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策划方案 >

三全育人申报方案9篇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三全育人申报方案 育人 申报 方案

三全育人申报方案9篇三全育人申报方案 ***大学***学院“三全育人”实施办法 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以及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全育人申报方案9篇,供大家参考。

三全育人申报方案9篇

篇一:三全育人申报方案

*大学***学院“三全育人”实施办法

 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以及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娄勤俭书记调研我校指示精神,全面推进学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任务,进一步提升***学院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和“三全育人”工作实效, 根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三 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建设要求和管理办法(试行)》、 《***大学“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建设方案》要求,制定本 办法。

 一、总体目标 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根本问题,坚持育人导向和问题导向,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树立一流意识,聚焦“创新创业人才、卓越人才、精英人才、国际化人才”培养,推动各领域、各环节、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协同、贯通与融合,构建以“十大育 人”体系为基础的育人新格局,形成内容完善、标准先进、 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培养具有家国情怀、人文素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国际视野 的高素质人才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 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总体要求 1.思政教育“大协同”。进一步推动实施思政工作“八项工程”,系统推进“十大育人”体系建设,把“三全育人” 摆在全局工作突出位置,引导全体教职工当好“育人者”,

 推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 教育的有机结合,各自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实现育人 全担当。

 2.育人机制“全贯通”。将立德树人贯穿于学院教育 教学全过程和学生成长成才全过程,推动育人目的、手段和 效果的有机统一,推进“思政+”的叠加与协同向“思政× (乘)”的贯通与融入深度发展,使“三全育人”工作更好地适应和满足学生成长诉求、时代发展要求和社会进步需求, 打通育人的“最后一公里”,实现育人全天候。

 3.育人要素“强融合”。遵循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和思 想政治工作规律,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主动性和选择性, 推进不同来源、不同领域、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个性的思想政治工作元素共生融合。深入挖掘各群体、各岗位的育人元素,将立德树人覆盖到课上课下、网上网下、校内校外,实现目标同向、载体同建、资源同享、节奏同步,推动 育人全覆盖。

 三、主要内容 1.课程育人。坚持立德树人、德法兼修,致力于培养 和造就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高素质法治人才。全力建设 “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示范专业和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深入开展教学改革,充分发挥学业导师育人功能,落实完善小班化、研讨型教学和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全方位实施课程内容改革,将新思想、新技术、新经济、新需求等融入到课堂教学,以思政课程、专业思政及教学模式创新等为引领,充分发挥教师在线学习中心和教师教学发展实训中 心平台功能,促进教师教学能力不断提升。引导教师树立课

 程育人的理念,提升课程趣味性和吸引力,将思想引领和价 值观塑造融入教学全过程,涵育学生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认真梳理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 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专业教师课程育人的主体作用, 形成专业课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同向同行的育人 格局。

 2.科研育人。强化导师引领培育职责,明确科研育人 功能,注重学生科学精神培养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于科学研究全过程。加强学术诚信体系建设。积极构建集教育、预防、监督、惩治于一体的学术诚信体系,切实维护学术道德规范,坚决查处学术不端行为。深化科教协同育人机制。坚持“工中有农,以工支农”办学特色,完善教研一体、学研相济的科研育人机制,制定产学研合作协同育人计划,依托司法系统,探索联合培养新模式,采用项目合作、共建研发平台等方式,打造科教创产融合发展联合体,充分发挥科研育人功能。搭建具有广泛影响力、号召力的师生科研交流互动平台,不断提升师生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师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赛事和中短期交流项目,拓宽师生国际化视野。强化学术团队的典型引领。以研究生导师示范团队建设为抓手,培育一批以研究生导师为核心的科研育人典型团队。强化科研项目申报审查,结合实际情况引导本科生、研究生积极参与科研创新活动,实现 科研、教学、实践相互促进,切实增强科研育人实效。

 3.实践育人。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养成相结合,始终 坚持“全面覆盖、强化实践、分层培养、协同推进”的工作 理念,推进实践课程化、体系化、信息化,构建全方位实践

 育人协同体系。夯实“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按照学期、 学年等时间节点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全面评价,完善学分制,并将第二课堂成绩单作为学生在校期间综合素质测评、 评奖评优、免试推研、推优入党等的重要依据,做实做优学生成长引导,体现育人效果。探索“互惠式实习机制”。推动学生深入一线,亲自践行法律行业具体业务,鼓励、支持和组织学生参加各类课外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完善协同育人机制。密切联系法律实务部门,积极推进学院与法律实务部门人员互聘工作的开展。形成学院与实务部门互惠式实践教学模式,与法律实务部门实行“基地共建、人才共育、资源共用、成果共享”的互惠式实践教学模式。依 托法律援助中心开展法律援助服务,提升学生服务社会能 力。引领全院学生积极弘扬劳动精神,将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深入社区、走入社会,开展丰富多彩的学雷锋志 愿服务活动。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将双创教育与专业教学、 素质教育、职业规划深度融合,深入推进学生全体惠及、教师全员投入、本科全程融入的创新创业体系建设。进一步拓展大学生创新创业和学科竞赛内涵,通过大创项目、“挑战 杯”、“创青春”、“互联网+”等竞赛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4.文化育人。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加强培育和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建设,引导师生坚定“四个自信”。推进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围绕中华经典、传统节日、戏曲国粹等主题,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加强革命文化教育。有效利用重大纪念日契机和 重点文化基础设施开展革命文化教育。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

 化。倡导和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积极、健康、 文明、进取、包容、创新的先进文化。坚持以“典型引路” 为抓手,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选树师生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先进典型,推广展示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教育典型案例。提升依法治国意识。以学宪法讲宪法、 民法典宣传等活动为载体,提升全校师生法治知识和法治意识。繁荣校园廉政文化。与校纪委联合开展校园廉政文化活 动,宣传廉政文化,提升师生廉洁意识。

 5.网络育人。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牢牢掌握网络阵地的领导权和主动权,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守护好网络精神家园。构建网络育人平台。建强用好学院网站和微信平台,不断推出充满吸引力、感染力、说服力和启迪性的校园“网络文化产品”,推广展示具有思想性、艺术性的“网络名篇名作”。丰富网络内容 供给。推进学校融媒体平台建设,积极运用官方微信公众号、 微博、QQ 等新媒体载体,聚焦基层一线,把“镜头”面向师生,关注“学生成人成才”“教师成名成家”。通过议题设置、回应热点、强化服务、引导舆论,营造清朗、健康和文明的网络文化。强化紧贴实际、具有特色的网络主流舆论阵地建设,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持续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上宣传工作。强化网络安全维护。强化安全自查工作,优化信息发布审核制度。加强师生网络素养教育,引导师生增强网络安全意识,遵守网络行为规范,养成文明网络生活方式。建立“预防、人防、联防、补防”网络舆情监防机制, 建强专职网管队伍,及时、主动回应学生利益诉求和重大关切。

