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社会性发展”的理解和思考3篇

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社会性发展”的理解和思考3篇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社会性发展”的理解和思考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教学目标: 分析《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社会领域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相关问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社会性发展”的理解和思考3篇,供大家参考。

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社会性发展”的理解和思考3篇

篇一: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社会性发展”的理解和思考

儿童社会教育

 教学目标:

  分析《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社会领域 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相关问题  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设计组织指导

 幼儿教育的又一个里程碑!

  1981 年 10 月教育部颁发了《幼儿园教育纲要》( ( 试行草案) )  2001年7月2日 教育部颁布了《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 2012 年 10 月 15 日教育部正式印发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纲要》和《指南》之间的关系  关系  《纲要》是《指南》制定的指针  《指南》是实现《纲要》的桥梁  两者具有共同的教育观、儿童观和发展观  以儿童为本  注重游戏的作用和经验的价值  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性

 《指南》的核心理念 

  以儿童为本

  终身教育

  家园共育

  游戏为主

 《指南》制定的目的  从保护儿童权利出发,强调教育的平等,帮助所有的儿童科学、全面地做好入学准备;

  提高幼儿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幼儿园教育机构的质量;

  帮助家长形成科学的育儿观念和养育行为;

  增进全社会对儿童发展的准确认识;

  深入贯彻落实 《 幼儿教育纲要 》

 《指南》的主体部分:五大领域

 艺术 健康 语言 社会 科学

  指南 领域 子领域 目标 各年龄段 典型性表现 教育建议 幼儿个体发展最重要最基本的五个领域 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方向;对幼儿的合理期望

 在该领域中,幼儿发展的最重要最基本的方面 各年龄段幼儿在该目标下普遍的、重要的、具有关键意义的若干表现的例举 是家长和教师可以利用的帮助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教育方法与途径

 分析《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 社会领域  一、社会领域对幼儿的发展价值

  二、社会领域的学习与发展目标

  三、幼儿社会领域学习的特点与指导要点

  四、社会领域教育要特别注意的事项

 10 大家应该也有点累了,稍作休息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社会领域 

  幼儿社会领域的学习与发展过程是其社会性不断完善并奠定健全人格基础的过程。

 

  人际交往

 和

 社会适应

 是幼儿社会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其社会性发展的基本途径。

 社会领域对幼儿的发展价值  幼儿社会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实质在于促进儿童社会化,并在社会化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良好社会性与个性。

  社会化?

  社会化是社会性不断发展并奠定健康个性的基础。

  社会性?

  指个体在掌握 社会规范、形成 社会技能、学习 社会角色的社会化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心理特征。

  幼儿阶段是人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时期。

  在这个时期,幼儿学习怎样 与人相处,怎样看待自己,怎样对待别人; 逐步认识周围的社会环境, 内化社会行为规范;逐步形成对所在所在群体及其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发展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幼儿社会领域的学习与发展的目标

 人际交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认识自我 教师和同伴 各种社会机构、各种职业的人 家庭成员及其关系

 目标一:愿意与人交往

 目标二:能与同伴友好相处

 目标三:具有自尊、自信、自主的表现

 目标四:关心尊重他人

  社会适应

 目标一:喜欢并适应群体生活

 目标二:遵守基本的行为规范

 目标三:具有初步的归属感

 案例分享与讨论

  社会领域目标与幼儿典型性行为的关系

 案例:玩拼图

 区角活动时,超超、成成和雯雯都选择拼图,成成和雯雯合作玩蘑菇拼图,超超则独自玩耍。成成和雯雯拼得很快,拼好后,跑来看超超,雯雯问:“你拼的是什么?”超超低头没有理会。雯雯接着说:“你拼的和我们拼的不一样。”超超仍低头不语。成成用手动了动拼图,拼图因此挪动了位置。超超马上一脸不高兴,把拼图重重扔在地上,一边踢脚蹬腿,一边高声哭喊着:“都是你动……动坏了,你动的…..!”

