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课程思政融入西方经济学教学初探10篇

课程思政融入西方经济学教学初探10篇课程思政融入西方经济学教学初探 —12—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JournalofBeijingVocationalCollegeofAgricu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课程思政融入西方经济学教学初探10篇,供大家参考。

课程思政融入西方经济学教学初探10篇

篇一:课程思政融入西方经济学教学初探

dash; 12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Journal of Beiji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Agriculture第35卷 第6期2021年11月Vol.35 No.6Nov. 2021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在新时代发展进程中处于重要地位。教育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而这个根本问题的解决离不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通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达到教育立德树人的目标。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仅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任务,也是其他各科课程的任务,其应包含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之中。2016 年 12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会议上指出,要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需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 。2019 年 3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再次强调,“要挖掘各科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我们在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育人中的重要作用,着力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西方经济学”课程是高校财经管理类专业基础必修课程,是流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相关经济理论与政策主张,具有一定的科学属性,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有一定的借“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的教学实践与探索凡  路(郑州工商学院,河南 郑州 451400)【摘 要】立德树人铸就教育之魂,而要达到教育立德树人的目标,不仅需要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同时需要发挥专业课程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西方经济学”课程作为高校财经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其产生和发展具有一定的阶级性,通过挖掘“西方经济学”课程中的思政元素,重构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材料,创新教学手段及方法,构建多维度考核评价体系,实现专业课程知识与思政内容的紧密融合,从而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统一,达到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协同育人的目标。【关键词】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252(2021)06-0012-07【基金项目】郑州工商学院“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重点资助项目(GSSZSFK2020002)【收稿日期】2021-06-09【作者简介】凡路(1991—

 ),女,河南信阳人,郑州工商学院商学院经济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区域经济与产业发展。DOI:10.19444/j.cnki.1671-7252.2021.06.002

 — 13 —凡 路:“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的教学实践与探索鉴意义,但其本质是为资产阶级利益辩护和服务的,又具有特定的阶级属性[2] 。为更加科学地认识“西方经济学”理论,理清其科学属性与阶级属性的内容,对该课程进行课程思政建设就显得非常必要。文章通过理论分析,并结合教学实践,探讨将思政内容融入经济学课程知识体系建设中的方法途径,通过重构教学内容,实现基本经济学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从而实现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的目标。

 一、“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西方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伴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特别是资产阶级的基本要求和观念在理论上的总结与概括,反映了资本主义国家特定的阶级利益、制度属性和意识形态,在解释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运行和经济政策等方面具有科学性,但其本质上来说是为资产阶级服务的,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意识形态”问题是我们学习任何知识理论时都不应忽视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要理清西方经济学中的意识形态成分和实用价值成分,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结合中国发展实际,吸收并融入适合中国国情的合理因素[3] 。“西方经济学”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大部分。其基本假设为理性人假设,即经济主体不管是个人还是企业,其经济行为都是力图实现成本最小和利益最大化。这种假设及其与之相关内容的介绍,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本体主义及功利主义倾向,在社会经济行为关系中表现为极大的利己性,容易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价值观的扭曲。而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个人和企业,其不仅仅是社会中的主要经济主体,同时也是道德主体[4] 。因此,在知识传授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只重视对其作为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的分析,同时应该融入对其作为道德主体的基本道德素质以及基本社会责任等内容的分析。通过思政元素与教学的融合,直观地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输送到学生思想意识中,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和政治觉悟,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民族荣誉感、自豪感和自信心。二、“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通过“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合到教学内容中,在传授学生基本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对其进行价值观教育、爱国教育、素质教育及品德教育,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具体讲,通过教学与思政的融合,力争实现以下三个方面的育人目标。(一)培育学生经世济民、诚信服务、德法兼修的职业素养让学生了解和领悟国家发展战略及相关政策,引导学生关注思考时事,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树立远大理想抱负。使学生能够诚信做人、诚信做事,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及基本社会道德规范准则,提高自身法治意识及道德品质修养,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履行相应社会义务,成为能够担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命的时代新人。(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学生积极、乐观、勇于拼搏的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人生目标,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其价值判断、选择及塑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确立科学的世界观,引导其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社会以及国家的关系,并能积极为社会及他人贡献个人力量。(三)提高学生的专业理论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使学生具有扎实的经济学理论知识,并能够从经济学视角去更好地理解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发展历程及道路选择,具备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立场、方法对当前经济发展现状及趋势进行分析、判断及决策的能力,增强其对新知识、新技能的接受及创新能力,使其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步伐。

 — 14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 2021 年 第 6 期三、“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的教学实践与探索(一)提高思政意识,完善教学材料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是课程思政建设的主要力量。要更好地进行课程思政建设,就需要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作用,提高其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意识和教学技能,明确教学目标,积极主动地挖掘育人资源。首先,教师可以针对课程性质,进一步修订本专业教学大纲,在大纲中除了基本的知识目标及能力目标以外,加入育人目标,以更加明确在教学过程中所要达到的育人效果。其次,教师可通过每周进行集体备课的形式,集思广益,以更好地理清每一章知识点中可嵌入的思政元素,也可邀请思政部专业课教师进行探讨,以保证思政内容的精准性,从而达到科学性与价值性、知识性与思想性的辩证统一[5] 。最后,教师在撰写教案讲稿的过程中,要突出思政元素要点,并根据要融合的思政内容对知识体系及教学方法等内容进行进一步完善和补充,以确保在课上能够更好地呈现及传递课程思政内容。(二)创新授课方式,实现教学手段多元化融入思政内容后,除了基本的理论讲授外,应实行多元化教学手段方法,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课程改革的需求,实现将课程思政内容通过不同的教学手段方法更好地传递给学生,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课程思政建设的效果。第一,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是调动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启发其进行思考的主要方式之一。在思政教学背景下,教师可根据所期望达到的育人目标,根据所讲知识要点,结合当前国情及热点新闻话题,选择一些有针对性的案例进行探讨,在案例分析总结的基础上来提出育人目标。例如:在讲垄断内容的时候,可引入阿里巴巴被罚 182.28 亿元的案例,并让学生讨论分析被罚原因,最后教师总结:企业要进行公平竞争,不得采取不正当竞争手段,损害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第二,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是教师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引入具有一定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形成学生在感官上的刺激,从而在内心情感上产生共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多用并善用现代教学工具,如视频教学、多媒体教学等,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并理解所讲基本知识内容以及与知识相关的教师想要传达给学生的思想情感元素,并能让学生在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例如:在讲经济增长及经济周期内容时,给学生播放《大国崛起》纪录片,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我们国家的快速发展及崛起,提升其作为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第三,讨论教学法。除在课堂上结合所讲知识抛出相关问题让学生讨论外,教师也可采取分组的形式,针对每章所讲知识的不同,给学生布置与课程知识相关的不同的学习讨论主题,其多为一些社会热点话题,让学生在课下搜集相关文献资料,并进行组内讨论,一方面增加其自觉学习的意识,另一方面在搜集资料及组内讨论的过程中,学生无形中就增加了对思政内容的学习。在课上教师再利用十分钟时间,让学生依据课下所讨论的情况进行发言,并依据学生的发言内容进一步总结,让思政元素深入学生头脑。例如:在讲支持价格内容时,让学生课下搜集近三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三农”问题的内容,并依据所搜集的资料结合所讲知识谈一下自己的认识。第四,实践教学法。在课堂上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方法,能够有效调动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对于基本知识及思政内容的理解与掌握更加深刻,但课堂教学带给学生的感知是有一定限度的,要想增强学生对于经济学知识的深层认知,启发其进行深度思考,就需要将课堂教学延伸到社会实际体验中来,即进行实践教学,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经济社会的生产发展变化。根据讲授内容的需要,教师可适时组织学生去社会上进行观察体验,可以是去菜市场、超市、企业等地方。例如:在讲生产论和成本论内容时,可组织学生去企业进行参观,进一步了解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投入的生产要素,所生产的产量和付出的成

 — 15 —凡 路:“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的教学实践与探索本,以及企业给员工所提供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给社会所带来的基本效益等。让学生明白,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虽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的,但同时不能剥削职工,要保障员工的基本权利,且在生产中不能有危害社会和他人的情况。(三)融合思政元素,构建多维度考核体系融合思政内容后,对于课程的考核方式,也不能仅仅停留在期中期末的材料性考核,应构建多维度考核体系,选取量化指标,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考核,以更好地体现课程思政教学的效果。其考核内容可包括过程性考核(占比 20%)、形成性考核(占比 30%)和综合性考核(占比 50%)三大方面。具体考核内容体系构成见图 1。量和付出的成本,以及企业给员工所提供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给社会所带来的基本效益等。让学生明白,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虽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的,但同时不能剥削职工,要保障员工的基本权利,且在生产中不能有危害社会和他人的情况。(三)融合思政元素,构建多维度考核体系融合思政内容后,对于课程的考核方式,也不能仅仅停留在期中期末的材料性考核,应构建多维度考核体系,选取量化指标,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考核,以更好地体现课程思政教学的效果。其考核内容可包括过程性考核(占比20%)、形成性考核(占比30%)和综合性考核(占比50%)三大方面。具体考核内容体系构成见图1。图1 融入思政元素的考核体系构成1.过程性考核评价过程性考核可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评价。第一,学生的课堂出勤率,占比5%。这是最基本的评价指标,出勤率是对学生基本素养的考察,守时对于学生以后的人际交往及工作都非常重要。第二,学生的课前主题演讲,占比5%。每次课前10分钟可安排2~3位同学进行简短的主题演讲,主要围绕思政相关内容,具体内容形式不限,可以是自己的经历经验分享,也可是对时事热点话题的看法等,通过课前演讲,一方面培养学生有能够站出来的自信,另一方面通过演讲的内容,使学生接受思想和心灵的洗礼,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完善自己。第三,学生的精神面貌,占比10%。这一点可从学生平时与老师交流过程所表现出的积极乐观的态度、课内自主发言以及参与小组讨论的主动性情况等来进行评价。图 1  融入思政元素的考核体系构成1. 过程性考核评价过程性考核可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评价。第一,学生的课堂出勤率,占比 5%。这是最基本的评价指标,出勤率是对学生基本素养的考察,守时对于学生以后的人际交往及工作都非常重要。第二,学生的课前主题演讲,占比 5%。每次课前 10 分钟可安排 2 ~ 3 位同学进行简短的主题演讲,主要围绕思政相关内容,具体内容形式不限,可以是自己的经历经验分享,也可是对时事热点话题的看法等,通过课前演讲,一方面培养学生有能够站出来的自信,另一方面通过演讲的内容,使学生接受思想和心灵的洗礼,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完善自己。第三,学生的精神面貌,占比 10%。这一点可从学生平时与教师交流过程所表现出的积极乐观的态度、课内自主发言以及参与小组讨论的主动性情况等来进行评价。2. 形成性考核评价形成性考核占比 30%,其评价指标主要有学生平时作业,占比 15%;学生思政作品展示,占比 15%。平时作业主要以开放性题目为主,是思政要点与基础知识的融合,检验学生对课本基本知识的掌握,以及用所学知识具体分析时势问题的能力。学生...

篇二:课程思政融入西方经济学教学初探

高校经管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初探——以《西方经济学》为例苏 祯(商洛学院 陕西 商洛 726000)摘 要:

 《西方经济学》课程蕴含了大量的“思政”元素,是经管类专业的必修课之一,如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实现“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是经管专业教师当前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之一。本文拟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考核方式三个方面进行多元化改革,提出“三位一体”的“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模式,为实现专业课“课程思政”提供可参考、可借鉴、可复制的新框架。关键词:

 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教师要利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形成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协同发展。次年11月,中央发布《关于认真学习宣传十九大精神决定》,提出要推动十九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高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如何将专业课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成为高校教师所面临的重要任务。一、 “课程思政”的内涵与外延“课程思政”这一概念由上海市教育主管部门在推进中小学“学科德育教育”的进程中提出,即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有机结合,以各学科课程教学为载体,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各学科教学的各环节、各方面,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就本质而言, “课程思政”既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丰富与拓展,又是对专业课教育的补充与完善。二、 《西方经济学》 “课程思政”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西方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类专业的基础课程,为各大高校普遍开设、教授。传统的经济学教学往往重视讲授理论知识,忽略培养人文素养、道德伦理。加之,《西方经济学》以“经济人”作为基本假说,认为人是理性且自利的,在约束条件下,最求利润最大化。这种强调知识掌握、看重能力培养的传统教学模式,往往忽略了道德情操的养成,容易形成一种追逐利益、以收入高低论英雄的不良倾向。因此, 《西方经济学》的教学必须在强调知识的同时重视理想信念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经济观、价值观。此外,西方经济学经济学派创始人亚当斯密在代表作《道德情操论》中也强调了道德伦理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由此可见,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强调道德情操、强调“课程思政”也是有一定的理论基础的。三、 《西方经济学》 “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探究《西方经济学》作为一门相当成熟的社会科学,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和严密的逻辑构成,并能结合社会发展的需要推陈出新,不断完善,是一门极具生命力的学科。但需要指出的是,该学科是建立在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和完善之上的,是为资产阶级服务的,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对教学内容进行批判和继承,既要尊重其在解释经济运行、市场规律的科学性,又要去其糟粕,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国特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越性和必要性。完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任务。因此,在《西方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应当坚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方式三个方面革新,从“教”与“学”两个方面着手,实现《西方经济学》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一)革新教学内容、整合教学资源,积极发掘“思政”元素教材是学术性、思想性、政治性的集中体现,一本好的教材直接影响教材使用者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因此,在教材选取中,应当选取“马工程”系列教材,引导学生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观点出发,重新架构西方经济学理论框架,用马克思的观点对西方经济学理论框架进行思辨。在教学中旗帜鲜明地高举马克思主义大旗,用正确的观点教育学生、引领学生。在教学内容设置上,要始终坚持“教育就是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接班人为根本任务”,在教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坚持理想信念教育,引领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强化学生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激发学生肩负起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具体而言,就是要将各章的知识点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三位一体。譬如:绪论部分介绍了经济学发展史、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基本假设等知识点,那么在介绍“理性人”假设时,不妨借助马克思主义价值观进行客观剖析,帮助学生理解“人性假设”与“人性判断”的区别,并辅以共产党员无私奉献的例子,让学生知晓不可将“经济人”假设奉为人生信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无私奉献的“利他行为”,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第一章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介绍了需求、供给的影响因素,均衡价格的形成与变动过程。在讲授支持价格和限制价格时,不妨引入党中央为保障粮食生产、保障农民收益而推行的农产品支持价格,和为保障底层群众生活而推行的必需品限制价格,并通过对比墨西哥、英国同类产品价格,使学生认识到我党为了群众福利做出的巨大努力,感受到生活在社会主义中国是一件如此幸福作者简介:

 苏祯(1992 -),女,汉,陕西商洛人,理学硕士,助教,商洛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研究方向:财务会计。

 97的事情,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第二章消费者选择分析了消费者行为,指出消费者最终目的在于实现效用最大化,效用、偏好、收入共同决定消费者消费行为。在讲授这一章时,不妨将理论与学生的日常消费结合起来,组织学生就“何为正确消费观”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树立量入为出、不盲从、不攀比的正确的消费观。第三章讲厂商理论,教材重点分析了生产者行为。授课过程中,除了讲厂商如何根据理论安排生产,以追求效益最大化的过程中,也应关注价值观引领。譬如,可以通过情景短剧的形式,模拟企业家在利益、道德两难时应当如何抉择。进而引导学生明确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也要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要发财,也要立品。同时,作为教师,也可以通过诚信教育、道德教育,在学生心目中埋下诚信、节约的意识。在全社会形成一种绿色发展、诚信经营的风气。这样也有利于反向逼迫企业绿色生产、诚信经营。第四、五章讲市场结构,通过分析四种不同市场类型的盈利状况、福利状况可知,垄断企业(如国家电网)承担了更大的社会责任,推动了社会进步,因此获取了超额利润。另外在讲授知识点:“价格歧视”时,可通过水电阶梯定价的例子呼吁学生节约水电,为构建绿色和谐社会共同努力。第六章讲要素理论,即供求关系在要素市场中的应用,讨论了工资、地租、利息、利润的形成。在讲解工资理论的时候,应注意强调职业无分贵贱的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主流职业观。第十、十一、十二章讲国民收入决定理论,这部分是宏观经济学的重点,通过国民收入决定模型的讲解以及中印、中日等国的对比,让学生深刻感受到: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中国的经济总量在世界上的排名让中国更有话语权、让中国人更有凝聚力,从而树立民族自豪感、自信心、让学生为生在当代中国、作为中国人而骄傲自豪。十三章失业、通货膨胀与经济周期讲失业的类型、通胀的类型、形成和手段。在讲授知识点的同时,应当强调我国始终把就业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口号,采取多种手段解决就业问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二)优化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模式,在潜移默化中传播“思政”元素在革新教学内容,将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相结合的同时,高校教师还应当创新教育教学方法,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影响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巩固“思政”教育内容。引导学生勤思考、多参与、在思辨过程中提升“课程思政”效果。1.采用模拟教学法。即通过情景再现等手段,鼓励学生亲身参与,激发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譬如,教师在讲解弹性与收益的关系时,可采用模拟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实景模拟某“快消品”价格调整前后,销量与收益的关系,得出“薄利多销”的结论。同时,教师以此为切入点,开展需求价格弹性教学,指出我国政府对于弹性较小的农产品采取最低限价的目的在于保障农民基本权益,使得改革成果为群众共享。2.采用对比教学法。即通过比较分析相关案例的异同,引导学生自发得出结论。例如,通过纵向对比建国70周年、改革开放40周年的发展成果,引导学生得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中国取得伟大成就的重要原因之一,进而建立制度自信。3.采用实践教学法。即通过组织学生外出实践、调研等活动,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参与性和创造性。譬如,组织学生参观高科技企业,加深学生对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切实感受我国国情的变化和未来发展趋势。譬如组织学生参与市场调研,让学生直观感受关系国计民生商品的价格变动趋势,深刻感受党和国家对保障人民群众幸福生活所做出的努力,深刻体会到社会主义制度几种力量办大事、保民生的制度优越性。(三)丰富考核方式,理论实践并重,在技能训练中提升“思政”成效大学教育不仅是学生学习科学技术的高等教育阶段,更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思政”教育势在必行。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革新的同时,也应当注重考核方式的革新,即考核要坚持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并重。就《西方经济学》课程考核而言,应当在考查知识体系掌握度的同时注重评价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总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的有机结合,实现考核体系从一元化向多元化转型。譬如,教师可以在传统的“一考定终局”静态总结性评价的基础上,增加过程性考核内容,如课堂参与度、第二课堂表现、调研报告完成情况等等,实现“动静结合”的考核新模式。四、结语总而言之,“课程思政”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一套完整的、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尚未形成。高校教师需要在总结、借鉴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课程思政”的内涵与外延、结合《西方经济学》课程的特征、结合本科生群体特征,在传道受业解惑的同时坚持立德树人,做到将“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有机结合,实现“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参考文献:[1]

 刘燕莉,李浩野,陆涛. 思政融通——思政教育新模式研究与实践[J].研究生教育,2019 (04):57-63.[2]

 刘吉双.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路径创新研究[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40 (05):89-94.[3]

 毕晶.构建“课程思政”的“三位一体”——以《经济学》课程为例[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20,42 ( S2):57-60+71.

篇三:课程思政融入西方经济学教学初探

8经济论坛《经济学原理》“课程思政”建设初探文/周媛媛

 罗茹月“课程思政”是当下以及未来高校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要求教师培育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经济学理论课程的学习不可避免的会接触到一些西方糟粕,授课教师必须通过在自身素质、教材选用、模式创新、课程设计等方面的精心准备和设计才能够提升学生的免疫力和辨别力,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坚定理想信念。

 “课程思政”是当下以及未来高校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它要求授课教师将专业课程教学与思想政治元素相融合,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的根本问题。它要求教师不仅要教书,同时要育人,育社会主义新人。

 经济学理论课程的学习作为学科基础,是经济类学生的基础课、必修课,但这部分课程决不能简单地认为仅仅是知识的学习,政治经济学理论就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不辩证的学习,不带免疫力的学习,尤其是西方经济学部分,学生不可避免的会潜移默化的接受西方资本主义的思想,成为西方资本主义的“课程思政”,所以,经济学的课堂绝不是简简单单的课堂,而是思想斗争的阵地。要夺取斗争的胜利,必须充分准备,精心设计。1教师的自身素质准备 打铁还须自身硬,要搞好教学思政,教师自身的素质是最关键的。有志于做好“课程思政”工作的教师一要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二要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重学经典,按新的要求完成自身政治素质的重构,完成自身知识体系的重构;三要建立正确的教学思路;领会新目标、新要求,变教学为教育,以教材为中心转换为以学生为中心。

 2教材的选用长期以来由于学界对这一问题的忽视,造成出版的经济类教材大都在西方资本主义语境下叙事,缺乏对西方经济理论体系客观辨析,甚至有的以“原版引进”为卖点。可喜的是,2004年4月中央推动“马工程”启动,2011年“马工程”版的《西方经济学》编写完成,这是一部在政治经济学框架下编写的西方经济学教材,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近年来国内部分有责任感、有水平的教授也逐步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孙辛勤老师提出了加强德育教育、加强价值观教育的口号;刘佳勇老师要求在教学中进行价值观疏导;乔洪武老师要求在教学中进行伦理批判和道德分析。众多教材编撰者也开始行动起来了,开展了不少有益的探索,逐步涌现出不少优秀的教材。但现有的此类教材也有很多不够完善的地方,需要选用者注意,例如教材出版较早,不完全符合现有“课程思政”的新要求、批判过于生硬而缺乏建设性。由于经济学教育的独特性和专业性,现有的教学思政的一些成熟经验和方法原封不动的搬过来并不适用,所以担任《经济学原理》的老师不能寄希望于选用一本“好”教材就大功告成,更需要结合自身实际大胆探索,努力挖掘课程本身的教学资源,形成自身的教学特色。3教学形式的创新新时期,学生的特点是一方面知识面较广,视野较为开阔,求知欲强,不盲从权威,但另一方面世界观、价值观尚未完全成熟,还较为幼稚。针对这些特点,教师应贯彻“三贴近”(贴近社会发展实际、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贴近学生思想实际)原则,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做到知与行的统一,将教学内容的思想性、知识性、创造性、学术性、趣味性融为一体,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大胆创新并采用“知行教学模式”。灵活运用新的形式,用好理论主课堂、实践大课堂、 网络新课堂,让 学生成为教学主体。在教学模式上,教师应结合课程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模式开展教学。3.1讲述-评析模式对于新知识较多、知识点密集、知识点难度大、理论性强的课程适合以教师讲述为主,但在讲述后,教师一定要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课程加以点评,将课程中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东西予以甄别,提高学生的免疫力。3.2讲述-讨论模式对于学生相对熟悉的内容、或者是容易产生认识偏差的内容,通常采取课堂讨论的方法,在学生各抒己见或分组发言的基础上,授课教师进行总结。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对所学内容理解透彻,记忆深刻。3.3案例分析-评价模式对内容比较开放性的课程,可以选择有代表性的案例开展分析。案例讨论时,不再提供“唯一答案”,而是鼓励学生提供多样答案,并对每个答案的优缺点进行分析,锻炼学生思辨看问题的能力,案例讨论由小组协作完成,小组协作能锻炼学生协作能力、照顾学生情感需求,促使其主动学习。;3.4演讲-评价模式对一些涉及社会热点问题的课程,感觉学生有话想说,可以采取让学生来讲的模式,事先让演讲的学生做好准备,在课堂上讲,其他学生可以提问,开展讨论, 最后由教师予以评价,纠正一些错误的认识。这样的方法有利于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提升社会责任感。

 4教学实践作为《经济学原理》的授课教师必须从根本上认识到资本主义发展七百年来,其自身的根本性问题并不能很好的解决,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性依然存在,西方经济学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虽然在微观经济学领域有所研究、有其贡献,但由于其发展基础的局限性,其研究贡献更接近于“术”,对它的学习主要在于借鉴、比较,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在经济工作实践中,对西方经济学理论也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质疑,例如西方经济学理论并不能很好地解释中国经验、中国奇迹。

 政治经济学创造性的关联了政治和经济这两大社会科学的主题,构建了宏大的理论体系是经济学最经典的理论,其研究贡献接近于“道”,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实践也证明了其科学性,授课教师在教学中大胆肯定政治经济学的权威性和正确性,大胆用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批判西方的经济学的薄弱关节,大胆用政治经济学理论解释经济现象,尤其西方社

 219经济论坛会、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的社会经济领域的问题,大胆的用政治经济学理论讲述中国故事。4.1在“什么是西方经济学”章节通过学习开展“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主题讨论。对比不同国家在对抗新冠病毒的不同政策,尤其新冠病毒当前,中国政府多项措施正确而富有成效,获得人民的拥护和世界各国以及世卫组织的称赞。引导学生得出西方经济学以资源稀缺性为核心基层、以资为本,探讨资源配置和社会运行思路根本无法解决复杂的社会问题的结论。自发的体会到政治经济学以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资本的关系构建研究体系的优越性。自发体会到我国社会制度以人为本、群策群力的优越性。4.2在“消费者选择理论”章节以“瑞幸咖啡事件”为案例开展案例分析教学,组织学生从消费者角度、生产者角度讨论生产企业的诚信问题。“人无信不立”对企业而言亦是如此,任何时候,依法诚信经营都是企业安身立命之本,引导理解诚信经营方能行稳致远。在此基础上对西方经济学“经济人”假说进行批判,批判“唯利是图、利己自私是经济规律”的错误认识。强调“经济人”假说的时代背景和运用条件,让学生理解学术研究中条件假设和生活中的道德规范之间的区别。4.3在“消费者、生产者与市场效率”章节通过开展效率与公平的讨论,启发学生理解效率和公平的关系,理解效率最大化不是社会追求的唯一目标,即使在西方经济学中,也逐渐认识到市场配置资源的局限性,企图建立福利社会来解决这样的矛盾,而政治经济学在建立之初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和解决方案。4.4在“税收效应分析”章节通过阅读文章“人民日报经济透视——美国税改,谁是赢家”,结合税收收入与税收规模的知识点,组织学生讨论特朗普的减税计划、我国的现行的税收制度和2020年全国税收优惠政策。让学生明白中国共产党税收政策的形成与发展情况,曲折过程中的宝贵的经验和深刻的教训,理解社会主义国家税收和资本主义税收的区别,明白我党是真正为人民谋福祉的政党。4.5在“完全竞争市场”章节通过“全国统一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2018年起实行”视频观摩,组织学生讨论“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为什么有‘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以外的行业、领域、业务等,各类市场主体皆可依法平等进入’的论述”,启发学生理解建立一个公平开放的市场地意义,以及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意义。4.6在“不完全竞争市场”章节展开反垄断讨论----如果国外行业巨头对国内企业完成并购,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要求学生从国家战略的角度去审视世界经济状况,学生的思考就可能站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上,将自己与国家融为一体,弄明白民族经济在国家间经济对抗中的重要作用。当本国民族经济消失殆尽时,国家经济命脉受制于人,国家前途命运就可想而知了。但经济领域的战争和政治军事战争不同,更具有迷惑性,让人失去警惕;更具有诱惑性,让人在利益面前迷失。一定要心系民族国家利益,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为国家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4.7在“生产要素市场”章节专题讨论西方经济学家对生产要素中“人”的要素的认识过程,启发学生认识到劳动在生产要素的重要性,劳动者素质的重要性,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启发学生了解政治经济学在建立之初就将人作为研究基础的历史先进性。4.8在“生产与增长”章节结合经济增长基本理论与中国经济增长情况,对比如美国等其他国家增长,阐述经济增长主要因素。分析中国经济增长的伟大。课堂讨论,特别对技术进步在现阶段中国经济转型中的重要作用的认识。让学生深刻体会只有自身强大,掌握经济增长的科学方法,才能重塑经济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4.9在“失业与通货膨胀”章节引导毕业生对疫情期间国际国内形势认识的再教育,引导学生理性、辩证地认识就业形势,帮助学生坚定信心,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就业观,积极主动地就业;同时,大力倡导“行行可建功、处处能立业、劳动最光荣”的就业观,积极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到西部、到基层、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5 教学效果不同于专业成绩,世界观、价值观的考核不能简单地考试,在教学实践中多采用对学生在课堂上演讲、辩论中表现出的价值观、思辨能力打分,再辅之以课后小论文进行综合评价。“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后,《经济学原理》课程的教学质量明显提升,课堂气氛更活跃,学生学习态度更积极主动,反馈效果令人满意。5.1 学生在《经济学原理》课程学习中,出勤率较高,课程兴趣浓厚学生向主讲教师提出的问题多,尤其是他们特别关注我国最近几年中出现的热点或焦点经济问题、经济现象,例如,怎样用经济学的观点看待一带一路、再就业、利率调整、人民币升值还是稳定、新基建问题等等。5.2学生在《经济学原理》课程各项考核指标较好近几年平时成绩记录来看,学生从出勤、课堂表现、线上互动答题、作业、等方面的表现整体良好。从期末考试卷面成绩看,学生考试成绩分布合理,以80-90分为中心,基本呈正态分布。多数学生能达到课程对于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基本要求。5.3学生能自觉按时完成网上作业题能够按主讲教师的要求主动、认真地阅读指定的参考文献 ,能够精心准备给定题目的讨论课;能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与经济学有关的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并能够参与到大学生科研项目当中。注释:[1]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1).[2]乔洪武,郭亮,叶雨晴.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的经济伦理教育[J].武汉大学学报:哲學社会科学版,2013,(3).[3]王万光.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问题初探[J].大学教育,2019(8)[4]邱伟光.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与生成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17,(7).基金项目:本文受2019年四川旅游学院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项目(经济学原理)资助(82/0086)。作者简介:周媛媛,四川旅游学院;罗茹月,四川旅游学院。

