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湖北旅游经济发展研究7篇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湖北旅游经济发展研究 湖北 经济发展 研究

湖北旅游经济发展研究7篇湖北旅游经济发展研究 ⑧…MASTER…'STHE娜硕士学位论文论文题目: 湖北大别山区旅游发展过程研究论文作者: 陈引指导教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湖北旅游经济发展研究7篇,供大家参考。

湖北旅游经济发展研究7篇

篇一:湖北旅游经济发展研究

hellip;M A STER…'ST H E 娜硕士学位论文论文题目:

 湖北大别山区旅游发展过程研究论文作者:

 陈引指导教师:

 龚胜生教授学科专业:

 人文地理学研究方向:

 区域与旅游可持续发展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20 13年5月

 ⑧硕士学位论文M A S T E R ’ ST H E S I S摘要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是描述旅游地演进过程的理论。

 该理论将旅游地的发展过程划分为不同的演进阶段, 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旅游地有其相应的阶段性特征, 这些特征对该旅游地日后的发展趋势和调控策略有着巨大的影响。

 因此, 这一理论对于旅游地的发展规划和管理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湖北大别山区的旅游生命周期:

 19 4 9 年以前为探索阶段, 19 50 “19 9 1年为参与阶段、 19 9 2年至今为发展阶段。

 各阶段的旅游资源开发状况、 旅游市场结构和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均不同。

 此外, 通过对19 9 7 、 20 0 4 、 20 11年湖北大别山区各县市旅游发展状况的分析。

 发现罗田县始终居于领导地位, 麻城市、 红安县20 0 0 后发展迅速并得以与罗田并驾齐驱, 孝昌县与大悟县近年旅游开发成绩显著, 发展速度较快, 英山县则缺乏发展后劲, 地位逐渐下滑, 团风县与蕲春县则一直居于末尾。湖北大别山区旅游地发展演化具有基础设施落后、 旅游资源开发深度不足、 旅游管理体制不顺和旅游营销力度不足四大制约性因素。

 通过指数预测模型预测, 湖北大别山区20 13至20 15年接待旅游人数分别为126 8 . 9 39 万、 1524 . 7 2万、 18 32. 0 57万人次。

 未来短期内本区旅游业仍将处于发展阶段。湖北大别山区未来旅游发展重点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重点旅游项目建设、调整旅游产品结构、 理顺管理体制, 加强区际合作、 加大旅游选促销力度。关键词:湖北大别山区; 发展过程:

 趋势预测; 调控

 ⑧硕士学位论文M A S T E R ’ ST H E S I SA b str a c tT o u r istd estin a tio n lif ec y c leth e o r yw h ic hd e sc r ib in ge v o lu tio np r o c e ssf o rto u r ismd e stin a tio n . T h eth eo r yd iv id es d e stin a tio np r o c e ssin to d if f eren tsta g e so f . E a c h o fth esta g e sh a sits o w nch a r a cter istics a n dd e v e lo p salo n g —te r min f lu e n c e o n th ed e stin a tio nin th efuture. T herefore, learningto u r ist d e stin a tio nlif ec y c leh a s asig n if ica n td ir e ctio no nto u r ismp la n n in ga s w e ll a sm a n a g e m e n t.A c c o r d in gto o u rr e se a r c h , w ed iv id e D a B ieM o u n ta in a r e a ’ s to u r ismlif ec y c lein to3sta g e s"th e e x p lo r in g sta g e( b ef o re 1949), th e d e v e lo p in g sta g e( 1950—1991), th eu n d e v e lo p e dsta g e( 19 9 2top resen t). Ine a c hsta g e , S ta tu so fth ee x p lo ita tio no fto u r ismr eso u r ces, to u r ismm a r k e t a n d to u r ismin f ra stru ctu re c o n str u c tio n a le d if f er en t. F r o ma n a ly sisth e to u r ismd e v e lo p m e n tc o n d itio n s f r o m 19 50to 19 9 1 a n d19 50 , w ec a nf ig u r eo u t th a t L u oT ia nc o u n tr ya lw a y s o c c u p ie sth e le a dp o sitio n . w ithM a c h e n ga n dH o n g a n .A lso , D a W ua n dX ia o C h a n gb o th h a v eg r e a t p reten tio n . Y in g sh a n , w h ichla c k s o fo p p o rtu n ities, sta tu s g r a d u a llyd ecline, ju sta sQ iC h u na n dT u a n F e n gr a n k in gth een d .T h em a in f o u rb lo c k e s f o r D a B ieM o u n ta in a r e ato u r ism e v o lu tio na r e - p o o rp u b lica p p lic a tio nsy ste m , w e a k ly b ra n d a n dc u ltu r ec o n n e c tio n , u n su ita b leto u r ismm a n a g e m e n tsy ste ma n din e f f e ctiv ep r o m o tio n s. T h r o u g hth e in d e xp r e d ic tio n , w ek n o wth e lo ca lr e c e p tio nto u r ist n u m b e r f r o m 2 013 to 2 01 5 is1 5. 24 7 2 m illio n , 18 . 320 57m illio na n d 12. 6 8 9 39 m illio n .In th ef e a tu r e , D a B ieM o u n ta in a rean e e dtof o r c e s o nstr e n g th e n th e in f ra stru ctu rec o n str u c tio na n dto u r ismp r o g r a mb u ild in g , r e str u c tu r in gto u r ismp ro jects, stra ig h ten in gm a n a g e m e n t sy ste m , str e n g th e nin te r r e g io n a l c o o p e r a tio na n dim p r o v in gto u r ismp ro m o tio n .K e yW o rd s:

 D a B ieM o u n ta ina r e ao fH u b e iP r o v in c e ; D e v e lo p m e n tP r o c e ss; T r e n dp red ictio n ; A d ju st

 ⑧硕士学位论文M A S T E R ’ ST H E S I S目录摘要…………………………………………………………………………………………………………………IA b str a ct……………………………………………………………………………………………………………. . II1. 绪论…………………………………………………………………………………………………………………. 1l。

 1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l1. 1. 1研究背景………………………………………………………………………11. 1. 2研究意义………………………………………………………………………21. 2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与国内外研究综述…………………………………………31. 2. 1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31. 2. 2国外研究综述…………………………………………………………………51. 2. 3国内研究综述………………………………………………………………. . 101. 2. 4 研究述评………………………………………………………………………151. 3研究目的、 方法与技术路线……………………………………………………161. 3. 1研究目的………………………………………………………………………161. 3. 2研究方法………………………………………………………………………161. 3. 3技术路线……………………………………………………………………. . 172. 湖北大别山区旅游地的发展过程与发展空间差异分析……………………………192. 1旅游地生命周期各阶段划分的判定方法………………………………………. 192. 1. 1定性判断……………………………………………………………………。

 192. 1. 2定量判断……………………………………………………………………. . 192. 2湖北大别山区旅游地的发展过程分析…………………………………………. 202. 2. 1探索阶段:

 19 4 9 年之前……………………………………………………. 202. 2. 2参与阶段:

 19 50 年~19 9 1年………………………………………………. . 202. 2. 3发展阶段:

 19 9 2年至今……………………………………………………. 212. 3湖北大别山区旅游地发展的空间差异分析……………………………………282. 3. 1旅游资源开发的空间差异…………………………………………………. . 282. 3. 2旅游需求的空间差异………………………………………………………. . 293. 湖北大别山区旅游地发展制约因素与发展预测……………………………………343. 1湖北大别山区旅游地发展制约性因素分析……………………………………. 343. 1. 1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 34

 ⑧3. 1. 2资源开发深度不足…………………………………………………………. 34硕士学位论文M A S T E R ’ ST H E S I S3. 1. 3旅游管理体制不顺…………………………………………………………. . 353. 1. 4 旅游营销力度不够…………………………………………………………. 353. 2湖北大别山区旅游发展趋势预测研究…………………………………………. 353. 2. 1预测方法……………………………………………………………………. . 353. 2. 2预测结果……………………………………………………………………一364 . 湖北大别山区旅游地生命周期调控建议…………………………………………. . 394 . 1湖北大别山区旅游地生命周期的调控实质……………………………………. 394 . 2湖北大别山区旅游地生命周期的调控建议……………………………………. 394 . 2. 1重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景区可进入性……………………………. . 394 . 2. 2加强重点旅游项目建设, 打造经典旅游景区……………………………. . 4 04 . 2. 3调整旅游产品结构, 打造精品旅游线路…………………………………. . 4 34 . 2. 4 理顺管理体制, 加强区际合作……………………………………………一4 54 . 2. 5加大旅游营销力度, 提高旅游景区知名度………………………………. . 4 55. 结论与不足…………………………………………………………………………。

 4 75. 1主要结论…………………………………………………………………………. 4 75. 2不足之处…………………………………………………………………………. 4 7参考文献…………………………………………………………………………………4 9jlI[ 谢………………………………………………………………………………………………………………. 542

 ⑧硕士学位论文M A S T E R ’ST H E S I S图表目录图1. 1湖北大别山区区位与范围图……………………………………………………2图1. 2旅游地生命周期模型( B U T L E R . 19 8 0 )…………………………………………3图1. 3双周期曲线( 余书炜. 19 9 7 )…………………………………………………12图14 旅游地生命周期与各种相关因素的作用关系( 谢彦君. 19 9 5)……………14图1. 5技术路线图……………………………………………………………………・18图2. 1湖北大别山区A 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图……………………………………・24图2. 2 19 9 7 年至20 11年湖北大别山区接待游客人数情况表……………………” 25图2. 3 19 9 7 年至20 11年湖北大别山区旅游收入情况表…………………………一26图2- 4 湖北大别山区旅游交通图……………………………………………………・28图2. 5湖北大别山试验区A 级旅游景区数量和等级分布图………………………29图2- 6 19 9 7 年接待旅游人数空间分布………………………………………………3l图2. 7 20 0 4 年接待旅游人数空间分布……………………………………………一3l图2—820 11年接待旅游人数空间分布……………………………………………一32表l一1国外旅游地生命周期研究概况( 19 8 6~20 11)………………………………・5表1—2国内旅游地生命周期研究概况( 19 9 5~20 11)………………………………10表l一3国内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实证研究的代表性成果…………………………12表2. 1旅游地生命周期各阶段对应增长幅度表……………………………………・19表2—2湖北大别山区旅游资源类型及数量表………………………………………・2l表2. 3 19 9 7 年至20 11年湖北大别山区接待游客人数情况表( 单位:

 万人次)…25表2- 4 19 9 7 年至20 11年湖北大别山区旅游收入情况表( 单位:

 万元)…………26表2. 5湖北大别山区A 级旅游景区( 点)统计表…………………………………・28表2- 6 湖北大别山区各县市接待旅游者数量变化情况( 单位:

 万人次)………一30表3一l两种趋势预测模型参数计算表………………………………………………・36表3. 2两个趋势预测模型的精度检验对比…………………………………………. 37

 ⑧硕士学位论文M A S T E R ’ ST H E S I S1. 1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1. 绪论1. 1. 1研究背景在现代社会, 旅游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生活休闲方式。

 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后旅游业获得了迅速的发展, 各地都加大了旅游开发的力度, 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然而, 旅游地的发展并不是恒定不变的, 其生命周期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现象, 一般而言, 旅游地都会经历一个由产生到发展再到衰落的过程。

 很多景区从当初的门庭若市到现在却是门可罗雀, 有的甚至关门谢客。

 生命周期之短, 令人振腕叹息。

 因此,如何全面地认识该旅游地的发展历程、 正确地判断旅游地生命周期所处阶段, 并采取有效的措施以保证其良性的发展以延长其生命周期, 避免或推迟旅游地衰落期的到来, 这既是学者关注的重点, 也是旅游地经营者必须面对的难题。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是描述旅游地发展演变的理论, 应用这个理论去分析各种不同旅游地的发展周期及各周期的发展特点, 可以为旅游地的管理和规划开发提供理论支撑, 从而促进旅游地良性、 健康的发展。本文研究的湖北大别山区包括孝感市的孝昌县和大悟县以及黄冈市的团风县、红安县、 麻城市、 罗田县、 英山县和蕲春县( 如图1. 1)。

 这8 个县( 市)国土总面积15561平方公里, 占全省的8 . 37 %; 总人口553. 8 3万人, 占全省的8 . 9 5%。

 该区域经济落后, 但是旅游资源丰富, 原湖北省委书记罗清泉曾经在鄂东大别山旅游开发现场办公会上说过:

 “大别山是湖北旅游资源中的极品, 是提升湖北旅游形象的龙头产品, 是红色旅游、 生态旅游、 民俗旅游资源最集中的地区。

 ” 《湖北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建设规划( 20 11—20 20 年)》 要求这一地区的文化旅游为主的服务业坚持发展红色生态文化旅游, 深入挖掘红色生态文化资源, 加强红色资源与生态资源、 人文资源的整合, 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将旅游业打造成本区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近年来, 本区旅游业发展迅速, 景区开发、 旅游营销等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但是, 湖北大别山区生态环境脆弱, 旅游资源的替代性强, 再加上本区内部不同地域旅游发展的历史基础差别较大, 因此旅游生命周期的影响因素在不同地域的表现差别较大。

 为了促进湖北大别山区可持续地发展, 我们必须充分了解本区旅游业的发展过程, 明确界定其旅游发展阶段, 并针对现阶段的发展特征和区域内各县市区的旅游开发实际情况加以适当调控, 才能保证湖北大别山区旅游业

 ⑧的健康发展。硕士学位论文M A S T E R ’ST H E S I S图1—1湖北大别山区区位与范围图1. 1. 2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是用于描述旅游地演进过程的理论, 兼有时间和空间特性。

 本文采用的研究对象为湖北大别山区, 地理范围包括黄冈市和孝感市治下的八个县区, 且旅游资源类型多样。

 本文力求完善和丰富旅游地理学中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和实证研究方法, 对湖北大别山区这样大范围的旅游地进行实证研究。

 通过旅游地生命周期的界定、 阶段性旅游需求时空分布规律分析以及未来短期内旅游发展的趋势预测。

 为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的实证研究方法提供新的思路。( 2)实践意义中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 山区旅游是我国旅游业的一种重要形式, 但是我国的山区往往交通不便, 经济也普遍落后于平原地区, 旅游业便成为这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湖北大别山区是我国山区旅游的一个典型例子, 它的区位因素、 经济

 ⑧状况、 旅游业发展进程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硕士学位论文M A S T E R ‘ST H E S I S湖北大别山区地处鄂豫皖三省交界处, 属大别山脉的一部分, 近年来旅游业发展迅速, 尤其以红色旅游和生态旅游十分突出。

 本文试图采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对湖北大别山区旅游地的发展过程与发展趋势进行研究。

 分析其发展特征和旅游地发展制约因素。

 这对于政府认清当地旅游发展的形势, 合理地制定旅游发展政策, 将旅游业建设成湖北大别山区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促进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实践意义。1. 2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与国内外研究综述1- 2. 1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的概念最早由W . C h r ista lle r ∞( 19 6 3)提出来的,C . S ta n sf ield ...

