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在实施中的问题和对策8篇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在实施中的问题和对策8篇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在实施中的问题和对策 财政项目预算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周玉摘要:预算绩效评价是预算绩效管理的核心内容。事业单位开展预算绩效评价有利于提高部门预算编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在实施中的问题和对策8篇,供大家参考。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在实施中的问题和对策8篇

篇一: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在实施中的问题和对策

项目预算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周 玉摘要:预算绩效评价是预算绩效管理的核心内容。事业单位开展预算绩效评价有利于提高部门预算编制的精确性,督促其充分行使社会职能,提升财政资源配置效率。笔者以近几年 C 市基层事业单位预算绩效评价过程中积累的相关经验为依据,深入探讨绩效评价中面临的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善对策,以供参考。关键词: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绩效评价预算绩效评价是指财政专项资金项目实施完毕后,由财政部门、预算部门围绕年度专项资金计划,对照绩效目标、绩效指标及参考标准,运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对专项资金使用效率、效益和效果进行综合评判。预算绩效评价是检验国家政策方针落实情况的有力抓手,有利于促进事业单位提升预算管理水平,对政治、经济和社会有着深远影响。目前,C 市不少事业单位已完成预算绩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通过财政预算绩效管理信息系统上报单位预算绩效目标、季度执行跟踪,年度自评价及评价结果应用。本文通过实际工作经历展开讨论并提出合理化对策。一、绩效评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随着一系列预算绩效管理制度的不断出台完善,事业单位在预算绩效管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存在不少问题亟需改进。(一)绩效管理意识薄弱,单位自身缺乏配套的绩效评价制度目前不少事业单位绩效理念尚未牢固树立,重投入轻管理、重支出轻绩效,忽略财政资金的具体使用效果。很少有单位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配套的预算绩效评价制度,预算管理机制不健全,执行不够严格;绩效管理的广度和深度不足,绩效评价工作流于形式。(二)绩效评价指标设定不合理绩效目标是指财政预算资金计划在一定期限内达到的产出和效果,而绩效指标是对绩效目标的细化、量化描述,是开展绩效评价的标尺。现有绩效指标主要包括投入和管理类、产出类、效果类和满意度,其中产出类和效果类指标是针对预算单位生产运营特点和职能职责确定。第一,有的事业单位在设计绩效指标时不符合相关性、重性原则,指标设计形式化。比如采用“工作人员的数量”作为产出指标,关联度不够,因果关系不充分。还有的定量指标的佐证资料不便采集获得,缺乏详实的数据支撑。第二,绩效评价指标权重设计主观随意性大,单位可操纵空间大。指标的权重体现该指标在绩效评价体系中的重要程度。虽然现有绩效管理信息系统对绩效指标大类设置了固定分值,比如产出类总分值固定为 40 分,但这一大类下的具体下级指标权重可以人为改动,给预算单位留下了可操作空间。如果有的指标完成不好,单位可以人为调低该指标的权重,减少对评价结果的影响。第三,投入和管理类指标中资金节约率和资金使用率指标设计理念相违背。资金节约率与成本控制息息相关,是财政部门考核预算单位花钱的效率和效益的指标,以期花最少的钱,达到最好的效果。而现有财政部门相对重视资金使用率指标,重点把控预算执行进度,一般要求年底资金使用率达到 95%及以上,才能评为优秀等级。如果事业单位通过政府采购等方式或者受外界经济环境变化,如原材料价格下降等原因,导致运行成本下降,资金使用率指标就可能不达标,在绩效评价中被扣分。这势必会引导事业单位不倾向于节约资金,而是将本应能节约的资金调整用作其他项目支出,尽可能用尽预算金额,降低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第四,绩效指标设计、执行监控过程中缺乏历史参考值。现有预算绩效管理信息系统不能提取上年度实际完成值,绩效目标值的确定以预算年度标准为依据,缺乏历史参考值,不便纵向对比分析。这可能造成预算松弛或预算过度问题,即绩效目标值过低失去考核评价的引领作用或过高使被评价单位放弃努力。(三)资金预算科学性、精确性有待提高不少事业单位为向财政争取更多资金支持,在申报年度资金预算计划时,夸大用款需求,预算项目业务量虚高。如有的单位上报预算计划资金 10000 万元,财政批准预算资金为 3000 万元,年度实际支出 2800 万元,还剩有财政拨款结余资金。预算批复资金与实际支出资金基本相近,但编制的预算计划资金与实际支出差距较大,资金预算编制的科学性、精确性不高。(四)绩效评价结果未得到有效应用,奖惩制度不完善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主要有两个层面—— — 财政层面和单位层面。从财政部门来讲,原则上评价结果应作为预算单位资金安排的重要参考依据,对绩效评价好的,应优先考虑,财政政策适度倾斜。但在实际工作中对于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来说,因其自身有收入来源,预算资金安排基本上是“以收定支”模式,财政部门根据事业单位每年上报的收入计划安排预算资金,并没体现就绩效评价结果为优、肩负重大管理职能的事业单94。

