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建材料 >

2024年度(20篇)党建理论汇编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20篇)党建理论汇编 党建 汇编 理论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20篇)党建理论汇编,供大家参考。

2023年度(20篇)党建理论汇编

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发表时间:2022-11-0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之诀要发表时间:2022-11-08精神之“强”是新时代伟大变革的重要成果发表时间:2022-11-08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形成与经验发表时间:2022-11-07牢记“三个务必” 奋力谱写新时代绚丽华章发表时间:2022-11-07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发表时间:2022-11-04对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科学回答发表时间:2022-11-04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越走越宽广发表时间:2022-11-04“以中国为方法”:深刻认识党的20D的重大意义发表时间:2022-11-03深入学习领会党的20D精神发表时间:2022-11-03***经济思想蕴含的辩证思维发表时间:2022-11-02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发表时间:2022-11-0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宣言书发表时间:2022-11-01从战略高度深刻把握新时代的伟大成就发表时间:2022-11-01“五个牢牢把握”:学习20D精神的“金钥匙”发表时间:2022-10-31新征程全面从严治党新部署发表时间:2022-10-31高举旗帜的政治宣言 伟大复兴的行动纲领发表时间:2022-10-28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发表时间:2022-10-28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发表时间:2022-10-27中国式现代化的三重逻辑发表时间:2022-10-27

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必须坚持人民至上

发表时间:2022-11-09

党的20D报告指出:“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就要继续坚持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

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根本立场

唯物史观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人民群众不仅是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而且是历史发展的动力源泉,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在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斗争中,“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是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唯物史观为人们提供了正确认识社会现象和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思想路线,“马克思主义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以科学的理论为最终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会指明了方向。”

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共产党作为以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无产阶级政党,使无产阶级从自在的阶级变为自为的阶级,团结带领广大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为了自身的彻底解放,进而为了人类的解放而奋斗。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同时,“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所经历的各个发展阶段上,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把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的阶级性和先进性有机统一起来。“为了广大无产阶级、团结广大无产阶级、依靠广大无产阶级”不仅是共产党人自身的阶级使命,也是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政治保障,更是始终具有不惧惊涛骇浪、勇毅前行不竭动力的政治密码。

人民至上始终贯穿于中国共产党百年不懈奋斗史和理论创新史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始终坚持将马克思主义作为立党兴党的根本指导思想,将人民立场作为根本政治立场。纵观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和理论创新史,“人民至上”始终贯穿其中。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时就肩负起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党的一大将“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承认无产阶级专政”作为党的纲领,二大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政党。他的目的是要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工人阶级的利益在中国共产党占第一位”。为了践行初心使命,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付出巨大牺牲、前仆后继,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站在人民的视角观察世界、分析社会,牢牢把握满足人民需要这条主线,善于抓住社会主要矛盾、解决主要矛盾、促进社会发展。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紧紧抓住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这两对矛盾,毅然扛起反帝、反封建的大旗,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抓住社会主要矛盾,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迅速完成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要矛盾随之转变为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时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明确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使人民摆脱贫困,尽快富裕起来,也使中华民族大步赶上了时代。伟大的实践造就伟大的思想,中国共产党的不懈奋斗史同时也是一部理论创新史,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同样闪耀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中。不论是把“群众路线”作为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把“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评价改革成败的标准之一,还是把“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成部分、把“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将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

进入新时代,以***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面对国内外形势新变化和实践新要求,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立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牢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中,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并紧紧围绕这个社会主要矛盾推进各项工作。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党中央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开展抗击疫情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不论男女老幼,每一个生命都得到护佑,坚持动态清零不动摇,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积极成果。***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一目标聚焦人民之问,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定不移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道路。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从党的总书记到村党支部书记“五级书记”共抓扶贫,300多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同贫困地区干部群众吃在一起、干在一起,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在中国大地上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实现了“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的庄严承诺。面对疫情延宕反复、国际环境复杂严峻、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更趋艰巨繁重的形势,党中央强调“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并全力扩内需、稳市场、保民生,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也不断指导实践,在实践和认识的螺旋上升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也在实践和理论的发展中不断深化。

在新征程新实践和党的创新理论不断丰富发展中继续坚持人民立场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正如20D报告所指出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前途光明,任重道远。”新征程新实践必然面临新问题新困难,我们只有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在人民群众攻坚克难的伟大实践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才能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篇章。

第一,牢固树立人民立场,就要坚持把“为了人民”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的党性和人民性历来是统一的,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独立于人民之外的特殊利益,这也正是中国共产党能够带领全国人民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政治密码。历史也一再证明,任何欺骗人民、忽视人民利益、损害人民利益的个人或阶级,最终要被人民所埋葬。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本身就是为人民谋幸福的事业。在日常工作中,牢固树立人民立场,要求每一位党员要把党的宗旨与我们每一项具体工作联系起来,把人民立场贯穿于每一项工作中,真正倾听人民心声,了解和把握人民意愿,并用“人民是否满意”作为评价工作成败的标准。只有真正为了人民,才能真正汇聚人民力量。

第二,牢固树立人民立场,就要坚持把“依靠人民”作为夺取伟大事业新胜利的必由之路。人民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推动历史前进的力量之源在人民,攻坚克难的智慧之源也在人民。谋划发展,最了解实际情况的,是人民群众;
推动改革,最大的依靠力量,也是人民群众。在日常工作中,每一位党员坚持践行党的群众路线,首先要广泛动员人民群众,把人民群众团结在党的周围、事业周围,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汇聚磅礴力量。同时,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在工作中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人民群众有着无尽的智慧和力量,在人民面前,我们永远是小学生。党的历次理论创新,无不是在人民群众伟大实践基础上提炼、检验获得的。

第三,牢固树立人民立场,就要坚持把“创新理论大众化”作为理论创新的归宿。党的理论来自人民的伟大实践,是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但必须为人民大众所掌握,用以指导人民群众的实践才能产生巨大作用。马克思指出:“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毛泽东“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的诗句,生动描述了党的理论成为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强大思想武器的过程。列宁曾指出:“最高限度的马克思主义=最高限度的通俗化。”党的创新理论要成为人民群众的强大思想武器,必须实现大众化,让老百姓听得懂、学得会、记得住、用得好。***总书记提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论断有着极其深刻的哲学内涵,“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在理论形成过程中就为其大众化打下基础,为人民所喜爱、所认同、所拥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之诀要

发表时间:2022-11-08

党的20D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前景无比光明,使命无上光荣。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高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阔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举世瞩目,世人惊叹。回顾这一光辉历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取得成功,其诀要归结起来,就是“三个把握”。 

一、把握理论逻辑,在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中保持“中国定力” 

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总结欧洲工人运动的经验,批判地吸收了空想社会主义特别是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成果,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使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空想到科学的历史性跨越。1848年2月,马克思、恩格斯发表的《共产党宣言》,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问世。19世纪中期,被誉为“工人阶级的圣经”的《资本论》的创作出版,为科学社会主义奠定了不可动摇的坚实理论基础。马克思的《哥达纲领批判》和恩格斯的《反杜林论》等著作,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系统化。 

科学社会主义不是僵死的教条,而是发展着的活生生的理论。正如恩格斯说过的:“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始终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不断发展变化着的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一次又一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先后创立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毛泽东思想不仅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指明了正确方向,而且为新中国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邓小平理论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制定了到二十一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国内外形势十分复杂、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的严峻考验面前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成功在新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从新的实际出发,创立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十四个坚持”“十个明确”“十三个方面成就”概括了这一思想的主要内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又一次新的飞跃。 

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 

二、把握历史逻辑,在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中彰显“中国智慧” 

世界社会主义有着近500年的发展历史。它的最初形态是空想社会主义,其影响几乎遍及欧洲,并达于美洲。空想社会主义又称“乌托邦社会主义”,是人们对未来社会的美好向往与憧憬。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幻想没有剥削压迫、人人平等的理想社会,渴望建立一个财产公有,财富平等享有,婚恋自由,没有战争、欺骗、盗窃、诉讼和掠夺的共产主义制度。尽管空想社会主义者在资本主义还不发达的时代“不得不从头脑中构想出新社会的要素”,但是他们“处处突破幻想的外壳而显露出来的天才的思想萌芽和天才的思想”,体现了不少“共产主义思想的微光”。 

人类历史上首次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是从苏联开始的。当时,苏联是被资本主义重重包围的一座社会主义孤岛。帝国主义国家为防止苏联革命对世界各国的影响,不断强化对苏联的经济封锁和军事围堵,并策划着新的武装干涉。苏共党内对于苏联一国能否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问题认识也是不一致的。围绕这一问题,以斯大林为首的苏共中央同托洛茨基为首的“左翼”反对派之间展开了争论。从20世纪20年代末开始,斯大林领导苏联以加快实现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为目标,大力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巩固,使社会主义从一国发展到多国,形成了强大的社会主义阵营。社会主义国家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3,领土面积占世界陆地面积的1/4。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形成了抗衡帝国主义的强大力量,鼓舞了反帝反殖民的民族解放运动,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瓦解,动摇了资本主义的世界统治。然而,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由于苏联长期教条地对待马克思主义,长期僵化地对待社会主义,长期忽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长期放松执政党自身建设,加之西方国家趁机进行“和平演变”和意识形态渗透,最终导致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西方反共、反社会主义势力一时甚嚣尘上,有人宣称:“历史已经终结”于资本主义制度;
“20世纪将以社会主义失败和资本主义的胜利而告终”;
社会主义中国将因“多米诺骨牌”效应,随着这一历史剧变而倒下。 

在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和空前的压力与挑战面前,中国共产党岿然挺立、从容应对,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不断加深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到“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从“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从“民主监督”到“自我革命”,从“群众路线”到“全过程人民民主”,从“打铁还需自身硬”到“全面从严治党”,从“两个维护”到“两个确立”等等;
从“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到“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公有制经济”到“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从“两个文明”到“五位一体”,从“坚持改革开放”到“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从“粗放式发展”到“新发展理念”,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从“开山造田”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从“四个现代化”到“中国式现代化”等等;
从“一边倒”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从“维护世界和平”到“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从“反对强权政治”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等,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感悟越来越深切,认识越来越深刻,思想越来越深邃。 

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最高政治原则。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各国人民前途所在,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乃是人间正道! 

三、把握实践逻辑,在认真总结借鉴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和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中创造“中国奇迹”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明确以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了新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和政策,推动中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深刻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1954年,新中国第一部宪法通过,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到1956年,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其他基本制度在中国大地逐步建立起来。 

由于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因此在社会主义由一国向多国发展的过程中,苏联模式同时也在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推广。一些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建立的社会主义国家,大多效仿苏联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形成了类似苏联模式的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特别在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模式的推广具有“输出”和强加的色彩。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艰辛探索。从新中国成立到1976年,尽管经历了曲折甚至遭受了严重挫折,但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取得了多方面的巨大成就。经济建设方面,基本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社会生产总值从1949年的557亿元增加到1978年的6846亿元,29年间增长11.29倍,年均增长9%。农业发展方面,农业总产值从1952年到1978年的26年间增长2.3倍,年均增长3.25%。科技发展方面,取得“两弹一星”、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等一批重要成果。同时,建筑、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教育医疗事业等方面都得到长足发展,人们的精神面貌得到极大改变,涌现出雷锋、王进喜、焦裕禄、时传祥等一大批英雄模范人物,集中反映了社会主义道德和广大人民群众翻身当家作主人的精神风貌。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夕,党领导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消灭一切剥削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牢牢把握“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团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砥砺前行,守正创新、科学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巍巍巨轮在狂风暴雨中一路坚定破浪前行。进入新时代,以***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锚定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从伟大胜利中激发奋进力量,从弯路挫折中汲取历史教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审时度势、果敢抉择,敢于斗争、善作善成,战胜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攻克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打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我国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
祖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平安中国建设迈向更高水平;
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显著提升,等等。归结起来就是,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蓝图已经绘就,号角已经吹响。我们坚信,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必将谱写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 

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马克思主义没有过时、没有消失、没有失败。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中国没有辜负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别的什么主义! 

精神之“强”是新时代伟大变革的重要成果

发表时间:2022-11-08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之“强”是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重要成果。***总书记在党的20D报告中指出,新时代十年“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精神面貌更加奋发昂扬”。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仅要在物质上强,更要在精神上强;
不仅要追求物质财富的巨大丰富,更要追求精神财富的巨大丰富;
不仅要实现物质生活的共同富裕,更要实现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着眼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准确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丰富内涵和历史方位,为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再攀高峰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良好社会环境,需要深刻把握新时代十年精神文明建设伟大成就的里程碑意义。

■ 成功扭转了意识形态领域一度出现的被动局面,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了全局性、根本性转变

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意识形态是决定一个国家、一个政党的性质,决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根本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准确把握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复杂态势和客观规律,把意识形态工作定位于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极端重要的地位,就意识形态领域的许多方向性、战略性问题作出重要部署。如全面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健全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着力解决意识形态领域党的领导弱化问题;
确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巩固扩大主流思想舆论,唱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时代主旋律;
高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旗帜,确立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主心骨,持续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宣传贯彻不断走深走实,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引领新时代奋进之路;
在宣传思想战线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坚持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敢抓敢管、敢于斗争,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持续加强对各种错误思潮的辨析指导,大力弘扬新风正气。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一系列举措,将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和话语权牢牢掌握在党和人民手中,成功扭转了意识形态领域一度出现的被动局面,使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了全局性、根本性转变,有力巩固了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 中国人以更加理性的目光重新审视自我与他者、中国与世界、历史和现实的关系,重塑自尊自信的心理结构和精神气质

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建设,鲜明提出坚定文化自信并将其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的基础,瞄准满足人民群众对更高质量文化产品的需求,推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步入发展快车道;
以改革为动力补齐短板提高效能,进一步健全文化市场体系,发展文化产业,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依托“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平台,强化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鉴,使中国话语更加响亮,中国故事广为传播,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更加鲜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极大增强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驱散了西方中心主义散布的文化迷雾,提振了中国人民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的信心。中国人正以更加理性的目光重新审视自我与他者、中国与世界、历史和现实之间的关系,重塑自尊自信的心理结构和精神气质,并以更为丰富的实践,向世界展现新时代中国人自强不息、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彰显了中华民族天下为公、协和万邦的宽广胸襟和精神境界。

■ 广大人民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行动力充分激活,中国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正处在中华文明发展的巅峰