篇二:湖北旅游经济发展研究

旅游交通作为旅游六大要素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旅游产业的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旅游客源地和目的地之间的交通通达性、道路质量的好坏都制约着旅游目的地的旅游发展。常见的旅游交通方式主要有:公路旅游交通、铁路旅游交通、航空旅游交通、水路旅游交通、公共旅游交通等。高速铁路旅游交通是铁路旅游交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也是一种新兴的旅游交通方式,它是伴随着我国高速铁路建设的大力发展而兴起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行催生了我国第一条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高速铁路的诞生,此后我国又相继建设开通了武广高铁、沪宁高铁、郑西高铁、沪杭高铁、京沪高铁等高铁线路,自此我国进入了高速铁路快速发展时代。高速铁路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交通方式,对区域旅游产业会有怎样的影响,特别是对各旅游利益先关者的影响,他们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这些都值得我们研究。2009年12月26日武广高铁的正是开通运营,4个小时之内就能从武汉到达广州,接着武九客运专线和合武客运专线相继开通,标志着湖北旅游进入了高铁时代。本文以高铁为例,研究分析了高铁的开通对湖北旅游产业的发展带来的影响,并针对高铁对旅游业发展带来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本文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前言。介绍了选题的背景意义,论述了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以及本文的可能的创新之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图等;第二部分:本文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旅游交通理论、旅游流理论、点——轴开发理论、旅游利益相关者等理论;第三部分:研究区旅游与旅游交通发展现状分析。阐述了研究区域的旅游产业规模、旅游空间布局特点、旅游市场分布,以及研究区域的旅游交通现状等;第四部分:高速铁路对湖北旅游发展影响研究。分析了高铁的开通对湖北旅游产业带来的影响,主要涉及到一下几个方面,即旅游经济效益、旅游市场、旅游需求、旅游供给、旅游交通方式、区域旅游空间格局等;第五部分:对策与建议研究。对我国高铁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思考,并针对湖北省迎来的高铁时代,提出了一些有建设意义的对策和建议,以此来促进湖北旅游平稳、健康、快速发展。第六部分:本文结论与展望。关键词:旅游交通;高速铁路;影响;湖北旅游

 ⑨硕士学位论文M ASTER‘S TH ESI SAbstractTouri st com m uni cati om ,asani m portantone of touri sm si xel em ents,pl aysani m portantrol e i n thedevel opm entof the touri smi ndustry.Thetouri smdevel opm entofthe touri sm desti nati oni s al w ays determ i ned by traffi c accessi bi l i ty and i tsqual i tybetw eenthe SO RrC2 anddesti nati on.Transportati onsfor travel arem ai nl y by road, rai l w ay,ai rl i ne,w aterandpubl i c transportati on.H i gh—speed rai l ,accom pani ed bythevi gorousdevel opm entof Chi na" shi gh-speed rai l w ay constructi on, now adaysi s ani m portant partof therai l w ay transportati on, andal so anewki nd of Touri st com m uni cati ons.Bei j i ng O l ym pi cG am es hel d i n 2008gavebi rth to the fi rsthi gh-speedrai 卜呐eBei j i ng· · Ti anj i n i nterci ty hi gh· · speed rai l w ay.Si ncethen Chi na has successi vel y bui l tW uhan-Guangzhou, Shanghai -N anj i ng,Zhengzhou-Xi ’ an, Shanghai -H angzhouBei j i ng-Shanghai hi gh-speedrai l and soon, w hi chi ndi cates that Chi na has entered theandera of rapi d devel opm ent ofhi gh-speed rai l .Hi gh-speedrai lcom m unications w i l li m pacton theregi onaltouri smi ndustry, especi al l yonthosedi rectl yrel ated to touri smi nterest.H owtheysei zeopportuni ti esand m eet chal l enges,w hi chasanem ergi ngTouri starew orthyofourstudy.n圮operati onof theW uhan-G uangzhou hi gh-speedrai lonD ecem ber 26,2009,w hi chm e& us thatit w i l ltake O U ronl y 4 hoursto arri ve i nG uangzhoufromW uhan, together、^,i mthe operati onof W uhan-J i uj i ang PassengerDedi cated Li ne and H efei · W uhanpassengerdedi catedline,sym bolizesthat the H ubeiTouri smhas entered the era ofhi gh-speedrai l .T11i spaperw i l l takehi gh-speedrai l as anexam pl etostudythe i nfl uences the touri smi ndustryw i l l have i n H ubeiprovi ncew i th thedevel opm entof hi gh-speed rai l ,and gi vesom e counterm easures andsuggesti onsforhi gh-speedrai ldevel opm entfor touri sm .Thi s arti cl e i ncl udes thefol l ow i ngsecti ons:Part I:Introducti on.Thi sparti s to i ntroduce the researchbackground,therel atedresearch at hom e and abroad, andpossi bl ei nnovati onpoi nts,researchm ethods andtechnol ogyroadm ap;PartⅡ:thi sparti sto i ntroduce theoreti calbasi s m ai nl y i ncl udi ngthe Touri stcom m uni cati onstheory, the theoryof touri stfl ow s,the poi Il t-theaxi s ofdevel opm entⅡ

 ⑨硕士学位论文M ASTER。S TH ESI Stheory, theoryof touri smstakehol ders;Part III:thi sparti s toanal yzestatus i nquoof travel and Touri st com m uni cati ons i nstudy area, i ncl udi ngthe scal e of the touri smi ndustry, thecharacteri sti cs of spati aldi stri buti onoftouri sm , thetouri sm m arketdi stri buti on, andregi onalTouri stcom m uni cati onssi tuati on;Part IV:thi sparti s thestudyoni m pactthathi gh· speed rai l w ayw i l l have on thedevel opm ent of H ubei touri sm .Thi s secti onanal yzesthei m pact ofhi gh—speedrai l ontouri smi ndustryi nH ubei ,m ai nl yrel ated to severalaspects,nam el y, the touri smeconom ybenefi ts,thetouri smm arket, touri sm dem and, touri sm suppl y, touri stpsychol ogy, touri smstakehol ders,touri smm eans oftransportati on, space,patternsofregi onaltouri smand SOon;Part v.counterm easures and advi sors.Af-tercontem pl ati ngtheprobl em saroused onthe CO Urse of thedevel opm ent of Cl ai m " shi 曲-speed rai l ,w i ththepresemcondi ti ons i nH ubei provi nce,theauthor w i l lgi veanum ber of constructi ve m easures andsuggesti onsTouri smi n H ubei provi ncei n ah踟thyandi n order toi m provethedevel opm ent ofrapi d w ay;Part VI:Concl usi ons andProspects.Keyw ords:Touri stcom m uni cati ons;H i gh-speed rai l ;Affect;H ubei Touri smIII

 ⑨硕士学位论文M ASTE器+S TH ESI S1.1引言1绪论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收入增加,大家对旅游的需求不断增加,旅游业伴随着经济也蓬勃发展起来,反过来,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也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交通( 行) 作为旅游六大重要组成要素( 食、住、行、游、购、娱) 之一,对于旅游业发展的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交通技术的发展意味着旅游交通的发展,旅游交通的发展极大地推动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交通的便捷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旅游目的地旅游资源的吸引力大小。游客的旅游活动进行和旅游行程安排上很大程度上受到通往旅游目的地的交通条件的影响,道路质量的好坏特别影响游客的旅行质量和心理感受。旅游交通同时也是联通旅游目的地和客源地,完成游客和信息二者之间流动的中介①。不同等级的旅游景区( 点) 分散在区域的不同位置,正是不同等级的旅游交通体系将这些旅游景区( 点) 连接起来,所以说一个地区旅游交通的通达度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区域的旅游发展的高低,在交通不便地区表现的尤为明显。2009年12月26日,武汉到广州的高速铁路( 即武广客运专线) 正式通车,标志着湖北省“ 高铁时代"的到来。在武广高铁开通之初,最快三个小时可以从武汉到达广州,比以往节约了七个小时以上,大大节约了来往于京广线南段旅客的出行时间。按照我国铁路建设规划,到“ 十二五’ ’ 规划末期,湖北省将建成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大的高速铁路网,将形成武汉为圆心以四小时为出行半径的高铁出行经济圈。到那时,从武汉乘坐高铁四小时内可以到达分别位于武汉市东西南北的上海、成都、广州和北京等主要城市。高铁时代的到来将会给湖北省旅游业和经济带来一系列新的变化和新的发展机遇。高铁作为一种新的旅游交通方式,会促使旅游交通更加便利,客源市场将会更加广阔,区域核心地位将更为凸显,对旅游发展的意义十分重大。高铁的开通会对区域旅游产业带来机遇的同时也会带来挑战,伴随着我①张红贤.旅游交通对区域旅游发展的影响及其对镱研究——以杭州湾跨海大桥和宁波旅游业为例.商场现代化阴,2006(1):273-274.

 国高铁快速发展的同时,年轻的高铁本身出现了种种问题,让大家不得不重新审视我国高铁的快速建设所带来的问题,这些问题又会对我国旅游业发展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些都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基于此,本文以高速铁路这一旅游交通方式为例,分析和研究了高铁开通前后对湖北旅游产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区域经济发展、旅游企业( 旅行社、酒店、景区等) 、空间旅游发展格局等带来了影响,这些研究有利于促进高铁和湖北旅游协调发展;有利于研究其他旅游交通方式的变化对湖北旅游发展产生的影响;有利于相关旅游利益相关者采取相应的对策来应对高铁时代带来的变化;最后本文针对高铁时代的到来对湖北旅游产业的发展带来的影响提出的一些对策和措施,以此来促进湖北旅游产业的平稳、健康发展,同时也对现在高铁本身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反思。在理论方面,本文借用经济学、社会心理学等中的理论分析问题,丰富了这些理论的应用领域。总之,这一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1.2国外研究综述国外关于旅游交通的研究起步很早,许多学者研究了这一问题,他们许多取得了一定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国外关于旅游交通的研究主要有:旅游交通与旅游业关系、旅游目的地与旅游交通相互关系、旅游需求与旅游交通相互影响、游客出行行为、旅游交通花费和规划、旅游交通组织管理与发展对策研究以及旅游交通在旅游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等几个方面。1.2.1旅游交通与旅游业关系学者Pal m er以本国的租车旅游为例,分析了旅游交通在旅游业内部收益中作用;Gronau等探讨了公共交通与目的地旅游业发展的关系①;Bruce等认为旅游交通系统已经有着类似于旅游运营商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影响旅游景区( 点) 的开发与管理@ 。B.J .Turton& C.C.M utam bi rw a( 1996) 研究了津巴布韦航空服务业与其国家海外旅游业发展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重点分析了国家的航空业在推动自己国家①W eanerG ronau&Andreas Kagerm ci er,2007,Keyfactors for successful l ei sure and touri smpubl i c们nspo^provi si on.J ournal ofTransport G eography15( 2007) ,127· 135.⑦BrucePri deaux.The Rol e oftheTransport Systemi n Desti nati onDevel opm ent【J 】.Touri smM anagem ent,2000,2l (1):53-63.2

 ⑨硕士学位论文M ASTER‘S TH ESI S旅游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①。1.2.2旅游交通规划国外关于旅游交通规划的研究较早就引起了学者的重视,理论研究成果的取得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成熟。近一个世纪,美国在进行交通规划的同时就注重了旅游交通的规划,由此衍生出了“ 风景道(Sceni c By w ay) "和“ BronxRi ver Parkw ay"等概念的例子@ 。此外,英国、德国等国家比较注意在旅游目的地交通问题的管理,西方国家许多学者也对旅游交通规划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并取得不少有价值的研究成果。1.2.3交通与旅游需求影响关于旅游交通对旅游需求的影响上,M arti n和W tt(1998)研究发现替代性旅游目的地的旅游交通花费是影响游客选择旅游目的地的一个重要原因③。Crouch( 1994)研究了旅游交通费用对旅游需求的影响问题,其认为长途游客较短途游客对交通费用的敏感性更强④。Bruce Pri deaux( 2000) 研究了旅游地的发展、旅游地交通系统、其他基础设施三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提出了旅游地发展频谱( RDS) 模型⑤。Pri deaux和Gordon W ai tt还对旅游交通基础设施领域进行了研究,Pri deaux主要是在交通进入成本和旅游目的地竞争力上研究了旅游与交通的关系;Gordon W ai tt研究分析了本国交通部门和旅游公司市场营销策略问题,他们的研究都取得一些有价值的研究成果。1.2.4旅游交通方式在旅游交通方式的研究上,旅游交通方式通常可以分为公路旅游交通、铁路旅游交通、水路旅游交通、航空旅游交通、公路旅游交通等几个方面。在公路旅游交通研究方面,以Vi cotr B.Teye(1992)、BeretWRi tchi e(1998)、J effrey w i zks(1997)等位代表,他们中大多构建了研究模型来分析预测旅游公路交通方式与旅游目的选择①陈薇,蒲素,杜伟.国内外旅游交通研究综述及比较.消费导刊,2009(7):6.②宫连虎,余青.旅游交通研究现状与趋势探析.旅游论坛阴,2010(3):330-334.③...

