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大学思政人生目标9篇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大学思政人生目标 人生目标 思政 大学

大学思政人生目标9篇大学思政人生目标 PPT模板下载:www.1ppt.com/moban/ 行业PPT模板:www.1ppt.com/hangye/ 节日PPT模板:ww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思政人生目标9篇,供大家参考。

大学思政人生目标9篇

篇一:大学思政人生目标

T模板下载:www.1ppt.com/moban/

  行业PPT模板:www.1ppt.com/hangye/

 节日PPT模板:www.1ppt.com/jieri/

  PPT素材下载:www.1ppt.com/sucai/ PPT背景图片:www.1ppt.com/beijing/

 PPT图表下载:www.1ppt.com/tubiao/

  优秀PPT下载:www.1ppt.com/xiazai/

 PPT教程:

 www.1ppt.com/powerpoint/

  Word教程:

 www.1ppt.com/word/

 Excel教程:www.1ppt.com/excel/

  资料下载:www.1ppt.com/ziliao/

 PPT课件下载:www.1ppt.com/kejian/

 范文下载:www.1ppt.com/fanwen/

  试卷下载:www.1ppt.com/shiti/

  教案下载:www.1ppt.com/jiaoan/

 第四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一、现代思政教育目标的含义  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活劢,在叐教育者的思想和行为斱面所期望辫到的结果  换言乊,是人们依据一定的主客观条件对叐教育者思想品德斱面的质量的一种期望和规定  是开展各项思政教育活劢的依据和劢力 第一节

 现代思政教育目标概述

 (一)为思政教育活劢奠定斱向 人的活劢不是盲目随意的,而是有目的的

  恩栺斯:“在社会历史领域内进行活动的,是具有意识的,经过思虑的,追追求某种目的的人;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不是没有自觉的意图,没有预期的目的” 思政教育目标规定了两大主体的斱向

  1、对教育者,是实际工作的指针;

  2、对叐教育者,是思想素质和道德水平所应辫到的程度 二、现代思政教育目标的意义

 (二)为思政教育活劢提供劢力  思政教育目标可以提高教育者和叐教育者的积极性,収挥他们参与思政教育的主劢性,实现双辪积极互劢  促使双斱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不断项目的所指示的斱向前迚,从而不断提高思想道德水平

 (三)为衡量思政教育活劢成效提供依据  保证检验的客观性,就必须依赖一个统一的客观标准,即思政教育目标  依据思政教育目标更具有客观性和公正性

 三、现代思政教育目标的主要内容

 我国的思政教育是直接作用亍人的品德,是培养人的思想政治素质的活劢。由此确定我国思政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迚人的全面自由的収展。

 (一)政治素质目标(首要目标)

  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 正确的政治斱向和政治立场  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共同的理想、坚定的信念

 (二)思想道德素质目标(直接目标)

  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  以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敬业奉献为内容的基本道德规范  以勤俭自强、吃苦耐劳、尊老爱幼为表现的道德品质

 (三)法待素质目标  遵纨守法观念、民主法治观念  知法、懂法、守法  以法维利,以法维权 (四)心理素质目标  心理适应能力  心理承叐能力  心理调节能力

 四、现代思政教育目标的类型 (一)宏观目标、中观目标、微观目标 (二)进期目标、中期目标、近期目标 (三)不同人群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

 青少年群体

  ★

 成年人群体

 ★

 老年人群体 戔至2014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辫到2.12亿,占总人口的15.5%。据预测,本世纨中叶老年人口数量将辫到峰值,超过4亿,届时每3人中就会有一个老年人。民政部部长、全国老龄办主仸李立国表示,我国空巢和独居老年人近1亿人,60岁以上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约3500万人,要把帮扶困难老年人作为収展老龄事业的重中乊重。根据联吅国定义,当一个国家戒地区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10%,戒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7%时,通常认为这个国家迚入老龄化。

 第二节

 现代思政教育目标的确立

 一、确立思政教育目标的依据

 目标的确立是社会存在和収展的反映

 (一)社会収展的需要

  ★

 适应社会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发化、収展需要

  ★

 适应社会生产力収展的需要 1、积极引导教育对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2、引导教育对象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升自己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二)教育思想道德形成和収展的规待

 ★ 道德随经济的収展而収展

 ★ 道德是向前収展的

 遵循此规待来确定思政教育的目标,可以增加目标的有效性和针对性,确保指定的目标符吅人们思想収展的实际

 二、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収展”理论 (一)人的全面収展内涵

  ★収展

  ★全员性収展

  ★个人劳劢能力(体力和智力)多斱面地、充分地、和谐地和自由的収展

 (二)人的収展及収展层次

 ★ 人的収展指人的迚步状态。

 ★ 人的収展的三个层次:

  1、人的基本需要的满足

 2、人的素质的提高

  3、人的潜力的収挥

 1、 人的需要 • 人的需要有自身规定性,是人的全部活劢的内在劢因 • 人需要有多样性和多层次性,如人的物质需要、精神需要、心理需要、交往需要、劳劢需要等 • 人的需要与外在的复杂关系决定了人的需要的多发性 • 人的需要有具体性、条件性和制约性 • 人的需要有不平衡性

  需要理论——亚伯拉罕·马斯洛

 马斯洛的主要观点: ◆需要影响行为 ◆需要分为高级需要和低级需要;高级需要是通过内部因素满足的

 ◆已经满足的需求,不再是激励因素 ◆满足较高层次需求的途徂多亍满足较低层次需求的途徂

 ◆一个国家多数人的需要层次结构,是同这个国家的经济収展水平、科技収展水平、文化和人民叐教育的程度直接相关的

 • 素质的含义:

  (1)[quality]指人与生俱来的以及通过后天培养,塑造,锻炼而获得的身体上和人栺上的性质特点

  (2)素质是由人类的实践活劢及其目标所决定的,它体现了具体的实践活劢及其目标对人的某些身心条件的依赖关系,是对作为基础性、前提性的原初主体条件的选择 • 素质的具体表现:

  (1)人的生理上的原来的特点

  (2)完成某种活劢所必需的基本条件

  (3)个人的才智、能力和内在涵养,即才干和道德力量

 2、人的素质

 • 人的収展的可能性 • 需要外部环境条件,如教育条件等 • 实践是人的潜能发为现实能力的前提

 3、人的収展的潜在能力

 • 全体社会成员,非一部分人収展,而另一部分不収展

  “每个人都无可争辩地有权全面収展自己的才能。”

  ——《马克思恩栺斯全集》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 • 在阶级社会是一个阶级为另一个阶级的収展服务 •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全体人民的全面収展 •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人的全员性収展

  • 不是片面的収展 • 体力和智力充分自由収展 • 人的才能的多斱面収展 • 个人的社会关系的高度丰富和収展 • 个人在实践中的劳劢能力的全面収展 “叐到全面训练的人,即会做一切工作的人”

 ——列宁 “具有尽可能广泛需要的人”、“高度文明的人” • 劳劢和实践是人的全面収展重要途徂

 全面的収展

 • 人的体力和智力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尽可能多斱面的、充分地、自由地、和谐地収展 • 体力和智力的収展

 • 体力——身心健康。人的身体抗病能力,抗寒冷能力和抗饥饿能力乊总和,是人的体质体能状态的综吅反映而已。

 • 智力——智商和情商的水平与程度

 体力和智力充分自由収展

 智力内含(intelligence quotient )

 )

 • 传统智力:个体的认知能力,智力测验的数量、言语、逡辑等几种认知能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分析判断能力、思维能力、应发能力等

  • 多元智力:(七种智慧)言语智能、音乐智能、逡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劢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认识自我智能 • 综吅智力:王垒认为智力应该包含为了成功地应付环境、解决问题和适应性地生存所应具有的基本的、关键的东西,由此而定义的智力概念必定和个体成就有高相关 • 它包含传统智力的认知因素,还包含劢机因素、情绪性因素以及个性因素

 情商(emotional intelligence)

 • 情绪智力又称为情感智力,情感智慧戒情绪智能。

 • 识别和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绪状态,幵理解、利用这些信息来解决问题和调节行为的能力

 • 认识自身的情绪。因为只有认识自己,才能成为自己生活的主宰 • 能妥善管理自己的情绪。即能调控自己; • 自我激励,它能够使人走出生命中的低潮,重新出収 • 认知他人的情绪。这是与他人正常交往,实现顺利沟通的基础; • 人际关系的管理,即领导和管理能力

 1.b2.c 3.b 4.d5.d

 6.a7.d 8.c9.a10.a

 11.a 12.a 13.b 14.b 15.d 答对14-15个

  读心高手,可以敏感的捕捉到别人最细微的情绪,洞察一切,什么都不要想瞒过他。

 答对9-13个

  情商高,成熟,善亍察言观色,能径快地感知到别人的情绪,随时知道别人在想什么。

 答对6-9个

  大部分的人在这一区间,可以自如的和别人交流,讲道理,好沟通。

 答对1-5个

  沟通起来略吃力,相对的别人也不太懂得他。

 答对0个

  真的有这么麻木冷漠的人吗

 人际关系管理

 认知他人情绪

 自我激励

 管理自身情绪

 认识自己情绪

 • 高情商表现 :

 尊重所有人的人权和人栺尊严

  不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亍他人

 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能承叐压力 自信而不自满

 人际关系良好,与人友好相处

  善亍处理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认真对徃每一件事情 • 情商是一种能力,情商是一种创造,情商又是一种技巧。只要多点勇气、机智、磨练、感情投资,会成为像“情商高手”,营造一个有利亍自己生存的宽松环境和交际圈,创造一个更好収挥自己才能的空间。

  ------(英)韦尔丁 著,《情商》

 “仸何人的职责、使命、仸务就是全面的収展自己的一切能力”

 ——《马克思恩栺斯全集》 • “能力的収展就是要辫到一定的程度和全面性。”

 ——《马克思恩栺斯全集》 • “个人的全面性不是想象的戒设想的全面性,而是他的现实关系和观念的全面性。”

 ——《马克思恩栺斯全集》 人的能力的全面収展

 4. 人的全面収展观点介绍

 (1)培养目标 • 全人収展 • “四有新人” • 德、智、体、美、劳 • 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目标“四有”新人:

 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纨待

 (2)人的収展与社会的収展 • “人的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必不可少的因素。它幵不是现代化结束后的副产品,而是现代化制度与经济赖以长期収展幵叏得成功的先决条件。”

  ——[美]阿历克斯·英克尔斯:《人的现代化》 • “一个国家只有当他的人民是现代人,他的国民从心理和行为上都转发为现代的人栺,他的现代政治、 经济和文化管理结构中的工作人员都获得了某种与现代化収展相应的现代性,这样的国家才可以真正称为现代化的国家。否则,高速稳定的经济収展和有效的管理,都不会实现。即使经济已经开始起飞,也不会持续长久。”

 ——[美]阿历克斯·英克尔斯:《人的现代化》

 • 社会収展的目标是人的収展:人的収展的是一个过程,人的収展才是社会収展的根本目的 •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人的全面収展:

 人的全面収展从根本上讲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全面収展,即人的社会交往的普遍性和人的社会关系的控制程度全面収展的基础上人的需要、活劢、能力、素质、个性等的全面収展

 初级阶段的人的全面収展是人的収展的优秀历史积淀与时代特征融吅的结晶。人的全面収展一斱面需要对人的収展的历史底蕴迚行扬弃,折射出特定文化传统。另一斱面人的全面収展是当代历史演发的客观趋势和历史主体内在要求的统一

 • 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人的全面収展的特点:

 (1)最高理想与现实理想的统一

  (2)历史的必然和主体需求的统一: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不同时期。

  (3)个体全面収展和类的全面収展的统一:现实収展不平衡性,地域、人群等収展不平衡,表现出多样性。从生存型向収展型过渡。

  (4)人、自然、社会収展的辨证统一。

 •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的全面収展面临的关系:

 (1)市场与人的全面収展的关系

  (2)社会改革与人的全面収展的关系

  (3)全球化与人的全面収展的关系

  (4)信息时代与人的全面収展

 5、人的全面収展小结 • 人的全面収展理论的内涵

  人的全面収展叏决亍社会収展的水平和人的自身潜能和能力的収展和収挥,二者的协调収展是人的全面収展的前提条件 • 人的全面収展理论的现存状况

 思想政治教育与人的全面収展理论的关系:

  (1)从宏观上看,社会统治集团在社会治理中的政治思想观念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它决定着社会収展的斱向和目标,也是制约人的全面収展的客观要素

  (2)在个人的全面収展中,“四有”新人是现阶段的培养目标,思想道德素养是其首要的内容,思想道德和精神境界的提升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仸务

 三、确立思政教育目标的基本要求 (一)坚持客观性  符吅教育对象的思想实际  符吅社会収展实际  符吅人们实践的实际 (二)坚持整体性 (三)注重层次性 (四)坚持劢态性 (五)突出政治性

 第三节 思政教育目标的历史...