篇四:课程思政融入西方经济学教学初探

21年第06期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No.06 , 2021(总 第2 2 5期)JOURNAL OF MUDANJIANG COLLEGE OF EDUCATION  Serial No.225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收稿日期] 2021 - 04 - 13[作者简介]林松( 1972- ),男,副教授,研究方向:宏观经济、产业经济。新时代背景下西方经济学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教学问题探究林    松(南阳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河南   南阳  473000 )  [摘  要]   西方经济理论具有鲜明的阶段属性,在《西方经济学》课程讲授过程中融入思政教育是任课教师的时代使命。新时代背景下提高《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教育效果必须处理好若干基本问题。提高专任教师思政教育素质是根本保证;强化大学生经济思想史教育是重要途径;对课程内容有的放矢,抓重放轻是重要原则;具体案例与情景模拟的有机结合是重要方法;充分利用虚拟仿真前沿技术是重要手段。[关键词]   经济学;思政教育;途径;原则[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10- 2323 ( 2021 )

 06 - 0095 - 04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思想的关键课程,要努力推动形成全党全社会办好思政课、教师认真讲好思政课、学生积极学好思政课的良好氛围。我国高等院校普遍设立《西方经济学》课程,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部分内容。该课程是经济和管理两个学科门类的基础课程,在某些院校甚至被设为全校性通识教育课程,在高等院校的课程体系中占据重要位置。但实践中高等院校西方经济学课程与思想政治课程存在较为明显的界限,在目前高校思政教育重要性日益突出的时代背景下,为了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将思政教育与《西方经济学》课程内容紧密结合起来,实现二者的有机融合,就必须深入探究在融合教学过程存在的一些基本问题并思考相应的对策。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有效地提高高等院校《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教育的效果,达到真正教书育人的目的。一、问题的提出大学生正处在人生的关键时期,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很大的可逆性。一个正确的人生观对大学生职业发展规划至关重要,有助于他们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因此对高校大学生进行深入思政教育,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对于民族振兴、国家的长远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使当代大学生具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历史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但在另一方面,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大学生也会接触到越来越多的新思想、新理论、新观点,西方的功利主义、民粹主义、新自由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潮也不断地渗透影响着当代大学生。西方经济理论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具有明显的阶级属性,其理论基础和假设前提与以上思想观点都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对于我国普通高等院校来说,在《西方经济学》课程讲授过程中,如何一方面使学生熟悉掌握西方经济理论的专业内容,从而利用西方经济学的分析工具、分析方法去深刻研究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另一方面又对大学生进行深入全面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大学生认清西方经济理论的阶级属性,正确区分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与西方经济理论的本质区别,从而树立远大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是当代高校《西方经济学》课程任课教师必须面对和正确处理的重大原则问题。二、提高《西方经济学》课程专任教师的思政素质是融合教学的根本保证在我国大多数普通高等院校中,对于《西方经济学》课程的任课教师来说,把大学生思政教育的·5 9·

 内容有机融入到专业知识讲授过程中,达到既进行专业知识教育,又进行德育教育的目的,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无论在教学知识储备、教学技能运用、教学方法选择以及教学效果评估等方面与高等教育部门的期望和要求都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在某些方面甚至是空白。从高校教学的实际情况看,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基本内容的熟悉与把握,对马克思主义三大组成部分之一政治经济学理论的深入理解与学习是弥补这些不足的关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一直是推动和指导中国革命、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国社会主义改革的理论指南,其基本内容和主要观点应该是讲授《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师所务必深入掌握和理解的,也是实现《西方经济学》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教学的重要前提条件。但目前在大多数普通高等院校,尤其是师资力量比较薄弱的地方性高等院校里面,往往存在一种两难选择:一方面具有扎实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和功底的教师不仅整体数量明显不足,年龄结构不合理,许多教师年龄偏大,而且更缺乏对西方经济学理论的认识和理解;一方面从事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的青年老师却缺乏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深入学习和全面掌握,他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难以满足《西方经济学》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教学的要求,这是目前在普通高校经济学类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存在的最主要问题。因此大多数普通本科高校当务之急是必须从为社会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人才的战略目标出发,有效提高担任《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任务的专业教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重点对象则是近年来刚刚进入高校的青年教师。高校可以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采用灵活多样的措施对西方经济学课程专任教师进行系统化培训,如在职培训、外出学习进修、学术研讨交流、教研室专题讨论、建立马克思主义学习交流小组等形式。在目前高等院校思政教学任务比较繁重,疫情防控形势仍然比较严峻的情况下,可以首先在学校内部开展岗位学习与培训,组织担任马克思主义理论与西方经济学理论授课任务的专业教师双向交流学习,通过主题讲座、观摩学习、经验交流、专题报告等形式促使双方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从而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快速提高《西方经济学》课程任课教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为《西方经济学》课程融入思政教育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三、对大学生强化经济思想史教育是融合教学的重要途径加强对大学生经济思想史或者经济学说史教育是提高大学生理论认知能力,科学认识西方经济理论的一个重要途径。经典经济学理论从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开始,迄今已经有几百年历史。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都从亚当·斯密的理论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二者之间既存在密切的联系,又存在着本质的区别。对于刚刚进入大学校门,缺乏经济学基础的大学生来说,很难在较短时间内认清二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往往把西方经济理论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许多观点、结论甚至体系都混为一谈,对经济理论的认识仅仅停留在课本内容的表述上,这使得任课教师在《西方经济学》课程授课过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很难取得满意的效果。因此,必须从基础上加强高校大学生的经济理论认知能力教育,强化大学生经济学说史或者经济思想史的教育力度。《经济学说史》课程通过对各种经济理论系统性、历史性的回顾与总结,能够帮助大学生将西方经济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进行对比学习,比如将西方经济理论关于“经济人”的假定,西方经济学说的价值论,西方经济学的理论来源、理论体系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有关内容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快速提高对经济学理论的认知能力,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识。这样就为高校教师在西方经济学课程讲授过程中进行思政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助于改善课程思政的效果,提高课程思政的教学效率。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在许多高校经济学说史或者经济思想史课程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大部分高校仅仅把经济思想史课程作为一门选修课程,并没有把经济学说史的讲授与思政教育紧密联系起来,重视经济思想史课程在《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中的重要作用。因此,从提高高校课程思政教育水平的长远目标出发,必须大幅提升经济学说史课程在经济学课程体系中的地位,把《经济学说史》课程列为全校通识教育课程,甚少是经济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把强化大学生经济学说史教育作为提高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水平的一个重要举措。四、对课程内容有的放矢、抓重放轻是融合教学的关键原则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包含非常丰富的内容,除了目前大部分高校已经开设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等四门课程,还包括《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同时,西方经济学理论经过几百年的发展,也已经形成一个非常庞大的理论体系,因此,高校教师在西方经济学课程具体讲授过程中,必须在两个非常宏大的理论体系中有所取舍,能够结合课程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有针对性、目的性地把思政教育的内容融合到课程教学过程中。·6 9·

 在这个问题上,有的放矢,抓重放轻是一个关键原则。首先,西方经济学理论主要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部分。微观经济学主要以个体为研究对象,以局部均衡为分析方法,在资源有限、人类欲望无限的假定下研究稀缺资源的最优配置;宏观经济学则以一国或地区为研究对象,以总量分析为主,研究经济短期波动和长期增长问题。二者相比,宏观经济学涉及到失业、通货膨胀、宏观经济政策、国际收支等宏观问题,与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价值观教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教育等方面具有更多的契合点,更能激发大学生学习热情和浓厚兴趣,因此,在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教育过程中,应该更加偏重于宏观经济学,重点以宏观经济理论为主,在讲授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时有意识地引入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理论观点进行对比学习,可以有效提高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教育的效率。其次,在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内容体系中,毫无疑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联系最紧密。任课教师在西方经济学授课过程中,应该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为思政教育的重点内容,把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分析方法,剩余价值理论、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与社会化大生产的矛盾、社会必然进步等方面的理论与西方经济学的边际分析方法、效用价值理论、消费不足和投资不足导致的总需求不足与总供给之间的矛盾、经济周期理论等内容进行比较分析,帮助大学生认清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庸俗本质,理解社会进步真正的内在动力,从而树立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总之,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教育必须有所取舍,有所侧重,坚持有的放矢,抓重放轻的原则,使大学生能够在学习西方经济理论的同时自觉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尤其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观点结论,从而达到理想的思政教育效果。五、具体案例与情景模拟的有机结合是融合教学的重要方法在确立《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教育的基础和原则后,真正在实践中落实还必须依靠专业任课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因此任课教师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就显得非常重要。因为无论西方经济学理论还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都是非常抽象的经济学说,使大学生真正在掌握西方经济学课程主要内容的同时自觉地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于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来说是一个严峻的挑战。鉴于西方经济理论和马克思主义理论都非常抽象,大量运用具体案例和情景模拟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就能够在《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教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案例教学法引入中国高校教学已经很长时间,是一种非常成熟的教学方法,在实践中取得了非常理想的教学效果。当今中国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正处于改革激荡的年代,经济领域里的典型案例层出不穷,给高校《西方经济学》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教学提供了大量生动的教学素材,这是高校思政教育难得的历史机遇。从事高校《西方经济学》课程讲授的专任教师一定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大胆创新案例法教学形式,把思政教育的内容润物无声地贯穿于西方经济学的课堂讲授过程,使大学生能够通过具体案例的研究与分析更加深入体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掌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重要观点,从而达到大学生思政教育的目的。以已经蔓延全球,持续时间一年多的新冠肺炎疫情为例,在西方经济学理论中,属于典型的供给端外来冲击,它能够在较短时间内造成一国供给能力收缩,产生典型的宏观经济“滞胀”现象。中国政府在疫情突然爆发,毫无经验借鉴的严峻形势下,沉着应对,集中全国力量在较短时间控制住疫情扩散。同时,把“宽松货币、积极财政”的需求端政策与“宽管制、降成本、少干预”的供给端政策相结合,快速扭转国民经济下滑的不利势头,使中国成为2020年世界上少数几个实现了宏观经济正增长的国家之一。相比之下,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面对疫情扩散的严峻态势处理迟缓,应对不力,相应的宏观经济政策也乏善可陈,不仅使本国居民感染人数快速增加,而且宏观经济也受到严重打击。按照美国商务部公布的数据,美国2020 年第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竟然暴跌 32. 9% ,二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任课教师可以以此为例,一方面使大学生能够系统学习西方经济学中“滞胀”理论,另一方面通过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同心协力,战胜疫情,保证国民经济平稳发展的具体对策和宏观政策措施,全面体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更加坚信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需要强调的是,传统的案例教学法往往局限于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文字材料的讲解,效果难以令人满意。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对传统案例教学法进行大胆改革,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模拟、分组对抗、情景再现等方式方法,把情景模拟与案例教学有机结合,改变传统案例教学法死板僵硬的缺点,最大限度地...

篇五:课程思政融入西方经济学教学初探

3

 5 卷第 2 期2021 年 2 月教育与教学研究Education

 and

 Teaching

 ResearchVol.35No.2Feb. 2021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践 * *收稿日期 =2020

 -

 07-

 15* 基金项目 :

 成都大学 2019 年第一批课程思政示范项目 “ 经济学 ” (编号 :

 2019SZ06) ; 四川省 2018 年软科学研究项目 “ 基于 DEA

 模型的四川教育质量演化评估系统 ” ( 编号: 2018ZR0182)

 o作者简介:王小红 (1971 — ), 女,成都大学旅游与文化产业学院教授 , 博士 。

 研究方向:旅游经济 。张

 弘 (1974-), 男 , 成都大学人事处研究员,博士 。

 研究方向:教师师德建设 。张

 勇 (1972-), 男,成都大学师范学院副教授 。

 研究方向:教育与教学评价 。引用格式:王小红 , 张

 弘 , 张

 勇.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践 [ J ] .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21(2):75-85.Citation

 format :

 :

 WANG

 Xiaohong , ZHANG

 Hong,ZHANG

 Yong.

