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辛亥革命80周年纪念大会10篇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辛亥革命80周年纪念大会 辛亥革命 周年纪念 大会

辛亥革命80周年纪念大会10篇辛亥革命80周年纪念大会 将知识转化为智慧让文明积淀成人格湖北省沙洋中学简平 第13课辛亥革命课标要求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建立中国民国的历史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辛亥革命80周年纪念大会10篇,供大家参考。

辛亥革命80周年纪念大会10篇

篇一:辛亥革命80周年纪念大会

识转化为智慧让文明积淀成人格湖北省沙洋中学简平

 第13课 辛亥革命课标要求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 建立中国民国的历史意义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建中国民国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 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1911年武昌起义狭义:

 1911年武昌起义广义:

 从1894年兴中会成立到1912年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期间, 革命者为争取实现资产阶级民主而进行的一系列斗争。

 一、 背景篇

 合作探究:

 结合课本内容与学案材料, 分析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推动革命爆发的有利时机是什么? (偶然性)为什么一定要选择革命? (必要性)革命具备了哪些有利条件? (可能性)

 结与与国之欢心量中中华之物力材料1:沙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美国英国日本德国法国

 材料材料2 2 :

 :“新政” 的主要内容有:

 训练新兵、 奖励实业、 废除科举, 兴办新学、 派留学生出国、 改革官制等。

 但在实行过程中, 清政府大量增加捐税加重对人民的剥削, 更促使人民群众不断起来放抗。从1905年起清政府开始所谓“预备立宪”从1905年起, 清政府开始所谓, 颁布《钦定宪法大纲》 , 大纲共23条, 其中维护君上大权的就有14条, 其余9条规定广大人民有当兵、 纳税、 服从清政府统治等义务, 却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权利。

 1911年, 清政府成立责任内阁, 在13个内阁成员中皇族占7人, 被称为“皇族内阁” , “预备立宪” 的骗局彻底暴露。清政府空前孤立!清王朝统治危机加深19011901年, 清廷开始了最后十年的改革。年, 清廷开始了最后十年的改革。1908年。

 1908年预备立宪

 材料3:

 从19世纪70年代到甲午战争前, 民族资本新开设的资本在1万元以上的工矿企业有50余家,即平均每年新设厂约为2家, 投资总额合计470万元,每年新增投资额平均约20万元。1895—1913年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新建工矿企18951913年, 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新建工矿企业全国有549家。

 1894—1913年, 民族资本工业发展的速度为15%。——高中历史必修二· 专题二(人民版)经济和阶级基础

 材料4:思想基础

 主要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简表材料5:组织基础

 1906年, 同盟会发动萍浏醴起义。1907年, 同盟会先后发动了黄冈起义、 七女湖起义、 防城起义、 镇南关起义等。1908年, 同盟会策划了钦州起义、 河口起义等。1 91 1 年广州黄花岗起义爆发1 91 1 年, 广州黄花岗起义爆发。材料6:军事准备然是役也, 碧血横飞, 浩气四塞, 草木为之含悲, 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则斯役之价值, 直可惊天地, 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孙中山

 材料7:

 1911年5月 , 清政府发布“铁路国有” 法令, 引起轰轰烈烈的保路风潮。

 四川同盟会会员组织保路同志军起义。

 清政府急调湖北新军入川镇压。鉴于湖北防务空虚, 湖北革命党人乘机策划起义。——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四单元(人教版)偶然性、 有利时机

 必要性民族危机和清王朝统治危机加深可能性可能性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经济和阶级基础)民主革命思想传播, 革命纲领指导(思想基础)民主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兴起(组织基础)一系列武装起义 (军事准备)保路运动(有利时机)偶然性

 例1. 孙中山曾提及, 1895年广州起义失败时,“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 大逆不道” ; 到1900年惠州起义失败, “则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 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惜”人们对革命党人态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惜” 。

 人们对革命党人态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维新变法运动失败B. 对清政府失去信心C. 义和团运动的兴起D. 革命党人势力壮大

 二、 过程篇

 清帝退位袁世凯在北京任临时大总统北京北京南京南京南京南京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颁布武昌武昌首义首义标志着辛亥革命的爆发

 辛亥革命为什么首先在武昌爆发?天时:天时保路运动的有利时机保路运动的有利时机合作探究:地利:人和:九省通衢,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较快武汉革命党人的长期宣传和起义准备

 铁血十八星旗, 旗为红色,象征铁血精神; 十八颗星为十八个行省, 以此代表全国。

 “东亚开化中华早, 揖美追欧, 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国荣光, 锦绣河山普照。

 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

 ”《临时政府之民国国歌1912》五色旗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一章:

 “总纲” 规定: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第二章:

 “人民” 规定: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 无种族、阶级、 宗教之区别。

 ” “人民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

 ” “ 人民有言论、 著作、 刊行及集会结社之自由。

 ”第三章: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第四章:

 “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 总揽政务, 公布法律。”第五章“国务员” 规定“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第五章:

 “国务员” 规定:

 “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5、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最大历史意义是什么?201. 《临时约法》 第一章的主权归属有何特点?2. 第二章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哪些观念?3. 第三、 四、 五章体现了什么思想、 原则?4. 据以上材料分析《临时约法》 的性质。主权在民三权分立, 责任内阁制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平等、 自由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例2. 1912年3月 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所体现的民主精神包括(①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国家临时大法②《临时约法》 规定实行总统制②《临时约法》 规定实行总统制③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国民全体, 反对帝国主义侵略④《临时约法》 规定在政体运作方面实行三权分立原则A.

 ①④B.

 ①②)C.

 ③④D.

 ②④

 袁世凯为什么能够窃取革命果实?合作探究:袁世凯孙中山实力实力清政府重臣北洋新军头目长期流亡没有自己的军队西方列强立宪派旧官僚全力支持支持、 拥护军事威胁、 外交孤立、 经济封锁乘机攻击

 例3. 虽成“空壳” , 但仍作为辛亥革命成果象征的是A. 中国同盟会中国同盟会B. 中国同盟会C. 三民主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D. 中华民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三民主义三民主义中华民国

 三、 影响篇

 正方正方:

 是一场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是场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辩一辩辩一辩——亮出你的精彩反方:

 是一场失败的资产阶级革命。提示:

 论从史出; 从政治、 经济、 思想、 社会生活等方面展开!

 材料1 :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 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 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变革。

 虽然由于历史进程和社会条件的制约, 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 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但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 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探索了道路。流为族展步——胡锦涛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材料2:

 1915年, 袁世凯公开复辟帝制, 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 83天后被迫取消帝制。

 1917年, 军阀张勋拥戴清朝废帝溥仪登基, 在全国人民的怒斥声中, 12天后复辟丑剧草草收场。——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三

 材料3:

 1912——1919年, 中国新建厂矿企业达470多家, 投资近1亿元, 加上原有扩建新增资本达1· 3亿元以上, 相当于革命前50年的投资总额, 中国工厂使用的蒸汽动力, 1913年为43448马力, 1918年为82750马力, 约增加1倍。——严中平《中国近代史资料》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不久, 帝国主义列强卷土重来, 加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刚刚有所发展的民族工业很快萧条下去。人民版高——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二专题二历史必修二专题二材料4:

 民国建立后, 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倒台, 引发了以传统政治为基础的旧有伦理与价值体系的松动, 男人剪辫子、 女人放足、 青年离家、 自由恋爱、 神位被黜、 洋货畅销、 西学昌盛……这些社会生活的表征, 实际反映的是传统价值观念, 开始失去在社会中的正统地位。──张岂之《中国历史· 晚清民国卷》辛亥革命后, 民众都把辫子看成是甘心作清朝奴隶的标志, 纷纷自行剪去; 当时流行的服饰:

 中山装、 西装、 领带、 皮鞋、 礼帽……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二专题四

 材料5:

 凡革命以前所有满洲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民国均认为有效,至于条约期满为至。

 其缔结于革命起事以后则否。——《临时大总统告各友邦书》 1 91 2年1 月材料6:1913年, 某身着日式服装的革命党人途遇一老农, 老农询问其国籍, 某称“予中华民国人也” 。

 老农“忽做惊状, 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 , 当被告知亦为中华民国人时, 老农茫然惶然, 连声说:

 “我非革命党, 我非中华民国人。

 ”革命党, 我非中华民国人。与农夫田父谈于树林之下,

 语以代议制度之善,

 及国会选举之不宜草率投票,

 则皆瞠目而不解,

 叩其故,

 则曰:

 吾人困土匪军队之不暇, 何暇及其他。——1 91 3 年2月 23日 《独立周报》 第7期材料7:

 1913年江苏第一师范学校出了一份考卷, 应考者300多人, 有一道题要求考生列举崇拜的人物, 统计结果是:

 崇拜孔子157人, 孟子61人, 孙文17人, 颜渊11人, 诸葛亮8人, 岳飞7人, 王守仁、 黎元洪各6人,大禹、 华盛顿、 程德全(江苏省都督)

 各3人, 康有为、 袁世凯各2人…… ——《近代中国社会文化变迁录》

 评价的标准:是否完成了基本的任务?是否达到了预定的目标?是否达到了预定的目标?是否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历史意义局限1、 推翻了清王朝统治, 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并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2、 建立起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民主共和思想逐渐深入人心。1、 没有完成反帝反封的根本任务, 未根本上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根本局限)3、 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4、 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5、 社会生活发生变化,革除旧风。2、 未能真正实现民主共和。3、 不明确反帝。4、 封建意识观念仍较浓厚。5、 发动群众严重不足。

 例4. 史观不同, 对辛亥革命的评价也不同。不同的史观有:①文明史观对辛亥革命的不同评价:甲: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民主革命。乙:

 辛亥革命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丙:

 辛亥革命推进中国历史发展的文明进程。丁:

 辛亥革命影响中国社会习俗的变迁。②革命史观③近代化史观④社会史观

 必要性民族危机和统治危机加深经济和阶级基础思想基础组织基础军事准备可能性偶然性偶然性----武昌起义, 湖北军政府成立----中华民国成立, 颁布《临时约法》----清帝退位, 袁世凯纂权背景辛亥革命保路运动爆发高潮结局过程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里程碑未彻底完成反帝反封的根本任务评价意义局限: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篇二:辛亥革命80周年纪念大会

地 把握 这 些 内 容.第 二,不急于 给 语用 学划 界.语用 学 的核 心课 题 是 研究语 境 中 的 话语 解 释 间题,与 之 相 关 的研 究领 域 非常 宽 广,如何 界 定 语用学 的对象 和 范围,只 能 在 研究 实践 中 逐 步 明确.第 三,要 重 视对 语用 学 基本 概 念和 范畴 的 研究。一 种 新 的理 论,必 须 以 一 套 新 的 基本 棍 念和范畴 为 核 心,这 是 建 立语 用 学 科 学 理论 体 系 的关键.许 多代 表就 语 境、语 用 主 体 和会话含 义 的内涵 及其 结构、功 能 等何题进行 了 较 深 人 的 探 讨.会 议 收 到论 文约 5 0 篇,广 泛地 涉 及到语 用学的 各个方 面.代表 们 一 致 认 为,这次 研讨 会 为 促进我国 的语用 学 研 究 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辛 亥 革命 8 0 周 年 全 国 青年 学 术 讨 论 会 综 述郑 享 清由湖南 省 政协、湖南 师 范 大 学和 中南 地 区 辛亥 革命 史研 究会 等 1 1 个 单 位 联合 主 办 的“辛亥 革命 8 。