篇三:湖北旅游经济发展研究

肺炎疫情背景下湖北恩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基于SCP范式邵子恒a ,沈映春 b(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a.法学院 b.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北京 海淀 100191)摘要:旅游业是湖北省恩施州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2020 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恩施州旅游相关企业和个体经营者全面歇业。文章基于 SCP 分析范式考察得出:受疫情影响,恩施州旅游业在市场结构方面呈现出供远大于求的状况,企业竞争力普遍受到严重影响,旅游市场退出壁垒较大。市场行为方面,旅游相关企业普遍采取了线上宣传、调低定价等营销措施,适当压缩产能以保持竞争力,并对疫情之后的发展做出了一定规划。市场绩效方面,恩施州旅游企业因疫情影响遭受巨大损失。针对当前状况,一方面,政府应强化引导功能,引导企业多措并举恢复生产,探索多元化营销模式,进行产品质量升级及研发创新;另一方面,企业和个体经营户应增强主体性,消除被动、消极、等待、观望心态,积极利用政策走出困境;利用疫情带来的空窗期向内发力,积极打造品牌提高竞争力,同时,转变经营理念,变“等客来”为“找客来”,改革创新,开辟新的经济模式以应对市场的新形势、新变化。关键词:恩施州旅游业;新冠肺炎疫情;可持续发展;SCP 分析范式恩施州位于湖北省西南部武陵山区腹地,是湖北省唯一的国家全域旅游创建示范州。2019 年恩施州接待游客 7117 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 520 亿元[1]。在“旅游+”造血式扶贫模式发展路径下,该州基本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特色农业、生态农业的转型,旅游业成为当地农民实现就业、增收所依靠的重要产业,其可持续发展对于该州经济发展意义重大。2020 年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湖北省所有旅游景区停业,恩施州旅游产业集群受到极大冲击,除直接与旅游产业相关的景区、餐饮、住宿等产业外,相关的农特产品加工及销售、文化演出以及农民增收等都面临极大困境。为全面深入了解疫情对恩施州旅游业发展的影响,探索在遭受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重创后,山区旅游业的发展出路,笔者在恩施州进行了实地走访和调研,并运用 SCP 分析范式从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三个方面分析了恩施州旅游行业、企业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的战略及行为变化,思考其可持续发展策略。一、恩施州“旅游+ +”经济模式围绕“旅游+”发展模式,恩施州大力发展农旅、工旅、文旅、体旅、交旅、行旅等融合产业 [1] ,推动当地农业、交通、文化、休闲娱乐、餐饮住宿、加工制造等多个产业的共同发展,形成了以旅游观光为主体,兼容健康养生、度假休闲、运动娱乐、文化体验等内容的产业体系,实现了旅游由单一型产业向多元化产业集群的转变(见图1),产业集群中的各单元之间并非泾渭分明、边界清晰,它们既交叉渗透,又相互影响制约。图 1 恩施州旅游产业集群示意图当代经济·月刊 2020年第10期 CONTEMPORARY ECONOMICS No.10,202075

 作为较为典型的山区旅游地区,恩施州旅游业的发展辐射带动了当地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增加了当地居民和乡村农民的本地就业。比如:旅游景区以游客接待、服务业务为中心,同时开发娱乐项目改善游客体验;推出文化体验活动展示和传播土家族苗族等民族文化;周围村民开办农家乐、民宿实现经济增收;酒店及特色小镇建设促进相关服务行业的发展和就业;生态农庄建设不仅使传统农业转型、乡村基础设施改善,同时也成为生态旅游景区之一;特色山货野菜及硒茶产品的加工既实现了人口就业,又带动了当地物流交通和商业贸易的发展。因此,思考恩施州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不仅要关注旅游景区、旅行社和酒店餐饮等直接相关的产业,还应当将生态农业、文化产业、特色产品加工及销售、商贸等行业纳入考察范围。二、恩施州旅游产业的市场行为分析(一)旅游市场的供求状况供求关系是指一定时期内社会提供的全部产品、劳务与社会需要之间的关系。供给指生产者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商品数量。需求指人们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对于恩施州的旅游产业集群来说,旅游及相关服务行业属于供给方,游客等消费者属于需求方。截至 2017 年年底,恩施州已建成并经营的特色旅游景区 60 余个,其中国家 5A 级景区 2 家,国家 4A级景区 18 家[2] 。全州三星级及以上饭店 48 家,五星级农家乐 14 家,旅行社 121 家[3] 。可以说,经过多年建设和发展,恩施州旅游市场供给是充足的。新冠肺炎疫情导致旅游景区关闭,相关行业停业或减收。2020 年一季度,恩施州各旅游景区全部关闭和各旅行社被迫停工给当地旅游产业集群带来沉重打击。同时,由于旅游产业链条长、关联度高,景区、旅行社、宾馆、民宿、餐饮、乡村旅游等行业的停摆,也间接影响了当地购物、娱乐、交通运输、物流、会展等多个行业。以伍家台贡茶文化旅游区为例,作为 4A级景区和龙头茶产业基地,伍家台景区聚集了两家大型酒店,近十家民宿,十五户农家乐,以及大量的茶叶销售农户、特色小吃商贩等。受疫情影响,2020 年一季度伍家台景区民宿、农家乐营业收入基本为零。2020 年 4 月清明小长假伍家台景区正式开放,虽然有部分游客到景区踏青观赏茶园,但由于多为恩施州本地游客,茶叶销售农户、小吃商贩、农家乐等经营并不理想,民宿甚至没有收入。另外,由于国内和国际的疫情不断蔓延,茶叶销售和出口贸易的不确定性增加,伍家台景区企业不得不收缩茶叶生产规模以回避风险。受企业影响,本地长期以采茶为主要经济来源的农户收入减少。新冠肺炎疫情使旅游需求市场萎缩,其较强的传染性增加了游客对健康安全的顾虑,降低了旅游出行的欲望。由于地处疫情重灾区湖北省,外地游客在考虑旅游目的地的时候,多数人不会把湖北境内的旅游景区纳入考虑的范围。恩施州旅游业的消费需求目前处于较为萎靡的状态,形成了短期的不利影响,而且难以在短时间内消除。根据面向全国消费者进行的网络问卷调查,回收的 534 份问卷中,有 54.84%的受访者认为不会在疫情结束后把湖北省恩施州作为旅游目的地。而把恩施州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受访者中有 57.14%为湖北省籍。根据 2003 年“非典”疫情数据的相关经验,大多数旅游企业认为,如果要恢复到正常经营水平,可能需要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对于疫情后是否能够有效、迅速恢复到正常状态,旅游企业普遍不持乐观态度。在调查中,相关企业给出的平均信心指数仅为 5.67。(二)旅游行业的竞争变化疫情导致的停工停产使部分企业的生产能力、接待状况、价值创造以及盈利空间受到较大冲击,竞争力受到巨大影响。客户不确定,资金少、投资少是旅游企业普遍存在的竞争劣势。疫情期间,旅游行业相关产业没有任何收入和利润来源,却同时需要支付较高的房租和员工工资等固定成本,种种负担使其竞争力大大降低。有 67%的受访企业表示他们受此次疫情打击的程度高达 85%,且自身并不具有突出的竞争优势,其中,与旅行相关的餐饮业占据了三分之二。餐饮业除了存在普遍的压力与负担,更面临着员工流失的风险,增加了其用工难的压力。但同时也可以看到,仍有接近 20%的企业表示,他们能够在疫情期间做到有效控制成本,依托良好的线上宣传、推广来保持自身一定的竞争优势,并对自身的发展持有较为乐观的态度。从全国来看,湖北省旅游业及相关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受到很大的削弱。据统计[4] ,在茶园种植面积上,2019 年湖北省的茶叶可采摘面积在全国 18 个主要产茶省(自治区、直辖市)中排名第四。茶叶产量上,福建、云南是排名在湖北之前的两个产茶大省。出口量上,2019 年中国茶叶出口数量为 36.65 万吨,出口量突当代经济·月刊 2020年第10期 CONTEMPORARY ECONOMICS No.10,202076

 破万吨的省份共七个,湖北共出口 1.74 万吨,在全国占比 4.75%,排名第五,以出口业务为主的宣恩县伍台昌臣茶业有限公司在 2019 年共加工出口 4 千吨,占湖北省出口量的 22.99%,占全国出口量的 1.09%。基于以上数据可以发现,虽然宣恩伍家台茶产业在湖北省的加工出口比重较大,但在全国的相对竞争力不够强,特别是受湖北省疫情的影响,茶叶外销量大幅度减少,竞争力大幅削弱。(三)旅游企业的退出壁垒退出壁垒主要是指市场内既存企业在结束供给具体产品时而受到的各种阻碍。破产和产业转移是企业退出的两种主要形式。在收回的有效问卷调查中,有近 10%的旅游企业表示因受此次疫情的打击巨大,目前对于企业的发展方向感到“迷茫”,并有选择退出旅游行业的可能性。但他们同时也认为退出旅游市场并不容易。以餐饮业为例,由于前期投入的资金量大,且资产专业化程度较高,企业退出时资产转化的难度较大,沉没成本大。同时,企业退出时职工的解雇工资、安置费用、库存产品的出清费用较大,也造成了较大的资金压力。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的负债压力大,尚未处理的业务多,退出市场手续办理繁琐等都使得企业退出市场不容易。三、恩施州旅游产业的市场行为分析(一)市场营销市场营销指企业发现或发掘准消费者需求,让消费者了解该产品进而购买该产品的过程。疫情期间,旅游企业和旅游景区积极采取措施,在防控疫情的同时宣传旅游文化产业。据调查显示,有 65%的旅游企业在疫情期间采取了线上宣传的措施。通过电商和微商平台制作短视频、直播、运营公众号成为特殊时期旅游企业主要的营销措施。自暂停营业到全面复工,恩施大峡谷景区通过微信公众号加大宣传力度,期间先后制作出近 20 条公众号推文,助力疫情防控,并宣传大峡谷春日的美丽风光。恩施大峡谷导游谭桂英录制的抗疫情版当地民歌《六口茶》[5],以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方式反映防疫政策,以“恩施大峡谷在行动”进一步扩大景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全国各地及海内外的旅客。恩施州茶企积极开展网络营销。面对茶产品销售下滑的困境,湖北省内外爱心企业、茶文化协会和各级媒体等联合推出湖北名茶恩施产区网络营销活动,通过科普相关茶叶生产的知识增加消费者的购买需求,扩大销售群体[6] 。恩施市润邦茶业有限公司积极转变营销思路,将销售主攻方向放到淘宝、京东、抖音等直播大型线上平台,通过直播的方式传播茶文化,拓展销售渠道。从 2020 年 3 月 10 日至月底,该公司共销售 200 余万总产值近 2500 万元的恩施玉露[7]。但是在调查中也发现,有相当部分的企业没有采取线上宣传措施,特别是那些小规模店铺的经营者,文化水平较低,普遍没有线上营销的意识。制定优惠措施吸引游客。调查发现,约有 80%的旅游企业、旅游景区制定了相应的优惠措施,调低了产品定价以吸引游客。比如:恩施国际大酒店自恢复营业之日起推出了“工本价”优惠住活动[8] ;恩施梭布垭景区、恩施大峡谷景区、腾龙洞等景区用“免费”的方式表达了对天津市民及全体医护人员的感谢,在保持景区原有的免票优惠政策不变的同时,制定了针对“全国医护人员、援鄂医疗队、天津援助恩施医疗队员”以及湖北省、武汉市和天津籍居民的价格优惠措施。(二)产能调整当需求旺盛时,企业需要考虑如何增加生产能力,以满足需求的增长;当需求不足时,企业需要考虑如何缩小规模,避免能力过剩,尽可能减小损失。为应对旅游出行需求的迅速减少,旅行社及相关产业需要采取措施缩小产能;而疫情之后,企业有必要做好扩大产能的准备以应对旅游需求的反弹。调查显示,有近 50%的企业表示由于疫情期间居家隔离没有采取及时有效的调整措施。部分企业在疫情期间通过捐赠的方式调节产能,缓解产品积压造成的滞销困难。有 33.3%的企业利用库存调节生产能力,50%的企业变动劳动时间,调节生产计划。同时,裁员和利用外部资源调节生产能力也是相关企业作出的产能调节措施之一。面对巨大的固定成本消耗,有旅行社曾尝试与房东商榷,希望减少或免除部分租金,但是很难达成协议;有的只能给员工发放基本的生活费,来缓解自身资金紧张、压力大的状况。(三)转变经营模式积极转变经营模式是许多企业应对困难的方法。以茶叶生产为例,很多茶叶生产企业在疫情期间仍收到了不少订单,复工后每天发货量较往年相比虽有减少,但新的订单也比较多,说明茶叶还是存在大量的市场需求。茶业企业在组织农民复工复产的同当代经济·月刊 2020年第10期 CONTEMPORARY ECONOMICS No.10,202077

