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课程思政融入舞蹈教学的实践研究9篇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课程思政融入舞蹈教学的实践研究 融入 舞蹈 实践

课程思政融入舞蹈教学的实践研究9篇课程思政融入舞蹈教学的实践研究 广告·书 评艺术与实践——评《舞蹈形体教程》舞蹈编导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实践研究经济水平的快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课程思政融入舞蹈教学的实践研究9篇,供大家参考。

课程思政融入舞蹈教学的实践研究9篇

篇一:课程思政融入舞蹈教学的实践研究

告 · 书

 评艺术与实践——评《舞蹈形体教程》舞蹈编导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实践研究经济水平的快速提升使社会各行业领域得到发展,社会民众物质生活也因此有了质的飞跃,人们开始追求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舞蹈作为生活中常见艺术形式,可以丰富人们精神世界。新时代下,网络技术的普及与应用,促使各种舞蹈视频出现于大众视野之中,可增加人们对舞蹈艺术的了解,从而对舞蹈艺术产生兴趣。人们热切追求舞蹈艺术情境下,舞蹈编导专业迅速成为艺术教育体系中的热门专业,如何满足现代社会要求与标准,培育德才兼备的舞蹈编导人才,成为各艺术院校所关注焦点。由姜兰著、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年 8 月出版的《舞蹈形体教程》,以舞蹈形体课程教学目标与宗旨为出发点,打破固定专业教育模式与教学内容体系限制,利用现代教学思维,引领人们创建充满个性化的舞蹈形体教学课程,对推动舞蹈形体课堂教学实践起到启示作用。人们执行舞蹈编导工作时,既要具备专业知识素养,也要充分掌握舞蹈形体相关理论知识要点,以便创作出更加优美的舞蹈动作。本书在构建整体内容框架过程中,严格按照教学对象实际学习需求,精心选取具备实用性、综合性的中外典型音乐作品,并将其科学合理地纳入舞蹈形体教学中,形成了系统且现代的教程模式,有力推进舞蹈形体教程的创新改革。随着市场经济全球化发展,中国舞蹈文化开始走向世界,并在国际舞蹈领域占有一席之地。而舞蹈编导是有效提升中国舞蹈最终舞台呈现效果,促进中华优秀人文精神、思想文化融入舞蹈作品主要方式之一,这要求舞蹈编导专业人才既要拥有过硬专业能力,也要具备高水平的思政素质与高尚道德情操。《舞蹈形体教程》极为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真正从本质上引导学生通过感性舞蹈激发自身理性思维,进而获取全新舞蹈灵感,并将其用于舞蹈之中,实现身、形、情、念的统一。高校培养全面发展的舞蹈编导人才时,可以该书编写理念为指导,利用切实可行的科学手段,推动舞蹈编导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让学生不被局限于一成不变的专业教育,而是使其德智体美劳在多元教育环境中得到全方位、多层次的培养与提升;同时,也让学生在舞蹈艺术渲染之下感悟专业教学中的文化思想、精神世界,为培养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正确、艺术创新意识强的舞蹈编导人才奠定基础。针对上述内容,为满足新时代需求,各院校应积极主动促进舞蹈编导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舞蹈形体教程》一书,强调人们实施音乐舞蹈表演时,必须具备高水平艺术能力,以便促使表演者通过各种舞蹈形体动作抒发、传递内心情感,提升音乐舞蹈表演作品完整性。对此,教育管理者可依据此书内容撰写思路,推进舞蹈编导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发展:第一,基于舞蹈编导专业课程深挖思政元素,有意识引领学生熟悉并掌握舞蹈文化发展历史。具体来说,教师以思政为切入点,深究专业教学中所涉及舞蹈知识、历史文化及审美取向等内容,让学生知晓中国艺术美学发展特征,充分了解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精神。第二,舞蹈编导专业教师可加深与其他学科教师的互动交流,创建特色鲜明的合作教学模式,从其他专业领域挖掘可用教学素材,并将其应用于日常专业教育中,实现舞蹈编导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第三,坚持与时俱进,借助科学手段与现代技术创新舞蹈编导专业教学形式,丰富专业课程教学的实践教育渠道。一方面,教师需通过建立“线上教学,线下交流、实践”形式,培养学生集体责任感,提升团队协作能力;另一方面,根据实际发展情况,开展多种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陶冶情操、形成良好思想道德品质。新时代要求下,舞蹈编导专业作为促进舞蹈艺术发展的教育形式之一,与思政教育相互融合,是现代社会发展必然趋势。若要提升两者融合度,舞蹈编导专业教师,要在强化自身综合教学能力同时,不断学习当代思政知识,以提升思想高度,还要潜移默化地将思政教育贯彻落实于舞蹈编导专业教育中,为艺术领域培养更多有担当、责任感强的舞蹈编导人才。文 / 史

 军

 天津音乐学院 舞蹈系DOI:10.16209/j.cnki.cust.2021.03.037

篇二:课程思政融入舞蹈教学的实践研究

通 学 院 学 报 第 43 卷

 第 2 期Vol.43 No.2 Journal of Zhaotong University2021 年 4 月Apr.2021·52·收稿日期:2020-11-16基金项目:2020 年昭通学院课程改革项目(Ztjx202007)。作者简介:刘荔(1972—

 ),女,云南昭通人,副教授,主要从事舞蹈教学研究。2016 年 12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 [1] 的同时,也同样指出,“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1] 。这更加明确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要积极发挥“课堂教学”的主导地位,以此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开展“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同时将思想政治教学元素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当中,使得各类课程能够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实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融为一体。舞蹈课程作为艺术类课程的一项,同样承担着课程思政的重要任务,其艺术课程的优势在于更能直接的挖掘其“真、善、美”的思政元素,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中,渗入学生心田,引领学生思想,将思政教育注入于“无形”,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将“真、善、美”的种子播种在学生心中并生根发芽。一、高校舞蹈课程中“课程思政”的意义(一)实现思政教育的“软着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一直被贴上了“枯燥说教”的标签,学生对待思想政治课程也是带着有色眼镜的消极态度,认为思政课程必然会与“红色”挂钩,与“理论”对等,充斥着对思政课程的“偏见”,传统思政课程的教师对待思政教育似乎也多带着些“傲慢”,将本来就略显生涩的知识理论抽离于学生情感态度之外,使这门课程“完全失去有血有肉、鲜灵生动的生命活动的特征”, [2]老师枯燥的教,学生被动的学,似乎已将这门课程所强调的“思想的内驱力”消磨为一种思想道德知识教条化的“绑架式”学习。这使得原本就被“标签化”了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加被孤立在一种学生难以企及的“神坛”之上,高不可攀同时又“虚无缥缈”,这使得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难以从单一的思政课程教学上实现。而舞蹈课程作为艺术类课程中典型的“身心合一”的教学课程,在进行思政元素导入时,便可以以舞蹈艺术中的情感体验入手,软化思政教学中的学生所呈现出的抵触态度,以舞蹈艺术作为“课程思政”进入课堂的“润滑剂”,凸显舞蹈课程中隐性的思政教育资源,运用智慧且合理的手段浸入课程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正如吴岩所言:“课程思政是把“干巴巴的说教”向“热乎乎的教学”转变,是有情有义、有温度、有爱的教育过程。”舞蹈教学能够将思想政治教育以隐性的、间接的方式潜移默化学生的思想,在春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昭通学院 a. 艺术学院;b. 学报编辑部;c. 工会,云南 昭通 657000)摘 要:舞蹈课程作为艺术类课程的一项,承担着“课程思政”的重要任务,其优势在于更能直接挖掘其人性中的“真、善、美”思政元素,将思政教育注入于“无形”,以美育人、以美化人。舞蹈课程教学的改革实践过程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过程,是引领学生感悟人类共同情感,弘扬人生价值的实践过程。舞蹈课程的教学改革必须优化舞蹈教学课程体系,将思想政治教学元素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当中,以“人性化”思维重塑舞蹈教学新貌,设计出适应于当代大学生人才培养的舞蹈艺术教学内容及教学环节,实现舞蹈教学的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目标,最终构建起“大思政”的育人新格局。关键词:课程思政;舞蹈课程;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641;J70-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7408(2021)02-0052-04刘 荔a ,许 琴 b ,范晓谚 c课程思政背景下舞蹈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

 ·53·化雨般的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真正做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入耳入脑入心”,实现在“大思政”背景的课程思政“软着陆”。(二)重塑舞蹈艺术中的人性化思维 艺术教育是审美教育活动中的重要领域,艺术教育也作为美育教育的主体,充当着对“人”的教育的重要责任,我们常说“艺术使人成为人”,这便是艺术的魅力,使人的精神需求得到了充分的满足,在艺术教育的课堂上,应该充满人性的光辉。当然,舞蹈作为艺术门类里的一种,同样应该肩负起对“人”教育的责任,提高人性的魅力,彰显着人性之美,这也是在“课程思政”实现落地过程中,舞蹈艺术教育应该反思和追溯的教育之本——“人”的教育。长期以来,对于舞蹈教学大家的集体认知都仅停留在技能层面,对动作技术的教学追求远大于对舞蹈“艺术”人性化探讨。在“课程思政”进入舞蹈教学的背景下,能够使得舞蹈教育工作者们重新反思“舞蹈”的意义,舞蹈的教学不单单是一个技术动作或一套风格组合,更多的是能在舞蹈教学中引领学生回望历史、深究文化、照见民族、关照自己,力求通过舞蹈艺术的魅力感染学生,感受舞蹈带来的肢体美的同时,也体验舞蹈作为艺术带给人类的人文价值和精神力量,这样的舞蹈教学实则是一次“人性”的回归,更是一次思想的进步。所以在“大思政”的课程改革背景下,能够激发舞蹈课程的反思和改革,对于舞蹈学科建设也是大有裨益,使得舞蹈课程建设能够从“人”出发,带着人性化的思维过渡到舞蹈本体的认知之上,重塑舞蹈艺术的光辉。二、“课程思政”导入舞蹈课程的教学内容将“课程思政”内容导入舞蹈课程的教学之中,便要找到舞蹈教学内容与“课程思政”元素进行适配性的可能。在高校的舞蹈教学课程中主要分为两大类:一为实践类课程,二为理论类课程。在实践类课程中包括基础训练课程、风格课程、编创课程;在理论类课程设置中包括舞蹈历史与文化、舞蹈基础理论以及舞蹈鉴赏与批评。要达成“课程门门有思政”的目标,便要找到舞蹈类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共性化”知识结构,以中国古典舞和中国民族民间舞为主力抓手,积极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在“真、善、美”的学习过程中,能够自觉传承,主动弘扬,将舞蹈中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深入理解,并贯穿于整个舞蹈教学活动过程中,在此基础上打造并形成一套完善的“传授专业知识与弘扬真善美相结合”舞蹈课程思政内容体系。(一)中国古典舞彰显民族之魂在舞蹈课程教学中,中国古典舞作为舞蹈教学课程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中国传统舞蹈的传承与发展,同时彰显着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基因沉淀。在改革之前的中国古典舞教学过程中,教师多以舞蹈专业技能的教授为主,从技术动作的训练完成学生对身体“美”的塑造和探求。作为高等院校的当代大学生,同时又处于“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背景下,中国古典舞的课堂教学如果只是局限于外在的身体动作技术层面是难以支撑高等院校大学生舞蹈课程的培养目标,应该在此基础上,引领学生对于身体表层背后优秀传统文化因子的探讨,从而达到“文”与“舞”的相融,在训练身体的同时完善学生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认知。中国古典舞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可以在中国古典舞身韵教学过程中,强调构成“拧、倾、圆、曲”审美形态背后的文化因子,从而探讨中国传统审美影响下“形、神、劲、律”的身体表达;在动作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归纳中国古典舞极具中国传统文化的运动思维:例如从“含、腆、开、合的运动辩证法”当窥探中国道家“阴阳”理论;再如中国古典舞运动起势中“欲左先右、欲前先后”的“反律”探讨儒家思想的“礼乐精神”,“礼” 以修“外”,“乐”以修“内”,形神兼备。故在中国古典舞教学中,不仅要教授动作形式上的“美”,更要以此为契机,向学生传达中国传统“儒、释、道”文化对中国古典舞形态发展的影响,从而注重培养学生内在对于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体悟,以达到学生精神层面的引领作用,从而实现“课程思政”融入中国古典舞课堂教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文化代表着中刘 荔,许 琴,范晓谚 课程思政背景下舞蹈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 第 2 期

