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乡村旅游产业发展风险因素分析及改进7篇

乡村旅游产业发展风险因素分析及改进7篇乡村旅游产业发展风险因素分析及改进 乡村旅游的负面效应及应对策略 摘要: 随着乡村旅游在我国的不断普及,它所带来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越来越显著,但与此同时也产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乡村旅游产业发展风险因素分析及改进7篇,供大家参考。

乡村旅游产业发展风险因素分析及改进7篇

篇一:乡村旅游产业发展风险因素分析及改进

旅游的负面效应及应对策略

 摘 要:

 随着乡 村旅游在我国的不断普及, 它所带来的社会效益、 经济效益、 生态效益越来越显著, 但与此同时也产生了 多 方面的负 面效应, 影响着乡 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主要探讨了 乡 村旅游的内涵、 特征、 负 面效应及其应对策略, 应对乡 村旅游负 面效应的策略包括:

 坚持科学发展观, 提高综合接待能力, 鼓励和支持社区参与旅游活动, 加强监管力度。

 关 键 词 :乡 村 旅游 负 面 效应 应 对 策 略

  一、 乡村旅游的内涵和特征 乡 村旅游是指在城市边缘的郊区和远离城市的乡 村, 以乡 村独特的自然风光、 文化景观、 农事活动和传统的风土民情为吸引物, 以城市居民为主要客源市场, 融观赏、 学习、 参与、 购物、 娱乐、 休闲、 度假等于一体, 以满足旅游者回归自然、 求知求新、 体验参与等需求为目的的一种旅游方式。

 乡 村旅游在拓展旅游空间、 推动现代旅游发展, 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扶贫致富及促进城乡 交流、构建和谐农村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由此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 所以自上个世纪80 年代以来发展至今, 在我国迅速升温。

 但在其蓬勃发展的背后, 却透露出负面效应, 影响着乡 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应引起各方面的高度重视。

  乡 村旅游具有乡 村性、 文化性、 生态性、 体验性的特征。

 1、 乡 村性。

 包括资源的乡 村性、 景观的乡 村性、 范围的乡 村性和经营的乡村性。

 乡 村旅游的资源是具有吸引力的乡 村自然和文化事象, 包括以农业生产为核心的土地资源、 生物资源、 景观资源以及民俗文化资源等。

 乡 村旅游的景观是乡 村景观, 乡 村景观是城市景观以外的具有人类聚居及其相关行为的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复合体。

 人类活动强度较低, 景观的自然属性较强, 乡 村景观的核心在于乡 村以农业为主的生产景观和粗放的土地利用景观以及乡 村特有的田园风光。

 乡 村旅游以乡 村特有的人居环境、 农业生产及其环境为基础开展活动, 其范围限在乡 村地区。

 就我国而言, 应指按国家行政建制设市的城市市区和县城以外的广大区域, 包括城市郊区、 建制镇及其它农村地区。

 但与农业生产、 农村生活毫不相干的风景名胜区、 自然保护区、 森林公园等特殊环境保护地带开展的旅游

 不属乡 村旅游的范畴。

 乡 村旅游的资源丰富多样, 而其产权大多归集体或私人所有, 这使得乡 村旅游具有小规模和分散经营的特点。

 显然, 区别于城市的乡 村性是乡 村旅游的本质特征———远离尘嚣, 真切体验, 回归自然, 回归传统。

 2、 文化性。

 乡 村本身并没有什么特性使其成为旅游资源, 相反, 乡 村是由于生活在其中的人们的文化特点而变得富有魅力。

 现代社会已进入工业文明和后工业文明时期, 而传统农业文化还基本保留在乡 村地区。

 具有悠久历史的农业文化无论在物质文化、制度文化, 还是在精神文化层面都与工业文化存在巨大反差。而最突出、 最直观的是乡 村地区人与自然的亲近和谐以及生活工作的休闲性和丰富性。

 乡 村作为传统农业文化的保留地, 具有“原始、 古朴、 真实、 自然” 的独特性, 不仅契合了现代旅游者回归自然、 返璞归真的需求和愿望, 而且在当今城市国际化、 信息化和飞速发展的激流中, 乡 村传统文化愈发显示出地域文化的特色和归宿。

 因此, 在乡 村旅游的开发过程中, 充分挖掘根植于乡 村文化的传统文化、 农耕文化和民俗文化至关重要。

 在乡 村旅游开发中如何将传统文化、 农耕文化和民俗文化自然真实地融汇到旅游产品中去, 是非常具有挑战性和创造性的实践。

 3、 生态性。

 乡 村是较少受到现代工业影响的地区, 传统农业仍是大部分乡村地区的主要产业。

 乡 村良好的生态环境、 优美的田园风光、 传统的生活方式和纯朴的民俗文化, 使乡 村保持着人与自然的真实接触, 体现了传统农业社会“天人合一” 的精神本质。

 乡 村旅游发展的目的之一在于调整人与自然、 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

 从旅游需求的角度看, 乡 村旅游者的主要动机是逃避城市现代工业社会的拥挤、 喧嚣和紧张, 回归大自然。

 因此, 生态性是乡 村旅游的重要特点。

 在乡 村旅游开发过程中必须要充分考虑到其生态特性, 尽可能不破坏原来的生态环境, 减少人工作用, 促进其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4、 体验性。

 绝大多数的乡 村旅游具有城市居民消费和短距离的行为特征,也有跨区域的长线旅游。

 乡 村旅游的市场与行为取决于乡 村旅游地的资源类型、特征以及区域组合。

 从乡 村旅游行为体系看, 乡 村旅游是以体验农耕文化和乡 土传统为特色的旅游, 乡 村旅游着重强调在生活中去感受和体验。

 二、 乡村旅游的负面效应 1. 造成乡 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第一, 旅游活动是一种消费活动, 随着旅游人数和旅游活动的增加, 会产生各类废弃物, 造成不同程度的环境污染。

 例如: 乡 村旅游的普及, 大量游客借助于各类交通工具向乡 村地区涌入, 交通工具的频繁使用, 导致废气排放量的增加,造成乡 村旅游接待地大气污染、 噪声污染; 各类旅游设施排放的污水, 会造成水体污染; 由于部分旅游者素质不高, 随意丢弃垃圾, 还会造成乡 村接待地固体废弃物的污染。

 第二, 在乡 村景点的开发、 道路的修建等相关设施的建设中, 会导致对当地背景环境的破坏, 尤其是未经科学论证与规划, 盲目开发、 超载使用旅游资源, 会使乡 村地区生态平衡受到严重破坏。

 一些乡 村居民为迎合旅游者的需求, 急功近利, 从事商业活动, 不适当地使用甚至破坏当地动植物资源, 导致珍禽异兽被大量捕杀, 林木被伐, 造成当地动植物种类减少, 生态结构失调, 环境功能减退等。

 2. 对乡 村人文旅游资源的破坏 第一, 对乡 村文物古迹的破坏。

 由于乡 村闭塞、 偏远, 历史遗留下来的文物古迹保存完好, 但随着乡 村旅游的开展, 盲目开发建设, 致使一些珍贵的古民居、古街道等被拆除、 毁坏, 加上游人对文物古迹的践踏、 触摸、 乱刻乱划, 破坏了文物古迹的原始风貌。

 第二, 乡 村文化遭受城市文化的冲击严重。

 城市文化与乡村文化有一定差别, 城市文化随着城市游客的到来单向传入乡 村地区, 乡 村居民盲目模仿、 生搬硬套城市文化, 促使乡 村居民生活方式城市化, 逐渐削弱乡 村文化氛围, 乡 村文化势必被城市文化削弱、 同化。

 另外为了迎合城市游客的需求,一些乡 村习俗被“商品化”、“快餐式” 利用, 使乡 村文化被扭曲, 失去其内涵及应有的价值。

 3. 对乡 村居民正常生活秩序的影响 游客数量的增多以及为接待旅游者而进行的各项服务, 超过当地的综合接待能力, 必然会扰乱当地居民正常的生活秩序。

 例如: 景区的开发、 基础设施的建设, 导致地价上涨, 影响当地居民对土地的正常使用; 外来资本的注入, 会使乡村居民丧失本应由他们经营的旅游业, 从而失去就业机会, 减少乡 村居民的经济收入; 旅游者分享当地公共设施, 侵占了当地居民的生活空间, 尤其在旅游旺季,过多的旅游者还会导致当地物价的上涨等诸如此类的问题, 使乡 村居民非但没有在乡 村旅游发展中获得应有的利益, 反而承受着由此所带来的困扰, 使原有平静

 和谐的生活环境被破坏。

 这样最终会造成乡 村居民对游客的抱怨甚至仇视。

 4. 过分依赖旅游业, 导致乡 村农业生产受损 乡 村旅游的发展, 具有一定的“扶贫效应”, 但目前许多地方对其经济作用过分夸大, 乡 村旅游过热, 盲目发展, 甚至完全放弃传统的农业生产, 把旅游业作为当地经济增长的唯一支柱。

 其实乡 村旅游是一个十分脆弱的高风险行业, 受外部环境因素影响较大, 例如客源市场的经济状况、 国家政策等因素, 这些都是乡 村旅游地所不能掌控的, 而且乡 村旅游的黄金时间较短。

 所以, 过分依赖旅游业, 会使当地农业及经济蒙受巨大损失。

 5. 影响社会风气, 产生社会问题 第一, 城市游客在乡 村旅游的同时, 会将城市的一些恶习带入乡 村, 使乡 村的淳朴、 富有人情味的文化因子受到侵蚀, 乡 村居民逐渐转为对物质和金钱的崇拜, 善良朴实的农民学会了对游客的蒙骗欺诈, 淳朴民风逐渐丧失, 乡 村居民传统道德观受到严重考验。

 第二, 当地居民在参与旅游活动中, 有的发家致富, 扩大了居民间的贫富差距。

 第三, 城市居民的衣着及高消费, 会使乡 村居民产生自卑感, 不利于乡 村健康的社会风气的形成。

 第四, 由于女性与生具有的善于与人沟通、 细心周到的天性, 很多地方, 她们成为推动乡 村旅游发展的重要力量。

 但有些女性却成了招揽游客的赚钱工具, 导致家庭的破裂, 同时还会助长黄、 毒违法犯罪活动。

 三、 应对乡村旅游负面效应的策略 1. 坚持科学发展观是乡 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第一, 资源与环境状况是乡 村旅游发展的关键。在对乡 村旅游资源开发之前,一定要充分论证, 合理规划。

 做好近期安排, 长远计划, 对开发的旅游资源进行环境影响和效益评价, 进行环境承载量的科学评估, 严禁在旅游旺季, 对旅游资源超负荷使用; 在开发过程中要坚持“在开发中保护, 在保护中开发, 谁破坏谁负责” 的原则, 以避免生态破坏问题的产生。

 第二, 鉴于乡 村旅游具有季节性、旅游旺季时间短的特点和旅游业本身的脆弱性, 为了确保乡 村地区的经济利益,应不断创新, 将旅游业与农业生产有机、 巧妙地结合起来, 采取农旅结合的“双腿走路” 的方式较为稳妥。

 第三, 针对造成环境问题的不同原因, 应采取不同的解决方法, 将这一危害降低到最小限度。

 例如:

 由于游客发生空间位置转移而导

 致交通工具大量使用等客观原因形成的环境问题, 应通过对交通工具的改进、 燃油品种的更换等方法加以解决; 而对于由于游客本身素质低下造成的环境问题,应采取宣传教育、加强监管等措施来提高游客的素质, 杜绝破坏环境行为的发生。

 2. 加强建设, 提高乡 村旅游地的综合接待能力 乡 村旅游负面效应的产生, 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乡 村地区在发展旅游业时, 只注重自然、 人文旅游资源的开发, 而忽略了对当地基础设施的建设及相关行业的发展, 致使接待能力低下而造成的。

 所以在开发乡 村旅游资源的同时, 还要多方面筹措资金, 增加投资力度, 加强与旅游活动相关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当地的综合接待能力。

 主要包括道路建设、 垃圾与污水处理等设施的建设及涉及游客吃、 住、 行、 游、 购、 娱等相关行业的发展。

 3. 鼓励和支持社区全面参与旅游活动 通过参与旅游活动, 当地居民能够增加就业机会, 提高收入, 使乡 村更加和谐; 乡 村居民在获得旅游发展利益的同时, 还会逐步改变对游客的不满情绪及冷漠的态度; 在与游客的接触中, 乡 村居民会认识到自身所拥有的乡 土文化的珍贵,从而使他们产生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加强对其文化独特性的保护, 从而避免城市文化对乡 村文化的同化。

 因此, 当地政府应高度重视乡 村居民对旅游活动的参与, 要通过政策支持、 资金扶持使他们广泛参与到旅游服务、 旅游政策规划的制定、 旅游活动的监管等工作中。

 政府部门应加大培训力度, 提高乡 村居民的参与能力。

 一是整体培训, 普遍提高他们的参与意识、 环境意识、 服务意识。二是分层次、 有针对性培训, 提高不同类别. 群的参与能力, 从基本的旅游服务和经营, 到高层次的旅游管理与决策, 保证人人都有一技之长, 都具有参与能力。

 4. 正面引导, 加强监管力度 第一, 政府部门要对当地居民和旅游从业人员加强正面引导和宣传教育, 对他们进行价值观、 道德观等方面的教育, 增强当地居民自尊、 自爱、 自强的意识,营造对游客具有亲和力的淳朴民风, 提高他们对不良现象诱惑的抵抗力。

 第二,要健全管理体制, 依据国家的有关政策、 规定, 制定一整套完善的规章制度, 以此来加强对旅游活动所带来的不良现象的监管力度, 坚决杜绝、 严厉打击一些违法犯罪活动。

 乡 村旅游的发展不只具有积极意义, 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以产生负面效应, 影响着乡 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但总的来说, 乡 村旅游的发展是利大于弊。

 各级政府部门只要对其负面效应有清醒的认识, 高度的重视, 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以防范, 乡 村旅游一定会健康地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 何景明:

 《国外乡 村旅游研究述评》 . 旅游学刊. 2003. 1.

 [2] 严文芳, 罗萍萍:

 《城镇化进程中的乡 村文化保护与开发》 . 福建农业, 2007. 6.

 [3]张艳、 张勇:

 《乡村文化与乡村旅游开发》 . 经济地理 2007. 05 [4]付启敏、 吴刚:

 《简论乡 村旅游与生态旅游》 .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2004. 12 [5]许贤棠、 胡静:《乡村旅游发展中的旅游资源利用研究》 .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8. 01

篇二:乡村旅游产业发展风险因素分析及改进

2.0 理论研究350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乡村旅游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周华庭(湖南高尔夫旅游职业学院,湖南 常德 415900)摘要:乡村旅游是整个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给乡村振兴提供了动力支撑。但我国乡村旅游在发展的过程中仍呈现出整体质量不高的突出问题。为提升乡村旅游的品质,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发展乡村旅游应深挖地方特色,实行产品差异化、加大投入力度、规范经营管理和加强专业培训。关键词:乡村振兴;乡村旅游;问题;对策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具有战略性、全局性、长期性的国家战略,乡村旅游发展必须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目前,我国的乡村旅游市场需求旺盛、惠民效果突出、发展潜力巨大,是新时期居民旅游休闲的重要方式,同时也是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的重要力量,为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的动力支撑。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快速提升,乡村旅游已成为人们发生频次极高的一种旅游行为,特别是围绕城市周边开展的周边游、农家乐、民俗村等各种特色乡村旅游产品正普遍存在于全国各地。根据《2020年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旅游用户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20年1—8月,中国乡村旅游接待人数达12.07亿人,乡村旅游收入达到5925亿元。

 同时,随着疫情对生产生活秩序影响的逐步减弱,城乡居民被抑制的需求将持续释放,乡村旅游再度兴起。乡村旅游迎来了良好的发展契机,各大旅行社也纷纷开辟新的乡村旅游产品,农家乐、民俗村、古村落、乡村度假村等特色产品层出不穷。与此同时,乡村旅游产品的咨询量、预订量也在不断持续上升。一、发展乡村旅游对乡村振兴的意义(一)有效激活农村产业要实现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旅游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选择。作为扶贫产业中的旅游产业,能为乡村产业振兴发挥引擎作用。乡村旅游给农村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方向,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产业挖掘了农业产业中的附加价值,促进了三大产业的融合发展,丰富并激活了农村产业深入发展的潜力,也延伸了产业链,最终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同时,发展乡村旅游业还可以盘活农村土地,提升农村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农村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二)保护乡村生态环境乡村旅游对于环境卫生要求极高,将进一步推动了农村村容的不断改变,促进了农村卫生条件的快速改善,推动了农村环境的有效治理,有利于乡村建设的持续健康发展。乡村旅游对个性化、原生态、特色化、唯一性的追求,形成了旅游村庄的独特村容村貌,是美丽乡村建设的最佳选择。通过科学规划和有效治理,能让农村环境更加优美,空气更加新鲜、水源更加洁净。发展乡村旅游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还有利于农村乃至全国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有利于资源保护和环境美化,促进农村科学规划,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乡村振兴。(三)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乡村旅游是促进农村三大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有效载体,为当地群众全方位、多形式参与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平台,是当地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也是群众收入的新增长源。发展乡村旅游,有助于促进当地群众就地勤劳致富,为当地群众提供就业机会。还有助于解决留守儿童教育和留守老人养老等深层次社会问题,让人民群众在家门口拥有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因此,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是推动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最有效的路径之一。(四)促进城乡之间融合乡村旅游带动了广大的城市居民汇聚乡村,必然要实现城乡之间资本、信息、消费等各种要素的自由流动,这种自由流动有力地促进了城乡之间的融合发展。城市居民到乡村旅游为广大农村带来人流、物流、信息流以及资本流,这种流动能够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乡村旅游业的兴起与持续发展,必然要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必需紧跟乡村旅游发展的步伐,只有高质量、高水平的基础设施,才能吸引城市居民不断的来乡村旅游,享受乡村旅游所带来的现实与精神体验。游客源源不断地汇聚农村,从而进一步促进了城乡之间的融合。二、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一)开发模式雷同,产品同质严重特色不鲜明,模式不创新,已成为制约乡村旅游的主要因素。目前,我国乡村旅游产品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产品单一,同质化严重,产品特色不鲜明,整体水平不高。首先,乡村旅游开发模式雷同,产品品位不高,缺乏精品,重游率低,乡村各种资源未能得到有效利用,难以达到现代旅游市场的需求。很多乡村旅游活动只是停留在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住农家房,产品形式单一,难以满足游客多层次与多样化的需求。其次,乡村旅游产品深度开发不足,乡村农业旅游资源和民俗文化内涵挖掘不够,基本上都停留在观光、采摘、垂钓等项目上,缺乏创新设计与深度加工。乡村旅游过分依赖农业资源,地域特色文化不突出,开发模式单一。(二)政府投入不足,基础设施落后虽然乡村旅游投资相对较少,见效较快,但也需要资金的投入,尤其是规模大、档次高的乡村旅游区,既需完善基础设施,又需对外宣传促销,必须有一定的资金保证。近年来,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步伐逐步加快,然而,在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很多县乡财力有限,大幅提高旅游投入力不从心。当前,基础设施落后仍是制约乡村旅游发展的最大障碍之一,许多旅游地周边道路、停车场、洗手间等公共设施简陋,卫生状况和设施设备条件达不到要求,满足不了游客的需要。(三)管理粗放不精,机制不够健全目前,各地针对乡村游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机制尚不健全,相关部门在管理上还不够协调,经营管理不够规范。在平时经营管理过程中依然还存在相互扯皮、利益争夺等问题。经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难找到负责的管理机构和明确的管理办法。从该行业管理上看,管理力度也比较缺乏,大多数“农家乐”协会形同虚设,致使许多开发和经营的不当行为时有发生,得不到应有的规范。(四)专业人才不足,人员素质不高目前,乡村旅游业的从业人员整体素质普遍不高,从旅游管理部门到旅行社,都存在着专业人员数量不足、素质不均的严重隐患。很多乡村旅游经营的项目和景点,经营管理人员大多为当地村民,文化素质不高。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素质普遍低下导。

 。. .。

 。

 商业 2.0 理论研究351致了乡村旅游大多处于粗放经营阶段,损害旅游者权益的事情时有发生,制约了乡村旅游的发展。同时,人才培训机制也不够健全,对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缺乏系统有效的培训。乡村旅游管理人员旅游意识亟需加强,乡村旅游的迅速发展与低素质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相矛盾,乡村旅游处于粗放经营形成轻管理、低质量、低收入的恶性循环中。