  例如:某老师的案例分析是:

 超超在这次交往中很被动,不仅不理会小朋友的主动交流,而且还不满他们动拼图的行为,出现破坏性行为(摔东西)、踢脚蹬腿的行为、高声哭的情绪以及埋怨的语言。超超的表现说明他没有或不愿意理解他人的交往意愿(主动找自己说话);没有理解他人的行为(只是不小心弄乱,不是故意的);遇到问题,不能较好管理自己的情绪,反应过激;交往语言欠缺,没有使用语言与同伴沟通,以表达自己的想法。

 案例:小班

 案例:大班

 《 指南 》 社会领域的学习与发展内容大致包括:

  交往态度和交往技能

  对自我和对他人的认知、态度和行为

  对群体、群体生活的感受、态度和行为几个方面。

  核心价值:

  在于引导幼儿学会共同生活,形成和谐的社会关系,促进其“社会性不断完善和奠定健全人格基础” 。

 幼儿社会领域学习的特点与指导要点  (一)幼儿社会学习的特点

  1 1 模仿

  2 2 同化

  3 3 强化

  4 4 体验

  (二)幼儿社会学习的指导特点  1社会领域是一个综合的学习领域 

 要融合在各种学习活动中 渗透一日生活各个环节  2 社会学习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

  通过环境和自身的言行  3 教师和家长是幼儿社会学习的重要影响源 

 父母的言行  4幼儿社会性培养需要家庭、幼儿园和社会保持一致,密切配合

 社会领域教育要特别注意的事项  1、注重活动中的 体验,避免简单的说教  2、理解社会学习的 渗透性、综合性,避免单一的“社会课”  3、用 辩证的观点看待目标,避免突出一个方面而忽略另一方面  4、用 发展的眼光看待目标,充分理解和注意学习的累积效应  5、 杜绝虚假,提倡真诚的教育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相关问题  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价值?  2、影响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因素?  3、大众媒体对幼儿社会性发展有哪些影响?  4、晨间接待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 5、午睡环节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意义  1.促进学前儿童积极社会化,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公民  (自然人——社会人

 不断内化个人品格和行为)

  2.促进学前儿童全面发展,为儿童的一生的健康奠定基础

  A促进儿童身体的发展  B促进儿童心智的发展  C培养儿童乐观自信的性格  D促进幼儿良好的人际关系  E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是非观念,发展规则意识,提高自我约束和自我调节能力  F对幼儿其他领域的学习具有重要的影响

 一、影响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因素

  (一)家庭

  (二)幼儿园

 (三)幼儿自身

 家庭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因素

  1. 家庭结构

 

  核心家庭

 

  已形成亲密情感

 交往单一

 不利于交往能力提高

  

  主干家庭

 

  利于学会与长辈相处

 但家长间易冲突影响成长

 

  特殊家庭

 

  主要单亲和离异家庭

 

  特殊现象:留守儿童、隔代教养

 独生子女的社会性发展的特点

  1 幼儿的社会知识面拓宽 知识量偏多  2 自我意识不断的上升 更追求民主和平等  3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较低(父母包办)

  4 同伴间交往能力降低,解决冲突的能力较低

 家庭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因素

 

 2. 家庭生活背景 

  (1)农村与城市的区别 

 必须因地制宜,根据具体情况看展社会性教育 

 

 (2)家庭文化氛围 

 言传身教 潜移默化

  模仿 同化

 家庭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因素

 

  3. 家庭关系

 ((1 )夫妻关系

 夫妻和睦利于幼儿安全感的形成 ( (2 )亲子关系

 亲子依恋缺失不利于又问安全感形成 ( (3 )祖孙关系 祖辈的文化程度和教养方式影响幼儿成长 ( (4 )同胞关系 同胞间的示范模仿,爱护和尊重,教育与游戏的关系

 

 4 家长的教养观念

  主要包括:教养态度、 教养方式、教养行为、对子女的期望

  家长的教养方式:

 民主型

 善交际 独立性强 自尊心 自信心发展较好 专制型

 易顺从 自卑 压抑 优柔寡断 退缩言行不一

  溺爱型

 易依赖 胆小 自私 任性 意志弱 人际不佳

 忽视型

 独立性自主性强,易出现两种情况

 对家长的启示:

  1 应不断的 提高自身的素质,更新教养观念,向民主性教养方式发展。

  2 父母双方教养方式要一致,方法要统一。即使有意见不合的时候也要避开幼儿。

  3.注意 家园沟通,保持父母的教养观念,要与幼儿园的教育一致

 幼儿园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 1 物质环境

  幼儿园建筑风格

 

  活泼 梦幻 颜色鲜艳  空间布置

 

  井井有条

 易培养幼儿的秩序感

 幼儿园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 2. 心理环境

  幼儿园的人际关系以及带来的心理氛围

 

  师幼互动

 

  同伴交往

 幼儿园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 师幼互动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

