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疫情防控 >

新冠疫情以来中美货物贸易的变与不变9篇

新冠疫情以来中美货物贸易的变与不变9篇新冠疫情以来中美货物贸易的变与不变 1后疫情时代全球贸易格局新变化与应对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全球贸易格局出现诸多新变化,以中国为代表的亚太地区份额上升,贸易数字化加快发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冠疫情以来中美货物贸易的变与不变9篇,供大家参考。

新冠疫情以来中美货物贸易的变与不变9篇

篇一:新冠疫情以来中美货物贸易的变与不变

后疫情时代全球贸易格局新变化与应对 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全球贸易格局出现诸多新变化,以中国为代表的亚太地区份额上升,贸易数字化加快发展,欧盟出台碳关税政策,中美经贸关系有所缓和。展望后疫情时代,全球贸易将稳定增长,贸易区域化进一步增强,贸易数字化进程加快,中国在贸易数字化方面表现将更加突出,碳中和碳关税影响高碳贸易品的出口竞争力,同时也有助于带动新能源产品、低碳产品贸易增长。

 一、新冠疫情以来全球贸易格局诸多新变化 从贸易增长来看,由于新冠疫情冲击、全球经济负增长和供应链紧张,2020 年全球贸易大幅收缩。2021 年以来,随着全球经济复苏,国际贸易快速回暖。从区域格局来看,区域内贸易一体化趋势增强,亚洲尤其是中国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持续提升。从贸易形式来看,跨境电商、数字服务贸易等数字化贸易蓬勃发展。

 (一)疫情冲击下全球贸易“一波三折”,全球供需缺口带动亚太贸易占比显著提升 从贸易增长来看,在疫情冲击下,2020 年多国采取社交隔离、经济封锁等政策影响经济增长,全球经济萎缩 4.3%,发达经济体萎缩 5.6%,发展中国家萎缩 2.5%1 。经济活动减少带来全球贸易萎缩,2020 年全球贸易萎缩 9%。其中,2020 年上半年贸易萎缩 15%,下半年贸易增长开始反弹,四季度环比增速达到 8%2 ,这主要由于中国、东南亚等地区疫情控制较好、供应链修复,替代效应带动出口大幅增长,促进全球贸易增速反弹。2021 年以来,在疫情缓和、全球经济复苏下,需求回升带动国际贸易较快增速,货物贸易超过疫情暴发前的峰值3 。由此可见,随着疫情缓和与经济复苏,全球贸易正持续恢复并超过疫情前水平。

 1

 联合国《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

 2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

 3

 2021 年 10 月 4 日,世界贸易组织《贸易统计及展望》报告。

 mNuMrMqPxOnNyRqOqRrNtR8OaObRoMpPtRpOkPqRoPlOmNsP8OnMrOuOnNoQxNpOtO

 2 2021 年第 63 期(总第 386 期)

 从区域结构来看,以中国为主导的亚太地区贸易表现突出。2020 年,亚洲货物出口额占全球货物贸易总额的 40.8%(2019 年为 38.9%),超过欧洲货物出口的全球占比(39.8%),出口份额首次位居第一(图1);同时,2020年亚太经合组织货物出口占全球的 54.8%,也创下新高。中国作为亚太出口的主要引擎,2020 年全年出口增长3.62%,出口占全球总出口的份额达到14.7%,创历史新高。2021年上半年,中国出口保持高增长,占全球出口的份额为 14.6%4 ;下半年以来,中国出口增速虽有所放缓,但仍保持较高水平。

 图 1:主要地区货物出口额占全球贸易的比重

 资料来源:WTO,中国银行研究院 图 2:中国出口额和累计同比增速

 资料来源:Wind,中国银行研究院

 4

 数据来源:WTO。

 宏观观察

  2021 年第 63 期(总第 386 期)

 3 (二)全球化依赖度高的行业备受冲击,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调整强化贸易区域化趋势 近20年来,全球贸易区域化不断发展,形成了东亚、欧洲、北美三大区域性生产网络体系,区域内部贸易依赖度不断提升。截止 2019 年,东亚-太平洋板块中 55%的对外贸易发生在本区域内,欧洲-中亚板块 65%的对外贸易发生在本区域内(表 1),可见全球三大生产板块的内部循环在逐步增强。新冠疫情冲击下,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展现出其脆弱的一面。一是亚太、欧洲和北美三大全球生产网络的供应链和生产出现断裂、暂停和大幅减少,对深度参与全球化分工、产业复杂度高、供应链较长、依赖全球物流网络的行业影响深远,带来关键产品及零部件供应紧张。比如,东南亚在全球芯片封装测试市场的占有率约27%,其中马来西亚的全球份额就占约13%,全球约50 家半导体巨头在马来西亚设立了芯片封装测试工厂,带动其成为全球半导体产品第7 大出口国。然而,2021 年 2 季度以来受疫情反复影响,马来西亚芯片工厂生产线开工不足,加重了全球芯片短缺。

