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英语语言教育精准扶贫路径研究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互联网 英语 精准 扶贫 路径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 要: “互联网+”背景下,通过新媒体运营、大数据分析匹配,探索了通过乡村英语语言教育进行精准“扶贫”的路径。探究了“扶教师”和“扶学生”两种路径,以便促进乡村教育均衡发展,经济振兴。

关键词: 互联网+; 语言扶贫; 扶贫路径

中图分类号: TP311      文献标志码: A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et plus”, college students and teachers are innovating the path to the poverty alleviation of rural English education via new media, big data analysis and matching. This essay explores two corresponding approaches, namely, “teacher assistance” and “student assistance”, to promote 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rural education and economic revitalization.

Key words: Internet plus; Language alleviation; Path of poverty alleviation

0 引言

精准扶贫,教育先行。教育扶贫的目标分为两方面:一是对贫困对象进行经济资助,二是为贫困对象在学习上提供支持[1]。2018年1月,教育部、国务院扶贫办印发《深度贫困地区教育脱贫攻坚实施方案(2018—2020年)》提出“以补齐教育短板为突破口”,确保深度贫困地区如期完成“发展教育脱贫一批”任务。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教育扶贫是当前社会关注的重点,教育扶贫的目标、方式、路径等随之成为学者研究的热点,比如贫困生助学、脱贫技能培训、薄弱学校改造等具体问题变得尤为突出。

语言扶贫是教育扶贫的一部分,前期对语言扶贫的研究大部分思维定式为:对一些方言严重的偏远贫困地区或少数民族地区“普通话”扶贫,学好普通话,尽快摆脱语言上的障碍和束缚,进而摆脱贫困,然而关注基础教育中的英语语言扶贫现象很少,或只注重教育扶贫的短期成效,忽略了贫困人口自身建设可持续发展因素。为了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扫除扶贫“盲区”,补齐扶贫“短板”,本论文尝试探索英语语言扶贫路径。

1 英语语言扶贫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根据《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CEECS),小学英语教育的基本目标既突出其工具性又突出其人文性。在培养小学生听说读写基本语言知识、能力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英语素养,诸如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维品格、文化品格,激发语言兴趣,培养语感,丰富语言情境体验,开阔视野等,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其语言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其爱国主义情怀,最终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CEECS突出了英语语言与人格,与能力、素质的显性关系,彰显了义务英语教育的重要性。小学英语教育是学生接触外语的最初阶段,是学生外语语言观形成的“临界期”。英语语言处于弱势势必会“输在起跑线”,对今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最终难以摆脱“穷根”。

根据前期的调研结果发现,农村贫困地区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教学处于明显的弱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教師力量薄弱、教学设施落后、家庭氛围不够。具体表现为教师数量少、教师专业素质能力弱、教师职业认同程度低、信息化素养不足;教学设备不足或陈旧;留守儿童家庭居多,父母存在感缺失,或父母“英语盲”现象居多[2,3]。因此,“英语语言贫困”现象比较突出,多数学生因此无法进入高等学府,导致经济贫困、思想贫困等。

国家扶贫政策中有许多关于语言扶贫的内容,国家语委、国家民委也出台了一些关于语言文字脱贫的纲领性文件。因为“语言与贫困具有相关性,语言可以扶贫,源自语言与教育的密切关系,源自语言与信息的密切关系,源自语言与人、与互联网的密切关系,源自语言与人的能力和机会的密切关系[4]。对于贫困者来说,思想束缚、综合素质低是内在根源。第二语言或外语语言综合素质低不仅会桎梏小学生的思想,也会影响其情商智商的发展,导致升学压力。

2 “互联网+”背景下语言扶贫对象的精准识别

教育精准扶贫应聚焦于“扶人之贫”,语言扶贫是“扶人之贫”主要策略之一。教育精准扶贫包含“主体、客体、中介”3个基本要素,凡是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即为教育主体。在“受教育人群中的贫困人群” 即为教育客体。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开展教育活动的基本条件和基本形式即为教育中介[5]。此研究中,教育主体是英语素养较高的高校教师或学生,教育客体是偏远农村英语语言能力弱的学生,或英语素养能力相对弱的小学英语教师,教育中介为“互联网+英语”。

每个主体通过互联网“领养”帮扶对象,即建立“一对一”扶贫策略。通过教育扶贫大数据平台,精准识别需要帮扶的“贫困生”,然后通过新媒体方式诸如微信或QQ建立联系,对帮扶对象进行帮扶前的精准测试。被帮扶的小学生可以阅读小学英语教材文章,或尝试简单的英语对话,或单纯的对话聊天,通过一段时间的接触“把脉”,诊断出“症结”,比如英语听力、口语、阅读水平弱;或教学条件所限,缺少信息技术支撑,教师英语素养弱等教育条件;或学习语言习惯不合理,机械背诵,缺少语感、兴趣,缺少语言学习氛围等;或语言学习动机不足、学习态度一般、自信心一般,焦虑;或留守儿童,或父母英语盲,缺少语言学习情感、情景、氛围等非智力因素等。最后对每个客体建档立卡,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家庭信息、英语语言能力现状信息等,并制定出相应的帮扶策略。主要识别内容如表1所示:

3 “互联网+”背景下英语语言精准扶贫路径

教育精准扶贫的总体原则是“缺什么、补什么”,提倡耙式疗法,做到对症下药,制定精准帮扶路径。

3.1 路径之一:大学生小学生,结对“一对一”

