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法学社会实践调研报告6篇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法学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社会实践 法学 调研报告

法学社会实践调研报告6篇法学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 法学调查专科报告范文3篇 .正文一般分前言,主体,结尾三部分.前言: 写明调查的起因或目的,时间和地点,对象或范围,经过与方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法学社会实践调研报告6篇,供大家参考。

法学社会实践调研报告6篇

篇一:法学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

 法学调查专科报告范文 3 篇

  . 正文一般分前言,主体,结尾三部分. 前言:

 写明调查的起因或目的,时间和地点,对象或范围,经过与方法,以及人员组成等调查本身的情况,从中引出中心问题或基本结论来. 主体:

 这是调查报告最主要的部分这部分详述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做法,经验,以及分析调查研究所得材料,数据中得出的各种具体认识,观点和基本结论. 结尾:

 结尾的写法也比较多,可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策或下一步改进工作的建议;或总结全文的主要观点,进一步深化主题;或提出问题,引发人们的进一步思考;或展望前景,发出鼓舞和号召. 3、写作要求 调查报告的主体部分要有充分的调查的事实,数据材料等. 调查报告的结尾部分要有对策与建议等; 四、成绩评定 评定成绩时既要考虑调查报告的文体特点是否得到体现,表述的逻辑、语言情况怎样,也要看报告内容的分量和深浅,要把内容和形式结合起来,综合考虑。具体评定标准如下:

 1、调查报告的成绩分为及格和不及格两种评定。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定为不及格:

 . . 观点有明显错误 不符合调查报告写作要求 论据不足,写作空泛 表达不清,结构散乱;或者语言甚为不通 严禁抄袭 字数不足201X 2、经审查不及格者,应在毕业作业前补做,经重新审查合格后,方能取得学分。

 电大法学调查专科报告范文篇三:

 关于基层法治建设的调查报告 在电大法学专业的两年学习期间里,我们学习了《商法》、《合同法》、《国际公法》、《国际经济法》等一系列的实体法和程序法,学习的都是理论的知识,为了使我们能够更好的学习、更深入的理解法律,学校组织同学们开展了社会实践调查。

 xx 年 7 月 16 日 8 月 5 日在大兴区 XX 派出所进行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

 97 年 9 月 12 日至 18 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在北京举行,十五大的政治报告首次明确提出了 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的目标, 不久后,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这一治国方略,正式写入宪法修正案,标志着建设法治社会从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目标转变为国家的政治目标,我国真正意义上实行了依法治国,现如今,依法治国已经十多年,所起的作用极大,影响也极深远,民主意识不断增强,广大人民群众也更会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

 当前,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所面临的时代主题,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提出则是深刻反映了构建社

 . . 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和时代特征。实现农村的和谐才能全名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没有农村的稳定和谐就没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谐。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全局性和根本性的问题。

 三农问题 的解决,集中代表了亿万农民群众的强烈愿望和根本利益,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也正是因为 三农问题 的重要性,倘若解决失当,则有可能成为限制我国经济发展、文化进步、社会稳定的瓶颈。之所以选择法律意识这个角度来观察农村,了解农村的现实法律状况,既与此地区的整体社会状况紧密相连,又促进或限制这一地区整体的社会发展方向和速度。

 从农村法律意识这一角度出发进行调研,通过对各项数据进行分析,力图分析总结农村法律施行的现状,并从中发现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供决策部门参考。

 和谐社会的核心内容包括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可见法律作为现代社会最重要的社会调控机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和屏障。但是相对的,农村广大农民的法律意识仍然很薄弱,这是社会文化、经济状况等多方面综合影响的结果,单从法律的角度说,则是关于农村的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法制环节出现了问题的结果。增强农民的法律观念,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提高农民依法主张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性,加大完善农村的各项法律制度的力度,能够改变目前法律发展上的城乡不平衡的状态,使农民的合法权益得到更好的切实的保障,早日实现新农村建设。

 目前城市和农村的法律意识及法律运用的情况差距还是很大,在城市尤其是发达的大城市,市民法律意识很强,融入很深,读法懂法,善于运用,基层农村由于广大农民群众受教育的程度及环境不

 . . 同,法律意识及运用有所不及,但较实施法治建设前有着长足的进步,比如我所调查的镇,镇政府经常组织群众开展法律讲座,积极贯彻实施党中央建设法治社会的方针。

 一:

 现状 1.封建社会时期过长。

 我国经历了二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各种封建观念思想和世俗文化早已深深的印在广大劳动人民的心中。正如我以上所说,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不与外界打交道和盲目的排外思想,使得墨守陈规的农民在经历了跨时代的改革开放以后,并没有感觉到法律意识观念淡薄的危机。改革开放确实给农民带来了许多物质收益,但另一方面却忽略了对农民精神文化也就是思想观念的更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需要同步发展,缺了哪个都得栽跟头。正如邓小平所说 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

 1.法律意识增强,开始信仰法律 在我印象中,以前邻居或者村民之间有摩擦或者纠纷,大多喜欢通过争吵甚至暴力来解决,既伤感情又会有承担刑事责任的风险,自从实施法治建设后,现在遇到了问题不能协商解决的,都习惯性的想到通过打官司告状的方式来解决,由法律公正判决。

 对法律认识不够,知晓不足 邻居们忙碌完喜欢聚在一起聊天,讨论国家大事,通过与他们的聊天,发现他们对法律懂的很少,大多是通过电视或者别人口中了解的,也有人对于法律持怀疑态度,认为法律只维护那些有权势的人的权益,这种看法对于法治建设会产生不良的影响。

 . . 3.虽然法律意思增强了,但是实际运用还很少 虽然广大人民群众对于法律逐渐了解,意识也在不断增强,但是在实际生活中,真正会去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人很少,比如打架或者交通肇事,多数都是赔偿私了,的确,私了解决起来很迅速,但是会产生一些潜在的影响,赔偿金额多,具有敲诈嫌疑,赔偿过少,又不足以弥补受害人的损失,尽管如此,多数还是不愿司法机关介入干涉。

 4.农民诉讼案件少 在民事诉讼案件中,多数都是企事业单位或者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居民,农民很少,这也说明,农村的法治建设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5.农民对于运用法律手段解决争议有顾虑 多年的法治建设,广大农民虽然意识到了,可以运用法律途径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但是,相当一部分人的心里还是存在顾虑的,在他们看来,打官司容易得罪人,招致打击报复,因为农民总体属于弱势群体,感觉他们在司法中地位卑微,不被重视,认为即使有理由也很难打赢官司。