 6.心理育人。坚持育心与育德相结合,加强人文关怀 和心理疏导,深入实施“育心”“健心”“暖心”“润心” “护心”“筑心”六大工程,着力培育学生理性平和、向上 向善的健康心态。建立“全通道”心理服务体系。依托学校 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心,组建“心理工作室”,打造“1+X” 心理服务模式,实现学生心理常识教育 100%普及,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各阶段心理需求。完善心理委员、心理信息员制度,培养“心灵向日葵”,强化心理社团组织作用,注重朋 辈帮扶人员心理素养提升与帮扶技能培训。打造“全生态” 心灵成长工程。利用心理健康月系列活动不断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营造和谐、幸福校园生态。通过主题文化活动、社区氛围营造、微信公众号、APP 等途径传播心理健康知识。从学生实际需求出发,开展个体精准化帮扶,持续加大对师生心理状况的监测比例以及监测次数,适时筛选可能存在问题的人群,针对性推送自我教育与调适方案。推行“全 时空”心灵护卫工程。进一步织密四级心理防护关怀网络, 健全《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干预办法》,发挥学院心理辅导站工作实效。实施学生心理动态“三色预警”机制,建立重点 关注学生心理档案。

 7.管理育人。推进规范管理的严格要求和春风化雨的 教育方式有机结合,促进教育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 强化科学管理对道德涵育的保障功能,营造良好的管理育人环境。完善管理育人制度体系。制(修)订完善学院教育规章制度,保障师生员工合法权益。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素质评价的第一标准,完善师德师风建设领导体制和工作机 制,努力培养锻造坚持“四个相统一”的师资队伍。建立健

 全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联系学生制度,形成院领导进课堂、进 班级、进宿舍、进食堂、进社团、进讲座、进网络的有效机 制。建立辅导员、学业导师与学生常态化联系制度,优化学 生管理模式。

 8.服务育人。以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要为导向,把解 决实际问题与解决思想问题结合起来,增强供给能力,提供靶向服务,构建“线上线下、虚实一体、互为支撑、互为补充”的服务体系,促进公共服务便捷化、高效化,不断提升学生满意度。以生为本,优化流程,推动学生事务“最多跑一次”改革。把服务育人“软指标”变成“硬约束”,切实增强服务育人实效。立足学院专业特色和学生的专业特长, 搭建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劳动体验平台,进一步拓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提高服务育人的针对性 与实效性。

 9.资助育人。做好资助育人顶层设计,进一步健全资助管理规范,打造全方位、多层次资助育人载体,创新资助育人活动形式,构建资助理念先进、资助渠道丰富、资助体系健全、资助对象精准、资助模式多维、资助成效显著的资助育人新格局。完善精准化资助管理工作体系。构建“学院资助工作小组、年级资助工作小组、班级资助信息员”三级资助育人体系。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档案,依托大数据平台,合理进行困难等级认定,动态管理。坚持资助育人导向, 践行“资助立志”育人理念,展示一批资助育人工作优秀案例。打造多维度资助育人模式。抓实学院师生资助队伍建设, 积极开展辅导员专题沙龙、“三星”评选、诚信教育感恩月、 学生资助宣传大使进校园和“助学·筑梦·铸人”等主题宣

 传活动,强化励志教育、诚信教育、感恩教育和社会责任感 教育。深入推进研究生助教工作,积极发挥研究生“三助” 工作的培养功能。拓宽资助资源渠道,将物质帮扶与项目资助相结合,服务人才培养,强化育人目标。凸显全方位资助育人成效。注重“扶智”与“扶志”并行,实施“发展型资助育人行动计划”,实现困难学生经济和精神的“双脱困”。结合我院专业特色,与地方单位合作搭建对口帮扶交流平台,探索建立大学生返乡工作服务制度,引导学生利用假期返乡服务,在服务中锤炼专业技能。鼓励学生毕业后返乡创 业或工作,积极服务家乡、回报社会。

 10.组织育人。推进组织建设与教育引领相结合,发挥学院各级党组织的思想引领与育人保障功能,发挥群团组织联系服务、团结凝聚师生的桥梁纽带作用,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各项工作和活动中,促进师生全面发展。不断加强组织建设。完善党建工作评估机制,全面推进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制度,夯实党建育人功能。大力实施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深入推进基层党建“书记项目”,培育建设先进基层党组织,培养选树一批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党支部书记,创建示范性网上党建园地,展示一批党建优秀工作案例。构建“X+”大党建 体系。大力打造“课程+”“团队+”“导师+”“实践+”等 育人模式,探索打造党建精品项目、精品工程,促进党建、思政与育人体系的深度融合,助力学生成长成才。发挥群团组织育人纽带功能。推动工会、共青团、学生会等群团组织创新组织动员、引领教育的载体与形式,支持各类师生社团 开展主题鲜明、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活动,充分发挥教研

 室、学术梯队、班级、宿舍在师生成长中的凝聚、引导、服 务作用。大力实施团学组织强基工程、活力提升工程和青年 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培育建设一批文明社团、文明班级、 文明宿舍,培养选树一批典型学生代表和优秀学生干部。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保障。学院成立“三全育人”工作推进小组, 党委书记任组长,党委副书记任副组长,党委委员和党支部 书记为成员,统筹推进学院“三全育人”工作。

 2.完善制度保障。建立健全学院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团齐抓共管、全体教...

篇二:三全育人申报方案

“三全育人”工作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大精神,进一步推动全国教育大会和《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方案》精神落地生根,大力提升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坚持和加强对高校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育人优势,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关键,切实提高工作亲和力和针对性,强化基础、突出重点、建立规范、落实责任,一体化构建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着力培养德技双馨的时代新人,不断开创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

 二、基本原则 1、坚持育人导向,突出价值引领,确保“三全育人”的长效性。全面统筹办学治校各领域、教育教学各环节、人才培养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推动知识、技能、能力培养与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的教育有机结合,建立健全系统化育人长效机制。

 2、坚持问题导向,注重精准施策,增强“三全育人”的实效性。聚焦重点任务、重点群体、重点领域、重点区域、薄弱环节,强化优势、补齐短板,加强分类指导、着力因材施教,着力破解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领域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不断提高学生的获得感。

 3、坚持遵循规律,勇于改革创新,激活“三全育人”的原动力。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把握学生思想特点和发展需求,优化内容供给、改进工作方法、创新工作载体。

 4、坚持协同联动,强化责任落实,提高“三全育人”的保障力。加强对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落实主体责任,建立支部领导、部门专业部分工负责、

 全员协同参与的责任体系。加强督导考核,严肃追责问责,把“软指标”变成“硬约束”。

 三、重点要求 1、以新思政观引领综合改革。立足新时代,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是知识体系教育同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与综合这一基本认识出发,坚持辩证统一,科学认识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的定位,整合各方育人资源,把促进学生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学校办学治校全过程,落实到教职员工职责规范之中。

 2、构建“校部二级”一体化育人体系。全面统筹办学治校各领域、教育教学各环节、人才培养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从体制机制完善、项目带动引领、队伍配齐建强、组织条件保障等方面进行系统设计,实现各项工作的协同协作、同向同行、互联互通。在学校层面,以课程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心理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资助育人、组织育人等“十大育人”体系为基础,推动将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融入人才培养各环节,构建中观的一体化育人体系。在专业部层面,根据各项工作内在的育人元素和育人逻辑,结合专业部特点特色,夯实育人基础,丰富育人内涵,打造育人品牌,树立构建微观的一体化育人体系。

