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西安八办精神”的基本内涵及现实启示4篇

“西安八办精神”的基本内涵及现实启示4篇“西安八办精神”的基本内涵及现实启示 延安精神是彻底的革命精神毛泽东在延安作整风问题的报告(1941年)延安精神的内涵界定 2006年1月,胡锦涛总书记在陕西延安考察工作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西安八办精神”的基本内涵及现实启示4篇,供大家参考。

“西安八办精神”的基本内涵及现实启示4篇

篇一:“西安八办精神”的基本内涵及现实启示

精神是彻底的革命精神毛泽东在延安作整风问题的报告(1941年)延安精神的内涵界定

 2006年1月,胡锦涛总书记在陕西延安考察工作时指出: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集中体现,是中国共产党人崇高品德和伟大情怀的集中体现。胡锦涛在延安看望老红军

 延安精神是升华了的民族精神黄河壶口瀑布

 延安精神是共产党人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斗争的时代精神毛泽东和周恩来、朱德在延安( 1946 年)

 延安精神是整体展示中国共产党人形象的群体精神毛泽东和群众交谈

 延安精神的原生形态抗大精神白求恩精神延安整风精神南泥湾精神延安县同志们的精神张思德精神延安劳模精神党的七大精神抗大精神白求恩精神延安整风精神南泥湾精神延安县同志们的精神张思德精神延安劳模精神党的七大精神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领导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伟大斗争中,倡导、培育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领导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伟大斗争中,倡导、培育 、形成的把传承中华民族精神与彰显共产党人革命精神有机结合,既体现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性质、宗旨,又富有广泛人民性的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群体精神风貌和道德情操。这种精神作为一种道德情操、精神面貌,是贯穿于党的理论与思想中的精神气质,是内化在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中的灵魂。形成的把传承中华民族精神与彰显共产党人革命精神有机结合,既体现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性质、宗旨,又富有广泛人民性的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群体精神风貌和道德情操。这种精神作为一种道德情操、精神面貌,是贯穿于党的理论与思想中的精神气质,是内化在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中的灵魂。

 延安精神的形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 :

 延安精神的初步形成。1935年10月-1938年9月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召开前后。主要标志:抗大精神抗日军政大学旧址

 第二阶段:延安精神的形成时期。1938年六届六中全会 后-1945年4月党的七大召开前。主要标志:整风精神和南泥湾精神边区军队纺线

 第三阶段:

 延安精神的成熟发展时期。1945年党的七大召开-党中央和毛泽东离开陕北。主要标志:毛泽东对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概括;毛泽东思想的成熟毛泽东在转战陕北途中(1947年)

 二、延安精神的主要内容

 (一)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理想信念层面

 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正确方向;就是我党所制定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指引的方向;就是把革命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统一起来、肩负领导争取民族独立和社会解放神圣使命的政治方向。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正确方向;就是我党所制定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指引的方向;就是把革命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统一起来、肩负领导争取民族独立和社会解放神圣使命的政治方向。延安时期我们党坚持的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革命青年奔赴延安(一)在由土地革命战争向民族解放战争的历史性转折关头,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救国的大旗,发挥中流砥柱作用,坚持全面抗战路线,使中华民族赢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毛泽东和斯特朗谈话的小石桌(二)在由民族解放战争到人民解放战争历史转折的关头,中国共产党人解决了“敢不敢、能不能”通过人民战争打出一个新中国的问题。

 (三)成功解决培养和造就什么人这个确保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始终不动摇的关键问题。抗大二分校文工团演出

 (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科学理性层面

 (一)冲破教条主义的束缚和禁锢,确立起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握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正确方向。

 (二)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把革命的战略与策略联系在一起,求真务实,展现出中国作风与中国气派。

 (三)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使全党展现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

 (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伦理价值层面(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伦理价值层面

 (一)确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系统形成党的群众路线、群众观点、群众工作方法。张思德烧木炭