 二. 解决方案 1.加大法治宣传,加强法治教育,充分发挥媒体宣传作用,可以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向广大农民宣传,司法所应经常到农村去进行法律宣传,演讲以及进行普法教育。让他们学会利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也引导农民去学习法律,增强法治观念,增强运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

 我们要想方设法,通过各种渠道加强对从事基层司法工作以及与司法工作有关的服务人员的素质教育,使他们的服务水准更高,能够

 . . 更好的为广大农民群众服务,可以加强对司法服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严格专业法律服务人员的准入和考核。对司法机关进行改革和监督,加强管理,简化诉讼程序,降低司法成本。

 3.通过各种渠道,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收入,增强农民阶层的经济基础,使他们可以有更多可以自由支配的财产,以便于他们负担各种司法费用,以及相关因为运用法律而产生的各项支出。

 4.我国过去是个封建主义国家,有着浓厚的封建底蕴,深受封建思想的感染。农民的封建观念很强,所以我认为党中央应该加大力度对农民进行普法宣传和思想教育。我们国家 80%是农民。农民的思想进步就意味着国家的思想进步。

 5.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要使农民都进行有效的社会参与提高他们的法律思维必须有完善规范的法律体系。政府应对村委会工作制度进行法制改革,保证村委会有效快速的进行基层工作,使更多的农民参与进来,管理自己的事务。

 6.切实加强党的政策的落实。加强党的执行力,让党的政策完全执行到广大农村中,让农民相信党相信政府。杜绝政府官员违法行政、杜绝行政不合法,把行政不合理降低到最底线。只有这样,农民就会知法懂法守法,才能维护好自己的合法权益。

 三.总结 虽然我国开展法治建设已经很多年,但是相对发达国家而言,我国的法律意识及实际运用还是有很大的差距,这就意味着我国的法治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我们整个社会共同不懈的努力。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村的现代化法治进程直接影响了我国依法治国目

 . . 标的实现。而农村法律意识能够全面反映农村的法律现状,给我们解决农村问题提供法律参考。

 调查显示,农村的法律意识仍然处于较低的层次,并未随社会的全面进步而同步发展。针对农村特殊复杂社会状态的法律制度不够完善,现有法律对农民合法权益保护不够;村委会成员素质较低,滥用权力,谋取私利;法律教育不到位,大多普法宣传只是走形式农民对法律所带来的权益缺乏切身体会,难以真正了解和认同法律规定;在农村的管理中,政策的作用往往大于法律,使法律作用难以发挥。

 这些情况迫切需要我们从增强农民的法律意识,改善农村法制环境,完善农村法律制度,加强普法教育几方面入手,改变目前法律发展上的城乡不平衡的状态,使农民的合法权益得到更好的切实的保障,早日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电大法学调查专科报告。

  附送:电大法学调查报告范文 3 篇

 电大法学调查报告范文 3 篇

  电大法学调查报告范文篇一:

 关于农民工法律意识的调查报告 调查 xx 年 6 月。

 调查地点:

 农村、乡镇、就业办事处等地方。

 调查方式:

 . . 采用收集材料、电话、网聊、面谈等方式进行调查。

 调查目的:

 了解农民工获取法律知识及法律援助的途径,深入剖析农民工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农民工是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的必然产物,大量进城务工的农民成为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一支重要的生力军。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不同程度地受到侵犯,其主要原因是农民工法律素质普遍较低,不懂得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针对这一问题,我在 xx 年春节期间,对大通县的农民工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调查。

 通过调查大通县外出的农民工在外主要涉及建筑业、餐饮服务、批发零售、车辆修理、轻工业等行业。

 一、农民工获取法律知识及法律援助的途径 调查显示,电视、广播、报刊、杂志这些传统媒体仍然是农民工获取法律知识的主要途径和手段,占到了被调查人数的 5 4.64%;通过法制宣传橱窗获取法律知识的农民工占到了总数的 2 5.24%;以互联网为载体获得法律知识的农民工只占到了总数的 1.6%。

 在农民工认为在哪里咨询法律问题比较可靠这一问题上,有 48%的人选择了政府相关部门,44%的人选择了法律服务所,33%的人选择了律师事务所,还有 1 3.5%的人选择了熟人介绍。

 在有效解决法律问题途径这一项目上,有 6 6.51%的人选择了依法解决,另外还有

 . . 9.57%的人选择了上访,这说明大部分农民工已有了通过法律手段保护自身利益的法律意识,而少部分把上访作为解决问题的途径,这也符合当前社会的实际。

 在农民工是否了解法律援助具体条件的问题上,有 8 4.07%的人选择了了解一些。有 8 5.64%的被调查者认为,当他们需要法律帮助时很方便或比较方便。此外还有 8 9.84%的农民工认为他们能够或有时能在社区获得法律帮助。

 二、农民工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农民工分布较广、流动性大、居住分散、难以集中,这些特性给农民工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特别是外出农民工的法制宣传教育比较薄弱,存在不少盲点。

 2、对农民工的法制宣传教育还处在初始和尝试阶段,没有形成制度化和规范化。

 3、由于缺乏有效的经费保障,宣传教育活动的开展受到限制,加之其他主客观因素,造成宣传形式单一,特别是对外出农民工的法制宣传教育没有更好的办法,不断探索新形势下对农民工的法制宣传教育将是今后一个时期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一个重点。

 4、个别单位和部门领导重视程度不够,认识不到位,没有将对农民工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摆上重要位置,也没有将其列入年度普法计划,致使此项工作开展的力度不大。

 5、农民工的文化素质普遍偏低,教育对象文化程度参差不齐,这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宣传效果。

 . . 6、

 虽然建立了目标责任,但各部门的工作力度不尽相同,因此,在加强领导、健全机制,加强各部门密切配合、总结推广经验等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7、工作发展不平衡,部分用工单位对在农民工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认识不足,热情不高,目前宣传教育工作主要集中在建筑工地、规模较大的工厂等农民工较集中的企业,分散在个体商业、服务业、私营企业的农民工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比较薄弱。

 三、当前亟需法律帮助的农民工群体及通过法律手段解决的问题 调查中,6 44%的被调查者认为建筑工地农民工最需要接受法律帮助,在外经商人员占 2 3.08%,这说明建筑工地农民工人员较集中,有些共性问题,最需要得到法律帮助。

 在农民工最需要解决的法律问题上,有 4 3.72%的人认为是拖欠工资问题,另有 2 4.02%及 2 1.26%的人认为是劳动时间过长和用工单位待遇过低。

 四、相应的解决措施 1、建立健全领导机制,推动农民工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制度化。建立健全农民工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领导机制,实现对辖区内农民工的统一规划、统一部署、统一协调,形成政府指导、法制宣传教育部门协调、各主管部门...

