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口腔科护理人员防护状态与院内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口腔科 相关性 院内 感染 防护

摘要:通过调研对口腔科消毒护士的职业暴露,进行自我防护,杜绝院内感染和职业感染的发生。探讨相应的对策,希望能够促进护理质量的提升。因口腔科器械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接触患者的唾液、血液、污染比较严重。消毒护士承担着回收消毒灭菌工作,污染的器械对护士的健康构成潜在的威胁。据统计口腔科医务人员因接触HBV患者发生污染机会可增3~6倍。血清HBsAg阳性率是其他科室人员的4倍,是感染HIV、HBV、HCV的高危人群。而在日常工作中我们无法确定每个就诊患者是否为乙肝病毒携带者,因此我们采取严格的预防措施是很有必要的。口腔科护士的自我防护和控制预防院内感染是我们工作中的重点。

关键词:口腔科; 消毒护理人员; 防护措施、医院感染

口腔科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点部门,也一个薄弱环节。许多经血液传播的疾病都可通过沾有患者的血液、唾液的口腔器械和医务人员的手及工作环境传播,造成交叉感染。口腔科器械是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艾滋病病毒(HIV)等血传播性疾病和消化道传染病的传播媒介p…。在HBV、HCV、HIV三种病毒中,以HBV的抵抗力最强,是口腔器械消毒的难点,也是器械消毒效果的评价指标之一。在HIV感染方面,中国正进入流行阶段,最近的国际卫生组织统计资料表明,我国的发病率在平稳地增高引。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口腔疾病预防和治疗的需求大幅度提高,明显增加了口腔医学对医院感染控制的压力。如何切断其经口腔器械传播这些疾病已成为非常紧迫的问题。

1 医疗护理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

1.1 手的污染 医护人员的双手治疗操作中与患者有着频繁、广泛、直接的接触,如不及时认真洗手或洗后用污染的毛巾擦手:在进行各种注射时只注意注射器、针头、以及注射部位的消毒,而忽视了在给患者操作之间的洗手,因此,医护人员带菌的双手就成了传播细菌的工具。

1.2空气的污染 通风设施不足或通风时间不够;没有严格执行陪护制度,诊疗区域的人流量增多。

1.3 空气消毒效果不理想 紫外线灯是诊室空气消毒的主要工具。如果灯管不清洁或超过有效期更换不及时,照射时间不够等。

1.4操作不当 用物清洁消毒不符合要求原因主要为没有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无菌观念差等。少数医院口腔科医生只用碘酒擦拭消毒口腔车针后就重复使用,部分医院使用含氯消毒剂浓度未达标。

1.5医院领导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当前,有些医院领导重视最多的是医院的成本核算及经济效益的提高,而对于口腔科医院感染控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只有每次上级检查才能一时推动医院感染工作的开展。经过对邻近几所二级以下医院的调查发现有8所医院未设立医院感染管理科,占42%:6所医院未配备专职人员,占31.5%:有的虽设立了医院感染管理部门,但组织管理流于形式,缺乏应有的权威性,医院感染管理与控制工作需要医院多个部门的密切合作、需要全体医务人员的积极参与。很多医院管理层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工作上不愿意投入人力、物力,消毒灭菌设施配备不到位:仪器更新慢:监测用器材不配套:人员配备力量弱:对医院感染管理专(兼)职人员的工作支持力度不够等。

1.6规章制度不完善 有的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不完善,或有制度执行不严格。对使用中的消毒剂,没有定期检测和定期更换制度。设备器材和监测技术等方面的原因和条件限制,无法开展监测规定的一些项目。有的医院没有开展对使用中消毒剂、灭菌剂的浓度和染菌情况的监测,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监测不规范,使用中消毒剂、灭菌剂的细菌学监测不加中和剂: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不做B-D试验等。

1.7医务人员缺乏感染控制培训 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相关知识欠缺。有的护理人员不熟悉消毒剂的正确配制和使用方法,部分临床医生对本专业新的消毒技术规范一无所知。医院只重视经济效益,不重视对医务人员有关医院感染方面的技术培训。有的医院有培训计划,但没有具体内容;或有培训授课内容,没有对培训人员考试情况的记录。对4所医院感染专职人员的普查发现有56%的从业人员从未参加过任何医院感染知识培训班,致使医疗废物产生科室分类混乱,为医院感染的暴发埋下隐患。有的医护人员虽然对医院感染知识有所了解,培训方式也很到位,每年安排多次、多层次,甚至分工种进行培训,但是因为医院不能供应必备条件,如:洗手设施缺如,快速洗手消毒液成本高,科室不愿购入,或者购进的快速洗手消毒液使用不舒适,没有创建快捷方便的快速手消、擦手纸取用处等,造成培训一回事,实际一回事的状况。

2加强日常工作的管理

2.1重视手卫生 医护人员的手与患者直接接触,是交叉感染的重要传播媒介,经医护人员的手传播造成的医院感染约占30%,而医护人员的洗手执行率低。因此医院感染科对手卫生应进行全员培训,并下发有关资料。医院感染科和护理部应不定期对各层次的人员进行手卫生的考核,对考核不合格者与科室考核分挂钩,保证手卫生执行到位,预防感染的发生。