 二是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调整,影响贸易区域化发展进程。短期内各国对东亚-太平洋地区出口商品的依赖加深,也使更多国家意识到供应链安全的重要性,更加重视平衡产业链供应链的效率和安全问题。比如,美、日、法等国提供资金支持本国产业链从其他国家回流,数据显示 2020 年已有 2%的在华美国企业将部分供应链迁至美国,12%的企业已将产业链迁至其他地区5 。可见,疫情以来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调整,带动全球价值链从垂直一体化分工向区域化分工协作转变。

 表 1:2019 年全球价值链三大中心区域的相互依赖度

 东亚/太平洋 欧洲/中亚 北美 东亚/太平洋 55% 20% 12% 欧洲/中亚 17% 65% 8% 北美 24% 23% 39%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

 5

 《上海美国商会 2021 年中国商业报告》。

 4 2021 年第 63 期(总第 386 期)

 (三)全球贸易数字化快速发展 疫情之下,相关封锁措施和贸易中断改变了传统贸易形态,促使企业加快转向数字化运营,加速了全球贸易数字化发展。一是全球贸易数字化转型加快,贸易形态更加多样化。疫情促进了互联网、大数据与传统外贸产业相结合,提高了交易撮合、报关和通关的线上化水平,并通过大数据分析促进了外贸企业精准营销、定制化设计。同时,传统货物贸易数字化发展带来跨境电商等贸易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据世贸组织(WTO)统计,2020 年全球货物贸易总额下降了 5.3%,但全球 B2C 跨境电商贸易额不降反升,从 2018 年的 6500 亿美元左右增长到 2020 年的约 1 万亿美元,年均增长约 30%(图 3)。其中,中国在全球跨境电商中处于领先地位,2020 年贸易额为2800 亿美元左右,占全球比重达 28%左右。

 图 3:全球 B2C 跨境电商交易额及其增长率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中国银行研究院 二是全球数字服务贸易快速发展,国际分布不均衡。疫情也加速了服务贸易数字化进程,带动远程教育和医疗、线上金融业务、协同办公、社交媒体等数字服务贸易增长,同时涵盖研发、设计、监测、维修的生产性外包服务贸易也进一步发展。2020年全球数字服务贸易出口高达 31900 多亿美元,占全球服务贸易总额的比重由 2010 年的 47.3%上升至 2020 年的 52%,2020 年全球数字服务贸易出口对全球服务贸易出口增

 宏观观察

  2021 年第 63 期(总第 386 期)

 5 长的贡献率高达 98.3%6 。从结构来看,发达国家在全球数字服务贸易中占据突出优势,远高于发展中经济体、转型经济体数字服务贸易的全球比重。2019 年,发达经济体、发展中经济体和转型经济体数字服务出口的全球占比分别为76.1%、22.6%和1.3%(图4)。

 图 4:2019 年分经济体数字服务贸易和服务贸易的国际市场占比情况

  资料来源:联合国贸发会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三是中国数字服务贸易快速发展,连续 3 年实现贸易顺差。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图5),带动电子、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等数字服务贸易不断增长(图6)。2020 年中国数字服务贸易规模达到 2947.6 亿美元,较 2011 年翻了一番;年平均增速达到 6.7%,高于我国同期货物贸易增速(2.7%)和服务贸易增速(4.4%)。同时,我国数字服务贸易连续实现顺差,数字服务贸易净出口从 2011 年的逆差 148.2 亿美元逐渐转为顺差,2018 年到 2020 年连续 3 年实现顺差。2020 年,我国数字服务贸易顺差为 147.7 亿美元,贸易竞争力指数(净出口与进出口总值之比)为 5%,数字服务贸易规模在 105 个国家中的排名从 2019 年的第 7 上升至第 5 名,十年来首次跻身全球前五,也是前五位中唯一的发展中国家。

 6

 数据来源: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

 2.2%

 1.3%

 服务贸易 数字服务贸易

 6 2021 年第 63 期(总第 386 期)