篇二:法学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会实践调研报告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题目:题目:

  志愿服务,调研沂源

 志愿服务,调研沂源

 学院 :山东理工大学法学院

 学院 :山东理工大学法学院

  专业年级:法本 1003 班专业年级:法本 1003 班

  学生姓名 学生姓名

 宋佳玉 宋佳玉

 学号学号

 1012161127

 1012161127

 指导教师 指导教师

 冯娅妮 冯娅妮

 日

 期

 2012 年 7 月 5 日至 19 日

  日

 期

 2012 年 7 月 5 日至 19 日

  志愿服务,调研沂源

 志愿服务,调研沂源

  —— 法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

 —— 法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 摘要摘要:此次社会实践研究的问题是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聚焦时政、民生等社会焦点问题,紧密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试点工作,以纪念建团 90 周年和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为契机, 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研究的内容有志愿服务、合法维权、经济调研、团体心理辅导、政治学习、文化宣讲、民生体验六个部分。主要是通过宣传、教课、组织运动会、开展基层调研等方式进行。最后,我们通过认真履行计划,按时完成任务的方式首次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结合到社会实践中,达到了宣传法律知识,帮助少年儿童拓展视野,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言献策的成果。

 关键词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五四精神、志愿服务 思想政治理论课、五四精神、志愿服务 一、引言 一、引言 2012 年暑假,在校团委的领导下,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聚焦时政、民生等社会焦点问题,紧密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试点工作,以纪念建团90 周年和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为契机,由法学院学生会组成的“志愿服务,调研沂源”—— 法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深入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东里镇进行为期两周的社会实践活动,我作为新闻部的一员参与其中。在理论、资金和人员准备充实的情况下,期望达到关心留守儿童和革命老战士、宣扬五四精神、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言献策的目标。

 二、正文 二、正文 (一)准备工作:暑期社会实践启动仪式 (一)准备工作:暑期社会实践启动仪式

  启动仪式

 同学们打扫宿舍

  暑期社会实践是法学院学生会的传统,今年的特色在于在校团委的领导下,法学院紧密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试点工作开展调研。在出发前,我们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在理论上我们寻求了思想政治理论系、法律系、社会学系、行政管理系同学们的帮助,在工作上,我向我的上一任部长丁波涛和程宇同学寻求了很多新闻写作、投稿地址甚至生活上的帮助,为出发到沂源做了万全的准备。

 进入沂源,我们驻扎在沂源大张庄镇的中学里,生活条件虽然清苦,但是我们的态度都很积极认真,大家都积极地把自己的生活环境改善的更好。沂源县团

 委书记和大张庄镇的党委书记在大张庄镇中学校长地陪同下看望了我们,并带来了食物,校长还为我们准备了电壶等生活必需品。我从这一天开始,和我的搭档一起开始了写新闻的工作。

 (二)

 、探访基层党建:关爱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拜访老党员 (二)

 、探访基层党建:关爱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拜访老党员

 拜访老党员 关注留守儿童和孤寡老人以及拜访老党员,是我们沂源之行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我们分别走了访沂源县回峪村、东上峪村、北村和新村,走访了四地的孤寡老人,留守儿童,并且拜访了老党员和老革命家。作为新闻部成员,我们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一直与分队成员一起跟新闻。

 在调研过程中,团队成员了解到:四村人口较少,基本都以果树种植业和养殖业为生,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现象较少。而且老人可以享受一定的社保和补助。但是由于当地考上外地的大学生毕业后很少有回乡发展的,因此,老龄化的趋势开始显现,对当地的农业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团队成员到空巢老人和老党员家里,帮老人干农活、收拾屋子、听老人讲革命时期的故事。小组成员到当地的党支部,与村干部一起探讨了关于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的照顾和安抚工作,并建议提高低保和空巢老人的社会保障水平。针对当地教育设施不到位,教育质量有限的情况,我们是当地修整了预备的支教方案,增添了一些关于拓展知识的课程和游戏,并且为课程和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以及心理辅导做了充分的准备。

 在调研过程中我发现,不只是留守儿童的学业需要帮助,事实上很多孩子的父母的学历有限,不能给孩子在学习上正确的帮助或者盲目地施加压力,这也是农村

 辍学率高的原因之一。要解决这种问题,我认为增强学校的对学生的管理能力非常重要。首先应当关注孩子的学习和日常表现,及时发现孩子学习上出现的问题;其次要加强家长会的作用,向家长传播一些正确与孩子交流和管理孩子学习的方式。

 (三)

 、经济调研——关注农村乡镇企业发展 (三)

 、经济调研——关注农村乡镇企业发展 1. 走进晟金港玻璃纤维有限公司

 刘主任向成员介绍工厂运作

 成员观看劳动标兵工作

 为加深对农村产业经济结构的了解,总结当地经济发展规律,调研团队走访了位于大张庄镇的晟金港玻璃纤维有限公司,并受到了该厂刘主任的接待,带领同学们参观了厂房,介绍了该公司的发展与该地区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系,并且给我们介绍了当地的劳动模范。刘主任还为我们介绍了晟金港丰富的企业文化,厂房为工人设置了娱乐设施,在“五一”、“七一”等节日也会举行各种节日活动,这体现了该厂的人文关怀, 正是这种精神和质量的结合才让该厂成为山东省的 “明星企业” 。随后,团队成员访问了当地的“爱岗敬业劳动标兵”张照玲,她是本地人,工厂的建立解决了他们的就业问题,也增加了她的收入。

  2. 调研沂蒙山股份有限公司

 团队成员听取负责人的介绍 山东沂蒙山花生油股份有限公司是沂源规模非常大的公司,不止解决了当地非常庞大的劳动力的问题,而且由于该公司在当地建立了有机花生种植基地,与当地的农业相结合,给当地的农民带来非常大的收益。

 在调研过程中,我发现当一个工厂发展到一定规模,它的劳动力一定会从劳动型向技术型转变,这对当地的农民来说无疑是致命的打击,因此,在平时逐步提高劳动力的技术水平,不断升级革新,既能帮助公司发展,又能帮助职工就业,体现一个公司的人文力量。

 (四)

 、志愿服务:五四精神与我们同行 (四)

 、志愿服务:五四精神与我们同行 1.支教留守儿童

  团队成员为留守儿童讲课 大张庄镇基于教学条件有限,因此留守儿童的知识面和全方位发展的范围较小,特别是英语、音乐等方面,孩子们接触较少。为此,我们精心备课,支教该地的留守儿童。团队成员准备了小礼物与孩子们互动,孩子们有的是第一次接触所学的东西,学的非常认真,也很配合老师,课堂气氛十分活跃。真诚朴实的孩子让团队成员很感动,能为他们做一些事也让我们很欣慰。