 周 年 全 国青 年 学 术 讨 论 会”于1 9 9 1 年 1 0 月 9日 至 1 3 日 在 长沙 举 行.来 自全 国 2 0 多 个省( 市 )的 90 余 位 青年 学 者及 几 位特 邀的 来 自 国 内 外 的 专家、教授 出 席 了 会 议。会议 共收到论 文 8 0 余篇,专著、资 料 等2 0 余 部。现将会 议 讨 论 的 主 要内 容综述 如 下。关 于 辛 亥 革命 的 成功与失败,有 人认为,不能单 纯 以 政 治 革命 和政权 归 属 为 标 准,而应从 广泛的 社会 变革来 考察。辛 亥革命 虽 然没有 完 成 反帝反 封 建 的 任 务,革 命政权 也 被袁 世 凯 窃 取 ;但是,辛亥 革 命 在 政 治 上 推 翻 了 中 国 延 续 2。。0 多年的 封建 帝 制,引进和 运 用 了 西方 资本 主义的议 会制 度和三 权 分立 等政 治 原 则,推动 了 中 国 近 代 政治 的 民主 化 进 程。袁 世 凯 窃权 之 后,“共 和”并不是 一 块 空 招牌,北 洋 军 阀 统治 时 期,中国政 治仍 具 有 一 定 的 民 主 色彩.在 经 济 上,辛亥 革 命 后民 族资本 主 义 的 发展 之 所 以 出 现 了一 个高峰,主要 是 由 于 辛亥革命的 刺激 和 民 初政 府 采 取 了 一 系列 的 有 利政策,而 不能 完 全归 结 于 第 一 次世 界 大战 的 爆 发 使 帝 国主 义 放松了 对 中 国 的经 济 侵 略.在 思 想 文 化 上,辛 亥革命打 倒 了君 权 神 授 的 思想,主 权 在 民 的 思 想 大 大提 高,共 和 观 念 深入 人心,并 出现 了 各 种思潮、学 派 并存 的 局面,这 也为 马 克 思 主 义 在中国 的 传 播 提供 了 条 件.因此,辛 亥 革 命并 没 有彻 底 失败,而 是 初 步 取 得 了 成功。有人 认为 辛 亥 革 命 的 直接 目 的是 推 翻 清 王朝,在 这 一 点 上它 显 然是 成 功的,至于 反 帝 反封建的 民主 革 命任务,这不 是在 几 年 内 就 能完成,也 不 是 一 个 资 产 阶级所 能完 成 的,它 是 一 个 长 期而艰 巨 的 毋 史 任务,需 要儿代人 的 努 力.对 于 上述观 点,有 人提 出 异 议,认为 革命 就是 夺 取 并 掌握政权,辛 亥 革 命 虽 推 翻 了 清 王 朝 的政权,但 资产 阶级并 没 有最终掌 握 政 权,因 此,辛亥革 命 是失 败的。关 于 资 产阶 级 革命 派没 能掌 握 政 权,导 致 辛亥革命 最 终 失败的原 因,与 会代 表 也从 更 广 泛 的角度 进 行 了 探 讨。有 人认 为 辛 亥革 命 失败的 原因是 由 于 革 命 的 客 观条 件 成 熟 了,而 革命 的 主 观 条件 没有 成 熟.当 时 的 社 会 矛 盾 已 十分 尖锐,统 治阶级 已 无法 统 治 下 去,人 民 群 众 也 无法 再 生 活 下去,但 是,作 为 革命 的领 导 阶级 — 资产 阶 级 的力量 并 不 成熟,他 们 没 有 认 识到 革命 时 机 的 到来,也没 有 研 究过在 革 命 之 后 如 何 对 待 资 产 阶 级立宪派和 汉 族 封 建官 僚、地主和军 阀,他 们 仓 促上 阵,缺 乏 强 大 的 力 量 和 正 确 的 对策。有人则认为辛 亥革 命 的失败在 于 对 国 民 的 启 蒙 不 够,民 智未开,国 民 性没 有 得 到改 造,因此,资 产 阶级 革命派 既 发 动 不 了 广 大 人 民 群众起 来 斗争,也 不 能得到 广大人 民 群众 的 有 力 支 持.在 这 次会 议 中,对 革命 的对立 面—清政 府的 研 究,引起 了 与 会者的重视.有 人论 述 了 最后1 0 年 的 清政府 及 其覆 亡 的原 因 ,认 为 在 最 后 1 0 年.中,清 政 府 进 行 了 相 当 广 泛而深 刻的改 革,并 取得 一 定成 效,但 是,当 改 革触 及 到 专 制 政治 的 要害 — 皇 权 时,它拒绝 了,因此,专 制 政治 和清末 改革形成 了 深 刻的、不可 克服 的 矛 盾;同 时,这1 0 年 急 剧 的变 革,导致 了 传 统 社 会 体 制 的 崩 溃和 瓦 解,清 政府 无力 控 制 这 个变化 了 的社 会 , 再, 8

 护加 上 清政府 本 身 的腐败,财 政的 崩 溃,对 官 员、军 队 和 民 众 控 制 力的降 低 以 及 内 部 斗 争 有 增 无减,权力 中 枢 和 统 治 核 心 的 丧 失,这 一 切,终 于导 致 了 清政府 的灭 亡。有人 则 认为清 末 改革 并 没有 促 进 清政府 的 覆 亡,反而 延 缓 了 清 政 府 的 灭亡多并 认 为 清 末 新 政 如 果稳 步前 进,清政府 还可以 继续 维 持 下去,而 不 会 在 1 9 1 2 年 灭亡.对 此,有 人 提 出 异议,认为 新政 的 失败 不 在 于 步 子 太快,而在 于 清政 府 自身 的 腐 朽,新政 缺 乏 民 间 的认 同,人 民 已 对清 政府 失 去 信 心,因此,新政 必败 无疑,清政 府 也 必 亡无疑。有人 则 认为 新 政 失败 是 由 于19 08 年慈 禧 和 光绪 去 世 后,清政府 失去了 强 有力 的 领导核 心,权力 结 构出 现 了 真 空,而无 法驾驭 局 面。关 于 清末 民 初的社会状 况,有人 从 社会 史 的角度考察 了 辛亥 革 命 前的 人 口 状 况 及 其与辛 亥 革命 的 关 系,认为辛 亥革命前 是近 代 中 国 人 口 发 展的一个 波 峰,出 现 了 人 口 与 土 地 面 积和粮食 生 产比 例 的 严 重失调,造成 了 人口 对 社 会 的压力 和 社会 矛盾 的 激 化,这对辛亥革命前人 民 反 抗 斗 争 的普 遍 兴起 至 少 具有 一 种 酵母作用,同时,辛 亥 前夕 国 内 移 民( 散 民、游 勇 等 ) 和国际 移 民( 华侨、留 学生 ) 的浪潮,对 2 0 世 纪 初 民 众 运 动 的 普遥 高 涨 和 民 主 革命 运 动 的 勃 兴起到 了 明 显的 推 动作 用,而 辛亥前 夕 中国 近 代 人 口 城 市 化的发展,对 辛亥 革 命 在各 地 发展 的不 平 衡 性 也 有 一 定 影响。关 于 清 末 民 初政 局,有人 对 辛 亥革 命 后 二 次革 命 前 的政治 格 局 进 行 了 论 述,认 为 在这期 间 由于 各种 政 治力量 势均 力 敌,构 成 了 资 产阶级革命派、立 宪派 和 以 袁世凯为 首 的 封 建 军阀三 股政治力 量 同 时 并 存 的 特殊政 治 格 局,这种格 局的显 著特点是妥 协性 和 暂 时性.在 这 种 格 局 中,既充 满着清新 的 民 主 气 氛,也 依 稀 显 露 出 专 制 独裁的 刀光 剑影,振兴 实业 的 热潮 波 及 全 国,议会政治 的调 子也 高 唱 入 云。, 关 于辛 亥 革命 时 期 各 阶 级、阶 层 的研 究,有人通 过 对 史 学 界 通 常 用 以 说 明 革命 党 人 代 表 民 族资产 阶 级中 下 层 的典 型 人物 禹 之 漠及 其 所办 工 厂的 分 析,认 为禹 之 模 创 办 的 小 型 企 业“湘利 黔”不 是 近代 意 义 的 资 本 主 义 工厂,而 是一 个 以 家 庭血 缘 关 系 为 核 心 的 扩 大 了 的家 庭手工 作 坊,禹 之漠 不是 近 代 资本 家,而 是 一 个 借 创办 实业 和 新 式学 堂 为 名 的革 命 活动 家。进而,可 以 认 为 革 命党人 不仅 仅是代表 资 产 阶级 中 下 层,而 是代 表 了 整个 资 产 阶级.有人 还探 讨 了 留 日 学 生 与 立 宪 运 动的关系,认 为 清 末 留 日 学 生 并 不都是 革命 派 的同路 人,他们 中 倾向 君 主 立宪和 参 与立 宪 运 动 的人甚多,而 且 在清末 立 宪运 动中 起 到 了 组织 者、推动 者 和宣 传 主 力军 的作用,他们 是 立 宪运 动 的 主要 力量。有人 则 对 清 末 资 政 院 组 成人 员 进行 了 分析,认 为 在 组 成 资 政 院的 钦 选 和 民 选两类议 员 中,民选议 员 都是 各 省 谙 议 局 精英,已 有 一 年地方议会经 验,在 年龄、学历和 身份 上 较钦 选 议员 更 适 于充 当 议 士,他们 在资政 院 中 扮 演 了 主 角。在 民 选议 员 的带 动下,大多数 议员 都 能据 理 力 争 宪政法权,实实在在地进行 了 类 似 国 会的议场 演 习。同时,议 员 间 的政 见之争酝酿 了 中 国 最早 的 议 会 政党,不 少骨 干 分 子 在 资政院解体 后, 仍以 各 种 方式参 与 了 民 初政 治。因此,清 末 资 政 院初步 具 有宪政性质。关 于清末民 初 的思 想 文化,有 人 系统 论 述 了2 0 世 纪 初 国 民 思 潮的 四 个矛 盾 特 点,即 救亡 与 启蒙、国 家与 国 民、急进 与 渐化、梦 想 与 现实,认为这 四 个 特 点 既矛 盾 又 统 一,救 亡 这 个 第 一 主 题启发 了 启蒙,决定 了 国 民 的 主要 内 涵 — 强 调 国民 政治素质,强 调 国 家 至 上,也 决 定 了国 民 改 造的 急 躁与肤 浅,而 这 一 切 又 预告 了 国 民 性改 造 在当 时 不可 能 取得 实质性 的 结果。对 于 辛 亥 革命时 期 历 史人物的 研 究,仍 然 是与 会 代 表 注 重 研究 的 中 心 课题 之一。有 人 论 述 了辛亥 前孙 中 山 对 国 情 的 认 识 及其对 旧 三 民 主 义和辛亥革命 的影响,认 为 孙 中 山当 时 对 中 国 半殖 民地半 封 建 社会 的国 情 具 有 一 定 的认 识,认 识 到 了中华 民 族 面 临被瓜分 的 危 险 及 其 与帝 国主义 的 尖锐矛盾,也 认 识到 封建 主 义 的腐 朽及 其 与 人 民 大众 的 矛 盾,因 此,他 的 旧 三 民主 义 及 其 领 导 的辛亥革命基 本 上 反映 了 近代 中 国 人 民 反帝 反封 建 的要求。但 是,孙 中 山 没有认 识到帝 国 主 义 与 中华民 族 的矛 盾是社会最 主 要 的 矛盾,对 封建 主 义 的阶 级 基 础 和 思 想文 化 基础 也 认 识 不 足,对 农 民 与地 主 的 尖锐对 立 和 农 民 迫 切 要 求 无 偿 获 得 土地 的强 烈愿 望也没有 认 识,因此,他的 旧 三 民主 义 没能 科 学 正 确地 概 括 民 主苗 命 的 任 务、对 象 和 动力,他所领导 的 辛亥革命 因 而 不 能 取 得 彻底的胜利。有 人 对 梁 启 超 在 2 。

