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感人的红色经典故事_红色经典故事1则3篇

感人的红色经典故事_红色经典故事1则3篇感人的红色经典故事_红色经典故事1则 2021.05.26学史明理、学史增信 红船精神:一个大党和一条小船的故事“我们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感人的红色经典故事_红色经典故事1则3篇,供大家参考。

感人的红色经典故事_红色经典故事1则3篇

篇一:感人的红色经典故事_红色经典故事1则

21.05.26学史明理、学史增信

 红船精神:一个大党和一条小船的故事“我们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l 10月31日,在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一周之际,总书记专程赶赴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沿着早期共产党人的足迹,探寻我们党的精神基因。l 小小红船承载千钧,播下了中国革命的火种,开启了中国共产党的跨世纪航程。

 秀水泱泱,红船依旧;时代变迁,精神永恒。世上恐怕再没有第二条船能够像它一样享有如此尊誉。这艘要低头弯腰才能进入的红船,旺季时每天会有近两万人来此感怀当年中国共产党诞生时的情境,如今已先后迎来了3000多万人次参观。深秋的南湖,微风习习、清波荡漾。一艘长约16米、宽3米的画舫静静地停在岸边。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7月30日,法租界巡捕房密探突然闯入会场,会议被迫中断。事发之后,代表们主张把会址移到杭州西湖,但由于西湖游人多、易暴露,且从上海到杭州费时也多,未被采纳。李达夫人王会悟建议去她的家乡浙江嘉兴,在南湖租游船开会。因上海去嘉兴通火车,当天可来回;在南湖开会,既安全又方便,此建议得到代表们一致赞同。于是决定至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举行最后一天的会议。就在这艘船上,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

 “让我们再喊一遍口号吧!记得声音要轻一点。”“嗯!”“中国共产党万岁!”……声音低沉却铿锵有力。

 大会还通过了党的第一个纲领,党的名称也被确定为“中国共产党”。这条船见证了党的诞生,因而也获得了一个永载中国革命史册的名字——“红船”。

 红船也由此成为中国革命源头的重要象征。新中国成立后,中共“一大”代表董必武在南湖写下这样的句子:“烟雨楼台,革命萌生,此间曾著星星火;风云世界,逢春蛰起,到处皆闻殷殷雷。”这一近代中国开天辟地的大事件具有划时代的伟大意义,谱写出中国历史崭新的篇章。多年以后,毛泽东同志这样评价“红船”上的这一幕历史:“自从有了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小英雄王二小的故事“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多么气势非凡啊!在我国抗日战争时期,涌现出的董存瑞、刘胡兰、邱少云等正是这精神的完美阐释。今天我要分享的党史故事是《王二小的故事》。

 在抗日战争时期,王二小的家乡是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经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扫荡。王二小是儿童团团员,他常常在山坡上放牛,常常给八路军放哨。

 1942 年 10 月 25 日( ( 农历九月十六) ) 早晨, 13 岁的王二小正在当地老乡称狼牙沟门的外崖山坡上放牛,忽然看见一队鬼子进山来扫荡,鬼子兵有好几十人,正从狼牙口向范庄旺村走来。那边的山沟里隐蔽着八路军的后方机关,还有不少乡亲们,万一鬼子摸进那条山沟,不仅八路军的后方机关受损失,乡亲们也将在劫难逃。

 可是这时候跑回去报告已经来不及了。这时二小忽然想起来,为了粉碎鬼子这次进攻,涞源抗日政府已将20多名伤员和粮食转移了,为了保护后方机关和群众,骑兵连就埋伏在石湖旮旯的石岭子上。二小冷静地想了想,他要把鬼子引进埋伏圈,让八路军打他们个措手不及!

 打定主意之后,二小故意暴露了自己的目标,正在山谷里瞎撞的鬼子兵一见到二小,连忙把他从山坡上抓来问路。二小机智地和鬼子周旋,骗取了他们的信任在前边带路。从狼牙沟门往东走是范庄旺村,王二小带着鬼子从西北沟钻了进去,引向八路军埋伏的石湖旮旯。其实这是一条死路,翻过巨石就到了路的尽头。鬼子一下傻了眼,直到此时才知道上了当。

 王二小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敌人被打得抱头鼠窜,他们知道上当了,鬼子队长追上了向山坡里逃跑的王二小。用刺刀扎进了王二小的身体,将他摔在了山坡上的巨石上。这次围剿,八路军消灭了全部敌人。可是,13岁的王二小却永远闭上了双眼,英勇的牺牲了!

