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心得体会 >

中国近现代史心得体会1500字4篇

中国近现代史心得体会1500字4篇中国近现代史心得体会1500字 中国近现代史心得体会 中国的近现代史,指的是1840年以来中国的历史。想知道这段时间发生了什么吗?管理资源吧小编整理了学习中国近现代史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近现代史心得体会1500字4篇,供大家参考。

中国近现代史心得体会1500字4篇

篇一:中国近现代史心得体会1500字

近现代史心得体会

 中国的近现代史,指的是 1840 年以来中国的历史。想知道这段时间发生了什么吗?管理资源吧小编整理了学习中国近现代史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中国近现代史心得体会一

 近代史和现代史可以以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界。从 1840 年鸦片战争爆发到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的历史,是中国的近代史;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是中国的现代史。

 通过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学习,我认识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的规律性,还了解了国史、国情,深刻的领会到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

 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

 第一部分是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也就是 1840年到 1919 年。1840 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中国的历史从此发生重大转折。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逐步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逐渐开

 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所以,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鸦片战争前的中国是封建社会。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发生了两个根本性变化:一是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二是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随着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社会的阶级关系也发生了变化,产生了新的阶级。鸦片战争前,中国封建社会的阶级关系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对立。而鸦片战争后,产生了中国最早的无产阶级,同时也产生了中国资产阶级。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和演变,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帝国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互相交织交替作用的结果。近代中国社会制度的腐败和经济技术的落后表明:必须首先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是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是 1919 年到1949 年的历史。在 1919 年五四运动至 1949 年新中国成立以前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国人民受到外国帝国主义、本国封建主义以及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这三者是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1925 年至 1927 年的大革命,就是以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为直接的斗争目标的。国共合作后建立的国民革命军于 1926 年 7 月开始进行的北伐战争,在人民的支持下,基本上击溃了北洋军阀的主力。1931 年九一八

 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占领了中国东北。1937 年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虽然战争的结局是日本帝国主义的战败,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极其深重的灾难。其后爆发的国共内战,此次战争的结果是中国共产党推翻了中国国民党在中国大陆的统治,并于 1949 年 10 月1 日在北平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而由中国国民党领导的中华民国政府则迁往台湾,至此形成台湾海峡两岸直至今日的长期分治及对立。

 【第三部分】

 第三部分是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是从 1949 年至今的时期。1949 年 10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宣告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已经到来,具有五千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从此进入了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纪元。从 1949 年 10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 1956 年的七年,是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时期。从 1956 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 1966 年文化大革命前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从 1966 年 5 月到1976 年十月这十年,是文化大革命时期。从 1978 年 12 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至今,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核心力量。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国的近现代史,就起主流和本质来说,是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和艰苦探索的历史,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中国逐步变成一个繁荣昌盛、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艰难而伟大的事业。我们要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保持清醒头脑,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不断创造新的辉煌,切实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项建设事业全面地推进向前。

 作为祖国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我们一定要牢记中国近现代化的历史及其基本经验,继承先辈们的优良传统,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肯定,自觉承担起时代赋予我们把中国建设成为中等发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使命。当前中国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要志存高远,脚踏实地,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中国近现代史心得体会二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一门以历史为载体,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因此,它既是历史课,更是政治理论课。所以,本课程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应当是在学习者对中国近现代史的总体面貌和基本线索有一个大体了解的基础上,着重做到“两个了解”,懂得”三个选择”。

 同学们由于在中学阶段都已经系统学过中国近现历史,对有关的历史事实、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但对历史发展的脉络,还不能完整地把握,对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和主要经验,还不能准确地理解,对与“三个选择”有关的历史情况,也还缺少深入的了解,并存在着若干困惑。根据这些情况,在学习本课程的过程中,同学们应在补充历史基本知识的同时,要着力注意弥补对近现代史把握方面的不足之处,以期能在原来所学近现代史知识的基础上大大提高一步。

 中国近现代史的主线

 中国近现代史,就其主流和本质来说:

 就是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人民群众和仁人志士为救亡图存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伟大的艰苦的斗争,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下,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把一个极

 度贫弱的旧中国逐步变成一个初步繁荣昌盛、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

 这是中国近现代史的主线。紧紧抓住这一主线,是学好这一课程的前提。

 点、线、面的结合

 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在学习中,同学们要开阔历史视野,注意点、线、面的结合,加强对各种政治方案的比较。比如要以世界历史的眼光审视中国近现代史,注意联系时代特征、国际格局和世界大势论说中国问题;除政治史外,要注意加强对各个时期经济、文化发展尤其是经济发展情况的了解;进一步通过比较研究(包括各种社会力量的政治主张、建国方案的比较,各种社会思潮的比较等),来认识与“三个选择”有关的问题。