 ·54·第 43 卷 2021 年(总第 195 期)

 昭 通 学 院 学 报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在舞蹈教学过程中结合“课程思政”的相关要求,在进行古典舞教学时导入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教学元素的进入,更好的做到对学生的价值引领,从而真正的做到对于当代大学生的“培根铸魂”。(二)中国民族民间舞凸显文化自信中国民族民间舞作为我国独特的文化载体,以“人体文化”的样态散落在我国大江南北,并在舞蹈教学活动中占领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并以“活体传承”的方式进驻舞蹈教学的课堂。中国民族民间舞以其独特的风格性以及地域民族性彰显着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在中国民族民间舞的教学过程中,通过不同民族的民间文化作为宣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有力突破口,打开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对于中国不同民族文化的体认,从而激发起他们有心而发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实现价值认同后的“文化自信”。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背景下,从中国民族民间舞动作背后的文化现象入手,挖掘具有思政元素的典型文化案例,拓展民间舞蹈课堂教学过程中文化探求,弥补高等教育中舞蹈专业课教学中文化缺失的短板,找到传统民间文化与思政教育相结合的契合点,依据不同民族的民间舞蹈的地域性、历史性与文化性,将其融入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当中。如在藏族民间舞教学过程中,从“前倾”的体态入手,分析其地理、气候、信仰以及历史的原因构成,从而结合藏族曾经“封建农奴制”的历史背景,讲述中国共产党在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将其实现和平解放的历史事件,强化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针,树立学生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形象的思想意识,将思政元素与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完成对于学生的价值引领和思想塑造。同时党的十八大提出“文化自信”,这一思想便铸成强国之路的通道,通过对学生进行中国民族文化的教授,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语境下探讨民族、地域舞蹈文化,从“文化自信”的角度切入增强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建设功能。(三)舞蹈编创融入“红色”主题舞蹈创作课作为舞蹈教学的核心课程,更是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有力推手,在舞蹈创作课程教学内容上,加入具有思政元素及意识形态的主题创作,实现思政教育融入舞蹈课堂。“红色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象征,在经典舞蹈作品中也不乏“红色”经典作品,例如《黄河》《红色娘子军》《东方红》《映山红》等典型作品,在进行教学实践过程中,以“红色”经典作品为创作学习的典型案例,对其进行“文本细读”,分析其“红色”元素的巧妙融入舞蹈作品的创作方法,归纳总结为“主题先行”舞蹈创作的技法构成,并以此为范本,组织学生进行“红色”主题的创作。在此舞蹈编创实践过程中,一方面让学生真正掌握舞蹈编创当中的方法与技巧,另一方面能够有机配合“课程思政”的相关内容,做到对学生的价值引领,让学生在实践中践行思想政治教育,使得“红色精神”深入学生心中,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弘扬革命精神,增强学生们对于党的情感认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学生的爱国情怀。三、“课程思政”在舞蹈课程中的实践探索(一)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在舞蹈教学过程中找到专业知识技能与思政元素相互契合之处,深挖其价值内涵,发挥舞蹈这门艺术的独特性,以情感为主要导向,由“外”至“内”对学生进行“真、善、美”的价值引领。舞蹈艺术是一门综合艺术,以其独特的身体为媒介进行表达,决定了其“长于抒情、拙于叙事”的特性,由此,情感性作为舞蹈主要的特性之一,更容易将思政元素于情于理、潜移默化的进入到舞蹈教学的过程中,重点在于能够抓住舞蹈的知识技能与思政价值引领的契合之处,从舞蹈的外在肢体表达出发,从情感动力入手,将价值引领实施于无形,又真正触及学生内心对于“真、善、美”的渴求,将舞蹈给予学生的审美要求内化为学生的思想境界,把自己的人生追求朝向有意识的审美人生,“审美的人生就是诗意的人生,创造的人生、爱的人生” [3] ,提高自己的人生境界,扩大自己的“气象”与“格局”,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小我融入大我,跳出“自我”,用审美的眼光和审美的心胸看待世界,照亮万物一体的生活世界,真正做到对学生的价值引领,

 ·55·回到人类的精神家园。(二)从课程出发构建良性思政教学环境舞蹈艺术教育有其独特的教育规律,是身体力行中的教学过程,以身体技能为主体,贯穿于舞蹈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所以要抓住舞蹈教学自身的规律,在其基础之上,开展有序且良性的思政教学环境,达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身心合一的和谐关系。在传统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关注的是学生的身体训练与建构,把所有的重心停留在动作表层,同时在关注学生动作的过程中会无意识的将学生的身体“工具化”,而形成一种过于严肃甚至压抑的教学环境,这样本不有利于舞蹈教学的推进,更谈不上在此基础上融入“课程思政”的相关元素教学了。所以在舞蹈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更多的关注到舞蹈艺术的本质——情感的表达和文化的再生,尽可能营造一种民主、轻松、活泼、自在的教学环境,这样更有利于高等院校学生的知识吸收和自己独立思考能力的建立,教师在关注动作本体的同时也强调情感及动作背后的文化内涵,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打下坚实的环境基础,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恰如其分的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循序渐进,由表及里,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激发当代大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思政知识元素的能动性,有利于思政教育内容的渗透,打造“课程思政”内容教师主动教,学生愿意学的良性互动的教学新生态。四、结语“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建设是思政教育...

篇三:课程思政融入舞蹈教学的实践研究

21年(第11卷)第26期 探索与争鸣224 当代体育科技(Contemporary Sports Technology)基金项目:2020年度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学校课程思政研究与实践课题(项目名称:《体育舞蹈》课程思政研究

 与实践,项目编号:SGKCSZ2020-880)。作者简介:李娟(1980—),女,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体育教学与训练。DOI:10.16655/j.cnki.2095-2813.2101-1579-7395体育舞蹈教学与课程思政融合探究李娟(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西安

 710399)摘

 要:课程思政的教育是满足当代专业教育课程设置兼具专业性、思政性的直接体现,体育舞蹈教育是体育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以往普遍是将专业舞蹈人才的培养当作舞蹈教育的核心目标,但是在教学中往往会忽略舞蹈教育中素质培养的作用。自古以来,舞蹈就有德化人心的功效,因此有意识地强化舞蹈教育中素质教育内容及教学效果显得非常重要,是推动学生全面性发展的关键。对此,为了进一步提高体育教育综合水平,该文简要分析了体育舞蹈教学与课程思政的融合,旨在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关键词:体育舞蹈

 课程思政

 融合策略

 分析

 探讨中图分类号:J72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21)09(b)-0224-03Research on the Integration of Sports Dance Teaching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ies Teaching in All CoursesLI Juan(Shaanx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Xi"an, Shaanxi Province, 710399

 China)Abstrac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urriculum is the direct embodiment of the integration of professionalism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nature of contemporary professional education curriculum. Sports dance education is a very important part of physical education. In the past, the cultivation of professional dance talents was generally regarded as the core goal of dance education, but the role of quality training in dance education was often ignored in teaching. Since ancient times, dance has the effect of moralizing people"s mind, so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consciously strengthen the quality education content and teaching effect in dance education, which is the key to promote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In this regard, in order to further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level of physical education, this paper briefly analyzes the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sports dance teaching, hoping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relevant educators.Key Words: Sports dance;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Integration strategy; Analysis; Discussion体育教育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体育舞蹈是体育教育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在课程思政指导基本方针的基础上,体育舞蹈课程的设置也应当兼具专业和思政特性。随着新时代的到来,社会的变革及经济的转型,促使人们思想理念也在不断的更新与改变,其中呈现出了许多的新特征。学生接受新事物、前沿观念的适应性相对较强,所以价值取向也存在多元化表现,此时如果不加以进行干预,很容易导致错误思想理念的形成。对此,探讨体育舞蹈教学中课程思政的融合具备显著实践性价值。1

 体育舞蹈教育中育人价值对于体育舞蹈教学而言,体育舞蹈的教育价值主要表现为2个方面。一方面是健身优势。德国教育研究者认为,跳舞者跳1.5min的快步舞心率变化和跑800m

 2021年(第11卷)第26期 探索与争鸣225 当代体育科技(Contemporary Sports Technology)运动员无明显差异。加拿大研究者对22名女学生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跳3min牛仔舞之后学生心率最高可以达到210次/min。与国家体育总局规定的学生体育锻炼达标当中3min踩箱运动强度相似。换而言之,体育舞蹈本身的作用之一便是健身作用,结合应用课程思政,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从而更好地发挥健身作用 [1] 。另一方面是美育作用。体育舞蹈练习要求学生时刻保持优美且挺拔的姿势,长期的舞蹈练习要求学生身体姿态时刻维持优美状态。另外,体育舞蹈属于音乐节奏下基本步伐及身体动作的一种诠释性舞蹈,可以促使学生在舞蹈过程中接受舞蹈文化、艺术、服饰及音乐等多方面的美,久之便可以实现对文化的理解、艺术审美的认可,从而提高自身审美能力。2

 体育舞蹈教育中课程思政的融合意义自从2018年12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之后,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以及谁培养的问题越发突出和明显,尤其强调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 [2] 。课程思政元素融入体育舞蹈教育是时代及社会发展的要求。在教育中应当坚持显性与隐性教育的统一性,挖掘其他课程及教学方式方法中包含的各种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并实现全员、全方位的育人教育。在新时代背景之下,社会变革、教育发展及个体进步都需要人进行适应,此时便需要学校方面强化思想政治教育,从而达到职业教育中育人教育目标。另外,在体育舞蹈教学中合理融入课程思政,可以促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变革,同时满足教育发展及个体进步的要求,为了更好地适应新时代对课程教学的新要求,兼并课程思政重要任务之一便是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的必然性选择,这也是舞蹈课程全面育人的根本目标。在体育舞蹈教学中,合理渗透课程思政是推动学生终身发展的重要途径,学生阶段不仅是学生掌握文化的阶段,同时也是学生形成基本道德人格并面向社会的阶段。对此,将课程思政合理融入体育舞蹈课程,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在教育中自觉践行爱国主义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服务的基本信念,将学生培养成为德才兼备、人格健全及身体健康的新时代青年。3

 体育舞蹈教学中课程思政的融合3.1

 基于专业教育挖掘思政内容将美的学习、赏析、领悟等贯穿在舞蹈课程教育中具备较高的实践性价值,在舞蹈技能学习期间,可以从基础动作的训练开始,到舞蹈作品的演绎等方面保持规范化标准,无论是动作的演绎还是情感的表达都应当以美作为基础进行衡量 [3] 。例如,敦煌舞的手形丰富多彩,并以“S形三道弯”的造型美著称。新疆舞在表演期间需要表演者立腰拔背、昂首挺胸、轻快利落。在民族民间舞蹈训练过程中,这些标准都可以促进学生形体气质的培养。借助课程当中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知识的讲解、渗透及技能的实践教学,可以促使学生更好地感受并欣赏自然、生活、艺术之美,从而提高学生的健康审美情趣,基于对艺术的热爱、美好事物的热爱,将这种对美的体验传播给身边人,并为未来职业生涯发展提供支持。3.2 注重地区历史创建课程思政红色精神属于我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基本象征,同时也是激发共产党人追求信念、理想的力量来源。红色舞蹈也是传承红色文化及红色精神的重要教学环节。在舞蹈教学期间合理地渗透红色舞蹈作品,一方面可以有效传承与弘扬革命历史事迹,另一方面可以促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历史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3.3 突出展现课程思政中人生价值导向作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生的价值,成为社会需要的有用的人 [4] 。在体育舞蹈中融入课程思政需要突出匠心的培养,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借助儒家文化中的“仁爱”“善心”“诚实”等品质,培养学生的为人处世能力。在意志力方面,需要培养学生承担挫折、艰苦奋斗的意志品质,在教育期间应当鼓励学生面对实际问题,能够冷静地审视自己的缺陷,不抱怨、不悲观,能够脚踏实地的学习和生活,激发学生的社会竞争意识,以自我激励的方式追求成长。3.4

 强化教育中人生意义指导在学生课程思政期间需要突出人生意义的指导教育。对于高职体育舞蹈学生而言,其人生问题的核心在于如何走出以自己为中心、功利性主义的价值观念 [5] 。对此,在教育中可以借助开放性的教育策略,促使学生更好地保持与外界的交流,通过体验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感,突出个人观念与善恶判断能力的培养,促使学生逐渐对社会的公正、平等、民主等进行深入理解,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理念形成正确的认同。

