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盈余管理可视化分析与文献综述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盈余 可视化 综述 文献 分析

【摘要】盈余管理属于目前国内外热门话题。文章基于金融分析师视角,梳理2000~2019年国内盈余管理相关文献,对分析师和企业盈余管理两者的关联进行研究。利用UCINET和CiteSpace软件,对国内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通过文献数量总体趋势分析、研究主题共现分析以及合作网络分析,对金融分析师和公司盈余管理两者的关系做出深入分析。

【关键词】盈余管理;金融分析师;文献综述;

可视化分析

【中图分类号】F275;F235.2

一、引言

为最大程度的缓解内外信息不对称,企业股东需要管理层按时披露企业的信息。但是,不管披露的内容是会计信息或是非会计信息,都会存在时间延迟问题,这些信息属于历史资料,但是历史资料不能满足投资者的投资需求,他们需要预测公司未来发展情况,所以金融分析师就应运而生。金融分析师的主要工作是预测企业的盈利和监督管理层的机会主义行为,他们通常拥有较丰富的会计和财务专业知识,对所关注企业的行业状况和发展前景有较深的了解和判断,能够较好地理解财务报表和财务报表附注信息,因此分析师是否可以发现并抑制公司盈余管理活动,或者公司盈余管理活动是否影响分析师行为?因此本文通过文献梳理解决以上问题,并且进一步研究分析师和盈余管理两者的关系。

本文利用UCINET和CiteSpace进行可视化分析,系统梳理相关文献。UCINET是比较热门的社会网络分析工具,可以统计大量文献关键词、作者、作者单位等,并生成相应知识图谱,从知识图谱中可以发现热门的研究主题、作者以及机构之间的合作紧密程度。此外,CiteSpace是一款经典可视化分析工具,利用这款软件可以生成文献图表,这些图表将形象的表示某些研究领域的发展现状、发展趋势和热点主题,目前CiteSpace已被广泛应用于诸多领域。因此本文借助UCINET和CiteSpace对国内2000~2019年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首先分析了主题为“分析师与盈余管理”文献数量的总体趋势,其次对关键词做共现分析,将文献分为三大类,重点对这三大类文献做了梳理,然后分析了作者机构之间的网络关系,最后基于可视化分析和现有文献梳理提出未来的展望。

二、数据来源与分析方法

文献数据来源于CNKI(中国知网)数据库,本文选择检索的主题为“盈余管理”及“分析师”,该主题最早发文时间为2000年,因此本文选择的检索时间为2000年1月1日~2019年3月15日(检索当天时间),检索时选择期刊文献,剔除非核心文献,经过筛选得到223条文献数据。主要采用社会网络分析软件UCINET进行分析,同时采用CiteSpace辅助分析,在使用UCINET时,将来源于CNKI的数据导入BICOMB(书目共现分析系统)中,BICOMB对关键词、作者、机构等统计频率,生成矩阵数据并保存,然后用UCINET处理这些保存好的数据,这样可以得到相关知识图谱。在使用CiteSpace时,直接将来源于CNKI的数据导入CiteSpace,选择相应功能可以得到本文需要的可视化图谱。

三、可视化分析与文献综述

(一)文獻总体趋势

从整体趋势的角度,以主题“盈余管理”及“分析师”检索得到223篇文献,整理成文献趋势图(图1)。由图1可以看出,2000~2008年文献发表数量维持在1到2篇左右,2008~2013年呈现稳定上升的态势,2014年数量呈现下跌的态势,但是2014年至今文献发表数量快速增加,预计2019年发文量增长至50篇。从期刊收录的角度,本文统计了收录相关主题文献的期刊(CSSCI)数量,如图2所示,按照发文数量统计前15个期刊总共收录文献104条,占总数量比例为46.64%,说明接近一半数量的文献集中在图2所示的期刊,此外会计研究、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金融研究收录的文献最多,其次投资研究、财经问题研究收录篇数也相对较多。

(二)研究主题共现分析

本文将CNKI来源的文献数据导入BICOMB(书目共现分析系统)中,生成研究主题共现矩阵数据,再利用UCINET工具进行可视化分析最终呈现图3的知识图谱。图3的矩形节点大小表示用度中心度,就是指主题的重要程度。节点越大,表明这个主题是研究领域内的热点,主题之间的连线表示紧密程度,即连线的颜色越深表示两者之间的联系越紧密。如图3所示,“盈余管理”处于网络链条的核心地位,和其他多个主题密切联系,尤其 “分析师”“分析师盈余预测”“分析师跟踪”这些主题,这些主题都与分析师有关且属于比较热门的研究话题,因此分析师与企业管理两者存在着紧密关联。