 历史观和方法论

 在学习中,还要注意各种历史观点和政治观点的表述,以历史事实为根据对某些似是而非的观点分析,得出符合历史实际的结论,从而锻炼自己运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辨别历史是非的能力。

  中国近现代史心得体会

 中国近代的社会发生巨大变化,由于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国内封建王朝的统治,原来的封建社会开始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鸦片战争起,中国的独立和领土主权不断丧失,外国侵略者接踵而来,将一

 系列不平等条约强加给中国,以攫取越来越多的侵略权益,中华民族面临生存危机。面对中外反动势力的双重压迫,中国人民进行了不折不挠的英勇斗争,经过不少曲折,付出极大牺牲,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选择了社会主义的道路,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

 历史表明,在西方发展到资本主义时代之后,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中国已经落后,因此饱受欺凌宰割。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人民为了救亡图存、重新振兴,其道路极其艰难坎坷。无数中华优秀儿女,甘愿牺牲一切,为了这个崇高目标,前仆后继,英勇奋斗,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他们的斗争精神,永远激励后人奋发向上。

 中国近现代史是区别于世界近现代史,专以中国为近现代历史发展的叙述主体的一门学科。不同于世界近现代史的历史分期,中国近现代史的分期有多种看法,但被普遍接受的观点是起于 1840 年鸦片战争,终于 1949 年新中国成立。中国近现代史分为三个阶段,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1840-1919 年)、从五四运动到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1919-1949 年)、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49-至今)。

 开端

 中国近代史起始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 年“五四”运动前夕为止,是中国由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的历史,也是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

 1840 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是清朝统治下一个主权独立的封建国家。

 鸦片战争

 当清朝走向衰落的时候,世界资本主义正处在上升阶段。资本主义发达的英、法等国对外积极进行侵略,寻找殖民地,英国是侵略活动的急先锋。由于英国工业品很难在中国市场上倾销,于是在正当的中英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出超地位。为了掠夺中国的财富,英国把大量的鸦片偷运到中国来。鸦片大量输入,白银大量外流,银价上涨造成银贵钱贱,加重了劳动人民的负担,也加深了清朝的统治危机。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人民强烈要求禁烟。道光皇帝看到银荒兵弱对他的统治不利,就派林则徐到广州查禁鸦片。18 年 6 月 3 日,林则徐将缴获的全部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这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1840年 6 月,蓄谋已久的英国政府以鸦片问题作借口,发动了侵华战争。中国人民和清军的爱国将领对英国侵略军进行了英勇抵抗。但是,腐败的清政府最终屈膝投降,被迫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及其附件,中国开始丧失领土和主权,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演变为外国资本帝国主义

 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而资本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中国人民开始肩负反帝反封建的双重革命任务。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从此中国革命进入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

 五四运动

 鸦片战争以后,英、法、美等资本主义国家相继侵略中国。清政府为了支付赔款,加紧搜刮人民,中国的小农经济逐渐破产,广大农民和手工业者的生计陷入困境,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1851 年,洪秀全领导了金田起义,建立了太平天国。在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和鼓舞下,中国各地人民不断发动起义,掀起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革命高潮。正当太平天国在军事上取得很大胜利的时候,1856 年爆发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这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战争持续了四年之久。英法联军先后攻占天津、北京,清政府被迫签订了《爱珲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丧失了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和更多的主权,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战争刚结束,中外反动势力就勾结起来,共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1856 年秋,太平天国发生天京事变,领导力量大大削弱,太平军从此由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到 1864 年 7 月,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了。但是,它在中国近代史上

 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揭开了中国反帝反封建革命运动的序幕。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者为了防范外国侵略和镇压国内革命运动,以“自强”、“求富”为名,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掀起了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前一阶段举办近代军事工业,后一阶段还兼办些与民用有关的工业。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了一些抵制作用。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开始,中国有一部分商人、地主和官僚投资于新式工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出现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也产主了。中国无产阶级早在四十年代就产生了,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产业工人队伍逐渐壮大起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新变化。中国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产生,加强了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力量。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以后,世界资本主义逐渐向帝国主义过渡。日、俄、英、法、美等帝国主义疯狂侵略中国的边疆和中国的邻国。十九世纪六十、七十年代美、日侵略台湾,俄、英伙同阿古柏侵略新疆,英国侵略云南和西藏。同时,帝国主义国家还加紧侵略中国的邻国,企图把它们变为殖民地,作为侵略中国的基地。1884 年,法国在侵占越南后,进而侵略中国。中越人民互相支援,共同抗敌,屡败法军。可

