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不忘初心 >

初心之下,不忘使命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初心 不忘 使命


打开文本图片集

专家简介:

马成虎,复旦大学管理学院金融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其研究方向包括投资策略、资产定价、金融衍生品、利率期限结构、金融反问题等。山东大学数学系硕士学位,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曾任加拿大McGill大学经济系助理教授(1992—1999年),英国Essex大学会计金融管理系高级讲师、准教授(1999—2006年),廈门大学王亚南经济研究院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2006—2009年),日本京都大学客座教授(2009年),新加坡国立大学资深客座学者(2014年)。2009年起任职于复旦大学。出版专著5部,已在国际学术期刊共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并应邀担任多家学术杂志、期刊的编委、客座主编和同行评审专家。

从1978年到2018年,从改革开放到今天,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世界有目共睹,更被人称为“中国经济奇迹”。然而,在风云变幻莫测的世界格局下,经济的发展也处处体现着国与国之间的博弈和较量。在改革开放近40年的高速发展中,可以清晰地看到我国金融市场仍有待完善,金融创新和金融国际化之路仍在启程阶段,宏观经济还面临着转型的压力等问题,仍是摆在学界面前的新课题。而这也是马成虎尤为关心的问题。身为复旦大学管理学院金融学教授,马成虎已致力研究经济学30余年,他所希望的就是能为国家经济发展,特别是金融业的发展,献计献策、尽微薄之力,同时为经济理论、金融经济学、金融工程、金融数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和人才培养做出更大的贡献。

好奇心下初识经济学

1962年,马成虎出生在山东省荣成市的一个偏远渔村,当时附近唯一的一所高中还设在离村子大约20里路外的邻镇。尽管小时候家里日子异常艰难,但在马成虎的记忆里,童年却是非常欢乐的一段时光。每次当父亲讲民间和神话故事时,马成虎都听得非常入迷,而且可以一字不漏地把故事复述给小伙伴们听。这无形中也锻炼了他超强的记忆力和想象力。

从小学到高中,马成虎的学习成绩一直都名列前茅。那个时候,学校里没有图书馆,家里也没有藏书,更买不起儿童读物,但从认字的那天起,马成虎便对所有能看到的、接触到的书和文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会经常把哥哥的初、高中课本拿来翻阅,把哥哥带回家的小说、报纸拿来读。尽管读不大懂,他还是乐此不疲地翻阅。

1977年高考制度恢复,马成虎正处在初中毕业升高中的阶段。在恢复高考后第一次初中升高中的全县统考中,马成虎以全县总分第一名、数学满分的成绩升入了地方高中,这震惊了整个校园和小镇。次年他又被选拔到省重点高中备战高考。在荣成六中他也遇到了生命中的第一位恩师,高中数学老师张延诰先生。在恩师的器重下,马成虎不负众望,在山东省中学数学竞赛中取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并被免试录取到山东大学数学系深造,这再一次在当地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从1979年到1983年,马成虎在4年本科学习期间,接受了系统、扎实的高等数学训练和控制论专业训练。毕业之际,马成虎又以优异成绩顺利通过了山东大学数学系控制论专业的研究生资格考试,师从国内知名控制论专家陈祖浩教授。这期间,他跟随陈祖浩参加了山东省宏观经济量化建模的课题研究,并有机会接触到了经济建模的一些基础理论与方法。

“政治经济学”是所有本科生的必修课。为了应付期末考试,同时为了满足好奇心,马成虎竟然通读了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因为用心思考和学习,在学科(开卷)考试中,马成虎闭卷答题并拿到了90多分的好成绩。在数学系,没有人会在意“政治经济学”这门课的成绩,但对马成虎来说却意义非凡。这个成绩记载了他出于纯粹的好奇来探索马克思“资本论”的一次终身难忘的经历。马成虎表示,后来改行去国外攻读经济学博士,也与本科期间的这段学习经历有一定渊源。

