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袁殊:“与狼共舞”的中共无名英雄5篇

袁殊:“与狼共舞”的中共无名英雄5篇袁殊:“与狼共舞”的中共无名英雄 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情报信息工作的历史考察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情报信息工作的历史考察 2011年3月第3期总第205期理论学刊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袁殊:“与狼共舞”的中共无名英雄5篇,供大家参考。

袁殊:“与狼共舞”的中共无名英雄5篇

篇一:袁殊:“与狼共舞”的中共无名英雄

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情报信息工作的历史考察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情报信息工作的历史考察

 2011 年 3 月 第 3 期总第 205 期 理论学刊 TheoryJournal Mar.2O11 No.3Ser.No.205 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情报信息工作的历史考察 李林,吴敏先 (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吉林长春 130017) [摘要]情报信息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所取得的成果对于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制定与实施具有重要的参 考作用.在民主革命时期,党的情报信息工作尤为重要,有时甚至直接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本文通过对党在民主 革命时期情报信息工作的历史考察,总结经验教训,探索党的情报信息工作的规律,为新时期做好党的信息情报工 作提供历史借鉴.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情报信息;历史考察 (中图分类号]D2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3909(2011)03—0029—03 情报信息是做好党的各项工作的重要基础,对于党的方 针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的依据和参考价值.从中国共产党 诞生起,情报信息工作就成为党的一项重要工作.和党的成 长历程一样,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情报信息工作也经历了从 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过程.党的情报工作人 员隐姓埋名,冒着形形色色的危险,舍生忘死地为党工作,为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一 ,党的情报信息工作的开端与初创 党的情报信息工作始于党的创建时期.由于中国共产 党处于秘密活动的状态,因此,党的情报信息工作主要以获 取情报为主要工作方式.当时党还没有建立专门的信息情 报机构,也没有专门的情报工作人员,因此获得情报有很大 的偶然性,整个情报工作还处于不成系统的萌芽状态. 随着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开展,党越发认识到情报信息工 作的重要.1925 年,中共中央选派陈赓,陆留,顾顺章三人 到苏联学习情报保卫工作,为建立党的情报保卫工作系统作 干部上的准备.1927 年 5 月,中共中央军委成立"特务工作 处",成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情报信息组织.中央军委"特 务工作处"的主要职责是搜集情报,对敌斗争,策反以及心理 战.这个组织一共活动了三个月的时问,为党培养了一批早 期的情报干部和工作人员. 1927 年大革命失败后,为了审查和纠正党在大革命后 期的严重错误,制定新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中共中央召开了 着名的八七紧急会议.会议通过了《党的组织问题决议 案》,决议案规定,在党的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以前,由中央 临时政治局执行中央委员会的一切职权.鉴于秘密工作将 成为党在国民党统治区的主要工作形式,决议案提出:现时 组织上的主要任务,就是造成坚固的能奋斗的秘密机关,各 级党组织要加强党的秘密工作…". 为贯彻八七会议精神,在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委周恩来的 倡议下,中共中央于 1927 年 11 月在上海成立了专门从事情 报工作的特科,其主要任务是:"选派忠诚,坚定,机智,果敢 的同志打入敌人内部,及时了解敌情,侦知敌人的行动计划, 以保卫中共中央领导机关和地下工作同志的安全;组织营救

  被捕人员;惩处罪恶昭彰的叛徒,特务."[2_(同时,为了在 国民党统治区做好地下工作,中共中央建立起一套秘密工作 制度.1928 年 5 月 18 日,中共中央发出《中央通告第四十 七号——关于在白色恐怖下党组织的整顿,发展和秘密工 作》,规定党的组织形式要适应秘密环境.5 月 31 日,中共 中央组织科印发《秘密工作常识》,作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 的秘密工作守则. 面对严重的白色恐怖,中共中央决定加强对已有的专门 从事情报,保卫工作的特科的领导.1928 年 11 月 14 日,中 央政治局常委会决定成立由向忠发,周恩来,顾顺章组成的 中央特务委员会(简称中央特委),作为这方面工作的决策 机构.中央特委下设特科,执行具体任务.中央特科作为党 的专业情报保卫机构,先后设立四个部门:一是总务科,负责 中央机构的警卫与其他事务工作;二是情报科,负责打入敌 探机关,侦获情报;三是红队(打狗队),主要任务是惩办叛 徒内奸;四是无线电台科,负责筹建无线电通信工作. 中央特科在中央特委的领导下,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 的工作,对于粉碎国民党对中央苏区的"围剿"作出了重要 贡献. 首先,为红军的反"围剿"作战提供情报支持.在国民 党发动第一次,第二次反革命"围剿"之前,国民党中央常委 和中央政治会议秘书长陈立夫,把蒋介石对中央苏区"围 剿"的命令,兵力部署等重要文件,电报都批给了国民党负责 情报工作的徐恩曾保存,而徐恩曾的机要秘书钱壮飞是中央 特科的情报人员.因此,当国民党反动派向中央苏区发动进 29 攻时,中央苏区的红军领导人已经掌握了敌人进攻的计划, 这对红军作战取得胜利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次,为党和红军的无线电通讯工作提供技术支撑.为

  了建立可靠便捷的情报联络方式,周恩来指派李强自行组装 电台,张沈川报考国民党的无线电学校,涂作潮等四名同志 到苏联学习无线电技术.1929 年冬,李强在上海英租界装 配出无线电台设备,并潜入香港九龙地区,与上海党组织取 得无线电联系,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首次无线电联 络.1931 年 1 月,红一方面军在战斗中缴获了一部敌人电 台,中央派曾三等电讯业务人员到一方面军建立了自己的无 线电台.1931 年 7 月 30 日,中央军委在兴国和驻建宁的前 线总司令部开始了我军历史上第一次无线电密码通报. 1931 年 9 月 16Et,党中央在上海与苏区中央局完成了第一 次无线电密码通讯.中央军委从各部队抽调一批优秀青年 到总部学习通讯业务,学成之后派往各部队作为无线电通讯 员,这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开始建立自己的情报信息网 络.从此,中共中央和红军,各苏维埃政府,各中央局,省委, 特委建立起了无线电联系,用以迅速地传递各种文件和信 息. 第三,依靠自身力量化解了一次灭顶之灾.1931 年 4 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特委委员,中央特科实际 负责人的顾顺章在武汉被捕叛变.顾顺章几乎掌握党中央 的全部秘密和中央特科所有人员情况,中央机关面临着被一 网打尽的危险.正是依靠周恩来领导下中央特科情报人员 的机智勇敢,使党中央躲过了一场劫难.而创下奇功的李克 农,钱壮飞,胡底也被周恩来誉为中国共产党情报工作的"龙 潭三杰". 顾顺章叛变后,国民党统治区党的情报信息系统几乎被 破坏殆尽.在此危难之际,党中央责成潘汉年同志重整旗 鼓,让中央特科重新运转起来.潘汉年一方面千方百计派遣 我情报人员打人敌人要害部门,另一方面积极开辟新的情报 渠道,努力拓展情报网络.在这关键的时刻,党中央及时调

