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疫情防控 >

规范化管理在艾滋病合并肺结核院感防控中的实践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肺结核 防控 艾滋病 规范化管理 合并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目的探讨规范化管理在艾滋病合并肺结核院感防控中的实践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42例AIDS合并肺结核患者作为干预组,期间院感防控持续实施规范化管理,将既往收治的25例AIDS合并肺结核患者作为历史对照组,评价两组住院期间感染发生率、住院时间和医护人员满意度有无差异。结果干预组患者均好转出院,住院期间未发生任何交叉感染,住院时间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护人员无一例职业暴露且满意度高。结论通过规范化管理的实施,不僅能够切实有效地增强患者的自我管理意识,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从而减少患者的住院治疗时间、降低治疗费用,而且增加了医护人员规范化操作的依从性,增强了防护意识,保证了职业安全。

[关键词]规范化管理;艾滋病合并肺结核;医院感染

[中图分类号]R1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616(2017)03-149-03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病,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系统。易并发各种感染和机会性感染,肺结核是艾滋病常见的机会性感染。艾滋病合并肺结核,使患者的临床表现更复杂,传播途径更广泛,院内感染的防控工作更困难,稍有不慎就会危及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健康。我科室自2015年1月起采取了规范化管理,即从管理策略、环境控制、个人防护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干预,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5年1月~2016年12月共收治42例HIV合并肺结核的患者,女1例,其余均为男性,均有咳嗽,发热,年龄21~60岁,平均(38.7±13.5)岁,病程1~19年,平均(7.3±5.1)年,痰菌培养均为(-),期间科室院感防控持续实施规范化管理;另将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25例AIDS合并肺结核的患者作为历史对照组,其中男23例,女2例,年龄23~58岁,平均(40.2±12.7)岁,病程1~16年,平均(6.9±4.6)年,痰菌培养均为(-),期间院感防控实施常规化管理。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痰培养指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规范化管理方法

1.2.1建立科室感染管理制度,完善医院感染管理体系

医院感染管理科与科主任、护士长共同对科室医护知识技能、患者收治状况、环境设施等维度进行评估分析,建立科室感控管理组织体系。经测评后选拔科室两医两护为感控小组成员,常态培训并履行感控小组成员职责。根据国务院、卫计委等上级行政部门的法律法规、指南,结合院情,完善和修订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消毒隔离方法、治疗护理的操作流程、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职业暴露紧急处理方法等制度流程。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与考核。医院感染管理科每2个月督查,科室感控小组每月自查,解决存在困难,分析可能存在的感染风险,小组共议,改进措施,并及时反馈教育。

1.2.2规范病房布局,落实消毒隔离措施病房设立病员、工作人员双通道,规范管理不交叉;严格划分清洁区、潜在污染区、污染区,功能明确;保持病房环境良好通风,达到12ACH/h;完善手卫生设施,配备感应式水龙头、干手纸等,不仅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正确性,更注重手卫生效果;将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患者安排在病区规定区域病室,并根据涂阳培阳、涂阴培阳、涂阴培阴、CD4值高低等指标分别安置病室,根据病情予患者配备合适口罩,多重耐药菌结核单独住一病房,病室门口醒目标识,提醒非正确防护不随意出入,降低传播风险;施行血液、体液隔离和抗酸杆菌隔离。病室每日紫外线照射2次,每次消毒半小时,保持空气新鲜;地面、门把手、床旁桌均用2000mg/L含氯消毒液进行擦拭消毒;每个患者发放盛有消毒液的痰杯;所用过的一次性医疗物品、生活垃圾用两层黄色医用垃圾袋密封标识,由专人密闭运送至指定医疗废物暂存地;严格执行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流程,感控小组指导并检查。

