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歌曲《芦花》的音乐特点及演唱6篇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歌曲《芦花》的音乐特点及演唱 芦花 演唱 歌曲

歌曲《芦花》的音乐特点及演唱6篇歌曲《芦花》的音乐特点及演唱 【标题】 浅析《芦花》的演唱风格 【作者】 张倩 【关键词】 民族唱法芦花演唱风格 【指导老师】 王淑芳 【专业】 音乐学 【正文】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歌曲《芦花》的音乐特点及演唱6篇,供大家参考。

歌曲《芦花》的音乐特点及演唱6篇

篇一:歌曲《芦花》的音乐特点及演唱

标题】

 浅析《芦花》 的演唱风格

 【作者】

 张 倩

 【关键词】

 民族唱法 芦花 演唱风格

 【指导老师】

 王淑芳

 【专业】

 音乐学

 【正文】

 文化在不同历史时期表现出来的思潮、时尚和占主导地位的特点表现在该时期文化的各个方面, 并形成鲜明的风格。

 比如巴洛克风格、 浪漫派风格、 印象派风格都有一定的特征。

 任何一个时代都具有属于自己的特征, 所有的文化艺术都是和当时时代的社会政治、 科学技术、 人的思想紧密相联系的, 人们的思想意识部分, 必然反映在作品的审美之中, 这就造就了不同地域、 不同时代、 不同声乐作品风格上的明显差异。

  一、 作品的风格 声乐教学中对声乐作品的风格认识和表现, 要联系当时社会的时代特征进行探究,特别是在演唱作品的时候, 不能千篇一律地用相同的声音、 相同的表现手法、 相同的情感表现层次来演唱, 要研究不同时代不同作曲家作品的差异。

 演唱者若想准确地把握作品的演唱风格, 就要从作者当时的创作背景出发, 认真、 深入地研究作者身处的社会环境和他的生活环境, 再加之自身的个性化加工, 才能完美的演绎作品,使作品焕发出别具一格的演唱风格。

 (一)

 创作背景 我国各个历史时期的声乐作品同样风格各异。

 比如抗战时期声乐作品的风格就十分明显, 在当时民族存亡的关头, 延安作为抗战和民族解放的政治中心, 其文化艺术必然受到强烈的影响, 当时的歌词内容和音乐特点大多是悲愤激昂的。

 譬如有代表性的《黄河大合唱》 、 《游击队歌》 等等, 都强烈的反映了当时的时代特征。

  新中国成立后, 音乐作品表现的主题为大跃进大建设, 歌唱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进步, 代表歌曲有《歌唱祖国》 、 《我们走在大路上》 等等。

 与抗战时期的歌曲进行比较, 无论在旋律的气势还是在音乐线条的刻画上, 这个时期的乐曲都显出一种与悲愤激昂不相同的豪迈热烈。

 改革开放以来, 声乐作品创作出现了表达思想和情感各异、 创作手法各异、 风格各异的百花齐放的局面, 这时的声乐作品也往往表现出史诗般的宏伟和壮丽, 像歌曲《我爱你中国》 、 《中国的土地》 、 《走进新时代》 等等, 歌曲的技术也往往偏重于大起大落。

 虽然也有像《大森林的早晨》 、 《梧桐树》 之类的小歌, 但很多作品都力图表现宏伟壮丽史诗般的热情, 且演唱难度比较大。

  《芦花》 这首歌曲是抒发了姑娘对心上人奔赴祖国边疆, 为了保卫祖国, 即将离开家乡前对恋人的寄托情怀, 其主题直白而含蓄, 震撼而委婉。

 (二)

 民族风格特征 在歌曲演唱中准确认识作品的民族特征, 是把握声乐作品演唱风格的比较重要的方

 面。

 意大利人的热情, 声音喷薄而出, 热情洋溢; 德国人却比较严谨严肃、 理智,情感表现大部分时候都受到严谨的控制; 法国人浪漫, 讲究典雅; 俄罗斯人宏大壮丽; 日本人细腻, 多愁善感。

 这些都应该在声乐演唱中用恰如其分的声音方式表现出来。

 如果演唱德国作品用意大利式的热情, 显然就过了。

 我国各地区个民族的特点也是不相同的, 显然我们不能用东北的粗狂来演绎江南的细腻, 不能用西北的花儿式的声音来演唱刘三姐。

 延安时期的作品, 表现的是民族解放运动, 抒发的是比较困难的, 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 是充满革命力量的风格。在演唱这个时代的作品时, 声音的运用就必须是坚强有力的, 声音必须挺拔, 甚至有些粗糙也无妨。

 即使是抒情的作品, 也不是那种充满幸福感和甜蜜感的抒情。

 那个时代的抒情歌曲如《南泥湾》 等, 还是离不开战争的时代主题, 所以不可能是婉转柔美的, 应该是朴素的, 因此就不能用现在民歌中歌唱家乡 幸福生活和爱情那种甜美甚至娇柔的音色来演唱。

 《芦花》 》 这首歌曲是抒发了姑娘对心上人奔赴祖国边疆, 为了保卫祖国, 即将离开家乡前对恋人的寄托情怀, 其主题直白而含蓄, 震撼而委婉, 不愧是现代民族歌曲中抒情歌曲的典范, 无论是在演唱技巧上还是难度上都比以往的抒情歌曲要大很多。

  (三)

 语言特征 我们知道, 一个曲种、 一种唱法的形成, 受地域、 生活环境及人文状态等各方面的影响, 但语言是形成风格韵味、 旋律动机的主要因素。

 在实际生活中, 我们之所以能区分人们生活的地域范围, 首先从语言上予以认定南方人、 北方人、 山东人、 河南人等, 然后才是其它因素, 如形象、 举止等。

 演唱风格和韵味正是由语言派生的,又由语言的韵律腔调形成了旋律的风格特征, 所以, 界定演唱风格及其特征是由语言和旋律来决定的。

 既然语言是形成风格的主要因素, 所以在发声训练中, 语言与发声的关系就格外重要。

 要处理好语言与发声的关系, 作为教员或演唱者, 就必须熟悉你所教授或自身演唱风格的语言韵律。

 就歌唱而言, 你唱民族歌曲, 就要熟悉汉语言和地方性民族语言韵律; 你从事通俗演唱, 就应该熟悉通俗唱法一般意义上的吐字行腔。

 如, 京剧的京腔京韵, 河北梆子、 河南豫剧的粗犷、 豪放, 以及江浙一带的亲情小调和越剧的委婉流畅等, 这些风格鲜明的旋律曲调和个性突出的吐字行腔, 无不时时呈现着地域风貌、 人文状态, 尤其是语言特点。

 演唱民歌, 它的吐字问题, 历来是我国民族唱法中最重要也是最讲究的问题, 就要熟悉各民族的腔调韵味, 这一切均说明, 语言韵律与风格是密不可分的。

 因此, 我们必须明确与演唱风格有关的语言韵律及旋律特性, 才能正确把握演唱风格的实质和审美角度。

 二、 掌握科学的演唱技巧是形成演唱风格的基础和桥梁 一个人的演唱风格于每个人的生理结构、 发声方法有着密切的联系。

 经常会遇到演唱相同的声乐作品的歌唱者却有明显的区别。

 任何有修养的杰出的艺术家都会在忠实原风格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某些风格。

 绝不会出现与原来的风格背离深远的风格。

 总之, 不要盲目的去模仿某种特点, 演唱风格要因人因作品而定。

 下面我们只谈谈具有代表性的三点:

 1. 正确的呼吸; 2. 打开喉咙; 3. 高位置而具有面罩共鸣的声音; 掌握好这三点对于别的发声技巧的掌握就会相对容易些。

 

 (一)

 正确的呼吸 正确的演唱离不开正确的呼吸, 呼吸是歌唱的动力、 歌唱的根。

 在意大利传统教学中,

 就十分重视呼吸。

 她们认为呼吸是歌唱发声的基础。

 这也是美声唱法的原则之一。意大利人甚至宣称:

 “谁懂得呼吸, 谁就会唱歌。

 ” 呼吸虽然不能代替一切, 但我们可以肯定, 缺乏呼吸支持的歌唱, 绝不是好的歌唱。

 经常听老师这样说:

 “先放松, 后叹气, 叹到哪, 从哪吸。

 吸到哪, 就从哪唱, 所有字都一样, 保持吸气状态来歌唱。

 ”

 (二)

 打开喉咙 打开喉咙是声乐训练中一致主张的、 非常重要的一环节。

 如果喉咙打不开气息就不能流畅地通过, 必然会出现声音逼紧不通、 声音摇晃、 容易疲劳、 严重者还会导致声带和喉咙的疾病。

 怎样才算是打开喉咙呢? 在生活中, 当我们困了想睡觉的时候往往会打哈欠, 这时就是最好的打开。

 很明显的一个动作就是喉头自然的下放了,也是符合歌唱要求的一个重要环节。

 (三)

 高位置而且有面罩共鸣的声音 学习声乐的人都知道声音要集中, 要有高位置而且有良好的面罩共鸣。

 所谓的面罩共鸣, 是指声音的共鸣(振动)

 要感觉在中咽喉腔以上鼻咽腔、 两腮以上、 两边太阳穴延至眉心处, 这些内部腔体和外部姿势是引起振动的区域, 泛音就在这些部位引起反射、 冲击、 振动以致扩大共鸣。

 要获得声音的高位置, 必须要有良好的气息支持和喉咙的充分打开作为前提和基础。

  三、 《芦花》 的演唱风格 个人演唱风格是指演唱者在演唱声乐作品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内在个性和独特的演绎作品的特色和味道的能力, 是把握了作品本身的演唱风格之后, 需要掌握科学的演唱技巧、 掌握情感内涵和具备优秀的个人修养。

 个人的演唱风格特色是要在忠实于原作品的风格之上的 , 那么要演唱好芦花这首歌曲, 就必须把握作品本身的演唱风格 (一)