 王二小用他那还没有来得及绽放的生命,为今天的孩子们换来了没有战火燃烧的幸福生活。王二小一生虽然短暂,但他那平凡的事迹,却永远被千万人传诵;他所谱写的生命之歌,响彻祖国的万里长空;他响亮的名字,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中。

 抗日小英雄是指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各地涌现出的一批少年英雄,比如王朴、张嘎、海娃等人。战争胜利后,他们均被授予“少年抗日英雄”称号。这些少年在民族危亡的时刻,与父辈一起,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担起了抗战的重任。

 晋察冀边区有一个芦花村,12岁的雨来就住在那里。雨来从小就喜欢和伙伴们在河里游来游去,练得一身好水性。一天雨来准备去上学,忽然闯进一个人,雨来抬头一看,原来是交通员李大叔。李大叔直奔墙角,搬开大水缸,跳进大水缸下的洞里并对着雨来着急的说:“外面有鬼子追我,你…你快把洞口给堵上,对谁都不许说!”雨来好不容易使了全身的力气,把大水缸给搬了回去。

 红色经典故事-小英雄雨来这时十几名带着刺刀的鬼子冲了进来,一个领头的鬼子假装温和的说:“小鬼,不用害怕,刚才有个八路军跑了进来,你看见没有?撒谎的死啦死啦的!”雨来用手背抹了抹鼻子,嘟嘟囔囔的说:“我在屋里,什么…什么也没看见!”那个鬼子又笑嘻嘻的掏出一把糖果,对雨来说:“吃糖,吃糖,吃了赶紧告诉我,八路军藏在什么地方?”

 雨来并没有接过他的糖,也没有吭声,鬼子气坏了!对雨来又打又骂。雨来被打得头破血流、皮开肉绽,可是还坚定的咬着牙说:“没看见,就是没看见!”鬼子这次可真的是被气坏了,恶狠狠的说:“拉出去、拉出去枪毙!”河岸边响起了砰…砰…砰的枪声.芦花村的老百姓们都伤心的哭了…大家沿着河岸寻找雨来的尸体。突然,从芦苇丛中冒出个小脑袋来,大家欢呼道:雨来、雨来,雨来没死!雨来没死!

 原来呀,在枪声响起之前,雨来趁鬼子不注意,悄悄地跳进河里游走了!机智勇敢的小雨来,面对敌人的糖衣炮弹,毫不心动,即使是敌人对他严刑拷打,他也决不屈服,他的这种爱国奉献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

 I. 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红色精神是一部历史,记录着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英勇奋斗的艰苦历程;红色故事是一座座丰碑,记载着成千上万革命英烈的奋斗足迹。II. 希望我们继续学习和继承英雄的勇敢,不怕困难的革命精神!让我们一起讲述红色故事,传递红色精神!时刻牢记历史,今天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明天为创造祖国辉煌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2021.05.06

篇二:感人的红色经典故事_红色经典故事1则

个感人的红色经典故事

 2009 年 11 月 01 日

  步枪打飞机

  1939 年 10 月某天 我平抗日根据地挺进军十团八连在门头沟斋堂川青白口永定河畔与日军展开激战。战斗打响后水面上河滩上日军尸体横七竖八伤亡很大。不甘失败的敌人在太阳快落山的时候调来飞机妄图以空中优势遏制挺进军火力挽回败局。

  敌机猖狂呼啸 硬拼就中了敌人的圈套。

 看看手中顶不上劲的步枪 战士们攥紧了拳头。敌机在八连阵地上空时而盘旋时而俯冲 战士们的武器装备与敌人悬殊太大 如果跟敌人拼火力肯定吃亏。地面的日军得到空中支援后乘势又向八连阵地逼了过来情况万分紧急。

 这时候十团的徐存洋等 20 名战士奉命赶来增援八连战士。徐存洋和战友们很快隐蔽好等待战斗时机。他观察后发现由于八连阵地在山谷之中敌机投弹轰炸就必须尽可能接近地面俯冲才能对阵地造成威胁。所以敌机俯冲下来的时候距离地面很近就好像就擦着战士们的耳朵飞。

 而且 俯冲一次 敌机就得赶紧拉升 不然就会撞到山石上机毁人亡。敌机不能连续轰炸攻击力就减弱不少。得到这样的结论徐存洋心里有了数。

  徐存洋发现不远处有棵大树 就趁敌机拉升的空档迅速奔到大树下隐蔽好 待敌机俯冲迫近的时候 他噌地闪出身体 抬起手中的苏制水连注步枪"啪"的就是一枪。

 敌机翅膀一抖直奔徐存洋藏身的大树横冲而来"嗒嗒嗒"一梭子子弹打在石头上火星四溅。徐存洋机智地就地十八滚藏到一块巨石后面。说时迟那时快趁敌机还没顾得上拉升喘息徐存洋抬手对准敌机又是一枪。这一枪小日本的飞机吃不住劲了只见飞机左右乱摆尾巴拖着长长一道黑烟一个猛子就扎在塔岭沟中。战士们欢腾了。日军飞行员致死不相信自己的飞机会被战士的普通步枪给打了下来。

