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振兴乡镇 >

乡村产业振兴特色例子6篇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乡村产业振兴特色例子 振兴 乡村 例子

乡村产业振兴特色例子6篇乡村产业振兴特色例子 万科乡村振兴项目——江苏兴化“碧水东罗”2020.9 万科乡村振兴计划:“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乡村产业振兴特色例子6篇,供大家参考。

乡村产业振兴特色例子6篇

篇一:乡村产业振兴特色例子

乡村振兴项目 ——江苏兴化“碧水东罗”2020.9

 万科乡村振兴计划:“碧水东罗”项目项目简介: 东罗村位于江苏兴化千垛镇,处在江淮之间,紧邻世界四大花海垛菜花景区,有着“鱼米之乡”的美誉。距兴化市半小时车程,距泰州市、高邮市、盐城市均1小时车程。是江苏省首批特色田园乡村试点之一, 2017年7月,万科开始规划设计东罗村,探索乡村振兴的“东罗模式”。是万科集团首次涉足农业农村领域的试点项目,由万科上海区域旗下的南京万科置业有限公司负责实施该项目。 东罗村在2019年通过江苏省第一批次特色田园乡村建设验收,2020年成功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

 万科乡村振兴计划:“碧水东罗”项目建设运营情况:1. 乡村营建,针灸式改造,传承历史文化• 通过对现有建筑、景观、空间进行点状更新,最大限度保留村落传统风貌和村庄原有肌理,延续村落历史记忆;• 新旧结合,完成东罗大礼堂、村民食堂、东罗秋实”乡村发展展览馆、村民服务中心修缮改造,提升乡村公共服务设施。2. 乡村旅游运营,进一步扩大知名度• “碧水东罗”联动“千垛菜花”、“水上森林”等周边景区共同打造兴化全域旅游,同时结合周边果园、养殖基地等开展特色旅游体验,被评为中国最美村镇、江苏省四星级乡村旅游区,入选首批江苏省乡村旅游重点村。• 完成69户房屋征收及收储,打造耘朵民宿,共20间客房。3. 创意开发农产品,农旅联动,提质增效• 深入挖掘当地特色农业产品,打造“八十八仓”特色品牌,并形成兴化大米、彩米、大米青汁等创意农产品,进一步提升产品附加值,促进农民增收。4. 实现农民增收• 东罗村约413户,1516人。2016 年村民人均收入18128 元,2017年20300元,2018年23500元,2019年25850元,每年保持10%以上增幅,村民收入稳步增长。村民食堂耘朵民宿

 万科乡村振兴计划:“碧水东罗”项目• 万科作为社会市场主体,负责承担新兴产业、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和改造、村民住宅改造以及部分景观等投资。政府村集体 万科运营模式 ——“政府国资平台+ +社会资本+ +村集体”三方合作的新模式• 兴化市国资公司(兴化文旅)负责承担村内基础设施建设和村民房屋收租。• “东罗模式”关键创新在于推进村集体土地制度改革,把村民闲置的集体土地作价入股合作平台公司,享受运营收益分红。• 合作股权占比分别为政府 52%,万科企业42%,村集体 6%。• 村集体建设用地评估价为 20 万/亩。• 村民通过村集体土地等闲散生产资料入股,闲散劳动力可被项目雇佣为服务人员,获取资产性收益、劳动性收益和分红收益。

 万科集团乡村振兴计划:“碧水东罗”项目业务构想

 万科集团乡村振兴计划:“碧水东罗”项目万科董事长郁亮曾在业绩会上表示:“万科不能仅仅关心城市,也需要关心乡村,这里不仅包括城中村,也包括远离城市的乡村。城市乡村的互动包括城市人的田园情结、安全健康的食品和大规模城市化之后乡村的振兴,万科不是要去乡村盖房子,是要建设美好生活的场景、乡村振兴的场景”。万科、碧桂园等的乡村振兴计划,包括华侨城的美丽乡村,政策诱因是第一的,与房企扎堆特色小镇的风潮类似,本质上仍然是看中了未来业务增量空间,希望延伸业务边界,但短期更多是树标杆,产出不会太大。“许多伟大的业务都是从不赚钱开始的,如果做一件事是为了赚钱,把钱放银行就可以了,还可以拿利息。如果事先把账都算好的话,就轮不到你了,不明白、不清楚才有可能做成功” 。总结:

篇二:乡村产业振兴特色例子

乡村振兴模式案例参考 来源:乡村要论 导读 ·

 中国在改革开放后,几十年走完西方主流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发展之路,城乡生存与发展环境产生巨大落差与不平衡。2021 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全国范围内践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落地见效,中国乡村振兴如火如荼的开展。放眼全球,全球范围内发达的国家、领先的区域,发展乡村拥有怎样的成功之道?乡村振兴到底是怎么做的呢?

 01. 因地制宜型 日本造村运动

 Ⅰ、适用背景

 20 世纪 70、70 年代,日本处于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阶段,国家片面重视发展城市工商业,致使农村发展滞后。

 为了振兴农村,实现城乡一体化目标,大分县前知事平松守彦率先在全国发起了以立足乡土、自立自主、面向未来的造村运动。在政府的大力倡导与扶持下,各地区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培育富有地方特色的农村发展模式,形成了为世人称道和效仿的“一村一品”。

  Ⅱ、振兴要点

 挖掘本地资源、尊重地方特色为典型特点。日本因地制宜型模式是指在乡村治理中,以挖掘本地资源、尊重地方特色为典型特点,通过因地制宜地利用乡村资源来发展和推动农村建设,最终实现乡村的可持续性繁荣,以日本的造村运动最为典型。

 Ⅲ、成功之道

 日本“一村一品 ”。首先,日本政府根据本国的地形特点、自然条件状况,培育了独具特色的农产品生产基地,譬如水产品产业基地、香菇产业基地、牛产业基地等。

 其次,为了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政府采取对农、林、牧、副、鱼产品实行一次性深加工的策略。再次,充分发挥日本综合农协的作用,在农产品的生产、加工、流通和销售环节建立产业链,促进产品的顺利交易。

 接着,通过完善教育指导模式,开设各类农业培训班、建立符合农民需求的补习中心,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和农业知识。

 最后,政府对农业生产给予大量补贴和投入,支持农村发展。造村运动振兴了日本农村经济,促进了日本农业现代化的实现。

  Ⅳ、模式总结

 因地制宜型模式在具体的乡村治理实践中,非常讲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路,通过整合和开发本地传统资源,形成区域性的经济优势,从而打造富有地方特色的品牌产品。从当前农村发展的现状来看,很难找到适用于各地区的标准化乡村治理模式,因此,因地制宜型的乡村治理能够充分发挥本地优势,有利于提升乡村社会的整体效益。

  02. 自主协同类型 韩国新村运动

 Ⅰ、适用背景

 和日本造村运动的背景相似,韩国新村运动也是在国内重点发展工业经济,壮大城市发展,由此导致了城乡两极分化、农村人口大量外流、贫富差距悬殊的情形下开展的。

 20 世纪 70 年代,韩国政府为了改善城乡关系、推动农村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决定在全国实行“勤勉、自助、协同”的新村运动。自主协同型的韩国新村运动模式具有科学的发展策略。

  Ⅱ、振兴要点

 政府努力支持与农民自主发展结合。韩国 自主协同型模式是以创造低成本推动农村跨越式发展的典型模式,主要通过政府努力支持与农民自主发展相配合共同推动与实现乡村治理的目标,以韩国的新村运动为代表。