 图 5: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情况

 资料来源:中国信通院,中国银行研究院 图 6:电子信息服务出口占比不断上升

  资料来源:Wind,中国银行研究院 (四)全球碳达峰碳中和步伐加快,欧美碳关税影响全球贸易 2020 年中国、美国、欧盟、日本等纷纷提出碳中和目标,并在降低碳排放、增加

 宏观观察

  2021 年第 63 期(总第 386 期)

 7 清洁能源使用方面加大政策力度。2021 年 7 月,欧盟提出一揽子应对气候变化方案,并将设立“碳边界调整机制”,对来自碳排放限制相对宽松的国家或地区的进口商品征税或出售碳排放许可证,涉及钢铁、水泥、电力和铝等高碳强度商品,对这类商品内嵌的碳排放量进行收费。同时,美国也计划从2024年开始对未明显降低碳排放的国家征收惩罚性碳关税,征税对象涵盖石油、天然气、钢铁、水泥、铝制品等,适用于美国约 12%的进口商品。可见,碳关税正在成为影响国际贸易环境和发展格局不可忽视的因素,这将冲击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导致高碳产品出口国贸易成本的上升,造成不同碳排放强度贸易国的竞争优势变化,影响各国出口。同时这也将倒逼高碳产品出口国加快贸易低碳转型,构建绿色贸易体系。

 (五)中美贸易恢复性增长,贸易关系出现缓和迹象

 疫情暴发前,中美经贸摩擦严重冲击中国外贸增长,2018 年至 2019 年,中国出口同比增速从9.9%(以美元计)下降至0.5%。同时经贸摩擦也带来部分外资和产业向东南亚等地区转移。然而,新冠疫情以来,中美贸易关系出现新变化。一是中美贸易呈恢复性增长。2020 年中美经贸摩擦并未缓解、特朗普政府还对中国发起病毒溯源舆论战,中美政治关系仍然十分紧张。而在贸易领域,中国对美国出口却呈现恢复性增长。2020 年中国对美国出口 4518 亿美元,同比增长 7.9%;同时据美国统计,2020 年中国商品占美国进口商品总量的 19%,占比居首位。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疫情下美国防疫物资短缺,居家办公和生活用品需求增长,在供给紧张情况下不得不大量进口中国产品。2021 年 1 月-10 月,受美国经济恢复、供需缺口较大等要素影响,中国对美国出口累计同比增长31.7%,中美贸易延续增长态势(图7)。二是中美经贸争端出现缓和迹象。2021 年 6 月以来,两国高层领导在经贸领域多次进行沟通,10 月 4 日,美国贸易代表戴琪首次阐述美国对华贸易政策主张,指出中美停止贸易并不现实,中美经贸不应“脱钩”而是要“再挂钩”。

 8 2021 年第 63 期(总第 386 期)

 图 7:中国对美国出口累计同比及贸易顺差规模

 资料来源:Wind,中国银行研究院 二、后疫情时代全球贸易格局发展新趋势 后疫情时代,随着全球经济复苏和需求进一步回升,全球贸易将保持稳定,但增速将有所放缓。同时,部分国家经历供应链中断后更加强调产业链安全,未来产业链调整、区域贸易合作增多将强化贸易区域化发展趋势。疫情带动了外贸数字化,未来全球数字贸易将继续增长、结构逐步优化。碳关税成为影响国际贸易格局的重要变量,可能削弱我国出口竞争优势,或将发达国家低碳技术优势转变为产业和贸易竞争优势。中美经贸关系仍面临政治博弈、产业打压、关税争议等不确定性。

 (一)全球供应链本地化和区域贸易协定增加,国际贸易区域化进一步增强 区域贸易协定不断强化贸易区域化。后疫情时代,大国博弈、贸易保护主义将使经贸问题进一步泛政治化,不同国家主导建立的区域贸易协定,将密切区域内经贸联系,或削弱与他国的经贸关系。2018 年以来,美日欧主导的 CPTPP、EPA、USMCA 等超大规模、跨区域的自贸区协定相继生效,并呈现出高标准、全方位、广覆盖以及强排

 宏观观察

  2021 年第 63 期(总第 386 期)

 9 他性的特征。2020年11月RCEP协定签订,涵盖东亚、东盟在内的15个区域成员国,协定生效后将实现区域内 90%以上货物贸易零关税,逐步实现区域贸易一体化。在诸多区域经贸协定框架下,预计全球贸易格局将逐步形成东亚太平洋、欧洲和北美三大贸易板块“三足鼎立”之势,贸易板块内部相互投资和继续扩大贸易,区域产业链协作水平提升,区域贸易网络将更加密集。RCEP 协定签署后,中国与各成员国的贸易额快速增长。2021 年一季度,中国与 14 个 RCEP 成员国合计贸易额达 2.67 万亿元,同比增长 22.9%,占中国外贸进出口总值的 31.5%。