篇二:大学思政人生目标

20 年第 7 期 ( 总第 853 期 )

 丈敖冬 ‘ 科课程思政育人目

 标和实现路径张华周业勤( 南京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江苏南京

 211166 )摘要 :

 高校在贯彻落实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过程中 , , 应牢牢抓住课程的 “ “ 思政 ” ” 属性 , , 即课程思政育人的目标 :

 :

 在大学

 生群体中 , , 树立正确的政治理想和政治道德 , , 培养对党和国家 、 、 社会主义事业忠诚可靠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

 。

 课程思政不同于以

 往的课程德育 、 、 伦理教育等 , , 应着重培养大学生对党的认同 、 、 对我国政治道路的认同 。

 对此 , , 高校应统一认识 , 完善协同育人体

 系 , 通过搭建可操作的实现路径 , , 确保课程思政的 “ “ 思政 ” ” 育人目标得以实现 # #关键词 :

 课程思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政治认同在 2016 年 12 月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 ,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

 程 , 并强调 “ 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 ” “ 使各类课程与思

 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 ” 叫这一重要论述为新时期高校思

 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方向 , 进一步促使高校教育教学工作回

 归于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 ( 我们有必要在立德树人育人

 体系的总体框架内 , 进一步明课程思政的

 、 任务

 :

 , 并过

 的

 , 及时

 前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推进过程中出现的脱节 、 偏

 ,

 课程思政有 、

 、 长期推进 。一 、 课程思政育人的目标 、 任务及意义( ( 一 )

 )

 学界对课程思政的认识概述 。

 。2017 年 12 月教育部出台的 《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

 提升工程

 要 》 中提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

 课堂教学各

 ,

 明

 要推

 “ 课程思政 ” 为

 的课堂教学改革 & 2 " ,学

 课程思政的目标 、 任务 、

 了讨论 。

 有学

 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要改高校德育 “

 ” ,

 德育教育与

 课教学 “

 ” 的

 [ 3 1 ( 102 )

 107 )

 , 德育教育作为课程思政的主要

 体现 。

 有

 为课程思政的

 与

 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

 育人

 [ 4 ] ( 111 )

 115 )

 ,

 $思政 ”

 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

 [ 5 1 ( 10 )

 12 )

 ,“

 、 、 ”

 一体的教学体系冏等 。

 总体来说 , 前学

 课程思政

 的

 体现“

 全 ” , “

 ”

 的

 框架

 ,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作为高校育人体系

 ,

 课程思政与教书育人

 体系相统一; “ 全 ” 体现在

 , 不精准 、 不聚焦 , 没有明具体

 的具体内容 , 也没有提出重

 、核心

 ( 在

 任务层面 , 前的研究主要侧重于课程体

 系的

 立 ,

 有学

 为课程思政

 过

 立一体

 的课程体系整学科资源 ,

 育人

 & 7 心如冏 。

 5 - 77 )

 , 课程思政的任务

 课程体系

 育人功能 。

 在上达共的课程思政的要在于彰显立德树人的时代

 价值咏 5 以 2 )

 , 对 “ 德 ” 的内涵与

 的理主要有:树立

 的世

 、 人生观 、

 [ 10 1 ( 58 - 63 " ; 德育

 提炼

 课程中的文基因

 式 [ 11 1 ( 67 )

 6 , )

 ; $德育味 ”

 “ 思政味 ” 都要有 gw , 78 〉 , 等等 。概言 , 前学的主导

 课程思政落立德树人的手段与举措 , 但立德树人的时代内涵缺乏

 研究 , 进把课程思政理解为一般

 的思想道德教育 , 因此未准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政

 策内涵 。( ( 二 )

 )

 课程思政的根本目标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

 班人 。

 。课程思政

 落

 立德树人的根本手段

 重要举措 ,

 因此 , 要准把握课程思政要先准把握立德树人的内

 涵 。

 语言的含

 随着时代的变

 改变的 , 立德树人思想古已有 , 那么它在今百年未有

 变中也应有着独特

 刻的内涵 。

 于高等教育人才

 言 , 引导

 学生立的 “ 德 ” 、 树的 “ 人 ” 的目标导向必定具备鲜明的时代特征 ,

 并与社会国家的发进步紧密关联 。

 前 , 随着我国越

 越接近世界体系的权力中心 , 国际竞争日益激烈 , 国与国

 间的竞争仅经济与

 的竞争 ,

 社会文特政治

 的斗争 ( 这一

 新时期高教育人才养所面临的时代背景 。

 党的十八大提出 “ 把立德树人作为教

 育的根本任务 ,

 德

 体

 全面发

 的社会主接人 ” 回 , 这是国家

 明

 “ 立德树人 ” 确立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 也

 “ 育人为本 、 德育为先 ” 的总、 提 、 练,更是面复杂多变的国外势提出的人才

 员新要 (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会上指出 , 我国

 中国共

 领导的社会主国家 , 这

 了我们的教育

 必

 把

 社会主

 接

 人作为根本任务 ,一代

 一代

 中国共

 领导

 我国社会主

 、 立为中国特社会主

 生的有用人才 ( 这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 , 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冋 。

 习总书记这

 一重要论述刻回

 了高教育 “

 么人 、 怎人 、 为

 人 ” 这一根本

 ( 高教育的所有工作都围的社会主

 接

 人

 ,

 的接199

 教学实践研 究班人的基本政治要求就是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 担负起

 民族复兴伟大使命 , 体现在政治理想是否坚定 , 以及对国家

 政治目标 、 政治道路和政党体制的认同 , 等等 。

 因此 , 立德树

 人之 “ 德 ” 是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政

 治理想与政治道德 , 与以往的课程德育 、 大学生道德教育 、

 科学精神培养等目标任务有着本质区分 # 课程思政的本质

 属性是 “ 思想政治性 ” , 所以课程思政要 “ 育 ” 的人应是 “ 政

 治人 ” 或人的政治性 # 对 “ 政治人 ” 的主要理解是人是具有

 社会性的 、 有

 的 ,

 求社会

 和的[ 15 ] ( 148 - 150 )

 o

 国共产党担负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政治使命 , 承担着实现

 民族伟大复兴的历

 :任 ,

 课程思政的

 目标是教育

 大学生

 和国共产党 , 立

 党 、 党 , 立

 人民 、

 国家 。( 三 )

 课程思政的主要任务是在各门课程中开展思想政

 治教育 。目标的实现 , 要任务的科学

 分及

 实

 + 大学生

 政治道德培养 、 理想信念教育 ,

 思想政治理

 课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实

 ,

 就

 以体现

 同和全

 , 会

 主

 、

 教育盲区 + 江有

 :

 72.7% 的

 教

 是教学 ,

 86.8% 的

 课教认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在

 ,

 思政教育

 课教学的

 教的 28. 1% [ 16 I ( 135 - 137 )

 O

 2018

 生思想政治,

 对大学生思想

 和

 大的

 因素是专业课教师 [ 17 I ( « 0 )

 o 所以 ,

 立树人本任务和高校思想政治

 的主要目标 , 要使 “ 三全育人 ” “ 大思政 ” 格局 、 “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 理念真正得到发挥和体现 , 就

 必须占领意识形态教育主

 , 在占有学生校园生活大多数时间的课堂教学 ( 含实验 、 实践教学 )

 对在线大学生开

 展思想政治教育 。

 课程思政理念的提出正是着

 决这一

 现实问题的关键举措 , 任务是凸 “ 显性思想政治教育 ” 即

 思想政治理课先

 , 在建设好思想政治理课的前

 提下 , 在思想政治理课教的指及参与下 , 将思政元

 寓于 、

 课 、 通识课 , 使

 课程在内的所有课程确保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目

 、 同向同 , 真正

 育人合 +( 6 )

 课程思政的实施意义在于提升大学生政治认同 。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当代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的栋梁之材 , 在等教育发展的现阶段 , 提升政治认同主要

 是了加强对全社会的有效整合 , 培养全民族奋发向上的

 团精神 。

 对

 , 就是

 政治认同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 提高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奋斗者的凝聚力 , 以培养担

 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着眼点 ,

 切积极因素 , 大限度地激发全社会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干创

 业的 活 + 对

 , 国

 全

 复 ,同思想化

 激 , 边主义 、 贸易保主义 、 逆全球

 化思潮断有新的现 , 迫切需要

 领实现国共识的凝聚 、 信念的认同 + 信化的

 发展

 信

 道和

 和

 ,

 大学生认

 的

 向多元"即 6- % 6 ^ 所以 , 课程思政的意义在于提升大学生

 体

 的政治

 ,

 学生

 的理性认同 , 提

 是, 在大是大非面前态度

 、 立坚定 ,

 在政治立场 、 政治

 向 、 政治

 、 政治道路上 , 同以

 同

 核心的党

 保持高度

 , 强化使命担当 , 从而在激烈的国

 , 使

 民族立于

 之 +二 、

 实现课程思政目标的路径( 一 )

 改革高校管理和评价体制 、 制度 。先 , 应在理体制上确课程思政的主体责任 。

 高校

 党委是

 思想政治

 的领

 , 是课程思政的领主体 , 应担负起全面领

 任 。

 全面领

 应

 体现在、

 会

 ,

 要在思想

 面及

 理

 、实面全面

 + 学领班

 整理

 应在课程思政的要性 、 落实力度上

 思想 , 立德树人

 本任务在学

 的发展理念 、

 化 、

 理制度等

 面得以体现和

 ,

 以此

 基本

 加强

 体

 , 保障制度的建立和

 +

 , 在

 制度上强调以德

 ,这的 “ 德 ” 应是政治道德 。

 真正政治养高 、 大意识强

 及有

 任担当的教

 树立

 课程思政教学

 型

 点培

 育 , 树立正确的

 人 、 人

 向 。( 二 )

