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陕北剪纸艺术中的抓髻娃娃8篇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陕北剪纸艺术中的抓髻娃娃 陕北 剪纸 娃娃

陕北剪纸艺术中的抓髻娃娃8篇陕北剪纸艺术中的抓髻娃娃 作者: 何墨荣 (一) 教学目标传统的剪纸艺术,以它自然朴拙的风格、独特的审美情趣和简洁明快的造型特点,不仅在以往成为我国最为普及的民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陕北剪纸艺术中的抓髻娃娃8篇,供大家参考。

陕北剪纸艺术中的抓髻娃娃8篇

篇一:陕北剪纸艺术中的抓髻娃娃

 何墨荣

 (一)

 教学目标 传统的剪纸艺术, 以它自然朴拙的风格、 独特的审美情趣和简洁明快的造型特点, 不仅在以往成为我国最为普及的民间艺术, 而且在今天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剪纸艺术广泛地应用于现代生活的各个方面, 如邮票、 贺卡、 动画片、封面、 广告等平面设计。

 剪纸艺术起着装点生活、 烘托气氛的重要作用。

 在本课的学习过程中, 通过对剪纸艺术的欣赏和工艺制作的艺术实践, 学生能够感受民间传统剪纸艺术的独特美感, 了解剪纸艺术在民间的广泛应用, 了解剪纸艺术的种类, 明确剪纸艺术的特点, 从而更加喜爱剪纸艺术。

 尝试运用剪纸技法, 学习

 对称式、 折叠团花和独幅剪纸等形式, 并用自己创作的剪纸装饰教室环境和居室环境。

 (二)

 内容结构 本课内容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

 剪纸的相关知识。

 作为本课的开始, 为了使学生对剪纸艺术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为后面的工艺制作打下基础, 文字部分对于我国传统的剪纸艺术进行了概括的介绍。

 “知识窗” 讲解了剪纸的分类和剪纸的技法。

 配合文字展示运用阴刻、 阳刻和混合刻制作的剪纸, 介绍剪纸的几种式样。

 第二部分:

 对称式剪纸的制作方法。

 对称式剪纸的工艺制作相对容易, 可以作为学习剪纸的基础。

 剪纸作品展示的对称式包括一个对称式的物象、 两个物象对称式安排以及物象与影子上下对称等。

 本页页眉选择了三幅对称式民间剪纸,其中两幅为剪影效果的对称式, 一幅为突出象征意味的对称式剪纸。

 以大象为主要形象的剪纸的设计制作步骤, 突出剪影效果, 为初学剪纸的学生提供了进行 “艺术实践” 的范例。

 第三部分:

 页眉展示了窗格中团花与角花的组合效果。

 详细介绍了边花和角花的制作步骤。

 第四部分:

 等角折叠团花的制作方法。

 本页页眉展示的作品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团花在生活中的应用。

 列举由动物和花卉组成的十折团花的制作步骤, 是为了让学生了解设计的方法和过程。

 “艺术实践” 要求学生先要分析步骤图中的设计特点和所运用的技法, 再进行设计制作。

 第五部分:

 独幅剪纸的设计制作方法。

 分为动物剪纸创作和人物剪纸创作。通过展示我国不同地域的以狮子为形象的剪纸作品, 来说明形象的塑造没有统一的程式, 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和创造。

 本页页眉选择了以动物和人物为主的独幅剪纸作品供学生欣赏学习。

 “知识窗” 介绍了陕西洛川县民间剪纸艺术家王兰畔。“艺术实践” 中建议学生开展对民间剪纸艺术的收集和展示活动; 用学到的剪纸工艺为学校组织的活动布置环境; 剪纸创作的内容可以是生活中的场景, 也可以围绕一个主题进行设计。

 刊登由学生设计的主题性创作剪纸 《与奥运同行》和 《舞蹈》 等, 作为学生学习参考的资料。

 (三)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本课重点在于学习剪纸的设计方法, 了解剪纸独特的工艺特征。

 2.

 本课难点在于运用阴刻、 阳刻或混合刻技法, 设计出具有装饰性的形象。

 (一)

 作品分析

 本课根据内容需要, 分别介绍了不同形式、 不同内容、 不同效果的剪纸作品。在页眉处展示了一些经典的剪纸作品, 使学生了解我国各地的传统剪纸在设计风格上的特点, 开阔眼界, 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

 一套马车窗花齐秀花(山东高密)

  这是一幅山东高密剪纸。

 山东民间剪纸主要分为渤海湾地域粗犷豪放的剪纸和山东胶东半岛沿海地区以线为主、 线面结合的精巧型剪纸。

 在高密一带, 从农舍的门窗、 顶棚到箱柜、 衣橱都有剪纸装饰, 由锯齿状线和挺拔的线条组成的剪纸是这个地区剪纸的主要造型特征。

 这幅《一套马车窗花》 是这一风格的代表。马的全身用镂空的锯齿状线组成, 与细长的阳刻线条形成强烈的对比。

 马车上的夫妇, 一个扬鞭赶马, 一个与婴儿嬉戏, 一幅生动的民间生活画面。

 在山东高密,手巧的女子被称作“伎俩人” 。

 村里为有这样的“伎俩人” 而感到自豪。

 她们的花样子常常用烟火熏在土纸上到处流传, 成为远近乡 村剪花的样子。

 剪纸作者是山东省高密市的农家女齐秀花, 她的剪纸形象生动、 千姿百态, 深受人们的喜爱。齐秀花在 1996 年剪出《金牛奋蹄图》 , 被选为当年中国生肖邮票的图案。

 1997年, 她为了迎接香港回归, 精心构思并剪出了 1997 个不同形态的牛。

 自 1982年开始, 每年春节前夕都要创作相应的生肖剪纸作品, 迎接新春, 其中, 《金鸡报晓图》 已被制成明信片公开发行。

 她被誉为民间剪纸艺术的“女状元” 。

 戏曲窗花王老赏(河北蔚县)

 河北蔚县的剪纸历史悠久, 相传已有两百年历史, 以剪窗花见长。

 作者王老赏(1890-1951)

 从七八岁开始学习点染渲染窗花, 到 20 岁左右已经成为有名的剪纸艺人。

 他自制了 100 多把剪纸刻刀, 其中最小的像大针一样, 以便刻制丰富的线条和纹样。

 他说:

 “要看一个艺人的‘活’ (指剪纸作品)

 的好坏, 一看他的刻刀就知道个大概了。

 ” 他点色用的画笔和色杯也很多, 保证了用色的纯正和变化无穷。

 在王老赏的剪纸中, 以戏曲人物为题的剪纸最多。

 这幅剪纸作品代表了 他的风格, 即重在刻画人物的神态、 动作和性格, 刀功细致、 准确, 线条流畅,装饰趣味浓厚, 夸张变形适度。

 在他从艺的 40 多年里, 先后对 200 多出戏曲中的人物进行了创作和再创作, 留下了近千幅戏曲人物作品。

 他的剪纸样子一出来就不胫而走, 成为其他剪纸艺人的底样。他在继承前辈艺人经验与成果的基础上,无论在人物造型还是刻制点染方面, 都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王老赏成为全国最著名的剪纸大师之一, 是当时中国剪纸界的一面旗帜。

 中国剪纸界流传着“北有王老赏, 南有张永寿” 之说。

 王老赏逝世前后, 有四本收编他作品的剪纸画册出版; 2000 年被国家追授为“20 世纪中国十大民间艺术大师” 称号。

 抓髻娃娃胡凤莲(陕西安塞)

 抓髻娃娃是民间剪纸中的一种传统图样。

 该作品以鸡的飞腾欢跃, 象征少女的成熟, 体现出艺人绝妙的艺术构思。

 对称式的造型, 人物服饰图案纹样优美,各个形象之间相互呼应, 由植物将它们巧妙地连在一起, 形象夸张, 姿态生动。

 跳绳窗花(江苏邳县)

 这幅作品以剪影的形式清晰地表现出跳绳时跳跃腾起的姿态和牵绳自然放松的动作。

 江苏邳县民间剪纸是苏北乡 村剪纸的代表。

 人们在剪纸中既表现出对传统的继承, 又创造性地表现出民间生活的场景。

 老鼠上蜡台墙花(四川川北)

 老鼠在民间习俗中是智慧的象征, 列于十二生肖之首, 在民间剪纸中更是机灵可爱的形象。

 传统剪纸题材有“老鼠上灯台” 、 “老鼠吃葡萄” 、 “老鼠偷油”等。

 南方流传“老鼠嫁女” , 北方流传“老鼠娶媳妇” 。

 这幅剪纸运用阴刻技法,采用对称式, 剪出老鼠和灯台的剪影, 极富情趣和人情味。

 鱼钻莲莲结籽顶棚角花(河南郑州)

 这幅剪纸以饱满的造型、 紧凑的结构、 浑厚的形象, 让我们看到传统民间剪纸所表达的对繁衍后代、 家庭美满的祈盼。

 该剪纸运用阴刻技法, 镂空部分非常精致且富于变化。

  跳皮筋 克宣 作者马克宣在上世纪 50 年代末至 60 年代中期, 在动画片《大闹天宫》 和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 、 《牧笛》 中担任动画, 后来在动画片《三个和尚》 、《哪吒闹海》 、 《天书奇谭》 以及剪纸片《红军桥》 等作品中担任首席或主要动画设计、 美术设计。

 八九十年代, 独立执导或联合导演的动画片《十二只蚊子和五个人》 、 《新装的门铃》 、 《超级肥皂》 和水墨动画片《山水情》 在法国昂西、日本广岛、 保加利亚瓦尔纳、 加拿大蒙特利尔等国际动画电影节上获得重要奖项,以及多次获得中国电影金鸡奖和电影政府奖。

 这幅剪纸是三个儿童人物的组合,剪纸设计采用了大胆的概括、 取舍, 捕捉儿童玩耍时的动作, 塑造出儿童稚气的脸庞, 体现出剪纸艺术的装饰美感。

 玩鸟的孩子 剪纸勾画出村里孩子们的顽皮、 自在的生活。

 逆光中, 一群孩子爬树、 掏鸟窝、 哄鸟, 无拘无束。

 剪纸成功地表现出孩子之间相互配合的亲密关系。

 人物与树叶、 树干形成错落有致的布局。

 天女散花(河北蔚县)

 戏曲人物身着戏装, 肩挑竹篮, 衣着上的彩带轻盈飘逸, 人物服饰上布满了花纹, 与周围各种各样的花卉相互映衬, 组成优美的造型。

 翩翩起舞的人物外形与花卉丰富的变化形成强烈的疏密对比, 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