  整了党的情报信息工作的指导思想,提出"把专门性的重要 的情报力量和辅助性的一般的情报力量结合起来,有计划, 有重点地从社会各阶层中物色和争取一批同情和支持革命 的人,建立广泛的情报网络,为我党的革命斗争服 务."[3]o"11s)为此,潘汉年发展了老同盟会员王绍鏊,国民党 北京市特别党部负责人胡鄂等一些着名上层人士以及一批 下层普通群众为情报信息工作人员,为后来党的情报工作深 入开展储备了重要力量. 二,党的情报信息工作在抗战中走向成熟 抗日战争时期,党的情报工作全面开展起来,为抗战的 各项工作提供信息支持,为中国取得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和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1939 年 2 月,中共中央成立由李克农,潘汉年等负责的 社会部,全面负责党的情报信息工作.党中央提出情报信息 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搜集战略情报,即了解日本和国际势力的 3O 战略意图以及国民党的政治,军事动向等战略情报,供中央 决策参考.为完成上述任务,党中央提出了"坚持在敌区长 期潜伏,并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和机会,接近或打入敌 方的决策部门和情报机关"的情报信息工作方针. 中央社会部的同志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克服困难,采取 "打进去"和"拉出来"的办法,向日伪情报机关进行渗透工 作,首先对 Et 本驻上海领事馆副领事岩井清一的情报机关成 员袁殊进行了争取工作.潘汉年利用袁殊获取了日本方面 许多战略情报,同时派刘人寿打进"岩井公馆"和伪《新中国 报》.他还利用争取过来的汪伪"特工总部"的特工关系,开 辟了一条从上海经镇江,仪征到淮南抗日根据地的秘密交通 线. 1939 年 3 月,中共中央社会部侦察部部长许建国率考

  察组到晋察冀边区考察,组建了晋察冀中央分局(北方分 局)社会部.北方分局遵照中共中央的战略部署,以抗 Et 根 据地为基点,把几百名情报人员派往北平,天津,保定,石家 庄,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及上海,南京等大中城市,组织 联络当地的秘密党员,进步青年和抗日爱国人士,渗透到敌 人的军,政,警,特,宪内部,形成了一支数以千计的地下尖兵 队伍,获取了大量的军事和政治情报. 1939 年秋,中共中央社会部设立华南情报局,由潘汉年 负责组建和领导.潘汉年把各系统情报班子从组织上统一 起来,调得力干部充实到关键岗位.在大力经营香港情报工 作的同时,潘汉年又积极开展工作,建立了上海敌后情报网, 为角逐上海这个最大的情报战场做好了组织准备.在此后 的斗争中,这个情报网为党中央提供了许多具有重要价值的 秘密情报. 党中央还根据时局的变化,制定了党在白区工作的"隐 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十六字方针.正是 在这一方针指导下,党的情报战线得到全面发展,为战胜日 本侵略者,同时也为解放战争的情报工作全面展开奠定了战 略性的基础. 在抗 Et 战争的烽火中,一批党的情报信息工作人员成长 起来,成为隐蔽战线的无名英雄.例如,1933 年入党的谢和 赓,于 1934 年秋当上白崇禧的机要秘书.抗战全面爆发后, 白崇禧任国民革命军副总参谋长,谢和赓随同前往南京担任 国民政府的秘书.身处国民党核心机关的谢和赓,及时向党 中央报告了国民党第五战区的军事情报,日伪相互勾结的情 报以及国民党高层会议情况等等.这些情报为党中央正确 分析复杂的斗争形势,做出正确的决策起到了重要作用.再 如,我党秘密党员阎宝航,早期打入国民党军政上层,获取了 德国 1941 年 6 月 22 日将突袭苏联的情报,经延安总部通报

  莫斯科,使苏联红军提前进入战备状态.阎宝航侦获的日本 关东军在东北的兵力部署和火力配备图等绝密情报,为苏军 出兵东北,取得对日作战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信息支持. 可以说,党的情报信息工作在抗 El 战争时期走向了成 熟.这种成熟的标志,一方面是有了较为健全的情报领导机 构,有了明确的情报工作指导思想和工作任务;另一方面有 了深入敌人各方面的情报网络和庞大的情报工作人员队伍; 此外,情报信息工作所取得的累累硕果,为党中央做出正确 决策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党的情报信息工作在解放战争中全面展开 经过抗日战争的洗礼,党的情报信息工作已经走向成 熟,为打赢解放战争时期情报信息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解放战争是中国共产党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最 后决战.此时,在国共两军正面战场之外,双方的情报信息 战已经在东北打响了. 抗战胜利后,为加强党在东北的情报力量,负责中央情 报工作的李克农派遣汪进祥,邹大鹏任东北局社会部第一, 第二部长,并亲自指挥党在东北的地下组织开展工作.党在 东北地下组织的主要内线人员是国民党"东北保安司令部" 参谋处少校参谋赵炜.他早在北平军调部时,就在李克农的 具体领导下开展工作.由于赵炜主管国民党机密室工作,因 此,几乎了解和掌握国民党东北部队的全部情况.在东北战 场特别是辽沈战役期间,赵炜及时准确地向党中央提供了大 量包括敌军作战计划,兵力部署等重要情报,为党在东北战 场作战取得胜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正因如此,东北战 场的情报信息工作得到了党中央和毛主席的高度赞 许". 在陕北,当国民党向延安发起重点进攻之时,也是国共 双方在陕北展开情报信息战的时刻.中央情报机关及时启

