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建设数字化、网络化后贯穿广播中心业务流程的节目技术质量检测、监控体系?(上)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网络化 数字化 贯穿 业务流程 质量检测

【内容摘要】 本文由广播中心数字化、网络化后,数字音频信号播出、音频文件传输、存储等环节遇到的节目技术质量检测、监控问题,阐述了中央电台在广播中心的数字音频域、音频节目文件域上建立自动技审与人工审核互补的节目技术质量检测、监控体系,通过在业务流程中设定定点检测、监控节点加强对节目技术质量监测。同时探讨了节目技术质量检测、监控的技术指标项及其参数的配置。

【关键词】 节目技术质量 检测、监控 节点 数字音频域 音频文件域 元数据 技术指标项 参数

一.背景

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同时,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迅猛发展,媒体传播理念、传播渠道、传播方式和传播格局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和调整。我们必须科学把握这些新形势、新趋势,通过增强数字化采编播能力进一步提高广播电台舆论引导能力。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以下简称中央电台)作为国家媒体,肩负着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责任和义务,要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积极地以先进科技打造思想文化和价值观的传播平台和传播渠道,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极大地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近年来,在全国各级广播电台(中心)广播业务实现数字化、网络化后,广播中心节目信号类型、保存格式、存储介质和传输方式日趋多样化,这已完全不同于模拟信号时代的方式,给我们带来许多新的问题,例如数字音频信号或音频文件经常出现误码、丢帧、爆音等现象,而且故障现象更加隐蔽,现有广播中心技术系统对节目检测、监控的技术指标项和参数缺乏科学的统筹,在业务流程中不能对数字音频信号、音频文件进行统一、合理、高效的技术质量监测、预警,这给广播电台的安全播出工作带来了严重隐患。中央电台认真以广电总局发布的《广播电台数字化网络化建设白皮书(2007)》为指导,仔细分析节目采集、制作、播出、传输、存储等各环节上影响节目质量的技术因素,开展节目技术质量检测、监控方法的研究。中央电台在技术系统改造工程中积极实践,加强质量控制基础设施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对中央电台节目技术质量进行全过程检测、监控,从而保障节目的技术质量安全。

二.建设数字化、网络化后贯穿广播中心业务流程的节目技术质量检测、监控体系

1.《广播电台数字化网络化建设白皮书(2007)》——节目生产全过程的质量控制点模型

质量控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涉及多学科、多领域,还涉及相关人的意识和行为。广电总局在《广播电台数字化网络化建设白皮书(2007)》中提出了广播台网节目生产全过程的质量控制点模型,如图1所示。通过对广播中心节目生产流程的分析,将生产全过程划分为信源采录模块、内容编制模块、内容审核模块、内容播发模块及信号接收模块。质量控制点功能:实现对该质量控制区声音质量的监测、控制记录并通过定量分析,生成质量报告。

质量控制点质量控制内容:完成对进入该质量控制点信号的监测,保证该质量控制点输出信号的质量,并形成记录。

2.建设数字化、网络化后中央电台广播中心节目技术质量检测、监控体系

广播中心节目技术质量检测、监控不但复杂而且时效性强,建设符合中央电台业务流程特质的节目技术质量检测、监控体系是中央电台事业及产业发展的需要。

中央电台一方面遵从国家、行业相关技术标准,另一方面积极加强自身质量控制基础设施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制定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安全播出管理规定》、《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音频资料元数据方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内外网传输管理办法》、《新闻平台和多倍速音频传录系统接口规范》、《制作系统与播出系统接口规范》、《制作系统与媒资系统接口规范》、《中央电台制播节目质量检测、监控参数》等一系列节目管质量理规定和技术规范。

中央电台在广播中心的数字音频域、音频节目文件域上建立自动技审与人工审核互补的节目质量检测、监控体系,覆盖了从节目采集、编审到播出的全业务流程,如图2所示。在数字音频域,通过智能监控系统、数字音频测试仪以及数字调音台的电平表、相关表对数字基带传输音频信号的电平、相位等技术指标进行监测,检测基于演播室数字音频接口的音频信号双相标志编码状态、眼图特征、循环冗余校验等,分析并处理趋势指标使之成为音频信号劣化的预警信息,从而提前消除潜在的信号传输故障隐患。在音频节目文件域,对WAV、MP2、MP3等音频文件格式的合法性、文件帧结构的完整性、音频文件传输完整性等进行检测,进而判断这些音频文件是否可用。此外,对音频文件的元数据检测可以加强文件元数据规范性、完整性及准确性。

三.建立中央电台广播中心节目技术质量检测、监控技术指标项和定点检测节点

在节目生产流程中设立定点检测节点是节目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中央电台在节目生产流程中首先设立定点检测节点,然后根据系统特点和监测需求确定节目技术质量的检测、监控技术指标项和参数,对节目质量进行及时、准确、规范和严密的过程控制。

1.节目质量检测、监控的音频技术指标项

无论是在节目的数字音频域还是音频文件域,中央电台广播中心都要对节目的以下音频技术指标项进行检测、监控。

·低电平告警阈值:一个声道或两个声道在超过持续时间阈值的时间内音频信号电平低于定义的电平告警阈值。

·左右声道反相:指左右声道的信号相关性持续为负,且相关性在超过持续时间阈值的持续时间内小于等于定义的阈值。

·最大允许电平:不允许数字音频节目峰值电平超过满刻度值(0dBFS)之下9dB的数值,这个电平被称为最大允许电平,即-9dBFS。

·左右声道电平差:表示在立体声音频信号中左右声道信号电平在一定持续时间内总体上相差的程度。

·电平均衡:音频信号在不同的持续时间片段内总体信号电平的一致度,主要用来评价各个节目时段的信号电平,保证受众听感舒服。

·声道缺失 :表示在立体声信号中一个通道持续过低。

·爆音:不具有时域连续性的过短的音频信号。

2.节目素材采录检测节点

节目素材采录节点处于节目生产流程的起点,其质量控制的好坏直接影响节目制作质量。在音频域,编辑记者在外进行采访录音时,录制的节目素材的技术质量应符合《GB/T16463-1996广播节目声音质量主观评价方法和技术指标要求》和《GY/T133-1998 广播节目录制技术质量检验规范》的要求。

位于采录节点的CD抓轨站对CD类音频资料直接抓轨转码为16bit、48kHz的WAV音频文件并自动技审、保存。当发现信号静音、反相、电平过高等问题时,CD抓轨站可以提示、报警,人工再进行处置。

在音频文件域,为保证制作内网的安全,方便编辑记者采录的节目素材和CD抓轨的音频资料快捷地传送到制作内网,中央电台在办公综合业务网和制作内网之间部署多倍速传录系统,在保证传输效率的同时使两个网络相互物理隔离。编辑记者在台外采集的原始素材可以通过Internet网发到新闻平台,也可以通过台内办公综合业务网发到新闻平台,再由新闻平台经多倍速传录系统推送到制作内网。为了保证节目素材的质量及制作内网安全,中央电台制定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内外网传输管理办法》、《新闻平台和多倍速音频传录系统接口规范》。采录节点要求编辑记者向新闻平台传输管理办法允许的音频文件格式,如表1所示,多倍速传录系统按表1的规定对来自新闻平台的音频文件检测;编辑记者向新闻平台传输音频文件时元数据须按规定填写,如果使用不允许使用的字符,系统将自动停止传送不规范的音频文件;新闻平台生成的文件名格式规则如表2所示。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