 时,积极探索新的经营模式,尤其是为避免人员聚集,他们将农民到集中收购点交鲜叶的收购方式改变为分散收购、上门收购和错峰收购等。比如:恩施市屯堡乡花枝山村茶叶种植区要求茶农们在采摘茶叶时要保持两米以上间距;各生产企业通过设立分散收购点或采取错峰、上门收购的方法,保障了春茶新叶收购的有序进行[9] 。因此,茶叶生产企业对经营模式的转变有利于确保生产正常进行、产业复苏和旅游业的反弹,也对稳定农民的收入起到重要的作用。(四)调整发展战略许多旅游及相关行业经营者在应对疫情中积极调整企业中短期发展战略。短期战略调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紧紧依靠相关政策措施走出困境。有 33.3%的受访企业表示要利用国家、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借势发展,还会积极争取得到政府更多的帮扶。二是向内挖潜,盘活存量。调整 2020 年生产目标和发展规划,力求与 2019 年的营业收入持平。着力于员工积极性的调动,维系和拓展与客户的关系。收回 2019 年的未收款,为公司争取现金流。三是利用自媒体、短视频等积极促销,拓展产品销售市场和渠道。四是积极开展企业间合作。比如:酒店住宿业更加迫切地需要与旅行社加强合作,以获得更加稳定的游客资源,稳定产业的运行发展。此外,部分企业为保生存缩减规模,进行一定的减产和裁员。还有 17%...

篇四:湖北旅游经济发展研究

年论文 ( 经管学院双学位)

  题目 :

 湖北省发展旅游业研究综述

 院( 系 )

  经济管理学院 专业名称

  经济学 班级学号

 S09091314 学生姓名

  马健 指导教师

  蔡玉文老师

  二 O 一二年 五 月

  湖北省发展旅游业研究综述 【摘要】

 旅游业作为湖北国民经济的新兴产业, 近年来随着经济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成为促进全省经济持续、 稳定、 快速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同时应该看到, 湖北旅游业还存在着明显的不足。

 研究者们对湖北旅游业的发展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本文综述了湖北省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和其对湖北经济的影响以及其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旅游业

  旅游资源

 旅游竞争力

 1. 引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人们对旅游消费的需求将进一步上升, 国内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

 发展旅游经济能最大限度地整合自然、

 人力、 文化和技术资源等生产要素, 并有力地提高国民生产总值、 鼓励民间投资和增加财政收入[1]。

 湖北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极具地方特色, 尤其是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有全国乃至全世界闻名的旅游景点。

 其是由襄阳、 荆州、 宜昌、 十堰、 荆门、 随州、 恩施、 神农架 8 个市(州、 林区)

 构成的圈域。

 包括两个省域副中心城市:

 宜昌市、 襄阳市, 湖北省唯一少数民族自治州:

 恩施州, 16 个国家级森林公园, 两个世界文化遗产:

 武当山、 明显陵, 长江三峡、 古隆中、 荆州古城、 昭君故里、 曾侯乙墓编钟、 龙船调等诸多令人心动的文化旅游符号。

 发展旅游经济活动是一项综合性、

 服务型的经济活动[1]。

 由于旅游业的发展,原先几乎被人们遗忘的传统习俗和文化活动得到恢复和开发, 传统的明间艺术受到重视和发扬, 濒临湮灭的历史文物得到修复和维护, 它们不仅成为独特的旅游资源受到游客的欢迎, 而且也激发了 当地人民对其传统文化的自豪感[2]。

 旅游业具有明显的消费特征, 和其他服务业一样, 实际上是处于需求一端的, 它能对物质生产进行再组织, 从而开拓市场需求[3]。

 旅游在国民经济中的促进作用更多的体现在为产业部门搭建跳板、 促进社会产品由生产到价值的实现, 加快从供给到需求的转化过程, 是一种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力, 一股经济繁荣的促进力量[3]。旅游业符合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总潮流, 与发展绿色产业相适应,

 而且旅游业还是一种朝阳产业, 正呈现着良好的发展势头。

 2. 湖北旅游产业对湖北经济的影响 2. 1 对农村经济的影响 (1)

 . 加快农村产业结构优化,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目前, 乡 村旅游已成为一些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的全新途径和第三产业新增长点,并极大拉动了农村劳动力就业, 带动了 与之相关的餐饮、 娱乐、 交通等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从而改变了农村以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为主的经济格局, 开拓了农村农业的生活、 生态功能, 促进了 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10]。

 (2)

 . 扩大就业, 增加农民收入 乡 村旅游业是一项低投入、 高产出的新型产业。

 发展乡 村旅游, 不仅缓解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压力, 同时也拓宽了农村以及农民的增收渠道, 增加了农民收入[11]。

 (3)

 . 加快了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发展乡 村旅游不仅给农民带来了经济效益, 同时也促进了农村各项基础设施的建

  设, 推动了农村现代化进程, 使城乡 之间的矛盾和差距进一步缩小[11]。

 (4) . 提高农民素质, 促进观念更新 乡 村旅游业的发展实现了城乡 居民在风俗、 文化、 知识、 科技等各方面的良好沟通, 同时还增进了 城乡 居民间的感情, 加强了团结, 促进了 城乡 和谐社会的发展[11]。

 2. 2 其他方面影响 (1).旅游业可以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

 旅游业是一个关联性很强的产业[12]。

 可以有效带动包括建筑工程及相关行业、航空运输业、 轻工业、 商业、 工艺美术和农副业的发展。

 2011 年的十一中秋 黄金周, 7 天的旅游收入就达 3008 亿元, 有力的带动了 民航、 铁路交通、 城市出 租车、 餐饮和商业等相关行业的发展。

 (2).发展旅游业有利于一、 二、 三产业互相渗透合作, 和区域经济结构的调整。

 旅游业是从接待入境旅游者起步的, 早期的旅游形式是观光旅游, 最早利用的是文物古迹、 风景名胜、 奇山异水等传统旅游资源。

 随着我国入境旅游规模的急剧扩大, 特别是国内旅游的崛起, 旅游资源的概念大大扩宽。

 没有进过城的农村 居民, 视高楼大厦、 商场马路为旅游资源; 没有下过乡 的城市居民, 视农村风貌、农业生产、 农民生活为旅游资源。

 人们对旅游资源的认识不断深入, 不断有新的突破, 加上休闲、 度假、 修学、 探险考察等一系列新的旅游形式的出现, 使旅游经济覆盖面急剧扩大到许多没有传统旅游资源的地区, 这就为一、 二、 三产业互相渗透合作, 调整产业结构, 谋求共同发展, 开辟了广阔的道路[13]。

 3.湖北省旅游业发展现状 3. 1

 旅游资源现状

  湖北有雄伟壮丽的长江三峡、 神秘莫测的神农架原始森林、 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传目录”的武当山和明显陵。

 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7个, 国家级森林公园25个, 国家级自 然保护区10个,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5座, 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91处, 楚城遗址10余处, 楚文化遗存千余处。

 在中国现代史上, 湖北是红色革命的热土, 大别山下的红安走出了200位将军, 是中国著名的“将军县”。

 湖北人文旅游景观时代跨度大, 历史价值高。

 有古人类长阳人遗址、 屈家岭文化遗址, 又有众多的古三国胜迹和楚都纪南城; 有辛亥革命遗址起义门、 阅马场, 又有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及“八七会议”会址; 有以编钟为代表的灿烂的荆楚文化, 又有著名的现代工程三峡大坝; 有气象万千的武汉大都市风光, 又有浓郁的鄂西土苗民族风情。

 湖北境内自然景观和历史遗存,比比皆是, 颇具特色。

 湖北的旅游资源丰富, 在全国居于中上游, 具有较强的竞争力[4]。

 3. 2 旅游产业体系现状

  近年来, 湖北不断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旅游接待能力逐年提高。

 2008年底, 全省共有旅行社825家, 其中国际旅行社57家; 星级饭店585家, 其中五星级7家、 四星级54家; 长江星级游船18艘, 其中四、 五星级游船12艘。

 旅游业态呈现多元化趋势, 除传统的“一江两山”精品之旅和“世界文化遗产、 三国文化”

  之旅外, 湖北还启动了 旅游名镇创建工作, 推出了 “湖北人游湖北”、 拓展了“农家乐”“温泉旅游”等大型活动, 涌现出产业旅游、 科教旅游、 休闲度假、 会议展览、 文化娱乐、 旅游美食和其它旅游新的业态, 以往观光游览独占鳌头的格局被打破, 观光旅游与休闲度假旅游相互推进, 刺激了 广大民众的旅游消费需求。

 目前, 全省已评定国家质量等级旅游景区 99 家, 其中 5A 级 2 家, 4A 级 42家、 3A 级 55 家; 国家级工农业旅游示范点 23 个。

 2008 年, 全省接待入境旅游者 118.8 万人次, 创汇 4.43 亿美元; 接待国内旅游者 1.17 亿人次, 居全国第 10位, 实现旅游收入 713 亿元, 居全国第 14 位。

 一个地区的旅游业发展的规模水平, 是实力的基础, 也是发展的基础[5]。

 周峰教授认为虽然湖北旅游业有了较大的发展, 但整体水平不高, 与一些旅游大省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5]。

 3. 3 湖北旅游业发展质量情况 2011 年, 湖北省共接待国内外游客 2.74 亿人次, 实现旅游总收入 1992.89亿元, 分别增长 29.53%和 36.45%, 继续保持在全国旅游业发展第一方阵。

 武汉、宜昌、 十堰、 襄阳、 咸宁、 恩施、 荆州、 荆门、 黄冈等 9 个市州接待游客人数过千万。

 其中, 武汉市接待游客首次突破 1 亿人次, 旅游总收入首次迈上千亿元台阶, 旅游业成为该市第四个“千亿元产业”。

 湖北省 5A 级旅游景区达到 6 家, 位列全国第五位。

 蒋星华说, 近年来, 湖北省旅游业一直保持着较好较快的发展态势, 旅游经济总量不断递增, 产业规模不断扩张, 人民群众对旅游业的满意度也在不断提升。

 旅游业为国民经济的创收、 为国民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等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是湖北省旅游业依然处在发展水平较低的现状[6]。

 发展水平较低主要体现在旅游产品的低品质化, 就如同快餐。

 它仅仅只能满足国人对于旅游的“饥饿”感并不能满足国民对于旅游的高品质享受[7]。

 资源的低层次开发和粗放经营的现象普遍存在[8]。

 由于开发深度不够, 配套程度差, 缺乏内涵式发展, 削弱了其应有的吸引力, 旅游收入单一, 门票依然是收入的重要来源。

 虽然拉动了 很多人的就业, 但缺乏专业人员, 很多服务人员自身素质还有待提高[9]。

  4.湖北旅游产业存在的不足 从整体素质看, 湖北旅游业仍处于一种高速度、 低质量的发展模式。

 旅游服务滞后, 旅游产品单一, 缺乏规模经济和规模效益。

 4. 1

 旅游竞争力不强

  企业规模小、 水平低、 分布散、 实力弱, 使湖北旅游业很难按支柱产业的要求发挥大资本、 大运作的作用与效能, 形不成规模效应, 旅游产业没有有效的核心竞争力[14]。

 目 前全省没有一家旅游板块的上市公司; 在全国百强旅行社中,湖北榜上无名; 在全国300多家五星级饭店中我省仅占7家。

 湖北旅游产业没有围绕“吃、 住、 行、 游、 购、 娱”六要素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

 旅游企业产业规模化、 集团化、 市场化程度较低, 缺乏市场竞争力。

 叫得响的旅游景区、 旅行社、星级饭店等精品名牌不多, 整体竞争力不强。

 而周边省份特别是河南、 湖南在旅

  游发展上已经先行一步, 而且举措越来越多, 力度越来越大, 使湖北在旅游市场竞争中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

 4. 2 旅游市场深度开发不够

  (1).国内外游客在鄂花费偏低

  从国内游客数量和旅游收入的全国排位看, 2008年湖北游客数量排位虽比2007年前进了一位, 居全国第10位, 但国内旅游收入位次排位比2007年后移了一位, 居第14位, 旅游收入位次比接待人数排位落后4个位次。

