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地方综合性大学构建医学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实践 综合性 构建 探索 体系

摘要:针对医学实践存在的几个问题, 构建了以医学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管理体系、实践教学平台建设体系、技能培训体系、质量监控体系为核心内容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人文素质教育,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Abstract: Based on some problems in the medical practice, the medical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whose core content includes teaching content system, management system, construction system of the practical teaching platform, skills training system and quality control system is constructed in this paper to train student"s innovation spirit and humanistic quality education and improve the practical ability of the students.

关键词:医学;实践教学体系;实践;能力

Key words: medical;practice teaching system;practice;capacity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15-0231-02

0引言

《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加强医学教育工作提高医学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9〕4号)指出: “高等学校要积极创新医学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实践能力培养平台的建设”。我校依托综合性大学的优势,经过深入教学一线、查阅文献检、专家咨询与研讨、借鉴兄弟院校经验比较研究、边探索边实践,建构新的医学实践教学体系。

1医学实践教学存在的几个问题

1.1 校内实践教学不能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医学实践教学内容陈旧、方法落后,绝大多数是验证性实验,很少有创新性、综合性实验,难以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的能动性。

1.2 传统实践教学体系落后传统教学模式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临床技能培养,长期沿袭基础-临床-实习“三步曲”模式,学生接触临床晚,前后期课程分离,理论与实践脱节;附属医院,教学医院、实习医院在管理模式,对各项制度的执行强度方面都存在着差异,这样就缺乏统一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表现对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考核等方面方法不一、手段不一,标准不一,导致临床基本技能训练不严格和不规范。

1.3 学生实践机会和质量的下降现阶段教学基地都比较注重经济利益和自身行业竞争,重医疗、轻教学倾向严重;新医患关系建立,病人生命价值观,质量评判标准及法律意识增强,患者不愿成为临床教学“实验品”,尊重病人“知情权,同意权,隐私权”,在至今及今后一段时间内,是困扰医疗教学一大难题;《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等法规使许多临床实践操作面临许多尴尬;临床带教教师自我保护意识增强,不放手也不放眼;科室的细化,实习学生的增多等因素造成学生动手机会减少、与病人接触的机会减少。实习与就业、考研的矛盾、学习主动性不强;教学基地多且分散,教学质量监控不理想,这无疑都影响着实践教学质量,特别是临床实践能力。

1.4 人文教育的淡化医学实践与人的生命和健康息息相关,蕴藏着巨大的育人潜能,医学生的职业素质,人文修养良好,健全的人格是在实践教学中培养训练出来的[1]。我国医学教育忽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特别是人文精神,教师也忽视关怀精神在教学环节、医疗实践的灌输和融入。不少同学受医护关系、医技关系、医患关系的困扰,在医疗行为中不知如何进行人文关怀,甚至出现医德的下滑等现象。

2医学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主要内容

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在多年的教学理论研究和实践基础上,按照目标性、系统性、渐进性的原则,运用系统科学的理论方法,对实践教学的各组成要素进行整体设计,落实各实践环节[2],构建了以医学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管理体系、实践教学平台建设体系、技能培训体系、质量监控体系为核心内容的五大实践教学体系。

2.1 医学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构建

2.1.1 重组实验教学内容整合实验课程体系,并打破原有的课程界限,按照功能相近、学科相关的实验课进行优化重组,更新试验内容;积极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以机能学实验为主编写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材》;利用第二课堂、大学生科技创新计划训练项目开设研究创新型实验。建立了涵盖验证型实验、综合设计型实验和研究创新型实验的实验教学内容体系。

2.1.2 改进教学方法 更新教学手段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积极探索将“PBL”、”RISE”等教学方法引入教学活动中。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引入实验教学,建立多个显微数码互动系统、大体解剖数码互动系统实验室。建成“医学生实践学习网”,网站包含内、外、妇、儿等课程的教学图片、教学课件等教学资料,构建集文字、图片、动画、音频、视频为一体的互动的网络学习平台。

