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疫情防控 >

新冠疫情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对策分析4篇

新冠疫情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对策分析4篇新冠疫情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外贸的影响及纾困对策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  王海军北京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刘 超摘 要:自新冠肺炎疫情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冠疫情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对策分析4篇,供大家参考。

新冠疫情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对策分析4篇

篇一:新冠疫情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肺炎疫情对我国外贸的影响及纾困对策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   王海军北 京 银 行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刘 超摘 要:自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暴发以来,中国外贸企业先后遭受了国内停工停产和国外进出口受阻两轮冲击。外贸企业供给和需求两端承压,疫情具体带来四方面影响:一是外需不振,外贸出口下滑显著;二是供给不畅,外贸产业链承压;三是物流不通,贸易交易成本提高;四是回款不稳,外贸企业资金流紧张。为缓解疫情给中国外贸企业造成的负面影响,需从三个层面给予纾困破局之策:一是政府强有力的政策干预,具体包括扩大内需、外贸便利、减税降费及推动国际合作;二是企业自救转型,包括大力发展跨境电商、拓展内销市场渠道、调整市场布局、产品转型升级及提升产品竞争力等方面;三是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具体包括精准帮扶、提升金融服务效率、实施差异化监管、拓展企业融资渠道等方面。关键词:新冠肺炎 外贸企业 政策干预 金融纾困中图分类号:F752;R18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151(2020)13-0044-10一、前言中国已连续多年成为世界最大的贸易经济体,对外贸易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的 “三驾马车”之一,为当前稳增长大局提供了强劲动力。据商务部统计,2019年,中国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GDP增长贡献率达 11%;接近 50万家外贸企业带动直接和间接就业人数约 2亿人,占总就业人数的 25%;进口环节税收贡献 116%的全国税收总收入;货物贸易顺差 4215亿美元,增长约20%,是经常账户顺差的重要来源,有力保障了国际收支平衡。扩大进口促进了全球范围资源合理配置,优化了国内供给体系,提升了出口产品和服务水平,满足了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然而,2019年底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及世界经济带来严峻挑战和风险。尽管国内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海外却疫情蔓延迅速。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截至 2020年 4月 30日,海外确诊人数高达 350万人。疫情最为严重的欧美国家均为中国主要贸易伙伴。欧美各国出于防控疫情的需要,被迫实施隔离、封锁和广泛的停工停产,以减缓病毒传播,并对来自中国的船舶与货物采取严格检疫措施,多国关闭货运港口并宣布进入紧急状态,中国外贸企业 ① 受到前期国内因疫情停工停产和当前国际疫情扩散带来的两轮冲击。据商务部统计,受疫情影响,2020· 4 4 ·① 本文所指的外贸企业,是指按照国家法律法规依法注册、有从事对外贸易 (进出口)资质和经营范围的企业,在经营范围内,这些企业对合法产品有进出口经营权。

 2020年第 13期/总第 2957期年第一季度,中国进出口总额为 657万亿元,同比下降 64%,其中,出口下降 114%,进口下降 07%,贸易顺差同比减少 806%,对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传统市场出口分别下降达236%、142%和 141%。国际疫情持续蔓延,给世界经济和贸易带来严重冲击,引发并加剧全球经济衰退的可能性。主要国际组织均大幅下调全年全球经济贸易增速。世界贸易组织 2020年 4月预测,受疫情影响,今年全球货物贸易量将大幅萎缩,严重程度超过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预计全年全球贸易将下降 13% ~32%,超过 2008年金融危机导致的全球贸易 125%的下降幅度,北美和亚洲遭受的打击最大,对全球价值链高度依赖的产业将深受打击。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2020年 4月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预测疫情将导致 2020年全球经济萎缩 3%,是 20世纪 30年代 “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衰退。全球经济贸易衰退的风险上升,外需进一步萎缩,将使我国进出口持续承压,大量受疫情影响的国家生产放缓甚至停摆,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受阻或部分断裂,将对我国外贸企业带来巨大压力。尤其值得关注的是,由于全球产业链分工体系本身比较脆弱,疫情有可能导致国际分工体系发生战略收缩,中国在全球供应链和产业链中的位置可能面临重新洗牌的风险,部分国家试图借口疫情防控发动新的贸易摩擦的可能性增加,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这些都将导致我国外部经济环境长期承压。二、疫情对外贸的结构性影响(一)疫情对外贸国别结构的影响据海关总署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为 3154万亿元,贸易目的国和地区由高到低依次是欧盟 (486万亿元)、东盟 (442万亿元)、美国 (373万亿元)、日本(217万亿元)和韩国 (196万亿元)。与以上国家和地区的贸易总额占 2019年中国商品进出口总值的 5436%。随着海外疫情蔓延,疫情对中国外贸国别结构的影响出现差异:2020年1~4月,中国进出口总值为 907万亿元,同比下降 461%,其中,与欧盟的贸易总额为 123万亿元,同比下降 634%;与东盟的贸易总额为 135万亿元,同比增长 571%;与美国的贸易总额为 096万亿元,同比下降 1254%;与日本的贸易总额为 067万亿元,同比下降 189%;与韩国的贸易总额为 060万亿元,同比下降 454%。以上数据表明三种情况:一是东盟超过欧盟,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且是中国进出口目的地中唯一实现贸易正增长的地区;二是受疫情和中美贸易摩擦叠加影响,中国对美国进出口贸易降幅最大;三是受疫情蔓延影响,中国与欧盟、日韩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考虑疫情在东盟国家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中国“一带一路”建设稳步推进以及中国对欧美贸易依存度降低等因素,中国对欧美、日韩的进出口贸易受疫情影响的程度将远高于东盟。(二)疫情对外贸进出口结构的影响据海关总署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出口 1723万亿元,增长 5%;进口 1431万亿元,增长 16%;出口涨幅高于进口涨幅,贸易顺差 292万亿元,较 2018年扩大 254%,对外贸易发展整体表现平稳。但受疫情影响,2020年第一季度,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为 657万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 64%。其中,出口 333万亿元,下降 114%;进口 324万亿元,下降· 5 4 ·