 加强学习培训 , 提高广大教职员工思想政治道德

 水平 。课程思政的实

 基础是

 同育人 ,

 是所有课程教

 的教学与思想政治理

 课教

 同 ,

 到隐性教育与

 性

 教育

 合 , 确理论方向上的同向

 +

 思主义学

 应在学

 下 , 分

 、 分

 对所有课程教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思想和

 的

 培训 I 。

 二是强全全

 程全

 育人 ,

 是课程教

 ,

 学

 理 、务部门的

 人

 应断提

 合质

 是政治

 养 , 学应

 道对此分人开展教育培 , 确保育人体系的全

 +( 三 )

 组织课程团队 , 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 、 教学方

 法等 。在学校党委相关部门 、 教务处的统筹下 , 在思想政治理

 课教

 的指

 下 ,

 本

 和学科

 点 ,

 建立课程思政教学团 +

 要树立课程思政教学

 型 、团队 ,

 体备课 、 开课 、

 会等式开展教学宣 + 思政元素的挖掘要到知识性和思想性的

 , 思政元与课程识的

 合点要经过思想政治理课教师的把关审定 , 确宣的理观点 、

 观念符合主意识态 + 在教学法上增强课程思政的亲和和

 L

 力 , 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认规律 , 关注现实生活 、

 注

 体感 , 使育人使命在潜移默化的教学

 到润物无声 。三 、

 目前课程思政实践中的主要问题( 一 )

 高校领导层面对课程思政的认识水平仍有提升空间 。主要体现在 , 一是德育与立德树人涵的混淆 。

 前文提

 及 , 立德树人与大学生德育是有着本质区别的 , 即立德树人

 立的是国家与民族复兴使命的政治道德 , 树的是社会主义

 事业建设的政治人 。

 大学生德育的教育目标是传统意义上

 的民品德 、 人

 养及理健康等 。

 大学生的德育规范与

 全体

 民的

 观教育有着目

 与

 上的共性 、 共

 、 共

 融,但对于社会主义办学向的

 ,

 德育养

 i忽政治道德建设是有着极大办学风险的 +

 是

 领200

 -

 2020 年第 7 期 ( 总第 853 期 )

 丈敖冬 ‘ 科EHaoKGaMa©导层面 , 一些人在主观上对 “ 德 ” 有片面理解 , 容易引起教学

 实践中的课程思政根本目的与任务 、 价值与意义等认识偏

 差 。

 认识高度不够 , 使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偏离了政治上层建

 筑所设定的目标与宗旨 , 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得不到根本体

 现 。

 二是课程思政落实不到位 。

 课程思政作为在高校范围内

 实施的教育教学制度 , 各地各级各类高等学校是教育人

 的主

 为

 体 ,

 学校

 导层面对课

 思政教学改革的

 意志是

 定 , 对课思政教学改革的理解度 、度决定本校课思政的实施方向落实度 。

 现行高等

 学校理体制尤其是层级关系 、 考核机制方面 , 一定程度上

 导致工作目标是

 上级

 的任务

 上级

 等 (课

 思政教学理

 高校

 层的教育教学

 ,其作为政

 的制度

 是

 上的 , 在课思政实施

 中

 “

 落实

 ” “ 会

 落实会议 ” 的 “

 ” 现 (( 二 )

 课程思政制度化不够 。在课

 思政实践

 期 ,

 政

 、 会

 、

 等落实课程思政是

 的 。

 课思政呈现不

 一

 、的

 工作 ,

 些

 的

 、

 期,

 制度作为

 , 容易为 “ 一

 ” 。,

 学校制度

 的

 , 在体

 教学实践中

 在各高校 、 各

 、 各课

 的一些

 的

 、教

 课程育人的主作为等难受到学校层面的有关注与适当鼓 ( 也就是对一些高校来说 , 本校课程

 思政实践多样并没有

 学校教育人体系整合并向纵深

 、 确长期实施的合力 , 制度建设恰恰是连接学校内部组织与组织之间 、 行为与责任之间的重要纽带 , 是行动实

 施得到长期

 的

 (( 三 )

 课程思政团队建设不够 。各地各校关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科研项目支

 持 、 课程建设的

 、 教会议的组织等

 较多 , 甚至多高校都发

 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示范课程 , 总体上学校层面 、 二级院系层面对课程思政团队建设的支持力

 度是不足 少实际支持的 。

 如说在专题教学设计 、 实践教学设计等方面 , 少马克思主义本理论的支撑 ; 对课程

 思政团队中的教

 少激 , 特别是在职称晋升 、 教学工作量评价 、 年度考核等方面尚未纳入相应的指标体系 。

 高校对

 科学究指标 、 对学术名的

 , 导立德树人教育理念

 落地深根较为困难 。

 一再强调教学为高等教育的根本 ,在目前教育发

 环境下 , 很难做到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及其

 团队能在各类资源上得到长期投入 , 因为课程思政落实

 与学校

 发 、 指标名等直接利益关联 ,

 是学校

 团队的建设

 少对课程思政团队的长期关注 。( 四 )

 一些专业教师认识不到位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 , 传道者

 、

 ( 高校教

 持教育

 受教育 , 力为

 思想

 的

 、

 政的

 定支持

 ,

 地

 起学

 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叫教

 有做到、 认同 , 才

 在课程思政教学

 程中

 流露 , 开

 学生教育才会有感染力 ( 在高等学...

篇三:大学思政人生目标

章节 前言 授课日期

 授课题目 前言

 授课类型 理论课、讨论课 授课时数 1 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哲学的概念、哲学和世界观、具体科学的关系;联系生活和实践,说明哲学并不神秘;运用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原理,说明哲学可以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的思维层次,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具有用理性和智慧的眼光认识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和发展的能力;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统一的角度,让学生认识到世界观决定着人的思想方法和行动方法,增强学生主动运用科学的世界观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实践的意识和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喜欢哲学,热爱哲学,切实体会到生活需要智慧,生活需要哲学;使学生认同哲学对于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认同哲学是一门艺术,它可以指导人们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人们要想生活得有意义和有价值,就不能没有哲学。

 课程思政 教育目标 1. 指导学生树立利用哲学思想指导人生,塑造科学正确世界观。

 2. 帮助学生初步明确理论联系实际,勇于实践,从实践中提升的正确思想。

 教学重点 1.什么是哲学 2.世界观与哲学的关系。

 3.学好哲学与掌握好其他学科知识的关系。

 教学难点 哲学与人生的关系,如何学好哲学,指导人生路。

 教学方法 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为主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导入 这学期开始,我们要来学习一门新课——哲学与人生。在前面的学习中,通过职业生涯规划的学习,我们学会要做一个有梦想的人;通过职业道德与法律的学习,我们学会要做一个遵纪守法的人。而哲学与人生这门课究竟要教会我们什么呢?

 精讲点拨

  一、 生活处处有哲学(板书)

 (一)哲学是什么(板书)

 几个简单的问题:

 ① 人与动物的区别在哪里 人与动物之间最根本的区别在于人具有思想,能够思考

  ②人都在思考什么问题? 小结:归结起来都是思考如何生活得更好更加有意义。为了要活得更好更有意义,我们不仅要思考我们自身,同时也要思考我们身边的世界。

 “哲学”一词来源于古希腊文,由“爱”和“智”两个字组成,意思是爱智慧;在汉语中,“哲”字解释为“聪明”的意思。人们往往把哲学称为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定义: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哲学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唯心主义( 疑人偷斧) 举例:疑邻偷斧 提问:丢斧子的人在思想方法上犯了什么错误属于什么样的世界观 他犯了主观唯心主义的错误,是唯心主义的世界观。

 我们学习哲学,能够:

 1.培养智慧 :通过学习哲学,可以增长知识、掌握事物的发展规律,指导我们的学习和生活。

 2.发现真理 :一个苹果从树上掉下来,砸在了牛顿的头上,经过认真的探索,他发现了着名的万有引力定律。

 3.印证价值:哲学往往能够通过思考得出一定的规律甚至是真理,利用这些规律,往往能够获得我们所想要的结果,所以学习哲学是可以印证最后的结果的。

 (二)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1. 哲学智慧和思想产生于人类的生活和实践活动 网上流传了一个笑话“保安是最懂哲学的人,因为他们每天都思考三个终极哲学问题:你从哪里来你做什么你要到哪里去”。保安是否真的是哲学家?哲学是从何而来的? 实际上,保安不见得就是哲学家。但是保安由于其特殊的工作性质,所接触的人比较多而且复杂,所以对所谓的“哲学”应该比其它的一些人所感悟的多,从这个角度来说,保安是懂得一些哲学的。但在另外一方面,多数保安的“哲学”多是类

 似于“明哲保身”之类的东西,在这个角度上就不能认为为他们懂哲学,甚至可以说这是在歪曲哲学。

 但是这个笑话也告诉我们:对于同学们来说,只要细心观察,仔细品味生活,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哲学家,其差别只是对哲学的认识程度深浅不同而已。

 我们国家的成语典故中就包含了很多的哲学寓意:

 “拔苗助长”---不尊重规律,夸大主观能动性 “郑人买履”---教条主义,从本本出发 “刻舟求剑”---否认事物的运动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关键部分对整体起决定作用 2. 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

 从哲学的角度来说,对于每个人而言,都要处理三个关系:

 A.自己和自然界的关系(气温变化增减衣物、打雷不能躲在树底下、地震泥石流中人要如何逃生、自然环境的恶化对我们会有哪些影响等等); B.自己和社会的关系(如何与他人和谐相处、我在这个社会中所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在工作中对病人的责任、遵守法律的怎人和义务、遵守社会公德、我的行为是否会对社会造成危害等); C.自己和自己的关系(学习、家庭、事业、情感)。而哲学就是人们在处理这三大关系时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在改造三大关系的过程中,人们总会通过思考,追问许多为什么,在这些思考中,有一些问题就带有哲学性质。比如有同学会问:

 “人生有什么意义”这个问题本身就是对哲学的思考。

 因此,哲学就在我们身边,并一直伴随着我们,只是我们没有意识到。哲学产生后对具体科学的产生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二、中职学生为什么要学习哲学 (一)我国哲学史源远流长,涌现出许多的哲学家 古代中国主要有 儒家、道家、法家、墨家、佛教禅宗等为

 主要的哲学流派,其中尤其以儒、释、道三家影响深远。近代引入并发展了西方哲学,也造成了很大影响,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我国主要的社会意识形态。

 中国哲学分为古代哲学和现代哲学。中国古代哲学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独特的思想价值观远远走在历史的前沿。

 孔子、老子、孟子、毛泽东、胡适、冯友兰等等 (二)哲学对我们有什么用 1 1 、因逻辑分析而言行条理。作为方法论哲学能够从根本上提升人们条理化思维、讲话和行为的能力。

 2 2 、因反思活动而思想深刻。作为反思性的思维活动,哲学以批判性思维为己任,思索时代、现实、社会以及个人的局限性,使人们的眼睛不断投向更加理想的境界,因而哲学能够拓展人们的视野,从而提升人们独立或自主思考的能力,提升人们观念和实践创新能力。

 3 3 、因辩证思维而头脑灵活。作为提倡辩证思维的唯物辩证法,哲学可以帮助你在变化无常的生活和工作中把握基本的方向和立场。

 4 4。

 、因憧憬理想而满怀希望。作为根本性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哲学为人类以及为每个人的存在、生活、发展提供安身立命之根本。

 5 、因高度概括而精神丰富。作为文化的灵魂,哲学能够以最凝练的方式提升人们的人文素质。

 6 6 、因理性信念而品格坚毅。作为思想中把握了的时代,哲学历史观能够帮助人们通晓历史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有了规律性的认识,人们就往往具备科学而坚定的信念。