 (二)全球贸易数字化进程加快,发展中国家数字服务贸易份额将有所提升 后疫情时代,贸易数字化将持续发展,较早推进贸易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的国家将有力改变贸易模式、贸易对象和贸易结构,从而吸引多样化消费群体、减少贸易中间环节、降低成本,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数字经济基础较好的国家将占据贸易数字化领先地位。传统货物贸易数字化离不开大型数字平台的载体作用,比如亚马逊、eBay、淘宝、京东、Shopee 等,能够跨越地理空间便捷、高效地进行贸易。同时,贸易数字化也需要B2C、C2C的高效支付结算体系,以及数字化海关、智慧物流体系从而实现货物运输流通高效透明、可追溯化。目前中国、美国拥有规模领先的电商平台,中国持续提升海关数...

篇二:新冠疫情以来中美货物贸易的变与不变

20 年第 5 期No. 5, 2020华 南 师 范 大 学 学 报 ( 社 会 科 学 版)JOURNAL OF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2020 年 9 月Sep. 2020作者简介:

 陈继勇, 湖北应城人, 武汉大学美国加拿大经济研究所教授, 中国美国经济学会会长;杨格, 广东韶关人, 武汉大学美国加拿大经济研究所博士研究生。收稿日期:

 2020-06-23基金项目:

 国 家 社 会 科 学 基 金 重 大 项 目 “ ‘ 一 带 一 路’ 相 关 国 家 贸 易 竞 争 与 互 补 关 系 研 究”(16ZDA039); 武汉大学自主科研项目 (人文社会科学)、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 “新冠疫情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2020YJ032)新冠疫情与中美经贸关系重塑陈继勇, 杨 格【摘

 要】

 在中美贸易战尚未结束的背景下,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 (本文简称新冠疫情)

 的世界蔓延, 不但使全球经济遭到巨大破坏, 还进一步影响到中美两国经贸关系的发展。

 中美应对疫情的态度和手段的差异, 加剧了两国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冲突。

 在美国企图遏制中国的经济和科技发展、 防止被中国赶超的背景下, 美国国内的 “中美脱钩论” 再度甚嚣尘上, 对中美两国经贸关系的健康发展造成极大的危害。

 新冠疫情使得中美两国之间的战略博弈加剧且经济 “脱钩” 的风险急剧上升, 但同时中国在中美战略博弈中的自信也因为对疫情的有效控制而有所提升。

 中国需要在增强自身实力的同时与美国加强沟通与合作, 一起寻找出一条能让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大国和平共存、 竞争合作、 互利共赢的相处之路。【关 键 词】

 中美经贸关系 新冠疫情 中美脱钩 中美贸易战 中美战略博弈 竞争性合作【中图分类号】

 F752.7;F12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455(2020)05-0048-09

 自特朗普上任以来, 美国官方对经济全球化的态度发生了巨大逆转, 在贸易政策上表现出明显的保护主义与单边主义倾向。

 在 “使美国再次伟大” 和 “美国优先” 这两个口号的指引下, 为获取更多的贸易利益、 转嫁国内矛盾以及遏制竞争对手的发展 [1-4] , 美国挑起了与包括中国在内的多个国家的贸易摩擦。

 与中国的贸易摩擦在中美双方不断互增关税的过程中升级为贸易战, 使世界范围内众多跨国企业和普通消费者的利益都遭到无谓的损失, 全球贸易秩序受到严峻挑战, 世界经济复苏受阻。在经过漫长又艰苦的谈判后, 中美双方在农业、 知识产权保护、 金融服务等多个领域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于 2020 年 1 月 15 日签订了第一阶段经贸协议, 实现了中美贸易战的 “临时停火”, 部分缓解了对全球经济造成的压力, 稳定了投资者的预期。

 但是从长期来看, 中美之间存在的问题并非单纯的经济和贸易问题, 即使短期可能偃旗息鼓,长期仍有在其他方面被激化的可能。2019 年年底爆发并在全球蔓延的新冠疫情是对世界各国造成巨大负面影响的 “黑天鹅” 事件。