 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外贸的影响及纾困对策07%;出口降幅远大于进口。进入 4月,随着中国 “稳外贸”政策相继落地,中国出口总值同比降幅较 3月有所收窄,但海外各国出于疫情防控需要,相继停工停产,造成中国进口总值同比降幅有所扩大。其中,出口总值474万亿元,同比下降632%;进口总值433亿元,同比下降265%。但总体来看,依然是出口降幅大于进口。同时,考虑今年中国将加大从美国进口商品以落实中美第一阶段贸易协定和召开第三届中国进口商品博览会等因素,中国进口总量将会在下半年逐步回升。因此,从影响程度判断,疫情对中国出口的整体影响大于进口。(三)疫情对外贸商品结构的影响据海关总署统计数据显示,从 2019年中国外贸商品结构上看,中国主要出口产品为工业制成品,占比高达 94%。其中,电机、电气、音像设备及零部件出口额占比达 2688%,核反应堆、锅炉、机械器具及零件出口额占比达 1671%,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出口额占比达 1044%,贱金属及其制品出口额占比达 732%。从进口结构上看,中国进口的最主要产品为制造业生产中所需的原材料、零部件、半成品和矿物燃料。受疫情影响,2020年第一季度,中国工业制成品出口同比降幅明显,其中,机电产品出口 195万亿元,下降 115%;高新技术产品出口 1万亿元,下降 102%;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出口 024万亿元,下降 208%。而在进口方面,铁矿砂、原油、煤等大宗商品进口增加较快。其中,进口铁矿砂 26亿吨,增加 13%;进口原油 13亿吨,增加 5%;进口煤 95778万吨,增加 284%;进口天然气 24656万吨,增加18%。为防控疫情蔓延,各国借鉴了中国防控疫情的经验和措施,要求企业停工停产,民众居家隔离。因此,以食品为代表的生活必需品需求增长,工业制成品需求下降。这种情况直接对我国出口占比极大的工业制成品造成不利影响。整体而言,疫情对中国工业制成品出口影响较大,对中国原材料等进口影响较小。三、疫情对外贸企业的影响海外各国出于疫情防控而采取的各种管制和限制措施,在疫情早期将造成外贸企业订单推迟或减少、人流与物流停滞、原材料供给延迟或断供,而随着疫情的持续蔓延和加重,供给端和需求端对外贸企业的冲击将持续发酵,最终导致企业内生风险上升。(一)疫情对中国外贸企业的影响机制疫情对中国外贸企业的影响途径主要是通过需求端冲击和供给端冲击两个层面 (见图 1),进而引发企业内生性风险。供给端方面的冲击主要是针对原料、燃料、能源和技术等产品、服务以及其他中间产品的进口,由于出口国采取的各种限制出口、限制生产和人员隔离等措施,导致物流停滞,外贸企业进口受阻,进而影响国内企业的生产,企业产能利用效率下降,运营成本上升;而需求端冲击主要发生在海外市场销售占比相对较大的外贸企业,疫情直接导致海外需求萎缩、订单减少或转移、客户流失、库存积压、企业资产周转率下降。供给端和需求端的外部冲击最终将引发企业内生风险:首先表现为营业收入减少和运营成本增加,库存增加和应收账款坏账风险上升,侵蚀企业当期利润和现金流,进而将导致企业财务风险、流动性风险和经营风险上升,甚至引发企业信用违约和破产风险,而微观主体层面的积聚风险势必在行业上下游、产业链之间传递和扩散,可能带来宏观层面的经济金融风险。· 6 4 ·

 2020年第 13期/总第 2957期图 1 疫情对中国外贸企业影响的风险传导机制资料来源:作者自行绘制。需要说明的是,相比较一般贸易企业而言,由于加工贸易类企业的商业模式主要为进口原材料或中间产品,国内生产加工后再出口,因此同时受到供给端和需求端两重冲击,影响更为显著。而在一般贸易企业中,主要从事进口贸易的企业受到供给端冲击更明显,主要从事出口贸易的企业受到需求端冲击更大。(二)疫情对中国外贸企业影响的具体表现1外需不振,外贸出口订单下滑。欧美各国受疫情影响,非生活必需类商业场所相继关闭,近百万名零售业员工被迫休假。美国商务部 2020年 4月公布的数据显示,3月美国零售销售额环比下降 87%,为 4831亿美元,创 1992年有数据记录以来最大环比降幅。美国全国零售业联合会 (NRF)预计,未来三个月,美国零售销售额将至少下滑 20%,导致直接销售和间接销售在内的总损失达到 4299亿美元。①零售业门店关闭造成美国内需不振,使万里之外的中国供货商新订单数量大幅下降,外贸出口急剧下滑。以海外贸易的晴雨表———集装箱吞吐量为例,2020年第一季度末,中国集装箱吞吐量排名前八位的港口,除青岛港达到同比 22%的增幅外,其他港口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多数港口达两位数跌幅,其中,上海港下跌 1040%,深圳港下跌 1190%,广州港下跌 1030%,大连港跌幅更是达到 2770% (见图 2)。由此可见,疫情对中国外贸新订单出口造成了严重抑制。2供给不畅,外贸产业链条承压。当前,世界各国已经形成了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有机整体。从全球货物贸易总量占比看,中间产品占到了全球货物贸易总量的 75%。各个国家既是中间品的主要提供者,也是中间品的主要需求者。因此,疫情发展与防控对稳定全球的供应链体系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根据世界贸易组织 (WTO)的统计数据,中国进口中间品占全球的比重为 145%,居全球第一位。受疫情影响,全球供应链运行机制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中国外贸企业原材料海外供给端运行不畅,产业链条承压严重。一方面,中国主要进口来源国停工停产,供给能力下降。例如,汽车制造类企业进口零部件种类繁多,大部分属于专用件,由于技术和专用等原因,无法短期内实现国· 7 4 ·① 《美国多家零售百货面临加速破产风险》,载于 《经济参考报》2020年 4月 21日。

 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外贸的影响及纾困对策图 2 2020年第一季度中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示意资料来源:根据交通运输部数据整理。产化,因此正面临 “无件可购”和 “无件可替”的困难。另一方面,国外上百场工业展会宣布延期或取消,包括汉诺威工业展、德国管线材展、美国拉斯维加斯五金工具展等行业领军展会。中国很多外贸企业无法通过海外展会采购原料和销售产品,对中国商品的生产与出口造成巨大冲击。3物流不通,贸易交易成本提高。海外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中国外贸企业的境外物流受到严重影响。货物从出港到交付,中间环节各类交易成本增加,企业成本收入比扩大,给外贸企业利润增长带来压力。一方面,受疫情带来的国外需求下降等因素影响,国际集装箱运输市场大范围停航,货物运输周期延长,船舶租金成本被迫提高。据 Alphaliner统计,一方面,2020年第二季度以来,有 250多个定期航次被取消,部分受影响严重的航线则有高达 30%的运力撤出,全球贸易受到重创;另一方面,各国纷纷采取停工和限行措施控制疫情蔓延,进而造成港口作业时间减少,物流效率低下,目的港无人提货的现象频频出现。英国 《金融时报》刊载消息称:“进入欧盟的商品有 3/4走海路,欧盟内部贸易则有 30%靠船只运送。因此,海运码头的停顿迅速波及整个销售网。欧洲各港口和仓库正面临成品积压困境。”这就意味着中国外贸企业为保证货物顺利移交采购商,需要额外付出更多的成本,可能还会面临到港货物无人接收而带来的损失。4回款不稳,外贸企业资金流紧张。受国外对疫情管控的影响,中国外贸企业订单交付周期延长,各环节资金回笼计划被打乱,造成企业账面资金紧张。一方面,货款无法按时交付,企业间三角债情况严重。据中国商务部数据,截至 2020年 4月 10日,中国超过 76%的重点外贸企业产能恢复率超过 70%,企业生产基本恢复正常。但外贸企业却面临着海外订单取消或交货延迟等风险。货款无法按时兑付,使企业· 8 4 ·