 第一,针对农村基础设施破旧的现状,政府在乡村积极兴建公共道路、地下水管道、乡村交通、河道桥梁,以此整顿农村生活环境,提升农民生活质量。

 第二,通过改变现在的农业生产方式,推广水稻新品种,增种经济类作物,建设专业化农产品生产基地,提升村民的经济收入。“农户副业企业”计划、“新村工厂”计划以及“农村工业园区”计划也都是政府为了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创建的重要举措。

 第三,培育和发展互助合作型的农协,通过对各类农户提供专业服务和生产指导,以此促进城乡实现共赢。

 第四,在各个乡镇和农村建立村民会馆,用于开展各类文化活动,激发农民的参与性和积极性。

 第五,政府在农村中开展国民精神教育活动,提高乡民的知识文化创造性地让农民自己管理乡村和建设农村。新村运动的实施改变了韩国落后的农业国面貌,重新焕发了乡村的活力,实现了农业现代化的目标。

  Ⅲ、模式总结

 自主协同型模式,是一种自下而上的乡村发展方式,是在城乡差距十分大的国家或地区非常实用的一种乡村治理模式。一方面,政府为了维护自身的

 合法地位,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需要对农村进行整治和改造;另一方面,长期处于贫困处境的农民,也非常愿意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变落后的现状,改善生活质量和增加经济收入。

 03. 循序渐进型 德国村庄更新

 Ⅰ、适用背景

 村庄更新是一项长期社会实践工作。德国 循序渐进型模式是将乡村治理看做一项长期的社会实践工作,在这过程中,政府通过制度层面的法律法规调整,对农村改革进行规范和引导,逐渐地将乡村推向发展与繁荣,以德国的村庄更新为典型。

  Ⅱ、发展阶段

 德国的乡村治理起步于 20 世纪初期,其中对于村庄更新是政府改善农村社会的主要方式,历经了不同的发展阶段:

 1936 年,政府通过实施《帝国土地改革法》,由此开始对乡村的农地建设、生产用地以及荒废地进行合理规划。

 1954 年,村庄更新的概念正式被提出,在《土地整理法》中政府将乡村建设和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完善作为村庄更新的重要任务。

 1976 年,德国在总结原有村庄更新经验的基础上,不仅首次将村庄更新写入到修订的《土地整理法》,而且试图保持村庄的地方特色和独具优势来对乡村的社会环境和基础设施进行整顿完善。

 到了 20 世纪 90 年代,村庄更新融入了更多的科学生态发展元素,乡村的文化价值、休闲价值和生态价值被提升到和经济价值同等的重要地位,实现了村庄的可持续发展。

 德国村庄更新的周期虽然漫长,但是所发挥的价值和起到的影响都是深远的,对于乡村治理来说,这种对村庄循序渐进的发展步骤更能使农村保持活力和特色。

 Ⅲ、模式总结

 循序渐进型模式是针对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政府需要不断调适现行的乡村治理目标、方式和手段,以求实现农村社会的整体效益,这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

 在循序渐进型的乡村治理模式下,政府通过宏观上的规划制定和综合管理,依靠制度文本和法律框架促进农村社会的有序发展。

 04. 精简集约型 荷兰农地整理

 Ⅰ、适用背景

 土地与乡村资源匮乏下成长起的世界第二大农业大国。精简集约型模式是指在国土面积不大、乡村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通过整合现有农村资源,充分发挥地区优势,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发展,以荷兰的农地整理为代表。

 荷兰的国土面积仅为 4 万多平方公里,却成为了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农业出口国,这样的成就和荷兰乡村实行的精简集约型的农地整理模式是密切相关的。

  Ⅱ、发展阶段

 荷兰《土地整理法》与《空间规划法》的重要贡献

 早在 20 世纪 50 年代,荷兰政府就颁布实行了《土地整理法》,明确了政府在乡村治理中的各项职责和乡村发展的基本策略。在此之后通过的《空间规划法》对乡村社会的农地整理进行了详细的规定,明确乡村的每一块土地使用都必须符合法案条文。

 1970 年以后,荷兰政府重新审视了农地整理的目标,通过更加科学合理地规划和管理,避免和减少农地利用的碎片化现象,实现农地经营的规模化和完整性。从荷兰农地整理推行的发展方向来看,政府已经改变了过去单方面只强调农业发展的单一路径,而转向多目标体系的乡村建设。

 推进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提高自然环境景观的质量;合法规划农地利用,推进乡村旅游和服务业的发展;改变乡村生活质量,满足地方需求等。通过农地整理,荷兰的乡村不仅环境良好、景观美丽,而且农业经济发达,农民的生活条件也日益优越。

  Ⅲ、模式总结

 精简集约型模式是国家在农村资源相对有限的情形下,通过对乡村的精耕细作、多重精简利用的方式,达到规模化和专业化的经济社会效益。在精简

 集约型模式运作下,一方面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保护了乡村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另一方面也达到了村庄城市化、可持续性发展的目的。

  05. 生态环境治理型 瑞士乡村建设

  Ⅰ、适用背景

 瑞士,生态环境增强农村吸引力。生态环境型模式是指政府在乡村建设中,通过营造优美的环境、特色的乡村风光以及便利的交通设施来实现农村社会的增值发展,提升农村的吸引力,其中瑞士的乡村建设最为典型。随着社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瑞士的农村和农民不断减少,但是瑞士政府依旧将乡村发展作为推动国家前进的重要组成部分,努力实现乡村社会的繁荣。

 从瑞士政府对于乡村建设的主要做法上来看,十分重视自然环境的美化和乡村基础设施的完善。瑞士政府通过制定相关激励政策,对农业发放资金补助,向农民提供商业贷款,帮助其改善农村环境。

 Ⅱ、成功之道

 瑞士田园风光增加休闲旅游收益。通过国家财政拨款和民间自筹资金的方式,政府为乡村建设学校、医院、活动场所以及修建天然气管道、增设乡村交通等基础设施,以此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在政

 府对乡村的持续性改造下,使得村庄风景优美,生机盎然;乡村静谧,环境舒适宜人;乡村基础设施完善,并且交通便利。

 现阶段,瑞士的乡村将农村与周边的自然环境协调起来,以环境优美著称,有着独具特色的田野风光,因而成了人们休闲娱乐和户外旅行的好去处。

 Ⅲ、模式总结

 生态环境型模式是以绿色、环保理念为依托,强调将乡村社会的生态价值、文化价值、休闲价值、旅游价值以及经济价值相结合,从而改善乡村生活质量,满足地方发展需求。生态环境型模式在工业发达、城市化水平较高以及乡村建设已经达到领先地位的发达国家比较适用,也是农村现代化的样板。

篇三:乡村产业振兴特色例子

mdash; 1 — 依托“飞地”区位优势做强葡萄产业

  ——* * 区葡萄小镇产业振兴典型案例

  引 言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写入党章,此举意义重大而深远。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习近平总书记曾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重要指示:“要坚持乡村全面振兴,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实现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近年来,* *区* *镇牢记总书记重要讲话及指示批示精神,在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后,从高站位、高标准、大格局出发,抢抓机遇、找准定位,围绕聚焦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发挥* *“飞地”和* *“近邻”的独特区位优势,以中国葡萄小镇为名片,做强葡萄产业,做大区域合作发展,全力将* *葡萄小镇打造成省际毗邻区乡村振兴的典范。

