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2024年主题宣讲:学思践悟新思想砥砺奋进新时代(全文完整)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主题宣讲:学思践悟新思想砥砺奋进新时代(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2023年主题宣讲:学思践悟新思想砥砺奋进新时代(全文完整)

主题宣讲:学思践悟新思想砥砺奋进新时代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今天很荣幸受XX邀请,参加“濯锦课堂”的主题宣讲,在来XX的路上,我都在思考该怎样讲好“新思想”?其实,在今年的4月3号,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便提出“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12字总要求,“学思想”被摆在了首要位置。

回溯历史不难发现,主动学习、善于学习一直是共产党人的精神品格和独特气质。有学者研究分析,在中国共产党人留下的日记里,有大量理论学习的内容。比如,同为抗战时期的中高层干部,国民党人陈克文的日记里满是喝酒、宴请、牢骚以及花边新闻,而共产党人王恩茂的日记里始终是学习、读书、讨论、培训的记录。100多年来,这种学习精神潜移默化地塑造着一个与众不同的政党。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为指导我们各项工作的重要思想。首要问题是,如何认识和学习领会新思想、把握新时代。我认为要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望远镜”和辩证唯物主义“显微镜”来看,找到一种历史纵深感、时代方位感、生活场景感、思想深邃感,做到“高得上去、低得下来”。所以今天,我以“学思践悟新思想砥砺奋进新时代”为题,和大家一起上一堂党课。

按照上述思路,下面我尝试通过“四组镜头”,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

第一组镜头“全球坐标、百年梦想”,看“XX大的主题”

〔内容提示〕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曾在国际国内多个场合多次就“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把握历史”等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在第一部分,我主要是从横向的空间、纵向的时间相交汇的角度,从XX大报告原文进行解读,加深对新时代、新思想主题的理解,同时揉合进了XX大报告第二部分的许多内容,谈一些想法。

〔具体体会〕

主题是大会的方向、报告的灵魂。党的XX大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6句话明明白白,但是字字千钧!其背后的苦难辉煌、梦想信念,又岂是60句、600句所能表达?不妨沿着“时间轴”,让历史来诉说,用历史来感悟:500多年前--150多年前--1921年--1949年--1978年--2020年--2035年--本世纪中叶。

站在时空的交汇点上,深化理解XX大主题。

首先让我们把目光投向500多年前。请看视频

(播放《大国的崛起》片首约2分钟)

……

500年来,在人类现代化进程的大舞台上,相继出现了九个世界性大国,它们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和美国。同时期的中国呢?在康乾盛世的余晖中,中国封建社会走到末世,闭关自守,固步自封,危机四伏!

……

接着再把目光投向150多年前。1840年的珠江口外,西方列强用战舰和炮火,打开了中国大门,帝国主义列强蜂拥而至,掠夺财富,屠杀人民。

历史的脚步终于走到了1921年,中华民族从此走向了复兴之路。从1921年到1949年,短短28年,就有300多万共产党员为国捐躯。从1949年到1978年,我们党全面铺开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都说成长是要代价的,我们党也不例外,10年的文化大革命浩劫,让我们党吸取了深刻的经验教训。所以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我们党依靠和带领全国人民开辟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崭新局面。

这里,我们用一段视频,浓缩这一段历史……

(播放视频《复兴之路》片首约2分钟)

……

100年前,一群新青年,高举马克思主义思想火炬,在风雨如晦的中国,苦苦探寻民族复兴的前途。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以唯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大无畏精神,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

为此,党的XX大报告中第一部分“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用16个“我们...”概括了十年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这里提到了三件大事:

——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其次,XX大进一步描绘了宏伟蓝图:

——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通过以上大跨度的历史比较,站在时空的交汇点上,理解我们这个民族,理解这个民族的黎民百姓,我们就可以更深刻地理解XX大主题的内涵。

第二组镜头“引航中国、行动指南”,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内容提示〕

这一部分,我尝试结合四个“时代问答”,与大家共同学习。它们的逻辑关系是:过去怎么样?现在处于什么方位?今后的目标和方向在哪里?战略原则和路径是什么?