全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极大提升,精神面貌更加奋发昂扬。团结奋斗是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在现实生活中的直观展现,思想上的统一、政治上的团结、行动上的一致是党的事业不断发展壮大的根本所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致力于提升全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团结带领全体中国人民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的伟大事业共同奋斗。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引,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富有时代气息的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使新时代精神融入中国人的血脉和筋骨;
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不断维护、实现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带领人民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坚实迈进,夯实提升凝聚力和向心力的经济基础;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协调各方利益、组织动员群众、集中力量办大事等方面的政治优势,强化提升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制度保障;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巩固和发展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形成海内外中华儿女人人出力献计、共襄复兴盛举的生动局面。新时代的十年,中国人民紧密团结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党心军心民心空前凝聚振奋,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热情和自觉持续高涨,使命感、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不断增强,全体人民的精神面貌更加奋发昂扬。日益富强、民主、自由、公平和正义的新时代充分激活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行动力,折射出这个伟大时代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中国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正处在中华文明发展的巅峰,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凝聚了最强大的精神力量。

***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物质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伟大的梦想,既需要不断厚植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也需要伟大的精神作支撑。精神是一个悠久民族赖以长久生存和延续的灵魂,是一个现代国家在时代发展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的关键。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在日益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中赢得主动、把握未来,必须依靠更为有力的精神支撑。我们必须始终坚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勇于站在时代前沿,锲而不舍、一以贯之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挥精神文明建设的更大威力,奋力谱写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新篇章,为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为走好走稳新时代的长征路,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力量、丰润的道德滋养。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形成与经验

发表时间:2022-11-07

进入新时代以来,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认识上不断深入、战略上不断成熟、实践上不断丰富,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回首新中国成立73年来历史,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并在这一进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

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开辟

新中国成立开启了中国现代化历史的新纪元,也开始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积极探索。我们党在新中国成立后,明确提出了中国的发展方向是社会主义,但当时是要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利用各种积极因素发展生产力,等基本具备了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相适应的生产力后,再采取和平方式的社会主义革命,消灭生产资料的私有制,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1953年中国开始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以后,党中央提出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总路线,总路线的本质就是走苏联创造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参照苏联的经验,设想用大约三个五年计划或更长一点时间,在大力推进和实现工业化的同时,生产关系也相应地、逐步地以和平方式向公有制和计划经济转变。但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却在1956年底就提前完成了。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不仅没有发生苏联当年出现的生产力遭到破坏的情况,反而保障了“一五”计划的顺利完成。

总的来说,这个时期中国的生产力水平有较大提高,建立起能够保障国家安全的现代国防工业和相对独立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以及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教训,这些都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宝贵经验和物质基础。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一开始是对单一公有制和计划经济弊病的纠正。这种纠正源于四个方面:一是开眼看世界感到落后的压力;
二是人民生活贫困的压力;
三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经验教训;
四是整个世界经济市场化、全球化的趋势。其中最重要的是对社会主义和国际形势的重新认识。

1992年召开的党的十四大,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此后,中国开启大刀阔斧的改革,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在改革开放的探索中,中国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认识逐渐成熟。中国认识到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但这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的过程,而不是一个静态的、一成不变的模式,中国由此跳出了思想和理论教条,实事求是地选择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的持续快速发展,中国的经济总量在世界各国中的排名,已经由1978年的第10位上升到2010年的第2位,占世界经济的总量也由1978年的1.8%上升到2012年的12%左右。但是,作为一个人口多、人均资源匮乏、环境压力大、发展不平衡的发展中大国,一些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经济和社会问题集中凸显出来,其中发展方式粗放,生态环境恶化,居民之间、城乡之间收入差距过大三个问题最为突出。

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完善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不仅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而且进行了一系列体制机制的深刻改革,续写了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奇迹,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日益成熟、特征日渐显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现出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国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小康社会的内涵非常丰富。从横向来看,它是各领域全面进步的小康;
从纵向来看,它意味着中国要具备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能力,能够在全面小康的基础上乘势而起,加快奔向现代化。这是全面小康的题中应有之义。因此,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阶段,中国不能只满足于经济的增长,而要转变发展方式,在领域转型升级,打造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内核。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确立了“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现代化的根本在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离不开改革。因此,中国在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和以往摸着石头过河不同,新时代的改革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转向系统集成、全面深化。现代化治理体系,必须紧紧依靠法治,法治具有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因此,中国在新时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对科学立法、公正执法、严格司法、全民守法等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不断健全,法治中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中国现代化道路有了更坚实的法治保障。中国要实现艰巨繁重的现代化任务,离不开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各团体密切配合,通力合作,这就需要中国共产党作为领导核心,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健全领导制度体系,完善党领导人大、政府、政协、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武装力量、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基层群众性组织、社会组织等制度,确保党在各种组织中发挥领导作用。同时,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根本扭转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取得并巩固了反腐败斗争的压倒性胜利,在革命性锻造中变得更加坚强。

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抓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全面推进。在经济领域,中国顺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打好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推动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在政治领域,中国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和基本政治制度,建立和完善全过程的人民民主,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巩固和发展了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在文化领域,中国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党全国人民的文化自信显著增强。在社会领域,中国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历史性地消除了绝对贫困,建成了全世界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平安中国、健康中国,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发展了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的良好局面。在生态领域,中国树立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建立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生态补偿制度、河湖长制、林长制、环境保护“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等制度,着力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在外交领域,中国面对加速演进的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提出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同。

在基本实现工业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中国正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经过70多年的努力,中国已经将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时间提前至2035年,将在21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新的征程上,中国式现代化也正在破解目前世界面临的重大难题。党的20D明确提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这表明,中国式现代化正在很多方面引领着人类进步方向和潮流。

三、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历史经验

回首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实事求是是贯穿始终的基本特征。从这一特征出发总结历史,可以得出以下几条经验:

第一,中国的现代化,要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人民的意志主要通过执政党来转化为治国理政的实践。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坚持党的领导,一方面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不留治理死角;
另一方面要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事在四方,要在中央”,不各行其是。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推动现代化的合力,也才能抵御各种风险挑战。坚持党的领导,要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增强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永葆生机活力。

第二,中国的现代化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中国的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其本质归根结底是让最广大人民掌握自己的命运,成为国家的主人,决定国家的发展道路,这就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以人民为中心,是着眼于最广大人民长远的根本利益。这就需要增强决策的前瞻性、全局性和科学性,完善民主集中制,建立全过程人民民主,让国家的决策及其执行都能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第三,中国的现代化任重道远,要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和与时俱进。在制度建设和发展战略谋划上,既要行稳致远、统筹兼顾,又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一是要立足基本国情,在统筹“五位一体”全面发展的前提下,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发展是硬道理”,以经济发展来推动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领域建设。二是要把握好地域上和群体上的先后,允许一部分地区率先发展起来,允许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合法劳动先富起来,进而实施均衡发展战略,推动共同富裕,协调好平衡与不平衡的辩证关系。

第四,中国的现代化是一个动态的、不断推进的过程,要始终保持斗争精神和勇于创新。新的事物不断涌现、新的问题层出不穷,许多东西还没有成熟就过时了,因此正如***总书记指出的那样:改革没有完成时、创新是第一动力。国际、国内形势不断变化,历史任务不断更新,要及时研判形势,辨明历史方位,争取历史主动,通过理论、制度、实践等各个方面的不断创新,来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实现高质量发展。

牢记“三个务必” 奋力谱写新时代绚丽华章

发表时间:2022-11-07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20D精神】 

***总书记在党的20D报告中强调:“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这一重大论断是对全党提出的“赶考”新要求,彰显了我们党在新征程上管党治党、兴党强党的高度清醒和战略自觉。新征程上,全党必须牢记并践行“三个务必”,永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独特优势,牢记肩负的伟大历史使命,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团结奋斗。

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流砥柱 

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鲜明地体现了全党必须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要求我们始终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党的初心使命、牢记党的根本宗旨。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一代代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根本动力,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总书记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始终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定历史自信,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在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历史新坐标上强调“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是要求中国共产党人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牢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坚定理想信念,毫不动摇,在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历史进程中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与勇于担当、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是一阵子的事,而是一辈子的事,每个党员都要在思想政治上不断进行检视、剖析、反思,不断去杂质、除病毒、防污染。“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我们要时刻牢记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时刻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为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奋斗的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在新的历史方位上,我们要始终以钉钉子的精神,践行党的初心使命,不断增强历史主动,使我们党永葆生机和活力,汇聚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磅礴力量。

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自觉传承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70多年前,在中国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之际,中国共产党从西柏坡出发“进京赶考”,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两个务必”:“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这包含着对我国几千年历史上治乱规律的深刻借鉴,包含着对我们党艰苦奋斗历程的深刻总结,包含着对胜利了的政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对即将诞生的人民政权实现长治久安的深刻忧思,也包含着对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深刻认识,具有重要的思想意义和现实价值。中国革命从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谦虚谨慎和艰苦奋斗是我们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法宝。新时代新征程上,***总书记向全党发出了“三个务必”的新号召,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自警自励的政治智慧和求真务实的政治品格。从“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是对党的创新理论和光荣传统的传承和发展,为新征程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赶考永远在路上,思想建设也永远在路上,全党必须时刻保持冷静清醒,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

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
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
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发展壮大的。艰苦奋斗、谦虚谨慎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新征程上的强大精神动力。今天,面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我们党担负新的使命任务,正处于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历史关头。越是重大历史关头,越是面对复杂的风险考验和严峻的困难挑战,越需要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在新的赶考之路上,我们仍然不能骄傲自满、止步不前;
我们仍然不能丢掉谦虚谨慎的优良作风;
我们仍然不能忘记党的政治本色和优良传统,只有这样,才能时刻保持清醒和坚定,才能确保我们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

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依靠斗争创造历史赢得未来 

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鲜明体现了百年大党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坚定意志和必胜决心。我们党诞生于国家内忧外患、民族危难之时,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始终是党和人民的强大精神力量。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具有的精神状态和政治品格,是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对党的光辉历程特别是新时代伟大变革进行深刻总结中提出的又一重要经验和重大原则,科学揭示了我们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力量源泉。新时代10年,有涉滩之险,有爬坡之艰,有闯关之难,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坚定信心、迎难而上、敢于斗争,经受住了来自不同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新征程上,我们面临的风险和考验绝对不会比过去少,必须准备同一切问题和困难作斗争,唯有以狭路相逢勇者胜的英雄气概和英雄精神,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破解难题、破解困境。***总书记强调:“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志气、骨气、底气,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在新征程中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是面对任何风险挑战时刻准备进行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斗争,毫不动摇、毫不退缩,在实践中练就斗争的真本领、真功夫。以“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的顽强意志,应对好每一场重大风险挑战,切实把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做实做好。只有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我们才能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
只有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使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不断积蓄奋斗力量,直面矛盾问题,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向前进,创造出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新业绩。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发表时间:2022-11-04

党的20D报告提出了“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等“五个必由之路”,并将其上升到“这是我们在长期实践中得出的至关紧要的规律性认识”的高度, 要求“全党必须牢记”“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五个必由之路”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丰富和发展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报告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放在首位,体现了党的全面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起着主心骨、定盘星的作用。

党的全面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中国是一个具有14亿多人口的超大规模的发展中国家,走的是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很多特点和特征,具体反映在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各个方面,体现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等各个领域,体现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方方面面,体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每个历史阶段。在这些特点和特征中,党的领导是最重要最本质的特征,其他特点和特征都是由党的领导所决定的,都是在党的领导下形成发展、发挥作用、彰显优势的。***总书记指出:“一定要认清,中国最大的国情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什么是中国特色?这就是中国特色。”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共产党领导这个最本质特征,是由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宗旨和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所决定的,它直接关系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性质、方向和命运。自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共产党始终代表着世界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并作为最高领导力量决定着整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方向。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自身的无产阶级使命型政党,自成立以来,既秉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又始终胸怀天下,致力于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坚守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并进入了新时代,进而“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更多更好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为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历史和现实充分表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是这一伟大事业的开创者、引领者、推动者。正因为如此,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总结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的十条历史经验,把“坚持党的领导”放到了第一条。

党的全面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在当代中国,共产党既是执政党,又是领导党,党的全面领导制度体现在宪法和法律之中,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方方面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图谱”,由13个部分组成,其中党的全面领导制度是国家的根本领导制度,统领和贯穿其他12个方面制度。***总书记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当今中国,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没有大于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力量或其他什么力量。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项事业中,我们党始终处于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统领地位。党的全面领导制度在国家治理体系当中的统摄性地位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党的全面领导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生动体现在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两大奇迹”上,它是“中国之治”的制度“密码”。新中国成立以来,无论是创造经济快速发展奇迹,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还是打赢脱贫攻坚战,解决千百年来困扰中华民族的绝对贫困问题;
无论是创造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持续改善人民生活,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一切进步和成就根本在于始终坚持和发挥了党的全面领导这一最大优势。环顾世界,向来自诩自由民主的西方国家近年来党派恶斗、朝令夕改、社会撕裂等乱象频发;
反观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社会保持和谐稳定,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中国之治”和“西方之乱”形成鲜明对照。“中国奇迹”和“中国之治”充分证明,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形成制度优势、增强治理效能的根本所在,是“中国之治”的奥秘所在。

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心骨和定海神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来之不易,它是从5000多年接续的中华文明中来,从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解放的斗争中来,从社会主义事业的艰苦创业和艰辛探索中来,我们要倍加珍惜。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中国人民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行改革开放,成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成功在新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了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飞跃。历史雄辩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国共产党是团结带领人民攻坚克难、开拓前进最可靠的领导力量和领导核心,是风雨来袭时中国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定盘星”。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继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坚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采取一系列战略性举措,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经受住了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自然界等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迎来了中国强起来的飞跃,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我们坚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创立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实践充分证明,党的全面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最根本保证,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定海神针”。

***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制度是我们自己的,不是从哪里克隆来的,也不是亦步亦趋效仿别人的。”面向未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关键在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我们推进的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我们只有把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党和国家事业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使党始终成为风雨来袭时全体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才能确保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确方向,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对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科学回答

发表时间:2022-11-04

党的20D报告是一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的纲领性文献,是我们党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重要体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党的20D报告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方面对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进行了科学回答,揭示了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丰富内涵、根本依据以及实现路径。深刻领会党的20D报告对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科学回答,对于深入学习、始终坚持、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丰富内涵

党的20D报告从基础维度、本质维度以及具体维度三个方面科学回答了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是什么”的问题。

其一,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是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时代特征相结合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指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深深扎根于中国大地和中华文化之中,形成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智慧、中国气派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指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时代特征、时代潮流相结合,形成具有时代特色和时代特点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两者相辅相成、有机统一的过程。因此,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基础内涵是指,以新时代新征程为背景,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时代特征相结合,创造出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境界。