 3、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通过挖掘各群体、各岗位的育人元素,并作为职责要求和考核内容,融入整体制度设计和具体操作环节,着力打通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盲区、断点,真正把各项工作的重音和目标落在育人效果上,切实做足育人大文章,唱响育人最强音,使教育教学更有温度、思想引领更有力度、立德树人更有效度,使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更好地适应和满足学生成长诉求、时代发展要求、社会进步需求,不断提升工作科学化水平。切实打通“三全育人”的最后一公里,形成可转化、可推广的一体化育人制度和模式。

 四、主要任务 (一)强化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领导体制 学校层面的综合改革聚焦于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融入、结合到办学治校、教育教学各个环节,建立规范,落实责任,一体化构建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

 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专业部层面的综合改革要聚焦科研育人、课程育人,积极探索育人育才和建设工作对接融合的有效模式,充分发挥组织的政治保障功能;健全完善行政联席会议制度,充分发挥组织在育人重大事项的政治把关作用;探索建设带团建的新机制新模式,积极发挥组织、团组织协同育人的组织优势。

 (二)完善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统筹协调落实机制 持续提高政治站位,深化思想认识,坚持问题导向,强化责任担当,立德修身、言传身教,身板硬、腰杆直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润物细无声地让师生感受到思想政治工作的温度和热度,努力构建全员育人的思想政治工作新格局。坚持以师生为中心,把握师生思想特点和发展需求,优化内容供给、改进工作方法、创新工作载体,全面统筹办学治校各领域、教育教学各环节、人才培养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充分发挥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方面工作的育人功能,构建校部二级的“三全育人”一体化工作体系。

 (三)创新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实施体系 优化顶层设计,以建立思想政治工作与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相结合的实施体系为根本,制定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见和任务分解方案,确定工作任务责任书、实施路线图和完成时间表;突出改革重点,针对提升工作实效、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优化校园评价和考核机制导向功能、培育优良校风学风等重点、难点问题,设立重点攻关项目或改革试点,提出在若干重点领域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工作目标;创新工作平台。通过构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创新平台、“课程思政”改革项目、网络新媒体育人载体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文明校园建设等工作平台,切实将“十大育人”落实到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落实到每一名教职员工。

 (四)加大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保障力度。

 全面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意见》各项要求,推动中央关于中职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的政策要求和量化指标落地。按照政策与经费并重的多元化支持原则,从协同育人机制体制改革的

 实际需求出发,推动立项单位建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协同育人创新贡献为导向、激励与约束并重的工作体系,确保政策保障落实到位。设立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专项经费,加大学校各项育人项目的经费投入,确保经费保障落实到位。

 (五)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评价管理规范 以“十大育人”体系为基础,系统梳理归纳各个群体、各个岗位的育人元素,并作为职责要求和考核内容融入整体制度设计和具体操作环节,推动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化,推动全体教职员工把工作的重心和目标落在立德树人的育人实效上。健全评价体系。坚持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工作评价和效果评价相结合,研究制定内容全面、指标合理、方法科学的评价体系,推动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化。建立述职评议制度。实行校、院组织书记抓思想政治工作和建设述职评议考核制度,考核结果和有关情况作为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目标管理和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纳入执行纪监督检查范围。严格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加强校园各类思想文化阵地的规范管理,加强校园网络安全管理,健全校园重大活动和热点问题、突发事件的处置和校园舆情引导机制。

 五、建设举措 (一)统筹推进课程育人 深入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落实专业部建设标准,制定并落实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方案,优化课程设置,修订专业教材,完善教学设计,加强教学管理,建设面向全体学生开设提高思想品德、人文素养、认知能力的课程体系,守牢校园各类思想文化阵地。对现行培养方案的课程进行科学分析,梳理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纳入专业课教材讲义内容和教学大纲,作为必要章节、课堂讲授重要内容和学生考核关键知识点。进一步建立完善课程标准审核和教案评价制度,对未包含课程育人内容的“一票否决”。制定加强课堂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实施办法,明确课堂教学纪律要求。落实校领导和教学督导听课制度。发挥专业教师课程育人的主体作用,健全课程育人管理、运行体制,将课程育人作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环节,作为教学督导和教师绩效考核、晋职晋级的重要评价内容。

 (二)着力加强科研育人 加强科研创新平台建设,搭建师生科研交流互动舞台,培养师生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推动实施科研创新团队培育支持计划,制定科研创新团队培育工作方案,引导师生积极参与科技创新团队和科研训练,培养集体攻关、联合攻坚的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学校及各专业部每年定期要在学生中开设有关科学精神、学术诚信、创新意识、团队协作等方面的专题讲座。

 (三)扎实推劢实践育人 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养成相结合,将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推动综合改革的突破口,始终坚持“全面覆盖、分层培养、协同推进、强化实践”的工作理念,不断完善“教育教学-实习实训-实践孵化”三位一体的工作体系,形成实践育人统筹推进工作格局。深入推进实践教学改革,分类制订实践教学标准,适度增加实践教学比重。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设立专门课程,健全课程体系,支持学生成立创新创业类社团,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完善支持机制,加大校内“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力度。强化创新能力培养,积极开展技能大赛、校园体艺大赛等专业赛事,丰富实践内容,创新实践形式,广泛开展社会调查、生产劳动、社会公益、志愿服务、科技发明、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活动。整合实践资源,拓展实践平台,依托工业园区、农村乡镇、工矿企业、爱国主义教育场所等,建立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创业实习基地。深入开展好志愿服务等等传统经典项目。

 (四)深入推进文化育人 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化校风学风,繁荣校园文化,培育大学精神,建设优美环境,滋养师生心灵、涵育师生品行、引领社会风尚。实施“高雅艺术进校园”“校园读书月”等文化建设活动,每年定期举行“中职好班长”“最美教师”“十大师德标兵”“十佳辅导员”等评选表彰和集中展示活动,让师生学有榜样、做有标杆,塑造向上向善的校园新风。以群团组织为依托,大力开展科技文化节系列活动。挖掘革命文化的育人内涵,有效利用重大纪念日契机和重点文化基础设施开展革命文化教育。开展师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

 教育活动,推广展示一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典型案例,选树宣传一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先进典型。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建设美丽校园,大力推进厅(主题文化展厅)、院(书院式学生公寓)、馆(校史展览馆)、廊(校园文化长廊)、墙(校园文化主题墙)建设,不断深化精神传统教育,切实增强师生的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筑牢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

 (五)创新推劢网络育人 大力推进网络教育,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拓展网络平台,丰富网络内容,建强网络队伍,净化网络空间,优化成果评价,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引导师生强化网络意识,树立网络思维,提升网络文明素养,创作网络文化产品,传播主旋律、弘扬正能量,守护好网络精神家园。树立互联网思维,以“报”“网”“微”“端”为重点,加强文化传播平台建设,充分发挥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优势,实现差异化传播,不断提升学校文化在师生中的生命力和感染力。加

 (六)大力促进心理育人 坚持育心与育德相结合,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深入构建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咨询服务、预防干预、平台保障“五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着力培育学生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协调发展。加强知识教育,开发建设《心理健康》等在线课程,实现心理健康知识教育全覆盖。规范心理咨询流程建设与档案管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扎实开展生命教育、感恩教育、适应教育、和谐教育。加强心理咨询服务及危机预防干预,建立学校、专业部、班级、宿舍“四级”预警防控体系,完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预案,建立转介诊疗机制,提升工作前瞻性、针对性。