2.1.3 课程体系建设引入早期接触临床理念早期接触医学是医学教育改革趋势之一、我院开展多种形式让学生早期接触医学、早期接触专业、早期接触临床、早期接触科研课程体系。包括:一年级开设医学导论课、深入延安市、宝塔区疾病控制中心,了解预防疾病控制中心工作内容、工作流程;二年级了解社区、参观医院;三年级参加社会实践、大学生三下乡活动,开设大学生科技创新计划训练项目等。

2.1.4 创新医德教育形式坚持延安精神育人不断线。延安大学地处革命老区,有着丰富的地域文化和红色资源,学校通过开设黄土文化、红色文化公共选修课、进行红色革命主题党、团活动、各种报告会、讲座、演讲比赛、辩论赛、才艺演出等加强对医学学生的延安精神塑造和良好人格的熏陶。

坚持人文教育不断线。为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除了公共必修课以外,学院还挖掘内部资源,成立了“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教研室”;开设“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医学法学”等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开展“认识和重视医患关系”、“三生教育”、“医疗纠纷防范”等系列讲座和专题活动,加强了学生人文素质。

2.1.5 重组临床技能实践教学内容编写了跨学科、集教、学、训、考、赛为一体的《医学生临床技能培训与考核手册》等系列实用型实践技能培训内部教程。

2.2 医学实践教学管理体系构建

2.2.1 建立多级教学管理网络实行“学校-医学院-教学基地(附属医院、教学医院、实习医院)-教研室组成的多级教学管理组织机构。实践教学由主管校长统一领导,教务处协调、医学院全面负责,并设有主管院长、系主任和秘书分级管理机构,各教学基地均有分管领导,并成立科(医)教科从事实践教学管理。

2.2.2 建立健全临床教学管理制度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先后制定了《临床实践管理工作职责》、《医学类专业毕业实习工作暂行条例》等制度。制度的建立使临床教学实践工作有章可依,有轨可循,在规范运行中保证质量,强化其教育管理职能。

2.3 医学实践教学平台建设体系构建

2.3.1 完善实验室建设实验室是学生基础知识学习、基本技能训练、早期科研活动的重要平台。近年来,学院对诊断学实验室和外科学实验室进行了重组,建立了医学模拟中心并进行重点建设,配置了心肺听诊触诊模拟人、多功能穿刺模拟人、超级多功能综合模拟人,外科基本操作技术模拟训练系统等。附属医院等实践基地大多建立了临床技能培训中心,打造了功能齐全的实践教学平台,满足了医学生实践教学和培训的需要。

2.3.2 强化实习基地建设按照国家《普通高等医学院校临床教学基地管理暂行规定》,严格临床教学基地准入制度,不断拓宽临床教学基地建设渠道。学院本着“互相尊重,互相支持,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建设了一批稳固的临床教学实践基地,目前我校共有附属医院4家,教学医院3家,实习基地27家,预防实习基地2家,分布在陕西省内各个地区,均为三级以上医院。为培养具有高技能临床医学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

2.3.3 加强与基地之间的合作交流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委派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对教学基地教师进行医学教育和教学方法专题讲座,带动教学基地教师教学能力,同时邀请教学基地专家来校开展“医学生实践能力提升系列报告会”;启动《医学实践教学改革研究计划》项目,连续召开8届临床教学工作研讨会;实现了与陕西省人民医院联合培养研究生。以项目和会议建设为平台,强化了学院和临床教学实践基地间的互动交流,形成了“内引外联、比翼双飞”的实习基地互动模式,建立了“互惠,双赢”的合作机制[3];同时通过学院和临床教学实践基地合作的扩大,创造了就业途径,扩大了就业范围,提高了就业率。2010年在教学基地就业的学生达21.3%。