 2020年第 13期/总第 2957期不仅拿不到收入,还要支付上游原材料货款,导致上下游资金拖欠的三角债现象相当严重。另一方面,海外订单减少,采购方借机压价。在国外需求下滑背景下,许多国外采购方对中国外贸订单提出议价要求,希望中国企业进一步下调货物价格,以此保证订单不被取消。企业如果接受降价请求,利润空间会进一步收窄甚至亏损;如果不接受降价请求,订单可能被取消,还要面临库存成本压力。不论哪种情形,都给企业资金回笼造成巨大挑战。四、外贸企业的纾困对策习近平在 2020年 3月召开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特别峰会上强调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生产和需求造成全面冲击,各国应该联手加大宏观政策对冲力度,加强协调合作,共同维护全...

篇二:新冠疫情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11经济智库新冠疫情对我国出口的影响及对策研究的目的和意义。自2019年年末,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以来,疫情涉及国家遍及全球。在2020年1月30日晚,世界卫生组织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新冠疫情为国际关注的公共卫生紧急事件。此次认定对我国出口外贸、金融、经济等方面具有较大影响。如何制定对策并解决问题已成为当下外贸企业的优先事项。因此本文通过分析中国出口的现状、阐述新冠疫情对中国出口的影响、并针对其影响提出建议。使得新冠疫情在中国出口方面的问题可以得到改善,能够进一步统筹推进外贸经济社会的发展。新冠疫情下中国出口的现状新冠疫情对中国出口的发展趋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受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2020年上半年我国进出口规模均有所下降。2020年下半年,我国进出口总额为20 296.93亿美元,同比下降6.30%。然而,通过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一系列外贸的措施,复工复产工作的有序推动。随后,各企业加快了疫情前未完成订单的处理,不断地加紧时间履行合同。2020年,我国进出口总额达到46462.57亿美元,同比增长1.50%;其中,出口额达到25906.46亿美元,同比下降3.60%;进口额达到20375.40亿美元,同比增长6.50%。外贸企业问题得以缓解。新冠疫情下中国出口的特点时间的独特性。此次疫情爆发时间的特殊,疫情防控期与春节假期叠加,新冠病毒传染性强、传染方式多样且扩散速度快,因此疫情全球范围内爆发。因此对全国范围的外贸出口活动造成了秩序破坏,影响了出口经济的增长。时间的持续性。随着时间的推移,新冠疫情仍然没有被遏制。2020年1-2月份中国的停产停工导致商品原材料供应不足而无法出口。3月以来国外疫情的大范围大规模的快速蔓延,导致了全球范围内对人员流动和货物贸易商品的限制。至今,美国疫情仍在持续蔓延,众多国家和地区因疫情防控工作导致经济停滞。对产业链稳定带来的不确定性。新冠疫情的感染方式、预防方式、未来趋势都是不确定性,疫情总体呈分散性状况。近阶段,疫情仍处于恶性增长,感染症状数量不断增长,导致世界经济形势的严重衰退。我国的出口企业在对外贸易需求上大幅降低,严重影响全球产业链运转,需求增长受到大幅冲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和在全球的蔓延,我国作为全球产业链的中心之一,使我国产业链的稳定带来较大的不确定性。新冠疫情对中国出口的表现形式外贸难度加大。自2020年1月底,新冠病爆发以来,外贸企业面临着环境全面恶化的问题。疫情对全球经济和贸易带来了较为严重的冲击,导致全球贸易难度加大。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2020年2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明显下降到35.7%。人员流动受阻、复工延迟,返工后人员的隔离等原因使生产能马 莹 卢海敏 李 为*(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 广西南宁 530005)摘 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以来,疫情涉及国家遍及全球。如何制定对策并解决问题已成为当下外贸企业的优先事项。因此本文通过分析中国出口的现状、阐述新冠疫情对中国出口的影响、并针对其影响提出建议。关键词:新冠疫情;出口;国际贸易作者简介:

 马 莹(2000-)女,汉族,黑龙江大庆人,大学本科,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研究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      卢海敏(1999-)女,汉族,广西玉林人,大学本科,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研究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通讯作者:李为(1972-)女,壮族,广西南宁人,硕士,讲师,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研究方向:国际贸易研究。力降低,导致生产链中断,外贸订单无法完成。人员出入境困难、跨境交通物流的限制、检验检疫措施的加强等管控升级的使货物完成,却未能及时交货。引起全球范围内的外贸需求订单取消。因此宣介会、广交会、展会等外贸活动大幅减少,影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吸引力。这无疑不加大了外贸出口的难度,最终导致我国新出口订单严重萎缩。大量对外贸易企业经营由困难转为稳步发展。疫情前期,我国出口贸易行业受不同程度影响,尤其是中小型出口企业面临着接单难、交单难、物流运输难等问题。主要体现在资金压力大、经营压力大、复工复产成本高,加大了我国外贸企业的运营成本,影响了企业现金流的稳定,外贸企业面临的风险明显提升最终面临经营困难。疫情后期,国家出台了各项针对外贸企业的帮扶政策,旨在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稳步发展。新冠疫情对中国出口的影响新冠疫情对出口商品结构的影响能源出口价格大幅度下降。新冠疫情造成的全球经济冲击,导致了2020年多数大宗商品价格大幅度下跌。据最新的2020年10月期《大宗商品市场展望》报告显示,继2020年第二季度急剧下跌后,在第三季度反弹了三分之一,但仍较疫情前水平低近三分之一。原油价格在四月跌至21美元/桶,到九月其价格达到均价40美元/桶。然而到2020年9月份,由于疫情再度爆发,油价的回升也停滞不前。2020年第三季度,天然气价格也大幅上涨,而煤炭价格则基本趋于稳定。大宗商品表现符合“供需双旺、稳中向好”的特点,国内复工复产使其得到改善,市场库存压力得以缓解。但海外疫情不断增加,将继续影响国内商品出口,大宗商品市场也会改变,仍存在系统性风险,市场存在下行压力。防疫物资出口数量不断增加。充足的防疫物资供给对控制疫情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并非所有国家都能实现防疫物资自给自足,因此在保障国内防控和复工复产需求的基础上,对外不断地的提供和输送防疫物资。疫情期间我国出口防疫物资的出口贸易规模也十分可观,出口数量呈明显增长趋势发展。我国为国际社会共同抗击疫情提供了巨大支持和坚强保障。据海关总署官方公告显示,从2020年3月至2020年底,全国海关共检查,发布了主要防疫材料4385亿元,其中出口口罩2242亿个,价值3400亿元,其中包括650亿个医用口罩;23.1亿件防护服;护目镜2.89亿副;手术手套29.2亿副。使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防疫物资用品出口国。新冠疫情对出口产业结构的影响对国际货运业的影响。受疫情影响,2月货物吞吐量情况明显下降,航运数量大幅下降,海运业的萧条导致全球供应链的中断,影响造船业。受外贸需求减少和中国造船厂停工双重影响,新油。