 一组狮子形象的剪纸 狮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象征性的形象之一。

 历朝历代所塑造的狮子的风格在不断地演变着。

 六朝时在狮子原型的基础上, 创造出威猛、 辟邪的形象。

 从此, 狮子就一直是辟邪、 吉祥、 威严的象征。

 在民间, 舞狮是节日的重要内容。在民间剪纸中, 狮子形象被塑造成各种风格、 各种性格的造型。

 《太狮图》 这幅北京地区的剪纸让我们联想到由石头雕刻成的石狮子, 站在石头基座上, 非常威武。

 作品形象地表现出狮子皮毛的质感。

 狮子墙花祁秀梅(甘肃镇原)

 该作品中, 将狮子表现为圆脸、 小眼、 短身, 尾巴用锯齿状线整齐排列, 总体给人概括、 简洁、 有序的感觉。

 娃斗雄师王兰畔(陕西)

 作者王兰畔(1920─1996) , 陕西洛川县永乡 阿寺村人。

 1976 年开始从事剪纸创作, 两次应邀去北京, 为中央美院、 中央工艺美院的师生讲学献艺, 引起轰动,被誉为“东方毕加索” , 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民间工艺美术师” 。

 其本人被载入《中国民间名人录》 。

 她的剪纸作品造型夸张, 装饰华丽; 作品内容极为丰富, 表现婚丧嫁娶、 农家生活等; 在构图安排上将不同时空的物象进行组合,妙趣盎然, 令人回味无穷。这幅剪纸就是把人物与狮子巧妙地组织在一个画面中。夸张的大狮子与舞狮的小人形成大与小的强烈对比。

 人物有站在狮子后背的, 有在狮子腿边的。

 狮子圆睁双眼, 脖子上挂着铃铛, 纹饰均匀, 设计风格大气、 饱满。

 作品干脆利落, 黑白分明, 节奏感强。

 狮子团花(河南三门峡)

 在这幅河南的剪纸中, 狮子边跑动边扬起脖子, 尾巴高高翘起, 像是淘气的孩子在玩耍, 极富动感。

 回头狮子窗花曹佃祥(陕西安塞)

 作者曹佃祥是陕北安塞人。

 她最爱唱信天游和剪窗花。

 她的艺术特色简练,善于变形, 从剪纸作品中我们看到了陕北汉画像石刻的传统。

 1985 年曾应邀到中央美术学院进行教学表演。

 《回头狮子》 让我们联想到了热闹的舞狮场面, 狮子头像是戴着大帽子, 身上分成几部分, 每部分的花纹不同, 形象可爱。

  (二)

 名词解释 1.

 剪纸的基本技法 阳刻:

 在剪纸中保留画稿的轮廓线, 剪去轮廓线以外的空白部分, 即刻地留线。

 需要注意的是每一条线要互相连接。

 阳刻剪纸的视觉效果是线条清晰、 明快。

 阴刻:

 阴刻剪纸与阳刻剪纸相反, 是刻去画稿中的线, 保留线以外的部分,即刻线留地。

 阴刻剪纸的特征为作品的整体是块状的, 刻去的纹样少, 留下的面大。

 视觉效果是物象轮廓清楚, 形象饱满。

 混合刻:

 混合刻是根据画稿中线与面的分布, 在一幅剪纸中既有阴刻也有阳刻, 这种技法能使剪纸的整体效果更为丰富, 主次更加分明, 有线有面、 有疏有密, 产生节奏感, 形成丰富多变的艺术美感。

 2.

 剪纸的式样 单色剪纸:

 单色剪纸是剪纸中最常用的式样, 指在一种颜色的纸上进行剪刻,民间一般多用红色纸。

 根据剪纸内容的需要, 也可选用其他颜色的纸。

 单色剪纸工艺制作便捷, 效果明快、 单纯。

 套色剪纸:

 套色剪纸是剪纸艺术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式样。

 从已完成的深色剪纸的镂空部分的后面拼贴上各种色纸。

 套色剪纸适合在以阳刻为主的剪纸上操作。

 广东佛山剪纸利用本地特产的铜箔、 银箔, 用剪、 刻、 凿等技法, 套衬各种色纸和绘印上各种图案, 色彩强烈、 金碧辉煌, 富有南方剪纸特色。

 佛山剪纸既有纤巧秀逸又有浑厚苍劲的表现手法, 按使用的需要而选材施艺。

 “铜衬料”就是以金箔纸刻成主稿后, 镂空部位分别衬以大红、 湖蓝、 草绿、 中黄等色纸,效果富丽堂皇。

 染色剪纸:

 染色也叫点色, 在剪刻好的生宣纸上, 用毛笔点上各种颜色。

 着色时, 一种方法是采用一种颜色干后再上另一种颜色的方法; 另一种方法是不必待一色干后再上另一种颜色, 使两种颜色相互渗化。

 点色剪纸一般适合阴刻法,留作大块面积便于染色用。

 点色剪纸的效果色彩强烈, 乡 土味很浓。

 分色剪纸:

 分色剪纸基本上属于单色剪纸的拼贴, 近似剪贴。

 例如:

 剪一条金鱼在水中游, 金鱼用红纸剪成, 水纹用蓝色纸剪成, 然后把金鱼和水纹拼贴在一起。

 中国剪纸之乡 :

 安塞剪纸是陕北劳动妇女创造美的一个典范形式。

 最初用来装饰美化生活的“窑洞剪纸” , 被一代又一代的劳动妇女传承下来, 形成古朴生动、 强烈自由的风格, 反映出陕北劳动妇女纯朴的思想感情和对生活的热爱。

 流传的剪纸形式很多, 有窗花、 门画、 炕围花、 挂帘花、 窑顶花、 针花、 鞋花、 围肚花等, 用途主要包括用于春节美化环境的, 用于结婚装饰洞房的, 用于制作刺绣、 布玩具底样的, 也有用于迷信礼仪的等等。

 内容十分丰富, 如花鸟鱼虫, 瓜果蔬菜, 家禽走兽, 人物树木等, 反映出劳动生活和民俗风情。

 安塞剪纸艺术家们多次赴世界各地访问表演, 引起中外友人的极大兴趣, 对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积极贡献。

 安塞剪纸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 被誉为“活化石” 和“地上文物” 。

 中国美术馆收藏了安塞剪纸, 中国各地展出了安塞剪纸。

 中央美术学

 院专家称赞其为“安塞剪纸, 群芳母亲。

 民族之魂, 陕北可寻。

 振我中华, 无愧古今。

 ” 1993 年, 安塞县被中国文化部命名为“中国剪纸之乡 ” 。

  (一)

 明...

篇二:陕北剪纸艺术中的抓髻娃娃

娃娃(甘肃)

 抓髻娃娃(甘肃)

 对 称

 抓髻娃娃(甘肃)

 《抓髻娃娃》中的“ 髻” 与“ 吉” 谐音,引申为“ 抓住吉祥” ,而鸡形的装饰图案寓意保佑娃娃健康平安—— 人们认为“ 鸡吃害虫” 。

 刘海撒金钱(山西)

 “刘海戏金蟾”是深受百姓喜爱的民间吉祥画,刘海戏金蟾的传说将刘海推上了财神的地位,而金蟾是一只三足青蛙,金蟾本就是代表财富的动物。在这个神话故事里,只要刘海拿铜钱戏金蟾,金蟾就会吐出铜钱来,走到哪里,铜钱就会撒到哪里,这样的形象代表着财源广进,大富大贵的意思。金蟾的相貌很丑陋,可分泌的毒液,让人害怕,正是这样的特点,将其视为驱邪避恶的吉祥物,保人体的健康平安。

  画中的刘海是一个稚气十足的小男孩,手舞一串铜钱,嬉闹一只金蟾,喜气洋洋。所以这个题材还代表着喜庆愉快的意思。

 第一步:对折 第二步:画出半个娃娃外形 第三步:添加花纹装饰 第四步:剪下、展开

 作业:用彩纸设计剪出对称、有趣的娃娃形象。

 要求:对称、有趣、有装饰的花纹

 参考图片:

 同学们 来学校和回家的路上要注意安全

 同学们 来学校和回家的路上要注意安全

篇三:陕北剪纸艺术中的抓髻娃娃

琐 忆七 日 谈广 闻 录醉 眼 录一 瓢 饮 闲 话斯 之林 和“抓髻娃 娃”,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鹿 耀 世向 宝哥哥 林 妹 妹 学 求 同· ·,··. . .·. . ’· ·”· ·· ·”· ··· ` ·· “ · . i .“· · · · · · ·… …“于敏“龙 的传 人”二 , ’.·, ’P·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王 家 广慢话 十二 生 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林 梅 村奈 何,奈 何 卫· · · · · ···“·…“·· · ·, .·· · · · · ·· · ·”· · ·一” “· ··· ·· · ……, . 二 韩羽“明 白 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宏 图挂”年 复 一年 地出现 在 巫 俗 礼 仪中,也 出现 在婚 俗 喜 庆 上:庄 户 人 的 小孩子 摔 跤受惊了,大 人 剪个 纸 娃 挑 着 烧着 了,用 盛 水的 碗 接 纸灰,边 走 边 喊 娃 的 名 字,再 将 水拨 在 路 口,这 是招 魂娃 娃。久 雨不晴,剪个持帚 人 形挂 在 高粱 秆 上 立 于 院 中,叫扫天 婆。久 旱不 雨,则 在水缸 上 贴 个 头 朝 下的纸 娃 娃。喜庆窗 花 则 娃娃头 上 有 鸡,脚下有莲 花、游 鱼 … … 在大 量 的 实 物 资料 和细 致 的 考证 基 础上,靳 之 林 开 创 了一门 新的 边缘 学 科:将 民 间 艺 术、民 俗 遗 风、历史 文 献、考 古 文 化 融于 一 炉的 民 艺民 俗考古 学。他 将 以“抓 髻娃 娃 ” 为主 体造型 的“活 文物”及民 俗 遗风 与 地 下 出 土 的 死文物、古 史 传 说三者互 相 印 证,从而 破 译 出2 0 多 个 出 土 文 物 的 原 始 文 化 符 号。这 一 开拓 性 的 研 究 成 果,不仅 得 到 我 国文 化 艺 术界 的 高 度 评 价,也 引起 了 国 际上 一 些学者的极 大 关 注。最 近,中 国 社 会 科 学 出 版 社 出 版 了凝聚 他的 研 究 成 果 的《 中 国 民 艺、、民俗 与考古文 化 丛 书 》 第一 部 —《 中 华 民 族 的保 护神 与 繁衍 之 神 — 抓 髻 娃 娃 》。该书由8万字和 5 0 0 余幅 图 片 构 成,详 细叙 述了以 黄 河 中 上 游 黄 土 高原为 中 心 的 广大 地 域里,几 千 年 来 在 中 国 民间广 泛 流传 的“抓髻 娃 娃”及 其 演 变 过 程,形象 生 动 地 体现了生 命崇 拜 与 生 殖崇拜这 个 原 始 民 间艺术的主 题,不 仅 具有重 大的 学 术 研 究 价 值,还 具 有 很 高 的 艺 术 鉴 赏 价 值。.秘ǐ, 之一林和鹿 世 耀一抓ù髻 妓ì剪 纸,是 人 人 熟 悉 的 民 向 艺 术。在 乡村 农舍、商 店 橱 窗、美 米 画 廊,都 不难 见到那 红艳艳、暖 融 融、喜洋 洋 的 影 象。而剪 纸 作 为 我国 艺 苑中 的 一朵 奇 葩,其 悠 久的 历 史 渊 源 及 丰富 的 文 化 内 涵,就 鲜 为 人知 孔了。