 一、基本情况 (一)* * 镇概况

 * *镇,地处苏皖两省三(市)县交界处,东距江苏省* *市 10公里,西距* *城区 7 公里,北、西、南分别与* *县* *镇接壤,西南距* *市城区 40 公里,隔* *镇、* *镇游离出市区,成为* *市的一块“飞地”。旁邻* *高速公路出入口,* *国道、* *路、* *铁路穿境而过,地

  — 2 — 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发达,素有“* *北大门”之称。全镇总面积* *平方公里,辖* *个行政村、* *个社区,总人口* *人,其中,农业人口* *人,境内有* *村、* *村等美丽乡村示范点。

 (二)葡萄产业发展情况

 葡萄是小镇支柱产业之一,主产区拥有* *万亩葡萄种植基地,是中国连片规模最大的葡萄种植园区之一。2002 年注册的“* *牌”葡萄商标,先后获得“* *省名牌农产品”、全国无公害生产基地和全国无公害农产品荣誉称号,“* *牌”葡萄已通过绿色食品检测。“* *葡萄”2014 年被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8 年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牌* *葡萄”被国家质检总局授予“国家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标志”。2020 年入选全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2020 年,全镇葡萄种植面积达* *万亩,精品葡萄种植亩产量达* *斤以上,平均售价稳定在* *元/斤以上,实现亩均销售收入* *万元,全镇葡萄产业实现总销售收入* *万元,总利润* *万元。

 二、主要做法 一是强化政策支持。* *市印发《* *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特色小镇建设的实施意见》,意见主要支持政策包括:加大财政奖补。市政府设立特色小镇建设专项资金,主要以“借转补”方式用于扶持各地特色小镇建设,根据各特色小镇项目建设等情况安排,并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对年度评估情况较好的特色小镇予以奖励。对获评省级特色小镇命名的,市财政按照省奖励资金金额的 50%进行奖励。坚持注重规划引领,* *市出台《* *市新型城镇

  — 3 — 化发展规划(2017—2025 年)》,规划中提出“* *镇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着力建设特色水果种植带,不断扩大‘* *葡萄’的影响力,成为* *市率先融入* *都市圈的先行区、桥头堡”。* *区成立* *葡萄小镇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以区主要领导为组长,各分管部门为成员,大力支持小镇建设工作。小镇建设已列入 2020 年及 2021年* *区重点工作,并对责任进行了分解。* *区五大发展行动计划实施方案中,提出大力发展* **葡萄文化旅游,加快推进*葡萄旅游景点建设,重点培育* *葡萄小镇。

 二是优化葡萄品质。全镇葡萄种植面积* *万余亩,早中晚熟品种* *30 余种。为提高*葡萄品质,“十三五”期间先后改良葡萄园* *亩,新建葡萄园* *亩,新建葡萄避雨设施* *亩。*葡萄分别获得“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原生态产地保护产品”、* *省第十二批“一村一品”示范镇、全国第十批“一村一品”示范镇和特色农产品保护区域等荣誉,* *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

 三是壮大产业发展。近年来,*镇以*村美丽乡村建设为基础,以万亩葡萄园为依托,积极打造集休闲、采摘、餐饮、垂钓、旅游观光为一体的葡萄特色小镇。小镇以涵盖葡萄生产、加工、贸易等环节的葡萄产业为驱动,整合葡萄产业、葡萄文化、葡萄风景和本地旅游资源,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和美好乡村建设,突显“葡萄特色”,做好“葡萄文章”。以葡萄产业链为主导核心,以果园、绿道、社区为空间载体,建设农村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步”、一、二、三产“三产融合”、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集绿色科技示范、农事体验休闲、生态循环等多功能复合型的“* *煤

  — 4 — 矿城镇转型升级示范基地”、“面向* *等周边城市的休闲度假后花园”“* *省最具特色的农业田园主题特色小镇之一”。

 四是做大葡萄品牌。自 2014 年以来,* *市、* *区连续成功举办七届“葡萄采摘节”,吸引了大量的省内外游客。2019 年的第六届*葡萄采摘节以“绿金* 葡甜绿地 美好* 萄醉乡村”为主题,开展了文艺演出、民俗展览、葡萄相亲会、葡萄王评选、特色农产品推介会等活动,吸引了全国各地 120 余家企业参加,经过前期积极对接及合作双方的共同努力,11 个项目在葡萄节上集中签约,投资总额达 34.4 亿元。2019 年*葡萄采摘节入选为农民日报社组织的“中国农民丰收节”100 个乡村文化活动之一。根据*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工作计划,2021 年 8 月由*三地联办“苏皖两省三地葡萄文化节”“云”系列活动将在*镇*村启幕。

 五是完善双基建设。*葡萄小镇总投资* *亿元,目前各类项目建设已完成投资* *亿元,未来三年将实施重点项目* *个,总投资* *亿元。为推进小镇建设,*镇成立了以镇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特色小镇建设领导小组目前已建成葡萄精品示范基地、*葡萄博物馆、葡萄长廊、葡萄观景台等项目,小镇葡萄产业集群已基本形成。2016 年,*市首座葡萄博物馆,*村葡萄博物馆在葡萄采摘节期间正式开放。*村葡萄博物馆是*市首座以“葡萄”为主题的村级博物馆。葡萄博物馆总投资* *万元,占地面积* *平方米,建筑面积* *平方米,分为广场、绿化区、展厅、停车场四部分,于* *年开工建设,* *年进行提升改造,博物馆采用* *青瓦白墙风格,以

  — 5 — 淳朴性、民俗性和亲民互动性为展示设计理念,以传播葡萄文化为主题,集科普教育、收藏展示、旅游休闲、文化交流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可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地展示葡萄文化的内涵和外延。开馆当日,约有千余名游客走进馆内参观葡萄展厅、民俗展厅和葡萄酒庄,了解葡萄种植专业知识、葡萄公用价值及特色吃法、葡萄美丽传说及家庭酿制葡萄酒的方法。2017 年*镇获评国家 3A 级旅游景区。在 交通建设方面,*国道、* *省道横贯*镇。*国道东北至*市,西南至*,镇内长约* *公里;* *省道东接* *高速公路、* *高速公路交汇处出入口,东至* *,西至*,两条道路均为小镇对外联系的主要道路。*地铁 1 号线已开通运营,起始站—* *站距小镇仅 5 公里。镇域内纵向道路主要有* *路、解放大道、* *大道等,横向道路主要有*国道、* *路、* *省道等。城镇道路建设也因“村村通公路”工程呈较快发展势头。

 五是加强区域合作。小镇地处* *两省交界处,东距江苏*市中心 18 公里,在主动迎接*经济辐射、融入* *经济区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2018 年 10 月,国家发改委批复《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要求:“推动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淮海经济区正式上升国家战略,区域发展迎来新的历史机遇。在国家战略指引下,区域内各市政府牵头推动,积极联合各界探索淮海城市群的发展新路径,区域利好不断,淮海经济区一体化发展持续提档加速。位于淮海经济区中心地区的* *城市组团更是步入了一体化发展快车道,区域协作日益紧密。*地铁 1 号线已开通运营,起始站—* *站距小镇仅 5 公里;* *快速路、* *路跨省公交穿境*。日臻完

