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四川现代农业种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组建方案(征求意见稿)7篇

四川现代农业种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组建方案(征求意见稿)7篇四川现代农业种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组建方案(征求意见稿) 政府采购山东省潍坊市寿光市农业农村局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种业)建设规划和创建方案编制项目竞争性磋商文件政采编号: SDGP37078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四川现代农业种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组建方案(征求意见稿)7篇,供大家参考。

四川现代农业种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组建方案(征求意见稿)7篇

篇一:四川现代农业种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组建方案(征求意见稿)

采购山东省潍坊市寿光市农业农村局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种业)建设规划和创建方案编制项目竞争性磋商文件政采编号:

 SDGP370783202102000011进场交易登记号:

 ZFCG-SG-2021-0008采 购 人:

 寿 光 市 农 业 农 村 局采购代理机构:山东金丰项目管理有限公司日 期:

 二〇二 一 年 一 月 二十一 日

 山东省潍坊市寿光市农业农村局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种业)建设规划和创建方案编制项目联系电话:0536-2233366 山东金丰项目管理有限公司E-mail:sdjfxmglyxgs@163.com1目 目 录竞争性磋商说明章 第一章 竞争性磋商公告章 第二章 供应商须知章 第三章 供应商应当提交的资格、资信等证明文件章 第四章 评审办法章 第五章 技术要求章 第六章 合同主要条款章 第七章 响应文件格式附件

 山东省潍坊市寿光市农业农村局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种业)建设规划和创建方案编制项目联系电话:0536-2233366 山东金丰项目管理有限公司E-mail:sdjfxmglyxgs@163.com2竞争性磋商说明本项目为山东省潍坊市寿光市农业农村局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种业)建设规划和创建方案编制项目竞争性磋商采购,我公司受寿光市农业农村局委托,代理本项目的竞争性磋商采购事宜,现对本次竞争性磋商作如下有关说明:一、采购内容采购内容:

 寿光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种业)主要依托蔬菜种业为主导产业,通过规划明确四至,理顺发展布局和目标思路以及重点项目,对寿光市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种业)进行规划和创建方案编制。其中 包括 国家蔬菜智能分子设计育种创新中心项目,国际番茄育种中心项目,三木种苗、南澳绿亨、青岛金妈妈、永盛农业等企业蔬菜种业研发、品种筛选繁育项目,寿光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智慧化产业硅谷项目等。二、标包划分、 服务期限 等 :1 1 、标包划分:本项目共分一个标包2 2 、服务期限:签订合同后 0 30 日历天内完成规划和编制并通过验收。三 、 服务 地区寿光市境内。四 、 请供应商务必在磋商 文件规定的 时 间内准备好 以下资料 原件的扫描件 同响应文件一并提交。

 截止时间后 提交的将做无效响应处理 。1 1.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营业执照 副本 (或营业执照副本、组织机构代码证副本、税务登记证副本)或《事业单位法人证书》;2 2. . 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书( ( 在响应文件中提供的也视为有效)

 ;3 3. . 法人承诺书( ( 在响应文件中提供的也视为有效)

 ;4 4. . 法人授权委托书( ( 在响应文件中提供的也视为有效,响应文件为法定代表人签署且法定代表人参加磋商的,不需要此项内容)

 ;5 5. . 供应商 无行贿犯罪档案承诺书( ( 在响应文件中提供的也视为有效)

 ;6 6. . 递交响应文件截止时间前供应商未列入失信被执行人、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名单、政府采购严重违法失信行为记录名单(通过 “ 信用中国 ” 、 “ 中国政府采购网 ” 、 “ 信用寿光 ” 渠道查询相关主体信用记录)(注:以开标现场网上查验结果为准)

 ;7.竞争性磋商文件规定的其它需提供的资料;注:

 山东省潍坊市寿光市农业农村局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种业)建设规划和创建方案编制项目联系电话:0536-2233366 山东金丰项目管理有限公司E-mail:sdjfxmglyxgs@163.com3(1 1 )第 1-6 6 项证件为资格审查必要合格条件,供应商磋商前必须备齐 上传 ,磋商时对 上传的资格证明材料进行审查。若截止时间后 上传 资格证明材 料 ,则其 响应文件 将不进入详细评审,作无效磋商处理。(2)以上证件正在办理年审、延续或变更的,须出示主管部门开具的证明的扫描件 (原件系指最初产生的区别于复制件的原始文件或原件是指供应商所在地公证处出具的文件复制件公证书)。(3)以上材料的扫描件需做入标书中,并逐页盖章。五、凡涉及本次竞争性磋商采购文件的有关补充或修正,均以山东金丰项目管理有限公司的通知为准。非由采购代理机构处获得的竞争性磋商资料,一律为无效资料。六、本次竞争性磋商采购不接受联合体报名。七、建议供应商在磋商时间前一个小时准备好开标事宜,并将竞争性磋商采购文件说明中要求上传的各项证明资料与响应文件一同上传。八、供应商一旦参加磋商会议,即被认为接受了本竞争性磋商文件中的所有条件和规定。

 山东省潍坊市寿光市农业农村局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种业)建设规划和创建方案编制项目联系电话:0536-2233366 山东金丰项目管理有限公司E-mail:sdjfxmglyxgs@163.com4章 第一章 竞争性磋商公告项目概况山东省潍坊市寿光市农业农村局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种业)建设规划和创建方案编制项目的潜在供应商应在潍坊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网站获取采购文件,并于 2021 年 02 月 01 日 13点 30 分(北京时间)前提交响应文件。一、项目基本情况项目编号:SDGP370783202102000011,进场交易登记号:ZFCG-SG-2021-0008项目名称:山东省潍坊市寿光市农业农村局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种业)建设规划和创建方案编制项目采购方式:□竞争性谈判 ☑竞争性磋商 □询价预算金额:100.00 万元采购需求:寿光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种业)主要依托蔬菜种业为主导产业,通过规划明确四至,理顺发展布局和目标思路以及重点项目。现我单位决定进行山东省潍坊市寿光市农业农村局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种业)建设规划和创建方案编制项目采购。合同履行期限:签订合同后 30 日历天内完成规划和编制并通过验收。本项目不接受联合体报名。二、申请人的资格要求:1.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规定;2.落实政府采购政策需满足的资格要求:财库[2020]46 号《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管理办法》、财库[2014]68 号《关于政府采购支持监狱企业发展有关问题的通知》、财库[2017]141 号《关于促进残疾人就业政府采购政策的通知》等相关法规;3.本项目的特定资格要求:3.1 供应商须为具有承担本项目实施能力的国内独立法人;3.2 递交响应文件截止时间前供应商未列入失信被执行人、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名单、政府采购严重违法失信行为记录名单(通过“信用寿光”、“信用中国”、“中国政府采购网”渠道查询相关主体信用记录)。3.3 单位负责人为同一人或者存在直接控股、管理关系的不同供应商,不得参加同一合同项下的政府采购活动;

 山东省潍坊市寿光市农业农村局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种业)建设规划和创建方案编制项目联系电话:0536-2233366 山东金丰项目管理有限公司E-mail:sdjfxmglyxgs@163.com5三、获取采购文件1、时间:2021 年 01 月 22 日 08 时 30 分至 2021 年 01 月 31 日 13 时 30 分(北京时间)。2、地点:相关网站自行下载(无需现场领取)。3、方式:供应商登陆潍坊市公共资源交易网进行注册(网址://.weifang../wf/sg/),办理信息注册后进行网上投标确认并获取磋商文件, 未在潍坊市公共资源交易网上进行投标确认的,投标无效。已注册的供应商应按照《潍坊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关于开展公共资源交易信用承诺的通知》(潍资中发(2019)6 号)要求,在参与投标前登陆潍坊市公共资源交易网企业会员系统通过“修改信息”功能重新签署和上传《信用承诺书》,《信用承诺书》模板可在网站首页-“资料下载”-“综合下载”中下载。各供应商在获取磋商文件的时间节点内登录潍坊市公共资源交易网“企业会员系统”,在“采购业务”-“采购文件下载”-“领取”-下载磋商文件。凡有意参加本次政府采购活动的供应商必须在递交 响应文件 截止时间前访问 山东省政府采购信息公开平台 ( //ccgp-. )进行供应商注册,未注册的供应商投标无效。本项目招标(采购)文件下载网址:山东省政府采购信息公开平台、潍坊市公共资源交易网。4、公共资源交易网注册程序:(1)注册信息:供应商登陆潍坊市公共资源交易网,注册诚信库审核地区请选择“寿光市”。(2)上传证件:注册完成后通过网站会员中心“企业会员系统”登陆,选择“供应商”类型,填写基本信息并上传有关证书和资料的原件图片或扫描件(上传复印件的,验证将不被通过)。(3)网上验证: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寿光分中心实施网上验证,网上验证时间:上午09:00 至 11:30,下午 13:00 至 17:00(法定公休日、节假日除外,验证时限为 1 个工作日)。(4)投标确认:供应商从“企业会员系统”登陆,在“招标(采购)业务”— “填写投标信息”中找到要投标的项目,填写投标信息后点击“确认”按钮。(5)数字证书办理拟参加本项目的供应商须办理并取得 CA 锁后,方可加密生成及上传电子响应文件。

 山东省潍坊市寿光市农业农村局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种业)建设规划和创建方案编制项目联系电话:0536-2233366 山东金丰项目管理有限公司E-mail:sdjfxmglyxgs@163.com6(一)CA 锁免费办理需要提交的材料请在潍坊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寿光分中心网站——重要通知——《关于开展公共资源交易CA 数字证书免费发放工作的通知》(转发)附件中下载。(二)CA 锁免费办理方式现场办理。潍坊市东方路 3396 号潍坊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三楼技术服务窗口,江苏智慧数字认证有限公司即收即办。网上办理。投标人(供应商)登录江苏智慧数字认证有限公司在线平台online.smartcert. 注册后按流程办理。具体办理流程请在潍坊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网站——重要通知——《关于开展公共资源交易 CA 数字证书免费发放工作的通知》中查阅(网址://.weifang../wf/zytz/048001/)(三)CA 数字证书办理时间及联系方式法定工作日:上午:9:00-12: 00;下午 13:00-17:00。窗口免费服务热线:0536—8097130。江苏智慧数字证书客户服务热线:400-823-8788。技术人员 7*24 小时服务电话:何工:19961895596;张工:15666226239。服务监督电话:0536—8080981。(四)注意事项:1、供应商应当在上传响应文件前办理完毕,以免影响使用。2、已接入山东省公共资源交易多 CA 统一认证平台的其他电子认证服务机构办理的数字证书,可在潍坊市公共资源交易系统中使用,但不享受免费办理、更新、更换服务。3、潍坊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不限制也不排斥已实现接入山东省公共资源交易多 CA 统一认证平台的任何数字证书产品在潍坊市公共资源交易系统中的正常使用。潍坊市公共资源交易网(网址 //.weifang..):技术支持电话:0536-8097130。