 从接待国内游客的人均花费看, 2008年国内游客人均停留1.92天, 在全省17个市州中, 游客停留天数最长的恩施州也只有2.41 天; 全省国内游客人均花费610.92元, 人均花费最多的武汉市也只有771 .79元, 而著名的神农架景区游客的人均花费仅236.28元。

 从接待境外游客的人均天花费看, 湖北与外省市的差距更大。

 2007年我省接待入境游客人均天花费313.04美元, 居全国第23位, 比北京少738.4美元, 比上海少585.1 7美元, 比福建少493.76美元, 比天津少441.32美元。

 2008年我省入境游客人均停留1.87天, 人均花费372.66美元, 虽然比上年分别提高0.09天和59.62美元, 但仍处于全国下游水平。

 (2).旅游产业的外向度偏低

  2007年, 湖北旅游总收入为640.87亿元, 旅游外汇收入为4.13亿美元, 入境游收入占旅游总收入的比重为4.4%(汇率按1 :

 6.85计算), 居全国第21 位。入境游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超过10%的省市有8个, 其中广东为24.3%, 西藏为19.02%, 上海为16.3%, 北京为14.9%, 福建为14.8%, 海南为11.98%, 云南为10.5%, 黑龙江为1 0.3%。

 2007年湖北接待入境游客人次占接待国内外游客总量的1%, 居全国第20位。

 全国有6个省市超过3%, 其中广东为7.7%, 内蒙为4.6%, 上海为 4.6%, 海南为4.5%, 西藏为3.4%, 福建为3.3%。

 (3)

 .品牌影响力不够

  目前全省旅游景区产品存在“食、 住、 行、 游、 购、 娱”等旅游要素发展的结构不平衡, 服务功能不健全等问题。

 主要表现为:

 产品类型结构局部失调, 同质产品的近距离重复现象仍然存在; 线路产品往往有名无实, 操作性差, 很难形成优质品牌, 产品品牌不足以有效吸引海内外旅游市场, 更多的还只是停留在观光型旅游经济, 无法实现以景点景区为依托, 其它旅游要素同时发展的格局[15]。

 4. 3 产业规模发展不足

  (1)

 .旅游以传统行业为主, 新兴业态开发不够

  目前, 湖北旅游资源产品开发程度较低, 旅游产品单一, 大部分景区、 景点开发和形成的产品处于低层次、 初级化的状态。

 资源的低层次开发和粗放经营的现象普遍存在。

 缺乏高水平策划、 高起点建设、 全方位开发, 形不成“大手笔”。一些具有垄断性的独特资源, 由于开发深度不够, 配套程度差, 缺乏内涵式发展,

  削弱了其应有的吸引力, 旅游收入单一, 门票依然是收入的重要来源[15]。

 (2)

 .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不高 2008年, 湖北旅游总收入为744.19亿元, 相当于全省 GDP 的6.94%, 相当于全省第三产业增加值的16.22%, 比重分别比2007年下降了 0.37个百分点和0.27个百分点。2007年全国有14个省市旅游总收入占当地 GDP的比重超过10%,湖北居全国第21 位。

  4.结语 湖北拥有丰富的历史自然文化旅游资源, 旅游产业处于快速发展期, 但仍面临严峻的挑战, 与其他各省乃至世界其他旅游胜地仍有差距, 缺乏强有力的竞争力。湖北旅游业应适应国内外经济发展的要求, 进一步加强旅游资源的开发与服务意识的培养。

 努力打造湖北特色。

 参考文献 [1] 谢琦.对湖北旅游经济发展的思考[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 2010(22):

 84-99. [2] 田媛.旅游文化学[D].辽宁师范大学, 2010(5):

 1-34. [3] 张广瑞等.2001~2003 年中国旅游发展:分析与预测[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4] 邓祝仁.旅游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及相关问题[J].旅游学刊,1998(4)

 .

 [5] 刘桂玲、 周峰.湖北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J].旅游学刊, 2004(5)

 [6]刘恒、 向云、 章佳炜. 湖北省各州市旅游业竞争力分析[J].中国城市经济, 2011(18)

 [...

篇五:湖北旅游经济发展研究

11.

 0816城市探索引言湖北省作为中部旅游资源极其丰富的大省, 在面临“ 中部崛起”和“ 十二五规划” 的良好机遇期, 如何实现“ 旅游资源大省” 到“ 旅游产业强省” 的转变, 如何贯彻实施“ 一城两圈” 的旅游发展战略, 如何最大程度的发挥各州市的旅游竞争优势, 是未来湖北省旅游业发展必须考虑的重大问题。近年来, 众多学者针对湖北省旅游业进行过相关的研究, 万先进、梁圣蓉(2005) 运用区域旅游竞争力的理论和方法, 分析了湖北省区域旅游的竟争优势与劣势[1]。方相林、张晓燕(2010) 通过建立回归模型, 对影响湖北省旅游业发展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 2 ]。魏卫、陈雪钧( 2006) 通过定量分析和实证分析对湖北省旅游产业对经济的贡献进行了研究[3]。张新(2008) 通过构建指标体系, 定量确定湖北旅游业竞争力在全国的排名, 并进行了提升湖北旅游业竞争力策略的选择[ 4]。樊孝菊( 2008) 以回归分析理论方法来定量分析湖北省旅游业总收入与与地方生产总值GDP之间的函数关系, 指出旅游业的发展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很大的推动作用[ 5]。靳瑞景、余斌( 2010) 利用湖北省各市的相关数据进行定量分析, 分析了省内旅游经济存在的空间差异[ 6]。杨薇(2006) 以比较分析为基本框架, 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定性分析与比较分析相结合, 对湖北旅游产业的外部机遇与挑战, 内部优势与劣势进行了阐述[7]。熊元斌、胡继明、曾凡涛(2002)、冯玮(2004)等通过对湖北省旅游业现状进行分析, 提出了针对整个区域的旅游业发展战略布局与战略重点的策略[8, 9]。从现有的研究中可以发现, 众多学者大多以定量分析、实证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对湖北省城市旅游业进行研究, 并且集中在旅游业发展现状、旅游业对城市经济的影响和城市旅游业发展的策略和建议等方面, 鲜有从各城市已有旅游资源禀赋和经济基础上进行旅游业发展综合评价的研究, 也没有对各州市的旅游业竞争力进行具体的深入分析。本文将以波特竞争优势理论中的“ 五力” 为分析框架, 先通过主成分分析计算出五种因素的主成分综合得分, 并在此基础上利用DEA-DA模型对湖北省各州市的旅游业发展进行综合评价和排名, 将影响各州市旅游业竞争力的因素进行对比分析, 并结合各州市旅游业发展的情况提供战略建议。一、旅游业“ 五力”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及数据来源( 一 )

 “ 五 力 ” 评 价 指 标 体 系 建 立波特的“ 钻石模型” 是研究所有产业竞争力的范式, 本文以“ 钻石模型” 为基础, 结合旅游业的具体情况, 提出旅游业竞争力的“ 五力模型” 。“ 五力” 即供给条件、需求条件、环境因素、产业组织管理、政府。本文在参考了大量旅游业竞争力相关文献的基础上, 构建出湖北各州市旅游业竞争力“ 五力” 评价指标体系, 具体见表1。湖北省各州市旅游业竞争力分析刘

 恒

 向

 云

  章佳炜华中农业大学

 湖北

 武汉

 430070【摘

 要】在湖北省旅游业快速发展的今天, 如何客观、准确的分析出湖北省各州市旅游业竞争力的优势和不足, 是地方政府根据比较优势原则制定产业发展规划的前提和基础。文章以“ 钻石模型” 为基础,结合旅游业发展的特点,构建了旅游业发展的“ 五力模型” 和相关评价指标体系,并分别对湖北省16州市(神龙架林区除外)的五种因素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 利用DEA-DA模型进行两次分类判别, 将湖北省各州市旅游业竞争力分为三类并进行排序, 最后根据各州市的特点提出相关发展建议。【关键词】湖北省 旅游业 竞争力 主成分分析 DEA- DA模型指标分类

 旅 游 业 竞 争 力 形 成 机 理 指 标

 一级指标

 供给条件

 需求条件

  环境因素

 产业组织管理

  政府 二级指标 星级景区综合得分 国内旅行社数 导游人员数 国内外旅游人数 国内外旅游人数增长率 旅游总收入 旅游总收入增长率 临近效应综合得分 星级以上宾馆综合得分 公路密度 森林覆盖率 金融深化度 万人医疗机构数 产业集聚度 旅游宣传 旅游收入增长率/GDP增长率 旅游收入在 GDP中所占比重 财政收入 表1 旅游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的说明如下:1、旅游业的供给条件反映了一个地区旅游资源禀赋和提供旅游服务的能力。旅游资源禀赋与当地景区的数量及质量有关, 质量由星级来衡量, 从而来构建一个以星级加权的数量指标(星级代表的权重由专家打分法确定), 即星级景区综合得分。提供旅游服务的能力由当地旅行社数和导游人数来来衡量。2、旅游业的需求条件包括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现实需求与绝对数有关, 用国内外旅游人数和旅游总收入两个指标来衡量。潜在需求反映的是现实需求的一种趋势, 用国内外旅游人数增长率和旅游收入增长率两个指标来衡量。3、环境因素反映了一个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支持能力, 包括旅游业相关与支持性产业以及地理环境。相关与支持性产业包括餐饮业、交通运输业、金融、医疗等, 因此选取星级以上宾馆综合得分(处理方式与星级景区综合得分相同)、公路密度、金融深化度(地区年末金融机构贷款余额/ GDP)、万人医疗机构数四个指标。由于旅游业的特殊性, 旅游业的发展还与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相关, 因此选取森林覆盖率、临近效应综合得分(省内相邻州市星级景区综合得分与相邻外省、直辖市以固定权重加权的数量相加的值)两个指标。4、产业的组织管理包括产业的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 用产业集聚度(星级景区综合得分/ 地区国土面积)、旅游宣传(根据专家打分法来确定)、旅游收入增长率/ GDP增长率来衡量。5、政府在地区旅游业的发展中也起着重要作用。政府作用的大

 2011.

 0817城市探索小由旅游业在地区经济中的地位及政府的财政支持能力决定, 因此选取旅游收入在GDP中所占比重、地方财政收入两个指标。( 二 )

 数 据 的 来 源本文数据主要来源于《2010湖北统计年鉴》、湖北统计局、湖北各州市2009年统计公报及各州市旅游局官方网站。二、“ 五力” 主成分的提取及分析( 一 )

 主 成 分 分 析 原 理主成分分析的基本思想是变量的降维, 即将原来众多的具有一定相关性的变量重新组合成一组新的相互无关的综合变量来代替原来的变量, 从而将注意力集中于各次观测中具有较大变异的那些变量, 对各次观测中变化不大的变量, 可视为常数处理而加以舍弃, 从而降低了所考虑问题中变量的维数[ 10]。(二)“ 五力” 主成分的综合得分与排序“ 五力” 中各主成分提取情况如表2所示: 主成分个数 累计贡献率 供给条件 1 89.43%

 需求条件 2 92.78%

 环境因素 3 92.33%

 产业组织管理

  3 100%

 政府 2 100%

 湖北省各州市“ 五力” 综合得分与排序如表3所示:表2 主成分提取州市 武汉 黄石 十堰 宜昌 襄樊 鄂州 孝感 荆州 黄冈 咸宁 随州 恩施 仙桃 天门 潜江 荆门 供给条件 4.8(1)

 - 0.47(8)

 0.63(3)

 2.96(2)

 0.24(4)

 - 0.87(12)

 - 0.62(11)

 - 0.35(7)

 - 0.19(5)

 - 0.5(9)

 - 1.08(13)

 - 0.22(6)

 - 1.18(14)

 - 1.3(16)

 - 1.27(15)

 - 0.58(10)

 需求条件 3.33(1)

 - 0.35(11) - 0.01(3) - 0.03(4) - 0.14(7) - 0.44(15) - 0.26(9) - 0.39(13) - 0.25(8) - 0.11(5) - 0.37(12) - 0.49(16) 0.36(2) - 0.12(6) - 0.43(14) - 0.31(10) 环境因素 2.68(1)

 - 0.09(9)

 0.19(5)

 0.93(2)

 0.23(4)

 - 0.7(13)

 - 0.24(10)

 - 0.07(8)

 - 0.3(11)

 0.05(6)

 - 0.35(12)

 0.64(3)

 - 0.73(14)

 - 1.18(16)

 - 1.09(15)

 0.02(7)

 产业组织管理 1.45(2) 0.37(4) - 0.18(10) 1.54(1) 0.14(5) 0.73(3) - 0.38(11) 0.011(6) - 0.49(13)

 0.006(7)

 - 0.72(14)

 - 0.16(9)

 - 0.81(15)

 - 0.06(8)

 - 1(16)

 - 0.44(12)

 政府 3.06(1)

 - 0.3(12)

 0.37(3)

 0.39(2)

 - 0.13(7)

 - 0.42(13)

 - 0.23(9)

 - 0.28(11)

 - 0.22(8)

 - 0.07(5)

 - 0.1(6)

 0.28(4)

 - 0.65(14)

 - 0.75(15)

 - 0.77(16)

