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蔬菜栽培技术”教学改革初探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栽培技术 教学改革 初探 新建 蔬菜

摘 要 结合地方本科院校实际和“蔬菜栽培技术”的教学特点,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通过优化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强理论教学和生产实践相结合,综合提高了课程教学效果,增强了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为更好地服务蔬菜产业和地方经济打下基础。

关键词 地方院校;蔬菜栽培技术;教学;实践;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S188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6)15--02

蔬菜生产既是我国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1]。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全面启动,广西蔬菜产业正面临着空前的发展机遇,成为仅次于粮食、甘蔗后的第三大产业,因此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是国家和地方蔬菜产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蔬菜栽培技术”是我国高等农业院校涉农专业的一门必修或选修课,具有关联学科广、应用性强和实践性高的特点。目前,新形势下的教学改革,使专业课时普遍压缩[2],如何综合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加强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成为该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任务。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与其他老牌或重点高校不同,存在着教育资源薄弱,生源结构偏低的特点,笔者依据广西蔬菜产业发展,结合校情实际,对“蔬菜栽培技术”进行了一些适合地方本科院校的教学改革、探索和实践,现总结如下。

1 优化调整课程教学内容体系

蔬菜栽培技术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综合性学科,其内容包括了蔬菜种类、栽培的生物学基础,蔬菜栽培设施及应用,蔬菜栽培的基本技术以及各类蔬菜的栽培,内容丰富,信息量大。根据百色学院现有大纲来看,该课程在课时分配上,总论部分占60%,各论部分占40%。若按照课本内容进行全面、系统的讲授,在目前只有30个课时的情况下,无疑会显得内容庞杂而无重点,还会感觉总论冗长,各论太快,使学生无法有针对性地了解蔬菜栽培的关键技术环节及先进技术,使教学效果不佳而达不到教学目的。因此,如何确定课程的核心内容,合理分配授课课时及生产实践,是进行课程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的首要任务。在改革过程中,首先,结合广西本地对蔬菜生产人才的需求方向,关注近年来主要发展的优势特色蔬菜,明确其生产技术和特点,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和生产实际,将南方特色优势蔬菜作为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其次,重新合理分配课时,总论部分以基础概念和基础知识为重点,安排6~8个课时,各论部分以南方特色优势蔬菜如:魔芋、马蹄、冬种马铃薯、茭白和菜心等为重点分别进行讲解,安排22~24个课时。再次,对与其他专业课程如“特色果树栽培学”“药用植物栽培学”“设施农业”等有相同或类似内容的部分进行优化和整合,使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更为合理。最后,绿色蔬菜和蔬菜的现代化生产是今后蔬菜生产的发展方向,应将蔬菜安全生产的概念和理论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并注重对蔬菜现代化建设中高新技术的讲授,以拓宽蔬菜栽培授课思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 教学方式的改革

2.1 转变学生思想,激发学习兴趣

在“蔬菜栽培技术”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轻视农业职业,认为工作单位位置偏远、环境艰苦、收入低而不愿意学农。只有转变学生的思想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课程教学效果有效提高。首先,让学生了解本课程的设置符合社会需求,是地方紧缺的专业人才,具有广阔和良好的就业前景;然后,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了解基本技能和应具备的素质,解决学生“学农有何用”“将来有何为”的疑虑,从而增强学生专业学习的兴趣和学农爱农的意识。

2.2 结合实际生活,丰富课程内容

当学生发现一门学科能在生活中有所运用时,就会对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蔬菜栽培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具有运用于实际生活的优势,且其本身的目的就是服务生产[3]。如课堂上以买菜带不带虫眼为话题,告诉学生如何去选择安全、卫生和品质好的蔬菜,然后以此为切入点,引入采取怎样的栽培技术和管理方式才能获得优良、高质、高产的蔬菜。当学生能在日常饮食中想到所吃蔬菜的种植问题时,那便将该门学科引入了学生的日常生活,达到了引起学生兴趣,增强专业知识的目的[2]。课堂上结合实际,贴近生活,选择恰当的例子引出教学要点,能够使课堂教学过程具体生动,引起学生注意,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3 运用现代技术,教学形象具体化