 山东省潍坊市寿光市农业农村局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种业)建设规划和创建方案编制项目联系电话:0536-2233366 山东金丰项目管理有限公司E-mail:sdjfxmglyxgs@163.com7山东省政府采购信息公开平台(//ccgp-./)服务电话 0531-82669782。售价:0 元四、响应文件提交截止时间:

 2021 年 02 月 01 日 13 时 30 分(北京时间)地点:寿光市行政审批服务局二楼(潍坊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寿光分中心第五开标室)。五、开标时间:2021 年 02 月 01 日 13 时 30 分(北京时间)地点:寿光市行政审批服务局二楼(潍坊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寿光分中心第五开标室)。六、公告期限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 3 个工作日。七、其他补充事宜1、本项目发布的媒介为:潍坊市公共资源交易网、山东省政府采购信息公开平台。2、任何潜在供应商,均可要求对磋商文件进行澄清,澄清要求按磋商文件中要求于 2021年 01 月 25 日 16 时前提交,供应商 在规定时间以后提出的澄清要求采购人有权不予受理。3、关于本项目的疑问提出、答复、变更、修改、澄清、补充内容及对项目的暂停、延期通知等情况均在潍坊市公共资源交易网、山东省政府采购信息公开平台及有关网站发布。供应商有义务自行查阅网站信息及进入交易系统查询,或于投标截止时间前向采购代理机构电话询问确认,未按要求查阅者自行承担相应后果,恕不予单独告知。同时,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变更公告一旦发布即视为以书面形式通知所有供应商。4、本项目不接受联合体报名。5、单位负责人为同一人或者存在直接控股、管理关系的不同供应商,不得参加同一合同项下的政府采购活动。6、 本次采购采用电子招投标系统。7、采购项目的用途、数量、简要技术要求:具体要求详见磋商文件。8、采购项目需要落实的政府采购政策:①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②政府采购项目支持监狱企业发展;③政府采购促进残疾人就业;

 山东省潍坊市寿光市农业农村局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种业)建设规划和创建方案编制项目联系电话:0536-2233366 山东金丰项目管理有限公司E-mail:sdjfxmglyxgs@163.com8八、凡对本次采购提出询问,请按以下方式联系。1.采购人信息名 称:寿光市农业农村局地 址:商务小区 5 号楼 B 座联系方式:0536-51121692.采购代理机构信息名 称:山东金丰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地 址:寿光市凯德华 SOHO22 楼联系方式:0536-22333663.项目联系方式项目联系人:刘昕电 话:0536-2233366

 山东省潍坊市寿光市农业农村局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种业)建设规划和创建方案编制项目联系电话:0536-2233366 山东金丰项目管理有限公司E-mail:sdjfxmglyxgs@163.com9章 第二章 供应商须知供应商须知前附表条款号 条款名称 编列内容1 采购人名称:寿光市农业农村局地址:商务小区 5 号楼 B 座联系人:范立国联系电话:0536-51121692 采购代理机构名称:山东金丰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地址:寿光市凯德华 SOHO22 楼联系人:刘昕电话:0536-22333663 项目名称山东省潍坊市寿光市农业农村局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种业)建设规划和创建方案编制项目4 标包情况 标包划分:本项目共分一个标包。5 项目概况、采购内容项目概况和采购内容详见竞争性磋商说明。6 计价方式 采用固定总价的计价方式7 现场考察⊙不组织。供应商自行踏勘现场,建议供应商去现场踏勘现场情况,以便于投标报...

篇二:四川现代农业种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组建方案(征求意见稿)

1 -

  四川省自然资源厅 四川省农业农村厅

 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 关于严格耕地用途管制实行耕地年度 进出平衡的通知 (征求意见稿)

 各市(州)、县(市、区)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农业农村主管部门、林业和草原主管部门: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 2022 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中共四川省委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 2022 年“三农”重点工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意见》《自然资源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严格耕地用途管制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精神,落实“长牙齿”的硬措施,进一步严格耕地用途管制,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结合我省实际,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严格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 (一)坚决防止永久基本农田“非粮化”。永久基本农田重点用于发展粮食生产,高标准农田原则上全部用于粮食生

  - 2 -

 产,确保“良田粮用”。永久基本农田现状种植棉、油、糖、蔬菜等非粮食作物的,可以维持不变,也可以结合国家有关政策引导向种植粮食作物调整。永久基本农田不得转为林地、草地、园地等其他农用地及农业设施建设用地。严禁新增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建设畜禽、水产养殖设施和破坏耕作层的种植业设施。《通知》印发前已立项实施的设施农业用地使用永久基本农田的,可继续按照部、省有关规定执行。

 (二)严格永久基本农田占用和补划。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或者改变永久基本农田用途。能源、交通、水利、军事设施等重大建设项目选址确实难以避让永久基本农田的,经依法批准,应在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基础上,按照数量不减、质量不降、布局优化的原则,在可以长期稳定利用的耕地上落实补划任务。临时用地确需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的,由市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按规定审批。

 在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和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开展必要的灌溉及排水设施、田间道路、农田防护林等配套建设涉及少量占用或优化永久基本农田布局的,严格按照《四川省自然资源厅 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关于严格规范永久基本农田占用调整和补划管理的通知》(川自然资规〔2021〕2 号)规定执行。

 二、严格管控一般耕地转为其他农用地 (三)落实耕地利用优先序。一般耕地主要用于粮食和

  - 3 -

 棉、油、糖、蔬菜等农产品及饲草饲料生产。在不破坏耕地耕作层且不造成耕地地类改变的前提下,可以适度种植其他农作物。严格控制耕地转为林地、草地、园地等其他农用地和农业设施建设用地。严格控制新增农村道路、畜禽养殖设施、水产养殖设施和破坏耕作层的种植业设施等农业设施建设用地使用一般耕地,确需使用的,应经批准并符合相关标准。经批准实施的退耕还林还草还湿还湖和占用一般耕地国土绿化,均须在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底图(以下简称“三调”)和年度国土变更调查结果上明确实施位置。

 (四)实行耕地年度“进出平衡”。除国家安排的生态退耕、自然灾害损毁难以复耕、河湖水面自然扩大造成耕地永久淹没外,市、县级人民政府要根据耕地保有量目标,对一般耕地转为其他农用地及农业设施建设用地的,实行年度“进出平衡”,确保可以长期稳定利用的耕地不再减少。

 坚持“以进定出”,根据年度内林地、草地、园地等其他农用地及农业设施建设用地可整治恢复为耕地的数量确定耕地流出为其他农用地及农业设施建设用地的数量;坚持“进大于出”,各地年度内整治恢复为耕地的数量要大于转为其他农用地及农业设施建设用地的数量;坚持“优进劣出”,恢复的耕地要进行质量等别(级)评定,平均质量等别(级)要不低于流出耕地的平均质量等别(级),确保补足同等数量、质量的

  - 4 -

 可以长期稳定利用的耕地。

 (五)加强耕地恢复资源调查评价。“三调”标注“即可恢复”“工程恢复”的地类及农业设施建设用地,整治恢复为耕地的,可用于“进出平衡”。各地要根据年度变更调查结果,结合生态保护和农民意愿情况,对标注为“即可恢复”“工程恢复”的地类和农业设施建设用地恢复为耕地开展调查评价,建立耕地恢复后备资源数据库。未纳入《林地保护利用规划》且适合耕种的现状林地,经市、县林业和草原主管部门依法依规审定同意后,可作为耕地恢复后备资源。严禁在公益林、25 度以上的陡坡、生态保护红线或自然保护地内开垦或恢复耕地。禁止违规毁林开垦耕地。

 (六)编报年度耕地“进出平衡”总体方案。

 1. 需求方申报。占用耕地实施国土绿化(含绿化带),将耕地转为农业设施建设用地,以及将流转给工商企业等社会资本的耕地转为林地、园地等其他农用地的,须由集体土地发包方、实施单位或经营者明确耕地拟流出情况,于每年 1 月底前向乡镇人民政府申报。

 2. 乡镇人民政府提出申请。乡镇人民政府要根据乡村振兴与现代农业发展、耕地保护目标任务等情况,结合耕地恢复资源调查评价结果,确定本年度拟流出耕地的规模、布局、时序,落实拟恢复耕地面积和位置,形成耕地“进出平衡”意

  - 5 -

 见,于每年 2 月底前汇总向县级人民政府提出申请。对于农民个人在自己承包地上自行将耕地转为林地、园地等其他农用地,年度内造成耕地减少的,由乡镇人民政府调查核实后一并上报,由县级人民政府统一落实“进出平衡”。

 3. 县级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县级人民政府依据当年度能恢复耕地的数量,组织自然资源、农业农村、林业和草原、发展改革、水利、生态环境等部门对耕地转为其他农用地及农业设施建设用地的必要性和规模、区位的合理性,以及拟恢复耕地的可行性进行充分论证,确定最终年度“进出平衡”规模、布局并上图入库,于每年 3 月底前编制完成县级年度耕地“进出平衡”总体方案并报市级人民政府审批。涉及跨区域落实年度“进出平衡”的,须在总体方案中予以明确。未纳入方案的,不得擅自转变耕地用途。

 4. 市级人民政府组织审批。市级人民政府组织相关部门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耕地后备资源等情况,对县级耕地年度“进出平衡”总体方案进行严格论证和审批,并同步编制市级耕地年度“进出平衡”总体方案,连同县级方案一并于每年 4 月底报自然资源厅、农业农村厅和省林草局备案。涉及总体方案变更的,由原审批机关审批后,及时备案。

 5. 耕地恢复实施和验收认定。县级人民政府依据已审批通

  - 6 -

 过的年度耕地“进出平衡”总体方案组织实施。农户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自行复垦、单独立项耕地恢复项目的,由县级人民政府组织自然资源、农业农村、林业和草原等主管部门进行验收;结合土地整治或高标准农田建设一并实施的,由市级人民政府组织自然资源、农业农村、林业和草原等主管部门进行验收。及时将“进出平衡”地类变化情况纳入年度国土变更调查,地类最终认定以年度国土变更调查结果为准。认定为恢复耕地的要加强后期管护,确保长期稳定利用,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指导发包方依法与承包农户重新签订或变更土地承包合同。

 (七)建立耕地恢复指标储备库。为确保全省能实现年度耕地“进出平衡”,同时充分考虑地区差异,提高恢复耕地积极性,自然资源厅将建立全省耕地“进出平衡”监管系统和耕地恢复指标储备库,县域内年度确实无法落实“进出平衡”任务的,可在市域内统筹落实;市域内无法落实的,可通过易地流转耕地恢复指标在省域内落实。耕地恢复指标易地流转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三、严格规范耕地占补平衡管理 (八)拓宽补充耕地来源途径。在符合生态保护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组织实施各类土地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复垦等项目,经核定可以长期稳定利用的新增耕地可用于占补平衡。

  - 7 -

 积极支持在可以垦造耕地的荒山荒坡上种植果树、树木,发展林果业,同时,将在平原地区原地类为耕地上种植果树、植树造林的地块,逐步退出,恢复耕地属性,其中,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不是耕地的(不含可调整地类),新增耕地可用于占补平衡。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时为耕地,后续依法建设且落实占补平衡成为建设用地的,以及灾毁土地变更为未利用地的,复垦为耕地后可用于占补平衡。