 - 0.24(10)

 ( 三 )

 结 果 分 析根据旅游业竞争力五大影响因素的主成分载荷矩阵, 主成分综合得分以及排名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供给条件与当地旅游资源的数量、质量以及经济发展情况密切相关。通过比较可以发现武汉、宜昌、十堰、襄樊的供给条件处于各州市的前列。旅游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很大程度上是由当地的自然、历史文化条件决定的, 如武汉的黄鹤楼以及咸宁的温泉, 但也与后天的开发密切相关, 如宜昌的三峡大坝景区。当地经济发展情况则是影响提供旅游服务的重要因素, 如咸宁旅游资源比较丰裕, 星级景区综合得分排在各州市的第5位, 但受制于当地经济发展的情况, 其提供旅游服务的能力较差, 在16州市中供给条件仅排在第9位。2、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共同决定了一个地区的需求条件。通过比较可以发现武汉、仙桃、十堰、宜昌的需求条件处于各州市的前列。有的州市虽然现实需求不大, 但是潜在需求很大, 综合需求条件较好, 如仙桃, 国内外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在各州市中都仅排在14位, 但是其旅游总收入增长率达到90% 以上, 排名第2, 旅游人数增长率为78.45% , 排名第1, 其综合需求条件排名第2。3、环境因素由地区经济发展情况及其所处的地理环境决定。通过比较可以发现武汉、宜昌、恩施、襄樊的环境因素处于各州市的前列。在16个州市中武汉经济发展情况最好, 相关与支持性产业健全,公路密度、星级以上宾馆综合得分等指标在各州市中摇摇领先, 游客在进行旅游的同时可以充分享受到各种与旅游相关的服务。恩施由于所处的地理环境, 与省内旅游资源丰裕的宜昌相邻, 同时还与重庆市、湖南省接壤, 可以充分发挥临近效应, 吸引更多的游客。4、产业组织管理在整体上影响一个地区的旅游业发展。通过比较可以发现宜昌、武汉、鄂州、黄石的产业组织管理处于各州市的前列。黄石的旅游宣传做得很好, 其中一点就是利用影片《黄石的孩子》为黄石的旅游业做宣传。黄石的旅游收入增长率/ GDP增长率较高, 达到4. 14, 说明黄石旅游业的发展情况优于地区产业的平均发展水平。鄂州的产业集聚度很高, 接近12% , 遥遥领先于平均水平, 位于各州市第1。表3 湖北16州市“ 五力” 主成分综合得分与排序注:表3中括号内的数据为16州市在各因素中的排序。5、政府对旅游业的影响由政府促进旅游业发展的能力和动机决定。通过比较可以发现, 武汉、宜昌、十堰、恩施的政府对旅游业发展支持力度处于各州市的前列。武汉的财政收入在各州市中遥遥领先, 政府促进旅游业发展的能力强; 十堰、恩施、武汉的旅游业收入在GDP中所占比重高, 都达到11%以上, 政府促进旅游业发展的动机强烈。三、基于DEA- DA模型的旅游业竞争力分析(一)DE A- DA模型原理州市 武汉 黄石 十堰 宜昌 襄樊 鄂州 孝感 荆州 黄冈 咸宁 随州 恩施 仙桃 天门 潜江 荆门 初始分组 1 2 1 1 1 2 1 1 2 1 2 1 2 2 2 2 第一次判别 1 交叉 交叉 1 交叉 2 交叉 交叉 2 交叉 2 交叉 2 2 2 2 第二次判别 1 2 1 1 1 2 2 2 2 1 2 1 2 2 2 2 排名 1 9 6 2 3 13 10 8 11 5 12 4 14 16 15 7 表3 DEA- DA模型第一次分析过程

 2011.

 0818城市探索DEA-DA模型由日本运筹学家T. Sueyoshi 于1999年首先提出[11], 该模型结合了数据包络分析(DEA)和判别分析(DA)的特点, 形成了以“ 最小化误判个数” 为原理的一种新型判别方法[ 12]。(二)DE A- DA 模型的判别结果通过“ 五力” 主成分的提取以及湖北省各州市“ 五力” 综合得分分析, 我们先主观的将湖北省各州市旅游业竞争力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包括武汉、十堰、宜昌、襄樊、孝感、荆州、咸宁、恩施。第二层次包括黄石、鄂州、黄冈、随州、仙桃、天门、潜江、荆门。随后用DEA- DA模型进行判别和排序, 具体分析过程见表3。通过对湖北省各州市旅游业竞争力“ 五力“ 主成分综合得分进行聚类分析后发现, 各州市旅游业竞争力分为三类最为合适, 因此在用DEA- DA模型把湖北省各州市旅游业竞争力分为两个层次之后我们再次进行两个层次的组内判别。在用DEA- DA模型进行组内判别时发现,第一次层次可以再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的具体分析过程见表4。), 第二个层次组内差异太小, 只能分为一个层次。表4 DEA- DA模型第二次分析过程州市 武汉 十堰 宜昌 襄樊 咸宁 恩施 初次分组 1 2 1 2 2 2 第一次判别 1 交叉 1 交叉 2 2 第二次判别 1 2 1 1 2 2 排名 1 6 2 3 5 4 ( 三 )

 结 果 分 析根据DEA- DA模型分类判别的结果, 可以将湖北省16州市旅游业竞争力强弱分为三个集团。第一集团包括武汉、宜昌、襄樊, 旅游业竞争力强。三个州市的旅游资源都比较丰裕, 经济发展情况好, 环境因素、产业组织管理、政府三个因素主成分综合得分都较高。但需要指出的是, 襄樊的供给条件虽然在各州市中排名第4, 但与武汉、宜昌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可能会导致发展后劲不足。宜昌、襄樊的潜在需求条件不足, 需进一步改善。第二集团包括恩施、咸宁、十堰, 旅游业竞争力较强。三个州市的旅游资源较丰富, 旅游业发展的潜力大。但是, 三个州市经济发展情况一般, 相关及支持性的产业不完善, 环境因素与第一集团相比较差。此外, 产业的组织管理与第一集团相比也有较大差距, 需要进一步提高产业集聚度和加强宣传力度。第三集团包括荆门、荆州、黄石、孝感、黄冈、随州、鄂州、仙桃、潜江、天门, 旅游业竞争力弱。这类州市旅游业的供给条件一般较差, 要提高旅游业的竞争力需要加强对旅游景区的开发。此外, 也要着眼于地区经济发...

篇六:湖北旅游经济发展研究

省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研究

  -- ——湖北省第二次经济普查分析研究资料之十二

  [ 内容提要] 旅行产业是世界范畴内迅速进展的一个新兴产业, 被称为无烟工业、无形贸易,具有关联度高、污染少、增收潜力大、进展前景好的产业特点。湖北省正处于工业化进展的中期时期,这为旅行产业化的进展提供了产业支撑;湖北省素有 “ 九省通衢 ” 之称,国家实施的 “ 中部崛起 ” 战略,使 得湖北区位优势更加明显;湖北省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源远流长的文化,是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适宜的产业契机、良好的政策环境、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文化资源,为湖北旅行产业进展打下了坚实基础。文章对湖北省旅行产业进展规模、结构、布局、效益进行分析,剖析咨询题,提出计策,给有关领导和有关部门提供参考。

 一、湖北省旅行产业的进展现状及要紧特点

 (一)旅行产业规模持续扩大

 一是从绝对增长量来看,湖北省旅行产业近十年来(除 2003 年受非典阻碍外),国内旅行人数、国内旅行收入、入境旅行人数、外汇收入四项均保持了逐年增长。湖北省 2000 年接待国内旅行人数 5478 万人次,国内旅行收入 270.31 亿元,2009 年接待国内旅行人数 15065.18 万人次,国内旅行收入 969.63 亿元,分别是 2000 年的 2.75 和 3.59 倍;2000 年接待入境旅行人数 450805 人次,外汇收入 14572.13 万美元,2009 年接待入境旅行人数 1334634 人次,外汇收入 51020.22 万美元,分别是 2000 年的 2.96 和 3.50 倍(详见表 1)。

 表 1

 湖北省 2000-2009 年旅行人数、收入情形统计 年份 国内旅行人数

 (万人次)

 国内旅行收入(亿元)

 入境旅行人数(人次)

 外汇收入

 (万美元)

 2000 5478 270.31

 450805 14572.13

 2001 6064 337.18

 667818 20075.16

 2002 6670 384.24

 1024312 28390.95

 2003 5684 331.60

 405214 13626.93

 2004 6849 394.22

 611859 19240.41

 2005 7630 450.76

 825700 27636.30

 2006 8459.78 514.24

 1055752 32000.38

 2007 10134.53 609.40

 1318179 41264.00

 2008 11678.26 713.43

 1187549 44255.31

 2009 15065.18 969.63

 1334634 51020.22

 数据来源:《湖北统计年鉴》(2009)、《湖北旅行统计便览》(2010)

 二是从旅行总收入占地区 GDP 的比重来看,2003 年以来,全省坚持在7%左右,到 2009 年,那个数值达到 7.83%,在通过六年稳固进展后,有加速启动的迹象。近十年来,除 2003 年受非典阻碍旅行收入下降外,旅行业的年平均增长速度远超过了地区 GDP 的年平均增幅。2009 年,全省旅行总收入达到历史新高 1004.48 亿元,突破千亿元大关,比 2008 年增长 35.0%(详见表 2)。可见,湖北省旅行产业正进入稳步进展的快车道,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显突出。

 表 2

 湖北省 2000-2009 年旅行收入指标 年份 旅行总收入 相当于全省 亿元 比上年增长(%)

 GDP(%)

 三产增加值(%)

 2000 282.26

 14.2 7.96

 19.52

 2001 353.64

 25.3 9.11

 21.91

 2002 407.52

 15.2 9.67

 22.69

 2003 342.77

 -15.9 7.20

 17.11

 2004 410.00

 19.6 7.28

 17.88

 2005 473.15

 15.4 7.26

 18.00

 2006 539.74

 14.1 7.12

 17.55

 2007 640.87

 18.7 6.94

 16.49

 2008 744.19

 16.1 6.57

 16.22

 2009 1004.48

 35.0 7.83

 20.06

 数据来源:《湖北统计年鉴》(2009)、《湖北旅行统计便览》(2010)

 (二)旅行设施、项目逐步完善

 十一五期间,湖北省旅行项目不但数量增加,在质量上也有所提升,配套设施逐步完善。2009 年,全省旅行社达到 886 家,其中出境旅行组团社 25 家;全省星级饭店 602 家,其中五星级 11 家,四星级 60 家,三星级226 家,二星级 282 家,一星级 23 家,总客房 52586 间,总床位 96476 张;长江星级游船 18 条,其中五星级 6 条、四星级 6 条、三星级 2 条、其他 4条。

 全省 A 级景区 189 家,较 2006 年的 99 家,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其中5A 级 2 家、4A 级 57 家、3A 级 71 家、2A 级 55 家、1A 级 4 家。形成了一批在国内外具有一定阻碍力的旅行景区和名品。

 工农业旅行示范店有 66 家,其中工业点 11 家,农业点 55 家;国家级23 家。全省取得导游资格证人员 15767 人,上岗导游 10500 人。

 (三)旅行产业空间布局渐趋合理

 湖北省随着“两圈一带”战略的实施,旅行产业区域布局出现出高度集中性和以大代小的良好势头。

 武汉都市圈是以武汉为中心,包括孝感、黄冈、咸宁、黄石、鄂州、仙桃、天门、潜江等市。2009 年,武汉都市圈旅行总收入达到 665.64 亿元,占全省比重的 66.27%,超过了一半还多,显示出武汉都市圈在全省旅行产业的首要地位和作用。同时,武汉作为核心,充分带动了圈内周边都市旅行产业的飞速进展,咸宁、黄石、仙桃、天门、潜江旅行总收入同比增长 66.7%、44.3%、90.4%、96.0%、55.3%,均高于武汉市 36.1%的增长幅度(详见表 3)。

 鄂西生态文化旅行圈是湖北省自 2008 年以来着力打造的旅行区,该区地域包括襄樊、荆州、宜昌、十堰、荆门、随州、恩施和神农架等市(州、林区)。2009 年,鄂西生态文化旅行圈旅行总收入达到 338.79 亿元,占全省

 比重的 33.73%,从统计数据来看,除十堰保持了较好的增长势头外,荆门、随州、神农架旅行总收入同比增长 38.4%、44.3%、63.3%(详见表 3),已成长为圈内新的旅行增长极。

 表 3

 2009 年各市州旅行总人数、总收入 都市 旅行总人数 旅行总收入 万人次 比上年增长(%)

 占全省

 比重(%)

 亿元 比上年增长(%)

 占全省

 比重(%)