其二,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本质上是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和不断深入认识“三大规律”的过程。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也就是说,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本质上就是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的过程。当然,理论创新要以揭示本质规律为目的。党的20D报告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三大本质标识,即是否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这也成为判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否开辟新境界的重要标准。

其三,新时代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是长期坚持并不断丰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过程。党的20D报告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丰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因此,从具体维度来看,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同时也是党领导人民在新征程中继续深入贯彻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过程。

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根本依据

党的20D报告从历史、理论、现实三个维度科学回答了“为什么”要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这一前提性问题。

首先,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是我们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党的20D报告鲜明指出:“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正是在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程中,我们党带领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成就,使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再次证明,只有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指导下,我们才能够有效应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接踵而至的巨大风险挑战,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唯有继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传承并弘扬这一根本历史经验,才能延续党的光荣传统,创造新的历史奇迹。

第二,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求。党的20D报告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我们党一直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20D报告将马克思主义进一步强调为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进一步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地位。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必须随着实践的变化而发展。因此,马克思主义能否始终保持其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开放性,关键就在于能否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

第三,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现实需要。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者共同构成了我们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时代背景。面对快速变化的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如果不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就不能科学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党和国家事业就无法继续前进。

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实现路径

党的20D报告在科学回答了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是什么”和“为什么”之后,进一步回答了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怎么办”的问题。

一是强调中国共产党人必须担负起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历史责任。党的20D报告指出:“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中国共产党人在坚持、捍卫、发展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飞跃。在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的基础上,新时代以来,以***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提出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创立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新征程上,中国共产党人必须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二是强调“两个结合”是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必由之路。“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历史和实践已经证明,“两个结合”怎样“结合”,能否与时俱进地有效“结合”,关系到我们事业发展的成败。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旨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断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并作出符合中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的正确回答,得出符合客观规律的科学认识,形成与时俱进的理论成果。换言之,即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新时代中国之“的”,更好地指导新时代中国实践,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实践基础。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旨在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深入人心。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正确路径和科学方法。

三是强调“六个必须坚持”是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始终坚持的世界观方法论和始终遵循的立场观点方法。党的20D报告指出,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首先要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具体而言,报告明确提出了“六个必须坚持”,即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首先,必须坚持人民至上是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价值立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与人民的理论创造和实践创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意味着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要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使其成为人民所喜爱、所认同、所拥有的正确理论。其次,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守正创新、胸怀天下是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基本观点。必须坚持自信自立,要求中国共产党人发挥历史主动性,形成独立自主的理论发展态度,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信。必须坚持守正创新,要求马克思主义发展过程中,“不断拓展认识的广度和深度,敢于说前人没有说过的新话,敢于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情,以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要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过程中,拓展世界眼光,深刻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积极回应各国人民普遍关切的世界难题。最后,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和系统观念是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科学方法。必须坚持问题导向,要求马克思主义发展聚焦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必须坚持系统观念,要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过程中,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提供科学思想方法。“六个必须坚持”深刻揭示了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价值立场、基本观点和科学方法,共同构成了相互联系、内在统一的方法体系。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越走越宽广

发表时间:2022-11-04

【聚焦中国式现代化①】 

开栏的话 

党的20D报告回顾总结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等重大问题,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 

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站在新起点、迈上新征程,如何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意义和中国特色?怎样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从今日起,智库版开设专栏,邀请专家学者就此进行阐释分析。 

主持人:本报记者 张胜 

本期嘉宾: 

张占斌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杨明伟 中央DS和文献研究院对外合作交流局局长、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张树华 中国政治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所长兼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院长 

李志军 国防大学国家安全学院政治理论教研室副主任 

一以贯之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光明智库:党的20D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请结合近代以来世界各国对现代化的探索历程,谈谈“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意义。 

张占斌:一般认为,现代化是人类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和更高阶段的转型变迁,是不断探索人的发展和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过程。西方工业革命以来,各国都进行了现代化探索。中国式现代化既有体现现代化共同特征的一般性,比如对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市场化、法治化等的追求,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特殊性。其中,最大的特殊性在于: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都是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一以贯之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到第十四个五年规划,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从“四个现代化”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的领导为中国式现代化找到了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为中国式现代化探索了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路径,为中国式现代化装上了强劲有力的动力引擎,令其拥有了驰而不息的力量源泉。

杨明伟: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很快选择了走向现代化的道路,这条道路最初也是以工业化为引领的,到20世纪60年代丰富为以工业、农业、国防、科学技术为主要内容的“四个现代化”目标。中国对现代化的探索,始终基于自身国情,以办好自己的事情为前提,以人民为中心,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为方向,同时为世界文明作出应有贡献。

从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追求可以看出,它首先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现代化,同时也是同世界各国互利共赢、努力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的现代化。这样的现代化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新途径,为人类走向现代化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

李志军:中国式现代化,根植于具有5000年文明传承的中华大地,赓续科学社会主义血脉,凝结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是一条富有鲜明时代特色和民族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正因为我们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在现代化进程中才表现出“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打破了对西方现代化道路的“路径依赖”,破解了东方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如何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历史难题。

中国式现代化,源于对西方现代化的积极扬弃,源于对苏联现代化的深刻反思,是对西方现代化构成比较优势的现代化。它摒弃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开辟了后发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崭新道路,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

扎根中国大地,切合中国实际 

光明智库:党的20D报告集中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请就此谈谈您的理解。 

张树华:中国共产党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走出了一条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道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价值规定。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是推动我国文化繁荣、巩固国民文化自信的必然举措,是振奋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的重要依托,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只有切实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才能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才能找准文化根脉、增强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才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凝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伟力。

杨明伟: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我们的目标是“十四亿人口要整体迈入现代化社会”。我们在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过程中承诺的是“一个也不能少”;
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过程中,承诺的依然是“十四亿多人口整体迈进”,体现出中国共产党巨大的政治勇气和责任担当。

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式现代化的显著区别,就是选择走一条和平发展的道路。中国式现代化追求本国繁荣与世界繁荣的一致性、发展自身和造福世界的统一性。我们历来主张同世界各国携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既体现了人类对现代文明社会的共同追求,也占据了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

李志军:人口规模巨大是我国基本国情之一,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目前,世界上实现现代化的国家和地区不超过30个,总人口不到10亿。我国实现现代化意味着占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迈入现代化序列,将彻底改变现代化的世界版图,对人类文明进程产生重大影响。

人口规模巨大既是重大挑战,也是显著优势。要消解人口规模大带来的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巨大压力,必须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进一步激发亿万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张占斌: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突出强调了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要求我们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

具体来说:中国式现代化不能以破坏自然为代价,要将自然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约束条件;
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中国式现代化要充分利用这一基本条件,达到物质资料极大丰富、人民生活水平极大提高、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目标;
人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一切有利条件。

认识上不断深入、战略上不断成熟、实践上不断丰富 

光明智库:党的20D报告就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做出全面阐释。对此如何认识? 

李志军: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包含了领导力量、发展道路、指导原则等方面丰富内容,是对社会主义本质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丰富和完善,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彰显了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规律性认识的不断深化。

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最本质的要求。中国共产党代表了全体中国人民在现代化建设中的根本利益。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之义。在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中国逐渐认清民族性和现代性、现代化和西化、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关系,进而选择、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

张占斌:中国式现代化要求高质量发展。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实现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成效表征。

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只有在中国式现代化的不断探索中才能实现。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从根本上区别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创造的既有文明形态;
它建立在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基础上,代表着时代进步潮流和历史发展大势。中国式现代化在与世界其他文明的交流中推进和拓展,尊重不同国家人民对自身发展道路的探索,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指明不同文明的正确相处之道,深化人类对文明交往的规律性认识。

杨明伟: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使命。走向共同富裕,是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状况的基本设想。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自觉扛起了实现这个基本设想的历史重任。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提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是可以一年一年走向更富更强的,一年一年可以看到更富、更强些。而这个富,是共同的富,这个强,是共同的强,大家都有份”。在改革开放背景下,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摆在突出位置,着重强调“必须更加注重共同富裕问题”,举全党全国之力让人民摆脱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朝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迈进。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给出的中国答案。我们主张在办好自己的事情基础上,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弘扬的是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引领人类进步潮流。

张树华: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它拓展了民主渠道,丰富了民主形式,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集中体现。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社会主义民主,不仅起到了广泛凝聚共识、创造民主政治“最大公约数”的作用,而且落实了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能够极大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丰富人民精神世界,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相一致。从实践角度看,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既要求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又需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断增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影响力。这就要求我们紧扣时代脉搏、坚守人民立场、坚持守正创新,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对中国式现代化意义重大。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角度看,中国共产党坚持生态优先,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从全球生态治理的角度看,中国积极履行国际生态治理义务,开展多边合作,为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中国智慧。

实现中国式现代化需把握好的问题 

光明智库: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做好哪些工作? 

杨明伟:必须处理好三大关系:一是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间的不可分割关系,把党的领导贯穿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全过程和各方面。二是中国式现代化特性与世界现代化共性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既不能相互否定,也不可各自独行。三是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的相互促进关系,中国改革的脚步不会停止、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张占斌: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是党的基本路线的要求,是兴国之要。要在全党全社会深化对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重要性的认识,更加强调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要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的要求,营造解放、发展和保护生产力的社会生态,把推动经济稳定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
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方向不动摇,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不动摇,继续用足用好改革这个关键一招。

李志军:中国式现代化旨在“发展”,新征程上一定要坚持“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抓牢这个破解一切难题的金钥匙,牢记“三个务必”,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中国式现代化要在“全面”,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精神生活都改善,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都提升。

中国式现代化重在“坚持”,新征程上必须更加紧密团结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善作善成,久久为功,让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越走越宽广。

“以中国为方法”:深刻认识党的20D的重大意义

发表时间:2022-11-03

***总书记指出:“面对快速变化的世界和中国,如果墨守成规、思想僵化,没有理论创新的勇气,不能科学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不仅党和国家事业无法继续前进,马克思主义也会失去生命力、说服力。”党的20D胜利召开,报告所提出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创新,为今后一个历史时期中国的持续稳定发展指明了科学方向。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徐徐展现于世人面前。

“以中国为方法”探索现代化道路

***总书记在党的20D报告中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从学理上来讲,即是从以中国为方法的维度所视之的现代化特征。

国外曾有汉学家专门著有《作为方法的中国》一书,希望在研究中国历史时实现方法论的转变,即“以世界为方法”转变为“以中国为方法”。当然,这里的“以中国为方法”,绝不是一种排斥世界先发国家和地区的“世界”,也不是建构“以中国为中心”的“世界标尺”。“以中国为方法”只是观察世界、考察历史的方法之一,并不是否定和排斥其他方法。

回望百年前,清帝国在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之下不堪一击,被强行拖入了经济全球化的大潮,国人心目中的天朝上国在东亚乃至世界的核心位置似乎出现了飘移动摇。从器物自卑、制度自卑,最终到文化自卑,一个领先世界数千年的文明帝国瞬间崩塌,实乃“数千年未有之变局”。今日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的和平崛起引起全球产业链重塑、地缘政治格局重整、意识形态重构,一些西方发达国家采取冷战思维,企图与中国全面脱钩。

党的20D报告指出,中国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维护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冷战思维,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反对搞双重标准。中国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

我们所宣示的理念绝不是权宜之计,中华文明数千年积淀的和平、和谐、和睦之“和为贵”的基因,已经成为人类文明基因库的重要成分,绝不是那些试图渲染“中国威胁论”者所能妄图抹杀的。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历尽曲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其中一定有中国的方法,亦即中国特色。我们不再妄自菲薄,但也绝不能妄自尊大。我们有的是日益强烈的文化自信,有的是汲取世界文明、融入世界文明的胸怀。相信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逆转之历史进程的持续推进,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志气、骨气、底气的日渐增强,我们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统筹发展和安全,一定能够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内蕴人类文明新形态

从党的20D报告中我们可以深切感知到,以中国式现代化所全面推进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将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其重要特征主要有五个方面: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其蕴含着人口发展所带来的未富先老的重大挑战。解决此问题的基本旨向是物质文明的不断提升,通过不断做大蛋糕来解决发展中的人口问题。“未富先老”使得我国现代化迥异于西方国家现代化之初的人口背景,这一特点决定了必须首先实现以工业化为基础的经济现代化,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旨向不断提升人力资本水平。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需要解决的是如何实现共同富裕,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西方发达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经历了贫富差距急剧扩大的过程,导致社会分裂、经济停滞、政治动荡,这些值得我们反思。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基本特征,凸显了我国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性质,丰富了人类现代化的内涵。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其基本旨向是精神文明的不断提升。虽说是强调二者之协调,但更注重的是精神文明不能落后于物质文明的发展,更强调在现代化进程中实现精神思想的现代性。思想现代化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涵,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石。我们党始终注重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避免了西方发达国家曾经因经济飞速发展而带来精神空虚造就出所谓“垮掉的一代”之社会悲剧。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其基本旨向是生态文明的不断提升。中国式现代化坚决按照自然规律办事,抛弃那种以破坏自然为代价的现代化模式,绝不走西方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现代化老路,坚定不移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绿色低碳的新型发展之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其基本旨向是政治文明的不断提升,亦即政治现代化。政治现代化指的是由危机诱发的政治领域响应,主要表现为较高的解决问题能力之保障与制度化。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资本主义政治文明有着完全不同的本质,是人类历史上新型的政治文明。它抛弃了资本主义政治文明中作为维护私有制、压迫劳动人民工具的本质部分,并代之以一种新的政治关系、政治制度和政治文化模式。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造的全过程人民民主,恰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重要构成。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所彰显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极大地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这也正是中国共产党人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贡献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以中国原理回答世界之问

“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是整个世界都在思考的问题,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这是***总书记2017年1月18日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演讲时首次发出的时代之问。2019年3月26日,在中法全球治理论坛闭幕式上,他再次提出“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之问。2020年11月10日,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次会议上,总书记又一次提出这一时代之问。“回答这些时代之问,我们要不畏浮云遮望眼,善于拨云见日,把握历史规律,认清世界大势。”“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清楚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就是我们从哪里来、现在在哪里、将到哪里去?”“我们要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审视当今世界发展趋势和面临的重大问题。”***总书记的一系列提问和回答,无不在告诫世人,回答时代之问,绝不是个别国家的责任,也绝不是某一民族的义务。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关注人类前途命运,同世界上一切进步力量携手前进,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当下,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给人类提出了必须严肃对待的挑战。人类还未走出世纪疫情阴霾,又面临新的传统安全风险;
全球经济复苏仍脆弱乏力,又叠加发展鸿沟加剧的矛盾;
气候变化等治理赤字尚未填补,数字治理等新课题又摆在我们面前。