 年代 初,一个曾创 作 出 历史 画“南泥 湾”( 军 事 博物 馆 藏 )、“毛主 席在 延安 大 生 产运 动 中”( 历史 博 物 馆 藏 ) 的油画 家,远 离高 等学 府、舍 弃都市 生 活,风尘 仆 仆 地 来 到 陕 北 做 农 村 基 层 文 化工 作,一 干 就 是 1 5 年。他就是 中央 美术 学 院 教授、画 家靳 之林。为 了 探 寻中 华 民 族 传 统 文 化 的 起 源,他 曾步 行 `。

 。

 。

 多公里,考察了 作 为 华 夏 文化 摇 篮 的 黄 河 币 下` 游区 域,访 问 了2 0 00 多位 中 国 农 村民 俗 艺 人,收 集 了 一万多 件珍贵的剪 纸 为、 主的 第 一手 实 证 材 料。由 于 封建 社 会 长 期 延 续 造 成 的心 理 和文 化 的 封闭,丰 富 的 远 古文化 得 以在 民 间 艺 术和 民族风 俗 中保 存卞来。陕 北 黄 土高 乓 正是文 献 记 载 的 黄 帝氏 族 文 化的 发 祥 地,为数众 多、形态 各异 的 剪 纸“ 抓髻 娃娃 ”,即是 与 图 腾 崇拜 紧 密 相 关 地 承 袭 了 原 始 人 类的 群体 意 识:一 是生 存、二是 繁衍。几 千 年来,一 这类 民 艺民 俗,·内容 及 形 式虽 有 演 变 和 发 展,但 主 要 造 型并 未 走 样。“抓髻 娃 娃”的 原型 就是 钟 鼎文 的“夭”字 ( 人 形 ),即 郭沫 若 考 证得 出 的 中 华 始祖轩 辕 黄 帝 的 族 徽。在 陕 北 民间, “抓 髻 娃

篇四:陕北剪纸艺术中的抓髻娃娃

观察·79·2021 年/第 11 期/浅谈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中的造型方法◎郑

 桃(重庆工商职业学院 传媒与设计学院 重庆 400052)一、中国民间剪纸艺术概述剪纸是用剪刻工具以剪、刻、铰、锉等工艺手段在纸张或薄质材料上进行镂空造型;中国民间剪纸更多的是单纯地利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人们将剪好的图案贴在门楣、窗户、桌子、柜子等物件上来传达自己对节日的喜悦心情,因此又常称之为“窗花”。中国民间剪纸是我国民俗生活中最为普通广泛的艺术形式,是一种二维空间上的装饰艺术。我国幅员辽阔,民间剪纸受生活习俗、历史地理环境的影响非常大,逐渐形成不同风格的剪纸流派。按地域来说北方以河北蔚县、山西广灵、山东、陕西的民间剪纸最具代表,南方则以江浙、福建和广东的民间剪纸为佳。北方民间剪纸风格以简练朴实为主,带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多有粗豪劲健之风;南方的剪纸以细腻的风格见长,线条明快流畅,较精致典雅、玲珑剔透。民间剪纸的创作题材丰富,剪纸艺人多选用农耕文化、民间戏剧、喜庆节令、故事人物等作为素材,配以奇思妙想的造型和绚丽的色彩,创作出众多让人们喜闻乐见并带来愉悦精神享受的作品。二、中国民间剪纸的起源和发展经史料考证,剪纸学界普遍认为中国民间剪纸真正产生于汉代。但是,以金银箔、皮革或丝织品等为材质进行剪刻镂花却在有纸之前。1950—1952 年在河南辉县战国遗址中,发现了用银箔镂刻花的弧形装饰物,可以说是剪纸的前身。公元 105 年东汉蔡伦发明了纸,剪纸具有更多的可能。1959 年新疆吐鲁番火焰山附近和卓古墓群出土的五幅北朝团花剪纸 :《对马团花》《对猴团花》《八用形团花》《金银花团花》《菊花团花》是目前最早发现的实物剪纸。到了唐代,剪纸被人们更加普及地应用在节日、节气以及信仰活动中。唐代段成式创作的笔记小说集《酉阳杂俎》写道 :“立春曰,士大夫之家,剪纸为小幡,或悬于佳人之首,或缀于花下” ① ;李云的《彩胜》写道:“剪彩赠相亲,银钗缀凤真” ② ;韦庄《春盘》有云:“雪圃乍开红菜甲, 彩幡新翦绿杨丝” ③ 。这些唐代诗句皆是证明。宋元时期,造纸业成熟,民间剪纸普及发展迅速,频繁应用在【摘要】

 剪纸是用剪刻工具以剪、刻、铰、锉等工艺手段在纸张或薄质材料上进行镂空造型。民间剪纸是我国民俗生活中最为普通广泛的艺术形式,是一种二维空间上的装饰艺术。剪纸艺术的造型方法可以分为多维空间、意象造型、传统阴阳观三大类。【关键词】

 中国民间剪纸;多维空间;意象造型;传统阴阳观【中图分类号】J5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11-0079-02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特定的节令礼俗中,这一时期还出现了一批以剪纸为职业的艺人和手工作坊。宋人周密在《武林旧事》中记载过临安城内与剪纸有关的“小经济”以及专门的“剪镞花样”者。到了明清,开始有文人参与民间剪纸艺术创作,我国民间剪纸艺术走向鼎盛。据史料记载,明末掖县画家张士保为妻子画过《四君子》窗花样稿 ;清代陈文述也曾在《画林新咏》盛赞明末扬州包钧剪纸书画。明清时期民间剪纸运用范围更为广泛,传世作品也较多。剪纸图样不仅作为灯彩的花饰,扇面的纹饰,以及刺绣的花样等,还作为装饰家居的饰物,如紫禁城交泰殿顶棚就贴有龙凤呈祥的双喜团花。通过以上梳理可以看出,中国剪纸艺术孕育于东汉前,诞生于南北朝,逐渐普及于隋唐时期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后又历经宋元民间剪纸艺术的职业化、行业化发展,最终于明清达到鼎盛。中国千年剪纸固守民间艺术程式化的稳定脉络演进流转,遗留了大量的艺术财富,为我国在新时代下对民间剪纸艺术的传承和发扬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民间剪纸艺术的造型方法民间剪纸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真实生活以及思想观念。它带着手工劳动的温度,饱含民间文化自信。它来自于生活,生长于生活,是最具生命力的艺术。民间剪纸艺术的传承,大多通过口耳相传、手手相授的形式延续。剪纸造型手法更是经过长时间的积累、挑选才逐渐完善并以一定的程式化形式世代相传。(一)多维空间的造型方法民间剪纸艺人,通常是农耕劳作者。我国传统的“男耕女织”文化使得他们的劳动与农作物生长过程紧密相连。他们年复一年的经历春种、夏长、秋收、冬藏的整个环节,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播撒在农作物或鱼牧业的鱼、鸡、牛羊等的生长过程中,精心的养护和守望,将劳动过程与动植物的生长过程植入到民间剪纸创作中,使民间剪纸有了“过程化”情节。图 1《养鸡》,表现的是从喂养小鸡到鸡产蛋的过程。画面中不仅表现了妇女喂鸡撒食,还剪出

 ·80·今古文创了娃娃撵鸡、鸡吃食、鸡产蛋的过程。所有的饲养生长都在一幅剪纸作品中完整体现,表达了剪纸艺人们期待努力付出就能得到丰厚收获的美好心愿。民间剪纸艺人,由于细致的观察到“扭动的过程”,而剪出的“多面”也是民间剪纸多维空间的一种表现形式。著名陕北剪纸艺术家张林召的剪纸艺术作品中表达“多面”人物形象时,脸的正面与侧面同时出现。以眼睛作为共用部分,外侧左脸的鼻子和嘴的形态与右边耳朵相呼应,如图 2《乳母》。民间剪纸作品《虎》中,老虎的正脸跟侧脸同时出现在一个头上,表达了老虎觅食时,既要前望又要不断扭头侧视的生动场景。除了“多面”,“多头”也是民间剪纸表达多维空间的一种方式。陕西宜君剪纸艺人王秀清的剪纸作品《放牧图》,一个马身上剪出左右两个马头,表现出马吃草的动态过程。

  (二)意象造型的造型方法1. 具象化类比法农耕劳作者敬畏自然,敬畏规律,他们希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乞求人丁兴旺。这些对生活美好祝愿的朴实情感逐渐融入民间剪纸作品中,盼望“好彩头”。在剪纸题材创作过程中,一般采用具象化类比思维方法,以事物内容作为类比。即用一种美好的事物去暗喻表达一种美好夙愿。可以意义类比,也可以形态类比。在元素选择上,常选取富有吉祥含义的典型动植物,如鹤、龙、凤、麒麟、松、竹、桃、牡丹等。此外,还会选择一些特定人物形象,如八仙、许仙和白娘子等。在主题表达上,以《松鹤延年》《鹤献蟠桃》表达祝福健康长寿的寓意 ;以《五谷丰登》《竹报平安》《金玉满堂》表达对生活的美好憧憬 ;以《花好月圆》《二龙戏珠》《鸳鸯戏水》表达纯洁的爱情,美满的婚姻;以《麒麟送子》表达渴望开枝散叶的美好心愿。2. 谐音法在我国传统思想观念中,推崇“和谐”“中庸”。这样的思维模式导致中国传统审美观念表现为含蓄、委婉。谐音联想正是中国民间剪纸的一大特色,用两种读音相同或相近的事物形象进行替换,做到“音形统一”在中国民间剪纸艺术造型方法中更是常见,称之为“谐音法”,这种创作方法比较活泼,能给人们带来既含蓄又新奇之美。民间剪纸中的“五蝠捧寿”是广受欢迎的传统吉祥图案,因蝙蝠之“蝠 ”谐音幸福之“福 ”,表“五福 ”,寓意多福多寿 ;民间剪纸“年年有余”常有莲花与鱼的构图,“鱼”主要取其谐音的“余”之义,寓示富足盈余;民间剪纸“喜上眉梢”以梅花、喜鹊构成图形,“喜”用喜鹊来代表,用“梅花”谐音眉梢的“眉”,不仅剪纸造型漂亮,寓意还通俗易懂。(三)阴阳观老子在《道德经》中说 :“万物负阴而抱阳。”中国人认为万事万物皆有阴阳,阴阳是既相互对立又紧密结合的存在,如男为阳女为阴,“明”为阳“暗”为阴。阴阳观作为一种传统的思维模式,影响着国人的审美思想和观念。中国民间美术的哲学基础是中国本原哲学,其核心为“阴阳相合,化生万物,万物生生不息”。民间剪纸正是体现了这一传统阴阳观。剪纸艺术不论是技法工艺上采用阳刻还是阴刻,剪纸图案的线条部分与镂空的空白部分相互对比,构成一幅完整的正负空间作品,这除了是剪纸外在的独特形式美,更是传统阴阳观带来的审美思想和观念的内在表现。民间剪纸艺人没有“黑白”概念,只有阴阳观念。剪纸图案保留的纸型为阳,镂空部分为阴。凸出的为阳,凹下的为阴,传统的剪纸花样中的主体物象一般都是用阳图表现,阴图仅作为陪衬。民间剪纸中的生殖崇拜是传统阴阳观最为突出的体现,这类题材多以动植物结合的象征手法寓意阴阳结合。如图 3 《蛙踏莲花》中动物和植物穿插配合,婉约而形象,通过正负空间的对比,人类的生殖过程被生动含蓄地勾勒出来,赞颂了生命和生殖的伟大。图 4中的象征繁衍之神的《抓髻娃娃》是民间剪纸中代表阴阳两性的典型题材。娃娃手里抓着公鸡,鸡同“吉”为“阳”,有阴阳交合繁衍新生的吉祥寓意。