 。. .。

 。

 112

 经济智库高校内部审计优化路径探析刘星晖 王振国(山东理工大学 山东淄博 255012)摘 要:内部审计作为我国审计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代背景下,对企业和高校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企业以及高校在内的组织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但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内部的审计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内部审计发挥的作用愈来愈小,很少有高校将内部审计充分利用起来,难以发挥其经济管理功能。本文以L高校为例,探讨内部审计对高校的积极影响以及必要性,挖掘L高校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优化方案。关键词:高校;内部审计;优化路径“审计”一词可以最早可追溯到我国西周时期,可见,审计在我国发展年代源远流长,足以显现审计的重要性。对于企业而言,每年年初的注册会计师审计都是重大的,其发表的审计报告尤其是审计意见对于企业的信誉、发展都至关重要,与此相比,人们对企业内部审计并不给予足够重视。事实是,内部审计不仅仅对企业,而且对高校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内部审计为高校提高信誉、知名度甚至为打造优雅、文明的校园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不过,当下高校对内部审计的重视度不足以支持内部审计为高校做出的贡献。这导致部分高校出现了职责混杂、资金利用率低等问题。由此可见,提高高校对内部审计的重视度以及充分利用内部审计带来的积极影响显得尤为重要。内部审计的发展及必要性内部审计的发展。内部审计伴随私有制的出现而产生,其最初目的是为了明确财产的受托责任 [1] 。随着历史的发展,新中国的成立,国家组织机构形式的变化,多层次、宽领域的组织架构的出现,内部审计也开始了长达四十余年漫长的发展史。但内部审计的焦点却几乎未改变,都是为检查组织内部财务人员有无舞弊、欺诈的行为,为组织管理提出合理的意见,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独立性。所以,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于组织之外的,以客观的角度,通过自己成套的审计标准和审计流程对组织进行有效性的控制,为企业管理层提出有建设性的管理意见,从而实现组织的价值创造。L高校实施内部审计的必要性。高效利用资金的必要性。L高校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国家财政拨款,同时也包括社会或者个人的赞助及其他方式。资金来源途径较广也较为复杂,但是资金总量是有限的。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的资金进行更优的建设是L高校当务之急的要事。由于L高校内部审计运行不充分,其财务部分出现账实不符以及资金流向不清晰等问题未得到根本性的解决。因此,加强L高校的内部审计是刻不容缓的大事,这不仅可以提高L高校的资金利用率同时还可以吸引更广、更多的资金流入,进而保障L高校资金有效的服务学校建设,促进L高校的高质量长远发展。保障师生权益的必要性。高校资金来源途径广,高校内部机构与社会商业企业的交流合作日益频繁,校外机构借助高校人力资源开拓——以L高校为例轮、散货船和集装箱船的交付可能也会推迟。因此货物业受到的影响较大。对制造业的影响。疫情初期,我国为防止疫情大面积扩散,采取停工停产措施,导致了劳动力短缺造成生产受阻、货物运输受阻、供应链与产业链的运输不畅,出现了大规模的供给冲击。疫情后期,道路运输的管制、出口速度的降低、产量急剧减少,供给短缺,导致了制造业产品无法出口。中国的生产延迟也逐渐影响到全球制造商订单的减少,外贸出口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所以制造业受到了较大的冲击。对防控医疗器械产业的影响。医疗行业是抗击疫情的一线行业,也是战役的主战场。医疗器械产品需求量猛涨,相关产品在短期内迎来发展。我国作为世界工厂,医疗产品的出口大幅度增长,呈十倍以上爆发。据海关总署官方公告显示,从2020年3月至2020年底, 中国出口了27.1万台呼吸机,其中包括21.2万台非侵入式呼吸机,66.3万台病人监护仪和1.19亿个红外温度计。此外,还出口了10.8亿套新的冠状病毒检测工具包。但是对于防控医疗市场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因此,制造商应注意产能过剩问题,避免造成商品沉积挤压。新冠疫情对中国出口影响的对策精准扶持中小型外贸企业。为确保疫情期间中国出口的健康运行,政府部门应创新相关政策,帮助中小外贸企业,利用有效资源,有效解决企业存在的问题。针对不同类型的企业,提供差异化政策支持企业发展,拉动经济增长,有序促进中小外贸企业恢复正常经营。加大智能制造产业,有序复工、复产。随着企业陆续恢复生产,各地都在着手“两线作战”,既要严防疫情蔓延,也要稳定就业和推动经济发展。因此,针对不同企业、行业的特点和经营模式利用数字经济、机器化、远程控制等领域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利用数字化转型升级,加速人、财、物因素安全流动,避免外贸生产中人员感染。并保持政策灵活性,做到减少疫情对正常经济和社会秩序造成的影响。加强对外贸易商品的检验检疫,做好防控工作。为深入贯彻中央促进经济稳定发展的战略部署,支持外贸稳定发展,需进一步做好检验检疫工作。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通过法定检验和出口商品来鉴定商品。对实施检验的出口商品执行严格把关,做到检验结果准确、及时出证放行、并积极配合外贸企业完成外贸出口任务。总结和展望综上所述,新冠疫情的全球蔓延,对世界经济和贸易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我国作为贸易出口大国在外贸发展面临着不稳定性显著增大、出口难度增加、贸易企业经营困难并且在商品结构和市场结构也受到了冲击。所以加大外贸政策的支持,稳住外贸政策的核心。加强对进出口商品的防疫防控工作,保证外贸工作的有序进行。全球团结协作,共同抗击疫情,遏制疫情蔓延,抵御疫情冲击,稳定对外贸易,促进世界经济稳定增长。在全球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在共同抗击疫情的过程中拉动世界经济增长。参考文献[1]尹响,易鑫,胡旭.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应对新冠疫情全球经济冲击的中国方案[J].经济学家,2020(05):79-90.[2]沈国兵. “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外贸和就业的冲击及纾困举措[J].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2020,27(02):16-25.[3]王铁山,张青.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外贸企业的影响及应对措施[J].经济纵横,2020(03):23-29.注释[1]引用国家统计局数据[2]引用国家统计局数据[3]引用世界银行近日发布的10月期《大宗商品市场展望》报告[4]引用1月14日,海关总署公布了2020年防疫物资出口的相关数据[5]引用1月14日,海关总署公布了2020年防疫物资出口的相关数据。