 创作背景及作品民族风格特征简介 由贺东久作词、 印青作曲《芦花》 , 是一首优秀的创作歌曲, 曲调清心悦耳、 委婉动听。著名的青年独唱演员雷佳就是以这首动人的歌曲, 打动了千千万万听众的心,一举夺得“第十一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 专业组民族唱法金奖。

 这首歌之所以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 最重要的是词曲有着令人回味的意境。

 它不但是一首高品位的艺术歌曲, 同时, 也是一首浪漫而热情的情歌。

 歌曲抒发了姑娘对心上人奔赴祖国边疆, 为了保卫祖国, 即将离开家乡 前对恋人的寄托情怀, 其主题直白而含蓄,震撼而委婉, 不愧为抒情歌曲的典范。

 (二)

 歌曲的结构分析 声乐演唱是语言的艺术, 音乐只有通过语言所展示的概念、 思想和形象, 才能使人们更深入具体地了解客观事物和细致复杂的内容, 并是音乐形象所显现的声音内容及与内容相应的全部联想领域更明显起来。

 除了无词的声乐作品以外, 其他各种体裁的声乐作品本身都是诗的语言与音乐的完美结合。歌词的艺术风格也同样影响和关系着声乐作品的艺术风格表现。

 显而易见, 演唱声乐作品必须首先对歌词从内容到形式、 从结构到布局、 从节奏到旋律等进行全面认识、 分析和掌握, 否则就很难完美地完成声乐作品的演唱。

 从《芦花》 的乐曲结构上来看, 这是一首由前奏、 呈示段对比段以及尾声所构成的二段式歌曲。

 图示如下:

  前奏

 A

  B

  尾声

 a – b

 a—b`

 c—b` `

 c` —b` ` `

 d

 8

 4

 4

  4

 4

 4

 4

 4

  4

  8 降 A:

 I

 V

 I

  V

 I

  I

  整首歌曲都呈现对称、 方整的特点, 每一个乐句都是 4 个小节且都包含两个乐节,体现了音乐结构发展中均衡、 对称的美学原则。

 乐曲的前奏优美动听, 鄂矛老师在为歌曲配伴奏时, 充分、 准确地把握了 6/8 拍子的律动美, 合理地使用琶音式的和弦分解, 乐曲一开始立刻就为人们展现了一幅美丽的 “花絮满天飞”的情景图画,这与歌词中将要出现的“芦花白, 芦花美” 的意境完全吻合。

 

 A 段即呈示段(9—24)

 由 4 个乐句构成, 每一个乐句都为 4 个小节, 均由两个相同小节数的乐节构成, 在乐句内部也体现了对称的原则。

 第一乐句伴随着歌词“芦花白, 芦花美, 花絮满天飞” 的美丽情景而出现的, 旋律婉转抒情、 优美动听。第三乐句是第一乐句的重复, 重复使人加深对旋律主题的印象, 巩固了音乐的主题形象。

 第三乐句保持了第一乐句的基本旋律; 第四乐句是将第二乐句的材料发展而来。

 由 4 个乐句构成乐段, 第一乐句和第二乐句之间、 第二乐句和第四乐句之间有构成乐段的条件, 而第三乐句又是以重复第一乐句的主题材料开始, 这样, 前两句与后两句彼此又仿佛形成属、 主呼应的两个乐段。

  尽管呈示段结束在主调的主和弦上, 但伴奏并没有长时值地停留在主和弦上,而是以音阶式的反向级进将音乐推向第二乐段, 这样既为音乐展开提供了动力, 又为 B 段高潮情绪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经过 A 段对亲人挂念之情的长久酝酿和积累, 终于到了情感不得不渲泄的时候了, 与 A 段自我沉吟般、 平淡地叙述不同, B 段音乐(25—40)

 是要将对亲人牵挂之情, 充分的表达出来。

 在音乐材料的使用上, 作曲家仍保持了 A 乐段的基本构思。

 这个乐句的旋律是由新材料写成的, 体现了音乐发展中的“对比” 的原则。B 段的第二乐句是由 A 段第二乐句的材料引申发展而来的, 加强了与 A 段音乐的联系。

 乐句出现了全曲的最高音 ba2, 形成了全曲的一个小高潮, 音乐情绪进一步高涨, 与呈示段一样也与第二乐句形成复乐段因素的属、 主关系呼应。

 尾声句是采用的呈示段乐句的音乐素材, 随着力度的加强, 最后在主音上以 ff 的力度强收了整曲, 使音乐情感得到了酣畅淋漓的释放。

 (三)

 歌曲的情感分析 美的事物是客观存在的。

 “漫江碧透染” 的风景, 美在自然; “沉鱼落雁, 闭月羞花” 的形象, 美在悦目; “妙笔生花, 脍炙人口” 的作品, 美在高雅……的确如此,一首好的歌曲, 让人听来一如酒仙们品尝到陈年佳酿, 又似情圣们寻觅到千古知音。那么什么样的歌曲才能称得上“好” 呢? 谈论这个话题, 势必是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笔者认为, 大众喜欢就是“好” 。

 因为歌曲的创作和演唱, 从绝对意义上来讲, 决不是用来自我欣赏的, 而是要凭借有关媒介传播给广大群众品味的。《芦花》》这首歌曲, 不管是在技巧上还是情感表达上都是有相当大的难度的。

 歌词以借景抒情的手法, 表达水上人家的蜜意, 抒发渔家姑娘的柔情, 赋予了芦花鲜活的生命力和缠绵的人间真情, 的确是“千丝万缕意绵绵” 。

 无忧无虑、 悄无声息、 漫天飞舞的芦花, 连绚丽的彩云都不由羡慕得一路追随。

 作者着意以此景开篇,画面体现得恬静幽美, 笔调显示得浪漫欢畅, 为下一步的抒情作了精妙的铺垫。“花飞为了谁” 的发问, 恰似一根醒目的彩链, 将歌词的前后内容巧妙地连接到一起,不留痕迹地引出了“情和爱” 这一人类永恒歌颂的主题。

 而这...

篇二:歌曲《芦花》的音乐特点及演唱

艺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I 浅谈青歌赛中四首民族声乐作品的创作和演唱把握 

 摘

 要

 本文以青歌赛中获奖并广为流传的优秀民族声乐作品为例。

 多方搜集整理资料后,对作品的创作背景、 思想内容、 艺术特点和演唱把握进行分析研究。

 可以为声乐演唱提供一定的参考。

 有助于进一步挖掘青歌赛中这些声乐作品的内在魅力, 有助于演唱者从整体上准确地把握和演绎声乐作品。

 同时也为其他研究者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对更好地服务于舞台演唱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  民族声乐;     艺术特点;     演唱;     把握 

 英文摘要

 II A bstract In this thesis, I choosed some popular national vocal music which win at the national young singer competition and use them as example.

 After collecting informations, I analyse the requirement of the song, the background of creation of the song and the way to compose the song. Then according my own experience of performence, I sum up the conclusion and use it as a reference.

 From this point of view, it can help us to understand more about the inner meaning of these master pieces which can help singer to accurately experess the musical style of these pieces.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can support other people who research in the field and support singer to have a better performance on the stage.

  K ey w ords  national vocal music; distinguishing feature of art; sing; the ability of deduction and comprehension

 南京艺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1绪

 论

 由中央电视台每两年举办一次的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 是享誉全国二十多年的声乐赛事,在全国拥有极高的知名度。

 从第一届大赛举办至今, 推出了许多新人, 如彭丽媛、 雷佳、 王丽达、常思思等人都是从大赛中走出来的, 产生了诸多大家耳熟能详的优秀声乐作品, 如《芦花》、《亲吻祖国》、《断桥遗梦》、《玛依拉变奏曲》 等等。

 下面就以近几届大赛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四首优秀民族声乐作品为例, 从作品的词曲作者、 创作背景、 思想内容、 风格特点和歌曲演唱把握等方面深入分析研究。

  一、 对歌曲《芦花》 艺术特点的分析和演唱把握 1、 歌曲的词曲作者、 创作背景、 思想内容 歌曲《芦花》 是由贺东久作词, 印青作曲, 鄂矛配器。

 此曲选自总政歌舞团创作的大型音乐舞剧《一个士兵的日记》, 因此带有一定的情节性。

 这是一首优秀的创作歌曲, 曲调清心悦耳、 委婉动听。

 青年歌手雷佳就是以这首动人的歌曲, 打动了千千万万听众的心, 一举夺得“第十一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 专业组民族唱法金奖。

 这首歌之所以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 最重要的是词曲有着令人回味的意境。

 它不但是一首高品位的艺术歌曲, 同时, 也是一首浪漫而热情的情歌, 全曲旋律流畅、 结构方整、 语言淳朴、 易于传唱且又有一定演唱难度的歌曲。

 歌曲抒发了姑娘对心上人奔赴祖国边疆, 为了保卫祖国, 即将离开家乡前对恋人的寄托情怀, 其主题直白而含蓄, 震撼而委婉,不愧为抒情歌曲的典范。

 《芦花》 这首歌, 歌词简短、 篇幅不长、 通俗易懂、 情真意切, 旋律优美、 悦耳流畅。

 词作者从芦花的平凡中捕捉到创作灵感, 感悟到平凡的事物蕴含着朴素的美, 值得赞美、 值得歌颂。

 歌词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 表达水上人家的蜜意, 抒发渔家姑娘的柔情, 赋予了芦花鲜活的生命力和缠绵的人间真情。

  2、 歌曲艺术特点的分析和演唱把握 从乐曲结构上来看, 这是一首由前奏、 呈示段对比段以及尾声所构成的二段式歌曲。

 整首歌曲都呈现对称、 方整的特点, 每一个乐句都是 4 个小节且都包含两个乐节, 体现了音乐结构发展中均衡、 对称的美学原则。

 乐曲的前奏优美动听, 配器者在为歌曲编配伴奏时, 充分、 准确地把握了 6/8 拍子的律动美, 合理地使用琶音式的和弦分解, 乐曲一开始立刻就为人们展现了一幅美丽的“花絮满天飞”的情景图画, 这与歌词中将要出现的“芦花白, 芦花美” 的意境完全吻合。