 特别是对刚刚经历过贸易战的中国和美国来说, 应对疫情的态度和手段的差异进一步加剧了两国在意识形态领域的矛盾。

 在美国企图遏制中国的经济和科技发展、 防止被中国赶超的背景下, 美国国内 “中美脱钩论” 再度甚嚣尘上, 对中美两· 8 4 ·

 国经贸关系的健康发展造成极大的危害。

 中国外交部长王毅指出, 美国的一些政治势力正在绑架中美关系, 试图将中美关系推向所谓的 “新冷战”[5]。

 本文通过对比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中美两国所采取的主要应对措施, 探讨截至目前阶段中美抗疫效果不同的主要原因, 并进一步分析新冠疫情对中美两国经贸关系的影响。

 在中美贸易战和新冠疫情叠加的背景下, 中美两国不断突显的客观差异和主观矛盾使得两国的关系出现重塑, 两国之间加强版的战略博弈已无可避免。

 中国需要在增强自身实力的同时与美国加强沟通与合作, 一起寻找出一条能让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大国和平共存、竞争合作、 互利共赢的相处之路。一、 新冠疫情下中美不同的抗疫举措和效果(一)

 中国的应对措施与效果在新冠疫情爆发之初, 由于对新出现的病毒的流行病学特征缺乏足够了解, 在其还未表现出更大的危险性时, 出于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社会恐慌和其他代价的考虑, 中国没有采取最严厉的措施。

 不过很快中国政府便改变了对新冠病毒的态度, 做出最坏的打算, 及时果断地采取了一系列有力的行动。

 最终在经历了两个月全面且严格的防疫管控后, 中国于 2020 年 3 月初基本控制住新冠疫情。在防疫措施上, 中国政府的主要举措是对武汉进行封城管理、 建立方舱医院和实行全国性居家隔离。

 首先, 由于武汉是国内疫情爆发的初始地点, 对武汉进行封城管理可以切断病毒的传播途径, 遏制疫情向别的省市蔓延, 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LiJinghua 等使用 5 种模型对新冠病毒的基本繁殖数 (R0)

 ① 进行了估算, 发现在武汉封城之后, 疫情的蔓延速度明显降低, 证明了封城决策的合理性 [6] 。

 其次, 新建 “火神山” 和 “雷神山” 医院, 征集体育馆、 学校宿舍和宾馆作为方舱医院, 集中收治在核酸检测中表现为阳性但实际症状不明显的轻症病人, 一方面可以缓解医疗资源的紧张问题, 另一方面可以杜绝轻症病人在家隔离的隐患, 防止家族式聚集发病和疫情的社区传播。

 最后, 在全国范围实行居家隔离, 特别是强制与确诊患者有过密切接触的人、经停疫区的人员以及发热患者进行为期 14 天的居家隔离或集中隔离, 禁止普通人群的非必要的自由流动, 最大限度地减少易受感染人群与已感染却未检测患者或无症状感染者之间的接触, 从根本上防止病毒的传播。

 同时, 对轻症患者 “应收尽收” 的政策也能保证全国大部分地区的居家隔离时间和严格程度被尽可能降低。

 当绝大部分甚至全部确诊患者得到检测、 追踪和隔离之后, 新冠疫情即可得到控制。

 Pan An 等在分析了武汉疫情的数据后发现, 新冠病毒的传播速度在第一周大致保持不变, 但在中国实行集中隔离措施后大幅下降, 证明了居家隔离措施的有效性 [7] 。· 9 4 ·陈继勇, 杨 格:

 新冠疫情与中美经贸关系重塑① 基本繁殖数 (R0)

 可以被用来评估病毒的传染性和传播速度, 指在没有外力介入、 所有人都没有免疫力的情况下, 一个患者会把疾病传染给其他多少个人的平均数。

 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上, 面对新冠疫情给经济造成的沉重打击, 一方面, 中国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 对新冠肺炎患者进行医疗救治费用补助、 对一线医护工作人员的临时性工作进行补助; 及时对基层财政下达转移支付资金以支持地方切实做好保工资、保运转和保基本民生的 “三保” 工作; 对小微型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进行增值税减免、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企业进行税费减免、 对防疫补助收入免征个人所得税、 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保费以及降低企业电价气价等, 降低新冠疫情对个人生活和企业生产的负面影响。

 此外, 通过发行 “抗疫” 特别国债和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规模, 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发挥其杠杆作用, 扩大社会需求、 带动社会投资, 形成对中国经济的有力拉动。