 是在中国军队打了大胜仗的情况下,清政府却同法国侵略者签订了《中法新约》,中国西南门户被打开了。清政府的昏庸腐朽,更助长了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野心。日本经过明治维新,竭力向外扩张,企国侵占朝鲜,进而侵略中国,1894年挑起甲午中日战争。在这场战争中,中国出现了许多爱国的将领和士兵,他们奋不顾身,英勇杀敌,表现了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精神。但腐朽的清政府没有抵抗侵略者的决心,而幻想依靠外国调停以求和,最终导致惨败。1895 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国家向中...

篇二:中国近现代史心得体会1500字

近现代史纲要学习心得体会 这个学期我学习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课程,短短几个月的学习与积累,我收获颇多,也深有感触。收获的是更加深刻地了解了中国近代的这段历史,感触的是知道了如今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使我倍感珍惜。我觉得在我的大学期间学习这门课程是十分必要的,以下是本学期我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中国近代社会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西方列强通过对中国进行 的 的侵略战争,迫使清政 府 府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 等 等条约,取得了在华政 治 治、经济、军事、文化 等 等多方面的特权,深深 地 地操纵着中国,中国的 命 命运掌握在他人手中, 中 中国的天是黑暗的,地 也 也是黑暗的,老百姓门 处 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就 在在此时,光荣而伟大的 中 中国共产党诞生了,共 产 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向 了 了胜利,结束了半殖民 地 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建 建立了新中国,并进行 数 数十年的社会主义改造 与 与建设。就在八年的抗 战 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 为 为谋求人民生活幸福、 安 安稳,提出了与国民党 和 和平建国的方针,但是 , ,由于蒋介石的不甘, 挑挑起了全面内战,人民 又 又一次陷入了水深火热 之 之中,但是,俗话都有 说 说:“得民心者得天下 ” ”。国民党明知道在失 去 去民心的情况下毅然发 动 动内战,历史是人民创 造 造的,人民的力量是强 大 大的,国民党不是军事 力 力量不及共产党,而是 忽 忽略了广大的中国人民 , ,也忽略了早已经厌倦 战 战争的国民党士兵,其 失 失

 败的结果是必然的。

 在 在经过艰苦的斗争之后 , ,中国共产党带领着广 大 大的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 ,毛主席的一句话凝结 了 了中国几亿人的梦想, 有 有多少战士和多少无辜 的 的民众何曾不盼望着这 一 一天的到来,但是他们 却 却再也盼不到了,但是 他 他们是不该被遗忘的人 群 群,他们为了新中国做 出 出了牺牲,做出了伟大 的 的贡献!从新中国成立 到 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新 新时期这段期间,中国 共 共产党艰难的探求社会 主 主义建设的道路,在一 次 次次成功与喜悦、一次 次 次失败与泪眼中,艰难 前 前进,只为了能让中国 更 更加强大更加富强,人 民 民生活水平更加好,虽 然 然经过了十年的“文化 大 大革命”,使我们深刻 的 的领悟阶级斗争已经不 再再是我们国家的主要矛 盾 盾,主要矛盾应该是关 于 于国家富强与人民生活 水 水平提高有关的,收获 了 了十年的惨痛教训,让 中 中国共产党深刻的认识 了 了自身的不足与缺点, 但 但是,知错能改,善莫 大 大焉,或者说,祸悉福 之 之所倚,一次次的打击 与 与挫折打败不了中国人 民 民,在邓同志的领导下 , ,中国人民从此富起来 了了,改革开放至今犹存 , ,正是因为改革开放, 使 使得我们国家日益强大 起 起来,人民生活水平日 益 益好转,并不断提高, 试 试想,如果没有改革开 放 放,会有我们今天的幸 福 福生活吗?会有如今中 国 国的国际地位在世界中 提 提高的情形吗?答案是 否 否定的。