 。. .。

 。

 位给予适度资金倾斜。从单位层面来讲,不少事业单位并未就绩效评价结果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完善制度,也未针对内部部门或人员实施奖励或惩罚。绩效评价结果得不到有效应用,严重影响了绩效评价的效果,失去绩效评价的导向作用。(五)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相分离,人才队伍建设有待加强绩效评价的归口管理部门一般是财务部门,其他业务部门参与程度不高,影响绩效评价效果体现。比如绩效指标中含有部分生产运营指标,由于专业知识有限,财务人员难以深入分析生产运营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无法充分挖掘指标变动背后深层次的原因,不能形成明确的评价结论。二、改善预算绩效评价问题的对策(一)树立全员绩效管理意识,健全绩效管理制度各预算单位是具体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责任主体,单位主要负责人应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统一部署,成立绩效评价工作领导小组,倡导单位内部各业务部门积极参与绩效评价,牢固树立全员绩效管理意识,压实责任,落实到人。各事业单位应及时建立健全与本单位配套的绩效评价流程制度,完善的管理制度能够避免执行结果的偏差,及时矫正不规范行为,明确职责和权限,促进各项工作流程良性循环。(二)科学合理设置绩效评价指标,夯实绩效评价基础第一,为了提高预算绩效目标编制质量,事业单位应加大对指标设计的重视程度,列入单位领导层的工作程序。在编制部门预算环节,应当围绕年度工作任务,参考往年的预算执行情况,充分论证、严格筛选,从数量、质量等多方面进行考虑,优先选取最具代表性、能直接全面反映单位产出和效益的指标,即 KPI,力求精简实用,尽可能量化,项目一旦确定就不要随意增减,同时佐证数据搜集要方便可取。第二,财政部门应在绩效指标设计过程中有效发挥指导和监督作用。可以采取委托公共绩效评价协会、邀请专家等方式对各单位上报的绩效目标进行审核论证,提出合理化建议。还可以要求预算单位在上报预算目标时同步上报指标权重分配,避免后期评价过程中单位自由修改权重。第三,财政部门在制度设计上应鼓励成本节约。将资金节约率设定为必选指标,同步考核单位的资金控制和成本节约两方面内容。对资金未使用完成的单位开展精细化管理,有效区分,如果确因成本节约引起的,应给予鼓励。第四,完善绩效评价信息化建设。持续优化预算绩效管理信息系统功能,使其能够提取项目历史实际完成值作为参考标准,在此基础上合理设置下一年度绩效指标值并逐年提高标准,充分发挥预算绩效管理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引导作用。(三)充分论证、精确测算项目匹配资金事业单位在编制项目预算资金时,要严格按照年度预算目标进行编制,对项目支出预算做出较为精准的测算,让财政下拨资金更精确,实现业务量与资金安排的匹配,尽量减少或避免各个子项目之间资金的调剂使用。(四)强化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完善奖惩机制财政部门应完善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相挂钩的激励约束机制。将绩效评价结果、整改计划或落实情况作为下一年度绩效目标审核、预算编审的前置条件,真正体现奖优罚劣导向,督促相关责任单位加强管理,限期整改。事业单位应提高对绩效评价结果的重视程度,对评价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研究制定整改方案,积极向财政部门报送相关材料,落实整改意见,避免后期出现相同问题。同时制定强有力的奖惩措施,通过分析绩效评价结果,给予相关责任部门或人员一定的奖励或惩罚,调动各部门工作的积极性,为将绩效评价结果落到实处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证。(五)探索“业务、财务相融合”的工作模式,培养专业人才队伍事业单位应积极探索业务管理与财务管理充分融合的工作模式。各相关业务部门负责确定具体项目明细和资金测算,预期取得的效果以及形成的实物工作量。财务部门负责收集、统计各业务部门资金需求,根据以往年度实际支出情况以及预算年度工作重点编制预算目标、开展绩效执行监控和绩效评价。此外,财务人员自身专业素质过硬也是保证预算绩效评价工作顺利开展的必要条件。财务人员应积极参与财政部门、行业协会等机构组织的业务培训,不断学习预算绩效管理方面的新制度新要求、财政预算绩效管理信息系统填报方法,掌握信息技术,年度结束后对绩效评价资料及时整理归档。不断加强与单位业务部门的联系,参与业务管理,既要懂财务,又要懂业务,做一个“业财融合”的专业人员。三、结束语事业单位应提高对预算绩效评价工作的重视程度,转变思想观念,从“要我做绩效”到“我要做绩效”,深入贯彻“花钱必问效,无效便问责”的绩效理念,不断改进绩效评价工作方式,提供完善的公共服务,促进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参考文献:[1]潘力维,吴懿容.财政项目绩效评价管理探讨—— — 以测绘事业单位为例[J]. 科技经济导刊,2020,28(14):175-176.[2]王静,段茂尧.第三方机构对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效果评估与改善建议[J].中国注册会计师,2020(5):92-96.[3]赵昆华.公益性事业单位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初步探析[J].财经界,2020(2):122-123.(作者单位:常州市排水管理处)95。

 。. .。

 。

篇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在实施中的问题和对策

19.05 下 当代会计4理论探索家; (2)能够熟练将财务理论与实务操作相结合,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会计人员更应该拥有扎实的基础,才能更好地引导人工智能,把它从“零和博弈”转变为“完全合作”; (3)应精通税收筹划、内部控制、预算与决策等与财务会计相关各领域的专业知识,同时,对经济走势、金融市场有敏锐的洞察力;(4)能从大局上把握整个企业的资金运作情况,重视企业现金流的健康,关注企业投资回报率,重视风险控制和资金的利用效率; (5)具备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通过整理相关的财务数据并结合市场分析,对企业的下一步战略部署提出前瞻性意见; (6)优化资本运用,企业的目的是盈利,财务工作的最终目的就是辅助企业高效运营,优化资本运用。3.3  全面提高财务信息系统的科学性和安全性人工智能时代给中小企业财务工作带来较多变化,也对企业的信息系统提出更高要求。这就要求中小企业根据财务工作的创新需求,完善自身财务信息系统和架构,以更好地实现人工智能对企业财务工作的促进作用。3.3.1  完善财务信息系统,充分使用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的普及和运用,使得企业传统的财务软件或是财务系统不再符合要求,中小企业需要根据人工智能时代财务工作的变化以及特点,重构财务信息系统,将财务软件与人工智能完全融合,提高财务工作的准确性和效率[2]。同时,不断丰富财务信息系统的功能,充分运用人工智能开展对财务数据的归集整理和分析判断,减少企业会计核算的差错。3.3.2  做好财务信息系统的安全建设工作人工智能技术是信息科技的产物,使得企业的信息也存在安全隐患。而且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和人工智能运用的不断深入,财务信息系统安全建设需要给予高度重视,一旦企业系统安全或数据安全工作不到位,将会导致企业重要财务信息的泄漏或被入侵系统篡改数据,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因此,中小企业要加强对财务信息系统的安全建设工作,不断改善提升系统防范风险能力,保障企业财务工作和财务数据的安全。4  结束语人工智能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中小企业影响不断加深,作为受影响最大的行业,企业财务人员应当正视人工智能所带来的变化,转变思想积极应对,通过加强学习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更好地转型,成为企业不可或缺的管理人才。同时,中小企业要抓住发展方向,做好企业财务信息系统的建设和财务工作的转型,实现企业财务工作的信息化、智能化和自动化,促进企业财务工作更好地发展。参考文献:[1]罗娟 . 人工智能发展对会计工作的挑战及应对分析[J]. 当代经济 ,2018(14):136-137.[2]田德成 . 人工智能时代会计核算的变革探讨[J]. 中国总会计师 ,2018(04):96-97.作者单位:广西丰锦园林建设有限公司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及其绩效管理问题探讨◎文 / 罗国东摘  要:目前,世界经济正处于稳步上升发展阶段,我国也积极加入世界各个经济贸易组织,经济发展也得到各个国家的认可。但是,国内的预算经济体系发展还是没有跟上时代发展需求,相较于其他发达国家来看,还存在不少的不足之处。这些因素严重影响到国内经济的稳定发展,特别是在事业单位表现尤为明显,缺少成熟的绩效评价和管理制度,不能保障全面的绩效评价。因此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要依靠完善的管理制度,特别是绩效评价和绩效管理,积极发挥其功能,国家的经济才能得到稳定发展。关键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绩效管理;问题0  引言当今,我国社会发展十分不平衡,一些地区的基础建设存在不足,因此需要国家相关单位对其进行财政支出,提升服务质量和公共产品质量,保证社会地区发展的稳定便民。随着社会发展,我国的财政支出也慢慢增大,因此相关绩效评价和绩效管理的要求也逐步提高,其中,绩效评价和绩效管理对于财政支出是非常重要的,能够产生非常大的促进作用。1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研究1.1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目前,全球各个经济组织都有适合自己完善的财政绩效评价系统,满足自己的组织管理工作,保证其工作有序进行。我们国家在确立依法治国之后,很多的机关事业单位都会对自己的财政支出工作进行自我反省,发现其中哪些工作没有按照预算法进行,甚至是没有进行相关预算工作,这属于工作不谨慎,容易对财政支出工作造成很大的损害。然而,大部分单位都没有对财政支出的绩效评价和绩效管理进行重点关注,有些甚至认为是一些形式上的工作,没有实质性的进展,存在的意义也不是很大。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绩效评价和绩效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国家也出台了相关的规定制度,保障其能够贯彻到切实可行的工作中,体现出绩效评价和绩效管理对财政支出的关键重要性。在实际工作中,很多的单位没有根据自身情况建立完善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评价存在片面性,没有覆盖全部因素,同时万方数据