 (七)切实强化管理育人 把规范管理的严格要求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方式结合起来,促进教育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强化科学管理对道德涵育的保障功能,大力营造治理有方、管理到位、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健全依法治校、管理育人制度体系,制(修)订完善学校教育规章制度,保障师生员工合法权益。建立干部考核评价、激励监督机制,重视考核结果运用。坚持从严管理干部,个人事项报告等工作有

 制度,管理到位。严把教师聘用、人才引进政治考核关,严格教师资格和准入制度,学校支部负责对教师的思想政治、品德学风进行综合考察和把关,建立健全师德考核制度,贯彻落实到位。健全依法治校评价指标体系,深入开展依法治校创建活动。把育人功能发挥纳入管理岗位考核评价范围,作为评奖评优条件,引导管理干部用良好的管理模式和管理行为影响和培养学生。

 (八)不断深化服务育人 把解决实际问题与解决思想问题结合起来,围绕师生、关照师生、服务师生,把握师生成长发展需要,提供靶向服务,增强供给能力,积极帮助解决师生工作学习中的合理诉求,在关心人、帮助人、服务人中教育人、引导人。明确育人职能,在后勤保障服务中,推动高校节约...

篇三:三全育人申报方案

 厚普县中等职业学校 “三全育人”实施方案

  厚普县中等职业学校

  2 目录

 一、一级标题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二级标题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1 厚普县中等职业学校“三全育人”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推动习近平全国教育大会和《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方案》精神落地生根,大力提升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育人优势,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关键,切实提高工作亲和力和针对性,强化基础、突出重点、建立规范、落实责任,一体化构建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着力培养德技双馨的时代新人,不断开创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

 二、基本原则

 1、坚持育人导向,突出价值引领,确保“三全育人”的长效性。全面统筹办学治校各领域、教育教学各环节、人才培养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推动知识、技能、能力培养与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的教育有机结合,建立健全系统化育人长效机制。

 2、坚持问题导向,注重精准施策,增强“三全育人”的实效性。聚焦重点任务、重点群体、重点领域、重点区域、薄弱环节,强化优势、补齐短板,加强分类指导、着力因材施教,着力破解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领域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不断提高学生的获得感。

 3、坚持遵循规律,勇于改革创新,激活“三全育人”的原动力。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把握学生思想特点和发展需求,优化内容供给、改进工作方法、创新工作载体。

 4、坚持协同联动,强化责任落实,提高“三全育人”的保障力。加强党对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落实主体责任,建立支部领导、部门专业部分工负责、全员协同参与的责任体系。加强督导考核,严肃追责问责,把“软指标”变成“硬约束”。

 三、重点要求

 1、以新思政观引领综合改革。立足新时代,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是知识体系教育同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与综合这一基本认识出发,坚持辩证统一,科学认识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的定位,整合各方育人资源,把促进学生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学校办学治校全过程,落实到教职员工职责规范之中。

 2、构建“校部二级”一体化育人体系。全面统筹办学治校各领域、教育教学各环节、人才培养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从体制机制完善、项目带动引领、队伍配齐建强、组织条件保障等方面进行系统设计,实现各项工作的协同协作、同向同行、互联互通。在学校层面,以课程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心理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资助育人、组织育人等“十大育人”体系为基础,推动将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融入人才培养各环节,构建中观的一体化育人体系。在专业部层面,根据各项工作内在的育人元素和育人逻辑,结合专业部特点特色,夯实育人基础,丰富育人内涵,打造育人品牌,树立构建微观的一体化育人体系。

 3、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通过挖掘各群体、各岗位的育人元素,并作为职责要求和考核内容,融入整体制度设计和具体操作环节,着力打通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盲区、断点,真正把各项工作的重音和目标落在育人效果上,切实做足育人大文章,唱响育人最强音,使教育教学更有温度、思想引领更有力度、立德树人更有效度,使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更好地适应和满足学生成长诉求、时代发展要求、社会进步需求,不断提升工作科学化水平。切实打通“三全育人”的最后一公里,形成可转化、可推广的一体化育人制度和模式。

 四、主要任务

 (一)

 强化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领导体制

 学校层面的综合改革聚焦于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融入、结合到办学治校、教育教学各个环节,建立规范,落实责任,一体化构建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

 专业部层面的综合改革要聚焦科研育人、课程育人,积极探索育人育才和党建工作对接融合的有效模式,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保障功能;健全完善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充分发挥党组织在育人重大事项的政治把关作用;探索党建带团建的新机制新模式,积极发挥党组织、团组织协同育人的组织优势。

 (二)

 完善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统筹协调落实机制

 持续提高政治站位,深化思想认识,坚持问题导向,强化责任担当,立德修身、言传身教,身板硬、腰杆直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润物细无声地让师生感受到思想政治工作的温度和热度,努力构建全员育人的思想政治工作新格局。坚持以师生为中心,把握师生思想特点和发展需求,优化内容供给、改进工作方法、创新工作载体,全面统筹办学治校各领域、教育教学各环节、人才培养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充分发挥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方面工作的育人功能,构建校部二级的“三全育人”一体化工作体系。

 (三)

 创新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实施体系

 优化顶层设计,以建立思想政治工作与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相结合的实施体系为根本,制定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见和任务分解方案,确定工作任务责任书、实施路线图和完成时间表;突出改革重点,针对提升工作实效、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优化校园评价和考核机制导向功能、培育优良校风学风等重点、难点问题,设立重点攻关项目或改革试点,提出在若干重点领域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工作目标;创新工作平台。通过构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创新平台、“课程思政”改革项目、网络新媒体育人载体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文明校园建设等工作平台,切实将“十大育人”落实到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落实到每一名

 教职员工。

 (四)

 加大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保障力度。

 全面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意见》各项要求,推动中央关于中职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的政策要求和量化指标落地。按照政策与经费并重的多元化支持原则,从协同育人机制体制改革的实际需求出发,推动立项单位建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协同育人创新贡献为导向、激励与约束并重的工作体系,确保政策保障落实到位。设立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专项经费,加大学校各项育人项目的经费投入,确保经费保障落实到位。

 (五)

 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评价管理规范

 以“十大育人”体系为基础,系统梳理归纳各个群体、各个岗位的育人元素,并作为职责要求和考核内容融入整体制度设计和具体操作环节,推动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化,推动全体教职员工把工作的重心和目标落在立德树人的育人实效上。健全评价体系。坚持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工作评价和效果评价相结合,研究制定内容全面、指标合理、方法科学的评价体系,推动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化。建立述职评议制度。实行校、院党组织书记抓思想政治工作和党的建设述职评议考核制度,考核结果和有关情况作为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目标管理和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纳入执行党纪监督检查范围。严格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加强校园各类思想文化阵地的规范管理,加强校园网络安全管理,健全校园重大活动和热点问题、突发事件的处置和校园舆情引导机制。

 五、建设举措

 (一)

