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浅谈西安及其他城市范例的城市设计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西安 浅谈 范例 及其他 城市设计

【摘 要】本文从西安市的城市状况做出发点,引出了我对城市设计的思考,包括城市设计和城市规划的联系和区别和世界上一些城市设计的经典案例,并且说出只有创新和保持城市原有传统特色才是优秀的城市设计的必要条件。

【关键词】城市设计,城市规划,城市形象。

0导言

西安市目前正处于高速发展扩张阶段,市政府迁至北郊,以带动北郊的经济发展,同时兼并了长安县等地区,市区面积快速扩大,新城区的建设速度也非常惊人。西安市在高速发展的背后也出现很多问题,如:城市的整体风格定位问题,旧城区深唐代建筑建筑风格的影响,而那些城市新区是否也要以唐代建筑风格为主呢?这种充满历史色彩的建筑风格能否得到民众内心深处的认同呢?而新建起的楼群千篇一律,除了外立面的颜色有些差别外,缺少变化与创造性,这与南方的城市建筑对比时,差距尤显突出。另一个问题是现在的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差别越来越小,外观渐趋一至,环境渐趋一至,问题渐趋一至,一样拥挤的楼群,一样堵塞的交通,城市的个性消失了,城市的独特风格消失了,城市发展的方向到底是什么,只是为了大而全,不断扩大其容积与边界吗?

1我对城市设计的认识

个人认为,要想深刻的理解"城市设计"的概念与内涵,就应该了解"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的区别。

关于它们的区别,很多人接受了:"城市规划是一个二维空间的综合安排,而城市设计是一个三维空间的环境设计"。

但是我不认为两者的本质区别是"二维空间"与"三维空间"的区别,如果我们这样想,我们就无法找到设计理念的源泉,找不到思想的火花。二者的区别个人认为关键在于其背后的设计理念不同,因其背后的设计理念不同,导致了二者的设计目的与设计方向各有侧重,甚至有些背道而弛。

"城市规划"以一个城市的宏观发展为目标,它以"城市为本",更多的考虑城市的工业化,商业化,现代化,要飞速发展,要为经济服务,提高城市运做的效率,所以要求要有更高,更快,更先进,更现代化,信息化的"硬"环境,于是外在表现为城市的二维布局图;而"城市设计"理念的出现,则是"人本主义"对高速工业化的反叛,它更应该注重人文的,文化的,美学的,自然的"软"环境,其外在就表现为对城市的三维空间环境的设计。(18世纪下半叶,随着突飞猛进的工业化进程,城市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但也逐渐产生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生活品质恶化等一系列城市问题,现代城市设计理论和实践就是围绕这些问题的解决应运而生的。)我们可以从下面的词语中体会到城市设计的理念:"文化广场","公园设计","花园城市","田园城市"(霍华德);"光明城市"(勒·柯布西耶的《明日之城》强调自然环境,阳光、空气、绿化,对人的重要性);"宇宙结构的真正原则"(卡米罗·西特:城市和自然之间、城市各部分之间、城市建筑群之间要相互协调)。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第一次把环境心理学引进城市设计,主张城市设计不应再是建筑师或城市规划设计师的主观创作,而应是探索每座城市的自然和历史条件及其特色,并加以组织发挥,使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特点。我们从中可以看到这与"以人为本,创造和谐社会"的理念有着多么相似的表达。我们应该深刻的认识到现代"城市设计"学科产生的原因,偏离其原本目的,就可能导致城市设计流于表面化和形式化,反而不利"城市设计"积极作用的发挥。

应该指出的是"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都不可被离其背后的设计理念,否则都会影响到这个城市发展的平衡。理顺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的关系,才能切实达到指导城市建设的目的,如果只是把"城市设计"作为"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之间的"减震器",就会偏离其原始意义,其产生的作用也会十分有限。

城市设计所涉及的领域很广泛,从整体城市到局部的地域、细部处理都包含着城市设计的内容,如城市空间设计、文化广场设计、园林绿化设计、细部设计、社区中心设计、商业街空间设计、旧城保护等等。传统城市设计主要与"美"的塑造、或"城市美化"相关,现代城市设计已经超出了单纯"美"的问题,而越来越扩展到其它的方面。如城市的形象设计,包括文化底蕴、精神品格的模塑、价值观念的导向、生态环境的改善与经济活力的提高等几个相关项,设计的基本目标,便是要求达到各个相关项的最大优化与最佳整合。其实就是"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完美的结合,城市中不仅有物质形态的具象内容,更有精神和文化形态等无形层面的内容。通过它们,我们才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自己的定位。

2一些大城市的优秀案例及思考

相似与趋同是城市的大忌,创新不失为有效的解决之道。

现代高科技的发展,信息社会的到来,大众传媒手段的普及,使全球信息交通、文化交融加速,许多城市建设出现了特色消退和形象趋同,大江南北的城市形象逐渐相似,"千城一面"正是这种现象的通俗表达。正如《北京宪章》所指出:"在种种绝大的经济、文化势力下,建筑文化的多样性遭到扼杀。""技术和生产方式的全球化带来了人与传统地域空间的分离,地域文化的特色渐趋衰微、消失;城市和建筑物的标准化和商品化致使建筑特色逐渐隐退。建筑文化和城市文化出现趋同现象和特色危机。"

在城市创新方面,有世界各地城市的经验作借鉴。

2.1、1992年奥运会举办地巴塞罗那,建设了一个富有想象力的150个相互连贯的公共空间的网络。这些公共空间都是利用建筑和道路的间隙所开辟的,诸如小街心花园、有喷泉和雕塑组成的广场。这些小空间和小景致,创造了小区风景;减少了城市的建筑密度感,提供了人们自由呼吸的休闲空间。

2.2、西雅图市政府让设计师将一座废弃的煤气厂改成公园。设计师保留了工厂中原来的大部分元素,改成了一座新型的城市公园。原来的排气房被改成了儿童乐园,锅炉房变成了野炊室,被污染的土地铺上了草坪,一些土丘是用废物堆起来的。

2.3、一些城市成功地运用"城市化装"的技巧,将那些不受喜爱的地方化装得更加人性化,如德国斯图加特市将地下停车库的入口用各种植物伪装起来,看起来就像是一个自然形成的山洞口。法国尼斯将位于市中心的停车场设计成类似古巴比伦空中花园的样式,使停车场看起来更像一件环境艺术品。1992年西班牙塞维利亚世界博览会的参观者对城市的凉爽感啧啧称奇,尽管人流拥挤,天气灼热,举办者在世博会址中使用了许多水流喷射、喷泉、绿化和凉亭,营造了一个宜人的小气候。

3结语

城市是一个国家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缩影。在经济全球化大潮中,一个国家能否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优势,关键在于这个国家的大城市是否具有竞争实力。纵观当今世界,竞争不仅是经济力量的竞争,更是文化精神的竞争。一个新兴的经济型城市,如无文化底蕴,至多是一架经济机器,发展动力显然不足。国际上的大都市,巴黎、伦敦、纽约等,之可以能百多年经久不衰,就在于它们都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又不断地与时俱进地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迎领时代新潮流。

参考文献

[1]王建国著:《城市设计》,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8

[2]熊明著:《城市设计学--理论框架·应用纲要》,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6

[3][美]E·D·培根著,黄富厢、朱琪译:《城市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

[4][美]乔纳森·巴奈特著,谢庆达、庄建德译:《都市设计概论》,尚林出版社,1984

作者简介:沈大东(1987)、男、汉族,籍贯(陕西省、西安市),现就读长安大学建筑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