 另一方面, 中国采取了结构性宽松的货币政策, 注重效率、 避免 “ 大水漫灌”, 运用降低存款准备金率、 降低利率以及再贷款、 再贴现等手段, 为市场注入流动性并使其保持在合理与充裕的水平, 支持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中小微型企业和服务业企业渡过因需求降低、 停工停产和供应链、 资金链断裂等而面临的难关。截至 2020 年 6 月 20 日, 中国大陆地区新冠疫情累计确诊 84 970 例, 累计死亡4 645例, 主要新增确诊病例为境外输入型。

 从每日新增确诊病例数上看, 该数据自 3月 1 日起降低到 200 人以内, 自 4 月 1 日起基本保持在 100 人以内, 自 4 月 23 日起基本控制在 10 人以内, 反映了中国的新冠疫情形势快速好转。

 由于中国在 3 月底已基本控制住新冠疫情, 4 月 8 日武汉顺利实现 “解封”, 中国的疫情防控进入外防输入、 内防反弹和推动复工复产阶段。

 虽然 6 月 11 日北京的疫情出现反弹且原因未知, 但此次北京对于疫情的处理与武汉初期相比有了很大进步, 能在第一时间进入战时状态, 中国有信心防止第二波疫情的扩散。据国家统计局网站公布的数据, 中国主要经济指标如工业增加值、 固定资产投资、服务业生产指数、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均在 2 月份出现严重恶化, 而后在 3、 4、 5月份显现出恢复和改善的势头, 反映了中国的工业、 投资、 服务业和消费在疫情得到控制后出现了积极的变化。

 但是在进出口贸易上, 由于海外疫情仍在持续, 中国的制造业新出口订单指数虽缓慢恢复, 但仍未回到荣枯线之上, 因此中国的进、 出口总值在未来仍存在进一步下降的可能。

 中国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下降 6. 8%, 考虑到中国多个经济指标出现向好的预期以及中国的复工复产工作稳步推进, 第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有望恢复正的增长。(二)

 美国的应对措施与现状当中国的新冠疫情日益严重并不得不考虑对武汉进行封城管理时, 远在美洲大陆的美国本土只出现了零星的确诊病例。

 虽然对当时的美国来说, 出现疫情大规模爆发的风险相对较低, 但考虑到目前医学界对该病毒的了解甚少, 美国采取了更为谨慎的行动, 即在世界卫生组织不建议对中国采取旅行和贸易限制的情况下, 毅然禁止到过中国的外国公民入境、 减少到中国的航班以及暂停所有的中国赴美签证。

 美国的强硬表现及其强大的医疗和科技实力, 使当时几乎所有人都深信美国能成功地将新冠疫情阻· 0 5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20 年第 5 期

 隔在美国之外, 然而, 其最终在累计确诊病例数和累计死亡病例数上均位于世界第一的结果让所有人都感到意外。美国早期的确采取了一些行动, 特别是美国疾控中心采取了一系列较为严格的措施降低疫情向美国传播的可能, 但是那些远远不够。

 由于美国不可能切断与所有国家的联系, 在世界多国都爆发疫情的背景下, 美国如果不采取其他阻断社区传播的措施,仍会面临本土疫情扩散的危险。

 此时最佳的做法是新增检测试剂、 下放检测权力、 扩大检测范围, 尽早发现与追踪潜在病例, 同时在全国范围实行居家隔离, 减少不必要的社交活动, 以避免交叉感染。

 中国与多个国家的实践也证明这么做是应对流行疾病的有效方法。

 但是, 在美国抗击疫情的过程中, 扩大检测直到 6 月初都未能实现, 全国范围居家隔离政策实行得太晚, 且在执行过程中遇到了极大阻力。

 同时, 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疫情爆发的早期阶段不但没有对新冠病毒予以足够的重视, 反而一直淡化美国疫情的存在与风险, 对其他部门和人民群众形成了错误的引导。

 直到疫情明显失控后, 特朗普才迟迟宣布美国进入 “国家紧急状态”, 释放出联邦政府全力抗击疫情的信号, 但为时过晚, 美国的经济和美国人民的生命健康都已遭到了巨大的伤害。由于早期过于自信和疏于防范, 美国因疫情死亡的人数激增, 为控制疫情的进一步恶化, 采取 “居家令” 限制民众非必要聚集活动的州不断增加, 美国的经济与社会生活出现大面积停摆, 大量工业和服务业企业受到重创, 美股短期经历四次熔断, 全国失业人数暴涨。