首先,根据被帮扶对象小学生的“贫困”档案内容,确定帮扶内容,如语音纠错、语法讲解、拼读训练、阅读训练、看图识画等,争取“一人一方案”,“一周一方案”或“一月一方案”。“中介”手段以英语学习软件或APP为辅助,新媒体下“面对面”为主体,包括领读、督促检查、阅读或口语对话训练等。为了保证教学效果,“一月一测试”,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库。测试方式可以结合“人机交互”方式,在统一题库中抽题,并对得分进行统计对比分析,然后建立新的学习模型,不断调试,最终实现帮扶效果:基本能准确读出26个英语字母,简单单词或句子;基本能够有一定的拼读或阅读能力;基本具备一定的英语语感;基本能够达到CEECS小学英语教学标准。具体路径如图2所示。

此扶贫模式的实现路径案例说明:大学生甲是高校英语专业学生,通过学校的政策宣传了解到当地小学英语教育现状,需要帮扶。通过该地区贫困档案浏览,大学生甲决定帮扶小学生乙,乙是小学四年级学生,通过微信平台甲乙双方取得联系。通过聊天、测试,甲了解到乙的学习现状,几乎是26个英文字母都无法辨认,更谈不上其他英语基本技能。甲帮助乙的第一步从英文字母开始,定制详细计划:每天1个字母。根据前测了解到乙的学习兴趣及语感,甲采取的方法是发一个关于字母的微视频动画,激发乙的学习兴趣,然后面对面领读、指出发音要领,直至掌握。通过一个月的学习,乙已经熟练掌握英文字母的读写、并能简单拼读字母组合,并顺利通过了甲的字母考核。根据学情,甲制定了第二个月的教学计划:字母拼读及简单的对话。第三个月的计划:小学三年级英语课本每周一课。期间甲使用的信息平台包括:微信面对面、字母拼读APP、小学生英语学习题库、动画软件等,结合了图文、音频、视频等媒体手段。通过一年的帮扶,乙的状况发生了质的改变,除了英语语言能力的提升,乙变得活泼、自信、热爱生活,诞生了未来的梦想,并和甲结成至纯的友谊。

3.2 路径之二:大学教师小学教师,结对“一对一”

教育扶贫中,“扶教师”应该是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教师素质提高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管理、教学效果等。由于地域原因,乡村教学资源有限,教师教学理念、信息技术比较城市教育相对落后,教师的培训机会也相对较少,教师素质参差不齐,与新时代的“新课程、新理念、新技能”有一定的差距。显然,在互联网环境下帮扶乡村教师素质的提高是最适恰的路径,既能突破地域限制,又可以精准助力。首先乡村英语教师建有教学录像档案,帮扶主体可以根据教学录像进行诊断,确定帮扶内容,建立帮扶档案。帮扶阶段一:以教学案例为中介,从“传、帮、带”入手。推送优秀教学案例,双方研讨、分析,进行教学反思,撰写教学日志,然后通过课堂模仿、创新等形式,产生新的教学录像。根据新的教学录像,再次分析、研讨、反思,再次产生新的教学录像。这样在帮扶交流中学习、促进、完善、提高,最终完成帮扶任务,提高教学效果。帮扶阶段二:以科研为中介,教研相长。通过一阶段的教学实践帮扶,帮扶客体对已获得的教学经验以科研的形式进行批评反思,探索创新,将自己的教学实践上升为教学理论,撰写教学案例或教学论文,在帮扶中学习修改完善,周而复始,最终提高科研素养,反哺教学,教学科研相得益彰,最终达到帮扶目的,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服务。具体路径如图3所示。

4 总结

本模式的实现需要解决以下几个必要的问题:必要的网络信息技术服务支持系统,必要的教育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数据挖掘体系,通过统计、在线分析处理相关在线学习数据和模式识别实现个性化學习支持系统的开发等。此模式针对被帮扶对象的具体情况,确定帮扶内容,并不断调试,保证了帮扶客体的学习效能,有利于扶贫的主体和客体的双向提高,节约资源成本,解决地域问题, 精准对口,效率更高,实现了低成本、高成效的教育信息化解决方案,实现了跟踪、评估、干预、反馈和修正、再评估等精准扶贫手段。

再者,大学生与小学生结对子,二者年龄差距小,容易形成共鸣,容易激发学习兴趣爱好,建立起永恒友谊,对小学生塑造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有很大的影响。大学教师与小学教师结对,大学教师有机会接触农村基础英语教学情况,有助于大学人才培养方式、方法、理念等的改革,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提升人才培养的就业定位等。同时,小学教师在精准指导下,不仅能提升个人教学质量,更能改变小学教师的科研素养、文化视野、格局和意识,从而实现“造血自救”。此模式也探索了教师交流信息化平台,构建了以大数据或“互联网+平台”为基础的学习共同体,促进教师互帮互学、以优促弱的帮扶机制。

习近平在谈及扶贫与教育之间的关系时指出,“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6]。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在全面全方位扶贫的基础上,本模式提出英语语言教育协力精准扶贫,有一定的时代性,是解决贫困地区小学生的“能力之贫”、“ 思想之贫”有益的补充,对改善其学业成绩,获得面向未来的自信力和竞争力有一定的帮助,从而到达精准扶贫的最终落脚点。

参考文献

[1] 任友群,冯仰存,徐峰.我国教育信息化推进精准扶贫的行动方向与逻辑[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7(4):11-19.

[2] 刘畅.农村小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5(2):128-129.

[3] 方晓.农村留守儿童的小学英语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J].劳动保障世界,2018(10):58-60.

[4] 李宇明. 修筑扶贫脱贫的语言大道[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8.

[5] 段从宇,伊继东.教育精准扶贫的内涵、要素及实现路径[J].教育与经济,2018(5):23-29.

[6] 习近平. 给“国培计划(2014)”北师大贵州研修班参训教师的回信[N]. 人民日报,2015-09-10(01).

(收稿日期: 2019.07.18)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