  三、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一)实行产品差异化,创造旅游品牌乡村旅游资源开发、旅游路线设计等方面,要走出模仿复制的老路。乡村旅游要走精品化、差异化路线,创造属于乡村旅游的个性品牌。各旅游景区应充分发挥自身的特点,在自身的优势景点上进行深入挖掘本土乡村特色,提高旅游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依托本土的自然资源、原有的产业基础以及独特的历史文化,打造相关的产业品牌,通过对自身文化的深入挖掘形成独特的旅游风味。同时还要加大对旅游景点品牌的建设力度,创造优秀的乡村旅游品牌。(二)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基础设施乡村旅游要想提高体验质量,对于基础设施的建设是重中之重。各级政府要加强对乡村旅游的领导,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落实乡村旅游发展专项资金,设立专款专用,对乡村旅游重点项目给予土地、资金及政策扶持。乡镇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水平,直接影响村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配套水平。政府可以优先帮助有旅游资源优势的农村,加大道路、交通标识、通讯、停车场、厕所等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建立游客咨询中心、垃圾集中收集站、医疗急救点、农副产品商店,配备路灯、户外招牌,开通城市到主要乡村旅游点的旅游公共交通专线,优化乡村旅游的出行条件。(三)规范经营管理,健全管理体系要将乡村旅游作为一个景区来管理运营。首先要完善乡村旅游管理体系,建立成立行业协会、乡村旅游发展管理委员会,鼓励农民或经营管理者成立民间团体等,建立完善的乡村旅游制度规范。一要促进乡村旅游服务规范化,建立健全旅游服务标准化体系。加强旅游诚信体系建设,推动旅游企业和旅游从业人员诚信等级评定。二要加强品牌建设,组织评选表彰一批最佳导游、最佳农家乐、最佳乡村旅游示范点等行业先进典型。三要促进旅游服务智能化,加快建成一批智慧旅游系统,推进大数据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四)加强专业培训,提高服务质量加强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应成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只有大力加强培训,全面提升从业人员素质才能确保乡村旅游的持续健康发展。要督促并组织乡村旅游从业人员认真学习我国的旅游政策法规,规范服务操作水平,端正服务态度。一方面是要引进来,走出去,积极引进和聘请专业的策划管理公司来点对点指导,重点指导规划实施、管理经营、服务培训、宣传营销。另一方面是要抓培训,建基地,对乡村旅游的管理层要定期组织系统化、专业化的培训,培养领军人才,对普通服务人员进行职业技能、服务态度、安全卫生、地方文化等相关知识培训。参考文献:[1] 刘绣春.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乡村旅游发展[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9(02).[2] 牟少岩.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面临的突出问题和根本障碍[J].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2).[3] 李红霞.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旅游发展研究[J].乡村科技,2018(11).作者简介:周华庭(1977- ),男,湖南岳阳人,湖南高尔夫旅游职业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职业教育、市场营销研究。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19C0446)向着符合时代的发展方向前进,避免传统思想所导致的思想不统一导致制度推进后期难以继续实行的问题。(三)通过证书的选择推进个性化教学在人才培养上,学校需落实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该选取的相关1+X证书,应包括专业首选及备选证书。针对新型制度进行课程上的改革优化,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以及发展倾向,对职业技能进行初步筛选,在后期教学过程中再加以评判分析,确定专业学生最适合的相关专业职业技能,并将相关职业技能标准融入到专业教学中。培养出多方面发展的人才,是整个制度的最终目标。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每个专业筛选出多个专业相关的职业技能,并针对每名学生的自身水平、个人爱好,加以评判分析,再与学生本人进行沟通,选择符合学生水平,也符合学生个人兴趣的相关职业技能,在学习过程中,对学生的成绩、学习态度时刻保持关注,一旦遇到不合适的情况,及时与学生进行交流,必要情况下对学生进行重新评估,如果在职业技能选择上存在问题,应及时根据学生的个人意愿以及能力的展现进行职业技能的调整,避免学生在不合适的职业技能学习上浪费时间,保障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效果,推进个性化教学深度发展。(四)开展1+X证书的评估与评价。由于新型制度的推行应用一般都会出现各种阻力,因此,首选的1+X证书应该适当对原先的教学内容、教学节奏有改进作用,以减少制度推行的阻力,因此必须开展1+X证书的评估与评价工作。在教师方面,加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新模式教学的适应,同时,教师应该是1+X证书制度评估评价的首要人选。在教学实行阶段,对学生的专业技能进行针对化培养,增加实践的机会,将学习与工作进行融合,教学过程中,相关职业能力标准是否与企业人才的专业技能对接就看学习的内容是否能完成工作岗位的相关工作,教师可以就此对相关证书进行估计与评价,作为今后是否选取该证书作为本专业相关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依据。在考核评级层面,应保留原先的笔试部分,确保理论基础的支撑作用,但考核形式上应该更贴近现实工作岗位的实际操作,注重考核学生的技能操作水平,不停留在单纯的知识掌握上。三、总结新型1+X证书制度,是整个职业教育体系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的新型发展方向,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彻底改变。这种改变从根本上出发,对传统的教学思路进行改进,为现代社会提供更全面化的人才。在实际情况中,不同地区,乃至不同学校,一定都会有自己的落实方法,但整个规划的核心思想与方向无疑是共同的,那就是对教育质量的追求。这些正在变革的学校、企业正是这条新路线上的先驱者,通过他们的努力,整个制度也会一步步完善,逐渐从一种新的制度成长为更成熟的发展方向,这个过程虽然艰辛,但已经迈出第一步,相信在不远的将来这种新型制度,会完全替代现有的教学思路,为学校、学生、企业提供更好的选择与发展方向。参考文献:[1]吴南中,夏海鹰. 1+X证书制度下职业院校变革逻辑与推进策略[J]. 教育与职业,2020(8):14.[2]韩志孝. 1+X证书制度下职业院校信息技术类专业建设研究[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26):16-18.[3]余真翰. 专业群视阈下基于产业学院平台的物流管理”1+X证书”推进机制研究[J]. 物流技术,2020,410(11):153.上接第349页。

 。. .。

 。

篇三:乡村旅游产业发展风险因素分析及改进

36 卷(总第 329 期) 张发友: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旅游 SWOT 分析及对策第 36 卷

 第 7 期Vol. 36成都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OFCHENGDU NORMALUNIVERSITY2020 年 7 月Jul. 2020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旅游 SWOT 分析及对策———以福建省屏南县为例张发友(福建商学院 旅游与休闲管理学院,福州

 350012 ) *摘

 要:发展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战略实现的重要举措之一。以乡村旅游资源丰富的福建省屏南县为例,对县域乡村旅游发展进行了 SWOT 分析,并从加大“旅游 + ”跨界融合力度、拓宽人才培育途径、搭上“新技术、新媒体”快车、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等方面提出对策及建议,为乡村旅游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旅游;SWOT 分析;屏南县doi : 10. 3969 /j.issn. 2095-5642. 2020. 07. 010中图分类号: F5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2095-5642 ( 2020 ) 07-0059-05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明确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 [1 ] 。这是党在新历史时期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也是推进三农工作的抓手。2018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 2018-2022 年)》,明确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中“要通过集合各方动能、打造乡村旅游、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 2 ] 。乡村旅游起源于 19 世纪 30 年代的欧洲,原指“农业观光和农庄旅游”[ 3 ] 。我国的乡村旅游虽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在时代的大背景之下,乡村旅游成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方式,同时作为旅游业的重要部分,乡村旅游面对机遇,承载着历史的使命,本身也将迎来巨大的改变、发展与挑战。因此,要加大对乡村旅游现状(优势、劣势、机会、威胁)的剖析才能把握机会,更快更好地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通过对近几年相关文献的查询发现,采用 SWOT ( StrergthsWeaknessesOp-portunitiesThreats )方法对乡村旅游进行研究的范围主要集中在一些旅游资源较为单一的县域。对旅游资源丰富、禀赋良好但差异较大且发展不平衡的县域乡村旅游研究不足。福建省屏南县因其地理位置独特、古村落众多、传统文化保持良好,近年来乡村文创发展迅速,影响力逐步上升。选取该县作为乡村旅游发展的 SWOT 分析对象,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同时结合乡村振兴大背景,提出乡村旅游发展状况及对策,寄望引起业内外人士对乡村旅游发展的进一步探讨。一、屏南县乡村旅游发展 SWOT 分析(一)优势分析1. 旅游资源具有独特性,旅游客源稳步增长屏南县地处福建省东部,属宁德市,面积 1487 平方千米。据《屏南县志》记载,屏南县于雍正十二年(1734 年)建县,县治所在地位于翠屏山之南,故雍正皇帝赐县名“屏南”[ 4 ] 。该县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见表1 ),通过实地调研及查阅相关资料发现屏南县旅游资源整体呈现优良的态势。气候资源方面,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素有“天然大空调”之美誉;自然景观资源方面,主要以地质遗迹为主,种类多、保护良好,如白水洋因奇特的地质地貌被誉为“天下绝景,宇宙之谜”,鸳鸯溪被称为“人间仙境”[ 5 ] ;文化资源方面,屏南县拥有众9 5* 收稿日期 : 2020-03-04 基金项目: 2016 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社科 A 类)“互联网时代旅游精准扶贫开发探究———以宁德市屏南县为例”(JAS160916 ); 2016 福 建 商 学 院 校 级 课 题 “全 域 旅 游 视 角 下 闽 东 地 区 精 准 扶 贫 路 径 研 究”( KT201611 ) 作者简介:张发友( 1982 —),男,福建三明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乡村旅游、旅游文化。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20 年 7 月多的古代廊桥,被誉为“廊桥之乡”,有着完整的传统工艺,四平戏、平讲戏、双溪铁枝入选国家及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此外屏南县还有众多保存良好的传统古村落。近些年来,屏南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建设了一批美丽乡村,如龙潭村因其文创事业的发展,被视为乡村振兴的典型代表村落。屏南独特的旅游资源吸引了广大旅游者,被称为“中国木拱廊桥文化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民间武术文化之乡”“中国红粬黄酒文化之乡”“中国本草养生文化之乡”[ 6 ] 。实地考察发现,近年来屏南县旅游接待人数及旅游收益呈稳步上升的趋势(见表 2 )。表 1 屏南县主要乡村旅游资源情况项目 名称国家 5A 旅游景区 白水洋·鸳鸯溪旅游风景区国家 3A 级旅游景区 漈头古村落旅游景区、小梨洋旅游景区、北墘黄酒文化旅游景区、双溪古镇旅游景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 双溪镇、漈下村、漈头村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旅游目的地 北墘、厦地、棠口、漈头、漈下、双溪古镇中国传统村落

 柏源村、长桥村、双溪社区、棠口村、漈头村、漈下村、北村村、北乾村、乡后龙村、厦地村、芳院村、寿山村、忠洋村、降龙村、岭下村、前洋村、恩洋村、康里村、前塘村、里汾溪村、谢坑村、罗沙洋村资料来源:屏南县人民政府网。表 2 屏南县旅游情况年度 游客数量/万人次 旅游收入/亿元人民币2017 405. 3 32. 102018 490 41. 522019 550 50. 12数据来源:屏南县人民政府网。2. 文创助推乡村旅游发展屏南县传统文化深厚,全县迄今为止仍然保存上百个传统古村落。每个村落都保留着原汁原味的生态、历史,承载着农耕文化的精髓,是开发乡村旅游不可多得的资源。近年来,屏南县以旅游文创为抓手,制定相关政策(见表 3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如引进林正碌文化创意团队在漈下、双溪、龙潭、寿山等地开展“人人都是艺术家”[ 7 ] 扶贫活动;艺术家程美信在厦地村开展电影拍摄工艺培训;积极与南京先锋书店合作,共同创建厦地水田书店,作为乡村旅游对外宣传的窗口,该书店被评为 2019 年度最美书店之一,得到了广大游客的喜爱。大力发展当地的文化创意产业,结合传统的旅游文化资源,提升了乡村旅游的品质。表 3 屏南县促进旅游发展相关政策时间 政策2016 年《屏南县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实施方案》《关于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2017 年《屏南县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8 年《屏南县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的实施意见》2019 年《关于进一步推进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的实施意见》《屏南县推进全域旅游发展扶持政策》资料来源:屏南县人民政府网。0 6

 第 36 卷(总第 329 期) 张发友: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旅游 SWOT 分析及对策3. 交通状况的改善进一步促进旅游发展交通,作为旅游的六要素之一,在旅游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屏南县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被称为“屏南又贫又难”[ 8 ] ,其中“难”指的是山高路陡,交通不便,这极大地制约了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据调研发现,屏南旅游客源多来自福建省内的福厦泉漳地区及邻近的浙江省。

 2016 年以来,交通状况得到了极大改善,特别是 2019 年海西高速屏古联络线通车,屏南到省会福州的车程缩短到一个半小时,交通的便利激发了游客的旅游意愿,很多乡村的周末游客数量呈现直线上升趋势。(二)劣势分析1. 乡村旅游产品同质化严重,集聚效应尚未形成屏南县风景优美,古村落众多,历史文化厚重,但旅游产品和资源结构缺乏多样性 ,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

