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疫情防控 >

浅谈我国银行信贷风险的成因与防控策略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成因 浅谈 防控 策略 我国

摘 要:现代银行集存款和贷款业务为一体,是一个具有调节市场经济运行的金融机构。近两年时间内,我国的经济发展很不乐观,发展相对滞后,居民面临着巨大的生活压力。信贷业务是银行重要的业务组成部分,进行信贷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和机会成本,其主要经营对象就是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是最能反映银行经济运行规律的活动。金融市场波云诡异,变化无常,面对着来自于各方面的不良因素影响,我国的绝大多数银行,无论是国有银行还是私有银行都面临着巨大的信贷风险,完善和解决势在必行。本论文侧重分析我国银行信贷风险的成因与防控策略,希望通过本论文等进一步的降低信贷风险,促进银行的平稳发展。

关键词:信贷风险; 产生原因; 防控策略

近些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内生产总值的逐渐积累,银行作为重要的经济职能部门发挥了巨大的保障性作用。信贷业务是银行重要的业务组成部分,进行信贷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和机会成本,是最能反映银行经济运行规律的活动。本论文侧重分析我国银行信贷风险的成因与防控策略,首先对我国的银行信贷风险做出了简述,分析了其产生的主要来源何必要特征,在此基础上讨论了银行信贷风险产生的原因,以及必要的针对性防控策略,希望通过本论文等进一步的降低信贷风险,促进银行的平稳发展。

一、我国银行信贷风险简述

近些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内生产总值的逐渐积累,银行作为重要的经济职能部门发挥了巨大的保障性作用。现代银行集存款和贷款业务为一体,是一个具有调节市场经济运行的金融企业。银行进行信贷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和机会成本,其主要经营对象就是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是最能反映银行经济运行规律的活动。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形势并不乐观,经济发展缓慢,银行信贷面临着全面改革和发展的过渡时期。同时,随着外界市场的波云诡异,银行信贷方面也产生了巨大的营运风险,是进行改善和维护的重要阶段。

(一)信贷风险的主要来源

1.信用方面风险

信用风险是当前信贷风险中最为常见和普遍的一种形式,银行发放贷款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对借款人的信用水平进行判定,任何的不良信用记录都会影响到贷款的按时偿还。一般来说,为了更好的减少信用风险,通常都会将借款人的经营情况和实际的信用风险联系起来,二者呈现明显的正相关态势,同时也作为重要的衡量标准。当然,借款人的信用水平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是需要根据外界环境来不断变化的。即使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借款人的信用水平都很高,也不能代表未来的信用记录,更不能“透支”使用信用水平。

2.担保方面风险

所谓的担保是指通过一定的抵押物作为凭借来完成贷款的一种形式。所以,担保借款是指商业银行在发放贷款的过程中担保物出现失灵,从而使贷款无法按时收回的现象。“抵押贷款”、“质押贷款”和“保证贷款”是三种常见的担保借款方式。保证贷款需要有担保人的参与,当借款人无法按时还钱的话,担保人将要承担起按时还款的责任;抵押贷款的发放是根据实际的借款人抵押物来决定的,额度的确认需要经过银行评估部门的裁定。质押贷款是将借款人的不动产和权利利益作为担保物,三者有一个明显的差异就是实际担保物的差异,差异的存在也使得各类信贷风险存在差异。

3.政策方面风险

作为重要的金融监管和实施部门,银行在体制上都到央行的统一管制,实际的信贷业务也会受到央行和金融市场的宏观政策的调配。国家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存在不同的经济政策和市场运行规律,金融市场的波云诡异将对银行的信贷业务产生巨大的影响。正是由于政策的不确定性和动摇性以及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诸多缺失使得信贷业务具有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二)信贷风险的主要特征

1.不稳定性

金融市场中存在着诸多的不稳定性因素,因素的存在使得银行信贷的不安全指数上升。毫不客气的来说,社会中的每一个单独的自然人和客观存在的企业单位都会以经济个体的形式与银行进行业务往来,是在经济处于繁荣时期,商业银行可能会忽视被繁荣的经济景象所掩盖的风险

2.相互关联性

银行信贷风险的产生不仅源于银行内部控制的失误,更多的在于借款对象经济行为上的失误。一个完整的信贷行为需要银行和借款对象双方参与,两者的不良行为都会加剧风险的产生,因是具有明显的关联性。为保证银行的资本充足率,防止发生流动性风险,银行可能会慢慢挪用银行的资本金,进而影响到银行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3.本质可控性

银行的内部运营和实际企业内部运行是存在明显差异的,工作的特性要求其具备对于风险的更高预测和管控能力。商业银行在保证自身稳定发展的同时,也要保障社会经济活动的顺利进行,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我国银行信贷风险产生的原因

(一)银行产生信贷风险的内部原因

1.缺少内控机制

银行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内部控制机制的缺失是造成信贷风险提升的重要因素。管理层无法对银行内部的资金流动和现金盘存等情况做出准确的判断。从而造成决策和管控方面的缺失。银行内部的管理需要多部门密切合作,相应风险监督岗位的丢失使得监管工作流于形式,实际的工作效果可想而知。

2.缺少风险管理体系

当前,针对于银行信贷业务的发展来说,最最缺失的就是风险管理体系和有效的信息收集和处理系统。对于信贷风险的处理来说,使用的方法和形式已经落后,不再适应当前实际情况的要求。另外,银行内部的信息收集和处理系统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信息分类标准不明确。对于问题的整合和处理机制不完善,从而造成了风险评定的失误。