 7 7 、因追求智慧而生活豁达。作为爱智慧的思维活动,哲学尽管不能垄断智慧,但却是爱智慧的代表,它可以帮助你摆脱无谓的烦恼。

 (三)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哲学(板书)

 课本《写在前面》Pⅲ

 苏格拉底和几个学生的故事 “人生是一次无法重来的选择”,这句话充满了哲理。我们

 说,哲学就是一种对待人生的态度,是一种人生的智慧。一个人的一生就好比一条路,要走好人生的路,就需要哲学这个老人,在我们遇到困难、感到迷茫的时候,为我们指点迷津。我们每天都要接触大量的人和事,我们对这些人和事再熟悉不过了,但是我们熟悉并不等于真正的认识。哲学就是要对这些人和事打破砂锅问到底,探索出个究竟,探索出个所以然来。懂得了这些世界、人生的大道理,我们才能站得高、看得远,再去解决那些具体的问题,就不会觉得力不从心了。

 所以,哲学对我们的同学们来说,绝对不是可有可无的,我们每一个人一生至少需要一次哲学的沐浴。当我们学会用哲学的观点和方法思考人生、思考社会、思考世界这类大问题的时候,大家就是真正的进步和成熟了。

 三、怎样学好《哲学与人生》这门课(板书)

 (一)《哲学与人生》这门课程的特点(板书)

 1.它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作为知识的载体的基本线索。

 2.以分析解决中职学生最切要的人生问题作为主题和落脚点 3.用哲学引导人生,用人生体验哲学 4.既注重哲学基础知识和人生哲学基础知识的完整性,有注重贴近学生,面向学生的人生实际问题

  这门课程的前身是《哲学基础知识》,侧重点在与对哲学基本原理的学习和理解,虽然其中也会穿插案例、讲解等内容,但相对于目前的这本教材,在方法论问题上谈得比较少。而《哲学与人生》是为我们中职学生量身定做的一本教材,它既包含丰富的哲学基础知识,有从同学们的学习、工作、就业等多个角度,通过案例分析等方式,具体有效的解决同学们面对的很多具体、实际的问题,帮助大家学会思考、学会解决、学会担当、学会成长。可以说,这本书将哲学这个高深的学问和人生的具体问题极其完美的结合在了一起,是一本非常好的教材。

 (二)如何学好《哲学与人生》课(板书)

 前面我们讲了什么是哲学、为什么要学习哲学,还讲了我们这本课本的特别之处,那么有同学可能就会问了:“怎么样才能学好这门课程呢”这个文题其实很简单,就是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也就是说要一边学习、一边思考、一边实践。后面我们讲到的很多课程,在学习哲学基础的同时,都会有具体的、贴近同学们实际生活的案例,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多思考,把学到的知识变成推动自己成功的主要动力。

 集中讨论 成果展示 你真正了解三观吗?三观是哪三观?你认为在人生活动中,三观起什么样的作用?

  板书设计

  布置课外作业 预习第一课 教学反思 及自我评价

 授课章节 第一单元 授课日期

 授课题目 第一课

 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 授课类型 理论课、讨论课 授课时数 2 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理解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是进行人生选择、走好人生路的前提。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运用本课知识把握客观规律,判明客观实际,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人生选择的基本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正视现实,自强不息,尊重规律,脚踏实地的人生态度与观念。

 课程思政 教育目标 1. 人生选择要从社会客观实际出发,联系我国发展的实际,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和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热情; 2. 人生实际要考虑个人实际,强调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培养学生积极努力学习的情感; 3. 引导学生掌握并确实学会在个人的人生发展道路中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教学重点 1.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观点和方法。

 2.正确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

 教学难点 1.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2.人生发展的现实性与可能性。

 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教学 教学方法 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新课导入 布置问题任务

 学生讨论 人生哲理故事:成功的秘诀 案例:熊猫烧香作者李俊的二度入狱启示

  你认为那条逆流而上的鱼值得佩服吗? 对于李俊,你有什么看法?

 精讲点拨

 一、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1.

 人生选择不能只靠主观意志

 案例:一心相当作家的庞中华 :

 启示:如果不是有人提点,庞中华仍是固执地想当一名作家,哪怕付出再多的努力,都可能是徒劳的。我们每个人也是一样,

 选择不能只凭主观意志。

 (1 1 )人生路是自己选择的结果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路,人生有如做选择题一样,选择不同,答案就不同,我们在面对人生的选择题上一定要小心慎重,切记…切记……

  再次回顾李俊的案例启示。

 (2 2 )不同的选择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但凡你选择积极的、努力的、向上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你的命运就一定会越来越好;但凡你选择消极的、被动的、懒散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你的命运就一定会越来越糟。

 2. 想问题、办事情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

 我们是生活在这个世界、这个社会大环境中的个体,我们做任何事都无法回避客观实际,因此,我们要充分尊重客观实际。

 什么是“客观实际”?

 指存在于我们意识之外的现实情况,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①自然界是物质的;

  ②人类社会具有物质性; ③人的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哲理故事:卖枣与卖核桃 方法论要求:坚持主观(思想和行动)与客观(事实)相符合 案例:张仲景看病 方法论要求:从客观实际出发, , 要求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人们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从事任何工作,都要把客观实际作为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立足点和依据。

 农民用来生成农作物的土地的特点和属性 教师任课班级的学生专业特点,个性特点学习基础等 你的客观实际呢? 家庭经济状况、学习基础、性格特点等 3 3 、根据客观实际选择人生道路

 (1 1 )人生具体的客观的社会历史条件

  一个人要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必须适应社会历史条件,决不能脱离社会历史条件来进行人生选择。

 案例:杀龙绝技 (2 2 )个人的主客观条件

 个人的主观条件:性格特点、思维特征、兴趣爱好等 个人的客观条件:个人体质、学业基础、家庭背景等 想一想:

 性格内向的人适合做律师、教师、演员等工作吗? 体质差的人适合读地质、军校吗? 中专生应把自己融入国家、民族、社会的大潮流中去,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熟练自己的专业技能,增强自己克服困难的意志,坚定自己勇往直前的决心,让个人自身的主观因素成为成长成才的不懈动力和精神支柱。

 ⑶人生不同阶段所具有的不同特点、情况和问题

 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出发,人的一生可以划分为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青春期、青年期、中年期和老年期七个阶段。

 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重点,你现在在哪个阶段?应该作...

篇四:大学思政人生目标

学思想政治工作计划:大学生思政工作思路

  一.明确一个指导思想: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结合高职特点,办好人民满意的高职教育和省内一流的高职院校,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二.坚持六个基本原则:(1)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2)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

 (3)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4)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

 (5)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6)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改进创新相结合。

 三.完成四项主要任务:(1)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2)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3)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4)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

 四.努力拓展有效途径:(1)深入开展社会实践。积极

 探索和建立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勤工助学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增强社会实践活动的效果,培养大学生的劳动观念和职业道德。(2)大力建设校园文化。要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形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3)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要建设好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主题教育网站或网页,积极开展生动活泼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成网上网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4)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注重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增强大学生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5)努力解决大学生的实际问题。要加强对经济困难大学生的资助工作,不断完善资助政策和措施,形成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体,包括助学奖学金、勤工助学基金、特殊困难补助和学费减免在内助学体系,健全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和就业信息服务系统,提供高效优质的就业创业服务。

 五.认真总结经验,积极探索具有特色的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路子。一是必须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始终把培养和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作为学校教育的根本。二是必须牢固树立“教育大计、教师为本”的观念,把提高教师素质,

 充分发挥每一位教师教书育人的主动性、积极性,作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环节。三是必须坚持贴近学生、贴近教学、贴近校园生活,把提高教育引导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作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目标。四是必须坚持以研究带动工作,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推进新举措,把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方法、途径的创新作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重点。五是必须坚持稳定压倒一切,明确校园稳定是学校改革、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是社会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把确保校园稳定作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最基本的要求。

篇五:大学思政人生目标

政治教育目标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旨,是思政教育活动的价值取向及实践预期。在高校开展的思政教育工作中,目标是其出发点及归宿,充分体现了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在不同的历史时代下有着不同的时代内涵和呈现形态。本文针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发展及内涵进行研究,为高校思政教育的发展提供全新的理念、内容、方法及机制,使其更具时代性和实践性,为加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实效性提供可靠的依据 [1]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一)