  动潜伏在国民党内部的情报人员,如,国民党中统山西省调 统室主任缪庄林和陕西省调统室主任李茂堂.缪庄林和李 茂堂为党中央提供了国民党中统山西调统室和陕西调统室 的密码,使党获取了蒋介石与阎锡山之间往来的情报以及国 民党在山西党,政,军,警,宪,特联合会议的全部记录.这对 于党中央全面掌握延安周边的敌情,做出正确的战略部署起 到了直接的情报支持作用.此外,担任胡宗南侍从副官和机 要秘书的熊向晖也是中共党员.1947 年 3 月,胡宗南大举 进攻延安,熊向晖将胡宗南的作战计划密报党中央,为毛泽 东坚持在陕北转战提供了强有力的情报保障,为保卫党中央 作出了特殊贡献.毛泽东曾高度评价熊向晖一个人"顶得几 个师". 在上海,中央情报机关秘密派遣吴克坚携带电台秘密潜 伏下来.吴克坚不辱使命,通过各种途径获取了许多高层重 要情报.他还建立了重要联络对象,即打入国民党中央党部 机要处任速记员的沈安娜,及时获取了许多重要情报. 在北平,天津,中央情报机关在国民党第十一战区长官 司令部发展了一批情报力量,如,少将作战处长谢士炎,少将 军法处副处长丁行,少校参谋石淳,代理作战科长朱建过,北 平空军第二军区司令部中校参谋张良璋等人.这些情报人 员为我党获取了许多重要军事情报,特别是谢士炎,向党中 央提供了国民党部队进攻张家口以及胡宗南重点进攻延安 等作战计划,为解放战争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中央情报机关还在上海,南京,武汉,重庆,广东,湖南...

篇二:袁殊:“与狼共舞”的中共无名英雄

style="color: rgb(0, 0, 0); font-size: medium;"> 

篇三:袁殊:“与狼共舞”的中共无名英雄

与狼共舞 14 年蒙冤 20 年的谍海健将袁殊

  袁殊, 1911 年农历 3 月 29 日出生于湖北蕲春一个没落官宦家庭。

 是20 世纪 30 年代左翼文化人, 1931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文化战线和情报战线上功勋卓著。

 是中共历史上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

 他以多重身份长期打入敌人营垒, 在复杂险恶的环境中, 忍辱负重, 成功地掩护了潘汉年及其情报班子, 为党获取了大量有价值的战略情报, 为抗日战争和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他历尽艰险, 几遭不测, 不顾个人的毁誉完成了党交给的特殊使命, 是一位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 党的革命事业的无名英雄。

 退去红色, 伪装成灰色小市民, 打入敌人内部

 1931 年 7 月, 正当袁殊以满腔热忱为左翼文化运动奉献力量、 投身反帝爱国斗争之时, 中共中央负责情报工作的潘汉年根据隐蔽斗争的需要,将他调到情报战线工作。

 从此, 袁殊的名字从进步文化圈子中销声匿迹。

  10 月的一天, 袁殊接到潘梓年的通知, 来到位于静安寺的一家白俄咖啡馆, 潘汉年和他的助手欧阳新(化名王子春)

 正在等着他。

 他们代表中共上海地下党组织正式吸收袁殊加入中国共产党, 成为一名秘密党员, 参加中央特科工作。

  当时, 由于顾顺章、 向忠发的叛变, 上海地下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在白色恐怖的包围之中, 共产党人随时都有被杀头的危险。

 为了追求真理,袁殊毅然作出了 这一政治抉择。

 潘汉年对他说:

 “你加入的是秘密前卫组织, 普通组织成员是不知道你的身份的。

 你的工作是保卫党的组织, 今后要渐渐退去红色, 伪装成灰色小市民, 寻机打入敌人内部。”

  王子春说:

 “在敌人内部做分化瓦解工作是危险的, 你很可能被捕入狱, 也可能亲眼看着组织成员被敌人严刑拷打, 但无论怎样都不能暴露自己。

 你甚至可能永远背负反动罪名死去, 但党是知道你的。”

  潘汉年接着说:

 “要终守自己的信念。

 一个共产党员要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党的事业, 除了生命, 还有更难的, 是要毁掉自己的名誉。

 历史上有许多可歌可泣的无名英雄, 我们就是要做这样的无名英雄。”

  潘汉年指定王子春为袁殊的单线联系人。

 初涉情报工作的袁殊对此行一无所知, 王子春手把手的教给他。

 经过两个多月的正式训练, 袁殊掌握了进行秘密联络、 传递消息等方面的基本技能, 他们开始寻找打入敌人内部的途径。

 王子春要袁殊想想在敌方营垒中有无可利用的社会关系。

 起初袁殊只想到了父亲袁晓岚的同事胡抱一, 一个职位不高但资格很老的国民党政客。

 通过胡的介绍, 认识了曾任戴笠副官又与之分道扬镳的王亚樵,但都未打开工作局面。

 王子春耐心地帮袁殊梳理亲朋关系, 袁殊这才想起有个表兄贾伯涛在国民党中任要职。

  贾伯涛是袁殊娘舅贾宝书的大儿子, 由袁殊的父亲袁晓岚推荐到黄埔军校学习, 是黄埔一期毕业生, 担任过黄埔同学会会长。

 先后在湖北、 上海警备司令部任职。

 袁殊从不与他们来往, 几乎忘记了这位表兄。

 王子春指示袁殊立即设法与贾伯涛联系, 请求代为谋职。

 贾因袁晓岚推荐上黄埔的关系, 很快便将袁殊介绍给了上海社会局局长吴醒亚。

 王子春要求袁殊写个简历, 强调“厌倦了左倾活动, 想过安稳日子”的愿望。

 并让袁殊投其所好, 准备一份“工作意见书” 附上。

 吴醒亚看了连声称“好”, 当即要袁殊加入他的湖北帮, 为他打探社会消息。

  吴醒亚之所以肯任用一个在左翼文化活动中有一定知名度的袁殊, 一是因为贾伯涛是蒋介石的大红人, 不能不给面子; 二是由于袁殊写的材料给他留下了好印象; 三是因为吴当年从湖北到上海谋出路时, 袁晓岚曾指点他去广州投奔陈立夫, 结果得了势, 受恩于袁家, 借此报答。

 这些社会关系, 犹如把无形的保护伞, 为袁殊在险象环生的谍海风浪中起到了遮风挡雨的作用。

  由于接受了 新的任务, 袁殊不能经常到《文艺新闻》 社去上班, 这引起共同办报的好友楼适夷的不满和怀疑。

 他向潘汉年和冯雪峰报告:

 “袁殊近来不热心办报整天到处乱跑……”

  潘汉年敷衍道:

 “你不要听别人乱说。”

  冯雪峰只好说:

 “你不必管他, 他有他的任务。”

  1932 年下半年, 奉组织之命, 《文艺新闻》 停刊。

 同甘共苦创业的翁从六无法理解, 他认为袁殊在当局的监视下害怕了 。

 袁殊不能做任何解释,两人暂时分手了 。

  对挚友楼适夷, 袁殊只有暗示:

 “今后我很可能在社会上搞得身败名裂, 但别忘了, 我们仍是好朋友。”