  挺进军战士徐存洋用步枪打下日军飞机的消息 很快在平西抗日根据地传扬开来 鼓舞着抗日军民更加顽强地抗击日本帝国主义者。

 董存瑞 1948 年 5 月 25 日我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

 董存瑞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国民党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

 他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接连炸毁 4 座炮楼、5 座碉堡胜利完成了规定的任务。连队随即发起冲锋突然遭敌一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锁。部队受阻于开阔地带二班、四班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毅然抱起炸药包 冲向暗堡 前进中左腿负伤 顽强坚持冲至桥下。

 由于桥型暗堡距地面超过身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

 危急关头 他毅然决然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 右手拉燃导火索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碉堡被炸毁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

 邱少云 1952 年 10 月为打击盘踞在上甘岭的美国和南朝鲜军队被选派参加潜伏部队并担任了发起冲击后扫除障碍的爆破任务。12 日上午敌机向其所在的潜伏区进行低空扫射并投掷燃烧弹。飞迸的燃烧液燃遍他全身。为了不暴露潜伏目标邱少云任凭烈火烧焦身体一动不动。他双手深深地插进泥土里身体紧紧地贴着地面直至壮烈牺牲。邱少云牺牲后被部队党委追认为中共正式党员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追记特等功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称号 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最高人民议会常务委员会授予"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英雄"称号同时授予金星勋章、一级国旗勋章。

 黄继光

  1952 年 10 月 14 日上甘岭战役开始。10 月 19 日夜黄继光所在的二营奉命反击占领5979 高地表面阵地之敌。当攻击部队受阻、伤亡较大时已任营通讯员的黄继光挺身而出主动请战消灭敌人火力点。在战友负伤牺牲、自己所携弹药用光的情况下黄继光毅然用自己的身躯堵住了敌人枪眼为冲锋部队的胜利开辟了通路。

  黄继光的英雄壮举获得了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最高荣誉--他被志愿军领导机关追记特等功并授予"特级英雄"称号所在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黄继光最后长眠于沈阳市北陵烈士陵园。

  王二小的故事 抗日战争时期王二小的家乡是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经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扫荡"王二小是儿童团团员他常常一边在山坡上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1942 年10 月 25 日日本鬼子又来扫荡走到山口时迷了路。敌人看见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带路。王二小装着听话的样子走在前面为了保卫转移躲藏的乡亲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敌人知道上了当就气急败坏地用刺刀挑死了王二小正在这时候八路军从山上冲下来消灭了全部敌人。

 王二小牺牲后当地军民把他埋葬在刘家庄的山坡上。现在王二小的坟上长满了青草。他的鲜血染红的那块大石头现在还静静地卧在山沟里人们把它叫做"血色石"。

 雷锋的故事 1962 年 8 月 15 日上午 8 点多钟 雷锋和助手乔安山驾车从工地回到连队车场 不顾长途行车的疲劳立即去洗车。

 当时战士们在路边栽了一排约两米高的晒衣服的木杆 顶上用 8 号铁丝拉着。

 雷锋让乔安山开车自己下车引导指挥乔安山倒车转弯。汽车的前轮过去了但后轮胎外侧将木杆从根部挤压断。受顶部铁丝的作用木杆反弹过来正好击中雷锋的右太阳穴当场就打出血来雷锋昏倒在地。

 战友们立即用担架把他送到抚顺矿务局西部职工医院抢救 副连长又开车飞速赶到沈阳 202 医院请来医疗专家。但由于颅骨损伤脑颅出血导致脑机能障碍雷锋不幸去世。

 雷锋的模范事迹和高尚思想在军内外产生巨大影响。国防部命名他生前所在班为"雷锋班"。1963 年 3 月 5 日毛泽东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伟大号召。1990 年 3 月 5 日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分别题词号召全国人民进一步向雷锋学习弘扬雷锋精神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努力。