 (二)推进民主政权建设,让人民当家作主。陕甘宁边区参议会旧址

 (三)倡导“眼睛向下,不要只是昂首望天”,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的工作作风。陕甘宁边区政府旧址

 (四)把“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作为执政的根本目的,领导人民大力发展经济、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事业,充分展示出我们党在陕甘宁边区执政的为民形象。

 王大化、李湘演出秧歌剧《兄妹开荒》

 1940年2月1日,毛泽东在延安民众声讨汪精卫大会上发表了题为《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反对反共顽固派》的讲演。毛泽东指出:“陕甘宁边区是全国最进步的地方,这里是民主的抗日根据地。这里一没有贪官污吏,二没有土豪劣绅,三没有赌博,四没有娼妓,五没有小老婆,六没有叫化子,七没有结党营私之徒,八没有萎靡不振之气,九没有人吃磨擦饭,十没有人发国难财,为什么要取消它呢?”(《毛泽东选集》第二卷,1991年版,第718页。)1940年2月1日,毛泽东在延安民众声讨汪精卫大会上发表了题为《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反对反共顽固派》的讲演。毛泽东指出:“陕甘宁边区是全国最进步的地方,这里是民主的抗日根据地。这里一没有贪官污吏,二没有土豪劣绅,三没有赌博,四没有娼妓,五没有小老婆,六没有叫化子,七没有结党营私之徒,八没有萎靡不振之气,九没有人吃磨擦饭,十没有人发国难财,为什么要取消它呢?”(《毛泽东选集》第二卷,1991年版,第718页。)

 当时国统区的著名法学家陈瑾昆教授曾这样概括了延安风貌:“无论上层领袖、下级干部、政治见解、经济措施、行政效能、人员真挚(工作紧张、无官僚习气、无贪污情形)、军队训练、士兵精神、教育普通、文化提高、金融巩固、异负减轻、秩序安定、盗匪绝迹(夜不闭户、且警察极少)、生活向上(乞丐绝迹)、民主发达、乡村自治、官兵合作、官兵互爱、奖励生产、组织民众、加强自卫等任何点考察,均觉共(共产党)与国(国民党)有天壤之别。两句结论:解放区虽非天堂,则非解放区则确为地狱。”当时国统区的著名法学家陈瑾昆教授曾这样概括了延安风貌:“无论上层领袖、下级干部、政治见解、经济措施、行政效能、人员真挚(工作紧张、无官僚习气、无贪污情形)、军队训练、士兵精神、教育普通、文化提高、金融巩固、异负减轻、秩序安定、盗匪绝迹(夜不闭户、且警察极少)、生活向上(乞丐绝迹)、民主发达、乡村自治、官兵合作、官兵互爱、奖励生产、组织民众、加强自卫等任何点考察,均觉共(共产党)与国(国民党)有天壤之别。两句结论:解放区虽非天堂,则非解放区则确为地狱。”

 著名华侨陈嘉庚先生访问延安后感慨地说:“县长概是民选,官吏如贪污50元者革职,500元者枪毙,余者定罪科罚,严令实行,犯者无情面可袒护优容。”他将延安同重庆作了比较,发自肺腑地说:中国的希望在延安。著名华侨陈嘉庚先生访问延安后感慨地说:“县长概是民选,官吏如贪污50元者革职,500元者枪毙,余者定罪科罚,严令实行,犯者无情面可袒护优容。”他将延安同重庆作了比较,发自肺腑地说:中国的希望在延安。

 (四)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实践意志层面(四)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实践意志层面

 (一)延安时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是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的革命情操。毛泽东题写“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二)延安时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是奋发图强、锐意进取的创造精神。三五九旅开发南泥湾

 (三)延安时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是崇尚艰苦朴素、勤俭节俭的高尚品德和保持生机勃勃、乐观向上的工作作风。毛泽东在干部会议上作报告