 100 多个古村落中,资源禀赋大多趋于雷同,各景点之间距离较远,未能够形成集聚效应。景区的开发程度不均衡,乡村内部配套设施不完善,住宿条件相对简陋,影响了游客逗留的意愿。游客到多景点旅游意愿不高,同一个景点的重游率较低。2. 乡村旅游专业人才不足屏南县地处闽东山区,由于历史的原因,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于沿海地区,人才的引进难度较大。这些年通过打造全域旅游、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等,引进了一批旅游文创从业人员及“新村民”,但整体来说,与旅游开发规模相比较,乡村旅游专业人才特别是中高层次专业人才严重不足,旅游规划、景区运营等专业人才更是缺乏。根据调研发现,部分乡村景点存在“有政府政策,无人才开发”“景点有开发,无专业运营”的现象,“人才引进难,留下更难”的老问题普遍存在。人才的短缺,影响了乡村旅游的进一步发展。(三)机会分析1.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是乡村发展的新契机,为乡村旅游向纵深发展提供了新机遇。屏南县作为一个乡村旅游资源丰富、传统文化浓厚的县域,可依托自身的优势,充分运用国家、省市的政策,围绕“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 文创”“乡村旅游 + 药膳”“乡村旅游 + 休闲农业”等旅游模式,完善基础设施,推动县域乡村旅游业的发展。2. 旅游者消费逐步升级伴随着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旅游者对乡村体验旅游的需求日益增加,旅游体验消费也逐步升级。一些具有浓厚“村味”的地方和独特的历史文化村落,更能够唤起旅游者的旅游意愿。屏南县拥有众多的历史文化古镇、乡村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好满足了旅游者日益增长的乡村文化体验需求。3. 新媒体营销时代来临随着 5G 技术的日益成熟,虚拟现实、人工智能技术将更加广泛地运用到人们的生活中,以短视频、微博、微信等为主的新媒体,受到了旅游者,特别是青年旅游者的关注和青睐,为旅游发展增加了新动力,同时也对乡村旅游景点的宣传和推广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相较于传统营销方式,新媒体本身的“互动性、虚拟性、模拟性”[ 9 ] 能够给旅游者形成新的消费体验。新媒体可以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对旅游资源进行宣传营销,满足旅客碎片化时间的要求,提升游客对旅游景点的关注度,形成出游动机。在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上,屏南县旅游从业者也积极尝试,如 2019 年与今日头条合作举办“一秒变上仙”的抖音短视频大赛,取得良好效果。(四)威胁分析1. 旅游市场不确定因素的威胁随着乡村旅游发展前景的看好,资本进一步进入旅游市场当中。资本具有“逐利”的一面,但旅游产业投资多属于长线性,企业利益的短期实现在一定程度上将会和乡村旅游长期发展相冲突。市场良好的时候,资本一拥而上;市场下行的时候,资本纷纷而退。屏南县周边县市如周宁县、寿宁县、柘荣县都属于山区县域,1 6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20 年 7 月各县之间乡村旅游开发方式、景点建设多有重叠与雷同。此外乡村旅游市场与其他市场一样,也存在很多的不确定因素,经济下行、突发事件、自然灾害等都会对旅游中的“吃、住、行、游、娱、购”中涉及到的餐饮、酒店、交通、景区、商场产生系列的影响。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下,经济下行预期可能性加大,游客出游意愿不足,旅游设施建设放缓,这都将对乡村旅游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2. 生态环境脆弱性的威胁乡村旅游开发的程度与该地区生态环境的承受力息息相关。屏南县虽然气候宜人,但冬季过长,雨季较多,道路滑坡、建筑受潮等现象时有发生,乡村中存在较多不可再生资源,如亭台楼阁、古厝、家庙,传统技艺等。总体来说,屏南县旅游资源生态环境较为脆弱性,开发困难较多、开发的成本较高,这也是制约乡村旅游进一步发展的一大因素。二、乡村振兴视域下屏南县乡村旅游发展对策(一)加大“乡村旅游 + ”跨界融合力度屏南县特定的田园风光、药膳美食、生态环境、历史文化、文创特色、传统村落,为“乡村旅游 + ”跨界融合提供了可行性及便利性。借助众多的乡村旅游生态资源,通过产业融合,积极将乡村旅游与文创、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与药膳美食、乡村旅游与体育、乡村旅游与甘国宝(雍正元年武进士)文化相结合,运用其独有的乡土文化,打造高附加值的乡村旅游精品路线,积极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生态宜居”的乡土文化旅游模式,建立地方特色的旅游品牌。通过产业融合发展不断优化旅游产业布局、完善旅游游览设施和功能,形成“旅游带百业,百业促旅游”的联动效应。(二)拓宽文旅类人才培养途径人才是地方发展的关键所在。优秀人才的培养及使用,一直都是旅游业存在的难点,旅游行业一直存在着“人才东南飞”的说法 [10 ] 。相关研究表明,旅游类人才流向经济发达沿海城市的状况近年来并没有发生改变,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乡村旅游发展中,人才缺乏的困境成为了一个大的课题摆在旅游业内管理者及专家学者面前。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应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加大对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挖掘人才的潜力。首先,树立“积极引人、用心留人、创新用人、主动培养”的理念,要加大力度引进优秀的文旅类人才,营造氛围,提供相应的平台,让人才来了有用武之地,实现抱负,创造价值。同时要加大县域内部旅游人才的培育力度,通过培训、挂点锻炼等方式,鼓励年轻干部、回乡学子积极参与乡村旅游发展。其次,积极与省内外高校、研究机构合作,“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加大对外交流,共同探索人才助力乡村旅游发展的途径。(三)搭上“新技术、新媒体”快车乡村旅游的发展,要积极拥抱新技术、精准对接新方法、大力使用新媒体。首先,积极将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融入到旅游规划当中,建立覆盖旅游景点、传统古村落的交通、住宿、娱乐、购物等信息发布智能平台,实现旅游景区与游客需求的精准匹配对接。其次,结合...

篇四:乡村旅游产业发展风险因素分析及改进

论坛shi dian lun tan292石家庄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 SWOT 分析与对策◎郑青 刘娟摘要:2020年是旅游业遭受的前所未有的冲击的一年,无论是国际旅游还是国内旅游,都呈现了游客接待量和旅游收入的双下降。2021年,有了去年的经验,旅游人总结和发现机遇优势,紧抓 2021 年国内旅游大循环的契机,加速推进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让旅游业在乡村振兴的战略中发挥先锋作用。本文通过 SWOT方法分析,从优势、劣势、 机遇和威胁四个维度对石家庄市乡村旅游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并提出了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几点对策,建议在统筹建设,鼓励创新打造特色,和谐共存,集聚人才等方面下功夫,为乡村旅游发展和乡村振兴的实现而努力。关键词:石家庄;乡村旅游;SWOT 分析;对策2021 年 2 月 21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即 2021 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发布,这是我国21 世纪以来,第 18 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文件指出,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而众所周知,乡村旅游的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及扶贫助农是密不可分的。我国当前的城市和乡村发展不平衡状况显著,是我国经济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无论是在激发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方面,还是发挥乡村自然资源多重效益方面;无论是在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方面,还是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方面,都离不开旅游业的助力。乡村旅游已成为我国脱贫攻坚战场上可持续发展的中坚力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绿色生态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搞活了农村经济,是振兴乡村的好做法。”一、石家庄乡村旅游业发展的 SWOT 分析(一)优势分析1. 区位优势从石家庄的区域层面看,它是河北的省会,也是河北省的经济中心和商品中心,而它的区位优势又不能仅仅只是从河北的角度来认识,它依托河北省,与北京、天津形成三城鼎立的局面。同时,石家庄立足华北,面向东北、西北,连接十几个省份,还位于中国南北方流通大通道上。交通便利、辐射力强,区位优势明显,是周围其他省会城市不能替代的。从石家庄的乡村区位层面看,在石家庄的诸多乡村都地处优质旅游资源周边,其中,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嶂石岩、苍岩山、西柏坡 - 天桂山;有世界桥梁鼻祖赵州桥,有新中国的摇篮西柏坡;有国家级森林公园五岳寨,这些旅游资源本身地处乡村周边,距离石家庄市区近,为带动乡村旅游发展形成便利条件。回顾 2020 疫情中的旅游业发展,毗邻大城市的近郊生态型乡村目的地,率先复苏反弹甚至不减反增,石家庄乡村旅游区位优势明显。2. 资源优势石家庄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起源于 20 世纪 90 年代,已经经历了 30年的发展历程,全市的乡村旅游内容丰富,种类齐全,开发较早的景区景点建设基础好,景区质量高,环境优美。从河北省住建厅资料获悉,结合全国农村人居环境信息系统及卫星图片显示,石家庄有 70 个绿色村庄。比如,于家石头村、前大地村、柳林屯村、大地村、西里寨村、山南张庄村、塔元庄村、嶂石岩村、周家庄乡、嶂石岩村、杜村、大梁江村、神树村等都是石家庄人经常光顾的美丽乡村。其中,平山县岗南镇李家庄村、正定县正定镇塔元庄村两个村落入选我国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各个村庄都根据自己的情况,因地制宜,发展自己的乡村特殊旅游项目。3. 气候优势石家庄市位于中低纬度亚欧大陆的东缘,临近太平洋所属渤海海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太阳辐射的季节性变化显著,四季分明,寒暑分明,雨量集中于夏秋季节。一年中,村庄的春夏秋冬四季,有一种难以言说的静谧,时光慢慢流淌,景色不停地变换,日夜交替。春天漫山遍野的油菜花,生机勃勃;夏天,绿树环绕,满目葱茏;秋天,硕果累累,秋高气爽;冬天,银装素裹,炊烟缕缕。非常适合开展休闲度假旅游。4. 文化优势石家庄是人类文明开发较早,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十分深厚的地区。战国中山国文化,是石家庄历史文化脉络中的重要一环。石家庄的传统文化形式众多,举不胜举,常山战鼓,马球表演,乐姬表演,北宋的宫词演唱都曾在石家庄的乡村游中留下千古余韵。在乡村的传统文化活动中还流传着跑旱船、踩高跷、跑竹马、舞龙灯、狮子舞、霸王鞭、剪纸、绘画等艺术形式。这些传统的技术形式也逐渐成为了乡村旅游的一大特色,吸引来了四面八方的游客。5. 道路交通优势交通环境是乡村门户的形象,是游客走进乡村的第一印象。近年来,石家庄市非常重视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并在践行全域旅游的过程中,统筹兼顾,全域突破,点连成线,线连成面,构建起了畅通的全域旅游交通环境,缩短了游客的旅途时间。并不断地建设和完善乡村交通枢纽网,让农业旅游产品运得出、运得高效,让游客实现真正的快进慢游。为方便游客乡村游,石家庄现有旅游公交线路十多条,游客再也不用为交通和出行发愁。(二)劣势分析1. 软环境建设力度不够从石家庄乡村发展的大环境来看,还存在整体规划不完善、景区内公共服务设施不健全,没有形成“吃、住、行、游、购、娱”的一条龙式旅游休闲服务体系。产业融合力度不够,各类乡村旅游产品布局较为分散,产业聚集度低,也影响到了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多数乡村群众思想观念陈旧,墨守成规创新能力不强,导致了产业发展滞后。同时,用地紧张和资金匮乏制约了乡村旅游的发展,旅游开发深度挖掘不够,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产业链建设滞后。2. 旅游从业人员素质不高乡村旅游的发展离不开土生土长的村民,他们是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主力,但是村民们不具备旅游业的相关专业知识,大部分村民仅靠对乡村的一遍热情而投身乡村旅游建设中。乡村旅游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各类专业知识和技能型人才的参与。但是,在吸引旅游人才扎根乡村建设的同时,不能唯学历唯专业论一刀切,需要既懂专业又关注乡村发展,满腔热情的“领头羊”。3. 旅游产品档次急需提升石家庄当前乡村旅游发展还处于一个加速期,参与到乡村旅游产业的企业和组织越来越多,而多数项目存在产品单一,档次低,可选的品种少,同质化高,差异性小,文化内涵不足,特色不明显的特点。这样的乡村旅游产品必然无法提高游客的重游率,更难以把乡村旅游做大做强,直接影响了乡村旅游的收入,不能适应乡村旅游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新环境。4. 产品集群优势不强当前的乡村旅游很多还是以“一家一户”经营为主要的方式,这种分散性经营的形式使得乡村旅游不能形成产品集群,由于单打独斗式的开发模式,每个项目投入的资金有限,使得项目规模小,分散,游客选择余地小,不能形成集群优势,自然不能以产业集群形式振兴乡村旅游和经济发展。