面对诸多挑战,***总书记在党的20D报告中发出真诚呼吁:世界各国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中国人民愿同世界人民携手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既是全人类的,也是中华民族的。***总书记指出,要“研究阐释中华文明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精神特质和发展形态,阐明中国道路的深厚文化底蕴”。仁爱与自由、民本与民主、诚信与公平、和合与和平、大同与发展、传统正义与现代正义,虽不能一一对应,但其中所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空间之广大,以及在中国现代化伟大进程中践行之伟大业绩,正说明了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要内涵的“中国原理”之普世性。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更好惠及各国人民。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个大局”交织激荡的重大历史关头,党的20D胜利召开,科学地回答了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正是此次大会的人类历史意义之所在。

深入学习领会党的20D精神

发表时间:2022-11-03

党的20D是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会,必将以“高举旗帜、凝聚力量、团结奋进”,开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而载入史册。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首要政治任务,就是认真学习党的20D精神,把党的20D精神贯彻落实到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贯彻落实的前提是深入学习领会,那么,应该怎样深入学习领会党的20D精神呢?通览党的20D报告、党章修正案以及党的20D的其他重要文件,至少需要关注八个方面的重大问题,在“八个深入学习领会”上下功夫。 

深入学习领会党的20D的重大意义 

党的20D召开的历史方位。党的20D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对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新征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党的20D取得的重大成果。党的20D取得的重大成果,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选举产生了以***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党的二十届一中全会体现全党意志、凝聚全党共识、反映人民期待,继续选举***同志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决定***同志为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这是党的20D取得的最重要的政治成果。有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航掌舵,风雨来袭时中国人民就有了最可靠的主心骨、定盘星,这个成果对党和人民的事业发展至关重要。二是批准了***同志代表十九届中央委员会所作的《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的报告,批准了十九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党的20D深入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全面回顾总结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科学擘画了新征程的宏伟蓝图,系统部署了今后五年乃至未来更长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各方面各领域的任务。这个决策部署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事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事关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章修正案将党的十九大以来党的重大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成果及时写入党章,为全党提供了根本遵循。

党的20D报告的定位和意义。党的20D报告是党和人民的集体智慧,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新征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是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

深入学习领会党的20D的主题 

党的20D的主题是大会的灵魂,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总纲。***总书记在党的20D报告中开宗明义、鲜明地提出了大会的主题。这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这86个字,字字千钧,内涵极其丰富,思想极其深刻,意义极其重大。

这个主题明确宣示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

这个主题强调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旗帜决定方向,方向决定命运。马克思主义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人的信念。在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这个主题强调了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科学理论为指导,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独特优势。***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在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必须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这个主题强调了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强大的精神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力量源泉。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特质。一百多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在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必须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这个主题强调了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优良传统和工作作风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状态和精神风貌。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工作作风,是新时代彰显的党的精神风貌。在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必须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这个主题强调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我们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是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梦想。在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必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中国共产党已走过百年奋斗历程。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致力于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责任无比重大,使命无上光荣。党的20D确立这样一个主题,其目的就是鼓舞和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勇于变革、勇于创新,万众一心、团结奋斗,奋力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深入学习领会过去五年工作和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重大意义 

党的十九大以来的五年和新时代以来的十年,极不寻常、极不平凡。事非经过不知难,成如容易却艰辛。五年来,我们坚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改革,扎实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积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突出保障和改善民生,集中力量实施脱贫攻坚战,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决维护国家安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大力度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全方位开展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特别是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开展抗击疫情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积极成果。面对香港局势动荡变化,我们制定实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香港局势实现由乱到治的重大转折。面对“台独”势力分裂活动和外部势力干涉台湾事务的严重挑衅,我们坚决开展反分裂、反干涉重大斗争,进一步掌握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战略主动。面对国际局势急剧变化,特别是面对外部讹诈、遏制、封锁、极限施压,我们保持战略定力,发扬斗争精神,展示不畏强权的坚定意志,在斗争中维护国家尊严和核心利益,牢牢掌握了我国发展和安全主动权。五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攻克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

党的十八大后,我们面临着艰难复杂的形势和艰巨的改革发展任务。当时的形势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取得显著成效,但同时也存在着一系列长期积累及新出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面对这些影响党长期执政、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党中央审时度势、果敢抉择,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撸起袖子加油干、风雨无阻向前行,义无反顾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十年来,我们经历了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一是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三是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十年来,我们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基本方略,采取一系列战略性举措,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我国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国内生产总值从54万亿元增长到114万亿元,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比重达18.5%。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39800元增加到81000元。城镇化率达到64.7%。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基本养老保险覆盖10.4亿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人均预期寿命增长到78.2岁。打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历史性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我们经受住了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自然界等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这十年,有涉滩之险,有爬坡之艰,有闯关之难,党领导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前行,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在DS、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如果以宏阔的历史视野,将其放到40多年的改革开放史、70多年的新中国史、100多年的中国共产DS、500多年的社会主义发展史、5000多年的中华民族发展史中去考察,它的里程碑意义就会进一步凸显,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有力,这是对中国共产党而言所产生和具有的意义;
二是中国人民焕发出更为强烈的历史自觉和主动精神,这是对中国人民而言所产生和具有的意义;
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这是对中华民族而言所产生和具有的意义;
四是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这是对科学社会主义而言所产生和具有的意义。

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体现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领域各个方面。我们之所以能取得这些历史性成就、发生这些历史性变革,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有***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领航掌舵,在于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两个确立”,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

深入学习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是***总书记在20D报告中提出和阐述的一个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重大政治意义的命题。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一个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笃行真理的过程。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国内外形势新变化和实践新要求,以***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从新的实际出发,创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科学思想指引。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活力、魅力在于创新,在于同各个国家、民族的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行动的指南,而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我们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着眼解决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不断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作出符合中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的正确回答,得出符合客观规律的科学认识,形成与时俱进的理论成果,更好指导中国实践。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我们必须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

坚持好、运用好贯穿***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

“六个必须坚持”是贯穿***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六个必须坚持”是,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党的理论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人民的创造性实践是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自信自立是党和人民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党的百年奋斗成功道路是党领导人民独立自主探索开辟出来的,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篇章是中国共产党人依靠自身力量实践出来的,贯穿其中的一个基本点就是中国的问题必须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由中国人自己来解答。守正创新是我们党在实践探索中坚持的一个重大原则。我们从事的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是理论的根本任务。万事万物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只有用普遍联系的、全面系统的、发展变化的观点观察事物,才能把握事物发展规律。我们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党,也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党。我们要拓展世界眼光,深刻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积极回应各国人民普遍关切,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作出贡献,以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推动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坚持人民至上,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出发点;
坚持自信自立,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基本立足点;
坚持守正创新,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主要着力点;
坚持问题导向,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现实着眼点;
坚持系统观念,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关键统筹点;
坚持胸怀天下,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站位点。

深入学习领会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 

党的20D明确了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党在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务是什么?***总书记在党的20D报告中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

中国式现代化具有五个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我国十四亿多人口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发展途径和推进方式也必然具有自己的特点。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物质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我们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我国不走一些国家通过战争、殖民、掠夺等方式实现现代化的老路,那种损人利己、充满血腥罪恶的老路给广大发展中国家人民带来深重苦难。我们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具有自己的本质要求。这个本质要求是九句话九个方面,这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对中国式现代化领导力量的本质要求,这是最根本、最重要的一条,彰显领导优势,起政治保证作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中国式现代化社会制度的本质要求,彰显制度优势,起方向引领作用。实现高质量发展是对中国式现代化经济建设的本质要求。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对中国式现代化政治建设的本质要求。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是对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建设的本质要求。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对中国式现代化社会建设的本质要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对中国式现代化生态文明建设的本质要求。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中国式现代化对外交往的本质要求。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对中国式现代化文明形态的本质要求。中国式现代化就其内涵而言是新的,不是旧的,是基于中国的国情、自己走出来、探索出来的,而不是模仿别人、照抄外国、照搬西方的。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领导力量+社会制度+“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五大建设+对外交往+文明形态,是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长期探索和实践的科学总结,是党的现代化理论系统集成的重大创新,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的重大丰富和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总的战略安排是分两步走: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党的20D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是: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科技自立自强能力显著提升,构建新发展格局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取得重大进展;
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入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
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更加完善;
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不断增强;
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劳动报酬提高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升,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
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美丽中国建设成效显著;
国家安全更为巩固,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如期实现,平安中国建设扎实推进;
中国国际地位和影响进一步提高,在全球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任重而道远。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五个重大原则:一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党和国家事业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使党始终成为风雨来袭时全体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确保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确方向,确保拥有团结奋斗的强大政治凝聚力、发展自信心,集聚起万众一心、共克时艰的磅礴力量。二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坚持道不变、志不改,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三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四是坚持深化改革开放。深入推进改革创新,坚定不移扩大开放,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不断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不断增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动力和活力,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五是坚持发扬斗争精神。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志气、骨气、底气,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深入学习领会对未来五年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战略部署 

党的20D对经济建设、教育科技人才工作、民主政治建设、全面依法治国、文化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生态文明建设、维护国家安全和稳定、国防和军队建设作出部署。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将教育科技人才工作单独列一个部分,这在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报告强调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要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报告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报告强调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保障,全面发展协商民主,积极发展基层民主,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报告强调要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扎实推进依法行政,严格公正司法,加快建设法治社会。报告强调要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报告强调要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完善分配制度,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报告强调要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报告强调要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报告强调要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开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新局面,全面加强人民军队党的建设,全面加强练兵备战,全面加强军事治理,巩固拓展国防和军队改革成果。

党的20D对港澳台工作作出部署。报告强调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全面准确、坚定不移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坚持依法治港治澳,维护宪法和基本法确定的特别行政区宪制秩序,支持香港、澳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破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坚决打击反中乱港乱澳势力,坚决防范和遏制外部势力干预港澳事务。报告强调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党矢志不渝的历史任务,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坚持贯彻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牢牢把握两岸关系主导权和主动权,坚定不移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党的20D对对外工作作出部署。报告强调要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深入学习领会以党的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重要要求 

自我革命,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最显著的标志,是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也是我们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关键所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我们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始终赢得人民拥护、巩固长期执政地位,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我们解决了党内许多突出问题。党领导开展了史无前例的反腐败斗争,以“得罪千百人、不负十四亿”的使命担当祛疴治乱,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打虎”、“拍蝇”、“猎狐”多管齐下,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消除了党、国家、军队内部存在的严重隐患。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464.8万余件,其中,立案审查调查中管干部553人,处分厅局级干部2.5万多人、县处级干部18.2万多人。但是,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将长期存在,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将长期存在。

党的20D报告强调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决不能有松劲歇脚、疲劳厌战的情绪,必须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要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全面推进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使我们党坚守初心使命,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党的20D报告强调要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完善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机制,确保全党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党的团结统一。要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落实各级党委(党组)主体责任,提高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贯彻民主集中制,创新和改进领导方式,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能力,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增强党内政治生活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武器,持续净化党内政治生态。要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坚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全党牢记党的宗旨,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要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坚持制度治党、依规治党,以党章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完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增强党内法规权威性和执行力,形成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发现问题、纠正偏差的机制。要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五湖四海、任人唯贤,把新时代好干部标准落到实处。树立选人用人正确导向,选拔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选优配强各级领导班子。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做深做实干部政治素质考察,突出把好政治关、廉洁关。加强实践锻炼、专业训练,注重在重大斗争中磨砺干部,增强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加强干部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着力增强防风险、迎挑战、抗打压能力,带头担当作为,做到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关头豁得出来。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引导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推动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良好局面。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要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抓D建促乡村振兴,加强城市社区D建工作,推进以D建引领基层治理,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全面提高机关D建质量,推进事业单位D建工作。推进国有企业、金融企业在完善公司治理中加强党的领导,加强混合所有制企业、非公有制企业D建工作,理顺行业协会、学会、商会D建工作管理体制。加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要坚持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抓住“关键少数”以上率下,持续深化纠治“四风”,重点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破除特权思想和特权行为。把握作风建设地区性、行业性、阶段性特点,抓住普遍发生、反复出现的问题深化整治,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督促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严于律己、严负其责、严管所辖,从思想上固本培元,提高党性觉悟,增强拒腐防变能力。要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腐败是危害党的生命力和战斗力的最大毒瘤,反腐败是最彻底的自我革命。只要存在腐败问题产生的土壤和条件,反腐败斗争就一刻不能停,必须永远吹冲锋号。坚持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同时发力、同向发力、综合发力。

深入学习领会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坚持团结奋斗的时代要求 

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是形势和任务的需要。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同时,世纪疫情影响深远,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面临不少深层次矛盾躲不开、绕不过,党的建设特别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面临不少顽固性、多发性问题,来自外部的打压遏制随时可能升级。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要紧密团结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团结奋斗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精神标识。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胜利。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充分发挥亿万人民的创造伟力。我们党领导人民靠团结奋斗创造了辉煌历史,还要靠团结奋斗开辟美好未来。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树牢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接受人民批评和监督,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我们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努力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形成同心共圆中国梦的强大合力。

在党的20D报告中,***总书记对全党同志提出了牢记“五个必由之路”的要求。这就是“全党必须牢记,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全面从严治党是党永葆生机活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必由之路。这是我们在长期实践中得出的至关紧要的规律性认识,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咬定青山不放松,引领和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巍巍巨轮乘风破浪、行稳致远”。这是新时代的最强音。

最后,***总书记向全党发出了伟大号召,这是新时代的进军号角。***总书记指出:“党用伟大奋斗创造了百年伟业,也一定能用新的伟大奋斗创造新的伟业。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要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坚定信心、同心同德,埋头苦干、奋勇前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让我们把力量凝聚到党的20D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在新征程的战鼓声中奋勇向前。