 三、延安精神的现实启示

 启示一 :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中国共产党人成就伟业的政治灵魂中国共产党人成就伟业的政治灵魂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最根本的是要符合中国社会发展规律和忠实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把远大理想和崇高使命落实到完成好现阶段的历史任务上。其关键是要建设一支政治信念坚定、政治敏锐性强、忠诚可靠的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最根本的是要符合中国社会发展规律和忠实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把远大理想和崇高使命落实到完成好现阶段的历史任务上。其关键是要建设一支政治信念坚定、政治敏锐性强、忠诚可靠的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党员干部要解决好以下三个问题:一是不断增强政治信念的坚定性。二是不断增强政治鉴别的敏锐性一是不断增强政治信念的坚定性。二是不断增强政治鉴别的敏锐性。三是不断增强政治忠诚的可靠性。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是要:始终与时代同步、与人民共命运,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永葆生机和活力的法宝;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走自己的路,始终不渝地把握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正确方向,是我们党的胜利之本、成功之道;对于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而言,锤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品质与境界,不断养成科学的思想方法、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至关重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是要:始终与时代同步、与人民共命运,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永葆生机和活力的法宝;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走自己的路,始终不渝地把握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正确方向,是我们党的胜利之本、成功之道;对于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而言,锤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品质与境界,不断养成科学的思想方法、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至关重要。启示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中国共产党人成就伟业的思想基石中国共产党人成就伟业的思想基石

 第一,把树立科学发展观作为立身、立德、立业的重大人生课题,说实话、鼓实劲、办实事、求实效。第二,坚持以是否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科学发展作为评判标准,自觉克服那些不符合、不适应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做法。第三,重视养成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不断提高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能力与本领。第一,把树立科学发展观作为立身、立德、立业的重大人生课题,说实话、鼓实劲、办实事、求实效。第二,坚持以是否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科学发展作为评判标准,自觉克服那些不符合、不适应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做法。第三,重视养成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不断提高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能力与本领。

 倡导四种境界:实事求是、不尚空谈;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崇尚科学、反对迷信;尊重实践、与时俱进。实事求是、不尚空谈;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崇尚科学、反对迷信;尊重实践、与时俱进。

 今天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就是要:时刻铭记我们手中的权利是人民赋予的,共产党员和党的干部都是人民群众的勤务员的思想;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以实实在在的政绩取信于民;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群众观点,不断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与艺术,摒弃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命令主义的习气与行为,始终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坚持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的一致性,切实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利益,保证人民享有改革发展成果。今天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就是要:时刻铭记我们手中的权利是人民赋予的,共产党员和党的干部都是人民群众的勤务员的思想;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以实实在在的政绩取信于民;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群众观点,不断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与艺术,摒弃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命令主义的习气与行为,始终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坚持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的一致性,切实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利益,保证人民享有改革发展成果。启示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人成就伟业的力量之源启示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人成就伟业的力量之源

 做到三个注重:注重为人民服务的时代性注重为人民服务的公益性注重为人民服务中决策的科学性注重为人民服务的时代性注重为人民服务的公益性注重为人民服务中决策的科学性

 今天保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就是要:牢记我国的基本国情和我们党的庄严使命,树立为党和人民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实践中,自觉以艰苦奋斗的精神做好各项工作;树立勤俭节约的意识,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共克时艰,以脚踏实地、奋发有为的工作作风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挑战;把艰苦奋斗作为党性锻炼的主要内容,经受住各种风险的考验,写好共产党人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人生新篇章。今天保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就是要:牢记我国的基本国情和我们党的庄严使命,树立为党和人民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实践中,自觉以艰苦奋斗的精神做好各项工作;树立勤俭节约的意识,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共克时艰,以脚踏实地、奋发有为的工作作风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挑战;把艰苦奋斗作为党性锻炼的主要内容,经受住各种风险的考验,写好共产党人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人生新篇章。启示四: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中国共产党人成就伟业的不竭动力中国共产党人成就伟业的不竭动力