 试点论坛shi dian lun tan293(三)机遇分析1. 政策机遇2021 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纵观 2017 年至 2020 年的中央一号文化,都大篇幅提出了旅游产业的相关政策,期中2017 年提出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2018 年提出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建设一批设施完备、功能多样的休闲观光园区;2019 年提出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发展乡村休闲旅游有机结合;2020年提出保护好历史文化名镇(村),重点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订单农业、入股分红、托管服务等方式,将小农户融入农业产业链。可以看出国家希望通过旅游业拉动乡村振兴的决心。经过这些年的政策引导和践行,石家庄的乡村旅游业发展的如火如荼,越来越多的乡村将发展旅游产业作为振兴乡村的好路子。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实现乡村旅游的绿色高质量发展,迎接新的发展机遇。2. 市场环境机遇疫情的反复让国际和国内旅游业备受打击,国际旅游停滞不前,国内旅游也很难回到疫情前的那种方式,人们开始思考新的旅行方式,乡村旅游已成为国内消费的重要增长点。乡村旅游有利于避免游客大规模聚集,非常多的消费者从城市转移到城市周边的乡村,或以自驾的方式去规模小的城市中的乡村地区旅游,开启了乡村旅游的新热潮。如何在环境困境中发掘新的发展机遇,是当前乡村旅游的重要任务。3. 科技机遇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科技发展异常迅猛,给旅游业带来了新机遇,新效率、新便利、新体验,也深刻而广泛地改变着乡村旅游业发展。其中,人工智能时代提高了乡村旅游企业的顾客识别和预订效率,能够进行精准营销吸引消费者,也能通过数据深度分析提供口碑管理,提升产品和服务,进行市场预测和竞争分析,影响企业决策。疫情期间,为了寻找新的出路,旅游企业纷纷尝试新的探索,旅游直播成为众多旅游企业的新宠,并为企业带来了非常可观的收入。(四)挑战1. 生态环境面临挑战随着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率越来越高,势必形成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乡村建设与生态维护之间的矛盾。乡村旅游业要想高质量可持续的发展,必须坚持生态保护的理念,尽可能减少乡村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隐患,走资源循环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2. 行业竞争日益激烈随着乡村旅游市场的日益繁荣,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乡村旅游行业中来,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传统的乡村旅游的初级模式农家乐、单业态民宿、粗糙的采摘游周边游开始落后,取而代之的是升级的科技型田园综合体、民宿集群、轻奢新型度假营地等创新业态,不紧跟时代变迁的企业将在竞争中被淘汰。二、我国乡村旅游业发展的对策建议(一)统筹兼顾,构建蓝图加强对石家庄市乡村旅游发展的统筹组织,建立乡村旅游发展专项机构,研究制定乡村旅游发展的政策措施,摸清石家庄乡村旅游的现状情况,分析和解决重大问题,规划建设乡村旅游产业路、生态路、致富路,打通景区与村落、农户集中区与旅游地块之间的短线交通瓶颈,建立具有乡村特征或民俗符号的公共引导标识系统。(二)鼓励创新,打造特色随着乡村旅游的参与人数越来越多,游客层次越来越高,游客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他们已不再满足以往的千篇一律的采摘农家乐等传统的旅游产品,必须要注入更多丰富的文化元素到乡村旅游中来,才有可能使游客光顾和回顾。乡村旅游企业要学习和借鉴国内外优秀的前卫的发展理念和思路,结合自身的优势,对自己的产品进行特色化定位,如健康疗养区、景观浏览区、本土文化区、生态体验区等项目有机结合,打造突出特色,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三)绿色生态,和谐共存生态环境是乡村旅游生存的根本。如果在开发乡村的过程中不坚持生态保护意识,就无法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在开发乡村的同时保护好乡村的原生性,在建设民宿的同时不破坏乡村的自然环境,在旅游项目开发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和乡村生态的共赢,走理念生态化,产业生态化和技术生态化道路,是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和保证。(四)引聚人才,提升素质旅游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各类人才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首先,广大农民群众是乡村旅游业中的主力军,在振兴乡村旅游业中有着重要意义,努力激发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热爱乡村的农民群众发挥主人翁作用,对乡村旅游业意义重大。可以通过给予政策优惠,规划指导,技术培训,补贴奖励等多种方式提高他们的积极性。比如可以开展乡村旅游村点带头人培训活动,逐渐将农民纳入到服务能手,技术能手,文化能人等实用性人才行列中。其次,要吸引各类专业人才为乡村旅游献力献计,通过引入专业服务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专业经营人才、专业管理人才,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为乡村旅游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建立产学研基地,鼓励贤能回乡等方式助力乡村旅游业健康发展。(五)科技引领,创新驱动近年来,国家采取措施大力推动文旅科技创新,支持乡村旅游发展,已经取得积极成效。自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为了在逆境中求生存,各旅游企业都在利用科技创新拉动文旅行业发展,“云旅游”“线上直播”“无接触服务”“数字展览”等科技创新,在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品质化、智慧化需求的过程中发挥着积极作用。科技创新是乡村旅游保持活力的关键,也是提升服务质量的重要抓手,是推动行业复苏回暖、加快复工复业的重要力量,也为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无论是创新产品和服务,还是加强培训、修炼内功,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越来越多的乡村旅游企业开始应用线上预约、购票系统,为景区“错峰、限量、预约、有序”开放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此外,不少景区、酒店、演艺企业还推出了基于互联网、5G、人工智能等技术型产品。三、结语综合石家庄乡村旅游的现状分析可以看出,石家庄市乡村旅游业在经历的多年的发展后,展现出了如软环境建设、人员素质、产品的档次和集群性等自身劣势,也面临着外部的生态环境破坏和行业竞争的威胁,但同时,多年的乡村旅游发展基础和自身优势,也实现了石家庄公共道路更畅通,资源的利用更合理,文化的融入性更多更好等多方面的发展优势,加之疫情后国际和国内旅游发展环境的改变,也给乡村旅游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好机遇,如果可以更好地借助科技的力量,跟上时代的步伐,相信石家庄的乡村旅游将面临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实现更快更好地高质量发展。为此,石家庄乡村旅游企业和组织要同心同力,在统筹建设,鼓励创新打造特色,和谐共存,集聚人才等方面下功夫,为乡村旅游的发展和乡村振兴的实现而努力。(作者单位:河北政法职业学院)参考文献[1] 孙国兴 . 推进天津休闲农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思路对策 [J].农业发展 ,2020(1).[2] 于法稳 . 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 _ 内涵特征 _ 关键问题及对策建议 [J].中国农村经济 ,2020(8).[3] 本报编辑部 . 凝神聚力 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N]. 中国旅游报 ,2019(12).

篇五:乡村旅游产业发展风险因素分析及改进

20.8- 27 -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内涵特征、关键问题及对策建议 于法稳1黄 鑫2岳 会3摘要:乡村旅游是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也是助力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全域旅游上升为国家战略之后,乡村旅游呈现出“井喷式”的发展态势。面对此次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乡村旅游更加迫切需要从注重数量向高质量发展转变,为人们提供一个更加健康、安全、优质的旅游环境。本文运用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理论对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进行理论阐释,在此基础上凝练了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概念和内涵特征,并从发展规划的整体性与科学性、资源可持续、产业融合、人才队伍建设、旅游产品和服务、保障措施等六方面甄别出实现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问题,基于关键问题的解决,提出了实现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关键词:乡村旅游 高质量发展 绿色发展 内涵特征中图分类号:F590.3 文献标识码:

 A一、引言新时代,乡村旅游不仅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动力源,而且在优化乡村优质资源环境、拓展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空间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张碧星,2018),对巩固精准扶贫成效具有重要的意义(于法稳,2019;乌兰,2018)。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乡村休闲旅游总量达32亿人次,旅游消费规模超过8500亿元① 。在全域旅游理念提出并推广之后,乡村旅游呈现出“井喷式”的发展态势,乡村旅游在旅游业中的地位更加突出。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习近平,2017)。为了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国家高度重视乡村旅游的发展,密集出台了一系列保障乡村旅游发展的配套政策及实施方案,有效地推动了乡村旅游的高质量发展。然而, 本研究受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加快建设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政策研究”(项目编号:17AZD012)、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调研重大项目“中国生态环保督察制度实施状况调研”(项目编号:GQZD2020015)、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专项“基于乡村振兴的山东省农产品地理标志在农业三大体系构建中实施效果评价”(项目编号:18CCXJ04)的资助。① 参见:《农业农村部:4月以来全国乡村休闲旅游业接待游客1.5亿人次》,http://zw.china.com.cn/2020-04/28/content_75986802.html。网络首发时间:2020-09-14 09:59:21网络首发地址: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11.1262.F.20200911.1405.006.html