 2021年(第11卷)第26期 探索与争鸣226 当代体育科技(Contemporary Sports Technology)在教学期间需要明确具体的内容与方法,突出强调“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在教学期间需要注重教育内容与党的思想一致性,在体育舞蹈教育中需要强化教育力度,基于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 [6] 。这是体育舞蹈教学中课程思政内容的关键,同时也是体育舞蹈教学期间课程思政的目标。在体育舞蹈教育中渗透课程思政需要特别重视方法的有效性,结合学生的专业背景开展教学。3.5 借助课程思政强化学生学习兴趣在体育舞蹈教学中,课程思政需要基于含蓄且委婉的方式穿插在体育舞蹈教学中。学生的水平相对较差,学习习惯不好,学习积极性不足、没有学习动力,课堂上参与主动性不足。在教学中需要明确学习的助推模式,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实现对自我职业技能与职业生涯的推动。在学生认识到学习重要性的时候,才可以更好地发挥学习主观能动性,促使学习从被动转变为主动 [7] 。在体育舞蹈教学期间,要注重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创新,突出因材施教。与普通大学生相比,体育舞蹈学生的基础更薄弱,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应用灌输式教学模式,而是应当抓住学生的特点,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借助新媒体工具与手段拉近学生之间的距离。3.6

 基于思政改进评价机制课程思政工作最为困难的问题是如何衡量教育的效果,教育必须高度重视课程思政的评价机制,借助行之有效的方式实现对教育效果的评价,并从中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从而实现教育经验的不断积累,为后续教学方法方式的改进、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支持。当前课程思政的评价方式存在单一的现象,教师可以将学生日常表现及考试成绩列入思政考核内容进行评价,以及学生之间相互评价等,学生之间的了解程度显著高于教师对学生的了解,所以学生相互评价的结果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根据目前来看,可以积极构建评价跟踪机制,对学生参与生产劳动、创业就业、社会公益等活动的表现进行大数据分析,并综合实现信息反馈,实现对学生课程思政的效果评价,更好地体现育人教育理念的全程化与全员化特征。4

 结语体育舞蹈教学中思政课程的开发与应用是素质教育的直接体现,同时也是育人效果的决定性因素。在教学中要高度重视体育舞蹈的育人资源,学校领导层面需要制定详细的课程思政体系并构建实践性平台,同时建设保障、监督与引导、评价考核等机制;教师方面则需要具备较强的思政课程教育意识及国家育人战略性意识。只有学校与教师双方面的共同作用才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文化自觉性,提高文化自信并强化文化品位,促使学生的人文、审美及艺术素养等达到有效的提升,为体育舞蹈教育发展提供支持。参考文献[1] 周青青.体育院校舞蹈表演专业大学生挫折承受力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20(6):84[2] 鲁芬霞. “思政”元素融入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的实践研究[J].科技资讯,2020,18(14):183-184.[3] 张颖.对高校技能课程加入思政内容的思考——以艺术学院舞蹈课程为例[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 2020(3):263-264.[4] 徐琼.高校舞蹈选修课与课程思政结合的益处及策略分析[J].作家天地,2019(24):166,168.[5] 张曦予.身体伦理视域下红色舞蹈课程思政渗透研究[D].延安大学,2019.[6] 宋娟,吴瑛,梁亚姿,等.中国体育舞蹈主要研究内容及动态演进分析[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7):112-118.[7] 安琪.提高高校体育舞蹈教学课堂实效性的策略初探[J].当代体育科技,2016,6(27):128.

篇四:课程思政融入舞蹈教学的实践研究

研究

  HigherhcraeseRnoitacudE60

 教育前沿

  Cutting Edge Education大思政视域下红色文化元素融入舞蹈剧目课程的实践研究文 / 陈亚丽摘要:红色文化作为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当中的重要构成内容,也是针对中华民族精神不断升华,是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当中的重要历史渊源。红色文化内容在全国民族解放斗争以及社会主义的构建当中不断积淀形成的,而红色舞蹈剧目作为红色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也在各方面的发展当中,通过不同的实践途径对红色文化予以继承,有效提升了我国群众的审美能力以及民族自信感。由此,本文针对“大思政视域下红色文化元素融入舞蹈剧目课程的实践研究”作为重要的研究视角,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将舞蹈剧目课程教学与红色文化有效融合,进而为培养出我国优秀的民族接班人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关键词:大思政;红色文化;舞蹈剧目;课程教学在我国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发展过程当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红色文化也逐渐形成,这也为我国进一步实现中国梦的发展提供了更加良好的精神文化支持,同时也对我国红色舞蹈的进一步创作以及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内容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在本文当中,首先基于大思政的背景之下对红色文化内容进行分析,并对红色文化元素融入舞蹈剧目课程的意义以及主要渠道进行分析,进而促进我国舞蹈专业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与发展。1 大思政发展背景下红色文化在舞蹈剧目课程中运用的必要性1.1  红色文化具有的重要教育意义在红色文化当中蕴含着非常深厚的历史文化特点以及极为丰富的革命精神,将这些内容与舞蹈剧目课程教学相互融合,则能够促使整个课程教育教学的形式得到全面的丰富,在原有的课程教育教学价值上真正实现对我国优秀传统红色文化的有效继承、发展。伴随着新时代的快速发展,红色文化也在历史长河当中逐渐得到了研究者的关注。红色文化的缘起主要是激发人类内心当中的一种渴望,同时也能够在发展过程当中不断迎合人民群众对我国优秀的传统红色文化的重要情感期盼。总而言之,在我国的传统红色文化表现过程当中,通过非常强烈的生命力,也进一步激发了我国中华儿女不断拼搏向前,也从中可以看出,将红色文化融入到舞蹈剧目课程教学当中具有的重要发展意义和教育意义。1.2  红色文化与舞蹈剧目融合是传承与发展的重要精神需求将红色文化与我国的舞蹈剧目课程相互融合,能够在渗透当中不断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的民族精神以及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同时也能够体现出我国目前所展现出来的审美特色,其展现出来的思想要求会对我国的民族精神、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这过程当中,中国精神当中的无私奉献以及大无畏的牺牲精神都有所体现。从相关的研究当中我们也可以看出,红色舞蹈剧目主要源于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当中,因此,通过针对舞蹈剧目课程教学来进一步展现我国传统的革命精神已经逐渐成为一种特殊的内容。红色文化在融合我国的传统文化、革命精神以及风险精神的同时,还需要与时代的进一步发展相互融合,并且将当地优秀的审美特点展现出来,兼具中国精神,传承并且发扬我国的优秀民族文化精神。在现实发展过程当中,红色舞蹈剧目的发展和时代具有密切的练习,在展现时代特色的同时也能够继承我国优秀的传统舞蹈内容。在各不相同的时代背景之下,红色舞蹈也代表着不同的作品风格,在新中国的发展背景之下,基于各不相同的时代背景下红色舞蹈则能够在各个方面提升人类的思想内容,培养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其中主要的代表作品如 :《五朵红云》、《进军舞》、《红色娘子军》等等,伴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红色舞蹈在后期的审美当中也逐渐产生了变化,这对于其后期个性化的发展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2 大思政视域下红色文化元素融入舞蹈剧目课程的实践策略2.1  不断整合红色文化资源,优化舞蹈剧目就目前来看,我国在发展过程当中正处于建设小康社会的最为关键的历史时期,虽然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得到了不断的提升,但是在后期的发展过程当中,有一些更为深层次的内容也逐渐显现出来,例如 :在针对艺术创造过程当中,一些低俗化的、快餐化的以及碎片化的内容,在很大的发展程度之上也对我国的舞蹈剧目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这就导致了后期的舞蹈剧目不管在质量上还是在内容之上、精神文化等方面,都表现出一种让人难以接受的情况。而对于红色文化来说,不仅仅是一种生动的、真实的并且极具感染力的表现内容,而且还能够在整个舞蹈剧目的课程教学当中传递一种社会的正能量,由此,高校则应当不断从其课程战略高度上注重对不同的红色教育资源以及舞蹈课程教学资源进行全方面的整合,有效的运用优秀的红色资源优势与音乐相互融合,促使高校舞蹈剧目的课程教学资源得到丰富,同时也能够在课程教学当中更加丰富的展现舞蹈艺术独有的表现形式,促进学生舞蹈专业素质以及德育素质得到很好的提升。2.2  不断优化舞蹈的课程教育形式,加大对红色文化资源的融入在我国传统的高校舞蹈剧目课程教育教学当中,大多主要是依托人际传播或者是组织相应的传播来进行,例如 :通过上课的形式、参观学习的形式、听报告的形式来展开学习。而由于这样一种传统的课程教育教学形式上主要是针对学生进行较为单一的理论灌输或者是简单的进行示范性的指导,由此,很难进一步激发学生在后期舞蹈课程教学当中的主体意识,同时也难以运用学生自身的舞蹈专业技能以及审美素质让学生整体综合素养得到提升。特别是面对目前许多的九零后或者是零零后的学生,其学习需求也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得个性化、多样性,针对专业知识的获取或者是舞蹈专业方面的学习也变得更加依赖现代科学技术,例如 :手机、电脑等等。由此,红色文化资源在后期的高校舞蹈剧目当中的运用,不仅需要结合传统教学手段,同时也需要融入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手段,结合互联网技术、微信和微博等等,进而形成对传统课程教学手段上的一种补充,真正实现促使教育教学资源能够多角度、多方面的吸引学生的关注度,同时也能够满足学生的兴趣喜好,感染学生的思想,并运用这些优秀的传统红色文化资源实现增强学生综合素养的根本目的。2.3  与情感融合,促进舞蹈剧目教学与德育教学相融合列宁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 :“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针对多元化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的舞蹈剧目课程教学当中进行全方面的运用,具有极为自然的一种亲和力,也是对各方面的优秀红色资源进行相互整合的必然选择。在高校的舞蹈剧目课程教学当中,虽然不能够通过运用红色教育教学资源来进一步实现对舞蹈课程教学内容的建设,但是可以通过这些优秀的资源,来进一步丰富其内在的表现形式,而且还可以通过非常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不断提升大学生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审美教育,并且通过学校组织响应的活动,例如 :观看红色电影、开展红色主题班会、建设校园红色文化朗诵比赛等等,进一步提升大学生对我国优秀的红色文化资源形成一种情感化的体验,同时也能够让学生更加全面的去深入了解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之下我国革命在后期的成长经历,并且体验红色文化当中先人们的艰苦朴素、坚韧不拔以及无私奉献的精神,引导大学生能够在未来的发展过程当中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不断激发大学生对舞蹈艺术的学习兴趣以及创作兴趣,同时也有效的将舞蹈剧目与思政教育深度且有效融合。2.4  搭建依托红色教育资源的舞蹈剧目课程实践教学体系课程实践教学作为舞蹈剧目课程教学体系当中的重要构成内容,也是进一步提升学生舞蹈专业技术、专业技能的主要途径,同时也是进一步促使学生能够提升对我国的舞蹈剧目课程专业知识的理解、认知的重要表现形式。我国优秀的红色文化资源在我国高校的舞蹈剧目课程教学当中融合运用,则可以通过多样化的一种实践教育方式、方法、手段,不断提升