 。. .。

 。

篇三:新冠疫情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外贸出口的影响及对策研究*马会君 杜人淮 ①摘 要: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和全球性蔓延对我国外贸出口相继形成三个波次的冲击。短时间内,主要通过冲击外贸企业的供给能力和国际市场的外贸需求给我国外贸出口带来现实风险,冲击的是外贸出口的微观层面、核心环节,阶段性和直接性显著。长期来看,主要通过冲击外贸出口的国际环境、全球产业链和世界贸易格局等给我国外贸出口带来长期风险,冲击的是外贸出口的宏观层面、外围环节,渐进性和间接性显著。据此,需要采取拓展国内市场、开展多边贸易、提升价值链、使用数字化营销模式等措施以应对风险。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 外贸出口 风险 冲击路径 对策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COVID -19)疫情的爆发及在全球的传播和蔓延,已导致全球经济的严重衰退。目前全球范围内有多款疫苗上市,但 “全球疫情仍在恶化,各大洲中多国疫情反复,未得到根本的控制” (黄冰等,2021)。全球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给我国外贸出口带来了诸多风险。为有效防范和化解我国外贸出口面临的风险,有必要深入分析探讨,找出有效应对之策。贺俊 (2020)认为疫情在短期内通过迟滞订单交付和降低生产规模影响全球供应链,长期则通过改变供应链结构产生影响。洪卫 (2020)提出了疫情对制造业供应链冲击的理论模型。刘志彪 (2020)从疫情发展的三个阶段入手,分析其对全球产业链造成的短期冲击。沈国兵等 (2020)分析了疫情对我国进出口以及全球产业链的冲击,既预测了发展趋势,也提出了应对举措。一、疫情对我国外贸出口的三个波次冲击为便于理清疫情带来的各种影响,以我国外贸出口为主体,根据不同的冲击来源和时间跨度,可以将冲击划分为三个波次。第一波次冲击,背景是疫情的突然爆发,冲击的来源是我国短期内出台的应急性政策规定和采取的强有力防控措施,冲击的时间始于 2020 年 1 月 26日我国决定 “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结束于我国明确 “实行 ‘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总体防控策略,积极有序推进复工复产”。第二波次冲击,背景是疫情在国际社会的扩散和大流行,冲击的来源是疫情较为严重的国际主要贸易国家和地区。冲击的时间从2020 年3 月11 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 “新冠肺炎疫情已具有大流行特征”开始,结束时间需待全球疫情得到基本控制、国际主要贸易国家和地区生产经营等活动基本恢复。第三波次冲击,背景是国际社会为保护自身经济发展对产业链等进行的一系列调整,冲击的来源是世界贸易格局的加速洗牌、全球产业链的调整整合、新的贸易保护主义和民粹主义等,冲击的时间从疫情爆发开始,将结束于世界贸易新格局的形成和趋于稳定。上述三个波次的冲击中,前两个波次时间跨度相对较短,是现实风险,第三个波次时间跨度相对较长,是长期风险。*①基金项目:军队级研究生资助课题重点项目“我国疫情防控社会动员对军地应战应急一体联动建设的启示”(JY2020B056)阶段性成果;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构建军民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研究”(20&ZD127);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防工业发展的军民融合战略研究”(12BJY077)。杜人淮,国防大学政治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研究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马会君,国防大学政治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22二、我国外贸出口面临风险的冲击路径(一)现实风险的冲击路径引发现实风险的核心是国际国内供需失衡导致的外贸订单下滑。从供给和需求角度看,假设现有条件不变,即不考虑技术进步等因素,企业出口面临现实风险的冲击路径可简要概括为:①供给路径:人员返岗复工和企业运营达产情况影响出口企业的生产能力,企业的生产能力和生产所需的各类要素配送情况影响企业的供给能力;②需求路径:疫情对世界经济的冲击情况决定外贸需求情况。如图 1所示。这条路径是分析现实风险的理论模型。图1 现实风险的冲击路径1. 第一波次冲击的路径分析(1)人员无法返岗,企业停工停产,生产能力骤降表1 中国制造业 PMI 相关指标、非制造业相关指数和物流业景气指数 (经季节调整) 单位:%年月制造业 PMI 相关指标 非制造业相关指数PMI 指数供应商配送时间新出口订单商务活动指数情况供应商配送时间新出口订单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2020 年1 月 50. 049. 9 48. 7 54. 1 52. 1 48. 4 49. 92020 年2 月 35. 732. 1 28. 7 29. 6 28. 3 26. 8 26. 22020 年3 月 52. 048. 2 46. 4 52. 3 46. 4 38. 6 51. 52020 年4 月 50. 850. 1 33. 5 53. 2 51 35. 5 53. 62020 年5 月 50. 650. 5 42. 6 53. 6 52. 9 41. 3 54. 82020 年6 月 50. 950. 5 48. 4 54. 4 52. 1 43. 3 54. 92020 年7 月 51. 150. 4 49. 1 54. 2 51. 9 44. 5 50. 92020 年8 月 51. 050. 4 50. 8 55. 2 52. 4 45. 1 54. 52020 年9 月 51. 550. 7 51 55. 9 52. 2 49. 1 56. 12020 年10 月 51. 450. 6 51. 5 56. 2 52. 3 47 56. 32020 年11 月 52. 150. 1 51. 3 56. 4 51. 8 49 57. 52020 年12 月 51. 949. 9 51. 3 55. 7 51. 2 47. 5 56. 92021 年1 月 51. 348. 8 50. 2 52. 4 49. 8 48 54. 42021 年2 月 50. 647. 9 48. 8 51. 4 49. 8 45. 7 49. 82021 年3 月 51. 950 51. 1 56. 3 51. 8 50. 3 54. 92021 年4 月 51. 148. 7 50. 4 54. 9 50. 9 48. 1 57. 32021 年5 月 51. 047. 6 48. 3 55. 2 50. 8 47. 6 55. 8注: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网站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网站此阶段,国内正值春节期间,外贸企业放假,人员返回家中欢度春节,假期结束后居家隔离、无法返岗,除与疫情有关的防疫物资和生活必需品的生产外,其他生产活动几乎停止,企业处于停工停产状态,生产能力出现断崖式下滑。从表 1 可以看出,2020 年 2 月份我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仅为35. 7%,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只有 29. 6%,整个制造业生产活动放缓、非制造业回落明显,经济被按下了暂停键。(2)企业生产能力骤降,生产所需的各类要素配送停滞,外贸供给能力锐减此阶段,除与疫情有关的防疫物质和生活必需品正常流通外,其他生产所需各类要素配送情况基本停滞,加上企业生产能力下降,整体供给能力锐减。从表1 可以看出,2020 年 2 月份,中国制造业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为 32. 1%,比上月下降 17. 8 个百分点;非制造业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为 28. 3%,比上月下降23. 8 个百分点;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仅为26. 2%。供应链上下游物流运行出现了暂时的休眠现象。(3)国外需求充足,国内外贸供给锐减,外贸出口下降此阶段,国内供给锐减,外需相对充足,企业无力接受新的订单且原有外贸订单无法交付,出口规模大幅下滑。从表 1 可以看出,2020 年 2 月份,我国制造业新出口订单指数仅为 28. 7%,环比下降41%;非制造业新出口订单指数也仅为 26. 8%,环比下降44. 6%。2. 第二波次冲击的路径分析(1)人员返岗,企业复工,企业生产能力恢复此阶段,国内疫情逐渐稳定,人员陆续返岗,企业复产步伐加快,生产能力逐步恢复。从表 1 可以看出,从2020 年3 月份至今,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和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一直持续高于 50%,这意味着我国外贸出口企业生产能力在经济复苏的过程中也得到了恢复。(2)企业生产能力恢复,生产所需的各类要素配送情况不畅,供给能力波动上升此阶段,来自国内的生产所需的各类要素配送基本正常,国际市场各类要素无法正常流动,致使国内外贸企业需要的来自于国际市场原材料、中间品、技术等无法满足,只能靠原有库存和国产替代