  《芦花》 这首歌曲要求演唱者具有较好的声音把握能力, 演唱中需要在柔美中透出力度感, 以表现歌曲所描写人物的内心世界, 演唱者当发挥想象力, 使自身能感受和体验到那种对分离的不舍,而又盼望恋人能早日传来佳音的复杂心情。

 这种心情是矛盾的, 但又是统一的。

 祖国的荣誉高于儿女情长这是常理, 主人公的内心活动定位最终还是基于最高荣誉上而建立的, 理解这一点就基本把握住本曲整体的情绪。

 雷佳是近年来我国歌坛上不可多得的优秀歌唱演员之一, 由她演唱的《芦花》,在情感把握上, 将芦花洁白无瑕、 翩翩起舞的形象和渔家姑娘淳朴善良、 渴望爱情、 追求幸福的情怀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艺术创造上, 凭借历年的沉淀和积累, 音色甜美而富有表现力, 音域宽广而饱含渗透力, 将《芦花》 这首歌曲演绎得十分到位。

 二、 对歌曲《亲吻祖国》 艺术特点的分析和演唱要求

 2二、 对歌曲《亲吻祖国》 艺术特点的分析和演唱要求 1、 歌曲的词曲作者、 创作背景、 思想内容 《亲吻祖国》 是由著名作词家、 国家一级编剧雷子明作词, 著名曲作家戚建波作曲的一首反映主旋律题材的歌曲。

 歌曲创作于香港回归期间。

 作者为了避免与其它以香港回归为题材的歌曲冲突,并且能够赋予歌曲具有更加打动人的情感, 经反复斟酌之后, 词作者去掉了歌词中包含着“回归”等这样的字眼。

 然而,《亲吻祖国》 整首歌曲却又从头到尾始终贯穿着“回归” 这一鲜明主题。

 歌曲一经创作完成便愈传愈广, 经久不衰。

 总政歌舞团的独唱演员王丽达, 凭借成功演绎《亲吻祖国》一曲, 夺得了第十一届专业组民族唱法银奖。

 这首歌采用降 G 大调, 最高音为 A 音, 整首歌曲低音区厚实深情, 高音区高亢嘹亮, 颇有张力。旋律流畅大气, 歌曲情感真挚, 荡气回肠, 充分表达了人民大众对祖国深深眷恋和对祖国大地的热爱与思念, 体现出了浓浓的赤子之心。

 歌曲在旋律上体现出比较清晰的戏曲曲调, 音程间的跨度较大。

 歌曲整体情绪体现出浓浓的思念之情, 采用交响乐编配伴奏。

  2、 歌曲艺术特点的分析和演唱把握。

  《亲吻祖国》 是一首歌手在演唱时需要付出较大体力的民族声乐作品。

 全曲多次出现从 5 度音、7 度音和 8 度音跳跃过渡到 A 音, 并在高音部分长久持续, 整首歌曲各有 18 个 G 音和 A 音, 显然是一首技巧较高、 难度颇大的歌曲。

 该曲最为特别之处在于, 它一改我们所常见的, 把高潮部分安排到中间至结尾的惯用表现形式, 引子一开始就是高潮部分, 短短 12 小节的乐句, 连续出现 6 个 G音, 5 个 A 音. 旋律高亢激越, 气势恢宏, 歌词情深意切, 感人肺腑, 听者无不动容。

 接下来的 3个小节间奏后。

 便进入了歌曲的叙述部分, 这部分用中低音来表现, 显得深情而绵长。

 歌曲中切分音的运用尤其有特色, 7 度音和 8 度音跳跃过渡, 使得旋律的转折成为了歌曲表达情感的极好途径。“亲那画中的泰山, 亲那诗中的戈壁, 亲吻我那神奇的中原大地? ? ”, 这使整首歌凸现出一个“情”字, 这是一份思念之情, 一份盼归之情, 一份深深的赤子之情。“亲那泪中的欢笑, 亲那笑中的泪滴,亲吻我那祖辈的黄河故里? ? ”, 情感就在一瞬间迸发, 推进入高潮部分。

 引子部分的旋律再次出现,歌词由第一段后一句和第二段后一句组成, 使歌曲结尾平稳而自然, 最后再次回到 A 音并随之结束。

 整首歌曲跌宕起伏、 首尾呼应。

 演唱这首歌, 气息运用要控制得当, 情绪要激动饱满, 既要有刚烈有力, 又要深情和缓。

 叙述性的演唱, 吐字的过程要相对慢些, 节奏紧凑、 情绪激烈时。

 咬字吐字的过程要快、 口咽腔各部位的感觉要集中, 以“刚” 为主,“柔” 为辅, 把游子回归祖国怀抱的欣喜激动的心情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青年歌手王丽达的演唱力度感很强, 音色高亢、 明亮, 情感真挚。

 歌曲开头“太深, 太深……太久, 太久……太重, 太重……”这一连续的排比手法运用就将歌曲情绪交待的十分明确, 演唱者运用略带戏曲唱腔的甩腔唱法来强化字头, 是非常贴切的。

 对整首歌曲的情绪和演唱把握也十分到位,把对祖国深深的依恋, 浓浓的思念这些情感充分表达了出来。

 南京艺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3三、 对歌曲《断桥遗梦》 艺术特点的分析和演唱要求 1、 歌曲的词曲作者、 创作背景、 思想内容 歌曲《断桥遗梦》 是由韩静霆作词, 赵季平作曲, 青年歌手吴娜演唱, 并获得第十三届青歌赛专业组民族唱法金奖。

 曲作者赵季平生于艺术世家, 毕业于西安音乐学院作曲系, 之后进入中央音乐学院深造。

 词作者韩静霆, 中国电影编剧、 作家。

 他的文学作品以小说、 诗歌、 影视编剧为主,兼有小部分歌词作品。

 《断桥遗梦》 创作于 2005 年, 歌曲的创作方式类似于宣叙调, 作曲家将传统的昆曲元素加入陕西碗碗腔的唱腔为旋律动机, 创作出了这样一首荡气回肠的佳作。

 它连续两届出现在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的舞台上, 同时也是音乐院校民族声乐学生学习中常选的曲目。

 作品描写的是美丽的西子湖畔, 许仙和白娘子断桥相会的一段凄美爱情故事. 歌曲以此为创作素材。

 歌颂世间真、 善、 美, 桥断、 水断, 唯有真情不断!

 这首歌曲旋律优美, 戏剧性强, 富有张力。

  2、 歌曲艺术特点的分析和演唱把握 歌曲《断桥遗梦》 全曲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个两段式, 是全曲的哭诉部分, 运用的艺术技巧是表情、 速度和紧拉慢唱。

 诉说了断桥之上失去的往日甜蜜, 诉说了对爱人的深深思念, 但也表露出对于爱人弃己而去的埋怨。

 第二部分旋律流淌、 温柔, 但又诉说了对爱情的坚定。

 即使桥断、 缘断、 情断, 还是有梦不断。

 第三部分, 是歌曲的高潮部分, 只有两句歌词, 但重复了三次,一改往日的细雨缠绵和哭泣埋怨, 转为高亢、 激昂、 充满力量, 表达出即使地老天荒、 海枯石烂,我的爱心不会变的深情。

 本曲引子部分:

 开篇第一句旋律的音域便跨越了 11 度, 使人揪心, 不知所措。“呼啦啦啦西湖的桥”, 引子第一句弱起向上的旋律线条, 带有典型的中国民间戏曲唱腔的特点。

 整个引子的结构并不规整。

 包含三个连续对比的乐句, 情绪抑扬顿挫, 起伏较大, 表达了复杂的思想感情。

 在此基础上的旋律延续发展, 第二句音乐流畅而口语化, 节奏的处理非常细腻。“雨中定情的纸伞, 丢向谁边,爱你、 想你、 找你、 喊你”, 这一句音区由低至高, 从“咏唱” 迅速过渡到“呼喊”, 音乐的情绪也由“叙事抒情” 跳转至“情感爆发”。

 引子部分虽然在第一句已经出现了全曲最高音, 但与情绪结合处理的时候, 却不能过于宣泄, 要控制住快要爆发的情绪, 一句句将心底的渴望拖曳而出, 为随后的演唱打下基础。

 这首歌曲的难点不光在于高音的集中, 更难于掌握的是歌曲的情感处理。

 如在演唱“雨中定情的纸伞丢向谁边, 爱你、 想你、 找你、 喊你” 的时候, 要完全把感情释放出来, 中间有空拍, 唱的时候也要做到声断气不断。

 再如“不不不不, 我不相信, 真爱变老”, 需要哭诉、 呜咽、 滑音, 这样更能让人跟着演唱者进入当时的情感背景, 找到共鸣。

 一首作品, 除了要对歌曲进行认真分析和反复演唱外, 还有一个现场发挥问题, 也就是即兴发挥。

 而这种即兴发挥是与歌者投入的情感是分不开的。

 一首歌强弱轻重的变化、 高潮和低潮的特点、 感情表达的强调, 需要一字一句地去琢磨, 甚至要在一个经过音上重下功夫。“西湖的桥, 从中折断……丢向谁边” 当中的“桥”、“断”、“丢” 都应较为夸张的强调字头, 用全身心投入并且饱含深情的演唱。

 要把歌曲所要体现的真、 善、 美, 体现出来, 必须要求演唱者进入角色, 借助戏曲的表演手段, 行腔婉转回肠。

 开始部分要显得稍自由……“爱你, 想你…….” 段落气息控制尤为重要, 体现出幽怨无奈, 与前后形成明显对比。

 吴娜的演唱气息饱满、 声音醇厚, 演唱感觉比较放松自由, 全曲把握较好。

 吴娜的咬字符合中国民族声乐的审美标准。

 她以民族唱法为基础, 吸收了美声唱法的精华, 呼吸比较深, 声音位置共鸣很好, 使得她的声音华丽而脱俗, 高音区松通, 咬字清晰, 字正腔圆, 传达歌曲意思准确。