 为降低疫情对经济的影响, 美国采取了一系列有力的宏观调控政策,包括美联储前瞻性地将短期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降低为零、 “无限量” 量化宽松、 建立一系列紧急信贷机制等, 以增加金融系统的流动性和刺激经济活动。

 同时, 美国政府还批准了多个法案为抗击疫情提供资金支持, 通过向个人提供退税资金、 暂停部分消费税、 增加失业保险、 延长企业纳税期限等, 保障人民在疫情期间的生产与生活, 通过支持公共卫生系统和社会服务的发展, 扩大新冠病毒的检测能力与加快疫苗的研究,确保美国最终能够战胜疫情。截至 2020 年 6 月 20 日, 美国新冠疫情累计确诊 2 297 190 例, 累计死亡 121 407例。

 从累计确诊病例数看, 美国该数据于 3 月 27 日突破 10 万例, 成为全球第一, 而后4 月 10 日突破 50 万例, 5 月 16 日突破 150 万例, 6 月 8 日突破 200 万例; 从累计死亡病例数看, 美国该数据于 4 月 12 日成为全球第一, 而后 4 月 24 日突破 5 万例, 5 月 27日突破 10 万例 ① 。

 这反映了美国的疫情仍未得到有效控制, 且美国的检测规模与检测速度仍未跟上防疫需求。从经济数据上看, 美国 2020 年 4 月份消费者支出环比下降 13. 6%, 个人储蓄率飙· 1 5 ·陈继勇, 杨 格:

 新冠疫情与中美经贸关系重塑① 数据来源:

 百度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实时大数据报告, https:

 / / voice. baidu. com/ act/ ne-wpneumonia/ newpneumonia/ ? city =% E7% BE%8E% E5%9B% BD-% E7% BE%8E% E5%9B%BD。

 升至 33%, 后者相较于 2 月份的 8. 2%翻了约四倍 ① , 达到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的顶峰; 同时美国的失业率在 4 月份跃升至 14. 7% ② , 达到 20 世纪 40 年代以来的顶峰, 虽然在 5 月份有小幅下降, 但仍高达 13. 3%; 美国第一季度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同比下降5% ③ , 第二季度实际国内生产总值预期同比下降 11. 8% ④ , 反映了美国经济受疫情和抵抗疫情的限制政策的影响较为严重, 且由于疫情仍未见到拐点, 经济增长预期较为悲观。

 此外, 美国 4 月份的货物和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仅为 3 520 亿美元, 是 2010 年 5月以来的最低水平; 但贸易逆差达到 494 亿美元, 环比扩大了 16. 7%, 其中与中国的货物贸易逆差扩大了 90 亿美元 ⑤ , 说明在新冠疫情期间, 美国与中国的货物贸易联系有所加深。(三)

 中美抗疫举措和效果不同有深层次的原因中国和美国由于疫情的初始情况和经济、 政治背景不同, 在防疫策略上具有较大差异。

 中国早期面临的疫情更为严重, 且在经济实力和对大流行病的防范能力上弱于美国 ⑥ , 在控制疫情上比美国面临更多的困难。

 然而, 从现实中两国抗击疫情的效果来看, 中国在 3 月份基本控制住了国内的疫情, 而美国直到 5 月份都还没有见到疫情的拐点。

 中美两国在抗疫中的不同表现, 归根结底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政党制度不同; 国家目标不同; 中央与地方的治理关系不同。二、 新冠疫情对中美经贸关系的影...