2.2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和消毒隔离制度 医护操作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和隔离技术, 执行"一人一针一用""一治疗一洗手",严格按无菌技术操作规程进行诊疗活动,无菌物品及无菌包严格管理,在有效期内使用。对铜绿假单胞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特殊感染病例,制定出感染控制流程。一旦发现特殊病原菌医院感染病例,及时到科室召开现场会,分析原因,根据致病微生物的生物学特点,指导病区有针对性地做好消毒隔离工作。加强个人防护,预防职业暴露,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感染蔓延。同时,医院要加强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要求,对消毒药械、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器具的相关证明进行审核,医院购进的消毒器械要审核卫生许可证、卫生部卫生许可批件: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器具要审核生产许可证、经营许可证、产品注册证,杜绝临床使用不合格产品。要求临床科室在使用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前,认真检查产品小包装外观质量、密封性、生产批号、灭菌有效期等,凡有质量问题或过期产品严禁使用。使用中密切观察患者情况,如发生异常,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做好登记,同时配合医院感染监控部门调查取证,并保留使用的物品。对于出现的有关质量问题及改进意见,认真记录,并及时反馈给生产厂家。

2.3加强对污染区的感染管理 污染区的地面以黄色标志与其它区域区分开来,进入污染区的消毒人员必须换污染区专用拖鞋、鞋套、戴帽子、口罩、防护镜、防水围裙等,以加强自身防护。为确保消毒灭菌物品的质量,我们重点放在去污和彻底清洗方面,因为清洗去污是消毒工作的开端,是保证消毒灭菌效果的关键,大量事实证明物品清洗不干净,灭菌后物品不能视为合格。

2.4加强对各种敷料器械包装过程的管理 使用中的包装材料有透气功能良好的棉质包布、一次性无仿布和纸塑包装,针对不同的包装材料规定执行不同的有效期限,所有包装材料必须清洁、干燥,同时便于空气及蒸气完全渗透,消毒后能阻止微生物侵入无菌包内,严格执行操作规程,进入包装间前要清洗双手,防止由于手的不洁导致消毒包的污染,认真检查包装物品质量,用目测方法检查经喷淋清洗器清洗的物品是否符合规定要求,如发现待包装的物品上残留血迹、污迹或锈斑,应立即送回污染区重新清洗,烘干后方可包装,在包装时如为棉质包布,应检查包布是否完整,是否清洁干燥,有无破损漏洞,如果出现不符合要求的包布不能使用。其次检查临床所用的各种穿刺包内止血钳、持针器轴节是否灵活,轴节不灵活时,可涂少许专用润滑油,检查镊子咬合面是否对合,同时刀、剪应测试其锋利性,不能将破损、残缺的器械配于包内。每个包内放置化学指示卡,以测定灭菌效果,包外粘贴化学指示胶带一,并注明物品名称、灭菌日期、失效日期、责任者,包装后的物品必须在2h之内消毒灭菌。

2.5作好无菌室的管理工作,确保无菌物品的质量 无菌室有严格的规章制度,按管理要求限制人员进去,凡进无菌室人员必须洗手、戴口罩、帽子、专用拖鞋。无菌室内存放物品配有专用无菌储物架,离地面20cm、离天花板50cm、离墙5cm,由专人经无菌物品发放口发放。无菌物品进入无菌间按灭菌先后日期摆放,标志清楚,摆放整齐。发放无菌物品时,认真核对物品名称、灭菌日期、责任者。无菌包如果有标志不清、潮湿等不得发放。

2.6开展医院感染监测与控制信息反馈 开展综合性监测与目标监测,根据监测资料、分析资料制定措施。重点开展使用中的消毒剂、物表、医护手、空气、小件物品、无菌物品、医院污水等监测,制定监测计划,每月采样检测,指导临床改进消毒灭菌工作。建立动态的环境卫新形势下现代医院感染管理与控制生学监测标准,促使医院认真落实消毒隔离制度:现在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标准,是建立在消毒后、使用前基础上。这种监测方法只能反映静态消毒效果,并不能真实反映医院日常环境卫生状况。动态环境卫生学监测标准,建立在日常工作基础上,它可以随时监测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的微生物含量,真实反映医院的工作环境、工作水平及消毒隔离工作落实情况。动态环境卫生学监测标准的建立,将有助于医院感染管理部门、上级主管部门更好地对其实行监督管理的职能,通过技术手段规范医务人员行为,促使其按规范要求去做,从而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2.7加强医院感染知识培训 医务人员感染知识培训是感染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根据不同岗位制定全员消毒隔离知识与技能培训计划,达到增强意识、掌握知识、促进工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

[2] 李箭,叶汉深,高军,等.医院口腔科门诊感染与消毒隔离的管理.中国消毒学杂志,2008,25(1):101-102.

[3] 马红丽.实行监查管理控制医院感染[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7):790-791.

[4] 任丽娟,宋暖,秦平,等.医院感染管理的现状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11):1261-1263.

[5] 冷金昌,邢玉斌,蒲卫,等.医院感染监控管理软件设计[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8):906-908.

[6] 周来新,黄庆,府伟灵,等.计算机网络系统在细菌耐药监测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4):439-441.

[7] 李素英,周树丽,王玫,等.临床细菌耐药性监测及干预策略探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1):77-79.

[8] 朱士俊,郭燕红,韩黎,等.对我国医院感染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3,21:819-822.

[9] 马成云,李波,李文君,等.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5):550-552.

[10] 何多多,张玉强,张颖,等.医院感染管理lO项制度[J].中华医 邹丽华,王卫

[11] 邹丽华,王卫兵.现代化医院感染管理探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 18(5).678-680.

[12] 朱士俊,郭燕红,韩黎,等.对我国医院感染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5,21(12):819-822.

[13] 李六亿,郭燕红,赵艳春,等.全国医院感染管理专业设置的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3):309-311.

[14] 胡必杰.我国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20年工作回顾与展望[C].中国医院协会第13届全国医院感染管理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06,9:32-34.

[15] 郭燕红.《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起草说明[J].中国护理管理2006,6(7): 8-12.

编辑/康洁

相关文章:

Top