 世纪 初 鼓 吹革 命 进行 了 分卯

 析,认为 梁 启超 鼓吹革命 既 是 受 知 识 界 排 满 革命的影响,也 是 对 日 本帝 国 主义侵 略行 径 的不 满情绪 的 借 题 发泄,同时又是 受客 观 外 界 刺激 而 感情 用 事 的 结 果。此外,还 有 人 对 徐 世 昌 与 晚 清政 局、锡 良 与四 川 近 代 化、赵尔 丰 与 四 川 保路 运动、《 民 报 》时期的 胡 汉 民、汪 精 卫,以 及 一 些 地方性的 人 物作 了 论 述。这 次 讨 论 会是继 198 1 年 举 行 的“辛 亥 革命 7 0周 年青 年 学术 讨 论会”后 而 召 开 的 第 二次 青年讨论 会,与 上 届讨 论 会 相 比,本 届 讨 论 会涉 及 的范围更 广 泛,研究更 深 入。相 信 通 过这 次 讨论会,将 与 第 一 次讨 论 会 一 样,促使 更多 的 青 年史 学 工作 者 迅 速成 长,为辛亥 革 命 史 研究增 添 新 的 光彩。伊 斯 兰 文 化 与 中 国 学 术 讨 论 会 综 述宋 全 成由济南市伊 斯 兰 教协会、 山 东 大 学哲 学系、山东 省 东 方 哲 学研 究 会 发 起 主 办的“伊斯 兰 文 化与中 国 学术 讨 论 会”,于 1 9 9 1 年 1 0 月 1 4 日 至 1 7 日,在挤南 市伊斯兰教的 著 名清 真 寺 — 杆 石 桥 南大 寺隆 重 举 行.来 自 北 京、江 苏、福建、安 徽等全 国各 地 的 专家、学 者 和 宗 教界 人 士 5 0 余 人 与 会,提交 论文 多 篇,围绕“伊斯 兰 文 化 与中 国”这 一 主题 展 开 了 热烈地 讨 论。现将 讨论 的 概 况 综 述 如下;伊 斯 兰 教 传 入 中 国及 其 发 展 过 程有的 代 表认 为,据有关 资 料,伊 斯 兰 教传 入中国始于 唐 永徽二 年,有 的 主 张 隋 大业九 年,还有 的 主 张 唐贞观 二 年,另外还有 十几种 看 法。在伊 斯 兰 教 入 华 时 间 间 题 上,由 于 中外史籍素 乏丰富翔实 的 记 载,不能 为人们 提供 一 个 明 确 无误的现 成答案,因而 众 说纷坛、莫 衷 一 是。在 伊斯 兰 教 在中 国 的 发 展 间 题 上,有 的 代 表认 为,自 唐初 至 清朝,其 发 展 可分 为 如 下 三 个阶段:第 一,伊斯 兰 教传 入 中 国的初 期,自 唐初 至宋 朝.据 史 料 记 载,唐永徽 二 年( 公 元 6 5 1 年 ),阿 拉 伯大食 国 的 第 三位哈 里 发 奥斯 曼 的 使 者抵 达长 安,奴见 高宗 李治,并向 他介 绍 大 食 国 的 基 本 国情 和 伊 斯 兰 教的 基 本教 义。从 此,信奉 伊 斯 兰 教的阿 拉伯商人 便持续 不 断 地 来 华贸 易,并 居住 下来,到 了 宋代,在京 师 和 各 大 贸易 港 口,已 出现专 供 阿 拉 伯 人居 住 的“蕃 坊” 。为 举 行宗 教 仪 式的 方 便,永 久 性的 宗 教 建 筑 — 清真寺 也 陆 续建立 起来。此 时,这 些阿 拉 伯 人 还 没有 得 到中 国 人的认 同,不 被 视 作 中国 人,他 们所 信 奉 的伊 斯 兰 教也 没 有 引 入 中 国 本 土 生长 的道家文 化 和 占 统治 地位的儒家 文化的因 素,因 而 伊 斯 兰 教在 中 国 人 的心 目 中,也 只 是 一 种 带 有神 秘 色 彩 的外来 文 化。第 二,伊 斯 兰 教在 中 国 大规 模传播 的 黄 金发展时期,由 宋 末 至 元 朝。伴 随 着 蒙 古 贵 族 的 西征,元 帝 国 的建 立,中国与 中 亚、西 亚 伊 斯 兰 教国 家 之 间 的 陆 路 交通 畅 通 无 阻,阿 拉 伯、波 斯 及中 亚地 区 的 各 族 穆斯林,便 跟 随 蒙 古军队大量 涌人中 国,形 成 了` 若 元时 回 回 遍 天 下”的 局 面。此时的穆 斯 林,已 不 被 当 作 外 国 人 看 待,而 成为中华 民 族大 家 庭的重 要 组 成部 分.作为色 目 人 的 主要 成 分,穆 斯 林 的 政 治 地 位仅次 于 蒙 古 人,高 于汉人和 南 人。他 们 以 主 人 翁 的态度,投身 于 祖 国的 物质建设 和 文 化 建 设。这 时 的 伊斯 兰 教,不 再象 唐 宋 时 期那 样,被 视 为 外 来宗教 且 全 不明 了 其性质,而是 与 当 时中 国 所 存在的 佛、道、基 餐 等宗教 同 样 受 到 统 治者 的重 视。与此 同时,创 建,扩建 和 重 修的清真寺遍 布大 江 南北.第 三,伊 斯 兰 教 与 儒 家 思 想 相结 合,形 成 独具特色的中 国 伊斯 兰 教 文 化 时 期,由 明 代 至 清朝。置 身 于 中 国 传统 文 化( 主 要 是 汉文 化 ) 的氛围,伊 斯 兰 教 不 可避免 地 受 到 中 国 播 家 文 化的 熏陶。另外,伊 斯 兰 教 欲 在 中 国 生 存 和 发 展下 去,被 更多 的人 所 接 受,也必 须 大 量 吸 收 孺 家文 化。于 是,明末清初 出现 了一 批学 通 四 教( 儒、释、道、伊 斯 兰 ) 的学 者,如 王 岱 奥、张 中、马 注、1 0 0

篇三:辛亥革命80周年纪念大会

上海党史与党建 2002年 4 月号中国共产党对辛亥革命的评价及其意义杨燕华对辛亥革命的正确评价, 涉及到用历史唯物主义对待中国历史, 继承和 发扬爱国主义传统的问题, 关系到正确全面评价 20 世纪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 从中吸取经验教训的问题, 因而中国共产党人, 特别是毛泽东、 邓小平、 江泽民都非常重视科学评价辛亥革命和孙中山。

 从这些评价中可以看出他们十分重视革命史的研究, 给人以教育和启迪。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 建立了 真正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提出了民族民主革命纲领, 领导发动了一场具有 20世纪历史性巨变的辛亥革命。

 这场革命, 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创建了 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民主共和国。

 它虽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封建主义的统治问题, 使中国真正成为一个独立的民主国家。

 但它为中国人民建立了丰功伟绩, 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产生了 深刻影响。

 对此, 中国共产党对其作了高度的评价。(一) 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从孙中山开始的从 1840 年鸦片战争起, 中国这个东方泱泱大国, 一步一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帝国主义列强竞相入侵、 肆意宰 割。

 封建统治者腐败不堪, 中国国势日衰。

 中国人民持续不断地进行了斗争, 农民阶级的反抗斗争, 特别是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虽给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以沉重的打击, 但由于小生产者的 局限性, 最终以失败而终; 以康有为、 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派主张在总体上保持现存的社会制度的前提下, 依靠一个手中没有任何实权的皇帝对中国社会进行局部改良, 试图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仅持续百日的维新便夭折了 。

 只有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从建立团体到创立资产阶级政党, 制定了 比较完善的政治纲领, 在广泛宣传民主革命思想的同时, 在各地不断发动武装起义 。

 1911 年的辛亥革命, 推翻了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和 260 多年的清王朝 。

 毛泽东指出 :来, 中国的斗争, 从鸦片战争反对英国侵略起, 后来有太平天国的战争, 有甲午战争, 有戊戌维新,/ 一百年有义和团运动, 有辛亥革命, 有五四运动, 有北伐战争, 有红军战争, 这些虽然情形各不相同, 但都是为了反抗外敌, 或改革现状的。

 但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 才有比较明确的资 产阶级民主革命。

 0/ 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正规地说起来, 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0 ¹ 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政党 ) ) )同盟会, 首次提出了民族、 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纲领, 作为其政党奋斗的目标和要求。

 1924年 1 月 改组后的国民党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 使之具有联俄、 联共、 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的新三民主义。

 1954年 9 月 , 毛泽东再次提出 / 孙中山及其一派人领导的辛亥革命, 是人类历史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一次。

 0 º 孙中山是 / 伟大的革命先行者0 ,/ 是中国民主革命派的旗帜0 和 / 伟大领袖0 » 。

 江泽民也指出: 孙中山 / 高举民主革命的旗帜, 同资产阶级改良派、 保皇派进行了 不妥协的斗争。

 0 ¼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第一代领导集体把辛亥革命当作我党研究历史不 可缺少的一部分。

 1942年, 在共产党讨论如何研究党史时, 毛泽东就指出革命的准备不是从 1921 年开始的, 实际上是由辛亥革命、 五四运动准备的,党史, 只从一九二一年起还不能完全说明问题, 从辛亥革命说起差不多, 应该把党成立以前的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的材料研究一下, 0明了 历史的发展。

 0 可见, 毛泽东是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事业看作是辛亥革命开始的反帝反封建斗争的继续和发展。同时, 毛泽东认为辛亥革命 / 其实并不能说完全失败, 辛亥革命有它的胜利, 它打倒了 直接依赖帝国主义的清朝皇帝。

 0 ½此深入人心0¾ 辛亥革命以 后,帝, 就做不成了 。

 所以我们 说它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0 ¿ 毛泽东指出: 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 第一步, 改变这个殖民地、 半殖民地、 半封建的社会形态, 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