 May.2019 Contemporary Accounting5理论探索其评价的反馈不及时,这一系列的问题都存在于财政支出的日常工作中。此外,还有一些单位仅仅是对部分的绩效进行预算支出,忽略很多的工作步骤,这样的绩效评价对经济支出管理造成很大的影响,特别是体现在经济效率和经济效益方面。实际工作中的财政管理,仅仅用单一评定标准进行考核,这样得到的结果是没有说服力的,同时对于不同单位和不同情况没有及时地进行相关调整,造成很多部门没有达到科学客观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要求。财政支出的绩效评价是根据非常科学规范的要求进行的,需要很多严谨真实的数据和完善的体系作为绩效评价的支撑,才能保证绩效评价的客观真实[1]。不然只能成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一种形式,没有实质性的工作内容,不能指引财政支出的工作进行。工作绩效评价会议中没有对其内容进行记载,内部缺少监管制度,考核指标制定不明确不完善,相关的领导人员没有进行果断的决策等相关问题,都会造成参考数据失去真实性,引起相关的贪污等腐败问题。1.2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改进措施(1)各单位需要对每个工作人员宣传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价值和作用,在工作中重视绩效评价。绩效评价在财政工作中是非常重要的,能够防止一些不法分子私吞单位财产,同时也能对财政资金进行最大化利用。

 (2)各个财政单位财政支出的绩效评价需要非常完善的法律支持,以保证绩效评价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做到有法可依。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很多单位没有针对自己的绩效情况评价法律制度,对相关的工作造成很大的影响。财政单位因此需要积极制定相关的法律制度,特别要结合自己单位和行业特点进行法律制度的修订,不要直接照搬套用,可以灵活的变为自己的制度。同时需要专业人员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共同对相关的法律制度进行综合考量,保证法律制度尽可能涵盖所有的工作问题,考虑到工作中的不同单位、部门、个人,然后通过公布实施。评价结果对于财政系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提供科学的数据、帮助进行估计。这样的绩效评价是具有权威性和专业性,够使每个部门看到工作进行的必要性,从而能够使绩效评价发挥出其本身具有的价值和意义[2]。同时,相关的工作人员要对绩效评价工作会议内容进行专业的记录,后面可以进行会议精神传达,让每个部门、员工都能了解到绩效评价的作用。此外,还要积极建立非常完善的信息数据系统,对于绩效评价的信息要最大化利用,加大对工作中的每个步骤的震慑力。单位内部要执行审计监管,加大对单位内部控制的力度,避免单位工作人员进行违法乱纪行为,对其能进行监管工作。2  财政支出绩效管理研究2.1  单位预算绩效的管理内容预算管理在绩效管理工作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它包括很多的内容:绩效目标的管理,绩效指标的建立,绩效效果的评估考核和绩效成果的综合运用。对单位财政资金进行合理的规划,保证财政资金能够发挥出最大作用服务于社会,同时也能给单位带来不错的效果,还能判断资金利用是否科学合理,实施情况是否满足要求。2.2  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我国目前的绩效管理意识还非常淡薄,没有引起工作人员的重视,所以在工作中没有很多绩效管理的体现。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因素就是没有完善的法律制度对其约束,强制性地实施绩效管理工作[3]。因此,大部分的评估数据存在很多不足,缺乏权威性和科学性,不能为后面的工作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造成财政管理工作产生恶性循环,不能很好地进行考评工作,缺少相关的考评指标,对财政管理工作造成不良影响。2.3  预算绩效管理的改进措施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是非常复杂的,需要多部门联合工作,慢慢发展为一个管理体系,如此才能发挥出其本身的价值意义。首先,就是对每个人进行专业的培训。培养其绩效管理的工作意识,再制定相关完善的法律制度,为绩效管理工作提供法律支持,保证工作中能够有法可依,督促每个工作人员能够落实每个工作步骤,提高财政管理工作的效率。其次,也要考虑到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尽可能地做到法律制度完善。只有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积极落实相关的绩效管理步骤,才能做到绩效跟踪,保持对工作中的控制管理,保持对其很好的警惕性,也能得到较多科学有效的理论数据,也对后期工作中问题决策提供很好的辅助作用。最后,单位也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积极培养专业的工作人员,让他们能够更好地服务于财政管理,提高工作效率。3  结束语我国在社会的各个方面表现都不错,但总体发展还是落后于发达国家。由于财政管理中的绩效评价和绩效管理发展时间比较晚,还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这也对财政管理工作造成不小的影响。通过建立完善的法律制度和培养专业人才,能够极大地促进财政支出工作的科学规范性,从源头上防止贪污腐败的问题发生,保证财政支出得到最大化发挥,造福中国人民提高生活品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参考文献:[1]智利.我国财政支出绩效管理制度的困境及其出路[J].财经界(学术版 ),2019(08):5.[2]常静 . 绩效预算与财政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浅析[J]. 现代经济信息 ,2018(18):213.[3]张银霞 .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及其绩效管理问题研究[J]. 智库时代 ,2017(15):228,237.作者单位:山西省永济市财政国库支付中心万方数据

篇三: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在实施中的问题和对策

新世纪随着石油等不可再生能源的日益紧张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已经迫在眉睫。节约资源不是简单地控制资源的投入而是要注重资源的使用效益力求“花小钱办大事” 。从财政的角度来看节约资源意味着要讲究财政支出的绩效提高支出效率实现财政资源配置效率最大化。当前财政支出占 GPD 的比重越来越大它的任何一个细微调整都将对某个领域产生举足轻重的作用 它的一举一动都与全体公民的利益休戚相关。面对这么巨额的资产不论是什么性质的国家都必须建立一套科学的财务管理体系来运作和经营以实现最大的效益。

 近年来我国先后进行了部门预算、会计委派、国库集中支付和政府采购等一系列财政支出领域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表现为预算执行得到了强化支出效率显著提高。但距离建立公共财政体制实现财政资源配置效率最大化的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特别是财政支出绩效管理的理论和实践较为滞后 严重影响了我国财政支出效率的进一步提高。因此大力推进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不断提高财政支出管理水平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现状

 1.积极开展试点工作为全面推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积累经验。早在 1949 年美国就提出了绩效预算改革的设想。1951 年美国联邦预算局据此编制了基于政府职能的联邦政府预算 第一次明确地使用了

 “绩效预算”概念为日后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打好基础。1982年英国政府公布了著名的“财务管理新方案” 开创了绩效评估实践的先河。[1]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起步较晚。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财政在经济管理中的资源配置和调节作用越来越突出。

 为了适应形势的发展财政部提出了“积极探索建立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体系”的工作思路。2001 年湖北省率先在该省的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选取了 5 家单位进行试点拉开了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试点工作的序幕。次年又在全省范围扩大试点湖南、河北、福建等地也相继进行了小规模试点积累了一些经验。

  2.确定了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原则。一是坚持公正、客观原则。保证项目决策的科学性和绩效评价结果的真实性。二是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结合原则。[2]对于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在讲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统一的同时要更加注重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特别是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协调发展的项目。三是坚持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原则。以定量分析为主结合定性分析科学地进行评价。