  — 6 — 善的跨省交通,大大助推*、*同城生活加速。《*市人民政府关于 2021 年重点工作及责任分解的通知》中,提出支持*镇大力发展“飞地经济”,主动融入*都市圈。作为与*零距离的后花园,*凭借地利与资源优势,成为*市区人口和产业转移的首选之地,坐享*发展外溢利好。*葡萄小镇的建设,将成为* *地区规模较大、配套服务成熟、品质高端的乡村旅游综合体,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重要成效 一是群增收入持续增加。全镇市级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户* *名,在 2018 年底全部实现脱贫。全镇村集体经济收入共* *万元,同比增长* *%,其中年收入 10-30 万元的村* *个,30-50 万元的村 1个,50 万元以上的村* *个,最高达到 127.58 万元,较往年有显著提高。

 二是产业规模持续扩大。2020 年,全镇葡萄种植面积达* *万亩,精品葡萄种植亩产量达* *斤以上,平均售价稳定在* *元/斤以上,实现亩均销售收入* *万元,全镇葡萄产业实现总销售收入* *万元,总利润* *万元。2014—2019 年,小镇已连续举办六届葡萄采摘节,吸引周边游客 75.3 万人次前来观光、旅游。目前小镇部分产业项目已建成投产,2020 年产值约 2 亿元。预计经过 3年创新发展,小镇将实现年接待游客 120 万人次,年主导产业主营业务收入 5 亿元,完成税收 1500 万元,新增就业岗位约 10000个,带动*镇整体快速发展。

 三是区域联动持续增强。2021 年*、*两市签订了战略合作

  — 7 — 框架协议,围绕发展共谋、蓝图共绘、交通互联、园区共建、民生共享、交流共推、项目共商等合作内容,构建协同发展格局、提升互联互通水平、促进产业联动发展、加快社会事业融合。*市*区与*市*区也签订了跨界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共建框架协议,推动省际毗邻区域协同发展,探索省际毗邻区域协同发展新机制。*镇东连*市*区,西接* *市*,地理位置优越,在*、*战略合作中被定位为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是*市融入*都市圈的“桥头堡”和“主阵地”,将打造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后花园”。*葡萄小镇,是*区和*区跨界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中产业协作一体化的重点任务之一。

 四、经验启示 “十四五”时期是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去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市*区*葡萄小镇依托“飞地”和*“近邻”区位优势,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和美好乡村建设,突显“葡萄特色”,做好“葡萄文章”,做大区域合作、做美金山银行,是一项有益探索,一些经验做法有很好的示范作用和推广价值。

 (一)坚持突出品质为王。为提高*葡萄品质,“十三五”期间先后改良葡萄园* *亩,新建葡萄园* *亩,新建葡萄避雨设施* *亩。先后获得* *省名牌农产品、全国无公害生产基地和全国无公

  — 8 — 害农产品、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国家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标志。坚持突出品质为王的原则,让*葡萄名声远扬。各地在发展乡村产业,应按照经济规律办事,实事求是、量力而行,注重提高质量,避免因眼前利益而忽视对品质的坚持。

 (二)坚持突出产业特色。*葡萄具有三百余年的栽植历史,特别是“*葡萄”历史悠久。早在清朝时《康熙*志》将葡萄列为萧地界树品种之一,到了乾隆年间已初县规模,曾被列为朝廷贡品,1940 年*镇葡萄经段家进一步引进扩大,至 1958 年,*镇已饮誉人民大会堂,从此成为远近闻名的“葡萄之乡”。抓住这个特殊产业优势,*整合葡萄产业、葡萄文化、葡萄风景和本地旅游资源,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和美好乡村建设,突显“葡萄特色”,做好“葡萄文章”,值得学习推广。就全国而言,各地区优势产业的门类和空间分布各不相同,应结合产业积淀和区位特点发展特色产业,重在借鉴理念方法,避免脱离实际照搬照抄。

 (三)坚持突出协同联动。市、县、镇三级结合“飞地”和*“近邻”的区位优势,紧盯融入长三角一体化、* *经济区等国家战略,积极主动与*对接,签订合作战略协议,协同抱团联动发展,值得肯定。就全国而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结合实际区位,加强与外省、外市等联动协同发展。各界应建立健全乡村振兴工作机制,统一推进。同时,要做好指导引导和纠偏纠错等具体落实工作。

篇四:乡村产业振兴特色例子

科学文献出版社版权所有,广州图书馆下载使用坚持文旅融合发展 推动乡村产业振兴———河南省新县乡村产业振兴案例

 新县地处河南省南端、 大别山腹地、 鄂豫两省接合部, 总面积 1612 平方公里, 辖 17 个乡镇 (区、 街道)、 206 个行政村 (社区), 总人口 36. 8 万人, 是全国著名的将军县, 也是国家生态县、 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大别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重点县。

 近年来, 新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全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重要论述, 依托丰富的红色历史、 绿色生态、 古色乡村资源, 坚持 “以文促旅、 以旅彰文” 工作思路, 树牢 “旅游兴县、 旅游富民” 发展理念, 认真做好文旅融合发展大文章, 构建全域旅游发展大格局, 打造旅游强县富民大产业, 走出了一条以文旅融合引领全域旅游、促进乡村产业振兴、 带动农民增收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探索出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文旅融合发展 “新县模式”。一 主要做法(一) 做好顶层设计立足 “红色引领、 绿色发展” 的定位, 将文化旅游事业作为发展主要方向之一, 坚持整体推进, 注重改革创新, 强化支撑保障, 扎实推动文旅融合和全域旅游发展。一是强化组织领导。

 成立县旅游委, 由县委书记任主任, 由县长任第一副主任, 明确一名副县长主管旅游, 强化旅游委在政策协调、 文旅融合、产业布局等方面的统筹领导, 建立健全县有旅游委、 乡有旅游办、 村有管委会新的三级旅游管理体系, 树立大抓旅游的鲜明导向。

 结合全县机构改革, 整合文化、 旅游、 广电、 体育职能, 组建全信阳市唯一的文化广电和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版权所有,广州图书馆下载使用河南省乡村产业振兴案例研究旅游体育局, 由县政协副主席兼任局长, 成立文物事务中心、 文化旅游规划发展中心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重组县文化馆、 图书馆, 构建“文广旅体” 大盘子, 消除文旅融合体制机制方面的障碍。二是创新工作机制。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 实现县、乡、 村公共文化设施全覆盖。

 建立 “1+3+N” 旅游综合执法机制, 创新设立旅游安监分局和食品安全监察大队, 将旅游执法职能并入文化市场综合执法体系, 实现文化旅游市场监管全覆盖。

 成立涵盖全县所有文化、 旅游、体育企业的行业协会组织 26 个, 完善行业自律机制。

 探索建立全域旅游统计指标体系, 优选 600 个样本点, 在传统旅游统计的基础上, 增加乡村旅游消费、 农业观光采摘等 7 个统计门类, 尽可能客观反映旅游发展的实际情况。三是完善要素保障。

 建立多元投入机制, 组建文化旅游发展投融资平台, 统筹整合项目资金和财政资金, 设立 “5 个 1000 万” 的产业发展引导资金, 鼓励乡村内置金融投入建旅, 支持工商资本下乡兴旅, 实现政府筹资、 部门争资、 招商引资、 市场融资、 民间注资 “多轮驱动”。

 对重大文化旅游项目招商采取 “一事一议” 的弹性引进制度, 鼓励各类资本参与旅游开发。

 抢抓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机遇, 探索形成了以 “三权分置、 四股共享” 为核心的改革路子, 鼓励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 林权、宅基地使用权等流转入股乡村旅游产业。