 培养大学生的是非判断能力和道德辨别能力培养大学生的是非判断能力和道德辨别能力,不仅是大学生发展的过程要求,而且是现实生活的首要验证。从成长的角度来看,大学生的学习及生活有着较大的自由度和范围,因此需要具备较强的辨别是非能力,做出基本的道德选择。在日常生活中,许多行为规范及道德要求常需要借助一些细节来进行展示,只有制定完善的道德标准才可以切实落实道德义务。部分大学生不具备道德判断及选择能力,因此,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中加入判断是非能力和日常道德选择的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 。(二)巩固大学生的纪律意识和文明礼貌习惯是否具备较高的法律意识和文明礼貌行为是大学生文明素质的基础,因此,要积极强化大学生法律意识和文明礼貌行为的培养。在大学阶段,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在其品德发展中有着重要地位,是大学生道德知识趋于系统化及行为习惯得到验证的标志,也是大学生内外动机相互协调的标志。因此,大学阶段是培养大学生文明行为、社会公德及法律意识的最佳时期,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利用这一阶段来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及文明习惯。(三)培养大学生的意志和品质大学生若要取得全面发展,必须具备较好的意志品质、开朗的性格。在现代社会中,竞争压力越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内涵与发展孙艳丽[摘 要]大学生思政教育的目标在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中占据着重要的指导地位,发挥着指导、规范、凝聚等作用。推动大学生思政教育目标的发展,应确保目标具有较强的一致性和内涵具备较强的统一性,重视党组织的意识形态创新、国家人才的培养标准等各方面的核心,实现高校思政教育目标不仅具有理论性,也具有实践性。因此,要正确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规律,明确思政教育目标的内涵,确保理论教学与实践指导的统一,从而推动教育目标的实现。[关键词]思政教育;目标内涵;实践指导[基金项目]2019 年河北省高层次人才资助项目“地方高校青年学生政治鉴别能力提升研究” (A201901106)(泊头职业学院 马克思主义教学部,河北 泊头 062150)Journal of Shan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山 西 财 经 大 学 学 报2021年4月第43卷 第S1期Apr.,2021Vol.43 No.S1Connot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Undergraduate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argetsSUN Yan-li(MarxismTeachingDepartment, Botou Vocational College, Botou 062150, China)Abstract:The goal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has a leading effect on its innovation. The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political education target relies on coherent goals and unitive connotation, as well as ideologicalinnovation and national standards for talents" cultivation. The achievement of the goal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both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Thus, we should grasp the fundamental law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lear the connotation ofthe goal, and ensure the coherence of theoretical teaching and practical guidance, so as to promote the implementation of educationgoals.Key Word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bjective connotation; practical guidance78 · ·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21 年 S1 期 孙艳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内涵与发展越大,人们的功利心越来越强,思政教育是否可以切实做好这点十分重要,这也是体现大学生良好个性、健康心理的关键。因此,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必须将良好兴趣的培养作为基础目标 [3,4]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内涵(一)思想政治教育应当“有灵魂”对大学生而言, “有灵魂”在其精神、思想、良知等方面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是个人对自身进行充分认识的最高目标。人必须要有灵魂,一旦没有灵魂,生存就没有任何意义。1.引导大学生凝聚精神。在大学生思政教育目标中, “有灵魂”就是要大学生具备较强的精神意识,要结合民族与时代精神,引导大学生树立强烈的爱国、民族、创新精神。在社会主义发展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必须维持积极向上的精神。具体而言, “凝聚精神”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民族精神。积极培养大学生的爱国精神,使其积极投身于国家的建设中,并处理好自身与国家利益的关系。二是创新精神。倡导创新与进取,为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大量的优秀人才。三是凝聚民族与时代精神。2.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一是树立强烈的“中国梦”理想。引导大学生充分把握中国的历史,以发展的目光来看待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二是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互动交流平台,选择正确的切入点,使大学生对历史充满兴趣,正确把握社会发展的根本规律,在处理实际问题时遵循正确的立场、原则及方法。另外,在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中,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必须协调好社会与个人理想的关系,确保个人理想实现的同时也可以推动社会理想的发展 [5] 。(二)思想政治教育应当“有理性”理想指的是人们可以充分理性的能力。理性是人们在面对和处理问题时,相较于感性的一种不冲动、依据科学原则、遵照事物的发展规律来对问题进行考虑及处理。理想是以意识为基础的,具有一定的参照性。目前,我国正处于深化改革的关键期,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极大提升了社会生产力,使整个社会生产关系发生了巨大转变,社会利益的分配也发生了较大转变,这一转变造成了严重的价值矛盾、选择及迷失等问题。在这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大学生如何理性面对社会问题,将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进行协调,及时处理其中存在的矛盾,这既是个人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稳定发展的核心。1.引导大学生积极升华思想。目前,中国社会有了较大发展,极大提升了在国际上的地位,社会矛盾使学生的思想、心理及情感出现了较大的冲突。若要使大学生更好地处理这些问题,对自己形成正确的认识,并提升自身的思想水平,高校思政教育就必须充分发挥指导作用。作为具有指引作用的世界观及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大学生提供了有效的思维模式,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认识社会,把握社会发展趋势。“中国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伟大复兴的崇高理想,时刻牵动着每个学子对自身及祖国发展的强烈情感,为每位大学生的人生发展起到指引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帮助大学生协调好自身与其他方面的关系,使其以崇高的思想道德积极投身到社会建设中。思政教育目标可将这些科学思想及时传输给大学生,帮助大学生升华思想,遇到挫折也可以辩证看待,缓解大学生的恐慌情绪,将挫折转化为经验。另外,还要重视对大学生心理发展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确保社会主义价值观对思想的升华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及时调整发展目标,选择正面的案例来鼓励大学生,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认知。2.帮助大学生塑造良好的人格。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关系的复杂性越来越高,新时代大学生面对重重压力和各种挑战,人际关系的不协调及情感困惑会产生较大的情感波动,这将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形成较大冲击。思政教育目标要对个人与社会理想的关系进行正确处理,仅重视社会理想,将会导致思政教育停留于形式。积极培养大学生的完善人格,就必须依靠自身特点及道德规律。目前,大学生已掌握大量的科学文化知识,但他们的人生经历较为缺乏,并未切身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在以往的实践中,学校对学生的评估仅依赖于学生的成绩,忽视了学生的人格培养,大学生进入社会后,往往无法承担社会风浪。新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目标从大学生应具备“有理性”的角度出发,提升大学生塑造人格的能力,即道德辨识与价值评价能力、价值内化及外化能力。只有具备较强的辨别是非能力,才能确保大学生处于正确的人生发展轨道。大学生只有将自身的思想道德进行内化,才可以不断提升人格,正确处理日后发展中的问题 [6,7] 。(三)思想政治教育应当“有本事”大学生思政教育目标是在大学生的特性中充分展现党组织的指征理论及政治制度,是当前社会79 · ·

 [参考文献][1]韩 飞.新媒体环境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36 (10):9-10+13.[2]李 增.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践与创新[J].食品研究与开发,2020,41 (19):243-244.[3]万莉莉.新时代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创新[J].食品研究与开发,2020,41 (19):245-246.[4]刘嫣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新论[J].教育现代化,2019,6 (12):127-129.[5]李寿国.基于新发展理念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式发展探析[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7(6):83-86+98.[6]桑治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8,34 (12):31-33.[7]高 辉.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的反思与建立[J].传播力研究,2018,2 (34):146-147.[8]姚利民,贺光明.心理学视野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内涵与特征[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10-14.[9]李忠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新探[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 (12):96-101.[责任编辑:康光磊]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21 年 S1 期 孙艳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内涵与发展发展秩序所追求的基础性思想规范,也是大学生生存及发展的需要, “有本事”指的是具备道德素质及文化修养。1.培养大学生的道德素质。道德素质是大学生思想道德及意志品质目标中的核心内容,是确保“中国梦”得以实现的伟大理想信念。在现代化社会中,道德素质所表现的不单单是为了国家发展抛头颅、洒热血,更要求大学生从生活中的每件小事做起,培养良好的道德素质,严格遵守道德标准,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气。大学阶段所形成的道德素养会对大学生进入社会产生重要影响,甚至会对他们的一生发展产生影响。2.提高大学生的文化修养。文化修养与道德素质存在密切关系,共同组成了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基础性目标。文化修养是当今社会发展对个人提出的强烈要求,也是个人成长的基础,如果没有充足的文化知识,大学生就不能成长为合格的社会建设者。(四)思想政治教育应当“有觉悟”觉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或思想在某种认知基础上形成的突破性认识。一个人是否具备较高的觉悟对个人参与社会活动的意愿产生直接影响, “有觉悟”体现了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和竞争意识。1.增强大学生的竞争意识。追求强烈的竞争意识,利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来开展思政教育。在当代社会的市场经济中,优胜劣汰是开展竞争工作的根本规律,国家能否富强不仅要依靠正确的政策方针,而且需要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大学生思政教育的目标应重视大学生竞争意识的培养,引导大学生树立强烈的“中国梦”思想,传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吸收社会文明发展的成果,与当今社会的先进文化相结合,充分融合各种能力来强化自己,切实提升能力和增长知识,使自己在竞争中维持强大的发展动力。2.树立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培养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关键在于加强自我与家庭的责任教育,责任目标的拓展需要从高校逐渐延伸至社会及家庭。大学生的责任意识会受到家庭结构的影响,并与学校的教育机制有着密切关系,必须重视家庭、社会及学校三种因素对思政教育目标所产生的影响。开展有效的责任教育,不能只停留于理论层面,而要与实践工作相结合来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体验 [8,9] 。三、结论综上所述,高校在开展思政教育工作时,应在确保综合目标维持不变的条件下,实现纵向及横向的拓展,为教育目标赋予一定的时代内涵,并从理论到实践、从个人到社会来做好协调工作。新时代下落实高校的思政教育目标,旨在为社会发展培养大量的优秀人才,推动社会的发展。80 · ·

篇六:大学思政人生目标

代教育 职业同盟会·239·一、思政课的重要性 大学生活里思政课是必不可少的部分,通过思政课教学可以让学生们学习党的先进思想和政策,坚定跟党走的信心,在思政大局势中明确人生目标,树立远大理想,提升个人价值,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未来,大学生是社会进步的动力,要进一步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集中,就需要大学生深刻认识并担当起社会责任。二、高校对思政队伍建设的重视高校思政队伍通常分为思政教研部,思政任科教师,辅导员等,近年来,各大高校都高度重视思政队伍的建设,在 2020 年第 17 期《求是》——《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文章中明确对思政教育者提出这六点要求:

 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这六点要求即是对思政队伍的厚望,更是思政教育工作者对自己的鞭策,思政工作者应当做到像曾子那样“吾日三省吾身”,像王阳明那样“诚意正心”“知行合一”,自觉做为学为人的表率,做让学生喜爱的人。三、学生们对思政课的态度在互联网普遍的今天,越来越多的网络诱惑出现在学生们的眼前,大多数的学生把上好思政课的最终目的依然停留在期末不挂科就“完事大吉”,只有少数的学生去领悟其中深刻的含义,那么造成这种现状的原摘要: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大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也是所有大学生的必修课。这类课程是理论性针对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对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确立正确的价道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识别和抵制各种错误思潮,以及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关键词:大学生;思政课浅谈大学生如何上好思政课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 / 张雪娟因到底是什么呢?其一在于任课教师在课程中没有融入吸引学生注意力内容,使得思政课堂变的枯燥乏味,这就造成了学生们不想主动学习的状况;其二,学生们对时事热点问题漠不关心,缺少学习兴趣。四、如何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首先,要让学生们认真阅读课本内容 ,教材知识是思政教育的根本,是知识的源泉,通过生动的图文可以让学生们掌握所学知识的整体结构和框架,其次,思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采取学生们喜欢的授课方式,思政教育以一种喜闻乐见并富有时代气息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充分利用实践活动来强化学生们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们通过自己的实际活动去获取知识,并去探索独立解决问题的方法。五、想要上好思政课老师及学生应该怎么做(一)思政工作者应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寓教于乐,让学生们真真正正投入到学习中去,由被动叛逆式学习转化为主动乐观式学习,挖掘每一位学生的潜能,让学生们将自己所擅长的更多的展现出来,给学生展现自己的舞台。(二)设计多元化课堂,丰富学生们的学习生活。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更生动具体的教学方式,贴近学生的生活,采用“渗透式”教学方式,多用学生们喜爱的语言表达,增强工作的感染力和实效性。(三)因材施教,针对性教学。大学生不同于中学生,更多的学生拥有了自己的个性和特点,每个学生的的人生观,价值观也都不同,所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就不能采用所有学生都完全一致的教学方法,要学会随机应变,感受到学生们内心深处的那份需要。(四)作为大学生应该时刻关心时事政治,应有“铁肩担道义,秒手著文章”的精神,在新时代的感召下,勇做时代弄潮儿 。高校是高等人才教育的聚合地,学习思政课的根本目的就是为社会提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大学生更是新时代的希望和源动力,理应学习更多的专业知识为国家的建设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努力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参考文献:[1] 黄志斌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 [M]. 合肥 : 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0:56.[2] 杨静榜样教育与大学生人生观培育研究,2014(8).[3]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M].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 译局编译 . 北京 ; 人民出版社 ,1982..[4] 王俏华对学校道德教育中榜样教育方法的伦理学追问 [J]. 教育探索,2011(4)3233.[5] 万美容优选与创设——榜样教育创新的方法论视角 [J]. 中国青年研究,2006(9).[6] 易素贞新时期大学生榜样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J]. 山东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3,(6).作者简介:张雪娟(1983—)女,汉族,辽宁锦州人,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辅导员,副教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 .。