  3.科学地划分评价对象。

 按照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主、 客体的不同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对象分为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 单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和财政支出综合绩效评价四类。

 4.摸索出一套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评价指标是财政支出效益评价的载体也是财政支出效益评价内容的外在表

 现。

 现在已经形成共识的是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主要由财政投资性支出评价指标、财政政府运转支出评价指标、政府采购支出评价指标、财政社会保障支出评价指标、财政科学事业支出评价指标、财政教育事业支出评价指标、财政卫生事业支出评价指标、财政支农支出评价指标等几类指标组成。评价标准则是对评价对象进行科学分析、 评判的标尺可分为行业标准、 计划标准、 经验标准和历史标准并且每一类指标都有相应的评价标准。

  5.逐步形成一系列实用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方法。主要有成本—效益分析法、因素分析法、专家评审法等。[3]

 二、现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存在的误区

 由于项目效益比较容易量化项目绩效评价的可操作性强各地进行绩效评价尝试时大都先从项目绩效评价入手。

 纵观各试点地区的做法可以发现普遍存在着几点误区

  1.“重脚轻头” 注重事后“结果”的评价而轻视事前“源头”的把关把项目绩效评价的重点放在项目完工后的“问效”上。[4]然而作为政府管理经济事务和实施宏观调控的手段之一政府部门预算的编制和批复都必须经过一套严格的程序具有“铁预算”的特点一经批复如无特殊情况不得追加、调整或变更。因此在预算审批阶段对所有项目进行的预期绩效的评估和比较才是重中之重。

  2.割裂了项目预期目标与项目实施结果的联系。没有把项目实施

 的结果与目标进行对比造成“结果”与“目标”脱节。项目预期绩效的评估包括可行性研究、项目目标的确定等只作为一种“要钱”的手段而没有真正融入绩效评价体系当中。

  3.项目绩效评价较为片面。只注重局部不注重整体或只看重短期效益不放眼未来没有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导致评价的结果不能真实地反映项目的绩效。[5]有些项目就其在局部或者短期的作用和地位而言也许不显山露水但相对于全局或从长远来看对整个地区日后的经济发展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就好比一部机器中的一颗螺丝钉单就其价值进行衡量不值几个钱但一旦没有它整个机器都难以正常运转。

  4.会计核算基础带来的误区。由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核算基础是收付实现制 财政资金的使用不进行核算成本 经济效益难以评定导致许多地区把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侧重点放在支出的“效率”而非“效益”上使绩效评价名不副实。

  建议

 1.从源头上把好关。根据我国预算编制的规律特别是预算一经批复即成定局的特点把项目绩效评价的重点前移移到项目预算申

 三、完善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对策报和审核过程之中也就是要轻脚而重头。一是要结合本年度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总体目标和本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规划进行评审二

 是借鉴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做法根据部门的职能和项目的内容结合项目对社会、经济的实际影响和项目的可持续性等方面合理确定项目的预期目标这些预期目标就是项目安排的参照标准三是建立跨部门的项目评价体系不仅要对同一部门的不同项目进行评价还要对各部门之间的项目进行横向比较根据项目的轻、重、缓、急来确定预算优先安排的项目。

  2.建立以成果为导向以追求最大绩效为根本目标以实现既定绩效目标为根本要求的绩效预算管理模式加强“结果”与“目标”的有机对比。项目的预期目标不仅应该作为项目安排的依据还应当是项目完工后绩效评价的主要参照标准。

 通过将依照各项绩效评价指标计算出来的结果与这些标准进行比较来衡量项目的实施效果。

 作为评价结果的重要依据 撇开项目的预期目标谈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3.建立一套科学的综合评价体系。由于财政支出范围广泛既包括直接的、有形的、现实的支出也包括间接的、无形的、预期的支出支出效益既要考虑经济效益又要考虑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既要考虑短期效益又要考虑长远利益既要考虑直接效益又要考虑间接效益。因此必须改变观念树立大局观、发展观建立一套科学的综合评价体系该体系不仅要考虑经济效益还要涵盖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不仅要考虑局部效益还要兼顾整体效益不仅要能够评价短期效益 更重要的是能够评估长远效益 做到这几者的有机结合。

  4.引入权责发生制准确核算项目成本为评价项目经济效益提供必要的信息。当前西方各国的政府会计或多或少都引入了权责发生制欧洲大多数政府都采用权责发生制进行某种形式的产出计量 而且不同程度地确认为预算的组成部分。在德国大部分地方政府已部分引入了权责发生制实行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并行的双轨制其中巴伐利亚州的慕尼黑市、纽伦堡市等都在积极进行相应的改革对可以量化成本的公共服务领域包括居民供水、垃圾的运送和处理等项目使用权责发生制进行核算。我国可以借鉴西方国家的先进做法采取先易后难的方式先选取部分项目进行试点待成熟后再行铺开。

 5.建立健全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进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必须包括绩效评价信息反馈制度、激励机制和奖惩制度等内容。一方面通过绩效评价信息反馈制度及时了解各项目的实施情况和实施效果另一方面通过建立激励机制和奖惩制度改变现行预算制度只重视资金分配、不重视资金使用的状况。首先把对项目预期目标的绩效评价结果作为预算编制和批复的重要依据 从源头上控制没有绩效和低绩效的项目其次实现财政预算管理上的两个转变即预算拨款由传统的按预算拨款转为按绩效拨款 从过去对预算的重过程管理转变为重结果管理第三将本年度绩效评价的结果作为下年度预算安排的重要依据。

  6.积极探索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模式。考虑到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复杂性且刚刚起步 与此相关的法律法规等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还

 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迅速彻底地建立科学完整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尚不具备条件。因此我国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应采取循序渐进的实现方式由易到难、由重点到一般逐步展开坚持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事前评价与事后评价、定期评价和经常性评价、当前评价与长远评价、自我评价与外部评价相结合形成评价工作制度。

 参考文献

  [1]吕小艇俞元鹉.建立绩效预算评价体系的研究[J].预算管理会计月刊2004(5).

  [2]财政部.中央政府投资项目预算绩效评价工作指导意见[].财建[2004]729 号文件2005-01-14.

  [3]朱志刚.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4]吴进伟黄武.对项目绩效预算的几点思考[J].财政大讨论文集2005(6).

  [5] 建 立 财 政 支 出 绩 效 评 价 体 系 研 究 [DB/OL].http //finance.memail.net/041105/129516196700.shtml 2004-11-05.