 四、结语中国民间剪纸艺术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和丰厚的民俗积累,是中华劳动人民的千年生活缩影,是我国民俗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剪纸艺人大多都是农耕劳作者,剪纸技艺也大多是通过口耳相传、手手相授来学习传承。本文通过解读分析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的造型方法和思想观念,有助于让更多的剪纸爱好者以及视觉设计师进一步走近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让剪纸这一份非物质文化遗产持续地传承下去,并绽放出更大的魅力。注释:①②③工伯敏 :《中国民间剪纸史》,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2006 年版,第 43 页,第 44 页,第 45 页。图1 :养鸡 图 2 :乳母图3 :蛙踏莲花 图 4 :抓髻娃娃

篇五:陕北剪纸艺术中的抓髻娃娃

时代报告·TIME REPORT历史与文化History and culture 民间剪纸中吉祥图形的寓意探析

 苏敏(福建省霞浦第一中学图书馆

 福建

 宁德

 355100)摘要:剪纸是我国劳动人民非常喜爱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它和人们的生活环境、民俗习惯、文化背景等有着密切关系。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会运用剪纸这一艺术形式,来祈福、纳祥、祭祀等。剪纸中的图形千变万化,这些图形包括祥兽瑞禽、花鸟鱼虫、吉庆文字等,它们通过谐音、象征、比拟等手法提炼,构成美丽的图案,具有其独特的含义和深刻的文化内涵。关键词:民间;剪纸;吉祥图形;寓意众多民间美术艺术形式中,剪纸的传播范围较为广泛,也是备受人民群众喜爱的艺术种类之一。人们将剪刀或者刻刀作为主要工具,将纸张作为基本材料,裁剪刻划形成镂空状图案。因为剪刀是普通老百姓日常生活用具,便捷和普遍性使这一项民间艺术形式最容易被普通大众接受和喜爱。据史料记载,至今发现的最早的剪纸料物,是在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墓葬出土的北朝 - 隋代时期的剪纸,共五幅,全部为环状二方连续纹样,分别是莲鹿团花、莲猴团花、莲花团花、莲蝶团花以及莲轮团花。随着时代的变迁,剪纸艺术在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表现形式也越发多样。中国民间传统剪纸艺术之所以深受百姓喜爱,离不开剪纸题材中的吉祥寓意,这也是中国民间剪纸和外国剪纸的不同之处所在。一、吉祥动物图像吉祥动物纹样起源于图腾崇拜和自然崇拜,动物在剪纸中常是阳性的代表,被用来比喻男性。这些吉祥动物有龙、凤、狮子、麒麟、仙鹤、鹿、蛙、蝙蝠、喜鹊、鸳鸯以及十二生肖等,人们常常在它们身上寄予辟邪、兴旺、护子、繁衍、夫妻恩爱等美好的愿望。剪纸常用谐音的方法来体现它的寓意。如:鹿鹤和陆(六)合同音,六合是指天地四方,民间便将鹿鹤同时出现的画面,称为六合同春,有万物向荣、天地同春的喻意。侯是中国古代极其的重要的官爵之一,古时人们的物质生活很难得到满足,希望加官封侯来满足生存需要,而猴与侯音较相同,另外,猴骑在马背之上,还有马上封侯之意,希望以此来满足官路畅通、升官加爵的愿望。吉祥寓意图案中也经常有蝙蝠的形象,蝠谐音福、富 。五只蝙蝠喻为五福,意为寿、福、康宁(健康安宁)、修好德(仁善)、考终命(善终)。喜鹊是自古以来深受人们喜爱的鸟类,被人们喜爱和称赞,它是好运与福气的象征,因此喜鹊被人类看做一种吉祥鸟,在民间吉祥寓意的中,经常有喜鹊立于梅花枝头的图案,梅与眉同音,借喜鹊登在梅花枝头,寓意“喜上眉梢”,有时候也有 两只鹊儿面对面叫“喜相逢”,双鹊中加一枚古钱叫“喜在眼前”。“金玉满堂 ”则以金鱼为主体,金鱼谐金玉,多条金鱼在鱼缸中,象征金玉满堂、富贵多多。二、吉祥植物图像植物在剪纸中常代表阴性,被用来比喻女性,它们常与象征阳性的动物相呼应,寓意着阴阳结合,生命融合繁盛。例如,金鸡探牡丹、凤凰戏牡丹、鱼戏莲、老鼠偷葡萄等图案都是典型代表,象征着男女的恩爱和生命的繁衍。吉祥植物还包括佛手、石榴、桃子、牡丹、莲花、菊花、梅花、柿子、金瓜等,基本都是喜庆、吉祥、丰收的美好象征。例如,民俗中的牡丹一般有两种寓意,单独应用时其意为富贵,一般会应用到喜庆节日物品的装饰中,和梅花、莲花或是菊花相结合,象征着四季平安、繁 华(花)似锦,都是备受广大人民群众欢迎的吉祥寓意。此外,谐音、象征、比喻等手法在剪纸中常常用到其他花果,如佛手、石榴、桃子,“佛”与“福”同音,石榴象征多子、桃子象征长寿,这三者结合被称为佛寿三多。“柿”与“事”同音,人们把柿子和如意同时出现的画面叫做事事如意。三、吉祥人物图像剪纸中的吉祥人物包括有抓髻娃娃、拉手娃娃、洞房娃娃、莲花娃娃、虎娃娃、扫天婆、嬷嬷神等。我们常说抓髻娃娃是剪纸的守护神,他原是陕北地区农村特有的一种传统剪纸造型。人们在娃娃头上、肩上、衣上甚至脚上都剪成对称的鸡形装饰,同时一手举鸡一手举兔。金鸡代表太阳属阳性。玉兔代表月亮属阴性,寓意生殖与繁衍。后来抓髻娃娃发展到黄河流域的其他地区,造型更加丰富,寓意引申到招魂与避邪。众所周知,嬷嬷就是老妇人,主要掌管着人们的驱鬼治病、结婚育子和日常生活等,少数民族的萨满民俗剪纸之中,仍可以看到嬷嬷神剪纸形象,此形象一般都是以影像为主,五官则是阴剪,鼻子是三角形,呈现五指分开、正面站立和两手下垂的状态,是极具代表性的祖先崇拜遗迹。吉祥神之中,有福、禄、寿三星和八仙等。福禄寿三星分别象征着幸福、官禄和长寿的象征,他们深受民间人们的喜爱,在各种剪纸题材中均有体现。四、吉祥文字吉祥文字是中国特有的、全国各族人民普遍应用、有着悠久历史、约定俗成带有特定意义的文字,有“囍”“福”“禄”“寿”等,它们通常与动物、花鸟搭配,来加强寓意的表达。如囍字配上喜鹊后称为“双喜图”,多用于结婚装饰,双喜窗花等。如剪“寿”字时常常在周围加上蝙蝠、桃子、佛手、鹿等图案,加强祝寿的象征意义。五、吉祥符号纹样吉祥符号纹样有两种,一种是抽象的吉祥符号,包括太极图、八卦图、万字纹、盘长纹、方胜纹、贯钱纹、绣球纹、回纹、富贵纹、如意纹、八吉祥、暗八仙、双鱼纹等。一种具象的吉祥符号,包括蛇盘兔、鹰踏兔、扣碗、茶壶、葫芦、连年有余、五毒、艾虎等。太极八卦是中国吉祥符号中最原始、最基本的图形。万字纹即卍。它随佛教传入中国,寓万德吉祥之意,应用极广。在民间美术中广泛应用,有吉祥如意和富贵不断的涵义。方胜则是两个菱形相交的图案纹样。“胜”原指古代妇女头上的一种首饰,取优胜优美之意。方胜一方面有吉祥、优胜的寓意,另一方面取形的相交相叠,赋予同心的寓意。贯钱,就是中国古钱。象征财富。贯钱套边而成双钱纹,寓意双全。绣球纹象征爱情,有时也象征女性性征。具象的吉祥符号中蛇盘兔、鹰踏兔、扣碗常常是男女恩爱的象征,体现了中国民间剪纸含蓄委婉的一面。葫芦、五毒、艾虎有辟邪之意,连年有余则代表富裕。六、结语综上所述,中国剪纸内容中有一个极其重要的主题,就是美满吉祥,人们在剪纸中充满对自然、对生命、对世间一切美好事物的歌颂追求,可谓言必有意、意必吉祥。这一意识理念始终贯穿在民间剪纸艺术中。经过漫长岁月的洗礼,人们意识到身体健康、子孙繁衍以及社会安宁是吉祥的精髓和要义,世世代代都会通过祈福纳祥的方式,表达人们追求幸福平安的心理和向往,逐步将吉祥文化的意象等内容,渗透到各类民间文化体系之中,起到影响人们思维观念的效果,予以真善美的象征意义。【注释】[1] 徐芮 . 贵州民间吉祥纹样在工业产品中的开发应用——以调味罐为例 [D]. 贵州师范大学 ,2014.[2] 童彦婷 . 图必有意 , 意必吉祥——中国传统春节图形符号研究 [D]. 武汉理工大学 ,2013.[3] 童 鑫 . 中 国 民 间 剪 纸 艺 术 的 吉 祥观及其民俗文化价值初探 [J]. 美术教育研究 ,2016(8):33.[4] 王红丰 . 解读瑞昌民间吉祥剪纸中的吉祥观念 [J]. 大众文艺 ,2013(19):58.万方数据

篇六:陕北剪纸艺术中的抓髻娃娃

而出的小红人http:// blog.sina.com.cn/s/blog_4c3b5af7010183h0.html来自 吕胜中老师的 博客

 “小红人剪纸”教学笔记三则浙江省金华市开发区宾虹小学 吴立文老师• 分阶段的教学方法循序渐进,不拘泥于技法的演练。• 因材施教、善于引导,注重通过课堂教学开启学生应对复杂事情的能力• 学生们最终阶段作的立体化作业大都是处于自己的生活感受中最有兴趣的表达,非常生动。

 • 这篇教学笔记用了近两年的时间,进行课堂教学实践和研究。

 • 本课要表达的——是吕胜中老师的小红人?还是民间剪纸中的抓髻娃娃?都不是。

 觉得孩子学习美术不能简单的理解成一种表现形式的模仿,而是要通过体验去触摸本土文化的渊源,正如吴冠中倡导的艺术表达应“风筝不断线” 。• 孩子这节课中所表现的小红人 已不是简单的吕胜中再现,也不是民间艺术的翻模 。而是感受了大麦地艺术、民间剪纸艺术、当代装置艺术后的一次体验活动。2009-5-31

  小红人?抓髻娃娃?小红人!