 (九)确保新增耕地长期稳定利用。所有补充耕地项目均须完成新增耕地核定并在“全国耕地占补平衡动态监管系统”完成备案入库,并主动进行信息公开。各地要加强补充耕地立项、验收、管护等全程监管,确保新增耕地可以长期稳定利用。符合条件的,要及时纳入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进行管理。

 四、严肃查处违法违规占用耕地行为 (十)坚决遏制新增违法违规占用耕地。对《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行为的通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的意见》印发后,违反两“通知”精神,未经批准改变永久基本农田耕地地类的,应稳妥处置并整改恢复为耕地;未经批准改变一般耕地地类的,原则上整改恢复为耕地,确实难以恢复的,由县级人民政府统一纳入 2022 年耕地“进出平衡”总体方案,一并落实耕地“进出平衡”。严肃查处新增违法违规占用耕地行为,涉嫌犯罪

  - 8 -

 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处理。对实质性违法建设行为,要从重严处。

 (十一)落实违法违规占用耕地、耕地年度“进出平衡”与占补平衡指标挂钩制度。对违法违规占用耕地从事非农业建设的,耕地年度“进出平衡”未完成的,自然资源厅将直接冻结所在地占补平衡储备库中相应的补充耕地指标,县级指标不足的,冻结所在市级相应指标,在国省规定的期限内恢复为耕地并经验收后可解除冻结,否则直接扣除相应的补充耕地指标。

 五、强化保障措施和监管考核 (十二)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担负起耕地保护主体责任,严格落实耕地用途管制,强化耕地年度“进出平衡”统筹安排和日常监管,确保完成本行政区域内规划确定的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目标任务。各级发展改革、财政、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交通、水利、农业农村、林业和草原等主管部门要切实履职尽责,密切协作配合,加强沟通协调,形成工作合力。

 (十三)维护农民权益。在耕地恢复工作中,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条件、种植作物生长周期、市场状况等,充分考虑耕地恢复的经济成本、社会成本,科学制定计划,合理把握节奏。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实事求是,讲清道理,切实维护群

  - 9 -

 众合法权益。要系统谋划,稳妥推进,不搞大规模“运动式”恢复,坚决防止“简单化”“一刀切”。

 (十四)落实经费保障。按照“谁流出、谁恢复”的原则,由申请将一般耕地转为其他农用地及农业设施建设用地的单位和个人按要求恢复耕地。涉及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主导实施的,恢复耕地的费用应纳入工程项目预算一并安排。县级人民政府要统筹整合项目和资金,引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参与耕地恢复。

 (十五)严格监督考核。自然资源厅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强指导,通过耕地卫片监督、卫片执法监督、耕地双月动态监测等方式定期开展耕地动态监测监管,及时发现、反馈和处理问题。每年末将利用年度国土变更调查结果对各市(州)耕地“进出平衡”落实情况进行检查,检查结果纳入市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和耕地保护党政同责考核内容。未按规定落实的,自然资源厅将会同有关部门督促整改;整改不力的,将公开通报,并按规定移交相关部门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本文件自下发之日起执行。2022 年度市、县级耕地年度“进出平衡”总体方案于 9 月 30 日前报自然资源厅、农业农村厅和省林草局备案。各地可根据本通知,结合实际,进一步细化管制措施并上报备案。执行中如遇重大问题及时反馈。

  - 10 -

 四川省自然资源厅

 四川省农业农村厅

 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

篇三:四川现代农业种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组建方案(征求意见稿)

2022 年关于 “十四五”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

 & 学习领会《“十四五”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的

 通知》

 心得体会

 2 2022 年关于 “十四五”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

 “十四五” 时期, 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我省加快新旧动能转换、 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和打造乡村振兴城市样板的关键阶段。

 为加快全省农业农村现代化, 推进农业高质高效、 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根据《“十四五”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 和《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 , 制定本规划。

 一、

 总体要求

 ( 一)

 指导思想。

 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 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打造乡村振兴城市样板为总抓手,聚焦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全面走好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共同富裕之路、 质量兴农之路、 乡村绿色发展之路、乡村文化兴盛之路、 乡村善治之路、 中国特色减贫之路, 激活城乡要素、 乡村资源和乡村发展内生动力, 加快形成工农互促、 城乡互补、 协调发展、 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优化提升乡村产业体系、 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 全面推进农产品优质化、 乡村田园生

 态化、 乡村产业融合化、 农业农村数字化、 基层治理规范化、 农民增收持续化, 更好满足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新期待、 新向往、 新需要。

 ( 二)

 基本原则。

 1.坚持绿色发展, 生态化引领。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严守耕地和生态保护红线, 促进农村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

 2.坚持创新驱动, 数字化转型。

 大力推动科技创新、 业态创新和模式创新,推进产业数字化、 数字产业化, 加快发展乡村数字经济。

 3.坚持深化改革, 集约化经营。

 不断深化农村土地制度、 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创新体制机制, 集聚要素资源, 发展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4.坚持城乡统筹, 融合化推进。

 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促进城乡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 推动农业全面升级、 农村全面进步、 农民全面发展。

 5.坚持农民主体, 共享化发展。

 发挥农民在农业农村现代化中的主体作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切实保护农民权益, 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 主动性和创造性。

 ( 三)

 发展定位。

 1.乡村振兴城市样板示范省。

 把打造乡村振兴城市样板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大胆探索、 培塑典型、 系统总结、 推广经验, 稳步推进乡村产业、 人才、 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

 2.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先行省。

 充分发挥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优势, 树立大数据经济战略资源理念, 全面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全面提高农村生产、 生活、 生态质量。

 3.推进现代农业强省建设引领省。

 立足自然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 科学制定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加快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不断提升农业供给保障水平、质量效益水平、 技术装备水平和适度规模经营水平。

 ( 四)

 发展目标。

 到 2025 年, 全省农业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现代农业强省建设实现重大突破, 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持续增强, 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明显提升。

 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稳步提高, 乡村建设行动扎实推进, 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大幅改善, 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 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加, 现代乡村治理体系初步构建, 乡村振兴城市样板亮点纷呈。

 全省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县( 市、 区)

 达到 80%以上, 确保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二、

 发展布局

 坚持城乡互补与工农互促统筹规划, 坚持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 坚持全面布局与重点突破协调推进, 坚持梯次发展与节点引领相互促进, 加快形成“区域产业协同、 集群创新引领、 县域全面统筹、 百园优化提升、 千镇融合互动、 万村示范辐射” 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格局。

 ( 一)

 区域产业协同。

 综合考虑资源禀赋、 经济水平、 市场需求、 产业基础等因素, 以农业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准, 深化区域产业发展定位, 全面推进农业数字化转型, 重点打造六大优势特色产业带。

 1.城西平原粮食畜牧产业带。

 重点在菏泽、 聊城、 德州、 滨州等市, 稳定发展优质小麦生产, 扩大饲用玉米种植, 加快发展草食畜牧业, 实现农牧结合、 种养循环。

 2.黄河流域生态农业产业带。

 重点在东营、 济宁、 聊城、 滨州等市, 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修复, 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 实现特色产业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

 3.沿海地区海洋渔业产业带。

 优化海水养殖空间布局, 加快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 发展远洋渔业, 推动深远海智慧养殖, 实现海洋渔业绿色健康发展。

 4.半岛高端农业产业带。

 充分发挥濒临优势, 推进地方农业对外合作综合试验区建设, 大力发展现代种业, 集

 约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 打造国际知名品牌,实现农业创新引领、 开放发展。

 5.山区特色农业产业带。

 立足丘陵山区立体空间优势, 大力发展水果、 茶叶、中药材等特色种植, 积极发展林下经济, 创意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 实现乡村产业多元融合发展。

 6.沿线数字农业产业带。

 建设一批智慧设施农业应用基地、 数字农业产业园区, 推进农业生产经营数字化转型。

 ( 二)

 集群创新引领。

 以创建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为契机, 启动省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创建工程。

 强化区域意识、 集群意识、 融合意识, 做强产业链、 优化价值链、 提升创新链, 通过串珠成线、 连块成带、 集群成链, 培育品种品质优良、 规模体量较大、 融合程度较深的区域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到 2025 年, 全省力争培育千亿级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达到 8 个以上、 500 亿级省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8 个以上。

 ( 三)

 县域全面统筹。

 强化制度设计, 加快打通城乡要素双向流动、 平等交换的制度性通道。

 加强资源整合、 政策集成, 以县( 市、 区)

 为单位创建农业现代化示范区。

 积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规划建设一批重点镇, 推动在县域就业的农民工就地市民化, 增加适应进城农民刚性需求的住房供给。

 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

 强化基本公共服务县乡村统筹, 逐步实现标准统一、 制度 并轨。

 统筹乡村小规模学校布局, 支持多层次农村养老事业发展, 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 四)

 百园优化提升。

 立足县域优势特色产业, 规划明确地理界线, 在规模种养的基础上, 通过生产、 加工、 科技、 质量、 品牌、 营销全产业链开发, 聚集现代生产要素, 创新管理体制机制, 形成政府引导、 市场主导、 企业经营、 农民受益的现代农业发展平台。

 充分发挥现有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引领作用, 园区内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

 在保持现代农业产业园数量稳定增长的同时, 对 100 家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改造提升、 拓展功能, 实行政策、 项目资金集中投入, 实现资源要素集聚配置优化, 进一步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和示范引领效应。

 ( 五)

 千镇融合互动。

 围绕区域特色种养业、 特色加工业、 特色文旅业, 以“绿色化全产业链发展, 一二三产业融合、 创新创业平台支撑” 为路径, 打造标准化原料生产、 集约加工转化、 品牌市场营销于一体, 区域主导产业优势突出、利益联结机制完善的农业产业强镇。

 以产业发展为依托, 吸引资本聚镇、 能人入镇、 技术进镇, 建设一批区域性产业重镇。

 发挥城镇连接城市、 服务乡村作用,构建县、 乡、 村融合发展新格局。

 到 2025 年, 全

 省创建 1000 个以上省级农业产业强镇。

 ( 六)

 万村示范辐射。

 挖掘放大特色种养、 传统手工、 传统食品、 传统小商品加工等, 建设一批“小而精、 特而美” 的“一村一品” 特色产业专业村。

 鼓励有条件的乡村充分利用现有政策, 开展农村社区、 产业园区、 生态景区“三区同建” 。

 支持村庄通过产业发展、 服务完善、 环境打造等措施, 吸引各类人才返乡入村创新创业, 实行村企互动、 村社联动, 增强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 。

 到 2025 年, 创建 10000 个以上省级乡土产业名品村。

 三、

 重点任务

 ( 一)

 坚持量质并重, 保障重要农产品供给。

 1.稳定粮食经济作物生产。

 深入实施重要农产品保障战略, 优化区域布局和品种结构, 落实分区域、 分品种保障措施, 挖掘品种、 技术、 减灾等稳产增产潜力, 大力发展紧缺和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

