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乳酸司帕沙星治疗呼吸系统细菌感染92例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呼吸系统 乳酸 细菌 沙星 感染

[摘要]目的:对照研究乳酸司帕沙星与环丙沙星治疗呼吸系统细菌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82例呼吸系统细菌感染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乳酸司帕沙星口服,300 mg,1次/d,对照组给予环丙沙星口服,500 mg,3次/d。疗程均为7~10 d。结果:治疗组的综合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痊愈率为73.9%,有效率为93.5%;对照组痊愈率为56.7%,有效率为80.0%;治疗组的痊愈率、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61%,对照组为10.0%。结论:乳酸司帕沙星治疗呼吸系统细菌感染疗效肯定、安全。

[关键词]乳酸司帕沙星;环丙沙星;呼吸系统;细菌感染

[中图分类号]R5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2(c)-051-02

乳酸司帕沙星为新一代长效喹诺酮类抗生素,它不仅具有抗菌谱广、半衰期长、组织浓度高及不良反应少等特点,而且与其他抗生素无交叉耐药现象。本研究对乳酸司帕沙星治疗呼吸系统细菌感染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进行评价,并与同类药物环丙沙星对比,效果良好,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2005年3月~2006年3月,将我院临床及细菌学检查确诊为急性呼吸系统感染的182例患者(年龄18~79岁)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有下列情况之一者除外:肝、肾功能不全,肿瘤,血液病,有癫痫史或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对喹诺酮类过敏,依从性差或48 h内接受有效抗生素治疗,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治疗组92例,其中急性扁桃体炎4例、急性咽喉炎4例、肺炎22例、急性支气管炎16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26例、肺部感染8例、支气管扩张伴感染6例、哮喘伴感染6例;对照组90例,其中急性扁桃体炎6例、急性咽喉炎2例、肺炎12例、急性支气管炎14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36例、肺部感染6例、支气管扩张伴感染12例、哮喘伴感染2例。

1.2 方法

1.2.1 给药方法治疗组给予乳酸司帕沙星口服(新华鲁抗药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批号040827),300 mg,1次/d;对照组给予环丙沙星(河南省天工制药厂 ,批号040612)口服,500 mg,3次/d;疗程均7~10 d。

1.2.2 观察项目①临床观察指标:逐日观察并记录所有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的变化情况,如咽痛、扁桃体肿大、颌下淋巴结肿痛、体温、咳嗽、咯痰、胸痛、呼吸困难和肺部啰音。观察记录所有受试患者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包括其临床表现、程度、发生和持续时间、处理及转归,并计算不良反应的发生率。②细菌学检查:治疗前、后采集咽拭子、深部痰指标做细菌培养和种属鉴定。采用纸片法做药物的敏感性治疗,结果按NCCLS标准判断。

1.2.3 疗效判断标准临床疗效按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痊愈、显效、进步、无效4级进行评定。以痊愈和显效合计为有效,据此计算有效率。细菌学疗效分细菌清除、部分清除、未清除、替换、再感染(治疗结束时分离到一种新致病菌,并出现感染的症状和体征,需给予治疗者)5级。

1.3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治疗组有效率93.5%(表1),对照组80.0%(表2),两组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

2.2 细菌学疗效

治疗组共分离出90株细菌:流感嗜血杆菌24株,肺炎克雷伯杆菌14株,肺炎链球菌8株,溶血性链球菌6株,枸橼酸杆菌10株,大肠埃希菌1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4株,铜绿假单胞菌6株。90株细菌中84株细菌被清除,肺炎链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各2株未被清除,细菌清除率为93.75%。细菌药敏测试结果显示45株细菌敏感:3株细菌耐药,敏感率达93.33%。对照组共分离出90株细菌:流感嗜血杆菌20株,肺炎克雷伯杆菌14株,肺炎链球菌6株,溶血性链球菌12株,枸橼酸杆菌10株,大肠埃希菌20株,铜绿假单胞菌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4株。90株细菌中72株被消除,溶血性链球菌2株未被消除,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各4株未被清除,细菌清除率为80.00%。药敏结果显示敏感率为80.00%。2组患者中未见菌群替换和再感染的患者。治疗组在细菌清除率与药物敏感性方面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χ2=3.91,P<0.05)。

2.3 不良反应

治疗组服药后出现轻度、短暂不良反应,以消化道反应多见,表现为恶心、上腹不适等,偶可出现失眠等神经系统反应,大多轻微,无需特殊处理及中断治疗,停药后很快消失,可完成疗程。治疗组出现恶心4例,躯体皮肤瘙痒1例,上腹部不适1例,轻微失眠1例,未影响用药,停药后自行消失;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61%。对照组服药后出现食欲不振伴轻度恶心6例,上腹部不适1例,皮疹1例,恶心、呕吐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两组均未出现血、尿常规和肝、肾功能的异常,亦未见造血功能异常、光敏反应及其他不良反应。

3 讨论

乳酸司帕沙星为新型喹诺酮类药物,其抗菌谱增宽,对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及厌氧菌均有广谱而强大的抗菌作用,特别是对肺炎球菌、支原体、衣原体、结核杆菌及非典型分枝杆菌有强大的抗菌活性,是目前喹诺酮类最好的品种之一[1,2]。乳酸司帕沙星口服不受食物的影响且消化道吸收良好[3],对革兰阳性菌的抗菌活性优于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对肺炎支原体、嗜肺军团菌、结核分枝杆菌及其他分枝杆菌有很强的抗菌作用。血半衰期15~24 h,为同类药中最长者,单次口服200 mg、400 mg 后血药峰浓度可达(0.705±0.158) mg/L和(1.178±0.282) mg/L,高于对大多数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具有更高的组织穿透力,使之用于人体各系统的微生物感染[4],对呼吸系统细菌性感染有效率达93.5%,优于环丙沙星对照组。由于血半衰期长,减少了乳酸司帕沙星的用量,其安全性提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61%,且以恶心、呕吐、上腹不适较多见,偶有头昏、失眠,多较轻微,无需特殊处理及中断治疗。本研究结果表明,乳酸司帕沙星临床疗效确切,用量小,毒副反应轻,使用方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菌药物,适用于敏感菌所致的呼吸系统感染的治疗。

[参考文献]

[1]张志彬,金有预.医用药理学基础[M].第3版.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03.330-334.

[2]解斌,王建忠,吴素芳,等.实用新药手册[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86-188.

[3]戴德银.实用新药特药手册[M].第3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164.

[4]张晋林,祝彪,王春森,等.司氟沙星注射液治疗急性细菌感染60例[J].中国新药杂志,2001,10(5):372.

(收稿日期:2007-01-16)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