 2.开讲“爱国主义报告会”

 团队成员开讲爱国主义

 为帮助小学生们,从人生启蒙阶段就灌输爱国思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我们开展了爱国主义报告会,分为“三观学习”、“爱国主义”和“爱国教育”三部分。三位同学从最基础的含义讲起,用通俗易懂的话和妇孺皆知的例子让孩子们内心渐渐树立起一个是非的标杆。

 我认为,孩子的价值观就是在他们成长过程中自己的经历里慢慢树立起来的,不管我们讲得如何,我们是他们一生中最重要的阶段里的经历,我们在宣扬正确的东西就一定会对他们有好的影响。

 3.对留守儿童进行团体心理辅导

 团队成员带孩子们做游戏

 团队成员与孩子们合影

 为了帮助留守儿童有一个健康的童年,又健康的心理,团队成员依托专业优势,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为留守儿童进行了一次以游戏为主的团体心理辅导。团队成选择了了许多有益于增强孩子们之间的团结和信任的活动,如我的优点你来说、捆绑过关、心有千千结等。孩子们在这些需要配合、需要帮助的活动中学会了相互帮扶,关心他人。团队成员还针对不同性格的孩子进行了针对性辅导。通过这样的活动,我们希望帮助孩子们打开内心,更健康阳光地生活。

 (五)

 、文化宣讲——趣味文体活动及专题报告 (五)

 、文化宣讲——趣味文体活动及专题报告 1. 开展素质拓展活动

 我们的篮球比赛

 早晨大家起来跑步

 为了丰富调研期间同学们的生活,培养同学们的综合素质,我们开展了以“阳光体育”为主题的素质拓展活动,包括篮球比赛和跑步以及爬山等活动。特别是在爬山的活动中,大家一起爬遍了附近的小山,在团队成员相互帮助安全往返的过程中,我们的感情得到了很大的增进,相互之间形成了深厚的友谊。在沂源美丽的景色中,我们留下了自己的努力,它也馈赠给我们深厚的友谊。在拓展活动中我们也认识了很多当地人,感受到他们的朴实和热情。

 2.举办模拟法庭活动

 模拟法庭 为了让人们了解法律的真正含义,帮助人们做到“知法懂法不犯法”,我们为大张庄镇的村民开展了模拟法庭活动。用一些平时常见的案例和法律流程告诉村民什么法律,以及如何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我们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运用到模拟中,并且把专业性较强的词语转变成通俗易懂的话,保证农民能够理解我们的讲解。通过这种方式,为农民补充法律知识,帮助他们学会用法律面对生活中的问题和纠纷,学会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既保护自己,又能够促进社会的和谐。

 (六)

 、民生体验——体验农村生活 (六)

 、民生体验——体验农村生活 1.进果园,调查农作物的发展。

  团队成员向农民询问果树的种植情况 为了亲身体验农民的工作,团队成员走进果园观察和收集资料,调研当地经济作物的发展情况。我们调查到大张庄镇以果树种植业为主,包括苹果、桃子、李子、葡萄等,其中沂源苹果尤为著名。由于沂源地理位置优越,是山东省海拔平均最高的县区,由于土质好,光照强,昼夜温差大,境内无客水流入,对于发展绿色无公害果品、蔬菜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不仅是是全国果品生产百强县,也被国家科委认定为“无公害苹果生产基地”。

 2.开展医疗基层调研

 成员向农民询问对医疗制度的满意程度 团队成员进入各个农村合作医疗定点服务机构,对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参与

 农民人数、参与程度以及实际中当地政府对于制度扶持近况包括当地农民满意程度等内容进行调研。在调研过程中得知,当地政府每年都在努力加大对就诊的补偿力度,力求让每一位农民都能够看得起病。团队成员在汇总调研结果后还向当地政府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够更好地保障农民的医疗制度。

 七、结束语

 团队成员与导师合影 此次社会实践活动,我们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结合到社会实践中,既弘扬了五四精神,为当地的需要帮助的人做了很多力所能及的事,又深入基层,使生活在城市里的我更了解农民生活的艰辛和他们的淳朴,深深地感受到他们的美好。在企业里看到他们劳动的汗水,在支教是看到他们开心的眼神,都会成为我今后生活的动力。同时,我更加融入了学生会这个群体,我们更加了解彼此,更能吃苦,更加乐观,我们收获了最美好的友谊。

 当然,实践中总有不足,比如时间安排的不紧凑以及没有给孩子们开更多的课等,虽然我们事前做了万全的准备,但是理论终究是要在现实中实践,我们还缺乏实践的经验。这启示我们首先要学好理论知识,然后在实践中不断地磨练和论证。

 两周的社会实践我们收获了实践的经验,也锻炼出默契的团队合作能力,走过一切,似乎不记得那些恶劣的环境,只记得我们为这个地方真诚地付出过,我与自己的伙伴相互扶持过。这是一生的瑰宝。

篇三:法学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电大法学社会实践报告 记得罗马法 学 学家塞尔苏斯曾说过:

 “ “法乃善与正义之科学 。

 。”然而对于善与正义 的 的把握却离不开经验的 积 积累,实践是检验真理 的 的唯一标准。为了拓展 自 自身的知识面,扩大与 社 社会的接触面,增加个 人 人在社会竞争中的经验 , ,锻炼和提高自己的能 力 力,今年下半年,我有 幸 幸到***律师所实习 , ,开始了我的社会实践 。

 。

 在短暂的实习过程 中 中,让我学习也感受到 了 了很多之前所没有想像 到 到的东西,让自己对法 律 律工作的性质和环境, 也 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 了 了解。相信这些见识对 于 于将来无论是否会成为 一 一名法律工作者的我来 说 说,都是受益匪浅的。

 实习期间,律师所安排 了 了某律师为我的指导律 师 师,我的主要工作是协 助 助律师解答法律咨询, 我 我还跟着律师到法律援 助助中心、工商局、派出 所 所等部门调查取证,去 看 看守所会见被告人。期 间 间还跟随律师参加了几 起 起案件的开庭审理,从 中 中了解到庭审的各环节 , ,还能观摩律师举证、 质 质证、认证、辩论等全 过 过程,并且对部分参与 案 案件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 ,将理论用于实践,这 样 样能很好地为我以后的 学 学习和工作打下较好的 基基础。

 每天上门法律 咨 咨询的客户很多,民事 方 方面的法律咨询相对较 多 多,不外乎是离婚财产 纠 纠纷、人身损害赔偿、 借 借款纠纷、房地产买卖 纠 纠纷、合同纠纷等等。