 Design

 and

 Practi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of

 Courses

 in

 Eco ­nomics

 [ j ]

 . Education

 and

 Teaching

 Research ,

 2021

 (2)

 :

 75

 -

 85.王小红张弘张勇(成都大学四川成都 610106)[ 摘

 要 ] 课程思政要求将思政教育贯穿落实到每一堂课当中 , 让课堂教学成为落实思

 政教育的主渠道 。

 经济学课程的特点决定了在教学中不能囿于对原有知识体系的讲解 , 而应

 对课程中存在意识形态差异和疑问的知识点进行辩证对比性教学 。

 在全方位立体式的 “ 大思

 政 ” 教育格局下 , 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应从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 教学内容以及具体的教学

 方法方面进行改革 。

 通过经济学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发现 , 经济学的确是一门自带思政属性

 的课程 , 值得在高校乃至其他社会经济培训中进行推广和普及 。[ 关键词 ] 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 中图分类号 ] G642.0

 [ 文献标志码 ] A我国高校的经济学类课程一般包括经

 济学和政治经济学两大类 。

 经济学主要以

 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为主 , 是管理学和经

 济学两大学科门类的核心课程 , 几乎所有这

 两个学科门类的专业都要开设经济学课程 ;

 政治经济学主要是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

 学为主 , 政治 、 马列专业要开设政治经济学

 课程 。

 经济学专业除了开设以西方经济学

 为主的经济学外 , 还会开设政治经济学 。

 在

 目前的高校课程名称使用中 , 经济学默认为

 以讲授西方经济学的相关经济理论为主 , 而[ 文章编号 ] 1674

 -

 6120(2021)02

 -

 0075

 -

 11政治经济学则专指政治经济学 。本文中的经济学即以西方经济学理论

 体系为主 , 该课程的核心是西方资产阶级经

 济学家观察和分析经济现象的观点和方法 ,

 是目前为止研究市场经济体系最完整的一

 门学科 , 也是全世界普遍采用的研究经济和

 市场运行的经济理论⑴ 。

 由于该课程是西

 方经济学家在总结研究西方资本主义市场

 经济的基础上形成的 , 具有比较明显的局限

 性 , 与我国现行的社会主义经济有一定的差

 异与矛盾⑴ 。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

 ・ 75 ・

 第 2 期2021 年 2 月No.2Feb. 2021教育与教学研究注意辨识课程内容中不准确和不适合的部

 分 , 采用辩证性的教学法对学生进行正确的

 教学与引导 , 尤其注重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和经济制度与课程某些内容出现偏差和矛

 盾的时候进行思辨和讨论 , 让学生树立正确

 的经济观 , 获得更为科学和全面的理论知

 识 。因此 , 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 不仅

 是响应国家思政教育的要求和号召 , 而且是

 由该课程本身的内容与特点决定的 , 是对学

 生负责和培养学生正确的经济观与世界观

 的必然要求 。

 基于经济学课程本身的特点,

 再结合多年的经济学教学经验 , 本文拟从课

 程思政 “ 润物细无声 ” 的角度出发 , 融社会主

 义政治制度的现实选择于经济学经济规律

 的解读分析之中 , 以西方经济学市场经济的

 基本理论反证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 并结

 合经济学基本理论解读我国现行的各项政

 治经济制度 , 以理论基础和现实思辨相结合

 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政教学 , 以期达到为我

 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接班人的目的 。一 、 经济学进行课程思政教学设

 计与实践的必要性( 一 )

 准确认识市场经济决定了经济学

 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必要性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家对以私有制为

 基础的市场经济如何运行的描述和概括 , 是

 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对经济问题的看法 , 往往

 只停留在分析经济现象的表面联系 , 不可能

 触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部联系和内在

 矛盾 , 更不可能承认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人

 剥削人的制度以及它具有的历史暂时性⑴ 。

 然而,这绝不是说学习经济学没有意义 。

 党

 的十四大确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我国要建立

 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就是要使市场在

 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

 础作用 , 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 ,

 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 ; 通过价格杠杆和竞争

 机制的功能 , 把资源配置到效益较好的环节

 中去 , 并给企业以压力和动力 , 实现优胜劣

 汰 ; 运用市场对各种经济信号反应比较灵敏

 的优点 , 促进生产和需求及时协调 。

 学习和

 研究经济学是改革开放的需要 , 也是认识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 二 )

 全面客观理解经济学基本规律决定

 了经济学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必要性经济学是目前理论体系上最为完整 、 逻

 辑上最为严密的一门经济理论课程 , 对培养

 学生理解和掌握市场经济运行规律 、 商品价

 格理论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的作用原理等方

 面具有重要作用 。

 然而由于经济学整个学

 科体系是建立在西方资本主义政治经济体

 制及市场之上的 , 因此还存在着比较明显的

 缺陷与局限性 。首先 , 经济学对意识形态问题的回避 。

 马克思主义认为 , 政治经济学具有阶级性 ,

 从而带有意识形态色彩 。

 事实也是如此 , 自

 亚当•斯密以来 , 没有一个西方经济学家对

 此提出过明确的反对意见⑴ 。

 然而没有反

 对并不意味着他们会正视并且关注这一问

 ・ 76 ・

 第 2 期2021 年 2 月No. 2Feb. 2021王小红张弘张勇: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践题 , 相反的是在整个西方经济学中,尤其在

 教科书中 , 西方经济学理论都是以科学著作

 自居而对意识形态问题避而不谈 。

 比如经

 济学的三大假设 、 价格理论 、 福利经济学以

 及国民收入核算这些最重要的理论 , 均没有

 对不同意识形态下这些理论的不同表现或

 者差异进行分析 。

 事实上 , 不同意识形态下

 相同的经济政策或者经济规律的运行效果

 和机制会有较大不同 。

 当然,产生这一现象

 的根本原因也许是西方经济学家对资本主

 义体制的自信和对非资本主义政治体制的

 忽略 。

 然而无论原因如何 , 对当今世界上实

 际存在的意识形态的忽略是西方经济学理

 论的一个无法回避的缺陷⑴ , 理应在具体的

 教学中进行辩证说明和纠正 。其次 , 经济学所面临的挑战 。

 经济学可

 以说是经验理论 , 也就是说其理论体系都是

 西方经济学家在对以往的资本主义市场经

 济观察 、 总结和分析的基础上产生的 , 是对

 以往经济运行规律的总结和提炼 。

 因此 , 随

 着技术 、 环境以及人们认知程度的改变 , 这

 些理论体系存在的前提和基础也会发生改

 变 , 从而出现其无法解释和不能自圆其说的

 现象 。

 如传统的西方经济学理论告诉人们,

 由理性的投资者构成的 “ 有效 ” 市场发出的

 价格信号通常都是正确的 。

 然而 ,2008 年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严重金融危机告诉

 人们 , 事实并不是这样 。

 这次危机就是在过

 分金融自由化环境下 , 美国金融生态中的社

 会信用恶化 、 监管缺失 、 市场秩序混乱 、 信息

 不对称 、 道德风险等一系列问题爆发而产生

 的⑴ 。

 这充分说明了该理论体系在现代资

 本市场运行规律方面的局限性和滞后性 。

 另外,现代科技如信息技术 、 物联网技术 、 生

 物技术以及云计算 、 人工智能等已经在很大

 程度上改变了市场的基本属性 , 而产生和流

 行于 20 世纪 20 年代至 21 世纪初的西方经

 济学在生产函数 、 成本函数以及国民收入核

 算等方面的理论仍局限于工业技术革命和

 机械化工厂时代 。

 其理论体系和知识点与

 现代市场经济的新型化之间的差距越来越

 大,这也是其局限性的一个重要表现 。经济学课程由于讲授的是西方经济学

 理论体系 , 不仅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

 意识形态 、 学科体系 、 知识理论观点等方面

 存在差异 , 而且其自身对经济现象和规律的

 论证和分析也存在局限性 。

 如果在教学中

 不加辨识地将经济学作为一门科学的 、 权威

 性的课程进行专业讲授 , 那么势必会在一定

 程度上误导学生 , 导致学生对我国现行的政

 治经济制度和政策产生怀疑和误判 。

 因此,

 为提升学生对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认知能

 力需要对经济学进行课程思政改革 。

 经济

 学课程教学应进行辩证式教学 , 厘清资本主

 义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资源配置的不同 , 让

 学生在掌握西方经济学知识体系的基础上

 更为科学地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特

 点 , 理解党和国家政治经济政策及改革措

 施 , 产生爱党爱国的共产主义情怀 。( 三 )

 课程特点决定了经济学进行课程

 思政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课程思政 ” 的重点在于 “ 思政 ” , 即以传・ 77 ・

 第 2 期2021 年 2 月No.2Feb. 2021教育与教学研究统的教学科目和教育活动为思政教学的载

 体 , 挖掘潜在的思政教学元素 , 寻求课程教

 学中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之间的

 关联性 , 并在课程开展过程中 , 将思想政治

 教育的相关内容融汇于学科教学当中 , 通过

 学科渗透的方式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

 即 “ 润物细无声 ” 的思政教学理念⑵ 。

 课程

 思政的目的就是要在非政治课课堂上向学

 生传授有关我国政治体制 、 意识形态 、 社会

 主义价值观和家国情怀等方面的知识 , 让学

 生在专业学习时自然地理解这些知识对国

 家 、 民族发展的重要性 。

 而经济学课程自身

 的特点就决定了其自带思政特性 , 在进行思

 政课程建设方面具有其学科和知识体系的

 便利性和兼容性 。

 换而言之,经济学课程在

 客观讲授经济学规律的同时就是在进行思

 政教育 , 如果能更多地使用一些教学技巧和

 适用的教学法 , 那么更能起到事半功倍 、 立

 竿见影的效果 。因此 , 经济学课程的本身特点就注定了

 要在教学中不能囿于对原有知识体系的讲

 解 , 而应思辨性地结合我国社会体制及政治

 经济学进行对比性教学 。

 “ 课程思政 ” 教学

 理念的提出 , 不仅为该课程的教学提供了纲

 领性思想 , 而且为该课程更为科学 、 全面和

 理性地教学提供了具体可操作的方法和途

 径 。( 四 )

 国内多门经济学教学实践验证了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必要性有关经济学类课程的思政教学研究 , 国

 内已有一些成果 。

 有学者基于应用型人才・ 78 ・

 培养模式的视角 , 分别从思政元素融入 “ 政

 治经济学 ” 课程的意义 、 基本思路和路径进

 行论述 , 并从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两个视角

 提出了课程思政实施路径 B

 ; 有学者在将思

 政教育贯穿于 “ 经济学原理 ” 通识教育全过

 程的教学改革中进行了尝试和探索⑷ ; 有学

 者对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

 价值偏差的几个重点问题进行了梳理分析 ,

 并提出了矫正偏差的方法以及开展课程思

 政教学的方案设想⑸ 。目前检索到的有关经济学和经济学类

 相关课程思政教学的研究成果 , 或者从其培

 养对象的特殊性 , 或者从思政元素的融入,

 或者从经济学课程本身的特点及价值引领

 方面来进行思政教学的探索 , 基本上都是从

 宏观角度针对课程思政教学思路和理念的

 思考 , 而针对经济学课程具体知识点思政教

 学实践的教学成果还暂未搜索到 。笔者基于经济学课程自身特点 , 结合思

 政教学的基本理念确立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

 分析该课程与思政教学的契合 , 从课程理论

 知识中梳理出具体的思政教学点 , 然后对这

 些思政教学点的教学内容 、 教学方式进行具

 体设计 , 并以已经在课题组开展的教学案例

 对思政教学的实践进行实证说明 。二 、 经济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笔者致力于对经济学课程中存在意识

 形态差异和疑问的知识点进行辩证对比性

 教学 , 通过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设计 , 在全方

 位立体式的 “ 大思政 ” 教育格局下 , 尝试如何

 第 2 期2021 年 2 月No. 2Feb. 2021王小红张弘张勇: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践在经济学课程中实施有效的思政渗透 。( 一 )

 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目标根据经济学课程本身的知识体系特点 ,

 将课程思政改革的教学目标按照内容性质

 和特点进行归纳 , 可分为两个方面 :1 ・ 从经济学专业角度解读社会主义制

 度的优越性从国家社会政治制度的选择来看 , 目前

 欧美等西方国家普遍选择资本主义国家制

 度 , 而我国采用的是社会主义制度 , 且是有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 , 是以中国共产党

 为领导的社会主义 , 是在一定公有制基础上

 的市场经济 , 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而为什

 么会选择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 ? 可

 以从经济学的...

