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工作要点 >

新课程下生物教材处理要把握六要点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要把 新课程 要点 教材 生物

教材是课程的主要资源,是教与学的重要依据,教师不仅要研究、分析、理解和掌握教材编写的意图,还要根据需要挖掘教材的相关因素,使教材更好地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服务。我认为,新课程下生物教材处理要把握好六要点。

一、德育渗透点

生物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素材,但往往容易被教师忽视,这是与新课程标准要求相违背的。生物学教材中渗透着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审美教育、环境保护教育等,只有教材处理时有意挖掘,授课时才能对学生进行灵活渗透。

二、探究兴趣点

培养和调动学生的探究兴趣是探究开始的重要前提。我认为,可通过增强历史责任感,激发探究兴趣;可通过扩大视野,提高探究兴趣;通过直观教学,强化探究兴趣;另外,加强生物学实验和社会实践达到学以致用,可进一步提高学生探究兴趣。

三、思维障碍点

智力的核心是思维。学生在接受知识,运用知识的过程中,时常会出现思维受阻的现象,从而妨碍了学生智力和能力的发展。错误的生活经验形成定势思维,生物学现象本身及其属性不直观,基本概念把握不准确,相关知识隔离造成认识不清等,是学生学习生物学时常见的思维障碍。因此,教师在处理教材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学生学习的思维障碍点,分析原因,对症下药,帮助学生消除“障碍”,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植物生命活动的调动》教学中,可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把学生的思维引向问题的最原始的出发点(如生长素的发现),在实验、观察的基础上,通过想象和直觉,大胆地提出自己的猜想和假设,在教师的点拨和引导下,让学生亲自设计实验去验证猜想,并根据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和思维层次,进一步展开理论推理,从而获得科学的知识。

四、能力生长点

新课程标准不仅提出要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实验操作能力,而且提出了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等获取生物科学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某些生活、生产或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等。因此,教师处理教材时要精心设计学科能力的生长点,强化训练,促进能力再生、智力发展。例如,在植物的光合作用这部分内容教学,引导学生分析光合作用过程的图解,能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等能力。

五、知识整合点

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整合,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可形成合理有序的知识结构网络,有利于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巩固与提高。因此,教师在处理教材时要注意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去揭示生物学相关知识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构建整体化的知识结构,提升学生的认知层次,提高其思维能力。例如河流污染问题,就涉及环境的现状(地理、经济)、河水中化合物含量(化学)、河水的生态平衡(生物)、河水自净能力(生物、地理)等多学科的交叉、整合,引导学生应用多学科知识分析和解释相关问题,建立起一条联系广泛的知识信息纽带,形成完善的知识结构体系。

六、现实连接点

生物学知识与生产、生活、社会密切相关。处理教材时只有最大限度连接现实,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才能让学生把知识学“活”,发展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适应现代教育强调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要求。一是引导学生关注人类所面临的人口、粮食、资源、环境污染、能源等全球性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原理,从理论上大胆探讨解决上述问题的办法和途径,引导学生分析各种自然灾害和环境污染的生态成因和危害,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念和取向。二是充分反映现代生物科技的发展成就和在人类生产生活实际中的应用前景。如组织培养、克隆、基因工程、生物制药、生物芯片、生物材料、生命起源等,突出生命科学的社会经济价值以及在国民经济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中的重要地位。三是引导学生创造性组合已有知识,解决新情景中的实际问题。例如,在学习“生殖与发育”一章中,渗透细胞全能性的概念,向学生介绍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广泛应用的实例,并指导学生运用组织培养技术进行快速繁殖果苗、花卉。

教材处理是项富于创造性和艺术性的工作。我们只有在遵循教学论的一般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的前提下,根据学科的特点,充分发挥教师个体创造性,才能灵活、创新地处理好教材。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