 四、 对歌曲《玛依拉变奏曲》 艺术特点的分析和演唱要求

 4 四、 对歌曲《玛依拉变奏曲》 艺术特点的分析和演唱要求 1、 歌曲的词曲作者、 创作背景、 思想内容 由丁善德编曲的民歌《玛依拉》 就是哈萨克民歌的代表之作。

 它具有哈萨克民歌的典型特征。“玛依拉” 是一个哈萨克民族姑娘的名字, 传说她长得美丽、 善于唱歌, 牧民们常到她的帐篷周围听她的美妙歌声。

 啥萨克族是一个以放牧为主、 酷爱音乐的民族, 素有“骏马和歌是哈萨克的翅膀”之说。

 民歌在哈萨克族民问音乐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哪里有哈萨克族的毡房, 哪里就有歌声。歌曲主要有反映牧业和狩猎等劳动生活的歌, 赞美和怀念家乡的颂赞歌、 情歌、 风俗歌等。

 胡廷江创作的《玛依拉变奏曲》 就是在哈萨克民歌《玛依拉》 的基础上, 运用了变奏的创作手法创作了这首声乐变奏曲。

 使得这首民歌在结构、 调式、 情绪上都呈现出新的艺术高度和艺术特点。胡廷江是中国音乐学院声歌系钢琴伴奏教师, 曾两获得“金钟奖” 钢琴伴奏奖, 曾与宋祖英、 张也等歌唱家成功合作, 同时为歌手专辑...

篇三:歌曲《芦花》的音乐特点及演唱

文 艺 · 音 乐理论 · 浅析常思思的演唱风格 陈彩林 ( 湖南文理 学院芙蓉学院音 乐1101班 摘要 :常思思从发声方法到演唱风格都有着很大的扩展,同时 也提高了民族声乐的艺术性和欣赏价值,越来越多的引起 了声乐艺术 界的关注。常思思她用独特的艺术魅力在国际声乐的舞 台上绽放光 芒,不仅炫得好听更炫出带有国际范儿的中国特色。

 关键词:常思思;演唱;风格;声乐 一、 常思思的演唱风格 常思思演唱的声乐作品具有大气 自然,她 的声音圆润而且还 富有穿透力 ,随着我国民族音乐艺术的发展歌唱艺术家也不断涌 现,而因个人的生活经历以及感受的不同,导致演唱风格有所不 同,希望大家能够从常思思的演唱风格中取得艺术成就从而寻找 经验 。下面我们就从三个方面解读青年花腔女高音常思思的演唱 风格 。

 ( 一) 具有丰富的声音和表现力 听常思思演唱 《春天 的芭蕾》 的时候 ,她的声音仿佛真的 随着音乐的跳跃跳起了旋转的芭蕾,轻快清脆,加上她面带微笑 的面庞和与观众直视时真诚的眼睛里散发出的愉悦 ,让人仿佛处 在阳春三月,眼前是一片姹紫嫣红的花卉,花卉丛 中一个曼妙的 身影正在翩翩起舞 。2006年 l2月,常思思参加黑龙江政法委 “ 为 了社会的和谐平安” 大型晚会演唱 《英雄》时,又给人完全不一 样的感觉 。演唱 《英雄》时常思思声音 中带着感动和对英雄的尊 敬 ,眼神中透 出对他们崇高的敬意,随着声音高低和演唱速度的 变化仿佛在向我们用声音描绘一个维护和平和安全的英雄,那恰 到好处的手势更是给这首歌增添了几分感染力,在场观众无一不 动容 。舞台表现力和声音的多样性不是通过多次训练就可以成功 的,而是需要演 唱者像常思思一样,全身心地投入,只有先打动 自己,才有感染观众的可能。

 ( 二) 有着鲜明的民族性 常 思思在演唱时 以民族唱法为支撑 ,因此她 的演唱风格具 有民族性。通过细细观察常思思的演唱,我们不难发现她在演唱 《春天 的芭蕾》 《红》 《我爱我 的祖 国》等歌 曲时,声音的位置 相对较 高,音域也十分广阔,发音吐字除了清晰之外,位置也偏 前 嗓音更是灵活多变,因此整首歌演唱下来如行云流水般 自然 流畅,而这些都是新民族唱法的特点。除 了气息的运用,常思思 在演唱时也十分注重民族唱法中对声带的控制和运用 。她在演唱 歌 曲时,通过音色我们可以听 出她的声门是闭合的,这样不仅可 以挡住气流 ,还能使 声音嘹亮具有穿透力,因为可以将气流转变 为声波。作为民族唱法的代表人物之一,常思思 的演 唱风格 以民 族唱法为主 ,民族唱法丰富的内涵不仅使她的声音能够保持甜美 和活泼,还能使歌曲饱含真情实意,能更好地打动观众。

 ( 三) 演唱风格的完美演绎 常思思的演唱既没有失去中国传统的民族精髓又科学地加入 了西方的因素,这使得她的演唱风格在我国众多民族歌手 中独树 一帜。常思思的创新不仅是对自我演唱风格的完善,更是为我国 的民族歌手指明了一条发展的新道路,这种举动可以促进我国整 个 民族音乐的进步和发展。

 在演唱时,常思思在保持吐字清晰、发音清楚同时,还能将 1 5 己 两者完美结合,使得 “ 声中有字,字中有声 ” ,本身就是花腔女 高音,因此她的音域 比一般的女高音要宽广 ,但常思思独创的中 西结合法使得她的音域较其他的花腔女高音更广,这一点我们可 以在 《幻无止境》这首作品中得到深刻 的体会。在常思思的演唱 中,她将民族性和世界性完美地无缝连接在一起,因此她在演唱 时腔调轻快,旋律高雅优美 ,咬字准确有力,兼具生活气息和时 代气息。

 二 、常思思的代表作品分析 提起 民族 歌手常思思,很 多人 首先想 到的就 是 《春天的芭 蕾》和 《炫境》,的确 ,这是她最有代表性的两首作 品,无论是 发音、气息还是共 鸣都有值得 民族音乐学习者学习和借鉴的地 方,下面我们就 以这两首作品为代表,分析常思思在演唱过程中 的一些共性和特性 。

 ( ~)《炫境》的演唱特色 说到 《炫境》,人们除了对它那无歌词的歌 曲形式感到新 奇之外 ,更大的惊讶恐怕来 自于演唱者常思思那在高音处华丽 的 花腔。常思思在演唱花腔的时候能够在极快 的速度下将歌词表达 清楚又能将每一个音符都完整地演唱出来。常思思能够演唱 《炫 境》这样高难度的歌 曲,还在于她能够熟练地掌握民族唱法和美 声唱法 ,能够灵活地将这两者完美结合 。因为 《炫境》这样的歌 曲,单单是会花腔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宽阔的音域 ,当然呼吸 的方式也很重要 常思思的演唱风格 中,声音的位置也值得音乐 爱好者学习,因为她将声音放在一个高位置,这样 的话,在保证 声音流畅柔和的特点之外,还能增加表现力,同时采用这样高位 置放音,不管是 民族唱法还是西洋的美声唱法都可以轻松拿下, 没有任何难度系数。

 除了这些技术上 的支撑之外,演唱 《炫境》还需要强大的心 理素质,因为没有歌词,所有常思思全靠她的声音来表达各种的 情绪和感情 ,以及作者蕴含在歌中的情感 。如果演唱者没有坚定 的信心和积极主动的演唱状态 ,以及对舞 台炽热 的热情的话,是 很难驾驭这首歌曲的,而常思思做到 了,她用 自己的演绎让每一 个聆听的观众都找到 了与她和歌曲共鸣的情感点。

 ( 二)《春天的芭蕾》演唱特色 《春天 的芭蕾 》的重 点则在于情感和声音 。这 是这 首歌 的 歌词:随着脚步起舞纷飞,跳一曲春天 的芭蕾 ,天使般的容颜最 美,尽情绽放青春无悔。啊春天 已来临,有鲜花点缀 ,雪地上的 足迹 是欢 乐相 随,看那天空雪花飘洒 ,这一刻我们 的心 紧紧依 偎。啊,春天的芭蕾,啊,幸福的芭蕾,啊⋯⋯ 春天 的芭蕾,芭 蕾 ! 脚步起舞纷飞,跳 出纯真韵味,大地从梦幻中醒来,开出花 卉,雪人也想扭动身体,来减减肥,春天 的芭蕾,灿烂的芭蕾 。

 啊⋯ ⋯ 随着脚步起舞纷飞,跳一曲春天的芭蕾,天使般 的容颜最 美,尽情绽放青春无悔。啊⋯ ⋯ 春天 的芭蕾! 我们通过歌词就可 以想象到一幅万物复苏的场景,雪人开始融化,春天的脚步慢慢 靠近,难掩激动的心情于是跳起了春天的芭蕾 。在演绎这首歌 的 时候,常思思的声音透亮又悦耳 ,全身都在传达着对春的向往和 热情 ,身上 的每一个细胞都在传达着感情 。她的眉 毛上往上扬 的,眼珠在焕发着神采,括约肌往上缩,这说明她在演唱的时候

 ·音 乐理论 · 大众 文 艺 浅析豫剧常派甩腔在民族歌剧中的吸收和运用 秦晓敏 ( 河南艺术职业学院450000 ) 摘要 :甩腔 又叫抛 腔 、拖腔 ,广泛存 在 于我 国的戏 曲艺术 中, 是 指 无词 的音调 ,一般 出现在 词汇 或 句子 之后 ,是戏 曲艺术表 现情 感、描绘形象的重要手段。常派甩腔是由豫剧大师常香玉所创,是多 年来在舞台实践中,不断吸收和创新的结果。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歌 剧事业 的蓬勃发展 ,唱腔上 的互为借 鉴和运/}1,戏 曲唱腔 已经渗透扎 根 于民族歌剧 的演唱 中,并很好 的服 务 于人物形 象的刻画和塑造。本 文通过 对常派甩腔唱 法的分析研 究 ,结合 实例 ,把 常派甩腔尝试性地 运 用到了我 国民族歌剧的 演唱 中。