 实施 “999” 回归工程, 鼓励外出人员返乡创业, 实施 “红城英才” 计划, 招录旅游专业大学生, 通过 “大别山旅游讲堂” “红城管家” 等培训, 让更多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为文旅融合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资源支撑。(二) 突出山水特色科学规划从 2013 年开始, 开展连续 3 年的 “英雄梦、 新县梦” 规划设计公益行活动, 在规划建设过程中, 坚持 “三个尊重”, 牢守 “底线” “红线”。一是尊重自然生态。

 把生态环境作为旅游的根基土壤, 倡树视山如父、视水如母、 视林如子的生态理念, 坚持不挖山、 不填塘、 不砍树、 不截断河流、 不取直道路, 守好生态底色。二是尊重历史风貌。

 坚持因地制宜、 因势利导发展全域旅游, 不大拆大建, 不涂脂抹粉, 不贪大求洋, 保持村庄自然肌理, 做到 “修旧如旧”,4 0 0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版权所有,广州图书馆下载使用坚持文旅融合发展 推动乡村产业振兴把传统村落改造好、 保护好。

 挖掘乡村传统文化积淀, 建设非遗博物馆、村史馆等文化传习场馆, 开发出民俗文化体验、 传统文艺表演、 农耕文化展示等特色文旅产品, 重拾传统民俗技艺, 举办乡村文化艺术节, 展现最动人的乡俗乡愁, 让有形的乡村文化留得住, 活态的乡土文化传下去, 守护乡村旅游的 “灵魂”。三是尊重群众主体。

 坚持为民做主不替民做主、 强力推进不强迫推进,真正让群众唱主角, 当政府部门、 专家意见和村民意见不一致时, 以村民意见为主; 当大多数村民意见和个别农户意见不一致时, 尽可能尊重个别农户意见, 通过支部、 “村规民约” 来解决分歧, 把群众力量凝聚起来、 作用发挥出来, 让村民真正有归属感、 自豪感和幸福感, 形成全员共建、 全民共享的发展格局。(三) 注重文化资源挖潜立足境内丰富的 “红绿古” 资源, 深挖蕴藏其中的红色文化、 山水文化、 传统文化, 将文化因素最大限度融入旅游之中, 不断探索文旅融合新路径。一是以红色文化引领研学游。

 抢抓国家 “1231” 红色旅游工程发展机遇, 对全县 365 处红色遗址遗迹进行排查、 保护, 先后实施鄂豫皖苏区将帅馆、 红四方面军将士纪念馆、 河南省检察博物馆等精品工程 40 多个, 重点对鄂豫皖苏区首府博物馆、 烈士陵园和首府旧址街区等进行改造提升, 建好红色景区。

 以大别山红色革命故事为蓝本, 创作了 《红色大别山》 《少年李德生》 等一批舞台剧、 情景剧和红色歌曲, 持续举办 “千里跃进大别山·红色旅游助脱贫” “牵手鄂豫皖·放歌大别山” 等活动, 不断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

 以大别山干部学院、 大别山商学院为依托, 深入挖掘大别山精神内涵, 大力发展红色教育、 商务培训产业, 开发了现场式、 访谈式、体验式等十余种教学方式, 打造现场教学点, 开展多层次红色旅游体验活动, 构建了多门类教学体系, 开班以来共培训学员 20 余万人。

 2016 年以来, 红色培训需求日益增长, 全县自发成立红色培训机构 17 家, 年培训各地学员达 10 万人次。

 经中国质量认证中心评估, 大别山红色教育旅游品牌价值高达 38. 6 亿元。二是以山水文化带动生态游。

 引进大别山露营公园公司建成大别山房5 0 0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版权所有,广州图书馆下载使用河南省乡村产业振兴案例研究车小镇, 推进香山湖水上游乐园、 大别山体育馆、 武占岭漂流度假区等生态旅游项目建设, 拓展旅游空间。

 建成全省首条 500 公里大别山 (新县)国家登山健身步道, 先后举办了国家登山健身步道联赛、 全国百公里户外运动挑战赛、 亚洲越野大师赛等大型体育赛事, 步道经济繁荣发展。

 利用大别山四季花、 四时景, 坚持以花为媒、 以花会友, 打造 “赏花济” 旅游品牌, 带动了旅游、 民宿、 餐饮等行业发展。

 发展以田园风光为依托的文化采风游,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首个民歌采风基地、 大别山摄影采风基地、大别山文学创作基地等落户新县, 吸引更多游客追寻乡村故事、 发现山水之美, 推动 “山水之乐” 向 “文化之乐” 升级。三是以传统文化助力乡村游。

 依托原生态古建、 古树、 古寨等风貌特色, 坚持 “修旧如旧” 原则, 将自然与人文、 古朴与现代深度融合, 打造了西河湾、 丁李湾、 毛铺等古村落休闲度假基地。

 依托 “豫风楚韵” 特色,激活以 “乡村创客” 为主题的创意游, 用 “双创” 理念经营乡村, 将创客平台植入乡村, 打造了河南省首个乡镇层面的创客小镇田铺大塆。

 建成千斤乡农耕文化馆、 奇龙岭民俗文化园、 丁李湾古村落生态博物馆、 大别山油茶文化公园等一批文化旅游精品项目, 展现原生态豫南乡村的独特魅力。举办全国村晚盛典、 大别山民间文化艺术节、 大别山民俗文化节等系列大型文化旅游活动, 拍摄 《美在九镇十八湾》 《西河恋歌》 等多部乡村微电影, 与中央电视台合作拍摄播出 《中国影像方志·新县篇》, 全方位展示新县民俗文化、 饮食文化、 农耕文化。二 取得的成效(一) 扮靓了城乡颜值发展全域旅游不仅能为广大游客提供优美的自然环境, 还可以改善当地村民的居住环境。

 新县结合文旅融合、 全域旅游开发, 推进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和国土、 住建、 交通等专项规划的编制实施, 推动旅游设施与城乡基础设施同步完善、 旅游景区与城乡人居环境同步提升。

 在城区, 围绕魅力县城建设和文明城市创建, 持续加大市政建设投入, 打造 10 分钟停车圈、10 分钟公厕圈、 10 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 10 分钟体育健身圈, 营造主客共享的城市旅游环境。

 在乡村, 实施美丽乡村生态新县建设三年和五年行动6 0 0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版权所有,广州图书馆下载使用坚持文旅融合发展 推动乡村产业振兴计划, 坚持干净就是美、 持续就是好, 建立健全村收集、 乡转运和县处理的垃圾处理机制, 推广生活垃圾分类, 实施垃圾污水处理 PPP 项目, 推进“厕所革命”, 新县被评为河南省 “厕所革命” 先进县; 实施农村公路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百人以上自然村都通上了旅游公路, 建成智慧旅游服务平台和旅游大数据中心, 推动重点景区和精品乡村旅游点免费 WiFi 全覆盖。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实现全覆盖, 全县所有乡镇均创建成为国家级生态乡镇和省级以上卫生乡镇。(二) 拓宽了旅游空间立足资源禀赋, 推动红色文化游、 绿色生态游、 古色乡村游多彩融合。在平面布局上, 重点建设 “一城三线” 精品旅游线路, 打造 “红绿古” 三大旅游片区; 在立体布局上, 山上重点发展避暑休闲、 观光览胜, 山下重点发展乡村旅游、 休闲自驾, 中间重点发展特色文化、 写生创作; 在时间布局上, 发展全天候、 全时段四季游, 打破旺季淡季界限, 形成全景、 全域、 全时旅游经济生态圈。