 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内涵特征、关键问题及对策建议- 28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涉及范围广、延续时间长,乡村旅游业基本上都处于“停摆”状态,短期内受到较大的负面冲击。居家防疫使城乡居民亲近自然的需求被压抑,迫切需要释放的窗口。疫情过后,人们回归自然的欲望一定会更加强烈,同时也会对健康、高质的旅游环境提出更高的要求,乡村旅游将迎来发展的契机。基于此,运用生态经济学理论阐释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能够更加精确概括其概念和内涵特征,通过甄别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中的关键问题,提出实现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价值。二、相关文献综述国外关于乡村旅游的系统研究开始于19世纪70年代,早期主要集中在乡村旅游的概念(Pizametal.,1978;GilbertandHudson,2000)和特点(MilmanandPizam,1988);当前,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政府在乡村旅游中的作用(Rasoolimaneshetal.,2017;Nooripooretal,2020)、旅游动机(ParkandYoon-Shik,2009)、旅游市场细分和营销(PatoandKastenholz,2017)等方面。一些研究指出依据旅游动机开发产品及旅游主题设定,有助于乡村旅游长期可持续发展。关于乡村旅游评价标准的研究指出,游客满意度、旅游目的是决定因素(GilbertandHudson,2000),并依此从营销学角度推出相应的旅游模式和产品有利于经济发展(BriedenhannandWickens,2004;PatoandKastenholz,2017)。然而当前国外还没有开展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相关研究,仅聚焦在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Cucarietal.,2019)、旅游资源质量(Hyun,2018)等方面。相对而言,中国乡村旅游的相关研究总体起步较晚,已有的研究主要侧重于不同区域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李涛,2018;张洪昌、舒伯阳,2019;于法稳,2019)、对策(杨德进、白长虹,2016;胡静,2018;张碧星,2018;李周,2020)以及乡村发展模式等方面。关于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国内还尚未有准确定义以及深层次剖析,仍具有较大的研究拓展空间。1.有关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及存在问题方面的研究。从乡村旅游发展的历史脉络来看,可以划分为产业萌芽、产业发展、快速扩张、提质增效四个阶段,所对应的经营模式分别是自主经营、合作经营、股份合作经营、市场混合经营(李涛,2018);若从经营主体的视角切入,可以将其划分为社区主导、企业主导、政府主导及其多元互嵌的组合模式(张洪昌、舒伯阳,2019)。当前,中国乡村旅游正处于由初级发展阶段向规范发展阶段的过渡期,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浮现出来,如发展模式单一,区域特色不明显;一二三产业融合程度不足,产业优势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对文化要素挖掘深度不够,缺乏可持续发展的活力等(田洪,2019);同时,还面临着基础设施落后、资金和技术人才匮乏、特色项目不足等多重困境(秦杨,2019)。总体来说,乡村旅游发展普遍存在着“先天不足”“运营不当”“保障不力”等问题(于法稳,2019)。2.有关乡村旅游发展水平及影响因素方面的研究。评价乡村旅游发展水平,甄别其中的关键问题,可以为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以四川为例的省级层面评价结果表明,四川省乡村旅游总体处于中等水平,但具备较大的发展空间,关键在于不断提升乡村旅游的竞争力(武少腾等,2019)。地级、县域层面的竞争力评价结果显示,乡村旅游竞争力水平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差异性。资源禀赋、

 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内涵特征、关键问题及对策建议- 29 -自然环境、经济基础及客源市场、设施完善程度、旅游产品销售能力等都是不同程度地影响乡村旅游竞争力的因素(胡宇娜等,2015;王新越、朱文亮,2019),只有破解乡村旅游发展的制约性因素,才能提高其竞争力,推动乡村旅游的高质量发展。在乡村旅游发展的多种驱动因素中,内部和外部驱动因素之间的彼此耦合,对乡村旅游的影响较大(陈志军、徐飞雄,2019)。从乡村旅游发展的主体视角来看,农民维持的“亲缘网络”能够有效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带动农民自主创业(张环宙等,2019)。投资收益、回报预期、主体风险承受能力等因素也是影响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李涛,2018)。从乡村旅游的游客视角来看,原地重游意愿主要取决于乡村旅游地品牌和情感的寄托(王跃伟等,2019)。3.有关乡村旅游发展路径与对策方面的研究。在众多的乡村发展路径中,旅游业对乡村振兴的推动作用已经成为各界的共识。在旅游导向下,实现“大旅游”与“大农业”的相互渗透,重构乡村的生产、生态、生活和文化空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就是要着眼于“三农”,着力于“三生”,以旅游发展为主导或推动,改变农村现状,拉动就业、带动农村人口“回笼”,完善基础设施和提高社会福利,在业已分化的城乡差别基础上重构城乡之间的有机联系和统一(胡静,2018)。对于贫困地区来说,乡村旅游与精准扶贫联动,关键在于提升旅游扶贫生态效率,具体包括新技术旅游扶贫、负责任旅游扶贫、便利化旅游扶贫、精准性旅游扶贫、全覆盖旅游扶贫和高质量旅游扶贫(杨德进、白长虹,2016)。除了以上的融合和衔接发展思路之外,乡村旅游发展还必须从休闲者的需求、竞争力的提升和可行性的分析三个发展策略出发,同时处理好几对关系,主要围绕长期效益、改进供给、中低端市场、文化创新、慢生活和保障公平竞争,恢复旅游资源的公共品属性,进一步促进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李周,2020)。鉴于当前乡村旅游产业化发展的实际情况,乡村旅游应该从产业链的全局谋划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张碧星,2018)。为此,首先需要考虑乡村旅游发展的前期准备工作,处理好乡村旅游与城市旅游、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公共利益与个体利益、“农家乐”等重要关系(崔凤军,2006),其次依据乡村旅游自身特点,强化运营管理的同时,要加强保障体系建设(于法稳,2019),以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特别是,随着绿色发展理念的普及,消费者对乡村旅游地供给需求将呈现出多元化特点,乡村旅游地所面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陈志军、徐飞雄,2019),需要实施项目创新、强化政府的监管、增加基础设施的投入,为乡村旅游创造和谐的发展环境(张众,2020)。另外,乡村旅游亟待探索新的发展方式,优化创新思维,在与文化创意融合共生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乡土文化多样性,挖掘乡土文化的潜力,保护、传承和弘扬民俗、人文、服饰、饮食、民居等文化元素,不断丰富乡村旅游的产品与业态(王跃伟等,2019)。总之,乡村旅游发展应采取差异化、特色化、共享化的开发战略(桂拉旦等,2018)。上述文献为本研究提供了理论与实践层面的借鉴。本文的边际贡献可能体现在如下方面:一是基于生态经济学理论分析,对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对其内涵特征进行了剖析;二是甄别乡村旅游发展中的关键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三、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分析引用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理论作为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理论分析工具,就是要在高质量发展时代语境下,界定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概念,剖析其内涵特征,从而为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实践提供理论

 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内涵特征、关键问题及对策建议- 30 -指导。(一)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理论依据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观,也称为生态经济协调发展观。可持续发展,其根本点是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资源、环境协调,核心就是生态与经济相协调(刘国光,1996)。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协调理论的涵义,就是实现两个子系统及其内部各要素之间,按照一定数量和结构所组成的有机整体,配合得当,有效运转(谭崇台,2000)。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理论指导实践,逐步向可持续发展领域进行融合和延伸,实质是把经济发展控制在生态环境所能承受的经济增长能力的阈值内,既能兼顾经济增长又能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保持良性循环状态。该发展模式的显著特征是以资源优化配置、合理利用为基础,以高水平的协调发展模式,来提升人类对生活的满意度。本文主要基于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内涵认知,分析乡村旅游如何围绕高质量主线,从以往的供需错位、粗制滥造、同质模仿、产能低效发展转向供需匹配、绿色发展、文旅融合、产业高效发展,以更好地满足多元、创新、体验的旅游需求。有利于甄别出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需要关注的关键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1.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要求供需匹配。乡村旅游市场的运作是依托旅游需求和旅游供给来实现的。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旅游消费成为公众的普遍需求,大众旅游活动常态化、大众化、散客化发展态势凸显。从经济学角度来说,公共供给需要适应公共需求的规律。因此为了满足游客休闲旅游需求,在公共供给方面,乡村旅游农家乐、特色小镇、生态农庄等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旅游产品“百花齐放”,旅游服务设施建设不断得到完善。进入全域旅游的新时代后,大众旅游群体消费逐渐升级,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旅游公共需求群体更加多极化,旅游需求个体呈现出差别化和个性化特征,对优质、完善的乡村旅游环境偏好更加强烈。同质化、单一化、低水平的乡村旅游产品和服务供给已不再能够满足旅游群体对高品质、高效率旅游体验的需求。乡村旅游要得到更长足的发展,迫切需要提质增效升级。从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需要出发,精准对接游客需求,通过拓展旅游方式、更新旅游内容,提供高质、有效供给以满足旅游群体不断变化的需求,是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涵。2.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注重绿色发展。新时代,在绿色发展理念的指导下,乡村旅游发展的目的就是通过丰富乡村的发展路径,激发乡村经济发展活力,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和统一。重视绿色发展,是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也是时势使然。早期乡村旅游大都无视可持续发展,因为一些无序规划、盲目开发行为,致使大量乡村资源被破坏、环境遭受损耗,对生态环境负面影响很大。进入新时期后,国家层面提出的牢固树立绿色发展观,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为乡村旅游提供了基本遵循,加之,外部市场环境和自身发展优势的凸显,乡村旅游已经基本回归到优先保护资源、用最少的资源消耗换取最大经济效益的状态。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内涵包括了提供优美的生态自然环境,开发优质的、独具特色的绿色旅游产品,满足游客的物质和精神双重需要。遵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一系列绿色发展实践理念,把生态经济观、生态技术观、生态文明观等融入到乡村旅游发展之中,才能实现乡村旅游的高质量发展。

 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内涵特征、关键问题及对策建议- 31 -3.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追求文旅融合。文化是乡村旅游发展的核心元素符号。乡村的每个人都拥有浓厚的“乡土”情结,即使走出乡村,也有着“乡愁”,于是,乡村旅游发展成为了这些人的精神依托,承载起城市人回归田园,返璞归真的重要功能。纵观乡村旅游内容,无论是农耕技术、生活习俗还是民间工艺等,均蕴含着深厚的优秀传统文化,承载着珍贵的历史文化,具有明显的区域性、民族性特色。但是随着城镇化的推进,乡村传统出现了“沦陷”迹象,例如古村落趋于消失,传统技艺丢失,甚至乡村文化衰落,产生了内容变异、形式低俗等问题(桂拉旦等,2018)。此外,乡村旅游景点普遍缺乏创...

篇六:乡村旅游产业发展风险因素分析及改进

e Industrial Study |

 产业研究MODERN

 BUSINESS 现代商业 38乡村旅游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赤峰市宁城县为例王贵媛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宁城县小城子镇人民政府 内蒙古赤峰 024000中国是人口大国,其中相当大一部分人口生活在乡村,据统计局数据显示,截止到2017年,我国乡村人口总数为5.8亿人左右,占全国总人口的40%以上。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这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发展机制,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在国家战略推动下,我国的乡村旅游经济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乡村旅游逐渐成为农村支柱产业,成为推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主要动力。一、我国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现状(一)发展的政策支持在政策倾斜上,党中央对于振兴乡村、发展乡村旅游经济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支持。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指出,要立足资源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扶持和打造一批具有特色的乡村旅游村镇以及乡村旅游产品,促进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要将乡村旅游产业打造成为农村地区的支柱型产业,进一步加快其建设发展。2017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将乡村旅游经济纳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视野,对如何加快培育进行了详细部署。2018年,中共中央与国务院下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建设一批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包括设施完备、功能多样的休闲观光园区、康养基地、特色小镇及乡村民宿等等。这些政策支持成为乡村旅游经济发展成为新动能的重要保障。(二)乡村旅游的形式在中国,乡村旅游的形式主要有四种:第一,以观光为主的旅游,主要是带领游客参观一些乡村独有的农作物生长或者一些田园的景色,包括农场、采摘园、菜园、田园风光等等;第二,以娱乐为主的旅游,主要带领游客体验各种娱乐性的项目或者带一些疗养性质的项目,帮助游客放松身心,比如度假村、温泉、养生、中医药、康复、疗养等等;第三,以乡村的独特文化或者风俗为主,主要是带领游客参观相关的历史文化村落,或者是参观一些独特风俗的村落,比如古镇、古树、古建筑、古城镇、纪念馆、遗址等等;第四,以生态庄园为主,主要是带领游客体验农村的一些饮食,一些花草的种植,一些虫鱼的养殖,比如农家乐、庄园、烧烤、农艺、农趣等等,帮助游客体验不一样的文化。乡村旅游的类型越来越多,形式也越来越丰富。(三)乡村旅游经济规模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参与到乡村旅游体验中的人数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根据《全国乡村旅游发展检测报告》的数据统计,近几年以来,我国乡村旅游人数增长,2015年~2017年参与乡村旅游的人数占比超过50%,在2018年这一群体数量超过30亿人,在国内旅游总人数中占比超过48%,其旅游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大,形式也更加多样化。从2012年~2019年,我国乡村旅游经济的收入一直呈现不断上涨的趋势,乡村旅游经济中的农家规模和数量也在不断的增加。根据国家旅游局和农业部的数据显示:2018年,农村农业部己创建388个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总共接待游客超30亿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营业收入超过8000亿元;2019年上半年,乡村旅游总收入为0.9亿元,同比增长了近12%,乡村旅游成为旅游的热点区域。二、乡村旅游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在国家的政策支持和国民经济发展的推动下,我国的乡村旅游经济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由于起步较晚,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摘要:党中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旅游经济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目标达成的重要路径。但是由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不均衡,乡村旅游业起步较晚,到目前为止,很多地区的乡村旅游经济发展仍然在摸索前进的阶段。基于此,本文对发展乡村旅游经济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以赤峰市宁城县为例,对该县乡村旅游发展的经验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乡村旅游经济在实施过程中可以采取的针对性措施和对策建议。期望通过本文的具体探究,为我国更多地区的乡村旅游经济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一些可参考的思路与借鉴。关键词:乡村旅游;乡村振兴;宁城县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673-5889(2020)34-0038-03。

