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欧阳坤根主任治疗脾胃病的经验介绍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脾胃 主任 治疗 经验 介绍

【摘要】欧阳坤根主任为镇江市名中医,临床擅长脾胃病的治疗。通过发作时间、症状、患者喜恶等,四诊合参,重视舌诊;治疗虚证,强调通补;治疗实证,重视开郁;结合病变部位及辨病用药,用药平和轻灵,简便廉验。

【关键词】欧阳坤根;脾胃病;经验介绍

【中图分类号】R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28..02

欧阳坤根,镇江市名中医,1975年毕业于南京中医药大学医疗系,曾任江苏省中医学会脾胃病专业委员会委员。推崇东垣先生的“脾胃学说”,并深得孟河医派的用药精髓,临床经验丰富,尤以脾胃病治疗有独特之处。中医认为,脾胃的五行属土,位居中焦,承担着人体化生气血的重任,为后天之本,人从出生以后所需的能量需要通过饮食获得,但是饮食必须要通过脾胃共同作用后,才能转变成为气血能量。随着生活方式的转变,脾胃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而对于该类疾病,中医治疗有其良好的疗效和独到之处。 [1-2]本人跟师欧阳主任三年,现将其治疗脾胃病的经验进行分析和总结如下。

1 四诊合参、善辩主证

1.1 症状与主证

对于患者症状,例如胀满、疼痛等,欧阳主任强调应对加重诱因和发病进行详细询问,在诱因中可对主证进行分析,若患者在外受寒邪或者進食寒凉时加重,则为寒证,反复发作患者为虚寒证,主证是在劳累后引起的虚证,见寒象则为阳虚。

1.2 主证与发作时间

欧阳主任临证对疾病的发作时间进行仔细地询问,主要是因为天地四时不断的变化,而自然界的阴阳之气也会随之发生变化,根据中医“天人相应”的理论,其与主证发作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根据患者主证发作时间对寒热虚实进行判断,如患者的疼痛发作时间在五更,则表示为阳虚,若时间在下午时分,则一般为湿热证或者阴虚证。

1.3 主证与患者喜恶

临床资料显示,人体伤则恶,人体缺则喜,如果患者存在厌食情况,则体现为患者出现食积状况,若患者喜爱冷食、进食冷食物后,其主证未加重、则为热证,或痰热阻胃或肝气犯胃。

1.4 四诊合参,重视舌诊

患者自身的症状、舌苔等均能够从中反映出患者的疾病性质,如舌苔诊断在脾胃病的诊断中更具有重要的意义。欧阳主任通过临床观察发现多数具有消化性症状的患者,舌苔会逐渐进行变化,即逐渐出现薄白苔、腻苔、花剥苔等,上述情况均为脾胃病的不同阶段,疾病病程的长短取决于患者舌苔厚腻的程度。欧阳主任指出:舌苔是脾胃功能状态最直接的外候,舌苔的变化贯穿于脾胃功能状态变化的始终,如果患者自身病情较轻,舌苔接近于薄白苔,则体现为患者的脾胃功能并未出现受损严重的现象,如果患者舌苔为厚腻苔,则显示患者的病情较为严重,因此,患者的病情与舌苔情况的变化成正相关,故可从中体会出具体的疾病状况。由此可见,舌苔对疾病可能会出现的情况具有一定的提示作用,其也可以作为患者早期患病的信号,从而使得患者在亚健康的时候就对自身的情况进行了解,从而有效避免重大疾病的出现。

2 善于调理复杂病证

脾胃是人体气血生化之源,是升降运化之枢纽,是许多内伤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脾胃病临床上不仅仅在于阴虚、阳虚、气虚、火郁、湿郁、食郁、痰郁、血郁、气郁等单纯证,常常多种因素并存,病机复杂。脾胃之气贵在运化,欧阳主任指出在脾胃病辨证中,需重视脾胃之气,关注气机升降;用药平和轻灵,使药物“动”起来,并注意顾护脾胃之气,理气不伤阴,柔润不滋腻,补益不壅滞,不过用苦寒及消导之品,中病即止。

3 辨明疑似证

脾胃病与其他系统疾病相比,症状多端,疑似症较多,欧阳主任提出临床辩证应在繁杂的症状中,抓住主证,辨明疾病的病机、病位、病性,才能切中要害,取得最佳疗效。

4 治疗虚证、其强调通补

脾胃病虚证以正气虚弱为本,在补益中加活血理气之药,可显著提高疗效,在应用通补治疗脾胃虚弱病症时,应注意通补药物的比例。例如对于中阳虚胃痛患者,一般采用理中汤治疗,欧阳坤根主任常常加入乌药,使其具有辛温通气的效果。