 HigherhcraeseRnoitacudE

  高教研究Cutting Edge Education

  教育前沿

 61(上接 59 页)降。高校与企业应积极发现实习大学生的状况,了解原因并及时干预。4.1  高校需提供有效的实习就业指导服务高校需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实习指导与培训。面对学生对沟通与交往能力、学习和执行能力、获取信任的能力、改变和适应能力等的提高渴望,可通过开展线上线下就业指导服务,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进行社会角色的转化,提供就业实习指导系统培训和个性化咨询两维度的服务。4.2  企业需履行相应的职责和权力义务企业可以通过对实习生进行岗前培训和签订保证协议行使保证企业利益的义务,以消除对接纳大学生实习方面的担忧。同时也要履行合理安排资源,接纳大学生实习的社会责任。4.3  开展挫折与应激适应性教育实习时学生们必然会面临一些挫折和困难,只要进行有效的疏导和科学的挫折教育,挫败感就能有效转化成工作动力。正视挫折,充分认识挫折的二元性。实习时挫折心理是难免的,伴随会产生应激反应,行为失措 ; 另一方面,适当的挫折能帮助学生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心理弹性,为步入社会打好基础。多途径、全方位开展挫折教育,提高学生的抗挫能力。鼓励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引导客观的自我评价,设立合理适当的目标。4.4  开展心理健康活动针对处于实习期间的大学生,高校和企业需要各自或联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创新实施方法。加大双师型教师的引进力度,实现挫折教育的职业化、社会化。可在高校心理辅导和企业员工帮助计划中,采用手工制作与心理健康活动相结合的活动方式,由于手工制作与心理健康活动之间具有相似性,能够使之创新结合。通过调研表明实习大学生对此活动方式抵触性小,选择性多能提供多种类、个体类或团体类的心理服务。在过程中能达到多重效果,如激发兴趣和创作能力,实现自我价值 ;满足基本需要等个人能力的提升 ;缓解焦虑和抑郁得症状,实现高效减压等。不仅有利于企业管理,高校把控,也能使学生实现有效的实习,为未来的就业做充足的准备。5 总结经调研结果表明,当前实习大学生所面临外界冲击多样化,心理压力过大的情况。需要高校、企业、学生个体一同努力建设,共同关注实习大学生这一群体的心理,以缓解这一群体的心理压力和提升个人能力为目的实现有效实习。让实习单位和高校间形成良性循环,让一批批品学兼优、学以致用的人才走上社会,在岗位上大显身手。参考文献 :[1] 都昌满.高校学生实习:问题分析与解决途径[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05).[2] 马春丽.大学生实习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J].才智,2017(21).[3] Ferris D L ,  Brown D J ,  Berry J W , et al. The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the Workplace Ostracism Scale[J].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2008(06).[4] 高天.大学生实习现状与对策研究——以复旦大学本科生为例[J].生涯发展教育研究,2014(01).[5] 姚蕾,宋文娟.大学生实习实训中的挫折心理分析研究[J].运城学院学报,2017(04).基金项目 :广东白云学院 2020 年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资助“新葉心理工坊 -- 创意手作项目”(编号 :S202010822030X)。(作者单位 :广东白云学院)红色资源在我国的传统舞蹈课程教学当中的教育质量。例如 :在高校的舞蹈剧目课程教学当中,可以通过校园红色歌曲比赛、红色话剧以及红色文艺演出等相互融合,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搭建出良好的红色文化内容,并且更加积极的参与到红色文艺演出当中,构建形成一批又专业、又有内涵的校园文化活动内容,同时也能够不断提升红色文化资源在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目当中的重要地位。除此之外,为了能够进一步确保我国高校红色舞蹈课程实践教育的实效性的特点,在高校当中则可以制定出良好的红色舞蹈实践教育的相关制度,进而促使红色文化资源能够在我国高校舞蹈实践课程教学当中得到充分的运用,同时也能够得到规范化、制度化以及常态化的运用,确保我国优秀的红色文化实践教育活动能够更加持续而且高效的发展。3 结论综上所述,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发展,素质教育也成为了许多高校当中教学的重点内容。高校的舞蹈剧目课程教学过程当中,需要充分的认识到我国优秀的红色文化资源所具有的重要价值,进而与舞蹈剧目课程相互融合。但是,由于红色文化在我国高校的舞蹈课程教学开发以及运用当中还处于一种初步实践和探索的重要阶段,针对其他多元化的红色文化资源研究也有待进一步整理和归纳,因此充分挖掘红色文化当中的精神文化思想内涵,对舞蹈剧目课程的发展和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对进一步打造红色文化资源在我国高校舞蹈剧目课程教学当中的运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地方高校舞蹈剧目课程教学指明发展道路,也是进一步保护和继承我国优秀传统红色文化与精神的重要保障。参考文献 :[1] 蒯天.读慕羽《中国当代舞蹈创作与研究》有感[J].艺术教育,2012(01).[2] 张琳.当代红色舞蹈创作的实践路径分析[J].北方文学,2017(32).[3] 王吉民,召展.社会舞蹈创作与时代同步[J].艺术百家,1993(03).[4] 廖大昆.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对云南舞蹈创作的思考[J].民族艺术研究,1988(03).[5] 冯海潮.儒家思想以“时”为核心的舞蹈创作对象分析与表达[J].戏剧之家,2021(10).[6] 师冠楠.高校编舞技法在民族舞蹈创作中的作用及利弊分析[J].艺术评鉴,2020(23).[7] 徐娇.舞蹈创作手法的运用与研究[J].大众文艺,2020(24).[8] 黄晓虹.基于文化交融下群众舞蹈创作编排的思维创新[J].大众文艺,2020(02).[9] 朱絮.关于舞蹈创作方法的分析与研究[J].戏剧之家,2020(10).作者简介 :陈亚丽(1990—),女,湖南省常德市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 :舞蹈教育、中国舞蹈史。(作者单位 :湖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篇五:课程思政融入舞蹈教学的实践研究

舞蹈文化融入高校课程思政教育研究——以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为例袁芳武汉科技大学摘要:红色舞蹈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在促进舞蹈教育的同时,把思政教育渗透给学生,,结合知识技能的讲授培养,引导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在完成教学的育人目标中,实现各个方面的有机统一。对如何促进红色舞蹈文化与思政课程融合的问题,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对教材进行详细地解读,认真设计教学思路.落实“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本文主要以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为例,探讨将红色舞蹈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研究的方法、关键词:红色舞蹈文化高校思政教育融合研究中图分类号:J70一0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21)04—0118—03高校的思想教育课程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积极深远意义,它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把学生培养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更是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关键任务。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思想工作彻底贯彻到学校的教学实践中,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对于当代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养任重而道远,我们一定要在课堂上积极的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坚守课堂主阵地,完成好历史赋予教师的责任以及党和人民郑重赋予的使命。红色革命文化是高校思政课的主要内容.然而红色革命文化如何融人课堂、如何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这都是教师应该考虑的问题。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被誉为“中国红色音乐舞蹈史诗经典”,它歌颂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进行民族解放战争,实现民族独立,带领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故事。《东方红》于1964年正式演出.借助新中国文学、历史、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由上海、北京等艺术界3700多名专业人士创作,充满了对革命的歌颂和对未来的积极展望。它不仅是一部辉煌的中国革命音乐舞蹈史诗,更是一部凝聚了中国最具权威的音乐、舞蹈家共同编创的经典巨作.、本文以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为例,从红色文化含义、价值,红色舞蹈文化融入思政课堂的创新研究和实践意义三方面展开论述。一、红色文化的含义以及价值红色文化的含义有狭义和广义两个角度.狭义上讲红色文化是第二次国内战争、抗日战争以及解放战争这一时问段内,中国共产党领导无产阶级革命者和全国各族人民进行反封建主义、反帝国主义、反官僚主义的革命斗争,并最终形成历史遗存的精神瑰宝;在广义上来讲,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反抗斗争所形成的精神品质和文化瑰宝。红色文化一般包括三个方面,物质层面、精神层面和信息载体,主要是用文字、声音、影像、符号等形式展示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1],它突出了新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艺术T‘作者用歌剧、舞剧表现手法展现中国共产党领导我国五十六个民族人民创造的红色革命力量与精神。就算是在时代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红色舞蹈文化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优质教学资源。红色舞蹈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万方数据

 个方面:第一,红色舞蹈文化可以引领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方向,尤其在当下国内外环境极度复杂的影响下,有一部分学生出现了信仰丢失、信念不坚定、价值观扭曲等不良现象。而将红色资源中这种革命精神融人到政治教育中,渗透革命思想,加强理想信念建设,才能确保学生的思政教育方向正确。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中就蕴含着优秀的革命文化和自强不息的革命精神,并且采用影像的方式、歌剧、舞剧的形式,充分体现了革命党人艰苦卓绝的奋斗和自强不息的精神,更有利于大学生深入学习历史,奠定红色感情、操守,建立正确的革命思想价值观念。第二,能够丰富学校思政教育的形式。红色舞蹈文化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具有新鲜生动等特征,、思想政治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促进当代大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在实践过程中进行自我教育,身临其境感受中国革命党人的艰苦与不易,增强教学效果。《东方红》中“兴”的部分在序曲与第六场,“赋”的部分在第一到第五场。“兴”的部分在歌剧头尾,“赋”的部分在歌剧中间。“赋”的部分为歌剧铺陈,让歌剧有边界可寻:“兴”的部分增加了歌剧的烘托力,使歌剧富有感染力,.表达了在新时代中,《东方红》对舞蹈歌剧的不同阐释,也彰显了红色资源内容的丰富性。学习欣赏《东方红》,使学生了解经典舞剧的艺术性,了解红色基因,完成红色传承。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同时,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利用红色资源实现更好的教学目标。《东方红》文化底蕴的厚重,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更多的可能性。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高尚革命精神和道德品质.都可以成为思政教育课堂的生动素材。改变丰富思政课单一的传统教学方式,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效果显著。二、红色舞蹈文化融入思政课堂的创新研究课堂教育是高校进行教育的主要渠道.把红色舞蹈文化融入课堂教育,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以下是笔者对红色舞蹈文化与课堂思政教育相融合的探索与思考:(一)创新教学形式在思政课堂的教学中,一定要注重教学形式的改革创新,积极探求与学生相适应的方法与手段.打破学生的被动地位,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则作为课堂主导的角色,引导学生学习。积极引用红色舞蹈文化作为课堂素材,能够很好地提高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保持良好的师生互动,促进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实现。以红色史诗舞蹈剧《东方红》为例,震撼的艺术感染力可以将学生带人到铮铮热血的革命年代,使学生切实感受无产阶级革命者和共产党人内心的热情与坚强。红色舞蹈I Y⋯ao Lun Tan·艺教论坛I文化所营造出来的氛围,能够使学生更好地体会红色文化,切实感受到红色文化对自身思政能力的培养,发挥红色舞蹈文化对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巨大作用。深入分析学生对红色文化背后存在的浓厚革命思想,充分发挥红色教育的优势。将红色舞蹈文化融人课堂的教授,最重要的是要精准把握红色舞蹈文化的内涵,并且将内涵与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结合。(二)创新引领价值将红色舞蹈文化融入课堂,不仅要在课堂教学中导入,更要把红色舞蹈文化融入到教学中,合理利用红色舞蹈文化直观的优势,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红色资源中蕴含的革命精神和教育意义。一方面可以从各种历史事件人手,发掘其中的红色革命精神.通过组织学生观看红色歌剧舞剧等形式,了解红色文化.深刻体会中国共产党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例如,《东方红》中的舞蹈“葵花向阳”的队形,隐喻象征着全国人民热爱党拥护党的向心力。它所流露的高度真诚的情感和呈现出的精湛舞蹈美学形态,两者完美结合产生气势长虹的艺术氛围。在课堂中,一方面可以对学生讲述《东方红》舞蹈美学理论,使学生对中国近现代舞蹈艺术有全面地了解,同时对我国的发展历程和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有一个明确的认知。只有了解祖国的历史发展和共产党人艰苦卓绝的奋斗.才能体会到当今和平年代的来之不易并珍惜当下,从而使学生坚定走马克思主义道路,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决心。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奉献出自己的青春和热血。(i)创新社会实践在思政课堂的实践中,普遍采取的教育方式就是结合红色文化,让学生开展积极的社会实践.但这种社会实践大多数都只停留在参观走访等单一的活动内容中。进行社会实践就像走马观花一样,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热情也会大打折扣。现在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堂教育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探讨如何创新红色文化活动的形式,如何将红色文化的精髓展现给学生。以《东方红》为例,可以组织学生白行设计活动方案,以《东方红》为主题让学生切实感悟创作背景,挖掘《东方红》的时代意义。活动过程可以采用分组合作的方式,将任务落实到每一个人,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动性。通过这种方式,增加学生的参与感,鼓励学生以各种方式进行活动.或者举行以《东方红》为主题的红色演讲,这样不仅巩同了理论知识,也丰富了学生的活动经验,帮助学生积极实践、深化实践感受,使红色育人落到实处。(四)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结合线上学习资源进行融合创新在思政课堂可以采用混合教学模式,例如.利用万方数据