 。. .。

 。

 The Industrial Study 产业研究

 |

 MODERN

 BUSINESS 现代商业 39(一)发展方式比较粗放在对乡村旅游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其发展方式是十分粗放的。首先是旅游产品的同质化。这是影响乡村旅游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乡村旅游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当地的特色旅游产品。旅游产品同质化情况直接决定了游客对旅游地的印象,旅游产品同质化直接影响到了游客的心情。消费者远道而来却体验到的是普通大众的东西,对旅游地产生了消极情绪,这显然不利于当地旅游经济的持续发展。其次是旅游产品的创新性和创造性不足。生产技术的改进能够缩短必要劳动时间,提高生产率,及时运用科学技术、实现产品的创新和创造是实现乡村旅游经济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但是由于目前很多从事乡村旅游经济的商家整体文化水平和实力规模偏低,学习能力弱,缺乏创新创造意识,不能为游客提供更好、更健康、更实用的服务和产品。旅游的项目也局限于传统项目之中,不能向前发展和进一步丰富。再次是关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比较粗放。生态环境是发展乡村旅游经济的宝贵资源。由于旅游经济发展,旅游人数不断增加,对于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汽车尾气排放,植被破坏,垃圾增多,经营主体的野蛮生长,导致环境的承载量越来越大,生态环境变得脆弱,对乡村旅游经济发展造成约束。(二)缺少必要的宣传从目前乡村旅游的宣传方式来看,仅局限于印制宣传资料、拍摄宣传片这些相对落后的途径,宣传效果也不尽人意。一般来说,一个地区旅游市场在消费者眼中的知名度和市场地位是直接由当地旅游宣传所获得的受众程度决定的。在旅游宣传这方面,很多地方近两年内才加大力度拓展市场,但由于宣传形式缺乏创新,加上市场反馈效果存在等待时间,使目前旅游宣传的效果还不够明显。很多有着良好旅游资源的区域知名度并不是十分的高。只有周围或者的附近的人才了解,由于旅游经济宣传的力度问题,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也遇到了一定的限制,发展速度比较缓慢。(三)地方管理水平偏低在乡村旅游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地方管理水平也影响其发展。首先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多数乡村地区受地形地势的影响交通极不便利,今后旅游业的发展应该把旅游景观有效整合纳入到基础设施规划中去,很多地区在这两方面做得还不够,间接影响了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在对部分乡村旅游案例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地方政府主要将精力投入到其它的产业中,基础设施主要包含了交通道路的规划、景区内观景休息场所的建设以及医疗、厕所等场地的建设。由于配套的基础设施的修建不是十分完备,也加剧了管理的困难。还有一些人为的环境破坏问题,没有提前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也会造成对当地旅游业发展的不良影响。其次是市场服务和监管方面。对于商家来说,由于受到新兴科技的影响,如果市场服务缺位,某些商户的利益明显受到了损害却找不到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法,这从侧面表现出当前旅游经济市场的的服务制度落实得不够,使市场主体利益受损,会影响商户参与和投入的积极性。对于消费者来说,在乡村旅游过程中,一些不规范的行为也会影响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例如食品乱价、以次充好的出现。一些村民为了获取更多的收入,运用虚假方式或者假冒伪劣商品欺骗消费者的行为也会影响当地旅游业的口碑。从管理方面来说,由于管理人员数量有限,加上管理能力和管理经验不足,影响了乡村旅游的发展质量。(四)专业人才缺乏由于长期以来城乡二元体制的发展,导致大量人才涌入城市,以获得更多的薪酬和更好的发展空间。虽然国家大力支持农村人才的引进,但是相对来说,目前乡村地区的各类人才仍然相对较少,由于教育水平的限制,具有良好的旅游管理经验和市场营销经验的人员数量相对有限。对于乡村旅游经济的开发来说,部分管理人才缺少新时期旅游管理的经验,还有部分建设家乡,扎根基层的高学历人才,他们虽然具有一定的知识理论基础,但是缺乏足够的旅游产业相关的管理经验,只有通过实践的历练,才能伴随着旅游经济的发展壮大,逐渐成长。因此,目前专业人才呈现明显不足的情况。(五)品牌影响力很小对于很多地区的乡村旅游来说,在发展之初并没有意识到品牌的重要性。对于村落的发展主题并不是十分的明确,只是简单的强调绿色经济,并没有着力打造属于自己风格和特色的乡村旅游品牌。由于当地村民对于品牌认知不足,在日常的旅游推广中,村民也没有想过为自己的村落,推广当地的旅游产品品牌,也没有想过更好的促进其旅游经济发展。再加上传播范围的限制,其品牌影响力呈现明显不足。三、乡村振兴战略下加快乡村旅游经济发展的建议——以赤峰市宁城县为例(一)采用集约化的发展方式经营方式的粗放性并没有将农村旅游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有机结合起来。因此,在后续的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的改变其原有的发展方式,综合利用各种力量,对一些不合理的现象、破坏环境的现象进行整治。控制乡村经济中农家增长的数量,在保证其环境承载力的基础上,促进乡村旅游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在对赤峰市宁城县调查中,了解小城子镇宁南村之前是村庄破旧,卫生状况不好,经济发展缓慢,没有支柱产业。如今的宁南村则出现了新的模样:走入村中,一排排整齐干净的道路,一座座风景秀美的院墙,路旁便是绿树和鲜花,建成绿发小城、30万吨果蔬集散中心、扶贫产业园、移民产业园等多个规模项目。对于宁南村的蝶变,得益于政府主导以及人才引进,一些学成归来的大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村落建设中,带领大家治理村庄,同时,结合当地的特色,发展乡村的旅游,带助当地经济的不断发展。。

 。. .。

 。

 The Industrial Study |

 产业研究MODERN

 BUSINESS 现代商业 40(二)运用现代科技创新宣传在现代的社会中,人们可接受到信息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包括网络、手机及一些新型的电商、App等等。赤峰市宁城县的乡村旅游在宣传的过程中,可以结合这些现代的技术手段,真正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这些旅游景点。可以通过拍摄一些记录短片和一些当地的风俗,特色的文化等等,利用网络传播的快捷性,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同时,也可以加强当地政府旅游管理部门的管理,让相关的人员通过其它自媒体的方式,进行有效的宣传。比如宁城县的小城子镇推出了“相约醉美小城”的旅游微信公众号,从2018年1月起开通,每月会发布两期6篇围绕旅游文化主题的文章,目前单篇最高阅读量达7千多人次,有力的提高了对外宣传的力度,提升了小城子镇的乡村旅游品牌形象。(三)加强管理提升服务水平在对乡村旅游研究的过程中,发现管理水平不足成为制约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由于当地配套基础设施不是十分健全,再加上欠缺足够的旅游管理经验,加大了当地政府和其他机构的管理难度。通过积极的向上级政府申请建设乡村经济旅游的项目,让其帮助村落更好的完成与乡村经济相关的配套设施的建设。政府可也进一步加大扶持,主要包括智力支持,资金支持和其它配套制度的支持。赤峰市宁城县的乡村经济正是加强管理,并争取到了更多的支持,才实现了更好更快的发展。宁南村党支部书记从抓村班子建设入手,坚持规范化管理,工作中“推功揽过”,在基础设施完备的情况下,加大对当地的村民进行相关的服务培训,提供更加多样的旅游项目,帮助其礼貌的对待慕名而来的不同游客,为游客获得更好的旅游体验感做准备。最终改变了宁南村产业不强、班子软弱、环境较差的老旧面貌,让宁南村的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取得了很大成就。(四)加快乡村旅游人才培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强化乡村振兴的人才支撑”。针对乡村旅游当地管理人才出现不足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当地的政府和学校可以为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一些人才支持。可以鼓励学生报考旅游相关的专业,学成之后,可以回乡做贡献;可以出台一些相关的人才引进的政策,鼓励人才的回流。对于学校来说,学校可以针对性的培养一些专业的人才。在培养的过程中,不仅仅培养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还需要注重其实践的锻炼。在平时的学习中,学校可以加强与相关村里管理人员的联系,带领学生去实地实践,将所学知识充分的结合到实际运用中。同时,还可以请一些有经验的管理的专家,来到村落,实地的勘察指导农村经济的发展。在宁城县小城子镇乡村旅游产业取得成就,也要得益于人才强有力支撑。宁南村党支部书记2014年大学毕业返乡创业,2019年年初担任村支部书记,积极投入到乡村振兴的工作中。毕业于西北大学的返乡创业大学生不但自己加入其中,还组织母校师生,到村镇建设乡村振兴的实践基地,推行电子商务,制定垃圾分类方案,在全村推广旅游服务培训,为帮助家乡发展贡献自己的特长。从宁南村的实践经验总,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人才是乡村旅游经济发展的源头活水。(五)重视乡村旅游品牌建设想要农村旅游经济发展的更好更快,其品牌的建设是十分重要的。品牌对于一个企业或者一个行业来说,是其持续不断发展的动力。乡村旅游也需要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让大家都可以记住这个地方,并且想要来这个地方参观或者旅游。打造品牌首先要明确当地乡村经济的定位。在初期建设过程中,农村旅游经济更加强调的是绿色、无公害。在宣传过程中,可以突出地方特点,需要将品牌元素与...