 社 社会上的弱者总是老弱 病 病

 残、老人、妇孺,当 中 中就有一位老人家来寻 求 求法律帮助,据说这位 老 老人家被儿子媳妇赶出 家 家门,无奈之下来到事 务 务所咨询解决办法,最 后 后律师建议老人家先去 当 当地居委会、民政局反 映 映问题,寻求帮助,还 是 是不行的再走法律途径 。

 。子女赡养父母的义务 是 是有法可依的,根据《 婚 婚姻法》第二十一条规 定 定“子女对父母有赡养 扶 扶助的义务。子女不履 行 行赡养义务时,无劳动 能 能力的或生活困难的父 母 母,有要求子女给付赡 养 养费的权利。”还有较 多 多的是妇女上门来咨询 离 离婚方面的问题,因婚 外 外情、婚外性行为、家 庭 庭暴力、重婚等原因导 致 致的离婚,居多的是单 纯 纯的夫妻感情破裂,离 婚 婚缘由系“第三者”插 足 足所致的个案也越来越 多 多,由此可以看出当今 社 社会妇女在家庭中经济 地 地位提高了,不再忍气 吞 吞声,一旦对婚姻不满 , ,就可依自己的意愿提 出 出离婚。涉及财产、子 女 女的离婚案件较为复杂 , ,如果处理不好或不妥 , ,极易引发新的矛盾和 纠 纠纷,各类报纸也经常 登 登有这类报道。

 期间 我 我有幸参加了几起案件 的 的开庭审理,虽然只是 负 负责庭审记录,可真切 地 地让我见识了庭审标准 的 的司法程序,认真观摩 律 律师们的整个举证、辩 论 论过程,并掌握了相关 法 法律的适用范围,这是 最 最直接、非常好的学习 方 方法。庄严的国徽下, 原原来现实中并非我们想 象 象的那样严肃,因为民 一 一庭处理的很多案件是 婚 婚姻家庭案,而当事人 也 也基本上是第一次参与 庭 庭审,有时双方会激烈 的 的争吵,这时总要法官 一 一遍遍讲诉法庭

 纪律。

 而 而律师的答辩均是按法 庭 庭纪律有序地发言,庭 上 上律师精湛的答辩技巧 让 让我受益匪浅。

 我还 跟 跟着律师到法律援助中 心 心、工商局、派出所等 部 部门查询拜访取证,去 看 看守所会见被告人。青 少 少年犯罪是我此次实习 中 中感触比较深的一个话 题 题。在与律师去看守所 会 会见被告人时,了解到 有 有很大一部分被告人是 九 九十年代以后出生的。

 我我们律师会见的被告人 是 是涉及到抢劫的案件, 这 这个案子的两个被告人 均 均是九七年出生的。在 九 九十年代以来,随着我 国 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和 和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 , ,当今我国的青少年犯 罪 罪已呈现出:低龄化, 团 团伙化,恶性化等新特 点 点。据统计:90 年代 , ,青少年犯罪的初始年 龄 龄比 70 年代提前了 2 - -3岁,14岁以下的 犯 犯罪案例明显增多,年 龄 龄最小的还不满10岁 ! !自我分析了一下,我 认 认为导致青少年犯罪的 根 根本原因是:

 1、受 家 家庭不良教育的影响; 2、青少年自身的心理 、 、生理因素; 3、外 在 在社会环境因素对青少 年 年的影响; 4、法制 道 道德教育滞后。

  家庭环境和教育对青 少 少年的负面影响很大, 家 家庭的教育培养,深刻 影 影响着子女人生观、道 德 德观的形成,家庭教育 的 的缺陷是子女形成不良 个 个性的基础,潜伏着青 少 少年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的 的危机。在我国的普法 教 教育、法制宣传不够深 入 入化,人民群众的法制 观 观念淡薄,青少年自身 更 更是不重视此方

 面的学 习 习,只重视学习成绩, 关 关心是否能考上大学, 对 对于学校设立了法律知 识 识和品德教育课也是表 面 面应付,被动接受。因 而 而,这部分青少年缺乏 是 是非、荣辱、善恶观念 , ,分不清罪与非罪的界 限 限,此罪与彼罪的区别 。

 。另外一主要原因是受 社 社会不良文化影响。目 前 前在文化市场上,图书 报 报刊、音像制品、文化 娱 娱乐等中充斥着大量的 封 封建迷信、凶杀暴力、 淫 淫秽色情以及其它有损 人 人民群众健康的内容; 学 学校及社区周围的非法 网网吧、游戏厅、录像厅 等 等场所,这种受污染的 社 社会文化生活环境对涉 世 世不深的青少年产生极 大 大的消极影响,都是诱 发 发青少年犯罪上升的重 要 要社会因素。所以说, “ “教育从娃娃抓起”, 不 不能只是一个口号,要 真 真正落到实处。有些时 候 候,人们对有些法律条 文 文是知道的,但却不知 道 道如何适用它,以至于 触 触犯法律;有时候人们 对 对两个以上不同法律对 同 同一问题的规定不明白 , ,不知道该适用哪一部 法 法律。我认为国家普法 活 活动不能只做表面文章 , ,要深入实际,真真正 正 正的让人们了解法律、 法 法规的含义。

 “千里 之 之行,始于足下”。通 过 过近两个月短暂而又充 实 实的实习,对我走向社 会 会起到了一个桥梁过渡 的 的作用,对将来走上工 作 作岗位有很大帮助。每 一 一件看似平凡琐碎的小 事 事都蕴藏着丰富而深刻 的 的学问,特别对于法律 这 这门彰显公平与正义的 学 学科,每一个细微的环 节 节都事关当事人的切身 利 利益,它仅有基本的专 业 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 它 它更需要的是实务操作 、 、办案经验和社会阅历 。

 。社会才是学习和受

 教 育 育的大课堂,在那片广 阔 阔的天地里,我们的人 生 生价值得到了体现,为 将 将来更加激烈的竞争打 下 下了更为坚实的基础。

 法律最终是面向群众, 服 服务大众,健全社会法 治 治,为我国的“依法治 国 国”政策服务的。近年 来 来,国家不断加大普法 宣宣传的力度,人民的法 律 律意识也有了很大的提 高 高。但是,作为国家一 些 些最根本的制度还不是 很 很完善,各单位由于相 互 互的制约和利益的牵扯 , ,致使一些法律法规不 能 能落到实处,严重阻碍 了 了我国的法制化进程。