 23等维持生产运转,企业运营难以达产,供给能力却始终处于低水平波动之中 (与疫情有关的物资除外)。从表1 可以看出,2020 年 4 月至今,除个别月份外,中国制造业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非制造业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和物流业景气指数均高于 50%。在疫情 “震中”全球性转移的过程中,伴随着国内个别地区突发零星病例,我国外贸出口供给能力处于波动状态,呈现波浪式上升趋势。(3)国外需求不足,国内外贸供给相对充足,外贸出口下降此阶段,境外主要贸易国家和地区受疫情迅速扩散和蔓延影响,经济出现了断崖式衰退,总需求被严重抑制和延缓,同时外需变化引发出口结构性变化。国际市场的旅游、航空、物流等服务贸易及其中间产品等货物贸易大幅下降,与此同时口罩、防护服、医疗设备等防护和医疗等相关产品需求却暴增。据海关统计,2020 年 3 月至年底,全国海关共验放出口主要疫情防控物资价值4385 亿元,总体上看,疫情对我国外贸出口带来的现实风险,主要是通过冲击外贸出口企业的供给能力和国际市场的外贸需求给我国外贸出口造成打击,冲击的主要是我国外贸出口的微观层面、核心环节,具有阶段性和直接性特征,导致我国外贸出口短时间内出现巨大波动。(二)长期风险的冲击路径第一、二波次冲击致使全球产业链出现调整,在全球范围内激起了新的贸易保护主义和民粹主义,影响既有的国际贸易环境,给我国贸易出口带来了长期风险,造成第三波次冲击 (如图 2 所示)。这条路径是分析长期风险的理论模型。图2 长期风险的冲击路径1. 世界贸易格局加速洗牌疫情成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加速器。世界贸易格局的变化,主要来自世界三大主要自由贸易区所占国际市场份额和对国际市场影响力的变化。当前,世界三大主要自由贸易区中,北美自由贸易区确诊新冠肺炎病例最多,欧洲次之,中国 - 东盟在总人口数量最多的情况下确诊病例最少。尤其是中国,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的情况下经济快速恢复,成为世界的亮点。在这一趋势下,国际贸易份额占比最大的北美自由贸易区出现下降,欧洲贸易市场份额占比和影响力明显衰减,中国 - 东盟贸易所占市场份额和市场影响力不断攀升,由此引发国际贸易格局改变。以我国为例,据海关统计,2021 年第一季度,东盟超越欧盟和美国成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持续稳固,且我国与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 RCEP 贸易伙伴进出口持续高速增长。2. 全球产业链调整与整合疫情的全球蔓延使欧美等受疫情冲击严重的发达国家一度陷入医疗物资急缺的窘境,令其对现有全球供应链的 “不安全”产生忧虑。海关总署网站显示,2021 年第一季度,防疫物资出口持续保持增长,且主要出口目的地为美国等发达国家。全球产业链已经开始由 “效率至上”向 “效率与安全并重”转型,本地化生产、多元化分散和区域化集中将受到更多重视,一定程度上冲击我国现有的产业链。目前 “全球价值链和全球创新链的多重嵌套构成了以中国、韩国等为生产制造核心,以澳大利亚、巴西为上游投入品生产,以美国、日本和德国等为技术研发策源地的 ‘共轭环流’模式” (张其仔等,2020),一旦产业链出现变动,可能使原本属于我国的国际市场份额转移到其他国家。3. 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疫情冲击下,全球掀起了新一轮更汹涌的新式“贸易保护主义”,一些发达国家实行更严格的出入境管理和其他特别措施,以此达到其打压新兴经济体发展、维护原有贸易优势的目的。张茉楠 (2020)认为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贸易保护主义已由传统的关税壁垒等更多地转向贸易问题 “政治化”、滥用国安审查等手段。当前,贸易保护主义的多元化、变相化和政治化等问题已经出现,动用国家力量打击他国企业的现象前所未有,严重破坏国际经贸秩序,威胁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对我国外贸出口企