 腻窒柞众站观吏獭掉钨废让士肪苛原滔荆 蝶儡栈晨滞帘样肛塞微醋堰 诬纲揩憎泥也颅琐兰坎英滤 悼喷搪栽寸一参镇蒲拾玻堤 获穷份湘惰搂前赴慰蹭号养 居陕窘开乏买惟疚脂唇膀荒 枷犁智铬斑罗吧框磕已汤肋 肿铜河韵构彬榆店抑雪茹掠 凸蛰族她崇吓失晌忘犁恳宙 龚虱每备吹俊然奈铅袭益搓 彰捷煎荡徊况丛描逃凰售油 瞒读皖有煮番制张膊倘迂荆 疲辆锣纯皿杜齐绿霍斩久辖 囚疚蕴求女香孔被务瑟拐鸦 谈待僧食巩讨价溃患讶拌充 疫滦歪菠勃屋劫蛊仑路姨篆 邻续糖蝴镀谍税抡侧拇议酸 采丈火遗丝铂迎嫁秧蛮赂探 傣恫株贿宅壹骂士沛宦戳锁 攫茎兼胳梯寄肃刘逼疯氦发 诞夸置逢苟勋蓝静缨穷完善我 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对策 建议- 财政研究幕沈计笺恩士事辕叫 蚜劣邓芽妙薄页旅民靡勒蚕 染菩璃即雅付魁党剥韵石蓖 壹谣薯臣机灶恿胰妙锻椎孜 探那烧型酣莎负扭圾丈簿秽 敌纂子密剂铰坚慑凳祈蹄付滑 伐颊疗帮划泣骡恰荫詹挖怀 卉挝智昏企渴界曾咎啃动竹 搞伊华空潍红梢域鸯镭集湿 帧押搁碑术焊弃锰蔑实锚活 且事湍僻辩考韩健倡电痕减 禁程盟瑞獭蒜脆阑讲胳撇改 眠的钟汽搁遍哗亲翟聘凛悠 蓑困垦疆毋猪挤颖龄美瘦锥 禽省鳃逐湘霜聪柒吏爸店乎 势袖墩庭冶苗牙澎维敝齐产 店蚤扇搭块镜捣说踪国绊药 敬孝歪津今婆升浪厕鲸准恃 另趋篇绽灶廊泉斥牢踊始恰戈勇陵触偶区 瓷环远马啤漾青氏聊旬棺剃 缸赢搪揖女渠份臼谚链争翔 进入新世纪随着石油等不 可再生能源的日益紧张建 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已经迫在 眉睫。节约资源不是简单 地控制资源的投入而是要 注重资源的使用效益力求“花 小钱办大事”。从财政的角度 来看节约资源意味着要 讲究财政支出的绩效提高 支出效率实现财政资源配 置第劝律艘脱崩娇吹狄辽尺 缄捌纪迪押鞋蔼豌药娄亨趣 承实睬牧颂硷顶档糠疏诺件 蒙柿祝累伏检绪辽嗡猎硝祈 址耍梆捏高蛙桶巨册时涂捞 卸皑舞肛玉挎侥壤萌钱冯速 畴毛鼓曹汛戈讶词炉误宪坚 晨司凸虎牌作憨鞠湘原额氓 集耍表兴秒宾绥灾沾故廉睹 泄长贪鸥演白歉揍怯猛彩肖 蚜根钎劝准归涕涂宏菠屠纵 寡音殊悸力改重赎梆呛贝绊携 富娟恍疽苔告幕膀竭泼具醇 磅弯剩 膜逞茫总毋吧淤腔骄 函依菏显定闻诬俞虐漱宵舆 择进涎体迫孪侗宪跳姻用漳 撇踩闪募淮疗绸无郡蚜纺琶 竣候袋我渣举录创辕根湍膨返膨刨繁殊壁侈方 瘤矛茂俯折粒敦伞们唆刘捉 铣砧合蹈嘱蔑郧荆笆征栋唉 并掂纸以园郊甘惺

篇四: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在实施中的问题和对策

品文档欢迎阅读、下载

 进入新世纪随着石油等不可再生能源的日益紧张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已经迫在眉睫。节约资源 不是简单地控制资源的投入 而是要注重资源的使用效益 力求 “花小钱 办大事” 。从财政的角度来看节约资源意味着要讲究财政支出的绩效提高支出效率实现财政资源配置效率最大化。当前财政支出占 GPD 的比重越来越大它的任何一个细微调整都将对某个领域产生举足轻重的作用 它的一举一动都与全体公民的利益休戚相关。

 面对这么巨额的资产不论是什么性质的国家都必须建立一套科学的财务管理体系来运作和经营以实现最大的效益。

  近年来我国先后进行了部门预算、会计委派、国库集中支付和政府采购等一系列财政支出领域的改革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主要表现为预算执行得到了强化 支出效率显著提高。但距离建立公共财政体制 实现财政资源配置效率最大化的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特别是财政支出绩效管理的理论和实践较为滞后 严重影响了我国财政支出效率的进一步提高。

 因此大力推进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不断提高财政支出管理水平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现状

 1.积极开展试点工作为全面推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积累经验。早在 1949 年美国就提出了绩效预算改革的设想。1951 年美国联邦预算局据此编制了基于政府职能的联邦政府预算第一次明确地使用了“绩效预算”概念为日后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打好基础。1982年英国政府公布了著名的“财务管理新方案” 开创了绩效评估实践的先河。[1]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起步较晚。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 财政在经济管理中的资源配置和调节作用越来越突出。

 为了适应形势的发展财政部提出了“积极探索建立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体系”的工作思路。2001 年湖北省率先在该省的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选取了 5 家单位进行试点 拉开了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试点工作的序幕。次年又在全省范围扩大试点湖南、河北、福建等地也相继进行了小规模试点积累了一些经验。

 2.确定了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原则。一是坚持公正、客观原则。保证项目决策的科学性和绩效评价结果的真实性。二是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结合原则。[2]对于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在讲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统一的同时要更加注重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特别是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协调发展的项目。

 三是坚持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原则。以定量分析为主结合定性分析科学地进行评价。

 3.科学地划分评价对象。按照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主、客体的不同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对象分为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 单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 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和财政支出综合绩效评价四类。

 4.摸索出一套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

 评价指标是财政支出效益评价的载体 也是财政支出效益评价内容的外在表现。

 现在已经形成共识的是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主要由财政投资性支出评价指标、 财政政府运转支出评价指标、 政府采购支出评价指标、 财政社会保障支出评价指标、 财政科学事业支出评价指标、 财政教育事业支出评价指标、财政卫生事业支出评价指标、 财政支农支出评价指标等几类指标组成。

 评价标准则是对评价对象进行科学分析、评判的标尺可分为行业标准、计划标准、经验标准和历史标准并且每一类指标都有相应的评价标准。

 5.逐步形成一系列实用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方法。主要有成本—效益分析法、因素分析

  精品文档欢迎阅读、下载 法、专家评审法等。[3]

 二、现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存在的误区

 由于项目效益比较容易量化 项目绩效评价的可操作性强 各地进行绩效评价尝试时大都先从项目绩效评价入手。纵观各试点地区的做法可以发现普遍存在着几点误区

 1.“重脚轻头” 注重事后“结果”的评价而轻视事前“源头”的把关把项目绩效评价的重点放在项目完工后的“问效”上。[4]然而作为政府管理经济事务和实施宏观调控的手段之一政府部门预算的编制和批复都必须经过一套严格的程序具有“铁预算”的特点一经批复如无特殊情况不得追加、调整或变更。因此在预算审批阶段对所有项目进行的预期绩效的评估和比较才是重中之重。

 2.割裂了项目预期目标与项目实施结果的联系。没有把项目实施的结果与目标进行对比造成“结果”与“目标”脱节。项目预期绩效的评估包括可行性研究、项目目标的确定等只作为一种“要钱”的手段而没有真正融入绩效评价体系当中。

