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策划方案 >

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研究综述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人才培养 综述 高校 方案 研究

[摘要]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社会人才需求的变化也越来越快,这就要求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亦应进行不断的改革,以适应新的社会需求。本文剖析了近年来我国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成果,指出学校不同,专业不同,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原则亦不同。

[关键词]高等院校 人才培养方案 研究现状

[作者简介]滕小华,女,黑龙江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教学副院长;研究方向:畜牧系统管理的教学、科研与推广。

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定位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关键所在。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基本培养规格的指导性文件,是学校组织教学和进行教学管理的主要依据,是学校对教育教学质量进行监控和评价的基础性文件,是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的具体化、实践化形式,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要求的总体设计蓝图,是学校实施人才培养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导向作用。

高等院校培养本科生的目的是向社会输送高质量的高级人才。21世纪人类将进入“大科学”与“大综合”时代,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在更高的层次上相互渗透、融合,新的技术革命导致信息化社会和知识经济的到来,将从根本上改变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生活方式及思维方式。越来越多的综合性社会问题需要通过多学科交叉研究才能解决,要求人才知识面宽,应变能力强,开拓能力强,并具备多种素质特征。

而我国普通高等学校的本科教育,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是沿袭前苏联以“学科本位”为理念来构建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强调专业的专、深、尖,在当时计划经济时代,工业化程度低下,社会需要大量同类型、同层次人才的背景下,具有其合理性,为社会输送众多高级专业人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在市场经济时期,伴随产业结构由劳动和资源密集型向技术和知识密集型转变,社会对人才需求不再单一,而呈现出多规格、多类型、多层次的需求态势,对人才素质要求也相应提高,如果再沿袭单一以学科知识为理念构建人才的培养方案,忽视学科专业发展的广度与交叉融合性,必然会导致培养的人才知识面过窄,与社会需求相脱节。

为此,各高等院校,尤其是国内外知名大学非常重视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他们从学科发展的综合化、整体化高度来重新审视人才培养过程,根据社会的人才需求变化,及时研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确保人才的质量和满足社会需要。

汤金华提出人才培养适应就业岗位变化,调整专业建设目标,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的思想,相应的课程改革应整合教学内容,构建新型课程体系,人人参与,建设具有特色的专业教材。

黄安平等人认为,高职教育应产学结合,培养应用型人才,并且介绍了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胡波则提出“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即前期趋同、后期分化的集约型、开放型的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方案本着融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为一体;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为一体;融教学、科研和生产为一体的人才观与教育观。他认为该方案能满足地方院校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具有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目的。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与综合提高,全面实施通识教育上的宽口径教育,加强实践教学,突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全面实施因材施教。

夏新海提出了几个人才培养模式,即构建实践性教学体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基础,推进人才培养模式订单式与学科式统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内在要求,实施准就业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方向。

胡艳婷等制订出具有时代特征和所在学校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方案中包括加强基础教学,整体优化知识结构和课程体系;压缩总学时,科学合理设置课程模块比例;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学生个性发展。

刘会家等研究了学分制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昌建婷对高职高专学生知识、能力、素质三者的结构进行了浅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就其培养方案提出了一些建议。

余国琮等人构造了全方位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形成新的教学模式。方案将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课程分为六个课程体系,即:①人文社会科学体系,包括政治理论、哲学、历史、德育、体育、外语、经济、社会、法律、文学、艺术等;②数理体系,包括高等数学、工程应用数学、物理学;③化学与生物基础体系,包括无机与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及生物基础(生物学);④工程基础体系,包括机械基础、电工基础、电子基础、计算机及网络信息基础;⑤化工基础体系,包括化工热力学、化工原理、化学反应工程、化工过程分析与合成;⑥选修课体系,包括人文社科体系选修课及其他体系与外专业任选课。李子华提出应当以“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为一体”的素质型教育作为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理念。

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程、科类基础课、专业课程、自选课程、实践性课程和创新课程。王晓初等通过教学实践,总结出了“6+1”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即六个结合:专业方向设置与市场需求相结合,培养方案与国家执业注册考试要求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校内实验实习与校外实践基地实习相结合,动手能力的培养与创新意识培养相结合,专业知识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一个强化: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刘彬让提出了7个21世纪农林高校人才培养新模式,即一般地方院校的宽口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专、本连读的人才培养模式;重点院校的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大类人才培养模式;传统的综合型大学和一些著名的理工科大学的通才加专长的人才培养模式;重点高校的本、硕、博连读培养模式;联合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国际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党跃轩等探讨了应用型本科机械类人才的培养模式。曾玲玉阐述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以土木工程专业为例,分析了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方案。

从上述的研究中可以看出,学校不同,专业不同,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原则亦不同,人才培养方案多种多样,各具特色。笔者认为,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知识的爆炸,社会人才需求的变化也越来越快,这就要求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亦应进行不断的改革,以适应新的社会需求。

参考文献:

[1]]汤金华.产学结合,培养应用型人才[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06,20,(1):89-90.

[2]胡波,李宏伟,李卫兵,王绪安,卞丽,杜玉杰.地方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研[J].中国大学教学,2006,(5):42-43.

[3]黄安平,江荣华.对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思考[J].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06,6,(1):94-96.

[4]夏新海.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几点思考[J].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3):46-49.

[5]昌建婷,李鹏.关于高职高专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与培养方案总体设计的研究[J].陇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7,(2):112-114.

[6]余国琮等.化工类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化工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技术改革的研究与实施项目成果简介[J].化工高等教育,2006,87,(1):8-11.

[7]李子华.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与实施策略——以安徽师范大学为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34,

(1):118-121.

[8]]王晓初,赵柏冬,张忠杨,春峰.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研究,2006,(3):7-8.

[9]刘彬让.新时期高等农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06,(3).

[10]胡艳婷,杨亚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5,22,(6):133-135.

[11]刘会家,黄景光,胡汉梅.学分制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与实践[J].2005年教育研究及管理论丛专刊,2005:83-84.

[12]高贵临,陆小毛.以育人为本,构建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方案[J].高等农业教育,2006,(3).

[13]党跃轩,李洪智,康维新,李伟.应用型本科机械类人才的培养模式[J].中国冶金教育,2006,(2):15-17.

[14]曾玲玉.应用型人才的本科教育[J].内江科技,2006,(2).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