 关键词:常派甩腔;民族歌剧 ;吸收和运用 甩腔又叫抛腔 、拖腔 ,在我国的戏曲艺术中,甩腔 的运用是 相当普遍的,如京剧 、豫剧、河北梆子、松阳高腔等不少的剧种 都提 到过甩腔 的使用 。甩腔是指无词的音调 ,一般 出现在词汇或 句子之后 ,是戏 曲艺术表现情感、描绘形象 的重要手段,如运用 的好会收到突出的效果 。近些年来,随着我 国民族歌剧演唱方法 的发展,甩腔也常常被用在歌剧的演唱 中,以此来更加丰富的表 现人物 的形象特征 。

 豫剧常派唱腔艺术是 由我 国著名豫剧表演 艺术家常香玉大 师所创,是常香玉在多年 的舞台实践中,不断吸收和创新,又经 后人发扬光大的结果 。常派演唱艺术以音域宽阔、行腔流畅、吐 字 清晰、韵味醇厚为特点 ,在气 口音色 的处理 ,板式组合 的运 用,润腔炼字技巧等方面都有精到或独到之处。常派甩腔音色清 澈透亮 ,声音高亢激 昂,旋律跌宕起伏,力度强弱分明,具有强 烈的艺术感染力 。但是 ,常香玉大师经常说 :

 “ 甩腔不能乱用, 也不能滥用。” 意思就是说,甩腔的使用要符合剧 中人物情感的 需要,该用的时候才会用,不该用的时候绝对不能用 。甩腔使用 得当,能使演唱者的声音更加具有风格特点,增强作品的艺术价 值 。

 一、 常派甩腔 的演唱方法 常派唱腔中 的甩腔很具有流派特 点,它多用 在表 现激情的 地方或一段唱腔的起腔和结尾。甩腔多用在降E调的 “ 5” 音上, 且 多用在 【紧- ) k板 】

 【二八板】和 【流水板】中。豫剧界老前 辈经常把甩腔称作是 “ 揆头腔” ,它在整体唱腔 中起着非常重要 的作用。如何唱好常派甩腔是很不容易的,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 件:一是运用好真假混合声的唱法;二是收好腔;三是把握好甩 腔 力度 的大 小 。

 ( 一) 真假混合声的运用 唱甩腔的时候 ,首先要做到正确运用混合声。也就是说 ,既 不能 “ 大本嗓” 的喊叫,也不能假声过多。如果假声过多,唱出 的甩腔就会声音闷暗,没有光彩,力度不足;这是由于嗓子开得 过大,舌根 向后缩压,影响了演唱时声带的正常 闭合造成的。但 也不能用横劲儿可着嗓子往外喊,那样,音柱 就散了,音着点。( 音 柱和音着点是常派唱腔艺术的提法 ) 和共 鸣位置就找不到 了, 声音也就失去了美感,时间长了还容易把嗓子喊坏 。因此 ,甩腔 演唱的好与不好取决于演唱时真假混合声所占的比例 。常香玉大 师说:

 “ 甩腔如果唱对了,会感觉声音不是从嗓子眼儿里挤 出来 的,而是从肚子里出来 ,再经过后脑勺贴着上腭送出口外的。” 所 以,甩腔正确的演唱方法应该是:运用胸腹式呼吸法将咽腔吸 开,保持气息的流动,使音柱变粗 ,音着点 向后移动 ,突出胸腔 共鸣,运用以真声为主的混合声来演唱。

 ( 二) 收腔 唱甩腔时,不仅要注意调整真假混合声 的比例,还要做到停 气断音 ,把腔收好 。如果收不住腔,就会导致节拍不准,无法有 效的表现人物的思想情感。所以,在 唱甩腔时,首先要求声音的 力度要 由弱到强,并在最强音上作适当的延长后,气息中断,立 刻收腔 ,收腔要收的干净利落,不能拖泥带水 。另外 ,收腔时要 一直保持咽腔打开的状态,喉头放下,舌根放松 ,避免声音出现 “ 挤”“ 卡” 和 “ 僵 ” 等现象,在唱至腔尾 ( 一般是在最强音) 时,戛然然停住并收腔。所 以,演唱常派的甩腔要在正确方法的 引导下,勤加练习,这样才能更有效地使用甩腔。

 ( 三 ) 把握好甩腔力度 的大小 根据人物情感的需要,把握好甩腔力度大小的分寸 ,这一 点在常派唱腔中是非常重要的,甩腔力度大小的运用是依托于人 物情绪的变化,在许多常派代表剧 目中,各种人物的唱腔里都会 运用到甩腔唱法。以 《花木兰》中 “ 征途” 这场戏为例,木兰女 扮男装在奔赴战场 的征途 中,遇到了同赴战场的刘忠。在这场戏 心情是兴奋的,而且在不听地与观众交流这种愉悦的心情 ,通过 她仿佛在舞台上起舞的声音和充满整个演播厅的真挚情感 ,观众 也在不知不觉中被感染 了。

 所 以音 乐学习者在学习常思思演唱的技巧的同时,也应该注 重她表达感情 的方式,因为歌手在舞 台上与观众交流的载体不仅 是歌词和所唱的内容,而是通过这些传递给观众的情感。以情动 人,声情并茂才是演唱的最高境界。

 参考 文献:

 [1]N K 那查连科.歌唱 艺术 【M].北京 :人民音 乐出版社 ,1981 [2]邹本初.沈 湘歌唱 学体 系研 究[M】北京 :人民音乐 出版社 ,2000. [3]甄立夫.科学练声[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 [4】王鸿俊.声乐学概论[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9. [5]孟新 洋,柯琳.民族声乐理论教 程[M】北京 :中央 民族大 学出版社 , 2 0 0 9 . [6】潘乃宪.感悟声乐对国际歌唱艺术的思考与体验[M】.上海:上海三联 书店 .2010. 【7]郭克俭.声歌求道— — 中国声乐艺术的理论和实践【M] 北京:文化 艺术 出版社 。2007. [8】田玉斌.名家谈艺— — 田玉斌与名家谈美声歌唱[M】合肥:安徽文 艺 出版 社 .2011. 1 5 ]

篇四:歌曲《芦花》的音乐特点及演唱

湘西苗族人民在和大自然与社会斗争当中创造了光辉灿烂文化艺术同时也创造了各种各样、丰富多彩和风味独特的民间歌曲——苗歌。他是湘西苗族人民日常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们的喜、怒、哀、乐常常通过苗歌演唱表现的淋漓尽致湘西苗歌是我国民间音乐中常年盛开的一朵璀鞣之花。本论文从湘西苗歌产生的历史渊源、地理环境苗族人民的风俗习惯等方面着手根据笔者大量田野工作所获得的一手资料和长期收集得来豳二手资料分析和介绍了湘西苗歌的音乐特征。关于湘西苗歌的音乐特征国内有一些专家和学者做出了一定的研究且有少量相关的论文出现但对演唱特色方面的研究是凤毛麟角在深度和广度上都存在很大不足比如张建国先生时《湘西苗歌音乐初探》、花老虎先生的《湘西苗歌研究》等有关湘西苗歌的研究绽章及某些书本中的相关章节都很少涉及到苗歌的演唱特色涉及到的也都是轻描淡写且篇幅短小。因此笔者结合了自己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特别是声乐学理论知识对湘西苗歌的演唱方法及技巧特色、演唱中的言语特色、润腔及衬词衬腔等方面的演唱特色进行细致而全面的分析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也希望能为人们今后演唱湘西苗族民歌提供一些理论上的参考为保存和发扬民族声乐艺术作出一点贡献。关键词湘西苗族民歌音乐特征演唱特色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比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普  ≥日吾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我们辽阔富饶的国土上居住着  个民族各族人民以辛勤的劳动开拓疆土、发展经济创造了祖国的历史和文化共同缔造了我们伟大的祖国能歌善舞的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年代里伴随着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进程勤劳智慧的中国各族人民也共同创造出璀璨迷人的音乐文化。传统民歌则是中华传统音乐文化百花园中一株芳香四溢的奇葩。一选题的理由或意义如今我们面对新的国际环境面对经济全球化浪潮中中西文化的交流、融合乃至冲撞、激荡许多音乐家都提出了“只有带民族性的打是世界的  这样的口号。的确越是全球化就越要民族化一个国家的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历史的创造物是民族精神与发展的不竭源泉在民族的发展中长期存在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因此要想立足于世界音乐之林挖掘、 研究和整理好我国传统的音乐文化更是当务之急。纵观中国音乐史哪一个时代各民族间的音乐文化交流频繁哪一个时代的音乐文化就会得到发展否则必将走向衰落这是中国音乐发展的重要规律之一可以预见将来中国音乐的发达也必然要建立在各民族音乐文化共同发展的基础之上所以加强对少数民族音乐的搜索、整理、学习与研究对于发展和振兴中华民族的音乐文化具翻 常重要作用并有极其深远的意义。其次世界上任何民族都有自己的歌唱传统和传统民歌任何热爱音乐艺术和有志于音乐艺术的人如果不从这些内涵丰富、风格多样的传统音乐中汲取养料是断难有所成就的。中外乐坛才高如贝多芬、柴柯夫斯基、聂耳、冼星海者也概莫例外。作为一个中国歌者在我自己探究声乐艺术奥妙与真谛的时候传统民歌和优秀的民间歌手是我最好的老师之一。湘西苗族是长江中下游苗蛮集团经过长期战争迁徙于洞庭湖沿岸一带以后又迁徙到湘西的主体苗族。湘西地处湘、鄂、川、黔四省边界是湘黔支柳铁路的交点公路四通八达山清水秀、河流纵横居住在这如花似锦的大自然中的  