国外求学数载,使命牢记在心

马成虎真正意义上接触到西方经济学,是在1986年夏天。他赶上了中国教育部与普林斯顿大学华人经济学家Gregory Chow教授共同发起的一个从国内高校选拔优秀年轻教师赴美国、加拿大顶级学府攻读经济学博士学位的出国留学项目。为了完成考试,他必须自学啃下Gregory Chow教授所著的英文专著Chinese Economy。对马成虎而言,与其说是为了应付出国考试,不如说是被书中展现的西方经济学分析方法和市场经济学原理所深深吸引。“特别是Chow教授在书中对新中国成立以后计划经济模式下所呈现的一系列经济现象所给予的精辟透彻的经济学解释,以及通过公开数据对其提出的论断进行实证检验的计量经济学方法,令我信服,甚至感到震撼。”马成虎至今仍感慨道。

这段自学应考经历,使马成虎眼界大开,也一度让他对西方经济学深深着迷。当年,马成虎顺利通过了Gregory Chow教授的考试,并得到Chow教授保荐,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攻读经济学博士学位。

带着对西方经济学的浓厚兴趣,1987年秋天,马成虎来到了加拿大第一大都市——美丽的多伦多,也从此开始了在国外近20年的留学,研究和职业生涯。与刚进大学那会儿相似,马成虎始终充满激情并全身心地投入到知识的海洋,学习、探索、思考,被西方经济理论所展现的博大精深所深深吸引。

作为全国范围内挑选出来的几十个中国留学生中的一员,马成虎的内心同时也承载着巨大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顺利完成博士生一年级所有专业基础课程的同时,马成虎在私下里自学了加拿大本国学生从本科到研究生需要花上五六年时间才有可能修完的全部基础和专业课程,并顺利通过了经济学博士生必须通过的3门基础课程的资格考试。这时他对马克思的“资本论”理论体系也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

由于出色的学业表现,在多伦多学习期间,马成虎得到了授课老师和同学们的普遍赞赏,并拿到了多伦多中国留学生中的最高奖学金。而最令他感到欣慰的是,他被国际知名经济理论学家Larry Epstein教授收为开山弟子,并从此确定了行为经济学和资产定价理论的研究方向。该研究领域涉及投资者心理偏好(心理学与决策论)、测度论与泛函分析、随机过程与随机微积分、离散与连续时间随机最优控制、经济学一般均衡分析和金融学等多个交叉学科。于是,马成虎又自学了随机微积分、连续时间随机过程和随机控制。1991年,在Economic Theory学术期刊上他发表了职业生涯中的首篇经济学学术论文。

与此同时,另外一篇更具原创性或颠覆性的研究论文也基本完稿,于1991年投递到金融学的顶级学术期刊Reviewof Financial Studies送审。这篇文章研究的是连续时间带跳下的投资组合选择问题和连续时间均衡状态下的跨期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文中导出的欧式期权定价公式从投资者偏好设定到动态投资环境变化模型设定等多个层面扩展了当时文献中一些最为权威、在学界与业界广为采用的一些欧式期权定价模型。最为重要的是,该研究成果在理论上揭示了欧式期权价格隐含投资者偏好和突发事件发生频率与强度分布的信息。尽管当时由于一些因素没能如期顺利发表,与诸多荣誉擦肩而过,但根据对整个学科进化的理解,马成虎知道这项研究成果的份量。

2006年,马成虎回国并先后任职于厦门大学王亚南经济研究院和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在这之前,他也犹豫过,还有过放弃学术从商的念头,但在内心深处,他清楚自己更享受研究工作所带来的乐趣与满足。同时,他也从未忘记当年出国的初衷和使命。“作为一个经济学家,我有责任把我的所学所知,把我对经济学和金融学的理解,把我的研究心得传授给更多的人;有责任影响更多有理想、有抱负、有能力的年轻人从事经济学和金融学研究和实务;也有责任对国家和人类经济活动产生正面影响。”马成虎的话铿锵有力,他也遵循发自内心的意愿在学术界脚踏实地继续奋斗。

多年潜行,累结硕果

这些年来,好奇心和使命感不断驱使着马成虎有选择地从事一些最具挑战性的研究工作,不断攻克一些学术难题,并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研究成果,其中不乏对经济学和金融学学科发展具有奠基意义、里程碑意义的工作。据马成虎介绍,其主要研究涉及资产定价理论、金融衍生品定价与交易、投资者偏好、风险度量与管理、利率期限结构、融资融券、金融市场的福利经济学原理、不完备市场环境下的“汇总问题”、博弈论和契约理论等多个相关领域。