 统筹推进课程育人

 深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落实马克思主义专业部建设标准,制定并落实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方案,优化课程设置,修订专业教材,完善教学设计,加强教学管理,建设面向全体学生开设提高思想品德、人文素养、认知能力的课程体系,守牢校园各类思想文化阵地。对现行培养方案的课程进行科学分析,梳理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

 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纳入专业课教材讲义内容和教学大纲,作为必要章节、课堂讲授重要内容和学生考核关键知识点。进一步建立完善课程标准审核和教案评价制度,对未包含课程育人内容的“一票否决”。制定加强课堂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实施办法,明确课堂教学纪律要求。落实校领导和教学督导听课制度。发挥专业教师课程育人的主体作用,健全课程育人管理、运行体制,将课程育人作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环节,作为教学督导和教师绩效考核、晋职晋级的重要评价内容。

 (二)

 着力加强科研育人

 加强科研创新平台建设,搭建师生科研交流互动舞台,培养师生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推动实施科研创新团队培育支持计划,制定科研创新团队培育工作方案,引导师生积极参与科技创新团队和科研训练,培养集体攻关、联合攻坚的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学校及各专业部每年定期要在学生中开设有关科学精神、学术诚信、创新意识、团队协作等方面的专题讲座。

 (三)

 扎实推动实践育人

 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养成相结合,将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推动综合改革的突破口,始终坚持“全面覆盖、分层培养、协同推进、强化实践”的工作理念,不断完善“教育教学-实习实训-实践孵化”三位一体的工作体系,形成实践育人统筹推进工作格局。深入推进实践教学改革,分类制订实践教学标准,适度增加实践教学比重。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设立专门课程,健全课程体系,支持学生成立创新创业类社团,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完善支持机制,加大校内“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力度。强化创新能力培养,积极开展技能大赛、校园体艺大赛等专业赛事,丰富实践内容,创新实践形式,广泛开展社会调查、生产劳动、社会公益、志愿服务、科技发明、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活动。整合实践资源,拓展实践平台,依托工业园区、农村乡镇、工矿企业、爱国主义教育场所等,建立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创业实习基地。深入开展好志愿服务等等传统经典项目。

 (四)

 深入推进文化育人

 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

 先进文化教育,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化校风学风,繁荣校园文化,培育大学精神,建设优美环境,滋养师生心灵、涵育师生品行、引领社会风尚。实施“高雅艺术进校园”“校园读书月”等文化建设活动,每年定期举行“普职好班长”“最美教师”“十大师德标兵”“十佳辅导员”等评选表彰和集中展示活动,让师生学有榜样、做有标杆,塑造向上向善的校园新风。以群团组织为依托,大力开展科技文化节系列活动。挖掘革命文化的育人内涵,有效利用重大纪念日契机和重点文化基础设施开展革命文化教育。开展师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活动,推广展示一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典型案例,选树宣传一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先进典型。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建设美丽校园,大力推进厅(主题文化展厅)、院(书院式学生公寓)、馆(校史展览馆)、廊(校园文化长廊)、墙(校园文化主题墙)建设,不断深化精神传统教育,切实增强师生的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筑牢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

 (五)

 创新推动网络育人

 大力推进网络教育,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拓展网络平台,丰富网络内容,建强网络队伍,净化网络空间,优化成果评价,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引导师生强化网络意识,树立网络思维,提升网络文明素养,创作网络文化产品,传播主旋律、弘扬正能量,守护好网络精神家园。树立互联网思维,以“报”“网”“微”“端”为重点,加强文化传播平台建设,充分发挥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优势,实现差异化传播,不断提升学校文化在师生中的生命力和感染力。加 (六)

 大力促进心理育人

 坚持育心与育德相结合,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深入构建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咨询服务、预防干预、平台保障“五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着力培育学生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协调发展。加强知识教育,开发建设《心理健康》等在线课程,实现心理健康知识教育全覆盖。规范心理咨询流程建设与档案管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扎实开展生命教育、感恩教育、适应教育、和谐教育。加强心理

 咨询服务及危机预防干预,建立学校、专业部、班级、宿舍“四级”预警防控体系,完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预案,建立转介诊疗机制,提升工作前瞻性、针对性。

 (七)

 切实强化管理育人

 把规范管理的严格要求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方式结合起来,促进教育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强化科学管理对道德涵育的保障功能,大力营造治理有方、管理到位、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健全依法治校、管理育人制度体系,制(修)订完善学校教育规章制度,保障师生员工合法权益。建立干部考核评价、激励监督机制,重视考核结果运用。坚持从严管理干部,个人事项报告等工作有制度,管理到位。严把教师聘用、人才引进政治考核关,严格教师资格和准入制度,学校支部负责对教师的思想政治、...

篇四:三全育人申报方案

1 □试点区 □试点高校

 □试点院(系)

  “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

 申 请 书

  单 位 名 称

 试 点 名 称

 填 报 日 期

 教育部办公厅 2018 年 10 月

  填

 表

 说

 明

  1、填写《申请书》前,请仔细阅读我部印发的《“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建设要求和管理办法(试行)》。

  2、《申请书》所列内容必须实事求是,数字要有原始根据,文字表达要明确严谨。

 3、所填写内容均可附页。如有支撑材料,请按表格的顺序装订好作为附件附后。

 4、试点名称为申请单位拟开展试点工作的主题或者方向。

 5、填写《申请书》时,请严格对照各试点类型的建设标准(试行),突出“十大育人体系”的落地情况和建设思路。

  一、基本信息 总负责人

 姓 名 职 称 职 务

 联

 系

 人 人 姓 名 办公电话 手 机

 试点类型 □ 1.试点区

  □ 2.试点高校

  □ 3.试点院(系)

  项目建设

 起止年月 2019 年 7 月—2021 年 7 月 二、 前期工作基础

 (包括申请依据及“十大育人体系”等相关工作基础等,可附页。)

  三、 试点 工作 计划 及进度安排

 (包括试点工作的基本思路、总体规划、具体举措、进度安排等,可附页。)

  四 、预期效果

 (包括试点预期成果、突破的重点与难点、形成的育人制度与模式、可供借鉴与复制的经验和做法等,可附页。)

  五 、 工作保障

 (包括人员配备、硬件设施、经费支持等,可附页。)

  六 、 学 校党委 意见

  (应明确说明是否同意申报、是否同意落实保障措施。

 申请试点 区。

 无需填写此栏。)

  签字盖章:

 年

 月

 日

  七 、 省 级 教育工作部门 意见

 (应明确说明是否同意申报、是否同意落实保障措施。

 教育部直属 高校 、 其他部委属高校、 部省合建高校 无需填写 此栏。

 。)

 签字盖章:

  年

 月

 日

篇五:三全育人申报方案

建师范大学“三全育人”试点项目 的申报方案

 一、申报对象

 各职能部门、各学院(学部)

 二、项目要求

 (一)主题突出。坚持立德树人基本导向,围绕课程育人、科研育人、组织育人、管理育人、心理育人、资助育人、服务育人、网络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等“十大育人体系”,紧密结合各部门、各学院(学部)的育人职责,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创新性强。项目建设计划周详,符合育人工作实际,积极探索新思路、新载体、新形式、新方法、新机制,用改革的思路、创新的办法,积极引领“三全十育人”工作深化发展。