篇六:课程思政融入西方经济学教学初探

21

 年

 5

 月

 第

 5

 期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课程思政 ” 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的运用— — 以西方经济学认知为例■ 杨阳( 合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 安徽

 合肥 230601 )[ 摘要 ] 课程思政已成为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形式 。

 本文以西方经济学教学为例 , 从学习目的 、 学习态度和

 最终目标三个方面阐述如何认知西方经济学 , 并在此过程中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 潜移默化中让学生能

 够以社会主义立场和批判性眼光去理解和接纳经济学知识 。[ 关键词 ] 课程思政;课堂教学 ; 西方经济学认知冲图分类号 ] F0 ; ; G641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673-0046 ( 2021

 )

 5-0111-03— 、 、 弓 I 言“ 课程思政 ” 的实践最早源于 2014 年上海地区在学

 科德育教学中进行的新型教学方法的探索 , 初期旨在通

 过创新授课形式 , 在思想政治课程之外开发出一套能够

 有效融合思想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的授课体系 。

 其目的

 是解决高校内的学生在思想教育方面与其他专业或通

 识课程之间相对 “ 孤立 ” 的现实问题 。2017 年 11 月 , 党中央下发了全党上下认真学习 “ 十

 九大精神 ” 的决定 。

 在这份文件中,特意强调了高校要创

 新多种授课形式 , 使得 “ 十九大精神 ” 能够在课堂教学中

 得到明确体现 , 其思想内容不仅要 “ 进教材 ” “ 进课堂 ” ,

 更应该要 “ 进头脑 ” ,从而培养具有正确价值观和人生观

 的新时代大学生 。以经济管理专业学科教育为出发点 , “ 课程思政 ” 与

 微观经济学 、 宏观经济学等西方经济学专业课程实现有

 机融合之后,将使得经管专业学生更容易掌握专业课程

 的核心内容 , 并且能够在学习过程中 , 将专业知识与中国

 现实 、 中国特色相结合,思考中国问题 、 解决中国问题 。在教学实践中 , 学生首次接触西方经济学时 , 教师

 在授课之初,主要是针对西方经济学概念 、 发展历程 、 代

 表性理论以及对西方经济学持有的正确态度等内容进

 行阐述 。

 文章以这一段教学内容为例 , 探究如何有机地

 将 “ 课程思政 ” 融合到西方经济学教学实践过程中去 。二 、 、 如何认知西方经济学( 一 )

 教学基调 :

 以 “ 西 ” 为鉴1 . 西方 :

 理论发展时间长 , 掌握主动权从历史维度来看 , 资本主义的兴起以及发展 , 是西

 方经济学这门课程产生的基础 。

 这一学科也是诸多经济

 学家对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生产关系 , 尤其是资产阶

 级的基本要求和观念的理论性总结 。

 其发展历程可大致

 分为四大阶段:一是 15 世纪至 17 世纪中叶的重商主义

 经济学;二是 17 世纪中叶至 19 世纪中后期的古典经济

 学 ; 三是 19 世纪后期至 20 世纪初期的新古典经济学 ;

 四是 20 世纪 30 年代至今的当代西方经济学 。可以看出 , 近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已经有近

 600 年的历史 , 即使从亚当斯密算起也有近 300 年历史 。

 在这一过程中 , 涌现了极多的经济学家 , 为这一学科添砖

 加瓦 , 不断丰富其内容 、 拓展其外延 。

 从世界范围来看 , 其在

 学术界也居于统治地位 , 典型的例子就是诺贝尔经济学奖

 自颁奖以来 , 其获奖者的研究内容均未突破西方经济学研

 究框架 , 而国际主流期刊和经典教材等阵地也是掌握在西

 方主要国家之中 , 西方经济学可谓是 “ 显学 ”

 O2 . 中国 :

 理论发展时间短 , 缺少话语权中国国内的经济学研究者一开始遵循的是前苏联

 的政治经济学研究范式 , 以阶级分析方法为主 , 从 20 世

 纪 70 年代末开始 , 学术界逐步引入西方经济学的主要

 思想和研究范式 , 以利益最大化分析方法为主 , 探究微

 观经济组织的市场行为和宏观国家调控行为 。

 从改革开

 放开始 , 中国国内经济学学科的发展可大致划分为三大

 时期:首先在 1978 — 1992 年期间 , 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

 “ 社会主义经济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有计划的商品经

 济 ” , 这标志着中国开始引进西方国家经济学的学科内

 容 , 不再单独地只分析经济学中的阶级对立内容 , 也更

 加注重经济学的实用性 , 更多地去关注社会个体的利益

 最大化问题;其次在 1992 — 2008 年期间 , 在党的第十大

 会议中确立了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指导思想 , 明确

 了我国经济学自计划商品经济转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并使得国内经济学在微观和宏观等层面上与这一

 转变相适应 ; 最后在 2008 年至今期间 , 以 2008 年金融

 危机为契机,我国经济学进入了实践反思和创新相结合

 的现代经济学阶段 , 在这一阶段 , 无论是政府层面 , 还是

 学界层面 , 均发现了西方经济学也有其内在缺陷 , 中国基金项目 :

 安徽省质量工程项目 “ 经济学一流本科人才示范引领基地" ( 项目编号 : 2019rcsfjd072 )

 ; 合肥学院 “ 经济学基础系列

 课程 ( 模块 )

 教学团队 ” ( 项目编号 :

 2019hfjxtd05 )

 阶段性成果•111 -

 经济学理论逐步进入自我探索阶段 。虽然在当前阶段 , 中国学术界已经基于中国改革开

 放实践 , 并总结社会经济发展经验 , 力图构建出具有中

 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学理论体系 , 在部分领域有所成

 就 , 但是这一尝试依然处于探索期 , 西方发达国家以及

 其经济学说在国内政界及学界的影响依然巨大 。

 较为典

 型的例子 , 国内经济学研究者 , 继续深造多是去西方发

 达国家高校,进一步研究的成果也多是发表在国外期刊

 中 , 而国际上认可度较高的经济学界奖项 , 例如诺贝尔

 经济学奖 、 克拉克奖 , 至今在中国经济学研究者中未能

 取得零的突破 。

 总体来看 , 中国的学术话语权较少 , 实力

 偏弱 。

 因此 , 在给高校学生传授西方经济学知识时 , 要认

 识到中国经济学理论的不足 , 要以 “ 西 ” 为鉴 , 先夯实基

 础 , 才有机会创新并超越 。( 二 )

 教学态度:批判吸收1 .

 取其精华西方经济学是对西方社会经济结构的市场运行的

 总结与概括 , 在经历了几个世纪的发展 , 在个人消费选

 择 、 厂商利益最大化 、 市场调节 、 产业布局 、 经济增长 、 减

 少失业等微观与宏观多个层次 、 多个方面具有可以借鉴

 的宝贵经验和理论成果 , 这些内容对于我国学者与经济

 学专业的学生而言,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借

 鉴对象 。

 西方经济学的巨大贡献最起码有以下三点 :第一 , 其构建了一套较为完备的理论体系 。

 分析个

 人和厂商利益最大化的有微观经济学 , 探究国家层面经

 济调控的有宏观经济学 , 研究区域布局和产业升级的有

 区域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 。

 在不同领域,西方经济学也

 展现出了其强大的应用能力 , 例如与农业结合形成农业

 经济学 , 与贸易结合形成了国际贸易学,与金融结合形

 成了货币银行学 , 其分支学科达到 20 多个 , 而且随着交

 叉学科的发展 , 其涵盖范围还在不断拓展 。

 第二 , 形成了

 较为科学的分析方法 , 以数学为重要工具 , 在实证研究

 的基础上 , 提出规范化解决路径 。

 在这一方面 , 统计学和

 数量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技术方法层面的核心学科 , 其

 以数理方法为基础 , 通过构建不同的经济学模型 , 搜集

 大量的数据 , 利用较为先进的数据处理软件 , 例如 R 软

 件 、 Eviews 软件 、 Stata 软件和 Matlab 软件等 , 对社会科学

 进行实证研究 。

 相对来说,其得到的结论也是比较科学

 合理的 , 并且基于实证结果 , 给出解决现实经济问题的

 具体策略和方法,其有效性也具有较强的保障 。

 第三 , 丰

 富的实践素材 、 长期的发展历史为西方经济学研究人类

 经济发展规律提供了大量经验案例 。

 在此方面,西方经

 济学与历史学 、 政治学进行了有效的衔接 , 探究制度的

 变迁 、 寻找最佳的经济社会组织形式是其重要工作 , 在

 这方面西方经济学也产生了大量的研究成果 。2 .

 去其糟粕在学习吸收西方经济学理论的精华部分时 , 也需要

 明确西方经济学宗旨还是一个维护资产阶级利益而服

 务的经济学 , 需要辩证 、 批判地 “ 去其糟粕 ” 。

 若从构建更

 为理想的经济学视角来看 , 西方经济学最起码存在以下

 缺点:第一 , 资产阶级的立场 , 如在西方经济之中对于剩

 余价值的产生是资产阶级的利润来源这一点含糊不清,

 也避而不谈甚至否定资产阶级剥削行为 。

 西方经济学在

 实用性和技术层面是有其优势的 , 但是在阶级分析层

 面 , 在探究人与人关系层面 , 它是有意识地进行逃避的 ,

 并且对资产阶级的经济社会组织形式进行了美化和维

 护 。

 第二 , 忽视收入分配问题 , 过于强调效率 , 从而加剧

 了西方国家内部阶层的极化对立 。

 西方经济学的核心出

 发点就是利益最大化 , 在追求利益的过程中 , 整个社会

 的马太效应非常明显 , 富者愈富 , 穷者愈穷 , 阶层固化也

 是多数西方国家的典型特征 。

 第三 , 个人主义的初始假

 设,使得西方国家个人至上思潮横行 。

 追求自身幸福是

 个人天生的权利 , 但是一旦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产生冲

 突时 , 尤其是遇到全体性危机时 , 个人至上主义就会对

 整个社会产生巨大伤害 ,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性事件

 中,个人主义的危害表现得尤为明显 。( 三 )

 最终目标:重新构建1 .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 、 观点和方法为指导 , 即以辩

 证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 , 不仅有助于

 我们科学地认识经济现象和经济规律 , 而且有利于我们

 形成对西方经济学的科学认知 。

 西方经济学是为资本主

 义服务的 , 虽然自诩为 “ 纯经济学 ” , 但是难掩其阶级立

 场和阶级性 。

 只有通过马克思主义的立场 、 观点和方法

 论来剖析它 , 才能清晰地看清其本质 , 不至于被表象所

 迷惑 。

 西方经济学为了解决现实中的复杂经济问题提出

 了许多假设 、 范畴以及原理 , 但是其阶级性决定了其难

 以直面问题的本质 , 对问题的分析和研究处于表面 、 流

 于形式 、 不够全面 。

 例如 , 其中的 “ 经济人 ” 假设 , 由于其

 价值取向的局限性显得有失偏颇 , 难掩其为资产阶级利

 益服务的本质 。

 各流派各执己见,导致相互之间产生矛

 盾 。

 用马克思主义立场 、 观点和方法来分析 , 可以拓宽我

 们认识各种经济学问题的视野 , 认识其本质 , 可以辩证

 地认识西方经济学理论 , 为我们科学地理解西方经济学

 提供了思想源泉 。2 .

 重视与中国经验相结合虽然西方经济学具有阶级性 , 但西方宏观经济学理

 论对我国依旧具有借鉴意义 , 只是在实际运用时 , 要分

 析其理论和政策是否与我国的实际情况相适应 。

 西方宏

 观经济学的核心管理理论是对需求进行管理 , 政府一方

 面通过影响个人的消费和投资 , 另一方面增加自身的投

 资力度 , 解决经济发展中的需求不足 , 实现对经济的调

 节 。

 我国在运用西方宏观经济学理论时 , 不仅需要通过

 货币政策 、 财政政策对需求进行调节 , 而且需要发挥我

 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调整收入分配关系 、 调整产业

 结构和产品结构以实现对供给的管理 , 实现对宏观经济

 的有效调控 。

 我国的宏观调控不仅仅要考虑经济发展 ,

 而且要以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为出发点 , 改善国计民

 生 , 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 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3 .

 集体价值导向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 , 集体主义是自然经济

 条件下个人实现自我的形式 , 而个人主义是商品经济条

 件下实现自我的形式 。

 传统社会主义国家之所以强调集

 体主义 , 主要的原因就是由于长期处于自然经济之中 ,•112 -

 2021

 年

 5

 月

 第

 5

 期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课程思政背景下高职声乐课堂中红色文化融入策略分析■ 阳颖 , 易德良( 湘中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 湖南邵阳 422000 )[ 摘要 ] 为进一步提升高职学生基本素养 , 为社会输出更多综合素质过硬的优秀人才 , 高职院校开始将课程思政理

 念融入到各科目之中 , 声乐课堂也不例外 。

 通过对课程思政背景基本情况的分析 , 对红色文化和声乐课堂之

 间的联系展开探讨 , 进而对红色文化融入高职声乐课堂中的方式方法展开深入性研究 , 期望能够为红色文

 化资源运用以及高职声乐课堂教学提供一些理论方面的参考 。[ 关键词 ] 红色文化 ; 思政教育 ; 声乐课堂;课程思政;红色歌曲冲图分类号 ] G711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673-0046 ( 2021

 )

 5-0113-03红色文化是极为重要的课程教学资源以及学生素

 养培养资源 , 将其融入到高职声乐课堂之中 , 能够在有

 效提高学生音乐能力的同时 , 达到切实提升学生思想政

 治素养的效果 , 应用价值较为明显 。

 为更好地展开红色

 文化运用 , 确保文化内涵与价值能够在声乐课堂中得到

 充分性体现 , 首先应对课程思政背景基本情况展开剖

 析 , 以便制定出更加优质的文化融入方案 。一 、 、 课程思政背景基本情况从某一角度而言 , 课程思政是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和

 大思政理念在教学中的直接体现 , 是借助 、 依托学校开

 设通识课程 、 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以及专业课程而展开的

 思政教育活动 , 或可以理解为是将思政教育融入到通识

 课以及专业课的教育活动教师通过对课程内德育因

 素与德育内涵的挖掘 , 做好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和显性思

 政教育有机融合,会对学生成长产生积极影响 。在课程思政背景下 , 教师需要对课程思政内涵展开

 深入性剖析,并以此为依据 , 展开工作方式以及教学体

 系建设 , 需要通过不断实践与总结 , 做好课堂教学以及

 思...