 在广泛持久开展学习雷锋活动中 全军各部队和全国各条战线上涌现出大批雷锋式的英雄模范人物。雷锋精神培育着一代又一代新人成长。

 我们要学习他

  一袋干粮

  在红军部队的医院里有个小红军叫小兰。小兰才 13 岁。她的爸爸、妈妈都被地主逼死了她也被地主拉去干活受尽了地主剥削和打骂。后来红军来了小兰跑到部队说什么也不离开红军啦。

  红军长征的时候小兰跟着部队走进了草地。

  一说草地小朋友们准会想到公园里那长着绿茵茵小草的草坪又平坦又好看。红军叔叔过的草地可不是那样的那里荒凉极啦。地上除了野草就是烂泥坑走几十天也走不完。一路上看不见一间房子找不到一个老百姓。只有几只老鹰在天上飞旋。

  这天走着走着前边出现了一个小村子。红军叔叔一看可高兴啦。小兰也乐得又蹦又跳。有了村子就能找到粮食了。

  部队进了村 小兰把伤病员安置好 就拿着米袋找粮食去了。

 可村里一个老百姓也没有。

 小兰在村里走着走着看见一个打麦场。场上堆着一堆麦秸上面还有没有打干净的麦粒。她把麦秸捶了又翻翻了又捶东一粒西一粒地捡起来。总共不到一小碗。这点东西能吃几顿呢不行还得找小兰刚走不远正好碰见一个大个子红军扛着一袋沉甸甸的东西走过来。

  小兰一看哟这不是在我们医院养过伤的那个大个子吗小兰忙问

  "哎你在哪儿搞来这么多的粮食呀"

  大个子红军放下口袋说"嘿是小兰呀我这粮食是在地主院子里挖出来的。你找到多少粮食了"

  小兰把口袋一伸说"喏都在这儿呢"

  大个子红军接过米袋掂了掂笑着说"小兰听说还要走 20 多天的草地这点麦子还不够塞牙缝的呢"

  "明天再找嘛"

  "来把我的给你一点吧"

  说着他捧着麦子就要往小兰的米袋里放。小兰赶紧米袋藏在背后摇摇手说

  "不要你们人多自己还不够吃呢。"

  大个子红军胳膊长一把夺过米袋一边往里倒一边亲切地说

  "没关系我们每人少吃一口就省出来了。"

  小兰又在别处找到了一些麦子炒熟了碾成了麦粉放在了米袋里。心想这些麦粉我一顿吃一把再拣点野草野菜能吃它 20 来天走出草地没问题。对还要省出一点给伤病员吃。

  第二天早上部队出发了。

  小兰扶着伤员紧跟着部队小心地往前走。走着走着前边出现了一条小河河上用树干临时搭起一座桥桥下的河水"哗哗"地流着。

 小兰把肩膀上的米袋背好紧紧扶着伤员说"同志该过桥了慢慢走"

  谁知道走到桥中间那个伤员忽然咳嗽起来了脸涨得通红身子直发抖脚底下一滑身子一歪小兰连忙使劲扶住了他。可小兰肩膀上那袋麦粉却掉到了河里。米袋在水里滚了几下就冲走了。

  小兰愣住啦她小声地叫了一声

  "哎呀这可怎么办呀"

  伤员看她望着河水直发愣就问

  "小兰什么东西掉到河里了"

  小兰连忙摇摇头"没有什么东西都没掉。咱们走吧"

  这时候看护长从后面走过来了。小兰告诉她伤员咳嗽得很厉害。看护长双手扶住伤员说

  "好到前面找医生看一看。"

  她见小兰好象有点什么事儿的样子又问

  "小兰怎么啦是身体不舒服吗"

  "没有。嗯……"

  小兰把刚到嘴边的话又收了回去。她想不能把丢米袋的事儿说出来。要是同志们知道了准会把自己的粮食捧出来给我吃。大家的粮食都很少我怎么能吃他们的呢不我要坚持

  看护长走了。小兰赶紧拔了许多野草放在挎包里把挎包塞得鼓鼓囊囊的好象真的粮食一样。

  晚上部队休息了。小兰怕大家看见她尽吃野草就跑去给伤员换药洗绷带。等大家吃完了东西休息了她才煮野草吃。

  这样过了几天小兰的身体就不行了。常常拉肚子头发晕两腿软绵绵的一点劲都没有。有一天她走着走着一下栽倒在地上什么也不知道了。等她醒来的时候发现看护长正背着她呢。

  看护长是 40 多岁的人了这些天来和大家一样吃野草和麦粉糊糊身体很虚弱。她背着小兰脸上淌着豆大的汗珠嘴里喘着粗气摇摇晃晃地往前走着。

 小兰醒来说"看护长我自己能走快让我下来"