 落实粮食安全政同责, 稳定粮食播种面积。

 实施优质粮食工程, 开展吨粮县、 吨粮镇建设, 持续推进节粮减损, 创新开展绿色高质高效行动, 积极发展优质专用小麦。

 压实“菜篮子” 市长负责制,巩固蔬菜、 果品生产优势, 确保周年均衡供应, 稳定发展油料、 棉花等生产, 加快构建协调稳定的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

 到 2025 年, 全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 5500 万吨。

 2.增加优质畜禽产品供给。

 立足区域资源优势和环境承载能力, 优化畜牧业结构, 推进种养配套、 农牧结合、 生态循环, 加快构建现代养殖、 动物防疫、 加工流通、 饲料兽药、 监管服务五大体系。

 加强半岛肉禽、 城南生猪、 沿黄优势奶业、 沿黄肉牛、 城西肉鸡等优势区标准化建设, 引导畜禽规模养殖场加快现代化装备普及应用。

 实施畜产品稳产保供计划, 提高生猪核心产能, 加快建设一体化区域性聚落式生猪基地, 巩固家禽产业发展优势, 稳规模、 转方式、 提效率、 树品牌, 发展精深加工, 推进一体化经营。

 依托沿黄肉牛产业集群, 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牛肉供应基地。

 发挥小尾寒羊、 洼地绵羊等多胎高产品种优势, 推行适度规模舍饲养殖。

 发展奶牛规模牧场,培育高产奶牛核心群,提高奶牛单产水平。到 2025 年,全省肉蛋奶产量稳定在 1500 万吨,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 88%以上。

 3.提升渔业绿色生产能力。

 优化水产养殖空间布局, 合理调整品种结构, 加快渔业健康养殖, 协同推进增殖、 捕捞、 加工和休闲渔业发展。

 扩大沿黄特色品种养殖, 充分开发采煤塌陷区渔业养殖, 推进盐碱涝洼地渔农综合开发利用, 规范发展稻田综合种养。

 加快推进“海上粮仓” 建设, 稳步发展现代化海洋牧场。推进渤海湾、 莱州湾、 海州湾贝类底播增殖, 加强黄河三角洲水产绿色养殖基地 建设, 推进滩涂养殖、 池塘养殖。

 稳步发展深海智能抗

 风浪网箱, 开拓深远海绿色养殖, 鼓励远洋渔业企业实施资源探捕项目, 推动远洋产品精深加工、 现代化冷链物流和国家远洋渔业基地建设。

 到 2025 年, 全省水产品总产量稳定在 800 万吨左右, 争取培育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 60 个, 建设省级以上渔港经济区 11 处。

 4.加强标准质量品牌建设。

 健全农业地方标准体系, 提升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功能, 加快标准推广应用, 认证绿色食品、 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数量达到 5600 个以上。

 实行农产品种养殖网格化管理, 探索“阳光农安” 智慧监管模式, 全面推进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 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机制, 加强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和信用体系建设,推动“从农田到餐桌” 全过程可追溯管理。挖掘品牌内涵, 强化品牌营销, 到 2025 年, 培育 100 个省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提升“城市灵秀地·品牌农产品” 市场美誉度和影响力。

 ( 二)

 坚持创新驱动, 强化科技重要支撑作用。

 1.加快推进现代种业发展。

 大力开展种业自主创新, 实施农业良种工程和现代种业提升工程,以培育突破性高质高效农业新品种为核心,整体设计种质创新、技术创新、 品种培育和高效繁育等全创新链条, 建立产学研融合、 育繁推一体的现代种业科技创新体系, 打造省级商业化农业生物育种平台, 加快现代种业强省建设。

 到 2025 年, 培

 育具有重大应用前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优良品种 100 个, 壮大一批研发创新力强、 市场竞争力强的“育繁推” 一体化种业企业。到 2025 年, 综合经营实力进入全国前 50 强的种业企业达到 10 家。

 推进国家区域性畜禽基因库、 国家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 北方种子交易中心、 省级农作物种质资源库、 植物基因编辑基地、 北方种谷、 海洋渔业生物种质资源库等建设。

 2.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谋划布局建设现代农业省实验室, 创建小麦、 玉米、 马铃薯、 盐碱地综合利用、 智能农机装备等技术创新中心。

 实施重大农业科技项目联合攻关, 推进农业短板技术研发, 强化种养殖技术和加工技术集成, 加强动植物疫病等防治技术研究, 推动生物育种、 高效农机、 绿色投入品等领域自主创新。

 加快大中型、 智能化、 复合型农业机械研发和应用, 加强农业机器人研发支持力度, 开展农业机械化示范创建和智慧农机创新, 推进“全程全面、 高质高效” 农业机械化。

 加大绿色原创农药研发的支持力度, 推进农药生产自动化、数字化升级。

 3.推动产学研用协同创新。

 加快建设省农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 构建省、市、 县三级联动技术市场服务体系。

 健全“一主多元” 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 推动科研、 推广单位共建共享试验平台, 培育一批农业“政产学研金

 服用” 创新创业共同体, 打造一批协同创新示范基地。

 加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建设, 支持高等院校、 科研院所参与现代农业产业园、 农业科技园、 农业产业强镇建设, 鼓励农业科技人员领办创办乡土产业名品村。

 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支持科技特派员牵头创建创新创业共同体。

 4.大力发展乡村数字经济。

 深入落实国家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 加快农业产业数字化提升, 实现农业向数字、 智能、 智...

篇四:四川现代农业种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组建方案(征求意见稿)

省科学技术厅等八部门关于组织开展科技成果评价改革综合试点工作的通知 (川科区〔2022〕4 号)

 各市(州)科技局、军民融合办、教育局、财政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卫健委、国资委,各试点单位:

  《四川省科技成果评价改革综合试点实施方案》已经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并获科技部正式批复。现印发大家,请认真组织实施。

  一、科技成果评价改革综合试点工作试点期限为 1 年。

 二、科技成果评价改革综合试点工作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和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1〕26 号)总体要求和《科技部等十部门关于组织开展科技成果评价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国科发政〔2021〕334 号)具体任务部署,切实推动科技成果评价观念转变、方式方法创新和体制机制改革,着力探索简化实用的制度、规范和流程,打造改革示范样板,更好发挥科技成果评价作用。

 三、各试点单位要提高对科技成果评价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主动改革,积极作为,按时间节点高效推进综合试点和专项试点任务落到实处,及时总结凝练改革新举措,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及时报送科技厅。

  附件:四川省科技成果评价改革综合试点实施方案

 四川省科学技术厅

  中共四川省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办公室

  四川省教育厅

  四川省财政厅

  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四川省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

  2022 年 7 月 11 日

 附件

 四川省科技成果评价改革综合试点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1〕26 号)和《科技部等十部门关于组织开展科技成果评价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国科发政〔2021〕334 号),结合四川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以来历次全会决策部署,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获批全国综合试点省为契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树立正确的科技成果评价导向,健

 全分类评价体系,全面准确评价科技成果多元价值,更加激发科技人员积极性,推动产出高质量科技成果,为服务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和四川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先行先试,突出四川特色。充分发挥四川科教大省、军工大省、农业大省、金融大省的优势,坚持“小切口、大纵深”,聚焦“破四唯”“立新标”、改革军转民科技成果评价制度、创新种业科技成果评价模式、优化科技成果金融评价标准等重点方面,探索形成科技成果评价的“四川模式”。

  坚持创新规律,树立评价导向。发挥科技成果评价的“指挥棒”作用,把握科研渐进性和成果阶段性的特点,改进和创新科技成果评价方式。牢固树立科技创新质量、绩效、贡献为核心的评价导向,全面准确反映成果创新水平、转化应用绩效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贡献。

  坚持科学分类,强化多元评价。针对科技成果具有多元价值的特点,开展多层次差别化评价。全面准确评价科技成果的科学、技术、经济、社会、文化价值,解决分类评价体系不健全以及评价指标单一化、标准定量化、结果功利化问题。

  坚持市场主导,发挥政府作用。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积极引入第三方评价,加快技术市场建设,加快构建政府、社会组织、企业、投融资机构等共同参与的多元评价体系,坚持“谁委托、谁评价”“谁使用、谁评价”,营造成果评价的良好创新生态。

 (三)工作目标。

  落实综合试点省各项工作任务,统筹各方资源和力量,大胆创新、勇于探索、深入实践,建立完善我省科技成果评价体系,促进市场评价、金融评价和第三方评价规范发展,营造良好创新创造环境,推动高质量科技成果不断涌现,力争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试点经验。

 二、试点内容

  (一)构建“多层次差别化”特色评价指标体系,推进军民两用科技成果产业化。

  改革目标:探索建立军民融合特色评价指标体系和机制,引导和支持国防军工单位积极开展军民两用技术成果评价,促进军民两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改革思路及主要举措:探索构建多主体参与的军民两用技术成果评价机制,引导第三方专业评价机构参与军民两用科技成果评估评价。完善军转民科技成果评价标准,探索建立适用不同创新层次、区别于军用技术成果的评价指标体系。

  成果形式:启动建设军民两用科技成果库,探索建立军转民科技成果标准、特色评价指标体系和相关工作流程。

  (牵头单位:省委军民融合办、科技厅;试点单位:成都高新区、绵阳高新区、电子科技大学、航空工业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航空工业成飞集团、中航工业成发集团、航天科技七院、中电科二十九所、中电科十所、中电科三十所)

  (二)坚持“立破结合”,探索破解科技成果评价“四唯”问题的有效途径。

 改革目标:坚持先“立”后“破”,纠正科技成果评价单纯重数量指标、轻质量贡献等不良倾向,科学确定评价标准,提高成果评价的标准化、规范化水平,有效释放科技人员创新潜能。

  改革思路及主要举措:“立新标”,科学确定个人、团队和单位在科技成果产出中的贡献,对具有重大学术影响、取得显著应用效果、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作出突出贡献的高质量成果,提高其考核评价权重,建立科学的人才分类评价机制,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破四唯”,不把论文(代表作)数量、影响因子作为唯一的量化考核评价指标,不把成果完成人职称、学历、头衔、获奖情况等作为科技成果评价、科研项目绩效评价和人才计划评审的主要依据。

  成果形式:高校、科研院所、公立医院根据科研活动、学科、岗位的不同特点,细化人才评价标准、方法、程序,形成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

  (牵头单位:省委人才办、教育厅、科技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试点单位:四川大学、四川农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

  (三)构建“好品种”评价体系,推动做优做强农业“芯”。

  改革目标:构建以“主体参与、价值量化、评用结合”为重点的“好品种”评价体系,营造推进种业振兴、擦亮四川农业大省金字招牌的良好环境。

  改革思路及主要举措:针对目前农业品种低水平重复、同质化严重等问题,围绕川粮油、川菜、川果等重点领域,以农业“好品种”评价为突破,建立满足企业、专合组织、家庭农场、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需求的评价标准、方法、机制、模式,加快“好品种”应

 用,做优做强农业“芯”。

  成果形式:建立满足多元化需求的农业“好品种”评价指标体系、规范、机制与模式;形成与之配套的“好品种”经济价值评估标准;构建“好品种”价值评估数据库。

  (牵头单位:科技厅、农业农村厅、教育厅;试点单位:德阳市科技局、南充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遂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省农村科技发展中心、省农业科学院、四川农业大学)