 我 我认为高等法学教育在 推 推进社会法治建设过程 中 中担当着重要的角色, 其 其培养的具备一定基本 理理论知识,技术应用能 力 力强、素质高的专业技 能 能人才,将在社会上起 到 到重要作用。现代的社 会 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 是 是一个处处充满规则的 社 社会,我们的国家要与 世 世界接轨,高素质法律 人 人才的培养必不可少。

 因 因此,对人才的培养, 应 应当面向实际,面向社 会 会,面向国际。法学教 育 育本身的实践性很强, 所所以采用理论联系实际 ,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 办 办学模式是可行的,大 学 学的法学院应当与公、 检 检、法、律师事务所等 部 部门建立良好的关系, 定 定期安排学生见习,让 学 学生更好的实践所学的 知 知识,培养学生对法学 的 的兴趣,避免毕业后的 眼 眼高手低现象,向社会 输 输送全面、合格、优秀 的 的高素质法学人才。

篇四:法学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会实践是根据专业教学的要求, 对学生已学部分理论知识进行综合运用的培训,旨在加强学生对社会的了解,培养和训练学生认识、观察社会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并为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实际工作打下基础。

 1、前提条件:凡已修本专业课程学分达到全部课程总学分 60%以上的学生,可参加社会实践。社会实践为学生必修环节,不得免修。

 2、社会实践的基本内容:应以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为主,内容的安排要能使学生接触实际工作,通过实践对实际工作有所了解,同时学到书本以外的知识和能力。

 3、社会实践时间:安排一般每学分不少于 1 周,社会实践为 3 个学分,故不应少于 3 周, 社会调查的时间应安排在毕业前的寒暑假期间。各试点教学点应根据中央电大和新疆电大有关要求,结合本校(本地区)实际情况,为每个学生制定出详细的实践计划。

 4、社会实践形式:模拟法庭、法律咨询、社会实习(社会实习地点: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律师事务所、司法局、公证机关、监狱管理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等机关进行。

 )等形式。

 (1)以模拟法庭方式进行法律实践的,每组人数不得超过 8 人。在进行模拟庭审前应做好准备工作,如人员分工、选择案例、布置会场等,并应写出具体实施计划。模拟法庭开庭时指导委员会应到场旁听。模拟法庭活动结束后参加模拟法庭的学员应将审理过程中的主要文书(包括辩护词、起诉书、代理词、合议笔录、判决书等)连同每个人的心得体会交由指导委员会评定成绩并存档。

 (2)以法律咨询方式进行法律实践的,应在咨询前做好计划,具体安排咨询时间、 地点并在指导委员会一位老师的带领下开展咨询活动。参加法律咨询的学员应写出咨询过程中解答的具体案例及解答情况并写出参加活动的心得体会交指导委员会评定成绩并存档。

 (3)

 以到司法机关或律师事务所实习的方式参加法律实践的学生可由试点学校统一安排。要求学生填写法律实践成绩评定表,由法律实践活动的组织单位或接受单位签署关于学生参加法律实践时的基本情况及表现的意见并加盖公章后上交指导委员会评定成绩并存档。

 5、实践报告:参加社会实践的学生应独立完成实践报告。调查对象一般情况、调查内容,调查结果,调查体会。报告内容包括:实践题目、参加时间、地点、方式、内容、过程、发现的问题、结论、效果和体会等。要求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观点与材料相统一;材料要真实(来自于被调查对象)

 、详实;结构要符合调查报告体裁的一般规范; 调查报告要求语言简练、 准确; 叙述清楚、 明白;数据、资料可靠;结论有理有据。文字要准确、通顺。

  ( 1、指导教师条件:

 )

 (1)具有认真的工作态度和丰富的专业知识,熟悉电大教学情况。

 (2)具有相应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且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具有 3 年以上相应专业教学经历或实际工作经历。

 (3)专科社会实践指导教师条件可视具体情况适当放宽。

 2、指导教师职责:

 (1)根据实践教学工作的具体要求和安排,制定详细工作计划。

 (2)确定选题,对学生实践全过程进行指导,解决实践中的有关问题。

 (3)指导学生制订反映实践成果的文字材料写作计划,检查写作提纲,审阅学生写作初稿,提出具体修改意见。指导学生进行文献检索,推荐参考书目和资料并指导阅读。

 (4)针对学生社会实践全过程表现写出具体准确的评语,并给出初评成绩。

 3、指导教师工作量:

 每名教师指导的同一届各类各层次学生总数:专职教师不超过 20 人,兼职教师不超过 15 人。

 (三)成绩评定与验收

 1、社会实践由指导教师给出初评成绩,由教学点初审,电大分校复审,新疆电大验收,中央电大抽查、终审。

 2、成绩评定依据: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情况、效果、撰写文字材料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水平,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的表现以及实践单位的反馈意见。

 3、成绩评定采用五个级别: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

 4、凡字数不足、内容不全、未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未能达到必需的社会实践活动课时、未提交反映社会实践成果的文字材料、抄袭造假者,按不及格处理。

 5、 凡社会实践成绩未达 60 分或要求重做者,可根据所在电大分校和教学点实践教学安排计划,在学籍有效期内进行。

  (四)社会实践教学的格式要求 社会调查报告应统一用 A4 纸打印,页面设置为上、下各为 2.5cm,左右各为 2.5 cm,页眉、页脚各为 1.5 cm。报告主体部分为 1.5 倍行距,段前、段后无空行(即空 0 行)。报告主体部分字体选用小四号宋体,报告题目用二号黑体字,一级标题选用三号宋体(加粗),二级、三级标题选用四号宋体(加粗)。

 “参考文献”字样用三号黑体、单倍行距、居中,参考文献用小 4 号楷体,按引用的先后顺序排列,序号加方括号。专科报告不少于 2000 字。社会实践合计有两张表格,详见附表 1、附表 2。

篇五:法学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专业调查报告三篇

 法学专业调查报告(一)

 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法学专业因其就业面狭窄,已经成为低就业率的一个专业。调查表明,法学专业学生对就业形势的认识比较理性,明显感到就业的压力。调查同时显示,法学专业学生将报考公务员列为就业首选目标,大城市以及经济较发达地区是就业首选地,对就业后收入期望值偏高。

 一、就业前景分析

 随着国家经济、科技和社会的发展,我国法制建设也处在一个迅速发展和逐步完善的时期,特别是我国“入世”以来,社会对法律专门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各经济组织、律师事务所对法律 专门人才的需求尤为突出。

 法学专业是朝阳学科,从社会需要来看是大有发展前景的。从法律系毕业生就业现状来看,他们拥有扎实的专业基础,能够在检察机关、审判机关、行政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仲裁机构和法律服务机构从事法律服务工作。就业前景非常广泛,做警官、检察官、法官、行政机关公务员;到大公司主管法律事务;做律师;到高校做法学教师;到研究所做法学研究者都是不错的选择。