1.2.3加强科室全员的感控知识及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相关知识的培训、考核科室利用晨会、业务学习日对医务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的相关法律法规、医院感染管理相关标准与规范、医院感染控制制度,及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相关理论、职业防护等知识的学习和提问。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考核,考试成绩与绩效挂钩,以提高医务人员的感控意识。对新上岗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知识的岗前培训,取得执业资格,理论、操作考试合格后才能进行相应的工作。有效进行规范化培训,确保患者与医务人员双双的安全。反复对护工、保洁人员职业防护、清洁消毒隔离、手卫生等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指导。通过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增强医院感染管理知识技能。

1.2.4规范职业安全操作流程加强操作技能培训,减少医护人员工作的随意性,用制度与流程规范行为,减少不良操作习惯。使每位医护人员在操作中有预防医院感染的意识。采取双向防护,树立安全的防范理念。做好个人防护,正确佩戴N95口罩,在工作中如果患者的血液、体液有可能污染工作服时应穿隔离衣;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排泄物时戴乳胶手套。使用后的注射器针头严禁传递,避免回套针帽。锐器避免二次处理,随治疗车备锐器盒,规范安全动作,细化环节。广泛推行使用安全采血针、安全可回缩式留置针,接液中使用无针接头。正确执行标准预防和接触、飞沫、空气隔离,严格消毒,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避免交叉感染。患者入院后发放一次性外科口罩,外出检查时佩戴。医生开具的检查单上特殊标记,以便医技科室做好防护。

1.2.5强化健康教育,帮助患者提高应对能力

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相关知识,讲解消毒隔离的重要性与必要性,采取正确的预防方法。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治疗时间长,患者害怕面对疾病,表现出烦躁、焦虑、抑郁等心理,甚至产生绝望和恐惧心理,徐艳等报道了心理干预对艾滋病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根据患者的个体特征有效沟通,尊重人格,鼓励其采取积极的生活态度,改变不良行为,配合治疗及护理,营造良好的医患关系。培养患者呼吸卫生与咳嗽礼仪习惯,不随地吐痰,不直接面对他人咳嗽,打喷嚏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以防传染他人,痰菌阳性的患者外出时戴口罩。细心体贴患者,消除不良情绪,增强自信,增加机体抵抗力,使其主动配合治疗。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l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42例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均好转出院,住院期间未发生任何交叉感染,与历史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亦未发生其他住院患者的感染,且试验组患者住院天数明显缩短(P<0.05),见表1。另外,期间医护人员无一例职业暴露及感染,医护人员对院感防控的满意度达94.4%(17/18),明显高于既往常规管理72.2%(13/18)的满意度。

3.讨论

随着艾滋病诊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已得到明显提高。而在此过程中,由于内源性或外源性因素导致的医院感染,仍可直接或间接导致患者死亡。肺结核是艾滋病常见的机会性感染,使得患者病情多样复杂,易于传播。有研究表明,医院感染往往与患者原有的机会性感染重叠在一起,导致临床治疗复杂化和困难化,医院感染成为艾滋病住院患者死亡的重要诱因之一。加之,临床上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患者免疫力低下,医护人员的职业暴露风险亦高,为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工作带来不小的难度。

我院通过开展规范化管理,落实感控小组职责、消毒隔离措施、强化培训与考核、规范操作流程、个体化健康教育等综合措施,能够切实有效地增强患者的自我管理意识,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显著减少患者的住院治疗时间,这可能与国内其他报道中指出的缩短住院时间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相吻合。

与此同时,规范化管理还增加了医护人员的规范化操作的依从性和院感防控的满意度,通过参与感控管理,提升了医院感染管理的预防與控制技能,增强了防护意识,保证了职业安全。医务人员在工作中严格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可以有效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减少意外职业暴露的发生,医护人员在进行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通过增强职业安全性意识,强化对新发传染病的认识、重视和研究,强化标准预防,建立针刺伤、锐器伤和血液、体液接触后及时报告制度,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监控系统,尽量减少或避免职业暴露的发生,有效地减少和降低医务人员的医院感染。

规范化管理在院感防控中的实践不仅建立健全了管理制度,强化了观念意识和标准化操作,而且严格落实了环节监管措施,成为医院感染管理质量的保证,也是医疗安全的保障。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