 全省 15198.64

 28.8 100 1004.48

 35.0 100

 武汉都市圈 9357.50

 - 61.57

 665.64

 - 66.27

 武汉市 6426.89

 37.7 42.29

 508.65

 36.1 50.64

 孝感市 644.80

 26.6 4.24

 37.73

 29.6 3.76

 黄冈市 668.87

 29.6 4.40

 34.54

 22.5 3.44

 咸宁市 716.77

 27.8 4.72

 34.11

 66.7 3.40

 黄石市 518.41

 21.3 3.41

 26.92

 44.3 2.68

 鄂州市 213.05

 31.1 1.40

 13.14

 24.4 1.31

 仙桃市 88.44

 78.5 0.58

 5.74

 90.4 0.57

 天门市 42.02

 42.8 0.28

 2.45

 96.0 0.24

 潜江市 38.25

 30.2 0.25

 2.36

 55.3 0.23

 鄂西生态文化旅行圈 5841.13

 - 38.43

 338.79

 - 33.73

 宜昌市 1214.71

 22.4 7.99

 78.45

 20.5 7.81

 十堰市 1132.93

 21.9 7.45

 64.41

 49.4 6.41

 襄樊市 997.17

 21.1 6.56

 62.01

 29.7 6.17

 荆州市 652.14

 15.0 4.29

 35.20

 10.8 3.50

 恩施州 526.00

 11.8 3.46

 32.54

 24.3 3.24

 荆门市 663.60

 21.9 4.37

 30.28

 38.4 3.01

 随州市 482.89

 21.0 3.18

 26.87

 44.3 2.68

 神农架 171.69

 41.9 1.13

 9.03

 63.3 0.90

 数据来源:《湖北统计年鉴》(2009)、《湖北旅行统计便览》(2010)

 (四)入境旅行逐步回暖

 2009 年湖北旅行市场总体出现出稳步向上的进展态势。湖北国内旅行在国家拉动内需、刺激消费的政策环境下,取得了大幅度增长,而入境旅行则经历了由逐月下降到探底回升的变化过程。要紧表现为,入境旅行人数探底回升,外汇收入连续增长。2008 年全省入境旅行市场在经历了金融

 危机的严肃考查后,2009 年出现出入境旅行人数、旅行收入双增长的良好局面。全年接待海外入境旅行者 133.46 万人次,同比增长 12.4%;实现旅行外汇收入 5.10 亿美元,同比增长 15.3%。

 从国外客源增长情形看,欧洲、美洲、大洋洲回暖迹象明显,同比增幅分别为 7.0%、14.3%、11.5%,亚洲、非洲连续了 2008 年的态势,分别有 9.1%和 88.1%的增幅(详见表 4)。从国外客源构成情形看,欧洲、亚洲各占约三分之一,亚、非洲游客所占比重分别由 2006 年的 24.07%、0.27%提升至 31.77%和 0.67%,成为了入境旅行市场增长的亮点所在。

 表 4

 2009 年国际旅行客源分布(按地区分组)

 客源地 排名 绝对数(人次)

 占外国人比重(%)

 比上年增长(%)

 欧洲 1 397716 39.08

 7.0 亚洲 2 323292 31.77

 9.1 美洲 3 211136 20.75

 14.3 大洋洲 4 70279 6.91

 11.5 其它 5 8384 0.82

 14.3 非洲 6 6813 0.67

 88.1 数据来源:《湖北旅行统计便览》(2010)

 (五)黄金周旅行项目日益成熟

 从 1999 年,国家按照当时的人民消费低迷状况,决定采取黄金周休假制度开始,到现在的十年时刻,黄金周旅行项目日益成熟。2009 年,全省春节黄金周接待人数和旅行收入分别为 385.74 万人次、10.71 亿元,同比增长 38.8%和 31.6%;“十一”黄金周接待人数和旅行收入分别为 1038.92 万人次、30.07 亿元,同比增长 23.3%和 47.9%。这充分讲明随着国内经济的进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持续提升,国内旅行具有宽敞的市场前景和内在需求,仍旧是刺激国内居民消费,促进经济进展的重要领域。

 二、湖北省旅行产业存在的咨询题

 (一)旅行区域拓展滞后,与其他旅行强省差距明显

 一是客源规模相对偏小。2009 年,湖北省国内游客人数在全国排名第10 位,国内旅行收入在全国排名第 11 位;入境游客人数在全国排名第 15位,入境旅行收入在全国排名第 18 位。以湖北为旅行目的地的消费者群体进展滞后,旅行人数和旅行收入都处在中游地位,落后于旅行发达省份(详见表 5)。客源规模偏小,人均消费水平偏低,使得总需求带动不足,阻碍了湖北旅行的进展。

 表 5

 2009 年我国部分省份旅行人数和收入情形对比

  省份

  旅行指标 湖北省 湖南省 四川省 浙江省 广东省 江苏省 国内游客

 (亿人次)

 1.5

 1.6

 2.2

 2.4

 3.5

 2.9

 国内旅行收入(亿元)

 969.6

 1053.5

 1452.8

 2423.5

 2383.5

 3449.5

 入境游客

 (万人次)

 133.5

 130.9

 85.0

 570.6

 2747.8

 556.8

 入境旅行收入(亿美元)

 5.1

 6.7

 2.9

 32.2

 100.3

 40.2

 数据来源:湖北旅行统计便览(2010)

 二是客源构成比例不合理。要紧表现为:国内旅行客源分布上,2009年,湖北省国内旅行客源以中南地区为主,占 63.57%,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等经济发达地区所占比重较小,这直截了当导致了消费水平偏低,经济效益不高;国际旅行客源分布上,外国人占 76.25%,港澳台同胞占 23.75%,但在人均停留时刻上,均不足 2 天,这使得湖北尽管在入境游客人数上多于湖南,但在入境旅行收入上却是不及邻省,留客难是湖北旅行应该摸索的咨询题。

 (二)旅行开发体制不够完善,机制不活约束产业化提升

 第一,从治理体制上看,一是旅行行业的主管部门缺乏更有效的治理手段,跨行政区划的资源开发部门缺乏有效整合,与园林、文化、交通、信息等部门缺乏内部和谐机制;二是旅行企业治理体制缺乏现代企业治理手段,企业竞争能力较弱。

 其次,从思维方式和运行模式上看,缺乏创新机制。一是在新产品的开发上,受传统思维定式阻碍多,对市场的了解少;二是在新市场的开拓方面,缺乏投入、引入机制,使得湖北旅行进展的步伐相对滞后。

 (三)旅行产业结构仍不平稳

 从 2009 年旅行产业各项目的统计数据来看(详见表 6),全省旅行产业结构仍不平稳。

 一是交通、住宿、餐饮所占比重大大高于景区游玩、娱乐的比重。在国内旅行收入项目中,交通、住宿、餐饮所占比重之和为 51.54%,比景区游玩、娱乐所占比重 17.61%高出大约 34 个百分点。那个差距在入境旅行收入项目中更为明显,达到了约 52%。旅行的核心部门——景区游玩的收入比重偏低,在各项目中排在第五或第六位。

 二是购物对旅行收入增长的奉献率相对较高,但与旅行发达省市 30%的水平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与世界旅行发达国家和地区 50%-70%的水平相距甚远。在国内旅行收入项目中,购物所占比重为 21.43%;在入境旅行收入项目中,购物所占比重为 18.30%。

 表 6

 2009 年湖北省旅行收入项目构成 项目 国内旅行 入境旅行 收入总额(亿元)

 比上年增长(%)

 比重(%)

 收入总额(万美元)

 比上年增长(%)

 比重(%)

 总计:

 969.63 35.9 100 51020.22 15.3 100 一、长途交通 165.81

 43.8 17.10

 21275.43

 16.1 41.70

 1、民航 65.75

 71.3 6.78

 8724.46

 23.2 17.10

 2、铁路 55.56

 8.9 5.73

 4540.80

 4.7 8.90

 3、汽车 41.30

 74.9 4.26

 2602.03

 167.3 5.10

 4、轮船 3.20

 40.4 0.33

 5408.14

 8.8 10.60

 二、住宿 170.85

 26.1 17.62

 5459.16

 4.5 10.70

 三、餐饮 163.09

 13.2 16.82

 4336.72

 19.5 8.50

 四、景区游玩 117.23

 31.1 12.09

 2091.83

 35.1 4.10

 五、娱乐 53.52

 97.4 5.52

 2551.01

 44.1 5.00

 六、购物 207.79

 44.5 21.43

 9336.70

 16.6 18.30

 七、市内交通 22.98

 71.4 2.37

 1377.55

 24.5 2.70

 八、邮电通讯 7.08

 41.9 0.73

 1020.40

 -11.3 2.00

 九、其它 61.28

 53.4 6.32

 3571.42

 2.2 7.00

 数据来源:《湖北旅行统计便览》(2010)

 (四)旅行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一是交通优势度不高。全省公路覆盖密度已接近于旅行强省浙江、广东的水平,但全省不同区域的旅行交通状况差距较大,交通咨询题仍是湖北旅行进展的瓶颈之一。入境游方面,国际航班少,游客进出武汉不得不选择转机;国内游方面,许多重点景区可进入性差,使湖北旅行“游短旅长”,旅行者时刻、金钞票、精力支出较大。

 二是邮电通信、银行、信息网络等服务设施仍有待完善。服务设施的不完善给游客出行带来不便,缩短了游客在景点的停留时刻,降低了游客的中意度。

 (五)精品名牌效应拉动不足,产业核心竞争力有待提升

 旅行地进展...

篇七:湖北旅游经济发展研究

理工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湖北旅游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姓名:

 邓学龙 申请学位级别:

 硕士 专业:

 产业经济学 指导教师:

 刘树林 20040401

 壁堡型三查兰堡圭兰篓堡塞 Ab s t r a c t

 As o n e o f t h e ma i n e c o n o mi c g r o wt h p o i n t s , t o u r i s mi n d u s t r y d e v e l o p s v e r y q u i c k l y i n Hu b e i p r o v i n c e a s we l l a s i n C h i n a i n r e c e n t y e a r s . I n 2 00 2 , t h e d o me s t i c t 。

 u r i s mr e v e nu e i n Hu b e i i s 3 8 4 0 0 mi l l i o n Yu a u . whi l e t h e i n -b o un d t o u r i s mr e v e n u e i s 2 8 4 mi l l i o n d o l l a r s . i nc r e a s i n g1 4 %a n d 4 1 . 4 %r e s p e c t i v e l y B u t c o mp a r i n gwi t h t h e t o u r i s md e v e l o p e d p r o v i n c e s a nd r e g i o n s , Hu b e i , a p r o v i n c e wi t h a b u n d a nt t o u r i s mr e s o u r c e s h a s d i s p r o p o r t i o n a t e a nl o u n t o f t o u r i s me c on o mi c p r o f i t s . I n o r d e r t o f i n d o u t t h e r e a s o n o f f a l l i n g b e hi n d a n d r e s o l v e t h e p r o b l e ms a r i s i n g f r o m d e v e l o p i n g t o u r i s mi nd u s t r y , a l l a n a l y s i s o f Hu b e i t o u r i s mi ndu s t r y mu s t b e ma d e .

 Ad o p t i ng S WO T a n a l y s i s ma t r i x , t r a ns p l a n t i n g ma na g e me nt f ra me i n t o t h e i n d u s t r i a l e c o n o mi c s a n d c o mb i ni n g t o u r i s mwi 也t h e e c o n o mi cs . t h i s i s s u e t r y t o ma k e a n o v e r a l l a n a l y s i s o l " 1 t h e i n ne r a n d o u t e r f a c t o r s a f f e c t in g t h e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Hu b e i t o u r i s mi n d u s t r y , a n d p u t f o r wa r d t h e p o l i c y i mp l i c a t i o n a n d s ug g e s t i on s . T h i s p a p e r f a l l s i n t o 4 c h a p t e r s ; C h a p t e r i i nt r o d u c e s t h e b a c k g r o u n d a n d me a n i n g so f d o i n g t h i s p a p e r . t h e r e s e a r c h me t h o d wi 也a n t i c i p a t e d t a rg e t .

 C h a p t e r 2 d i S C US S e S t h e e c o D o mi c . s o c i a I a nd e nv i r o n me n t a le f f e c t o f Hu b e i t o u r i s mi n d u s t r y . T o ur i s mi nd u s t r y i s a c o mp o u n d e d i nd u s t r y , whi c h s u p p l i e s s e r v i c e g o o d s t o t h e c o ns u me r s r e l y i ng o nt o u r i s m1 r e s o u r c e s a n d i n f r a st r u c t u r e s . T o u r i s m i n d u s t r y i n v o l v e s ma n y i nd u s t r i e s , n e a r l y a l l t h e t h i r d i n d u s t r y a n d p a r t o f th e f i r s t a n d s e c o n d i n d us t r y . S o t h e i n d u s t r i a l l i n k a g e e f f e c t s a r e i mp o r t a n t a n d c o n s id e r a b l e ,

 i n d u s t r i a l s p r e a d e f f e c t s a r e e no r mo u s , i t c a l 2 p r o d u c e gr e a t p ul l i ng e f f e c t s , Q u o t i ng r e l a t i v e s t a t i s t i c s , t h i s p a p e r c e r t i f i e s t he p u l l i n g e f f e c t s . I na d d i t i o nt o e c o n o mi c i n f l u e nc e , t o u r i s mi n d u s t r y a l s o c a np r o d u c e b e n e f i c i a l i n f l u en c e o n s o c i e t y a n d e n v i r o nme nt . I t c a l l p r o mo t e t h e o p e n i ng t o t h e o u t s i d e wo r l d , p r omo t e t h e c u l t u r e & b u s i n e s s e x c h a n g e s , i n c r e a s e r e s i d e n t s ’l i v i n g q u a l i Vy , a n d s t r e n g t h e ne n vi r o n ma n t a l p r o t e c t i o nc o ns c i o u s n e ss e t c .