***经济思想蕴含的辩证思维

发表时间:2022-11-02

***总书记指出,我们的事业越是向纵深发展,就越要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辩证思维是反映和符合客观事物辩证发展过程及其规律性的思维,其特点就是善于用联系的、发展的、变化的、本质的、整体的观点,从自发到自觉地认识事物,是发展论、两点论、重点论、矛盾论、统一论、全面论的统一。***总书记在党的20D报告中强调,“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提供科学思想方法”。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历史观、认识论、实践论、价值论和方法论的统一,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领导方法和管理方法、科学观念和科学思维,是新时代做好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经济思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思想蕴含着深刻的辩证思维,既是科学的世界观、历史观,又是科学的认识论、方法论,对我们加强思想武装、推动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把握好质与量的关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量变质变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总书记在党的20D报告中指出,“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进入新时代,以前过于依靠要素投入、规模扩张、忽视质量效益的外延式扩张和粗放式发展模式行不通了,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就是由有没有、多不多转向好不好,也就是要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等。因此,要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一方面,要在量的合理增长上下功夫。我国超大规模市场特征要求产业体系总量上必须与之相匹配,产业规模大是其他优势发挥作用的基础。同时,我国产业门类齐全,220多种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产业体系完备优势明显,制造业规模、外汇储备等很多方面稳居世界第一,应进一步发挥好这种优势。同时,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和农业大国,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经济发展不能唯GDP,但要保持GDP稳定增长,要保持一定速度。中国经济体量大、块头大,是世界最重要最有生机活力的经济体,中国经济GDP占世界比重达到18.5%,十年来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G7总和。同时,每年的新增就业人口要安排好就业,十八亿亩耕地红线要守住,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新生人口要有一定增量,为制造大国提供丰厚的劳动资源。

另一方面,要着重在提质增效上下功夫。GDP的成色要高,更加注重效能、效益、效果,使发展更加绿色、循环、低碳、安全、公平、高效和可持续,发展模式告别高耗能、高污染、高人力、高投入,实现高科技、高绿色、高人文、高产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要大力推进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实现城乡之间、区域之间、行业之间的协调发展。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要看到,中国是制造大国,但成为制造强国尚需不懈努力。目前,中低端制造多,高端制造少,高素质的技工和大国大匠还不够,人才红利没有充分释放出来。要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把创新特别是科技创新放在突出位置。就数量而言,目前中国专利申请量世界第一,但“从1到99”的专利多,“从0到1”的专利少。科技创新要坚持“四个面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从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净化市场环境,提升人力资本素质,完善产业体系和政策体系,增强治理能力,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和数字中国,达到大而强、多而优、富而美。

把握好稳与进的关系,坚持稳中求进,进而有为,经济增长换挡不失势

***总书记指出,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我们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也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面临严峻复杂形势,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为此,党中央及时提出“六稳”“六保”,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有力的楼市调控等惠民生政策,各项政策靠前发力,统筹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使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增长的动力源、合作的新高地。

要加快布局和引导新业态、新赛道、新动能的健康发展,力争保持和巩固已有的领先优势,保持已形成的良好态势,打造新赛道的竞争优势。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从而赢得新赛道的未来。

为应对各种可能出现的“黑天鹅”“灰犀牛”事件,要坚决克服不符合新发展理念的行为和现象,把“三去(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一降(降成本)一补(补短板)”落实到位,达到瘦身、强筋、健骨的效果,对一些低质低效的企业该断奶的断奶,对僵尸企业该拔管的拔管。为资本设置“红绿灯”,防止资本野蛮生长和无序扩张,防止和遏制资本对公权力的“围猎”。在发展方式上,要坚持底线思维,实现安全发展、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决不能穿新鞋走老路,坚决纠正和预防个别地方又想走盲目上项目、铺摊子、摊大饼的老路。当然,各地情况千差万别,要讲究方略不蛮干,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要因地制宜不硬干,精准施策;
要统筹兼顾不乱干,系统推进;
要持之以恒不懈地干,久久为功。

把握好供与需的关系,提升供需匹配度,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需求,提升供给

***总书记在党的20D报告中提出,“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供与需是最重要的一组经济关系,两者相互促进。需求催生新的供给,供给创造新的需求。2021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需求收缩作为三重压力之一提出来。当前,供给端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有效供给不足,中低端有余、高端不足,存在无效供给,与高品质有效需求不匹配,存在结构性问题,一些行业和产业产能过剩,而一些关键装备、核心技术、高端产品过度依赖进口,甚至受制于人,一些农产品价格大起大落。需求端存在的问题和新现象包括,需求侧外溢,一些消费者将大把钞票花费在“海淘”购物上,特别是购买奢侈品上,中低端供给不能适应个性化、品牌化、高端化、差异化的消费。

此外,还存在着金融、房地产与实体经济不平衡问题,有的地方产业发展“脱实向虚”,畸轻畸重,特色、优势、竞争力不明显,发展布局不合理,经济基础不牢固、缺乏后劲。对此,要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通经济循环多环节(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痛点、难点、堵点,畅通国内大循环,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加快推动专精特新企业成长,加快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促进传统产业升级,大力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赛道、新动能、新市场。

把握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

***总书记指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既是一个重大理论命题,又是一个重大实践命题。政府和市场二者的关系和作用,一直是经济关系研究的一个热点,我们党一直在根据实践拓展和认识深化寻找新的科学定位。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修改为“决定性作用”,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新突破。政府和市场是“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有各自作用的边界,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等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在做大、做好“蛋糕”的同时分好、切好“蛋糕”。

一方面,市场有效。要通过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优化营商环境,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另一方面,政府有为。要通过打造廉洁高效的法治政府,依法施政,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保障良好的市场环境,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使人民群众更加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我们在一些地方调研中发现,一个地方政府如果懂企业、善管理、会服务,那么这个地方营商环境就好、经济就充满活力。例如,如果地方政府做到无事不扰、雪中送炭、送及时雨,政策暖心贴心,那么市场主体就活跃有生机,企业家也安心创业、放心投资、用心工作、专心干事、顺心扎根、开心慈善、舒心生活。

把握好内与外的关系,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总书记强调,“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内和外是物理方位,也是矛盾的主和次。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让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要实现内外和谐平衡,统筹好发展与安全、开放与安全关系。

时与势、道和义在我们这一边,我们做正确的事,正确地做自己的事。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化,我们都要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以自己的不断发展强大的确定性应对外界的不确定性。做好自己的事包括很多方面,最根本的就是站在正确的道路、道德、道义的制高点上。

要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从而牢牢立于不败之地。要推动制度型开放,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统筹引资、引智、引人,努力做到“近者悦、远者来”。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走深走实,倡导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多边合作,让中国在全球治理、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从而以开放的主动赢得发展的主动和优势、赢得竞争的主动和优势、赢得未来的主动和优势。

把握好当前与长远的关系,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为实现伟大目标努力奋斗

***总书记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都有深邃的思考,要求持之以恒不懈奋斗去完成,同时又强调一定要立足“最大发展中国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中国实际,要经过一个过程甚至很艰辛的过程,最终一步步实现,防止坐而论道、虚谈废务、好高骛远、急躁冒进,多干打基础、作铺垫、利长远的实事、好事,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面子工程、政绩工程,要量力而行、量体裁衣,尽力而为、顺势而行。这就需要既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也要有功成必定有我的奋斗精神。

要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发展的五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和实践途径、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初级产品供给保障、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碳达峰碳中和,这些问题既着眼当前,也事关长远,既等不得,也急不得,必须统筹兼顾,分清轻重缓急,既只争朝夕,又稳步扎实推进。例如,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不是搞平均主义和吃大锅饭,更不是杀富济贫,也不搞西方“福利主义”养懒人那一套。推进“双碳”工作,不是搞一刀切、大呼隆,不是搞形式主义,像个别地方单纯拉闸限电、禁止烧煤取暖的做法更是不可取。又如,要做好预期管理,引导好预期,全面辩证看待中国经济发展,充分看到中国经济韧性大、潜力强、具有世界上最大规模市场和中等收入群体、向好向上态势不变,提振信心,鼓足干劲,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机遇论、贡献论。

把握好危与机的关系,善于在挑战中抓机遇,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前进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越是取得成绩的时候,越是要有如履薄冰的谨慎,越是要有居安思危的忧患,绝不能犯战略性、颠覆性错误。百年变局叠加世纪疫情,一些国家单边主义、霸权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民粹主义、逆全球化思潮等不时泛出,世界局势不确定性、不稳定性、不平衡性特点更加明显。全球性问题突出,世界治理困难重重。一些西方大国对中国继续实行多种手段和形式的讹诈、遏制、围堵、打压、封锁、极限施压。可以说,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国各类矛盾和风险易发期,各种矛盾、风险、挑战相互交织。面对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复杂敏感的周边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既要有防范风险的先手,也要有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的高招,既要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也要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因此,我们必须坚持国家利益为重、国内政治优先,保持战略定力,发扬斗争精神,展示不畏强权的坚定意志,在斗争中维护国家尊严和核心利益,牢牢把握发展和安全的主动权。

***总书记2018年1月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列举了8个方面16个具体风险,2019年1月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上就防范化解多个领域重大风险作出深刻分析、提出明确要求。对于防范化解风险挑战,一是要坚持底线思维,居安思危,防微杜渐,增强忧患意识、风险意识、责任意识。二是要建立健全相关体制机制,把防范化解风险摆在突出位置,杜绝系统性风险。三是要提高能力,善于运用制度优势和威力应对风险挑战,消除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隐患、陷阱、障碍。四是要讲究方法策略,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在危中见机、谋机,转危为机、化危为机。五是要坚持战略定力,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以开放、多边、合作反对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孤立主义,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把握好宏观与微观的关系,加强党中央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发挥地方的积极性

万山磅礴,必有主峰。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是我们做好经济工作的根本保证。***总书记关于经济工作的一系列讲话、指示批示和要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都对经济工作进行了科学部署和顶层制度设计,要不折不扣地坚决执行,坚决反对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保护主义,反对分散主义和本位主义,反对层层批转、空转,不作为、不担当,必须压实责任。

要把对“两个确立”决定性意义的认识转化为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各地方各部门要把中央部署和新发展理念落实落细,抓在日常,严在平常,做到常抓不懈,建立长效机制,创造性开展工作,推动高质量发展,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把握好点与面的关系,突出重点,解决难点,以点促面,全面纵深

***总书记强调,要学会运用辩证法,善于“弹钢琴”,处理好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重点和非重点的关系。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总书记对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进行全面而深入的思考,如强调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等。要求我们的工作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工作全面深入扎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
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同时,工作不能单打一、平均用力、撒胡椒面,要把改革推向纵深,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采取更多惠民生、暖人心的举措,打好攻坚战,找准着力点,打通各种有碍新发展格局构建、新发展理念落实的痛点堵点难点,培育生长点、增长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再累也要办好,再苦也要做好,再难也得干好。

把握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更加注重公平,实现效能效率变革,推进共同富裕

***总书记指出,要让发展更加平衡,让发展机会更加均等、发展成果人人共享,就要完善发展理念和模式,提升发展公平性、有效性、协同性。比资本主义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制度优越性的体现。市场不是万能的,市场管不好管不了的事情,必须发挥好政府作用,特别是要搞好宏观调控,优化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弥补市场失灵,维护市场秩序。新时代,我们在推进就业、教育、医疗卫生公平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在完善分配制度方面,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坚持多劳多得,鼓励勤劳致富,促进机会公平,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规范财富积累机制,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引导、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在就业方面,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统筹城乡就业政策体系,破除妨碍劳动力、人才流动的体制和政策弊端,消除影响平等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和就业歧视,使人人都有通过勤奋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推动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同时,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在提升效率方面,推动科技创新,注重数字化赋能,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消除地方保护主义,反对垄断,推动资本有序发展。总之,处理好效率与公平二者的关系,要算大账、长远账、整体账、综合账,不能单纯算经济账、小账。公平有了,矛盾就会少,效率自在其中。当然,公平不是共同贫穷、平均主义、一刀切,更多是通过制度设计保证起点、机会的公平,促进结果的公平。

此外,还要处理和把握好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各市场主体之间的协调和协同发展的关系,处理和把握好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发展与安全的关系、先富与共富的关系、开放与安全的关系等。

总之,***经济思想蕴含的辩证思维丰富而深刻、有力而有效、系统而科学,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对我们提升科学思维能力,改进和完善领导方法、管理方法、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发表时间:2022-11-02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总书记在党的20D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囯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认真学习贯彻党的20D精神,深刻领会***总书记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论述,对于进一步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 

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真理。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断形成新的理论创新成果,指导党和人民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成就,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又结合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际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了科学发展观。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新变化和实践新要求,迫切需要我们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深入回答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党治国理政的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以***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创立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必须坚持“两个结合” 

***总书记在党的20D报告中指出:“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坚持“两个结合”是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首先,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所决定的。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它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人类指明了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的途径。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有效发挥马克思主义对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指导作用。其次,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所决定的。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形成的,也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要发挥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并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检验和发展,就必须与本国实际相结合。再次,这是由中国具体实际的发展要求所决定。在中国这样一个国情要素十分复杂的国度里搞革命、建设和改革,没有什么现成的经验可借鉴,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从具体国情出发研究各方面的实际情况,从而回答和解决在中国如何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只有植根本囯、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也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总书记在党的20D报告中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才能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鲜明的中国特色,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滋养下焕发出蓬勃生机,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

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必须牢牢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总书记在领导推进新时代治国理政的实践中,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提出了一系列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价值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是新时代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光辉典范。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必须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一是必须坚持人民至上。人民至上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根本要求,强调要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让党的创新理论真正成为指导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二是必须坚持自信自立。自信自立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基本要求,强调必须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在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中,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始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三是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守正创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和认识论的基本要求,强调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前提下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与创新,以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四是必须坚持问题导向。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内在要求,强调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必须增强问题意识,聚焦实践中遇到的各种新问题并不断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办法。五是必须坚持系统观念。系统观念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要求,强调要善于通过历史看现实、透过现象看本质,必须把握好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关系,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和囯家各项事业提供科学思想方法。六是必须坚持胸怀天下。胸怀天下是唯物辩证法内外因关系原理在处理国内与国际关系上的具体体现,要求我们必须深刻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积极回应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关切,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作出贡献,以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推动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当前,我国已经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新征程上,我们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始终用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深刻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奋力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宣言书

发表时间:2022-11-01

党的20D是一次高举旗帜、凝聚力量、团结奋进的大会。20D报告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是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理论指南和行动纲领。学习贯彻党的20D精神,要牢牢把握过去5年工作和新时代10年伟大变革的重大意义,牢牢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牢牢把握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牢牢把握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重要要求,牢牢把握团结奋斗的时代要求。