  增强幼儿的 安全感、自信心及探索精神 

  同伴交往能力的发展 

  加快对新环境的 适应能力

 

  利于幼儿 自我概念

 自我评价的发展

 幼儿园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 同伴交往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 有助于摆脱自我中心性

 

  逐渐换位思考,克服自私任性  有助于幼儿认识到自我的价值

 

  交往合作交流中得到满足  有助于幼儿社会认知的发展

 

 对他人行为或情感的理解和认识

 幼儿自身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 1幼儿自身的气质对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 2自我意识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 3 性格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幼儿自身的气质对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

 1对幼儿 身体发育的影响 

 难抚养幼儿和易抚养幼儿 

 2对 认知的影响 

  多血质和胆汁质解题速度、灵活性强 情绪情感的感受性强,但是抑制力和控制力较弱 

 3对幼儿 性别角色的影响 

 幼儿2岁左右初步形成性别角色的知识 男孩的性别角色知识发展高于女孩

 自我意识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 幼儿社会性发展在自我意识的表现主要表现在“ 独立”和“自尊心”上。

  当出现 “ 我 ” ,开始要求“我自己来”,出现“我”的意识时,自尊心明显发展,追求人际关系中的地位。

 性格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 性格易沿着最初的倾向发展起来 

 性格:内向、外向

  顺从、任性 

  比较顺从的幼儿易遵照成人的嘱咐和集体的规则,以后仍稳定,能与人和睦相处守纪律 

 比较任性的幼儿,处处要求别人顺从自己的意愿,如果成人迁就他,似乎事情易顺利。否则会有麻烦和不愉快的情绪。

 一日生活中的社会教育 授课教师:王馨桐

  幼儿园中的社会教育活动

 日常生活中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正规的(专门的)社会性教育活动

 节日文化教育活动

  幼儿园其他领域随机渗透的社会性教育

  区域活动和游戏活动补充和延伸的社会性教育

 入 园

  盥 盥 洗

 进餐

 教学活动

  盥 盥 洗 喝水

 游戏活动

  盥 盥 洗 喝水

 进餐

  盥 盥 洗 喝水

 午

 睡

  盥 盥 洗 喝水

 户外活动

  盥 盥 洗 喝水

 餐 点

 区域活动

 离园前准备

 离

 园

  7:30- - 8:00

 入园、自选游戏活动

 8:00- - 8:30

 餐前盥洗、早餐

 8:30- - 8:45

 室内自由自选(区域)活动

 8:45- - 9:00

 早操、户外游戏

 9:00- - 10:00 教育活动、喝水

 10:00- - 11:00 户外活动

 11:00- - 11:20 室内自由自选(区域)活动、喝水

 11:20- - 11:30 餐前准备盥洗、如厕

 11:30- - 12:00 午餐、散步

 12:00- - 14:30 午睡

  幼儿园的一日生活时间表

 14:30 --- 15:00

 起床、入厕、盥洗、喝水

 15:00 --- 15:30

 特色教学活动

 15:30 --- 16:00

 吃午点、休息

 16:00 --- 16:40

 户外游戏

 16:40 --- 16:50

 休息、喝水、入厕

 16:50 --- 17:00

 离园前的准备工作

 17:00 --- 17:30

 离园

 

  晨间接待

  入园

 离园

  晨间接待内容:

 热情接待、礼貌用语(三个一:微笑、问候、拥抱)

 和家长进行简单的交流,指导幼儿将自己的物品放在指定地方。

 认真做好晨间检查及检查健康卡(危险品、零食、情绪)。

 指导家长做服药登记,按时服药。

 指导值日生工作(中班

 大班)。

 指导幼儿进行自选游戏活动。

 记录幼儿出勤。

 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脱衣服并叠放整理,换鞋)

 检查健康卡及回收,督促保育员送回医务室

 衣着整洁,愉快入园。(积极情绪)

 有礼貌和家长告别。(行为礼貌)

 进班后将自己的衣帽放于指定的位置,双手轻拿轻放小椅子。(自立)

 积极投入晨间活动,能根据兴趣选择晨间活动材料,遵守活动的规则。(活动规则)

  可能发生的问题 1. 幼儿进入班级之前发生了擦伤、磕碰、生病等情况。

 2. 幼儿将容易发生危险的物品带入班级(如:豆粒、玻璃球、易碎的小玩具、瓜子…… )。

 3. 自选游戏中出现打闹

  解决的策略 1. 教师在幼儿入园时,要观察幼儿情况,发现问题,及时了解,以免发生不必要的误会。

 2. 教师观察幼儿的衣服兜,将物品拿出,给与保存。(抚摸的方式)

 3. 与家长沟通的时候,要关注游戏中的幼儿 。

 ...