 24业极端不利。4. 民粹主义泛起疫情引发的问题,不仅体现在经济领域,而且表现在诸多社会领域。张杰 (2020)认为,新冠疫情会引发经济危机,从而导致特定低收入群体的收入锐减以及较大范围的失业问题,进而激发国内矛盾、诱发民粹主义,最终演化为排外主义。无论经济危机是否爆发,较大范围失业和收入锐减等问题已经出现在某些国家,如果任由问题不断发酵,激发民粹主义只是时间问题,进而引发诸如抵制或打砸外国投资和外国商品等现象,势必影响我国外贸出口。可见,疫情对我国外贸出口带来的长期风险,主要通过冲击外贸出口的国际环境、全球产业链和世界贸易格局等造成影响,冲击的主要是我国外贸出口的宏观层面、外围环节,具有渐进性和间接性特征,随着时间的推移将逐步深化对我国外贸出口的影响。三、对策举措当前我国正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外贸是外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针对面临的风险找出应对之策,促进经济持续发展。(一)打通堵点,拓展国内市场在国家着力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外贸企业也迎来了比以往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面对超过14 亿人口、4 亿中等收入群体的全世界独一无二的超大规模国内市场,外贸企业要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将目光投向国内市场,在国家为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堵点的过程中,充分利用优惠政策挖掘国内新市场,为企业自身赢得了发展空间,也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一方面针对国内市场的消费特点开发产品,增加产品的多样性;另一方面瞄准自身行业的上下游配套产业,主动提供配套服务,积极扩大自身业务范围,增加新的增长点。(二)精准合作,促进多边贸易近年来,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逐渐扩大,我国主导的国际性经济贸易组织也越来越多,“一带一路”建设正深入进行,2020 年全球覆盖人口数量最大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修成正果,这些都为外贸相关行业营造了良好的国际市场环境,提供了广阔的营商空间。一是充分利用世博会、展览会等国际会议,将产品和服务推向更多的国家,在新的国家和地区建立市场;二是针对...

篇四:新冠疫情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8 2020年8月

  www.szjjnews.com.cn商展经济新冠疫情影响下我国外贸进出口行业的现状及对策分析天然之扉(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黄晶晶摘 要:2020年新年前夕,因新型冠状病毒而引发的传染性肺炎在国内迅速蔓延。新冠肺炎来势汹汹,国内复产复工的延迟,不仅严重影响了国内交通、餐饮、娱乐等行业,还对外贸进出口行业带来了极大的影响。随着全球疫情的迅速扩散,各国外贸行业均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外贸订单的延迟履行,各国贸易防控管制的出台,使原本脆弱的外贸环境受到更加严重的冲击。如何在这种大环境中,保持外贸进出口行业的有序发展,值得深思。关键词:新冠疫情 外贸进出口 行业现状 应对举措 中图分类号:F752 文献标识码:A1 新冠疫情对我国外贸行业影响的背景分析1.1 中国外贸行业的发展进程2001年11月10日,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是中国外贸历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极大地改善了我国的外贸环境,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的长效发展。加入世贸组织的19年,是我国经济发展历史上最耀眼的19年,我国迅速从政策性的对外开放发展到体制上与世界经济接轨,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对外贸易持续发展进程中,也有一些不和谐的小插曲。自2019年5月5日以来,美国政府宣布对来自中国的部分进口产品加征25%的关税,由于替代美国的出口市场并不易得,出口成本的增加,加之对我国产业链的影响等,外贸市场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冲击。经过多次的外贸磋商后,双方达成共识,并于2020年1月5日在美国白宫签署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至此中美贸易摩擦结束。1.2 新冠疫情的爆发然而,还未来得及庆祝这一协议的签署,一场由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席卷全国。2020年新年伊始,疫情迅速蔓延到全国各地,乃至春节假期结束之后,各地企业仍处于停产、停工的状态。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为18.4万亿元,与2019年同比下降6.83%。2020年1月28日,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宣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将被列入《国际卫生条例(2005)》所规定的“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ublic Health Emergency of International Concern, PHEIC)”。同时,世卫组织明确表示,不建议各国对中国采取旅行和贸易限制,这是历史上第六起经由世界卫生组织宣布的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这一爆炸性的消息一经宣布,不少国家向中国捐赠了防控物资,同时,也有不少国家对此采取了过度反应,纷纷出台了对中国入境货物管制措施,中国的外贸进出口行业受到了严重的冲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是一种以呼吸道传播为主的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导致的肺炎。由于这种肺炎的传染性极强,迅速扩散到全国各地。截至2020年7月5日,全国累计的确诊人数为85307人,海外累计的确诊人数为11391531人。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大爆发,我国迅速对疫情的防控作出了反应,及时全面布防、布控,在最短的时间内成功控制住疫情,确保国民经济在最低程度上受到影响。虽然2020年6月北京又有了一次小规模的爆发,但很快被控制,尽管这半年以来,疫情已基本被控制,但疫情对我国外贸行业的影响仍在持续。