  1933 年吴醒亚成立了 CC 系秘密小派别“干社”, 与之对应的则是戴笠以黄埔学生为班底成立的“复兴社”。

 这两个法西斯组织以拥蒋反共为宗旨同时出现在上海政治舞台上。

 袁殊被任命为“干社” 情报股股长。

 任行动股股长的是李士群。

 李士群 20 年代加入过中国共产党, 被捕后公开叛变革命。

 王子春指示袁殊严密监视李士群的行动。

 最初打入吴醒亚特工组织时, 给吴醒亚的情报完全由王子春提供, 都是些无重大价值的情报, 诸如西南派系联合反蒋内幕之类的消息。

 一次, 在王子春指示下, 袁殊利用胡抱一和王亚樵的关系, 与程潜部队驻沪代表牵线搭桥, 促成双方密谈, 为吴醒亚立了 一“功”。

 王子春让袁殊趁机向吴醒亚讨个新闻记者职业, 以便开展工作。

 于是袁殊被介绍到“新声通讯社” 当了 一名记者。“新声通讯社” 虽然是个政治色彩不十分浓厚的民间通讯社, 但记者是无冕帝王, 能上通天下通地, 自由采访社会新闻, 袁殊因此能经常出席南京政府的记者招待会, 了 解一些国民党政府的内幕消息, 同时, 也有机会出席日本驻沪领事馆的记者招待会。在王子春的精心策划下, 他结识了日本驻沪领事馆外交官岩井英一。

  岩井英一比袁殊年长几岁, 出身于日本名古屋一个商人家庭。

 中学毕业后便来到上海, 就读于东亚同文书院。

 这是日本政府利用庚子赔款建立的一所书院, 学生大多数是日本人。

 岩井毕业后便留在上海领事馆任职,负责收集中国政治、 军事、 经济、 文化等方面的情报, 是个有名的中国通。

 在党组织的精心培养下, 袁殊迅速打开了秘密工作的局面, 不仅成功地打入中统, 还进入了日本外务省情报机构, 为日后潘汉年在日伪时期领导对日情报斗争获取胜利, 奠定了基础。

  袁殊又一次打入了军统,被委任为军统局上海区国际情报组少将组长

 “七· 七” 事变后, 国共两党代表在庐山举行谈判, 国民党被迫承认共产党的合法地位。

 为进一步推动国共第二次合作。“八一三” 淞沪抗战

 爆发后, 国共两党合作局面逐步形成, 9 月两党再度正式合作。

  一天清晨, 戴笠突然亲临位于武康路袁殊妻子马景星的私宅, 要袁殊第二天 9 点去面谈, 同来的军统上海区区长周道三留下地址便登车而去。袁殊感到十分意外, 立即向潘汉年汇报。

 潘汉年分析戴笠是要袁殊为他做事, 认为“机会难得”, 要袁殊趁机打入军统, 并借此向戴笠进言:

 为取得国际舆论的同情和支持, 释放华尔敦。

  淞沪抗战爆发后形势急剧紧张, 国民党开始向大后方撤退。

 戴笠正在布置潜伏任务, 急需懂日语的情报人员。

 杜月笙提醒戴笠, 曾被军统逮捕过的袁殊是留日学生, 有很多日本方面的关系, 现在生活正无着落, 不妨给他布置些任务。

  接受了潘汉年的指示后, 袁殊如约来见戴笠。

 戴笠毫无客套, 劈头就问:

 “你现在靠什么生活? ”

  袁殊按事先想好的回答:

 “靠老婆生活。”

  戴马上说:

 “那你就给我做事。”

  袁殊问:

 “不知戴先生要我做什么事? ”

  戴笠说:

 “留日学生不做抗日工作做什么? ”

  他向袁殊交代了 工作, 给了两项具体任务:

 一是收集日本方面的情报,二是将来时局无论怎样变化都要坚持留在上海。

  如此一来袁殊又打入了军统, 被委任为军统局上海区国际情报组少将组长。

 虽然要接受一名军衔比他低的军统上海区区长的领导, 但他得以充分利用打入军统的机会开展情报工作, 从事秘密地下抗日斗争。

  袁殊定期在善钟路拉斐德路口一家高级咖啡馆与潘汉年见面。

 除汇报

 军统内部情况外, 还将深入“日本特别调查班” 进行反侦的情况及时报告给潘汉年。

  “八一三” 松沪抗战后, 日本政府决定增兵上海。

 9 月中旬派往上海的部队已达五个师团, 近 20 万人。

 10 月初, 第一 O 一师团、 第九师团、第十三师团又先后抵沪。

 日军企图迅速进入苏州河一线消灭上海北部中国守军。

 为配合守军打击侵略者, 袁殊化装成日本学生, 冒着生命危险亲临日军阵地侦察。

 他操着一口流利的日语, 置身于荷枪实弹的日本人中间,一边机智地应付着正在指挥部队的军曹, 一边将日军兵力部署和军车调动情况记在心中。

 他顺利完成实地侦察任务, 提供了 重要军事情报, 为上海抗战立了 大功。

  袁殊除肩负隐蔽战线特殊任务外, 还以各种化名从事文化、 新闻战线的抗日救亡工作。

 国共两党合作抗战的时期, 双方创办了 一张文化界抗日统战性质的《救亡日报》。

 这张四开一张的报纸是在周恩来指示之下, 由潘汉年出面与国民党负责文化工作的潘公展商谈, 各出资 500 元开办的。我方由郭沫若担任社长, 夏衍任总编辑。

 创办伊始, 在政策思想方面双方就存在着矛盾和斗争。

 郭沫若亲自采访和撰写的评论文章坚持团结抗战的大方向, 国民党方面的周寒梅却千方百计要改动内容, 在印刷发行上百般刁难。

 夏衍遂请袁殊出面斡旋。

 袁殊运用他的特殊社会关系, 几经交涉,以“不要过分为难” 等等理由劝阻了 周, 使郭沫若的文章得以全文刊登。为表谢意, 郭老手书诗一首赠袁殊:

  猛论如虎贪击狠, 狂寇而今已碰墙,

  十万健儿争死国, 拼将碧血染疆场。

 郭沫若充满爱国主义激情的诗, 不仅表达了对袁殊个人的谢意, 也是对隐蔽战线的同志和前方将士们同仇敌忾打击侵略者爱国之举的高度赞扬。

  最险恶的环境是袁殊单枪匹马战斗在敌人营垒

 1937 年 11 月 12 日上海沦陷, 潘汉年于 12 月中旬撤离到香港。

 行前向袁殊交代:

 今后通过刘少文与组织保持联系, 但有关情报方面的情况仍只与他单线联络。

  面对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反动派两股邪恶势力, 坚守在孤岛的上海地下党困难重重, 袁殊单枪匹马战斗在敌人营垒环境更为险恶。