从2013年到2016年,马成虎主持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投资者偏好、衍生品交易与金融反问题研究”。“投资者偏好”是指参与股市交易所有个体投资者(包括机构投资者)偏好的汇总,故亦称作“社会偏好”。社会偏好作为无法观测的宏观变量,其存在性、特征及对证券价格的影响一直是经济理论中备受关注的问题。该项目通过理论、实证和模拟仿真深入探讨社会偏好与诸个体投资者偏好之间的关系,社会偏好对股市的影响,以及如何从可观测到的股市价格等交易指标中挖掘不可观测到的社会偏好信息,并取得了多项成果。早在2009年到2011年间,他还主持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关于MPS—风险规避、风险控制和跨期动态交易策略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同时取得了重要研究成果。总结起来,马成虎的主要研究成果包括以下多项:

导出的“影子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和一般偏好下的“跨期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这类模型将以Sharpe-Lintner命名的静态均衡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推广到了动态系统,能够更好地解释金融市场中的一些现象,对投资者的投资交易决策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以其本人命名的“欧式期权定价公式”,推广了Black-Scholes-Merton期权定价公式,为研究期权价格的信息含量提供了理论依据,对现实中的期权定价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针对MPS-风险厌恶投资者的动态投资组合选择模型与投资理论,将20世纪50年代Harry Markowitz提出的“均值方差分析”推广到了动态经济环境下,并在此基础上导出了一类动态均衡-资产定价模型,即影子-CAPM;针对上世纪20年代由Irving Fisher提出的关于利率期限结构信息含量的“费雪假说”的证违,揭开了曾困扰经济学家近一个世纪的学术谜团;完善了“不完备市场环境下的福利经济学理论”,揭示了金融市场在资源分配的局限性,并揭示了金融创新在资源分配和风险管理中的重要性;解决了困扰经济学界半个多世纪的不完备市场环境下代表所有投资者群体偏好、并决定资本市场中资产定价率的“代表性投资者”的存在性及其偏好效用函数表示,即所谓的金融学中的“汇总问题”等。

同时,他还探讨了融资融券约束下的投资选择问题及其对金融市场均衡的影响问题。与新加坡国立大学罗晓教授在博弈论领域的合作研究中扩展了John Nash等人在20世紀50年代提出的多人博弈Nash—解概念。提出的多个博弈解概念为人们研究和理解博弈参与者的“行为不确定性”、“拉帮结派”行为和不完备“契约”的形成机理,提供了分析框架和工具。

这些年,在国际学术期刊共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并应邀担任多家学术杂志、期刊的编委、客座主编和同行评审专家;参加或参与承办了数十个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应邀做学术报告和讲座百余场。出版了专著《金融经济学原理》(清华大学出版社)和《高级资产定价理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以及Advanced Asset Pricing Theory(Imperial College Press),这本英文书自2001年动笔到2011年出版发行花了10年的时间。这几本书记载了马成虎对资产定价理论学科发展的理解,也汇集了他在过去近30年间在该领域所取得的部分研究成果。

在人才培养上,马成虎也称得上“桃李满天下”。历年由他指导或参与指导的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近20名,硕士研究生百余名。学生中有的已在加拿大、英国、新加坡和中国知名高校任教;历年来推荐了几十名学生赴欧美发达国家留学或从事博士后研究;还有大部分学生在世界各地的银行业和金融机构任职。

面对诸多成绩和荣誉,马成虎说:“我要衷心地感谢山东大学和多伦多大学的培养,感谢一路遇到的恩师,以及一路上遇到的朋友、同事,更重要的是家人,没有他们的理解与支持,也就没有我今天的成绩。”1962年生人的马成虎,今年也已经56岁了,他已经在自己热爱的领域奋斗了30多年。但对他来说,此时正是人生壮年,因为在他眼里,探索未知的路还很遥远,他希望能在余生做出更好的研究成果来回馈国家和社会。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