篇三:新冠疫情以来中美货物贸易的变与不变

社会科学版2021 年第 3 期新冠疫情冲击下中美贸易摩擦的博弈分析∗万光彩   陈鑫鑫(安徽财经大学 金融学院,安徽 蚌埠 233000 )摘   要:美国特朗普政府发起的中美贸易战看起来是偶然事件,但是追溯中美两国在经济发展理念、公平价值观认知,以及两国处于全球价值链的差异来看,贸易摩擦又存在一定的必然性,加上新冠疫情的叠加影响,中美贸易的博弈成为我国政府必须面对的突出问题.运用不完美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分析中美贸易博弈的成本和预期收益,基于理性模型和实践经验得出:两国互增关税的贸易战最终结果是双输,中美双方只有达成合作才能实现共赢,新冠疫情进一步加剧了两国的战略博弈.中国应强化博弈意识,建立长中短期相结合的、动态的博弈策略,最大限度地消除中美贸易的不确定性,寻求可持续的合作发展.关键词:新冠疫情;中美贸易;博弈论;动态策略中图分类号:F7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G335X ( 2021 ) 03G0073G11DOI : 10. 16497 /j.cnki. 1672G335X. 202103007一、引言中美贸易关系自两国建立贸易关系以来就在摩擦和曲折中发展. 2001 年,中国加入 WTO 后,中美经贸关系进入黄金期,两国的双边贸易额也不断攀升至新台阶. 2001 — 2019 年,中国对美国的贸易出口额从 543 亿美元增长到 4187 亿美元,美国对中国的贸易出口额也从 262 亿美元增长到 1227 亿美元,与此同时贸易差额不断扩大,由 281 亿美元扩大到 2960 亿美元.由于美元的“特里芬难题”、美国制造业的空心化、中美两国处于全球价值链和产业链的不同地位,以及国际贸易统计方式差异等因素的影响,两国的贸易逆差逐步扩大,这是个长期存在的问题,是由全球价值链上两国的分工格局决定的,只要分工格局不变,则贸易不平衡的局面就不会改变. WTO 对公平贸易的界定也是在充分考虑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发展差异的基础上而提出的,利于国际贸易全球性发展,并不是针对某具体国家贸易往来的利益计算.特朗普政府认为现有的国际贸易治理秩序越来越不符合美国利益,抛弃了 WTO 中的基本原则,进而抛出了一种扭曲的、向美国绝对标准看齐的“公平”贸易观,并以此为依据对中国挑起贸易争端 .[ 1 ]中国秉持开放和经济发展全球化的理念,反对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基于对国际贸易秩序的遵守和对多边贸易理念的维护,必然对美国的贸易挑战进行反击.从 2018 年美国借由“ 301 调查”结果对中国加征不合理关税到 2020 年恢复对中国第三批排除清单中的部分商品加收 25% 关税,美国的制裁与中国的反制裁措施陆续制定并实施(见表 1 ).从两国的举措可以发现:第一,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论调”已经上升到“实践”层面,其为实现美国利益最大化践踏国际经贸规则对中国实施制裁措施;第二,中国虽不愿引发贸易摩擦,但面对美国不合理的制裁,为维护中国的自身利益采取了坚决反击的策略;第三,面对中国的强势贸易反击战略以及由此产生的两国贸易1∗ 收稿日期: 2021G01G13基金项目:安徽省高校学科 (专业 )拔尖人才学术资助项目(gxbjZD14 )作者简介:万光彩( 1972G  ),男,安徽霍山人,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主要从事货币理论与财政政策研究.网络首发时间:2021-05-16 11:04:22网络首发地址: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37.1407.C.20210512.1541.010.html

 2021 年第 3 期万光彩   陈鑫鑫:新冠疫情冲击下中美贸易摩擦的博弈分析状况变化,美国对中国策略逐渐由制裁转向有条件的合作.表 1 两国关税相关政策变动阶段 时间 美国关税政策 中国反制政策贸易摩擦初始阶段2018 年 6 月 15 日拟对 500 亿美元中国商品征收 25% 关税 拟对约 500 亿美元美国商品加征 25% 关税2018 年 7 月 6 日对 340 亿美元中国商品加征 25% 关税 对 340 亿美元美国商品加征 25% 关税2018 年 8 月 23 日对 160 亿美元中国商品征收 25% 关税 对约 160 亿美元美国商品征收 25% 关税贸易摩擦升级阶段2018 年 9 月 24 日对 2000 亿美元中国商品额外加征 10% 关税 对约 600 亿美元美国商品加征 10% 和 5% 关税2019 年 5 月 10 日对 2000 亿美元中国商品关税提升至 25%2019 年 6 月 1 日对 600 亿美元美国商品提高关税至 10% 、 20% 、25%2019 年 8 月 15 日拟对 3000 亿美元中国商品加征 10% 关税2019 年 8 月 23 日对约 750 亿美元美国商品加征 5% 、 10% 关税2019 年 8 月 28 日拟对 3000 亿美元中国商品关税提高至 15% ,对 2500 亿美元中国商品关税提高至 30%2019 年 9 月 11 日中国公布第一批对美加征关税商品第一次排除清单贸易摩擦缓和阶段2019 年 9 月 12 日推迟 2500 亿美元中国商品关税加征2020 年 1 月 15 日双方签署第一阶段经贸协议实现加征关税由升到降注:资料来源于中国外交部和中国商务部.在两国经贸关系剑拔弩张之际,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席卷全球,给各国经济带来冲击的同时也增加了中美经贸关系的敏感性及复杂性.一方面,新冠疫情的突然暴发导致两国经济下行,中国 2020 年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下降 6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