 通过更深刻 的 的学习了中国近现代史 , ,听老师生动地讲解和 观 观看老师播放的影像资 料 料,我对中国近代的屈 辱 辱和艰辛有了更加深刻 的 的印象,对现代的生活 倍 倍感珍惜,也为从屈辱 和 和

 艰辛中提现出来的民 族 族精神而干到自豪。对 于 于我来说,现在能做的 就 就是永不遗忘中国耻辱 的 的历史,珍惜如今的美 好 好生活,并好好学习, 将 将来毕业了,有机会为 国 国家而贡献出自己的一 份 份力量,为日后建设更 加 加强大更加富强更加现 代 代化的祖国打好基础。

 作 作为一个大学生,肩负 的 的不仅仅是个人、家庭 和和社会的期望,更肩负 着 着国家的期望,试想, 一 一个大学生总有一种反 正 正我不做总有人做的态 度 度,那么成千上万的大 学 学生都是这样的心态, 那 那我们国家的未来该往 哪 哪个方向发展。一个学 期 期过得很快,复杂繁多 的 的历史仅仅浓缩在几个 月 月的学习中,我觉得是 远 远远不够的,日后我必 将 将加强自我学习,到图 书书馆等地方加深学习, 将 将来我一定要用马克思 的 的思想来鞭策自己,并 把 把它作为我行动的工作 体 体会 中国近现代史纲 要 要学习心得体会

篇三:中国近现代史心得体会1500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体会与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心得体会合集

 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体会

 了解国史国情学习中国近现代史,有助于我们了解国史国情。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了解外国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入侵给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能激发我们的爱国情感;了解中国近现代的历史,懂得中国必须首先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争取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开辟道路,充分认识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和进步性,自觉地继承和发扬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思想、民族精神和革命传统,能够增强我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一门以历史为载体,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因此,它既是历史课,更是政治理论课。所以,本课程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应当是在学习者对中国近现代史的总体面貌和基本线索有一个大体了解的基础上,着重做到两个了解,懂得三个选择。

 同学们由于在中学阶段都已经系统学过中国近现历史,对有关的历史事实、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但对历史发展的脉络,还不能完整地把握,对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和主要经验,还不能准确地理解,对与三个选择有关的历史情况,也还缺少深入的了解,并存在着若干困惑。根据这些情况,在学习本课程的过程中,同学们应在补充历史基本知识的同时,要着力注意弥补对近现代史把握方面的不足之处,以期能在原来所学近现代史知识的基础上大大提高一步。

  中国近现代史,就其主流和本质来说,就是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人民群众和仁人志士为救亡图存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伟大的艰苦的斗争,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下,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把一个极度贫弱的旧中国逐步变成一个初步繁荣昌盛、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这是中国近现代史的主线。紧紧抓住这一主线,是学好这一课程的前提。

 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在学习中,同学们要开阔历史视野,注意点、线、面的结合,加强对各种政治方案的比较。比如要以世界历史的眼光审视中国近现代史,注意联系时代特征、国际格局和世界大势论说中国问题;除政治史外,要注意加强对各个时期经济、文化发展尤其是经济发展情况的了解;进一步通过比较研究(包括各种社会力量的政治主张、建国方案的比较,各种社会思潮的比较等),来认识与三个选择有关的问题。

 在学习中,还要注意各种历史观点和政治观点的表述,以历史事实为根据对某些似是而非的观点分析,得出符合历史实际的结论,从而锻炼自己运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辨别历史是非的能力。从接触中国近现代历史开始,我就一直被灌输着落后就要挨打的思想。学了一学期的《中国近代史纲要》,对这个问题有了一些思考,现记录下来,权作心得,也是作业。

 一、落后一定就要挨打?

 严复《天演论》中体现的是一种社会达尔文主义思想,主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所谓社会达尔文主义,其实质是以自然科学模型来解释社会科学。我觉得这个很可笑,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各有其特点,真理从来都是有条件的,自然科学的真理未必就可以套用到社会科学上。

 再说了,到底什么是落后?是文化落后?意识形态落后?抑或是经济落后?我看大明汉族再怎么闭关怎么落后都比女真族先进,怎么一样挨打?