本文还利用CiteSpace软件对现有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把数据导入CiteSpace后对关键词进行聚类,将研究主题分为五个部分,如图4所示,可以将现有研究成果分为财务报告、分析师、应计盈余管理、外部监督、分析师盈余预测。为了使分类更加清楚,本文根据图4中五大分块中的具体研究内容将五大分类整合表述为:盈余管理活动对分析师的影响;分析师的外部监督作用;分析师与应计盈余管理、真实盈余管理。根据可视化分析结果,接下来是这三部分内容的文献梳理。

1.盈余管理对分析师预测的影响

企业的盈余过程对分析师盈利预测行为有一定的影响,一般认为当企业操作性盈余占比较高时,分析师预测偏差增大,因此当分析师所关注的企业信息质量较差,金融分析师进行预测的难易程度增加,分析师的预测偏差也会增加。国内金融分析师预测企业将来盈利情况时,预测准确性的影响因素有很多,有研究发现信息披露质量和盈利预测准确性表现为正相关性(石桂峰、苏力勇等,2007)。分析师预测一方面基于其所获得的私人信息,另一方面更多的是基于企业披露的信息,如果企业的盈余质量较差,分析师对企业盈利的预测行为是有偏差的(郭杰和洪洁瑛,2009)。因此,企业财务报告信息质量可以明显影响金融分析师预测精度,企业信息质量越差,分析师预测精度也将越低(张文、王昊等,2015),也就是说公司的盈余管理活动会影响分析师的预测精确性。此外,会计师事务所提供的审计质量较好时,被审计公司的信息披露质量就得到更多保证,这也反映了来自外部审计师的压力促使企业减少盈余管理行为,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金融分析师的预测准确性和降低分歧度,如“四大”事务所审计过的企业,分析师盈余预测的正确性得到提升(吕伟、许培和茅艳秋,2016)。

2.分析师的外部监督作用

和其他公司治理制度相比,分析师关注在减少企业盈余管理方面更具有优势。分析师通常拥有较丰富的会计和财务专业知识,对所关注的上市公司的行业状况和发展前景有较深的了解和判断,能够较好地理解财务报表和财务报表附注信息,更能有效地发挥外部监督作用,抑制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因此,从外部治理方面而言,分析师是企业外部治理的重要力量,对企业盈余管理活动具有较强的监督效应(于忠泊、叶琼燕等,2011)。有文献表明分析师跟进和企业盈余管理两者表现为负相关关系,分析师跟进对企业盈余管理活动产生明显抑制效应(李晓玲、刘中燕等,2012)。该研究结论可以使理论界和实务界进一步理解金融分析师对企业的外部监督作用。国内的资本市场上,分析师发挥的外部治理作用很重要,他们对企业进行持续的跟进,有效减少了企业内部盈余管理的幅度,从而提高企业的价值(王苏生、兰召华等,2014)。但是也有研究表明分析师外部监督于某些时候会失效,比如当分析师盈利预测发生乐观偏差时候,分析师作为外部监督能发挥的作用极为有限(杨棉之和刘洋,2016)。

现有文献表明,金融分析师作为公司治理的一个外部监督者,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分析师的个人特征如独立性会影响其治理作用。我国的金融分析师大多受雇于券商,从利益冲突角度来看,分析师面临的承销压力越大,治理效应越弱,随着分析师独立性提高,上市企业盈余管理幅度将降低(江轩宇和于上尧,2012),可见,国内企业和分析师两者存在效益冲突,为规范国内分析师行业发展,提高分析师独立性是必要的(王晶晶、李若山和李冬昕,2012)。此外,分析师通过对企业进行实地调研,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核实会计数据的真实性( 江轩宇和于上尧,2012),因此分析师实地调研提供的增量信息成为投资者的决策参考,提高了资本市场信息效率,信息效率的提升和调研频次是正相关性(黎文靖、潘大巍,2018)。因此,参与实地调研不仅是分析师盈利预测的影响因素,同时,还对企业盈余管理活动产生抑制作用,这方面结论有助于全面认识和评价分析师参与实地调研的作用,以及作为外部监督者角色的作用。