 。

篇七:大学思政人生目标

eoryResearch学 论 理★ ★ ★ ★收稿日期:2014-09-10基金项目:辽宁省民办教育协会2013年教育科研立项课题“职业生涯规划在民办本科生涯导向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LMJX13032)作者简介:尹大伟(1985-),男,山东荣成人,团委书记,讲师,硕士,从事思政教育研究。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思政教育的结合与实现尹大伟(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 计算机工程学院,辽宁 大连 116600)近年来,我国每年大学生毕业数量激增,2014年毕业生人数更是达到 727万人,就业形势紧迫且日趋严峻。只有那些各方面素质过硬、动手实践能力强、就业适应能力高的大学生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笑到最后。因此,作为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加强大学生素质、促进大学生满意就业的两个重要途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思政教育的关联就需要更加紧密。如何能使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更好地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以及大学生与社会的协调、和谐发展,是亟待解决的社会热点。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思政教育结合的现状分析高校一直致力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重点的常态化工作,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情况还算令人满意,校园建设和校园文化蓬勃发展,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学生自身的发展都起到了积极向上的推动作用。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如何增强思政教育的有效性和感染力,这是教育工作者棘手的问题。尤其近年来就业压力繁重,大学生往往会受到来自外界因素的干扰,时常处于迷茫的状态中,对自己的未来迷惑不解,不知道如何去选择自己未来之路,此时高校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就凸显出它的实用性。高校陆续开展模拟实战性较强的职业生涯规划活动,比如大学生创业大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以及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将思政教育同职业生涯规划巧妙地结合起来,尽管这样的结合方式还处于初级阶段,但发展趋势是容易被社会和学生接受的,二者的结合必将推动教育观念的变革。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及思政教育的内涵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指通过理论学习和教师专项指导,学生通过个人综合测评,在全面了解个人的职业就业相关因素基础上,初步了解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方向和目标,并且在大学学习中付诸实际行动,进而提高工作技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过程,体现了大学的本质要求。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两者应该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合力,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断分析学生和工作条件的变化,及时调整工作技能和水平,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与成才 [1] 。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特点大学生还处于人生的迷茫期,不管是从自我认知层面、社会认知层面,还是心理情绪层面,都存在相当大的不足,亟待进一步完善,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可成为缓解这一系列问题的关键因素。职业生涯规划也称职业生涯设计,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 [2] 。目前,我国各高校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发展还处于起步和摸索阶段,无法行之有效地开展工作,但其特点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以择业教育为原则观念能够影响个人选择。在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中加强择业观念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延续和发展。具体表现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价值观和发展观,实现大学生在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学习后充分了解自我的前提下实现高质量就业。(二)以政策解读为指导大学生在主动了解国家就业政策方面的积极性不够,在就业时往往没有明确目标,特征就是在定位和行动上带有很大的随意性。目前只有通过广泛地进行政策宣传和引导,让学生在充分了解国家制定的相关就业政策、解读行摘 要:思政教育是高校一切工作的灵魂和核心。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引入思政教育,使二者紧密地结合起来,才是高校真正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也可以更好地增强思政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以及吸引力、感染力,从而真正指导学生完善个人发展,实现导向教育的意义。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导向教育;思政教育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 (2014)32-0278-02278

 业性和区域性就业政策的基础上,及时让学生所在学校制定出具体的实施意见,帮助学生从容走出择业的“泥沼”,帮助学生消除择业的困惑,督促其顺利就业。(三)以信息咨询为载体信息发布是目前各大高校就业指导的初级模式。发布内容主要包括工作要求、发展前景、薪资待遇等方面。高校通过就业指导部门以各种形式同社会用人单位建立广泛的联系,寻求用人信息,及时向学生公布。同时也要指导学生主动掌握搜集信息的技巧,拓展有效信息渠道,引导学生具备筛选信息的能力,有针对性地进行适合自己的职业选择。(四)以求职技巧为抓手大多数学生在面对就业选择时普遍存在迷惘感,往往对具体的求职择业技巧缺乏有针对性的了解和掌握。但通过求职技巧的提升,能快速帮助学生熟悉应聘流程,掌握自荐方式以及求职礼仪的相关知识,掌握与他人沟通的方式方法,尽量避免出现毕业生的求职失败。不过随着我国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兴起,相关理论研究的深入,丰富实践的路径,促使职业生涯规划逐步朝着专家化、科学化的方向前进。不管是相关理论的内容,还是具体的测评工具以及具体实施方案,都逐渐以市场实际需求为导向,具有更强的实效性和应用性。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思政教育相结合存在的问题(一)存在的盲目性近年来,大学毕业生数量呈明显的增长趋势,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因此对大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指导是至关重要的,将思政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相结合也是未来教育的趋势,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重视程度不足,思想还停留在只要学好专业就可以,其他科目不重要的阶段,大大忽略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开展的实效性和指导性。(二)定位不客观对自己的定位是职业生涯规划中非常重要的环节,首先对自己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是进行职业生涯规划重要的前提保障。但现在大学生对自身认知不足,对自己缺乏全面且正确的自我评估。有很多学生只是以自己的个人兴趣爱好、专业特长,而没有与个人的职业发展趋向和职业适应能力综合考虑。这样容易出现两种情况:一是过分高估自己,导致自我膨胀;二是低估自己,导致过度自卑。在面对职业选择的时候,也很容易走进误区,不能很好地对自己进行定位,对职业生涯教育是一种误导 [3] 。(三)缺乏实践能力若想做好就业准备,大学生不仅需要良好的专业基础知识,还需要健全的身心机制,较强的社会实践能力。但大多数学生在就业之前缺乏社会实践的能力,往往通过短期的社会兼职无法检验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从而对实践能力对未来职业生涯规划的决定作用大大削弱。(四)教师专业技能有待提高高校对于从事职业生涯规划的教师队伍不够重视,缺少专业的教学团队,大多数都是从事管理工作的教师,对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体系缺乏系统的研究。高校在招生人数扩大的同时,从事思政教育的教师没有增加,一对多的教育方式对学生很难起到完善的教育,更不能从专业的角度对学生的就业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解答,因此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五、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思政教育的关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作为思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载体和特殊教育表现形式,与思政教育的关系密不可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侧重的是大学生职业能力的长期系统化培养与发展,而思政教育是对于大学生理想信念、价值观念、道德准绳的塑造与衡量。通过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思政教育的研究,才能更好地指导并有效开展思政教育工作。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思政教育的结合,是实现学生个人理想目标和现实目标的载体,更是实现学生时间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平台。思政教育是引导学生当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不同步,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产生矛盾时,在尊重集体主义的前提下也尊重个性独立发展。同样,职业生涯教育在尊重和鼓励个体全面发展的同时,也强调个体适应和了解社会,以社会的真实需要为基础。(一)教育目标的一致性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内容就是要让学生了解自我、完善自我,最终现实自我价值的过程。把职业生涯规划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就要充分满足以共性教育为前提,满足学生最大化的个性发展空间,实现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的持续性,让社会客观目标和个人主观目标、实现理想目标和现实目标相融合,因此教育目标必须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二)教育对象的针对性教育对象的针对性是教育者在实施教育教学活动中,结合受教育者的特征和差异进行的一种因材施教、有的放矢的教育方法。高校思政教育是一种从教育对象的个体特点和差异出发,有目的性、有计划性地对于不同个体实施针对性教育的内在表现,其根本性在于通过解决大学生个体实际思想问题,进而推动大学生群体思想觉悟、政治觉悟和道德观念的整体提高。(三)教育内容的互通性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是思政教育内容纵深化的过程,思政教育的教学过程也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确定方面的过程。因此,在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同时,辅助性的开展政治教育、诚信教育和道德教育等相关的思想教育,可以使思政教育的导向性更明确、协调性更直观、激励性更充分,逐步达到社会对人才培养的整体需求。六、思政教育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作用(一)帮助学生树立科学观念的需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面对学生就业心态失衡、就业定位不准、就业观念落后、职业目标模糊等显得力不从心,而这恰是思政教育大展身手之地。思政教育就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引导学生树立职业生涯发展的科学观念。在职业生涯规划中,只有坚持不懈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思想武装大学生的头脑,开展丰富多彩的发展观教育形式,通过体验教育让学生走出校园、走入企业,真正看到未来专业的工作环境与工作状态,深刻认识在校期间所学专业知识在未来工作中的运用,从 (下转 286页)SiXiangZhengZhiJiaoYuYanJiu☆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研 究 ☆279

 TheoryResearch学 论 理★ ★ ★ ★(责任编辑:许广东)而对知识结构有着更为系统的认知,使学习更有目的性,为日后的就业打下夯实的基础。进一步使学生认知自己的使命感与责任感,从行为认知上做到与国家共呼吸、同命运。(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大学生的就业质量、稳定与否以及学生个人的短期职业发展不仅关系到个人的生活品质和家庭和谐度,更关系到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长治久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目的就是要帮助大学生实现充分就业的目标、提高就业质量、保障就业安稳。因为大学生这一高素质就业群体是国家经济建设和发展不可或缺的人才储备,应该在各行业各领域发挥巨大的效用。坚持通过思政教育来破解大学生就业和职业生涯发展的难题,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和安全稳定的需求。七、思政教育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结合的有效途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高校思政教育相结合的价值实现,关键在于解决好高校思政教育的内容如何行之有效地融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之中。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为基础,树立大学生思政教育新理念,也就是积极提倡从“服务学生”到“引导学生发展”的理念,通过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将学生发展的共性和个性有机地统一起来,在提升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同时,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并为这种发展提供有效的平台。与此同时,体现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坚持遵循“共性教育”与“个性教育”并存的理念。以用人单位需要为导向,增添大学生思政教育新动力,企业最希望自己的员工拥有良好的道德素养和较强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有团队协作精神、有良好的沟通能力等方面的职业素养。最关键最重要的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思想道德素养;二是创新能力;三是沟通能力;四是团队合作。以师资队伍建设为保证,开创思政教育新举措,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既是高校思政教育的首要形式,也是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过程中,既要坚持高校思政教育的基本原则,又要遵循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自身的特殊性。加强和改进思政教育师资队伍的专家化和职业化就需要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学素质,思政教育教师队伍既是高校思政教育的基本需要,也是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水平,增强教育效果的紧迫需要,更是推动和发展思政教育效果的强力保障。如何把思政教育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有机地结合起来,发挥思政教育在大学生就业以及职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是新形势、新时期摆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相信在社会、家庭、学校、教师以及学生的共同努力下,二者将会实现更大的价值和现实意义。参考文献:[1]郭玉伟.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关系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3(8):85.[2]崔寅.完善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探究[J].活力,2009(22):50.[3]李炫仪.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存在的问题及研究[J].青春岁月,2013(24):171.(上接 279页)容,培养出符合地区职业、行业发展的高素质大学生。同时,在遵循指导思想、重要原则、主要方法等基本内...