 落后就一定要挨打吗?我看未必,落后是相对的。英国相比于我们先进,但相比于美国就落后,怎么先进的美国没有去打落后的英国? 二、关于永不称霸

 如果按照落后就要挨打的逻辑,那么先进的话就要打人了?那是否意味着中国就可以随意欺负周边落后小国?肯定不行,而且中国承诺过,永不称霸。但要我说,这

 个承诺就是一张白纸。如果中国的国际地位达到足够称霸的高度,称不称霸都是一样的,不称霸一样对别国具有威慑力,一样能达到称霸的目的。

 现在的情况是,国人开始幻想性地口头称霸。可能是近现代被欺负惯了,老想欺负别人。经济发展稍微取得一点成绩就开始沾沾自喜,泱泱大国之类的词语充斥着各类媒体,但实际上我们的国民素质还配不上泱泱大国这四个字。更要命的是,因为我们的快速发展加上体制上的原因,中国已成为众矢之的,各种形式的中国威胁论不断地被抛出,在国际舞台上也遇到了种种新的麻烦,发展依然高速但阻力也是空前。我想,这与国民的称霸心理有很大关系,而这种隐性的称霸思想根源就是落后就要挨打的思想。

 国家对此采取的措施是宣传和平崛起思想,既对内也对外。对内宣传的目的是要让国民知道中国的发展策略,在发展过程中不能树敌太多;对外宣传的目的则是让其他国家相信中国对其并无威胁以减少发展阻力,虽然某种意义上这种威胁确实存在。

 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心得体会

 不知不觉这门课程已经过去,虽然很短暂,只是概括地叙述了这段历史,但这门课程却留给了我们许多启示。鸦片战争让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关注世界形势、交流思想文化的重要性、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暂时地锁住了他人,却永久的锁住了自己。缺乏对世界形势的正确认识,盲目崇拜自己,夜郎自大,昏庸愚昧。清政府当时就是一只蹲在井里的青蛙,不知道天空有多大。被资本帝国主义的坚船利炮惊醒后,一下子就暴露了它的软弱无力,以及卖国求得苟安的腐朽性格。一只被关在鸟笼的鹰,不能称之为真正的鹰,长期的安逸无忧会使翅膀软弱无力,只有将之放飞苍穹,不断经历风雨饥饿,才能使其啄锋爪利,成为真正的强者,鸦片战争以前的清政府统治的中国就是一只被关在笼中的鹰,臃肿无力,鸦片战争打破了其闭关锁国的牢笼,将之放入残酷的现实中去,不断地打击,不断地经历风雨,终于使其褪去了清政府以及君主专制这层厚厚肥肉。因此,只有紧跟世界局势,不断使自己接触这世界的残酷竞争,才能更好的发展提升自己,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抗日战争让我们清醒的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不论你是国土面积世界第三大国,还是人口世界最多的国家,都不例外,一个相当于中国一个普通省份的日本都使中国发动了八年的抗战才能将他彻底打败,这是一种什么实力,这更可突出实力的重要性。我们渴望和厌倦战争,但我们不能将和平的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靠他人心情好坏决定我们的命运,自己的地位,自己的生活处境要靠自己来争取。因此,必须加强自己的实力,用自己的实力来保护自己才是可靠的。解放战争让我们看到了人民的力量,只有切实地为人民着想,才能得其拥护。代表大地主阶级,买办性大资产阶级的蒋介石领导的国民政权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进行独裁统治,虽然拥有优势的兵力,优良的武器,占据着国内重要的城市,在战场上却是节节败退最后被赶到台湾,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却是越战越勇,越战兵力越强大,最终取得这场力量悬殊的战争。关键是中国共产党代表了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解决了农民关心的根本问题土地问题。不论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还是解放战争时期的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都是以农民的利益为主要目的,

 极大地鼓舞了广大农民为自己利益而进行的斗争,使广大人民的心凝聚在一起,一致抗敌,最后在劣势情况下取得胜利。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历史就是一部活生生的教材,里面的每个片段都记载了各阶层人民的经验和智慧,只有懂得这些道理才能胜利。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已流传了千代,但真正能够弄懂的却是没有几个,中国共产党的出现将这一理论运用的出神入化、游刃有余,最终引领了一个新的时代。如今历代国家领导人都非常注意发展及解决三农问题、实施科学地发展观,废除皇粮国税,正使中国一步一步走向世界民族之林的最高端,我们有信心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前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时代已经在不远处向我们挥手致意。李海生

篇四:中国近现代史心得体会1500字

近代史读后感 1500 字

  读后感是对一本著作的一个总结及心得体会,一篇好的读后感能让让一个读者对未知的著作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最重要的内容和一览著作的好奇心,同时,读后感也是表达个人对作品的理解能力,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融合在一起,悲伤和幸福的文字产生更加激烈的碰撞,读后感思想和文学在对著作进行一个美好的文化传达的同时,也表达着个人内心的呼吁。欢迎参考读后感范文。