篇二: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社会性发展”的理解和思考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社会领域的认识:

 一.

 每个儿童从出生的那一时刻起就处于一定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关系中。社会环境和社会关系是儿童身心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构成了其身心发展的重要内容。

  社会领域的学习与发展,其实质在于促进儿童社会化,逐渐形成良好的社会性与个性品质。社会化与个性化是在同一个过程中进行的。

  1、人际交往与社会适应是《指南》社会领域下的子领域。人际交往与社会适应既是幼儿社会学习的目标内容,又是其社会学习的基本途径。只有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幼儿才可能形成积极的交往态度、基本的交往技能和对人对己的正确认识与态度;也只有在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中才可能了解社会行为规范并自觉遵守,也才可能体会到自己与所在群体的密切关系并形成归属感。

  对《指南》社会领域的学习与发展目标及其在各年龄阶段的表现进行简略的分析,可以发现,其内容大致包括:

 (1)交往态度和交往技能;

 (2)对自我和对他人的认知、态度和行为;

 (3)对群体、群体生活及我群关系的感受、态度和行为几方面。

  其核心价值在于逐步引导幼儿学会共同生活,建立和谐的社会(包括人际)关系,形成良好的社会性、个性品质。

  2、《指南》强调了家庭和幼儿园的生活、同伴游戏、社区环境于文化、大众传媒等都是幼儿学习的途径。

 3 、儿童社会性学习与发展是个较复杂的过程,包含的内容极为丰富,不同内容又有不同的学习方式和特点。要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采用或综合采用符合幼儿规律和特点的方式促进其健康发展。

 二.《指南》将幼儿社会领域的学习与发展分为“人际交往”与“社会适应”两个子领域。“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是幼儿社会学习的主要内容”。幼儿社会领域的学习与发展的实质在于促进儿童社会化,形成良好的社会性与个性。而社会化是在社会关系系统中,通过人际交往和对社会生活的主动适应而进行的。人际交往与社会适应可以说是幼儿社会学习与发展的基本途径与主要内容。

 1、人际交往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人际交往有如下几个基本功能:交流信息、组织共同活动、形成和发展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增进对自己、对他人的了解。人际交往的这些职能对幼儿来说更具有特殊的发展意义。

 1)交流信息。幼儿知识的获得固然来自于自身的经验和感受,但在交往中分享他人的经验也是一个重要渠道。幼儿在交往中不仅分享来自他人的信息,也将自己的经验贡献给他人,在参与中感受自己的主体性。

 2)组织共同生活。共同活动往往是两个或更多人为了某个共同目标而集合在一起进行的活动。通过人际交往来沟通、协调、联合与合作是共同活动必不可缺的条件。幼儿发展过程中能够共同游戏是其社会性发展中的重大进步,它意味着幼儿的目标意识、合作意识、沟通能力、自我控制与调节能力等都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同时,通过交往组织共同游戏或其他活动又会进一步促进幼儿相关能力的发展。

 3)形成和发展人际关系。儿童从出生起就处于某种人际关系之中,出生之后,随着交往对象的增多,人际关系会变得更加复杂多样起来。一般来说,人际关系越丰富,儿童就越能在宽阔的交往空间中得到更大的发展。但人际关系有着不同的性质。虽然人际关系的优劣并不单纯取决于儿童一方,但人际关系良好的儿童往往表现出积极、乐观、自信的个性特征和更多的亲社会行为,喜欢并善于与人交往,有责任感,有上进心。

 4)增进对自己、对他人的认识。社会交往与幼儿认识他人,认识自己,形成对人对己的态度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在交往过程中,幼儿不仅通过他人的外显行为了解其特点,形成对他人的评价和态度,也通过它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形成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正如社会心理学家所指出的,“自我只存在于一定的与他人的相互关系中”(米德),在某种意义上,“自我概念是他人反馈的函数”(库利)。认识他人与认识自己的过程也促进了幼儿社会认识能力,如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

 鉴于交往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指南》将人际交往列为社会领域的重要子领域,将愿意与人交往,能与同伴友好相处,具有自尊、自信、自主的表现,关心尊重他人四个目标归入这一子领域。