  央求了半天 看护长才把她放下来。

 小兰咬紧牙 坚持着走到了傍晚。

 等大家休息以后她又躲到一边煮野草吃去了。

  这时候看护长笑眯眯地走了过来"小兰你身体好一点了吗哎怎么一个人躲在这儿煮东西吃"

  小兰赶紧用手遮住瓷缸"我煮好东西吃不让你看"

  "好我不看。"

  看护长嘴上这么说趁小兰不注意一下把瓷缸抢了过来一看"哎呀小兰你怎么光吃野草一点麦粉也不掺呀"

  "路还远呢留着慢慢吃呀"

  "你的米袋呢"

  小兰拍拍挎包说"这不是吗"

  看护长奇怪地问"你为什么放在挎包里呀"

  "米袋破了个洞怕麦粉漏出去 "

  "拿来我给你缝缝。"

  说着看护长一把夺过小兰的挎包打开一看里面全是野草。她愣住了。

  "小兰你的麦粉呢"

  小兰看到看护长这么关心她 想说话 可嗓子眼像什么堵住了似的 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眼泪"唰唰"地流了下来。过了一会儿她才把丢粮食的事儿告诉了看护长。

  看护长听了说"哎呀小兰你为什么不早点告诉我呢我们一起参加革命就像兄弟姐妹一样。你没了粮食大家应该帮助你呀"

  说着看护长从自己的米袋里抓出一把麦粉放进小兰的缸子里。

  "你先吃吧我马上去报告首长。"

  不一会儿小兰丢粮食的事儿像一阵风似地传开了。同志们立刻提着米袋走了过来你一把他一把地直往小兰的挎包里装。小兰忙摇手说

 " 不不谢谢大家……"

  这时候那个伤员拄着拐杖走过来拿着一点粮食激动地说

  "小兰你为了救我把粮食丢了。我这一份你一定要收下。"

  同志们都说"小兰你收下吧。不管碰到多大的困难我们也得把你这个小红军带出草地。" 小兰呢感动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好收下了大家的粮食。

  这天夜里小兰怎么也睡不着。想起小时候在地主家里受剥削挨打受骂。要不是找到了共产党自己早就死了。参加红军以后得到了首长和同志们多少帮助和教育懂得了多少革命道理呀

  小兰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永远听党的话永远跟着共产党走

  许亨植的故事

  许亨植又名李熙山1909 年生于朝鲜庆尚北道善山郡因其父参加朝鲜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义兵运动失败于 1913 年被迫举家流亡中国东北1930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9.18 事变后,许亨植到滨县、汤原、庆城等地发动群众组织抗日游击队1936 年 1 月起先后在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路军任团长、师政治部主任、十二支队政委、东北抗日联军第九军政治部主任、军长兼第十二支队政治委员等职率领部队在哈尔滨东部地区与...

篇三:感人的红色经典故事_红色经典故事1则

经典故事(精品十五篇)

 红色经典故事(一)

 永远的丰碑 —— 董存瑞 在河北省隆化县北郊,长眠着模范共产党员、全国着名战斗英雄董存瑞的英灵。在苍松翠柏中,矗立着一座雄伟的纪念碑,碑上铭刻着朱德总司令的题词:“舍身为国,永垂不朽!” 董存瑞,1929 年生,河北省怀来县人。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当过儿童团长,13 岁时,曾机智地掩护区委书记躲过侵华日军的追捕,被誉为“抗日小英雄”。1945 年 7 月参加八路军。后任某部六班班长。1947 年 3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军事技术过硬,作战机智勇敢,在一次战斗中只身俘敌 10 余人。先后立大功 3 次、小功 4 次,获3枚“勇敢奖章”、1枚“毛泽东奖章”。他所领导的班获“董存瑞练兵模范班”称号。

 1948 年 5 月 25 日 ,我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董存瑞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国民党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他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接连炸毁 4 座炮楼、5 座碉堡,胜利完成了规定的任务。连队随即发起冲锋,突然遭敌一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锁。部队受阻于开阔地带,二班、四班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前进中左腿负伤,顽强坚持冲至桥下。由于桥型暗堡距地面超过身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

 包。危急关头,他毅然决然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碉堡被炸毁,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年仅 19 岁。

 红色经典故事( 二 )

 歌唱二小放牛郎 “牛儿还在山上吃草,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了……。”听着这首优美而熟悉的歌 曲,你一定会想起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的动人故事吧,但你知道他是哪里人吗?让我揭开这个谜吧!