 在中共地下党领导下, 袁殊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与内外反动派角逐情报沙场, 进行着一场极其特殊的生死较量。

  日军占领上海后继续西进, 12 月 13 日攻入南京, 进行了 灭绝人性的大屠杀。

 消息传到上海, 无人不为之震惊。

 袁殊运用“军统” 身份组织了“抗日秘密行动小组”

 ,

 首领是“抗日铁血团” 的成员王铁民, 所吸收的人员都是些颇具江湖义气、 坚决抗日不怕死的青年。

 他们痛恨日本侵略者的暴行, 见到日本散兵就打。

 日军采取了疯狂的报复, 拿更多的中国老百姓抵命, 袁殊立即制止了这种使无辜百姓牺牲的做法。

  1938 年夏, 他亲自领导策划行动小组干了一件大快人心的事。

 在虹口本田纱厂后院有一个日本海军军火仓库, 袁殊派人侦察后, 发现只有一个当伙夫的外乡 人可以自由出入。

 于是派王铁民化装成黄包车夫, 以帮助买菜为名出面搭讪, 一来二去混熟了。

 一天, 袁殊将事先准备好的定时炸药交给王铁民, 王将炸药藏在送给伙夫的菜筐内, 由伙夫带进库房, 并约好

 “晚上务必出来去相亲”。

 待到深夜, 一声巨响把日海军仓库引爆, 冲天大火划破夜空, 狠狠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 上海人民无不拍手称快。

 年末, “行动小组” 又组织了 伏击汉奸、 伪江苏省省长陈则民和伪大民会会长冯心如的秘密行动。

  1939 年 5 月戴笠电召袁殊到香港, 嘉奖“行动小组” 抗日有功。

 在军统骨干会议上训话时, 戴笠从腰间掏出一把加拿大造的手枪往桌上一拍:“你们每个人可以带回两把这种新式手枪, 可以用它杀敌, 但是, 话锋一转望着袁殊说:

 “谁要是对团体不忠, 也可以用这个来对付他!”

  会后, 戴笠单独召见袁殊给予奖励, 并布置暗杀汪伪特工总部头子李士群的任务。

 李士群投靠日本人后, 杀了 不少军统的人, 戴笠对其恨之入骨, 决心除掉他。

 戴笠对袁殊恩威并用是要利用他, 袁殊心中更有数:

 运用军统的力量, 做对抗战有利的事。

  在香港, 袁殊与潘汉年单独见面, 汇报了在上海的工作。

 潘汉年告之不久即将去上海。

  回上海后, 袁殊开始着手策划爆炸汪伪 76 号特工总部事宜。

 他亲自画了地形图, 派人从 76 号后面的菜地挖地道, 正当计划实施之际, 暗中投靠李士群的军统上海区区长王天木将他出卖。

 李士群将袁殊扣押在 76号, 拿出袁殊亲手绘制的 76 号地形图、 爆破计划书, 逼迫他说:

 “凡以武力反抗皇军占领者, 一律就地处决。

 要么与我们合作, 要么就地处决。”

  袁殊从容地对李士群说:

 “打仗有胜有负, 今天我失败了 , 听凭你处置!”

  李士群见状, 换了一副面孔, 他拿来一堆钱放在袁殊面前, 软硬兼施、威逼利诱, 并强调:

 “日本人一般是不收回死刑成命的”。

 袁殊立即说:

 “你为日本人办事, 我就没有日本的关系吗? ”

  李士群怔住, 他知道袁殊有许多日本朋友, 一时摸不着头脑, 只得按袁殊的要求去做:

 为他安排洗澡, 端酒上菜, 派自己老婆去袁家通知马景星送换洗衣裳。

  袁殊趁机暗示马景星去见潘汉年。

 马景星到潘袁约定见面的咖啡馆告诉潘 “小袁出事了”, 潘汉年镇定自若, 不慌不忙地写了一个电话号码:“打个电话通知岩井救人”。

  岩井果然以“袁殊是外务省的人” 为由, 疏通渠道将他保了出来。

  为了 党的情报工作“褪去进步色彩”, 公...

篇四:袁殊:“与狼共舞”的中共无名英雄

与狼共舞 14 年蒙冤 20 年的谍海健将袁殊

  袁殊, 1911 年农历 3 月 29 日出生于湖北蕲春一个没落官宦家庭。

 是20 世纪 30 年代左翼文化人, 1931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文化战线和情报战线上功勋卓著。

 是中共历史上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

 他以多重身份长期打入敌人营垒, 在复杂险恶的环境中, 忍辱负重, 成功地掩护了潘汉年及其情报班子, 为党获取了大量有价值的战略情报, 为抗日战争和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他历尽艰险, 几遭不测, 不顾个人的毁誉完成了党交给的特殊使命, 是一位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 党的革命事业的无名英雄。

 退去红色, 伪装成灰色小市民, 打入敌人内部

 1931 年 7 月, 正当袁殊以满腔热忱为左翼文化运动奉献力量、 投身反帝爱国斗争之时, 中共中央负责情报工作的潘汉年根据隐蔽斗争的需要,将他调到情报战线工作。

 从此, 袁殊的名字从进步文化圈子中销声匿迹。

  10 月的一天, 袁殊接到潘梓年的通知, 来到位于静安寺的一家白俄咖啡馆, 潘汉年和他的助手欧阳新(化名王子春)

 正在等着他。

 他们代表中共上海地下党组织正式吸收袁殊加入中国共产党, 成为一名秘密党员, 参加中央特科工作。

  当时, 由于顾顺章、 向忠发的叛变, 上海地下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在白色恐怖的包围之中, 共产党人随时都有被杀头的危险。

 为了追求真理,袁殊毅然作出了 这一政治抉择。

 潘汉年对他说:

 “你加入的是秘密前卫组织, 普通组织成员是不知道你的身份的。

 你的工作是保卫党的组织, 今后要渐渐退去红色, 伪装成灰色小市民, 寻机打入敌人内部。”

  王子春说:

 “在敌人内部做分化瓦解工作是危险的, 你很可能被捕入狱, 也可能亲眼看着组织成员被敌人严刑拷打, 但无论怎样都不能暴露自己。

 你甚至可能永远背负反动罪名死去, 但党是知道你的。”

  潘汉年接着说:

 “要终守自己的信念。

 一个共产党员要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党的事业, 除了生命, 还有更难的, 是要毁掉自己的名誉。

 历史上有许多可歌可泣的无名英雄, 我们就是要做这样的无名英雄。”

