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挖掘教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引导学生 自主学习 挖掘 教材

摘要:长期以来,教学的主要形式就是教师讲教科书,以使学生掌握教科书的内容,于是学生与教师之间形成了一种关系,教师要学生学,即教学时教师通过自己对教科书的咀嚼喂给学生,考试时教科书经过教师的加工变成试题、试卷去检查学生。而新课程告诉我们,其实,教学应该是师与生、生与生、师生与教科书和其他教学资源之间互相交流、启发和补充的过程。作为教师,我们就应该促进学生与教科书等其他资源的直接联系,丰富和发展学习的内容和学习形式,从而鼓励与推动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进入自主学习的境界。

关键词:挖掘教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自由地选择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并通过自我调控的学习活动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学习模式。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

1.自主学习是由学习者的态度、能力和学习策略等因素综合而成的一种主导学习的内在机制,也就是学习者指导和控制自己的学习能力。

2.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以及使用学习材料的控制权,即指学习者在以上这些方面的自由选择程度。

3.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模式,即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的条件和需要制定并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模式。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最重要环节。因此,怎样改革课堂教学,变“教书”的课堂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便成为实施自主学习的焦点。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改革的核心问题是正确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笔者根据学生个人的兴趣、需要,在科学的学习和实践中,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意义,从而产生内在学习动力,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技能,同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因为,他们都将学习变成了个人的兴趣,将成就变成了内在的动力。

一、挖掘教材,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所谓自主探究教学,就是运用大教学观实施学科教学,使学生在这一动态、开放、多元的民主环境中学习知识,增长能力,提高素质。教师要着眼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从原来的被动接受为主转向以自主探究为主;从原来的以知识积累为主转向以知识的迁移应用为主;从原来的以认知能力片面发展为主转向以社会实践的亲身体验为主;从原来的以追求学习结果为主转向以自主探究过程本身为主。

科学七上(P128)第4章的第2节《汽化与液化》中只有这么一句话“大量事例表明,液体温度越高,液体的表面积越大,液体表面空气流动越快,蒸发得越快。”由于初中新生的生活经验不是很丰富,再加平时没有注意生活中出现的现象,所以对这句话就难以理解和认识,更谈不上把所学习的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所以对这个内容可以要求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

片段一:探究蒸发快慢的影响因素。

出示“晾衣服”的图片。

问:晾衣服里有没有蒸发现象?(学生答:有。)

教师讲述并置疑:有一位同学在晾衣服中遇到了困惑,同学们看下能不能帮他解决,出示材料:小明同学在周一升国旗时必须穿校服,但周日他母亲把校服洗了,怎么办?你有什么办法帮助小明让拧干了的衣服尽快变干?

学生根据平时的生活经验再加图片联想回答:太阳晒干,把衣服展开,通风的地方。

组织学生讨论:这些说明了蒸发快慢跟什么因素有关?(学生答)

探究活动: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你的假设是:①蒸发快慢与液体的温度高低有关;②蒸发快慢与液体的表面积大小有关; ③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有关。

设计实验方案:

学生以小组的形式(4人一组),利用给定的实验器材(酒精、水、胶头滴管、玻璃片2片、镊子、火柴),选择一个影响因素探究,设计实验方案,填写实验任务单,并向同学汇报,教师同学一起帮助修正完善,并注意渗透控制变量法(初一刚入学的学生探究能力有限,需要教师的引导帮助以顺利完成探究活动)。

方案设计完毕,各小组动手完成实验并汇报实验现象和试验结果。

总结: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1.液体温度;2.液体的表面积;3.液体表面空气流动。

科学七上P78“白天,沙漠中的某些动物,如蝎子、蜥蜴,往往把自己藏在数厘米深的沙里。这是为什么?”首先让同学们思考:可能在日光照射下,沙子表面升温比土壤快,沙子表层与深层的温差大。然后教师提供器材:(干细沙、湿泥土、温度计、秒表、台灯)让同学们通过四人小组自行探究寻找答案。

片段二: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为什么江南一带的蝎子生活在土壤的表面而沙漠里的蝎子要钻到沙子下面呢?

建立假设:在日光照射下,沙子表面升温比土壤快,沙子表层与深层的温差大。

设计实验:(提供的材料及器材:干细沙、湿泥土、温度计、秒表、台灯)

搜集事实和证据,验证假设。

做出结论:蝎子的“钻沙”行为是对沙漠高温环境的一种适应。

通过自主探究和切身实验,学生非常容易地理解和掌握了知识,并且提高了实验动手能力,学会了合作和交流。

二、挖掘教材,引导学生自主计算

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学生的发展是被动的,至于发展目标、发展目的、发展方向,学生心中没有底。学生只是栓着绳索的羊,教师牵到哪,学生就跟到哪。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无法拧成一股劲,削弱了教育力量。“自主学习”是学生通过自学、探索、发现来获得科学知识的新型教学方式。它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导者,学生可以自主安排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目标,学生对整个学习过程是心中有数的。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学生以极大的热情投身到整个学习过程中,有明确的目的、方向,在自觉状态下主动学习,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科学七上课本P80的“研究表明,大多数的生物灭绝都是因为丧失了栖息地而造成的”和课本P81的“例如一棵大树只能制造几千双一次性木筷,每年消耗的一次性木筷数以亿计。”

片段三:利用以上的教材内容我进行如下的教学挖掘:课件展示:目前我国乃至全球生物多样性的现状如何?