5 治疗实证、重视开郁

脾胃病均由于七情所伤、饮食不节而导致。痰湿郁滞、食郁、气郁,无不需重开郁,若患者脾胃气滞作痛,应使用调气散加减,若患者病情较重,加入莪术、槟榔。对于食郁患者,将保和丸转变为汤剂。若患者伴有寒证,则加用厚朴、生姜。若患者伴有热,则加用豆豉、竹茹、黄连。

6 根据患者病变部位选药

欧阳坤根主任临证讲求根据患者的病变部位选择针对性的药物进行治疗。行气药物:若食道部位,则使用柴胡、桔梗;若胃脘部,则使用炒枳壳、砂仁、煨木香;若大小肠部位、则使用乌药。活血类药物:若食管部位,则使用赤芍、川芎;若胃脘部,则使用生蒲黄、五灵脂、红花;若大小肠部位,使用苏木、桃仁[3]。

7 辨病用药

若患者伴有疼痛,桂枝应用在寒症疼痛,不仅能调节人体血管舒缩功能从而止痛,还能缓解人体平滑肌痉挛从而止痛;白芍对气血郁滞和热证的效果良好;而延胡索为中枢性镇痛药,其力量较强。

若患者伴有嗳气,可使用枇杷叶;若伴有反酸,可使用乌贼骨、煅瓦楞子,能中和胃酸;若伴有消化道出血,可使用地榆、仙鹤草、炒蒲黄;若伴有热证出血情况,可采用大黄粉进行冲服,其止血效果良好。

欧阳坤根主任认为脾胃病复杂病症经治疗后,患者的病机会随之出现变化,因此,在患者病情出现变化的过程中,需要及时进行相应的处方调整,从而使得患者的病情能够获得针对性的治疗,还能够降低患者出现部分病机加重的现象。进行处方调整其一为患者几种病机通过治疗后,其部分病机消失或者减轻,部分病机可能加重,则需要对处方进行调整,其二为早期使用峻烈之方,但患者病情缓解后,若再对患者使用烈性方,易导致不良反应发生,应对患者使用缓方[4]。

8 病案举例

刘某某:女性、46岁,主诉:反酸2月余,患者2月前参加宴会后出现反酸,后时常口吐酸水,进食冷的食物后加重,食粥加重,初期未重视,后症状逐渐加重,出现胃脘胀痛,胸胁胀痛,背痛,在当地医院查血常规、血生化正常,B超提示胆囊炎,胃镜提示胆汁反流性胃炎,胆汁反流性食管炎,食管黏膜糜烂,HP阴性,予抑酸,保护胃黏膜治疗,效果欠佳。舌红,苔薄黄,脉弦沉取无力。治以健脾胃,清肝火,疏肝气。处方:高良姜10 g、制香附10 g、

旋复花15 g、代赭石20 g、柴胡10 g、炒枳实10 g、鸡内金15 g、龙胆草6 g、黄芩10 g、黄连9 g、炒白芍15 g、炒白术15 g、炙甘草3 g、海螵蛸15 g、蒲公英15 g、煅牡蛎30 g、川楝子12 g、姜半夏10 g、红枣5 g、党参10 g。7剂,水煎服。上方服后,胃脘、胸胁、背部疼痛明显减轻,仍有反酸、口干,上方加百合20 g,续服15剂,诸症基本消息,嘱忌辛辣刺激、甜食、粘食、高脂饮食,畅情志。本例患者,既有脾胃虚寒,又有肝火犯胃,既有伤阴,又有湿浊,病机复杂,治疗上多法并用,多方并举,终得良效。

参考文献

[1]刘影哲,谢继朝,潘祥宾,等.张金良主任医师治疗脾胃病中医思维源流[J].中医药学报,2016,44(4):54-56.

[2]李书楠,王 洋,黄明涵,等.中医状态与慢性脾胃病的相关性探讨[J].中医药通报,2018,17(2):37-39,43.

[3]袁永斌,周道忠.中医升降理论应用在脾胃病临床治疗中的相关探讨[J].中医临床研究,2016,8(22):84-85,86.

[4]李 焱.观察中医升降理论在脾胃病临床中的运用效果[J].饮食保健,2018,5(14):95.

本文编辑:刘欣悦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