 通过文旅融合、 全域发展, 推动旅游由 “卖景区” 向 “卖全域” 拓展, 由 “卖风景” 向 “卖文化” 延伸, 既解决了景区景点少的难题, 又从同质化竞争的困境中成功突围。

 新县旅游实践呈现“有门无票、 有区无界、 有景无点” 的鲜明特色, 被新华社专题报道。(三) 促进了产业融合围绕乡村旅游发展, 全县建成 “多彩田园、 创业工程” 产业扶贫示范基地 191 个, 覆盖 3. 6 万名贫困群众和所有贫困村。

 新县的好山好水好空气, 出产好产品, 游客走进乡村亲眼所见、 亲身体验就是最好的广告, 大大刺激了旅游商品消费。

 全县发展旅游商品加工企业 68 家, 开发茶叶、 油茶、 葛根、 山野菜等农副土特产品和特色手工艺旅游商品 340 多种, 建成了一批村级旅游商品示范店, 催热了备受欢迎的 “后备箱” 经济。

 同时, 乡村旅游拉动了餐饮、 住宿等相关服务业发展, 全县发展星级宾馆 9 家、 金银铜牌旅游饭店 155 家、 豫风楚韵农家乐 700 余家、 民宿体验场所 119 处。

 在乡村旅游的带动下, 很多产业成为旅游的资源、 配套的要素, 促进了产业融合发展、 结构优化升级。

 截至 2019 年,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县 GDP 比重由 2012 年的 33. 5%上升至 42. 6%。7 0 0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版权所有,广州图书馆下载使用河南省乡村产业振兴案例研究(四) 助推了乡村产业振兴深入挖掘开发乡村的文化资源、 旅游资源、 人力资源, 把乡村 “沉睡的资源” 唤醒, 变成财富、 变成资本、 变成乡村振兴发展的主渠道, 带动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

 截至目前, 成功创建 4A 级景区 4 个、 3A 级景区 14个, 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晋升为国家一级博物馆, 建成国家级森林公园、 自然保护区、 水利风景区、 湿地公园各 1 处, 省级湿地公园 2 处, 29个村入选河南省传统村落, 12 个村入选中国景观村落, 10 个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

 2017~2019 年, 全县旅游综合收入、 游客接待量均保持年均 20%以上的增长速度。

 2019 年, 全县一共接待游客 1008. 8 万人次, 实现旅游综合收入 78. 7 亿元。

 在全省县 (市) 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评价中, 2014年新县排名全省第 49 位, 2017 年排名第 12 位, 实现长足进步。

 2019 年 9月,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县调研考察时指出, 新县 “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绿色生态资源发展乡村旅游, 搞活了农村经济, 是振兴乡村的好做法”, 对当地乡村振兴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五) 带动了脱贫致富通过推广 “政府主导+合作社带动+运营公司管理+贫困户参与” 的乡村旅游开发模式, 引导农户发展乡村旅游及相关产业, 实现 “入股股金、 就业薪金、 资产租金” 多重收益, 将乡村旅游发展成果最大限度转化为群众共享的红利。

 经过多年努力, 全县 32 个空心村成为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 实现整体脱贫。

 全县旅游从业人员 5 万多人, 84%的贫困群众在旅游及相关产业发展的各个环节受益, 吃上了 “旅游饭”, 人均年增收 5000 多元。同时, 乡村文化旅游的发展, 还为农民打开了一扇 “睁眼看世界” 的窗户,新观念、 新思维和现代化生活方式的涌入, 让村民开始重新打量生于斯长于斯的这块土地, 文明习惯在养成, 内生动力被激发, 实现了扶贫与扶志扶智的双赢。

 新县发展...

篇五:乡村产业振兴特色例子

36 个典型乡村振兴案例

  01、浙江安吉

 做美绿水青山 做大金山银山

 安吉县是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诞生地。浙江省安吉县以绿色发展为引领、以农业产业为支撑、以美丽乡村为依托,探索三产联动、城乡融合、农民富裕、生态和谐的科学发展道路,打通了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打造了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安吉。2020 年,全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总产值达 46.6 亿元,游客接待人次1056 万、营收 21.48 亿元。

 一、科学规划,创新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安吉模式。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统一规划,统一品牌,统一运营”。一是在精准规划上发力。编制了《安吉县休闲旅游业规划(2011-2020 年)》、《安吉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规划》、《安吉县乡村旅游发展专项规划》,初步形成 3 大中心、10 个聚集地的乡村休闲旅游格局。涌现出鲁家村“家庭农场+村+企业”、目莲坞“农户+村+企业”、刘家塘村“慢生活体验区”等创新模式。二是在精准管理上用力。率先出台《乡村民宿行业的服务质量通用要求》等地方标准,规范服务。因地制宜制定了《地方消防治安管理办法》。三是在精准扶持上聚力,每年投入超 3000 万元财政资金,支持乡村旅

 游基础设施建设、农家乐(民宿)提升、乡村人才引进等,其中对民宿村落项目按当年开业运营数给予所在乡镇(街道)50 万元/个的奖励。

 二、多业融合,夯实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产业基础。因地制宜赋能“休闲农业+”,推动乡村休闲旅游与农业产业交叉融合、互促互融。一是打造美丽乡村。深化“千万工程”,大力推进“三大革命”,实现全县美丽乡村建设实现全覆盖,打造县域大景区。二是厚植文化底蕴。注重农耕文明、田园风光、村落建筑、乡村生活等乡土元素保护,强化经营乡愁、经营文化理念,建立了 26 个村落文化博物馆,丰富乡村休闲旅游的内涵和人文体验。三是强化产业融合。依托农业产业资源和山水风光,延伸乡村旅游产业链,大力发展涵盖研学旅行、农事体验等分享经济、体验经济,唱响“春赏花、夏嬉鱼、秋品果、冬食笋”的休闲农业四季歌。

 三、创新突破,充实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要素供给。加强政策引导,激发产业发展的内动力。一是创新要素供给。在全国率先创新推出农业产业融合项目建设“标准地”以及农业标准地抵押贷款等等举措,县内农业“标准地”实施主体整体授信额度达 5 亿元。二是加强人才保障。组织大咖公开课,鼓励参加行业技能比赛,提升从业者归属感和荣誉感。广招贤才,开辟专项条款用以奖补旅游人才。三是丰富载体建设。每年举办“过个安吉年”“畲村三月三”等系列特色乡村节庆活动,以“一乡一节”推动本地特色文化活动进入旅游市场。在原生态特色基础上,立足村情,推出乡村品质游内容。如报福镇以“福”文化为主题,

 在全镇各村打造“休闲报福”、“山水统里”、“民俗中张”等十大不同景致。

 02、北京德青源

 企农资产联合 实现土鸡变“金鸡”

 近年来,北京德青源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蛋鸡产业为抓手,依托财政资金和政策性金融,通过县域试点等方法,探索形成一套“三权分置”(项目资产所有权归地方政府,经营权归德青源集团,收益权归农民)、合作共赢的德青源金鸡产业联农带农新模式,以点带面,形成了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就业增收的良性互动格局。

 一、整合财政资金,农民获收益股权。整合县涉农财政专项资金,依据金鸡项目周边重点村、农民数量,将财政资金分配到乡镇主导管理的专业合作社,按照农户数量折股量化,农民获得收益股权。在征得农民同意的基础上,股金作为合作社的资本金投入金鸡项目。