 【 【010-10-29“ 自己想办法”小红人系列• 对于第一次接触到这样复杂的剪纸形象的一二年级孩子来说,这个内容确实有难度。下午工作室进行抓髻娃娃的欣赏并尝试着表现。经过引导及简单的步骤示范后就让他们动手尝试。• “对称剪的方法现在无法掌握不代表你今后就不能掌握了?”

 • “方向和方法的纠结。• “上节课的铺垫让孩子明白作品从构思创意到完成是自己独立探索的过程。

 通过吕胜中小红人的立体装置作品,让孩子明白原来剪纸是可以“立”起来的, 不必过多的讲解为什么要“立”和如何“立”的道理。百无禁忌后的“小宇宙”是很强大的——你看:纸棍、竹签等材料的介入,以及“浅浮雕”和“高位浮雕”效果的出现,这些还有好多都是所无法预见的…… ”2010-11-4

 “ 脱颖而出的人”小红人系列

 • 这节课生成出一个思考:剪纸的技法操作重要还是大胆尝试及遇到问题能迎头而上的勇气重要?也就是说,我们的儿童美术教育 是解决掌握技法的问题,还是寻求解决问题的 观念 ?“那你要做的是找一种你力所能及的方法去表现,这比你会剪一个抓髻娃娃有意义的多。”教学后记:

 “小红人”现象• “浙江金华市宾虹小学的吴立文老师从2009年开始的以“小红人”为线索的一系列剪纸课程教学实验, 从平面到立体,从单薄到丰富,很有教学秩序。

 他引导学生“不能简单的理解成一种表现形式的模仿,而是要通过体验去触摸本土文化的渊源,正如吴冠中倡导的艺术表达表现应“风筝不断线”。孩子所表现的小红人已不是简单的吕胜中再现,也不是民间艺术的翻模,而是感受了大麦地艺术、民间剪纸艺术、当代装置艺术后的一次体验活动。

 ”• 而我觉得,中小学的美术教育并不在于让学生将来一定要当一个职业的艺术家,修习艺术的课程是希望他们成为一个完善的人,成为有正确的生活理念和世界观的人。——摘自《尽管自然的流露》

 • 2013年4月,吕胜中教授现场指导小学生剪小红人。• 他的教学首先 从美术文化入手,先给孩子们讲述这一造型的来历,为什么“ 小红人 ” 是中国人的本原形态 。

 引导孩子们由生命本原理解此造型 ,然后执剪刀带孩子们完成三个造型。

 • “小红人”作为当下美术教育的现象显示出艺术的生命与活力,在美术教师的指导下, 孩子们以“小红人”作为创造表现的内容,在学习创作中不仅学到了剪纸技艺,还能从中领悟做人的道理。• 魏瑞江工作室发起“天天向上——天津小红人实验艺术校园行”活动,为了成好这一系列活动,魏瑞江与其特色工作室河西虹剪纸工作室的老师们一起备课,一起练习;同时,魏瑞江带领河西区美术创意教研全体美术教师与纯真小学全体师生共同上课。• ——来自魏瑞江老师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cd573e0101c7wn.html

 抓髻娃娃——三年级剪纸作品自 来自 北医附小马老师

 • “抓髻娃娃”是流行在黄河流域民间的一种团花剪纸,几千年来这种剪纸艺术作为炎黄子孙的保护神和繁衍之神流传至今。抓髻娃娃的样子很多,其精神内涵不同,在现实生活中的艺术内涵与艺术价值也各异。

 教学案例 分组作品的作者 ( 五年级)浙江杭州 郑李军褚梦丽+ +俞晓希+ +卫清辉+ +舒逸,顾立桢+ +邵天任+ +叶程煜,单乐牧+ +凤白灵+ +薛婷婷,何其圆+ +谢文杰+ +傅中麟+ +马锦洋,胡方源+ +宣佳敏+ +林桂香+ +王聪,季洁+ +唐殷洁+ +卢云+ +虞子元,金佳娜+ +李红果+ +陆梦霞+ +郑羽芳,罗月+ +郑剑锋+ +陈易楠+ +周陈凯,钱仰+ +姚欣怡+ +赵家怡,阙俊雅+ +陶建臣+ +金紫盈+ +俞婧雯,任峥+ +胡桐君+ +袁昊+ +张海翔,陶如倩+ +沈宇燕+ +毛毅彬+ +麦炜琦,夏星+ +姚毅+ +章洪+ +马慧卓然,熊雨翔+ +汪勇+ +任洁+ +尚皓,许加莹+ +陈工+ +王丙宸+ +赵青宇,许柯瑞+ +叶梦怡+ +陈梦怡+ +金孙睿,薛露颖+ +叶冰霞+ +吴磊+ +张灏然+ +包涵,叶冰倩+ +王宇杰+ +方梦茹+ +赵诣,赵奕炀+ +徐柯瑞+ +徐薇+ +徐章易+ +沈佳鹏+ +戴雨藤,郑宇波+ +薛家鑫+ +范思敏+ +孙俞波,周奕含+ +徐惠+ +余超毅+ +俞琦涛,王旺丰+ +高礼彬+ +张诚诚+ +单霄翔 ,

 • 浙江杭州 郑李军

 浙江杭州 郑李军:“一堂试教,一堂正式公开,证明是可行的。孩子们或多或少地 了解了吕胜中的小红人 ,而灵魂概念的理解,小红人的对称剪法、重复排列的技法掌握,表达思想的境界都不错。只是课堂气氛显得有点闷。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最后在四开的黑卡纸上创作的作品倒具有一定的震撼力。”

 教学案例• 麦老师设置的课题很丰富,有最初步的对称连续折叠的拉手小人、有循环连续折叠的团花、有正负形的对应等基本技法的应用,另外有杂技题材的创作练习与真人轮廓描摹的剪影……

 • 展厅中形态各异的正负形小红人

 • 自己做动态留下影子,剪影成为真人大小的小红人

 • 杂技表演在窗户上的逆光效果

 • 麦家涛、刘子高等4位小学生创作的《杂技表演》

 教学案例 浙江省绍兴县柯桥小学 孙纪君• 序列性的课程, 教学生从教材的“巧折巧剪”延伸到“我的小红人”以及后来的“我的小越娃”。他不但遵循教材的章法,又在此基础上找到恰当的内容深度切入课题,并结合本地文化资源,使教学与社会应用有效地结合起来。• 在 形式语言方面,已经不仅仅拘泥于剪纸的平面表达,还有生命树的装置、降吉祥的行为,学生在课程中获得丰富的视觉经验,丰富了艺术想象。

 • 孙纪君老师在课堂展示自己剪的“抓髻娃娃”给学生们看

 示范性很强,“孙老师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中非常自然地完成了剪小红人的手法指导,互动中,左手推纸、暗刀、添加吉祥物等技层层落实。约定,孙老师的大拇指一伸,原本热闹的活动氛围即刻转为安静,进而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孙老师该是个有点内向略带腼腆的人,并不善言谈,怎么就能在课堂上渲染出轻松、愉悦又活力、热闹的氛围呢?这仍然是个谜

 案例: 浙江金华婺城区汤溪镇中心小学胡苗苗• 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随着时代的进步,家长在艺术方面开始重视起来,这也是身为专职美术教师的我所盼望的。但经常有家长甚至有老师和我说,美术老师是最轻松的,只要画在黑板上,让学生跟着画就可以了。为了澄清人们对美术教学的误会,了解新的课程改革带来的课程变化,每学期我都会组织美术组老师准备一节家长开放课,让孩子的家长一起参与有趣的美术课程。并让孩子的家长谈感想,大部分的家长都说了一点,就是为什么他们的孩子这么喜欢美术课。• 很开心。是因为家长理解了,但也很困惑,美术课程除了课本外还能不能有新的内容注入?能不能把孩子们的“兴趣区”拉长?能不能让美术课堂可以“学以致用”?• 其实美术中的美,是存在于任何地方的,绝对不只是画画而已。为了让孩子们从从生活出发,我给美术教学注入了民族元素。如剪纸,孩子们对这项艺术很熟悉,我们寻找到了新的材料和手法来表现,传承传统,融入现代,孩子们对这样的剪纸创作兴奋不已。• 今年的金华婺城区第三届油菜花节( 2012年3月31日),我们就利用了这种艺术创作进行了场景装置,极大的提升了孩子们的自信心和对美术学习的一种成就感。• 孩子们的“小红人”剪纸作品在遍地黄花间显得那么生动、稚拙和淳朴。

 浙江金华婺城区汤溪镇中心小学胡苗苗

 • 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随着时代的进步,家长在艺术方面开始重视起来,这也是身为专职美术教师的我所盼望的。但经常有家长甚至有老师和我说,美术老师是最轻松的,只要画在黑板上,让学生跟着画就可以了。为了澄清人们对美术教学的误会,了解新的课程改革带来的课程变化,每学期我都会组织美术组老师准备一节家长开放课,让孩子的家长一起参与有趣的美术课程。并让孩子的家长谈感想,大部分的家长都说了一点,就是为什么他们的孩子这么喜欢美术课。• 很开心。是因为家长理解了,但也很困惑,美术课程除了课本外还能不能有新的内容注入?能不能把孩子们的“兴趣区”拉长?能不能让美术课堂可以“学以致用”?• 其实美术中的美,是存在于任何地方的,绝对不只是画画而已。为了让孩子们从从生活出发,我给美术教学注入了民族元素。如剪纸,孩子们对这项艺术很熟悉,我们寻找到了新的材料和手法来表现,传承传统,融入现代,孩子们对这样的剪纸创作兴奋不已。• 今年的金华婺城区第三届油菜花节( 2012年3月31日),我们就利用了这种艺术创作进行了场景装置,极大的提升了孩子们的自信心和对美术学习的一种成就感。• 孩子们的“小红人”剪纸作品在遍地黄花间显得那么生动、稚拙和淳朴。