  经济的繁荣也在促进政治的交集更加密切,其 杆 中历史是很重要的一部 如 分,因此,随着中西文 迅 化交流的日益频繁,海 汉 外中国学研究已经成为 葛 学术界日益关注的对象 忱 ,而中国近代史在海外 赃 中国学研究中的地位无 亿 疑是举足轻重的,出现 信 了一大批优秀的汉学家 逞 ,他们从各自的角度和 驭 不同的研究方法来研究 打 中国近代史,成绩斐然 立 ,并取得了大量学术成 教 果。

  然而,国外汉 击 学界虽然取得了举世瞩 壤 目的成绩,也建立了一 坊 些新的理论体系,但是 畦 都存在着一个共同的问 驴 题,那就是:这些研究 篮 大部分都是以西方为中 盯 心,“西方中心论”的 疫 思想在国外汉学界占据 掌 了很大的影响。不管是 士 早期的汉学家如费正清 拨 提出的“冲击—回应” 贺 模式,还是当今的汉学 舵 家例如何伟亚的“后殖 矮 民主义历史观”,无一 六 不受到这种观念的影响 问 ,真正能够做到以中国 襟 问题为中心,站在中国 又

 本身的角度来进行思考 睫 和研究问题的则寥寥无 郊 几,这样就不免造成研 涎 究中的偏颇,无法真正 押 地揭示出问题的所在。

 咽

 而这部《中国近代 蟹 史:1600—200 卖 0,中国的奋斗》一书 应 则是西方汉学界少有的 搬 能够以中国为中心,从 命 而研究整个中国近代政 请 治、经济、军事、文化 喘 等各个方面的一部通史 魁 ,是中国近代史研究的 程 集大成之作。本书作者 彤 徐中约是中国近代史研 袁 究权威学者,曾任加州 照 大学圣巴巴拉分校历史 照 系主任、荣誉教授。本 尘 书英文版是欧美学界公 象 认的一部中国近现代史 竹 经典之作。在这部著作 谐 中,作者指出,“政府 舀的政策和制度”、“反 拈 对外来因素的民族或种 箩 族抗争”以及“在新的 痉 天地里寻求一条求生之 览 道”三条线索,作为推 汁 动近代中国发展的三股 池 最重要动力,并通过对 晤 近代中国内部社会动荡 轴 的描摹,向世界讲述了 余 “一个古老的儒家帝国 逢 经无比艰难,蜕变为一 肿 个近代国家”的历史。

 潮 “近代中国历史的特征 兴 并非是一种对西方的被 己 动反应,而是一场中国 肾 人应付内外挑战的主动 运 奋斗,他们力图更新并 于 改造国家,使之从一个 毅 落后的儒家普世帝国, 狙 转变为一个在国际大家 蛹 庭中拥有正当席位的近 尚 代民族国家。这种见解 缎 ,避免了用‘外因’来 哨 解释中国历史及其所暗 埠 含的中国仅仅是‘作回 见应’的思想陷阱。”( 酥 见本书第 4—9 页相关 挪 内容)

  本书另外一 雍 个与传统史学观不同的 桂 是:作者把中国近代的 秤 开始定在了 1600 年 日 ,即地理大发现时代之 舰 后,而不是

 以 1840 耶 年的鸦片战争为开端。

 懈 作者综合了两种学派的 伊 观点,说出自己的理由 飞 ,将中西历史的开始回 谱 合与中西文明的直接碰 蓖 撞之间作为中国近代的 脊 开端。作者指出,“在 蹈 19 世纪之前的两千多 斯 年里,中华文明和西方 驱 文明的主流是朝着相互 毖分离的方向发展的。只 撒 有当其中的一个文明获 标 得了足够的力量和技术 骄 ,并为着自身的利益扩 悦 张到另一个文明地区时 谐 ,这两个文明才得以回 污 合。”(见本书第 3 页 铆 )“中国历史与西方历 轰 史的交会不可能发生在 悄 地理大发现时代之前, 沂 而这两个文明的直接碰 碍 撞也不可能发生在工业 伦 革命以前。”(见本书 膘 第 4 页)正是由于地理 鹏 大发现的影响,中国才 氛 逐渐开始了与外界的交 晚 往,最终卷入了资本主 碘 义的世界体系。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