 2、社会适应 社会适应,即幼儿与社会环境建立起和谐关系的过程,对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适应不同的社会群体或组织的过程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儿童从家庭走进幼儿园, 从幼儿园走进小学,所经历的不仅是生活空间的转换,更是生活方式、角色身份、人际关系、行为准则等诸多方面的变化。例如,家庭和学校本身有许多根本性的不同,家庭的血缘、亲情和相互依存关系是其他任何社会组织社会机构所不具有的,儿童在家庭中的角色(身份)和家庭对儿童的要求与其他社会组织、机构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在一些独生子女家庭中提供,儿童可能是“小太阳”,但到了学校,“小太阳”就会变成和其他儿童一样的“小星星”,不可能再像家里一样一切以他为中心。所以儿童必须从心理到行为有所转变,以适应新的能与新群体建立起和谐关系。因此,每一次社会环境的改变对儿童都是一次挑战,也都提供了更多的学习与发展的机会。

 2)在社会适应过程中培养起来的适应能力是儿童生存发展所需要的基本能力。

 当今社会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变化迅速:知识迅速产生又迅速老化,由此带来行业频繁变更,人员不停流动,人际关系不断建立又不断改变……这种情况对人的社会适应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而积极主动地适应环境,“以不断增强的自主性、判断力、和个人责任感来行动”是健康个性的重要表现。因此从小培养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无疑是在为其快乐生活和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3)在社会适应过程中形成归属感是儿童的精神需要。

 所谓“归属感”是指个体认同所在的群体(团体)并感觉自己也被群体认可和接纳而产生的一种隶属于这个群体、与这个群体休戚相关的感觉。幼儿的归属感往往来自于他们对群体生活的直接感受和体验。家庭是幼儿最早接触的社会群体,父母对幼儿无微不至的照顾会使他们对家庭产生一种归属感;进入幼儿园后,如果这个新群体能像家庭一样带给幼儿温暖、关爱、尊重、支持和鼓励,他就会对这个群体产生归属感;而幼儿对社会(家乡、祖国等)的最初看法和感受主要

 来自于父母和其他亲近的成人,如果成人能够用积极的态度看待社会,为自己是其中一员感到满意,那么幼儿就会形成同样的态度并由此产生对家乡和祖国的归属感。

 对幼儿来说,与周围的社会环境建立和谐关系,即适应社会是社会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喜欢并适应群体生活,遵守基本的行为规范,具有初步的归属感是社会适应的基本内涵。因此,《指南》将其作为社会适应子领域的三个目标提出来。

篇三: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社会性发展”的理解和思考

目标:

  分析《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社会领域 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相关问题  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设计组织指导

 幼儿教育的又一个里程碑!

  1981 年10 月教育部颁发了《幼儿园教育纲要》( 试行草案)  2001年7月2日 教育部颁布了《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 2012 年10 月15 日教育部正式印发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纲要》和《指南》之间的关系  关系  《纲要》是《指南》制定的指针  《指南》是实现《纲要》的桥梁  两者具有共同的教育观、儿童观和发展观  以儿童为本  注重游戏的作用和经验的价值  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性

 《指南》的核心理念 

 以儿童为本  终身教育  家园共育  游戏为主

 《指南》制定的目的  从保护儿童权利出发,强调教育的平等,帮助所有的儿童科学、全面地做好入学准备;  提高幼儿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幼儿园教育机构的质量;  帮助家长形成 科学的育儿观念和养育行为 ;  增进全社会对儿童发展的准确认识;  深入贯彻落实 《 幼儿教育纲要 》

 《指南》的主体部分:五大领域

 艺术 健康 语言 社会 科学

  指南 领域 子领域 目标 各年龄段 典型性表现 教育建议 幼儿个体发展最重要最基本的五个领域 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方向;对幼儿的合理期望

 在该领域中,幼儿发展的最重要最基本的方面 各年龄段幼儿在该目标下普遍的、重要的、具有关键意义的若干表现的例举 是家长和教师可以利用的帮助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教育方法与途径

 分析《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 社会领域  一、社会领域对幼儿的发展价值  二、社会领域的学习与发展目标  三、幼儿社会领域学习的特点与指导要点  四、社会领域教育要特别注意的事项

 社会领域 

 幼儿社会领域的学习与发展过程是其社会性不断完善并奠定健全人格基础的过程。

 

 人际交往 和 社会适应 是幼儿社会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其社会性发展的基本途径。

