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2008年栏目回顾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回顾 栏目

刊首语

2008年继续坚持约请知名学者和专家围绕“我们应该追求什么样的教育?教育应该承负一种什么样的功能?……”试图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一把解读和“触摸”“教育向何处去”的钥匙。

理论视野

展示教育理论和观点,凸出其基础性、前沿性、指导性是本栏目一贯的追求。

08年特别关注“教育公平促社会和谐”主题,如:《教育机会平等的内涵及政府定位》《四川省农村和谐社区教育发展构想》《完善教育选择功能促进弱势阶层子女的上升流动》《对“就近入学”政策的反思》等。

“课堂主阵地”始终是理论视野注重的核心因子,如《课堂讨论教学中的控制艺术》《教学手段审美化:课堂增魅的艺术策略》《课堂话语权的辨证》《论课堂教学中的对立与统一》等。理论视野另一个关注重点为:从教育哲学、教学论、课程论角度阐释教育本真,理解教育的价值追求。如《学科教学价值与价值观教育》《从驯化走向人性化——基于我国教育现实的对话教育理论研究》《现代教学论视野下的教学观:从“教书”转向“教人”》《现象学教育学的本土化研究》《论西方教育理论的人性性格》《现代教育的物化及其批判》等。

科研导航

立足于中小学教育科研的理性思考与实践探索,重在揭示中小学教育科研规律,在中小学教育科研性质和定位等基本问题上做深度透视是“科研导航”价值导向。

《教育人种志探析》《课堂志:一种基于课堂场域中的‘田野式’研究》《走出‘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认识的误区——思维方式的转变、行动研究在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结合中的分析》《警惕科研泡沫:对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反思》等从元基础教育科研角度思考,力求回答中小学教育科研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

《有效开展校本研究的路径分析》《校本教研中教研组长引领什么》《校本教研中引导教师发现案例的策略》《课题研究共同体:推进教研训一体化的有效载体》《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区域推进策略》等主要反映“校本教研”研究最新成果和有启迪意义的研究方式。

《反思型教师:困惑与创建》《让教育科研工作融入教师的生活中研究,提升教师的实践力和反思力》《制度建设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校本研修:困惑与出路》《校本研训方式实践探索》等等反映教师作为研究者的探索,重在教师研究的总结与反思。

《谈新课程背景下教研员“下水教研”的再认识》《从‘独白’走向‘对话’——区域科研人员实施课题指导的基本转向》《求高效争取教研工作的三大转变》《新时期县级教科研机构的功能定位》等以市、县研究机构的视角求解基础教育科研有序开展的问题。

课改研究

【课程与教学】关注课程改革进程中凸显出的、令教师困惑的现实问题,如有效教学、教材研读、课程资源、学生作业、教学反思等问题,旨在帮助教师更深入地理解并融入课程改革。如:《调查:让教学计划走向更高效》《让课堂小结成为提升课堂有效性的杠杆解》《中学生物教科书的历史追溯与现实透视》《从“长方形周长要不要公式”谈教材的深度研读》《走出认识误区——缓解课程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生态化作业设计的价值取向及基本要求》《解读反思性教学》《教学反思视角:从成功走向成功》等。

【反思】栏目坚持以具体问题为对象,努力探寻问题背后的深层原因,进行有指导意义的理性概括以达成有效的专业引领。如《学生是什么?——写在教师“备学生”之前》《举轻若重:课堂教学推进模式的结症》《反思教学中的“懂”字解析》《“概念公开课”要不得》等。

【专题】始终关注教师在课程改革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下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并展开系列追踪研讨以及时帮助教师释疑解惑。本年度“校本教研”专题重点关注了校本教研的有效实践模式、校本教研中参与者的定位、校本教研的案例反思等具体问题。如《集体备课:如何走向更高效》《痛并快乐的磨课经历》《校本教研课例研讨中参与人员的角色定位》《新课程背景下“有效听课评议”的案例与思考》《构建幸福快乐的校本教研家园》等。