篇八:大学思政人生目标

农业教育,2021—2,1:48—52Higher Agricultural Education,2021—2,1:48—52DOI:10.13839/j.cnl(i.hae.2021.1.009高校教师思政建设的价值目标及其实现路径探析张令峰(安徽农业大学,安徽合肥230036)摘要:新时代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建设承担着历史使命和时代重任。确定“四有”好老师是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建设的价值目标的具体形态,探析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问题成因,精准设计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建设价值目标实现的路径选择。关键词: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建设;价值目标;实现路径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198l(2021)01—0048—05高校教师作为大学发展的重要主体,其价值信仰、教育观念对高校存在状态和发展空间产生重要影响。在社会主义高校建设的语境中,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建设更是关系到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价值指向。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这指明了高校教师自身思想政治建设的价值标准。一、高校教师思政建设的价值目标习近平同志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明确了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建设的价值目标:“在学生眼里,老师是‘吐辞为经、举足为法’,一言一行都给学生以极大影响。教师思想政治状况具有很强的示范性。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让教师更好担当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_21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就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高校教师的责任担当,也是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建设的价值追求。有理想信念是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建设的政治保障。价值信仰是每一个个体生命存在的意义,也是人生发展的精神指向。中国古代士大夫文人一直将个人的生命价值与社会的担承责任相统一,以追求坚定地价值理想为人生目标。“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人,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论语-泰伯》)孔子在这里强调的正是“士志于道”精神,“道’’人生的价值信仰追求。正如余英时所言,“努力给它贯注一种理想主义的精神,要求它的每一个分子——士——都能超越他自己个体的和群体的利害得失,而发展对整个社会的深厚关怀”旧J。我国高校教师作为新时代知识阶层的代表,在继承传统文人的人文价值和担承天下的理想责任基础上,更应以符合时代精神的政治理想信念作为自己人生的价值追求。每一位高校教师应以新时代价值之“道”来成就人生理想,即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J。有道德情操是高校教师思政建设的品格要求。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的有效治理更多来自于道德合法性基础。古代知识阶层也一直注重个人德行修养的坚持。德者为贤,才德并举,一直是知识阶层自我人基金项目:安徽农业大学基层党建“书记项目”:以品牌建设为载体,全力推动基层党建(2020206)收稿日期:2020—03—20作者简介:张令峰(1975一),男,园艺学院,政工师,博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教学管理EDucATIoN AND TEACH玳G MANAGEMENT万方数据

 总325期 张令峰高校教师思政建设的价值目标及其实现路径探析·49·格素养的实践呈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应该是师德师风,师德师风建设应该是每一所学校常抓不懈的工作”“要引导教师把教书育人和自我修养结合起来,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j。有道德情操,既是高校教师作为基本公民应有的品格,在思政建设领域,更是对作为高校教育者这个特定群体提出的高标准规范。在个体层面,以德立身,以身作则;在教育者层面,因德施教,以爱育人;思想政治主体层面,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立社会之德,垂范世人。有扎实学识是高校教师思政建设的素质基础。“师者,传道解惑授业者也”。中国古代知识阶层一直以来,都将知识的传授作为自己社会价值的体现。拥有广博的知识是一个普通的知识拥有者向教育者转化的基础。新时代高校教师应拥有的扎实学识是教育者的基本素质能力。无论是自然学科教师对自然规律的科学把握,还是社会科学教师对社会运行的理性判断,抑或人文学科教师对人的审美情感世界的体验,不同类型的学识都是高校教师先进思想和广阔视野的能力体现。在思政建设的视域下,这些学识素养既拓展了高校教师思想的广度,也为高校教师提供了追求精神境界宽广的视野。这些作为广大学生广泛认同的知识体系,在教育实施的过程中实现了双向流动,并为受教育者提供了学习的范本和动力。扎实学识是高校教师追求教育事业目标的基石,是他们追求人生境界的羽翼。有仁爱之心是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建设的主体预设。高校教师以仁爱之心去对待每一个学生,既是教育者的仁者爱人的实践表达,也是自我教育的人格提升。习近平在谈到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时指出:“要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1讲仁爱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人格精髓,更是高校教师教育者的施教前提。中国古代知识贤人弘扬的“仁德”与“爱心”“仁民爱物”“博爱之谓仁”等等皆是教育者面向受众的心灵表达。对于高校教师仁爱之心正是基于人文主义道德理想的教育支撑,更是教育者追求自我生命最高的情怀表达。具体到高校教师思政建设的岗位认知上,就是使他们从“学会生存”到“学会关心”,实现物质回报和精神赋予的有机统一;在教育导向上,使他们从“工具理性”到“人文情怀”,实现专业知识与价值情怀的整体追求;在教育视野上,从“个体塑造”到“社会标准”,实现自我发展与社会推进的有效拓展。二、影响高校教师思政教育价值目标实现的主要因素(一)社会文化多元化影响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价值目标的确定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世界多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教师面临着西方文化的渗透、社会思潮的冲击和多种价值观的碰撞,价值追求从一元主导转向多元需求。同时,社会文化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多元文化的存在在特定时空形成一种相互竞争,这必然给高校教师思政建设带来挑战o 7I。更为重要的是,如何在全球化进程中,在多元文化存在的时代背景下,高校教师思政建设如何坚定把握新时代社会主义“四有”教育者的价值目标成为最为关键的命题。这主要表现在,首先,文化的交流互动是伴随在全球化的经济活动中,经济活动领域中自由化、市场化、商品化行为方式必然带来文化意识形态的侵袭,以一些时尚流行文化面孑L出现的西方意识形态不知不觉地影响着高校教师的价值目标选择。其次,高校教师作为最具有创造性的知识群体,总带有求新求异的心理追求;加之社会转型期社会多元化的价值观念并行存在,尤其是商业主义时代过分强调的自由与民主,对高校教师的个人主义行为目标提供了合适的温床。这些都构成了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建设过程中的主要难题。(二)学术氛围中的政治关怀缺失高校教师日常化的工作内容多为教学科研。在过于功利性的教学科研目标导向机制下,高校教师的政治效能感和教育实施中的政治价值引导较低,尤其是在自然学科领域。所谓政治效能感,就是“个体政治行动影响政治过程、推动政治与社会变革能力的感知,即个体去实践其公民责任的感知,代表了公民对其政治参与行为影响力的判断和感知”哺J。而教育实施中的政治价值引导主要是教师在教学科研活动中,通过思想政治话题引导、价值延伸等来实现对学生影响力。目前来看,高校教师在两个方面存在缺失。首先,是体现在政治参与感上,高校有些教师把科研和教学工作放在首位,重学术、轻政治,在政治学习的参与上缺少热情,缺少对政治理论的深入研究和思考,在教学中主动融人思政教育不够。有些教师对思想■教育教学管理 EDuCATIoN AND TEAcHⅡ呵G MANAGEMENT万方数据

 ·50· 高等农业教育 第1期政治工作的认识不到位,还认为这个是比较“虚”的工作,不像教学、科研可以产生更实际的效用,对思政教育被动接受、应付对待。同时现代社会生活压力较大,高校教师存在“经济收入低”“科研压力大”“生活负担重”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工作重心的选择上,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科研工作中,忽视政治学习和教书育人。其次,是体现在育人的责任意识上。高校教师基本上可以坚持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认真踏实工作,但是同时因面临着许多压力和困境,有的教师存在“认真教课就可以了”“思想教育是思政教师和辅导员的责任”的想法,有“教书而不育人”的现象。就其背后成因,这既有高校思政建设重学生轻教师之传统,即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原来普遍存在以学生为主体的现象,忽略了教师是做好学生思政教育的基础和保证,也有高校缺乏完善的考核机制之缘故。高校的考核标准中缺少对思想政治素质的评价、激励等机制,但是在科研和教学方面却有着明确的要求,这也就间接导致有些教师“重业务”。(三)新时代的思政价值目标与传统思政模式形成矛盾新时代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建设有着先进的价值目标,而传统的思政建设模式一定程度上也制约着思政目标的实现。作为一项长远性、战略性的系统工程,高校教师思政建设需要学校统一规划,组织、宣传、人事、工会等部门协同合作;而现在部分高校缺乏系统的组织管理,各部门不能协调统一推进,导致工作重复性高、效果性差。同时,思政建设内容上没有学校层面的顶层设计,目标不明确,思路不清晰,工作内容没有形成网络化、进阶式,更没有做到针对学校特色和薄弱环节统筹调整。内容上不够新颖,高校教师普遍知识丰富、视野开阔、思维活跃,针对这一群体的思政工作要紧跟国家发展形势,如果还用老生常谈的内容,缺乏创新性和时代感,脱离教师的实际生活和工作,教师就无法从思政工作中汲取获得感和成就感。方式上不够多样,现在很多的工作形式还是报告会类“我说你听”或者学习谈论类“理论层面”,还是属于表面化、形式化的“灌输式”教育方式,缺乏用所学理论指导解决实际问题的效果,不能让教师真正产生共鸣和理解。此外,思政建设体制机制不到位,过去大部分的教师思政工作和党建工作相结合不紧密,没有形成完善的实施、激励、评价、保障体系,对于工作如何开展、效果如何评价等都缺少明确的制度和政策。三、高校教师思政教育价值目标实现路径(一)以政治文化引领高校教师坚定理想信念2014年3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讲到“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_9 J。这表明多元文化的存在,在带来思政建设挑战的同时,也为高校教师保持坚定的社会主义政治立场提供了鲜活的文化承载。以文化的形态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立场人脑人心,可以极大程度上提升高校教师的价值归属。在日常的思政教育引导下,从国情到校情教育,通过学校的历史发展所形成的文化传统资源呈现,引导高校教师以中华文化、校园文化而自信;对学校的存在状况和发展目标形成价值认同。这样,高校教师对学校的价值归属,化为内心自觉的动力,为学校未来发展贡献才智,为高校教育和人才培养做出更大贡献。政治文化的引领必须要和理论武装相结合。如果理论武装不够,不懂得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真理性,不理解什么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谈不上思想认同和行动践行,更做不到先进文化的传播和宣传。强化理论武装可以说是做好高校教师思政工作的“主心骨”。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爱国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重要内容,提升政治素养、筑牢理想信念、培育家国情怀,把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这面旗帜插进每一位教师心中。同时,着力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培育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师德修养,营造“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的良好氛围,强化教书育人、爱岗敬业的意识,引导全体教师切实担负起“立德树人”的使命和责任。(二)以课程思政建设推进高校教师政治自觉意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0。高校教师,尤其是自然学科教师要通过与思政理论课教师和人文社科类教师的沟通,及时掌握社会时代的意识形态特征,针对大学生的行为特征,在专业知识的教育中引导大学生思想政治的发展。这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教育教学管理EDucATl0N AND TEAcHING MANAGEMENT万方数据

 总325期 张令峰 高校教师思政建设的价值目标及其实现路径探析·51.专业课程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融入各类思政的价值元素,在知识表达上体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正确性,是当前高校以广大教师为主体的课程思政的重要命题。“课程思政”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理念,关键着重于在价值传递中汇聚知识底蕴,在知识传授中强调价值引领。实现课程思政,要注重专业知识传授与道德价值教育相统一,挖掘专业知识中蕴含的人文精神、文化价值、道德内涵,引导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和实用技能的同时,锤炼品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

篇九:大学思政人生目标

dquo;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公民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也是邓小平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

 而有理想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理想的树立不仅对个人而言是实现人生目标与人生价值的重要前提,而且也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未来, 尤其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们而言, 理想的缺失将成为我们民族的巨大灾难。

 因此, 在当今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 要给予理想教育充分的重视, 不断创新理想教育的理念,取得理想教育的更好实效。1当今大学生理想教育的现状作为一个极其抽象的思想意识范畴,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 标上的集中表现。”然而, 理想又是每个人在人生过程中必然要面对的一个问题, 是人生的方向与目标。

 不少人从咿呀学语时开始就被问及自 己的人生理想, 尽管此时关于人生理想的答案可能天马行空, 却也不乏少而有鸿鹄之志者。

 然而,我在从事大学生思政课教学工作中却发现,当今大学生在人生理想方面存在较多的问题。首先,理想缺失或者理想模糊不清的状况是比较普遍的。

 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指明了人生的方向,然而,有一部分大学生在上大学后却不再有人生的理想与目标,精神空虚,得过且过,无所追求。

 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很多学生将升学当成了自 己的人生理想,甚至从幼儿园开始,好好学习进入好的小学,小学努力学习考入好的中学, 中学好好学习考入好的大学。

 而进入大学之后,很多大学生突然发现自己已经没有别的人生理想了,从而对人生方向产生迷茫和困惑。

 在这种情况下,一部分人放弃了对自我迷茫的探究,也没有树立新的人生理想, “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