篇七:课程思政融入西方经济学教学初探

课堂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lassroom80摘 要:西方经济学课程融入思政元素是当前高校进行教学改革的新要求。在对西方经济学课程融入思政元素进行了理性审视的基础上,发现思政元素能够提高西方经济学课程效果,但是也存在西方经济理论占据课堂太久,理念缺乏创新,思政难以融入等问题。因此,在实践路径上,西方经济学课程融入思政元素应从明方向、立思想、订教材、授内容、探方法、评结果六个方面努力。关键词:西方经济学;思政元素;实现路径西方经济学作为高校理论经济学基础课程之一,已在中国得到了广泛传播,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并一度成为了“主流经济学”。西方经济学作为西方国家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解释资本主义经济活动和经济行为等方面具有鲜明的科学性。伴随“西学东进”的发展浪潮,西方经济学已成为国内高校经管专业必修基础课程。相关学者也更多关注西方经济学理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的价值和作用,而忽略了其潜在的价值偏差,尤其是潜藏的意识形态风险,是完全不符合当今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十九大报告指出,当前意识形态领域异常严峻,需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主动权,尤其是注意区分政治问题、思想问题、学术问题等相关问题,坚决拒绝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2019年3月18日,在思想政治理论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了思想政治理论的重要性,认为落实立德树人是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根本任务,要充分挖掘出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1] 。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充分发挥专业课堂的育人主阵地,着力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专业课程的全过程及主渠道之中。在此背景下,本文以西方经济学为例,从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的现实情况出发,探讨西方经济学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实现路径设计,希望能够真正培养出“经世济公、至善至诚”的人才。一、融入意义:思政元素能够提升西方经济学课程效果充分挖掘《西方经济学》课程中所蕴含的深层次思政元素,并将思政元素融合到西方经济学课程的教学中,可以有效提升其专业课程的效果。1.树立了正确的“三观”意识。

 “三观” (即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决定了人生的“三度” (即高度、宽度和深度)。在西方经济学的教科研中,应根据授课内容和学生所需,达成其中的契合点,逐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意识。已经接受过西方经济学的受阅者知晓其基本假设不外乎是“经济人”假设,认为经济活动的参与者是利己的,以个人最大利益为目标,这其实是资本主义私有制在意识形态的体现。但是在教学中,要时刻注意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个人和集体之间的社会关系,避免陷入“个人主义”,关于这一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是完全不同的。此外,还应结合宏观经济学中的相关知识,对学生进行适度的友爱教育和敬业教育,提高学生对于劳动就业的认识;并结合政策导向部分,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一定程度的爱国教育和平等教育,等等。可见,在思政元素不断融入西方经济学课程的情况下,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意识,有助于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2.增强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感。西方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市场经济,分别从理论和实践方面着力证实其是最有效率的经济活动形式和资源配置方式,核心观点主要有稀缺性假定和资源优化配置、市场主体的经济利益属性和能动性、市场机制的优势和内在机理、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借鉴西方经济学中市场经济思想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将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与市场经济的资源优化配置统一起来,形成了具有典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相比前者在很多领域分别从理论和实践方面进行了尝试探索,并取得了重大突破,实现了对西方经济学中市场经济理论的超越。此外,中国在产权理论、政府规制和干预理论、经济增长与发展理论、生产要素分配理论、国际经济学理论等内容上一方面吸收西方经济学的普适性理论和方法,另一方面以敏锐的“中国问题意识”,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着重研究改革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形成了具有中国智慧、中国立场、中国价值的科学发展观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尤其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大实施,使得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四个自信”(即理论自信、道路自信、文化自信、制度自信),增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感。二、融入现实:思政元素未能有效融入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西方经济学课程融入思政元素是新时代高校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立德树人的重要举措。作为高校经管学院的基础专业课程,西方经济学已全面铺开,各民族学生均实现了覆盖。但是,西方经济学课堂中西方经济学理论仍占据主导地位,西方经济学的理念和内容没能充分融入思政元素等现象。这些现象一方面不利于学生自身的健康成长;另一方面也不利于社会经济的稳定持续发展,所以在西方经济学课程中对于如何融入思政元素也变得迫在眉睫。1.西方经济理论,占据课堂太久。目前,高校课堂上所使用的经济学教材以及学术规范,遵循的还是“西方标准”,曾一度出现“西风可劲吹”的现象,部分人更是认为西方经济学是自成体系的理论,主张在课堂上应“原滋原味”进行学习,完全不顾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局限与意识形态偏见。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假设前提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环境是截然不同,如果不加辨别,完全照单全收,就会出现价值偏差问题,这不仅会损害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也无法促进社会经济的和谐健康发展。虽然,在课堂上学习西方经济学,但是西方经济学不具有普适性,我们应当在其基础上进行学习和借鉴,逐渐引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经济学理论,对其进行深度融合,让其为建设中国西方经济学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实现路径研究曹冲(新疆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830012)

 思政课堂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lassroom81特色社会主义服务 [3] 。2.理念缺乏创新,思政难以融入。西方经济学的教学目的,不仅要传授给学生专业知识,还要挖掘西方经济学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时刻要将立德树人置于西方经济学的课程中,进而实现“成人成才”的目标。西方经济学不仅具有科学属性,还具有阶级属性,本质上是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的经济学 [4]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中的人与物的关系,而不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研究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认为其是超越阶级和超越历史的科学,始终宣扬和论证资本主义制度的永恒性,显示出明显的阶级属性和意识形态倾向。很显然,在已编撰的西方经济学教材中,在理念上仍保留了西方经济学的理论知识,而对道德品质、职业素养、社会价值观等思政元素倾向较为轻视。因此,在对西方经济学课程进行教学时,高校应不断更新理念,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再到考核评价等环节都应充分挖掘思政元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的观点、立场和方法去分析西方经济学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因素,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获得感。三、融入路径:思政元素全方位、多渠道融入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1.明方向:明确目标要求,实现“经世济公、至善至诚”。在新时代,高校应当顺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变化和要求,做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对于西方经济学专业的人才不仅要培养理论功底扎实、了解经济发展规律、掌握经济分析方法、熟悉经管实践经验、具备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的高素质人才,还要培养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深厚的爱国情怀、宽厚的仁爱之心等方面的人才。因此,高校应当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发展的论述为指南,解决好“谁来培养”、 “怎样培养”、 “如何实现长效培养”这个根本性问题。2.立思想:打好思想基础,注重价值引领。西方经济学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前提主要在于价值观的引领。所以,要想做好高校经管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与时俱进”这个关键要素少不了。如何把学生的需求和课程教学结合起来,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表达思想和理论是亟需进行破解的难题。所以,高校应充分利用已有的教育资源和地方特色优势,以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政治工作为抓手,把思政元素融入到西方经济学课程教育的全过程,进而形成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订教材:征订学习教材,奠定思政基础。西方经济学教材是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的重要教材之一,集学术、思想和政治为一体。该教材的使用直接关系到受阅者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2004年4月,中共中央通过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编写了涵盖哲学、政治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反映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的教材体系。2012年,西方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正式出版,简称“马工程” 《西方经济学》教材,在多所高校推广使用。

 “马工程”教材《西方经济学》与已往的《西方经济学》教材相比,它主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传统西方经济学理论体系进行正确辨析,凸显了西方经济学在中国发展的理论特色。为此,在教学中应统一选用“马工程” 《西方经济学》作为师生学习的教材。4.授内容:挖掘教学知识,内化思政于心。课程思政的目的就是要挖掘出各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各种思政教育资源,进而形成全面的思政教育体系,实现思政教育目标与学生诉求一致性。西方经济学作为高校经管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也承担着一定的“思政教育”任务,但是结果仍是差强人意。目前,亟需在授课内容方面进行优化。高校教师应该在改变传统教学理念和选定合适教材的基础上,优化西方经济学的教学内容。比如,在课堂上可以采取“讲述+评析”的授课模式、增加思政教学案例、情景模拟教学、启发式教学等相关内容,一方面使得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西方经济学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统一。5.探方法:创新教学方法,落实思政元素。课程思政元素不能仅仅局限在课堂上,还要扩展到课前与课后,这就需要不断创新教学载体。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借助“互联网+”的功能,对课堂进行优化,从单一的线下教学,延伸到线上的精准教学。一是利用相关图片展示中国经济发展的思政元素,通过动起来或活起来的图片,可以让学生既能掌握已有的原理知识,也能明白中国经济的发展如何在已有理论基础上进行的突破,更能培养学生认真学习、不断探索、严谨工作的良好风气。二是在西方经济学课堂上补充相关的视频资料,多维度调动学生的情趣和积极性,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课程中来,启发学生由被动学转变成主动学,那么课堂的教学效果也会很好。除此之外,课堂教学中,还可以增加课堂提问、课堂演讲等环节,让思政元素充分贯穿于课前、课中和课后。6.评结果:改革评价机制,提升思政水准。对于西方经济学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效果评价是高校老师所面临的一个比较现实的问题。无论如何,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元素的评价始终是以学生的德育为标准。那么,西方经济学课程的传统评价方式应该得以改变,新的考核标准和评价指标体系需要重新设计,这不仅可以检测学生对于专业课程的学习掌握程度,还可以检测学生对于专业课程融入思政因素的满意度和道德水准的提升度 [5] 。在期中和期末考试上,可以适当尝试增加考勤、课堂提问、课堂互动、课堂测验、讲演或者小论文等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转变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死记硬背,转为追求自身能力的提高和素养的提升。四、结语高等院校教育的目标是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且具有创新意识和勇于拼搏精神的人才。在西方经济学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是新时代的要求,是提升课堂效果的要求,更是进行课程思政实践、实现立德树人功能的根本要求,这一方面可以使得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其理论思想,运用所学的经济分析方法解决现实经济中的现象和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得学生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三观”意识,不断提升自己的德育修养,真正实现“经世济民”。【参考文献】[1]习近平. 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1).[2]韩保江,张慧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对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借鉴与超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论述[J].管理世界,2017(07):1-16.[3]王万光.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问题初探——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中的价值观导向问题及其课程思政教学设计[J].大学教育,2019(08):138-140.[4]《西方经济学》编写组.西方经济学(上·下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2.[5]陈 新 岗,张 秀 娈.经 济 学 专 业“ 课 程 思 政 ”建 设 的 实现 路 径 研 究:以《 经 济 史 》为 例[J].思 想 政 治 课 研究,2019(06):96-102.

篇八:课程思政融入西方经济学教学初探

稿时间]2018-11-19[基金项目]本论文得到了上海杉达学院校级教学改革重点课题《构建以基础理论为核心的管院学科平台课程教学体系研究》的研究资助。[作者简介]王万光(1964-),男,天津人,副教授,主要担任西方经济学、房地产经济与金融等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研究方向:经济学说史、金融史。2019 年 8 月August,2019 University Education[摘 要]西方经济学是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为资本主义制度进行辩护、宣扬其合理性合法性而诞生并不断被完善的经济理论体系。经过多年的实践总结,我国对西方经济学理论有了更加科学和全面的认识,认为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可以在批判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和借鉴。然而,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的照本宣科,将对在校生的价值观形成产生影响。课题组对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价值偏差的几个重点问题进行了梳理分析,并提出了矫正偏差的方法以及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的方案设想。[关键词]西方经济学;价值偏差;矫正;课程思政[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9)08-0138-03一、问题的提出西方经济学是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制度的建立和历史发展变化的过程中,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为资本主义制度进行辩护、宣扬其合理性合法性而诞生并不断被完善的经济理论体系,是西方经济学家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特别是资产阶级的基本要求和观念在理论上的总结和概括 [1] 。伴随着“西学东进”的历史发展浪潮,近代以后被引进中国的西方经济学现已成为我国高等院校经管类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今天,我国对西方经济学理论有了更加科学和全面的认识,认为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可以在批判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和借鉴,让其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服务。然而,一部分人以西方经济学是自成体系的理论为借口,主张在教学中要“原汁原味”地讲授。由于低学年学生价值观尚处在形成过程之中,一旦教育引导不当,就会出现价值偏差问题。为此,本文首先就西方经济学教学过程中容易误导学生出现价值偏差的几个主要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和探讨,并提出矫正这些价值偏差的方法,最后提出开展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的一些方案设想。二、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的价值偏差及其矫正( 一)

 )

 必须正确认识西方经济学的学科性质西方经济学具有一定的科学属性,表现在西方经济学在说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时积累了若干具有实际意义的经验和理论成果,这对于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西方经济学又具有特定的阶级属性,集中表现在其本质上是为资产阶级利益辩护和服务的经济学 [1] 。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西方经济学以资源的稀缺性为起点讨论资源配置和财富分配问题,是把生产中人与物的关系 — —而不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作为研究对象,完全撇开了生产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而把经济学作为一门“超阶级” “超历史”的科学。西方经济学将研究对象界定为稀缺资源的配置和利用,否认资源配置方式与生产方式的内在联系,只讨论超越具体生产方式的抽象的一般的资源配置方式,论证和宣扬资本主义制度的永恒性,这就是在为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利益进行辩护,显示出了强烈的阶级属性和意识形态倾向性 [1] 。鉴于西方经济学特殊的学科性质,就要求任课教师在教学伊始首先向学生明确,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认识西方经济学的学科属性。( 二)

 )

 方法论个人主义和树立正确价值观之间的关系方法论个人主义是西方经济学分析和解决经济问题的出发点,是整个西方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基石。基于方法论个人主义,西方经济学认为经济机制、国民财富等都是个人追求私利的产物,个人利益的加总就构成了社会的共同利益 [1] 。方法论个人主义在西方经济学的运用主要体现在“经济人”假设等基本假设之上。在亚当·斯密提出的“看不见的手”的市场机制作用下, “经济人”个体对其自身利益的追逐通过交换最终会导致社会利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问题初探— —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中的价值观导向问题及其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王万光(上海杉达学院管理学院,上海 201209)138万方数据

 University Education益的实现 [1] 。教师在教学中就“经济人”假设进行讲解时,必须明确其产生的背景和应用的前提条件。

 “看不见的手”理论试图说明,经济自由是追求私利的“经济人”可以实现其自利目标的必要条件,同时,其追求私利的活动是与增进全社会利益的社会目标相一致的,私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实现了统一。如果不对该假设进行评析的话,就会让学生觉得市场经济社会个体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天经地义、合乎情理,让他们错误地认为“人都是利己的、生产者都是唯利是图的”。教师要通过马克思主义价值观进行客观剖析,让学生理解“人性假设和人性判断”之间的区别,让他们知晓,不能将西方经济学前提假设中的“利己自私”作为现实生活中为人处世的信条,和谐社会的构建更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利他奉公”行为。( 三)

 )

 资源配置的效率性与社会公平问题西方经济学研究的是稀缺资源的配置问题。微观经济学更是强调,市场机制是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最佳途径。然而,在通过市场机制追求资源配置的效率时,社会财富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未必同时实现公平分配状态。必须明确,如果说效率是一个经济学范畴的话,公平则可以认为是一个政治范畴。即使全体社会在资源配置上实现了帕累托效率,但市场调节却依然造成了规范经济学视角下的“不公平”问题,社会成员中存在着“富裕中的贫困”。虽然传统的西方经济学自由主义理论在效率和公平关系的问题上强调“效率优先论”,但西方经济学在发展过程中也逐步认识到有效率的配置并不一定是公平的,社会在某种程度上必须依赖于政府通过税收、转移支付制度等手段把收入和产品在社会成员之间进行再分配,以实现公平目标 [1] 。而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建设高水平的社会福利制度、致力于缩小贫富差距的同时,也使某些社会成员丧失了勤奋工作的动力,滋生出养“懒汉”等社会怪相。因此,效率和公平问题需要在特定的社会制度下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认真研究和思考两者之间的关系。( 四)