 (三)形成品牌。反映三全育人工作的热点、难点和发展趋势,经验做法有一定典型性,形成自身的品牌特色,打造一批可示范、可复制、可推广的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

 (四)成效明显。具有较好的工作基础和完善的工作机制,建设条件保障有力,师生育人主体参与面广、受益大,形成一定的影响力、知名度、美誉度。

 三、项目申报及立项

 (一)单位申报。每个职能部门、学院(学部)可推荐 1 项。请各申报单位认真填报《福建师范大学“三全育人”试点项目申报书》(见表 3),于 2020 年 10 月 30 日前将纸质材料(一式二份)提交学生工作部思想教育办公室,电子版打包发送至学生工作部邮箱,邮件主题命名为“XX(单位)三全育人申报项目”。

 (二)评审立项。学生工作部将组织专家,按照“公平公正、重点突破、示范引领、质量优先、彰显特色”的原则,开展项目评审工作,确定试点项目,经公示无异议后,立项建设试点项目。本次拟评选 3 个“三全育人”重点项目,7 个“三全育人”一般项目。

 四、项目管理及支持

 (一)日常管理。项目以试点学院管理为主,建设周期为两年。期间须强化基础、突出重点、建立规范、落实责任,将项目建设进展情况、工作实践情况形成台账,对试点项目建设进行全过程管理。项目建设 1 年后将开展中期考核,根据中期考核结果对重点、一般项目进行动态调整。

 (二)考核监督。学生工作部将严格按照项目申报书,对项目建设进行考核与管理。项目若未能按期、按质量完成建设目标,将予以通报批评,项目所在学院两年内不得再申报试点项目。

 (三)经费保障。学生工作部将资助重点项目每项 1 万元,一般项目每项 0.5 万元,用于项目实施推进、完善优化和成果转化推广等。各学院应结合实际,给予相应的政策、经费配套支持。

 联系人:陈筱宇、王一舟,联系方式:。

篇六:三全育人申报方案

dash;1—

 “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申请书

  单 位 名 称

 ****学院

 试 点 名 称 高职院校“三全四成”育人模式的

  创新与实践

 试 点负责人

  ***

 联 系 电 话

 0***-*0*****

 填 报 日 期

 *0** 年 * 月 * 日

  教育部办公厅

 *0** 年 * 月

 —2—

  一、基本信息

  总负责人 姓名 职称 职务

  联 系 人

  试点名称 高职院校“三全四成”育人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试点类型 □ *.试点省(区、市)

 

 *.试点高校 □ *.试点院(系)

 项目建设起止年月

  二、前期工作基础

 (一)申请依据 * *. . 新时代高等职业教育服务国家发展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推出的

 “一带一路”倡议、中国制造 *0**、创新创业等创新发展战略对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0** 年** 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我们高职院校应自觉走在前列,着力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 *. . 区域社会经济及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需要。中央明确赋予广西构建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形成丝绸之路经济带和 **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三大定位”新使命,广西在国家战略中的地位作用显著提升。面向未来,广西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需要更高水平的高等职业教育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学院作为市属唯一高职院校,应主动建立与**市经济社会发展紧密关联的专业群,助力**市产业转型升级。

 * *. . 学校教育事业发展升级版的要求。

 “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是贯彻《广

 西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广西壮族自治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

 —3—

  (*0**-*0*0 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的实施意见》等自治区关于发展现代教育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建设“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是学校继国家示范校建设项目后建设广西及国家优质校的必然要求,是建成广西职业教育升级版的要求。

 (二)相关工作基础

  ****学院是由**市人民政府举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共建的一所全日制综合性高等职业院校,* * 00* *

 年成为全国首批

 **

 所、广西首家国家示范性高职院 校,先后荣获“全国职业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职业院校就业竞争力示范校” 等多项国家级重要奖项,成为 国家高等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点 承担单位、 自治区高等教育综合改革首批试点高校。* *0 0 **

 年

 * *

 月,学校获批广西全区 高校 “ 三全育人 ” 示范校培育建设项目,是唯一荣获该项目

 A A

 类等次的高职院校。学 校迅速召开项目建设工作部署会,成立 “ 三全育人 ” 示范校培育建设项目工作领导小

 组及办公室,制定建设方案和任务分解表 ,先行构建高职院校立体化育人创新格局,

 为开展国家“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校建设工作奠定了扎实基础。

 近年来,学校学生规模、生源质量、毕业生就业质量、专业建设水平、师资、实训支持体系、校企合作的开放度等各项办学指标均居广西高职院校第一,办学实力、办学水平在全国高职院校中名列前茅,学校基于中国—东盟经济区的“校政互动、校企互融,产学研创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办学特色及业绩得到行业内外的广泛认同,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

 * *. . 专业课程建设水平居区内高职院校前列。学校设有 *0 个二级学院共 *0 多个专业,涵盖二产、三产、与广西支柱产业、骨干企业紧密对接的国家级示范性重点专业及相关专业群。拥有 * *

 个国家级精品专业,* *

 个国家示范性重点专业,* 个中央财政支持建设重点专业,** 个自治区级特色专业,* 个自治区千万级示范专业。拥有 国家级教学 成果奖

 * *

 项,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 *

 门、国家级精品课程

 * *

 门、省级精品课程 ** 门。是广西率先拥有国家级精品专业、唯一连续六年获国家级精品课程最多的高校(含本科院校)。* *0 0 **

 年,学校获批为全国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

 * *. . 师资队伍实力雄厚居区内高职院校前列。拥有一批由博士、教授及行业企业领军人物组成的专兼职“双师”结构师资队伍。拥有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

 * *

 人,

 —4—

  国家教学名师

 * *

 人,国家 “ 万人计划 ” 教学名师

 * *

 人,国家优秀教学团队

 * *

 个;自治 区教学名师 * 人,自治区优秀教学团队 * 个。*0** 年,学校产业集聚与新型城镇化研究团队成为广西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团队,是广西唯一的高职院校创新团队,团队带头人成为广西高校卓越学者。

 * *. . 校企合作开放度居区内高职院校前列。学校与 美国通用电气( GE )、富士康、华为、中国石油、谷歌信息技术( ( 中国) ) 有限公司等 **0 多家大中型企业,在实训共建、人才培养、项目研究和人员培训等方面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建成一批产教融合联合体, 以“双主体育人”模式,全程参与相关专业的课程开发、教学计划制定、课程教学与实训实习管理等产学研一体化教学。

 * *. . 人才培养及就业质量居区内高职院校前列。学校所培养的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创业大赛等各类比赛中获奖 *00 多项。尤其是 *0** 年,学校营销与策划专业团队勇夺 第七届社科奖全国高校市场营销大赛总决赛特等奖 ,

 获得直接参加美国国际市场营销大赛资格。近年来,学校毕业生年均就业率 **%以上, 为**及广西经济社会发展输出高技能应用型人才逾 ** 万人、提供劳动就业培训近 ** 万人次,输向社会的毕业生多人曾获 全国五一劳动奖、国家级 “ 行业技术能手 ”、自治区“行业技术能手”等。毕业生工作称职率及用人单位总体满意率超过 *0%。