英国《自然》杂志表明,50年后100多万种陆地生物将从地球上消失。人类活动造成的物种灭绝比自然灭绝的速度高1000倍,平均1小时就有1个物种永远告别我们这个星球。

师:生物加速灭绝的原因是什么?

生1:人们为了眼前的利益,不顾一切地破坏环境造成的。

生2:环境污染造成的。

生3:人类大量的捕杀造成的。

生4:森林、草原迅速减少造成的

……

课件展示:2008年10月6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发布一项动物调查报告:

全球有16928种面临生存危机。其中,八分之一鸟类、三分之一两栖动物和70%植物面临危机。188种哺乳动物处境极度危险,随时可能灭绝。栖息地减少和狩猎活动是导致生存危机的主要原因。

师:栖息地减少是如何减少的呢?我们每一个的行为对栖息地的减少又有什么样的影响呢?接下来我们先做个调查。你们最近用一次性卫生筷子在什么时候?

生1:3天前,吃早餐时。

生2:我每天都有用。

生3:上个星期天时用过一次。

生4:我都没有用,我最近都在家里吃。

生5:2天前用过一次。

生6:有用过,但不记得在什么时候了。

……

师:我们每个人平均一个月用一双一次性卫生筷子的机会有吗?

生(杂合):有;肯定有:绝对有。

师:我们中国有多少人口?

生:13亿。

师:那好请同学计算一下,13亿中国人每个月用一双一次性卫生筷子,一年会用掉多少一次性卫生筷子?

生1:13亿乘以12等于156亿双。

此时同学们都流露出了惊讶的表情。

师:13亿中国人每个月用两双一次性卫生筷子,一年会用掉多少一次性卫生筷子?

生2:156亿再乘以2等于312亿双。

师:实际每年消耗一次性木筷约500 亿双。

同学们都不约而同地发出惊叹。

师:一棵生长了20年大树只能制造2000双一次性木筷,500 亿双筷子需要砍伐大约多少棵大树?请计算!

生3:2500万棵。

师:2500万棵大树的砍伐,减少森林面积约为2000万平方米,造成极大浪费。通过刚才的分析计算你有何感想?

生4:我们每多消费一双一次性木筷,就会造成森林面积的大副减少。

生5:没有通过计算我们还真不知道一个人的小小举动,能对大自然产生那么大的影响!

……

教师创设了轻松、合作、开放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个个身临其境参与其中,通过自主的计算和分析,能够切实感悟到自身行为与自然界的关系。

三、挖掘教材,引导学生自主调查

科学八下P118中“自从奥斯特发现了电生磁后,许多科学家都在探索磁能否产生电。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经过10年的研究,在1831年发现了磁生电的条件和规律,实现了他利用磁场获得电流的愿望。法拉第的这个重大发现,导致了电能的大规模生产和利用,开辟了电气化的新纪元。”

基于这样的一个真实的科学发现探究过程,首先要求学生通过互联网,图书馆查看有关“电生磁的科学历程”“磁生电的科学历程”并且要求同学们把有关内容记录下来。在上课之前先让学生发言,再让他们进行交流,最后笔者是进行如下总结教学的。电生磁的科学历程:

1.由于受康德哲学与谢林的自然哲学的影响,坚信自然力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奥斯特坚信电与磁之间可能存在着某种联系。

2.奥斯特的研究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他经历了好多次失败,但奥斯特始终没有放弃。

3.奥斯特在1820年4月的一次演讲中,碰巧在南北方向的导线下面放置了一枚小磁针。当电源接通时,小磁针发生了转动,就这样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由此开辟了物理学的新领域──电磁学。

其实每个人心里都会问奥斯特为什么要研究电生磁,他的研究动机是什么?学生明白了他的动机以及发现的科学历程后,立即想知道这是什么样的实验能开辟物理学的新领域。

1.奥斯特梦圆“电生磁”

奥斯特发现的电流磁效应,使整个科学界受到了极大的震动,它证实电现象与磁现象是有联系的。法拉第赞扬道:“它突然打开了科学中一个黑暗领域的大门,使其充满光明。”

2.法拉第心系“磁生电”

1820年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受到科学界的关注,法拉第对电磁现象的研究也产生了极大的热情,并开始了电磁学的研究。他仔细地分析了电流的磁效应等现象,认为既然电流能产生磁,磁也应该能产生电。