党的20D是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

***总书记所作的报告举旗定向、主题鲜明,格局宏大、立意高远,内容丰富、思想深邃,气势磅礴、催人奋进。报告坚持守正创新、彰显自信自强、突出战略谋划、贯穿团结奋斗,是一个高举旗帜、指引方向、引领时代、开辟未来的报告。报告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提出了党的20D主题,总结了党中央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阐述了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等重大问题,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行了战略谋划,对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出了全面部署,为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指明了前进方向、确立了行动指南。报告深刻阐述了一系列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重要观点、重大战略、重大举措,擘画了未来中国的发展蓝图,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战略性、前瞻性、指导性,是一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理论光辉的纲领性文献,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宣言书,为党和国家事业树起了新的历史坐标,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注入了新的真理力量,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新的战略指引。党的20D作出的各项决策部署、取得的各项成果,必将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发挥十分重要的指导和保证作用,必将对当今和未来产生重大的历史影响。

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之所以能够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根本在于***总书记掌舵领航,在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

“两个确立”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建设最重大的政治成果,也是新时代引领党和国家事业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政治保证。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从根本上讲,在于确立了***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勇于进行理论探索和创新,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科学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创立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党的20D报告强调,十九大、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概括了这一思想的主要内容,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丰富发展。

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党的20D报告强调,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时代在变化,社会在发展,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依然是科学真理。新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报告立足五年来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和人民群众的新需求,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新思想。一是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将党中央从西柏坡“进京赶考”时提出的“两个务必”,结合新的时代条件扩展为“三个务必”。从“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其内涵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70多年前,在中国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之际,中国共产党从西柏坡出发“进京赶考”,开启了建设新中国的历史征程。今天,党已走过百年历程,在成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基础上,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的“赶考”之路,在历史的关键时刻再次发出动员令,以“三个务必”告诫全党——“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三个务必”既相互联系又自成体系,既是新时代新征程的重要要求,也是实现千秋伟业的必然选择。二是总结概括了十年来的三件大事。十年来,我们经历了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三是明确给出了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报告指出,经过不懈努力,党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四是强调“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党不断取得成功的重要经验。回望党的历史,我们党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培元固本和守正创新相统一,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五是强调***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六是明确了党的中心任务。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时,报告将高质量发展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七是深刻回答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特色、本质要求、重大原则,系统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建构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深化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具体实践。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最根本的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我们党提出的这些重大原则是对以前探索经验的总结,是对现代化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全面开拓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新境界,指引我们今后面对各种风险挑战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坚定不移在新时代新征程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八是报告阐明了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发扬斗争精神。九是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十是明确了五个“必由之路”,得出了至关重要的规律性认识。十一是强调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提出“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胜利”“青年强,则国家强”“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等时代要求,号召全体党员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安排进行宏观展望,对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进行重点部署

党的20D报告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安排进行了宏观展望,重点部署了未来五年的主要目标任务。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总的战略安排是分两步走: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报告明确了到二〇三五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大幅跃升”“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形成新发展格局”“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更加健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搞好这五年的发展对于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至关重要。报告提出,深入推进改革创新,坚定不移扩大开放,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不断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报告提出的一系列新部署绘就未来发展的“施工图”:在经济方面,明确“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在科教方面,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在政治方面,强调“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应有之义”;
在法治方面,部署“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在文化方面,强调“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
在民生方面,强调“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将“增进民生福祉”提升至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层面,提出了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部署安排;
在生态方面,强调“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报告就“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作出战略部署,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报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我国不走一些国家通过战争、殖民、掠夺等方式实现现代化的老路”;
报告明确提出“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这意味着全面从严治党的各项措施相互之间紧密关联,构成一个具有全面性和系统性的有机整体。

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进一步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在新的赶考之路上更加自觉地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20D提出的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牢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本质要求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原则,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结合实际认真落实党的20D确定的各项任务,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积极贡献,把党的20D绘就的宏伟蓝图变为现实,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

从战略高度深刻把握新时代的伟大成就

发表时间:2022-11-01

党的20D报告指出:“十年来,我们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基本方略,采取一系列战略性举措,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经受住了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自然界等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党的20D报告从16个方面展开论述了新时代的历史性成就与历史性变革,强调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在DS、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仅走得对、走得通,而且走得稳、走得好。结合党的20D报告的论述,对新时代的成就与变革做五点阐释。

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1939年10月,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将党的建设称为“伟大的工程”,提出了新党员的布尔什维克化和老党员进一步布尔什维克化的问题。新时代,***总书记提出要毫不动摇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把党的自我革命推向深入。党的十九大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党的20D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和全面从严治党两个方面集中阐述了新时代党的建设的伟大成就。就前者而言,报告指出,我们全面加强党的领导,确保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党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我们这个拥有九千六百多万名党员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更加团结统一。就后者而言,报告指出,我们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持打铁必须自身硬,提出和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党的政治建设统领党的建设各项工作。我们开展了史无前例的反腐败斗争,以“得罪千百人、不负十四亿”的使命担当祛疴治乱,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打虎’、“拍蝇”、“猎狐”多管齐下,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消除了党、国家、军队内部存在的严重隐患。经过不懈努力,党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16个方面的成就中有2个方面和党的建设直接相关,由此可见党的建设成就之大。

特别是对于党的自我革命的强调意义重大。众所周知,对于权力的监督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当年毛泽东与黄炎培有著名的“窑洞对”,提出通过民主新路,让人民监督政府来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如果说毛泽东给出的是第一个答案,正如党的20D报告指出,新时代***总书记给出的则是第二个答案,那就是刀刃向内,勇于自我革命,强化党内监督。没有新时代党有效的自我革命,就谈不上走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华民族也就实现不了伟大复兴。

成功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

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党的20D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开创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错误思维定势,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和西方现代化道路的最大区别一是以人民为中心,是以人的现代化、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全面现代化。新时代,我们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人民的生活全方位改善,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特别是脱贫攻坚使近一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载入人类史册,这一点是资本主义道路绝对做不到的。二是我们的现代化新路防止资本的野蛮生长,既充分发挥马克思讲的资本的文明面和积极作用,同时又加以引导规制,尽可能降低甚至规避其负面效应。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发挥资本作为生产要素的积极作用,同时有效控制其消极作用,要为资本设置“红绿灯”,依法加强对资本的有效监管,防止资本野蛮生长。党的20D报告再次强调,要依法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这些论述充分体现了我们现代化道路的社会主义性质。

推动民族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党的20D报告明确阐述了新时代党领导人民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与伟大成就,中国人民的前进动力更加强大、奋斗精神更加昂扬、必胜信念更加坚定,焕发出更为强烈的历史自觉和主动精神,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正信心百倍推进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深入推进,书写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我国发展具备了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现在,民族复兴的道路越走越宽广、民族复兴的制度越来越健全、民族复兴的文化越来越强盛、民族复兴的基础越来越扎实。只要我们居安思危、统筹全局、着眼长远、稳妥审慎,自信而不自满、自强而不懈怠,不断增强本领,不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就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步伐。可以说,现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已经进入了“快车道”,虽仍会面临巨大风险挑战,但前景已经明朗,趋势已经清晰,进程已不可逆。

推动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中国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

20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东剧变,世界社会主义一度陷入低潮。在“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彷徨困顿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给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带来了“柳暗花明”。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成就表明了两点: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并没有失败。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真理,不能把马克思主义视为教条,关键是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并结合历史条件与时代形势进行运用,并在运用中加以发展。正如党的20D报告指出的,我们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着眼解决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不断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作出符合中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的正确回答,得出符合客观规律的科学认识,形成与时俱进的理论成果,更好指导中国实践。

另一方面,社会主义绝非一种模式,社会主义需要结合实际并探索创新。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显示出蓬勃生机,取得了伟大成就,有力证明了社会主义相较于资本主义在价值与制度上的优越性,推动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较量与力量对比发生了有利于社会主义的重大转变,推动苏东剧变后陷入低潮与困境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重新走向复兴,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一方面,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另一方面,恃强凌弱、巧取豪夺、零和博弈等霸权霸道霸凌行径危害深重,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世界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何去何从取决于各国人民的抉择。针对于此,党的20D报告明确强调,中国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各国人民前途所在。新时代,中国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维护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新时代,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推进双边、区域和多边合作,促进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共同营造有利于发展的国际环境,共同培育全球发展新动能,反对保护主义,反对单边制裁、极限施压。新时代,中国提出并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引领人类文明发展方向。新时代,中国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并强调愿同国际社会一道努力落实。中国坚持对话协商,推动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
坚持共建共享,推动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
坚持合作共赢,推动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
坚持交流互鉴,推动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
坚持绿色低碳,推动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新时代,中国坚定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倡导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旗帜鲜明反对一切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毫不动摇反对任何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凌行径。展现负责任大国担当,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全面开展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国际合作,以实际行动助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五个牢牢把握”:学习20D精神的“金钥匙”

发表时间:2022-10-31

核心提要

只有牢牢把握过去5年工作和新时代10年伟大变革的重大意义,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方位,进一步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自信心、自豪感以及志气、骨气、底气,使全体党员干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

“六个坚持”深刻揭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根本的政治立场、彻底的理论品格、独有的精神气质和科学的思想方法,以及其内蕴的道理学理哲理,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和灵魂。

学习贯彻党的20D精神,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党和国家的首要政治任务。***总书记在参加党的20D广西代表团讨论时强调,学习贯彻党的20D精神,要牢牢把握过去5年工作和新时代10年伟大变革的重大意义,牢牢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牢牢把握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牢牢把握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重要要求,牢牢把握团结奋斗的时代要求。“五个牢牢把握”,是学习贯彻党的20D精神的“金钥匙”,具有方法论的重要指导意义。

牢牢把握过去5年工作和新时代10年伟大变革的重大意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自觉,把握历史主动

党的十九大以来的5年是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5年。5年间,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攻克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过去5年是新时代10年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10年,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并集中体现在理论创新、党的领导、战略部署、脱贫攻坚、新发展理念、全面深化改革等16个方面和领域。实践证明,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的大政方针和工作部署是完全正确的。

新时代10年的伟大变革,在DS、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根本在于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掌舵领航,在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航向。

成就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只有牢牢把握过去5年工作和新时代10年伟大变革的重大意义,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方位,进一步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自信心、自豪感以及志气、骨气、底气,使全体党员干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基于此,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进一步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自觉,把握历史主动,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

牢牢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刻领会党的创新理论蕴含的道理学理哲理

科学的思想理论,引领伟大的实践探索;
非凡的伟大变革,推动理论创新的前行步伐。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勇于进行理论探索和创新,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集中体现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要“知其言”,还要“知其义”,更要“知其原义”;
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更要“知其所以必然”。这个“义”和“原义”、“所以然”和“所以必然”,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党的20D报告指出:“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具体而言,其一,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其二,必须坚持自信自立,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由中国人自己来解决中国问题、创造些新的东西。其三,必须坚持守正创新,敢于说前人没有说过的新话,敢于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情,以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新的贡献。其四,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增强问题意识,科学对待问题,懂得理论的根本任务是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其五,必须坚持系统观念,不断提高一系列思维能力,把握好一系列关系,认清我国基本国情,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提供科学思维方法。其六,必须坚持胸怀天下,既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同时也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全面建设更加美好的中国、推动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这“六个坚持”,深刻揭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根本的政治立场、彻底的理论品格、独有的精神气质和科学的思想方法,以及其内蕴的道理学理哲理,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和灵魂。

牢牢把握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明确中国共产党要干什么的根本问题

历史总是在接力中前进的,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任务。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百年主题,矢志不渝,这在世界政党发展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党的20D报告强调,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进入新时代以来,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认识上不断深入、战略上不断成熟、实践上不断丰富,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党的20D报告创造性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即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归根到底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不是什么别的现代化。

现代化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紧密连在一起,都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百年追求。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从“一五”计划到“十四五”规划一以贯之的主题。中国式现代化扎根中国大地,切合中国实际。明确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丰富和发展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反映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自觉,回答了中国共产党要干什么的根本问题。只有牢牢把握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才能使我们党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从而更好地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在走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道路上行稳致远。

牢牢把握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重要要求,确保中国共产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就要做到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使党始终成为风雨来袭时全体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十年磨一剑”的定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以“得罪千百人,不负十四亿”的使命担当推进史无前例的反腐败斗争,打出一套自我革命的“组合拳”。经过不懈努力,党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显著增强,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得到根本扭转。

中国共产党人的事业没有休止符,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决不能松劲歇脚、疲劳厌战。我们要永葆“赶考”的清醒和坚定,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深刻认识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将长期存在,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将长期存在。我们必须牢牢把握反腐败斗争新的阶段性特征,即防范形形色色的利益集团成伙作势、“围猎”腐蚀还任重道远;
有效应对腐败手段隐形变异、翻新升级还任重道远;
彻底铲除腐败滋生土壤、实现海晏河清还任重道远;
清理系统性腐败、化解风险隐患还任重道远,必须永远吹冲锋号,坚持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深化纠治“四风”。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确保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坚强领导核心,在走好新的“赶考”路上交出永载史册的答卷,不断谱写中华民族千秋伟业新篇章。

牢牢把握团结奋斗的时代要求,创造新的伟业,开辟美好未来

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团结才能胜利,奋斗才会成功。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稳经济、促发展,战贫困、建小康,控疫情、抗大灾,应变局、化危机,攻克一个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险阻,创造一个个令人刮目相看的人间奇迹。

牢牢把握团结奋斗的时代要求,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树牢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接受人民批评和监督,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不断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同心共圆中国梦。

新时代新征程,只有牢牢把握团结奋斗的时代要求,才能以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精神状态,继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撸起袖子加油干、风雨无阻向前行,不折不扣、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把党的20D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付诸行动、见诸成效。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们靠团结奋斗创造了辉煌历史,还要靠团结奋斗开辟美好未来。正如***总书记所要求的,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在党的旗帜下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号巨轮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新征程全面从严治党新部署

发表时间:2022-10-31

党的20D报告在第一、三部分系统总结了全面从严治党和党的全面领导的成功经验,分析了十年前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以及目前依然存在的不足和困难,第十五部分全面系统阐述了深化全面从严治党新的战略部署。总体上看,报告在总结党的建设经验上有新提法、在剖析问题上有新发现、在战略部署上有新要求,亮点不少。

提出两个“永远在路上”新要求 

20D报告在第十五部分提出,全党必须牢记,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决不能有松劲歇脚、疲劳厌战的情绪,必须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2022年7月26日,***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20D”专题研讨班上指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把两个“永远在路上”写进20D报告,意味着过去五年和新时代十年党的建设成功经验得到了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的高度认可,体现了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新要求,找到了实现党的自我革命和社会革命相互促进,直至把革命进行到底的根本途径。