 • 红白黄绿在天地间闪动,生命与自然化一

 四川成都 李老师• 四川成都 李老师

 上万个小红人

 女孩子的小红人

 山区小学教师办公室窗前的壮观

 • 宁波慈溪天元镇潭南小学的美术老师张洪锋:“今日,我和几位四年级的学生合作一幅大型墙贴画,长3.5米,宽1.2米,采用近5000个小红人组成,颇为壮观。”

 湖南岳阳

 教学案例:抓髻娃娃高新二小 张敏仓• 教材分析:剪纸艺术是我们中华民族具有悠久历史的艺术门类之一,是我国古老的民间文化艺术,它来源于社会生活,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又是一项手脑并用的实践活动。2003 批 年,剪纸被列为全国首批 “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抢救和保护项目,要抢救民间文化遗产关键在于传承,而学校更应是传承民间文化遗产的主阵地。陕西剪纸,专家们称之为“活化石”,因为它较完整地传承了中华民族古老的造型纹样,如鱼身人面,狮身人首,以及与周文化相似的“抓髻娃娃”。抓髻娃娃是黄河流域一带土生土长的民间主体,蕴含着丰富的区域性民俗文化内涵和悠久的风情、民族特色。• 教学目标:1. 通过各种教学活动,了解剪纸的知识,探究民间剪纸 --- 抓髻娃娃的基本结构和制作方法;感知民间剪纸造型简练、饱满和对称的形式美。2. 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本课知识与技能目标,进行大胆想象、充分体验和自由创作。发现民间剪纸的审美情趣,培养丰富的审美经验,增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抓髻娃娃剪纸的造型、装饰手法,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设计剪纸作品能力。

 • 一、创设情境 ---- 启迪美• 1. 课前准备,检查学生的学习用具。• 2. 介绍剪纸基本知识• 2003 批 年,剪纸被列为全国首批 “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抢救和保护项目。陕西剪纸,专家们称之为“活化石”,因为它较完整地传承了中华民族古老的造型纹样,尤其最为学者关注的是“抓髻娃娃”这个形象。• 3. 出示抓髻娃娃图片•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剪纸的起源,以及剪纸艺术的现状,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4. 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二、赏析感受 ---- 理解美• 1. 欣赏、体会抓髻娃娃的寓意• A. 出示抓髻娃娃 --- 《 虎娃 》 图片。• 提问:这个娃娃手里拿着什么?骑着什么?• 生答:手里拿着鸡,骑着老虎。• ” 师:在这里出现“鸡” 和“老虎”有什么意义吗?• 教师总结:鸡同“髻”和“吉”,表示吉祥的寓意。骑着老虎,希望孩子像老虎一样,虎虎生威,健康成长。• B. 欣赏 《 喜娃娃 》 、 《 莲、鱼娃娃 》 等,请学生自己总结抓髻娃娃的寓意。• C. 教师总结:抓髻娃娃具有祈福、纳祥,有保平安之意。这就是民间艺人最朴素的愿望。• (设计意图:体会寓意,加深对民间剪纸的认识,激发学生保护和继承民间艺术。)

 2. 观察、理解剪纸的花纹样式? 师问:仔细观察这幅图,看看都有什么样的花纹? 生答:有月亮形、圆形、小草形,像花朵养的等等。(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贴各种图式,帮助学生理解。)师总结:剪纸大概有两种图样,一种是月牙纹,一种是锯齿纹。(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简单图形中认识民间剪纸艺术语言,使得看似深奥的艺术品,其实离我们很近,激发学生探索学习的积极性。)3. 分析、了解剪纸的阴刻和阳刻(图四)A. 下面看看这幅图,人物的脸部和身体的图案形式有什么不同?教师总结:脸部是阴刻,红色的部分是底色,白色的是纹饰。身体和花纹是阳刻,红色的是花纹,白色的是底色。B . 老师考考大家,看你能认出阴刻和阳刻吗?

 4. 探索、发现抓髻娃娃的基本形态(图五)A. 仔细观察下面四幅图,看看这些图有一个共同点,你能找出来吗?(引导学生发现抓髻娃娃的形态特征。)B. 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人物形态相同,圆头,两肩平张,两臂下垂或上举,两腿分开,手足皆外撇。C. 出示图片,进一步认识抓髻娃娃。5. 游戏、演示抓髻娃娃的制作方法A. 老师请一名同学来学学抓髻娃娃的形态,老师这里剪了一个,那你看看他是怎样剪的?生答:“对折,因为他是对称的”。B. 那画面缺少什么?(图案)教师提示,把我们学都得月牙纹和锯齿...

篇七:陕北剪纸艺术中的抓髻娃娃

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陕北民间剪纸艺术研究姓名:

 王洁申请学位级别:

 硕士专业:

 美术学指导教师:

 张玉泉2008-05

 摘

 要 陕北剪纸是由生活在陕北黄土高原上的广大劳动妇女创造的民间艺术形式之一, 它是陕北地域文化滋养下成长起来的一朵民间艺术之花。

 它属于中国传统艺术的一部分,是地地道道的民族艺术。

 从它表现的内容里, 有许多原始图腾文化的印迹, 它所表达的生殖崇拜观念正是中国本原哲学观念; 从它呈现的外在形式上, 直率、 简约的表达方式使它具有粗犷大气、 质朴豪放的面貌及原生艺术单纯、 质朴的艺术品格, 让我们深切感受到原始艺术般的生命活力。

 可以说, 陕北剪纸的纹饰、 花样中积淀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文化知识和哲学美学观念, 是揭开中华古老文化之谜的 “活化石” 之一, 其艺术语言也是当代艺术值得探索的形式之一。

 本文共分为五章, 其中第一章简要概括了陕北文化的历史形成和总体特征, 对陕北地域文化给剪纸的影响作了基本论证, 是对陕北剪纸的宏观认识和整体把握; 第二、 三章为本文的重点部分, 尽可能详尽地分析了陕北剪纸的内容、 形式和类型, 力求勾勒出陕北剪纸独特的风格面貌, 给予适当的审美评价, 并试图去解读其深刻的内涵, 从微观上对陕北剪纸做了细致的梳理与品评; 第四章介绍了陕北剪纸的两个主要创作中心和代表作者, 可以看作是对前两章的必要补充; 第五章也是最后一部分, 论及陕北剪纸对现、当代艺术的有益启示, 是对其存在价值的肯定, 并希望对今后人们的艺术实践以更多的借鉴。

 关键词:

 陕北剪纸 传统主题 生殖崇拜 古时花样 特殊寓意 朴拙大气

  II

 Abstract

 Kirigami of northern Shanxi Province is one form of folk arts created by great workwomen inhabited in Loess Altiplano in northern Shanxi Province, and a bloom of the folk art nourished by the local culture. Paper-cut belongs to authentic national art. Its content reflects the print of totemism and China’s original philosophical ideas of phallism. And from its candor and simple form, it is easy to perceive its boorish, bold and unconstrained look and modest artistical style. We can deeply feel the vitality of the original art form. It can be said that kirigami of northern Shanxi Province contains several thousands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knowledge and aesthetical ideas of Chinese national. It is one of the ‘living fossils’ uncovering the veil of Chinese old culture, and its artistical language is one of artistical forms worth exploring for contemporary artists.

 The thesis consists of six chapters. The first one gives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the historical formation and general features of the culture of northern Shanxi, and then states the influence of local culture of northern Shanxi on the paper-cut. The second and third chapters, the main part of the thesis, centers on the analyses of the content, form and style of the paper-cut, attempts to outline its unique visage and making appropriate aesthetic evaluation and acknowledge the deep meaning from the microcosmic aspect. The forth chapter, essential addition to the previous chapter, introduces the main two creation centers and the representative creators. The sixth chapter, the last part, states the use inspiration of kirigami of northern Shanxi to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arts in hope that this kind of art can provide more application to the future artistical practice. Key words: paper-cut in northern Shanxi Province; traditional theme; lifelism; ancient design; special moral; plain generousity.

  III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尽我所知, 除了 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 论文中不包括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也不包含为获得西北师范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签名:

  日期: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人完全了 解西北师范大学有关保留、 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即:

 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 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可以采用影印、 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签名:

 导师签名:

  日期:

 I

 王洁

 陕北民间剪纸艺术研究

 序言部分 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人们常说:

 一个没有文化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

 然而, 随着社会的进步, 人们在享受现代化生活的同时, 一些原有的文化在时代的变迁中已经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比如曾经是中国百姓民俗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年画、 剪纸等民间艺术形式, 如今只能在那些偏远的乡 村人家破旧的窗户门楣上去寻觅了。

 这些散落在民间, 携带着历史文化的气息,凝聚着先人的智慧, 承载着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底蕴的民间艺术形式, 需要人们去整理、发掘和做一些必要的理论探讨, 以免它们悄无声息地远去而不留下一丝痕迹。

 本文所做的对陕北剪纸艺术的研究就是建立在这样一种思考之上的。

 陕北属于黄河中上游地区, 这里曾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 这里出现过灿烂的文化, 陕北剪纸就生长在这块古老神奇的土地上。

 后来由于历史的变迁,使得这里长期交通闭塞、 文化封闭, 但恰恰是这种封闭又延缓了 现代工业文明的步伐,

 从而使包括剪纸在内的陕北民间艺术和风俗中, 保留了丰富的史前文化和古代历史文化遗存, 成为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地上活文物” 。

 陕北民间剪纸曾经是陕北民俗文化生活中最普遍的一种艺术形式。

 它反映出这一地域的人民所特有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面貌, 表达了 当地劳动人民朴素的感情和美好的理想。

 陕北民间剪纸艺术是当地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 创造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 是中华民族民俗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研究当地民俗文化与民俗生活的“活化石” 。

 这里的民间剪纸艺术不仅分布广泛、 题材内容丰富, 而且在艺术表现形式方面呈现出独特的地域特色, 因而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作为陕北民间艺术形式之一的陕北剪纸, 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块瑰宝。

 通过对它的研究, 不仅有助于了解这一艺术形式在当地特殊风俗文化背景下的发展面貌, 理解它独特的艺术语言形式和审美价值, 从中获得一些对当下艺术创作有益的启示; 而且通过解读它隐秘的符号意义, 寻找它所承载的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这在当前传统文化回潮的新形势下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同时, 研究陕北民间剪纸艺术, 既是中国地域文化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 更体现在通过对这一艺术形式的研究, 可以了解陕北人的艺术文化心理、 人生价值体系、 生存状态, 并且通过对其文化生态环境的分析, 揭示地域环境与民间艺术之间的密切关系, 从而在理论上丰富陕北地域文化的研究。

 这些也正是我国学术界当前较为关注的课题。

  1

 王洁

 陕北民间剪纸艺术研究 2.