 湘西苗族人民能歌善舞、勤劳勇敢、热情强悍他们最喜欢用美好的苗歌作为社交工具进行来往因此湘西苗族地区盛行各种传统歌会和歌节如一年一度的“六月六’’歌会、“四月八 歌节、“赶秋 节。在这些节日里苗族群众要相互自由对歌、盘歌时常延到几天几夜。湘西苗族人民在和大自然与社会斗争当中创造了光辉灿烂文化艺术同时也创造了各种各样、丰富多彩和风味独特的民间歌曲——苗歌。它是湘西苗族人民日常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们的喜、怒、哀、乐常常通过苗歌演唱表现得淋漓尽致湘西苗歌是我国民间音乐中常年盛开的一朵璀璨之花。我生在湖南长在湖南家乡的一草一木乃至丰富的文化资源都让我感到骄傲和自豪。所以我以湘西苗歌作为我学习和研究民族民间音乐的对象我将对湘西苗歌的音乐特征与演唱特色做全面而细致的研究与探索。当我们享受着新世纪科技与信息的高度文明之时又有古老优美的民歌旋律萦绕稠耳畔我们的生活一定更加美好、充实。同时笔者也相信这将是一篇有价值的论文更坚信通过大家的辛勤努力我们伟大祖国博大精深的传统音乐文化将会更加炫丽多彩二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近几年不少作曲家对湘西苗歌进行了记录整理、研究探讨他们用湘西苗歌曲调作素材创造出一批具有湘西苗歌风格的苗族歌曲、乐曲和舞曲在国内外产生了一定影响深受各族人民的欢迎。著名作曲家白诚仁用湘西苗歌作素材创作的歌曲《苗岭连北京》、《围着火塘唱苗歌》 获全国民族团结征歌评奖一等奖 、舞曲《阿妹上大学》等流行全国苗族作曲家花老虎用湘西苗歌作素材创作的歌曲《美丽的孔雀快飞来》 在香港演出 《为什么苗家人会唱歌》、《苗家姑娘绣《新花》、《春风吹到苗家寨》 苗族青年歌唱家宋祖英  年参加全国乌兰牧骑式文艺汇演第一次演唱这首歌出名并以此曲参加湖南电视大奖赛获一等奖 。花老虎的这几首歌曲编入《花老虎民族艺术新歌集》    年贵州民族出版社出版在全国发行部分歌词译成英文远销到国外有的歌曲编入《迷人的湘西醉人的歌——花老虎民族艺术新歌集》    年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发行并在国内外销售扩大了湘西苗歌的知名度弘扬了湘西苗歌的艺术魅力。另外也有一些专家与教授从不同的角度剖析了湘西苗歌音乐。如浙江师 

 范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张建国先生的《湘西苗歌音乐初探》 《艺术探索        崔思蕖的《湘西苗族“三脚马 苗歌探析》 《中国音乐》     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蒲亨强先生的《音乐游记——湘西苗歌采风录》张艺先生的《湘西苗歌的种类及特征分析》 《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      《湘西歌谣大观》刘黎光主编    《湘西地方戏音乐》唐方科编著    等等。在 苗族历史与文化》、《湘西苗族实地调查报告》、《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等书中也有专门的章节论述苗族音乐的总体特征。对湘西苗歌的发掘、保存、传承和发展方面国内的这些专家以及湖南省文化局、湘西地方文化馆的文化工作者对此做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工作与贡献。但根据笔者目前掌握的资料就湘西苗歌的某一方面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这方面的工作还不是很充分特别是对湘西苗歌的演唱特色方面的关注相附很少因此笔者打算结合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对湘西苗歌的音乐特征与演唱特色进行深一步的调查与研究希望能对目前的研究贫乏之处有所填补。三本文的内容概要前言部分简要介绍了本课题的研究意义与理由、研究现状及趋势以及研究的主要内容。正文共四章     余字。第一章主要论述湘西苗歌的历史渊源和分类分为三小节共计    字。第二章主要论述湘西苗歌的音乐特征从曲式结构、调式、节拍节奏、旋法、歌词这五个方面进行论述分为五个小节共计    余字。第三章主要论述湘西苗歌的演唱特色从湘西苗歌的演唱形式、演唱方法及技巧特色、演唱中的语言特色、演唱中对音乐处理的特色等方面进行论述分为四个小节共计     余字。第四章主要论述对湘西苗歌的保护与开发分三个小节共计    余字。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 、坚持以“求实、创新一的科学精神从事研究工作。 、本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神取得的研究成果。 、本论文中除引文外所有实验、数据和有关材料均是真实的。 、本论文中除引文和致谢的内容外不包含其他月或   它机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其他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矿声明并表示了谢意。作者签名塑堑日期一坌丝堡至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本人完全了解南京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垃论文的规定学校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指剧机构送交论文的电子版和纸质版有权将学位论文用于非赢利目的 句少量复制并允许论文进入学校图书馆被查阅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有权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出版。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规定。作者签名 期丝物男・罗

 第一章湘西苗歌的历史渊源和分类湘西苗族民歌是湘西苗族人民在劳动生活中自由抒发内心思想感情的一种抒情歌曲是湘西苗族人民非常喜爱的一种文化娱乐活动是湘西苗族人民从古至今一辈辈口传心授、一代代衍展传递的本土音乐具有浓郁的少数民族地方特色。湘西苗歌之所以具有如此浓厚的民族特色且越来越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其中的原因与湘西苗族的历史以及湘西苗族的人文生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第一节湘西苗族的历史与苗歌的关系根据历代有关资料、...

篇五:歌曲《芦花》的音乐特点及演唱

曲《芦花》的分析

 南方歌舞团有限公司

  摘要:文章就《芦花》这首歌的创作的背景、歌曲结构的分析、歌曲演唱技巧的运用、演唱时感情的把握、语气的运用深拓重点字的内涵、表情的运用等方面问题, 根据本人所学,结合各种相关的书籍及影音资料,谈一谈自己的一点体会及认识。

  关键词:音乐作品;创作;技巧运用

  一、歌曲的创作背景

  《芦花》这首歌曲是通过由总政歌舞团女高音歌唱家雷佳,在二零零四年第十一届 CCTV 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上精彩的演唱,被大家熟悉、了解和传唱的。雷佳也是以这曲《芦花》获得青歌赛专业组民族唱法的金奖。由贺东久作词、印青作曲的这首《芦花》是一首借花抒情的歌曲,出现在《一个士兵的日子》的第一幕。歌曲通过对芦花的描写,充分抒发了家乡的阿妹送恋人当兵时的那种既依依不舍又期盼早日传来立功喜报的心情。

  二、歌曲结构的分析

  《芦花》这首歌是采用二部曲式的写作手法。前四句为第一部分,描写芦花,含蓄而细腻。这部分的曲调比较平稳,主要集中在中声区,情感上也没有什么大起伏,主要是通过对芦花的描写来传递一种思念之情;后四句为第二部分,抒发情感,饱满而真挚。这四个乐句是两句歌词的完全重复,充分唱出了这首歌的主题思想。这部分旋律起伏比较大,囊括了三个声区,情感上是呈一种递进的趋势,把歌曲逐渐推向高潮,最后结束在小字三组的“C”上,感情毫无保留的“一触即发”,把整个歌曲的情感抒发得淋漓尽致。

  三、歌曲演唱技巧的运用

 (一)歌曲演唱中字的归韵

  这首歌非常的优美抒情,在演唱中把握好歌曲的情绪;要亲切、深情、细腻的演唱的同时,也要注意字音圆润柔和,旋律线条平稳连贯。《芦花》歌词的韵辙为灰堆辙,韵脚为 ei、ui,灰堆辙的字音是以发“e、u”母音为主,在唱响“e、u”母音后要注意收声归韵到“i”母音,要收准到位,稍带延长一点。发“e、u”母音时要注意舌头不要太高,否则会影响声音的通畅和共鸣。

  (二)歌曲演唱时气息的运用

  气息的支持是唱好《芦花》这首歌曲的关键之一。在演唱中注意气息运用要以连贯、均匀为主导,两小节一换气。特别是歌曲的第二部分,随着歌曲情感的不断加深,旋律的不断起伏,对气息的要求就更加充分。气息不但要吸得满而且还要吸的够深,同时注意气息千万不要僵,始终保持一种流动、顺畅的感觉。我认为唱高音时的气息应用是整首歌曲的难点之一。而《芦花》的最高音已经到了 high C,因此有些人在唱到这首歌曲高音的乐句之前心情就紧张,于是高挺胸,猛吸气地等待着,到了高音就憋着一股气唱出来。这种声音又紧又挤,脸红脖子粗,甚至还常常“破音”。虽然在事实上唱高音是比较紧张费力的,但是在演唱心理上却要注意放松,从而导致身体及各个演唱器官都要放松下来,这样才是唱好高音的前提。

  四、演唱作品时感情的把握

  “情感”在歌唱中起主导和统帅的作用,是声音的灵魂和砥柱。

 人的声音是内在感情激发的结果,内在感情是外界客观事物刺激的反映。“人心感于物而动,声音动于心而发”。歌词从产生、演唱到欣赏都是因情而发,是词曲作者动心、歌者唱心、听者感心的艺术加工过程。好的艺术作品必须从心出发,才能成为传世佳作;成功的演唱必须唱情,在诠释歌曲时先运情,在动声之前先动情,才能以己之心去感人之心;也只有当感情表达和声音同样完美之时,才能被称之为艺术。而歌曲《芦花》在情感的把握上也是相当的重要,一定要恰倒好处,不要过于张扬。