 )

 失业和就业保障之间的关系失业是宏观经济学重点研究的问题之一。在失业问题上,古典乃至新古典经济学家否认该问题的存在,其以“萨伊定律”为核心的失业理论认为,即使社会存在失业现象,那也只是摩擦性和自愿性失业,是生产过程中局部的、暂时的失调 [1] 。但事实证明,古典经济学的就业理论存在着根本性的谬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一旦出现萧条,失业问题就会显现。凯恩斯就承认,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失业的必然性,失业不单单是“摩擦性”和“自愿性”的,还存在着“非自愿”失业现象,有效需求不足导致的社会总需求萎缩是非自愿失业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1] 。值得注意的是,西方经济学家在对失业问题进行分析时都习惯使用自然失业率这个“比较含混而又带有一定意识形态色彩的名词”。他们“把社会造成的事实看作自然而形成的后果,其目的不外乎是说:这一后果是自然规律所导致的,从而,这一后果的正确性不容置疑。当这一结果存在时,即使存在着摩擦性失业和自愿失业,那也与社会制度无关。因为前者是不可避免的自然形成的事实,而后者也源于自然的原因”。美国经济学家约翰·威克斯也指出:

 “把这种失业率称为‘自然的’并把它和充分就业联系在一起是宣传,是理论为意识形态服务。”[2]为避免由于失业给社会成员造成伤害,进而威胁到社会的安定,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致力于就业保障体系建设,其成果值得我国借鉴。但要让学生懂得,诸如就业保障制度机制下的“懒汉”行为并非“经济人”在“利己”假设条件下做出的“理性”选择,我们要以社会主义荣辱观看待自己的劳动,让劳动力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和价值。三、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的具体实施设想与方案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讲话中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近年来,上海围绕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从“政治认同、国家意识、文化自信、公民人格”的顶层德育内容体系出发,提出了全方位、立体化育人的教育教学理念,实现从“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创造性转化 [3] 。课程思政的根本目标是传播弘扬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关键环节在于聚焦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其核心支撑是促进教书与育人相统一 [4] 。要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贯穿于教学和研究的全过程,把价值观培育和塑造融入所有课程,让所有课程都上出“思政味道”,突出育人价值。课程思政离开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就是“无源之水”,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为引领,让马克思主义在专业学科中“发声”、教材中“现形”、论坛上“亮剑”[5] 。课程思政的基础在课程,重点在思政,关键在教师。专业课程要充分挖掘自身特色和优势,提炼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文化基因和价值范式,将其转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生动化的有效教学载体,在“润物细无声”的知识学习中融入理想信念层面的精神指引 [6] 。关于西方经济学的课程思政建设,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

 )

 树立正确的教学工作指导思想围绕在正确的价值引领下进行知识传授的课程目标,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首先要注重强调正确的价值引领作用。专业教师要自觉将“教书”和“育人”相结合,将“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相结合。作为课堂教学第一责任人的教师要坚持“课堂讲授守纪律、公开言论守规矩”,担好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促使学生真正“亲其师,信其道”,实现教育与教学的有机统一 [6] 。( 二)

 )

 制订具体实施方案教学活动是立德树人的主战场,要抓好课前准备、课上学习、课后复习这三个环节。在现阶段,要结合以下方法开展教学实践活动。139万方数据

 1.教材选定教材不仅仅是专业知识的集合,西方经济学教材更是集政治性、思想性与学术性为一体,直接关系到每位教材使用者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2004年4月中央正式启动的“马工程”重要建设目标之一就是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编写充分反映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涵盖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各专业学科体系的教材体系。“马工程”教材《西方经济学》于2011年编写完成,它打破了传统西方经济学教材的编写框架,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观点出发,对西方经济学的知识内容进行了评述分析,这有助于教材的使用者对西方经济学理论体系做出正确的辨析。我院在学院平台课程建设过程中首先强调要在教学中旗帜鲜明地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来指导教学工作的开展,为此在教学中统一选用了“马工程” 《西方经济学》作为学习教材。2.课堂教学讲授环节由于西方经济学学习过程中存在着价值导向的问题,同时,针对学习对象都是低年级学生的情况,为了把传授专业知识和价值观引领塑造进行有机的结合,课堂讲授环节应采取“讲述+评析”的授课模式。在“讲述”之后,着重进行以树立正确价值观为宗旨的“评析”教学环节,目的是在点明西方经济学理论方法合理性的同时,重点指出其庸俗的本质,避免对学生价值观形成产生误导。3.教学方法西方经济学的教学活动不同于学术研究。教学活动是将前人逻辑化、体系化了的观点、方法和思想进行传授。所以,西方经济学的教学不但不能回避价值观问题,更要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利己主义批判当作目的之一 [7] 。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需要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深度发掘和探讨,在“讲述+评析”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融入启发式教学、互动式教学、案例讨论式教学等模式,以吸引同学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使自己成为以“学会”为目的、寻找已知世界现成答案者的“考生”转变成为“会学”的、探索未知世界的“学生”[8] 。此外,为实现专业课与思政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应在教学中构建思政课与专业课之间的学科间合作机制。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西方经济学任课教师要和思政理论课的任课教师就相关教学内容进行沟通,做好衔接工作,要在价值观教育引导问题上保持步调一致。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专业课和思政理论课可以通过联合举办共同主题的专业讲座等形式进一步加强对学生价值观的引导。4.考核评价和专业课考核评价不同,对价值观的考核还无法仅仅通过考试成绩的高低来进行评价。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是多方面复杂因素的综合效应,不能以考试成绩的高低来做出简单的结论性评价 [9] 。可以尝试通过课后作业的小论文、课程报告、讲演、辩论会等形式给予一定的评价,训练学生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四、结语总之,在西方经济学教学过程中,首先必须正确认识西方经济学的科学属性和阶级属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西方经济学理论指导实践的成果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服务。在教学活动中要以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为引导开展教学活动,在学习西方经济学知识的同时对学生的价值观进行正确引导,增强学生的价值判断能力、价值选择能力和价值塑造能力,真正实现西方经济学专业课程“教书育人”的目标。[ 注 释 ][1] 鉴于上海杉达学院管理学院西方经济学平台课程教学中选用的教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西方经济学》(上下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如无特殊需要,本文中有...

篇九:课程思政融入西方经济学教学初探

贸 教 育现代商贸工业2021 年第 24 期150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东省2020年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项目(国际经济与贸易)( 20201112 )阶段性研究成果。作者简介:马超平( 1981- ),男,汉族,广东梅州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区域经济、技术经济。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马超平(广州工商学院,广东 广州510850 )摘   要:在西方经济学教学过程中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进程,是构建大思政格局、落实“三全育人”理念的必要路径。本文对西方经济学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作出分析与论述,并对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路径以及保障机制进行了研究与探讨,以其能够有效提升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工作成效。关键词: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改革路径中图分类号:

 G4      文献标识码:A      doi :

 10.19311 / j.cnki.1672 - 3198.2021.24.071   推进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进程,能够促使思政育人工作渗透到西方经济学课程当中。这不仅有利于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发展,而且也能够在贯彻“三全育人”理念过程中避免产生“孤岛效应”,从而为大思政格局的构建提供助力。由此可见,对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路径作出探索,具有不容忽视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1  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西方经济学在高等教育课程体系中的引进,能够促使师生在对西方经济学所承载的理论进行批判的基础上挖掘西方经济学所具有的借鉴价值。在教学实践中,如果仅重视借鉴而忽略批判,则容易导致教学过程产生价值偏差,并对学生所具有的价值取向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在西方经济学教学实践中,需要引导学生对西方经济学所具有的学科性质作出正确的认知,并通过在西方经济学教学过程中贯彻课程思政育人理念,有效避免西方经济学教学实践中容易产生的价值偏差现象。具体而言,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重视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对于西方经济学教学工作发展而言具有重要意义。首先,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能够促使学生对西方经济学所具有的学科本质作出全面认知。西方经济学具有为资产阶级利益进行辩护与服务的属性,虽然这一学科中所承载的理论成果、实践经验等,对于社会主义市场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但是在对这一学科及其内容进行认知的过程中,有必要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所具有的理论以及方法论的开展辩证分析,这既是促使学生对西方经济学教学内容作出深入认知的重要基础,也是避免西方经济学教学过程产生价值偏差的重要保障。其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能够有效拓展西方经济学课程所具有的育人功能。通过推进西方经济学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实现深度结合,能够促使西方经济学课程在提升学生思政素养方面呈现出更高的价值,同时对于高校推进“三全育人”发展进程具有重要意义。在此过程中,西方经济学课程所具有的内容能够得到进一步的丰富,所具有的育人价值也能够得到更为深入的挖掘,而这一课程与思政教育体系之间的配合,则能够促使思政教育工作呈现出更大的力度,从而促使思政教育工作成效得以有效提升。由此可见,在西方经济学教育实践中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有利于西方经济学课程建设工作的持续发展,也有利于促使西方经济学课程更好地满足现在社会发展对高校育人工作所提出的要求,推动西方经济学课程展现出与时俱进的特征。2  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路径2.1  完善西方经济学教学内容推进思政教育内容向西方经济学教学内容体系渗透,是在西方经济学教学实践中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步骤,同时也是促使西方经济学教学工作能够体现出较高思政教育价值的关键。从宏观角度看,西方经济学教学内容完善工作的开展需要基于学生所具有的学习需求以及时代发展对西方经济学课程、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所提出的要求。其中,基于学生学习需求开展西方经济学教学内容完善工作,是确保学生对西方经济学中思政教育元素产生学习兴趣的有效路径。为此,在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工作中,需要重视对学生所具有的学习需求以及学生对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所具有的期待等作出调查与了解,并以此为依据推进西方经济学中出现的思政教育元素呈现出贴近性的特征,从而确保西方经济学教学内容展现出更强的吸引力并充分展现出应有的思政教育价值;基于时代发展对西方经济学课程、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所提出的要求来开展教学内容完善工作,能够促使西方经济学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过程中所呈现出的思政教育元素能够承载最新的思政教育理论,推进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能够紧随社会发展,这对于提升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成效以及育人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从微观角度看,要重视将思政教育内容渗透到西方经济学课程各个知识点当中。如在供需理论以及均衡价格理论教学中,将西方经济学与我国市场经济进行比较,引导学生认识到我国市场经济遵循的以人为本原则,促使学生认识到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所取得的重大成就以及为社会民生所带来的改变,从而树立制度自信;在消费者行为教学工作中,引导学生避免在日常生活与消费中产生盲目消费与盲目攀比倾向,促

 现代商贸工业2021 年第 24 期151    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在生产者行为理论教学中,以此为契机开展诚信教育,生态教育等,重点讲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科学论断,促使学生正确处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之间的关系;在宏观经济变量教学中,利用名义 GDP与实际 GDP知识点,融入马克思主义哲学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在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教学中,在 LM 模型中融入大国崛起与金融的关系:“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在宏观经济运行教学中,在通货膨胀、马克思货币需求方程式与费雪方程式等知识中融入国家保障物价平稳运行的措施;在宏观经济调控教学中,讲解利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进行宏观调控,融入我国宏观调控的六大新思路,谱写宏观调控“三重奏”;在经济增长理论教学中,通过介绍我国经济发展状况与发展趋势,把握经济新常态“大逻辑”,对社会主义制度所具有的优越性进行呈现;在开放经济模型教学中,讲述改革开放40多年的巨大成就厚植四个自信。总之,教学工作者需要强化课程思政意识,在日常细微之处渗透思政教育,从而有效提升课程思政建设水平。2.2  创新西方经济学教学形式在西方经济学教学实践中,多元化的教学形式对于提升教学成效、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进程具有重要意义。在此过程中,需夯实理论教学与课堂教学在“课程思政”课程改革创新工作中的主阵地作用,并依托社会实践活动以及网络平台等推进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工作,使“课程思政”覆盖范围得以有效延伸。从依托理论教学与课堂教学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实践来看,需重视依托现代化的教育理论以及教育工具开展教学活动。如为了更好地推进思政教育元素与西方经济学教学内容实现紧密融合,要依托探究式教学法、小组合作式教学法等方式引导学生更为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西方经济学思政教育元素挖掘与理解过程当中。与此同时,不仅需要重视在西方经济学教学实践中引入多媒体、微课、慕课等教育工具与教育手段,而且需要在使用这些教育工具与教育手段的基础上,推进西方经济学教学模式得以有效创新。如通过发挥微课、慕课等教学手段所具有的优势,构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促使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能够与现代化的教育理论、现代化的教育技术实现有效结合,进而提升其建设成效。从依托社会实践活动推荐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策略来看,重视开发实践课程以及重视为学生提供实践学习平台,有效促使学生对自身所掌握的西方经济学内容以及思政教育内容等进行深化,同时也有利于教学工作者在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工作中逐渐构建起由专业理论课、专业实践课以及通识课程共同构成的课程体系,从而全方位地推进学生对西方经济学教学内容以及思政教学内容深入掌握。由此可见,教学工作者有必要重视组织形式多元化的社会实践活动,从而推进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成效的提升。如在学生实习阶段,要求学生在自身工作岗位中践行自身所掌握的思政教育内容,确保学生能够展现出较高的职业素养,从而彰显出课程思政建设对于提升学生择业能力、就业能力所具有的重要意义。从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向网络平台的拓展来看,依托网络平台推进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策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常态化的网络教学以及建立在师生沟通基础之上的隐性教育。其中,常态化的网络教学要求学校能够为线上教学工作提供平台保障与基础设施保障,同时引导教学工作者重视实现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紧密结合,从而促使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能够突破时间、空间等多种因素所带来的限制,进而谋求更好的课程思政建设效果;建立在师生沟通基础上的隐性教育,则要依托微博、微信等即时交互平台与学生开展平等的沟通与交流,在学生日常生活中引导学生挖掘专业课程中所隐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在对学生进行熏陶与感染的过程中促使学生能够对这些思政教育元素产生高度认同并积极践行。2.3  提升教学工作者育人能力西方经济学教学工作者是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主体,因此,西方经济学教学工作者不仅需要具有较高的课程思政建设意识,而且需要具备较高的课程思政建设能力,只有如此,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工作才能够得以有序有效的开展。在此过程中,学校所构建的培训体系以及教师所开展的自主提升同等重要。从学校培训体系的构建来看,以提升西方经济学教学工作者课程思政建设水平为出发点,对培训体系进行优化,是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工作提供师资保障的重要路径。在此方面,学校需要围绕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强化宣传,以知识讲座等方式深化西方经济学教学工作者对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所具有的认知,促使其认识到课程思政建设对于提升育人水平以及西方经济学课程建设成效所具有的重要意义,从而为西方经济学教学工作者课程思政建设意识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础。与此同时,学校需要对培训形式以及培训内容进行完善,在提升培训工作吸引力的基础上,确保教学工作者能够掌握最新的课程思政教育理论。当然,学校还需要对行为约束机制进行完善,如通过构建考核机制来了解培训工作成效,确保教学工作者能够积极参与培训工作,进而促使培训体系彰显出应有价值。从教师自主提升体系的构建来看,一方面,学校有必要围绕西方经济学课程,引导教学工作者针对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开展校内外经验交流,并通过引导构建精品课程,为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提供范本,同时也促使其积极投入课程思政理论学习以及相应教学能力的提升过程中;另一方面,学校有必要引导西方经济学教学工作者共建专业发展共同体,通过明确专业发展共同体所具有的共同愿景,为专业发展共同体提供自主提升平台等方式,促使其能够在明确个人教学能力发展目标的基础上,找准自身专业发展方向,提升自身课程思政建设水平,为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成效的提升提供保障。3  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保障机制首先,在推进西方经济学思政建设教学改革的过程中,需要重视对动力机制进行完善。确保西方经济学教学工作者具有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意识,是提升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成效的重要基础,在此过程中,学校需要重视构建动力机制,有效激发教学工作者开