  潘汉年指定王子春为袁殊的单线联系人。

 初涉情报工作的袁殊对此行一无所知, 王子春手把手的教给他。

 经过两个多月的正式训练, 袁殊掌握了进行秘密联络、 传递消息等方面的基本技能, 他们开始寻找打入敌人内部的途径。

 王子春要袁殊想想在敌方营垒中有无可利用的社会关系。

 起初袁殊只想到了父亲袁晓岚的同事胡抱一, 一个职位不高但资格很老的国民党政客。

 通过胡的介绍, 认识了曾任戴笠副官又与之分道扬镳的王亚樵,但都未打开工作局面。

 王子春耐心地帮袁殊梳理亲朋关系, 袁殊这才想起有个表兄贾伯涛在国民党中任要职。

  贾伯涛是袁殊娘舅贾宝书的大儿子, 由袁殊的父亲袁晓岚推荐到黄埔军校学习, 是黄埔一期毕业生, 担任过黄埔同学会会长。

 先后在湖北、 上海警备司令部任职。

 袁殊从不与他们来往, 几乎忘记了这位表兄。

 王子春指示袁殊立即设法与贾伯涛联系, 请求代为谋职。

 贾因袁晓岚推荐上黄埔的关系, 很快便将袁殊介绍给了上海社会局局长吴醒亚。

 王子春要求袁殊写个简历, 强调“厌倦了左倾活动, 想过安稳日子”的愿望。

 并让袁殊投其所好, 准备一份“工作意见书” 附上。

 吴醒亚看了连声称“好”, 当即要袁殊加入他的湖北帮, 为他打探社会消息。

  吴醒亚之所以肯任用一个在左翼文化活动中有一定知名度的袁殊, 一是因为贾伯涛是蒋介石的大红人, 不能不给面子; 二是由于袁殊写的材料给他留下了好印象; 三是因为吴当年从湖北到上海谋出路时, 袁晓岚曾指点他去广州投奔陈立夫, 结果得了势, 受恩于袁家, 借此报答。

 这些社会关系, 犹如把无形的保护伞, 为袁殊在险象环生的谍海风浪中起到了遮风挡雨的作用。

  由于接受了 新的任务, 袁殊不能经常到《文艺新闻》 社去上班, 这引起共同办报的好友楼适夷的不满和怀疑。

 他向潘汉年和冯雪峰报告:

 “袁殊近来不热心办报整天到处乱跑……”

  潘汉年敷衍道:

 “你不要听别人乱说。”

  冯雪峰只好说:

 “你不必管他, 他有他的任务。”

  1932 年下半年, 奉组织之命, 《文艺新闻》 停刊。

 同甘共苦创业的翁从六无法理解, 他认为袁殊在当局的监视下害怕了 。

 袁殊不能做任何解释,两人暂时分手了 。

  对挚友楼适夷, 袁殊只有暗示:

 “今后我很可能在社会上搞得身败名裂, 但别忘了, 我们仍是好朋友。”

  1933 年吴醒亚成立了 CC 系秘密小派别“干社”, 与之对应的则是戴笠以黄埔学生为班底成立的“复兴社”。

 这两个法西斯组织以拥蒋反共为宗旨同时出现在上海政治舞台上。

 袁殊被任命为“干社” 情报股股长。

 任行动股股长的是李士群。

 李士群 20 年代加入过中国共产党, 被捕后公开叛变革命。

 王子春指示袁殊严密监视李士群的行动。

 最初打入吴醒亚特工组织时, 给吴醒亚的情报完全由王子春提供, 都是些无重大价值的情报, 诸如西南派系联合反蒋内幕之类的消息。

 一次, 在王子春指示下, 袁殊利用胡抱一和王亚樵的关系, 与程潜部队驻沪代表牵线搭桥, 促成双方密谈, 为吴醒亚立了 一“功”。

 王子春让袁殊趁机向吴醒亚讨个新闻记者职业, 以便开展工作。

 于是袁殊被介绍到“新声通讯社” 当了 一名记者。“新声通讯社” 虽然是个政治色彩不十分浓厚的民间通讯社, 但记者是无冕帝王, 能上通天下通地, 自由采访社会新闻, 袁殊因此能经常出席南京政府的记者招待会, 了 解一些国民党政府的内幕消息, 同时, 也有机会出席日本驻沪领事馆的记者招待会。在王子春的精心策划下, 他结识了日本驻沪领事馆外交官岩井英一。

  岩井英一比袁殊年长几岁, 出身于日本名古屋一个商人家庭。

 中学毕业后便来到上海, 就读于东亚同文书院。

 这是日本政府利用庚子赔款建立的一所书院, 学生大多数是日本人。

 岩井毕业后便留在上海领事馆任职,负责收集中国政治、 军事、 经济、 文化等方面的情报, 是个有名的中国通。

 在党组织的精心培养下, 袁殊迅速打开了秘密工作的局面, 不仅成功地打入中统, 还进入了日本外务省情报机构, 为日后潘汉年在日伪时期领导对日情报斗争获取胜利, 奠定了基础。

  袁殊又一次打入了军统,被委任为军统局上海区国际情报组少将组长

 “七· 七” 事变后, 国共两党代表在庐山举行谈判, 国民党被迫承认共产党的合法地位。

 为进一步推动国共第二次合作。“八一三” 淞沪抗战

 爆发后, 国共两党合作局面逐步形成, 9 月两党再度正式合作。

  一天清晨, 戴笠突然亲临位于武康路袁殊妻子马景星的私宅, 要袁殊第二天 9 点去面谈, 同来的军统上海区区长周道三留下地址便登车而去。袁殊感到十分意外, 立即向潘汉年汇报。

 潘汉年分析戴笠是要袁殊为他做事, 认为“机会难得”, 要袁殊趁机打入军统, 并借此向戴笠进言:

 为取得国际舆论的同情和支持, 释放华尔敦。

  淞沪抗战爆发后形势急剧紧张, 国民党开始向大后方撤退。

 戴笠正在布置潜伏任务, 急需懂日语的情报人员。

 杜月笙提醒戴笠, 曾被军统逮捕过的袁殊是留日学生, 有很多日本方面的关系, 现在生活正无着落, 不妨给他布置些任务。

  接受了潘汉年的指示后, 袁殊如约来见戴笠。

 戴笠毫无客套, 劈头就问:

 “你现在靠什么生活? ”

  袁殊按事先想好的回答:

 “靠老婆生活。”

  戴马上说:

 “那你就给我做事。”

  袁殊问:

 “不知戴先生要我做什么事? ”

  戴笠说:

 “留日学生不做抗日工作做什么? ”