  (四)探索建立科技成果商业化评价标准,为优化专属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模式提供支撑。

  改革目标:优化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评价模型和专属评价体系,探索金融机构提早支持研发活动的机制与模式,引导更多金融资源支持我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

  改革思路及主要举措:依托“科易融”“天府科创贷”“科创通”等平台,深化和拓展科技金融服务模式,探索把科技成果潜在经济价值、市场估值、发展前景等作为金融投资机构商业化评价的重要内容。建立科技成果评价与金融投资机构资产评估联动机制,形成科技成果金融评价相关标准,研究提出适合科技成果特点的资产评估方法。优化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评价模型和专属评价体系,作为开发信贷产品和服务的重要依据,提升金融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服务水平。

  成果形式:形成科技成果金融评价标准,开发专属贷款产品及服务模式。

  (牵头单位:建设银行四川省分行、科技厅;试点单位:建设银行四川省分行及下属各分支行、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成都生产力

 促进中心)

  (五)构建多元化科技成果分类评价体系,促进高质量成果有效供给。

  改革目标:按照不同成果类型,细化分类评价标准,形成符合科学规律的多元化分类评价机制,破解评价方式单一问题。

  改革思路及主要举措:基础研究成果,以数学、物理学等基础学科为重点,建立同行评议机制,采用代表作评价方式,探索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应用研究成果,以电子信息领域为重点,实行技术就绪度评价,把创新性、成熟度、可靠性、应用场景作为主要评价指标,探索行业用户参与评价的有效机制;技术开发和产业化成果,聚焦我省现代产业体系,探索建立以技术交易合同金额、市场估值、市场占有率、重大工程或重点企业应用情况等为主要评价指标的评价机制。

  成果形式:制定基础研究成果、应用研究成果、技术开发和产业化成果的评价规范指引或评价标准。

  (牵头单位:科技厅、教育厅、中科院成都分院;试点单位: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宜宾市科技局、中科院成都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六)探索建立规范化的第三方评价制度,优化科技成果评价行业生态。

  改革目标:制定科技成果评价通用准则,构建专业化、市场化、社会化的第三方评价体系,促进市场评价活动规范发展。

  改革思路及主要举措:充分发挥成都科技资源富集优势,探索建

 立科技成果第三方评价机构、评价专家的资质标准,推动行业协会、学会、研究会、专业化评估机构等参与科技成果第三方评估。建立评价机构遴选机制,探索建立多方参与科技成果评价论证机制。在部分重点优势产业领域形成科技成果评价标准和规范。加强政府指导和监督,强化行业自律,推进评价诚信体系和制度建设,将科技成果评价失信行为纳入科研诚信管理信息系统,对评价中的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创新科技成果评价工具和模式。

  成果形式:制定科技成果第三方评价机构管理制度;定期发布科技成果第三方评价机构目录;制定部分重点优势产业领域的科技成果评价标准和规范;建设科技成果库、需求库、案例库和评价工具方法库。

  (牵头单位:科技厅、中科院成都分院;试点单位:成都市科技局、省农村科技发展中心、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科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

  (七)完善科技奖励提名制和评审机制,构建结构合理、导向鲜明的科技奖励体系。

  改革目标:改革完善科技成果奖励体系,提高科技奖励整体水平。

  改革思路及主要举措:完善我省奖励提名制,制定具有操作性的管理细则,建立公开提名、科学评议、实践检验、公信度高的科技奖励机制。强化科技奖励与全省重大战略需求的紧密结合,加大对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成果的奖励力度。培育高水平的社会力量科技奖励品牌。

 成果形式:制定四川省科学技术奖提名制办法,明确奖励提名制、流程;探索形成社会力量科技奖励的模式和办法。

  (牵头单位:科技厅;试点单位:省医学会、省石油学会)

  (八)完善重大科技项目知识产权全流程管理机制,推进高水平技术要素市场建设。

  改革目标:完善科技项目知识产权制度,加快扭转知识产权重数量、轻质量的倾向。

  改革思路及主要举措:坚持质量优先,建立健全科技项目知识产权制度,加大高质量专利转化的绩效评价权重,把企业专利战略布局纳入评价范围。完善职务科技成果披露机制,建立专利申请前评估制度。开展重大科技项目从立项、实施、验收、评估各阶段进行知识产权的全流程跟踪管理与服务。加快建设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和成都知识产权交易中心。

  成果形式:制定重大科技项目知识产权管理流程的相关管理办法,建立重大科技项目知识产权与成果转化信息评价系统,建设成都知识产权供需对接数据库。

  (牵头单位:省知识产权中心、科技厅;试点单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省技术转移中心、成都知识产权交易中心)

  (九)坚持“三个区分开来”,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尽职免责机制。

  改革目标:完善成果评价激励和免责机制,激发试点单位科技成果转化积极性和科研人员干事创业的主动性、创造性。

  改革思路及主要举措:深化科技成果产权制度改革,扩大高校科

 研单位科技成果评估自主权,完善试点单位科技成果转化相关资产评估规定,开展成果转化前非资产化管理改革试点,探索“先中试、后孵化”的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建立成果评价与转化行为负面清单,完善尽职免责规范和细则,推动成果转化相关人员按照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履职尽责。

  成果形式:探索形成符合科技成果转化规律的国有资产管理模式。建立跨高校院所新型中试研发平台。

  (牵头单位:科技厅、教育厅;试点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三、组织保障

  (一)加强统筹协调。

  省国有企业和科技体制改革专项小组负责指导推动全省科技成果评价改革试点工作。科技厅为改革试点主要责任单位,牵头做好统筹协调工作,负责研究制定工作方案,遴选试点单位,推动试点任务落实,组织评估总结。省委人才办、省委军民融合办、教育厅、财政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卫健委、省国资委、省金融局、省知识产权中心、省科协、中科院成都分院等单位作为科技成果评价改革重要部门,要对试点工作予以大力支持,指导高校、科研院所、公立医院、国有企业、国防科工单位等积极参与试点,对改革中出现的重要情况和跨部门政策性问题进行集体研究,形成推动改革落实的合力。

  (二)落实主体...

篇五:四川现代农业种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组建方案(征求意见稿)

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意见(川府发[2012] 32号)

  发布日期:

 2012-11-28

 来源:

 四川省人民政府

 浏览次数:

 59

 核心提示: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 年)

 的通知》(国发〔2012〕 4 号)

 精神和省第十次党代会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决策部署,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推进我省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 现提出如下意见。

 【发布单位】

 四川省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

 川府发[2012]32 号 【发布日期】

 2012-09-12 【生效日期】

 2012-09-12 【效

 力】

 现行有效 【备

 注】

  各市(州)

 、 县(市、 区)

 人民政府, 省政府各部门、 各直属机构, 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 年)

 的通知》 (国发〔2012〕 4 号)

 精神和省第十次党代会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决策部署,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推进我省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 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 重要意义

  (一)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是推进“三化” 联动的客观要求。

 农业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

 我省是农业大省, 但农业发展总体水平不高, 与农业强省的差距较大, 实现农业现代化任重道远。

 当前, 我省正处于推进“两化” 互动、 “三化” 联动的加速期, 只有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才能更好地为推进新型工业化、 新型城镇化提供支撑保障, 构建城乡 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二)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是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的迫切需要。

 我省耕地、 水等资源约束不断加剧, 农业基础设施薄弱, 综合生产能力不强。

 只有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 才能确保全省粮食总量平衡、 基本自给, 满足城乡 居民“菜篮子” 产品需求, 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

  (三)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

 我省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比较粗放, 农产品知名品牌不多, 市场竞争力不强。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合理布局农业产业, 优化生产要素配置, 应用现代科技和物质装备, 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促进生产、 加工、 销售一体化发展, 能有效提高土地产出率、 资源利用率和农业综合效益。

 (四)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我省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水平不高,农业组织化程度低, 农业促进农民增收潜力大。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既能增强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 又可以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进现代农业和农业产业化经营,使广大农民群众充分受益、 持续受益、 长期受益。

 二、 总体要求、 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

 总体要求。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按照“推动工业化、 信息化、 城镇化、 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不断增强长期发展后劲” 的总体要求, 大力实施“两化” 互动、 统筹城乡 总体战略, 以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和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为目标,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坚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 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 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 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 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 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

 更加注重优化农业种养结构、 品种结构和品质结构, 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稳定发展粮油生产, 大力发展特色效益农业和现代畜牧业、现代林业、 现代水产养殖业, 着力提升良种化、 规模化、 标准化、 产业化和集约化水平; 更加注重开发拓展农业生产、 生活、 生态和文化传承等功能, 推进三次产业协调融合, 着力提高土地产出率、 资源利用率、 劳动生产率和农业综合效益; 更加注重发挥农民主体作用,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创新农业发展业态, 推进适度规模经营, 着力提升“两个带动” 能力,走出一条符合西部实际、 具有四川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新路子。

 (二)

 基本原则。

 ——坚持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

 稳定粮食生产面积, 积极建设蔬菜、 水果、 肉蛋奶和水产品等“菜篮子” 产品生产基地。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

  ——坚持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不断壮大农民增收支柱产业, 主攻农民增收重点领域,拓展农民增收发展空间, 优化农民增收政策环境, 促进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坚持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

 统筹协调现代农业发展和新村建设, 统一规划、 同步实施, 既合理布局、 发展壮大支柱产业, 又综合配套完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

 积极拓展农业功能, 提升新村建设水平。

 ——坚持政府扶持、 农民主体、 社会参与。

 强化政府支持作用, 加大强农惠农富农力度,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 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农业, 凝聚各方力量, 合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坚持科教兴农和人才强农。

 加快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和农业农村人才培养, 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 提高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 推动农业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

 ——坚持农产品生产、 加工、 流通协调发展。

 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积极建设规模化、 标准化生产基地, 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创新现代流通方式, 延伸产业链条, 提高附加值, 增强农业综合效益。

 (三)

 发展目标。

 在第一轮现代农业(林业、 畜牧业)

 产业基地强县基础上, 到 2015 年择优建成一批现代农业(林业、 畜牧业)

 产业强县, 建成 3 个省级区域性整体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 有条件的地区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 基本跨入全国农业强省行列(主要指标见专栏)

 。

 ——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持续增强。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 4000 万吨以上, 蔬菜、 水果、 水产品总产量分别达 5000 万吨、 750 万吨、 125 万吨以上, 肉、 蛋、 奶产量较 2011 年分别增长 19%、 25%、 25%。

 ——农业结构更加合理。

 农业、 林业、 牧业、 渔业及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分别达到 48%、 3%、 45%、 3%、 1%。

  ——物质装备水平显著提升。

 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 1000 万亩, 新建高标准农田 1000万亩, 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 50%。

 ——产业化经营水平明显提升。

 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达到 2. 4:

 1; 农民专业合作社达 2. 5 万个; 销售收入亿元以上龙头企业 1000 家; 产业化带动农户面达到 70%。

  ——科技支撑能力显著提升。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 56%, 农村实用人才达到 111 万人。

