必要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组建相应的政策性银行。其资金来源可以是政府提供的财政资金或出卖一部分中小企业的变动资金,其经营不以盈利为目标,而应以专门配合、贯彻与实施政府提供中小企业政策意图为己任,对符合政策要求、有发展前景的产品和企业给予融资支持,并提供信用保证等服务.5、正确选用社会化中介服务机构.由于中小企业自身弱小,它不可能独立完成进人市场的全过程,特别需要得到如科研成果转化、人才培训、市场开拓、财务管理、信息咨询等方面的帮助,这需要通过社会中介组织提供这方面的服务.中介机构在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方面有自己特有的优势,因为它可以使生产信息的收益充分内部化,搭便车问题能得到有效解决,同时,专业化的中介机构在信息的获取与处理、专业人才的利用与培训以及专门技术的研究与开发等方面,都可以取得明显的规模经济,减少交易费用。因此,政府有必要建立和完善信息咨询、资产评估、财务顾问、产权交易等中介服务机构,加强对中小企业的中介服务,同时也为中小企业正确选用服务机构提供帮助,从而达到完善自我的目的.

  (二)加强企业自身财务管理工作

  1、转变企业财务管理观念。财务管理观念是指导财务管理实践的价值观,是思考财务管理问题的出发点。面对新的理财环境,企业若不全方位转变财务管理观念,就很难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笔者认为,中小企业应树立以下观念:

  首先,树立人本化理财观念.重视人的发展和管理是现代管理的基本趋势,企业的每项财务活动都是由人发起、操作和管理的,其成效如何主要取决于人的知识、智慧和努力程度。因此,在财务管理中要理解人、尊重人,规范财务人的行为,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财务运行机制,强化对人的激励和约束。

  其次,树立资本多元化理财观念。人世后,资本市场开放,市场准人门槛降低,大批外资银行和外国企业都已进驻中国,大量的外国资本已涌入中国市场.中小企业应抓住这一契机,积极寻求与外资合作,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优化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最后,树立风险理财观念。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由于市场机制的作用,任何市场主体的利益都具有不确定性,存在蒙受一定经济损失的可能,即不可避免要承担一定的风险。在财务管理中要树立风险观念,善于对环境变化带来的不确定因素进行科学预测,有预见地采取各种防范措施,使可能遭受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

  2、正确进行投资决策,努力降低投资风险.

  首先,在投资立项上要进行管理与控制,对投资立项的可行性研究,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通过对市场的分析,研究产品的销路和发展趋势、工艺流程和技术数据,预测产品的销售价格、成本、税金和盈利,涉及外汇的还要考虑汇率风险,以及规避这些风险的措施。如果是借人资本搞项目投资,还必须考虑筹资成本。除了进行可行性研究外,还可以对该项目进行不可行的研究分析,从不同角度和不同意见中分析利弊得失,从而取得比较切合实际的可行性研究结论。

  其次,在投资项目管理上要进行分析与控制。项目投资以后,必须加强对投资项目的跟踪管理,不能以投代管,投资后不闻不问,放任自流。对投资对象除了听其汇报、审阅其方案外,有条件的还要选派得力人员到被投资企业去参与管理,及时反馈经营情况,发现问题要尽可能解决在萌芽状态中,这样既帮助了被投资企业,也维护了投资企业的合法权益。最后,对外投资项目的选择,也可通过多元化的投资组合来分散风险,如产品开发多元化,生产地区多元化等等,可采取一业为主兼营他业和多种经营的做法,多样化的投资可以减少或抵消风险因素的不利变化。

  3、加强资金管理,强化财务控制.努力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使资金运用产生最佳的效果,首先要使资金的来源和运用得到有效配合,如不能用短期借款来购买固定资产,以免导致资金周转困难;其次,准确预测资金收回和支付的时间,如应收账款什么时候可收回,什么时候可进货等,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否则,易造成收支失衡,资金拮据;最后,合理地进行资金分配,流动资金和固定资金的占用配比要合理。此外,还要加强财产控制,建立健全财产物资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对财产的管理与记录必须分开,以形成有力的内部牵制,决不能把资产管理、记录、检查核对等交由一个人来做。在物资采购、领用、销售及样品管理上建立规范的操作程序,定期检查和盘点财产,督促管理人员和记录人员严格管理.

  4、加强财务预算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编制财务预算,对财务目标进行综合平衡,必须将目标分解到各部门、各责任人,并通过财务预算来约束和控制企业的财务行为,保证企业各项计划的完成。新建投资项目企业的财务预算,以投资预算为重点,包括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分析、总预算、现金流出量的计划、筹资预算计划等。持续经营企业的财务预算,以盈利为重点,包括销售预算、销售成本、费用预算、盈利目标预算、现金流量预算.清理企业的财务预算,以现金流量为重点,严格收支两条线。为了有效控制费用,对清理企业要进行现金流量费用支出的预算控制。

  企业财务部门根据企业的经营目标,在充分论证和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编制财务预算,然后提交董事会审议.董事会对财务预算审议通过后形成的决议,作为企业工作的法定依据和目标。董事会通过的财务预算由企业经营层组织实施,财务部门进行全过程的动态监控,并将财务预算的执行情况向董事会报告.为了保证预算目标的实现,根据企业内部的管理层次和组织结构,要建立有效的内部制约制度,主要包括财务收支审批制度、权限规定、联签手续、稽核制度等,落实责任制,并且通过财务会计信息的记录、分析和反馈,形成事前控制、事中监督、事后考核的企业内部控制系统,严格对财务预算实施考核,兑现奖惩。

  参考文献:

  [1]刘春和.浅析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J].北方经济,2007,(12)

  [2]徐玉德.财务管理目标:基于企业制度变迁的理论诠释[J].财政研究,2006,(10).[3]周华。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15)

  [4]李惠萍.论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2007,(21)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