  他向袁殊交代了 工作, 给了两项具体任务:

 一是收集日本方面的情报,二是将来时局无论怎样变化都要坚持留在上海。

  如此一来袁殊又打入了军统, 被委任为军统局上海区国际情报组少将组长。

 虽然要接受一名军衔比他低的军统上海区区长的领导, 但他得以充分利用打入军统的机会开展情报工作, 从事秘密地下抗日斗争。

  袁殊定期在善钟路拉斐德路口一家高级咖啡馆与潘汉年见面。

 除汇报

 军统内部情况外, 还将深入“日本特别调查班” 进行反侦的情况及时报告给潘汉年。

  “八一三” 松沪抗战后, 日本政府决定增兵上海。

 9 月中旬派往上海的部队已达五个师团, 近 20 万人。

 10 月初, 第一 O 一师团、 第九师团、第十三师团又先后抵沪。

 日军企图迅速进入苏州河一线消灭上海北部中国守军。

 为配合守军打击侵略者, 袁殊化装成日本学生, 冒着生命危险亲临日军阵地侦察。

 他操着一口流利的日语, 置身于荷枪实弹的日本人中间,一边机智地应付着正在指挥部队的军曹, 一边将日军兵力部署和军车调动情况记在心中。

 他顺利完成实地侦察任务, 提供了 重要军事情报, 为上海抗战立了 大功。

  袁殊除肩负隐蔽战线特殊任务外, 还以各种化名从事文化、 新闻战线的抗日救亡工作。

 国共两党合作抗战的时期, 双方创办了 一张文化界抗日统战性质的《救亡日报》。

 这张四开一张的报纸是在周恩来指示之下, 由潘汉年出面与国民党负责文化工作的潘公展商谈, 各出资 500 元开办的。我方由郭沫若担任社长, 夏衍任总编辑。

 创办伊始, 在政策思想方面双方就存在着矛盾和斗争。

 郭沫若亲自采访和撰写的评论文章坚持团结抗战的大方向, 国民党方面的周寒梅却千方百计要改动内容, 在印刷发行上百般刁难。

 夏衍遂请袁殊出面斡旋。

 袁殊运用他的特殊社会关系, 几经交涉,以“不要过分为难” 等等理由劝阻了 周, 使郭沫若的文章得以全文刊登。为表谢意, 郭老手书诗一首赠袁殊:

  猛论如虎贪击狠, 狂寇而今已碰墙,

  十万健儿争死国, 拼将碧血染疆场。

 郭沫若充满爱国主义激情的诗, 不仅表达了对袁殊个人的谢意, 也是对隐蔽战线的同志和前方将士们同仇敌忾打击侵略者爱国之举的高度赞扬。

  最险恶的环境是袁殊单枪匹马战斗在敌人营垒

 1937 年 11 月 12 日上海沦陷, 潘汉年于 12 月中旬撤离到香港。

 行前向袁殊交代:

 今后通过刘少文与组织保持联系, 但有关情报方面的情况仍只与他单线联络。

  面对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反动派两股邪恶势力, 坚守在孤岛的上海地下党困难重重, 袁殊单枪匹马战斗在敌人营垒环境更为险恶。

 在中共地下党领导下, 袁殊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与内外反动派角逐情报沙场, 进行着一场极其特殊的生死较量。

  日军占领上海后继续西进, 12 月 13 日攻入南京, 进行了 灭绝人性的大屠杀。

 消息传到上海, 无人不为之震惊。

 袁殊运用“军统” 身份组织了“抗日秘密行动小组”

 ,

 首领是“抗日铁血团” 的成员王铁民, 所吸收的人员都是些颇具江湖义气、 坚决抗日不怕死的青年。

 他们痛恨日本侵略者的暴行, 见到日本散兵就打。

 日军采取了疯狂的报复, 拿更多的中国老百姓抵命, 袁殊立即制止了这种使无辜百姓牺牲的做法。

  1938 年夏, 他亲自领导策划行动小组干了一件大快人心的事。

 在虹口本田纱厂后院有一个日本海军军火仓库, 袁殊派人侦察后, 发现只有一个当伙夫的外乡 人可以自由出入。

 于是派王铁民化装成黄包车夫, 以帮助买菜为名出面搭讪, 一来二去混熟了。

 一天, 袁殊将事先准备好的定时炸药交给王铁民, 王将炸药藏在送给伙夫的菜筐内, 由伙夫带进库房, 并约好

 “晚上务必出来去相亲”。

 待到深夜, 一声巨响把日海军仓库引爆, 冲天大火划破夜空, 狠狠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 上海人民无不拍手称快。

 年末, “行动小组” 又组织了 伏击汉奸、 伪江苏省省长陈则民和伪大民会会长冯心如的秘密行动。

  1939 年 5 月戴笠电召袁殊到香港, 嘉奖“行动小组” 抗日有功。

 在军统骨干会议上训话时, 戴笠从腰间掏出一把加拿大造的手枪往桌上一拍:“你们每个人可以带回两把这种新式手枪, 可以用它杀敌, 但是, 话锋一转望着袁殊说:

 “谁要是对团体不忠, 也可以用这个来对付他!”

  会后, 戴笠单独召见袁殊给予奖励, 并布置暗杀汪伪特工总部头子李士群的任务。

 李士群投靠日本人后, 杀了 不少军统的人, 戴笠对其恨之入骨, 决心除掉他。

 戴笠对袁殊恩威并用是要利用他, 袁殊心中更有数:

 运用军统的力量, 做对抗战有利的事。

  在香港, 袁殊与潘汉年单独见面, 汇报了在上海的工作。

 潘汉年告之不久即将去上海。

  回上海后, 袁殊开始着手策划爆炸汪伪 76 号特工总部事宜。

 他亲自画了地形图, 派人从 76 号后面的菜地挖地道, 正当计划实施之际, 暗中投靠李士群的军统上海区区长王天木将他出卖。

 李士群将袁殊扣押在 76号, 拿出袁殊亲手绘制的 76 号地形图、 爆破计划书, 逼迫他说:

 “凡以武力反抗皇军占领者, 一律就地处决。

 要么与我们合作, 要么就地处决。”

  袁殊从容地对李士群说:

 “打仗有胜有负, 今天我失败了 , 听凭你处置!”