 二、设立平台公司,统一项目建设。县政府设立农业资产公司,负责项目资金管理和前期建设。用各合作社入股的资本金,按照 1:1 的杠杆率向银行贷款,以政府购买服务搭建信用结构,银行按照基准利率给予项目 15 年长期贷款。资金全部到位后,平台公司按照德青源标准建设“六厂(场)一区”(青年鸡场、产蛋鸡场、饲料厂、屠宰场、沼气

 厂、食品厂、生活服务区),打造金鸡产业园,享有固定资产所有权。

 三、开展租赁经营,租金收益惠农。项目建成后,德青源公司将固定资产租赁下来,每年按照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 10%分季度缴纳租金。租金收入偿还金融机构本息后,剩余部分按股分配给各合作社,确保农户获得稳定股权收益。

 四、创造就业岗位,带动脱贫增收。在项目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德青源公司贯彻建档立卡脱贫群众优先原则,设置爱心岗位专门招收建档立卡脱贫群众,鼓励通过技术培训的致富带头人在企业从事技术管理岗位,通过智慧和劳动获取市场化的薪资。目前,德青源公司在全国 14个省地共投产 20 多个金鸡项目,雇佣农村劳动力 1600 多人,其中建档立卡脱贫人口比例达 50%以上。

 五、发展关联产业,订单带动致富。金鸡产业园通过玉米订单种植、物流运输、包装材料、临时劳务等上下游产业,提供稳定的采购订单,带动农民围绕产业链充分创业就业。一是物流订单。金鸡产业园每年物流运力达到 30 万吨(约 1500 万元采购订单),涉及大宗原料、小原辅料、蛋肉产品等类别,县政府通过物流合作社与德青源签订服务合同,以市场化价格承接物流订单。二是包装订单。金鸡产业园每年需求包材3000 万套(约 2000 万元采购订单),涉及纸箱、纸盒、蛋托、砧板等类别,县政府通过包装合作社与德青源签订采购合同,以市场化价格承接包装订单。三是玉米订单。县政府通过种植合作社与德青源签订采购合

 同,带动当地的绿色玉米种植。

 03、山西云州

 补齐产业短板 打造“小黄花大产业”

 黄花又名萱草、忘忧草,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健脑安神、降脂养血、清热解毒、通气催乳等功能。山西省大同市云州区种植黄花已有600 多年历史,素有“中国黄花之乡”的美誉,当地黄花角长肉厚,先后 12 次荣获农产品博览会金奖。目前黄花种植面积已达到 26 万亩,年产值达 9 亿元,是地方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一、设立种植补贴,提高组织化程度。为解决农民种黄花前三年没收成难题,当地成立种植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农户”的形式,集中当地土地资源,流转土地,发展规模种植。云州区制定政策,种植黄花可享受每亩每年 500 元的补贴,同时当地农民可到合作社参加黄花田间管理打工挣钱,这项政策解决了种黄花前三年没收入的担忧。

 二、改善水利设施,提高黄花产量。黄花种植区积极争取水利设施项目,累计投资 2.6 亿元,新增和恢复水浇地面积 22.68 万亩,铺设地下管道、修复配套机井、实施节水喷灌,解决旱天没有淋头雨,黄花减产等问题。

 三、统一种植保险,降低种植风险。统一以合作社名义参加自然灾害险和目标价格险,种植户每亩出 50 元或 200 元(财政分别补贴 250元和 200 元),最高可获得 5000 元、7000 元的风险赔付,消除了种植户的后顾之忧。

 四、及时组织收储,提升产品效益。每到采摘季节(6 月下旬起的40 多天),合作社每天都会联系本地加工企业,深入地头,现摘现称现结算。村民采摘下的鲜黄花,及时进入地头冷藏库。鲜黄花集中出售解决了过去采摘怕高温,蒸后怕遇雨,晾晒怕阴天的难题,提升了产品品质和收益。

 五、延长产业链条,促进产业融合发展。云州区依托黄花产业、40天花期、近郊区位、乡土文化等资源,推进农业与生态旅游、文化康养等深度融合,建成了火山天路、忘忧大道、忘忧农场等一批黄花采摘观光、健康养生等景点,与大同火山群国家地质公园、西坪国家沙漠公园、峰峪国家湿地公园连成一线,形成山水田林湖的美丽景观,已经形成以黄花为媒的乡村旅游点 23 个,拓宽了产品类别和市场空间,带动了农民就业增收。

 04、辽宁十家子村

 引返乡创业 发展农村电商新业态

 辽宁省朝阳市木头城子镇十家子村利用亲情、乡情,吸引大学生返乡创业,以电子商务为突破点,创办新发永业电子商务公司、农民合作社等经济实体,通过“互联网+种植基地+深加工基地+合作社+实体店”的模式,推动当地小米、小麦、葵花、葡萄、苹果等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培育产业发展领头雁。十家子村党支部积极号召、扶持大学生返乡创业。2015 年本村大学生王颖响应号召,返乡创立新发永业电子商务公司,注册“村姑进城”品牌,发展葡萄、小米等种植加工,推动当地特色水果和杂粮产业发展。在王颖的影响和村党支部支持帮助下,先后有 20 多名大学生积极返乡,领办合作社,创办经济实体,积极投身创业富民大潮,成为农村创业创新和助推乡村产业发展的领头雁。

 二、发展农村电商新业态。十家子村搭上互联网快车,探索“线上开网店+线下实体店”的创新模式。先后在辽宁朝阳、上海等地开设线下实体体验店,与淘宝等大型平台企业对接,搭建农产品网上销售渠道,形成了“线下体验、网上下单、云仓发货”的电商平台运营机制,打通了农产品进城入市的销售渠道,建立了农产品从生产源头到终端销售的全新产业链模式,为乡村产业发展插上了互联网的翅膀。

 三、打造乡土特色金招牌。十家子村以“土地流转+入股”的方式,流转土地近万亩。以农民合作社为核心,通过种苗供给、田间管理和成熟采收一体化跟踪服务,打造高标准农产品生产基地,确保产品源头的健康。同时,建立清洗、包装、分等分级标准,规范农产品初加工,与

 沈阳农大等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开发母婴食品等,拓展农产品深加工,培育创立了“村姑进城”“蛮妞”“晶脂”等知名品牌。

 四、助力脱贫攻坚奔小康。十家子村探索“党支部+合作社+基地+电商+贫困户”的“5+”模式,带动 27 户贫困户脱贫,500 余户农民致富。村党支部将集体收入的三分之一用于帮助农户脱贫发展致富产业。合作社通过土地入股等方式,让农户享受股份制比例分红。纳入高标准农产品生产基地范围的农产品由公司统一收购,再通过电商平台和线下体验店统一销售。同时,农户还可进入公司就业,让农民真正成为卖农金、收租金、挣薪金、分红金、得财金的“五金”农民。

 05、福建晋江

 招才引智 推动农村创业创新集群发展

 2020 年,晋江市设立 1000 万元农业贷款风险补偿专项资金,建立高素质农业农村“双创”团队 38 个、大学生经营规模农场 50 家,实现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87 万元,同比增长 9.2%。