3.分析师与应计盈余管理、真实盈余管理

应计盈余管理活动是选择不同的会计政策、会计估计方法,通过这些方法调整会计报告,这样管理者可以令自己的利益或者公司价值实现最大化的目标。应计盈余管理活动仅仅调整利润实现的时点,而不影响公司现金流量大小,即不影响公司实际上的经营情况。真实盈余管理活动是公司操控利润的其他方法之一,这种方法影响公司的实际经营情况,比方说降低售价增加销量、改变赊销条件、为减少生产成本去大量增加产量、缩减研发支出以及其他费用,这样做实际上是以牺牲未来收益来换取当期利润。真实盈余管理活动影响公司現金流量,因此这种做法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的未来发展。与应计盈余管理活动相比,真实盈余管理活动很难被外界发现,因为它不要求改变会计估计以及会计政策,同时因为不相似的公司业务流程比较复杂,导致真实盈余管理不容易被外界察觉。

由于分析师充当公司治理的外部监督者,因而给企业施加一定的压力,这种情况下如果应计盈余管理的实施变得困难,公司将主动减少甚至放弃应计盈余管理活动,转向真实盈余管理活动。因此,分析师关注数量和公司盈余管理方法有明显的关联性,分析师关注数量较多时,公司盈余管理方法将越加具有隐秘特点,当有明星分析师关注时,随着数量的增多,企业会倾向于更多地使用真实活动盈余管理 (李丹蒙、叶建芳等,2015),这表明当分析师施加的压力越大时,公司盈余管理方法将越加具有隐秘特点。随着我国会计准则更改,分析师数量显著增加,企业盈余管理方式有了变化,即使应计盈余管理活动未明显改变,然而真实盈余管理活动明显增多;会计准则更改使得企业较多利用真实盈余管理活动改变利润(于悦,2016)。分析师对应计盈余管理活动存在抑制作用,可以降低应计盈余管理的程度;与之不同,分析师对真实盈余管理活动存在激励效应,关注的分析师增加,公司真实盈余管理程度越大,这是因为和应计盈余管理比较,真实盈余管理活动比较不容易被发现,分析师可以轻易察觉应计盈余管理活动,因此管理者会转而采取真实盈余管理活动(李春涛、赵一等,2016)。此外,有少部分学者发现分析师的乐观程度与上市公司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正相关,说明在乐观盈利预测信息发布后,上市企业经理人会从事更多真实活动盈余管理以迎合分析师乐观盈利预测(张玮倩、方军雄,2017)。根据这部分的文献研究,当管理层感受到来自外部监督者如分析师的压力时,由应计盈余管理活动转变为更为隐蔽地真实活动盈余管理,这表明了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活动盈余管理两者具有彼此替换作用,也是管理层为了自身利益而进行的方式转变。

(三)合作机构网络分析

为了研究主题为“分析师与盈余管理”的作者单位合作关系,本文将文献数据导入BICOMB(书目共现分析系统)中,生成作者单位矩阵数据,再利用UCINET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并得到图5的合作机构关系图。图5中矩形节点的粗细表示用度中心度,也就是作者单位的影响性。节点越大,表明这个机构是研究领域内重要机构,机构之间的连线表示紧密程度,即连线的颜色越深表示两个单位之间的联系越紧密。从图5可以看到,厦门大学管理学院是这个领域的核心研究机构,影响力较大的其余机构有厦门大学财务管理与会计研究院、安徽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等,此外,厦门大学管理学院与其余机构合作较多,如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香港大学经济金融学院、厦门大学财务管理与会计研究院、清华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西南交通大学管理学院、香港城市大学商学院等。从图5可以看出,厦门大学管理学院与其余机构合作发表论文的次数比较多,其余机构之间的合作比较分散。

四、结论

本文首先借助UCINET和CiteSpace软件对国内2000~2019年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和文献梳理,重点关注分析师和公司盈余管理活动两者的关联。本文发现以下盈余管理活动对分析师的影响作用:当公司盈余操纵行为导致的信息披露质量不高时,会影响金融分析师预测判断,外部审计师鉴证作用可于某种程度确保会计信息公允性,从而提高分析师预测的准确性。本文还发现分析师对盈余管理活动的作用机理:分析师能够作为监督者发挥公司治理的作用,从而抑制管理层盈余管理行为,而管理层感受到来自分析师的压力时,由应计盈余管理活动转变为更为隐蔽的真实活动盈余管理,这表明了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活动盈余管理两者具有彼此替换作用,也是管理层为了自身利益而进行的方式转变。