 “M00C+SPOC+翻转课堂”。运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将红色舞蹈文化与思政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将知识进行碎片化处理,把重点与核心重新总结、重新设计教学内容。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主要的指导方针与目的是深入学习毛泽东理论和思想,所以,《东方红》歌剧中的每一场都对毛泽东思想进行了深入地阐释,并展示毛泽东思想对中国革命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把毛泽东思想与六场的主题进行有机的结合,教学设计可以采用PBL与UbD相融合的混合教学法PBL(Problem—Based Learning)ubD(understandding byDsignl。教师应该抓住新时代网络便捷的优势.寻找新的教学思路将红色舞蹈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充分融合。同时构建起一个“融合发展,贯通世界”的体系,借助红色舞蹈的方式来讲好中国故事,达到“四位一体”的教学效果[4J。三、红色舞蹈文化融入思政课堂的实践意义第一,现代社会环境不断改变和发展,伴随着社会环境的发展也m现了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当下,互联网日益发达,中西方思想文化交流与碰撞.导致很多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圈。奢靡享乐逐渐占据了学生思想的主流,学生们不再努力奋斗而是沉迷于现有的成就。这就需要教师输入正确的价值观,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红色舞蹈文化除了传递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很好地体现出我们老一辈革命者具有的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等优良美德。而这些美德正是当代青年所缺乏的.且p使现在身处和平年代,这种精神品质仍需要新一代大学生去发扬和传承。第二,大学生个人道德素养全面发展离不开红色文化,高校的思政课堂是红色文化的重要载体。我们需要积极把它们进行融合,保障思想教育工作的正确开展。丰富思政课堂的内容,拓展思政课堂教育学生的途径,设立各种不同的教学环境,让学生更好地传承红色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第三,在高校思政课堂,我们需要改变课堂传授的单一性.需要发展各种形式.深度发掘红色文化的深刻意义。将红色舞蹈文化融入到高校的学习中,扩大红色文化影响,增强思政课堂的吸引力。《东方红》使学生充分理解到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对人民的压迫.以及共产党是带领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反抗斗争取得最后胜利,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为围、为家、为人民的情怀。让学生接受这种优秀红色文化的熏陶,更有利于学生培养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并立志为国家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促使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提高。四、结语红色舞蹈文化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中充分融合,不仅丰富了思政课堂的素材.使思政课更加生动.并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作为思想教育的主阵地,课堂理论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把红色舞蹈文化积极融入课堂理论的教学中,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进一步推动“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高校思政课教师需要关注红色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性,不仅要擅于弘扬过去的红色文化,也要擅于宣传今天的红色精神,讲好身边的红色故事,讲活当代的红色精神。努力帮助学生学习、理解透彻红色文化中的宝贵精神与珍贵品质。深度扩展教育资源的维度,将学生培养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推动思政课堂“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实现,、参考文献:『1]唐禹.红色资源融人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探究Ⅲ.课程教育研究,2叭9f22):31.121谭亚群.红色教育融入艺术专业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和路径探析⋯.科教文汇,2018(33):17—18.I_3J孙菡,蔡桂如.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与《复兴之路》的时代特征[J].南通大学学报,2015(06):54—56.[4]吴明.中同革命的颂歌毛泽东思想的颂歌革命史诗《东方红》气势磅礴『N1.人民口报,1964—10—04.万方数据

篇六:课程思政融入舞蹈教学的实践研究

.

 32021第 3 期2021

 年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Journal

  of

  Shaanxi

  Youth

  Vocational

  College【 高职教育教学 】“ 思政 ” 元素融入藏族舞蹈教学的实践探索陈琳(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陕西西安 710068 )摘要: “ 课程思政 ” 是目前教育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 本文以 “ 藏族舞蹈体态及动律成因 ” 为教学

 内容 , 以揭露旧西藏 “ 农奴制度 ” 的罪恶 , 体现新西藏社会制度的进步 、 经济的发展 、 藏族同胞的

 幸福生活为 “ 思政 ” 教育元素 。

 结合当前国家思政教育的要求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教学的

 具体情况 , 把优秀民族品格 、 传统文化 、 地域特色 、 时代背景等元素内容融入课堂 。

 发挥舞蹈课程

 本身所特有的优势 , 实现专业课程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 , 塑造良好的育人格局 。

 关键词:课程思政;教学;藏族舞蹈 ; 实践探索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

 :

 1674

 -2885 ( 2021 )

 -29

 -032019 年 3 月 18 日 , 在全国大中小学校思想政

 治理论课教师座谈工作会议上,习总书记提出 , “ 要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 , 实现全程

 育人 、 全方位育人 ” , 提出要把知识教育同价值观教

 育 、 能力教育结合起来 , 把思想引导和价值观塑造

 融入每一门课的教学之中 , 即 “ 课程思政 ” 。

 这是

 一种旨在打破学科 、 课程之间的功能壁垒,着力将

 “ 思政教育 ” 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 将教书育

 人落实于课堂教学主渠道中的全新的教育模式 , 是

 习近平新时代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

 只有充分挖掘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和德

 育功能 , 才能实现 “ 全程育人 、 全方位育人 ” , 最终

 实现 “ 立德树人 、 润物无声 ” 的目标 。高职院校舞蹈教学引入思政教育 , 就是要求在

 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对学生进行价值引领 , 发

 挥思政教育的积极导向作用 。

 这种价值引领主要

 包含以下三个方面重要内容:一是引导学生坚定正

 确的政治立场 , 坚持以马列主义 、 毛泽东思想 、 邓小

 平理论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 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

 平治国理论武装自己 , 拥护党的决策和纲领 , 坚决

 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二是引导学生学会用辩

 证 、 发展的观点去认识世界 , 解决问题;三是引导学

 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 树立正确的

 道德观 、 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 、 “ 思政 ” 元素融入藏族舞蹈教学的设

 计思路藏族集中分布在我国西藏自治区和青海 、 甘

 肃 、 四川和云南 4 省内 , 具有悠久的历史及灿烂的

 文化。

 由于藏族分布广阔 , 生活地域与生产方式的

 不同 , 以及与不同地区相邻的其他民族在文化 、 习

 俗上的交流 、 融合 , 逐渐形成了各地区的藏族民间

 舞蹈所具有的不同风格与流派 。

 藏族舞蹈的动作

 步伐十分丰富 , 从脚部动作上可概括为 “ 蹭 ”

 “ 拖 ”

 “ 踏 ”“ 蹉 ”

 “ 点 ”

 “ 掖 ”

 “ 踹 ”

 “ 刨 ”

 “ 踢 ”

 “ 吸 ”

 “ 跨 ”

 “ 扭 ” 等 12 种基本步伐 。

 藏族舞蹈的手势,可归纳收稿日期 :

 :

 2021

 -3

 -10基金项目 :

 陕西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 2020 年度课程思政建设研究与实践课题 ( 编号 :

 :

 2020SZJSZ

 -075 )

 。

 作者简介 :

 陈琳 ( ( 1984- )

 , 女 ,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 :

 舞蹈创编教学与研究 。

 30 “ 思政 ” 元素融入藏族舞蹈教学的实践探索成 “ 拉 ”“ 悠 ”

 “ 甩 ” “ 绕 ” “ 推 ” “ 升 ” “ 扬 ” 等 7 种变

 化 。

 但总的来看 , “ 屈伸动律 ” 是藏族舞蹈的基础

 也是核心 , 屈伸动律在藏族舞蹈中贯穿始终 , 带动

 着不同的藏族舞蹈动作 , 形成了藏族民间舞蹈的不

 同风格与流派 。舞蹈教师通过讲授藏族舞蹈体态成因,并在其

 中融入 “ 课程思政 ” 教学元素 , 通过剖析藏族舞蹈

 体态 “ 松垮 、 弓腰 、 曲背膝 ” 的形成原因 , 讲解舞蹈

 动作 、 体态的具体形象展示 , 来揭露旧西藏罪恶

 “ 农奴制度 ” 的丑陋 , 并进一步向学生传达西藏解

 放后 , 社会制度的进步 、 经济的发展 、 藏族同胞的幸

 福生活 , 使学生深刻地领会到党对西藏地区的民族

 关怀政策 , 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及价值观 , 发

 挥思政教育的积极导向作用 。

 舞蹈教师选取具备

 鲜明 “ 思政 ” 教育元素的藏族舞蹈剧目 , 不仅传递

 藏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 而且还诉说着党中央对藏

 族同胞的关爱 , 表达着爱国主义思想 , 弘扬了中华

 民族精神 。

 在讲授藏族舞蹈体态成因的同时 , 充分

 发挥 “ 课程思政 ” 的精神引领作用 。二 、 “ 思政 ” 元素融入藏族舞蹈 “ 弓腰 ”

 体态的教学探索“ 弓腰 ” 体态是指舞者在舞蹈时 , 呈现上身前

 倾 , 屈背弓腰的一种动作体态 , 这在藏族民间舞蹈

 中非常常见 。

 可以说 “ 弓腰 ” 体态是藏族民间舞蹈

 中最基本的 、 运用最多的一种体态,也是藏族民间

 舞蹈区别于其他民族民间舞蹈的标志性体态动作

 特点 。

 但是 , 这种 “ 弓腰 ” 的舞蹈体态即使穿着轻

 便的服装学起来也往往会觉得吃力 , 而为何藏族人

 却可以穿着厚重的服装,轻松自如的翩翩起舞 , 且

 乐此不疲呢 ? 藏族民间舞蹈中的 “ 弓腰 ” 体态又是

 如何形成的呢 ?藏族人的饮食 、 禁忌 、 仪式 、 娱乐 、 语言及各类

 民俗等等都与宗教文化与信仰产生着深度联系 。

 尤其在藏族舞蹈艺术领域 , 宗教的色彩无处不在 。

 藏族人敬畏山川 、 河流 、 神灵 、 活佛 、 父母及自然界

 的万物 。

 藏族人以渺小 、 轻贱 、 卑微待已 ; 以神圣 、

 崇高 、 伟大对待崇拜对象 , 两者形成巨大反差 。

 人

 们在身体上表现出臣服的低姿态 , 也是一种心理极

 度谦卑下的身体展现 , 是藏族信仰体系里全身心沉

 潜下的反应 。

 在宗教及文化的影响下 , 藏族舞蹈便

 从对宗教事物的虔敬 、 崇拜态度的俯身低下 , 转化

 为在性格 、 身心以及舞蹈动作方面的整体内敛 。

 我

 们从扎西雪巴 、 弦子 、 锅庄等藏族舞蹈中不难发现

 舞者 “ 弓腰 ” 的体态非常明显 , 这种舞蹈体态的是

 舞者内心及生活体态的自然展现 。藏族舞蹈身体 “ 弓腰 ” 的形成,其前因是自然

 崇拜 、 宗教信仰对身体的介入和干扰 , 其后因是这

 种体态变为传统道德 、 身体行为和集体无意识里的

 深层次储存,在不同场合状态下便会自然流露出

 来 。

 这种身体文化形态在藏文化体系下具有相当

 的普遍性和典型性 , 并不仅仅针对某一群体 , 它已

 成了人与神 、 人与人之间全民道德规范标准 , 价值

 遵循原则以及衍化为思想意识和生活行为 。

 可以

 说 , 心理思维带动了身体 , 进而转化为一种 “ 得体 ”

 的身体形式 , 对于藏族人来说这样的身体才是

 “ 对 ” 的 , 是符合了自己的审美标准和合乎了自己

 的道理标准 。

 因此 , “ 前倾 ” 成为这一社会生态的

 真实反映 , 藏族人将 “ 前倾 ” 的体态带藏族传统文

 化礼仪及风俗习惯具备身体前弓 、 含胸 、 俯身的体

 态 , “ 弓腰 ” 是标志性的身体呈现 , 已潜移默化地融

 进了藏族舞蹈风格韵律中 , 成为藏族舞蹈中典型

 的 、 标志性美学形式 。

 追踪藏族舞蹈 “ 弓腰 ” 体态

 的成因 , 有学者认为可能与 “ 阶级压迫 ” 地意识形

 态有关 , 也有学者认为可能与服装及各类装饰物对

 身体产生的压力有关 。

 舞蹈教师在讲授藏族舞蹈

 “ 弓腰 ” 体态成因时 , 有目的地引入 “ 思政 ” 元素 , 强

 调这种 “ 弓腰 ” 动作可能与西藏旧社会的阶级压迫

 有关 , 让普通民众长期以来形成敬畏神灵 、 敬畏统

 治者的一种低人一等 、 委婉的心态及审美情趣等藏

 文化特征 。舞蹈教师通过对藏族舞蹈 “ 弓腰 ” 体态的教学

 与分析 , 让学生一方面掌握藏族舞蹈的标志性动作

 特质 , 另一方面领会到西藏旧社会的宗教及农奴体

 制 , 对普通民众的阶级压迫 , 身体 “ 弓腰 ” 是文化心

 理的 “ 内敛 ” 作用于人的结果 , “ 弓腰 ” 的身体将人

 的心灵变得更加卑微 , 成为旧社会多数藏族人一种

 自然的体态规范和心理自觉 。

 让学生领会到 , 藏族

 舞蹈 “ 弓腰 ” 体态的形成是自然崇拜 、 宗教信仰以

 及阶级压迫对普通民众心理层面的介入和干扰 , 让

 民众产生了卑微 、 屈从的心态 , 进而带动了身体 , 进

 而转化为一种 “ 弓腰 ” 的身体形式 , 成为这一社会

 生态的真实反映 , 藏族人将 “ 弓腰 ” 的体态带入到

 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 , 也融进了舞蹈文化当中 。

 最

 后也让同学们明白 , 藏族旧社会体制的打破 , 备受

 阶级压迫的农奴阶层得到彻底的解放 , 普通藏族百

 “ 思政 ” 元素融入藏族舞蹈教学的实践探索 31姓过上了幸福生活 , 这些都是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