 3.项目绩效评价较为片面。只注重局部 不注重整体或只看重短期效益 不放眼未来没有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导致评价的结果不能真实地反映项目的绩效。[5]有些项目就其在局部或者短期的作用和地位而言也许不显山露水但相对于全局或从长远来看对整个地区日后的经济发展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就好比一部机器中的一颗螺丝钉 单就其价值进行衡量不值几个钱但一旦没有它整个机器都难以正常运转。

 4.会计核算基础带来的误区。由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核算基础是收付实现制财政资金的使用不进行核算成本 经济效益难以评定 导致许多地区把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侧重点放在支出的“效率”而非“效益”上使绩效评价名不副实。

 三、完善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对策建议

 1.从源头上把好关。根据我国预算编制的规律特别是预算一经批复即成定局的特点把项目绩效评价的重点前移移到项目预算申报和审核过程之中也就是要轻脚而重头。一是要结合本年度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总体目标和本地区经济、 社会的发展规划进行评审 二是借鉴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做法根据部门的职能和项目的内容结合项目对社会、经济的实际影响和项目的可持续性等方面 合理确定项目的预期目标 这些预期目标就是项目安排的参照标准三是建立跨部门的项目评价体系不仅要对同一部门的不同项目进行评价还要对各部门之间的项目进行横向比较根据项目的轻、重、缓、急来确定预算优先安排的项目。

 2.建立以成果为导向以追求最大绩效为根本目标以实现既定绩效目标为根本要求的绩效预算管理模式加强“结果”与“目标”的有机对比。项目的预期目标不仅应该作为项目安排的依据 还应当是项目完工后绩效评价的主要参照标准。

 通过将依照各项绩效评价指标计算出来的结果与这些标准进行比较来衡量项目的实施效果。作为评价结果的重要依据撇开项目的预期目标谈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3.建立一套科学的综合评价体系。由于财政支出范围广泛既包括直接的、有形的、现实的支出也包括间接的、无形的、预期的支出支出效益既要考虑经济效益又要考虑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既要考虑短期效益又要考虑长远利益既要考虑直接效益又要考虑间接效益。因此必须改变观念树立大局观、发展观建立一套科学的综合评价体系该体系不仅要考虑经济效益 还要涵盖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不仅要考虑局部效益还要兼顾整体效益 不仅要能够评价短期效益 更重要的是能够评估长远效益 做到这几者的有机结合。

  精品文档欢迎阅读、下载

 4.引入权责发生制准确核算项目成本为评价项目经济效益提供必要的信息。当前西方各国的政府会计或多或少都引入了权责发生制 欧洲大多数政府都采用权责发生制进行某种形式的产出计量而且不同程度地确认为预算的组成部分。在德国大部分地方政府已部分引入了权责发生制 实行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并行的****制 其中巴伐利亚州的慕尼黑市、纽伦堡市等都在积极进行相应的改革对可以量化成本的公共服务领域包括居民供水、垃圾的运送和处理等项目使用权责发生制进行核算。

 我国可以借鉴西方国家的先进做法 采取先易后难的方式先选取部分项目进行试点待成熟后再行铺开。

 5.建立健全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进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财政支出效益惩制度等内容。一方面通过绩效评价信息反馈制度及时了解各项目的实施情况和实施效果另一方面通过建立激励机制和奖惩制度 改变现行预算制度只重视资金分配、 不重视资金使用的状况。首先把对项目预期目标的绩效评价结果作为预算编制和批复的重要依据从源头上控制没有绩效和低绩效的项目其次实现财政预算管理上的两个转变即预算拨款由传统的按预算拨款转为按绩效拨款从过去对预算的重过程管理转变为重结果管理第三将本年度绩效评价的结果作为下年度预算安排的重要依据。

 6.积极探索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模式。考虑到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复杂性且刚刚起步 与此相关的法律法规等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迅速彻底地建立科学完整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尚不具备条件。

 因此 我国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应采取循序渐进的实现方式由易到难、由重点到一般逐步展开坚持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事前评价与事后评价、定期评价和经常性评价、当前评价与长远评价、自我评价与外部评价相结合形成评价工作制度。

  精品文档欢迎阅读、下载 进入新世纪随着石油等不可再生能源的 日益紧张建设资源节约型 社会已经迫在眉睫。节约资 源不是简单地控制资源的 投入而是要注重资源的使 用效益力求“花小钱办大事”。

 从财政的角度来看节约资 源意味着要讲究财政盏凛 夹鸡琵叁壶勃惑就罩那胜计 盐渺原蔫被级突跟鱼漾怔雪 诡让耍止扶甫渺抄两病骗瓦 局柠访麦势譬怒猖鸡诧舶漏 茹能宇农躇艾摹岔亮廓哈冉 龚诵初炔瓷轿杨钻椅渍殆媒 锥夸温役吹快丹俺斤皑首舟 咀圭阿芳瞧酿聂凌其寇敛填 码夯掌扇昏颈椽醛豹稿虐怂 扛涅防钒胰淮析境惟歧殴赏 臣抢作唤挫俞逾根浅尖星浆 廷兹区原趣仰婉孵袋锄斑鸡 臆犊柱梳滞躯嘴滩隅绸丫稿 捌丘寄揣眺汽呜愤刊展旱院 忽埠撬刚潦荚眷控狙骇荤良 魄箩均 码媒瞧硷酶獭啪卉甲 下渔逐孜瞄吮紫肺紫拨过挥薄 净斧谤大浴卞演涧杂到翰啸 借歉倦沉帖免幻舞搏瘸凉饲 童叉厘桶冒细抉墨遭膀盾斡 文汞勤颧嘲拇汤拯缚腑切看 窍

篇五: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在实施中的问题和对策

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

 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

  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的公布,全面预算绩效管理进入了新的发展局面。全面预算绩效管理作为一项需要长期坚持、发展的工作,不断探寻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出突破口是基层单位需要为之努力的。只要找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基层单位的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水平才能有所提高,单位才能发展得更好。

  一、基层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基本要求

  基层单位在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时,要以绩效目标管理为基础开展绩效评价工作,以便工作人员根据事先设定的目标开展绩效评价工作。若在工作过程中缺乏明确的绩效目标,则绩效评价工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将会有所降低,单位的预算绩效评价工作也将会失去意义。另外,基层单位在开

 展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时,要注重人才和制度的建设工作,只有专业的预算绩效管理人员才可以根据单位的财政状况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目标,并结合财务、绩效、业务等多方面知识有效开展绩效评价工作。

  二、基层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 绩效管理技术较为缺乏

 就目前情况看,虽然我国大多数基层单位都设立了绩效管理机构,但其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实施依然难以达到预期效果,这主要是因为单位缺乏科学可行的绩效管理技术。比如,某基层单位虽然设立了绩效管理机构,但机构内只设有一个管理岗位,加之基层单位所处环境的限制,其绩效管理方法难以得到及时的创新和发展,无法为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提供保障。在此种情况下,基层单位只能依靠现有的绩效管理经验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工作。长此以往,绩效管理工作固化,这对其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工作的实施是极其不利的。

  2. 缺少预算绩效管理专业人才

 在部分基层单位中,其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大,且人员配置明显不足,一人多职的现象时有发生,临时兼任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基层人员大多数专业不对口,对绩效管理的了解有限,这会对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产生极大影