 一、搭建农村创业创新平台,打造资源聚集高地

 一方面,搭建孵化共享平台。建设创意创业创新园、国际工业设计园、智能装备产业园、福大晋江科教园等科技创新载体,为农业农村各

 类人才创业创新提供空间。全市拥有众创空间和科技企业孵化器 9 家,场地面积超 10 万平方米以上,入驻创业项目 200 个以上。另一方面,搭建校地合作平台。与省内外 11 所高校签订农村双创合作协议,成立“福建农林大学大学生晋江创业基地”、“福建农林大学研究生晋江工作站”、“福建农林大学晋江研究院”,重点在现代农业、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深层次、高规格的战略合作。与福建省农科院建立合作创业创新平台,成立“福建省农科院专家(晋江)工作站”。

 二、培育农村创业创新主体,壮大乡村人才队伍

 一方面,完善“人才创业创新”政策。以优越的政策吸引一批优秀人才回乡创业,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出台《晋江市农业农村创业创新三年行动方案》等政策措施,配套出台优秀人才认定标准、加快引进优秀创业团队和项目若干意见等优惠政策,实施青年人才“生根计划”,建设人才公寓,落实优秀人才 10 项生活保障。另一方面,实施“人才反哺农村”计划。开展为期三年的“百生百村”乡村志愿服务等活动,从 2018 年—2020 年,每年选派百名大学生服务农村建设,逐步引导“双创”人才向农村集聚。实施青年设计师驻村计划,聘请 10 名设计师在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开展陪伴式服务。

 三、开展农村创业创新活动,营造激情创业氛围

 一方面,开展农村创业创新竞赛。2017 年以来,与福建农林大学、

 福建省农科院、台湾朝阳科技大学联合举办“海峡杯”现代农业创意创新大赛,征集海峡两岸农产品生产各环节和农业生产方式的创意创新作品 179 件,12 家风投公司参与对接,取得明显效果。

 另一方面,开展“五微五营双创”活动。通过开展“微景观、微菜园、微庭院、微森林、微墙绘”“大学生夏令营、国庆建造营、校园双微创意营、大树微景观工作营、大学生寒假社会实践营”“大学生农业农村创业创新”等活动,进一步吸引大学生等人员到农村践行创意灵感,激发干事创业热情。近年来,共吸引 300 多支大学生团队、1000 多名大学生参与创作了 1406 个原生态、乡土味的乡村微景观。

 06、河北隆化

 塑造农旅融合新品牌,带动“小草莓大产业”

 河北省承德市隆化县七家镇西道村,位于京承出游黄金游线上,靠近茅荆坝国家森林公园、位于热河皇家温泉度假区内。几年前这个只有1260 口人的小山村还是一个人均纯收入不足 3000 元的穷乡僻壤,读道文旅规划设计团队助力扛起规划大旗,为村庄发展提供全程服务。以西道村草莓产业为依托、草莓元素为主题文化 IP 的全域、全产业链体系规划,破落的村庄一夜成名。助力当地的产业产能与人居生活焕然一新并不断迭代升级。村庄规划后的草莓公社,被评为国家级美丽休闲乡村。

 一、“八合一”融合发展独特理念,壮大乡村产业集群队伍

 规划通过整合四季草莓、森林温泉、田园风光、特色餐饮、民俗展演等优势资源,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经营方式,集中发展休闲农业、创意农业、草莓香草...

篇六:乡村产业振兴特色例子

乡村振兴典型案例推荐材料 XX 村

 XX 村位于 XXXX,地处 XX、XX 市交界地带,全村总人口xx 人,共 xx 户。该村为典型的平原地貌,土地肥沃,水利发达,耕地面积 xx 亩。该村先后被评为 xxx、xxx 和 xxx。

 持之以恒抓产业发展打造富饶家园 2000年通过外出考察学习确定了发展xxx产业的发展思路。依靠宣传发动、党员干部带动、利益驱动、政策拉动四条轮子不断扩大 xxx 产业规模。前期,对生产的产品实行高价回收,极大地调动了果农的种植积极性,当年便实现栽植扩范 400 亩。聘请科技专职主任为果农提供产前、产后系列化服务,由公司和基地对所有果农统一提供苗木、统一栽植、统一技术服务、统一包装销储,形成了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的现代农业生产格局。同时,近年来积极发展农业观光、农事体验等第三产业,连续 8 年举办 xxx 赏花汇活动,有效促进了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目前,该村 xxx 栽植面积 xxx 亩,盛果期 xxx 亩,年产值 xxx 万元。xxxx 良种基地先后荣获 xxx 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xx 省十佳生态观光果园等称号。在提质扩范的基础上,该村注册“xxx”品牌,并于 2016 年与 xxx 签订网上销售协议,品牌效应逐步放大。目前,“xxx”牌黄金梨连续 4 年通过有机认证,并

 被评为 xxx 省著名商标。xxx 产业的发展,不仅有效带动了农民增收,有效增加了村集体收入,还为村内各项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资金保障。经过十几年努力,该村逐步建设起了功能完善的现代农业基础设施框架体系,现拥有硬化道路近 40 公里,拥有各类水利设施 50 余处,仅金线河四道拦河截潜工程蓄水能力就达到 10 万立方米。2017 年该村人均收入达到 11000 余元,村集体资产 8000 万元,村集体收入 80余万元。

 持之以恒抓党群服务打造幸福家园 对村里各项工作分工到每名党员干部,还聘请了科技专职主任,成立了治安保卫委员会、村民调解委员会,给所有党员干部划定责任、压实担子,让所有村情民事都有了着落。每月基础组织活动日组织全体党员理论学习、讨论工作,不断提升党员干部的政策理论水平和社会实践能力,每年召开两次村干部述职会,每年进行一次“优秀共产党员”评选,切实营造了党员干部当典型、争先进的干事创业氛围,切实提升了支部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树立了党员在群众中的良好形象。坚持以法治村、以德树人、制度管人,不断加强对村民的教育管理,提高村民素质。先后建立起《村民委员会以法治村章程》、《环卫一体化长效管理办法》、《红白理事会章程》等规章制度,规范“四民主、三公开”制度执行,

 试点运行了“小微权力清单”制度,村级治理规范有序。将教育摆在村风建设的突出位置,投资 400 万元建设规范化幼儿园、完全小学各一处,让所有适龄儿童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质量的教育。从 90 年代开始对考取中专、大专、大学的学生给予奖励补助,恢复高考以来,该村先后 100 余名学生被大学录取,营造出乐学向上的文化氛围,全村村民的文化素养不断提高。大学生毕业返乡,也为村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充分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大力开展各类道德模范评选活动,每年拿出 2 万余元对评出的“好媳妇、好婆婆”、“文明商户”、“文明户”进行奖励,进一步弘扬了正能量,乡风文明程度显著提高,2013 年该村被评为xxx 省省级文明村。

 持之以恒抓生态建设打造美丽家园 聘请 xxx 大学专家进行了 xxxx 的规划编制,先后完成了 xx 河湿地治理、xx 基地景观建设和 xxx 农家乐建设,为xxx 村的生态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栽植各类苗木 3 万余株、新建集历史文化展示、休闲健身、大型广场活动树阵为一体的特色长廊一处,墙体美化 3000平方米,2015 年底成功入选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全村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依靠民间捐资,投资 300 万元完成了 xxxx的恢复重建,并于每年的三月初三举办盛大的庙会祈福活

 动,目前已成功举办两届,进一步提升了该村美丽乡村建设的文化内涵。投资 4000 万元完成土地置换社区改造一期工程,2016 年底 150 户村民乔迁新居,整齐的联排别墅再一次刷新了 xxx 村给过路行人的印象,同时,社区二期也正在规划申报中,预计下半年开工建设。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