 王二小原名阎福华,河北省平山县宅北乡南滚龙沟村人,在家排行老二,村里人都叫他阎二小。1941 年 9 月 16 日,二小在一个大山坡上放牛,日军 300 余人向南滚龙沟袭来,当日军凶狠地用刀逼着二小为他们带路抓八路时,二小非常清楚《晋察冀日报》报社的工作人员和战士就在四面的山上隐藏着。他牵着牛机智地领着鬼子在三道壕慢慢地转,从上午9点多转到了下午3点多。在二道泉山顶,他猛地抱住一个鬼子厮打,想与鬼子跳崖同归于尽,不料被另一个鬼子用刺刀从背后刺穿了胸膛。这时埋伏在轿顶山的报社武装梯队发起了攻击,一举歼灭了这股敌人。

 住在两界蜂的西北战地服务团记者方冰对此事进行了采访,并结合他平时采访的其他故事,与作曲家劫夫合作了歌曲《歌唱二小放

 牛郎》,发表在 1942 年的《晋察冀日报》元旦副刊《老百姓》上。后来,王二小的故事被编进了小学课本,二小成了千千万万儿童心目中的英雄。

 今天,我们唱起《歌唱二小放牛郎》,重温那段历史故事,在缅怀抗日小英雄的同时,一定要不忘国耻,发奋图强,振兴我中华。

 红色经典故事( 三 )

 视死如归的刘胡兰 刘胡兰,原名刘富兰,1932 年 10 月 8 日出生于山西省文水县的一个中农家庭。刘胡兰 8 岁上村小学,10 岁起参加儿童团。1945 年10 月,刘胡兰参加了中共文水县委举办的“妇女干部训练班”。学习了一个多月,回村后她担任了村妇女救国会秘书。1946 年 5 月,刘胡兰调任第五区“抗联”妇女干事;6 月,刘胡兰被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并被调回云周西村领导当地的土改运动。

 1946 年秋,国民党军大举进攻解放区,文水县委决定留少数武工队坚持斗争,大批干部转移上山。当时,刘胡兰也接到转移通知,但她主动要求留下来坚持斗争。这位年仅 14 岁的女共产党员,在已成为敌区的家乡往来奔走,秘密发动群众,配合武工队打击敌人。

 云周西村的反动村长石佩怀,为阎锡山军派粮派款、递送情报,成为当地一害。1946 年 12 月的一天,刘胡兰配合武工队员将其处死。阎锡山匪军恼羞成怒,决定实施报复行动。1947 年 1 月 12日,阎军突然袭击云周西村,刘胡兰因叛徒告密而被捕。她镇静地把奶奶给的银戒指、八路军连长送的手绢和作为入党信物的万金油盒——三件宝贵的纪念品交给继母后,被气势汹汹的敌人带走。刘胡兰在威逼利诱面前不为所动,被带到铡刀前眼见匪军连铡了几个人,怒问一声:“我咋个死法?”匪军喝叫“一个样”后,她自己坦然躺在刀座上。刘胡兰烈士牺牲时,尚未满 15 周岁。

 毛泽东在指挥全国战局之余,为刘胡兰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刘胡兰是已知的中国共产党女烈士中年龄最小的一个。她凭着对人民的感情和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定信念,在铡刀面前坚贞不屈,视死如归。这种表现,恰恰是共产党的革命教育深入千千万万农民心中的结果。

 红色经典故事( 四 )

 抗日民族英雄- 杨靖宇 杨靖宇(1905-1940),原名马尚德,字骥生,河南确山李家湾人。

 1927 年 5 月杨靖宇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 年春,到达东北,化名张贯一,任中共抚顺特别支部书记,组织煤矿工人进行反日运动。在组织运动中,杨靖宇被日本警察署抓捕入狱两次,受到日本军警的严刑拷打,但其始终不承认自己是共产党员和从事反日运动。九一八事变后,杨靖宇被营救出狱,并出任中共哈尔滨市道外区委书记,随后历任中共哈尔滨市市委书记、满洲省委军委代理书记。1932 年,杨靖宇在东北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 32 军南满游击队,以罄石县红石砬子为根据地从事抗日运动,历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1军独立第1师师长兼政委、第1军军长兼政委、东北抗日联军第1军军长兼政委、东北抗日联军第1路军总司令兼政委。组建抗联的同时,杨靖宇按照“不击中敌人要害不打”、“对当地人民损害大的不打”的原则,采用“敌合我分,敌进我退,乘敌之虚,各个击破”的战术,与日伪军在冰天雪地 的长白山麓展开激烈的斗争,很快建立了蒙江(今吉林省靖宇县)、那尔轰、金川(今吉林省辉南县)、河里、辑安(今吉林省集安市)、老岭山区和辽宁老秃顶子山等抗日游击根据地,给日军以沉重打击,极大地推动了东北地区的抗日运动的发展。