 目前研究综述 从上个世纪末开始, 文化界对民间艺术的抢救、 保护及研究工作十分关注, 特别是近年来, 政府有关部门对民间文化艺术的抢救工程已经启动。

 陕北剪纸作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日益得到文化界和艺术界研究者们的重视。

 一些学者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获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这一切都是我们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目前就陕北民间剪纸艺术的研究现状来看, 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一是考察陕北剪纸的内容所承载的历史文化意义, 二是分析陕北剪纸作为艺术形式所蕴含的美学意义。

 前者是从民俗学、人类学的角度去考察研究的, 后者则从艺术学、 美学的视角去关注的, 能够全面综合分析的则不多。

 从考察的地域情况看, 主要集中在延安地区的安塞、 洛川等几个地方, 而对榆林地区的三边、 绥米等地则很少涉足。

 这种以点带面式的考察固然可以反映这一地区剪纸艺术的主要面貌, 但与其悠久的历史、 丰富的内涵及广泛的分布相比, 这些研究很难做到全面、 准确、 深入。

 所以, 对陕北民间剪纸全面广泛深入的考察调研和资料收集仍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最早开始考察陕北剪纸的是上世纪 40 年代延安文艺座谈会后, 陕甘宁边区掀起了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热潮, 艾青、 江丰、 古元、 陈叔亮等艺术家, 先后多次深入陕北民间搜集剪纸。

 1946 年艾青与江丰在张家口印刷出版了 我国最早的剪纸出版物《民间剪纸》 , 其中收录的都是陕北剪纸作品, 包括“三边” 剪纸。

 后来, 他俩又在这本剪纸集的基础上, 增添了内容在上海再版, 更名为《西北剪纸集》 , 自此我国学术界开始搜集、挖掘、 整理和研究民间剪纸。

 1981 年江丰又编辑出版了《延安剪纸》 。

  较早开始关注陕北民间剪纸的是现中央美术学院的靳之林教授。

 他曾在当地文化馆工作十余年, 对陕北安塞、 洛川、 延川等地的民间剪纸艺术及艺人做过深入细致的考察研究, 并做了很多实际的工作, 发掘和扶植了一些几近消失的剪纸村落。

 靳教授对这一地区民间剪纸的发展和研究做出了 巨大的贡献, 他的研究成果《抓髻娃娃》, 考察了 包括陕北在内的黄河中上游地区广泛流传的抓髻娃娃造型演变, 得出生存和繁殖是原始人类最基本的群体意识的结论, 为剪纸与原始艺术的渊源关系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他的著作《绵绵瓜瓞与中国本原哲学的诞生》 中分析了大量包括陕北剪纸在内的中国民间造型艺术, 揭示了中华民族本原哲学观念是生命和生殖崇拜。

 与靳之林一样在当地文化馆工作过的宋如新、 陈山桥等人也利用便利的工作机会,对陕北剪纸进行搜集、 整理, 出版了一些剪纸集, 并撰写了一些理论文章, 对陕北剪纸研究做了大量基础性的工作。

 宋如新的《陕北民间剪纸释要》 中收集了大量陕北传统剪纸花样, 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陈山桥的《民间剪纸技法研究》 详尽介绍了陕北剪纸的 2

 王洁

 陕北民间剪纸艺术研究 剪法步骤。

 略有遗憾的是这几位的研究工作基本上局限在延安剪纸, 甚至安塞一县剪纸的范围内, 缺乏广泛性、 全面性是显而易见的。

 原中央美术学院的杨先让教授在上世纪 80 年代中期率队考察了包括陕北在内的黄河沿线民间艺术, 在他的著作《黄河十四走》 里记录了对陕北剪纸艺术和艺人所做的考察和深入思考, 给予陕北剪纸的艺术价值以很高的评价。

 中国艺术研究院的方李莉研究员是一位热衷于陕北民间艺术的研究者, 她曾多次深入陕北剪纸艺术之乡 进行实地考察研究, 写了许多有价值的考察报告和论文, 如《陕西安塞县郭塔村民间艺术考察》。

 总之, 在对手头资料的整理中, 笔者发现, 对陕北剪纸的发掘和研究基本上集中在延安剪纸上, 延安剪纸又集中在安塞剪纸上, 而包括“三边” 剪纸在内的陕北其他地方剪纸很少被人提及, 这不能不说是个缺憾。

  正文部分 1.

 陕北剪纸的地理和文化背景 1.

 1

 地域和文化概念的“陕北” 及其历史形成 陕北, 在地理学概念上, 是指今陕西省北部地区, 位于黄河中上游, 东临黄河, 西至子午岭, 北倚长城, 南以北山为界, 总面积约八十三万平方公里, 包括延安、 榆林两个地区。

 文化意义上的陕北泛指今延安、 榆林两地为中心, 东抵山西吕梁, 南接八百里秦川, 西连宁夏河套平原, 北倚内蒙鄂尔多斯草原的广阔的黄土高原地区。

 这里是北方游牧区向中原农耕区的过渡地带, 这一地缘关系决定了陕北文化处于草原文化、 晋文化、秦文化及河套文化的包围之中, 并受着这些文化的影响。

 这里曾是华夏始祖黄帝的主要活动区域。

 如今, 轩辕黄帝的坟冢就坐落在延安黄陵的苍松翠柏中, 成为海内外华夏儿女寻根问祖的圣地。

 张岂之先生曾经指出: “如果用审慎的历史眼光和实事求是的治史态度溯本求源的话, 则应该说, 陕北黄土高原才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1然而进入文明时代, 这里没有发展成为华夏文明的中心而沦为边缘之地, 其中主要原因是气候变冷, 生存环境严重恶化, 人们不得不开始大规模迁徙, 一部分向南再向东至河南中原地区, 另一部分向南再向西往甘肃、 青海一代, 不愿迁走的人则留下来在这块严寒、 干旱、 贫瘠的土地上继续生存。

  1 引自杨蕤《试述陕北文化的形成》 一文, 《华夏文化》 1998 年第 2 期, 第 19 页。

 商周时期是陕北文化的萌芽时期。

 历史上曾有熏鬻(音育)、 犬戎、 猃狁、 鬼方、白狄、 义渠等北方游牧民族在这里栖息, 创造了 具有游牧民族特色的文化。

 在陕北的清

 3

 王洁

 陕北民间剪纸艺术研究 涧、 绥德、 子长、 延长等地出土的青铜器中, 从器物造型和装饰风格看, 除了具有中原商周风格外, 多为兽首造型, 仅青铜刀具就有鹿首、 羊...

篇八:陕北剪纸艺术中的抓髻娃娃

“抓髻娃娃”剪纸艺术特征与文化意蕴■ 文/兰州文理学院 郭俊宁  摘要:甘肃陇东地区历史悠久,民俗文化积淀深厚,抓髻娃娃剪纸作为当地一种民俗文化现象和艺术形式,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本文对抓髻娃娃剪纸艺术表现形式、造型特征进行分析、归纳,探讨其造型规律以及文化意蕴,旨在对陇东民间艺术更好的传承、保护和研究。  关键词:抓髻娃娃剪纸 造型特征 文化意蕴  陇东位于甘肃最东部,地处陕甘宁三省交汇地带,是古老的农耕文化发祥之地。这里的民间剪纸艺术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具有鲜明地域特色。抓髻娃娃剪纸是当地农村妇女创作的一种用于装饰生活环境和送病招魂的艺术形式。其风格粗犷、古朴雅拙,造型多样,有正视、平列的剪影式、主体强化画面繁密的对称式以及互渗、阴阳复合式等构成形式。这些艺术形式保留着艺术发生时期的特征,图式与纹样都反映其造型的传承性,蕴含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造型中亦遗存着远古崇拜信仰的踪影,寄托了人们辟邪祈福的美好愿望,同时也体现了陇东民间艺人超凡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一、抓髻娃娃概述  陇东“抓髻娃娃”剪纸一般用于美化生活环境或装饰民俗活动,寓吉祥之意,称为喜花或窗花;还有一种传统主题纹样剪纸,如招魂、送病类剪纸,在民间被称为“抓鸡娃娃”或“送病娃娃”等,是作为送病、招魂用的剪纸。靳之林先生认为抓髻娃娃是民间群体保护神和繁衍之神,这里的“保护”是对于群体生存与发展的保护意义。有“招魂娃娃”、“送病娃娃”、“辟邪娃娃”、“五道娃娃”等,被称为“保护神抓髻娃娃”,它的基本特征为“正面站立、圆头、两肩平张、两臂下垂、两腿分开、手足外撇”。

 [1] 这种剪纸的内涵具有本原文化意义,是与原始巫术难解难分的民间巫俗剪纸,具有受惊驱鬼、辟邪招魂之意。而作为繁衍之神的抓髻娃娃,通常是男女合体神抓髻娃娃,其胸腹部饰有象征男阳女阴的符号,如象征女性的莲花和象征男性的鱼、牡丹20中国包装 2017.4设计·理论

 等纹饰,其涵义象征子孙繁衍与生命延续。如“喜娃娃”、“抓髻娃娃踩水莲”、“抓髻娃娃坐水瓶”、“双狗娃娃”等。这类剪纸一般张贴在婚房中,又称帐房花或喜花。靳先生认为,它是“母系氏族社会女性生殖崇拜的文化遗存,这种生殖崇拜的剪纸原型之一是古代历史传说的女娲” [1] 。抓髻娃娃除男女同体无性别的类型外,当然还有女性、男性之分。女性抓髻娃娃一般头立双鸡,头戴花冠或头戴男胜(男阳),手足皆呈现外撇姿态,常双肩双手饰鸡,或一手抓兔,一手抓鸡或鱼;男性抓髻娃娃一般为圆头,头上束发,双手外撇或上举,腹部下饰有象征男阳的牡丹、云勾勾图案。二、抓髻娃娃剪纸艺术造型特征  抓髻娃娃剪纸风格豪迈、神秘诡异,造型亦相应地出现了多种构成形式,要全面考察其造型规律与艺术特色,还得从它的造型构成方法入手进行归纳分析,有助于更清晰地认识其造型特征。