 法学专业对人才高素质、高学历需求较高。他们不仅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素质,还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背景和

 跨学科的行业知识。随着近年来对法 学人才的学历要求越来越高,法学类专业毕业的本科生就业情况并不乐观。但高学历的法学专业研究生,特别是与经济、国际交往相关联专业的研究生,就业前景广阔。

 二、当前就业形势

 “法学怎么了?”这或许是当下所有关心法学的人最想问的问题。从红极一时的“专业龙”变成了“专业虫”;从耀眼的“就业精英”变成了垫底的“就业劳工”;就业已冷到哈气成冰,每年却仍有那么多考生报考得热火朝天。近些年来,法学毕业生就业率低已经成为社会广泛专注的问题。无论是“北大学生卖猪肉”还是“西政学生卖糖葫芦”,种种新闻媒体夸张的背后,是人们 对于法学教育的忧思与考量。根据法学专业历年就业情况,形式之所以严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扩招。

 太多院校跟风设置法学专业,致法学专业太多太滥,才最终导致法学这块“优质蛋糕”变了味。事实也确实如此。据了解,目前我国并未对高校设置法学院系设定统一标准。设置法学专业的门槛过低甚至没有门槛,也使得我国高校出现许多“法学专业目睹之怪现状”,如一些理工院校为升综合大学而设法学;一些专科院校为提升品牌而设法学;一些院校虽设有法学,却没有专职教授,甚至没有科班出身的法

 学老师……据不完全统计, 20** 年,我国设有法 学本科专业的高校为 2 292 所; 20** 年约为 0 560 所,4 4 年所增数量几乎与过去 0 20 多年积累的数量持平;截至 20** 年底,该数值更是达到了 4 634 所,法学一跃成为了目前我国开设数量最多的三大专业之一。至此,我国高校的“法学大跃进运动”也成功有 完成了三级跳。有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有 0 30 万左右的法学本科在校生和 2 22 万左右的法律专科在校生,比 0 30 年前增长了 200 多倍。一方面高校对法学专业的招生量在“大步向前”,另一方面,社会对法学人才的需求量却是“步履蹒跚”,这就把大量“法学遗民”堵在了就业的高速路口。

 ②司考。

 号 称天下第一难的司法考试,作为法律职业的准入制度,阻碍了相当一部分人的前进脚步。

 ③专业教育。

 法学专业就业面的狭窄及其过高的门槛,目前高校的法学教育也只是根据传统着眼于培养在法律职业部门从事法律职业的人才,而没有根据人才市场需求变化着眼于更为宏观的市场需求为社会各行各业培养优秀的法律人才,与社会需求相对脱节。

 ④法学是一门社会学科,要求必须有丰富的社会实践。

 就拿律师行业来说,律师所提供的商品是服务,所出卖的是自己的办案经验和法学知识的结合物,是利用自己的经

 验和法学知识为当事人争取最大的利益 。这就需要法学专业的毕业生要有一定的办案经验,这样才能很容易的找到法律工作,而其恰恰正是法学毕业生所缺少的。一定程度上正是法学专业的社会性质所决定的。脱离社会实践的法律知识是没有生命的。

 ⑤期望值过高。

 法学学生毕业后更青睐机关单位,对薪资、社会地位的要求比较高。

 三、直面困境,问计未来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法学专业的学生一方面要努力学好专业知识,提升自身能力,尽早培养一些以后需要的素质,尤其是一些综合素质的提高,法学毕竟是一门实践性的学科,所以实际动手能力解决问题能力都至关重要,只有在学习 期间锻炼这方面的能力,使自己所学能为以后所用,这样方可在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去;另一方面,毕业生也应该转变就业观念,拓展就业领域,像在地域选择上可以考虑艰苦地区,在具体职业的选择上,不拘泥于传统的法律职业,而去选择一些新兴职业。

 由于法学还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法学专业学生在充分学好本专业理论知识的情况下,还要深入生活,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如到公、检、法机关以及律师事务所等实习,学习实务操作,获得一些经验,并检验理论知识的正确性。

 法学天生是“以人为本”的科学,所以学生绝不能脱离社会,否则就是闭门造车。

 法学专业学生在进入大四学习时,只要有各种可能的就业选择,都要尽最大努力去尝试(主要是参加各类招聘会和人才交流会)。

 学生可以选择考研、参加司法考试、参加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等来拓宽自己的就业渠道。或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社会需要,学习一技之长,比如速录技术,进入法院当书记员也是不错的就业渠道之一。最关键的是不要眼高手低,有时并不是没有就业岗位,而是学生不愿去做而已。

 有 我国目前注册律师大约有 4 14 所 万人左右,律师事务所 1 1万多家,每 0 9000 人平均拥有一名律师,其中北京是每 1300每 多人拥有一名律师,上海是每 0 1800 多 人拥有一名律师,而美国纽约是每 0 200 人拥有一名律师。从律师的地区分布情况看,发展极不平衡。广东、北京的律师都在万人以上,大约占到全国律师总数的 17% ,而青海省只有 0 400 多名律师,个别牧区只有一名律师。全国律师每年办理业务大致在 0 900 万件左右,业务收入在 0 90 亿左右,律师人均收入在 7 7 万元左右,平均每件收费在千元左右,但是律师年收入仍然存在严到 重的地区差异,北京最高,律师人均年收入达到 6 26 万元,上海也在 0 20 万左右,江浙在 7 7 万元左右,广东在 5 5 万元左有 右,而在有些西部省份律师年平均收入也就只有 0 5000 元左

 右,甚至更少,其 差距在十几倍乃至几十倍。

 无论是执业人数占整个人口的比例,还是律师界中高学历、外语人才所占的比例,以及中大型律师事务所占律师事务所总数中的比例,中西部律师业与东部发达地区律师业是不可同日而语的。特别是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极不平衡直接导致律师收入的差距悬殊,并且这种差距不可能在短期内有明显的改变,这也是不争的事实。由于东部与中西部律师业发展的巨大反差,中西部地区的一些律师正在向东部地区转移,这种转移在某种意义上也是符合人才流动规律的。

 因此,综合以上来看,从个人生存和利益来考虑,北京、广东等发达 地区的律师业发展环境最好,也最有利于个人的发展。当然,我们不能光看这些平均数字就认为律师行业形势一片大好。律师是强弱差距悬殊的行业,知名大律师年收入上百万、上千万的都有,但有很多律师都是疲于糊口,年收入不过万,有的甚至无钱交纳年检会或会费而被迫转行。对于初入行的律师来说, 90% 的其收入都只能维持基本的生存。虽然说成功的标志不是钱,但是对律师来说,其最有力的评价标准是收入。另外,律师的执业环境也很不好,这些都是我们从事律师行业上的巨大障碍。