【感悟】关注教师真实的“教育感悟”、“人生顿悟”、“教学叙事”、“教育生活”等,为教师言说内心的触动、教育生活的体验提供一片芳草地,有叙有议、有感有悟、清新隽永、富有哲理、启人心智。如《把发现留给学生》《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人生没有弯路》《木头·学生》《孩子不要忘了为别人喝彩》《给理想一个支点》《每一朵花都有开放的理由》《怀念“慢教育”时代》等。

走进课堂(文科)

立足于课堂教学效益的提升,把握课堂的时代节奏,聚集课堂中的热点、难点及困惑,08年本栏目主要探讨了“课堂教学内容的生活化”“有效课堂教学策略”“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对学生心灵世界的关注”“如何观课”等话题。

【课例点击】《哲学生活化生活哲学化》透过课例、点评,读者可看到“思想政治教学植根于现实生活,为生活服务”已成为该学科教育工作者的共识、追求。《在“起承转合”中引领学生感悟“杰作”》教学设计环环相扣、浑然天成,体现了教者的智慧与功力;教学过程紧扣文本,教师的顺势而导、层层追问,开启了学生的思维,导引出他们对文本人物的深层理解。

【视点】《语文新课程:走向教案创新》以语文新课程实施为背景,反思指令型课程中语文教案的主要弊端,力主语文教案的内容创新,强调开放性和动态生成性。《论社会化历史教学的意义与方法》明确揭示了历史教学的目标指向,即历史教学是为着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其社会化能力服务的;指出提高历史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即将学生已有的经验与新知联系起来,增强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内化。《寻求习作教学的“本然”》立足于儿童健康、快乐的成长,本文在理性思索、实践探求基础上回答了习作教学的三个本源问题,“习作是什么?”“习作为什么?”“习作教学要干什么?”以此给作者提供了一个习作教学的整体视野。《带着“思想”观课》表明课堂生活的内涵如汪洋浩瀚,难以穷尽。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观课方法是有的放矢地观察课堂,一点一滴、日积月累,由线而面,从而达到对课堂生活的整体理解与重构。

【采风】《高中英语阅读课案例设计》提出了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关注学生情感,使其在学习过程中,提高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全面提高人文素养。对此,本文作者以案例的形式给予了解答。《“米饭把我炒糊了”和“一(位)马”》通过典型案例的对比,指出面对学生“可笑的错误”,教师应冷静处理,运用教育智慧为犯错的学生撑起一片“心灵避难”的天空,及时转移所有同学的“低级兴奋点”,将学生的“嘲笑思维”转化成“鉴赏思维”。

在编辑过程中以基于课堂、超越课堂的思路凸显本刊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的基本宗旨,强调稿件的启迪性与可读性,使读者的课堂实践智慧和理论提升能够在感兴趣的阅读中得到实现。

走进课堂(理科)

2008看《写真》——

历历在目身边事,勃勃朝气现青春。

共同体论坛,数形结合的迷失与崛起,空间观念的落寞与再造,我们的三十多个成员单位,集聚四川大学附属小学和眉山师范附属小学,在深入调查研究三、六年级学生数学素质发展状况的基础上,展示课堂,切磋问题,共商策略,畅想希望。

教研纪实,基于课例研究的主题式教研,提升课堂信息交流质效的课堂观察,追寻数学教育本义的数学沙龙,为我们的教育研究提供了现场感极强的盛餐。0和1背后的教研故事,触动人们无知无畏的痛穴。无须远足的学习与研究,给读者极大的启示和丰富的借鉴。

课堂实录,带领学生感悟生活中的整万数,行走于生动的审美意象中。试教,提供现场以观细节;访谈,探路心底以图把脉。

2008做《透视》——

洞察课堂风与云,活现教育歌与诗。

《对重庆酉阳后溪镇中学开设“民俗课”的解读》,激起人们对于地方文化传承的极大关注;《从多元智能的评价观看化学课堂新教学》,触及了理科课堂评价的瓶颈,打开了理科课堂评价的窗棂;《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案例引发对教材研读的若干思考》,感悟到《教材,我们需要认识、研究和品读》,我们要时刻《关注数学课堂学困生学习的有效性》,《试析培育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几个关键问题》。