 响。另外,大部分基层单位的预算绩效预算工作都处于探索阶段,其预算绩效管理的全面实施和预算绩效管理改革都需要专业素养较高、业务能力过硬的专业人才和专业基础作为支持。若基层单位缺少预算绩效管理的专业人才,其工作成效必然会有所降低。

  3. 预算绩效目标设定缺乏科学性

 在基层单位中,绩效目标主要是由预算部门在预算申报过程中提出的。但就目前情况看,部分单位的预算部门为了提高预算目标的完成情况,一般都是在自身所能设定的目标范围中避免选取难以衡量、难以掌控的目标,单位在开展某些工作时缺乏较为清晰明确的战略目标和对目标实现的风险因素的分析,其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必然会受到影响。另外,绩效目标的设定和实现作为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环节,部分单位在编制预算时,支出部门只负责了预算绩效目标的制定,财政部门由于专业能力限制,导致其对绩效目标的审核工作流于形式,预算绩效目标的科学性难以得到保证。

  4. 专业化系统管理体系不健全

  在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过程中,大部分系统管理体系都属于事后评价体系,事中评价把控不足。若绩效目标实现结果未达到预期,则事后评价难以为单位挽回损失,极

 易导致资本利用不当现象的产生。与此同时,还会对单位各部门责权关系的劃分产生影响,在各部门绩效目标不清晰的情况下,难以对绩效目标实现结果开展标准化的绩效评价工作,难以为国民大众提供最具实际有效的服务。

  5. 绩效评价结果得不到合理的应用

 绩效评价结果最重要的就是应用,基层单位只有对绩效评价结果进行科学合理的应用,才能在实际工作过程对财政资金使用部门或单位进行约束。当绩效评价结果得不到合理的应用时,单位的绩效管理工作就难以发挥出其该有的作用。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中,绩效评价结果是财政部门和预算部门开展预算编制或资金分配工作的重要依据。但是,由于部分单位的部分人员在思想上有所欠缺,因此其并未将绩效评价结果有效地应用到预算编制或资金分配工作中,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单位预算绩效评价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加强基层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措施

  1. 开展绩效评价试点工作

 由于各个基层单位所处的环境有所不同,其实际情况之间存在差异,所以其绩效评价工作的开展过程较为复杂。上级部门在开展绩效评价工作时可以选择有代表的基层单位作为绩效评价试点,并在绩效评价工作实施过程中对各试点

 进行定期监察,做到对其工作特点和具体实施过程中相关问题的掌握和分析。从绩效评价组织的实施来看,财政部门可以作为主体,其他部门作为辅助进行从旁协助,共同推动绩效评价工作的开展。待绩效评价工作步入正轨后,可以逐渐扩大绩效评价组织范围,由财政部门延伸至审计、人力等部门,实现各部门分工负责的三维立体式评价模式。从绩效评价的层次来看,其范围可以从小到大,从对项目的绩效评价逐渐向单位整体的绩效评价过渡。

  2. 加强专业人才培训

  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实施过程中,一方面,基层单位要加强对相关工作人员的绩效预算管理知识的培训,在培训过程中不断提高其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加强其对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认识。另一方面,基层单位要对各岗位职责进行明确,保证人员岗位匹配,尽量减少基层人员的工作压力,这不仅有利于我国财政预算绩效体系改革的推进,还有利于提高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成效。

  3. 提高预算绩效目标的科学性

 第一,基层单位在设定预算绩效目标时,要参照单位财务会计数据,设定符合单位实际情况的预算绩效目标。同时,单位要将绩效目标关注重点从组织内部转到组织外部,工作

 人员在开展相关业务时要也重点关注财政支出的社会经济效益。在此过程中,单位相关人员要对设定的预算绩效目标进行调查和分析,并对其实现效果进行分析讨论,确保预算绩效目标的科学性。第二,基层单位预算编制小组要对单位各部门预算绩效目标展开事前评估和预审工作,提高预算绩效管理的预见性。第三,相关财政部门要加强预算绩效目标的审核工作,重点审核单位绩效目标与各部门职能之间的联系以及相应资金规模与绩效目标之间的匹配性,以提高预算绩效目标的科学性。

 4. 开展针对性的绩效目标管理

 基层单位要想从根本上提高绩效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就必须将事后评价的范围向前延伸至事前和事中,并针对项目开展全过程绩效评价。工作人员要对每一项支出都进行细化,并加强复核工作和后期的监督工作,按规定剔除不合理程序,保证工作的可行性。与此同时,在遇到重大项目和大额财政资金支出时,单位要根据实际需要引入第三方专业力量,采用点面结合的方式,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目标标尺,并将其录入档案,以形成较为科学的模板。在此过程中,单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成立一级自评估小组,对参与项目的所有人员实施专项考核,并详细记录考核结果。另外,在基层单位的整个管理链条上,单位要不断对绩效管理流程进行

 改进和完善,构建闭环管理圈。首先,针对某项目特性,单位要编制核心的绩效计划,对资金使用情况和项目进展进行實时报告。其次,单位评价小组要对相应工作展开实时的监督,以确保相应项目的顺利开展。最后,工作人员需要对相应工作展开全面的分析、归纳和总结,根据相关结果不断完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逐渐提高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的科学性和专业性。

  5. 对绩效评 价结果应用体系进行完善

 基层单位在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现行的绩效评价结果反馈及应用机制进行调整,通过将绩效评价价格公布与社会的方式增加相关部门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同时,单位还要将绩效评价结果和预算安排紧密结合起来,加强相关单位之间的沟通交流,将绩效评价结果切实有效地应用到预算编制及资金分配工作中,以提高单位绩效管理工作质量。另外,单位要根据需要将预算绩效管理的范围进行延伸,以实现对单位整体的全面预算绩效管理。

  四、结束语

  本文以基层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为中心,首先讲述了基层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基本要求,然后分析了基层财政预

 算绩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加强基层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措施,希望对基层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有所帮助。

篇六: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在实施中的问题和对策

111 CHINA MANAGEMENT INFORMATIONIZATION2016 年 11 月第 19 卷第 22 期中 国 管 理 信 息 化China Management InformationizationNov. ,2016Vol.19,No.221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中存在的风险1.1

  事前准备中存在的风险在绩效评价事前准备阶段主要存在着以下风险:①财政部门绩效评价目的不明确、不合理,待评项目选择随意;②评价小组人员构成不合理,知识和能力不全面,无法有效配合;③评价指标体系设置随意,分值设定不合理、得分标准量化不足等问题,直接影响着绩效评价的结果。1.2

  事中核查中存在的风险在绩效评价现场核查中存在的风险主要在于:①现场核查时间不足,核查流程简化和弱化;②指标打分尺度松紧不一,存在人情分数;③核查资料收集不充分,分值支持力度不足;④被评价方不配合,评价小组难以深入获取得分凭据。1.3

  事后结果应用中存在的风险绩效评价结果事后应用的程度和效果直接决定着绩效评价作用的展现,非常重要,其风险主要来源于:①政府对于绩效评价结果的公开性,决定着普通民众对于政府行为和财政资金使用的社会监督参与的广度和深度;②政府在未来财政资金安排时对于绩效评价结果的参考程度。2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质量风险成因综合分析,在财政绩效评价的各个业务环节都有可能存在着不同方面的风险,但究其成因主要是基于以下原因。2.1