 制度的优越性所在 , 也使藏族舞蹈 “ 弓腰 ” 体态重

 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三 、 “ 思政 ” 元素融入藏族舞蹈膝部 “ 屈

 伸 ” 动律的教学实践藏族民间舞中 , 舞者膝部有规律的屈伸与颤

 动 , 是藏族各类舞蹈均有的动律特点 , 要求舞者的

 膝关节灵活且富有弹性 。

 藏族民间舞蹈中的屈伸

 大体可以分为 “ 颤屈伸 ” “ 柔屈伸 ” “ 硬屈伸 ” 三种 。

 “ 颤屈伸 ” 最具代表性的动作就是 “ 踢踏 ” , 是舞者

 用脚掌分别先后 、 轻重的在地面上做节奏性的动

 作 , 发出各种不同节奏的 “ 踏 ” “ 踏 ” 声音 , 在踢踏舞

 中 , 膝部的屈伸频率较快 , 幅度较小,形成了上下快

 速颤动的屈伸动律 , 因此称为 “ 颤屈伸 ” 。

 “ 柔屈

 伸 ” 要求膝部屈伸的频率较慢 , 形式为一屈一伸 , 连

 绵不断 , 既松弛又有控制能力的柔软屈伸是其内在

 的动律核心 。

 “ 硬屈伸 ” 主要体现在藏族锅庄舞

 中 , 虽然也是双膝一起颤动 , 但其节奏铿锵有力 , 有

 连续也有停顿 , 舞者的躯干与上肢随脚下步伐而

 动 , 表现出飞奔跺踏的韵味特点 。

 那么藏族舞蹈上

 述这些膝部 “ 屈伸 ” 动律的主要成因有哪些呢 ?首先,藏族人民主要居住在我国西藏地区 , 那

 里海拔高 , 地势险 , 人们经常需要穿越崎岖 、 陡峭的

 山路才能出行 , 因此人们都拥有非常健硕并灵活的

 双腿 , 膝盖的 “ 屈伸 ” 动作是日常最频繁的腿部运

 动 , 也是最为擅长的运动 。

 人们在登山时身体前

 倾 , 腰斜 , 脚部上提 , 重心下沉 , 不仅有力而且沉稳 ,

 这让藏族人民拥有了灵活有力的膝关节 , 人们生活

 中最常用到的屈和伸就形成了藏族民间舞蹈最常

 用的舞蹈动作 , 这也是屈伸动律的形成原因之一 。其次 , 藏族人民居住在西藏高原地区,气候寒

 冷且早晚温差很大 , 藏族人民喜欢用自制的土布和

 羊毛纺织的毛毯和毡帐做成藏袍穿在身上 , 早晨气

 温低时披上毛毯 , 中午气温高时将毛毯系于腰间 ;

 同时因为生产 、 生活的需要 , 人们随身还经常携带

 挂奶桶的奶勾 、 割肉的藏刀 、 抽烟的烟壶等生产 、 生

 活必需用品 , 再加之游牧迁移牧场,人们习惯于将

 贵重的东西一同带在身上系于腰间 , 这便形成了藏

 族服装配饰厚重的特点 。

 另外 , 藏族人民喜欢穿着

 高过膝盖的大皮靴 , 用以保护膝关节 。

 由于人们穿

 着的服饰非常重 , 再配合较重的头饰 , 因为气候寒

 冷加之服饰沉重 , 使得藏族人民的膝关节不论是行

 走还是站立 , 都会自然形成膝部弯曲 , 以此来支撑

 和调节身体的动作 , 自然而然的便形成了藏族舞蹈

 中的屈伸动作特点 。最后 , 旧社会的藏族人民长期饱受统治阶层的

 压迫 , 受到农奴主的剥削 , 其内心也受到了极大地

 压抑 , 藏族舞蹈的舞者往往体现着底层受压迫劳动

 人民的心态 , 因此在舞蹈方面表现为屈从的舞蹈动

 律 , 但其内心深处往往却充满着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与向往 。

 因此舞蹈动律在屈从的同时 , 也常伴随着

 伸展的动作 , 这也是藏族舞蹈 “ 屈伸 ” 动律的成因

 所在 。由此可见 , 舞蹈教师可通过剖析藏族地区的自

 然条件 、 人民的服饰特征以及广大劳动人民的身心

 状态 , 就可以发现藏族舞蹈屈伸动律的成因所在 。

 让同学们明白 , 任何一种民族民间舞蹈动律的衍生

 一定与本民族的自然地理条件 、 人文特征 、 宗教 、 社

 会制度及人们的内心世界都是紧密相关的 。

 舞蹈

 教师在传授藏族舞蹈动律的同时 , 剖析特定舞蹈动

 律的形成因素 , 在不经意之间,使 “ 思政 ” 元素始终

 贯穿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当中 。四 、 结语当前 , 随着教育主管部门对课堂思政教育的重

 视 , 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也应该体现 “ 思政 ” 特

 点 , 体现对学生思想境界的引领与教育 。

 本文通过

 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讲述藏族舞蹈 “ 弓腰 ” 体态及

 “ 屈伸 ” 动律的特点及其成因 , 引入并剖析蕴含在

 其中的 “ 思政 ” 元素 , 让学生们不仅掌握好藏族舞

 蹈的基本体态及动律特征 , 同时理解形成这些基本

 体态及动律特征的 “ 思政 ” 元素 。

 这对于学生理解

 旧西藏的农奴体制对劳动人民的摧残 , 社会主义制

 度对人性的解放与尊重 , 进一步坚定社会主义理想

 信念具有很大的帮助 。

 采取这种全新的教改方式,

 让学生们得到了技能与身心双方面的教育与提升,

 大家的学习收获很大 。参考文献[1] 鲁芬霞. “ 思政 ” 元素融入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的实践研究.科技资讯 [J]. 2020, 18(14).(下转第 41 页)

 媒介素养教育视阈下的高职大学语文教学研究 41[5] 许文莹.试论中学...

篇七:课程思政融入舞蹈教学的实践研究

思政融入舞蹈鉴赏的探讨王晨露(陕西学前师范学院 音乐学院,陕西 西安 710100)[摘 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已迈向了新的高度,在知识体系建设方面出现了创新型的构建模式,在素质教育方面逐步出现了体系式的变化。同时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也同步出现了新的要求。作为一名高校教师,要能够对目前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及教育体系进行创新,提出改革意见或建议。立足于目前高校“舞蹈鉴赏”课程的教学现状,针对如何在课堂中有效融入课程思政进行了分析,并对教学内容、课时分配以及育人效果等方面尚存的问题,提出相对有效的解决方法。通过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开展相关课程实践以及利用“互联网+”,优化课程思政入舞蹈的环境,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润物无声地融入“舞蹈鉴赏”课程当中,提升学生的舞蹈思想素质,升华艺术情感。[关键词]课程思政;舞蹈鉴赏;文化自信[基金项目]2020年度陕西师范学前师范学院学科建设与科研处项目“红色经典芭蕾舞剧的传承与民族性研究” (2020YBRS12)[作者简介]王晨露(1990—),女,陕西西安人,硕士,陕西学前师范学院音乐学院舞蹈系助教,主要从事舞蹈教育研究。[中图分类号]J723.4;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21)22-0045-04 [收稿日期]2021-01-24—— — 以革命题材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为例一、关于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思想政治课程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实现方式之一,是作为传播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形式。其目的在于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以显性课程为传播的具体方式,突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传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政治属性鲜明。思想政治课程有明显的优点,其思想政治教育属显性存在,教学可以得到充分的组织与实施,同时,教学的效果与教学反馈相对明显。另一方面,思想政治课程也存在明显的不足,教条化、单一化与表面化亦无法回避。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已迈向了新的高度,同时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也同步出现了新的要求。因此,传统的思政课程必不可少,课程思政也尤为重要。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相辅相成,在教学上达到更好的效果。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程教育进行了全面阐述。他强调: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课程思政是一种综合的教育理念,要将思想政治有机渗入进教育教学工作中,在不同科目、不同专业的课程中添加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使得专业性课程与思想政治课程同步推进,有效发展。在教学中逐步引导,使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其中,做到润物无声,实现立德树人。因此,课程思政属于隐性教育,不教条、不单一、不枯燥,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中更容易接受,持久性更强,同时效果显著。课程思政的实现,不仅需要将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挖掘思政元素,更需要在教育的过程中贯穿育人目标,纵向与横向发展,开发深度与广度,最终实现“三全育人”。二、关于“舞蹈鉴赏”美育课程舞蹈鉴赏是对舞蹈这种综合性表演艺术衍生作品的理解与品鉴,有助于提升学生对舞蹈作品的理解能力、欣赏能力与品鉴能力,同时也有助于推进学生美育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进而引导学生能够认识美、欣赏美和创造美 [2]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得学生掌握必要的舞蹈鉴赏知教育教学论坛EDUCATION AND TEACHING FORUM2021 年 6 月第 22 期Jun. 2021No.2245 - -