 商 贸 教 育现代商贸工业2021 年第 24 期152      基金项目:

 2020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中职德育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以苍梧中专为例”( GXZZJG2020B024 )。展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实践的积极性。事实上,教育改革本身就能够发挥出一定的动力牵引作用,为此,学校需要重视引导西方经济学教学工作者认识到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并通过明确教学改革要求,引导其深度参与到教学改革过程当中。在此基础之上,学校还需要重视构建完善的激励机制,通过物质激励、精神激励等多元化的手段,引导西方经济学教学工作者积极探索课程思政建设策略,促使其能够在教学改革中始终保持较高的积极性,从而为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工作提供意识保障。其次,在推进西方经济学思政建设教学改革的过程中,需要重视对监督机制进行完善。对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过程进行有效监督,是确保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方案得以有效落地以及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目标得以有效实现的重要保障,为此,在推进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过程中,学校需要重视充分发挥党委在宏观领导、责任落实以及过程监督中所具有的作用。与此同时,教务部门需要围绕西方经济学所具有的学科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课程思政建设方案,探索西方经济学教学内容与思想政治教学内容深度融合路径,推进课程思政教学工作得以规范化的开展。另外,学校需要重视推进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监督形式的多元化发展,如在听课、听汇报等常规监督手段开展监督实践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互联网、大数据在课程思政建设监督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促使监督机制得以与时俱进的发展。最后,在推进西方经济学思政建设教学改革的过程中,需要重视对反馈机制进行完善。重视对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成效进行评估,不仅能够了解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发展状况,而且能够引导西方经济学教学工作者认识到自身在思政建设教学改革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从而有针对性的明确课程思政建设工作优化方向、制定课程思政建设方案。由此可见,在推进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过程中,学校需要重视使用行之有...

篇十:课程思政融入西方经济学教学初探

育 观 察JIAOYU GUANCHA2021 年 10 月第 10 卷 第 37 期基于课程思政的西方经济学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实施陈文静(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河南郑州,451191)[摘 要]在课程思政基本概念和内涵的基础上,高校应以教学设计理论为指导,探索构建“混合式教学 + 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模式,选择西方经济学课程进行实践探索,开展课程思政融入混合式教学的教学实践,对教学设计进行修改和完善,优化混合式教学模式,打造西方经济学一流课程。[关键词]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混合式课程[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3712(2021)37-0042-03根据 2020 年 6 月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结合当前西方经济学混合式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本文提出课程思政融入西方经济学混合式教学的“一体三融”举措,全面优化西方经济学混合式教学过程,改革混合式教学模式,并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检验和实施。一、教学设计(一)基本思路当下,高校混合式课程教学改革成为必然,很多高校的大多数课程都进行了混合式课程建设,然而,如何有效地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混合式教学模式中,已成为目前研究的重点。本研究运用“一体三融”的课程思政融入西方经济学混合式教学的方法,对混合式教学全过程进行全面的变革和调整,更好地优化“线上 + 线下”混合式教学,打造一流课程,为课程建设提供范本,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具体思路如图 1 所示。图 1“一体三融”举措的内容“一体”是指构建科学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包括重设育人目标,深挖思政元素,科学合理地拓展课程的广度、深度,提升课程的温度。“三融”指的是通过将课程思政融入混合式教学资源建设、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之中,在优化混合式教学的设计基础上,增加课程的知识性、人文性,提升课程引领性、时代性和开放性,即将课程思政教学体系融入混合式教学设计的路径探索。[1](二)教学方法“一体”是“一体三融”举措的基础。课程思政则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2]首先,要针对西方经济学课程重设课程目标,使学生成为专业基础扎实、综合素质高、充满正能量、富有人文情怀,满足国家、地方经济建设和发展的需求的人才。其次,要深挖思政元素,专业教师不仅要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还要学会深挖知识点本身包含的价值观、人文元素等。“三融”的具体要求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融入混合式教学资源建设。将课程思政融入西方经济学混合式教学的教学大纲、讲稿、教学设计(细化到每个小单元)、案例库资源的建设。第二,融入混合式教学过程。混合式教学分为线上和线下两大模块,线上线下应该各有侧重地融入课程思政元素。一般来说,线上部分会侧重知识的训 练,而 线 下 部 分 侧 重 能 力 训 练。以 基 于BOPPPS 教学法的混合式教学为例,BOPPPS 有效教学法包含六大教学结构,分别是暖场导入、教学目标、学习目标、课前测、学生参与式学习、课后测和小结,本研究将运用 BOPPPS 的混合式教学法对思政· 2 4 ·[收稿日期]2021-07-18[基金项目]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 2018 年专业核心课程建设(达院字【2017】295 号)。[作者简介]陈文静,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副教授。DOI:10.16070/j.cnki.cn45-1388/g4s.2021.37.013

 元素的融入进行设计,具体到教学活动、教学内容、教学时间、配套资源等方面。[3]第三,融入混合式教学方法。混合式教学中运用到的教学方法有很多,例如,研究式学习、项目式学习、翻转课堂等,本研究将进一步探讨课程思政在这些具体方法中的融入问题。本研究将针对西方经济学课程进行实践探索,将“一体三融”举措运用到经济学专业教育课程的实践中,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检验,并通过调查问卷、教学质量评价、教学效果、学生反馈、立德树人效果等方面做出调查和数据反馈。二、教学实施作为经管专业的基础必修课,西方经济学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基本的微观经济学模型与理论,培养学生利用经济学理论模型解读现实经济现象的能力,在知识学习与能力提升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课程思政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西方经济学课程包含抽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大一新生初次接触经济学,很难马上理解并掌握这些专业知识。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西方经济学课程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单一的课堂讲授,教师作为“主角”向学生进行“单向输出”,学生作为“配角”被动听课,导致学生的接受效果较差,缺乏主动意识,严重影响教学效果。针对这种现象,西方经济学课程应采用“线上 + 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重点就是要转化教师“单向输出”教学为师生“双向互动”合作探究。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话题讨论、成果展示等课堂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根据西方经济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学生特点,我们设计了“线上 + 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本着以学生为中心、以结果为导向、反向设计、正向实施、过程评价、持续改进的理念,重点阐释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学生初步分析经济问题,解释经济现象,为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通过思政元素的设计,对学生进行价值引领。课程教学内容从课前、课中、课后进行组织实施。课前环节,教师使用网络教学平台发布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视频、课件、案例、测试等学习资源,并在相关讨论区域进行问题反馈;课中环节,学生对课前学习效果进行反馈,教师对重难点以及学生未掌握的知识点进行深入讲解,通过互动、讨论、翻转课堂等形式提升学生积极性,同时,进行适当的学科前沿知识拓展和课程思政教育;课后环节,使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测试、练习及辅导答疑。本教学模式分三个阶段进行:教学设计阶段、教学实践阶段、教学反思阶段。第一,教学设计阶段。该阶段立足于分析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在此基础上,遵循课程思政教学原则,在融入课程思政的基础上,构建“线上 + 线下”西方经济学混合式课程,突出思政元素教学设计,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第二,教学实践阶段。教师选取西方经济学课程进行教学实践研究,评价应用效果。西方经济学课程主要包括供求理论、效用论、生产论、成本论、市场论等内容。课程教学旨在使学生了解价格决定理论,掌握边际分析、实证分析、规范分析、经济模型分析、均衡分析等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对微观和宏观经济环境的基本分析和判断能力。此外,课程实践注重对学生素养及综合能力的提升,有助于为学生继续深造及未来职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在评价环节,评价主体是主讲西方经济学课程的任课教师和主修该课程的学生。主讲教师主要从教学设计是否合理科学、预期教学目标是否得以实现、教学存在哪些不足之处等方面进行评价,学生评价主要根据调查问卷内容进行相关的数据分析。第三,教学反思阶段。该阶段对教学实践中发现的典型问题进行剖析,对教学设计和教学模式进一步完善,通过对授课教师的访谈和对学生的问卷调查,了解教学效果及师生对课程思政融入混合式课程教学设计的建议,整理分析数据资料,修改完善教学设计,改进创新教学模式。三、实施效果该课程实践是为了实现西方经济学的相关理论知识点与课程思政内容及德育元素的紧密衔接,以创新的教学模式讲解经济学理论,培养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和问题探究等学习方法,依据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法,创新设计了自主学习、分组讨论、问题探究、分享解读等教学环节,通过教师教学活动和学生学习活动的结合,达成了“知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新”等教学目标,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成功转变。[4] 实施效果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一)增强教学效果,培养满足时代需求的优秀人才人格塑造了一个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让我们对世界和他人有了不同的认识;人格是一个人价值观的基础,稳定的人格会形成正向的思考,并促使人发展出良性的价值观。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助于形成优秀的道德品质。而道德品质优秀的高校毕业生在走向社会后,有极大潜力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反之,“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会给社会带来负面影响。高等教育阶段是学生人格成长的关键阶段。在市场经济等复杂外部因素的影响下,高校学生的思· 3 4 ·

 想成长面临着诸多干扰。传统高校教育模式强调单向教学,互动不足,很难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思想政治教育在实际教学中不够充分,很难与目前高速发展的社会形态相适应。因此,思政要素融入混合教学模式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二)提升参与程度,通过互动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传统教学多采用单向灌输的方式,由于缺乏新媒体等载体形式,非常不易复述。这种“一旦错过就不再”的问题,导致学生在课上因为“全心全意”抄笔记而无法理解知识点的情况常常发生。学生只是听完了课,对课程究竟在知识体系中处于什么位置、课程与其他课程之间的结构关系、课程知识点的背景内涵和应用价值等一概不知。在融入思政要素的混合教学模式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自主进行网络课程学习,进行翻转课堂、案例讲解,通过将思想政治教育精准有效地融入西方经济学专业知识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通过高频度的课堂互动及对知识点的复述增加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学生真正掌握这些知识后,会获得满足感,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使思想政治教育润物细无声地融入课程教学体系,不但让学生学到了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优秀的人格。(三)增加实际案例,让学生不只“ 动心”,还会“ 动手”在课堂中运用实际案例可以进一步促进思想政治元素融入混合教学模式。传统过程中知识的传递过程相对抽象,缺乏足够的实际情况进行对照。而“线上 + 线下”的混合教学模式,一方面可以通过设置互动环节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动力,另一方面可以加入一些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帮助学生把抽象的知识变成具象的认识。四、创新特色整个教学过程贯彻了“立德树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突出了以下几个特色与亮点:第一,积极推动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要将课程思政育人工作落实到课程教学之中,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各环节,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课程思政教学中的应用,拓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方法和途径。第二,教学模式凸显五位一体协同发展。线下课堂利用线上上传的学习任务单进行问题反馈,同时,将课前预学、课中导学、课后拓学有机融合,形成了“线上线下两平台、课前课中课后三阶段”五位一体协同发展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落实两性一度的“金课”标准要求。第三,教学设计遵循以产出为导向。所有教学环节的设计和实施均以达到教学目标为根本宗旨,遵循识概念、知规律、懂应用、练思维、评效果、能创新的微观经济学专业知识的构建过程。第四,教学方法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学生根据线上任务单自主学习,进行线下问题探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综上所述,将思政元素融入西方经济学混合式教学,有助于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开展并实施“线上 + 线下”有机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发挥多媒体技术在情感传递、价值引导、道德示范等方面的优势作用,在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人生观,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参考文献:[1] 曾祥苹.课程思政背景下高职院校专业课融入思政教育路径探析———以“PLC”课程为例[J].南方农机,2021(5):146-147.[2] 刘迪,王宇,齐昆.立德树人理念下课程思政建设探索与实践———以“集装箱运输与多式联运”课程为例[J].高教学刊,2021(4):167-170.[3] 彭颖.基于 BOPPPS 结构的“金课”教学设计初探———以《财务管理学》为例[J]. 高教学刊,2021(4):105-108.[4] 迟静,吴杰.基于微课的“雨课堂”+“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研究[J].大学教育,2021(4):62-64.· 4 4 ·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