  李士群见状, 换了一副面孔, 他拿来一堆钱放在袁殊面前, 软硬兼施、威逼利诱, 并强调:

 “日本人一般是不收回死刑成命的”。

 袁殊立即说:

 “你为日本人办事, 我就没有日本的关系吗? ”

  李士群怔住, 他知道袁殊有许多日本朋友, 一时摸不着头脑, 只得按袁殊的要求去做:

 为他安排洗澡, 端酒上菜, 派自己老婆去袁家通知马景星送换洗衣裳。

  袁殊趁机暗示马景星去见潘汉年。

 马景星到潘袁约定见面的咖啡馆告诉潘 “小袁出事了”, 潘汉年镇定自若, 不慌不忙地写了一个电话号码:“打个电话通知岩井救人”。

  岩井果然以“袁殊是外务省的人” 为由, 疏通渠道将他保了出来。

  为了 党的情报工作...

篇五:袁殊:“与狼共舞”的中共无名英雄

IS HIJ IA N 汉年必提袁殊,因为抗战时期潘汉年所 获得的大量情报直接出自袁殊之手。袁 殊在新中国成立后常常对人说,我们好 像是串戏,在幕后指挥的是潘汉年、王 子春 ,在 台上 表演 的是我 。

 从1931年10月N 1945年1O月,袁殊 以多重身份从事中共地下情报工作长达 14年之久。袁殊的多重身份大致分为五 面:即中共特别党员 、渝方国民政府 ( 中统与军统 )、 H方岩井机关、 宁方 ( 汪 伪政权 ) 和共产国际远东情报局。

 据岩井英一回忆:为掣肘汪伪汉奸 势力, 岩井英一让袁殊 面组织一个 “兴 亚建同同盟” ,作为麻痹、消磨中国人民 斗志的文化团体,加入到汪伪政府中去。

 袁殊根据岩井英一的要求,在地处上海 宝lJJ 路的 “ 岩井公馆” 挂起了 “兴亚建 国运动本部” 的招牌,成立了 “兴亚建 国运动委员会” 的机构, 并筹备出版了《 新 中国报》和 《 兴亚》杂志。“ 兴亚建国运 动本部” 表面上是一个接受 日本外务省 津贴 、支配的汉奸组织,实际是中共的 个新的情报据点。不仅 日本外务省每 月拨给 “ 兴亚” 的20万军票中,有相当 部分成为中共上海地下党组织的活动 一一经费,而且在袁殊的具体操作下,一份 份重要的战略情报从敌人 的心脏发送 到 了延安。在 “兴亚建国运动” 的幌子下,

 袁殊曾策动上海租界和沪宁一带地区约 40万包括知识界在内的社会各阶层民众,

 达到了威胁汪伪政权能力的程度。

 据刘人寿等人的回忆,袁殊从 “ 岩 井机关” 获得的重要情报主要有:( 1) 1939年英法企图牺牲中国对 日妥协的远 东慕尼黑活动。( 2 ) 1941年6月德国即 将进攻苏联,德苏战争一触即发,南方 局早几天亦有类似报告。为此苏共中央 曾向中共中央表示感谢。( 3 ) 德苏战争 爆发后 ,日本动 向是南进而非北进 ,以 及 日美谈 判的情报 。这是涉及苏联远东 红军能否西调的事情,对国内的阶级动 向也很有关系。

 当然 ,这种多重角色不是那么容易 扮演的。萧云在 《 荣辱之间鉴真情—— 忆左翼文化人袁殊》中回忆道:“由于长 时期的 ‘进入角色’ ,袁殊的心理被扭曲 了,压抑的痛苦一旦爆发,就会失态。

 亲 眼 目睹袁 殊 嚎啕 大哭 的王季 深 回忆 说 :‘ 当时的情景和电影 《 与魔鬼打交 道的人 》完全一样。

 ’当年同袁殊一起 战斗在敌人心脏的恽逸群 、翁毅夫、鲁 风等同志, 都经历过这种精神上的折磨。

 ” 曾被定性为叛徒 1965年,袁殊被定性为叛徒、反革 命分子、特务 、汉奸。当年,军事法庭 下达的判决书要点如下:被告人袁殊,

 男,1911年生,湖北蕲春人,没落官僚 家庭出身。曾于1931年参加过中国共产 党。因犯有反革命罪,于1955年4月5 日

 依法逮捕。捕前在军委联络部T 作。罪 行如下:1.叛变革命 ,充当军统特务;

 2.充当 日本特务、破坏中共的情报组 织 ;3.充当汉奸、对我江南抗 日根据 地进行清乡扫荡;4.混人 内部,秘密 与敌人保持联系。

 直到1975年6月,袁殊的大女儿马 元曦意外地接到袁殊从千里之外寄来 的一封短信,说他5月份离开北京到了 湖北武汉大军山少管所,现已允许通 信 ,要求子女给他回信并寄几本 《 毛主 席语录》给他。谁也没想到,像鬼魂般 消逝去的袁殊在20年以后又神差鬼使般 地重新闯入袁殊子女已经安之若素的生 活中。通信约一年之后,袁殊在1976年 7月份来信中突然提出了同京探亲的要 求。1977年5月 ,曾龙在北京站接到了 阔~f J22年之久、第一次 回京探 亲的袁 殊。消逝的父亲终于归来了! 曾龙说 :

 “这是悲欢杂混 的父归。

 ” 1982年8月29 H ,最 高人 民法 院再 次作出判决,要点如下:一、撤销1965 年判决 ;二、宣告袁殊无罪。同一天,

 公安部、调查部对袁殊的政治问题作⋯ 了复查结论 :“确认袁殊1931年参加革 命_ T 作的事实,恢复袁殊的中国共产党 党籍 。

 ” 1987年11月 ,袁殊因病逝世 ,骨灰 被安放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

 ( 据 《 北京晚报》 ) 虽然数次被击落或遭到迫降 ,官至中校 的她总是毫发无损。有一次 ,她专门清 点 了座机 上的弹孔 ,一共42个 。

 1942年7月 ,又一次坠机的波波娃 加入 撤退的步兵,在返回单位的路上 遇到了男飞行员哈尔拉莫夫。虽然脸上 缠满绷带 ,只能看到眼睛,但他的幽默 18 令波波娃着迷。两人在战争期间多次谋 面,包括一起将名字涂在德国国会大厦 的墙壁上。战争结束后 , 他们结为伉俪,

 起生活~I J 1990年哈尔拉莫夫去世。

 波波娃后半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航 校的讲坛上度过的。除了 “苏联英雄” ,

 她还被授予过友谊勋章、列宁勋章及三 一次红旗勋章。她的儿子现在是自俄罗斯 空军的一位将领。

 几十年间,波波娃经常L n ]忆起H {生 入死的经历,为 自己的壮举感到不可思 议。“ 仰望黑暗的天空 ,我闭上眼,想 象驾驶舱里的情形。

 ” ■

 ( 据 《 青年参考》)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