 识,认识和了解舞蹈艺术作品在创作过程中的历史背景、情感塑造以及内在精神。培养学生鉴赏舞蹈作品的能力 [3] 。“舞蹈鉴赏”课程即在美育教育的过程中,通过舞蹈艺术教育的方式达到育人的目的,在高校美育教育中起到重要作用。学生在学习“舞蹈鉴赏”课程时,处于主动地位,对舞蹈与音乐均形成主动联想,情感更容易与舞蹈艺术作品相统一,在精神上形成对舞蹈艺术的满足感 [4] 。课程思政的实现,最终需要落脚至育人工作上。“舞蹈鉴赏”课程的课程思政切入点,主要在于通过舞蹈作品的内在意义挖掘其思想情感与映射出的精神。引导学生透过舞蹈动作看内容,通过作品情感悟精神。在介绍专业知识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透过舞蹈艺术作品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树立民族文化自信,在“寓教于乐”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品德教育,循序渐进。三、革命题材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教学案例分析中国经典革命题材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抒写出革命的主题,传承中华儿女艰苦的红色记忆,经过对现实的战斗生活的艺术加工与升华,创作而成。在中国乃至世界舞台上稳稳地占据一席之地,是中国芭蕾在民族化道路上的一次成功探索。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将重点放到引导学生上,使学生能够感同身受,体会革命精神,领悟革命斗志。笔者根据“舞蹈鉴赏”课程相关内容,依照教学大纲要求,在教学设计与授课方式上做了一些探索,以革命题材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为例,进行课程思政的相关教学。(一)从舞剧创作角度融入课程思政革命题材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诞生,建构出中国文艺形式的历史使命。1963年,周恩来总理在观看中央芭蕾舞团芭蕾舞剧《巴黎圣母院》后,与校方领导和舞剧的部分创作者进行了座谈。在座谈中提出,要在很好的掌握芭蕾艺术的基础上,突破以表现爱情的独舞和双人舞框架,尝试去创作一些表现集体主义精神的作品,给西方芭蕾以全新的内容,探讨芭蕾中国化与民族化的问题。同年12月,在北京召开了“首都音乐舞蹈工作座谈会”,文化部、中国音协、中国舞协提出音乐与舞蹈“革命化” “民族化” “群众化”的问题。会议中谈到,舞蹈作品需要与现实加强联系,要能够深刻反映新时代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不能一味地崇拜或者照搬“洋艺术”,要对民族民间的艺术提升重视度。避免在创作的过程中出现“崇洋媚外”的现象,要能够做到“洋为中用”。最终革命题材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创作被确定下来并提上日程。1964年,中央芭蕾舞团在舞剧《红色娘子军》的编创中发现,由于演员没有经历过真实的战斗生活,在表演上总是会缺少点状态。因此,芭团全体演员及编导至部队当兵体验生活,这是演员从思想情感到外形动作上的根本改变,同时也为编导编创娘子军操练的舞段提供了大量的动作灵感。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演员在这样的环境下体验生活,提炼生活语汇,使之上升至艺术的高度。《红色娘子军》舞剧的创作首先要能够承认芭蕾这门艺术的技术语言与美学形式,但是也要能够拒绝芭蕾这门艺术背后的资本主义文化以及个人主义倾向。芭蕾民族化首先要有思想的革新与政治的领悟,要有区别、更要不同于自己的过去,要围绕打造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时期的“新”文艺去进行。在讲授这一部分内容时,要更多的讲述时代大背景与创作大前提,使学生了解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政治生活与思想取向,进而理解《红色娘子军》创作的不易。理解中国芭蕾舞剧要革命而非改良,要在芭蕾的美学形式下进行彻底的颠覆。(二)从舞剧动作语汇角度融入课程思政在《红色娘子军》的动作语汇中,出现了大量芭蕾动作的变形,其中包含了中国古典舞、中国武术以及从现实的战斗生活中提炼、加工、创造的新的动作语汇。编导用智慧巧妙地在西方芭蕾的形式下注入了中国的革命元素,用艺术的手段融合不同的文化,彰显出艺术之美。例如:西方芭蕾舞的经典造型动作Arabesque,古典芭蕾为了表现浪漫、虚无、飘逸与梦幻,上半身的动作通常会相对柔软。但是这种柔美不足以表现出革命的斗志,因此在《红色娘子军》当中,演员的上半身要更加挺拔,突显刚毅与力量(见图1)。其中手部姿态也由古典芭蕾手势改为中国古典舞的掌形手(见图2)。舞姿虽由气枪、步枪、大刀呈现而出,但位置与造型又是Arabesque的结构。在“九人刀舞”舞段当中,动作汲取了京剧武术中的“正步” “金鸡独立” “跑教育教学论坛 2021 年 6 月46 - -

 图3 表情细节塑造圆场”等动作元素,在队形上借用了民间的“龙摆尾”突显场面效果。在讲述这一部分内容时,要使学生明白,芭蕾中国化与民族化的过程,也是动作语汇的形成过程,是不同的技术语言交汇、磨合与生成的过程,是一种创新的过程。演员与编导避免了不同身体技术的正面冲突,避免了四分五裂的现象,反而在交汇过程中做到了差异共生。突出时代创新精神,因为存在这样一种创新的意识与精神推动着整部舞剧动作语汇的形成,最终才能成就出经典。(三)从舞剧人物塑造角度融入课程思政《红色娘子军》全剧均在贯穿对人物细节的塑造。从吴琼花到洪常青,从南霸天到老四,从主要演员到群众舞演员,从英雄人物到反面角色,每位舞蹈演员对人物细节的塑造都非常到位。例如:第二代琼花的扮演者,薛菁华老师。薛老师出生于江南,长相清秀。为了能够更好地塑造琼花的形象,在演出之前会化上刀眉,在演出过程中会在嘴里含两瓣苹果,演出服内也会套一件毛衣,从而显得整个人物十分立体,更加饱满与健壮,更加贴切农村姑娘的形象。在讲述这一部分内容时,首先要让学生理解革命美学,西方芭蕾柔美的文化格调并不适合集体主义时代下所产生的身型。革命需要的是健硕的体格与身躯,吴琼花作为全剧核心人物,应该避免西方芭蕾意识形态下无力缥缈的身体形象,而应突显挺立的身姿与健硕的体格,进而体现出一名女战士应该具备的革命性。在理解了革命美学的基础上,讲述艺术家针对不同人物进行的精心塑造。艺术家们用对艺术的执着与认真克服重重困难,在人物的处理上细化到每一个眼神、每一种面部情绪、每一个神态当中,完美地塑造了人物形象,通过人物形象来塑造革命精神与革命斗志(见图3)。因此,在人物的表情中能够读到倔强、不屈与坚持。(四)从舞剧内在精神角度融入课程思政在《红色娘子军》全剧中能够发现多处革命精神与革命斗志的桥段,通过这些动作桥段影射历史,体现着不屈的抗争。将革命精神贯穿于全剧始终,在欣赏舞剧时不禁热血沸腾。例如:

 “琼花逃跑”的舞段中就充分体现了“阶级斗争”与“革命形态”。在西方芭蕾中经常会出现男女演员的大双人舞,其中“托举”是主要的技术技巧。男演员将女演员托举至半空中,或成为女演员做高难度技巧动作的“依靠”,继而推进情节,表现浪漫爱情或升华到情感悲剧。在“琼花逃跑”的舞段中,男女演员更多的是力量的博弈,女演员的支撑动作发生于对峙的造型当中,表现出不屈的革命斗志(见图4)。在讲述这一部分内容时,要能够引导学生产生内心与舞剧的共鸣,使其思想情感与舞剧人物相统一,引导学生感受革命精神的传递。领悟不怕艰难困苦、坚韧不拔、自强不息、万众一心的精神。通过学习,发扬娘子军改天换地的革命精神,继承娘子军为了国家与人民而英勇献身的大无畏精神,弘扬娘子军顽强的意志与家国情怀。图1 Arabesque动作对比图2 手部造型对比王晨露 课程思政融入舞蹈鉴赏的探讨 第 22 期47 - -

 图4 双人舞对比Discussion on the Integration of“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into the Courseof Dance Appreciation: Taking the Revolutionary Ballet Red Detachment of Women as an ExampleWANG Chen-lu(School of Music, Shaanxi Xueqian Normal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100, China)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era, higher education talent training has reached a new height. Inthe aspect of knowledge system construction, innovative construction models have appeared, and systematic changeshave gradually appeared in the aspect of quality education. At the same time, there are also new requirements in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s college teachers, we should be able to innovate curre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odel and education system, and put forward reform opinions or suggestions. Based on the currentteaching status of Dance Appreciation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analyzes how to effectively in-tegrate“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in classroom teaching, and proposes some effective solutionsto the problems in teaching content, class time allocation, and teaching effect. By excavating the content of teachingmaterials, carrying out relevant course practice and using “Internet +”, optimizing the environment for integrating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dance cours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imperceptibly integratedinto the Dance Appreciation course, which will be helpful in improving students’dance ideological quality andsublimating their artistic emotion.Key words:“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Dance Appreciation; cultural self-confidence四、结语《红色娘子军》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是一部肩负历史使命与政治使命的舞蹈艺术作品,在创作过程中备受领导关怀,全团演员精心打造,集体创作,精雕细琢,多次修改,使之成为中国芭蕾艺术的代表作品,在国际上亦享有盛誉,成为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剧作为“舞蹈鉴赏”课程的重要内容...

篇八:课程思政融入舞蹈教学的实践研究

艺术家 The artists摘 要:文艺给人以价值引导、精神引领、审美启迪,艺术家自身的思想水平、业务水平、道德水平是根本。这就需要教育部门强化教育,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承担追求与传播真善美的重任。在新的历史时期,教育工作者应提高思政教育质量,发掘各类要素之间的关联性,延伸思政教育的意义,将思政教育融入各专业中并开发出该专业课程中的思政教育功能,进而营造浓厚的教育氛围。本文对思政教育与舞蹈教育相融合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在课程思政理念下思政教育与舞蹈专业融合存在的问题,最后依据问题,提出了可行性建设方案。关键词:课程思政;舞蹈专业教育;融合策略基于课程思政理念下思政教育

 与舞蹈专业融合的思考□李美虹 谭 迅 齐齐哈尔大学2018 年以来,《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等相关文件与政策的出台,为思政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制度基础与保障。2020 年,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指出“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要结合学科专业特点分类推进”。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教育界对大学教育的思政教育目标提出了新要求、新标准。高校想要提高思政教育的质量,需要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堂,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举止,进而使当代大学生的政治素质、专业素质、身心素质等获得全方位发展[1] 。一、思政教育与舞蹈教育融合的必要性(一)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现今,大学教育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工作会、学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师座谈会、全国教育大会等诸多重要场合对高等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部分高校已全面贯彻课程思政教学,对高等教育工作者提出了诸多要求。课程思政就是要深入挖掘各专业、各学科课程的思政品质,将课程思政有机融入各学科中,使之成为各学科的左膀右臂。同样,思政教育与舞蹈教育的融合也能够在教授学生专业知识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2] 。因此,高校舞蹈教育应在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基础上,有机地融入课程思政理念,深挖教学中的思政元素,促进舞蹈教育的发展。(二)符合艺术院校舞蹈教育的需求当前舞蹈教育实践的技艺化与功利化互相排挤,导致艺术教育实践与课程思政教育理念有所背离,加上社会环境的娱乐化影响,这一现象渐趋泛滥。然而,极端功利化的行为会迫使舞蹈教育失去审美的功能,这样,舞蹈教育就丢失了教育的特性,最终无法实现让学习者得到人格层面、道德层面的升华。因此,舞蹈教师要拓展学习路径,广泛收集生活中的典型案例和德育事实,关注社会前沿动态,将舞蹈教育中的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中的科学内涵有机结合,以形成多要素、多领域、多方位的思政教育模式[3] 。二、思政教育与舞蹈教育融合存在的问题(一)舞蹈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相融合存在难度课程思政的难点首先体现在如何将专业知识和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舞蹈专业的教学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而思想政治教育则要求真、善、美的统一[4] 。因此,如何将舞蹈专业知识同思政教育的真、善、美相交融,就成为舞蹈教师在舞蹈专业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所面临的首要难题。现今,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舞蹈专业课程中,也成为舞蹈教师需探索的一个问题。而舞蹈专业课程以专业技能的传授为主,舞蹈教师所教授的内容专业性较强,且其对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的培养有所忽略,在强调舞蹈艺术本体美的同时,对学生思想的引领明显不足。(二)舞蹈教师对课程思政的理解不透彻从舞蹈教师的层面来看,专业技能与就业率是其最为关心与关注的问题,而对学生思政方面的培养则关注不多。课程思政主要是通过教师这一主体来发挥作用的,这就对任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掌握专业知识,还要掌握每门知识背后所蕴含的社会价值,简而言之,就是要厘清“知”与“德”的辩证关系。教师要深刻认识到“德”与“知”之间的辩证关系,这里的“德”不单单是指品行与道德,而是需要对其进行不断地拓展与深化,而对“德”的片面认识会影响课程思政的实践效果[5] 。(三)学生消极对待课程思政教育从学生层面进行分析,其消极对待课程思政教育主要有。

 。. .。

 。

 艺术教育 Art

 education73三方面原因。其一,如今,受多元化社会思潮、市场经济物质利益观等的影响,部分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发出质疑的声音。其二,在社会功利主义与个人主义观念的影响下,部分学生往往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实用主义倾向,因此,在思政课的学习过程中常出现态度不正、兴趣不浓等问题,只是为应付考试而进行机械的学习。其三,由于娱乐、快消行业等功利主义倾向的影响,部分学生变得急功近利,轻视思想道德素质和人文精神的培养。正是这种对思政课的偏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消极态度与叛逆心理。学生所反映出的问题就是理论与实际相脱节引起的。因此,教育如果仅仅停留在传授知识的层次上,就难以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实质性影响。三、课程思政理念下思政教育与舞蹈专业融合的途径(一)艺术资源与思想资源相融合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的文化软实力,也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我国积累了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这些都属于思政教育资源。我国的民族民间舞蹈作品多为展现丰收、喜庆的舞蹈,旨在让学生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体验各族劳动人民的勤劳,并通过分析,感悟各民族舞蹈的区别与风格变化。这就要求舞蹈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做到在教授舞蹈知识的同时,挖掘舞蹈创作的背景与艺术主题,从而使学生领悟舞蹈作品所表达的内在意蕴[6] 。(二)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相结合在互联网发展迅猛的今天,教师应运用多媒体将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相结合,增强教学的灵活性、多样性、互动性,提高课程思政的教学质量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新性。新时代,教师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教学角色等都应进行深层次的变革。同时,教师也要清晰地认识到线上舞蹈教学的价值,将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相结合,为学校教学发展提供新思路,为教育的结构性改革提供实践基础[7] 。(三)专业内容与红色资源相结合红色资源也是重要的思政教育内容。在高校舞蹈专业课程资源的建设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让学生在舞蹈实践活动中,提高对舞蹈的兴趣,并感知思政教育的内涵。因此,高校应提高对红色资源的重视程度,使学生通过此类资源感悟到舞蹈作品蕴含的精神内涵。例如,2020 年春晚的舞蹈作品《永不消逝的电波》片段,表达了共产党地下工作者李侠为抗日,潜伏在日本最高情报机构的故事,但当代大学生可能并不完全了解共产党员不怕牺牲的革命信念,而舞蹈这一艺术形式恰恰就是最好的纽带。结