3.实际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不够

一般来说,银行信贷业务工作人员普遍存在着风险意识不达标的问题,单单的为了扩大业务范围而对借款对象的信用评定放松要求。信贷工作人员谨慎观念的丢失使得风险防范的工作较为轻视,没有处理好业务发展、合法守规和风险防范与管理的关系。

(二)银行产生信贷风险的外部原因

1.企业自身经营状况

银行信贷风险的产生不仅源于银行内部控制的失误,更多的在于借款对象经济行为上的失误。一个完整的信贷行为需要银行和借款对象双方参与,两者的不良行为都会加剧风险的产生。企业自身的经营状况直接关系到未来的按时还款,是营业利润和现金流量的重要体现标志。任何存在失误的营销行为都会增加银行的信贷风险,无法按时还款。

2.社会信用影响

通过上面的内容我们也已经提到了关于信贷风险和借款对象信用等级的关系。一般来说,借款对象信用等级的认定需要社会信用评定系统来完成。但现阶段,我国的社会信用评价体系还不健全,内容的制定存在诸多缺陷,体系内的衡量标准和范围也相对单一,有效的信用评定准则很不健全。另一方面,实际借款人的相关信用理念很薄弱,大量逃废银行债务,致使银行信贷资产大量沉淀,效率低下。

3.政府干预

政府的干预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银行信贷风险的提升,银行虽然在体制上并不受到当地政府的管控,但在实际的业务处理过程中却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当地政府的干预。为了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政府会“要求”银行对借款人放松要求,鼓励银行进行贷款。相应的银行为了拓宽自己的业务范围竟会争相进行选定。另一方面,对于无法偿还的行为,政府也会出面进行调解,希望采用和解的方式解决矛盾,但最终的结果大都是不了了之。

4.缺少相关法律法规的保障

虽然我国的法律规定相对完善和健全,但对于信贷风险方面的管控还是比较欠缺的。无论是从内容设定上还是从体系构建上都是存在很大的改善空间的。当前的法律条款在,内容不够全面,缺乏完善的、系统的法律体系,这些法律法规不能替代对整个金融体系监督的法律。

(三)信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对于企业信用考核存有缺陷

当前的实际情况是银行为了积极的拓宽业务,在相对激烈的竞争中谋求利益,对于企业的信用考核存在着诸多的缺陷,一方面,单单的看重其固有资产,不再看重其更为观念的利润和现金流量。另一方面,过分的依赖社会信用评定,对于实际问题和情况存在忽视现象。最为严重的就是银行和市级企业之间有利益输送,存在暗箱交易,金额虽然按时偿还,但潜在的效益却更加严重。

2.信贷过于集中

当前,我国各个银行系统内部的贷款金额都在逐渐缩水,信贷的服务对象过于集中。有限的经济资源面临着巨大的借款对象,但银行总是针对于优质客户和优质行业进行信贷。这种问题的出现在于其背后更加广大的存款金额,但时间久了必然会产生猫腻,占据了优秀的经济资源必然会侵害他人的利益,由此造成的后果不言而喻。

三、我国银行信贷风险的防控策略

(一)健完善授信考核机制

针对于借款人的信用考核机制也是需要认真对待的一个问题。一方面,社会要对个人的信用评定做出详细的规定,适当对于内容和制度做出调整,积极完善相关的考核和评定标准。另一方面,要有效地控制银行的贷款质量,建立完善的授信系统,根据借款人申请的授信业务余额,银行分析得出的借款真实需求、还款能力,最终确定企业的授信额度。

(二)建立健全银行内部的内控机制

要想从根本上降低银行的信贷风险,就一定要从银行内部的管控机制入手,建立健全责任机制和内控机制1.为了有效的保障银行资金的安全使用,银行内部要设立专门的财产管理部门,对有限的资金做出合理的管控和记录。2.将贷款的审批和发放部门分离开,运用必要的权力制衡手段对权利作出限制,岗位轮换,保障透明和安全。3.提升工作人员的基本素质

信贷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基本观念直接影响到信贷风险的提升,一定要引起银行的普遍关注:1.不要为了拓宽业务量而降低对于借款人信用等级的评定。2.工作人员要积极参与到银行的内部控制当中,对于各类有效的数据和资料要认真分类。

(三)完善一系列保障性法律制度

通过上述内容也已经叙述了关于保障性法律制度的缺失对于信贷风险的不良影响,因此,一定要紧密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一系列相关的法律制度:1.认真研究各国银行监管的法律法规,并且立足国内银行业经营发展阶段,对目前国家法律制度和银行监管现状进行合理性调配。2.对于各类违法错误行为要进行明确,对于其必要的惩处结果和方式也要相继明确,用战略性眼光看待这个问题。

四、结语

上述内容侧重分析我国银行信贷风险的成因与防控策略,首先对我国的银行信贷风险做出了简述,分析了其产生的主要来源何必要特征,在此基础上讨论了银行信贷风险产生的原因,以及必要的针对性防控策略,希望通过本论文等进一步的降低信贷风险,促进银行的平稳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红梅, 李剑. 宏观经济因素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影响分析[J].金融研究,2010,(3).

[2] 李寅岭. 银行贷款担保风险和法律防范[J]. 邢台学院报,2012.23(3):44-46.

[3] 郑洪涛.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研究[M]. 经济论坛,2010,2:95-97.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