对于“蔬菜栽培技术”这类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在课堂教学时会遇到很多如植物生长发育、蔬菜设施结构和应用等较为抽象的问题,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若能依托现在的多媒体教学,引入互联网、数值模拟、3D动画等技术,将会使原本抽象、生硬的知识点变得形象具体和生动,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而课程教学也更具吸引力,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同时,课程教学内容应跟紧时代步伐,及时更新相关研究和技术的发展成果,让学生及时了解该学科的研究动态,掌握最新技术,这样的教学不仅能提高教学的效率,还能拓宽学生的视野。

2.4 组建课程教学团队

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教师素质和精力的投入是教学效果好坏的重要因素[4]。目前,我校涉农专业授课教师普遍年轻,授课经验不足,想要依靠单个教师的经验和思路,无法快速提升课程教学效果。因此,组建一支专业、学院结构合理、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教学团队,是提升课程教学建设的必要措施和内在动力。团队内部,根据各自的研究领域和专长,教授相应课程内容,教师之间也能相互交流、促进,共同提升,既促进了课程教学建设,又能发挥各个教师的专长,达到相应的教学目的。

3 完善教学实践环节

蔬菜栽培技术的应用实践性很强,不仅要求学生在课堂上掌握蔬菜栽培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更要求学生在实践中具备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因此,实践教学在整个课程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由于缺乏足够的教学实践基地和硬件设施,只能安排实验部分,如蔬菜种子的识别、播前处理、简单的无土栽培技能训练等,使所学的理论知识无法通过系统的实验实训来进行观察、探索和实践,影响了学生对蔬菜栽培理论知识的运用和延伸。在此情况下,我们应加强教学和实践课程内容的建设,利用现有资源,增设常见蔬菜的育苗技术,嫁接技术、移栽管理和植株调整技术等实验内容,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际操作技能。同时,实验实训应根据蔬菜的农业生产时间特点来灵活安排,使所学技能更能贴近于生产实际,为毕业后就业奠定基础。

此外,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硬件的支持,实践教学是难以开展的。在新形势下的教学改革过程中,需要赶上现在国家扶农惠农的相关政策、依托相应的地区农业发展需求,来加强我校涉农专业实践教学方面的硬件建设[5]。同时,可以积极拓展校外教学实践基地,与农业科技园区、各蔬菜生产基地进行合作,不仅可以弥补校内实践基地的不足,还可以带领学生到蔬菜生产基地进行实地观察,参与生产实践,使他们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升华、能力在实践中增长,及时了解和掌握先进的蔬菜生产技术,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4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对于“蔬菜栽培技术”教学改革,从目前实际来看,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首先,百色学院地处革命老区,现有的教育资源薄弱,教学实践基地建设水平不高。需要学校在后期的发展规划,基地建设中进一步加大投入,满足蔬菜栽培及涉农相关课程教学实践的需要。其次,近年来,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引进高层次人才力度强,组建的教学团队有年纪轻、学历高、科研能力强,但存在教学与生产经验不足,教学方法、技巧仍需提高的特点。需要在学科建设和师资培养过程中,为青年教师提供到企业、生产基地的实习机会,安排青年教师外出进修与培训,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与实践技能。

参考文献

[1]陈杏禹.蔬菜栽培[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符庆功,吴慧敏,王华森.《蔬菜栽培学》课程教学改革与探讨[J].安徽农学通报,2011,17(2):124-126.

[3]周淑香,杜兴臣.基于工作过程的蔬菜栽培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河南农业,2013(6):17-21.

[4]张万萍,李伟.蔬菜栽培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J].绿色科技,2013(8):309-310.

[5]颜志明.《蔬菜栽培》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科技信息,2006(11):315-316.

(责任编辑:刘昀)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