在党的20D报告中,***总书记指出,经过不懈努力,党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显著增强,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得到根本扭转,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不断形成和发展,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改革开放以来,推进党的建设从走“靠改革和制度建设的新路子”“以改革的精神把党的建设推向前进”“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到提出“以自我革命精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表明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开始向全面从严治党这一伟大实践聚焦,力度、深度、难度前所未有,党的自我革命已经成为新时代党的建设的基础概念和基础理论。

20D报告提出两个“永远在路上”新要求,标志着全面从严治党的彻底性和坚定性,标志着执政D建设理论的革命性和科学性,从实践到理论两个方面形成闭环,科学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时代课题。

提出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新思路 

报告第十五部分提出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使这一体系贯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环节,确保党始终坚守初心使命,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至少体现以下三个特点:

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必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即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D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提出了党的建设根本原则、根本方针,在具体部署上形成了一个主线、一个统领、一个根基、一个着力点、一个布局(“5+2”布局)、一个目的、一个目标。

全面从严治党体系要围绕“大D建”格局展开。所谓“大D建”即指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融为一体,即以党的领导把方向、党的建设给力量,党的领导谋全局、党的建设促定局,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融通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中,融汇于全面从严治党战略举措之中。强调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明确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核心;
把全面从严治党定位为新时代党的建设的鲜明主题,抓住了要害和关键,确保党的领导全覆盖、党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十四个坚持”、十九届六中全会总结的十条历史经验、20D报告总结新时代十年采取的十六项战略性举措,无一不体现“大D建”理念和行动方案。

全面从严治党体系要落实到七大工作布局中。一是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二是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三是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四是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五是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六是坚持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七是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分别对应党的政治建设、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党的制度建设、党的干部队伍建设、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党的作风纪律建设、党的反腐败斗争。

提出全面从严治党新观点 

提出“大党独有难题”。面对长期存在的“四大考验”“四种危险”,要治理好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难就难在如何实现思想统一、维护团结、行动一致、有效管理、纯洁组织、永葆先进等方面。正是针对这些独有难题,20D报告指出,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

提出“党的领导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必须全面、系统、整体加以落实”。第一个“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强调党的领导范围和力度,第二个“全面、系统、整体”强调党的领导方式,从而使“党的全面领导”的定义更加全面准确,既包括党的领导范围和力度,也包括党的领导方式。

提出“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这一观点来自***总书记2021年11月11日在十九届六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提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以前所未有的勇气和定力全面从严治党,打出一套自我革命的‘组合拳’,形成了一整套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制度规范体系”的重大论断,体现了制度治党、依规治党的战略举措。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包括:党章的根本遵循、民主集中制根本原则、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党的政治监督和政治巡视、党内问责制度等。

提出“加强干部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这一观点既是对过去五年和新时代十年干部人事工作成功经验的总结,也是针对当前还存在的“一些党员、干部缺乏担当精神,斗争本领不强,实干精神不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现象仍较突出;
铲除腐败滋生土壤任务依然艰巨”等问题提出来的。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把“伟大斗争”纳入“四个伟大”,多次论述伟大斗争的时代特征,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了伟大斗争的涵义,并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班开班式讲话中多次强调党员干部要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加强干部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正是在这一系列重要论述基础上形成的。

提出“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提出要增强党的基层组织的政治功能,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推动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政治功能把方向,组织功能聚力量,两大功能结合更有利于加强党的组织体系建设这个重点和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这个难点。

提出“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党的十八大提出“党的纪律建设”概念,并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纳入党的建设新布局。党的20D报告把纪律和作风建设融为一体,体现了党的自我革命在新时代探索的有效途径,体现了纪律建设、作风建设不可分割的基本规律,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正是对这一规律的遵循。

提出“反腐败是最彻底的自我革命”。在党的自我革命四个环节中,反腐败是自我净化的根本举措,体现为除毒瘤、排病毒、去杂质,把住了自我净化这个起点,就把住了自我革命成功的关键。提出反腐败是最彻底的自我革命,是党对自我革命规律的新认识。

提出全面从严治党新举措 

党的建设要始终联系党的中心任务来展开。深化全面从严治党必须聚焦党的使命任务,必须坚持问题导向,20D报告提出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新举措。

在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方面,特别强调要提高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2018年1月5日,***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上提出“在领导干部的所有能力中,政治能力是第一位的”。2018年6月29日,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中,***总书记提出“把握方向、把握大势、把握全局的能力,辨别政治是非、保持政治定力、驾驭政治局面、防范政治风险的能力”,把政治能力分为思维和行为两个维度。2020年12月24日至25日,***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MZ生活H上提出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从此,提高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政治三力”,就成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关键。

在坚持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方面,提出坚持理论武装同常态化长效化开展DS学习教育相结合,引导党员、干部不断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在全党深入开展主题教育。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在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方面,强调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增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实效,破解政治监督和“一把手”监督难题。2019年1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工作报告提出“切实加强政治监督”,党的政治监督成为党内监督首要任务得到了部署落实,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在政治监督上不断深化探索,实现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完善领导班子内部监督制度,破解对‘一把手’监督和同级监督难题”,2021年3月,《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的意见》印发,对“一把手”监督、同级领导班子监督、下级领导班子监督作出具体制度设计。

在干部人事工作方面,提出严管和厚爱相结合,加强对干部全方位管理和经常性监督,落实“三个区分开来”,激励干部敢于担当、积极作为。针对一个时期干部“不作为”现象比较突出的问题,2018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情况有所好转,但依然存在着“一些党员、干部缺乏担当精神,斗争本领不强,实干精神不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现象仍较突出”的问题。因此,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积极作为就具有紧迫性、针对性。

在基层组织建设方面,对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对党员教育管理提出了针对性要求。过去五年和新时代十年,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全面发力,除针对非公D建2012年发布的11号文件尚未修订外,几乎每一个领域的基层组织建设都制定或修订了相应党内法规,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教育管理需要进一步深化落实这些规定。

在作风建设和纪律建设方面,作风建设的重点是“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破除特权思想和特权行为”;
纪律建设的重点是“督促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严以律己、严负其责、严管所辖”。在作风建设的针对性上,报告指出,把握作风建设地区性、行业性、阶段性特点,抓住普遍发生、反复出现的问题深化整治。在纪律建设针对性上,报告指出,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从思想上固本培元,提高党性觉悟。

在反腐败斗争方面,针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顽固性和多发性问题,报告提出“坚决查处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交织的腐败,坚决防止领导干部成为利益集团和权势团体的代言人、代理人,坚决治理政商勾连破坏政治生态和经济发展环境问题”以及“坚决惩治群众身边的‘蝇贪’”,深化整治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领域的腐败,惩治新型腐败和隐形腐败,在标本兼治上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等,这些都是精准治理腐败的重大举措。

高举旗帜的政治宣言 伟大复兴的行动纲领

发表时间:2022-10-28

思想之旗领航向,人间正道开新篇。党的20D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标明新的历史方位、擘画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的发展蓝图,为社会主义和人类和平发展事业指明前进方向、描绘光明愿景,对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的赶考之路上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向历史和人民交出更加优异答卷具有重大意义。

***总书记所作的报告,主题鲜明、思想深邃、站位高远、视野宏阔,明确宣示党在新时代新征程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是我们党高举旗帜、团结奋斗的政治宣言,是迈上新征程、续写新辉煌的行动纲领,是指引前进方向、领航民族复兴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谋划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战略,在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中指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号巨轮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一 新时代新征程指引百年大党领航民族复兴的纲领性文献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使命型政党,致力于人民幸福、民族复兴、人类进步、世界大同,责任无比重大,使命无上光荣。每到历史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总会发出嘹亮豪迈的宣言。***总书记在党的20D所作的报告是党和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是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

这是百年大党重整行装迈向未来的郑重宣示。经过百年奋斗,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创造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人类社会进步史上亘古未有、彪炳史册的伟大奇迹,迈上实现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新的征程更伟大,新的征程更艰难。在党的20D报告中,***总书记以“赶考”的清醒和坚定,发出了百年大党重整行装再出发的动员令:“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踏上新的赶考之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一定能够不断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优异答卷。

这是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人民的心之所向、梦之所归。实现这一宏伟目标,是一项长期的、重大而艰巨的任务。如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已经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动员令已经发出。处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推进民族复兴大业到了一个关键的历史当口。面对历史的重托、人民的期待、时代的呼唤,***总书记在党的20D报告中,部署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分两步走的总体战略安排,旗帜鲜明地宣告:“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党的20D为新的起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号巨轮必将乘风破浪远航,直达胜利的彼岸。

这是继续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中国方案。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加速展开,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但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正在加重,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世界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人类往何处去”取决于各国人民的抉择。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在这样的关键时刻,党的20D报告发出了中国强音:“中国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一个百年大党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郑重抉择,传递着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担当,中国将继续成为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中流砥柱,以高质量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为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二 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具有里程碑意义

从党的十八大开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十年,党面临形势环境的复杂性和严峻性、肩负任务的繁重性和艰巨性世所罕见、史所罕见。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主题,接续奋斗、守正创新,锐意进取、蓄积勃发,攻克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十年伟大变革,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树立了里程碑。

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锻造了更为坚强的领导核心。十年前,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取得显著成效,但也存在影响党长期执政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十年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果敢抉择,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全面推进从严治党,持之以恒正风肃纪,以雷霆之势反腐惩恶,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使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有力,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更加紧密,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显著增强,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十年来,在领导全国人民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总书记成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成为新时代党和人民最坚实可靠的领航人。党确立***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是开辟未来、赢得未来的最大政治保证。

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更为强大的根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作保障,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为支撑。十年来,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国人民的精神动力更加强大、奋斗精神更加昂扬、必胜信念更加坚定,焕发出更为强烈的历史自觉和主动精神,意气风发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十年来,我国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制造业规模、外汇储备稳居世界第一,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不断加强,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十年来,我们党坚持和完善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着力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

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拓展了更为光明的前景。十年来,我们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与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交相辉映,使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蓬勃生机。十年来,我们党不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不断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迎来了无比光明的前景,也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了更多更好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为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三 “两个确立”是实现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定性保证

坚强的领导核心和科学的理论指导,关乎党和人民事业继往开来,关乎党和国家前途命运,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时代十年我们党完成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取得彪炳史册的历史性变革和历史性成就,从根本上讲,在于确立了***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两个确立”是党在新时代取得的重大政治成果,是新时代引领党和国家事业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政治保证,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应对一切不确定性的最大确定性、最大底气、最大保证。

“两个确立”是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继往开来的根本保证。党的二十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以***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这是时代的呼唤、历史的选择、人民的心声。***总书记继续掌舵领航是党、国家、民族的历史性时代性幸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照亮前行航程的思想灯塔。“两个确立”得到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高度认同和普遍支持,这是党的20D取得的最大政治成果。我们相信,前进道路上,有***同志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掌舵领航,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我们党一定能够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信心、凝聚力量、步调一致向前进,始终保持强大的战略定力,办成我们想办的任何事情,在新征程上赢得更大的胜利和荣光。

“两个确立”是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不断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当前,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世纪疫情影响深远,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国内改革发展的任务越来越繁重,遇到的阻力和压力越来越大,改革发展稳定面临不少深层次矛盾躲不开、绕不过,党的建设特别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面临不少顽固性、多发性问题,来自外部的打压遏制随时可能升级,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党的20D明确了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明确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总的战略部署,前途光明、任重道远。我们相信,前进道路上,有***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掌舵领航,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我们党一定能够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风雨无阻向着民族复兴梦想挺进,不断书写新征程上的辉煌篇章。

“两个确立”是最大限度凝聚团结奋斗磅礴力量的根本保证。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胜利,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把9600多万名党员、49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牢牢凝聚起来,进而把14亿多各族人民紧紧团结起来,确保全党全国步调一致向前进,形成万众一心、无坚不摧的伟大力量,这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的信心所在。我们相信,前进道路上,有***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掌舵领航,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我们党一定能够把全国各族人民动员起来、团结起来、凝聚起来,确保心往一处想、劲向一处使,形成“一块坚硬的钢铁”,充分发挥亿万人民群众的创造伟力,以新的伟大奋斗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四 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的独特政治优势,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是贯穿党的20D报告的灵魂。党的20D擘画了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宏伟蓝图,在新征程上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全党必须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必须随着实践发展而发展,必须从实践中不断汲取智慧营养,必须中国化才能落地生根、本土化才能深入人心。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国内外形势新变化和实践新要求,***总书记在领导推进新时代治国理政实践中,立足国情和现实对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进行了深邃思考和科学判断,提出一系列原创性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创立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就在于我们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并用以指导实践,用马克思主义真理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在“两个结合”中永葆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实践发展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党的20D报告重申了“两个结合”重要论断,这既是百年大党坚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规律性认识的凝练升华,也是继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的重要遵循和根本原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两个结合”的光辉典范,既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着力解决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又根植中国具体实践、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沃土,不断汲取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历史智慧,并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坚持“两个结合”,让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有机契合,走出了一条新时代守正创新之路,必将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焕发出更强大的生机活力。

以坚定的理论自信把真理伟力转化为磅礴力量和生动实践。在新时代伟大实践中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关键是要科学运用其蕴含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有针对性地解决中国问题。***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的思想武器。党的20D报告提出“六个坚持”,即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全面深刻揭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及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新时代中国之“的”,以更加坚定的理论自信奋进新征程,在新时代伟大实践中不断续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五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党的20D报告向全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创造,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产物、实践产物,展现出独特的历史特质与深厚的实践优势。

我们推进的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现代化,是更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如何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社会主义大国实现现代化?经过长期不懈的探索,我们党用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作出了响亮回答。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一般性,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特殊性。我国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14亿多人口整体迈入现代化社会,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在人类历史上是一件有深远影响的大事。我国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我国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旨在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旨在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旨在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新时代新征程上推进现代化,必须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一个国家发展主要取决于内因。***总书记指出,“自力更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历史已经证明,党的百年奋斗成功道路是党领导人民独立自主探索开辟出来的,是依靠自身力量实践出来的。未来也将证明,中国的问题必须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由中国人自己来解答。党的20D报告明确提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自信自立自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新时代新征程上推进现代化,必须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凝聚起团结奋斗的磅礴力量。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发展有规律,人在其中不只是被动适应,更要主动作为。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民族复兴,需要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扬历史主动精神,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规律,凝聚起亿万人民群众团结奋斗的强大力量,分阶段分步骤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等等。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着眼未来、立足当下,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积极作为,把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六 以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一部党不断以自我革命精神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历史,也是一部以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引领保障伟大事业发展进步的历史。正是在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坚强保障下,我国才能仅用几十年的时间就走完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道路,中国人民才能彻底摆脱了被压迫、被奴役的悲惨命运,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才能不断变为现实。

创造新的历史伟业,必须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特征和最大优势,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系、命脉所在。发挥好这一最大优势,就要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把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作为最高政治原则和行动准则,体现到不折不扣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的实际行动中去,切实做到政治上绝对忠诚,能力上绝对过硬。不断完善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制度体系,健全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机制,继续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确保全党在思想上更加统一、在行动上更加一致、在组织上更加团结,步调一致向前进。

创造新的历史伟业,必须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要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首要任务,持续推进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深刻认识和领会其时代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世界意义,深刻理解其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进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从一定意义上说,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度,决定着政治敏感的程度、思维视野的广度、思想境界的高度。对党员和领导干部来说,要把系统学习掌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看家本领,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创造新的历史伟业,必须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从严治党是党永葆生机活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必由之路。新征程上要继续弘扬自我革命的光荣传统,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的科学经验,不断完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坚持制度治党与依规治党相统一,健全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用好问责追责利器,发挥政治巡视利剑作用。强化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激励广大基层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始终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持续深化纠治“四风”。不断健全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坚决以零容忍的态度惩恶反腐,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把反腐败这场最彻底的自我革命进行到底。

世纪征程,波澜壮阔;
千秋伟业,浩瀚诗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需要持续奋斗的历史过程,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回望过往,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交出了一份优异的历史答卷,中国人民从没有像今天这样自豪自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正前所未有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展望未来,我们党又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迈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蓝图已经绘就,号角已经吹响。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落实党的20D作出的战略部署,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撸起袖子加油干,一代接着一代干,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上谱写新的时代华章,铸就新的历史伟业!