〔具体体会〕

从太空中看地球,是一颗蓝色的地球,恰切地应该叫“水球”,所谓“三山六水一分田”嘛。中国的领土,恰似航行其中的巨轮。承载着十四亿人民的福祉,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中国号巨轮”要劈波斩浪、行稳致远,必须始终保持正确的航向,绝不能犯颠覆性错误。

党的十九大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这是十九大的一个历史性决策和最重要的贡献,是“中国号巨轮”的正确航向和行动指南。深刻领会这一思想,必须紧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在宏大的时代问答中,读原文、学原著、悟原理。

时代之问一:五年成就怎么看?回答是:全方位、开创性、深层次、根本性。

十九大以来的五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或许短暂一瞬,但对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来讲,恰是沧桑巨变。五年来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五年来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应当说,五年来的成就,不光是这些“宏大的叙事”,它其实离我们很近很近。比如:居民养老金五连涨,农民生大病更有保障了,公款吃喝风刹住了,“证明你妈是你妈”式的证明越来越少了等等,群众的“获得感”非常明显。

时代之问二:发展方位怎么看?回答是:中国式现代化。

党的XX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概念。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

像党的XX大召开期间推出的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网宣片《CPC》,就紧紧扣住“中国共产党领导”这几个字,以大片的形式,平实坚定的叙述,向世界宣告:我们身后是波澜壮阔的历史,我们面前是喷薄而出的曙光。

(播放《CPC》片首约2分钟)

……

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其使命任务就是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任何理论都属于它那个时代,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式现代化以“两步走”为战略部署,以“五个坚持”为原则指引,清晰地指明了未来中国的发展方向。

时代之问三:怎样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回答是:“六个必须”。

党的XX大用“六个必须”概括了这一思想的主要内容,必须坚持人民至上;
必须坚持自信自立;
必须坚持守正创新;
必须坚持问题导向;
必须坚持系统观念;
必须坚持胸怀天下。

时代之问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前进道路上,应把握哪些重大原则。回答是:“五个坚持”。

党的XX大提出,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坚持深化改革开放;
坚持发扬斗争精神。才能不断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

学习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像我开头提倡的那样,既要“高得上去”,立足全球视野和时代高度,从战略上去把握;
又要“低得下来”,联系地方实际和自己的工作实际,从战术上去落实。比如“五个坚持”中的第三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我们就要思考,如何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所以,我们在学习这些“时代问答”时,也要多问一问自己,问一问“昨天”是这样做的吗,“今天”准备怎么做,“明天”将给人民、历史留下些什么?

从我们金牛来讲,以上四个“时代问答”,过去答得不错,今后还会答得更好。过去答得不错,我想用一组经济数据来说明:全区经济总量从2012年的694亿到2017年迈入千亿级,2022年更是突破1400亿,连续33年保持五城区第一。以后会答得更好,关键是把XX大精神转化为实际行动。一分布置,九分落实,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按照区委区政府的部署,主动在融入“双循环”、唱好“双城记”、建强“都市圈”、提质“幸福城”中强担当、明责任、做贡献,把加快建设“天府成都北城新中心”的过程变成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的过程,一步一个脚印把党的XX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付诸于行动、见之于成效。

第三组镜头“面向未来、聚焦当下”,看“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新要求”

〔内容提示〕

这一部分,我着重围绕“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这一关系全局的重大判断”,从宏观、微观谈谈自己的理解。实践层面,先联系全区实际,讲讲教育和宣传工作方面的思考。