 第二步, 使革命向前发展, 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中国革命已经 / 费去了整整一百年工夫, 从某一点/ 严格地讲, 我们研究/ 不然, 就不能/民主共和国观念从/ 谁要再想做皇研究生之页

 上海党史与党建 2002 年 4月号38上来说, 都是实行这第一步0 ,是在比较更完全的意义上开始了这个革命。

 这个革命, 按其社会性质说来, 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 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的革命。

 0 À 1991 年,辛亥革命 80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 党和国家主要领导江泽民、 杨尚昆、 李鹏、 万里等 5000多人参加。

 会上时任国家 主席杨尚昆作了 讲话,/ 虽然辛亥革命没有能使中国真正成为一个独立的民主国家, 但是, 它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伟大的里程碑, 是在比较完全的意义上开始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 为以后的一系列历史发展开辟了道路。

 0 Á 辛亥革命战争有两个意义,对满洲帝政之民主运动, 一个是反对外力压迫之自强运动。

 0 辛亥革命战争 / 是适应近代由封建制度到民主制度, 由单纯商品生产制度到资本家商品生产制度之世界共同趋势的战争, 是在历史进化上有重要意义的战争。

 0 Â( 二) 辛亥革 命后建立的是 民主共和制度,/ 是中国社会的一个巨大进步0孙中山公开声言在推翻清王朝后建立的将是民主共和制。

 辛亥革命胜利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建立的准备工作实际上由孙中山主持进行的。

 12 月 25日孙中山到上海, 26日在上海宝昌路公寓召开同盟会最高干部会议研究建国问题。

 27 日就提出改用阳历记元, 这是革命成功后的第一件大事。

 29 日 由17 个省代表正式选举临时政府大总统, 孙中山以16 票当选。

 这是中国第一次用民主选举的方式产生的最高领导人和建立的新政府。

 1956 年时值孙中山诞辰 90 周年, 毛泽东发表了 著名的 5纪念孙中山先生6 一文。

 文中明确肯定它推翻帝制, 建立共和国, 是一项 / 丰功伟绩0 。

 l v 1961 年 10月 9 日举行的纪念大会上董必武讲话, 指出辛亥革命的意义是伟大的,/ 把皇帝从他的宝座上面踢下来, 建立一个没有皇帝的共和国, 对于身受专制制度统治的人民, 曾经是多么令人兴高采烈的事件, " l w 1981年 10月 9 日 , 首都一万多人隆重集会, 胡耀邦在纪念会上肯定了毛泽东关于辛亥革命是在比较更完全意义上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的评价/ 是完全正确的0 。

 指出 / 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是不可磨灭的。

 辛亥革命结束了 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这是中国社会的一个巨大进步。

 0 新中国成立时, 毛泽东曾考虑过把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为 / 中华民国0 以表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是辛亥革命成立的中华民国的继续, 虽然这个考虑未能实现, 但说明中国共产党人对辛亥革命成立的中华民/ 而辛亥革命, 则/ 一个是反国的尊重。

 辛亥革命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 但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 闸门, 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了。(三) 辛亥革命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辛亥革命时, 孙中山指出:建筑在人民思想之上。

 , ,只有改造人心, 除去人民的旧思想, 另外换成一种新思想, 这便是国家的基础革新。

 0 主张开展思想文化上的解放运动, 并提倡在解放思想中要 / 集合中外精华, 防止一切流弊。

 0 l x 事实上辛亥革命对中华民族从封建主义的束缚下解放出来是有一定功绩的。1961 年举行的第一次大规模纪 念辛亥革命活动, 国家主席刘少奇和各方面领导人都出席了 会议。

 政协主席周恩来主持会议, 并致开幕词, 指出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 结束了 我国二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使人们在精神上获得了 空前的大解放, 为以后革命的发展开辟了 道路, 是 / 一个伟大的胜利0 。

 这是因为君主专制制度在中国存在了两千多年, 皇帝在人们心目中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辛亥革命把皇帝这个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一下子打倒了 , 这是一个极大的胜利。

 这场变革, 为中国人走向独立和解放的道路扫除了 一个巨大的障碍物。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也指出:/ 辛亥革命带来了一次思想上的大解放。

 0 l y1996年江泽民总书记出席孙中山诞辰 130周年纪念大会, 并发表重要讲话。

 他肯定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 是 / 孙中山先生的一个伟大历史功绩0 。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 80周年庆祝大会上, 他称赞孙中山先生给中华民族、 中国人民留下了 许多宝贵的精神遗产, 特别是他的爱国思想、 革命意志和进取精神值得我们永远学习、 继承和发扬。( 四) 辛亥革命是 20 世纪中国历史的一次巨变1997 年中国 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江泽民回顾了 中国人民一个世纪的奋斗历程,在报告中把辛亥革命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改革开放, 实现现代化看作是/ 一个世纪以来, 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的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 0 并把孙中山、 毛泽东、 邓小平称为 / 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

 0 他说:/ 辛亥革命, 推翻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这是孙中山领导的。

 0 中国共产党 80 年所建立的伟大业绩, 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 是孙中山先生历史功绩的继承、 发展和光大。

 正如江泽民总书记所指出的: 中国共产党人从来就是孙中山革命/ 国家的基础, 是研究生之页

 39上海党史与党建 2002年 4 月号事业的坚定的支持者、合作者和继承者。

 这一讲话给予孙中山和辛亥革命以更高的评价。辛亥革命在近代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长期历史中, 占有一个重要的地位。

 虽然没有取得真正的胜利, 但它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封建殖民统治, 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的革命斗争提供了 十分可贵的经验和教训, 使中国共产党意识到没有革命的理论, 没有革命的政党, 没有革命的暴力手段,就没有革命运动的真理, 使得中国人民有可能进一步找到彻底解放的正确道路。(五) 科学地指出辛亥革命之所以失败, 是因为 / 领导集团犯了错误, 有缺点0毛泽东指出, 辛亥革命没有成功, 客观方面,/ 是敌人力量太强0 。

 这主要是帝国主义列强与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封建势力互相勾结, 干涉和破坏辛亥革命; 主观原因 / 是自 己的力量太弱0 ,事、 政治、 经济、 文化各方面表现的弱点0 l z 。

 军事方面: 同盟会组织和领导的几次武装起义, 或因/ 没有有组织工农群众0 的配合; 或因起义计划不周, 组织不善; 或因起义力量分散和自发性, 均不同程度遭到失败。

 武昌起义前, 革命党人对新军做过一些联络和争取工作, 但没有能掌握住新军。

 新军 / 除少数从正规军扩编的军队有作战能力外0 ,大部分新入伍的士兵, 军事训练少、 组织纪律差。武昌起义后, 南方各省新军,名为南京临时政府陆军总 长,动0 l {。

 在政治上的根本弱点, 是没有同人民大众联合。

 1919 年 8 月, 毛泽东在 5民众的大联合6 一文中指出:/ 辛亥革命似乎是一种民众的联合, 其实不然。

 辛亥革命, 乃留学生的发踪指示, 哥老会的摇旗唤呐, 新军和巡防营一些丘八的张弩拔剑所造成的, 与我们民众的大多数, 毫没关系。

 0 民众是赞成、 拥护辛亥革命的,用不着我们活动0 l | 。

 这段话从本质上指明了 起义新军的致命弱点, 也从政治上揭示了 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

 毛泽东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之后, 对辛亥革命失败的主观原因作了深层次的剖析。

 他说:/ 辛亥革命失败最主要的原因, 是 / 占全国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工农劳动 群众还没有动员起来0l }。

 辛亥革命时期, 中国产业工人人数虽还不多,然而他是 / 与最先进的经济形式相联系0 ,国新的生产力的代表者0 。

 农民占近代中国人口的绝大多数, 是国民革命的主力。

 他强调: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 , 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 所以失败了。

 0 l ~/ 有军/ 拥兵自卫0 。

 黄兴/ 许多军队指挥不/ 但不曾活动, 他们也/ 是中/ 国民革毛泽东还通过解剖同盟会自身 、 尤其是它的领导层的弱点, 诸如对民主革命一些基本问题认识模糊, 对纲领看法不一, 以及组织涣散等, 揭晓了辛亥革命失败的不可避免性。

 他说: 辛亥革命应该/ 反对国际帝国主义0 , 但 / 当时多数党员还没有看清此点0 , 甚至对它寄幻想, 因而放过了帝国主义。

 它的 / 一班右倾的领袖们, 只知道国内清朝贵族阶级是敌人, 革命的口 号变成简单的 - 排满. 0m u这样又放过了封建主义。

 一些革命领导人, 对封建旧官僚在同盟会内部进行破坏没有警惕, 被袁世凯 / 赞成共和0 的假象所迷惑。

 武昌起义一个月后, 黄兴致信袁世凯称:万万0 , 希望袁以 / 拿破仑、 华盛顿之资格, 出而建拿破仑、 华盛顿之事功0 m v 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时, 对掌握政权的极端重要性认识不足, 在内外各种强大势力的压迫下, 他一再向袁表示:清帝退位, 宣布共和 ,,文即可正式宣布辞职。

 以功以能, 首推袁氏。

 0 m w毛泽东说: 辛亥革命 / 为什么失败0 ? 因为他的 / 领导集团犯了 错误, 有缺点。

 0命只是在政治上推翻了 清朝皇帝 , ,但后来失败了, 没有巩固它的胜利, 封建势力代替了 革命, 袁世凯代替了孙中山。

 0 m y总之, 没有认清敌人, 是辛亥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毛泽东认为: 认清敌友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是革命成败的关...