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

发表时间:2022-10-28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20D精神】 

***总书记在党的20D报告中指出:“我们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始终赢得人民拥护、巩固长期执政地位,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时刻保持清醒和坚定,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对于我们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保持初心如磐的清醒和坚定 

一个政党最难的就是历经沧桑而初心不改、饱经风霜而本色依旧。***总书记指出:“初心不会自然保质保鲜,稍不注意就可能蒙尘褪色,久不滋养就会干涸枯萎,很容易走着走着就忘记了为什么要出发、要到哪里去,很容易走散了、走丢了。”百年风雨兼程,能否始终坚守奠基创业时的初心,一路走来初心不改、矢志不移,永远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奋斗,是我们这个百年大党面临的独有难题。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以此提醒全党在为谁执政、为谁用权、为谁谋利这个根本问题上,头脑要特别清醒、立场要特别坚定。在党长期执政条件下,各种违背初心和使命、动摇党的根基的危险无处不在。为此,***总书记特别强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正义是最强的力量。正所谓‘天下何以治?得民心而已!天下何以乱?失民心而已!’”如果忘记初心和使命,我们党就会改变性质、改变颜色,就会失去人民、失去未来。新征程上,我们要坚持人民至上,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树牢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做到为了人民、造福人民、不负人民,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

保持团结统一的清醒和坚定 

马克思在总结第一国际经验时指出,国际的一个基本原则——团结。如果我们能够在一切国家的一切工人中间牢牢地巩固这个富有生气的原则,我们就一定会达到我们所向往的伟大目标。中国共产党作为世界第一大党,领导着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能否保证全党上下拧成一股绳,使全党拥有统一的思想、统一的意志、统一的行动,是我们这个百年大党面临的独有难题。

我们党是靠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拥有坚强领导核心和科学理论指导。百年来,我们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使全党坚定理想信念、补足精神之“钙”;
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严明党的政治纪律,使全党增强政治意识、坚定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坚决贯彻执行党的政治路线;
严密党的中央、地方和基层组织体系,维护党中央定于一尊、一锤定音的权威,使全党上下“如身使臂、如臂使指”,为保持党的团结统一奠定了坚实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全面加强党的领导,确保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党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我们这个拥有9600多万名党员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更加团结统一。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两个确立”,是体现全党共同意志、反映人民共同心声的重大政治判断,体现了百年大党保持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协调的行动、强大的战斗力的清醒和坚定。新征程上,我们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党的旗帜下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汇聚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磅礴伟力。

保持居安思危的清醒和坚定 

***总书记指出,一个政权建立起来后,要保持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是很不容易的。如果不自省、不警惕、不努力,再强大的政权都可能走到穷途末路。我们党历史这么长、规模这么大、执政这么久,如何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是这个百年大党不容回避的独有难题。

我们党在内忧外患中诞生、在历经磨难中成长、在攻坚克难中壮大,历来有着强烈的忧党、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在与黄炎培著名的“窑洞对”中,就透露着对“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高度警觉。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他又告诫全党,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为全党敲响了防患未然、拒腐防变的警钟。进入新时代,***总书记指出,“功成名就时做到居安思危、保持创业初期那种励精图治的精神状态不容易,执掌政权后做到节俭内敛、敬终如始不容易,承平时期严以治吏、防腐戒奢不容易,重大变革关头顺乎潮流、顺应民心不容易”,告诫全党要常怀远虑、未雨绸缪。着眼民族复兴进程中可能遭遇的重大风险挑战,***总书记强调,“中国是一个大国,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一旦出现就无法挽回、无法弥补”。新征程上,我们要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勇敢面对“四大考验”,坚决战胜“四种危险”,有效防范和化解前进道路上的一切风险挑战。

保持自我革命的清醒和坚定 

今天,我们党已是拥有9600多万名党员、领导着14亿多人口大国、具有重大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如何处理好党员数量和质量的关系,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永葆青春活力,始终成为打不倒、压不垮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我们这个百年大党必须解决的独有难题。

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是天生的,而是在不断自我革命中淬炼而成的,自我革命精神是党永葆青春活力的强大支撑。新时代,我们党勇于刀刃向内、刮骨疗毒,坚定不移正风肃纪反腐,管住管好“关键少数”,坚决清理不合格党员,以“得罪千百人、不负十四亿”的使命担当去疴治乱,开辟了百年大党自我革命的新境界。同时,一些弱化党的先进性、损害党的纯洁性因素依然存在,特别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面临不少顽固性、多发性问题。***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居安思危,时刻警惕我们这个百年大党会不会变得老态龙钟、疾病缠身。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新征程上,我们要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使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有力,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发表时间:2022-10-27

党的20D是在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继往开来,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022年10月16日,***总书记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所作的报告,指明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前进方向,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新征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党的20D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并概括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明确了前进道路上我们要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形成了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系统论述,实现了理论新突破,是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10月17日,***总书记在参加党的20D广西代表团讨论时强调,牢牢把握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这为我们学习贯彻党的20D精神、准确理解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指明了正确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

牢牢把握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

***总书记在党的20D报告中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这一重大政治论断,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民族复兴的角度明确了“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延续和拓展了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关于新时代“党面临的主要任务”的提法:“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继续前进”。党的20D报告明确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体现了与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的接续;
明确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则体现了拓展,使得我们的目标任务更加清晰、前进路径更加明朗。

“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提法颇具新意。《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20D报告强调“全面推进”,意味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我国综合国力的全面提升,不仅仅是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军事实力等硬实力的跃升,还包括文化软实力以及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的显著提升。从世界范围看,大国崛起时提升硬实力相对容易,提升软实力则相对困难,文明型国家崛起后更容易保持自己在世界上的地位。但这种跃升难度更大,需要强大的战略定力,需要付出长期的艰苦努力。因此,党的20D报告明确了“从现在起”的起始时间点,这也意味着从现在起到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还有近30年的艰苦奋斗,这就要求我们在新征程上锚定目标,笃行不怠、坚定不移。

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党的20D报告进一步明确,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总的战略安排是分两步走: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导向更加清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内涵更丰富、外延更广博。为实现这一激动人心、催人奋进的目标,党的20D报告从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大幅跃升,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全面加强等八个方面对到2035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提出了新要求,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进一步明确了时间表和路线图。

牢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

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总书记在党的20D报告中指出,“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比如在人均国民收入、人均预期寿命、人均受教育年限、恩格尔系数等方面都有一定共性要求,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即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这五大特色源自中国具体国情和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也彰显了我们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性质宗旨、初心使命。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走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这样一个拥有14亿多人口的大国搞现代化,我们坚持的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
中华民族传承和追求的是和平和睦和谐理念,中华文明历来主张天下大同,向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党的20D报告明确提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九个方面,不仅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力量是中国共产党,强调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方面概括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规定性,还展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国际贡献、中国共产党人的天下情怀。

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与本质要求,源自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源自社会主义社会性质、源自中国具体国情、源自中华悠久文明,也有着鲜明的国际视野。实践表明,中国式现代化既切合中国实际,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也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我们要坚定不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牢牢把握前进道路上的重大原则和战略安排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前进道路上又势必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基于此,党的20D报告提出必须牢牢把握“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发扬斗争精神”五个重大原则。

这五大原则,既涵盖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力量、道路选择,还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立场、动力源泉和精神风貌。“从现在起”到完成“中心任务”的新征程上,我们必须牢牢把握这五大原则。五大原则是一个整体,有严密的内在逻辑,要全面坚持和贯彻。其中,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关键,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我们就能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在时代洪流中牢牢把握事业发展主动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路径,道路决定命运,我们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立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不是以资本为中心、两极分化的现代化,更不是靠暴力掠夺殖民地而实现的现代化;
深化改革开放是动力,只有不断更新思想观念、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才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持续注入强大动力;
发扬斗争精神是要求,前进道路上会遇到各种风险挑战甚至惊涛骇浪,必须敢于担当、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为完成未来五年乃至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任务,党的20D报告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法治建设等方面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行了系统设计和战略安排。包括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增进民生福祉,推动绿色发展,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等。

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这就要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巩固长期执政地位、始终赢得人民衷心拥护,就必须秉持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的精神状态,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继续以党的政治建设统领党的建设各项工作。

党的20D报告围绕“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党的中心任务,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战略性举措、明确了前进方向和实施路径。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下,中国共产党一定能够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如期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式现代化的三重逻辑

发表时间:2022-10-27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20D精神】 

***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长期实践探索的成果,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深入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对于激励我们自信自强、踔厉奋发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中国式现代化继承和发展了人类对美好生活的理想追求 

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渊源是多元的,最主要的是对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继承与发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与超越。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为中国式现代化指明了方向。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推动社会进步最活跃、最革命的要素。资本主义制度作为对封建制度的否定,在历史上曾经起到过非常革命的作用,“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但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发展的研究,从来都不是“唯生产力论”,而是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放在一起进行研究。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劳动异化为“资本家对工人的统治,就是物对人的统治,死劳动对活劳动的统治,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其结果是资本家财富的积累和无产阶级相对贫困的积累。资本主义私有制是产生劳动异化的根源。无产阶级革命只有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创立社会主义制度,才能“给所有的人提供健康而有益的工作,给所有的人提供充裕的物质生活和闲暇时间,给所有的人提供真正的充分的自由”。

中国古代丰富的社会理想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有益滋养。“大同社会”是中国古人提出的理想社会,所谓“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排斥和鄙视那种损人利己、伤天害理、为富不仁、唯利是图的社会行为,推崇和赞美崇仁爱、重民本、守诚信、讲辩证、尚和合、求大同的思想理念。先辈们的理念尽管只是对社会图景的憧憬,但也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提供了重要启迪。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奋进探索的历史成果 

中国近代史充分证明了“落后就要挨打”的深刻道理。当我们用大刀长矛对抗列强的火枪大炮,当我们的农业文明与几乎空白的近现代工业被迫去应战西方成熟的工业文明与完备的工业体系,只能是溃败的结局。面对苦难,中国人民没有屈服,而是挺起脊梁、奋起抗争。一代代有识之士对救亡图存方案的探索是从“工业化”开始的。以器物现代化为目的的洋务运动,提出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结果一场甲午战争,宣告了器物现代化梦想的破灭;
以制度现代化为目的的百日维新,行“新政”、废八股、兴新学,结果在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无情打压下夭折了;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延续了数千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然而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的帝制复辟几乎葬送殆尽。中国近代的现代化探索充分说明“在一个半殖民地的、半封建的、分裂的中国里,要想发展工业,建设国防,福利人民,求得国家的富强,多少年来多少人做过这种梦,但是一概幻灭了”。

面对苦难的中国,中国共产党首要的历史任务,就是要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创造根本社会条件。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深刻改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在艰苦卓绝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就是要“使中华民族来一个大翻身”,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由半殖民地变为真正的独立国”“造成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的先决条件”,进而建设一个“被新文化统治因而文明先进的中国”。这个历史任务,是在中国实现现代化的政治前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华民族一去不复返地结束了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开启了独立自主地探索迈向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历史进程。

新中国成立之后的首要任务,就是为现代化建设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在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一方面建立和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建立了确保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通过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了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另一方面,开始了实现现代化的积极探索,基于当时世界范围的共识,提出了“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现代化目标。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中国共产党正式提出“努力把我国逐步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的现代化建设任务,中国的现代化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理论创新和成功实践,确立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和主要路径,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呈现出加速度发展态势。在这个时期,我们党对现代化探索的成果主要体现在: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们当前最大的政治,“因为它代表着人民最大的利益、最根本的利益”;
我们搞的现代化,是为了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绝不是只有极少数人富起来的现代化;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现代化建设发展的主要动力源泉是改革开放,这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现代化建设成败的关键一招;
中国式的现代化的布局,必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加快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

新时代十年伟大实践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进入新阶段。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我们党在理论上守正创新,形成了更为完善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
在实践成效上,经受住了来自经济、政治、意识形态、自然界等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现代化伟业蹄疾步稳地向前推进。新时代十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党的20D擘画的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是新时代十年“认识上不断深入、战略上不断成熟、实践上不断丰富”的全面总结,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道路遵循。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充分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社会主义,更不会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要随时“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只有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才能确保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才能使全体人民在风雨来袭时有可靠的主心骨,才能集聚起万众一心、共克时艰的磅礴力量。

基于国情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将彻底改写现代化的世界版图,充分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充分体现新时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发展进步的整体面貌。

坚持敢于斗争,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中国式现代化新天地。***总书记告诫全党,“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惟其艰巨,所以伟大;
惟其艰巨,更显荣光。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必然充满艰难险阻、风险挑战。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必须有足够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知难而进、迎难而上”,以大无畏勇气,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建构和成功实践,超越了以自由主义、资本至上、西方中心论为支柱的西方现代化模式,在实践中为人类社会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现代化道路提供了中国方案,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