2.3.4 推进实践师资队伍建设根据《医学院教学医院兼职教师职称、职务聘任实施办法》做好临床教师的遴选工作;制定了各项教学制度,如听课及课后评教制度、试讲制度、集体备课制度,多环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开展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名师示范性教学、临床教师讲课比赛、教师实验室操作比赛等措施,提高教师授课水平。建立“双师型”临床师资队伍,一方面鼓励部分医学院教师取得双职称以提高教师实践能力,另一方面聘医院指导实践教师为学校名誉教授。

2.4 医学实践教学技能培训体系构建 经过逐步的探索和发展,实施分阶段的校内实验实训(三阶梯)-见习-实习(三重点)-毕业考核“四个阶段”的校内校外不断线的实践技能培训体系。

2.4.1 校内实验实训阶段为了加强学生进入临床后 “三基”的训练,实行学生校内实验实训“三阶梯”制度。首先把验证性和演示性实验作为学生能力培养的第一阶梯。第二阶梯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和实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最基本的临床技能操作方法。第三阶梯开设研究型创新型实验,属于拔高阶段。学生完成大学生科技创新计划训练项目或参与导师的课题,培养学生科研能力和科研精神。

2.4.2 临床见习培训要求在见习期间了解和熟悉以下内容:医院的一般工作程序及各种医疗制度;病区基本情况及工作的内容及方法;各种医疗文件的书写方法;所在病区常见病的诊疗方法。

2.4.3 临床实习培训包括三个重点:实习前的岗前培训、临床基本技能训练、临床岗位技能训练。

①实习前的岗前培训。为了加强实习生规范化管理,提高学生职业道德、强化“三基三严”知识,对学生进行为期1~2周的实习前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医德综合专题讲座、外科、内科技能操作训练理论专题讲座、临床常用药等,加快角色转化。

②临床基本技能训练。内科培训的项目有体格检查(包括模拟心肺听诊训练)、心肺复苏术、四大穿刺;外科培训的项目包括洗手、穿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消毒铺巾、打结、换药、拆线、切开、止血、结扎、分离、缝合等。

③临床岗位技能训练。以系统的病史采集和病历书写能力,系统的体格检查能力,运用各种检查手段的能力,临床诊断能力、临床思维能力、疾病初步诊断能力为主,重视教学查房和病例讨论。

2.4.4 毕业考核阶段改革毕业考试内容和方法,改革后毕业考试包括:理论考试和临床技能考核两部分。临床技能考核基本内容与范围包括:诊断学、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常见临床技能操作,与医师资格考试接轨。考核形式与方法的选择:笔答、口答和模拟人上实操。考核评价方法量化制,制定了详细的考核知识要点和评分标准。

整个过程注重课内课外相结合,校内校外相结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理论转化为实践,实践回归理论的理论实践相结合;实践过程中模拟环境,模拟人操作,真实环境,病人身上的实际操作的模拟实训相结合的“三个结合”教学组织形式。

2.5 医学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2.5.1 强化教学督导功能各临床教学基地建立相应组织机构,系统地搜集和分析教师与学生的反馈意见,以获得有效的教学管理信息,为改进教学工作提供决策依据。专家督导内容包括:检查教学计划和制度、查阅教学档案、考核授课质量、开展示范教学、组织座谈讨论和问卷调查、考核评价学生等。

2.5.2 加强临床教学评估构建多维质量监控体系,即由四层面管理(学校、学院、教学基地、教研室)、四个评价(督导组评价、教学管理者评价、同行评价、学生评价),三环节(教学准备、教学实施、教学考核)、三时段(开学、中期、期末)重点检查组成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4];调研、座谈、问卷,教学质量无记名计分评比等措施切实可行,实现了实践教学质量的多层次、全方位、全过程监控。

参考文献:

[1]线福华.医学实验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与医学人才培养[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3):1-2.

[2]吴他凡,李建华,薛磊.构建应用型医学人才实践教学体系的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3):56-57.

[3]王璐,张静,张正祥.实用性人才培养的探讨与实践[J].西部医学2011,23(8):1615-1616.

[4]苗乃周,王璐,周小燕,等.地方高校高素质高技能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J].继续教育研究2010(9):81-82.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