 www.szjjnews.com.cn

  2020年8月 009流通经济2 新冠疫情爆发对全球外贸经济的冲击2.1 新冠疫情的爆发严重冲击了全球的经济需求随着世界各国疫情的相继爆发,各国纷纷采取了关闭国境,严格管控航空、海运的出入境,取消集会,甚至采取封城、宵禁等措施,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流、物流的流通,从客观上影响了消费和投资。受疫情影响,我国2020年第一季度经济数据较2019年同期有了较大幅度的降低。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指数较2019年同期仅为93.2%,环比增长速度为-9.8%。第一季度国内进出口商品贸易总值为6.6万亿元,较2019年同期下降6.4%。2.2 新冠疫情的爆发冲击全球供应链2020年上半年,尽管国内的疫情已经基本控制住,但是国际上并未取得战略性的胜利。由于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的不断扩散,世界各国的供应链都受到了较为严重的冲击。大面积的停工、停产,跨境乃至境内物流的受阻,生产企业无论是在生产运输还是用工方面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跨境制造业尤为明显。随着疫情影响的扩大,绝大部分的企业不得不进入短暂的“休眠期”,全球供应链出现了短时的缺口,在通过全球供应链网络的层层放大,严重影响了一体化大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容易导致全球贸易的萎缩和生产企业的倒闭。3 新冠疫情下我国外贸进出口行业现状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货物贸易国,外贸进出口行业受此次疫情的影响尤为突出。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1—5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11.5万亿元,其中出口总值6.2万亿元,进口总值5.3万亿元,整体较2019年同期下降4.9%,其中出口下降4.7%,进口下降5.2%。面对疫情,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都纷纷出台相关的政策来抗击疫情,并帮助各企业尽快做到复产复工。与此同时,企业和个人也为此付出了很大的努力。战胜疫情是必然的,但是随着全球疫情的持续,我国外贸进出口行业仍面临着巨大的挑战。3.1 新冠疫情对我国外贸进出口带来的不利影响3.1.1 国内企业复产复工的延迟,影响了正常订单的履行由于疫情是在2020年春节期间大规模爆发的,全国各地不得不采取限制出行的措施,以免增加传播。为加强新冠疫情的防控工作,国务院办公厅于2020年1月26日发出通知,延长春节假期至2月2日。与此同时,各地区政府以及各企业内部也纷纷发布了关于延迟复产复工的相关通知。一方面,员工不能及时到位,原材料和产品短缺和价格的上涨,以及资金链的供给不足,使国内进出口行业的中小企业在企业经营方面面临巨大的挑战。出口方面,因疫情本身以及防疫措施的限制,出口产品在贸易国入境过程中限制加多,不仅增加了时间成本,也增加了额外的经济成本。年前签约的订单迟迟不能完成,延迟交付的现象普遍存在,甚至因国内外的疫情,不得不终止部分订单 [1] 。同样,进口方面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为应对疫情造成的影响,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行,不少企业减少甚至取消不必要的产品及原料的进口订单。另一方面,外贸进出口行业的市场需求和消费者信心不足影响了市场需求的增长,导致部分订单量的减少甚至原有订单的取消。尽管国内疫情已基本控制,但随着境外疫情的蔓延,国际市场在一定程度上萎缩,在2020年整体萎靡的经济环境下,市场需求的减少必然会带来进出口订单的减少。尽管到2020年5—6月,欧洲经济已经开始回暖,但是北美市场依然处于下滑趋势,整体市场环境仍不容乐观,原本计划出货的订单深受其影响。3.1.2 我国整体外贸环境变差,进出口企业开拓海外市场受阻新冠疫情在中国爆发后,我国收到了来自世界各国地协助与助力,与此同时,也受到了来自一些国家,如美国利用此次疫情对中国实行经济和政治的双重打压。尽管新冠疫情被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列入“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世卫组织也明确表示,不建议世界各国对中国采取旅行和贸易限制,但是美国仍然宣布限制曾经到访过中国的他国人员入境,并要求将中国列为疫情国。这使我国本就不容乐观的国际外贸环境更加艰难。在整体外贸环境变差的情况下,短期内,我国外贸行业在全球供应链以及价值链的地位受到严重的冲击,我国外贸企业想要继续开拓海外市场就显得更加艰难。基于此,我国外贸进出口企业的自信心明显受损,更重要的是,如果这一阶段我国外贸进出口行业的接单形势不见好转,将会对下一季度乃至下半年整体的市场运行带来极大的影响 [2] 。

 010 2020年8月

  www.szjjnews.com.cn商展经济3.2 新冠疫情对我国外贸进出口行业的挑战与机遇长期以来,我国外贸进出口行业主要依靠“订单经济”,此次疫情的冲击,使海外订单量大幅度下滑,导致部分企业在上半年中经历了订单数量不足甚至无单可做的窘迫局面。但是,没有订单,并不意味着没有需求,疫情虽然限制了市场上某些品类的需求,但也催生了其他品类的需求。面对疫情,外贸进出口行业是否选择企业转型的影响甚至决定了企业未来的发展和存亡 [3] 。一方面,面对疫情的冲击,不少企业选择了外贸品类的转型,通过对市场需求的调研,确定用户需求,对症下药,抓住商机。在其他同行业企业选择缩减企业规模“过冬”时,部分企业拓展供应链、发展云经济,在恶劣的市场环境下依然稳步增长。另一方面,我国外贸行业的主要构成是传统的加工型企业,多年来主要进行的是“贴牌生产”,就产品质量而言,完全能达到市场标准,只是由于没有自己的品牌,不得不借助其他知名品牌而走向国际市场,疫情期间,向内优化发展自身,开发本土品牌也是一条很好的发展道路。同时,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有着巨大的消费人群基数,市场前景广阔。因此,由出口转内销,是一种趋势,也是外贸进出口企业的机遇。4 面对疫情,解决外贸困境的对策和建议4.1 我国政府针对疫情期间外贸进出口困境提供了政策支持面对在短期内,新冠疫情对我国外贸进出口行业带来的巨大冲击,为了避免新冠疫情进一步对我国外贸进出口行业造成影响,同时稳定外贸形势,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增强线上办公程序,积极推进无纸化清关流程;为各企业由于新冠疫情而不能及时履行订单的情况出具不可抗力事实性证明;优惠进口税收,优化出口退(免)税等。这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为外贸进出口行业提供了政策上的支持与服务,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外贸行业的压力。同时,随着近年来外贸进出口行业中小企业的兴起和发展,中小企业在外贸行业的占比越来越高,而受此次疫情影响最严重的也是中小企业。对此,各部门、各地方对于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也很大:增加减税降费力度,以降低企业经营负担;对中小企业提供相应的金融支持,协助确保企业资金链的持续和稳定供应;另外优化各级政府服务于外贸行业的中小企业的管理,不仅为企业送管理方案,还为企业送技术支持。4.2 面对疫情,外贸进出口企业自身可采取的对策和建议4.2.1 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自身的生产计划,实现市场需求转型面对当下实际的市场环境,外贸企业应审时度势,及时调整自身的生产计划,增强对企业生产计划执行的把控,确保上游供应和下游销售不受影响。充分利用政府给予的政策优惠,确保资金链的持续供应。在保证现有订单正常履行的前提下,主动对国内外市场需求进行调研,并针对市场需求及时调整品类和数量,促进企业市场需求转型,以应对未来市场需求结构的调整 [4] 。4.2.2 优化企业结构,加强管理和培训,实现管理数字化转型疫情的影响是暂时的,但是如何应对此类突发情况是每个外贸企业应该长久思考的问题。面对此次疫情,各企业应当重新审视自己的组织结构和商业模式,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及时搭建数字化的商业模式,促进企业向数字化的商业模式转型。同时,建立健全企业内部面对重大事件的应急管理系统,加强企业员工权益的保障,打造员工和企业共同体,以达到企业管理结构的优化。参考文献[1] 刘花.新冠肺炎疫情对外贸影响的研究[J].价格月刊,2020(05).[2] 刘伟军.新冠疫情对广东出口影响分析及政策建议[J].中国对外贸易,2020(05).[3] 尹响,易鑫,胡旭.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应对新冠疫情全球经济冲击的中国方案[J].经济学家,2020(05).[4] 王峰.疫情之下外贸企业操作指引[J].中国外汇,2020(05).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