 日军看到抗联势力的不断壮大,感到十分恐惧,在 1938 年下半年调集重兵对抗联进行“围剿”,并以万元巨金悬赏杨靖宇头颅。1940 年初的 50 多天里,杨靖宇率抗联战士与日军作战 40 多次,在日军的疯狂“围剿”下,抗联陷入困境,几乎弹尽粮绝,战士们只好以草根、树皮充饥,甚至将衣中棉絮掏出来吞咽。日军曾千方百计

 诱其投降,但杨靖宇坚定地表示:“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头颅不惜抛掉,热血可以喷洒,而忠贞不二的意志是不可动摇的。”

 在斗争进入异常艰难状况下,杨靖宇决定将抗联编成几股小部队,分散活动,保存实力。杨靖宇率 400 多名抗联战士准备在蒙江方向突围,因叛徒的告密,日军很快就发现了他们的行踪,为使部队安全转移,杨靖宇决定再一次分散突围,自己率一部分抗联战士牵制日军。1940 年 2 月 23 日,经过几次战斗后,杨靖宇负了伤并且身边只剩下几名抗联战士。日伪军追踪杨靖宇的血迹,很快将杨靖宇与几名抗联战士包围,此时的杨靖宇已经数日粒米未进,以皮带、棉絮充饥,身体虚弱到了极点。敌人的“讨伐队”围了上来,呼喊着要他投降,杨靖宇沉着地掏出双枪向日伪军射击,击毙数名敌人。敌人想抓活的,停止射击高声劝降。他没有应声,乘机烧毁文件,又向敌人开枪射击。敌人活捉杨靖宇的希望落空后,向他进行了疯狂的扫射,杨靖宇身中数弹,壮烈牺牲。杨靖宇牺牲后,日军割下其头颅,又剖开遗体的腹部,发现他的胃里除了没消化的树皮、草根和棉絮外,竟没有一粒粮食,残暴的敌人都感到十分震惊。

 为纪念杨靖宇英勇抗日的光荣一生,1946 年,中国共产党决定将杨靖宇牺牲的蒙江县改名为靖宇县。1949 年,郭沫若为杨靖宇题词为:“头颅可断腹可剖,烈忾难消志不磨,碧血青蒿两千古,于今赤旗满山河。” 1958 年 2 月 23 日,杨靖宇的遗首和遗体被隆重公祭并合葬在吉林省通化靖宇陵园。中共中央、国务院和毛泽东、刘少

 奇、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金日成、崔庸健等国际友人分别送了花圈,高度评价了他光辉的战斗一生 。

 红色经典故事( 五 )

 黄继光:舍身堵枪眼 抗美援朝战争中,黄继光舍身堵枪眼的英雄壮举,激励和教育了几代人。他那奋不顾身的大无畏英雄气概为人们所景仰,他的英雄事迹为人们所传颂。

 黄继光,四川省中江县人。1930 年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曾当过儿童团团长和民兵,被评为民兵模范。1951 年 3 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1952 年 7 月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作战勇敢,立三等功 1 次。

 1952 年 10 月,在抗美援朝上甘岭战役中,所在营与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和南朝鲜军激战 4 昼夜后,于 19 日夜奉命夺取上甘岭西侧 597.9 高地。部队接连攻占 3 个阵地后,受阻于零号阵地,连续组织3次爆破均未奏效。关键时刻,时任某部6连通信员的黄继光挺身而出,请求担负爆破任务。他带领 2 名战士勇敢机智地连续摧毁敌人几个火力点,一名战友不幸牺牲,另一名战友身负重伤,他的左臂也被打穿。面对敌人的猛烈扫射,他在多处负伤,弹药用尽的情况下,为了战斗的胜利,顽强地向火力点爬去,靠近地堡射孔

 时,奋力扑上去,用自己的胸膛,死死地堵住了敌人正在喷射火舌的枪眼,壮烈捐躯。在黄继光英雄壮举的激励下,部队迅速攻占零号阵地,全歼守敌两个营。

 战后,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追授“模范团员”称号。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给他追记特等功,并追授“特级英雄”称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红色经典故事( 六 )