篇四:辛亥革命80周年纪念大会

1 页 共 4 页 纪念辛亥革命 110 周年大会的历史意义

  ——纪念辛亥革命一百一十周年

  今年是辛亥革命 110 周年。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纪念辛亥革命,回顾中国人民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祖国统一而不懈奋斗的艰辛历程,缅怀孙中山先生等革命先驱致力振兴中华的光辉业绩,对于发扬光大辛亥革命精神,凝聚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强大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团结奋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1840 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从那时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中国人民奋起反抗,仁人志士奔走呐喊,探求救国救民的道路,进行可歌可泣的抗争。孙中山先生为当时中国的积贫积弱痛心疾首,第一个响亮喊出“振兴中华”的口号。1911 年,在孙中山先生领导和影响下,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取得成功,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由于历史进程和社会条件的制约,辛亥革命虽然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但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打开了中国进步闸门,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推动了

 第 2 页 共 4 页 中国社会变革。辛亥革命永远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

  辛亥革命后,接受这场革命洗礼的中国先进分子和中国人民继续顽强探求救国救民道路。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登上中国政治舞台的那一刻起,中国共产党就始终不渝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100 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100 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百年奋斗,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历史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忠诚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

 第 3 页 共 4 页 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我们深知越是接近民族复兴越不会一帆风顺,越充满风险挑战乃至惊涛骇浪,我们面临的各种斗争不是短期的而是长期的,至少要伴随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过程。把孙中山先生等一切革命先辈为之奋斗的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把近代以来一切仁人志士为之奋斗的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把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为之奋斗的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必须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 世纪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必须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以更强大的能力、更可靠的手段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必须不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历史车轮向着光明的目标前进;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勇于战胜一切风险挑战;必须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汇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必须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确保

 第 4 页 共 4 页 党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历史深刻启示我们,民族复兴、国家统一是大势所趋、大义所在、民心所向。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面向未来,我们要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包括两岸同胞在内的所有中华儿女,要和衷共济、团结向前,坚决粉碎任何“台独”图谋,共创民族复兴美好未来。

 100 多年前,中华民族呈现在世界面前的是一派衰败凋零的景象。今天,中华民族向世界展现的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正以不可阻挡的步伐迈向伟大复兴。在新的伟大征程上,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以不畏艰险、攻坚克难的勇气,以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锐气,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形成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生动局面,风雨无阻向前进,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

篇五:辛亥革命80周年纪念大会

21年10月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继承和弘扬辛亥革命精神,汇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

 前言QIAN YAN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10月9日上午10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重要讲话,高度评价了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和重大意义;回顾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继承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团结带领人民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深刻阐述了辛亥革命110年来的历史启示;郑重宣示了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坚决遏制“台独”分裂活动、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强决心与坚定意志。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立意高远、思想深邃,鼓舞人心、催人奋进。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认真贯彻落实,努力形成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生动局面,汇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

 目录CONTENTS01 高度评价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和重大意义02回顾总结中国共产党继承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团结带领人民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03 深刻阐述辛亥革命110年来的历史启示04 郑重宣示坚强决心与坚定意志

 高度评价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和重大意义第一部分

 110年前,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发动了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结束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近代以来中国发生的深刻社会变革由此拉开了序幕。这是中国人民和中国先进分子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进行的一次伟大而艰辛探索。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和中国先进分子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进行的一次伟大而艰辛探索。一、高度评价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和重大意义

 今年是辛亥革命110周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国人民正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在这个重要时刻,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缅怀孙中山先生等革命先驱的历史功勋,就是要学习和弘扬他们为振兴中华而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激励和团结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缅怀孙中山先生等革命先驱的历史功勋,就是要学习和弘扬他们为振兴中华而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激励和团结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一、高度评价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和重大意义

 辛亥革命的发生,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矛盾激化和中国人民顽强斗争的必然结果。中华民族是世界上古老而伟大的民族,有着5000多年源远流长的文明历史,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在中华大地上恣意妄为,封建统治者孱弱无能,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英雄的中国人民始终没有屈服,在救亡图存的道路上一次次抗争、一次次求索,展现了不畏强暴、自强不息的顽强意志。从那时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成为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辛亥革命的发生,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一、高度评价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和重大意义

 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大声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高扬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斗争旗帜,提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政治纲领,率先发出“振兴中华”的呐喊。在孙中山先生领导和影响下,大批革命党人和无数爱国志士集聚在振兴中华旗帜之下,广泛传播革命思想,积极兴起进步浪潮,连续发动武装起义,推动了革命大势的形成。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一、高度评价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和重大意义

 1911年10月10日,武昌城头枪声一响,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辛亥革命极大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撼动了反动统治秩序的根基,在中华大地上建立起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探索了道路。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和重大意义一、高度评价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和重大意义

 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为中华民族建立的历史功绩彪炳千秋!在辛亥革命中英勇奋斗和壮烈牺牲的志士们名垂青史!辛亥革命永远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辛亥革命永远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一、高度评价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和重大意义

 回顾总结中国共产党继承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团结带领人民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第二部分

 历史发展总是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由于历史进程和社会条件的制约,由于没有找到解决中国前途命运问题的正确道路和领导力量,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辛亥革命之后,在这场革命中接受洗礼的中国人民和中国先进分子继续探寻救国救民道路。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促进了中国人民的伟大觉醒,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点亮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灯塔。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促进了中国人民的伟大觉醒,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二、回顾总结中国共产党继承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团结带领人民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

 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忠诚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就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并同孙中山先生领导的中国国民党携手合作,帮助国民党完成改组,建立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掀起轰轰烈烈的大革命,给北洋军阀反动统治以沉重打击。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忠诚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二、回顾总结中国共产党继承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团结带领人民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

 孙中山先生逝世后,中国共产党人继承他的遗愿,同一切忠于他的事业的人们继续奋斗,不断实现和发展了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的伟大抱负。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打败国内外一切反动势力,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完成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纪元。孙中山先生逝世后,中国共产党人继承他的遗愿,同一切忠于他的事业的人们继续奋斗,不断实现和发展了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的伟大抱负。二、回顾总结中国共产党继承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团结带领人民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创造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二、回顾总结中国共产党继承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团结带领人民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

 抚今追昔,孙中山先生振兴中华的深切夙愿,辛亥革命先驱对中华民族发展的美好憧憬,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梦寐以求并为之奋斗的伟大梦想已经或正在成为现实,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二、回顾总结中国共产党继承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团结带领人民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

 深刻阐述辛亥革命110年来的历史启示第三部分

 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说:“吾心信其可行,则移山填海之难,终有成功之日。”今天,经过长期奋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备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前景光明辽阔,但前路不会平坦。我们要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继续担当历史使命,掌握历史主动,不断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伟业推向前进。我们要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不断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伟业推向前进。三、深刻阐述辛亥革命110年来的历史启示

 ——辛亥革命110年来的历史启示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有领导中国人民前进的坚强力量,这个坚强力量就是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确保中国共产党始终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最可靠的主心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有领导中国人民前进的坚强力量,这个坚强力量就是中国共产党。三、深刻阐述辛亥革命110年来的历史启示

 ——辛亥革命110年来的历史启示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是最根本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这条道路符合中国实际、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不仅走得对、走得通,而且也一定能够走得稳、走得好。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坚定志不改、道不变的决心,牢牢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我们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不断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是最根本的问题。三、深刻阐述辛亥革命110年来的历史启示

 ——辛亥革命110年来的历史启示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依靠中国人民自己的英勇奋斗来实现。历史发展从来不是风平浪静的,而是充满曲折和艰辛的。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的:“我们的先人以不屈不挠的斗争反对内外压迫者,从来没有停止过”,“中国人民的不屈不挠的努力必将稳步地达到自己的目的”。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抓住历史机遇,增强忧患意识、始终居安思危,保持革命精神和革命斗志,勇于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以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意志品质,坚决战胜任何有可能阻碍中华民族复兴进程的重大风险挑战,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依靠中国人民自己的英勇奋斗来实现。三、深刻阐述辛亥革命110年来的历史启示

 ——辛亥革命110年来的历史启示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必须同舟共济,依靠团结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风险挑战。孙中山先生说过:“要恢复民族的地位,便先要恢复民族的精神。”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心聚在了一起、血流到了一起,共同书写了抵御外来侵略、推翻反动统治、建设人民国家、推进改革开放的革命史诗。统一战线始终是中国共产党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重要法宝。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树立高度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紧紧依靠全体中华儿女共同奋斗,坚持大团结大联合,不断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广泛凝聚中华民族一切智慧和力量,形成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万众一心、共襄民族复兴伟业的生动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必须同舟共济,依靠团结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风险挑战。三、深刻阐述辛亥革命110年来的历史启示

 ——辛亥革命110年来的历史启示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仅需要安定团结的国内环境,而且需要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孙中山先生曾经说过:“中国如果强盛起来,我们不但是要恢复民族的地位,还要对于世界负一个大责任。”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没有侵略他人、称王称霸的基因,中国人民不仅希望自己发展得好,也希望各国人民都能拥有幸福安宁的生活。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始终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完善全球治理体系,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加强同世界各国人民的团结,共同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努力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仅需要安定团结的国内环境,而且需要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三、深刻阐述辛亥革命110年来的历史启示

 郑重宣示坚强决心与坚定意志第四部分

 孙中山先生说过:“‘统一’是中国全体国民的希望。能够统一,全国人民便享福;不能统一,便要受害。”台湾问题因民族弱乱而产生,必将随着民族复兴而解决。这是中华民族历史演进大势所决定的,更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意志,正像孙中山先生所说:“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台湾问题因民族弱乱而产...

篇六:辛亥革命80周年纪念大会

style="color: rgb(0, 0, 0); font-size: medium;"> 

篇七:辛亥革命80周年纪念大会

共产党对辛亥革命的评价及其意义 【作 者】杨燕华 【作者简介】杨燕华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社科部教师【摘 要 题】专题研究对辛亥革命的正确评价涉及到用历史唯物主义对待中国历史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的问题关系到正确全面评价20世纪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从中吸取经验教训的问题因而中国共产党人特别是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都非常重视科学评价辛亥革命和孙中山。从这些评价中可以看出他们十分重视革命史的研究给人以教育和启迪。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建立了真正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提出了民族民主革命纲领领导发动了一场具有20世纪历史性巨变的辛亥革命。这场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创建了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民主共和国。它虽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封建主义的统治问题使中国真正成为一个独立的民主国家。但它为中国人民建立了丰功伟绩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产生了深刻影响。对此中国共产党对其作了高度的评价。  一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从孙中山开始的从1840年鸦片战争起中国这个东方泱泱大国一步一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帝国主义列强竞相

 入侵、肆意宰割。封建统治者腐败不堪中国国势日衰中国人民持续不断地进行了斗争农民阶级的反抗斗争特别是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虽给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以沉重的打击但由于小生产者的局限性最终以失败而终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派主张在总体上保持现存的社会制度的前提下依靠一个手中没有任何实权的皇帝对中国社会进行局部改良试图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仅持续百日的维新便夭折了。只有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从建立团体到创立资产阶级政党制定了比较完善的政治纲领在广泛宣传民主革命思想的同时在各地不断发动武装起义。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和260多年的清王朝。毛泽东指出一百年来中国的斗争从鸦片战争反对英国侵略起后来有太平天国的战争有甲午战争有戊戌维新有义和团运动有辛亥革命有五四运动有北伐战争有红军战争这些虽然情形各不相同但都是为了反抗外敌或改革现状的。但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才有比较明确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注《毛泽东选集》第2卷1991年版第563564页。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政党同盟会首次提出了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纲领作为其政党奋斗的目标和要求。1924年1月改组后的国