篇七:乡村旅游产业发展风险因素分析及改进

态环境/ECOLOGICAL ENVIRONMENTg 106    NATIONAL CULTURAL GEOGRAPHY滨河硬质休闲区使用塑木亲水平台, 在满足游人游憩通过的同时尽量减少基地的硬质铺装的面积。

 高低错落、 弧度不一的景墙增加基地的层次感, 基地的南北侧高差超过 3 米, 考虑到植物固土的最大饱和后, 高低错落的景墙承载着挡土墙的功能。

 台阶和斜坡的穿插组合解决基地的大部分高差, 游人在游憩时, 既能感受到基地的气势又能不感到行走的困难。绿化休闲区坡度较为平缓, 绿化为开阔草坪、 高密度常绿高大乔木和成组灌木绿化组成, 从明月湖湖面向基地望去从浓密的植物空隙可以观看到国展中心二期的主体建筑。

 同时基地各入口使用植物与景石结合的造景方式, 引人入胜。

 绿化休闲区使用扬州本地植物, 尽可能保留原有乔木, 大面积种植琼花, 极具扬州特色, 大幅度的提高基地的绿化覆盖率。

 宽度1.2 米的游园步道穿插于绿化休闲区, 将塑木平台和二期建筑联系起来, 满足游人通行的同时尽量减少铺装面积, 增大绿化面积。从明月湖湖面向基地望去平台和景墙的高差变化, 以浓密的绿色植物和国展中心建筑为背景, 给以强烈的视觉感受, 成为明月湖中央水景公园的新名片。绿是城市的底色, 永久性绿地的景观设计应先尊重其特殊的用地性质, 其次满足其基地的城市功能需要, 在尽可能满足市民对休闲绿地功能需求的同时尽量增加绿化面积。

 在景观设计时, 保护城市公共绿地, 保证市民的品质生活, 才能成为一个宜居的城市。试论山东乡村旅游的现状和改进对策———以山东省为例王孟于(山东经贸职业学院, 山东 潍坊 261000)摘要:

 农村旅游作为山东省旅游产业的重要项目, 已经发展了多年, 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这些经验包括:

 在政府的政策和法律支持下, 整体谋划城乡建设的布局, 推动农村经济的开发, 重点以推动农村旅游为主; 不断挖掘和补充农村旅游的新景点, 通过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和技术指导, 培养新型旅游人才振兴了乡村旅游; 借鉴学习吸纳先进经验, 扩大宣传, 打造旅游产品, 带动旅游边缘经济的发展。

 虽然山东的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已经走在全国前列, 但是还有不够完善的地方, 为了促进山东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以国外相关产业的发展战略分析为依据, 为提高山东乡村旅游发展水平提供借鉴参考。关键词:

 乡村旅游; 山东省; 现状; 发展对策1.引言乡村旅游就是以农村风光为景点载体, 通过开发和建设,为游客提供旅游体验服务的一种旅游服务形式, 主要包括山水风光的欣赏、 农家生活的体验、 农家菜肴的品尝、 民间文艺的欣赏等内容, 给游客提供休闲、 避暑、 娱乐、 购物等服务。“旅游产业在新农村建设中是一个支柱产业, 旅游产业开发也是发展新农村的重要力量, 乡村旅游又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模式之一”。

 考虑到我国乡村旅游业发展时间较短, 且没有足够的经验, 所以在具体操作中还是有不少问题存在, 笔者以国外乡村旅游为经验, 分析了我国乡村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 以期为我国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有用的指导建议。2.山村省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2.1 对乡村旅游的认识不足虽然山东省已经把打造乡村旅游作产业为提高农民收入的重点列入发展规划, 但是人们对推动乡村旅游产业的具体内容以及旅游产业的本质内涵还没有认识清楚, 在乡村旅游景点的开发中依然沿用的是城市开发的建设思路, 没有考虑乡村风景独具特色的特点, 因此建设过程中往往以破坏原来的生态环境为代价, 人造景点代替了原生态的景点, 使得乡村景点的文化内涵严重缺失, 不能给人们带来纯田园风情的享受。

 因此建立在对环境破坏上的旅游开发是不利于景点可持续发展的, 保持景点周围的生态, 体现乡村旅游的田园特色才是关键所在。2.2 乡村旅游产品粗糙, 类型较单一以往的乡村旅游大多都会体现在这样的几个方面:

 一是观赏田园风光, 呼吸新鲜空气; 二是品尝农家菜肴, 感受特色美食; 三是郊野踏青出游, 休闲娱乐。

 游客到了乡村旅游景点也仅仅是进农家乐休闲, 或者是到一些避暑山庄喝茶, 消费形式显得单一, 服务内容也比较传统, 这不利于山东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 在竞争中, 一些地方的农家乐抵抗竞争风险的能力也有待提高, 因此还需要开发更多的旅游服务产品吸引游客, 在提高服务质量的前提下还应该打造特色旅游服务项目, 比如搞一些竞技型的活动等, 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消费体验。

 据相关调查显示, 有15%的游客认为旅游产品比较丰富, 只有 20%的游客认为旅游产品较充足, 还有 40%的游客觉得旅游产品不是很充足, 另有 25%的游客认为旅游产品很不充足, 具体可以详见表1。

 环球人文地理       g 107  表1 游客对山东省旅游产品类型的调查情况表游客态度 非常充足 较充足 不是很充足 很不充足百分比 15% 20% 40% 25%  2.3 落后的旅游设施乡村旅游景点大都在郊区农村, 甚至是更加偏远的山区,由于受地理条件的影响, 其交通条件和气候都会对旅游产业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比如说交通条件, 一个地方的风景再好, 旅游的游客无法到达也不利于其产业的发展, 交通条件是影响乡村旅游开发的重要因素, 其次下来乡村景点的卫生环境, 公共设施, 比如厕所垃圾处理, 旅店, 停车场等设置的建设也会影响游客的旅游舒适度, 进而会制约乡村旅游景点的发展, 人对环境的适应程度和接纳程度时影响消费意识的重要因素, 因此发展乡村旅游还应该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 基础设施的落后是造成山东乡村旅游产业滞后的根本原因。2.4 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较差乡村旅游的高素质管理人才和服务人员较少是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

 在实际的乡村旅游管理及服务的过程中, 很多乡村旅游企业实施了家庭管理方式, 管理人员由于受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的影响, 在旅游服务上不能提供优质的服务, 在人员管理上也缺乏规范的管理方式, 因此在开发旅游产业的过程中,景点的建设达到了建设设计要求, 人员的服务作为旅游产业的软件, 很难得到提, 与旅游接待服务的要求有一定的出入。

 除此之外, 由于现阶段对乡村旅游的研究工作做得不够, 所以缺乏高素质人才。2.5 乡村旅游带来的负面影响日益严重乡村旅游开发从表面看是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但是从深层次分析, 其负面的影响还是有不少, 比如说在对乡村旅游景点的建设的过程中, 一些土地为了开发成旅游景点被占用,使得土地流失逐年上升; 为了旅游景点的建设, 势必要破坏周边的环境, 再加上随着外来人员的大量涌入, 本来环保很差的农村又面临环境污染的危机; 旅游活动在进行的同时, 一些外来的文化也随之流入农村地区, 导致传统的文化受到了严重的冲击, 一些不良的文化渗透还会导致地方文化的变质, 致使人们的道德逐渐沦丧, 世俗的观念上升, 使农村善良淳朴的品质得到改变, 人和人之间更加变得圆滑世故; 旅游活动的开展对周边植被也会造成一定的威胁, 比如一些草地会面临更多人的踩踏而变成荒坡。3.山东乡村旅游的改进对策3.1 加强产品开发, 实现乡村旅游深化发展打造乡村旅游产业, 首先需要旅游文化的支撑, 旅游文化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 一个景点的建设不重视其表达的文化内涵, 景点建的再好也只能仅仅给人带来视觉享受而已, 丰富旅游景点的文化内涵, 提高乡村旅游景点的特色, 是打造乡村旅游的重点内容, 在扩大宣传的基础上, 挖掘地方软文化潜力, 在创新中寻求发展的思路, 在探索中打造品牌的形象, 可以结合景点所在地的特点打造旅游品牌, 比如盛产水果的村子可以以打造水果品牌为契机, 带动旅游品牌文化的发展。3.2 加强人员培训, 提高乡村旅游的管理和服务水平农村地区发展旅游, 人才是关键, 旅游产业的开发是一个非常系统的工程, 政府的扶持开发仅仅解决的是设施建设和宣传引导等基础方面的问题, 最重要的是要提高村民的认识, 更新大家的观念, 以提高人的素质为入手, 为旅游服务培养更多的接班人, 振兴教育, 组织培训, 重视人力资源建设的作用,使旅游产业在农村生根发芽, 开花结果, 使越来越多的农民通过接受专业的培训转变为旅游服务人才。3.3 加强资源保护, 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保护地方的特色文化为乡村旅游产品诸如新的文化元素,拓展旅游创新思路, 开发旅游新品牌, 树立村民对发展乡村旅游的自信很有帮助, 一个没有文化元素符号做支撑的乡村旅游景点只能是一个吃喝场所, 不利于乡村旅游景点长期保持其文化魅力和竞争优势, 农村遗留下来的民间曲艺文化成为发掘乡村特色文化的突破口, 对这些文化软实力进行研究、 发掘、 宣传、 创新, 才能为形成自己的独立风格创造条件, 进而提高了旅游景点的生命力。3.4 强化政府调控作用, 完善乡村旅游保障体系政府作为开发乡村旅游产业的规划者和指导者, 在乡村旅游产业的建设中起到资金扶持、 监督管理、 统筹资源、 规划布局、 协调关系等方面的作用, 乡村旅游的开发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参与, 更需要政府给予不断的鼓励和扶持, 比如说景点的建设中给予贷款补贴, 旅游项目的建设中, 对旅游服务人员进行培训等, 政府需要始终发挥其在乡村旅游开发中的调控作用, 并出台一系列乡村旅游人才到农村发展的政策措施, 以满足发展旅游对人才的需求, 政府主动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保护农民的利益。4.结束语综上所述, 山东省在乡村旅游的开发战略上还要大胆引入新的战略举措, 如培训专业人才, 强化资源保护, 以及做好产品开展开发工作, 以便更好地为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提升旅游业的服务水平做出重大的贡献。参考文献[1] 陈浩, 郑嬗婷, 储晓焱.循环经济与乡村旅游:

 低碳旅游发展模式探讨———贵池霄坑村乡村旅游开发实证研究 [J].合肥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0 (06)[2] 周晓茵, 陈朝晖, 杨励.连云港市乡村旅游的发展对策———连云港市乡村旅游研究之三 [J].淮海工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1 (24)[3] 胡敏.山东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和转型———兼论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的升级 [J].旅游学刊.2009 (02)作者简介:

 王孟于 (1987 -), 女, 汉族, 山东潍坊人, 硕士研究生, 山东经贸职业学院助教, 研究方向:

 乡村旅游、 节庆旅游。

 试论山东乡村旅游的现状和改进对策--以山东省为例作者:

 王孟于作者单位:

 山东经贸职业学院,山东 潍坊,261000刊名:环球人文地理英文刊名:

 Cultural Geography年,卷(期):

 2015(4)

 参考文献(3条)1.陈浩;郑嬗婷;储晓焱

 循环经济与乡村旅游:低碳旅游发展模式探讨---贵池霄坑村乡村旅游开发实证研究 2010(06)2.周晓茵;陈朝晖;杨励

 连云港市乡村旅游的发展对策---连云港市乡村旅游研究之三 2011(24)3.胡敏

 山东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和转型---兼论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的升级 2009(02)

 引用本文格式:王孟于

 试论山东乡村旅游的现状和改进对策--以山东省为例[期刊论文] - 环球人文地理 2015(4)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