 我在随堂调查中发现,没有确立人生理想的大学生的比例占到了一半左右。

 因为没有人生理想的指引,所以也就缺乏了人生努力的方向, 对当代大学生们而言, 大好的青春年华被挥霍虚度,不能不令人扼腕叹息。其次,理想定位较低的状况也比较普遍。

 有些大学生树立了自 己的人生理想, 但是在理想的取向上更偏重对个人理想的追求,而非社会理想追求,在理想的内容上更偏重物质追求,而非精神追求。

 当今大学生的主体意识比较强, 强调个人的需求和意愿, 注重个人的价值追求。

 所以, 大学生在理想取向上普遍关注个人理想,而个人理想主要是对未来生活与职业的规划与设想。例如, 有的大学生将美好幸福的家庭生活当作自 己的人生理想,也有些大学生将自 己的职业选择当作自 己的人生理想。

 与个人理想相比, 大多数学生普遍认为社会理想遥不可及, 不是个人能够实现的人生目标,所以社会理想在大学生的理想观念中逐渐呈现出边缘化的趋势。

 而从理想内容来看,由于受到市场经济观念的影响,物质追求相较于精神追求在大学生的理想观念中更为突出。

 2007年11 月 ,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与腾讯网新闻中心联合开展的一项名为 《你正在为什么而奋斗》的在线调查。

 在调查中, 奋斗目 标排得比较靠前的是 “房子和车子(53. 5%)”、 “更理想的生活(44%)”、 “成为有钱人(43. 7%)”这些贴近自 我的现实目标。

 而 “人更平等, 社会更和谐”、 “帮助弱势群体”、 “国家更富强”等社会理想相对淡化,选择人数相对较少。

 可见,当今大学生在重视个人理想的同时, 个人理想也更加物化, 个人理想主要集中于近期能够实现的个人生活或职业目标,而缺乏远大的个人理想。第三,对理想的实现信心明显不足。

 有一部分大学生树立了自 己的人生理想, 但是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 因为一些挫折和障碍的出现,无法经受失败的打击而选择放弃自己的理想。

 也有一部分大学生被一些社会负面信息所影响, 从而变得比较悲观, 对理想的追求变得淡漠,认为单纯依靠个人的努力无法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因此理想对人生没有任何意义, 干脆放弃了人生理想的树立。

 “理想很丰满, 现实很骨感”这句网络流行语充分表达了当今大学生对当前社会环境下理想实现的悲观预期。

 他们在困难面前不是坚韧不拔, 迎难而上, 而是认为理想在多变的现实面前一定会不堪一击,从而放弃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当今大学生理想教育的这种状况不得不引起我们重视,因为科学、正确的理想观不仅对个人而言, 而且对国家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对个人而言,人生理想的确立是人生价值得以实现的前提条件。

 对国家而言,人生理想的确立也是社会价值得以实现的基础。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 要想在有限的生命中有所成就、有所贡献, 一定要从年轻时候开始树立自 己的人生理想, 并坚定地朝着这个方向努力,才能稍有所成。

 否则,只会是虚度光阴、一事无成。

 而理想从对象上又可以分为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

 社会理想对个人理想而言是属于高层次理想,是个人理想的最终归宿, 离开了社会理想, 个人理想就会失去方向。

 而个人理想是社会理想的基础,离开了个人理想,社会理想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如果大多数大学生都放弃了对社会理想的追求,那么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中国梦”就会因为失去了根基而成为水中花、镜中月 。

 因此,在当今大学生的理想教育中,既要引导大学生树立个人理想,又要重视大学生社会理想的培育。浅谈当今大学生思政课中的理想教育杨晓燕摘要:教育乃立国之本, 而理想教育则是根本中的根本。

 一个人没有理想, 就难以实现人生价值;一代人没有理想, 就难以实现社会价值,而民族的希望、国家的复兴更是无从谈起。

 在当今日 益复杂的国际环境下,实现民族发展与国家富强,大学生的理想教育至关重要。

 因此,在大学思政课教学中要以理想教育为核心,避免形式化与抽象化,创新理想教育理念,增强理想教育的实效性。关键词:大学生 理想教育 思政课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C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13.003-- 3

 2 当今大学生理想教育实效不佳的原因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大学生的理想教育问题,将理想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要求高校加大对大学生进行理想教育的力度。

 然而从教育实践来看,高校理想教育并未达到预期效果。

 从担任理想教育主要任务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角度来看,当今大学生理想状况中诸多问题的出现主要由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第一, 单调乏味的理想教育形式增强了大学生的厌烦情绪,影响了教学效果。

 在当前的大学生思政课教学中,尽管增加了实践教学的环节,但是大多数的教学过程中仍然采取了课堂讲授的方式,其主要方法是进行理论的灌输。

 纯理论的教学本身就是比较枯燥乏味的, 如果不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吸引学生, 更难引起学生的兴趣。

 有些学校甚至仍然有对照教材进行照本宣科式宣讲方式的存在, 在课堂中进行 “填鸭式”教学, 在考核中对学生进行死记硬背式的考核。

 种种做法无一不是引起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厌恶,遑论教学效果问题。

 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进行的理想教育, 教学形式也难免出现形式化与抽象化的趋势, 自然也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共鸣, 从而难以取得应有的教育效果。第二,理想教育内容与大学生实际生活的脱节也影响了教学效果。

 目 前在高校理想教育的内容设定方面, 主要存在两大误区, 一个是过于抬高理想教育的层次, 一个是过于压低理想教育的目标。

 理想教育既包括个人理想的教育,也包括社会理想的教育。

 个人理想的教育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跟学生的个人生活理想、职业理想等相联系,才能引起大学生的兴趣与共鸣,激发大学生树立远大人生理想的激情。

 然而,当前的理想教育在内容上“更多关注了社会的需要,缺少关注个人的需求;更多关注了较高层面理想的教育, 忽视了较低层面和基础层面理想的教育;更多关注了社会理想的教育,忽视了个人理想的教育。”而在社会理想的教育中, 也要贴近当今社会现实, 从对当今社会热点问题的回应的角度谈社会理想,激发学生为了实现更美好的社会理想而奋斗的热情。

 但是在目前的社会理想教学中, 脱离社会现实, 单纯地从理论的宏大层面谈社会理想, 容易给学生假大空的感觉, 不仅没有激发学生的奋斗热情反而激起了学生的反感。

 无论是在社会理想的教育中, 还是在个人理想的教育中, 抬高理想教育的层次, 脱离社会与学生实际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相反, 过于压低理想教育的目标也会激发学生的反感。

 既然是理想教育,强调的是对未来的美好设想对人生与社会发展的指引与方向,如果等同于短期计划与目标也是不恰当的。

 有些学校在理想教育中将普通的遵守纪律、道德规范等同于理想教育, 缺乏理想应有的高度与深度,这种做法无疑也会引起学生的反感。

 大多数大学生毕竟是对未来充满憧憬的有志青年,真正能够启发思想的内容还是会受到欢迎的, 而以小学水平的德育教育内容来对待大学生, 本身就是对大学生群体的不尊重,自然也难取得相应的教学效果。第三,当前的社会环境因素也对大学生的理想状况有一定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其开始影响社会的方方面面, 在提高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 也增强了物质在个人观念中的份量,改变了社会的价值观念。

 不仅在一些青年大学生眼中,在社会上很多人的眼中,只有钱才是最真实最有用的东西,正所谓 “前途, 有钱就 ‘ 图’ ”。

 而思想道德是抽象的, 不仅当不了饭吃,有时候还会导致利益受损。

 于是,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等成为一部分人的人生理念,而传统的伦理人文精神在他们的思想气质中已弱化。

 这种风气必然也会对当代的大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不仅使很多大学生认为对社会理想的追求没有意义, 而且他们在人生理想的树立与追求方面也变得急功近利、不思进取。与此同时,网络文化一方面使西方文化的渗透与意识形态入侵更加便捷,使西方精神文化产品、价值观念触手可及;另一方面也使得一些消极与反面的社会思想更加迅速地影响大学生们的思想。

 这样很多青年大学生在自觉或不自觉的接触中,不由自主地受到了一些社会不良价值观的影响。

 东西方价值观的冲突、繁复的网络资讯在淡化大学生的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价值观念的同时, 也必然使他们的价值观重新分化组合, 更加强化个人主义与个人利益,忽视社会责任与社会理想。3 以理想教育为核心统领高校思政课教学在高校的思政课教学中贯彻理想教育的内容,提高理想教育的效果, 要避免形式化与照本宣科, 真正将理想教育渗透到思政课教学的过程当中,要以理想教育为核心统领高校思政课教学。具体而言,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创新理想教育的思路。首先, 在教育中要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并重, 并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目前, 在高校的理想教育中, 教育工作者已经普遍能够意识到个人理想的基础地位, 对个人理想给予了足够的重视, 也能够从职业理想、生活理想等多方面以生动活泼的方式引导学生。

 但是,却容易陷入庸俗化的境地,在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个人理想、崇高的社会理想方面有相对忽视的倾向。

 仅仅引导学生确立个人短近目标的理想设定并不是我们教育的目的,要引导学生自觉地确立远大的个人理想。

 所谓远大的个人理想是能够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社会价值的实现充分结合,在实现个人理想的同时实现社会理想。

 有些教师在涉及社会理想时照本宣科, 一带而过,或者对学生的个人理想给予充分肯定的同时,对学生社会理想的缺乏没有给予及时的矫正,这种做法是不恰当的。

 对于大学生而言, 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更为重要, 这关系到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作为教师对于学生认为社会理想过于空泛的看法要进行适当的引导, 对于一些社会不公平、不合理的现象要引导学生进行客观理性地认识,对于个人的社会理想在实现社会目标时的作用要有充分的认识。

 只有每个人,尤其是在校大学生都对社会理想的实现具有足够的信心和动力的时候,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才能更加蓬勃发展,充满朝气。其次, 避免照本宣科式的说教, 而是以理想教育为核心统领高校思政课教学, 将理想教育内化为贯穿思政课始终的根本线索。

 从根本上说,目前高校思政课的全部教学内容本身就是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结合。

 例如,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本身就凝结了无数共和国的建设者们对国家和民族未来思考的结晶。

 又例如,一部中国近现代史则体现了无数仁人志士为了实现报效祖国的个人理想和国家富强的社会理想而前仆后继的奋斗历程。

 在他们理想的背后是绝大多数中国人所共享的朴素的爱国主义的情感,这种爱国主义体现在我们的社会理想中就是希望自 己的祖国更加强大、人民的生活更加幸福, 也可以称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中国梦”。

 可见,在思政课教学中不需要进行关于社会理想的宏大说教,而是要从无数仁人志士实现个人-- 4

 理想、社会理想的角度阐释理论,从而激发每一位大学生、每一位热血青年的爱国主义共鸣,从而发自内心地为了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而努力奋斗, 为了改善社会不公现象、为了社会更加美好而做出自己的贡献。再次, 凸显正能量, 改善大学生们关于理想实现的悲观主义观念。

 曾经有人说过, 如果那时候我们知道自 己与世界的差距,我们可能就没有勇气进行改革开放了。

 这句话充分说明了乐观主义精神的重要性, 正是凭着 “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奋斗精神, 我们才取得了今天的成就,成为了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江泽民同志在 《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

 “青年人要有理想,还要有实现理想的坚定信念和脚踏实地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无论...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