 新时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内涵:奋发向上、一往无前的精神状态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自强不息、开拓进取的优秀品格脚踏实地、锲而不舍的坚强毅力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的工作态度奋发向上、一往无前的精神状态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自强不息、开拓进取的优秀品格脚踏实地、锲而不舍的坚强毅力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的工作态度

篇二:“西安八办精神”的基本内涵及现实启示

21年9月S ept.2021克拉玛依学刊JOURNAL OF KARAMAY第11卷 第5期Vol.11No.5*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集体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18FKS02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收稿日期:2021-05-24作者简介:赵继龙,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与人的发展;严晶,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与人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中国观的内涵布展及现实启示 *赵继龙 严 晶(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 北碚 400715)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指出:

 “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使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奇迹。”[1] 那么,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文本叙事来看,马克思、恩格斯本人到底是如何看待中国,又是以怎样的方式了解和评价中国呢?正如革命先驱李大钊所言:

 “马克思评判当代历史事实的论文,是无产阶级研究马克思的人们绝好的材料的宝藏……最好是读一读马克思当时关于中国的论文。”[2] 所以,对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中国观我们最好有一个史实的逻辑梳理。新的时代背景下,厘清马克思、恩格斯从“洞见中国”到形成一系列“中国洞见”的逻辑布展,有助于从相对客观的“第三方立场”审视中国的发展,继承中国的优秀文化基因,透视并有效避免近代中国的沉疴旧弊,明晰落后与先进的分野,在方法论层面为新发展阶段目标的落实以及道路自信的提升贡献力量。一、洞见中国:以全新视角关注近代中国19世纪4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迅猛发展,殖民扩张掀起了浪潮, “民族历史”开始向“世界历史”转进,被迫卷入世界市场体系的中国也成为马克思、恩格斯探究的对象。从1842年《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中首次提及中国到 1851-1862 年间为《纽约每日论坛报》等报刊撰写的专门论述中国问题的22篇文章,足以看出马克思、恩格斯对中国的关注,他们对于中国的认知,经历摘 要: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中国问题的论述是其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分析具体社会历史事件、特定民族历史轨迹的典型范例。这些论述以对立统一规律为遵循,对西方列强的残暴行径和虚伪本性、近代中国的历史困境和发展前景进行了深刻分析,尽致体现了两位经典作家的“世界眼光”。在新中国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党和国家循理经典当以马克思恩格斯中国观为历史镜像,总结现实经验,为推动社会发展、提升道路自信提供指引。关键词:

 马克思恩格斯;中国观;对立统一;道路认同中图分类号:A8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677/j.cnki.cn65-1285/c.2021.05.07欢迎按以下方式引用:赵继龙,严晶.马克思恩格斯中国观的内涵布展及现实启示[J].克拉玛依学刊,2021(5)45-51.45

 2021年 克拉玛依学刊 ◎哲学研究了由感性到知性再到理性的演进过程。(一)基于欧洲思想家、商人、传教士的一般介绍初识中国马克思恩格斯对于中国的认知是以前人的一般介绍为肇始的。欧洲人了解中国最可触的媒介是《马可波罗游记》,该书以纪实手法勾勒了一个地大物博、文教昌明的东方大国形象。在物产的丰饶程度、文明的传播情况以及永续的历史传承等方面,中国社会一直是欧洲人所赞许和向往的神秘之地。传教士利玛窦在《利玛窦中国札记》中指出:“中国这个古老的帝国以普遍讲究文明有礼而知名于世”[3] ;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更加关注中国的传统文化,认为中国的治国政策、道德充满了哲思;沃尔夫则对中国的实践哲学、中国哲学的创始者、国家的开创者以及文化之父等问题产生过浓厚兴趣,研究内容涉及孔子、伏羲、神农、黄帝、尧、舜等人物 [4] ……马克思借由此类思想家的论述传统,确立了对中国的初步观感。他不仅以此为背景关注到了中国的茶叶、瓷器、万里长城、科技发明的“器物性文明”,还观照到了古代中国人与中国文化,比如《德意志意识形态》一文将当时在欧洲家喻户晓的孔子视作“完善的中国人”与共产主义的代表:

 “孔夫子和琐罗斯德……前者在中国宣布了这个原则(共产主义),后者在波斯宣布了这个原则。”[5] 真实反映了欧洲思想界对中国儒家学说的认知。对于中国哲学,马克思承袭了莱布尼茨与沃尔夫的观点,对《周易》和卦爻表现出了深厚兴趣,认为其中蕴含着中国人朴素的辩证法思维。而在批评普鲁士的报刊制度时,马克思则直言: “请给我们(这只要你们命令一声就够了)一种完善的报刊,这种报刊的原型好几个世纪以来就一直在中国存在了。”[6] 这不仅是莱布尼茨所敬信的理想化的文化中国形象,更是马克思基于当时欧洲对于中国的普遍印象确立起的“中国认知”。(二)从深度钻研相关资料中认知中国解读欧洲人对中国的基本认知只是从宏观上确立“中国”概念的手段,客观认识的建立还应经由实践的淬炼。从19世纪40年代末开始,马克思转向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在大英博物馆工作时,他对中国问题也展开了深入探索,通过广泛阅读《经济学家》《泰晤士报》中有关中国的内容,查阅英国政府、议会蓝皮书中与中国有关的大量议案,马克思对中国的认知走向聚焦,他始终坚持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阅读并摘录了克列姆、萨尔梯柯夫、贝尔尼埃等人关于中国的论述,获得了更为系统、专业的认知。1848年1月,意大利西西里爆发了反对国王费迪南多二世的起义,随后,法国、德国、奥地利等国家也相继发生革命,但最终告以失败,革命现实迫切呼吁科学理论的诞生;中国也爆发了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压迫与反抗成为中国社会的现实问题。马克思多次向恩格斯索要关于中国的资料,他们以无产阶级立场为出发点,坚持从议会通报、政府文件、国际媒体、军事要闻以及各类外交官员的实时文章中探赜索隐,合写了一系列关于中国时局的文章,实现了学术研究的破壁和对“书斋哲学”的超越。17世纪以后,西方世界出现了一大批研究中国文化、中国现象的学者,比如莱布尼茨之于中国哲学、歌德之于中国文学、威廉·冯·洪堡之于中国话语等等,皆在各自领域有所建树,但是只有马克思恩格斯对于中国的认知具有无产阶级创造新世界观的意识,实现了对单纯理论研究的超越,为后期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做好了铺垫。(三)以时事评论的方式洞见中国马克思恩格斯对中国的认知在《纽约每日论坛报》时期趋于丰富、成熟。众所周知,1849年马克思刚刚抵达伦敦的这段时期,生活非常拮据。为谋求生计,马克思应具有左翼倾向的进步报纸《纽约每日论坛报》的邀请,开始了他长达10年多的撰稿生涯,在此期间创作了大量有关论述中国的时事评论性文章,如1853年的《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1857年的《议会关于对华军事行动的辩46

 2021年 第5期论》《英中冲突》《俄国的对华贸易》、1858年的《鸦片贸易史》《英中条约》、1859 年的《新的对华战争》《对华贸易》等,这些著述深刻揭露了英、俄等国对中国犯下的野蛮罪行,批判了英国政府勾结法国进行侵华战争的罪恶目的,肯定了中国人民斗争的正义性与正当性,客观评述了太平天国起义以及中国农民革命对欧洲革命的影响,并以此为基点勾勒了未来中国的发展样式,是马克思恩格斯中国观的集中表达。总体来看,马克思恩格斯对中国现象和中国问题的探究顺应了统一性与多样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堪称“逻辑与历史相统一”方法运用的典范。二、 “两极相联”:以对立统一规律为遵循解读中国在《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一文中,马克思指出:

 “有一位思想极其深刻但又怪诞的研究人类发展原理的思辨哲学家,常常把他所说的两极相联规律赞誉为自然界的基本奥秘之一。”[7] 这里的“思辨哲学家”指的是黑格尔, “两极相联规律”一定意义上指的便是对立统一规律。纵观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中国问题的论述,多处体现出对立统一规律的意蕴。(一)古代中国是“早熟的文明小孩”中国古代的科技发明传入欧洲后,对欧洲乃至世界的发展产生了不容小觑的作用,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 — —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成了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8]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出:

 “火药和火器的采用决不是一种暴力行为,而是一种工业的,也就是经济的进步。”[9]“书刊印刷业的兴起和商业发展的需要,不仅打破了僧侣对读书写字的垄断,而且也打破了他们对高等教育的垄断。”[10] 由此可知,中国古代发明与发现传入欧州极大地改变了欧洲文明的进程,实现了三大“解放”:促进经济变革与社会发展,以更深层次的向度突破了地域限制,推动了经济解放;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教育公平,加速瓦解着基督教修道院特权垄断的进程,促进了精神解放;以强大的武力和传播力震慑封建阶级,攻破牢固的阶级堡垒,推动了政治解放,成为资产阶级发展的必要前提。但是对比而言的古代中国,它本身却没有因此长成“正常的文明小孩”。一方面,滥觞于春秋战国时代的小农经济造成并加剧了中国隔离保守的状态,使得中国在封建社会末期“底气不支、活力不足”;另一方面,矗立在小农经济基础上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曾一度支撑起了封建社会的统治构架,但是随着世界市场的开拓与资本主义的扩张,其国家构建走向式微,因为“中国官僚政治的支配作用有深入的影响,中国人的思想活动乃至他们的整个人生观,都拘囚锢蔽在官僚政治所设定的樊牢中”[11] 。这与古代中国孕育的璀璨的文明呈现出极大的不平衡、不匹配,故而被经典作家称为“早熟的文明小孩”。(二)晚清社会自身是“必然要解体的木乃伊”马克思恩格斯认为, “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的嬗变是近代中国陷入困境的重要前提。早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他们就已经指出:

 “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越是扩大,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7] 该论述从一定意义上澄明了中国门户被西方列强强力打开而被动纳入世界市场体系的过程,成为近代中国内部发生巨变的前提之一。旧的社会形态让渡于新的社会形态是内外因综合作用的结果,由生产力发酵的社会形态嬗变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是历史的必然,近代中国必将在世界大的发展趋势中被动转型,因此遭受困境并不是偶然事件。马克思恩格斯曾以犀利的手法客观记录下列赵继龙等:马克思恩格斯中国观的内涵布展及现实启示47

 2021年 克拉玛依学刊 ◎哲学研究强侵华的暴行:

 “英国用大炮强迫中国输入名叫鸦片的麻醉剂。满族王朝的声威一遇到英国的枪炮就扫地以尽。”[7]“(由于英军的侵入),广州城的无辜居民和安居乐业的商人惨遭屠杀,他们的住宅被炮火夷为平地,人权横遭侵犯。” “从目前同中国人发生的冲突中,俄国不要花费一个钱,不用出动一兵一卒,到头来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都能得到更多好处……”[7] 正是因为清廷的腐朽与软弱,致使近代中国的国家建构走向式微,马克思一针见血地指出:

 “(当旧中国的)隔绝状态” “被暴力打破的时候”, “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封棺材里的木乃伊一接触新鲜空气便必然要解体一样。”[12] 事实上,近代中国所遭遇的侵略是几千年来传统封建制度面对资本主义时的应激与抵抗,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趋势中,这种“解体”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三)近代中西方的矛盾是“奇异的对联式悲歌”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本身就蕴含着矛盾:一方面,西方列强对中国进行残暴侵略,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这是侵略与反侵略之间的矛盾;另一方面,近代中国被动地卷入世界市场体系的过程也充分验证了文明对抗间的力度与强度,所以近代中国还要解决“先进文明与落后文明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在社会实际中勾连成了“奇异的对联式悲歌” — —“半野蛮人坚持道德原则,而文明人却以自私自利的原则与之对抗”[7] 。所以中国社会的发展必须正视和解决这两对矛盾,近代中国也必将确立起“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和“救亡、进步”的社会目标,处理好“除旧”与“布新”的关系,这是马克思恩格斯从整体性视域预言近代中国走向的首要贡献。纵向来看,马克思恩格斯采用“文明小孩”和“木乃伊”的两个比喻犀利地概括了古代中国与近代中国的对立性,但是二者并非完全割裂,随着历史的嬗变,中国将成为“整个亚洲的新纪元”;横向来看,近代中西方同样处于一个矛盾统一体中,“半野蛮人”与“文明人”的较量必将对整个世界的文明进程产生重要影响,为此,循理对立统一规律、审视中国社会的变迁,洞察利弊,才能更贴切地了解中国的历史。三、世界公民:替近代中国发出正义的声讨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中国问题的论述不仅是一种认识工具,更是抨击殖民扩张和维护被压迫民族尊严的犀利武器。通过揭露西方政客的伪善面孔、昭示中国人民反压迫斗争的正义性,马克思恩格斯对中国的发展前景做出了伟大的预测。(一)揭露西方政客、媒体的虚假性和欺骗性其一是披露“亚罗号事件”背后的政治事实。针对英国政客所谓“中国人的挑衅行为危及英国人的生命和财产”的说辞,马克思多次论证了亚罗号本就是一艘中国船,中国水师上船逮捕藏匿在船内的中国海盗合情合理,英国政客与媒体颠倒黑白的说法实际上只是“政权摆弄的幕后操手”的本质体现。在事实上英方是野蛮并且失真的:

 “不耐烦辩驳的英国海军上将就用武力为自己铺平通向广州总督府的道路,同时摧毁在江面的帝国舰队”;在逻辑...

篇三:“西安八办精神”的基本内涵及现实启示

 领 时 尚 ·红 色之旅 · 獬啭 -一 一

 鼍 薷 为了追忆红色岁月 ,我们 全家人 怀着崇敬 的心情 一道 走 进了 “八路军驻洛办事处” ( 以 下简 称 “ 洛八 办” ) 。

 “洛八办” 位于河南省洛阳 市老城 ,北临贴廓巷 ,南靠九 都路 ,这是一 座建于 清朝道 光 年 间 的四合 院 ,里 面有百余 间 清一 色的砖瓦 房 ,显得庄严 肃 穆 ,全称是 “国 民革 命军第 十 八集 团军驻洛办事处” ,又称 “八路军驻洛办事处” ,简称 “洛 八办”。“洛八办” 曾驻守了中

 国革命军的各个机构 ,传递着 中央的决策信息,关键时刻,调 动全国的军事部署,统一指挥,

 在 联络 和掩护 等方面 ,做 了大 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发挥了重 要的作用,为抗 日战争的胜利 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走到 “洛八办” 门口,我 们看见 门联上有 一个大 红匾 额,上面写着 “八路军驻洛办 事处 ” 。

 走进院内,首先映人眼帘 的是一 个辘轳 井 ,井水 不是 很深 ,井 口用钢筋篦子罩着 ,

 这 个辘 轳水井 旁放着两 门红 色大炮。据说 ,上世纪 7 0 年 代后期 ,群众 掏这 口井的时 候 ,从 井 中掏 出来 不 少 武器 ,

 还有电台。那是当时形势所迫,

 “洛八办” 辙离时,为了安全起 见,就把这些东西存放在井里,

 这 口井在革命战争年代也算是 立下 了汗马功劳 。

 走过过道,就是展馆 ,每 个展馆 的面积 都不大 ,展馆 里,我们看到了抗战时期八路 军用的水桶、剪刀、油灯 、手 枪,以及记录抗战的书籍和手 稿等 ,这些都见证着中国百年 来 的历 史和劳 苦大众坚 强不 屈的精神 。