五、研究展望

(一)变量和模型的选择

分析师关注度指标代表分析师对企业的监督力度,目前我国采用的分析师关注度指标普遍是分析师跟进人数和分析师报告数,而吴武清和万嘉滢(2018)提出分析师关注度的新指标:分析师报告数和跟踪数的比值,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这个指标比现有指标的信息含量更高,因此学者们可以运用该新指标进行研究,结果可能更具有可靠性。此外,我国学者计量盈余管理时大多选择Jones修改模型,我国学者陆建桥(1999)提出针对中国的市场环境应该在Jones修改模型中加入无形资产以及其他长期资本,故学者们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考虑采用陆建桥模型衡量盈余管理。

(二)分析师个体特征与盈余管理

目前仅有少数文献关于分析师个体差异与盈余管理关系,学者们可以探究分析师个体差异对公司盈余管理活动的作用。比方说研究证券公司特点、分析师工作年限、教育背景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因为分析师并不是同质的,不同规模的券商会有不同声誉和薪酬机制,他们招聘专业能力不一样、工作积累不一样、教育背景不一样的分析师,这些分析师的预测实力是非常不一样的,因此研究分析师个体特征对盈余管理活动的作用很有必要。

(三)分析师实地调研与盈余管理

分析师对企业实地调研,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获得更多增量信息,也能给企业施加更大的监督压力,所以分析师的实地调研可能对企业的公司治理产生一定的影响,这方面的研究有助于全面认识分析师实地调研的影响,尤其是对公司行为的影响,但是目前为止对这方面的研究并不多,因此未来可以尝试研究分析师实地调研对公司治理产生的影响。

(四)企业迎合分析师

分析师预测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资本市场的预期,企业如果达不到资本市场的预期,投资者将对该企业的未来发展失去信心,因此企业股价以及管理层利益将受到不利影响,因此当分析师盈余预测具有乐观偏差时,也就是大于公司内在价值时,经理人可能为迎合分析师预期去从事盈余管理活动,从这个视角看,金融分析师不一定能够发挥外部治理作用,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分析师和企业盈余管理活动关系,这方面的研究可以作为未来的方向。

主要參考文献:

[1]石桂峰,苏力勇,齐伟山.财务分析师盈余预测精确度决定因素的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07,33(5):62-71.

[2]郭杰,洪洁瑛.中国证券分析师的盈余预测行为有效性研究[J].经济研究,2009(11):55-67.

[3]于忠泊,叶琼燕,田高良.外部监督与盈余管理——针对媒体关注、机构投资者与分析师的考察[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9):90-99.

[4]李晓玲,刘中燕,任宇.分析师关注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J].江淮论坛,2012(6):63-68.

[5]江轩宇,于上尧.分析师独立性与盈余管理[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10):116-124.

[6]王晶晶,李若山,李冬昕.我国上市公司正向盈余意外实现原因研究[J].当代财经,2012(3):101-113.

[7]谢震,熊金武.分析师关注与盈余管理:对中国上市公司的分析[J].财贸研究,2014(2):139-149.

[8]王苏生,兰召华,余臻,等.分析师关注的外部监督效应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33-38.

[9]张文,王昊,苑珺.信息质量与证券分析师预测精度[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5(2):50-58.

[10]李丹蒙,叶建芳,叶敏慧.分析师跟进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方式的影响研究[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5,37(1):11-20.

[11]于悦.会计准则变革、盈余管理迎合与分析师盈余预测偏误[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6,38(7):100-112.

[12]李春涛,赵一,徐欣等.按下葫芦浮起瓢:分析师跟踪与盈余管理途径选择[J].金融研究,2016(4):144-157.

[13]吕伟,许培,茅艳秋.会计选择、鉴证质量与分析师预测效率[J].财经问题研究,2016(1):93-99.

[14]杨棉之,刘洋.盈余质量、外部监督与股价崩盘风险——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财贸研究,2016(5):147-156.

[15]冉明东,王成龙,贺跃.审计质量、会计准则变更与管理层迎合分析师预测[J].审计研究,2016(5):63-72.

[16]吴亮,刘松芳.中国证券分析师的外部监督效应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6(24):148-151.

[17]张玮倩,方军雄.证券分析师超乐观盈利预测的溢出效应研究[J].证券市场导报,2017(9):42-49.

[18]王珊.投资者实地调研发挥了治理功能吗 ——基于盈余管理视角的考察[J].经济管理,2017(9).

[19]吴武清,万嘉澄.分析师跟踪和盈余管理:基于跟踪强度新指标的研究[J].数理统计与管理,2018(1):83-95.

[20]黎文靖,潘大巍.分析师实地调研提高了信息效率吗 ——基于年报市场反应的分析[J].会计与经济研究,2018(1).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