 社会不是完美的,律师行业也同样有不尽人意,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律师 业只会向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只要我们

 选择了律师,就要努力去实现自己的梦想,也终有成功的那一天。

 法学专业调查报告(二)

 在我院近两年受理的案件中,出现了一个本不该出现的犯罪群体:大学生。这些生活在象

 牙塔中、备受社会关注的天之骄子们为何走上犯罪的道路,承办人在办理案件过程中应注意什么问题,怎样才能减少大学生犯罪现象?带着这些问号,笔者对我院受理的大学生犯罪案件进行了调查分析。

 一、大学生犯罪特点

 (一)犯罪类型:大学生犯罪涉及的罪名十分单一,从目前统计情况看,仅涉及盗窃和故意伤害这两种罪名, 笔者在调查前主观认为应存在的高智商犯罪没有一例;涉案大学生男女比例为 7 7 :1 1 ,男大学生主要涉嫌故意伤害罪,女大学生无一例外全部是涉嫌盗窃罪;

 (二)涉案金额(后果):涉嫌盗窃罪的大学生们下手的目标都是移动性强的个人物品,如移动电话、信用卡、随身听等,且涉案金额都比较小,多数都在千元左右,仅有一例涉案金额为七千元(审查结果为不起诉);而故意伤害罪的犯罪情节最高是“轻伤偏重”,绝大多数为轻伤;

 (三)侵害客体:大学生犯罪侵害的客体多是同学,越熟悉的人越容易成为被侵害对象,如同宿舍同学。不认识的

 人被侵害权益; 的仅有两例(故意伤害罪一例、盗窃罪一例);

 (四)强制措施:大学生犯罪以取保候审为主要强制措施,且被取保人一般能遵守法律,仅有一例因传唤不到而改变强制措施的;

 (五)处理结果:处罚一般都较轻。不起诉案件占 15% ,其余均判有期徒刑三年以下刑罚;在审理程序上一般适用简易程序。

 (六)人员成分:在涉案大学生中,以民办高校的本专科、高等院校成人教育学院的本专科和公立高等院校的专科为主。在笔者收集的案例中尚未出现公立高等院校本科学生犯罪的情况。

 (七)年龄结构:以本科一、二年级和专科一年级的学生为主。

 本科三、四年级学生犯罪的情况没有出现一例。

 (八)户籍特征:以外地来京上学的大学生为主。仅有两例本地学生犯罪案例。

 (九)犯罪主观故意:这些大学生主观恶性比较小,没有顽抗情绪,全部都能如实供述自己所犯罪行,且口供十分稳定,从侦查阶段到庭审阶段,均未出现翻供现象。

 二、大学生犯罪原因分析

 1 1 、大学生法律意识普遍淡漠。

 就我国目前的教育体系来看,重心仍然在于学历教育,而非素质教育。虽然几经呼吁这种“重学历、轻素质”的情

 况有所改观,但还远远没有达到理想状况。在中小学的课本当中没有关于普法教育的 内容,就算是在大学,也仅仅是在大学一年级时开一门必修课“法律基础理论”。在这种教育制度下,从学生到家长都只注重分数,而忽略素质教育,守法的概念也就十分淡漠了。

 2 2 、社会大环境和学校小环境的影响。

 大学生们虽然已经属于法律意义上的成年人,但由于绝大多数属于自幼上学、很少接触社会,其心理状态还没有达到成年人的成熟度,周围的环境对他们影响不容忽视。

 从社会大环境来看,学生们从小接触最多的就是电视和书报杂志。一些港台不良影视作品和杂志从视觉和心灵上冲击着学生们的人生观、道德观,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们的一 言一行。某些长期浸淫其中的学生在脱离中学的“高压管理”进入较为自由的大学后,思想放松,有可能会走上歧途。虽然绝大多数犯罪的大学生案发后都后悔不已,但已无济于事。

 从学校小环境来看,在犯罪大学生所属的学校中,民办大学占了相当大的比重,位居第二的是成人教育学院。不可否认,某些民办大学为吸纳高考落榜学生和低分学生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成人教育学院也为社会上希望继续进修的人员提供了机会,但二者注重经济效益、实行松散管理的办学模式也为当地的社会治安埋下了隐患,更不利于大学生的成

 长。

 3 3 、犯罪大学生心理原因分析

 (1 1 )侥幸心理、冲动心理作祟。大学生犯罪当中,蓄谋犯罪的几乎没有,多是冲动型犯罪,即临时起意。犯盗窃罪的大学生多存在贪慕虚荣,贪图享乐思想。在侥幸心理的驱使下,鬼使神差般地将他人物品“顺手牵羊”,仅有一例是出于好奇、刺激的心理去偷窃; () 犯故意伤害罪的大学生多是头脑发热、一时冲动,待到把人打伤后又追悔不已。

 (2 2 )受心理失衡感、失落感的影响。在笔者收集的案例中,犯罪主体全部是大学一、二年级(包括大专)的学生,尤以外地学生居多。外地大学生初来北京求学,远离家乡和亲人,周围环境变动很大,心理处于学生向成 人过渡的转型期;再加上自己囊中羞涩,心理易产生失衡或彷徨,孤独感也油然而生。自制能力差或是思想一贯懒散的学生这时如果没有人从旁开导,容易走上歧途。

 4 4 、诱使大学生犯罪的“导火索”分析

 诱使大学生犯罪的直接原因,也就是诱使犯罪的导火索是被害人自身防范意识不强,给思想不良大学生以可乘之机。在盗窃案例中,被盗物品多是由被害人随手放置在暴露于公共视线之内的地方,引发了思想不良的大学生顺手牵羊;故意伤害案例中,被害人对有暴力倾向(或醉酒)的大学生缺乏防范意识,不懂得适时避让,以退为进,结果造成

 自身不必要的伤害 。

 三、承办人在办理大学生案件中应注意的问题:

 1 1 、承办人在办理大学生犯罪案件中,应以挽救为主,以攻心为上,针对个案制定案件审查方案,对不同性质的大学生犯罪要采取不同策略。对一贯表现良好仅是一时糊涂的大学生,要给予其适当安慰,鼓励其继续学业(或是继续学习);对于确属主观恶性较大、劣迹斑斑的个别“害群之马”,承办人员也应注意将其与一般刑事犯罪分子区分,仔细审查后作出适当的结论。

 2 2 、承办人员应及时与学校、家庭沟通,深挖犯罪大学生的思想根源,不能草草结...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