1822年他在日记中写下了自己的思想:“磁能转化成 电。”他在这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起初,他试图用强磁铁靠近闭合导线或用强电流使另一闭合导体中产生电流,做了大量的实验,都失败了。经过历时十年的失败、再试验,直到1831年8月29日他才取得成功。他接连又做了几十个这类实验。在电磁感应现象发现二十年后,他得出了电磁感应定律。经过大量实验后,他终于实现了“磁生电”的夙愿,宣告了电气时代的到来。

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好”与“乐”产生的探索知识的迫切愿望是战胜一切困难的内部动力。所以要注意新课学习前的自主学习、自主调查,从而使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学习新知时的心理环境比较轻松。

四、挖掘教材,引导学生自主实验

自主实验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理念下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这种学习方式能够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小组学习的群体作用,培养学生主动实验、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让学生在实验中自主,在实验中合作,在实验中交流,在中实验快乐、健康成长。作为课堂教学策划者的教师,对课程的挖掘过程中要做到使其回到相应的实践中去,引领教学回到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中去,这样才能发展学生素质中最核心的、最高级的那一部分——感悟。

科学八上P134《电压的测量》测量某一部分电路的电压时,必须把电压表与这部分电路并联,并把电压表的“+”接线柱在跟电源的正极相连的那端。在教学过程中就有很多学生提出“必须把电压表与这部分电路并联,为什么必须并联?”对于学生的提问做了如下引导:

片段四:首先要求同学们讨论:电压表的几种接法:

接下去要求学生根据图1,图2 连接实物图,进行实验操作并回答:

1:连接图1电路,闭合开关。观察到电压表示数伏,灯 (亮/不亮)

2:连接图2电路,闭合开关。观察到 电压表示数 伏,灯 (亮/不亮)

教师分析:图1、图2的电压表有示数并且有相同的示数,但是图2的灯不亮,说明把电压表串联在电路中用用电器是不能工作的,所以必须把电压表与这部分电路并联。

教师进一步分析:把电压表串联在电路中用用电器是不能工作的,所以这种连接是错误的,但是这种错误连接不会损坏电压表,电压表显示的示数就是电源电压。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利用较奇特的实验现象、悬念式提问、新奇的故事、不同于惯常结果的实验方法等,使学生情绪处于亢奋之中,激发学生去探索,揭示“奇”的奥妙,形成“我要学”的氛围,达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从而发挥自主教学的优势。如:科学九上《电磁感应》这一节中,教师设疑:“证明磁能否生电,如何设计实验呢?”

片段五: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小组讨论:完成需要的实验器材、实验的设计方案及实验表格的设计。

1 . 选择实验器材

要方便的获得磁场需要什么器材? 磁体

观察电路中有无电流,需要什么仪表?灵敏电流表

要把电流表连入电路还需要哪些器材? 导线、开关

要求学生自行实验,并注意观察现象。

2 . 实验的设计方案如下

(1)导体在磁场中不动;

(2)导体在磁场中做垂直于磁场方向的运动;

(3)导体在磁场中做平行于磁场方向的运动;

(4)电路断开时,重复第3步实验。

得出结论: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时,导体中就会产生电流,这种现象叫做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

自主学习能保护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爱因斯坦说过:“我没有特别的天赋,只有对事物的好奇心。”初中科学是揭示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变化以及合成的自然科学。受好奇心的驱使,学生会问许多稀奇古怪的问题,教师应该给予重视和鼓励,不要害怕和阻止学生的“好问”,不要讽刺和贬低学生的“怪问”;教师要培养和表扬学生的勤于提问,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而且问得颇有见地、切中要害,从根本上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教师还应深入学科知识,创造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深奥道理,激发、培养学生的好奇心。

自主学习是一种学生把自己置于主人地位上的学习,学习也就变成自己的事、自觉自愿的事。学习积极性的根源在于学生内部学习动机,而这种积极性一旦被调动起来,学生将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学习也将是高效的。教师要放手给学生必要的个人空间,为学生创造、发现、表现,提供更多的机会,特别是为不同个性特点的学生提供必要的发展空间。

可以说自主学习不仅能开发出学生潜在的能力,而且能激活、诱导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正如费恩曼这位具有迷人的科学风采的诺贝尔奖得主所说:“我们的责任是给未来的人们一双没有镣铐的双手。丰富多样的新型教科书的共同特点是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推出更有利于学生自身发展的教学手段,教他们“自主学习科学探究”,从以前的‘要他学’过渡到‘他要学’直至‘他会学’。”

参考文献:

1.殷海华,扬丽华. 《有效教学的基本功》.《新课程下中小学教师课堂提问技能指导》.世界图书出版社公司北京.2008 7.

2.欧阳芬,张厚刚.《有效教学的基本功》.《新课程下中小学教师课堂提问技能指导》.世界图书出版社公司北京. 2008 7.

3.崔鸿,杨九民.《初中科学课程学法指导》.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2008 4.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