〔具体体会〕

XX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们要敏锐把握这一新要求:面向未来,准确把握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在哪里?聚焦当下,抓紧解决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一)我从微观两个层面谈谈对这一重大判断的理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一个动态提升的过程,套用一句时髦话,会不断遇到“成长的烦恼”。以一辆私家车为例。大家都还记得,70年代,青年人结婚要“三转一响”。再到十几年前,摩托车、电动车逐渐走进普通人家庭。这几年,不但城市家庭基本拥有了私家车,不少农村家庭也有了。从这个过程看,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目共睹。然而,有了私家车后,围绕私家车又派生出新的“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派生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1)车号。在新的社会主要矛盾条件下,人们不仅存在拥有汽车的物质需求,同样还存在公平获得“好号码”的需求,就是公平正义的需求。那么我们做工作时就要敏锐地看到这一点。

(2)车位。车子多了,许多小区的停车位却不够了。我们经常听说,小区的停车位被别人临时占用,带来了烦恼,引起了纠纷。不仅小区内,在城市公共空间也出现了“停车难”。总之,在这个细节上,就存在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3)尾气。车子多了,汽车尾气日积月累,成了空气的污染源之一,影响了生态环境。这也是一个有待统筹解决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需要我们拿出好办法。个人觉得,目前成都的“限号出行”不是治本之策。

(4)道路。车子多了,原来宽阔的马路不再宽阔了,城市道路拥堵,是很多城市的难题。这又是一个“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我们现在建成的二环高架,就体现了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新要求。

(5)文明。车子多了,文明交通、安全交通的问题也突显出来。过去,孩子上学放学,满街道地走走跳跳,很少有大人接送。现在还能这样吗?不能!因为车辆太多了,另外驾驶员礼让行人、文明交通意识也不够。这既是人的素质问题,也是交通秩序问题,还是生命安全问题。

以上,我们通过“一辆普通的私家车”以小见大,涉及到公平正义、社区建设、环境污染、交通设施、文明素质等多个领域。这充分说明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不仅仅是一个抽象的哲学问题、理论问题,而且是一个关系到我们老百姓生活的具体问题;
不仅需要我们从全局工作的高度,适应这一新变化,而且需要我们从细节做起、从身边做起,谋划一些抓手性事项。

(二)关于教育均衡。XX大报告中,把“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摆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的第一条,充分说明对教育的重视。那么从我们来说,也要把解决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摆上更突出的位置。最根本的,就是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

借此前网络上传播的一个例子。培养什么人?大家可曾记得今年关于合肥教育名师陈某某讲座中被学生轰下台的视频?一名学生上台从老师手中拿过话筒,并说道:“努力学习是为了什么,是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引发了全场听众热烈响应。这不由得回想起112年前,14岁的周恩来回答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112年后,已经“睁眼看世界”的庐江中学高中学子也高亢地喊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读书!时代各有不同,青春一脉相承。如何培养人?如果说功利、浅薄的内容是价值取向的不妥之处,那么网上流传的所谓“杂交”“基因”等论调更是凸显出该老师讲课内容的低俗不堪。其实,思政教育更应让学生保有珍贵的理想主义情怀。像张桂梅老师创办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就流淌着这样的真情:“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我站在伟人之肩藐视卑微的懦夫。”这些让人心潮澎湃的话语,想必也激励了无数从华坪女高走出去的贫困学子。为谁培养人?诚然,社会背景已发生巨大变化。往大里说,我们的国家并不是在所有领域、所有地方都拥有独一无二的优势,相反,在人工智能、先进制造、工业4.0等领域,与世界强国还有差距,等等。往小处说,每个人的人生价值,只有与国家所需紧密结合在一起,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展现。物质相对富足的青年学子,固然不必为柴米油盐而烦恼,但更应该有“学好文武艺,报效吾国家”的情怀。

(三)关于文化传播。这里讲“中国音量”何以匹配“中国体量”。党的XX大报告提出:“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这里以***总书记考察“一馆一院”并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为例,讲讲从“宅兹中国”到“何以中国”。在中国历史研究院,一场以西周何尊铭文“宅兹中国”命名的专题文化展正在用无声的语言述说着中华文明荟萃千载的故事。要理解“何以中国”,必须回归历史,从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读懂什么是中国,什么可以定义中国。(这里举一个例子:为何我国去了一趟月球背面之后,中国科技呈井喷状态。我认为不是我们格局变大了,而是“中国音量”正在匹配“中国体量”。如:最近央视曝光了歼20生产线的细节,我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航空发动机、代号“峨嵋”的涡扇-15正式量产等,而这航空发动机中最为关键的涡轮叶片的制作工艺,其实是来自2000多前的春秋战国时期的云纹铜禁,整体用失蜡法铸就,工艺精湛复杂,令人叹为观止。)这就很好理解***总书记强调的:“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