 C h a p t e r 3 a n a l y z e t h e f a c t o mt h a t i mp e d e a n d p us h 、 t h e d e v e l o p i n g o f t o u r i smi n d u s t r y i n Hu b a l p r o v i n c e b a s i n g o n SWO T a r t a l y s . s ma 口i x, t h e s e f a c t o r s i n c l ud e p o l it i c a l , e c o n o mi c ,

 s o c i a l a n d c u l t u r a l f a c t o r s . T h i s c h a p t e r ma i n l y a n a l y s e s o p p o r t un i t i es } t h r e a t s , s t r e n g t h s a n d we a k n e s s e s o f Hu b e i t o u r i s mi n d u s t r y f r o mt h e a s p e c t s o f i n s t i t u t i o n , e co n o my , s o c i e t N n

 武汉理工大学l 彝. L 学位论文 i n d u s t r y 酬i c y , i n d u s t r y o r g a n i z a t i o na n d e a t e r p r i s e ma n a g e me n t .

 C h a p t e r 4 g i v e s t h e p o l i c y i mp l i c a t i o n a n d s u g g e s t i o ns o f d ev e l o p i ng Hu b e i t o u r i s mi n d u s t ry .

 Ke y wo r d s :

 Hu b e i t o u r i s mi n d u s t r y , S WO T a l i a l y s i s me t h o d , d e v e l o p me n t , p o li c y i mp l i c a t i o n

 武汉埋工j =学颤士学位沧空 第章导论 1 . 1 研究背景及意义 从1 9 世纪4 0 年代近代旅游产业诞生开始, 特别是进入2 0 世纪6 0 年代鞋后,

 世界旅游产业发展迅速, 已成为当今世界最大和增长品快的产业。

 中国旅游业 自土世纪∞年代班来迅猛发展, 成为中国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的、

 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

 …世界旅游维织预测, 到2 0 2 0 年, 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 旅游馨的地, 接待旅游者人数1 3 7 1 0 万人次, 将占世界市场份额的8 6 %。

 。

 这一 良好的市场需求与产业前景给全国各地带来了誊大的诱惑, 许多地区政府都希 望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分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不约而同地将旅游产业作为本地区 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或支柱产业。

 自1 9 9 6 年湖北省人民政府明确提出将旅游产业侔为全省圉民经济和社会发 展的支柱产业以来, 全省旅游产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旅游产业结构本身 不断 得到调整和优化。

 旅游产业对湖北区域经济程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已得到广泛 认同, 并显示出对国民经济相关产业的巨大带动功能和拉动作用。

 旅游产业B 成为全省嗣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并正在成为各地区经济结构调整的战醋重点。

 纵观全省旅游发展历程, 近年来在各地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些新 现象、 薪目 题, 需要我们加以研究, 找出解决斡办法。

 如旅游资源开发过热、

 低效率重复建设依然存在; 旅游资源能否实行买断经营? 各地争办旅游节, 究 竟效果又如何呢? 民营资本加大进入旅游业的步伐, 从原来投资国内旅行社到 现在进军国际社, 甚至投资机场建设, 这是否说明旅游的社会化投融资体系顺 畅呢? 伴随着旅游市场的开放, 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已属微剥的旅行社行业出 现了旅游联台体这一新的组织形态, 铯们大都昙花~现, 究竟是什么原因? 湖 北省又怎样由旅游资源的大省向旅游资源的强省转变, 怎样由旅游中转地转变 为旅游目的地? 这些都值得我们去仔细认真思考, 找出答案耪对策。

 我国有部 分学者已开始对这些阅题进行专题研究, 同时对旅游产业结鞫豹优化进行理论 探讨。

 但这些研究仍局限于旅游产业内部、 旅游地域系统内部或旅游产业的某 些方面, 缺乏更深入的理论根基、 更宽广的视野及更系统、 更综合的研究。

 本 4 本文以后车加说明。

 旅游业和旅游产业均指同一概念。

 。资抖来源:

 世羿旅游组织(1 9 9 6 )

 武攫脞工x 学颤I :

 学盥论文 文试图从彩响和制约湖北旅游产业发展的内外部因素的分析入手, 揭示出旅游 产业内外部环境变化的一般规律, 并据此预测它在未来的发展和变化趋势, 在 此基础土, 为政府和企业提供相应的对策建议。

 1 . 2 研究方法及预期的目标 1 . 2 . 1 问题的研究方法 本文以S WO T 分析法为基本框架, 对湖北旅游产业的外部机会与威胁, 内 部的优势与劣势进行了 分析。

 在具体的分析过程中, 利用产业经济学的有关理 论对湖北旅游产业的市场结构、 产业类型及关联产业进行分析研究; 利用微观经 济学、 市场营销的有关理论对市场供求进行了分析; 利用战略管理的有关理论对 湖北旅游产业的发展对策进行研究。

 1 . 2 . 2 本文预期的目标 (1 )

 揭示出湖北旅游产业内井部影响因素对产业发展的影响 (2 )

 湖北省政府如何营造有利的外部因素以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 (3 )

 湖北旅游企业自 身如何根据自 己的优势和劣势, 制定出既符合外部环 境要求, 又促进自身发展的战略决策。

 1 。

 3 SWO T分析食绍 S WO T 分析法(模型)

 就是将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各种主要内部优势因 素(S t r e n g t h s )

 、 弱点因素(We a k n e s s e s )

 、 外部机会因素( O p p o r t u n i ti e s )

 和威 胁因素(1 1 1 r 。

 啦)

 . 通过调查罗列出来, 并依照矩阵形式排列, 然后运用系统分 析的思想, 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析, 从中得出一系列相应的结论(如 对策等)

 。

 这种研究方法最早是由美国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史提勒( S t e i n e r )

 于8 0 年代初提出来的, 基在为项目 开发、 企业营销等重大投资机决策进行系统 的分析论证。

 运用这个方法, 有利于对研究对象所处情景进行全面、 系统、 准 确的研究, 有助于制定发展战略和计划, 以及与之相应的发展计划或对策。

 其 步骤一般为:

 2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S WO T 分析框架 (1 )

 分析环境因素 运用各种调查研究方法, 分析出组织所处的各种环境因素, 即外部环境因 素和内部能力因素。

 外部环境因素包括机会因素和威胁因素, 它们是步} 部环境 对组织的发震直接有影响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属于客观因素, 一般归属为经济 的、 政治的、 社会的、 人口 的、 产品和服务的、 技术的、 市场的、 竞争的等不 同范畴:

 内部环境因素包括优势因素和劣势因素, 它们是组织在其发展中自身 存在的积极和消极因素, 属主动因素, 一般归类为管理的、 组织的、 经营的、

 财务的、 销售的、 人力资源的等不同范畴。

 在调查分析这些因素时, 不仅要考 虑到组织的历史与现状, 丽且更要考虑组织的未来发展。

 (2 )

 构造S WO T 矩阵 将调查得出的备种因素根据轻重缓急或影响程度等排序方式, 构造S WO T 矩阵。

 在此过程中, 将那些对组织发展有直接的、 重要的、 大量的、 迫切的、

 久远的影响因素优先排列出来, 而将那些问接的、 次要的、 少许的、 不急的、

 短暂的影响因素排列在后面。

 (3 )

 制定行动计划 在完成环境因素分析和S WO T 矩阵的构造后, 便可以制定出相应的行动计 划。

 制定计划的基本思路是:

 发挥优势因素, 克服弱点因素, 利用机会因素, 化 解威胁翟索; 考怨过去, 立足当前, 着眼未来。

 运用系统分析的综合分析方法,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将排列与考虑的各种环境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组合, 得出一系列组织未来发 展的可选择对策。

 这些对策包括:

 最小与最小对策(wT 对策)

 , 即考虑弱点因素和威胁因素, 目 的是努力使这 些因素都趋于最小。

 最小与最大对策(wo 对策1 , 即着重考虑弱点因素和机会因素, 目 韵是努力 使弱点趋于最小, 使机会趋于最大。

 最大与最小对簧(S T 对策)

 , 即着重考虑优势因素和威胁因素, 目 的是努力使 优势因素趋于最大, 使威胁因素趋于最小。

 最大与最大对策(s o 对策)

 , 即若重考虑优势因素和机会因素, 目 的在于努力 使这两种因素都趋于最大。

 wT 对策是一种最为悲观的对策, 处在最困难的情况下不得不采取的对 策; WO 对策和s T 对策是一种苦乐参半的对策, 处在一般情况下采取的对策; S O 对 策是一种最理想的对策, 处在最为顺畅的情况f 十分乐于采取的对策。

 S WO T 分析的结果视不同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目 的有不同的称谓。

 在战略研究 中称作战略计划I 在发展研究中称作发展对策; 在市场研究中称作市场对策; 在管 理咨询中称作管理对策等。

 4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2 章旅游产业在湖北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2 . 1 旅游产业的概念界定 2 。

 1 . 1 旅游活动与旅游产业 旅游是~项内容丰富、 形式多样、 涉及面广的社会经济现象, 是人类社会 的一种短期性的生活方式。

 旅游以其自身的本质属性而从一般的社会活动中脱 颖而出, 受到社会的广泛参与。

 构成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是旅游的主体一一旅游者; 旅游的客体一一旅游 资源; 旅游的媒介一一旅游业。

 主体、 客体和媒介三者相互依存, 相互制约, 紧 密结合, 构成旅游活动的整体一一‘人类生活的高级消费形式, 并产生经济效盏 和社会效益。

 (1 )

 旅游活动的主体是旅游者。

 由于旅游是一种消费, 也是一种享受, 因 此, 旅游者也是消费者。

 但是, 旅游者却不同于一般消费者(顾客)

 , 而是有其自 身的条件和消费需求。

 (2 )

 旅游资源是构成旅游活动的客体, 是旅游的吸引物, 也是旅游业赖以 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条件。

 旅游资源在旅游活动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它为旅游者提供不可或缺的物质资料和精神资料, 具有享受、 参与和审美等价 值。

 旅游资源既不同于一般资源, 又具有一般资源的有用性, 可以经过开发形 成满足旅游消费的商品而产生经济价值。

 因此, 任何一个旅游接待罾(地诸5 得依 赖于丰富丽具特色的旅游资源, 才能持续不断地吸引旅游者前来参观游览, 否 则, 旅游业也就会衰败下去。

 (3 )

 有了 旅游者和旅游资源, 还不足以构成完美的旅游活动, 要使旅游活 动顺利开展, 在旅游者与旅游资源( 观赏对象)

 之间必须架起联系的桥梁, 这就是 旅游媒介。

 旅游媒介是由旅游设施和各种专业人才构成的能为旅游活动提供各种服务 的整个服务体系。

 旅游设施包括旅游基础设施和旅祷服务设施。

 如道路、 桥粱、

 机场、 车站、 码头、 供水供电系统以及邮政电讯系统, 它是赢接或间接为发展 旅游业提供基础条件的公共设施:

 而旅游服务设施是指专门为旅游活动服务的 基本设施和设备, 如宾馆、 餐厅、 娱乐场所、 旅游购物商场、 旅游班机和旅游 汽车等。

 因此, 旅游媒介实际上是由许多直接和间接为旅游服务的企业和各种 5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专业人才组成的服务体系。

 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建设为满足旅游者需求提供了可 能; 而旅游服务体系的建立为利用和发挥旅游资源的效用创造" 『必要条件, 并通 过一定的旅游经济体制和旅游政策的实施, 为旅游活动提供服务而实现其经济 效益和社会效益, 这就是一个国家f 地区)

 的旅游业。

 综上分析, 可以为旅游产业下这样的定义:

 旅游产业是~个以旅游资源为 依托, 以旅游设施为条件, 为旅游者提供服务的综合性产业。

 根据该定义, 可 知旅游资源、 旅游设施和旅游服务是旅游产业经营管理的三大要素。

 2 1 . 2 旅游产韭的边界及产业特性 旅游产业涉及的行业相当广泛, 几乎涉及到第三产业中所有的行业以及第 一、 二产业中的部分行业。

 在这众多的行业中, 有些行业完全依赖旅游活动而 存在, 如旅行社业、 旅馆业、 旅游景点业等; 有些则是没有旅游活动仍可继续 存在, 但企业规模会缩小, 如交通、 通讯、 商业饮食、 文化娱乐、 金融保险业 等行业。

 圈此. 旅游产业的外延边界为旅行社业、 旅馆业、 旅游景点业的全部,

 交通业、 通讯业、 商业饮食业、 文化娱乐业、 金融保险业的等行业为游客提供 服务的部分(我国由于金融保险业欠发达, 为游客提供的服务量很小, 基本上 可省略)

 。

 这样, 从行业与旅游产业相关程度的大小来看, 依次应是旅行社业、

 旅游景点业、 旅馆业、 客运业、 餐饮业、 商业和文化娱乐业, 涵盖了 游、 住、

 行、 吃、 购、 娱旅游六要素。

 世界旅游组织( WT O )

 ( 1 9 9 5 )

 曾经建议用“旅游活动国际标准分类( S I C T A ,

 S t a nd a r d I nt e r n a t i o na l C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 o f T o u r i s t Ac t i v Ry )”将旅游活动划分为完全 属于旅游产业的...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