 ——农民收入大幅增长。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11000 元。

 到 2020 年, 我省现代农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基本形成技术装备先进、 组织方式优化、产业体系完善、 供给保障有力、 综合效益明显的新格局。

 (专栏见附件)

 三、 主要任务

  (一)

 加快推进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

 1. 稳定发展粮油生产。

 继续实施“米袋子” 工程, 认真落实农业补贴政策, 健全主要粮食品种最低收购价格机制, 完善农业生产奖补制度, 保护和调动各方面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 稳定粮食播种面积。

 加快实施新增 100 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 将 88 个粮食生产重点县建设成为高产稳产商品粮生产基地。

 积极开展粮食适度规模经营, 大力推进整乡、 整县整建制粮油高产高效创建活动, 加速高产技术推广应用, 优化品种结构, 提高单产和品质,努力实现粮食总量平衡、 基本自给。

 2. 大力发展优势特色农业。

 明确农业功能区域划分, 找准产业发展定位, 整合区域产业发展优势, 统筹规划、 分步实施、 连片建设, 进一步做大川西蔬菜、 川西南名优茶、 龙泉山脉特色水果产业带, 加快打造川中柠檬、 龙门山脉优质猕猴桃、 攀西设施蔬菜等产业集中发展区。

 培育打造千亿蔬菜产业、 三百亿水果产业和百亿茶叶、 中药材、 食用菌、 蚕桑、 花

  卉产业等优势主导产业。

 实施新一轮“菜篮子” 工程, 落实“菜篮子” 市长负责制, 建设一批保障性蔬菜生产基地, 提升“菜篮子” 产品供给能力。

 3. 加快发展现代林业。

 加快推进传统数量林业向现代效益林业转变, 以盆中平原丘陵区、 盆周山区和川西南山区为重点, 发展杨树、 桉树等短周期木质原料林和楠木、 桦木等珍贵树种用材林基地, 建成嘉陵江(中段)

 、 涪江(中下段)

 、 岷江(中段)

 、 青衣江、 安宁河等 5 个百万亩速生丰产木质工业原料林带; 培育优质丰产纸浆竹林、 材用竹林、 笋用竹林、笋材两用竹林基地, 建成渠江、 青衣江、 岷江(下游)

 、 长江(四川干流)

 4 个百万亩竹质原料林带; 发展核桃、 油橄榄、 油茶等木本粮油基地, 建成秦巴山地区、 龙门山地区、 涪江中游地区、 大小凉山地区、 沙鲁里山区(南路) 核桃产业带; 大力培育杜仲、 厚朴、 黄柏、 银杏等木本药材基地以及椿芽、 树花菜等森林蔬菜基地。

 实施山区林业综合开发, 积极发展林下经济和生态旅游业。

 大力推进林板家具一体化、 竹浆纸一体化和林油一体化发展, 提升人造板、 家具、 纸浆、 木竹工艺品、 木本粮油和特色经济林产品的生产规模和水平。

 4. 着力发展现代畜牧业。

 深入推进现代畜牧业提质扩面, 巩固和发挥川猪优势, 建成国家优质商品猪战略保障基地, 优化和提升生猪品质。

 大力发展节粮型草食牲畜、 特色小家畜禽等资源节约型畜牧业和现代蜂业, 实施“以草换肉蛋奶” 、 “以秸秆换肉奶” 工程。

 加快建设四川盆地优质生猪、 盆周山区优质肉牛羊、 川西优质奶牛、 川中优质禽兔产业集中区。基本建立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 生态环境安全水平明显提高。

  5. 积极发展现代水产养殖业。

 推进水产健康生态养殖, 发展高产、 优质、 高效、 生态、安全渔业, 大力推广池塘、 稻田健康养殖和江河、 湖泊、 水库生态养殖。

 发挥我省冷水、 亚冷水资源优势, 发展特色、 优势水产业和出口创汇渔业。

 加大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力度, 扩大增殖放流规模, 强化水生生态修复和建设。

 6. 着力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业。

 引导农产品加工业向种养业优势区域和城市郊区集中,扶持一批大型加工龙头企业, 发展与骨干加工企业相配套的中小微企业, 形成以产业基地为基础的加工基地。

 积极开展产后贮藏、 保鲜等农产品初加工, 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

 加强农产品流通市场基础设施建设, 推进以批发市场、 农贸市场为重点的公益性农产品流通设

  施建设, 大力发展冷链运输。

 加快发展现代流通业态, 构建以农批对接为主要渠道、 以农超对接为发展方向、 以直销直供为重要补充、 以电子商务为探索趋势的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

  7. 推进休闲观光农业发展。

 突出区域资源优势和文化特色, 发展以都市城郊观光、 民族风情和民俗文化体验、 重走革命老区和地震灾区等为重点的休闲观光农业。

 培育一批农业产业特色鲜明、 乡 土文化浓郁、 田园风光优美的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区(点)

 。

 加强休闲观光农业基础设施、 特色产业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大力发展创意型、 多功能农业, 逐步形成集农业生产、 农耕体验、 文化娱乐、 科普教育、 生态环保、 产品加工及销售于一体的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新格局。

 (二)

 加速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1.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

 调整优化农业科研布局, 推进重点实验室、 区域性科研基地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 促进涉农高校和省市科研院所构建定位科学、 分工合理、 良性互动的协调创新机制。

 加强基础性、 前沿性、 公益性重大农业科学技术研究, 实施科技创新产业链示范工程, 着力突破一批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共性关键技术, 构建技术链、 支撑延长产业链。

 深化国内科技合作与交流, 促进现代农业技术引进、 消化、 吸收和再创新, 大力引进高层次优秀科技创新人才。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建立健全现代科研院所制度, 完善农业科研分类评价激励机制, 进一步激发农业科技创新活力。

 2.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抓好涉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农业技术转移中心、 农业科技园区、 科技示范基地等成果转化平台建设, 构建农科教企联合推广服务机制, 开展新品种、新技术、 新模式、 新机制“四新” 示范和促进良种、 良法、 良壤、 良灌、 良制、 良机“六良”配套。

 积极推广轮作、 间(套)

 作等栽培模式, 建设“千斤粮万元钱” 粮经复合产业基地。积极开展高产高效创建活动, 深入实施农业科技大培训、 大示范、 大推广“三大行动” 。

 大力组织实施重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工程, 深入开展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行动, 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到田、 到小区(场)

 。

 3. 强化现代农业人才培养。

 实施现代农业人才培养工程和创新人才推进计划, 加快培养农业科技拔尖人才, 特别是农业科技领军人才, 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团队建设。

 加强基层农

  技人员培训, 改善基层农技人员知识结构, 提高服务能力与水平。

 实施农技推广服务特岗计划, 引导和鼓励高校涉农毕业生到基层开展农技推广服务。大力发展农民职业教育, 依托“阳光工程” 、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项目, 培育一批种养能手、 农机作业能手、 农村沼气工、科技示范户等新型农民, 提升农业从业者素质。

 (三)

 扎实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1. 健全基层农业服务体系。

 健全乡 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 动植物疫病防控、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以及基层水利、 林业等公共服务机构, 明确公益性定位, 改善工作条件, 保障工作经费, 创新运行机制。

 开展农村政策咨询、 农民负担监管...

篇六:四川现代农业种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组建方案(征求意见稿)

加快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的实施意见

 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是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载体。为强化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示范引领,奋力开启恩阳农业高质量发展新征程,现就加快推动恩阳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现代农业‘10+3’产业体系”、市委“突破发展特色农业促进产业兴旺”和区委“开放引领、产业强区”战略部署,紧扣“农业多贡献”目标,落实“农业园区化”要求,围绕“优质粮油、有机果蔬、生态畜禽”三大主导产业,划分功能区域,确定主导品种,建基地、育主体、搞加工、创品牌、促融合,高标准、高品质建设“优质粮油、有机果蔬、道地药材、生态畜禽种养循环”四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

 二、目标任务 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上规模、三年见成效”的总体安排,采取“大园+小园、多园融合”的建园模式,以点带面,

  梯次推进。到 2023 年,建成优质粮油现代农业产业园区 23万亩;建成有机果蔬现代农业产业园区 2 万亩;围绕川佛手、川明参、黄精主导品种建成道地药材现代农业产业园区 4 万亩;依托蓝润生猪全产业链项目建成年出栏 100 万头生猪的种养循环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围绕三大主导产业争创国家级优质粮油现代农业产业园区 1 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 3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 6 个。培育培优龙头企业 3 家,招引农产品加工企业 2 家。

 ——2021 年,建成兴隆镇空港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展示区0.2 万亩,柳林镇优质粮油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核心区 0.5 万亩,辐射全区发展优质粮油 8 万亩;建成有机果蔬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核心区 0.3 万亩(其中:以双胜镇和兴隆镇为核心的芦笋 0.05 万亩;以下八庙镇和雪山镇为核心的魔芋 0.25 万亩),辐射全区发展有机果蔬 0.35 万亩;建成道地药材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核心区 0.7 万亩(以明阳镇、渔溪镇、九镇为核心),辐射全区发展道地药材 0.65 万亩;建成玉女村祖代猪场、蹇家坪父母代扩繁场。争创省三星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 1 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 2 个,培育培优龙头企业 1 家。

 ——2022 年,建成兴隆镇、花丛镇、尹家镇等优质粮油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核心区 1.3 万亩,辐射全区发展优质粮油6 万亩;建成有机果蔬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核心区 0.22 万亩(以双胜镇、柳林镇、下八庙镇为核心的芦笋 0.07 万亩;以双胜镇和雪山镇为核心的魔芋 0.15 万亩),辐射全区发展有机果蔬 0.43 万亩;建成道地药材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核心区 0.2 万

  亩(以渔溪镇和九镇等为核心),辐射全区发展道地药材 1.15万亩,在渔溪镇建成 3000 ㎡道地药材交易中心及仓储物流集配中心;蓝润生猪全产业链基本形成,新(改、扩)建生猪规模化养殖场示范点 5 个,新增产能 5 万头,建种养循环基地 1 个。争创省四星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 1 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 2 个。培育培优龙头企业 1 家,招引农产品加工企业 1 家。

 ——2023 年,建成玉山镇和茶坝镇等优质粮油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核心区 1 万亩,辐射全区发展优质粮油 6 万亩;建成有机果蔬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核心区 0.29 万亩(以双胜镇、明阳镇、关公镇为核心的芦笋 0.09 万亩;以双胜镇和茶坝镇为核心的魔芋 0.2 万亩),辐射全区发展有机果蔬 0.41 万亩;建成道地药材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核心区 0.1 万亩(以渔溪镇和九镇为核心),辐射全区发展道地药材 1.2 万亩;蓝润生猪全产业链项目全面达产,年出栏生猪 100 万头。争创省五星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 1 个、省三星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 2 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 2 个,同步争创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培育培优龙头企业 1 家,招引农产品加工企业 1 家。