再比如,***总书记在召开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的前一天,考察了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有这样一个场景,让人印象深刻。在兰台洞库,山东大学文学院杜泽逊教授小心翼翼翻开斑驳的文津阁本《九章算术》。纸张泛黄、墨迹隽永,无声讲述着文明星河的赓续。杜教授说:“它可以说是我们科技的老祖宗了,负数、分数、方程、勾股定理,在当时最领先。”***总书记颇为感慨:“我们的祖先,在科学发萌之际,是走在前面的。千百年来,中华民族没有中断,中国文化没有中断,但在数理化上有些中断,被赶超了。”

时代走到今天,我们该如何理解中华文明?***总书记给出了一张“精准画像”。他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具体而言,包括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正是这“五个突出特性”,让中华文明有别于其他人类文明,塑造出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换句话说,这是中华民族在世界文明图谱中的“身份证”和“识别码”,在全世界都是独树一帜的。

第四组镜头“家国情怀、巨龙腾飞”,看“两个一百年”的战略愿景

〔内容提示〕

这一部分,呼应第一部分讲的“XX大主题”,以“家国情怀”的历史文化传统为背景,以“我们是龙的传人”为情感底色,通过“家的情怀、国的情怀、党的情怀”,串联起社会建设、“两个一百年”目标、全面从严治党三部分内容,并尝试把报告中的政策,转化为日常的生活场景,呈现群众未来的“获得感”、美好生活的“画面感”。

〔具体体会〕

从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到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从韩愈的“大丈夫文武忠孝,求士为国”到文天祥的“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中华民族素有“家国情怀”的文化基因。正像一首歌曲里唱得那样,“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国家的命运总是和个人的命运紧紧相连。

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说过,“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他操心着老百姓吃得安全不安全、看病方便不方便、孩子上学满意不满意、养老有没有保障等“过日子”的事情。可见,习总书记也有着浓浓的家国情怀。他心中的家,是亿万百姓之家;
他心中的国,是我们伟大的祖国。总书记的家国情怀,不仅是他个人的情怀,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共同情怀。XX大报告的字里行间,都流露着这样的情怀。

(一)家的情怀:XX大报告中的“生活”,生活中的“XX大报告”。

先问一个问题:深夜排队的场景,在什么地方容易看到?

回答是:火车站、医院、学校和售楼处。“春运”时,过去火车站夜里排长队是常事,但是现在少了。一方面大家习惯网上购票了,另一方面也得益于中国高铁建设的巨大成就。而医院、学校、售楼处排长队的现象仍未消失,折射出老百姓看病难、上学难和住房难的问题依然存在,特别是一些大城市,爷爷奶奶深夜排队,为了替孙子孙女报名上幼儿园,令人感慨。

习总书记讲“中南海要始终直通人民群众”,XX大报告关注到这些生活场景,这些“排队”后面的教育、医疗、住房等民生问题,都联系着“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都牵动着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家的情怀”。报告关于“改善民生水平”的部署要求,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温暖人心的生活场景,例如大家比较关心的教育、卫生、养老等。

1.关于学生的场景。XX大报告指出:“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强化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普惠发展,坚持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完善覆盖全学段学生资助体系。”我们可以期待:

(1)学生的书包将会变得轻一些,作业将会变得少一些,小区的广场上,玩耍的孩子会多起来。

(2)街头的社会培训机构变少了,“课内减负、课外增负”的现象有所改变。

(3)“择校热”、“大班额”得到缓解,一个教室里不会挤那么多学生。

(4)流动人口的孩子上学,会变得越来越方便。

2.关于就业的场景。XX大报告指出:“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兜底帮扶。”我们可以期待:

(1)农民工的工作环境应该会有改善,因为报告强调了要“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2)孩子们找工作奔波的背影,家长和孩子脸上焦虑的神情,这些都是政策关注的焦点。

(3)开展大规模的职业技能培训,职业学校的学生数会多起来,劳动培训机构要更忙了。

3.关于健康的场景。XX大报告指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我们可以期待:

(1)群众的文体活动会更加广泛,广场舞会更火热吧。

(2)健康问题,不再是卫生一个部门的事,将会发动多个部门齐抓共管。党政领导的考核,也会考虑人民健康等综合指标。

(3)全社会更加重视健康预防,或者大家所说的养生。《黄帝内经》说得好:“上医治未病,不治已病。”

(二)国的情怀:“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重大部署

百年梦想,梦在前方,路在脚下。前方有多远?2021年建党100周年,2049年建国100周年;
脚下什么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入了新时代,踏上了新征程。XX大为我们规划了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我根据报告第四部分梳理如下;

1.2020——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2035年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意味着将原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即“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时间提前了15年。

2.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原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即“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现在中间加了“美丽”二字,更强调了生态;
“现代化国家”改成“现代化强国”,要求更高了。

报告对两个阶段奋斗目标只作原则性展望和要求,不提“翻番”类指标,以利于引导干部群众贯彻好新发展理念。我的理解,不是不要发展速度了,而是发展质量问题更加突出,要通过质量、效率、动力“三个变革”来提升发展质量。到那时,中华民族复兴之日,便是东方巨龙腾飞之时!

(三)党的情怀: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

党的XX大报告给我印象最深的有两点。第一点是担当精神,这里我想特别引用一下总书记关于反腐败斗争所说的一番掷地有声的话。他是这样说的,“我们开展了史无前例的反腐败斗争,以‘得罪千百人、不负十四亿’的使命担当祛疴治乱,‘打虎’、‘拍蝇’、‘猎狐’多管齐下,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消除了党、国家、军队内部存在的严重隐患。第二点是人民情怀,人民情怀几乎体现在整个报告的所有论点中。***总书记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

党的XX大报告首次提出“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作为纪检监察人,如何确保党的XX大报告中全面从严治党的部署在我区生动、全面、有效落实,确保为我区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推动全年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需要我们进一步坚定信心信念,积极思考谋划,步步深入、善作善成。

从哲学上讲,一切社会工作归根结底是做人的工作,一切事业的发展归根结底是人的发展。XX的改革、发展和稳定等各项事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归根结底是要实现全区范围内人的高质量发展。为此,区委八届六次全会中提出,要持续锻造高素质铁军,保持从严治党纵深推进。并总结了区委八届五次全会以来,以“XX工作法”全面深化“十大领域”专项治理,严肃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X件X人、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X件X人,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X个。

作为“XX”队伍中的“XX人”,我们首先应该努力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我们要不断提升自身思想意识革故鼎新、能力水平新陈代谢的速率,加快跟上新时代、追逐新梦想的步伐,唯如此,才是真正践行“XX课堂”的题中之义。最后我决定不厌其烦地给大家最后再讲一个小故事,故事是这样的:说很久以前,有同样的两块花岗岩,一块做了佛像,被千人供养、万人膜拜,一块作了踏脚石,挨千人踏万人踩。作了踏脚石的那块花岗岩不服气,对做佛像的那块说:你我同样之质,凭什么你被人尊奉顶礼、而我则沦落入泥?倒是佛像解得精妙、怼得精到:你我之所以判若云泥,不过是你只受了六刀,而我却受了千刀万剐而已。

今天,XX把我们纪检监察系统的干部集合在一起,把我拉出来“遛遛”人生体验和成长感悟,主要目的还是为我们纪检监察干部搭一个修罗道场,让我们过过堂、淬淬火,受那心灵上的千刀万剐,是金是石,是云是泥,是佛是人,我们各自去修行。

感谢聆听!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