 语舞蹈专业教育与课程思政教育是相辅相成的,舞蹈教师应采用严谨、专业的教学态度,润物细无声地展现思政内容,在舞蹈专业课堂上展现出真、善、美,使其成为学生思政路上的灯塔。在课程思政教育指导下的舞蹈专业课堂上,教师可以将教材内容、网络资源、红色资源等内容相结合,形成一个统一体,进而引导学生感悟家国情怀和明白和谐相处的道理。舞蹈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相融合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支持,提高了思政教育教学质量。[参考文献][1] 赵雪.课程思政导向下高校声乐课堂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策略[J].艺术评鉴,2018(10):74-76. [2] 梁琴.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高校艺术教育探究[J].教育现代化,2018,5(27):250-251+281.[3] 周露,刘才喜.新时代高校舞蹈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探讨与研究[J].尚舞,2021(11):118-119.[4] 刘荔,许琴,范晓谚.课程思政背景下舞蹈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J].昭通学院学报,2021,43(02):52-55.[5] 殷舒,咸春龙.普通高校舞蹈鉴赏课程如何挖掘思政元素[J].艺术大观,2021(11):109-110.[6] 王小林.基于课程思政的高校民族民间舞课程资源建设[J].决策探索(下),2021(03):57-58.[7] 张启望.课程思政视角下舞蹈专业教学研究[J].尚舞,2021(02): 126-127.基金项目:本文系 2020 年齐齐哈尔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项目“‘课程思政’在舞蹈教学中全面推进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项目编号:GJSKYB202008)的研究成果。作者简介:李美虹(1981),女,黑龙江齐齐哈尔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舞蹈编导与教育研究。谭迅(1995),女,河南周口人,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音乐与舞蹈学。。

 。. .。

 。

篇九:课程思政融入舞蹈教学的实践研究

21-2陕西教育(高教)“课程思政”指的是高校所有课程均带有思想政治教育、能力培养、知识传授等功能,肩负着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培养的重要任务。课程思政要充分挖掘红色文化元素,实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发挥课程的德育作用,在高校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渗透相关精神、理念,从而提高课程思政教学的实效性。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与改革中创造的实践产物,作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其可在舞蹈专业教学改革中发挥重要作用,有助于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红色文化的概述红色文化有狭义与广义之分,广义上红色文化是中国近代各族人民创造的精神与物质成果;狭义上是指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形成的精神总和。红色文化的内涵不仅体现在物质层面,更体现在精神层面,比如长征精神、西柏坡精神、井冈山精神等,又比如雷锋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还包括革命历史遗址、纪念馆、博物馆等物质层面的内容。这些文化中蕴含着艰苦奋斗、不怕牺牲、坚定信念、爱国爱民等精神,不仅具有新民主主义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涵,还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总结与体现。红色文化元素在高校舞蹈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的价值1.红色文化元素的教育性与高校舞蹈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目标相契合红色文化元素在课程思政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作为教学改革的重要载体,它能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以确保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顺利开展。长征精神、井冈山精神、抗震救灾精神、革命遗址等为高校舞蹈专业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奠定了基础。首先,红色文化元素能为高校舞蹈专业教学实践提供充足的课程资源,生动的红色音乐、美术资源根植于当时的革命生活,为舞蹈创作提供了灵感。其次,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人民群众对舞蹈艺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红色文化元素具有超越时空的感染力,能彰显出自身的教育价值及艺术特点,将红色文化元素融于高校舞蹈专业教学实践中,可有助于学生道德素养、爱国情怀的培养,指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这与高校舞蹈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目标不谋而合。2.红色文化元素的革命性与高校舞蹈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紧密相关中国早期的革命历史对青年人有着很强的激励效果,鼓舞他们自觉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红色文化教育可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两者都能弘扬社会正能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在高校舞蹈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中引入红色文化元素,能为教学提供丰富的案例,提升教学育人效果;能在大学生群体中形成良性互动,有助于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弘扬。例如,高校以本区域红色文化资源为依托,创建带有红色文化元素的舞蹈,可以拓展舞蹈专业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与效果,深化特色专业学科建设,有助于高校舞蹈专业的可持续发展。3.红色文化元素引导高校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舞蹈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渗透红色文化元素,有助于学生崇高理想、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红色文化元素可弘扬民族精神、传递时代精神,在高校教学中应充分发挥红色文化元素的载体作用,使大学生在课程思政的引领下成为社会主义建设所需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除了习得舞蹈专业知识外,高校还可组织校内外红色教育基地参观活动,如带领学生去革命纪念馆、革命长廊等教育基地,培养其爱国情怀,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机结合起来,以红色文化元素为载体拓展课程思政的教学形式,不断提升课程教学的实效性。高校要充分挖掘当地的红色文化资源,比如博物馆、烈士陵园、战斗遗迹等,创作独具地方特色的舞蹈精品,拓展舞蹈专业教学范围,营造良好的高校文化氛围,同时,还可以弘扬红色精神,加强学生高尚品质的培养。课程思政理念下红色文化元素在高校舞蹈专业教学的实践路径1.整合红色文化元素,创编红色舞蹈剧在高校舞蹈专业教学中,要注重红色文化元素的渗透,使得教学质量与效果不断提升。教师应根据舞蹈专业教学的实际情况,合理调整素质教育任务目标,创新红色文化元素表现形式,课程思政视域下红色文化元素在高校舞蹈专业教学中的实践研究李 念[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指出,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高等教育各领域。该指示对高校推进课程思政改革提出了具体要求,本文在课程思政视域下,探索红色文化元素融入高校舞蹈专业教学的路径,以期充分发挥舞蹈专业教学的育人功能,实现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关键词]课程思政理念 红色文化元素 高校 舞蹈专业教学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厅2019年度专项科研计划项目《新时代下延安红色舞蹈创作研究》(项目编号:19JK0950)。4

 2021-2陕西教育(高教)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实现红色文化资源与高校舞蹈专业教学的深度融合。目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了一些新问题,如艺术创作领域中的碎片化、低俗化问题,从某种程度上阻碍了我国舞蹈艺术的发展。而红色文化元素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有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因此,高校要高度重视红色文化元素与舞蹈专业教学的有机融合,充分挖掘红色文化的价值,创编新的音乐舞蹈剧,促进高校舞蹈专业教学的可持续发展。在高校舞蹈专业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各地的红色资源文化,创作带有鲜明地域特色的舞蹈剧,以拓展舞蹈艺术的表现手段,强化舞蹈专业学生德育素养的培养。2.拓展舞蹈专业教学方式,提升教育实效性在传统高校舞蹈专业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教师通常进行单方面的理论灌输及示范指导等,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利于学生审美素养的培养。新一代大学生带有鲜明的个性化特点,他们在知识习得方面过于依赖手机、电脑等媒介,在高校舞蹈专业教学中融入红色文化元素时,若只采取传统教学方式,将难以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师应充分利用微信、微博等媒介,对传统大众媒体进行有效补充,真正实现红色文化资源的多样化发展,增强红色文化元素对大学生的吸引力,使高校舞蹈专业教学更加贴合学生发展实际,从而提升舞蹈专业教学的实效性。3.丰富情感体验,统筹舞蹈专业教学与德育的发展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处于迅速发展之际,与世界各国的交往更加频繁,文化产业呈现出多元化特点,然而,多元文化观念的碰撞也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有些青少年盲目追求享乐主义、个人主义与拜金主义等,这就对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不利于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在“文化强国”背景下,高校应加强红色文化传承工作,充分挖掘其背后蕴含的价值。红色文化自形成以来便不断完善,具有丰富的时代内涵,可为高校舞蹈创作提供动力和灵感,让舞蹈工作者结合特定背景下的历史人物创作出相应的舞蹈艺术作品,如中国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大型音乐舞蹈《东方红》等,均蕴藏着特定的红色文化内涵、价值观念。在高校舞蹈专业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发挥红色文化最基本的德育功能,还要借助现代多媒体的发展优势,创编出更多有利于传承红色价值观的舞蹈作品,使其为舞蹈专业教学增添更多红色文化内涵。红色文化元素在高校舞蹈专业教学中的应用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能丰富高校舞蹈课程建设、拓展舞蹈专业教学形式,因此,教师应借助红色文化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可通过实施红色专题教育、加强校园红色文化建设等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让他们更好地了解中国革命的发展历程,以此培养其艰苦奋斗、不畏艰难、无私奉献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调动其对舞蹈艺术的热爱,确保舞蹈专业教学与德育的可持续发展。4.建构基于红色文化元素的舞蹈实践教学体系红色文化元素中蕴含着大量的理想信念教育、民族精神教育及行为规范教育等,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构的重要内容,在高校舞蹈专业教学中渗透红色文化元素,能有效弘扬红色精神。舞蹈发展的历史并不是某个地区的历史,还会传承特定的民族精神,为民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在高校舞蹈专业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应用红色文化元素对当地的红色文化内涵进行深入挖掘,创作鲜活的英雄人物,例如,用舞蹈语汇表达革命时期红军战士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彰显舞蹈特有的艺术内涵,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无论哪种舞蹈艺术,都要根植于特定的文化背景内,通过与特定的文化精神相融合,凸显其积极向上的文化内涵,以表现舞蹈独特的艺术风格,拓展舞蹈专业教学的影响力。将红色文化元素应用于高校舞蹈专业教学中,可以更好地诠释红色文化内涵,让当代大学生深刻感悟舞蹈艺术的魅力,为舞蹈技能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实践教学是高校舞蹈专业教学中的关键内容,可在实践中加强学生对舞蹈专业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舞蹈技能。在高校舞蹈专业教学中渗透红色文化资源,能以多元化的实践方式提升舞蹈课堂的教学质量,比如,通过红色小品、话剧等实践活动拓展校园舞蹈文化的影响力,有助于红色文化的传承。为了提升高校红色舞蹈实践教学的实效性,高校还要制订科学的时间制度,以确保高校舞蹈专业教学活动能规范化开展。综上所述,高校舞蹈专业教学要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元素的价值,把红色文化中包含的精神渗透到高校舞蹈专业教学实践中,打造红色文化元素应用的新模式,形成自身的办学特色,丰富红色文化元素的感染力,积极为红色文化元素的传承和弘扬作贡献。此外,高校还需不断创新舞蹈创编的表现形式,拓展创编内容,从而实现高校舞蹈专业教学的可持续发展。参考文献:[1]龚倩,郭贝贝.红色音乐和舞蹈融入高校教育的价值与路径[J].艺海,2020(4):105-107.[2]胡晓丽.舞蹈创编中红色资源文化的应用研究[J].戏剧之家,2018(17).[3]高立雄.浅析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舞蹈创作中的运用[J].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7(12):94,98.[4]安华文.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舞蹈教学中的应用模式研究[J].戏剧之家,2014(18).[5]王调兰.高校思政课程教学中的传统文化与红色文化结合研究[J].中国包装,2019,39(12):82-84.[6]杨春扬.依托红色文化延伸课程思政视域下的军事理论课教学内容[J].速读(上旬),2019(12):116-117.[7]袁振祖.课程思政背景下高职声乐课堂中红色文化融入策略[J].青年时代,2019(28):81-83.[8]代先祥,赵红丽.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 —以淮南地区红色文化为例[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20(6):110-112.[9]陈立勇.基于红色文化资源融入的“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建设[J].大庆社会科学,2019(1):40-43.[10]王强,高学钦.闽东红色文化资源在“课程思政”改革中的价值[J].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2):5-9.作者单位:延安大学 陕西延安5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