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全程定向导师制”培养方案引入中医本科临床实习过程的效果评价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定向 引入 临床 全程 中医

[摘要] 目的 探析“全程定向导师制”培养方案引入中医本科临床实习过程的效果。方法 对中医本科临床实习采用“全程定向导师制”进行带教,并通过调查问卷和毕业前临床技能考核结果与传统带教方法进行对比。结果 调查问卷结果与毕业前临床技能考核结果均显示,“全程定向导师制”的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教学。结论 “全程定向导师制” 培养方案引入中医本科临床实习过程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中,值得推广。

[关键词] 导师制;中医本科;实习;培养方案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8)06(a)-0109-02

至今,我国的中医高等教育事业经过了60多年的发展,正逐渐迈步进入快速发展期,多层次、多专业、多方向的班课教育体系也日趋完善,为我国培养了大批中医药高级人才,不断推动着我国中医事业的蓬勃发展。但是现有的中医教育模式也随之体现出其局限性和弊端,其教育模式幾乎完全脱胎于西医院校培养方式,并不适宜中医思维体系和培养要求,培养出来的人员出现了专业思想不牢固、专业基础不扎实、专业技术能力不强等问题。中医人才培养应该因材施教,注重于临床辩证思维能力和四诊合参能力的培养,这都要求必要的师承才能达到良好效果,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临床思维方法培养与临床经验积累的要求。故而,如何顺应时代发展,建立适合中医药高级人才教育的培养模式,使其能够提高中医药人才培养的质量,已经显得尤为重要。该研究将“全程定向导师制”培养方案引入中医本科临床实习全过程,以期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对教学改革提出到一定的意见和建议。

1 研究方法

1.1 全程定向导师遴选

参与遴选导师需具备以下条件:①副主任医师或副教授以上职称;②同时长期担任临床带教和理论课讲授工作,在本专业领域具有较高水平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科研能力;③具备扎实的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基本技能;④有2名以上同专业专家推荐。

1.2 全程定向导师职责

导师职责:①充分了解学生,并依照其自身特点制定个性化实习轮转计划;②指导学生医德医风和规章制度的相关教育;③针对性培养学生四诊合参和辨证论治能力;④对学生进行针灸、中药熏洗和穴位注射等中医综合治疗操作训练;⑤培养学生体格检查和各项检查结果阅读能力;⑥指导学生完成跟师笔记和毕业论文。

1.3 全程定向导师制实施方法

该次研究对象为河南中医药大学2010级中医本科临床实习于河南省中医院的学生,共计66名,依照随机对照表的方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每组33名,2组学生在性别、年龄、平时成绩和实习前临床操作技能成绩等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学生均对该项研究了解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对照组学生依照常规教学模式进行临床实习,所有观察组学生在进入临床实习之前,通过自行申报、考核、面试和调剂等环节选定导师,由导师依照“全程定向导师制”导师职责安排临床实习。

1.4 观察指标

1.4.1 调查问卷 在临床实习环节结束之后,对观察组学生发放调查问卷,调查问卷包括:是否对导师制满意、导师制是否能加强中医理念的理解、导师制是否能强化中医技能操作、导师制是否能提高学习效果、导师制是否能提高学习兴趣等5个方面问题。学生只需以“是”或“否”回答。

1.4.2 临床技能考核 所有学生毕业前进行临床技能考核,考核分中医和西医2部分,中医包括四诊合参、辨证论治和中医技能操作3部分,西医包括体格检查和临床知识问答2部分,每项20分,共计100分,所有学生考前抽签获取自己考试题目,每部分分别计分。

1.5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纳入SPSS 17.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均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样本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样本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差齐性时,采用LSD法,方差不齐时,采用Dunnett’s T3检验;等级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调查问卷结果

结果显示,对导师制满意的24名(72.72%),认为导师制能加强中医理念理解的学生21名(63.64%),认为导师制能强化中医技能操作的23名(69.70%),认为导师制能提高学习效果的23名(69.70%),认为导师制能提高学习兴趣的19名(57.58%),多数学生对全程定向导师制带教方式满意。

2.2 临床技能考核比较

结果显示,全程定向导师制学生在四诊合参、辨证论治和中医技能等中医技能方面均明显优于传统临床实习带教方式学生,但是对于体格检查和临床问答等西医技能水平则改善并不明显。