 三、重点工作 (一)坚持规划引领。按照“先规划、后实施”要求,突出规划先行。结合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和“十四五”规划要求,按照《巴中市恩阳区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巴中市恩阳区优质粮油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规划(2021-2023)》《巴中市恩阳区有机果蔬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规划(2021-2023)》

  《巴中市恩阳区生态畜禽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规划(2021-2023)》,合理布局各类园区建设,注重与土地综合利用、现代农业发展、宜居乡村、生态环境、人居环境整治等规划统筹衔接。围绕“优质粮油、有机果蔬、生态畜禽”三大主导产业,分类编制园区规划,合理确定展示区、核心区、辐射区等功能板块,突出种养结合、循环发展。

 (二)壮大产业基地。按照“一园区一主导”思路,优化产业结构、品种结构,做大做强园区发展规模。坚持以稻、油、鸭为主导品种,在兴隆、柳林等镇(街道)建成优质粮油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坚持以芦笋、魔芋为主导品种,在双胜、下八庙等镇(街道)建成有机果蔬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坚持以川佛手、川明参、黄精为主导品种,在明阳、渔溪、九镇等镇(街道)建成道地药材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坚持以生猪为主导品种,在雪山、上八庙、九镇等镇建成生态畜禽种养循环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各镇(街道)每年至少建成 1个面积不低于 200 亩的有机果蔬或道地药材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同时根据实际建成面积不低于 500 亩的优质粮油现代农业产业园区 1 个及以上。

 (三)补齐设施短板。坚持统一规划,完善园区主干道、耕作道、游步道建设,与国道、省道、区乡道路之间“连通、成环、织网”,实现主干道黑化、耕作道硬化、游步道绿化、重要节点亮化。优先支持园区水、电、路、通讯和公共服务平台等配套建设,注重农田农机与沟渠路树结合、桥涵闸站配套,推进“宜机化”建设,高标准农田、土地整理、农田

  水利等涉农建设项目向园区集聚,实现田网、渠网、路网、电网、光纤和移动网络全覆盖。

 (四)构建产销机制。积极引进和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大力发展专业合作、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的新型经营主体,支持新型职业农民和返乡下乡人员参与园区建设,建立“园区+经营主体+农户”“龙头企业+基地+农户”运营机制,形成园区产业化联合体,提升主导农业产业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程度。充分利用直播平台、网销 APP 等新媒体,推广线上销售;发展大型连锁商超,通过全国连锁加盟等方式,拓展线下销售;鼓励与精深加工企业建立稳定合作关系,开展订单种植。

 (五)提升品质品牌。加快柳林食品工业园冷链仓储设施、运输通道等设施建设,保障农产品鲜活上市;鼓励园区经营主体发展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积极开展“三品一标”和有机农产品认证,建立健全食品安全追溯体系;支持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就近就地建设一批商品化处理设施、烘干冷链物流设施、配送中心和产地批发市场,提升“恩阳产”品质。支持园区内各类经营主体创立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积极参加展示展销活动,强化品牌宣传,打造一批优质农产品品牌。

 (六)强化改革推动。深化农村改革,打破区域界限,统筹园区规划,推动种植业和畜牧业、稻田综合养殖、林下综合种养等融合发展,实现园园相连、连线成带,产业连片集中发展。落实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大力发展土地股份合作社,通过出租、托管、入股等多种形式放活土地经营权,

  支持运用整体股份合作、连片综合整治等方式,完善“大园区十小农场”机制,发挥引领带动作用。鼓励适度规模经营,探索“农民+”新模式。推进农村集体资产和其他各类资源“三权分置”,落实集体经济组织所有权,保障宅基地农户资格权,盘活资产资源使用权,鼓励采取存量折股、增量配股、土地入股等多种形式,吸引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到园区规模化发展现代农业产业。

 (七)培优园区业态。坚持融合发展理念,充分挖掘耕读文化、山水田园湖等资源,围绕产业基地,推动“产业园区、田园景区、新型社区”三区同建,合理布局农耕文化展示区、农事体验区、科普教育区等功能区,完善提升旅游设施,大力培育“巴山民宿”,鼓励企业持续举办果蔬采摘节、农民丰收节、农耕文化展演等活动,提升游客乡村旅游度假体验,推动园区农业与休闲、度假、观光、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

 (八)强化科技支撑。积极引进和推广名特新优品种,扎实开展良种展示示范,推动产品结构优化提升。依托与四川农业大学等院校建立的区校合作平台组建“院士专家工作站”,向园区提供科技支撑和人才支持。构建企业主体、市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培优选育新品种,示范推广新技术、新设备。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搭建农业技术推广和信息交流平台,实现技能培训制度化、现代化。

 (九)深化产地加工。开展精准招商,引进产业关联度

  高、创新和研发能力强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引导本地农产品加工企业开展系列产品开发,推动我区农产品向精深化、特色化、多样化方向转变;鼓励新型经营主体建设拣选分级、烘干、预冷、储藏、保鲜、包装、商品化处理等产地初加工设施;推广普及科学适用的初加工技术,促进农产品就地就近转化,实现减少产后损失、增加有效供给、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等目标,逐步推进“产加销”协调发展。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三个一”工作机制(一个现代农业园区、一名牵头领导、一张工作责任清单)和“三专”(专人、专班、专责)保障机制。区级分管领导要加强督查指导,及时研究解决园区建设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区农业农村局要加强业务和技术指导,并做好园区建设的统筹和协调工作;区金融工作局要加强对接银行、保险机构,开发更多信贷产品,引导、指导新型经营主体用好用活“政融保”“政银担”等政策性金融和保险资金;区水利局要做好园区内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要加强落实园区内土地的报批、指标手续办理、用地管理,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和土地整理项目在园区实施。

 (二)强化政策扶持。区发改局、区财政局、区农业农村局、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相关单位要积极包装园区高标准农田、种养循环、稻渔共生等项目,抓好项目申报和对上争取工作,争取专项债券、定向融资、贷款贴息等政策支持,整合一切可以利用的资金、资源、政策,提高园区建设质量。

  在扶持机制上,建立产业发展基金,按照“园区布局跟着产业走、项目资金集中往园区投”的原则,采取“龙头企业+其他市场主体”的方式推进产业园区建设。

 (三)严格督查考核。将园区建设纳入年终目标考核,坚持“月督查、季考核、年问效”的考核方式,区委、区政府每季度召开一次现场推进会,随机抽签现场考核验收。区目标绩效办要将园区建设进度纳入项目 APP 管理,实现策划、包装、储备、争取、招引、建设全流程管理;建立“工作亮标、3N 亮效、督查亮牌、问责亮剑”的“四亮”工作推进机制,加快园区建设。对未完成目标任务的镇(街道)党政主要领导从严问责。

篇七:四川现代农业种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组建方案(征求意见稿)

川天府新区 2022 年现代农业园区建设 市级专项资金项目实施方案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背景:四川天府新区枇杷现代农业园区(以下简称“园区”)涉及太平街道、新兴街道 2 个街道办,太平场社区、前进村、二郎村、梅家村、茅香村 5 个行政村(社区),规划面积 4.17 万亩,主导产业为枇杷和葡萄,核心区种植面积约 1.5 万亩,是四川传统的四大枇杷生产区和伏季水果种植先行区,园区具有“区位优势突出、种植历史悠久、科研支撑有力、农创融合鲜明”四大优势,已经招引汇源、新希望 2 家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企业,培育国家级、省市级合作社 3 家,区级合作社 2 家,打造“小草垛田野农场”“不二山房”等农旅网红项目,中国社会生态农业 CSA 联盟西南总部已落户园区,以生态农场打造新农人聚集地,着力构建“网红品牌+智慧基地+合作社”产业发展模式。园区纳入省级培育园区,认定为成都市三星级园区。

 在省级培育园区项目建设的基础上,产业基础设施、产地商品化处理以及冷链物流等逐步完善,但依然存在问题短板亟需提升。一是园区生产道路、排灌设施有待提升,设施装备相对滞后,制约了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二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难以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

 (二)实施主体:新兴街道办事处、太平街道办事处、天府新区乡村振兴研究院,成都天府见山农业有限公司等。

 (三)主管部门:四川天府新区统筹城乡和农业农村局 (四)建设内容及地点:见下表 序号 建设内容 建设规模 建设地点 1 农田工程建设 约 120 亩 新兴街道梅家村 2 灌溉与排水工程建设 约 1460 米 新兴街道梅家村 3 生产道路提升建设 约 1750 米 新兴街道梅家村 4 良种化、标准化、粮经套种示范 约 40 亩 新兴街道梅家村 5 道路改造提升 约 4850 米 新兴街道梅家村 6 农机装备能力建设 约 28 台 新兴街道梅家村 7 农冷链设施设备 1 个 新兴街道梅家村 8 农业社会化服务全程示范基地 2 个 太平街道二郎村、前进村 9 园区农村人居环境提升 约 95 户 新兴街道梅家村、茅香村,太平街道前进村 10 园区品牌宣传推广 1 次 新兴街道梅家村 11 园区景观提升 / 新兴街道梅家村 12 园区科创农庄 1 个 新兴街道梅家村 13 枇杷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研究集成与推广应用 4 项 全园区 (六)投资估算:预计总投资 1007.2 万元,其中争取市级资金 500 万元。

 (七)建设时限:2022 年 5 月—2023 年 5 月 二、目标任务 根据省市星级现代农业园区“绿色生态、布局合理、链条完整、产业融合、效益良好”的标准要求,园区基础设施、设

 施装备不断提升,建设枇杷新品种、新技术标准化示范基地1 个,农业社会化服务全程示范基地 2 个,力争到 2023 年,园区农民人居可支配收入高于当地平均水平 20%。

 三、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一)基地建设 1.农田工程建设。梅家村枇杷基地提升,作业面积约 120亩(包含示范基地约 40 亩),包括田型调整、开厢起垄、产业便道等。

 2.灌溉与排水工程建设。改建排灌沟渠约 700 米,宽 1.5米、深 1.2 米;新建排灌沟渠约 760 米,宽 1.0 米、深 1.0 米;采用采用浆砌砼或 M7.5 浆砌标砖。

 3.生产道路改造提升。新(改扩)建产业道路约 1200 米、宽 4 米,包括草油路面、路肩石等;新(改)建产业道路约550 米,宽 2 米,采用透水混泥土路面。

 4.良种化、标准化、粮经套种示范。实施枇杷示范基地良种化、标准化基地建设,作业面积约 40 亩。主要包括:水肥一体化设施提升改造,喷滴灌设施建设约 40 亩,耕地质量提升约 40 亩,标准化防冻大棚建设 5 亩以内,现有大棚提升约 4 亩,病虫害智能预警监测设施 1 套,春花枇杷、大果型白肉枇杷、大果型黄肉枇杷示范,枇杷粮经复合套种模式(枇杷+大豆、枇杷+马铃薯)示范等。

 (二)设施装备 1.农机装备能力建设。计划购置农业机具约 28 台,包括

 开沟机 1 台,乘坐式割草机 1 台,手扶式除草机 5 台,无人植保机 1 台,果园运输车 3 台,枝条粉碎机 2 台,农场清洁车 1 台,小型农用挖掘机 1 台,电动果树修枝机 10 台,电动绿篱机 2 台,遥控打药机 1 台。