 “ 洛八 办”院 内的 水并 我禁不住心潮澎湃,思绪飞 扬, 好像眼前的—切都活了起来。

 往前走 ,我看见了 日军轰 击洛阳时投下的航空炸弹,它 的威力是多么大呀! 我仿佛听 到了飞机轰炸房屋的声音 ,又 看见 了被摧毁过 的城市。

 接着往前走,我看到了革 命 先 烈使 用 和 收缴 的步枪 、

 老 闻 土 之 友

 {枷

 c 下

 机关枪、手榴弹、盒子枪 、大 刀 等 ,这些 武器虽 然锈迹斑 斑 ,但 它 们 都 是 日军 侵 华 的 罪证 ,又是英勇 的革命前 辈 保 家 卫 国 、 抵 御 侵 略 的 那 一 段特殊岁月的生活缩影。

 继 续往前走 ,我看到 了刘 少奇 1939 年 9 月 来 “洛 八办 ” 指导 工作 时的地方 。一 间小 小 的瓦房 ,深度 不足 三米 ,墙 根处摆放着一张简易的木床 ,

 紧 挨 床边 放 着 一 张办 公 桌 ,

 房 内的墙 壁上 ,还挂着刘 少奇 的夫人王光美写的 “感想” ,这 便是刘少奇的住室。另一间小 屋 子 中间 ,放着一 张大一 点 的方 方正正 的木桌和 四把 椅 子 ,便是党 的领导 人的办 公 室 ,战争 年代艰苦 的军旅 生 活 由此可 见一斑 。我想 ,在 如此简 陋的环境 下 ,刘 少奇 同志 却为革命 的事业 作出 了 卓越的贡献 ,实属不易。

 快 到 出 口处 ,我 看 见 了 面 鲜 红 的党 旗 ,此 时 此 刻 ,仿佛 看见 了炮 火连 天的 战争年 代 ,血 与火 ,战士们 冒着生命 危险 ,抛头颅 ,洒 热血 ,誓 死 也要 完 成任 务。

 ,

 捍卫党旗 尊严 的壮举! 一

篇四:“西安八办精神”的基本内涵及现实启示

“洛八办” 心得体会

 4 月 18 日 , 洛龙高新区管委会组织全体党员 干部参观了 “洛八办” , 在参观之后, 我感触颇深, 对于我党在抗日 战争时期的精神有了 更深刻的体会和认识。

 “洛八办” 全称是八路军驻洛办事处, 位于南关贴廓巷。为 坐南向 北的庭院式建筑, 有房百余间, 幽深雅静。

 办事处的主要工作任务是:

 开展统战工作, 掩护地下党的活动。动员 民众投身 抗日 救亡运动, 为 我党我军输送干部, 青年及转运物资。

 办事处设有接待科、 秘书 科、 机要科、 电台室、 救亡室、 医务室、 经委派、 炊事班等。

 工作人员 最多时达到一百余人。

 先后有刘 向 三、 刘 子久、 袁晓轩三位处长在此主持工作。

 1942 年 2 月 , 鉴于洛阳形势紧张、 国共两党关系 恶化, 办事处全体工作人员 撤离。

 从 1938 年 10月 至 1942 年 2 月 , 洛八办从筹建到被迫撤离只有三年半时间, 但它仍为抗日 战争的胜利做出了 不可磨灭的贡献。

 参观完洛八办之后, 我知道了 更多 有关革命先烈的故事, 如:

 习 仲勋拒“迎送” 的故事, 彭德怀的百姓情怀, 董必武的家事, 朱德“拒礼” 之事, 刘少奇的手表, 周 恩来的衣食

 住行, 毛泽东的两样宝等, 还有新中 国成立后:

 铁人王进喜, 党的好干部焦裕禄, 公安局 局 长任长霞, 知道了 他们事迹之后, 我才知道自 己是多 么 的渺小, 我们的先辈们为了 国家抛头颅、 洒热血, 他们虽死犹生, 他们将永远地活在我们心中。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