 * *. . 实训基地建设水平居区内高职院校前列。学校建有我国 西南地区第一个

 ABB ( 瑞士)工业机器人应用创新中心,拥有以西班牙政府贷款项目建设的工业实训中心为骨干的六大生产性实训基地。作为广西首家获得 * * 000

 万欧元 “ 德国促进性贷款项目 ” 的高校,顺利启动建设配套齐全、开放运营、资源共享,西部第一、全国一流的实训体系。目前,构建了 * 个集教学、培训、科研、生产一体的实训体系,建成 ** 个实训中心, ** 个基地,*** 个实训室。其中,国家示范性实训基地 * 个、自治区示范性基地 * 个、校企共建产业性基地 * 个、研发孵化基地 ** 个,教学设备总值达人民币 *.** 亿元。学校成为 广西唯一入选全国

 * *0 0

 所 “ 国家旅游局旅游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示范基地 ” 的院校。

 学校前期“三全育人”工作基础详见附件。

 —5—

  三、试点工作计划及进度安排

 (一)基本思路

  全面统筹学校办学治校各领域、教育教学各环节、人才培养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以“十大育人体系”为基础,加强组织领导,提供条件保障,构建 “ 一个人都不能少、一个环节都不能漏、一个方位都不能缺 ” 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支撑体系 ,

 到 *0*0 年建成具有 中国特色、广西特点、 ** 特征的一体化育人创新格局。

 *.通过实施管理育人工程、服务育人工程、资助育人工程、组织育人工程,以思想政治工作中的 “ 四重一薄 ” ( 重点任务、重点群体、重点领域、重点区域、薄弱环节 )

 为焦点,优化顶层设计、强化优势、补齐短板,搭建起“一个人都不能少”的全员育人体系,实现破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领域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通过实施课程育人工程、实践育人工程、心理育人工程,以师生为中心,把握高职师生思想特点和发展需求,优化内容供给、改进工作方法、创新工作载体,搭建起“一个环节都不能漏”的全过程育人体系,实现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通过实施科研育人工程、文化育人工程、网络育人工程,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目标,突出改革重点、创新工作平台, 形成由学校、学生家庭、政府、

 行业企业、社会等多方共同参与的立体化、网络化、多元化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大环

 境,搭建起“一个方位都不能缺”的全方位育人体系,实现思想政治工作与教育科研管理服务相结合。

 (二)总体规划

  按照 “ 一个理念、三大支撑、四项创新、五大保障、十大工程 ” 的总体框架 , 构建

  “ 三全四成 ” 一体化育人体系 ,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到 *0*0 年建成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 四大基地 ”“ 五个平台 ”,为社会培养一大批全面发展、特色鲜明的应用创新型职业技能人才。

 * * .“ 三全四成 ” 育人模式,即:通过实施“三全育人”十大质量提升工程,实现“激励学生成长、引导学生成人、教育学生成才、帮助学生成功”的“四成”目标,为社会发展、知识积累、文化传承、国家存续、制度运行培养所需要的人。该模式体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传统文化思想,寓意乘数效应,通过实施”三全育

 —6—

 人”,吸引并积聚更多育人资源和力量投入到社会大系统的育人工程中来,促成知识教育与价值塑造、能力培养有机结合,培养“ 有正确的价值观、有良好的品质、有丰富的知识、有过硬的本领 ”的德智体美“多维合一”的时代新人。

 * * .“ 四大基地 ” ,即: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基地、时代新人培育基地、民族文化技艺传承基地、应用型人才创新创业示范基地。

 * * .“ 五个平台 ” ,即:体系完备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平台、丰富优质的思想政治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知行合一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平台、前沿权威的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估平台、互惠共赢的“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平台。

 图 *:

 ******** 学院“三全四成”育人模式总体规划图

 —7—

  (三)具体举措 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统筹实施十大质量提升工程,通过 挖掘育人要素、完善育人机制、优化评价激励、提供条件保障 等,着力打通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最后一公里”。

 * *. . 加强领导与统筹规划。全面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抓好学校顶层设计,贯彻落实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把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学校专业体系、教材体系、教学体系、管理体系,纳入学校各项事业发展规划和人才培养方案,建立由学校主要责任人担任组长的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涵盖“三全四成”育人各个环节的战略体系,同时,完善“三全育人”工作机制,建立完善学校各部门常态协作和分工负责机制,建立责任清单,细化工作台账,形成自下而上的微观支撑。

 * *. . 实施课程育人质量提升工程。

 深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

 材、进课堂、进头脑,大力推动“课程思政”的课程教学改革,优化“思政课+专业课+ 人文素养课”的三元课程结构。开设思想品德、人文素养、认知能力等主题的人文大讲堂 *00 期;完善专业课程标准 **0 门,*00%课程建立德育目标并渗透德育元素;引进至少 *0 门优质资源课程,培育“系列中国”特色优质课程,形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新媒体作品资源库、新课件作品资源库,成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

 * *. . 实施科研育人质量提升工程。

 通过优化科研管理制度、创新科技体制机制,构筑

 “一站式”科技服务与科技育人新模式。开展科技创新载体建设,建立学校知识产权服务中心 * 个、科技成果孵化中心 * 个,各二级学院建设 * 个以上符合办学定位与专业特色的科技创新联盟,形成“两个中心、三级载体”组织结构体系;重点建设科技众创空间 * 个、科技创新中心 * 个;完成各专业创新创业工作室的建设,形成 *0 个精品专业创新创业工作室建设项目;与企业共同合作开发,建成 *0门创新创业课程,形成学校创新创业课程群,持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 *. . 实施实践育人质量提升工程。

 构建社会实践长效机制,整合多方实践资源,构建

 “校企、校地、校所” 实践育人协同体系,丰富实践育人内容,创新实践形式,拓宽大学生社会实践平台。开展社会调查、生产劳动、社会公益、志愿服务等各类主题实践活动 *00 次;抓好平台建设,建设 *0 个实践育人基地;学校创业实践基地辅导孵化运营创业项目 *0 个,建设运营众创空间 * 个,组建各级各类社会实践重点团队 *0 个。

 —8—

  * *. . 实施文化育人质量提升工程。加强文化育人顶层设计,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构建“校—院—社团”三级文化育人体系;积极培育弘扬“不甘人后、敢为人先” 的南职精神,多形式构筑文化育人平台。依托大师工作室建设和完善具有广西特色的文化传承基地 * 个;开展书法、武术、国画等传统文化社区教育课程研究活动,课程开设比例不少于同期开设课程的 *0%;打造“金葵”文化品牌实践基地 * 个,推进“一校一品”校园文化建设;依托学校“七模块”大学生第二课堂体系,充分发挥各级学生组织作用,重点打造“校园文化品牌三个一”工程;推进实施“高校原创文化经典推广行动计划”项目,支持师生原创歌剧、舞蹈、音乐、影视等文艺精品活动 *0 次。

 * *. . 实施网络育人质量提升工程。

 建设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大数据中心支撑...