 2.冷链设施设备。计划购移动式预冷库 1 个。

 (三)农业新业态 1.农业社会化服务。建设全程社会化服务示范基地 2 个,其中葡萄示范基地约 20 亩,枇杷示范基地约 20 亩,主要实施疏花、疏果、套袋、修剪、采摘等社会化 2.园区人居环境提升。对园区内主要道路沿线、重要节点开展风貌改造提升、房前屋后清理、公共空间环境整治等,涉及园区内农户约 95 户。

 3.园区品牌宣传推广。对“hi 枇杷”进行品牌宣传推广,包括:产品包装设计制作 2 款、线下推广活动 1 场、开展线上直播等宣传、线上线下销售渠道拓展等。

 4.园区景观提升。园区内实施农耕元素景观提升。

 (四)科技创新 1.枇杷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研究集成与推广应用。主要包括:春花枇杷、大果型白肉和黄肉枇杷新品种配套栽培技术研发应用;“大五星”枇杷配方施肥、高效授粉、高光效树形培养、轻简化栽培、绿色防控等提质增效关键技术研发应用;枇杷园间套作粮经复合模式配套栽培技术研发应用;枇杷园主要生产环节机械化配套技术研发应用。

 2.建设科创农庄。主要包括:引入与枇杷产业发展相关科研团队不少于 4 个;指导村集体经济组织、专业服务公司、龙头企联合成立农业社会化服务公司(合作社),为园区提供生产性服务;建立现代农业园区社会化服务标准;至少成立社会化服务队伍 1 支,并能开展相关服务;开展社会化服务宣传培训不少于 3 次。

 四、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项目计划总投资 1007.2 万元,其中:争取市级专项资金500 万元,业主自筹及其他资金 507.2 万元。

 (一)基地建设 1.农田工程建设。梅家村枇杷基地提升,作业面积约 120亩(包含示范基地约 40 亩),包括田型调整、开厢起垄、产业便道等。计划投资 36 万元,其中市级专项资金 11 万元。

 2.灌溉与排水工程建设。改建排灌沟渠约 700 米,宽 1.5米、深 1.2 米;新建排灌沟渠约 760 米,宽 1.0 米、深 1.0 米;采用采用浆砌砼或 M7.5 浆砌标砖。计划投资 91 万元,其中市级专项资金 91 万元。

 3.生产道路改造提升。新(改扩)建产业道路约 1200 米、宽 4 米,包括草油路面、路肩石等;新(改)建产业道路约550 米,宽 2 米,采用透水混泥土路面。计划投资 179.6 万元,其中市级专项资金 179.6 万元。

 4.良种化、标准化、粮经套种示范。实施枇杷示范基地良种化、标准化基地建设,作业面积约 40 亩。主要包括:

 水肥一体化设施提升改造,喷滴灌设施建设约 40 亩,耕地质量提升约 40 亩,标准化防冻大棚建设 5 亩以内,现有大棚提升约 4 亩,病虫害智能预警监测设施 1 套,春花枇杷、大果型白肉枇杷、大果型黄肉枇杷示范,枇杷粮经复合套种模式(枇杷+大豆、枇杷+马铃薯)示范等。计划投资 110 万元,其中市级专项资金 110 万元。

 (二)设施装备 1.农机装备能力建设。计划购置农业机具约 28 台,包括开沟机 1 台,乘坐式割草机 1 台,手扶式除草机 5 台,无人植保机 1 台,果园运输车 3 台,枝条粉碎机 2 台,农场清洁车 1 台,小型农用挖掘机 1 台,电动果树修枝机 10 台,电动绿篱机 2 台,遥控打药机 1 台。计划投资 50 万元,其中市级专项资金 15 万元。

 2.冷链设施设备。计划购移动式预冷库 1 个。计划投资4.6 万元,其中市级专项资金 1.4 万元。

 (三)农业新业态 1.农业社会化服务。建设全程社会化服务示范基地 2 个,其中葡萄示范基地约 20 亩,枇杷示范基地约 20 亩,主要实施疏花、疏果、套袋、修剪、采摘等社会化。计划投资 10万元,其中市级专项资金 10 万元。

 2.园区人居环境提升。对园区内主要道路沿线、重要节点开展风貌改造提升、房前屋后清理、公共空间环境整治等。计划投资 420 万元。

 3.园区品牌宣传推广。对“hi 枇杷”进行品牌宣传推广,包括:产品包装设计制作 2 款、线下推广活动 1 场、开展线上直播等宣传、线上线下销售渠道拓展等。计划投资 25 万元,其中市级专项资金 25 万元。

 4.园区景观提升。园区内实施农耕元素景观提升。计划投资 34 万元,其中市级专项资金 10 万元。

 (四)科技创新 1.枇杷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研究集成与推广应用。主要包括:春花枇杷、大果型白肉和黄肉枇杷新品种配套栽培技术研发应用;“大五星”枇杷配方施肥、高效授粉、高光效树形培养、轻简化栽培、绿色防控等提质增效关键技术研发应用;枇杷园间套作粮经复合模式配套栽培技术研发应用;枇杷园主要生产环节机械化配套技术研发应用。计划投资 30万元,其中市级专项资金 30 万元。

 2.建设科创农庄。主要包括:引入与枇杷产业发展相关科研团队不少于 4 个;指导村集体经济组织、专业服务公司、龙头企联合成立农业社会化服务公司(合作社),为园区提生产性服务;建立现代农业园区社会化服务标准;至少成立社会化服务队伍 1 支,并能开展相关服务;开展社会化服务宣传培训不少于 3 次。计划投资 17 万元,其中市级专项资金 17 万元。

 五、项目预期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通过项目实施,推动主导产业向品种

 优良、高质高效、农旅融合方向发展,实现园区总产值进一步提升,为本地农民提供就业机会,为返乡人员提供良好职业发展方向,实现农民多元增收。

 (二)社会效益。通过项目实施,园区内产业、生活、旅游等基础设施进一步提升,不断优化标准化生产基地,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夯实了产业融合发展基础,提高农村生产生活水平。

 (三)生态效益。项目实施注重绿色发展,减少化肥、农药等使用,实施农业投入品废弃物回收处置,降低了土壤、水域等生态环境的种植源污染,有效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此外,项目将梳理水系、保护耕地,充分提升水土保持能力,涵养优美的乡村自然生态。

 六、利益联接 项目建设坚持“市场导向、效益优先,政府引导、社会参与,企业主体、农民参与”,依托农业产业化企业、专业合作社、高校院所,创新“示范基地+专家+合作社+农户”“集体经济组织+企业+基地”模式,构建产业发展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就业,壮大村集体经济组织,提高农民收入。

 附件:成都市星级园区财政资金使用一览表

 成都市星级园区财政资金使用一览表

 支持

 环节

 建设

 任务

 具体建设内容

 建设

 地点

 实施主体

 市级财政资金

 综合

 单价 总投资

 金额

 (万元)

 投入金额(万元)

 补助

 比例

 一、基地

  建设

 (一)农田工程建设

 梅家村枇杷基地提升,作业面积约 120 亩 (包含示范基地约 40 亩), 包括田型调整、开厢起垄 、产业便道等 。

 新兴街道梅家村 成都天府见山农业有限公司 11 30.00% 0.3 万元/ 亩 36 (二)灌溉与排水工程建设 改建 排灌 沟渠约 约 700 米,宽 宽 1.5 米、深 1.2 米;新建 排灌 沟渠约 约 760 米,宽 宽 1.0 米、深 1.0 米;采用采用浆砌砼或 M7.5 浆砌标砖。

 新兴街道梅家村 新兴街道办事处 91 100.00% 650 元/ 米 600 元/ 米 91 (三)生产道路建设 新(改扩)建 产业 道路约 1200 米、宽 宽 4 米 ,包括草油路面、路肩石等;新(改)建产业道路约550 米,宽 2 米 ,采用透水混泥土路面 。

 新兴街道梅家村 新兴街道办事处 179.6 100.00% 1350 元/ 米 320 元/ 米 179.6 ( 四 )良种化、标准化、粮经套种示范 实施枇杷示范基地良种化、标准化 基地 建设,作业面积约 约 40 亩。

 主要包括:

 水肥一体化设施 提升改造,喷滴灌设施建设约 40 亩 , 耕地质量提升约 约 40 亩, 标准化防冻大棚建设 5 亩以内, 现有大棚提升约 4 亩,病虫害智能预警监测设施 1套, 春花枇杷、大果型白肉枇杷、大果型黄肉枇杷 示范,枇杷 粮经复合套种模式示范等。

 新兴街道梅家村 新兴街道办处 事处 ( 天府新区乡村振兴、 研究院、 成都天府见山农业有限公司)

 )

 110 100.00% 2.75 万/ 亩 110 小计 391.6

  416.6

 二、设施

  装备 )

 (一)

 农机装备能力建设 计划购置农业机具约 28 台,包括开沟机 1 台,乘坐式割草机 1 台,手扶式除草机 5 台,无人植保机 1 台,果园运输车 3 台,枝条粉碎机 2 台,农场清洁车 1 台,小型农用挖掘机 1 台, 电动果树修枝机 10 台,电动绿篱机 2 台,遥控打药机1 台。

 新兴街道梅家村 成都天府见山农业有限公司 15 30% 开沟机 0.9 万元/台,乘坐式割草机6.8 万元/ 台,手扶式除草机 0.3 万元/台,无人植保机 6.5万元/ 台,果园运输车 车 0.6 万元/ 台,枝条粉碎机 0.6 万元/台,农场清扫机 6.8万元/ 台,小型农用挖掘机 17 万元/ 台,电动果树修枝机0.17 万元/ 台,电动绿篱机 0.15 万元/台,遥控打药机 5.5万元/ 台。

 50 )

 (二)

 冷链设施设备 移动式预冷库 1 个 新兴街道梅家村 成都天府见山农业有限公司 1.4 30% 移动式预冷库 4.6万元/ 台 4.6 小计 16.4

  54.6 三、农业新业态 (一)农业社会化服务 建设全程社会化服务示范基地 2 个 ,其中葡萄示范基地约 20 亩,枇杷示范基地约 20 亩,主要实施疏花、疏果、套袋、修剪、采摘等社会化 太平街道 太平街道办事处 10 100% 5 万元/ 个 10 (二)人居环境提升 对园区内主要道路沿线、重要节点开展风貌改造提升、房前屋后清理、公共空间环境整治等。

 新兴街道梅家村、茅香村,太平街道前进村 新兴街道办事处、太平街道办事处 0 0% 天府童村环线 185万元;陶家院子190万元;张家院子 45万元 420

 (三)品牌宣传推广 对“hi 枇杷” 进行品牌宣传推广,包括:产品包装设计制作 2 款 、线下推广活动 1 场、开展线上直播等宣传、线上线下销售渠道拓展等。

 新兴街道梅家村 新兴街道办事处 25 100% 25 万元/ 次 25 (四)园区景观提升 园区内实施农耕元素景观提升 新兴街道梅家村 成都天府见山农业有限公司 10 30...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