 很多朋友都会把《芦花》这首歌归结为江南水乡特色的歌曲。其实这首歌跟江南水乡风格特色的歌曲还不一样。江南水乡的歌曲特点是更细腻,更柔美。而《芦花》则不然。很多人都不知道芦花到底是什么,其实芦花就是一种生长在浅水里的草本植物“芦苇”上结出的白色小花,一般在秋季开花。洁白的芦花被风一吹,飞飞扬扬、飘飘荡荡,一点一点、一团一团的。它非常的普通,而且一点都不艳丽,种子随便仍在哪里,哪里就会生根发芽,风一吹漫天飞舞,生命力非常顽强,非常自由的那种花。之所以说《芦花》跟江南水乡风格特色的歌曲还不一样,是因为它有内在的张力,有“刚”的一面。但是 6/8 拍子的写作,使歌曲中的刚与柔结合的恰倒好处,刚柔并济、融会贯通。

  五、语气的运用深拓重点字的内涵

  当我第一次演唱《芦花》这首歌曲的时候,先不谈声音技巧方面的问题,就情感这一部分来讲,听者听了我的演唱之后,根本不明白我想要表达怎样的思想内涵,想要呈现给听者怎样的思想情感。通过翻阅资料、理解歌词及了解关于这首歌曲的一些相关的问题,使我对于这首歌曲有了重新的认识及更深的了解。这一点让我深深的懂得了:什么是歌唱中情趣浓烈的焦点;什么是产生言外之意的支点;什么是塑造感人艺术形象的精髓;什么是艺术形象全貌的浓缩——语气的运用、重点字的选择。

  六、歌唱时表情的运用

  (一)要以虚看为主,定睛为辅

  在唱大量歌曲的时候,为突出强调其深刻内涵,不仅在唱腔上要做一番不同寻常的处理,而且眼神也要极力的配合——定睛聚光、发亮有神。

  在演唱歌曲前两句时,眼睛里就像看见芦花漫天飞舞,飞飞扬扬、飘飘荡荡,一点一点、一团一团的情景,让听者能够透过你的眼神也宛如看到了芦花飞满天的情景。

  (二)神不外散线不断

  演唱的始终要神情饱满,眼睛所见每一处的各个“点”都要连成“线”,且不断,即眼珠不能乱转,同时眼神要前后呼应才是。在演唱歌曲 A 段第二部分

 时要透过“山、水”两个点,要看到“大雁成双成对”的景象,将眼神穿成一条线。这样才不会因为眼神而破坏歌曲的意境。

  七、结

 论

  通过对《芦花》的分析,让我们了解到:在演唱一首作品前要做好哪些准备工作;同时也让我们知道:在歌唱艺术中,最为感人的并不全是声音,而是激发声音且蕴含于声音之中的感情。唯有情动于衷,充满感情的演唱,才最感人,才是有感染力、有艺术魅力、有生命力的演唱,也才是真正的用心灵歌唱。当然,唱好一首作品不仅仅是声音及感情一、两个方面的问题,而是要通过方方面面非常细微的综合的运用,才能将所演唱的作品表现的更加生动,更加完美。

  参考文献

  [1] 范继红《民族声乐演唱教程》[M]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06 年出版 [2] 金铁霖《金铁霖其民族声乐教学艺术》[M]

  中国音乐学院出版社

 2004 年出版 [3] 许讲真《歌唱艺术讲座》[M]

 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2 年出版

篇六:歌曲《芦花》的音乐特点及演唱

音乐 2018 年第 5 期MODERN MUSIC艺 术 歌曲 曲 《 《 芦花 花》 》 的 创 作 特 点 与 演 唱 技 巧李 娜

 吴 彤[摘 要] 《芦花》 选自与音乐舞剧 《一个士兵的日记》, 是由著名的作曲家印青作曲, 词是由贺东久编写, 歌词通过描写芦花来抒发情感, 语言质朴, 旋律优美, 抒发了军人对爱人的想念, 也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 本文从 《芦花》 的创作背景出发, 分析其创作特点、 曲式、 钢琴伴奏, 以更好地把握演唱技巧, 更好地演绎和表达作品。[关键词] 创作背景; 创作特点; 演唱技巧[中图分类号] J6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2233 (2018) 05-0079-03[收稿日期] 2018-02-23[基金项目] 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 (14C030)。[作者简介] 李 娜 (1981— ), 女, 辽宁铁岭人, 硕士, 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副教授、 系副主任;吴 彤 (1995— ), 女, 辽宁沈阳人, 康平县人民法院。

 (哈尔滨 150080; 康平 110500)

 “芦花白, 芦花美, 花絮满天飞”, 赞美了芦花的纯洁、 洁白无瑕, 描绘了一幅花絮纷飞的画卷, 旋律悦耳动听, 不乏起伏跌宕的情节, 二段式的曲式结构较为方整,对比性中也注意统一性, 具有较强的情感渲染力。一、 《芦花》 的创作背景芦花, 指的是一种生长在河岸的极为普通的花絮, 虽然普通, 但是其代表的意味却是深刻的, 作者从一个普通的景象延伸到歌颂人间的情与爱, 描写了一种姑娘要送别自己心爱的人的情境, 使得整首曲子更具有情感性。

 《芦花》 中描绘了一幅芦花纷飞生机勃勃的场面, 歌曲 《芦花》 是我国民族声乐作品中的优秀作品, 是总政歌舞团创作的一个大型的舞蹈音乐剧 《一个士兵的日记》 中的一个作品, 是由著名的作词家贺东久作词, 作曲家印青谱曲,整首曲子旋律优美动听, 曲调清新, 悦耳动听, 在 “第十一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 中, 雷佳凭借对这首歌曲的演绎获得了职业组民族唱法的金奖。

 这首歌深受广大声乐爱好者和民众的喜爱, 抒发了姑娘对爱人为保卫祖国奔赴边疆的思念情怀。《一个士兵的日记》 主要围绕一个士兵的生活展开,《芦花》 作为其中的一部分, 在众多手法的交织下完美地展现出了一种军旅生活, 塑造的是一种军人的英雄形象, 更是把整个作品的中心表现得淋漓尽致, 打动了许多观众的心。二、 《芦花》 的创作特点(一) 曲式分析《芦花》 为单二部曲式:前奏

 A

 B

 A

 B

 结尾

  abab1 cdc1d1 abab1 cdc1d18 小节 4444 4444 4444 4444

 8歌曲的曲式结构为并列单二部曲式结构, 每个乐句由四个小节构成, 结构很工整, 拍子为 8/6 拍, 使整首曲子旋律优美, 具有摇摆的感觉, 调式为 A 大调, 色彩较为明朗, 让人感到整首曲子乐观的世界观、 人生观, A 乐段为呈现段, 每个乐句包括四个小节, 通过演唱引出故事线,展现情感的变化, 在歌词中, 运用白云、 大雁等景物来彰显人们的向往和追逐。

 第三句是重复第一句, 彰显主题旋律。

 而在第四乐句是发展丰富了第二乐句, 再一次突出了主体旋律, 前两个乐句在结束时候落在属音, 后两个乐句则落在主音, 形成了主属相呼应的旋律, 也为对比段 B 段的出现做了铺垫; B 段同样由四个乐段构成, 每个乐段包括四个乐句, 同样是方整性结构, 在情感的表达上更为深刻, 在人物的描写上更加细致; 从 A 段柔和的诉说到 B 段对情感深刻的表达, 展现出了对爱人深刻的思念, “情和爱, 花为媒, 千里万里梦相随, 莫忘故乡秋光好, 早戴红花抱春回” 作者运用花来展现姑娘对爱人深深的思念, 运用秋光来描写对爱人的期盼之情, B 段运用了与 A 段不同的素材, 但是整体上, 是以 A 段为基础延展而来, 巩固了主题, 突出了主题形象, 例如在 B 段中的第二、 四句就是由 A 乐段乐句的基础上延展而来, 使听众在听觉上情感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B 乐段的结束同 A 乐段相同, 第一、 二句结束落在属音上, 第三、 四乐句在最后则落在主音上,与前一乐段相呼应, 回归主体乐曲结束, 在主因收尾, 从而使整首曲子从平静到激动, 最后再回归到平静。9 7万方数据

 (二) 钢琴伴奏版 《芦花》 的和声和伴奏处理在演绎歌曲时, 和声和伴奏的处理起到关键的作用,芦花的伴奏运用了传统的和声技巧结合一些其他的音型来烘托歌曲的气氛, 这样的方式直接又具有现代气息。1. 和声处理《芦花》 的和声并不复杂, 听起来清晰、 简单、 直接,但是却能够很好地烘托出人物的情感。引子首先进行的是八小节长的前奏, 和声的进行为 T-S-T-D-T-S-DD-D7-7, 整个进行色彩丰富, 符合整首曲子的情感, 为后面歌曲的进行做了较好的铺垫。第一段的第一乐句, 和声的进行为 T-D-T-DTIII7-T-S7-D7, 整个和声进行大气端庄, 运用 DTIII7 较好的衔接了后面的 D7, 形成了半终止。第二乐句的和声进行为 T-D7/ TSVI-TSVI-S-DD7-D7,伴奏以下属和弦低八度下行级进, 从而使旋律上形成了复调, 但是听觉上好像回到了主音, 仍旧是半终止。第三乐句对主题进行重复, 突出主题运用 SII 五六和弦来与第一段呼应, 从而形成对比性, 推动整首曲子的情绪走向高涨。第四乐句则运营相同的和声, 但是加入了右手伴奏声部, 采用八度与整首曲子形成对比, 为 B 段做铺垫和准备。第二乐段则采用 T-S-T-S-DD-D7-T 的和声进行, 与主体的和声进行相似, 加入了更多钢琴伴奏的旋律, 使整首歌曲的情感达到了顶峰, 在听觉上更为饱满、 充实。2. 钢琴伴奏钢琴伴奏的运用可以更好地烘托气氛, 使情感更为饱满, 推动音乐的发展, 《芦花》 钢琴伴奏的使用推动整个曲子更好地进行。分解和弦在曲子中运用较多, 如在引子部分, 就运用了许多八分音符的分解和弦, 使整首曲子听起来更为优美,更好地描绘人物的情感。