 社会领域对幼儿的发展价值  幼儿社会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实质在于促进儿童 社会化 ,并在社会化的过程中逐渐 形成良好社会性与个性。

  社会化?  社会化是社会性不断发展并奠定健康个性的基础。

  社会性?  指个体在掌握 社会规范、形成 社会技能、学习 社会角色的社会化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心理特征。

  幼儿阶段是人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时期。

  在这个时期,幼儿学习怎样 与人相处,怎样看待自己,怎样对待别人; 逐步认识周围的社会环境, 内化社会行为规范;逐步形成对所在所在群体及其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发展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幼儿社会领域的学习与发展的目标 领域 子领域 目标 目标在各年龄阶段的表现 1愿意与人交往

 《指南》相关内容 人际交往 2能与同伴友好相处

  社会 3具有自尊、自信、自主的表现 4关心尊重他人 社会适应 1喜欢并适应群体生活 2遵守基本的行为规范 3具有初步的归属感

 人际交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社会 幼儿园 家庭 幼儿 认识自我 教师和同伴 各种社会机构、各种职业的人 家庭成员及其关系

 目标一:愿意与人交往

  愿意与人交往 3-4 岁 4-5 岁 5-6 岁

  1、愿意和小朋友一起游戏。

  1、喜欢和小朋友一起游戏,有经常一起玩的小伙伴。

  1、有自己的好朋友,也喜欢结交新朋友。

 愿意与人交往 目标 年龄段 案例

  愿意和小朋友一起游戏。

  3-4

  区域游戏开始了,东东和小雨一起进入娃娃家,一会炒炒菜、一会吃饭、一会抱娃娃、一会摆弄碗筷,坐在桌子旁边,一次又一次地重复着“舀”和“吃”的动作,小雨高兴的说:“多吃一点,多吃菜身体好!”东东说:“快点吃,吃完我们去小明家玩吧!”小雨:“哎呀,要把碗洗干净再去吧!”两个人吃完饭,东东擦桌子,小雨收拾碗筷,之后关上门一起去领居家串门。

 喜欢和小朋友一起游戏,有经常一起玩的小伙伴。

 4-5

  角色游戏“阳光餐厅”开始了,大家都在忙着找同伴布置场地,佳佳拉着祺祺、小丽说:“祺祺,小丽,快点赶紧去餐厅,我们还一起做服务员呢!要不别的小朋友抢上了,我们就不能在一起做服务员了!”三个人拉着手来到餐厅,每个人拿起围裙装扮起来。

 有自己的好朋友,也喜欢结交新朋友。

  5-6

 角色游戏开始了,小雨和珊珊两个好朋友又来到“爱心医院”,她们已经连续一周都在医院扮演医生护士了,两个人边看病,边聊天。这时候,小明过来对他们说“我也想当医生,加我一个吧!”小雨和珊珊开心的对小明说:“好呀,我们一起玩,刚好缺一名取药的医生,你来当吧!我们一起布置一个取药房吧!”说完,三个人开始忙碌起来。

 目标二:能与同伴友好相处

  能与同伴友好相处 3-4 岁 4-5 岁 5-6 岁

  2、在成人指导下,不争抢、不独霸玩具。

 2、对大家都喜欢的东西能轮流、分享。

  2、活动时能与同伴分工合作,遇到困难能一起克服。

  能与 同伴 友好 相处

 目标 年龄段 案例

 在成人指导下,不争抢、不独霸玩具。

  3-4

  晨间活动,明明玩着自己带来的玩具汽车,阳阳过来拿起他的汽车就玩了起来,明明马上夺回汽车说:“这是我的!”老师看到后走过来亲切的说:“明明今天真棒,把玩具带来和小朋友一起玩啊?” 明明低头看了自己的玩具车,犹豫了一下递给了阳阳:“给你玩一会吧!”