 忠义之志,壮烈之气,中国抗战军人之魂- 张自忠 “拼死杀敌”“报祖国于万一”的决心,与敌激战,反复肉搏。茶叶山下崖头, 刘家湖阵地失而复得达三四次,战况极其惨烈。经过数天鏖战,敌军受到重创,节节败退。中国军队相继收复蒙阴、莒县,共歼敌 4000 余人。不久,日军再派坂本旅团向临沂、三官庙发起攻势,妄图有所突破。张自忠和庞炳勋部两军奋力拼杀,经彻夜激战,日军受到沉重打击,其向台儿庄前线增援的战略企图被完全粉碎,保证了台儿庄大战的胜利。

 1940 年 5 月,日军为了控制长江交通、切断通往重庆运输线,集结30万大军发动枣宜会战。当时中国军队的第33集团军只有两个团驻守襄河西岸。张自忠作为集团军总司令,本来可以不必亲自率领部队出击作战,但他不顾部下的再三劝阻,坚持由副总司令留守,

 5 月 6 日 晚致书副总司令兼 77 军军长冯治安一函:

 “仰之吾弟如晤:因为战区全面战争之关系,及本身之责任,均须过河与敌一拼,现已决定于今晚往襄河东岸进发,到河东后,如能与 38 师,179 师取得联络,即率两部与马师不顾一切,向北进之敌死拼。若与 179 师,38 师取不上联络,即带马师之三个团,奔着我们最终之目标(死)往北迈进。无论作好作坏,一定求良心得到安慰,以后公私均得请我弟负责。由现在起,以后或暂别,永离,不得而知,专此布达。”他自己亲自率领 2000 多人渡河作战。

 5 月 1 日 ,张自忠亲笔昭告各部队、各将领:“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决心,我们国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族,决不至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张自忠率 2000 多人东渡襄河后,一路奋勇进攻,将日军第 13 师拦腰斩断。日军随后以优势兵力对张自忠所部实施包围夹攻。张自忠毫不畏缩,指挥部队向人数比他们多出一倍半的敌人冲杀 10 多次。日军伤亡惨重。

 5 月 15 日 ,日军 10000 多人分南北两路向张自忠率领的部队实行夹击。激战到 16 日佛晓,张自忠部被迫退入南瓜店十里长山。日军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向中国军队的阵地发起猛攻。一昼夜发动9次冲锋。张自忠所部伤亡人员急剧上升,战况空前激烈。

 5 月 16 日 一天之内,张自忠自晨至午,一直疾呼督战,午时他左臂中弹仍坚 持指挥作战。到下午 2 时,张自忠手下只剩下数百官兵,他将自己的卫队悉数调去前方增援,身边只剩下高级参谋张敬和副官马孝堂等 8 人。他掏出笔向战区司令部写下最后近百字的报告,交给马孝堂时说:“我力战而死,自问对国家对民族可告无愧,你们应当努力杀敌,不能辜负我的志向。”稍后,张自忠腰部又被机枪子弹击中,他卧倒在地浴血奋战最后壮烈牺牲。

 张自忠战死后,日本人发现张将军遗体,审认无讹,一起膜拜,用上好木盛殓,并竖木牌。并全军向他行礼,甚至在他的遗体运回后方之时,日军收到消息便下令停止空军的空袭一日,避免伤到张自忠的忠骸。可见,张自忠将军在对日抗战所展现军人武德,连当时崇尚军国主义的日军都为之感动。

 蒋介石惊闻张自忠殉国,立即下令第 5 战区不惜任何代价夺回张自忠遗骸。一百多名优秀将士,抢回张将军的尸骨,连夜运往重庆。当灵柩经过宜昌时,全市下半旗,民众前往吊祭者超过十万人。灵柩运抵重庆时,蒋介石特亲临迎灵致祭,抚棺痛哭,并手书“英烈千秋”挽匾以资表扬。毛泽东题写了“尽忠报国”的挽词。张自

 忠殉国时,年仅 50 岁,他的夫人李敏慧女士闻耗悲痛绝食七日而死,夫妻二人合葬于重庆梅花山麓,后建有张自忠将军陵园和张自忠将军纪念馆 张自忠 将 军生平事迹陈列馆。周恩来曾亲自写下文章称赞张自忠“其忠义之志,壮烈之气,直可以为中国抗战军人之魂”。

 岳飞名言:“文官不爱财,武官不惜死,则天下太平矣!”张自忠将军抗日体现的正是这种“武官不惜死”的精神。他生前的最后一句话是:

 “我这样死得好,死得光荣,对国家、对民族、对长官,良心很平安。”到了弥留之际,他还念念不忘“这样死得好......良心很平安。” 1982 年 4 月 16 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追认张自忠为“革命烈士”。

 1991 年,为纪念张自忠百年诞辰,湖北省在宜城市建成张自...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