 民党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使之具有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的新三民主义。1954年9月毛泽东再次提出孙中山及其一派人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人类历史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一次。注《毛泽东文集》第6卷1999年版第345页。孙中山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是中国民主革命派的旗帜和伟大领袖注《毛泽东选集》第5卷1977年版第311页。。江泽民也指出孙中山高举民主革命的旗帜同资产阶级改良派、保皇派进行了不妥协的斗争。注《人民日报》1996年11月12日。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第一代领导集体把辛亥革命当作我党研究历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1942年在共产党讨论如何研究党史时毛泽东就指出革命的准备不是从1921年开始的实际上是由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准备的严格地讲我们研究党史只从一九二一年起还不能完全说明问题从辛亥革命说起差不多应该把党成立以前的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的材料研究一下不然就不能明了历史的发展。可见毛泽东是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事业看作是辛亥革命开始的反帝反封建斗争的继续和发展。同时毛泽东认为辛亥革命其实并不能说完全失败辛亥革命有它的胜利它打倒了直接依赖帝国主义的清朝皇帝。注《毛泽东文集》第2卷1993年版第402页。民主共和国观念从此深入人心注《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4册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0年版第546页。辛亥革命以后谁要再想做皇帝就做不成了。所以我们说它有伟大的历史意义。注《毛泽东文集》第6卷1999年版第345346页。毛泽东指出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中国革命已经费去了整整一百年工夫从某一点上来说都是实行这第一步而辛亥革命则是在比较更完全的意义上开始了这个革命。这个革命按其社会性质说来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的革命。注《毛泽东选集》第2卷1991年版第666667页。1991年辛亥革命80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党和国家主要领导江泽民、杨尚昆、李鹏、万里等5000多人参加。会上时任国家主席杨尚昆作了讲话虽然辛亥革命没有能使中国真正成为一个独立的民主国家但是它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伟大的里程碑是在比较完全的意义上开始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为以后的一系列历史发展开辟了道路。注《新华月报》1991年第10期第19页。辛亥革命战争有两个意义一个是反对满洲帝政之民主运动一个是反对外力压迫之自强运动。辛亥革命战争是适应近代由封建制度到民主制度由单纯商品生产制度到资本家商品生产制度之世界共同趋势的战争是在历史进化上有重要意义的战

 争。注《中共党史参考资料》第2册解放军出版社第430页。  二辛亥革命后建立的是民主共和制度是中国社会的一个巨大进步孙中山公开声言在推翻清王朝后建立的将是民主共和制。辛亥革命胜利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建立的准备工作实际上由孙中山主持进行的。12月25日孙中山到上海26日在上海宝昌路公寓召开同盟会最高干部会议研究建国问题。27日就提出改用阳历记元这是革命成功后的第一件大事。29日由17个省代表正式选举临时政府大总统孙中山以16票当选。这是中国第一次用民主选举的方式产生的最高领导人和建立的新政府。1956年时值孙中山诞辰90周年毛泽东发表了著名的《纪念孙中山先生》一文。文中明确肯定它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是一项丰功伟绩。注《毛泽东选集》第5卷1977年版第311页。1961年10月9日举行的纪念大会上董必武讲话指出辛亥革命的意义是伟大的把皇帝从他的宝座上面踢下来建立一个没有皇帝的共和国对于身受专制制度统治的人民曾经是多么令人兴高采烈的事件注《新华月报》1961年第11期第4页。1981年10月9日首都一万多人隆重集会胡耀邦在纪念会上肯定了毛泽东关于辛亥革命是在比较更完全意义上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的评价是完全正确的。指出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是不可磨灭的。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

 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这是中国社会的一个巨大进步。新中国成立时毛泽东曾考虑过把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为中华民国以表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是辛亥革命成立的中华民国的继续虽然这个考虑未能实现但说明中国共产党人对辛亥革命成立的中华民国的尊重。辛亥革命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但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了。  三辛亥革命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辛亥革命时孙中山指出国家的基础是建筑在人民思想之上。只有改造人心除去人民的旧思想另外换成一种新思想这便是国家的基础革新。主张开展思想文化上的解放运动并提倡在解放思想中要集合中外精华防止一切流弊。注《孙中山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498、763页。事实上辛亥革命对中华民族从封建主义的束缚下解放出来是有一定功绩的。1961年举行的第一次大规模纪念辛亥革命活动国家主席刘少奇和各方面领导人都出席了会议。政协主席周恩来主持会议并致开幕词指出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我国二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使人们在精神上获得了空前的大解放为以后革命的发展开辟了道路是一个伟大的胜利。这是因为君主专制制度在中国存在了两千多年皇帝在人们心目中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辛亥革命把皇帝这个神圣不可

 侵犯的东西一下子打倒了这是一个极大的胜利。这场变革为中国人走向独立和解放的道路扫除了一个巨大的障碍物。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也指出辛亥革命带来了一次思想上的大解放。注《人民日报》1981年10月10日。1996年江泽民总书记出席孙中山诞辰130周年纪念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肯定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是孙中山先生的一个伟大历史功绩。在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庆祝大会上他称赞孙中山先生给中华民族、中国人民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遗产特别是他的爱国思想、革命意志和进取精神值得我们永远学习、继承和发扬。  四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历史的一次巨变199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江泽民回顾了中国人民一个世纪的奋斗历程在报告中把辛亥革命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改革开放实现现代化看作是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的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并把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称为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他说辛亥革命推翻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这是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共产党80年所建立的伟大业绩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孙中山先生历史功绩的继承、发展和光大。正如江泽民总书记所指出的中国共产党人从来就是孙中山革命事业的坚定的支持者、合作者和继承者。这一讲话

 给予孙中山和辛亥革命以更高的评价。辛亥革命在近代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长期历史中占有一个重要的地位。虽然没有取得真正的胜利但它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封建殖民统治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的革命斗争提供了十分可贵的经验和教训使中国共产党意识到没有革命的理论没有革命的政党没有革命的暴力手段就没有革命运动的真理使得中国人民有可能进一步找到彻底解放的正确道路。  五科学地指出辛亥革命之所以失败是因为领导集团犯了错误有缺点毛泽东指出辛亥革命没有成功客观方面是敌人力量太强。这主要是帝国主义列强与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封建势力互相勾结干涉和破坏辛亥革命主观原因是自己的力量太弱有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表现的弱点注《毛泽东选集》第2卷1991年版第564页。。军事方面同盟会组织和领导的几次武装起义或因没有有组织工农群众的配合或因起义计划不周组织不善或因起义力量分散和自发性均不同程度遭到失败。武昌起义前革命党人对新军做过一些联络和争取工作但没有能掌握住新军。新军除少数从正规军扩编的军队有作战能力外大部分新入伍的士兵军事训练少、组织纪律差。武昌起义后南方各省新军拥兵自卫。黄兴名为南京临时政府陆军总长许多军队指挥不动注

 《辛亥革命回忆录》一中华书局1961年版第201页。。在政治上的根本弱点是没有同人民大众联合。1919年8月毛泽东在《民众的大联合》一文中指出辛亥革命似乎是一种民众的联合其实不然。辛亥革命乃留学生的发踪指示哥老会的摇旗唤呐新军和巡防营一些丘八的张弩拔剑所造成的与我们民众的大多数毫没关系。民众是赞成、拥护辛亥革命的但不曾活动他们也用不着我们活动注《毛泽东早期文稿》湖南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389390页。。这段话从本质上指明了起义新军的致命弱点也从政治上揭示了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毛泽东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之后对辛亥革命失败的主观原因作了深层次的剖析。他说辛亥革命失败是主要的原因是占全国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工农劳动群众还没有动员起来注《毛泽东选集》第2卷1991年版第563页。。辛亥革命时期中国产业工人人数虽还不多然而他是与最先进的经济形式相联系是中国新的生产力的代表者。农民占近代中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国民革命的主力。他强调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所以失败了。注《毛泽东选集》第1卷1991年版第8、16、3页。毛泽东还通过解剖同盟会自身、尤其是它的领导层的弱点诸如对民主革命一些基本问题认识模糊对纲领看法不一以及组织涣散等揭晓了辛亥革命失败

 的不可避免性。他说辛亥革命应该反对国际帝国主义但当时多数党员还没有看清此点甚至对它寄幻想因而放过了帝国主义。它的一班右倾的领袖们只知道国内清朝贵族阶级是敌人革命的口号变成简单的排满注《毛泽东文集》第1卷1993年版第25页。这样又放过了封建主义。一些革命领导人对封建旧官僚在同盟会内部进行破坏没有警惕被袁世凯赞成共和的假象所迷惑。武昌起义一个月后...

篇八:辛亥革命80周年纪念大会

革命―中国现代化的拓荒运动

  作者简介:

 张潇潇(1990-), 山东淄博人, 山东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

 摘 要:

 辛亥革命不仅是一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资产阶级民主运动,为中国政治制度的现代化提供了契机, 促进了经济发展, 而且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启迪了 心智, 改变了 整个社会的生活方式, 社会意识, 提高了人们的素质, 使中国人从落后愚昧中解脱, 转向现代人。

 它为日后中共的现代化事业的奠基作用也不容小觑。

  关键词:

 辛亥革命; 中国现代化; 创举

 一、 辛亥革命带来的创举

 中国的现代化可以说从 19 世纪 60 年代洋务运动的开展就已起步, 但是这一系列向现代化转变的活动都是渐进缓慢的, 并没有从制度上予以突破, 仍然禁锢在开明专制的框架中无法自拔, 而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2000 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 为政治、 经济、 社会各方面带来了 焕然一新的景象。

  (一)

 民主共和为政治现代化提供的契机

 从林则徐睁眼看世界开始, 向西方学习的主张愈来愈深化, 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 中国的精英们也开始认识到“中体西用” 的主张弊端丛生,根本不可能将中国从水深火热中救出。

 甚至在维新运动中出现了“唯泰西是效”“一切制度, 悉从泰西” 的主张。

 甲午战争失败后, 西方列强掀起

 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使清政府内外交困, 统治阶级在镇压了 维新派后开始了 宪政尝试, 但这一切都是治表不治本的措施, 亡国的危机使一部分人将眼光投向西方真正的民主政治制度。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推翻了清政府, 创建了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转折点, 它在上千年王朝更替的模式上打开了 一个缺口, 虽然这种民主宪政的尝试最终被验证是不适合中国的, 但是它为日后探索适合中国的道路奠定了基础。

 如果没有中华民国的建立, 政党、 国会、 宪法、 由选举而产生的总统等西方的新制度文明不知要推迟多久才会为民众所了解。

  辛亥革命是中国政治现代化的一种手段, 正如亨廷顿认为“现代化首先在于坚信人有能力通过理性行为去改变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这意味着摒弃外界对人的制约, 意味着普罗米修斯将人类从上帝、 命运和天意的控制之中解放出来。“①此外,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的颁布开启了法制国家的进程, 孙中山曾强调:

 ” 中华民国建立伊始, 宜首重法律建设。“②虽然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 但是以后的历届政府都不敢不重视法制。

 可见,辛亥革命是一次真正将中国的政治引向现代化的勇敢尝试, 其意义与重要性不容小觑。

  (二)

 经济现代化的转型

 早在辛亥革命之前中国的有志之士虽已做了许多经济改革的尝试, 但是真正的经济现代化起步我认为从辛亥开始。

  孙中山在颁布的《建国大纲及宣言》 的第二条中就明确指出:

 “建设之首要在民生。

 故对于全国人民之食、 衣、 住、 行四大需要, 政府当与人

 民协力, 共谋农业之发展, 以足民食; 共谋织造之发展, 以裕民衣; 建筑大计划之各式屋舍, 以乐民居; 修治道路、 运河, 以利民行。” ③为了 保证经济政策的实行, 还设立了 财政部、 农矿部、 工商部来具体负责, 这就从政策以及体制上奠定了经济现代化的基本框架。

  (三)

 移风易俗与人的现代化

 现代化不仅局限于政治经济文化, 人的现代化也是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社会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有时相辅相成, 密不可分, 社会现代化促进人的现代化, 人的现代化对现代社会的建立也至关重要。

 英格尔斯认为:“国民的心理和精神还被牢固地锁在传统意识之中, 构成了 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严重障碍。