 (见谱例)其次运用了一些十六分音符和八度来加强伴奏, 进一步来烘托气氛, 从而为后期作品的演绎做铺垫。谱例: 《芦花》 25 ~27 小节三、 歌曲 《芦花》 的演唱技巧分析演唱者在演绎这首歌曲时, 首先要注意到歌曲的节拍,《芦花》 为 8/6 拍, 掌握拍子后, 演唱者要立刻意识到其强弱规律, 8/6 拍的强弱规律为强弱弱, 次强弱弱, 演唱时要注意这些强弱处理。

 在这首歌曲的歌词中有许多发 “ei,ui” 的母音, 这就要求演唱者能够把握好咬字、 吐字规律,做到 “字正腔圆”, 例如在歌曲中有许多字如 “飞” “追”“谁” “媒” “随” “回” 这些都要格外留心和注意; 其次演唱者在演唱歌曲的时候, 要有意识地去营造歌曲的意境和氛围, 《芦花》 属于民族歌曲, 作品有轻柔、 流畅、 悠远的特点, 演唱者在演唱的时候, 咬字不可以太夸张, 也不能太松弛, 要放松自然, 气息要稳定而又流畅, 这样才能够在字里行间中把歌曲的情感表达出来。《芦花》 这首民族歌曲分为 A 段和 B 段, 在演唱 A 段和 B 段时, A 段要为 B 段做好情感铺垫, 不管是 A 段还是B 段都需要演唱者稳定的气息支持, 都要求演唱者有较好的声乐技术功底。

 而 B 段随着音乐的发展, 情感的抒发和音域的扩展对演唱者的要求更高, 要在稳定气息的同时,较好的运用腔体共鸣, 使声音具有穿透力的同时灵动自由,声音不可以松动、 散漫。

 整首歌曲在结束的时候, 要保持持久的呼吸, 声音要一直送向远方, 更好地表达歌曲的情感, 在最后一个高音的时候, 要提前准备充足的气流和共鸣所需要的腔体, 只有运用科学的演唱方法, 才能把曲子演绎和表达得有质感。演绎一首作品, 不仅仅要苦练歌唱基本功, 更要对作品的创作背景、 创作时代、 创作动机有全面的了解, 因为歌曲对观众的感染力要依托于演唱者的情感表达方式。

 同时, 在实际练习演唱 《芦花》 这首作品时, 演唱者要意识到其表达的对象是什么, 要怎么样去表达, 《芦花》 是一首以爱情为体裁的作品, 它表达的是对于即将分别的爱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演唱者通过细细品读歌词, 仔细琢磨其中的意味, 对整首歌曲的内容有基本的了解, 然后再对歌曲的旋律仔细揣摩, 从而体会作品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在演唱过程中, 演唱者要具有一定的想象力, 可以通过想象自己进入了一片芦苇之中, 满天的芦花, 自己与爱人分离的画面, 通过这种方式去感悟曲子营造的情境, 以便更好地演绎作品; 其次演唱者还要对演唱的风格有所把握, 因为 《芦花》 中所塑造的形象是一个淳朴真诚的少女形象,是一个善良、 真诚、 大方、 热爱生活的形象。

 做好这些的基础上, 才能够把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作品的思想情感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总而言之, 歌曲的创作背景、 基本结构、 歌唱者的演唱技术基本功、 舞台表现力等都是在民歌演唱过程中所必要的, 声乐表演者要发挥自己的长处, 弥补自己的不足,将弱点各个击破。结 论民歌、 曲艺、 戏曲等具有显著民族特色的民族艺术种类, 在千百年来的传承与发展中, 之所以能够被大众所喜爱, 是因为它所蕴含的内容和情感能够带动观众的情感,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 给予人们以正能量的传递和文化熏陶, 一个好的艺术文化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水平的重要方面。

 民歌不断地在传统艺术中汲取营养, 传承传统音乐的同时也发展了本身。

 《芦花》 是歌舞剧 《一个士兵的日记》 中第一幕的曲子, 它主要表现的是军人们青春的爱情故事, 在其中综合运用了多钟表现手段, 将话剧、歌剧、 音乐剧等综合运用, 从而展现了一种军旅生活, 这首曲子充满了时代气息, 它围绕着工人的军旅生活, 将工人的精神面貌完美地呈现, 成为我国抒情民歌极具代表性的作品, 虽然整个作品难度不大, 篇幅较短, 歌词通俗易学习, 但是在学习这首歌之前, 也要做好积极的准备, 特0 8当代音乐·2018 年第 5 期万方数据

 别是演唱技术方面, 要严格训练, 把握作品的时代性, 作品音乐跨度较大, 演唱时不可急于求成, 只要音量不要质量, 忽视作品音色的要求, 淡化民族歌曲整体风格要求都是不正确的; 同时, 作为学院派学习阶段的演唱者更要注意的是, 演唱一首作品时, 要注意将作品的曲式分析、 和声结构及钢琴伴奏仔细研究, 要对这首歌的曲式和风格有深刻的了解, 对歌曲的艺术处理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不仅要积累实践经验, 还要将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 从而更好地表达和演绎作品。[参 考 文 献][1] 张 倩. 浅析芦花的演唱风格 [J]. 音乐时空, 2016 (12).[2] 姚 丹. 声 乐 表 演 艺 术 的 审 美 体 现 [D]. 东 北 师 范 大学, 2005.[3] 刘淮保. 千丝万缕芦花情———艺术歌曲 《芦花》 之赏析 [J].音乐创作, 2007 (06).[4] 史雁楠. 《芦花》 的人物形象塑造研究 [D]. 河南大学, 2014.[5] 李岩以. 《芦花》 为例浅谈现代民歌与中学音乐教育 [J]. 北方音乐, 2013 (02).[6] 武小菁. 试论歌曲 《芦花》 的创作特点与演唱风格 [D]. 西安音乐学院, 2013.[7] 程芹芹. 印青创作歌曲的艺术特征与演唱叹息 [D]. 湖南师范大学, 2012.[8] 齐 力. 小荷才露尖尖角———雷佳声乐艺术研究 [D]. 河北师范大学, 2014.[9] 季 炎. 浅谈青歌赛中死守民族声乐作品的创作 [D]. 南京艺术学院, 2011.[10] 周志伟. 歌曲 《芦花》 情感、 音乐的分析及演唱处理 [J].北方音乐, 2014 (16).[11] 龚建美. 青歌赛中推出的民族声乐新作品研究———以歌曲《芦花》 为例 [J]. 北方音乐, 2015 (12).(责任编辑: 张洪全)(上接 74 页)

 在演唱表达强烈感情的歌曲时, 将情绪和音色做适度的夸张。

 如演唱 《长鼓敲起来》 这类表达欢乐情感时, 需要声音流畅轻巧, 气息均匀, 音色有明朗的色彩; 歌剧《党的女儿》 中七叔公唱段 《仰长天, 泪如雨下》 这类表达悲痛情感时, 需要用较大气息量, 较强的音量, 使声音汹涌而出形成情感宣泄的效果; 桂英唱段 《天上的风在吼雷在叫》 表达害怕、 惊恐的情感时, 声音则带着颤抖, 保持一定的紧张度, 不可松弛, 音量忽强忽弱, 呈现凄厉的色彩; 而在表达仇恨、 愤怒时, 如歌剧白毛女中唱段 《恨似高山仇似海》, 声音要具有爆发力, 音色结实而坚定,字头用力, 以宣泄无可忍耐的愤恨之情。另外, 还有一些情感表达相对内敛含蓄的歌曲, 也要注意音色和情感的结合。

 如表达美好爱情的歌曲 《亲爱的人》, 气息要均匀流畅, 声音不可太过明亮, 要抒情柔和;表达对故土思念之情的歌曲 《故乡雨》, 多用软起音, 声音要流畅自然, 音色暗淡, 带着淡淡的忧愁。

 表达歌颂、赞美情感的歌曲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声音则要如诉说般的, 气息平稳, 音色朴实圆润。即使是同一首歌曲, 也要认真分析曲中情感情绪上的变化, 并运用恰当的音色演唱。

 如 《唱支山歌给党听》,开头 “唱支山歌给党听, 我把党来比母亲” 是赞美的、 亲切的; 接着进入痛苦的回忆——— “旧社会鞭子抽我身, 母亲只会泪淋淋”, 音色转入压抑暗淡的; 到 “共产党号召我闹革命, 夺过鞭子揍敌人”, 情绪高昂, 振奋起来, 音色转而明亮铿锵, 最后到 “唱支山歌给党听……党的光辉照我心”, 气息连贯, 声音大气磅礴、 宽广挺拔, 以表达对党的赞美和拥护之情。结 语总之, 歌唱中的音色变化是丰富和提高声音表现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它与歌唱者的生理构造、 歌唱技巧以及不同作品和不同情感表达均关系密切。

 歌唱者要遵从自身的声音条件, 提高歌唱技巧, 尊重艺术作品, 挖掘音乐内在情感, 这样才能更好地表达音乐, 表达艺术。[参 考 文 献][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现代汉语词典[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78: 1360.[2] 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编辑部. 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M]. 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89: 794.[3] 杨荫浏. 中国古代音乐史稿 [M]. 北京: 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 241.[4] 吴 静. 中国民族唱法音色的声学阐释 [D]. 中国艺术研究院, 2007: 72.[5]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 民族音乐概论 [M]. 北京: 人民音乐出版社, 1964.[6] 石惟正. 声乐学基础 [M]. 北京: 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2.[7] 李晋玮, 李晋缓. 沈湘声乐教学艺术 [M]. 上海: 上海音乐出版社, 1998.[8] 林俊卿. 歌唱发音的科学基础 [M]. 上海: 上海音乐出版社, 1962.(责任编辑: 张洪全)1 8李 娜

 吴 彤: 艺术歌曲 《芦花》 的创作特点与演唱技巧万方数据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