2008学《采风》——

引来清泉花枝秀,香透课间娃娃红。

《从能力本位新模式中演出课堂的精彩》,看《物理课堂引入成功的背后》;《课堂对话,一种负责任的交往》,将《点击“不和谐”的声音,盘活“现场性”资源》,《给数学课堂的漏洞打补丁》,《为体育课堂注入快乐的元素》;虽然《不满意自己的公开课》,也要把《书本上的地理教到生活中去》。

2008想《争鸣》——

百鸟朝凤歌声起,论坛篇篇响金铃。

由《一节“顺”课引发的思考》,《警惕课堂教学中的“为民主”现象》,《数学教育的真谛是什么?》,我们的《课堂教学,要唤回那些被忽视的生机》,那么《地理课也能上出诗情画意》。《数学教材需要阅读吗?》,《离开教材,你能找到合适的例题吗?》深深叩向苦苦追梦者的心扉……

师资宽频

2008年10期吴礼明的文章,表现了一线教师的“人”与“在”感的为师为教的行走寻求,道出了本年度宽频栏目回放心境:贴近课程改革坚实的大地,让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主体意识与课堂生成能力,立足于教改与人的生成空间大境,锐意探寻前行。“积极思辨,在否定自省中提升”,辩证《教师角色的合理期待》;剖析“教师自主发展制度建设个案;“让教师走出被神化”的怪圈之后,对《幸福哲学视野下的教师管理模式探索》作深度思考;关注农村教师主体发展与环境生态的改变:《农村教师均衡、可持续发展的调查与分析》,《探索山区教师自主发展的现状及策略》。前瞻《新农村视野中的农村教师发展》,追寻《化解农村师资矛盾的路径选择》。争鸣“园丁的颠覆”,为着教师的主体家园的建构,导引阳光灿烂的创新前行。栏目搭建一线教师的教育行走的精神文化走廊:让教师生命与挚爱演绎“教学力的沉静与提升”,大气与聪慧!

德育视点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如切如磋使得品德端庄,如琢如磨使得道德纯良。教师作者们在“德育视点”园地中“切磋”、“琢磨”,给学校德育安装向上的时代车轮——在“5·12”汶川大地震后第一时间刊载的一组生命教育专题文章,以及后续奉献给读者的《灾后教育中的“家”策略》《以父母之心善待灾后学生》《为学生营造“家”的感觉》等文章,不仅能使灾区学校的德育工作于危难之时更加彰显精神的巨大力量,而且有助于其他地区提升学校的德育质量;《班级文化:放飞生命成长的诗意旋律》从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活动中提炼出成功的德育经验;《成就班主任的职业人生》评说班级德育行之有效的路径;《学科式德育课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小学品德类课程开放性教学策略探究》等专论德育课改的文章,则有反思,有探究,倡导一种全新的德育课程模式。

心理健康教育

让每一个孩子的心田都洒满阳光,是教师们的执着追求,也是“心理健康教育”栏目的热切期盼:针对基础教育阶段心理问题比较突出且表现形式相对多样的高中学生,《高中生自信的影响因素与教育策略》《高中生的心理转型及有效引导》等一组专题文章,从不同的视角审视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探究新的教育模式,论述如何才能有的放矢,与高中学生心灵碰撞、情感交流;《信任绽放美丽》《真实的谎言》《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虚荣心”》通过一个个真实而感人的教育故事,讲述怎样从细微处入手,叩开孩子心灵之门;《“综合学分制”评价体系与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则从评价体系的角度深层次思考怎样将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

借2008年回放,向各位关心本栏目的作者、读者表示由衷的感谢!让我们共同努力,共写、共读、共编明天!

(本刊编辑部)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