 一个国家或企业即使有先进的制度和技术, 但如果缺乏能赋予这些制度和技术以真实生命力的广泛的现代心理基础, 如果执行和运用这些现代制度和技术的人自身还未从心理、 思想、 态度和行为上都经历一个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 那么就会导致制度和技术的畸形发展甚至失败。”④而辛亥革命极大的冲击了传统的意识形态, 使得当时的人们在思想观念上产生了 深刻的变化。

  在日常生活上, 颁布了“禁赌”“厉行禁烟”“劝禁缠足” 等法令, 下令废止旧有称呼, 不准再称“大人“老爷”, “愚民”“小民” 等也不许存在, 都以“国民” 称呼。

 男女可以有权选择自己的婚姻, 夫妻关系中妇女的地位和自由度大大增强, 形成了新的官民, 父子, 夫妻关系。

 这些延续了数百年的之久的恶习的废弃, 是中国人走向“明德新民” 的第一步, 中国人人身健康发展的空间因之豁然阔达, 颓唐之容日减, 蓬勃之气日增。改变了 外国人心目 中认为:

 “辛亥革命后的中国人虽已获得政治新生, 但

 仍然是毫无勃然生机的一族” ⑤的看法。

  二. 辛亥革命为中共的现代化事业开辟道路

 1925 年 3 月, 为革命耗尽毕生精力的孙中山先生与世长辞, 留下了 “革命尚未成功, 同志仍需努力” 的谆谆教诲。

 中国共产党忠实的继承了这一精神。

 毛泽东曾指出:

 “现代中国人, 除了 一小撮反动分子以外, 都是孙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 ⑥1991 年, 辛亥革命 80 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 党和国家主要领导江泽民、 杨尚昆、 李鹏、 万里等 5000 多人参加。

 会上时任国家主席杨尚昆作了 讲话, “虽然辛亥革命没有能使中国真正成为一个独立的民主国家, 但是, 它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伟大的里程碑, 是在比较完全的意义上开始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 为以后的一系列历史发展开辟了道路。” ⑦

 在早期的中国共产党人中, 有很多精英都受到了辛亥革命的洗礼, 坚定了对辛亥革命反帝反封建的立场。

 从结果来看辛亥革命虽然没有成功,但是它给与以共产党人深刻的教训, 使他们在探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少走弯路, 历史告诉我们, 资产阶级无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资产阶级共和国不能在中国实现。

 因此, 共产党人继续探索, 终于在十月革命后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联合工人与农民, 开始了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光辉历程。

  作为辛亥革命继续的新文化运动大大促进了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领导力量, 可以说, 没有辛亥革命, 中共的诞生就会缺乏很多条件, 中国的道路选择将会历经更多的波折。

 辛亥革命为中共的诞生提供了社会环境, 奠定了文化基础, 准备了 领

 导力量, 中国的现代化道路开始沿着正确的道路不断前进。

  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程来看,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个两历史阶段,是历史发展的螺旋式上升的合乎规律的现象。

 时至今天, 中国的现代化事业取得了 显著的成就, 政治更加民主, 经济长足发展, 文化更加繁荣, 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 这与孙中山所倡议的“振兴中华” 的目标不谋而合,抚今追昔, 展望未来, 辛亥革命为中国现代化所作出的开创性贡献我们不应忘记, 在吸取经验的基础上一往无前。(作者单位:

 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

  注解:

  ① [美] 塞缪尔. 亨廷顿. 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 北京:

 三联书店,1989

 ② 《孙中山全集》 卷 2, 第 14 页, 中华书局, 1982

 ③ 孙文《孙中山全集》, 中华书局, 1985

 ④ 杨永志等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人的现代化》,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12

 ⑤ 赵钢印《辛亥革命时期的移风易俗变革与人的现代化》, 《贵州社会科学》 1999 年第 2 期(总第 158 期)

  ⑥ 毛泽东, 《纪念孙中山先生》, 1956

 ⑦ 《新华月报》 1991 年第 10 期第 19 页。

篇九:辛亥革命80周年纪念大会

革命90周年纪念大会在京举行(2001年10月9日)

 江泽民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辛亥革命在辛亥革命在中展中具有重展中具有重要国人民为改国人民为改变起革命的一起革命的一个中国近代历史国近代历史发要的地位,是中,是中变自己命运而奋自己命运而奋个伟大里程伟大里程碑。——江泽民江泽民

 第三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清朝的覆亡第三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清朝的覆亡第一节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第二节 同盟会的建立和革命形势的发展第二节 同盟会的建立和革命形势的发展第三节 清朝统治危机的加深和辛亥革命的爆发第四节 中华民国的成立和清朝的覆亡第三节 清朝统治危机的加深和辛亥革命的爆发第四节 中华民国的成立和清朝的覆亡

 红星中学历史组吴光辉红星中学历史组吴光辉

 近代前期中国已有那些阶级为了挽救民族危亡进行了探索?结果怎样?有何教训?亡进行了探索?结果怎样?有何教训?

 探索、方案及教训阶

 级主级主

  张教张教

  训林则徐、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林则徐、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地

 主阶主阶

 级 洋务派发动以“自强”、“求富”为口号的洋务运动地主阶级不能使中国摆脱内外交困的局面洋务派发动以“自强”、“求富”为口号的洋务运动地主阶级不能使中国摆脱内外交困的局面太平天国颁布了《天朝亩制天朝亩制太平天国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农

 民阶民阶

 级 义和团“扶清灭洋”的口号下发动了反帝爱国运动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义和团“扶清灭洋”的口号下发动了反帝爱国运动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维新派主张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发动戊戌变法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维新派主张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发动戊戌变法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资

 产阶产阶

 级革命派?

 历史背景兴中会的成立和广州起义知识结构思考练习兴中会的成立和广州起义革命思想的传播革命团体的建立影像资料拓宽视野

 1、民族危机的进一步加深历史背景民族危机步加深民族危机步加深政治上:清政府被列强控制主权大量丧失经济上:民族工业受打击社会贫困落后政治上:清政府被列强控制主权大量丧失经济上:民族工业受打击社会贫困落后

 1、民族危机的进一步加深历史背景民族危机步加深民族危机步加深2、清末“新政”加剧了阶级矛盾

 清 末 “新政”清 末 “新政”(1901)11、内容①奖励实业②兴办学堂,派遣留学生③改革旧军制,编练新军②兴办学堂,派遣留学生③改革旧军制,编练新军

 清 末 “新政”清 末 “新政”(1901)1、内容2、原因1、内容2、原因①为了适应帝国主义的需要①为了适应帝国主义的需要②安抚统治阶级内部各派系③缓和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根本原因③缓和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根本原因:摆脱统治危机:摆脱统治危机维护清朝统治

 1、内容2、原因1、内容2、原因33、评价、评价清 末 “新政”清 末 “新政” (1901)33、评价、评价

 ①奖励实业客观上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目的不是为了发展近代工业,在实;目的不是为了发展近代工业,在实施中增加捐税,加重对人民的剥削,清 末 “新 政”清 末 “新 政”(1901)33、评价施中增加捐税加对人民的剥削加对人民的剥削激化了民族矛盾。②兴办学堂派遣留学生②兴办学堂派遣留学生有利于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其目的是培养封建统治人才。③改革旧军制编练新军③改革旧军制编练新军有利于近代军队建设;其目的是加强对人民的镇压。其目的是加强对人民的镇压。

 1、民族危机的进一步加深历史背景2、清末“新政”加剧了阶级矛盾3、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较大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开始成长起来4、人民群众的反帝反封建斗争经 济 基 础经 济 基 础阶 级 基 础阶 级 基 础back

 孙中山的早孙中山的早期孙中山的早孙中山的早期革命活革命活动期动期革命活革命活动成立兴中会广州起义成立兴中会广州起义

 兴中会的成立时间时间:领 导 人1894年孙中山图为首批会员宣誓入的地点——李昌住宅领 导 人:革命主张:革命主张:目的:目的:意义:意义:孙中山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标志着孙中山开始了他早期的革命活动,成为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入会宅

 广 州 起 义广 州 起 义时间时间:领 导 人:领 导 人:1895年孙中山主要力量:结果:结果:意义:意义:会 党:会 党没有发动就遭破坏资产阶级革命分子已和清政府彻底决裂,以武装起义迈开了中国民主革命的第一步

 三、革命思想的传播时间:20世纪初:20世纪初back途径:译书:《民约论》《万法精理:《民约论》《万法精理》办报》办报:《国民报》《游学译编:《国民报》《游学译编》中心:代表:代表:意义:意义:东京、上海章炳麟、邹容、陈天华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了思想基础思 想 基 础思 想 基 础

 三位思想家的思想主张及其核心姓名代表作思想主张思想核心姓名代表作思想主张思想核心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驳斥康有为反对革命的谬论,指出革命是陈旧布新的良药,提倡革命,实现民主共和国。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驳斥康有为反对革命的谬论,指出革命是陈旧布新的良药,提倡革命,实现民主共和国。倡导民主革命,即通过革命倡导民主革命,即通过革命邹

 容《革命军》提出革命建国纲领,主张推翻清朝统治,建立独立、民主、自由的“中华共和国”,实行议会制度,制定宪法和法律。容《革命军》提出革命建国纲领,主张推翻清朝统治,建立独立、民主、自由的“中华共和国”,实行议会制度,制定宪法和法律。陈天华《猛回头》《警世钟》指出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反帝必反清手段推翻清政府反动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陈天华《猛回头》《警世钟》指出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反帝必反清手段推翻清政府反动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同盟会成立前后的主要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简表成立时间 名称 主要成员 领导人 1894 年 兴中会 华侨和会党孙中山 1904 年 华兴会 留学生 和学界黄兴、 宋教仁和学界 宋教仁1904 年 光复会 留学生 和学界 蔡元培 1906 年 日知会 学界和新军刘静庵 意义: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派已经形成,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了组织基础。

 组 织 基 础组 织 基 础

 20世纪初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基础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阶级基础资产阶级队伍的扩大阶级基础资产阶级队伍的扩大阶级基础:资产阶级队伍的扩大阶级基础:资产阶级队伍的扩大思想基础: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组织基础:革命团体的广泛建立

 帝国主义的加紧侵略,清政府的腐朽统治,民族阶级矛盾的激化,帝国主义的加紧侵略,清政府的腐朽统治,民族阶级矛盾的激化,使革命形势日益成熟孙中山站在使革命形势日益成熟孙中山站在使革命形势日益成熟,孙中山站在使革命形势日益成熟,孙中山站在时代的前列,章炳麟、邹容、 陈天华倡导民主、主张革命的呼唤,把中国推到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暴风雨的前夜。时代的前列,章炳麟、邹容、 陈天华倡导民主、主张革命的呼唤,把中国推到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暴风雨的前夜。

 D巩固性练习1、下列关于清末“新政”的评价,不正确的是1、下列关于清末“新政”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目的是维护清政府专制统治B、内容和百日维新有一致之处C、要使中国走上近代化的道路D、新政扩大和加深了社会矛盾A、目的是维护清政府专制统治B、内容和百日维新有一致之处C、要使中国走上近代化的道路D、新政扩大和加深了社会矛盾

 2、关于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的叙述,正确的是、关于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的叙述,正确的是巩固性练习A、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政策B、内容相似,实质不同C、都因慈禧太后阻挠而失败D、都激化了阶级矛盾A、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政策B、内容相似,实质不同C、都因慈禧太后阻挠而失败D、都激化了阶级矛盾back

 3、兴中会是中国资产阶级第一个革命团体,这是因为它兴中会是中国资产阶级第一个革命团体,这是因为它巩固性练习A、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建立B、首先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的主张C、是华侨志士建立的革命团体D、建立后准备发动起义back

 4、清末最畅销的书籍《革命军》在理论上的巨大贡献是清末最畅销的书籍《革命军》在理论上的巨大贡献是巩固性练习A、主张推翻清朝统治B、B、提出革命建国纲领C、C、要求改变土地制度D、D、提出三权分立政体back

 5、陈天华提出的具有深刻意义的思想主张是5、陈天华提出的具有深刻意义的思想主张是C巩固性练习A、建立“中华共和国”、建立“中华共和国”B、主张实施议会制度、主张实施议会制度C、反帝与盲目排外相区分、反帝与盲目排外相区分D、中国只可立宪,不可革命、中国只可立宪,不可革命Cback

 红星中学 吴光辉大家!