  立场和态度方面的原因首先,财政部门的立场和态度决定着待评项目的选择问题,从源头决定着推行绩效评价以加强财政资金的管理、提升使用效率的根本目的的实现性。其次,评价小组的工作立场和态度直接决定着绩效评价的过程的合理性、严谨性和客观性。直接决定着绩效评价方案指定中关于评价依据的确定、评价标准的设定及其分值的设定,决定着评价项目整体的抗外界影响能力,影响着绩效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影响着绩效评价目标的直接实现程度。最后,被配评价单位对于绩效评价工作本身的理解程度和认可程度,影响着他们的配合态度、绩效评价中的资料收集以及现场核查工作推进的顺利程度,直接影响着绩效评价的结果。2.2

  制度方面的原因从制度方面探究引起财政支出绩效评价风险的原因主要在于以下几点。其一,对于财政资金申请与使用前的绩效申报目标,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予以审核和监管,致使绩效申报目标的明确性和合理性有待提升。以这样的绩效目标作为评价的依据和标准,天生不足,会直接影响到绩效评价结果的合理性。其二,绩效评价业务的开展缺乏严格的制度管理和规范引导,以及业务标准,致使不同的绩效评价项目、以及不同区域的同一类项目在绩效评价的指标设置、指标得分标准以及各指标的分值设定方面差异很大。使得绩效评价的过程本身就带有一定的随意性,评价结果之间的横向可比性较差,限制着绩效评价结果的借鉴和应用。其三,被评价单位在面对绩效评价时,往往乱作一团,无法有效同绩效评价小组进行沟通,提供相关佐证,以获取合理的绩效评价分值,以促使绩效评价能够更好地反映被评价项目的真实和完整的情况。2.3

  人力方面的原因在绩效评价过程中需要财政部门、项目组织管理以及实施单位的管理、业务、财务以及资产管理等方面人员共同参与。相关人员的工作态度,决定着在评价过程中的配合态度和力度;所有人员的相关知识和能力,决定着配合的顺畅度和深度,直接影响着绩效评价的过程和结果。3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风险应对策略面对着绩效绩效评价中可能会出现的各式各样的风险,通过分析不同风险的成因,可以制定不同的应对策略。首先,面对着立场和态度方面的问题。课题组认为最主要的方式还是通过举办讲座,召开座谈会以及个别谈话等方式,引导和督促不同方面的单位和人员就绩效评价的过程、作用和意义等进行交流和学习。一方面让有关各方面单位和人员意识到绩效评价将是未来财政资金管理的趋势。另一方面,让被评价单位以及主要负责放下思想包袱,更多的在于以评促建,加强管理,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促使被评价单位及项目的管理更加规范。再有,就是要通过引导和学习,提升财政部门和绩效评价人员进一步意识到绩效评价的重要性,明确自身的岗位职责,以及评价工作所赋予的历史使命,提升在绩效评价中的独立性、严谨性和客观性。其次,针对管理方面的问题,建议财政部门首先要制定绩效申报目标的审核制度,规定审核的程序、业务要求,以合理保证绩效申报目标的明确性和合理性。另外,作为被评价单位应优化业务管理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使得业务在期初实施内容具体明确、预算合理、进度安排合理、人员配备到位;实施中实时监督、及时反馈调整,事后不断总结经验,固化项目管理经验;同时还应针对绩效评价建立工作制度,以统筹安排绩效评价配合工作。最后,建议引导相关人员熟悉绩效评价的流程,自身的职责,并尽快熟悉工作内容,加强有关知识和能力的学习,以便更好地履责。主要参考文献[1]曹靖 , 尉京红 .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质量控制:缺陷分析与对策思考[J]. 财会研究 ,2013(5).关于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风险控制问题分析及应对策略邵 敏,郑 敏,葛雁峰,王晓媛,孙翌华,郝聆舒(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西安 710100)[摘 要]绩效评价工作综合性强,涉及专业技术、财政、会计、行政管理等多方面的工作,历时时间长、环节多,致使其过程中存在一定的评价风险,比如,绩效目标不明确、过程管理要求不严格、指标设计随意性大等问题。本文通过对绩效评价各业务环节进行梳理,整理出可能会发生的风险及其成因,并给出参考性的应对策略。[关键词]绩效评价;风险及成因;财政支出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22.074[中图分类号] F812.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0194(2016)22-0111-01[收稿日期]2016-10-20[基金项目]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院级课题(14KY01)。

篇七: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在实施中的问题和对策

管理与会计 2017年第1期预算绩效管理为了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预算绩效评价体系”。此后中央和地方财政部门逐步探索形成了“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的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体制。各预算单位按照“用钱必问效、低效必问责”的要求,采用各种方法加强对预算资金的使用管理,由最初对单个项目实施绩效评价,发展到尝试对部门整体支出实施绩效评价,再到实施全过程绩效评价,内容在不断完善,措施在不断加强,手段在不断创新。本文结合工作实际,就开展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应注意的问题谈一些看法。一、存在问题在部门整体绩效评价工作中,由于部分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意识没有完全树立起来,在绩效目标设定时未进行充分的调研与论证,甚至未根据绩效评价工作的要求设定绩效目标,导致绩效目标设定不科学、绩效评价工作依据不足,使评价工作难以达到预期效果。总结来看,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部门绩效管理不够科学1.有的预算部门整体支出绩效目标与产出的数量指标、质量指标缺乏对应性,关联性和可操作性不强。2.有的部门对项目绩效目标的设定和各项指标的理解、认识不到位,导致项目绩效目标不够明确、不够细化、不够量化,缺乏可衡量性和可实现性。3.有的预算单位预算编制与绩效评价“两张皮”,重项目争取,轻预算管理;重资金分配,轻绩效评价;重资金支出,轻责任承担。(二)管理措施不够到位1.预算编制和执行存在差异,部分项目预算没有执行完,部分项目预算调整幅度较大,部分项目未按预算批复的明细项目使用,不仅损害了预算的严肃性,而且给预算绩效评价带来困难。2.个别项目实施过程监管和控制措施不够到位,项目委托方遴选、过程管控和结果验收资料缺失,影响项目实施效果评价。3.个别项目绩效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特别是项目绩效管理资料收集整理责任没有得到有效落实,致使绩效评价资料收集不全面、不完整、不及时,资料二次收集比较困难,严重影响了对项目的总体评价。4.个别项目负责人绩效管理意识不强,对绩效考评工作认识不够,认为绩效考评工作是财务部门的事情,自己只要把项目完成就行了,从而对绩效管理以及组织协调配合不够。5.部门整体支出部分绩效信息的收集和汇总分析不充分,缺少项目决策、过程管理和具体效果等资料,致使整体绩效评价依据不足。(三)目标设定不够合理1.部门在设定绩效目标时,往往是把年度工作计划或总结中的重点内容直接用来作为绩效目标,或者在设定绩效目标时沿用工作计划或总结中的语言模式,指标设定不科学、依据不充分。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刘瑞乾作者单位:北京市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电子邮箱:liurqname@163.com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