  对大家都喜欢的东西能轮流、分享。

 4-5

  亮亮在院子里玩皮球,珍珍走过来对亮亮说给我玩一会儿吧?亮亮把皮球交给珍珍说:“给你玩吧!”珍珍接过皮球,拍了一会,又把球还给了亮亮,说:“该你玩了!”就这样两个人轮换着玩皮球。

 活动时能与同伴分工合作,遇到困难能一起克服。

  5-6

 结构游戏中,幼儿A和幼儿B合作一起搭建消防车,幼儿A搭建将车身,幼儿B搭建消防栓和车底座,搭了出来准备结合在一起,但是怎么都固定不住。幼儿B说:车身有点大,要不我们把车身缩小点吧!”幼儿A说:“那试一试吧!!”试了之后发现是底座的问题,两个人一起把底座拆开重新拼起来,不一会,一辆漂亮的消防车完成了。

 目标三:具有自尊、自信、自主的表现

  具有自尊、自信、自主的表现 3-4 岁 4-5 岁 5-6 岁

  1、能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游戏或其他活动。

  1、能按自己的想法进行游戏或其他活动。

 1、能主动发起活动或在活动中出主意、想办法。

 具有自尊、自信、自主的表现

 目标 年龄段 案例 能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游戏或其他活动。

  3-4 小明和彤彤来到了娃娃家,小明选择了可以切的粘贴水果和仿真蔬菜,拿起刀就把所有的粘贴水果切开,又分别把这些水果粘起来,然后又切开,如此反复,切完水果后又拿来仿真蔬菜切。彤彤则抱起洋娃娃,拿着小衣服给洋娃娃穿,刚穿好,彤彤又把洋娃娃身上的衣服脱掉,换上了粉色的裙子,玩了一会儿,彤彤又给洋娃娃换上了一件绿色的上衣和白色的裤子。

 能按自己的想法进行游戏或其他活动。

 4-5

 角色游戏“料理台”中,明明正忙着配菜,霞霞对明明说:“你今天准备在料理台做什么?” 他回答:“开巧克力冰淇淋店。”不一会儿,明明忙完了料理台的工作,大声吆喝:“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好吃的冰淇淋啊!” “有什么好吃的冰淇淋?”他笑着对霞霞说:“你要吃冰淇淋吗?”霞霞点点头,他热情地替霞霞拿巧克力冰淇淋。

 能主动发起活动或在活动中出主意、想办法。

  5-6

  角色游戏中,周佳怡对王江希说:“我们一起到美食坊玩吧,今天我们用海绵纸做饺子,”做了一会儿,周佳怡又对王江希说:“你去结构区拿那种能插成长条条的玩具来”,等王江希拿来后,周佳怡拿着玩具对王江希说:“我们来插鸡腿,卖给顾客。”于是,两人一起用玩具拼插了“鸡腿”。

 目标四:关心尊重他人

  关心尊重他人 3-4 岁 4-5 岁 5-6 岁

  2.身边的人生病或不开心时表示同情。

  2.能注意到别人的情绪,并有关心、体贴的表现。

  2、能关注别人的情绪和需要,并能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

  关心尊重他人

 目标 年龄段 案例

 身边的人生病或不开心时表示同情。

  3-4

  早上牛牛来到教室,看见班里有一名小女孩抱着布娃娃一个人坐在桌子旁,“呜呜”的哭着,小声嘟囔着:“妈妈,我要妈妈。”牛牛坐在小女孩旁边不时用眼睛看看她,过了一会儿,牛牛跑到李老师身边,指着小女孩说:“李老师,她想妈妈了。”牛牛说完又跑到小女孩身边,伸出手摸摸小女孩的脸,探出头对小女孩说:“别哭了,妈妈下午就来接。”

 能注意到别人的情绪,并有关心、体贴的表现。

 4-5

 手工活动中,小朋友们陆续折好“小猴爬山”,高兴的玩着,边玩边说:“看,小猴子爬上来了!”这时,佳佳着急的看着周围正在游戏的小朋友,又低下头不停的摆弄着手里的纸张,怎样也折不出“双三角”。佳佳抬起头,叹了口气。杨天浩发现了,问:“你怎么了?”他又看了看佳佳手里的纸,说道:“你还没折好?” “嗯”,佳佳一边小声地回应着,一边点点头。“你别着急,我和你一起玩吧。”说完,杨天浩和佳佳一起玩起“小猴爬山”的游戏,佳佳脸上露出了笑容。

  能关注别人的情绪和需要,并能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

  5-6

 午睡结束了,大组的亮亮穿好衣服后,发现小组的小朋友都在穿衣服,只有新来的牛牛抱着衣服静静的坐在椅子上。亮亮走过去,蹲下来对牛牛说:“牛牛,你会不会穿衣服呀?”牛牛摇摇头,说:“不会。”“那哥哥帮你穿吧!”“好!哥哥帮牛牛穿。”牛牛高兴的将自己手中的衣服递给亮亮。亮亮拿起牛牛的衣服帮他穿起来。

 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 学习或修正各种行为和生活方式 与社会保持和谐与平衡的关系 社会适应

 目标一:喜欢并适应群体生活

  喜欢并适应群体生活 3-4 岁 4-5 岁 5-6 岁

 1.对群体活动有兴趣。

 1.愿意并主动参加群体活动。

 1.群体活动中积极、快乐。

 喜欢并适应群体生活 活

 目标 年龄段 案例

 对群体活动有兴趣。

  3-4

 教师:“谁想跟老师一起出去玩游戏啊?”小朋友们高兴的跳起来,举着小手说:“老师,我想去!”“我也想去”,“那我们就一起去玩游戏吧!”