篇七:三全育人申报方案

中学“三全”育人 实施方案

  8 2018 年 年 3 3 月 月 0 20 日

 为进一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全国、省、市、县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谋划实施我县教育“奋进之笔”,书写立德树人新篇章,动员和引导我校教职员工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工作理念,进一步提高我校学生素质,促进我校学生全面发展,逐步推动我校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以下简称“三全育人”)格局的形成,现结合我校实际,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等教育法律法规的指引下,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培养我校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要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二、 创建内容

 “三全”育人是指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是以学校教育为主,学生家长、相关职能部门紧密配合的人员上人人参与、时间上相互衔接、空间上全面覆盖的育人格局。

 “全员育人”即人人育人,主要是从育人主体而言,强调每个人都要树立育人意识、明确育人责任,在自己本职工作上落实育人职责,并且相互配合,交叉合作,形成强大育人合力,构成完整的德育体系。“全

 员育人”从广义上而言,即全体社会成员都有育人责任;从狭义上讲是指校园内的全体教职员工都要承担育人职责。

 “全过程育人”主要是从时间而言,它强调育人要贯穿学生学习、生活、成长的全过程。要结合学生入学到毕业的每个阶段的特点及其身心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规划不同学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点和方法,为青少年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全方位育人”主要从学生发展维度而言,它强调育人要体现在促进青少年学生全面发展的各个方面和环节。要根据青少年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把思想政治教育渗入到青少年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各个环节,渗透到教学、管理和服务的各个方面,延伸到家庭、社会、网络等各个领域,使他们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和人格修养,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三、实施方法

 (一)逐步深化“三全育人”

 1、学校中的所有科室、所有教职工都负有育人的职责。

 2、在学生学习成长的全部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教育。要认真研究学生从入校到毕业整个过程成长成才的基本规律,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3、在学校、社会、家庭的大环境中,通过各种途径、各种措施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教育。要善于在社会的大环境中培养锻炼学生,要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进一步建立和加强同学生家长沟通联系的机制,相互配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不断完善校内育人机制,从而产生出良好的综合效应。

 (二)逐步完善“三全育人”

 1、继续办好家长学校,让家长参与进来。建立家长委员会,建立

 家校联系制度,通过家长会、告家长书、家校互访等形式对家庭教育的内容、方式、方法进行指导,切实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

 2、利用好学校会说话的墙和班级墙等报进行舆论宣传。打造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形成“和谐、清净、文明、向上”的校园。

 3、学校将加强与社区等社会团体的联系与合作。谋求社会力量对此工作的支持。

 4、加强学生团队建设工作。积极做好发展学生团员工作,要发挥共青团组织的作用,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在教育、团结和联系大学生方面的优势,重点做好团组织“推优”工作,加大对优秀学生团干部的培养力度。

 5、要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一训三风”是我校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全校师生要群策群力,努力形成良好校园风气。要充分利用重大节庆日和纪念日,开展相关主题教育活动;紧密结合我校重大事件如开学典礼、入学教育等开展特色鲜明、吸引力强的主题宣传活动。进一步完善我校学生素质教育体系, 三、加强领导,健全机制

 领导机构

 组长:吴锦松

  副组长:吴潭带、李容生、温子云 成员:杨廷忠、许石湖、杨瑞其、钟秋云、张悦红、冯济川、 科级组长、班主任 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为组长,要加强制度建设,建立评估、奖励机制。学校要在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出台相应制度和办法,并逐步完善,以“三全育人”整体思路规范化、制度化工作。进一步完善考评体系,定期对班主任进行考核。定期开展工作的研讨和经验

 交流活动,不断总结经验、落实措施、推进工作,并对优秀教师、学生进行奖励和表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努力在全校形成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合力。

篇八:三全育人申报方案

建师范大学“三全育人”试点团队 的申报方案

 一、申报对象 申报团队由我校教师组成,团队成员构成相对稳定并具有明确的分工,鼓励跨学院、跨专业、跨部门合作,团队人数不少于 3 人。

 二、团队建设基本要求 团队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全面提高团队人才培养能力为关键,坚持育人导向和问题导向,充分发挥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方面的育人功能,围绕“十大育人”建设要求,挖掘育人要素,完善育人机制,形成具有团队特色的“三全十育人”实施方案。团队成员要努力做到人人育人、事事育人、时时育人、处处育人,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团队育人格局。

 1. 树立全员育人观念。各团队要树立全员育人观念,以生为本,自觉承担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品德教育的工作任务,确保团队每个成员都参与到育人实践中,推动团队全员育人工作落实落细,同时注重经验总结和能力提升,着力凝练团队特色育人品牌。

 2. 打通全过程育人通道。各团队要切实落实好全过程育人,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学生培养的各阶段,做到既着眼于教育的阶段性,又注重教育的连贯性,提高教育引导过程的实效性和科学性。

 3. 构建全方位育人体系。各团队要高度重视全方位育人,立足新时

 代,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论述,提高政治站位,把思想政治教育与课堂教学、科学研究、实训实践指导等工作有机结合。

 三、申报与评选 (一)申报要求。各单位要积极组织发动教师团队申报,要求各教学单位至少申报一个团队。申报团队应认真填写《福建师范大学“三全育人”教师试点团队申报书》(见表 2),于 2020 年 10 月 30 日前将纸质材料(一式二份)提交至教师工作部办公室(行政楼 810),电子材料发送至邮箱,邮件主题命名为“XX(学院)+XX(团队负责人)三全育人教师试点团队申请”。

 (二)评选工作。教师工作部将组织专家,按照“公平公正、重点突破、示范引领、质量优先、彰显特色”的原则,择优评选具有先进示范作用的“三全育人教师试点团队”。

 四、管理与支持 。

 (一)建设管理。“三全育人”教师试点团队建设工作周期为两年,采取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相结合办法,第一年试点团队应按照申请书确定的计划与目标,提交中期书面进展报告。两年建设工作周期结束后,提交“三全育人”教师试点团队建设情况工作总结报告。

 (二)经费支持。教师工作部将给予每个试点团队 1 万元的经费支持,用于团队建设。各学院应结合实际,给予相应的政策、经费配套支持。

 联系人:赖书慧,联系方式:

篇九:三全育人申报方案

大学“三全育人”先进团队申报书 一、基本信息 负 责 人 姓名 职务/职称 联系电话

 联 系 人 姓名

 职务/职称 联系电话

 所属单位

 申报类型 XX 育人(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

 二、团队主要成员情况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职务/职称 政治面貌 专业方向

  三、团队(成员)获奖情况

 近三年团队(或成员)获得校级以上(含校级)表彰奖励情况 奖项名称 级别 颁奖单位 时间

  四、团队主要事迹 4.1 育人基础

  4. 2 育人 特色

 (申报项目已具有的育人传统、已开展的重点工作等内容,1000 字以内。)

 (主要包括实践特色、品牌特色以及创新特色等方面的内容,1000 字以内。)

  4. 3 育人 实效

 (主要包括师生参与度、受教育效果,难点重点问题解决情况,媒体报道情况,项目所获荣誉以及工作成果等方面的内容,1000 字以内。)

 4.4 推广价值

 (主要包括典型案例、育人模式、方法载体、育人经验等的推广应用、示范引领价值,800 字以内。)

 五、项目提升规划 (包括建设目标、推进方案、重点举措、育人品牌创建、成果转化推广等,1000 字以内。)

 六、所在党委/部门意见

 签字盖章:

  年

 月

 日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