   1.正视、平列剪影式  正视、平列剪影式多见于“保护神抓髻娃娃”剪纸中。有单独人形和多人形排列构图,其造型单纯概括,往往忽略其细部,较重视其外形,人物多为正面描绘,五官镂空,好似人的身影。单独人形抓髻娃娃剪纸采用轴对称式的折叠进行剪绘。图像左右完全均衡对称,人物形象四肢张开,姿态遒劲。如“辟邪娃娃”、“招魂娃娃”(图1)剪纸,造型概括写意,别具特色,只镂空五官部位,形简而意丰,具有古朴神秘、怪异夸张的风格特征和鲜明的远古图腾崇拜的印记;多人形采用平视等距离的散点透视,即两方连续的排列方式把相同单位人物形象反复刻画,或按四方连续的排列方式安排形象。画面没有任何纵深感,井然有序,具有很强的节奏感和形式美感。如“拉手娃娃”,一般剪五个或七个手拉手的一组小人,人物高矮几近相同,均以正面角度站立,头梳双髻,四肢张开,有秩序地排列在同一底线上,画面整齐统一。庆阳的“燎疳娃娃”剪纸(图2),只剪出娃娃的身体四肢的轮廓,双髻或双耳的光头形象,六至八个娃娃手拉手重复排成一列,或排列成三四行,娃娃时而正面,时而两两相对,中间一般装饰鸡、猴、兔等小动物形象。这种平列式构图的精彩之处,在于较之绝对正面形象更加活泼自由,充满风趣。正视平列式的构图还在很多剪纸造型中有体现,如陇东的“刘海撒金钱”、“五道娃娃”、“送病娃娃”、“抓钱娃娃”等。

   2.主体强化对称式

    主体强化对称式造型多见于“繁衍神抓髻娃娃”造型中。这种对称方法不仅在整体画面中应用,同样在局部图案装饰上也应用。它以人物为中心依据,在画面上下左右配置相同、等大的动物、植物等形象符号,营造了喜庆祥和、充盈繁密的画面效果。如祁秀梅的“抓髻娃娃踩水莲”人物形象居于画面中心位置,胸部饰象征女阴的“方块”符号,并两两相对。头部与手脚左右饰鸡形,脚踩中心对称的阴阳相交符号。画面形象对称重复,形形相连,繁而不乱,使画面中主体形象更加鲜明、突出。也使整个画面构图饱满、错落有致。另外,这种造型常用呈放射状和排列有序的线条,营造出动态扩张的画面。如镇原的“抓髻娃娃坐水瓶”(图3)剪纸,娃娃手举莲花,莲花瓣中的“椒椒刺”符号与两侧衍生出花瓣、花蕾形成21中国包装 2017.4设计·理论

 弧线与直线的对比,使画面丰富且有变化。莲花顶部凤(鸡)形象生动飘逸,姿态轻盈,线条婉转流畅、刚劲有力,两只凤(鸡)相对对称,围合于莲花两侧,整体画面错落有致,粗放豪迈,具有极强的视觉张力,颇有汉代画像石之风格。抓髻娃娃剪纸中大部分都采用对称样式,如“鸡蛋娃娃”、“坐帐花”、“双鱼抓髻娃娃”、“双狗娃娃”剪纸等。这种对称形式具有主体清晰、完整、稳定的视觉特征,同时形与形之间通过线条的连接,使作品在井然有序的形式下增加了跃动的生机,是装饰性非常强的构图形式。  3.复合式  复合式造型在抓髻娃娃剪纸中有两种表现,即互渗复合与阴阳复合。前者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的自然物象,抽取其局部图像,运用适形造型方法组合、拼接、融合在一起形成新的形象。其具体的组合方式有人物与动物的复合、人物与植物的复合、动物与动物的复合,这种互渗复合造型是超越自然物象的、具有幻想性的综合形象。如镇原的人身虎头的“虎头娃娃”(图4)剪纸、人身狮面的“狮头娃娃”剪纸,造型独特、风格怪异。还有“鱼身娃娃”(图5)、“双鱼抓髻娃娃”、“螃蟹抓髻娃娃”等都采用了互渗复合的方法。这种形象间的互渗复合是通过原始“互渗” [2] 思维造型的,在原始彩陶艺术如半坡彩陶“人面鱼纹”和马家窑彩陶“人形蛙纹”等中都有应用。靳先生认为这种造型的产生,是“人类由动物图腾崇拜到祖先崇拜转变过渡” [1] 产生的形态,在民间传承至今。它运用“拟人”手法创作出具有超自然的物质形态,赋予艺术形象神性与灵气,给人以强大的吸引力和梦幻般的感受;相对于前者互渗复合,阴阳复合是剪纸造型局部的复合。它通常采用互补或象征阴阳符号组合装饰于画面的主体形象中。“这种复合符号使形象呈现出宇宙生命运动的普遍性和连续性,寓意万物此阴则彼阳、此阳则彼阴的普遍对立原则” [3] 。通过装饰了符号复合的作品形象已不再是自然之形,而是心中之形,不仅造型具有奇特的美学趣味和艺术魅力且寓意深刻。如“喜女娃”剪纸,人物胸部饰男阳符号“胜”,腹部的女阴符号“挂钱”,寓意阴阳复合相交,剪纸形象的概念被延伸,是一种观念的造型艺术。三、抓髻娃娃剪纸艺术的文化意蕴  “抓髻娃娃”剪纸作为陇东民俗文化的一种艺术形式,其造型和语义表达中体现着原始崇拜文化和传统阴阳哲学思想,寄托着民间祈福、驱邪、纳吉等心理愿望,显示了百姓对理想生活环境的功利要求,表达着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美的希冀。  1.民间生殖崇拜

   受到古代阴阳哲学思想的影响,抓髻娃娃剪纸常用特定的象征阴阳的文化符号表达民间淳朴的意念,这种思想意识与生存发展的自然要求直接相关。在长期农耕文化中,人类的生产规模逐渐扩大,维系生产需要不断增加劳动力,面临自然和人为战争、疾病等灾祸,只有选择生殖繁衍作为壮大自己的手段。崇尚人丁兴旺、祈求多子多福的思想,在陇东“抓髻娃娃”、“坐帐花”、“喜娃娃”等剪纸中均有体现。这类题材剪纸通过象征阴阳两性与阴阳相合的符号传达孕育生命,生命生生不息的文化内涵。如剪纸中象征阳性的鸡、鱼、牡丹符号和代表阴性的兔、蛙、莲花等符号。女性抓22中国包装 2017.4设计·理论

 髻娃娃一般头饰双鸡,双手举鸡,不举莲花。古代民俗中,“鸡就是作为太阳象征的金鸡,由于太阳东出西落,周而复始,原始人认为它的神力来自于太阳里有‘三足鸟’,原始先民也渴望自己的子孙繁衍能像太阳升落一样,永不衰竭” [4] 。民俗中抓髻亦即抓鸡,不仅为谐音,而且内涵亦同,都是以鸡寓男和生命,寓意阴阳交合孕育生命,生命繁衍生生不息。  抓髻娃娃剪纸也传承了“女娲”、“蛙”的生殖崇拜观念,其本原仍然是强调生殖功能。据靳之林先生考证,作为繁衍之神的抓髻娃娃就是古史传说中的生育之神女娲,它是母系氏族社会女性生殖神崇拜的一种原始文化遗存。我国神话传说中的女娲捏黄土以造人,被认为是人的始祖,尊为生命繁衍之神。有“古之神圣女,化万物者也” [5] 之称,意指女娲无限的生殖功能,为天地万物之母也。“蛙”具有强大的繁殖力,正符合古人子孙繁衍不断、生命延续的愿望。《说文解字》许慎释曰:“蛙,黾也” [5] ,象形字“黾”本义指蛙,象征生命繁衍。再从文字层面看,“蛙”与“娲”,不仅语音相近,字义上也有关联。这种集体意识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在老百姓的心中逐渐固定,并成为特定观念的替代物,在陇东剪纸历史土壤中生根发芽。“喜娃娃”剪纸的基本造型两腿叉开,两臂上举,在形态上与生子“蛙”极其相似。还有“鸡喜蟾抓髻娃娃”、“双鱼娃娃”等剪纸以及剪纸女娃胸腹部装饰着象征阴阳相交符号等,都反映了生殖崇拜的观念。  2.避凶祈福的心理意愿

   民间剪纸艺术是以营造吉兆生活为目的,臆想禳除各种不祥的境遇,寄托祈福求吉愿望的艺术形式。抓髻娃娃剪纸中同样有求吉祈福和祓除不祥的心理存在。旧时陇东地区交通闭塞,经济封闭,外来文化影响较少,古老的文化传统和民间习俗得以保留,也使得许多祈福驱邪、禳灾避凶的古老艺术形式传承延续。陇东谚语:“正月二十三,家家户户都燎疳”。“疳娃娃”代表一种驱疳魔治病的神,纸人入火转为神灵,祈求祝福全家平安,五谷丰登。在人们的生存意愿中,平安、健康应是首要的需求。“陇东的镇原有双手举剑‘巫道娃娃’,剑是辟邪的法器” [1] ,寓驱邪送病;在当地民俗中认为用纸剪成的小人的“拉手娃娃”,具有超自然的灵性,可以抵挡一切鬼魅邪恶,避灾保平安。这些带有明显功利性的祈愿是世俗心态的真切流露,体现着人们对理想生活环境的追求。每逢“淫雨霏霏,连月不开”,生产和生活收到极大影响时,便剪个“扫天婆”以期天晴。这些带有震慑功能与神秘色彩的剪纸艺术,透露出人们在生产生活中渴望平安健康、丰收顺利,嫉恶灾祸、疾病的心理,表达了民间淳朴的思想感情。作为一种带有多重内涵的抓髻娃娃剪纸艺术,隐含诸多的祈福文化信息,承载着百姓向往风调雨顺、平安吉祥的心理愿望。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一种独特的民俗文化艺术现象,抓髻娃娃剪纸艺术迎合了陇东民间审美需求,承载着百姓最原始的情感与本真欲求。这种以民众需求为目的,以象征为手段的艺术形象,蕴含着陇东深厚淳朴的文化内涵,同时也体现了陇东人民独特的艺术智慧和创造精神。尽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文化背景的变化,它的民俗功能已逐渐偏离了原初的指向,23中国包装 2017.4设计·理论

 但它所承载的人类对生命生存意识以及祈福纳祥的民间思想愿望,却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因此,探讨抓髻娃娃剪纸艺术造型与文化意蕴,对陇东剪纸的保护、传承和发展有积极的意义。参考文献[1]靳之林,中华民族的保护神与繁衍之神——抓髻娃娃[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0.[2]列维·布留尔(法),原始思维[M],丁由译,商务印书馆出版,1981.01.[3]江文淼,复合造型观念在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中的体现及当代启示[J],赤峰学院学报,2016,37(8):200- 202.[4]杨凯,浅析民间剪纸抓髻娃娃的象征寓意[J],美与时代,2013,11(533):54-55.[5]许慎,说文解字[M],中华书局出版,2013.07.图1 甘肃环县 燎疳娃娃 图2 环县 燎疳娃娃24中国包装 2017.4设计·理论

 图3 镇原 抓髻娃娃坐水瓶 图4 镇原 燎疳娃娃图5 镇原 抓髻娃娃25中国包装 2017.4设计·理论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