3 讨论

导师制(tutorial system)最早见于英国牛津大学的研究生教育,由教育家威克汉姆提出。其与普通教学模式的区别在于个体化教育方式,后因此种教学方式教学效果显著开始得以推广[1]。随着导师制培养模式因材施教的优势被教育界逐渐接受,导师制开始被一些高校应用于本科生的培养模式中,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2]。我国多数院校导师制仍仅应用于研究生教育使用,本科生实行辅导员制,而此种模式下国内本科教育毕业生的质量问题突显而出,本科教育是要为社会输送合格的专业人才,如今的教育方式显然已经无法应对,为了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强化高级人才素质培养,本科教育实施导师制的培养方式更具有长远意义[3]。

高等中医院校本科教育担负着培养专业型高级应用型人才的职责,所培养的本科毕业生必须具有较强的中医基本技能和扎实的中医基础知识,只有这样才能为中医临床输送所需要的专业性高级人才。现代的中医高等本科教育培养人才的方式脱胎于西医院校,而中医讲究的是经验传承,在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发现师承教育才是中医药人才培养的最适合模式,也是中医药得以延续和发展的主要人才培养模式[4]。目前的教育模式并不能满足中医应用型人才教育的需求,而本科导师制是师承的形式变换,能充分发挥师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师生的直接交流,巩固所学知识,从而强化教学效果。

“全程定向导师制”是本科导师制的强化概念,是师承的进一步灵活运用,所谓全程指的是导师制完全贯穿中医本科学生实习的全过程,从学生实习前的实习计划拟定和实习轮转标的安排开始,直到学生毕业为止,其中包含着学生的毕业临床技能考核和论文书写,结构完整,环环相扣。而定向则指的是教师依照学生的自身特点,结合学生自己意愿,拟定个性化教学方案,学生临床实习安排、人才培养方式、论文书写方向和专业选择等环节均依照个性化教学方案所定的方向,因材施教,使其更适应之后的教学过程,能在特定的教学过程中最大限度获得应获得的知识。“全程定向导师制”不仅着眼于通过师承模式,在临床实习期中加速学生成长,提高教学效果,为我国的中医药高等专业型人才教育引出新的方向;更注重的是教育过程中的“育”,调节本科生临床实习过程学生情绪不稳定期、迷茫期、颓废期和彷徨期,以导师自身的人格魅力、生活态度、医德医风等对学生进行潜引默化的影响,达到完整的教书育人的目的。“全程定向导师制”还能在实习开始前熟悉各专业方向的结构特点,通过导师的梳理,领略各科工作的魅力,在与导师的共同分析下,完成初步专业方向的拟定,在以后的临床实习过程中不断验证和强化自己的选择,从而使学生在毕业后无论是直接进入临床工作,还是进入更高层次的学习,都会更快适应,游刃有余。

目前“全程定向导师制”培养方案仍属于新鲜事物,运作必然存在着一定的缺陷,需要进一步完善。如班主任、辅导员和导师之间的职责范围重叠,三者应以“全程定向導师制”培养方案为中心紧密团结,共同努力,加强沟通,才可更有利于人才培养。再者,导师薪酬与付出精力比例严重失调会导致导师责任心降低,应该加强导师监管,定期进行相关考核,依照考核结果进行相应奖励,在此前提下,“全程定向导师制”必然会走向良性模式。

4 结语

“全程定向导师制”培养方案可以有效应对现行中医高等本科教育过程中的不足,通过临床实习有效解决中医本科生专业思想不牢固、专业基础不扎实、专业技术能力不强等问题,还可以通过导师自身人格魅力、生活态度、医德医风等的潜引默化,达到完整的教书育人的目的,为学生走上临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黄永新,黄云超.浅议教学医院本科导师制[J].科技信息,2008(14):208.

[2] 周晓斌,姚丽,陈立军.导师制在本科教学中应用的初探[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3,5(6):600-601.

[3] 兰英,周克勇,李凤翔,等.本科生导师制探究[J].经济研究导刊,2009(7):234-235.

[4] 吴敏,姚小平,王志士,等.中医高等教育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践与探索[J].中医教育,2003,6(22):51-52.

(收稿日期:2018-03-09)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