 愿意并主动参加群体活动。

 4-5

 早锻炼时间,婷婷来晚了,一进幼儿园,看到小朋友们已经开始做早操了,她飞快的跑了过去,站在队伍的最后,和小朋友们一起跟着音乐做起早操来。

 群体活动中积极、快乐。

  5-6

  在抢椅子的游戏中,小朋友们听着音乐围绕椅子顺时针兴奋的走着,小朋友们不时看看椅子,看看同伴,脸上露出笑容。

 目标二:遵守基本的行为规范

  遵守基本的行为规范 3-4 岁 4-5 岁 5-6 岁

  1、在提醒下,能遵守游戏和公共场所的规则。

 1.感受规则的意义,并能基本遵守规则。

 1.理解规则的意义,能与同伴协商制定游戏和活动规则。

 遵守基本的行为规范

 目标 年龄段 案例 在提醒下,能遵守游戏和公共场所的规则。

  3-4

  绘画活动结束了,老师走到小雅身边,蹲下来摸了摸她的头说:“你的水彩笔送回家了没有呀?”小雅看了看老师,低下头小声说:“没有。”老师微笑着说:“你能不能把它送回家呢?”小雅点点头说:“好。”然后过去拿起水彩笔送回了家。

  感受规则的意义,并能基本遵守规则。

 4-5

  角色游戏结束了,小结时老师问:“今天你们玩得开不开心呀?”佳佳撅着嘴说:“小雨来我们家做客,他不敲门,从墙上翻进来的,还把我们家的墙踢倒了。”老师说:“所以你不开心是吧?”佳佳点点头,然后老师又问大家:“请小朋友说说,去别人家做客的时候,先干什么呢?”有的说“先要敲门。”有的说:“有人打开门,说“请进”的时候才能进去做客。”再次游戏时,部分娃娃家的小朋友去别人家做客时,都先敲敲门,再进去做客。

  理解规则的意义,能与同伴协商制定游戏和活动规则。

  5-6

 《抢椅子》的游戏进行了两三次之后,有个别幼儿出现了“音乐没有停止就坐到了板凳上,或者带着板凳走”等现象,随着游戏次数的逐渐增多,犯规的人数明显增多,导致大家无法正常游戏。幼儿商量:“犯规的人就下去,不让他玩了,没有犯规的人继续玩。”大家都同意了。有了新规则,犯规的人越来越少,孩子们玩得很开心。

 目标三:具有初步的归属感

  具有初步的归属感 3-4 岁 4-5 岁 5-6 岁

 1、知道和自己一起生活的家庭成员及与自己的关系,体会到自己是家庭的一员。

 1、喜欢自己所在的幼儿园和班级,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1、愿意为集体做事,为集体的成绩感到高兴。

  具有初步的归属感 目标 年龄段 案例 知道和自己一起生活的家庭成员以及与自己的关系,体会到自己是家庭的一员。

 3-4

  玲玲指着玩具柜上的“全家福”,对晨晨说:“爸爸、妈妈,我。”

 喜欢自己所在的幼儿园和班级,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4-5

  开学第一天,玲玲回家时看到了小区里的小张阿姨,玲玲看着小张阿姨说:“阿姨!我上中班了!”小张阿姨说:“玲玲长大了!”玲玲高兴的说:“明天我们还要和老师、小朋友去春游呢!”

 愿意为集体做事,为集体的成绩感到高兴。

  5-6

  运动会结束了,大一班获得了第一名,孩子们拿着奖状高兴的叫着、跳着、互相拥抱着。

 案例分享与讨论

  社会领域目标与幼儿典型性行为的关系

 案例:玩拼图

 区角活动时,超超、成成和雯雯都选择拼图,成成和雯雯合作玩蘑菇拼图,超超则独自玩耍。成成和雯雯拼得很快,拼好后,跑来看超超,雯雯...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