篇十:辛亥革命80周年纪念大会

辛亥革命 110 周年大会讲话赏析

 1 1 、 一个大会。

 时间:10 月 9 日上午 10 时 事件:纪念辛亥革命 0 110 周年大会 地点:北京人民大会堂

 2 2 规格很高。

 重要讲话: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出席会议:李克强、栗战书、王沪宁、赵乐际、韩正,王岐山 主持会议:汪洋

  出席者还有:

 在京党和国家领导同志 中央军委委员 中央党政军群各部门和北京市主要负责同志 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同志和无党派人士代表 全国人大在京常委及部分人大代表 全国政协在京常委及部分委员 民族、宗教界和社会团体代表 部分外国驻华使节

 应邀参加纪念活动的辛亥革命先驱后裔 香港、澳门、台湾有关人士代表及海外来宾 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代表 首都各界群众代表等

 3 3 、 讲话重要。

  6 6 提 “ 同志们、朋友们 ” ,相应分 6 6 部分。大致:1 1 (开场)大会背景、大会目的。2 2 (辛亥)辛亥革命背景和价值。3 3 (中共)中共百年的辉煌成就。4 4 (启示)辛亥 0 110 年来 5 5 点启示。5 5 (统一)祖国统一必将能实现。6 6 (结尾)呼吁中华儿女更团结。

 下面学习。

 4 4、 、 (开场)大会背景、大会目的。

  谈 谈 0 110 年前 ——110 年前,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革命党人 发动了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 推翻了清朝政府, 结束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近代以来中国发生的深刻社会变革由此拉开了序幕。这是中国人民和中国先进分子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进行的一次伟大而艰辛探索。

 谈 1 2021 年 ——今年是辛亥革命 110 周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周年,中国人民正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

 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谈会议目的 ——在这个重要时刻,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 缅怀孙中山先生等革命先驱的历史功勋,就是要 学习和弘扬他们为振兴中华而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 激励和团结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

 5 5、 、 (辛亥)辛亥革命背景和价值。

  谈历史背景 ——辛亥革命的发生,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 矛盾激化和中国人民 顽强斗争的必然结果。

 谈民族伟大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古老而伟大的民族,有着0 5000 多年源远流长的文明历史,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谈近代蒙尘 —— 1840 年鸦片战争以后, 西方列强在中华大地上恣意妄为, 封建统治者孱弱无能,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

 谈人民不屈 — —英雄的中国人民始终没有屈服,在救亡图存的道路上一次次抗争、一次次求索,展现了不畏强暴、自强不息的顽强意志。从那时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成为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

 谈孙中山伟大 ——孙中山先生是 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

 孙中山先生大声疾呼“亟拯斯民于

 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 高扬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斗争旗帜, 提出民族、民权、民生的 三民主义政治纲领, 率先发出“振兴中华”的呐喊。

 在孙中山先生领导和影响下,大批革命党人和无数爱国志士 集聚在振兴中华旗帜之下, 广泛传播革命思想, 积极兴起进步浪潮, 连续发动武装起义, 推动了革命大势的形成。

 谈辛亥革命价值 ——1911 年 10 月 10 日,武昌城头枪声一响,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 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辛亥革命 极大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 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 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撼动了反动统治秩序的根基,在中华大地上 建立起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以 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为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探索了道路。

 谈革命先驱 —— 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为中华民族建立的历史功绩彪炳千秋!

 在辛亥革命中英勇奋斗和壮烈牺牲的志士们名垂青史!辛亥革命永远是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

 6 6、 、 (中共)中共百年的辉煌成就。

  谈辛亥革命历史局限性 ——历史发展总是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

 由于历史进程和社会条件的制约, 由于没有找到解决中国前途命运问题的正确道路和领导力量,辛亥革命 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 悲惨境遇, 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

 人民解放的 历史任务。

 谈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 ——辛亥革命之后, 在这场革命中接受洗礼的中国人民和中国先进分子继续探寻救国救民道路。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促进了中国人民的 伟大觉醒,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 紧密结合中, 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 点亮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灯塔。

 谈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 ——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 最坚定的支持者、最忠诚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就提出 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并同孙中山先生领导的中国国民党携手合作, 帮助国民党完成改组, 建立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 掀起轰轰烈烈的大革命, 给北洋军阀 反动统治以沉重打击。

 谈共产党继承孙中山遗愿 ——孙中山先生逝世后,中国共产党人继承他的遗愿,同一切忠于他的事业的人们继续奋斗,不断 实现和发展了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的伟大抱负。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打败国内外一切反动势力,取得了 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建立了 人民当家作主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完成了 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 历史任务,开启了 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 历史新纪元。

 谈新中国成立后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 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

 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 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创造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

 谈伟大复兴不可逆转 ——抚今追昔,孙中山先生 振兴中华的深切夙愿,辛亥革命先驱对 中华民族发展的美好憧憬,近代以来 中国人民梦寐以求并为之奋斗的伟大梦想已经或正在成为现实,中华民族迎来了 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7 7、 、 (启示)辛亥 0 110 年来 5 5 点启示。

  谈今天的历史条件 ——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说:

 “ 吾心。

 信其可行,则移山填海之难,终有成功之日。

 ”今天,经过长期奋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备了 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谈以史为鉴、开创未来 —— 前景光明辽阔,但前路不会平坦。我们要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继续担当历史使命,掌握历史主动,不断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伟业推向前进。

 谈辛亥革命 0 110 年来的 5 5 点启示 —— ——命 辛亥革命 0 110 年来的历史启示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必须有领导中国人民前进的坚强力量,这个坚强力量 就是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领导是 历史的 选择、人民的 选择,是 党和国家的 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 全国各族人民的 利益所系、命运所系。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党 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党 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要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 伟大工程,增强 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确保中国共产党始终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 最可靠的主心骨。

 ——命 辛亥革命 0 110 年来的历史启示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是最根本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唯一正确道路。这条道路 符合中国实际、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不仅 走得对、走得通,而且也一定能够 走得稳、走得好。

 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坚定志不改、道不变的决心,牢牢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我们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不断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不断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命 辛亥革命 0 110 年来的历史启示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依靠中国人民自己的英勇奋斗来实现。历史发展从来不是风平浪静的,而是充满曲折和艰辛的。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的:“我们的先人以不屈不挠的斗争反对内外压迫者, 从来没有停止过”,“中国人民的不屈不挠的努力 必将稳步地达到自己的目的 ” 。

 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抓住历史机遇,增强忧患意识、始终居安思危,保持革命精神和革命斗志,勇于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以 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意志品质,坚决战胜 任何有可能阻碍中华民族复兴进程的 重大风险挑战,坚决维护国家 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命 辛亥革命 0 110 年来的历史启示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必须同舟共济,依靠团结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风险挑战。孙中山先生说过:“要恢复民族的地位,便先要 恢复民族的精神。”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心聚在了一起、血流到了一起,共同书写了 抵御外来侵略、推翻反动统治、建设人民国家、推进改革开放的革命史诗。

 统一战线始终是中国共产党 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重要法宝。

 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树立高度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紧紧依靠全体中华儿女共同奋斗,坚持 大团结大联合,不断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

 一战线,广泛凝聚中华民族一切智慧和力量,形成海内外全体 中华儿女万众一心、共襄民族复兴伟业的生动局面。

 ——命 辛亥革命 0 110 年来的历史启示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仅需要安定团结的国内环境,而且需要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孙中山先生曾经说过:“中国如果强盛起来,我们不但是要恢复民族的地位,还要对于世界负一个大责任。”中华民族的血液中 没有侵略他人、称王称霸的基因,中国人民 不仅希望自己发展得好, 也希望各国人民都能拥有幸福安宁的生活。

 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始终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推动构建 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完善 全球治理体系,弘扬 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 全人类共同价值,加强同世界各国人民的团结,共同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做 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努力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8 8、 、 (统一)祖国统一必将实现。

  谈中国全体国民的希望 ——孙中山先生说过:

 “‘ 统一 ’ 是中国。

 全体国民的希望。能够统一,全国人民便享福;不能统一,便要受害。

 ”台湾问题因民族弱乱而产生,必将随着民族复兴而解决。这是中华民族历史演进大势所决定的,更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意志,正像孙中山先生所说:

 “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 。

 谈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中华民族整体利益。我们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两岸同胞都要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共同创造祖国完全统一、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伟业。

 谈 “ 台独 ” 分裂是最大障碍 ——中华民族具有反对分裂、维护统一的光荣传统。“台独”分裂是祖国统一的最大障碍,是民族复兴的严重隐患。

 凡是数典忘祖、背叛祖国、分裂国家的人,从来没有好下场,必将遭到人民的唾弃和历史的审判!台湾问题纯属中国内政,不容任何外来干涉。

 谈统一一定能够实 现 ——任何人都不要低估中国人民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 坚强决心、坚定意志、强大能力!祖国完全统一的历史任务一定要实现,也一定能够实现!

 9 9、 、 (结尾)呼吁中华儿女更团结。

  谈光明前景 ——经过近代以来的长期艰苦奋斗,中国人民创造了令世界刮目相看的伟大成就, 迎来了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

 谈共同使命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 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光荣,也是 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使命。孙中山先生说:

 “ 惟愿诸君将振兴中国之责任,置之于自身之肩上。

 ” 谈更加团结 ——我呼吁,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 更加紧密地团结起

 来,发扬孙中山先生等 辛亥革命先驱的伟大精神,携手向着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继续奋勇前进!

 10 、 温习金句。

 凡是数典忘祖、背叛祖国、分裂国家的人,从来没有好下场,必将遭到人民的唾弃和历史的审判!

 辛亥革命 0 110 年来的历史启示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 1 必须有领导中国人民前进的坚强力量,这个坚强力量就是中国共产党。

 2 道路是最根本的问题。

 3 必须依靠中国人民自己的英勇奋斗来实现。

 4 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必须同舟共济,依靠团结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风险挑战。

 5不仅需要安定团结的国内环境,而且需要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